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刘佳佳 祝文琪 富丽莎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杨祯妮  2021年特别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生鲜乳价格总体下行,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行业均出现大规模亏损。面对当前奶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抓紧出台实施针对性纾困政策,通过促进消费、优化产能多措并举稳定奶业发展。从目前市场实际情况看,系列举措已初见成效。预计2025年国内生鲜乳市场供需将恢复基本平衡,下半年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中央地方齐出手,奶业由“岌”转“稳”  促进消费方面,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引导新媒体平台全网推送消费指引,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央视多个频道滚动播出“倡导饮奶 科学选奶”奶业专题公益广告,制作“中国之声”权威访谈节目,宣传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和科学饮奶知识。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减油、增豆、加奶”核心信息三十条,引导乳制品健康消费。  产销对接方面,内蒙古举办“蒙品进京”、锡林郭勒奶酪展示会等20余场营销活动,组织开展乳制品进机关、进食堂。宁夏在区内外300多个社区设立无人销售鲜奶站,建立乳制品体验店、奶吧等20多家销售门店,促进生鲜乳就地就近加工消费,并努力拓展出口渠道,首次向新加坡等国出口奶粉1400吨。  优化产能方面,农业农村部多次组织生产形势座谈会、视频调度会等,与主产省区、金融机构、乳品企业、养殖场户、行业协会、产业专家等多主体进行会商研讨,抓紧抓实助农、助企纾困各项工作,群策群力促进奶业稳定发展。河北为全省745家奶牛场制定“一场一策”纾困方案,对乳企收购生鲜乳给予一定补贴,出台奶牛场兼并重组补贴政策和奶牛场贷款贴息及免担保费政策。内蒙古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奶业养殖场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为111家养殖场提供金融支持,在2个盟市开展生鲜乳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并对全区549个养殖场进行拉网式摸排,指导优化牛群结构。  促进消费、优化产能系列政策举措针对性十分明确,就是要解决当前奶牛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出现的突出困难问题,帮助行业尽快渡过难关,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部分地区生鲜乳市场趋于稳定,系列举措初见成效。  奶业供需失衡状态逐步改善,生鲜乳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阶段性供需失衡是当前奶业出现困难的根本原因。供给端看,随着前期奶源基地建设的产能不断释放,国内牛奶产量2020年突破3400万吨,此后每年保持200多万吨的增量,2023年达到4197万吨;乳制品进口受国内外价差驱动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进口折合鲜奶2251万吨,创历史新高,2022—2023年进口量虽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1700万吨以上的高位水平。需求端看,新冠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空前增加,国内需求旺盛,2021年奶类消费增速达11.5%,但疫情后期,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放缓,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降幅分别为1.4%、1.9%。总的看,受产能扩张、进口增长、消费超预期下降等影响,现阶段国内生鲜乳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产销不平衡导致价格持续下行。  由于奶牛养殖行业持续亏损,奶牛存栏已经有所调整,生鲜乳产能不断优化。据农业农村部奶站监测,截至2024年8月,全国奶牛存栏量已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生鲜乳产量增幅继续放缓。受国内需求疲弱影响,乳制品进口延续2022年以来下降走势。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7月累计,我国乳制品进口量150.2万吨,同比减少14.9%。虽然乳制品消费没有明显增长,但随着供给端持续调整,市场供需失衡情况有所改善。据农业农村部数据,8月份全国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3.20元/公斤,环比跌1.1%,跌幅连续2个月收窄。综合判断,预计2024年下半年生鲜乳价格跌幅将进一步收窄,2025年市场供需有望恢复基本平衡,下半年价格可能企稳回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侯雅洁)气候多变,果品种植户如何提前锁定种植收益?国际市场波动频繁,国内油脂产业如何更好发展?夯稳粮安基石,如何确保化肥农民用得上、企业产得出、行业行得稳?  一系列问题均指向一个答案: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期货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通过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配置资源功能,不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日前,记者走进多地乡村,探寻期货市场给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市场带来的新变化。  稳定收益预期 助农户稳收增收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保障农民收入的金融创新领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增产不增收”的状况,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金秋时节,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30万亩晚熟苹果喜获丰收。53岁的果农韩忠锋是白水县史官镇贺苏村的村民,20多年前,他靠家里的果树收益盖了房、成了家。“这就是我们果农的‘摇钱树’,一亩地能结出3000斤左右的苹果,每亩地能赚个两万多块钱。”韩忠锋说。  苹果给老韩带来安稳舒适的生活,但也曾让他伤透了脑筋。不同于小麦、水稻等农产品,苹果价格波动较为剧烈,质价错配的情况经常出现,极大影响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特别是每年10到12月份的苹果采收季,苹果的集中供应容易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果农种植收益。  为了打消果农顾虑,让果农放心种、安心种,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五矿期货为白水县果农带来了一个新型的金融工具——“保险+期货”。通过“保险+期货”产品,可以帮助农户将苹果的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种植户采收苹果后,在未来价格下跌时可以获得保险赔付,不用担心面临“越卖价格越低、价格越低越急于抛售”的困境。  “苹果‘保险+期货’相当于提前锁定了种植收益,希望这苹果‘保险+期货’能一直延续下去,这样我们就可以专心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种植质量了。”韩忠锋说。  不仅是苹果,红枣、花生、白糖、棉花等品种通过发展“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民收入、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郑商所已全面启动2024年“保险+期货”项目,立项支持“保险+期货”项目27个,覆盖新疆、甘肃、陕西、广西、云南等10个省份及麦盖提县、静宁县、延长县、兰考县等30余个特色农业主产县。  发挥市场功能 助企业稳定经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菜籽油与老百姓的“舌尖”息息相关。川渝地区作为菜籽油主产区,这几年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增长,菜油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但纵向看,菜籽油产业链涵盖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众多生产经营主体,受进出口、产量、需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菜籽油价格频繁波动,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主体带来经营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早期的油脂企业在面临价格波动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油脂经理冷宏说。  面对油脂企业的难题,2007年6月,菜籽油期货在郑商所挂牌上市;2012年12月,菜籽期货与菜粕期货同时在郑商所上市。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企业形成了“现货+期货”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价”护航。  “菜籽油期货上市后,为油脂油料市场提供了价格参考工具。”冷宏表示,期货市场能够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通过期货交易,参与者可以观察到菜籽油的价格走势,从而对市场供需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这也能够有助于公司制定合理的采购、销售计划,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随着油菜期货对行业影响的增大,油脂企业也在探索不同场景下的期货运用模式。“公司从2008年开始接触期货工具,开展同生产经营活动相匹配的期货套保业务。从最开始的采购现货基差点价开始,到利用菜油期货对现货库存套保,到压榨管理,一边点价外盘,一边国内套保锁定压榨利润。”冷宏介绍,通过期货的运用,公司不仅有效规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也稳定了生产利润。  “我们结合公司生产、现货采购及头寸持有情况,通过基差点价、套期保值、基差及价差交易等方式积极地参与衍生品市场,对于价格风险进行有效把控,大大降低了外部市场剧烈变化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冲击。”新兴粮油投研经理骆乐表示。  “期现”紧密结合 助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尿素是最常用的氮肥和最大的化肥品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但受原料成本、季节性需求、国际市场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尿素价格波动较为频繁,行业避险需求日益强烈。  “企业在运营中主要面临两大风险点。”云图控股期现中心总经理鄢艳华告诉记者,“一方面,春播和秋播期间会面临较大数量的收单,之前传统的现货模式存在市场信息滞后、不透明等问题,公司做决策时缺乏有效的参考数据。另一方面,公司的生产基地和分公司较多,长此以往就会积累一定的库存,若在经营过程中库存量没有及时回厂,就可能面临跌价风险。”  2019年8月,尿素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逐步发挥,为稳健企业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期、现货价格联系紧密,相关系数高达0.95。  “尿素期货价格为现货价格提供预期,可以指导企业灵活调整采购经营。”鄢艳华表示,通过期货合约,公司可以锁定未来价格,减少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期货交易,公司也可以更加精准地管理库存、采购和销售计划,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通过期现结合的模式,既对冲了经营风险,同时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张,也获取了可观的利润,公司的采购部门实现了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尿素期货的上市重塑了产业链企业的关系,我们和上下游企业从过去的博弈竞争关系,逐渐走向合作共赢。”