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雨  从甘孜州红色名城泸定出发,今年全省“三下乡”活动在乡村火热“上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川发展也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的起点、新的任务、新的步伐,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探索服务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要,让“三下乡”活动更有成效。  回顾过往,近30年来,我省“三下乡”活动紧跟时代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活动形式。送下乡项目从文化、科技、卫生领域,进一步拓展到教育、法律、环保、农业技术等领域;推出的歌舞相声、川剧曲艺等各类节目逐年丰富多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三下乡”活动已发展成为四川服务“三农”的响亮品牌和民心工程。工作做得越实,乡亲期盼就越高,尤其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每一项庄严承诺,乡亲们不仅记在心里,更期盼尽快兑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是具体的,他们能从“三下乡”的每一场活动、每一次走访之中,明白党委政府的用心和努力。  就此而言,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三下乡”,要结合中央精神读懂乡亲期盼,尽力将单一目标的实现与系统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人到情到实惠到,走访慰问用心,送去关怀用情,对症下药精准。如此,每一场活动才不会劳而无功,每一份努力才能得到衷心拥护,从而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是郑重告诫,也是我们深入推进“三下乡”活动时要牢记的奋斗指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1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立足深刻认识自然、人类与思维发展普遍规律。马列主义当然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尤其要运用新思想科学真理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须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马列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与内在规律。建党百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把马列主义鲜明地写在旗帜上,开启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民族化、本土化,而且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在长期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植根中国历史文化,坚持从实践实际出发,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党建经济包括民生实践中落地生根而丰富发展。围绕“两个结合”坚定历史文化自信,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百年变局和实践新要求,全党同志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也是21世纪的马列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实求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问题,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同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赋科学理论以中国特色,以民为本,不断夯实马列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与群众根基,让马列主义在祖国大地牢牢扎根!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0
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主持人: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嘉 宾:汤继强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克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万军 四川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水稻栽培专家  2月8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在蓉举行。发布会对《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重点等进行了情况介绍,引发多方关注和热议。《行动方案》作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路线图”“施工图”,有哪些亮点?哪些关键点值得关注?本报邀请到有关专家解码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如何建。资料图片  谈及意义汇聚资源共建“天府粮仓”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张克俊说,正因为四川在全国农业版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意义重大。  汤继强说,四川作为自古以来的、闻名全国的天府粮仓,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基础,以及坚实良好的现实基础。从“全国一盘大棋”的角度出发,四川应该当仁不让地把农业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  同时,《行动方案》对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提供了作战指挥图。“《行动方案》对‘天府粮仓’的建设布局和重大任务提出了详细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细化、落实方案,转化为我们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际行动。”张克俊说,这将进一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加快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步伐。同时,从整体上有利于推进四川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在张克俊看来,《行动方案》将更好地汇聚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到农业农村去,凝结共识,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拓宽空间差异化和协调发展并进  谈及《行动方案》有何亮点,汤继强直观感受上,就是从空间布局、农业经济的角度做了科学安排。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要按照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布局整体推进。  其中“一带”指的是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汤继强说,从全省的角度来看,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发展的总牵引,在“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这样一个区域协调发展总要求下,是贴合实际和要求的。  “实际上,在成渝发展主轴方面,各地联动已经非常频繁、紧密了,包括达州、南充、遂宁、内江、自贡等地。”汤继强说,有了《行动方案》后,将加速合作步伐。他举例,比如资中、隆昌、荣昌已经在生猪科研领域有了合作,但要深入在资本、市场上的合作,还需要有政策、资源的保障,让双城经济圈这个“老四川”品牌通江达海走向海外。  布局的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五区”,根据气候、地形、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明确各自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有利于各地区农业特色差异化发展。“现在‘天府粮仓’的打造并不只限于成都平原,全省各个区域都有责任。成都平原是‘天府粮仓’的核心区,盆地丘陵是以粮为主的集中发展区,盆周山区是粮经饲统筹发展区,攀西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是‘天府第二粮仓’,潜力较大,此外还有川西北高原是农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区。”张克俊说,五大片区对打造“天府粮仓”起到不同的作用。如丘陵地区粮食产量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显然,打造“天府粮仓”丘陵地区的贡献也很重要。  拓展边界大食物观下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行动方案》的另一亮点便是拓展了“粮食”边界。其中提到,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天府粮仓’的建设不局限于粮食,《行动方案》里提到要着力构建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这与当下说的大食物观相契合。”张克俊说,这是树立大食物观的体现,可以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大食物观从更广的维度把握粮食安全,一方面拓展了传统粮食边界,丰富了百姓餐桌,另一方面,也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  张克俊介绍,四川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有不少农业特色产业,如中药材、生猪、精致川茶、柑橘、蔬菜等,在《行动方案》的牵引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落细落实全方位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农田是粮食种植的基础。在守牢建好天府良田上,令张克俊印象深刻的还有,《行动方案》指出要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已历时十余年,由于时间久远、建设标准低、自然灾害损毁,部分已建工程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发挥效用。“将新建与改造并驾齐驱,更符合实际情况,并逗硬考核,确保新建和提质任务落到实处。”  此外,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是既要高产,又要优质高效,是新时代需要破解的难题。任万军看了《行动方案》后倍感振奋,作为水稻栽培专家,他说,一方面,要选用高产、优质、宜机栽培兼顾的品种;另一方面,要创新构建优质丰产协同、农机农艺融合的健康群体与栽培技术。  科技引领方面,任万军说,需要聚焦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卡脖子”栽培技术创新,以及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研发,从产业链的角度解决技术难题。  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既要在校内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知识能力,又要通过专家大院、科技小院、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等产教协同载体,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践中去育人,培养学生建设“天府粮仓”的综合能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10
(罗顺 记者 宁宁)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除了本地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参加,也不乏许多外出务工回流人员,还有外地口音的求职者……2月7日,记者走进宜宾三江新区白沙湾街道、宋家镇、江南镇等地发现,为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扎根家乡 建设三江”“就在宜宾 职等你来”等大型招聘会接连召开,求职者络绎不绝,招聘者卖力吆喝,一场场“抢人”大战就地展开。  数据显示,宜宾三江新区2020年常住人口26万人,2021年为32万人,2022年达到35万人。  3年间,宜宾三江新区常住人口增加近10万人。让人返回来、把人吸过来、使人留下来,宜宾三江新区靠的是什么?2月8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宜宾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配套设施生产线上忙碌。 庄歌尔 摄(视觉四川)每亩地上涨的产业产值龙头带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城市快速发展,释放“磁石效应”  记者一行来到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这里是新区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登上观景台,记者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撼:塔吊林立,货车穿梭,机器轰鸣,红白相间的厂房在广袤的土地上延展开来……  “右边是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二期,左边是一期到三期的生活配套设施,再过去一些是三期到六期的厂房和配套设施……”顺着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王钢勤手指的方向,热火朝天的场面一览无余:自2019年以来,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至今已扩展至十期。  观景台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自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启动建设以来,东部产业园面积从0扩展到5.3平方公里,人口从4000余人增加到2.5万余人,平均每亩地产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  以一园窥全区,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企业拔节生长,宜宾三江新区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宜宾三江新区GDP突破400亿元,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近70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产值突破4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以上。