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4月16日—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在川考察期间,建议全省油菜产业要着力“提单产、扩面积、控灾害、优品质、增效益”,高标准组织,高站位抓好,高质量谋划,提高技术集成度和转化度,推动四川油菜产业由大变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油菜种植面积2106万亩、产量337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一,全省油菜发展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佳绩。  王汉中在川期间,先后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彭山、乐山等油菜种植基地,考察指导四川油菜科研工作,并对四川油菜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就未来产业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由大变强提出了建议。  王汉中认为,四川首先应从“提单产、扩面积、控灾害、优品质、增效益”着手。提单产,应通过耐密高产高油新品种配套密植高产高油新技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油量双倍增,推动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扩面积,应通过冬闲田生产技术研发、低效果园改造、撂荒地整治,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在控灾害种植管理过程中,应推广循环绿色技术保障“生态绿”;优品质,应通过提高特异油溶性营养素含量,提高蛋白中硒等元素含量;增效益,则要开发特异油溶性营养素高的品质油、发掘饼粕中更多营养价值、开发油菜的多重功能,推进全产业链优质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打造油旅融合综合体的升级版。  “特别要发挥四川区位优势,在油菜的油旅融合等多功能利用上下功夫。”王汉中进一步提出以油旅融合为抓手、推动四川油菜产业由大变强的设想,“四川应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打造一片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油优质油菜花景观,建设一条微波绿色产地加工生产线,修建一座油菜花主题博物馆,开发一系列油菜相关特色产品,培育一家龙头企业,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充分发掘并针对每一个价值点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打造相关的品牌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秦朝根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谷雨时节,迎来油菜成熟收割。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丁香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群众都在抢农时忙收割。  脱贫户杨象华一家却犯愁了,杨象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其爱人患有老年痴呆,无法劳作。看着成熟的油菜即将烂在地里,他心急如焚。丁香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行动,4月19日组成了一支7人临时志愿抢收队,前往杨象华家帮忙收割。  早上9时许,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拿着农具齐集老人地里。他们有的弯腰割下油菜,动作娴熟而有力;有的撸起袖子将割下的油菜打捆搬运;有的将刚脱下的油菜籽晾晒在院坝里。整个过程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人员合作默契,互相协作,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经过一天的努力,队员们成功收割油菜2亩多,帮助杨象华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帮”在群众最 需处,“扶”在乡村振兴关键处。据悉,丁香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人员通过自身行动,将“守初心,担使命”落到实处,将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落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点滴中,切实增强了服务群众、奉献基层的责任意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过去一年,农民种粮的真实收益数据如何?他们种粮的意愿高不高?4月17日—19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的2024年全国存售粮调查数据汇审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全国27个省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有关负责人,以及从事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200余人参加了专项调查审核工作。  会上,对审核汇总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各省相关工作人员对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调查期内,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存售粮产量、价格、成本收益、售粮渠道等数据情况进行交叉审核,并对各省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经验和农本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  “这次会议,我们一共审核了来自全国9000户农户在一个粮食年度内的粮食产量,出售粮食数量、渠道和收入,自食自用粮食数量,以及当前存量数量和预计可出售余粮数量变化情况。数据审核完成后,我们将汇总形成一份包含农户存售粮的情况,剖析存售粮变化的原因,以及提出问题建议等内容的专项调查结果,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统一安排,今年全国存售粮情况专项调查数据审核汇总任务由四川省承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张雪 文/图  大春作物“下海”,小春作物“上山”,这便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眼中的“南繁”和“夏繁”。  从冬春到夏秋,一年又一年,育种专家们带着农作物材料和品种,上山下海,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在追光逐梦的农业科研路上,他们从未缺席……马尔康“夏繁基地”播种现场。