川农化肥副总经理张砚表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对冲操作让企业从风险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风险的主动管理者,通过运用期货工具,公司可以为上下游企业制定专业的定制化方案,从而减少贸易的不确定性,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立足保供稳价大局,为服务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政策,郑商所于2021年初创新推出尿素“商储无忧”试点。经过四年的建设和运行,“商储无忧”项目已由最初的单个企业尝试性试点发展为企业集团化参与,项目规模和服务区域得到全面提升和扩展。  据介绍,2023—2024新年度,“商储无忧”项目全面实施备案制,以承储企业的实际风险管理需求为核心,将参与权、选择权交给企业,极大提升了企业主动利用尿素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项目参与企业达到26个,同比增加117%,企业类型涉及尿素生产、贸易、消费全产业链。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李飞)“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引导优势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开发匹配农业科技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的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交流会上,农业农村、科技、金融等部门,上海、江苏、湖北、广东等省市的一条条政策干货和硬核措施让参会的农业科技企业备受鼓舞。  “我们要把产学研深度融合再往深处推进!”“我们企业明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要超过10%!”“我们承担的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一定能交出一份高分答卷!”与会企业家在会上“抢话筒”“争发言”,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倍感振奋。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对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农业农村部紧锣密鼓部署农业科技工作,特别是聚焦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企业调研,召集企业家座谈,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之策。  9月26日,来自各省市各领域的100位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带着各自的科研进展、创新目标、意见建议,走进了农业农村部。  关键词1:“主体地位”  ——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到全国科技大会作出的部署,企业被赋予科技创新主体之地位,被寄予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之厚望,被授予“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之“要职”。  放眼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而相当多领域的科技利刃交锋,背后就是领军企业之间的较量。在关乎国之根本的农业领域,农业科技企业能否担当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色。  “隆平种,中国芯。”隆平高科董事长刘志勇介绍,隆平高科把“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国家目标转化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选育突破性大品种”的企业使命,率先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年研发投入力度达到10%,集聚顶尖育种科学家选育出一大批突破性品种。2022年杂交水稻和玉米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隆平高科选育的杂交水稻占5席,玉米占3席。  抓农业科技,必须大抓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分层分类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形成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企业方阵。在紧接着召开的交流会上,他与20多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表示将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农业科技企业无事不扰、有难必帮,“一企一策”闭环式解决问题诉求,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确实很暖心,也更有信心!”作为全球农化十强企业的扬农股份始终牢记“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总经理吴孝举表示将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围绕新农药创制加快新型技术、靶向农药、生物合成等研究,为农业现代化储备和奉献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词2:“双向奔赴”  ——多措并举支持农业企业科技创新  作为统筹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部门,农业农村部在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上责无旁贷。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主导的重大科技项目中,共有1000家企业参与,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0.9%,其中近200个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支持农业企业担纲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成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的务实之举。  政企之间“双向奔赴”。农业农村领域布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里,玉米中心由先正达集团牵头、乳业中心由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安徽荃银、安阳全丰等企业牵头成立15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150个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合理布局,270家种业阵型企业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领域,9家国家农高区、5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8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里汇集了2700多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各类创新要素正加速向农业科技企业集聚。  作为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安阳全丰聚焦“人、机、剂、技、法”5个关键字,与十余家涉农高校合作研发良机良剂,组织联盟200余家成员单位制定行业标准,彰显了企业在创新链上的主导权。  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南京农创中心,日益展现出农业科技企业集聚高地的身姿,江苏农业农村厅出台18条专项政策为入驻农创中心的150多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武汉东湖高新区内的1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孵化了近600家农业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7家、瞪羚企业50家,7家获批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  农业科技企业研发期长、投资量大,金融支持必不可少,金融赋能尤为重要。在上海农委科技金融培训和投融资路演活动加持下,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公司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获得1300万元资金贷款,有力支撑了企业智能设计育种开发。央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起,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1000亿元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中国农业银行推广“农机贷”服务模式,用于关键农机具研发制造,支持农机装备尽快补上短板。北京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上市的19家涉农企业中不乏“隐形冠军”和细分行业龙头——看到了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潜力,金融机构正以积极行动书写农业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3:“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农业农村领域新质生产力。  产业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本质是从人才、科技到产业、经济的通道不畅,破解的关键是回答谁出题、谁答题、谁阅卷问题。“要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交流会上,韩俊系统阐述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支持之举,引发现场企业家的共鸣。  “大北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532’创新战略,就是创新成果中自主创新占50%,企科融合占30%,孵化融合占20%。”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维平表示,大北农正在努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  企业是从市场上长出来的,对市场主体需要什么嗅觉最灵,对产业面临哪些问题看得最清,对哪些是真题目、哪些是伪命题把握得准,让企业出题,正成为农业科技界的共识。上海集聚着浦东“张江种谷”、奉贤“农业科创谷”、崇明“长三角农业硅谷”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科研立项均由企业出题,政府发榜,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揭榜挂帅,全市层面科研项目体量最大的种业联合攻关和产业提升项目也明确由企业牵头。  市场化程度高的科技项目原则上都由企业来牵头组织实施,底盘技术、基础研究也要让企业深度参与,把人才香饽饽更多留给企业……一系列新做法新举措支持企业当好科技创新的“答题人”。十年答一题,合肥万豪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深度合作十年,最终突破了全球首创生物甲烷液化技术,打通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向液化生物甲烷、液态二氧化碳的转化通道,开辟了农业废弃物变身绿色能源的新赛道。“这是用新质生产力‘种出’的绿色生物能源”,董事长杨美蓉与她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正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添砖加瓦。  产品好不好,企业最知道;技术行不行,企业分得清,企业天然是科技成果的检验员、评价官。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正致力于让“炒菜”这项家务活充满科技感——火候数字化表征与模拟、食材成熟度模型构建和食材热加工工艺数字化——一系列新型绿色食材加工技术,最终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被“吃干榨尽”“成功转化”,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扩展为商品,从商品延伸为产业。  关键词4:“领军企业”  ——打造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阵型  科技领军企业是科技制高点的有力争夺者,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客观地看,相较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对照国际农业科技企业巨头,我国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还显得弱小了些,更需要格外关心、厚爱三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小散弱”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全国400多万家涉农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仅占0.5%,称得上科技领军企业的目前还寥寥无几。  