与此同时,宜宾三江新区聚焦数字经济新蓝海和新能源赛道,签约引进中材锂膜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构建“一蓝一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园向生态圈转变,带动城市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宜宾三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新区加快建设以四川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发展的局面,为新区注入了经济、人口发展的强心剂,成为不断吸引资金和人员前来的“吸铁石”。每个人的“无差别发展”以人为核心,围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推进城市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  “今年,东部产业园常住人口或将从2.5万人增长到3.5万人。”王钢勤作出预测。  随着人口不断流入,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宜宾三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新区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要围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推进城市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提升人口吸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当下,宜宾三江新区正加快推动新区由开发区向宜居城转变。  记者看到,宜宾三江新区正以“模块化”的方式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配备空调和洗衣机的宿舍、现代商业综合体、卫生院都已建成,并设有小型消防站等,接驳车穿梭其中,幼儿园、中学也正在加紧规划建设,犹如一块块拼图“嵌套”在产业园中,“设计紧凑,又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王钢勤说。  四川时代配套企业宜宾壹连电子有限公司制造部班长惠华柏对“人的无差别发展”感受颇深。此前10多年,他一直在浙江务工,去年3月回到宜宾三江新区工作,“以前为了多挣点钱,漂泊在外,现在回乡工作,忙却安心,工资待遇与以前差别不大,经常有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还能照顾家庭。”  以人为核心,宜宾三江新区接下来将在提升产业能级、产教研城融合、商圈开发、公共服务、交通、住房、医疗、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低碳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精治善治水平,进一步探索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2月8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围绕行动方案包含的三个阶段建设目标、“1531”建设布局、十个方面重点任务,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如何将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自然资源厅以及专家教授,围绕大众所关心的良田建设、耕地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介绍和解读。崇州市农业产能功能区 资料图  资金保障法治守护“天府良田”建设将开展攻坚提质十年行动  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中,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十大任务之首。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省累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连续四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通报表扬。  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表示,今年,我省将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坚决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攻坚战,具体从六个方面来抓紧抓实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会同自然资源部门,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最新成果,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图斑信息,摸清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同步完善市县两级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  二是制定方案。加快制定“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方案,细化落实未来十年建设的目标任务,确保逐步将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三是出台标准。分类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稳定平原地区建设的补助标准,提高对丘陵、高原山区的补助标准。  四是创新模式。探索整市整县推进的模式,选择不同类区的市县开展试点,用1-2年将试点地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保障投入。  五是严格考核。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的制度,强化考评激励工作,把农田建设纳入今年“三农”工作综合督查的重要内容,重点督查资金的投入、建成的数量、工程的质量等内容。  六是启动立法。年初省委已将农田建设立法工作列入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将成立工作专班抓紧开展立法调研、草案起草、专家研究等工作,率先在全国启动立法工作,力争今年出台并施行,用法治守护“天府良田”。守牢耕地红线建立全覆盖的耕地动态监测机制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守牢全省耕地保护红线是重要的基础。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首先就是要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快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包括进一步厘清地方和部门耕地保护职责,加强耕地全链条、全过程管理,并推动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措施。  同时,全力推进田长制的落地落实,构建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并有效运转。研究制定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给予激励,切实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强化源头管控,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动态监测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全面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日常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擅自修改规划和违反规划的行为。  此外还包括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巩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统筹开展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耕地布局,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在监测监管技术运用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平台等技术,结合田长巡田,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的耕地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耕地变化情况,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开展“五个行动”以科技创新支撑“天府粮仓”  科技创新是“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支撑。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云辉介绍,将聚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翅膀。  从全省来看,科技支撑“天府粮仓”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我省现有农业领域国家创新平台4家、省级12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43家;科研机构105家、高校17所;农技人员5.8万名。我省也是全国三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杂交油菜制种面积全国第一,生猪育种水平居全国前列。  田云辉介绍,当前正在研究制定新时代科技赋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施意见,谋划科技支撑“天府粮仓”的具体举措,准备开展“五个行动”。包括开展种业创新“良种天府”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兴粮”行动、农业装备研制“智慧农机”行动、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产业慧聚”行动、农业科技服务“赋能提升”行动。  其中,在种业创新方面,围绕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猪牛羊等品种,推动选育一批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抗病抗逆的农畜突破性新品种。推动生物重要性状精准测定、基因组编辑、高效单倍体诱导与加倍技术、智能化设计育种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研究。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加强节水灌溉、垂直农业、农业机器人等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推进水稻宜机化、小麦免耕带旋播种、薯类优质高产、节水节肥、生物防治、耕地重金属治理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推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和创新迭代。建设食品产业先进制造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冯锦花介绍,近年来,该厅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和信息化助农三个领域,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主要聚焦产业培育、企业带动、项目支撑、园区建设和市场拓展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抓重点产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围绕川粮油、川菜、川茶等农业特色产业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制定实施全省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计划,落实《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做大做强优质白酒、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精制川茶、预制川菜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品牌提升、集群培育,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食品产业先进制造集群。  二是抓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农业基地发展。在肉制品加工等行业培育世界级一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涉农企业加快发展。近期,将认定一批粮油加工、精制川茶等领域的农产品加工助推乡村振兴重点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初加工“第一车间”。  三是抓示范项目,加大产业投入。将更多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纳入全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强化跟踪服务,围绕肉制品加工、预制川菜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一批粮油加工、精制川茶和果蔬加工项目。设立工业和信息化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  四是抓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园区产业载体、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加工企业入园发展。  五是抓市场开拓,增强企业盈利和发展能力。加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展会推广“川字号”农产品加工产品和企业,提升“天府粮仓”品牌市场的影响力。从试验田到农户大田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水稻生产技术创新和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布会上,水稻栽培方面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也来到现场。  “2015年我们团队曾经在四川的特殊生态区汉源开展了‘百亩吨粮’示范,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到了1021.3公斤,最高亩产是1103.7公斤;2017年,我们又在眉山的东坡区创造了969公斤的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马均举例说明,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水稻增产、农民增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们认为水稻的核心技术依然是要靠科技创新来实现品种和技术的突破,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他说,具体应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抓牢绿色高效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通过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使水稻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跃上更高的台阶。  二是加速技术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创新高效生产技术,解决“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的瓶颈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的精准播种、精确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轻简高效、节本减投、提质增效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补齐生产技术短板。丘陵区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点和难点,将通过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组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研发、制造适宜于丘陵山区的水稻智能化育插秧机械,补齐丘陵区水稻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和装备短板,大幅度提升我省丘陵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此外,还要突破绿色安全农业生产技术的瓶颈,保障天府粮仓装满“放心粮”“安全粮”。  三是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新模式。将继续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田间地头作为农业科研的主战场和学生的课堂,进一步探索完善水稻“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竞赛活动模式,真正解决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农户大田转化的难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9