大春作物“下海”小春作物“上山”4月18日,吕建群从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返回成都,与她一起返回的,还有一批南繁加代的水稻育种材料。  吕建群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2011 年正式成为南繁“候鸟”。前一天,海南陵水县英州镇,气温直逼 30 摄氏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南繁基地的稻田里热浪翻滚,吕建群和团队成员一起抢收稻种,这是最后一批成熟的水稻育种材料。这也意味着,这一轮的水稻南繁工作接近尾声。  “这次收回来的材料很理想,从上万份材料中最终选出了上千份综合性状比较好的材料,而且选到了想要的性状。”吕建群说,水稻南繁育种一般是在冬春季节进行,去年11月份播种,这几天正是收获季节。“再过两天,我们院水稻团队播下的水稻材料和品种,基本可以全部收完。”  同一天上午,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飘起了小雨,气温降至10摄氏度左右。省农科院海南分院执行院长王自鹏受邀参加了在孔龙村举办的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入驻暨播种现场会。“很荣幸能见证马尔康‘夏繁硅谷’启动建设的历史时刻,我代表海南分院,代表南繁科技工作者对此表示祝贺。”他说。  农业的核心是品种,品种的关键在于育成突破性新品种,王自鹏表示,“南繁和夏繁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加速农作物育种进程。”  自启动南繁的那一刻起,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种业创新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南来北往,相互呼应。如同候鸟一样,南繁科技工作者们,在每年的冬春季,如期赶赴温暖的南方,为水稻等大春作物南繁加代,在夏秋季节,带着经过筛选的材料和品种回到生产地正季生长。与南繁科技工作者们刚好相反,夏繁科技工作者们则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前往更为冷凉的高海拔地区,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进行夏繁加代。“南繁”专家建言献策“夏繁”成果加强转化“这几天要抢时间,把经南繁加代的水稻材料播下去。”吕建群回到成都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好这些宝贝材料。得知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吕建群回应说:“马尔康‘夏繁基地’我还没去过,为夏繁科技工作者们高兴,一个稳定的育种基地太重要了。”  “通往南繁基地的路还是泥巴路,田埂漏水、鸟害频发……”回忆起2011年第一次踏上南繁基地,吕建群百感交集。“那个时候南繁基地初具雏形,只是有了固定的基地。现在田埂、道路基本都已硬化,防鸟网等防护设施都已完善,种下去的材料和品种有了安全保障。  对于“夏繁硅谷”建设,王自鹏谈了他的想法,“根据我在南繁基地的工作经验,建议夏繁基地建设要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建好相关防护设施,确保农作物材料和品种安全,同时加强和当地政府的合作与联系。科技创新不能止步于研发,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在追光逐梦的农业科研路上,四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从未缺席。1958年,四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是第一批到海南开展南繁探索的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全国首批开展夏繁探索的进程中,同样有他们的身影;再到2024年,建设“夏繁基地”,四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又一次站了出来。  如今,马尔康“夏繁基地”已落成,周边数百亩育种基地将连片集中,基地不远处,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脚木足河。地处高原的马尔康“夏繁硅谷”,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让育种新势力,从这高山河谷中,随着静静流淌的脚木足河渐渐荡漾开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2024年4月19日,四川省2023年种猪性能测定与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工作总结暨优秀种公猪颁奖会议在四川省乐至县召开。会议公布了国家级、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23年种猪生产性能监督检验结果,分别按综合指数、料肉比、校正日增重、校正膘厚四个指标对送检种猪品种进行排名,并对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成绩优秀培育单位进行表彰。作为邛崃市优秀育种企业代表,成都旺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送检种猪共计揽获大白猪综合指数季军,大白猪料肉比第1名和第3名,长白校正背膘第1名4项殊荣,为邛崃市生猪育种企业树立了良好的表率。长期以来,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育种团队,持续开展育种技术攻关,成功创建成都市首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作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邛崃市现有畜禽核心育种场4个。下一步,邛崃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持续推进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引导育种企业努力提升遗传进展向商品群的传递效率,不断促进成本性状和增值性状的平衡,逐步实现成本型育种向增值型育种的转变,积极彰显邛崃生猪育种的特色成效。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记者 缪翼)4月19日,由全国总工会、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2024年全国农业职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北京市南郊农场举行启动仪式,参赛职工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全国农业职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劳动和技能竞赛已被全国总工会列入“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2024年竞赛包括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全国渔业安全生产技能竞赛、全国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劳动竞赛3项赛事,将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  活动要求,各级工会要以此次竞赛为契机,切实推进农牧渔业职工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农牧渔业职工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职工力量。农业农村部门要与工会组织通力合作,协力将此次竞赛打造成有影响、可持续、特色鲜明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2