大踏步地向农业科技领军企业迈进!交流会上,不少企业都表示有信心有决心跻身领军企业之列。  种业和农机领域是国别间农业科技战略博弈的必争领域。在突破白羽肉鸡种源“卡脖子”攻坚中,国内自主研发的3个种源分别来自3家企业,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总裁罗平涛介绍,“圣泽901”父母代种鸡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18%。今年5月,“圣泽901”第一次走出国门,进军非洲市场,白羽肉鸡种源国际市场上开始出现中国种企的身影。  广东深圳南山区大疆总部基地——呈悬浮形态的“天空之城”,极具科技感的建筑空间集中体现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天空之城中,有一个无人机飞行测试实验室,在这里“通关”的农业无人机,如今遍布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架,累计作业面积超过75亿亩次。  大疆崛起,科研创新功不可没,占比超过15%的研发投入一路护航。“下一步,大疆的研发重点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农业无人机在丘陵山区果园复杂地形的智能化作业水平,继续开发基于低空测绘和遥感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作物全周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销售总监张源表示。  科技是农业的翅膀,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是现代农业腾飞的重要动力。可以预见,一批农业科技领域的“链主”“龙头”正破茧成蝶、展翼振翅,必将以技术创新驱动农业升级,为农业强国强筋壮骨、添劲赋能。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30
9月26日,荣县在留佳镇举行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留佳镇柑橘种植大户、行业经营主体、村、社区干部,留佳镇、县科协相关人员等参加。培训会邀请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会长陈维君授课,吸引了众多柑橘种植户踊跃参与。培训会上,陈维君对柑橘产业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对柑橘种植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技术讲解;深入讲授了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详细阐述了“两个替代”理念,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强调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培训会现场会后,陈维君带领种植大户们先后到留佳镇柑橘种植示范园和长山镇胡家村有机柑橘种植科普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针对种植基地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他耐心的给予解答和指导,鼓励种植户们积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将精细化种植理念贯穿到实际生产中。此次培训效果显著,不仅切实提高了柑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更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参加培训的种植户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以前对柑橘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只是凭经验做事,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技术和方法,以后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精心种植柑橘,努力提高产量和品质。”一位种植户满怀感慨地说。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旨在切实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全力推动柑橘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柑橘产业的扶持力度,定期举办类似的培训活动,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助力留佳镇柑橘产业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文图: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平昌也生产大闸蟹吗?”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大闸蟹到了捕捞季,这个平昌的特色水产,正以其独特的品质,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在平昌县土垭镇巴山红大闸蟹养殖基地,捕捞船缓缓地行驶在河流之中,蟹农们正熟练地拉网捕蟹,动作一气呵成。平昌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大闸蟹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有众多的河流,水质清澈、水草丰茂,为大闸蟹的生长营造了理想的家园。“我从2015年就开始回乡养殖大闸蟹了,我们都是利用河道生态养殖,养出来的大闸蟹蟹肥黄满。”养殖户王仕洪边捞边说道。秉持生态养殖的理念,通过与成都大学等高校合作,不断探索更科学的养殖技术,从蟹苗的挑选开始就严格把关,选择体质健壮、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质蟹苗。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天然的饵料,让大闸蟹在自然的食物链中摄取营养,每日悉心巡查,密切关注着大闸蟹的生长状态。据王仕洪介绍,今年共投入20万尾蟹苗,目前最小的蟹有2两,最大的有6两多,产量在1万5千斤左右,产值120万。大闸蟹产业,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磁石。从蟹苗的投放开始,就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将蟹苗放入精心准备的水域。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监测与调控、食物的投喂、蟹塘的日常维护等工作,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本身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家乡有了这个产业后,我就一直在这里上班,每个月的收益还是不错的。”蟹农杨四海笑着说道。不仅如此,通过依托优质生态溪流水域条件,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鱼虾蟹”等水产综合种养模式中来,同时,丰富乡村产业的业态,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捕捞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大闸蟹产业正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水产养殖专家传授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依托公司养鱼技术、人才资金、市场资源等优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养殖。接下来,平昌县将继续探索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的品质和产量,让平昌县的水产养殖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 “游” 得更远、“跃” 得更高。(供稿/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 代致诚 李广川)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批技术精湛、操作规范的优秀农机手,加速遂潼毗邻地区产业共融发展,日前,2024年潼船两地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池镇遂潼涪江蔬菜乐园举行。重庆市潼南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彬,重庆市潼南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华,遂宁市船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总工会主席白怀湘出席活动。活动现场比赛期间,来自遂宁市船山区和重庆市潼南区两地的37名选手沉着应赛,操作娴熟,充分展示了遂潼两地农机驾驶人员深厚扎实的技能功底。据现场裁判介绍,三个项目的比赛,打分细则不同,既比速度也比质量。“这次竞赛主要考核的是机器耕地的速度、深度和完成度,参赛的选手必须做到又快又好。如果实际操作中一味地去追求速度,就会导致耕作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机器‘停摆’,所以对参赛选手的技能要求特别高。”遂宁市农机监理所所长、农机竞赛现场评委胡金玉说。开展潼船两地农机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式,也是深化两地交流合作、助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场技能大赛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不仅为遂潼两地的农机能手和产业青年们搭建了交流平台,让大家在这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也为现代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契机。”船山区总工会副主席李倩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赛的举办,不断提升遂潼两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深化遂潼两地工会工作协同服务。近年来,遂宁船山紧紧抓住遂潼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契机,努力唱好“双城记”,共谱发展“协奏曲”,以协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高标准打造遂潼涪江蔬菜乐园,在组织联建、产业联动、基层联治、发展联享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遂潼一体化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下一步,潼船两地工会组织将充分运用好此次大赛的成果,进一步深化职工素质提升交流合作,推进先进农业技术互融互通,推动遂潼一体化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据悉,此次竞赛由潼南区总工会、船山区总工会主办,老池镇工会联合会、船山区公共实训基地承办,船山区农业农村局、船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船山区农民工服务中心、老池镇人民政府协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廖亮 赵毅 记者 杨德慧)“老邱,你家门口的这些杂物已经帮您归置好了,以后可不能这么乱堆了,摆放在门口既不好看,还影响交通安全。”9月26日,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驻汉源县坭美彝族乡和爱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开展上门帮扶志愿活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深入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再提升。