  (陈涛 杨钰莹)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有网民反映,原本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春节,却因为一条条吃酒短信而苦不可言,幸福感因“凑份子”的人情负担大打折扣。前些天,又有“福建莆田高价彩礼”词条冲上热搜,网友反映当地个别乡镇农村的结婚彩礼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还有人在网上发帖炒作“江西各地彩礼排行表”以博取眼球。  高彩礼、人情费用负担重等问题的高关注度,映射出广大群众苦之久矣的社会心理。多年来,一些陈规陋俗不仅给广大农民群众增加了物质负担,更影响到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资料图片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2022年,农业农村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农村风俗习惯等实际情况,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治理。  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了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各县级党委政府组织进村入户摸排调研并深入安排部署治理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和宣传、文明办、民政、妇联等部门以及镇村一级联合发力、协同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很多地区农民群众的红白喜事和人情往来负担正在明显减轻,共享着移风易俗带来的实际利好。比如,四川省凉山州村民遵循《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使当地婚嫁彩礼从原来平均30万元降到了10万元以内;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村宣传一批移风易俗典型,涌现出“零彩礼”“零仪式”等,为群众节省了婚丧嫁娶开支。  但也要看到,此前几年受疫情影响,为了避免大范围人员聚集,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少办酒席、不办酒席、小范围办酒席”的号召,各地办酒席的次数、频率、人员、范围等都有所减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部分群众可能会把之前没有办的酒席补上,各种名目的“摆酒风”乱象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弹甚至卷土重来。因此,根治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的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陈规陋习虽然根深蒂固,但不代表不能改、改不了。只要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加上措施得当、方法正确,就一定能够最终打赢移风易俗这场攻坚战。那么,在接下来的移风易俗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总体来说,需要绵绵用力、多措并举,让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柔性”的正向引导齐头并进。  首先,要制定出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适合当地风俗习惯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有章可循,自我管理和遵照执行。乡村熟人社会关系的底色决定了移风易俗工作有其复杂性、特殊性,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文化传统。因此,提倡什么新风,反对什么陋习,制定什么规矩,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拿捏好“度”,讲究合理性,以利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自治。  其次,要加强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切实发挥出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同时,要对带头进行移风易俗做得好的、大家认可的党员干部,在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或优先奖励,以更好营造良好氛围和风气。  第三,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治理措施。比如,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发挥好理事会的功效,积极为村民群众提供相关的服务,让专业人办专业事;把“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红黑榜”等好方式、好做法宣传推广、持续开展起来,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多举办一些农民群众喜爱的文艺演出和宣讲活动,让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工作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论是高价彩礼或是红白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现象,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背离的。因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更要有信心、有能力去加以引导,纠偏陈规陋习,纠正不良风气,让清新明朗的文明新风劲吹在广阔的乡间沃野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2-08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重在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将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的学习成果,用于推动城乡融合,关键要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体现了党中央对城乡发展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明态度,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指明了方向。四川是农业大省,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改革开放后,历届省委致力于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不断缩小城乡间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所下降,探索形成的“五个统筹”等改革模式为国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四川经验。  城乡融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四川正处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城乡关系正经历一系列重大结构性变化。从人口结构看,农村人口占比持续下降;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占比持续下降;从空间结构看,城乡空间体系面临重构。当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城市发展到哪一步,农村都有大量人口、乡村都会存在发展,这是客观规律。“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城乡现代化面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发展规律,加快解决关键问题。我省限制城乡人员、资源、资金流动的制度障碍仍然较多,必须以改革办法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障碍,聚焦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多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加大改革力度,以实践创新引领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路径。我省城乡公共服务与人口分布不匹配的问题突出,必须持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下沉、向农民倾斜,推动关键设施城乡同质同标,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同轨同享。我省不同区域之间乡村发展差异很大,乡村建设不可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必须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注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统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县域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全国县级行政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必须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重要作用,分类引导大城市周边县城加快发展、专业功能县城差异化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合理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有序发展、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加快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  城乡融合是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一篇大文章。做足“融合”之功,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能不断满足城乡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伟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及早谋划今年粮食生产,抓早抓实各项保障措施……放眼广袤田野,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资料图片  农时不等人,过时错一季;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备耕对于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影响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事关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抓备耕就是抓发展,保春耕就是保饭碗。当前,西南冬小麦进入拔节期、江淮即将返青、北方冬小麦仍在越冬,南方冬油菜正值越冬至抽薹期。从东北沃野到华北平原,各地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大局,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奏响春耕备耕进行曲,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彰显了一种时不我待的主动和“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的自觉,体现了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必须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春耕备耕的安排,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今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我国明确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重点做好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更加凸显了不误农时抢抓春耕备耕的极端重要性。要迅速行动起来,把春耕备耕生产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组织好、安排好,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必须用好科技力量,给农业丰收带来无限希望。粮油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当前粮油生产和春耕备耕总体形势较好,冬小麦冬油菜面积增加、长势正常,春播粮食意向面积稳中略增,农资供应总体充足。但也存在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极端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风险高、种粮成本持续攀升等困难问题。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粮”不动摇,切实发挥科技服务支撑和人才保障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指导服务,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确保组织到位、干部下乡、科技进村,引导农民强化春季田间管理,抓好控旺促弱、抗旱防冻、防病治虫等田管措施落实,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  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必须汇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描绘丰收图景。