为进一步强化辖区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完成辖区内坑塘水面的复耕复垦工作。近日,纳溪区白节镇党委委员张平带领白节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在玉水村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工作,对坑塘水面复耕进行入户讲解,努力营造全镇耕地保护良好氛围。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围绕从耕地保护相关知识、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违法占地的形式和责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并对永久基本农田“四严禁”、耕地用途“五不得”、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违法占地的责任承担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群众的疑惑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同时,工作人员对居民关心的农用薄膜的回收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了群众对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使耕地保护深入人心。下一步,白节镇将继续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筑牢粮食安全“耕”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助力乡村振兴。(供稿:纳溪区白节镇 彭亚菲 廖彩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雨生百谷,万物逢时。4月19日,龙马潭区2024年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暨胡市镇第二届“开秧门”农耕文化节在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举行,来自全区各街镇的32名农业能手比拼插秧技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月的乡村,田野如画,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上午9点,活动在欢快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来自金龙镇、双加镇、胡市镇等8个涉农街镇的32名农业能手在田间开展插秧大比拼,大家你追我赶,共同栽种下今年的第一茬水稻秧苗,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插秧大比拼“我们镇得了第一名,大家都非常开心,明年我还要来参加。”参赛选手刘安国所在的胡市代表队获得了“开秧门”插秧竞赛的冠军,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来参赛的都是干了很多年的农业老手,大家通力配合,半小时不到就完成了插秧任务,比赛的同时还能享受耕作的乐趣。这边插秧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另一边的高粱移栽接力赛也正在进行。现场不少前来打卡的市民还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摸鱼套鸭”趣味游戏,制作“猪儿粑”,真正感受了一把“开秧门”农耕文化。“插秧、包猪儿粑、套鸭子、抓鱼……活动既丰富又有趣,现场真的太挺热闹了。”市民郑利群告诉记者,他专门从城区赶过来体验乡村文化,觉得很有意思。“举办‘开秧门’农耕文化节是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来唤醒大家对农耕的记忆,提高大众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也吸引更多的人到胡市镇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龙马潭区胡市镇副镇长杨小江说。“开秧门”是传统水稻种植业中一项重要的农事民俗,意在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年来,龙马潭区将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农耕文化,还为胡市镇打造农耕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陈星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周瑜原 陈忆 摄影报道)4月20日、21日,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共同体、四川茶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相继在宜宾市南溪区举行成立大会。4月20日,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共同体成立大会现场    据悉,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共同体由四川农业大学、德康集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苍溪职业高级中学联合牵头,协同行业企业、高水平院校、中职学校及行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将按照“产教合作、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加快建成川南全省经济副中心,推进学校优质院校建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内现代畜牧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努力实现改革发展中新的跨越。4月21日,四川茶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现场    四川茶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茶业集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旺苍职业中学联合牵头,协同行业企业、高水平院校、中职学校及行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旨在进一步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政行校企资源优势,按照“产教合作、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思路,推进学校优质院校建设,推动四川茶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广泛吸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相关组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实战型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打通招生到就业的各环节,深化交流与合作,服务于茶产业、服务于四川南向开放、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劲松介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紧密对接四川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中下真功夫、花大力气。