和爱村位于汉源县城南60公里处,平均海拔超2000米,为林罗沟上游的高寒山区,户籍人口493户,共1410人,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39%左右,2021年8月,和爱村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爱村也是雅电集团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联系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雅电集团积极与地方政府接洽,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共商、共谋帮扶村乡村振兴发展,驻和爱村工作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原来“脏、乱、差”区域进行集中清扫整治,对脱贫监测户61户群众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厨、改厕、改庭院”,共同推动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和爱村,驻村工作队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清理村庄道路垃圾、杂物,入户向村民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引导群众讲卫生、护环境、爱清洁,帮助农户对房前屋后、室内卫生等进行清理规整,极大改善了各农户居住面貌和居住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保持房前院内干净整齐,不仅环境好了看得人舒心,还能避免蚊虫乱飞传染病菌,对咱们身体也好。”雅电集团驻和爱村第一书记赵馗说道。目前,和爱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集中改造卫生厕所12所,改造传统炭火厨房11座,整改庭院32户,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约1800米,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全面开展,和爱村从原来“脏乱差”向“美如画”转变,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据悉,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雅电集团实施国网“电力爱心超市”公益品牌项目,以“电力爱心超市”积分为抓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对村民人居环境改善进行打分评比,优选出人居环境整治优秀家庭,积极调动老百姓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工作中来,通过“电力爱心超市”积分制兑换方式兑换生活用品,让老百姓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看到实效、得到实惠,成为环境改善的真正受益者。接下来,雅电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锤炼过硬作风,高质量推动乡村“五个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为美丽乡村添色。(图片由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廖小兵 记者 何金委 文/图)眼下正是秋收秋种的日子,也是农民最为繁忙的季节,在广安市广安区,各乡镇正积极抢抓时节,种植秋季蔬菜和播种油菜,为夺取全年丰收打下基础。油菜种植现场9月28日,记者来到白市镇龙凤村的李香于家庭农场,只见3台旋耕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为接下来的油菜种植奠定基础。种植大户李香于告诉记者,稻谷收割完成后,就立即开展了秋季种植准备工作,今年计划种植油菜580亩,目前正在翻耕土地。与此同时,在花桥镇三黎村广阔的田野中,村民正在开启新一轮的油菜种植。花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红星告诉记者,今年全镇完成水稻收割5万余亩,现正在组织种植大户们进行土地翻耕、开沟、排水,计划种植油菜2.5万亩。稻油轮作,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实现耕地高产高效种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旅融合的进程。近年来,花桥镇在水稻收割完成后,都会紧接着播种油菜,待到次年的三、四月,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便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增加周边农户收益,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种植大户宋辉告诉记者,他今年准备在花桥、三黎、光荣3个村种植油菜约1000亩、胡豆500亩、榨菜200亩,现在正抓紧时间组织机械、人工进行翻种。同时,因为近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他们也会自主抽水灌溉,确保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不仅如此,当地农业服务部门也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一方面,我们农业服务中心安排了技术人员,分组分片指导农户进行作物种植和秋粮秋菜育苗工作,另一方面坚持每天用消防车送水到田边,保障育苗用水。”黄红星说道。有了生产要素的保障,花桥镇大部分田块已完成翻耕,有的正在浇水灌田,有的已经播下秋天的第一粒油菜种子。据了解,今年花桥镇还将种植秋粮秋菜3000余亩,冬小麦6000余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30
(陈泳 文/图)世界羊肚菌看中国,中国羊肚菌看金堂。在9月21日举行的成都(金堂)国际羊肚菌大会暨产业展上,国内外专家齐聚,共同提出:将全面建设世界级羊肚菌“一区两中心”(羊肚菌“黄金产区”、种质资源创新中心、交易集散中心),将金堂打造成为“世界羊肚菌之都”。羊肚菌丰收。金堂县农业农村局提供三年行动计划2027年羊肚菌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金堂县作为羊肚菌黄金核心产区,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种、原料接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羊肚菌年交易量占全国的90%,交易额超80亿元,成为全国羊肚菌交易核心区。为进一步推进羊肚菌产业区域品牌和全产业链体系建设,经金堂县人民政府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商议,形成了打造“世界羊肚菌之都”和羊肚菌全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推动“世界羊肚菌之都”基本成型,建成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全面延伸羊肚菌全渠道供应链,实现羊肚菌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2026年,推动“世界羊肚菌之都”再上台阶,建成羊肚菌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全面延伸羊肚菌科技创新链,实现羊肚菌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2027年,全面打响“世界羊肚菌之都”名片,推动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进入国家级梯队,全面延伸羊肚菌产业链、价值链,实现羊肚菌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实施六大行动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名片”目标既定,怎么实现?按照计划,金堂县将大力实施强产业、强科技、强主体、强质量、强品牌和强融合“六大行动”,将“金堂羊肚菌”品牌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名片”。其中,围绕“世界羊肚菌核心黄金产区”巩固提升,建设羊肚菌标准化设施示范种植区1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业主组团形成连片规模经营示范片,推进自然农法种植向工厂化栽培转变、小业主向大园区转变。聚焦科技创新,将推进羊肚菌产业产学研合作,打造区域性羊肚菌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建设羊肚菌种质资源库、羊肚菌基础研究实验室、专家大院、中试基地等,加快羊肚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攻关菌种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环境净化、精深产品研发等针对性课题,引进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围绕主体扶持,金堂县将强化贷款融资、保险保障、规范用地等支持力度,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联合体,探索社会化服务共享、生产经营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围绕品质提升,将推广菌粮轮作、菌菜轮作、林下栽培等生态生产模式;开展废菌渣、废菌袋综合利用研究,实现废菌袋处理率100%,同时建立“从基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确保食用菌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羊肚菌主栽品种100%按标生产。在此基础上,金堂县还将集聚羊肚菌全产业链物资交易、仓储、分选、初加工、价格指数发布等功能,打造以羊肚菌为特色引领的“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同时启动羊肚菌融合发展区建设,打造菌都公园、羊肚菌新村、菌菇特色餐厅、健康体验馆等,创新羊肚菌场景应用,开发菌菇文创产品,拓展羊肚菌产业市场的维度和广度。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9-30
刘瑞 (图片由自贡市富顺县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上半年,自贡市富顺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7.47亿元、同比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8.2%。2024年,富顺擂响奋进鼓点,交出县域经济亮眼“成绩单”。  锚定目标担当履责,拼搏奋进新征程。富顺县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紧扣自贡市委实施“四大战略”、建设“两市两城”目标,切实扛牢自贡市委赋予富顺“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高标准推进“两县两区一城”建设,着力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全力打造市域副中心。四川富顺晨光经开区。形成新优势“2+2+2”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与乐普钠电(上海)技术有限公司签订10GWh储能系统产品生产项目,实现富顺在钠电领域的“零的突破”;在锂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循环方面形成一定聚集效应,走在自贡全市前列……今年以来,富顺在钠电、锂电产业上取得突破性成效。看全局,今年1—8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1%,预计实现工业投资20.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6.1亿元。  “以建设‘西部经济强县’为牵引,聚焦加快构建‘2+2+2’产业体系,即统筹抓好机械制造、消费品工业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型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富顺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首先是用好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富顺形成“领导带头+分队带领+分局带动”招商的新格局,今年以来,“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23次。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取得显著成果:新签约10GWh储能系统产品生产项目等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94.2亿元。  创新机制体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制定《富顺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促建工作机制》,出台《富顺县扩大开放促进投资八条政策》,成立重点项目专班;实施项目攻坚三年行动,推行重大项目“123”管理制度和“1741”推进机制。根据每季度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和投资运行情况进行评分,考评结果与目标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户、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推进中昊晨光院、兴永圣、江阳磁材等企业入库省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9个。同时,修改完善工业奖补办法,对获得认定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给予10万元到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023年该县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91.6%、83.3%;累计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29.