春节后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让不误农时保春耕、不余遗力稳增产的走向更加鲜明。春耕备耕生产有力有序,全年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美好生活就有了托底。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作为是践行“国之大者”的工作,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合力下好春耕备耕生产“一盘棋”,千方百计解决好制约春耕备耕生产的各类突出问题,一天不误、一环不落地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为在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的基础上,夺取新的更大丰收打牢坚实基础,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7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2月5日,根据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调度信息,近期农村地区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今年春节期间的人员大流动和聚集性活动,未造成新一波的感染小高峰。但疫情还未结束,新形势下,各地还须保持工作不断线、防控不松懈,以精准的方法、衔接的思路、统筹的智慧做好当前三农各项重点工作。医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义诊巡诊。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为打赢这场农村疫情防控硬仗,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责任,专门成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班,合力筑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屏障,保障了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的总体平稳,让广大农民和返乡人员过了一个健康团圆年。但防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该看到,农村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杜绝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统筹做好日常工作和疫情防控。  要以精准的方法,聚焦重点加强服务保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量人员离乡返岗的情况,对农村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情况做好摸排,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农村党员等的作用,做好对重点人群的日常健康监测和卫生服务。  要以衔接的思路,“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弱项。要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城乡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同时,要及时梳理总结各地探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管长远管根本、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的工作机制,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确保农民群众健康平安。  要以统筹的智慧,不误农时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眼下,全国各地正由南向北进入春耕大忙时节,今年小麦苗情复杂、气象灾害风险高,做好春季田管十分重要。各地要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发挥农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确保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再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立春已过,暖意渐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唯有如此,广大农民身体健康才更有保障,新的一年把日子过好的底气和信心也才更足。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2-06
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将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零容忍惩治腐败黑恶,持之以恒强化党风廉政,有效整治歪风邪气、顽瘴痼疾、毒瘾隐患,党风政风根本好转。这是跳出历史周期率,关系千秋伟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障各级组织长盛不衰、发展壮大。建党百余年,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自我革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要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党组织健康肌体上的病毒,提高免疫力,不断开辟守初心担使命风清气正新境界。为此,还要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新实践,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增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包括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首先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淬炼起自我革命新境界;其次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路径。通过雷霆反腐惩恶,夯实攻坚持久战;再次要增强组织政治功能增强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善于和敢于斗争。最后应结合党建经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运用自我革新提高,为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当然,守初心担使命推动从严治党,须以政治思想为统领,确保立场方向、原则道路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严的基调不动摇,提高纪监效果。以钉钉子精神跟进作风管理,以好的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坚决纠正惩治一切损害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正之风,让广大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做到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形成全覆盖、常态化的监管合力。(通讯员: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03
 ——从《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手册》看当前疫情防控重点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 李恒)农村地区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如何做到“保健康、防重症”?一直在农村生活的人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为何要搞好村内环境卫生?近日发布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手册》,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该手册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组织编写、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著。资料图片  问:农村地区如何做到“保健康、防重症”?  答: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影响,更好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各地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突出重点人群管理,做到医疗救治“关口前移”,其核心就是“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早发现”主要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早识别”就是要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比如有些基础病的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出现以后,要及时识别,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  “早干预”就是在基层要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还要配备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  “早转诊”就是发现了需要转诊的患者,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  问:一直在农村生活的人,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答: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过年、过节期间及前后,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也会有很多旅游者来往,加上节庆娱乐、聚餐聚会、走亲访友等人际交流活动,这些都加大了农村居民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问:赶集、去农贸市场或超市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赶集或前往农贸市场、超市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且不应摘掉口罩,不随地吐痰。挑选商品或排队结账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及时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倡导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购,鼓励线上采购、上门配送、无接触交易等便利服务。  问:为什么要搞好村内环境卫生?家里没有自来水怎么洗手?乡亲间如何互助?  答:村内环境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柴草、禽畜散养,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为各种传染病的滋生和流行制造了条件,给村民的健康埋下隐患。应做好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产日清,垃圾、污水集中处理;保护好饮用水源,治理排污渠、臭水塘;家禽、家畜圈养,各家各户要做到庭院及周围环境干净整洁。  如果家里没有自来水或其他清洁流动水源,可请他人用水盆、水瓢、水壶等器具盛水,倒在手上形成流动水冲洗。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关心关爱、探视探访邻里,为有需要的乡亲提供代买生活用品、紧急送医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富余的治疗药品、口罩、消毒用品等分享给急需的乡亲。  问:婚丧嫁娶还要简办吗?走亲访友应注意什么?  答:婚丧嫁娶尽量简办,适当控制规模,避免大操大办。疫情比较严重时,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规定和要求,减少聚集性活动。  尽量不要举办大规模的家庭聚集性活动,减少亲朋聚餐聚会的规模、人数,缩短聚会时间。倡导电话、网络问候。  探亲访友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要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
新华社 | 分享: 2023-02-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由带毛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称为裘。除了常见的狐皮、貂皮、羊皮和狼皮等,用四川等地养殖的獭兔制作的裘皮,也曾在全国裘皮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卖‘兔尾巴’围巾,一小片一小片兔皮毛碎片用线串起来,女生几乎人手一条,柔软又暖和,已经好多年没见到人戴过了,可谓‘时代的眼泪’。”1月30日,成都90后市民黄馨恬向记者描述了她的童年记忆。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家兔育种攻关首席专家刘汉中的看法与黄女士不谋而合。2013年,川内獭兔产业曾达到发展高峰,全省獭兔养殖场户近万家,年出栏 5 万只以上的百余家,仅江油市就有近 30家,当地“中国獭兔之乡”也因此得名。2014年起,川内獭兔产业开始走下坡路,獭兔养殖场户减少、养殖规模逐渐缩小,往日繁盛不复。獭兔红火往昔“收购商跑来住下,生怕我们把皮子卖给旁人”  1月30日,四川皇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獭兔养殖场相关负责人牛毅如往常一样,走进獭兔兔舍,检查确认兔舍通风系统按照冬季模式,午间晚间各进行一次数分钟的排风以降低氨气浓度后,才放心离开。“仔兔要保暖,还要防止兔子腹泻,要操心不少事儿。”牛毅一边手上动作不停,一边告诉记者。  牛毅入行成为獭兔养殖技术员,还是在2011年,恰逢行业最为兴旺的时候。俄罗斯气候寒冷,对皮毛需求量大,彼时川内、山东等地相关企业便与俄罗斯达成了合作,为其提供獭兔裘皮制品,这也促成了当时的獭兔养殖热潮。  “十年前,一只獭兔卖100多元,一张优质兔皮可以卖60-70元。兔子没有长大,便有收购商跑来,生怕我们把皮子卖给旁人。”牛毅回忆,当时养殖场聘请工人30余位,很是热闹;彼时,公司獭兔年出栏量约40万只,巅峰时期年销售额按千万元计。  热潮中,川内最大裘皮加工企业——四川德华皮革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德华皮革”)在江油诞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强告诉记者,一只獭兔与一只水貂所产的裘皮面积相差无几,同样柔软又保暖,但獭兔裘皮价格却是后者的十分之一,对于俄罗斯消费者可谓“刚需”。最红火的时候,厂子一年能加工优质兔皮600万张,年销售额1.5亿元。裘皮服装制品出口到俄罗斯、北欧五国等有皮草消费传统的国家,以及意大利、法国等服装文化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獭兔裘皮被用于制作服装。尴尬现状“江油现有獭兔养殖厂‘一只手能数过来’”  转折发生于大概9年前。刘汉中告诉记者,2014年前后,部分皮草主要消费国开始经济下行,川内生产的大量獭兔裘皮逐渐“没了出路”。  