为此,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已建成德康学院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40余个产教融合重点项目。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据了解,两个“共同体”的成立,是宜宾深度推进产教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化发展的有益尝试,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配置,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打通招生到就业各环节,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实战型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服务于现代畜牧产业、茶产业发展,助力宜宾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 汪泽民  记者 张小星)又是一年春耕时。连日来,蓬安县的田畴沃野热潮涌动,检修农机、翻耕土地、培育秧苗……放眼望去,一幅春耕备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开春以来,蓬安县紧盯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农企、农户积极投入春耕生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努力为全年粮食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蓬安县睦坝镇虹管村村民在田间忙着施肥、耕田 (汪泽民 摄)不误农时 奏响春耕生产“进行曲”4月18日,在蓬安县睦坝镇现代粮油园区内,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水稻秧苗追肥,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翻耕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一块块稻田陆续翻耕完毕,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今年园区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提升产量产值,粮食年产量计划增长5%左右。”睦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园区抢时抓早批次推进,做到早计划、早育秧、早栽植。面积稳,粮食生产的底盘才能稳。据悉,今年全县计划完成粮油播种面积120.4万亩,实现粮油总产38.37万吨以上,其中,大春粮油播种面积75.9万亩、总产量27.57万吨以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蓬安县提前谋划,及时将粮食生产任务下发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抢抓时间节点和有利天气,动员农户和经营主体适时开展田地翻耕、培肥等前期工作,积极育好“五苗”;充分挖掘现有稳定耕地、撂荒复耕地、腾退种粮的低效园地、幼林园地和田边地角等土地资源,大力推广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千方百计稳住面积;大力推进宜机化作业,做好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种粮收益,为全年粮食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科技助力 绘制春耕生产“新图景”眼下,正值小麦春季田管的关键期,蓬安各地抓住当前晴好天气,组织各种农业植保机械进行田管作业,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走进巨龙镇龙云寺村,连片的麦子长势正旺,一台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只见操作人员设置好飞行数据,操控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地上方来回折返,不断向小麦喷洒农药。农技专家在田间给农户提供育秧技术指导 (汪泽民 摄)“往年小麦打药全部用的人工作业,作业时间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今年用无人机作业,2天时间就能够完成600亩,省时省力又省钱。”龙云寺村党总支书记祝正说,相比传统人工作业方式,植保无人机喷洒更加均匀,效率更高,防治效果更好。据悉,为保障小麦丰产增收,近段时间,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向种植户讲解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领,开展统防统治培训,现场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并抓好小麦苗情监测和病虫害监测,帮助农户适时做好科学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夯实夏粮丰收基础。蓬安的春耕图中,科技元素站上“C位”。睦坝镇现代粮油园区从育苗、插秧、施肥、采收等各环节全程实施机械化管理。在农事服务中心的育秧育苗中心,通过引进专业机械化育苗插秧技术,不仅提高科学育苗水平,也有效提升秧苗成活率和播种效率。“这里有6个机组,每个机组一次可育秧2000盘,可满足600亩田机插秧需求。”农事服务中心生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秧苗对光、热、水、气、肥等要素需求,工厂实现了浸种、催芽、繁育全过程生产标准化,服务范围除本园区外,还辐射周边10万亩农田。蓬安县徐家镇柳溪桥,村民在田间开展水稻旱育秧工作 (汪泽民 摄)“今年,我们将大力推广旱育秧、机插秧、水稻直播、无人机播种、喷药等轻简技术,切实降低生产成本。”蓬安县农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无人机等高效机具,大力推广粮油生产轻简化技术,可以让群众耕种更加省时省力,节本增效。下一步,蓬安县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展农技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大力度推广新技术。此外,蓬安县还通过广泛宣传,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械作业的粮油新品种。按照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高效技术三个“全覆盖”要求,深入实施粮油绿色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粮油绿色生产技术和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稳定粮油生产。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2