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实现“零的突破”。富顺县代寺镇玻璃温室智慧育秧中心。培育新动能 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近日,富顺县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项目科研合作水稻实收测产暨水稻无人机直播技术培训会在富顺县童寺镇举行。经实收测产,童寺镇水稻无人机直播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57.7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示范片采用的新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水稻无人机直播配套技术成熟。今年7月,富顺还在全省“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富顺正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聚力建设四川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速构建“4+3”现代农业体系,即大力发展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柑橘、生猪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富顺县已成功创建省五星级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省四星级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一区县两省级园区”的区县。  为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品质,该县设立3200万元专项资金,分级打造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1个、千亩高产展示片5个、万亩高产示范区1个,预计今年“百千万”高产示范片两季亩产分别可达1000公斤、800公斤、700公斤,高于上年全县平均亩产56%、25%、10%。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富顺抢抓全省“1+20”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契机,坚持小切口、大突破、强带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自贡样板。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富顺积极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调整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2023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达9373.66万元,村均46.17万元。  同时,完善“县乡村”三级协同管理工作体系,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依托增减挂钩项目等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2020年至今,全县共审批宅基地9125宗,面积2022.3亩。  此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让持居住证人员平等享受居住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实现1.2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沱江环绕的富顺县城。打造新场景 消费“马车”奔腾向前  今年8月,富顺县举行第二届啤酒音乐嘉年华。此次嘉年华深度挖掘富顺地域文化,融入文庙、豆花等本土元素,串联“夜展、夜秀、夜娱、夜购”等多场景,打造了一场集啤酒文化、音乐盛宴、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夜间消费活动。数据显示,此次嘉年华吸引消费者近3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500万元。  这是今年富顺强力拉动消费,将文旅与消费相结合的一个切片。富顺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将消费场景与3张富顺特色名片相结合。深挖“千年古县”历史底蕴、“才子之乡”文化内涵、“豆花之城”品牌特质,今年富顺举办豆花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乐游五一·嗨玩富顺”文旅系列活动等20余场次。依托富顺文庙·西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探索文艺表演常态化入驻景区新模式。今年1—8月全县国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75.2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3.1万元。  以特色美食助力外向消费。今年,“即食豆花”正式面市,亮相香港美食博览会进行展示推广,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4月,富顺豆花井冈山形象店在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正式开业运营。  “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富顺持续搞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开展以来,补贴家电超过1600台(套),消费者实际享受到的补贴金额累计达20.7万元。今年1—8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59亿元,同比增长7.7%,排名全市第二。  风正扬帆当借力。富顺锚定目标,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到2035年,形成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参与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有独特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全面跃升,现代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富顺信心满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王益 何芯锐 陈思如 (图片由自贡市大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国漫风潮 彩灯伴行”五一潮玩活动累计接待游客逾130万人次,门票收入逾1.3亿元;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2024年上半年,自贡市大安区地区生产总值99.84亿元、增速8%,增速位列全市第二;服务业增加值53.73亿元、增速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9%,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大美大安,依托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做足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坐拥“红盐龙灯”资源禀赋,大安区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工业振兴”“农业优先”“城市升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文旅强区、特色制造业强区、特色农业强区、宜居东城“一城三区”。自贡市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产业加“数”前进 强链延链补链  9月24日,走进腾讯云(自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人工智能训练师正忙着对各地的道路实况进行精准标注。该基地已招引近300人,落地了无人驾驶、AI大模型训练、互联网内容审核三大业务;紧挨着的百度阿波罗智行(西南)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已实现全国300个城市车道级导航三分之一的数据在自贡处理,“自贡造、全国用”正成为现实。  大安区重点围绕“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和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以数据标注产业为切口,开辟人工智能新赛道。百度、腾讯、火山引擎3家互联网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发挥其链主企业的作用,全区已聚集相关企业20户,员工近1000人,累计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以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为契机,力争今年引进数据标注、人工智能企业15户、培养从业人员1000人。  延链条建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安区聚焦硬质合金、通用装备、特色旅游商品“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引导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今年力促全区62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基地、东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等20个项目竣工投用或部分竣工投用,S309线自隆快速通道(大安段)、年产40万吨环保型高塔造粒生产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  狠抓项目建设。大安区落实县级领导及指挥部指挥长包挂制度,清单化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常态化举办“安逸隆”下午茶主题沙龙、行业商会等,协调企业融资3亿元,解决用工需求300余人。  开放合作不断拓展。比学赶超对标成都,与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签署《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推动“融圈强极”框架合作协议》。探索以商招商模式,聘请百度、腾讯高管为招商大使,今年以来,新签约长沙谱蓝、医疗器械产业园等25个项目、总投资额6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园区做大做强 守好“粮”袋子  立秋之后,大安区8万余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走进该区牛佛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大安区牛佛镇是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之一,已试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建成1000亩水稻核心区、1000亩稻渔示范区、1000亩机耕示范区、600亩农耕研学区、300亩稻蛙孵化区、2000亩稻虾孵化区的“一园六区”示范园区。  这是大安区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生动实践。  守好用好耕地。大安区在自贡率先开展田长公示工作,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2023年,大安区累计摸排“非粮化”耕地0.81万亩,已整改完成0.799万亩,整治撂荒耕地6783.64亩。  建强园区,做大产业规模。以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推动水稻、肉鸡两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玉米/高粱+大豆”“优质稻+生态鱼/虾/蛙”粮经套作复合种植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培育1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粮油生产基地,建成西南地区最大规模黄羽肉鸡单体养殖基地,年出栏肉鸡2800万羽。  增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应用。组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推广“雪山草鸡”等肉鸡优质品种12个,推广“宜香优2115”等水稻优质品种10个,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余项,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农业+”新兴业态。