原本高附加值的獭兔遭遇行业“寒冬”。时至今日,獭兔收购价低至12元/斤,仅比普通肉兔高1元/斤。而随着饲料、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现在一只4斤半的獭兔只能为养殖户挣取15元左右利润。  牛毅等明显感到,在经历高养殖利润后,獭兔规模养殖场不断缩减规模,部分转型或关闭,数量越来越少,江油当地现有獭兔养殖场“一只手能数过来”。牛毅所在的养殖场年销售额也从千万级别降至30万元左右。  为挺过行业“寒冬”,四川皇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獭兔养殖场现已不进行獭兔大规模商业养殖,而是为谋求生存进行转型。他们通过与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共同进行獭兔保种与育种科研攻关,场内仅剩4名育种技术人员管理现存的数百只基础母兔,这些母兔全部用于科研。  而比起过去要从省内南充、自贡、德阳等地以及山东、河南、浙江等外省调入大量原料,德华皮革如今的獭兔裘皮年加工量,已然缩减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加工重心暂时转向其他品类裘皮。现在,消费者若点开德华皮革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开设的网店,就能发现上架商品中水貂裘皮制品占了绝大部分。獭兔裘皮地毯。力求破局獭兔产业“翻身仗”怎么打?  从巅峰到低谷,四川的獭兔产业如何觅得“另一春”?  在刘汉中看来,可以从改变养殖模式、培育适应市场需求新品种、创新裘皮产品研发等方面入手。  刘汉中介绍,獭兔140日龄取皮较好,比起肉兔70天便可成熟出栏,獭兔养殖周期长。近年来,畜禽饲料价格水涨船高,人工成本更是翻倍上涨,獭兔养殖成本偏高也成了产业发展阻力。  对此,刘汉中建议放弃“高投入、高产出、大规模”养殖模式,走“低成本、生态、家庭养殖”之路:发展小规模种养结合、林草结合农户。这种模式下,兔舍投入少、风险小;采用“青饲料+商品饲料”喂养方式,环保治污成本低;同时可以减少雇工或不雇工,保证水电用地等成本大幅减少。  刘汉中认为,獭兔品种培育方向,也应该从皮毛性状选育向皮肉兼用方向转变,也就是说将品种选育的重点,从选育皮毛好的獭兔转换为选育皮肉两用型、养殖周期更短、生长更快的獭兔品种。  “原先只是生产獭兔裘皮服装,产品比较单一。”刘强介绍,近年来,裘皮产品研发方面正不断创新升级,在传统的服装领域,獭兔“ 不当主角”——不做整毛皮衣服,而是“转当配角”——或与其他纺织面料混纺、编织生产款式更加时尚的单品,或制作羽绒服、呢子大衣的毛领以及鞋子、皮包上的花样点缀,帮助产品“画龙点睛”、提升价格,或参与制作动物造型文创周边产品,作为伴手礼“走得”更远。  “关于在低迷的大环境下,如何谋求獭兔产业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刘汉中告诉记者,他希望在獭兔育种、养殖、加工等环节有关人士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早日迎来獭兔产业重新繁荣的那一天。(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史晓露  探路县域民营经济改革,四川又有新动作。近日,记者从省民营办获悉,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已正式确定自贡市沿滩区、达州市大竹县、宜宾市翠屏区、泸州市合江县等4个县(区)为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地区。试点为何确定这4个县(区)?改革又有哪些重点任务?试点区域有代表性示范性民营经济在当地经济占比高  “遴选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把关。”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民营办)、财政厅牵头制定评选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组成评审小组,在21个市(州)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初评、复评、现场核查、公示等程序,正式确定。  改革试点地区的选择考量既要有改革基础,又要有发展潜力。“这4个县(区)均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4个县(区)的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民营经济税收、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等指标均在所处市居于前列。  从数据来看,2021年,沿滩区、大竹县、翠屏区、合江县分别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55亿元、256.1亿元、609.21亿元、170.85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9.4%、9.7%、11.1%、8.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1.8%、60%、52.4%、60.7%,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近年来,这4个县(区)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项部署落地落实,营商环境评价、市场主体满意度较高,改革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以翠屏区为例,当地通过实施民企减税降负、强化融资保障、优化创新惠企服务等举措,民营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21年,全区民营经济主体达11.2万户,同比增长34.3%。  此外,试点区域还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沿滩区位于川南经济圈腹地,处于成渝地区中间核心地带;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是长江出川第一港口县、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翠屏区位于川、滇、黔的商贸核心区,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之称;大竹县地处四川省东部、达州南部,是深化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改革不求面面俱到鼓励大胆探索重点突破  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都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试点正是要用改革破除这一系列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破口在哪儿?去年10月,我省就出台《四川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改革试点的五项重点任务,包括探索融资增信新模式、探索降本减负新路径、探索惠企服务直达新方式、探索转企升规新机制、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新方法等。  “我们鼓励大胆探索,寻求重点突破。”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强调,改革试点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面面俱到,各试点县(区)要突出重点、找准方向,精准高效推进改革实施。  各地正逐步明晰改革重点——“首先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翠屏区副区长夏丽娟表示,今年翠屏区将重点开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市场公平准入、龙头企业培育引领、产业生态创建提升、中小企业纾困攻坚、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等六大行动。  聚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沿滩区也有了新思路。“我们将创新建立征信‘道德银行’。”沿滩区委副书记王红军介绍,沿滩区将根据民营企业每月生产经营情况、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技术改造、研发投入等,制定指标奖惩评价机制,定期为民营企业开展征信评价,根据评价等级发放征信“道德币”,同时联合融资机构推出企业融资贷款与“道德币”挂钩的增信机制,定制道德征信“个性化”金融产品,解决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物不足等难题。  聚焦规模企业培育,大竹县将建立“转企升规上市”新机制。大竹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竹县将建立全县民营经济“个转企”“升规入统”培育库,出台“转企零收费、升规有奖励”的扶持政策,力争到2025年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户、超5亿元企业10户、超亿元企业30户。  在为企业降本减负方面,合江县将在降低用能、用地、用工、物流成本等方面发力。“我们将整合县域资源,打造智慧物流分拣中心,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力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5%以上。”合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对每个试点县(区)在试点期限内,每年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对试点实行动态管理制度,试点成效不明显的,将被要求限期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退出试点、退缴奖补资金,并按公示排名依次递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1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部署,深入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着眼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增进政治建设、忠诚教育和党性意识。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规矩,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让政治监督具体精准常态化,健全集中统一的党建引领,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进一步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惠民生,兴产业、谋发展。我们要着眼新时代组工任务要求,统一思想、意志、行动,结合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教育,推进党员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真正坚定信仰、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取得新成效。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着眼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队伍,落实好干部标准,切实选拔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业务精通、本领高强的干部,培养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重用以民为本、诚实守信、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我们应把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摆在尤其突出的位置来抓,夯实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各级干部面向基层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特别注重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本领、服务民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问题风险的本领;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能上能下与关爱激励措施,推动治理“躺平式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不断调动起干事创业的主动积极与实践创造。须坚持从严治党治吏,突出全方位管理与常态化监督。保障后继有人,做到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从严约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骨干分子。要着眼现代科技人才支撑,建立既有特色又有比较优势的人才队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通过鲜明导向大抓基层,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以权威性和执行力为目标强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30
摘要:科技创新、水利赋能,应提高新时代“三农”工作再认识。运用水生态文明新理念,高质量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凝心聚力跟进“三农”服务,结合农业大县绵阳三台水利实际,持续用力、全面呈效,巩固脱贫奔康成果。夯实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新基础,勇创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绘就水美新村秀丽画卷。关键词:农田水利   三农问题1.新时代强化“三农”工作的意义感恩思源不忘共产党,乡村振兴谱写新华章。建党百年建成全面小康已取得历史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两个一百年”新起点,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面对内外环境复杂变化以及风险挑战,多少年,党和政府连续发布一号文件,对破解“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立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不懈惠农强农,推动新征程乡村五大振兴。今年爆发的全国性高温旱情,更加凸显水利改革发展对于“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1.1学深悟透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党管农村就要加强、改善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重中之重在于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饭碗里装好中国粮,立足自给自足,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结合改革发展要素保障,激发农田水利全域灌溉新活力。突出节水生态优先,推动乡村水利绿色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要遵循“三农”发展规律,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2认清新阶段“三农”面临的突出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视农业、农村、农民系列问题,需要破解城乡和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矛盾。从近三年疫情防控,包括抗洪、抗旱系列急情来看,民众排队囤粮已给予新警示。当然,农村主要劳力频繁外出,农业种植成本较高,加之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土地撂荒。精修整治小河埝、小水塘、小水池、小泵站、小水渠,推动节水防污优先、流域空间均衡,环境系统治理、汛旱两手发力,培育优质农副产品。记得住乡愁,留得住青山绿水,高质量发展“五小水利”,破解“最后一公里”水问题真实地任重道远。1.3深刻领会“三农”工作的政治政策性猪粮安天下,农水稳社稷。农村水利干部要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大,群众利益为重,政治思想为本,以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须加深“三农”服务政治政策性认识。深入贯彻一号文件到位党的“三农”政策,持续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要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问题,从倾向苗头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主动从错综复杂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切实转变单纯从业务出发、只看一隅一角的思维定势,不能只算眼前经济业务账,还要多算政治长远账。为此,须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深化初心使命,夯实乡村五大振兴,通过民生水利的振兴,开启山、水、田、林、园、房要素融合发展新格局。2.水利支撑抓实各阶段“三农”服务推动落实“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民生水利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很关键。农业、农村、农民在绵阳三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就是“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要抓住政策窗口期,积极对上争取,切实解决祠堂湾中型水库、沿江堤防、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技术、资金、土地问题。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作用,找到政策角度,加强银企对接,加大融资力度。树立一盘棋思维,厘清职责、协调配合,形成干群合力。2.1巩固脱贫成果与振兴乡村有效衔接。水利第一书记的驻村思路是党建引领、保供衔接,生态建设、要害改革。要全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产业总量放在保供首位,同时将保多样作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丰富农产品需求的应有之义,把保质量作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落实脱贫攻坚迈入全面小康的政策平稳机制,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安全、开放、共享,让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来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须把综合与单项规划编制好,把农水、能源、道路等基础硬件建设好,把管护软件开发好。2.2激发乡村产业振兴绿色发展原动力。应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湖长制、环境综合提质和长江流域禁捕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抓铁有痕、久久为功。持续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水土安全治理。要强化系统治水,把农田水利重心从水系集中到乡村本身。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帮扶活力。在种子上,把科技推广、自立自强摆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位置,集中资源力量、集中攻关突破。在耕地上稳数量、提质量,守住粮、牧、林、水生产命根子。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原动力与基层干群活力。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业发展支持保护制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及政策体系落地见效。2.3打通两山路径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正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系列弱项短板,须高质量发展农田水利“全域灌溉”。既要强化党建引领、政治担当,又须抓好规划设计与项目落地。要以中央或省级水利投资为杠杆,撬动地方水网投资或社会资本共同构建水美乡村。宜以地方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坚持问题导向,融合人文、产业、文旅等优势资源,增强水安全、水环境问题系统治理。推进因水兴业、因水富民、因水美村,打通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转化路径。在设计方案中,可统筹开展堤岸加固,清淤疏浚,窄面拓宽等技术措施。优化水系格局,恢复自然生态空间。以水脉串文脉,培育更多亲水型经营主体,保障“一河一湖皆成景”。3.聚力见效共创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立足绵阳三台从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起步,争创四川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问题”总抓手,在建设资金投入、项目要素配置、农副产业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诸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让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取得更好效果。3.1聚焦重点领域推进水美乡村创建行动。立足乡村振兴全局,着眼中国绵阳科技城发展大局,放眼三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长远难题破解抓发展。须认真落实库款、直达资金管理规定,使农水项目筹措更好保障乡村振兴资金调拨,共同完成乡村振兴投入16亿元以上。要以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着力补齐农田水利本级财政投入1500元/亩的短板。利用好台沃公司水稻集中育秧+全程智能托管服务等模式。顺应水资源、水安全,契合水土保持治理,“一季稻田一季鱼”,现实改进水生态系统与农村景观风貌。利用好湿地、急流、浅滩,辅以乔灌木、水生动植物等,保持水生态物种多样性。3.2分类帮扶施策健全完善脱贫监测机制。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方面,需健全完善脱贫监测户帮扶机制。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诸如: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卫生健康等措施,促进脱贫监测对象持续增收,全力保障低收入群体稳岗就业。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上,要确保粮食与农副产品供给。实现全县粮食播种178万亩、总产67.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115万头以上,完成6万亩玉米带状套种大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引领做优现代农业,高质量推进国家生猪种业园区创建和优质粮油园区提质增效,搞好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油菜制种大县项目。3.3不断写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培优新型经营主体,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保证“十四五”规划第二年三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预计数20635元。在实施乡村建设方面,要增强突发事件水源供应保障能力。坚持人居环境治理,跟进水生态管护,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当然,塘库埝岸坡防护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采用与周围自然风貌相协调之结构,满足工程质量安全,为动植物生存繁衍创造有利条件。这期间,石安镇清泉村平强水稻专合社,金石镇海棠村入股养殖合作社,立新镇高棚村集体经济发展很不错。通过合乡并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了全县城乡与村镇的融合协调发展。4.夯实民生水利支撑产业经济。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稳大盘、抓发展。疫情既防住、经济更稳住、发展须安全。民生水利不仅是农业命脉、工业血液,更是城市灵魂、生态基础、生命源泉。水利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重点。节水优先、防污控污,做实水文化、水景观,高质量发展农田水利,促进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双发展,破解“最后一公里”水问题, 对振兴乡村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4.1在乡村振兴中推动水利作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改写靠天吃饭历史。落实乡村振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服务“三农”,产业兴旺需要农田水利;以民为本,生态宜居需要蓄引提水利;乡风文明也需要节水生态水利;安全治理有效需要防洪抗旱包括森林防火系列配套水利;迈向共同富裕更需要民生保障水利。加强农村水利、交通、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管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当然,必须加快构建乡村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各级灌区、沿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增进规模化供水,推进开建一批论证成熟的民生水利,以超常举措、超常力度,保持强劲势头,加压推进、快马加鞭,奋楫争先。4.2在乡村振兴中夯实水利地位。多少年,小农水激活了新村建设一池春水。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搞好农民家庭种养殖,推进农副产品加工,改善通村联村路,抓好优质农产品销售,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种苗,搞好田间管理、场地建设及设施设备运转,作好产品仓储、保鲜、烘干、冷链,这些都需要水利支撑。其中,特别应抓好农村水源和供水保障,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农业喷灌、微灌(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溉),巩固维护好小河埝、小水塘、小水池、小泵站、小水渠等已建农田水利成果,不断提升水利灌区农业农村供水保障力。同时,高质量实施一批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防汛抗旱、生态水保、骨干水网联通等工程,增进乡村水利管理服务能力。4.3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水利人才。从容应对汛旱水安全问题,推动最基层区域水利人才到位支撑,让“一线工作”与“三农”服务齐心协力。不断跟进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制度,保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定点帮扶镇村,抓好对口支援以及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等原有帮扶组织体系不变,加大全方位水利支持。须动态推进农村水利运行维修养护,乡村河湖环境治理管护。构筑补水调水网络,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推广水利人才“订单式”培训,包括“水利人才组团”帮扶模式。针对乡村内部或外围小型沟渠水系,其护砌措施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便于维护,并与当地乡村或历史文化风貌契合。4.4在乡村振兴中坚持生态优先。面向“三农”抓服务,让水韵生态家园更美好,须合力夯实农村水利基础。聚焦乡村新貌,当须完善水生态治理保护。立足民生平安,须筑牢汛旱发力确保饮水安全新防线。“治河先治岸、生态治河,活水循环、水美乡村,生态惠民”,正视共同富裕和农民群众再增收,应对接延伸大水源或大管网,全力提升农水建管服务保障能力。科技引领水利事业的明天,要正视乡村河流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妨以乡镇、村庄为节点,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串珠成链,按照水网、路网和产业带状总体布局,积极融入农耕文化、人文特色、文旅资源,共同打响节水防污生态品牌。形成历史文脉与绿色生态,田园乡村与河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巴蜀水乡特色风貌。“农,天下之大业也。”因为有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创造精神,有强大保障力作支撑,从中央到地方,完全能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我们要在党和国家坚强领导下,不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全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绿色高质量发展农村水利,主动破解“三农”问题,重在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要为三台持续走在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进而领跑四川省农产品主产区县,不断开辟城乡水利服务“三农”新局面! (通讯员:谢勇)作者简介:谢勇(出生于1970年12月),性别:男,籍贯:四川三台,职称:水利工程师,学历:本科,从具体参与绵阳武引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到从事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水利工作,30年来,一直履行着水利技术干部的初心使命,研究方向为农村水利改革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28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包括我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等地的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在连线中,他为石椅村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变化由衷感到高兴,并点赞石椅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好样子,鼓励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在这特别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地震灾后重建村干部群众,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提出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四川人民的深切关怀、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会名副其实。