依托“大威园区”建设,打造大山铺镇伍家村油菜花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条,建成农业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8个,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大安区成功获评“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今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32.4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1.42万吨,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坐拥“红盐龙灯”资源 多元化讲好文旅故事  日前,“江姐故里红色旅游线路”项目成功入选“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50强”,该线路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为核心,串联江姐文化艺术中心、江竹筠故居、红梅雕像广场以及中华彩灯大世界等景点,通过红色剧目演绎、红旅特色服务项目、红色文创IP、彩灯文化集中展示等,实现红色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  大安区是自贡“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四张名片的核心承载地。近年来,该区把发展文旅事业作为全区“头号工程”来抓,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别出心裁讲好文旅故事。围绕“红盐龙灯”,该区招引影视剧组取景,在此制作的《时空龙骑士》动画片在国内外备受欢迎;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今年迎来超40万人次参观;燊海井景区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燊海井等全区主要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53.3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超2.97亿元。自贡恐龙博物馆入选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百强榜。  技术赋能创新文旅题材。大安区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让文旅资源“活”起来。在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打造了全国首个AI智能灯组“年兽贺岁”,为灯会行业提供人工智能应用的创新样板;强化AR、VR、5G等技术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自贡方特恐龙王国、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应用,推动现有体验内容向沉浸式转化。  构建“文旅+”多元文旅场景。推进“文旅+体育”“文旅+农业”“文旅+康养”,举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培育户外运动、全民健身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业态;开发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农事体验园等乡村旅游景点。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大安区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做强工业支撑、走好特色农业园区发展之路,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刘文佳)“这是今年的第二批错季莴笋,再过几天就可以收了。”9月23日,红原县刷经寺镇三家寨村村民陈洪彬来到自家地里查看莴笋长势。而在不远处的另一块地里,10余位工人正在打捆莴笋。村民打捆高原莴笋。阿坝观察 刘文佳 摄  刷经寺镇位于高山峡谷向高原草场的过渡区,是红原县唯一的农业区。“莴笋是我们镇的主要产业,今年共计种植2500余亩。”刷经寺镇副镇长甘润说,在高海拔、多日照、低气温等因素下,刷经寺镇的错季高原莴笋每斤售价要比普通莴笋高出2至3角,“按今年的价格算,亩均收入能达到近3万元。”  往年,刷经寺镇的高原蔬菜,通常都是拉到成都的蔬菜市场进行售卖。今年,随着高原蔬菜市场影响力的扩大和冷链物流运输体系的搭建,这些蔬菜已经能送到上海人的餐桌上。为了延长莴笋的贮藏期和保鲜期,提升品质,刷经寺镇还投入341万元,建起了可以为蔬菜保鲜的“气调库”。  虽然卖出了好价钱,但当地已在考虑单一品种带来的风险。“转产转型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今年我们在大棚试种冰菜、水果番茄等高价值农作物很成功,后续也将完善配套设施,引导群众轮播轮种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错季蔬菜水果,拓宽增收渠道。”甘润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川观智库研究员 罗韬 徐也晴 袁敏  近日,四川印发《“雁归天府·创赢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力支持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行动计划》提出,在三年内,通过开展返乡创业“百千万”工程,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齐促共建、协同有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体系。  出台《行动计划》,表明我省决心充分调动各类返乡创业主体创业积极性,为全省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鲜明态度。那么,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如何创业?有什么难题亟待解决?川观智库深入劳务输出大县达州市大竹县开展调查。回乡创业成功者带动作用明显  ●1个村如果有1个创业成功案例,对于整个村的带动作用明显,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示范和规模效应,继而形成一个微型的产业规模  达州大竹县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截至今年7月,大竹县外出务工农民33.6万人,约占全县常住人口的四成。今年2月至6月,大竹县农民工回乡数据连续上升,分别回流258人、323人、388人、464人、564人。川观智库采访的多位基层干部认为,农民工回流给当地带回了其在外积累的经验、理念和技术。  川观智库注意到,达州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过去一年回引返乡创业1378人,开办企业397个,实现产值约2亿元,吸纳带动就业3000余人。大竹县秉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工作理念,目前,该县建立省级创新创业园2个、市级创新创业园1个、县级创新创业园1个,返乡创业项目库59个项目,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更多服务,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较高,较具代表性。  大竹县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种养业和第三产服务业,如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或者从事以餐饮等服务为主的个体经营。调研显示,大规模种养对当地的就业带动力更为明显。  在大竹,农民人均土地是0.7亩,与中国诸多农村一样,当地留守老人居多,部分土地存在撂荒,耕地种植尚未完全机械化、现代化。  “95后”的彭杰是大竹县四合镇白鹤林村人,曾在东莞、成都、重庆等地打工。2021年冬季,他返乡创业,种植水稻,2022年种植了200多亩,到今年已经扩种至600多亩。他告诉川观智库,第一年承包的土地中,有100多亩是撂荒地。撂荒地第一年不要钱,第二年租赁价格是200元/亩/年,耕地的价格是200—300元/亩/年。租赁土地后,彭杰开始了规模化探索。他先后参加了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驾驶等农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学习进行水稻、油菜轮种,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2023年,彭杰开始盈利超10万元。  川观智库通过调研及搜集公开资料梳理发现,不仅大竹,全省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都依赖于农村土地资源。  大竹县是中国苎麻之乡。李文琼是川主乡从事苎麻种植销售的大户,从2019年返乡种植苎麻,她目前已承包了2700多亩土地,种植的苎麻产量约占当地产量的三分之一。她还研发更加适合的机械进行自动化作业,提升效率增加收入。  李文琼在致富的同时给乡村也带来变化。她聘请临时工进行机器打麻工作,每斤苎麻支付0.8元劳务费。目前,川主乡约有420位留守人员,大部分参与过李文琼的兼职打麻工作,也有部分在县城居住的乡亲,在夜间和工作之余参与到兼职中来。  创业带动就业,是探索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今年发表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积极性何以被激发:一个案例研究》显示,每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带动周边4—5个农民就业。从川观智库的实际调研看,1个村如果有1个创业成功案例,对于整个村的带动作用明显,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示范和规模效应,继而形成一个微型的产业规模。创业过程凸显“人地钱”难题  ●土地流通不畅、资金支持受限以及农民工返乡后就业动力不足,给返乡创业或就业带来挑战  盘活土地资源并非易事,返乡农民工创业亦面临诸多挑战。  川观智库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承包土地,主要是通过村支书与村里每组对接,再一户户进行沟通。其间沟通成本大,且需要一定熟人关系网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同时,资金周转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必须直面的问题,亦是制约返乡创业者发展的主要因素。大竹县大部分返乡创业成功者,都是带着自有资金启动,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贷款。“刚回来创业时,启动资金都是用自己的房子来做抵押的。”在和川观智库交谈的当天上午,李文琼才刚刚到银行解押了自己的房产。  从大竹县的实践看,当地农民工服务中心通过座谈会的形式组织金融机构与创业者进行对接,尽可能通过信用贷等形式解决他们的资金难题。不过,根据川观智库采访了解,金融机构给予资金支持的对象,更多是针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工,因而给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带来一定门槛。  除了自身创业需要资金外,地方政府提供的要素保障亦受资金掣肘。彭杰的创业过程实际上受到了当地政策红利的影响。比如,当地在过去两年为了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修建了农村便道,给彭杰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更多便利。  除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受限,返乡农民工就业动力不足,也为返乡创业、就业带来挑战。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招工难”。李文琼坦言,很多想来打麻的是六七十岁年纪比较大的孃孃,但他们的反应速度和体力跟不上,而年轻人并不是很想来。因此,虽然李文琼希望进一步扩大产能,但“招工难”成为制约因素。苎麻一年收获三季,这三季都集中在较热的时段,李文琼特意为打麻的场所搭建了遮阴大棚,并架起了电风扇,即便这样,依旧无法吸引年轻人。而如彭杰所做的水稻种植,这类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的工作场景,更不是年轻人的“向往之地”。  其次,农民工的技能无法匹配经济社会变化带来的需求,且部分农民工缺乏就业培训意愿,地方政府的培训也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对于返乡就业的农民工而言,不接受技术技能培训,就业渠道会变窄,也无法适应当下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当地一位干部坦言,基层一般都会选择固定时间培训,并不能广泛覆盖农民工群体。多措并举为返乡创业铺路  ●构建平台、完善机制、引入保障、提高培训针对性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23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四川省全年促进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9.23万人,创办企业3.88万户,创造产值201.20亿元。从过去5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数据来看,2019—2023年,四川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均值为9.66万,回流规模不容小觑,其中面临的土地资源、资金周转等就业创业问题亟待解决。大竹县所反映的情况,也能为四川破题提供借鉴。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西南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贾晋等专家学者向川观智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针对土地流转问题的三点建议。第一,要加快构建农村土地的多级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建立规范平台进行产权交易,让市场赋予产权交易积极性。第二,积极发挥村集体作用。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村集体把一些种得不好的、不愿意种的土地收集起来,再租赁给返乡农民工。第三,采取确权不确地的形式,解决土地细碎化、返乡农民工不好租地的矛盾。  所谓确权不确地,是指农户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一定标准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对应的股份,农民通过股份获得相应收益,而不是直接对农地行使经营权。  川观智库梳理,全国多地均有所试点。比如山东德州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组织农民以土地折股入社,享受“保底收入+分红收益”。目前,该地在外务工人员回流明显,已有20余万人回乡就业创业。再比如,四川广安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分为“自种区”“代管区”“流转区”三区,以此推进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  针对资金掣肘问题的两个办法。一是建议第三方信用担保的公司介入,针对相对更大额度的贷款提供担保。二是用土地“三权分置”的经营权来抵押融资。“如果创业项目失败,担保公司把土地拿过来再流转,金融机构的债务不会出现悬空。”  在四川,已经有部分地方开始试点。比如,成都崇州就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信用中国(四川成都)”平台为基础,搭建“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内江农村信用社一位负责人向川观智库表示,该行正在推广整村授信模式,希望可以借此找到支持农村经济的平衡点。  针对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受访专家都提到了培育产业和培训人才。对于前者,一方面可引导返乡农民工先回到镇上就业;另一方面,以村集体组建劳务合作社,把留在村里的劳动力进行整合,通过一些新的技能培训,满足周边企业园区需求。对于后者,可针对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有接受采访的基层干部认为,培训的针对性应该加强,尽量把培训交给社会化机构和用工单位。  为了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且更高效,贾晋建议,可以考虑对一些有带动性的农民工进行市级、省级层面的专门培训,再让这些人返乡形成榜样,进一步带动周围的乡亲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唐子晴)9月29日,以“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为主题的2024年四川省暨成都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四川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诚信”食安理念,大力倡导“尚俭”社会风尚,共同推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副省长杨兴平出席。  启动仪式现场展示了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和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成果,开展了网络餐饮“阳光厨房”直播连线等活动,大中型餐饮企业代表公开承诺并倡议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餐饮环境。据了解,四川通过建立“学校自查+监督检查+交  叉互查+体系检查+专项督导”的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多维度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检查相关主体3.7万余家(次),问题整改率达到99.2%。  今年以来,四川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和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链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全过程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全方位压紧压实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高效实施“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务实推进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民生实事,聚力推动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营造了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9月2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专场,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围绕“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作了介绍。  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极核城市,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当前,成都正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  作为“基础雄厚的产业之城”,成都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打造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大飞机制造等3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产业集群达10个,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2.2万亿元。  作为“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成都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23位,过去6年提升了33位。  作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大都市”,成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不断扩大“朋友圈”,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113个,成都大运会、汤尤杯、世界科幻大会等重大国际赛会活动成功举办。据悉,明年8月7日至17日,成都还将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  作为“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都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常年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全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全市汇聚了约200家博物馆、4000家书店、8000家咖啡馆、1万家茶馆、2万家火锅店、30万家餐馆,平均每个月都有10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  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下大力气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市民在市区看到雪山的天数越来越多。通过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打造了1500多座公园、8800多公里绿道,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场所。  成都的万千气象既内含于城市发展中,又呈现于乡村建设中。成都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守护好千里沃野成都平原的良田好土,保护修复1000多个川西林盘,为市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和乡愁记忆。“现在,我们正在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113个展园设计精妙、各具特色,会期将持续到10月28日,欢迎大家多来成都观赏‘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的生动图景。”王凤朝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30
  (记者 冯建伟)9月27日,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暨长江禁捕工作协调机制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考核工作安排,调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4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禁渔工作联系人、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处室负责同志以及禁捕退捕工作考核第三方机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介绍交流工作进展和下步安排。  会议指出,2024年5月21日协调机制专题会以来,长江十年禁渔各项工作深入推进,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有力有效,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水生生物恢复向好,成效有目共睹。特别是工作联动和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监管有力度,先后部署开展长江“春季护渔”区域会战等专项行动,形成了震慑;向家坝—三峡联合生态调度试验,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对人造涨水过程有明显响应,见到了成效;联合发布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用科学数据积极宣传展示禁渔成效,凝聚了共识。  会议强调,长江十年禁渔由冲锋战、攻坚战转入阵地战、持久战,退捕渔民就业不稳定、非法捕捞存在反弹压力、垂钓管理难度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严峻等新老问题交织并存。下一步,要落实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组织好禁捕退捕工作考核,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对照贯彻落实《意见》的50项年度重点工作,查漏补缺抓好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十年禁渔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29