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川“三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次视频连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为四川抓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搞好。与“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一样,“把特色农产品搞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紧扣四川省情和工作实际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实的工作举措抓好“三农”工作,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着力构建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扎实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做大做强川粮油、川畜、川茶、川果等特色产业,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乡村旅游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次又对四川乡村旅游给予最直接、最有力的指导。经过多年努力,四川乡村旅游的产品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设施更加完善、效益更加凸显,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要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顺应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文旅力量。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习近平总书记最担心的是农村和广大农民朋友。中央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特别是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我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平稳度过本轮感染高峰。春节将至,随着人员流动增加,疫情防控压力特别是农村地区压力将持续加大。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降重症、降病亡”,全力以赴加强患者医疗救治;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切实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强调“明责任、敢担当”,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  “每逢佳节倍思亲”。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这片热土和人民的情深似海、厚爱如山,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省干部群众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的信心决心。全省上下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19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健)在四川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三社,2022年700多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水稻不久前喜获丰收。在2021年,这些稻田由于缺乏劳动力,很多撂荒了。2022年,龙桥社区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引入农业公司统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解决了撂荒问题。  四川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92%,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与前些年相比,解决“谁来种地”越发迫切。  记者在四川多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地区通过土地流转部分解决了种地问题,也有少数地方出现非粮化倾向。包括上述龙桥社区在内,一些地方尝试通过社区集体联合社等方式破解“单打独斗”,实现规模化经营,四川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孕育以规模化为导向的变革。二0二二年四月,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季时坝村,村民在给种植的玉米和大豆施肥。王曦摄农村常住人口进入超老龄化  四川是农民工输出大省,202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2万人,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定居城市。仁寿县板桥镇青龙社区党委书记欧阳运清说,社区有1453户、3725人,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出去务工,留守在家的只有老人、儿童、残疾人等1200多人。  农村年轻人多数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现在,种地农民普遍在六七十岁。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谁来种地”问题凸显。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20%,为超老龄化社会。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 16.93%。比2010年上升5.9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43个百分点。2020年四川农村常住人口65岁及以上占比达到21.92%,高出全省4.99个百分点,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因为缺乏劳动力,一些老龄农户自发对粮食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只耕种部分条件较好的田块,一些离家距离较远、缺乏灌溉水源、耕作难度大的田块就放弃了,粮食生产主要满足自家食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出售的粮食减少,部分农户还要到市场上买米吃。农业机械化受土地条件制约  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走高,但农业机械化受到土地条件制约。以2022年各地大力扩大种植面积的大豆为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大豆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仅7.56%。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近期做了一项调查,在问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哪些问题时,649户农机服务使用者中有50.1%的人认为农业相关配套设施不足;25.3%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环境和条件要求过高,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与北方平原地区普遍推行机械化的情况不同,在以四川为代表的一些南方地区,山区和丘陵较多,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地区没有农机生产道路。同时,地块细碎分散、形状不规则,不能集中连片,坡多、台多、田埂多。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四川省目前要求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上,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共计不低于3000 元/亩。 2022年,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合计为1500元/亩,还有1500元/亩需要市、县解决。但市(州)级财政投入偏少,县级财政投入“占大头”。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的县都是农业大县,一般经济不够发达,筹措配套资金比较困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某县一名干部说,对于2022年项目,阿坝州财政按300元/亩进行配套,县级财政需安排1200元/亩的配套资金,虽然采取了整合各方面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等措施,但仍然比较吃力。  为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正在尝试用创新的办法。在内江市龙门镇龙门村,2021年10月建设银行向村集体账户发放100万元贷款。龙门村党支部书记罗家元说,这是内江市首笔高标准农田专项贷款,主要用于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资金周转。2022年5月,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别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遂宁市分行、农发行各县支行签订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农发行将为遂宁市54.1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和39.6万亩改建高标准农田提供信贷支持。  发行专项债券,也是各地正在开展的一项探索。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其中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四川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孕育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在龙桥社区,当地干部试图破解难题。“我们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座谈会,针对土地使用、农作物种植、农民种地意愿等深入调研。”龙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冬说。  农户们普遍希望实现机械化,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但首先要解决各户耕地“小而散”,农户“单打独斗”种田的问题。  2022年以来,龙桥社区尝试“党总支+集体联合社+公司+农户”的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社区集体联合社与316户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将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社区引入农业公司统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户则可得到土地租金、经营分红、务工收入等。  从“单打独斗”到规模化经营,目前四川一些地方的情况正处于变革前的胶着状态。近年来,一些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农民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但主要不是种粮食。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流转土地,种植葡萄、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一年每亩利润可达数千元至2万元,种植蔬菜每亩利润也有2000多元。而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处于微利状态或亏损边缘。  在成都平原,目前土地流转租金普遍为每亩每年“800斤稻谷的市价”,高的甚至达到“1000斤稻谷的市价”。而如果流转土地种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亩产才1200多斤,刨去土地租金、农资、人工等成本,收益微薄。  一些地方对此采取了措施,为防止土地流转“非粮化”,在土地流转之初,就根据业主拟种植的作物,确定不同水平的租金。“如果业主种水果等经济作物,租金就收1000到1200元一亩。如果业主种水稻、油菜等粮食作物,一亩租金就只按照550斤稻谷的市价来收,算下来只有700多元。”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四川乃至全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发展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解决今后“谁来种地”,他们建议:  首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邑县旭成种植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万富旭说,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关键是让种粮“有钱可挣”,在保障粮食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新农技,稳步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进而提升种粮效益。  其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创造更好条件。  202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友好、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我们在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上狠抓落实。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四川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杨秀彬说。据《瞭望》
新华社 | 分享: 2023-01-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以及党的组织路线,增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扎实做好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基础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发挥好组织推动作用。通过着眼政治组织功能,面向城乡基层强党建,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奋勇争先。当前,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更须着眼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政治思想引领,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让新思想新理论对于实践走深走实,进一步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作表率”,为现代化发展开局起步提供组织动能。着眼打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队伍,要切实优化各级干部的选育监管工作,坚持德配才配其位,增强素质人才、素质干部的全方位管理与动态监督,激励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从而调动社会各界“拼经济、破困局,谋发展、搞建设,惠民生、兴产业,重安全、强效益”的主动创造性。深化现代科技经济人才支撑,结合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形成重点区域中青年人才中心与创新发展高地。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9
  (记者 崔建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日前,记者针对如何在减损端发力,专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和减损工作。2021年,我国发布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全社会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和浪费,主要从粮食收获、储存、运输、加工和餐饮消费等5个环节推进节粮减损。  在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浪费、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80%,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3万台,总的看,除了一些特别小、特别陡的地块,主要粮食作物都是靠机械来收获的。  “与人工劳作相比,机械化收获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率、低损失的收获方式。”冀名峰表示。人工收获需要单独进行收割、转运、脱粒、清选,综合损失率可能超过10%。与之相比,机械化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多道工序,例如状态较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可做到优于1%,近年小麦机收作业价格平均在60元/亩、是人工收获价格的1/3,这也是近些年我国机械收获普及很快的关键因素。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有关专家调研显示,近年来影响机收损失既包括田块条件、收获时机、气候灾害、装备质量等客观因素,也包括思想重视程度、机手操作、机具状态等主观因素。在实际作业中,一些地方小麦收获损失甚至超过3%。  “以小麦测算,如果采取措施让全国的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这个数据相当可观,因此推进收获减损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冀名峰表示。  “推进机收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眼长远,推动各方面持续发力补齐客观条件方面的短板弱项,更要抓在当下,尽可能消除主观因素和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争取尽快取得实效。”冀名峰表示。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确保机具和机手处于良好状态这两个关键要害发力,精准制定减损工作方案,推动各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努力确保颗粒归仓。  “一方面持续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加大补贴力度支持农户购置更好的联合收割机和报废老旧机械,不断增加先进适用机具保有量。另一方面,广泛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系列推进活动,尽力消除影响机收损失的主观因素,推动全国机收工作重心由抢收为主向抢收减损并举转变。同时加强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挽回一斤是一斤。”冀名峰表示。  为筑牢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已实现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所有专业机手、粮食生产大县3个全覆盖。媒体高频次、多角度宣传报道,面向农机手和农户制发大量通俗易懂的各类短视频、明白纸等,编发机收减损歌谣广泛传播。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组织各地发挥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作用,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指导,每年培训机手超过100万人。2021-2022年,全国共举办各级田间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超过2000场,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引领带动广大机手在机收作业中比学赶超,例如小麦收获大比武活动现场实测平均损失率在1%以内,有的优秀机手将损失率控制到了0.2%。系列活动效果明显,许多机手开始自觉地“像收自家地一样”精细操作,机收损失普遍控制在现行作业质量标准以内。2022年各级农业农村、发展改革部门联合开展了覆盖粮食主产乡镇的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各随机监测点小麦、水稻、玉米的平均机收损失率比常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以上。各地组建农机应急队伍2.1万支,其中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超7200支,仅2022年“三秋”期间就开展抢收抢种等作业服务3300多万亩,努力挽回灾害性天气等造成的粮食损失。  “2023年,我们将持续紧抓粮食机收减损工作,指导各地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强化考核推动、标准引领、宣传培训和损失监测,通过政策加力,增加高效低损收获机具供给,加快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确保正常作业条件下平均机收损失率达到现行作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推动各地做实做细机收减损巩固、挖潜、提升工作,千方百计继续降低机收损失率,努力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多挽回一斤是一斤。”冀名峰表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1-18
  (记者 祖祎祎)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种业必须强。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种业振兴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如何确保抓出成效,为后续工作打牢基础?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资料图片  以需求为导向 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十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种源立足国内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特别是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决策部署,形成了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种业发展的新局面,开启了合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新阶段。在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下,我国种业实力不断增强,玉米、蔬菜、白羽肉鸡等自主种源比例稳步提升,农作物自主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以上,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  “但总体来看,种业振兴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谢焱认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种业振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种业振兴摆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来把握,尽快补齐我国种业领域的短板弱项。目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粮食供求紧平衡仍将长期存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种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上急需的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短生育期冬油菜、再生稻、耐盐碱作物等专用品种还比较缺乏。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也需要优先谋划解决好处于产业源头的良种问题。  放眼全球,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实现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对加快建设种业创新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我国种业发展看,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水平尚不能满足育种创新的需求,企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种业创新集聚效应发挥也还不充分。  保障高质量种源供应对基地现代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先后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种业基地,农作物、畜禽供种保障率由70%提高到75%,但后续还需在基地基础设施条件、种源质量保障体系、精准化管理服务手段、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完善。  激发原始创新是种业振兴的关键。“目前来看,优化种业创新发展环境迫切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付出更多艰苦努力。”谢焱表示,业界期待加快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配套规章,尽早实施适合国情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迫切需要加快实行品种“身份证”管理,实施全流程全链条监管。  破解机制障碍 加快培育优良品种  面对这些挑战,2023年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2023年是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的第三年,该收官的要收官,该深化的要深化,要以如履薄冰而又志在必得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高质量推进重点工作。”谢焱表示,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置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局中来把握,着眼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大任务,坚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一底线要求,准确把握种业振兴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方向定位。要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的关系,既要推动破解事关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要立足当下解决好农业生产对优良品种的急迫需求,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种业支撑。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基本摸清资源家底,抢救性收集保护濒危资源,推进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再确定一批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库,构建央地协同、科企合作新机制,推进大豆等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拓宽境外资源引进渠道,研究出台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管理办法,推动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二是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攻关。积极配合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重大项目。面向产业需求,扎实推进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优良新品种。深入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推进国产白羽肉鸡品种产业化,力争2023年底市场份额达到25%。瞄准生产急需,加快短生育期冬油菜、再生稻、耐盐碱作物和高油大豆品种选育示范。  三是精准推进企业扶优。支持鼓励阵型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紧密对接。支持阵型企业承担国家种业重大科技任务,举办种业投资说明会平台活动,推动出台有针对性的新型信贷产品。构建央地协同扶持企业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发挥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作用,培育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四是扎实推进国家级种业基地建设。推动出台黑龙江国家大豆制种基地建设规划,持续推进甘肃玉米、四川水稻、海南南繁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做实做强一批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强基地建设指导和跟踪评价,强化现代化制种装备和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  五是加大市场净化工作力度。加快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实施配套措施。扎实开展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专项整治,探索推行品种“身份证”、种子认证管理。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行为,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1-1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