  (记者 焦宏 蔡茂楷)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三进下党”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9月23日至24日,由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三进下党”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在宁德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重维度进行深入研讨。  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金书秦作主旨发言时介绍,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赴下党乡调研,至今35年来,下党乡乡亲们感恩奋进、接续奋斗,把下党乡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区,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秉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发展理念的下党乡,已经实现了美丽蝶变。过去没有电灯照明,现在已建成35千伏、双回路智能变电站。今年8月,总投资8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主厂房探硐工程开工。  交通方面,1988年建乡时没有路,现在省道S207线贯穿全乡,5条乡道、10条村道纵横交错,到县城仅45分钟,天堑变通途。  路通产业旺,富民产业多点开花。当地发展“定制茶园”,本地品牌崛起,还组建梦之乡公司、成立滴水缘联合社等,茶农每亩可以增收8000多元。一期76间智能食用菌生产厂房相继建成,为农户再添新收入。  红色旅游也从无到有,全乡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99家,300多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下党获评国家AAA级景区和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2023年,下党乡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26952元。  今昔对比,下党乡幸福嬗变,成为展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新成果的“中国窗口”。2021年7月6日,下党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的分会场之一,以“精准扶贫”为主题出镜连线,惊艳世界。  “‘三进下党’的伟大实践是建构中国‘三农’知识体系的重要源头活水。”“在感悟‘三进下党’的实践伟力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们到下党实地调研,并在“三进下党”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进下党”与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三进下党”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三场平行分论坛上,展开了深入研讨。  与会嘉宾认为,“三进下党”所坚守的根本立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所示范的科学方法,彰显了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梳理研讨会上的主要观点,可以得出“三进下党”的四重启示。  “把心贴近人民”的工作导向。“三进下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怀百姓、心系贫困地区发展的生动缩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生活富裕、增进百姓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改善发展条件,广辟增收渠道,增强“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到基层去现场办公”的工作方法。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领会“三进下党”所蕴含的强烈问题导向、坚定实践品格,传承“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推动政策真落实、项目真落地、问题真化解、发展见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滴水穿石”的工作作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咬定目标、埋头苦干。要把弘扬“滴水穿石”的工作作风,与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工作理念。下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走好未来的乡村振兴路,仍要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打好特色牌、走好特色路,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做大做强做优福建的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  重温往事再出发。“三进下党”蕴含的工作导向、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理念彰显了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体现了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29
2024年9月24日,兴文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会在五星镇顺利举行,兴文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北春,兴文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罗国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兴文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荣主持。兴文县“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内部分行业商会、乡镇商会会长、各乡镇统战委员及民营企业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及有关文件精神。会议通报了全县“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通报表扬了兴文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单位和企业并进行授牌。五星镇、大坝苗族乡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罗国忠指出:“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推动力量,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县商(协)会及民营企业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共促共赢。全县工商联系统及广大民营企业要把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落实,带动更多要素投向乡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江北春对全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围绕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准“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大意义。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考量,要深化思想认识,以脱贫村(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做好谋划布局和落地落实工作;二是坚持精准推动,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着力重点。今年是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第三年,各项工作要求和标准更高、目标和任务更具体。全县商(协)会和广大民营企业要以此次工作推进会为新起点,创新谋划、合力推进,不断提升全县“万企兴万村”行动质效;三是坚持协调联动,凝聚“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工作合力。“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推动,强化服务保障,树牢“一盘棋”思想,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在群众和企业利益联结上用足用好资金和政策,确保行动取得更大成效。(供稿:兴文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9
(新华社记者 李松)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7日在重庆召开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会议。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达到3295.3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276.1万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通过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在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重点地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也实现持续增长。截至8月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为669.6万人,比2023年同期多23.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405.9万人,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107.5%。为了帮助脱贫人口开拓就业门路、稳定就业岗位,各级各相关部门通过用足政策着力“稳岗”、挖掘潜力积极“拓岗”等举措,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劳务协作提质行动、“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点对点”输送,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联合大型就业平台机构开展“雨露计划”就业帮扶公益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此外,不断加大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力度,择优推荐参加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提升劳务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带动一大批脱贫人口拥有一技之长,实现收入增长。
新华社 | 分享: 2024-09-29
(记者 李霁玥 李露萍)9月27日下午,第三届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子活动39个欠发达县域农产品加工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世纪城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锦花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旨在积极搭建生产端与消费端供需对接平台,拓展39个欠发达县域特色食品销售渠道,让欠发达县域的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县域内生造血能力,助农增收。对接签约仪式活动上,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二级巡视员张树华围绕欠发达县域产业招引和平台搭建进行讲话。巴中、甘孜、阿坝、凉山四地经济和信息化局,乐山马边县、达州万源市两地人民政府分别围绕本地食品产业发展、产品优势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产业推介。“蜀光惠”进行了39个欠发达县域帮扶平台推介。现场,发布了商超、电商平台、39个欠发达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关于产品采购、平台入驻等109项供需对接清单。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四川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府优选品牌运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黑水康鑫农牧业有限公司、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乐多多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环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产销对接签约。(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产品加工处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