(记者 杜杰 阿坝观察 王鑫)“看,嫩芽又被牦牛啃了一茬。”4月21日,阿坝州黑水县扎窝镇俄窝村,占地100亩的俄窝品种培优基地里,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高农艺师三珠蹲在基地里一块暂名为“小黑麦”的试验田旁,仔细观察麦片被啃食的断面。小麦拔节生长。(王鑫 摄)“基地里试种有30多个品种的小麦,吸引牦牛来啃食的就是这种‘小黑麦’。”三珠说,经过一年杂交、两年试种,这种“小黑麦”在抗倒伏、抗病性上表现最好,既能当粮食,又能制作饲料喂养牦牛。三珠琢磨着,要给“小黑麦”申报一个好听的正式名字。  从海拔2800多米的俄窝村,来到海拔2400米的黑水县芦花镇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里,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农艺师何飞在这里种了16个品种的苹果。解锁手机、一键控制,滴灌系统便精准浇水施肥。  “这个基地里,除引进新品种苹果试种外,还收集了黑水本地野生苹果根系送到山西培育。”何飞说,本地野生苹果“出差”回来,再通过砧木嫁接技术,能够延长苹果成熟时间,更容易着色、提升品质。高半山上的小麦培优基地。(王鑫摄)  不同于高半山基地里“专攻一类”,河谷地带基地里就要“品种繁多”。在海拔1700多米的黑水县色尔古镇,占地12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今年刚建成,目前有草莓、李子、苹果、葡萄等15个品种。其中,红颜草莓和槜李是从浙江引进的品种。“这段时间忙着剪枝、除草、施肥、浇水。”该基地管理人员丁金云吃住都在基地,试种的水果长势都很好。眼下红颜草莓已红了,他摘下一颗,一口咬下去,“汁多,味甜!”  “加上俄窝、芦花、色尔古三地,目前黑水县已建立起包括粮经复合品种、优质饲草产业、道地中药材六大新品种培优基地,总面积近2000亩。”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王东泉说,依托新品种培优基地建设,全县在高半山地区进行小麦、青稞粮食等试种,在河谷地区进行多种类果蔬等试种,以进行适应性、丰产性筛选试验。同时,立足本地特产特色,开展藏香猪、凤尾鸡、中蜂提纯复壮和保种开发利用,加强新品种选育。  广种试验田的目的是什么?“实现自主品种的培育更新和推广,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提高品质和附加值,加快推进黑水农业农村现代化。”王东泉说,就是“育良种、创品牌、促增收、保粮食安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里引进的葡萄。(王鑫摄)  黑水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岷江上游,属季风高原型气候区,日照充足、年温差较小、日温差大,独特的气候优势使这里成为建立水果、干果和反季节无污染蔬菜、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地。目前,黑水县的试验田已有初步成效:筛选培育的“小黑麦”品种已被证明适宜在黑水大面积推广;红颜草莓口感更好;川贝母实现从野生到小农户可种植;黑水凤尾鸡被录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藏香猪、中蜂蜜、核桃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3年,黑水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48.3%。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茂东 王灼华 杨涛  随着气温回暖,茶树吐露新芽,位于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和天马山镇寺岭村的春茶进入采摘黄金期。为破解春茶采摘劳动力短缺难题,抢抓春茶生产,连日来,巴州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抢抓农时 助农采茶”志愿活动,助力企业抓住春茶上市“鲜”机。  笔者走进牌坊梁村千亩茶园,茶香扑面而来。一行行春茶抽芽吐绿、生机盎然。  “采茶叶的时候要注意采一芽一叶;要用手指捏住芽尖往上面轻轻一提,这样采的茶叶才会外形匀称,芳香浓郁……”茶园负责人教完采摘要领后,大家纷纷挎上茶篓进入茶垄,寻芽、采摘、装篓,手指不停地在茶树上翻飞,整个茶园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此次采茶志愿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能亲身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参与采茶制茶,同时还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志愿者陈睿明说。  据了解,牌坊梁村种植了白茶、龙井、黄金叶等多个茶叶品种,预计今年可采摘春茶鲜叶 3 万余斤,产值达 5000 万元。眼下正值春茶采摘高峰期,企业用人需求大量增加。  “我们组织了党员、干部职工深入茶园帮忙采茶,抢抓农时,助企纾困。”巴州区农经站站长张静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我们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300余名志愿者前往辖区5个茶企进行春茶采摘,让辖区群众月均增收5000元以上。”天马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治国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打造一批茶旅融合项目,通过招商一批业主,带动一方群众,扎实做好茶旅融合文章。  据悉,巴州区针对茶企缺乏采茶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前往枣林镇、天马山镇等地助企纾困,截至目前已组织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采集茶叶10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春梅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春正好,万物生。“中国麦冬之乡”绵阳市三台县,全链条产值40亿元的“涪城麦冬”产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段美好“小时光”。  4月17日清晨7时,晨曦初露。三台县芦溪镇花园麦冬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麦冬味道。车流、人流熙来攘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看来,说是逛早市,笔者还是来晚了!  麦冬交易市场的广场上,大大小小的三轮车装满麦冬排列开来。这些麦冬,有的来自沙坝地,有的来自泥浆地,经过淘洗、抖动、晾晒之后,色泽、果实大小不一,等级也有差别。每一辆三轮车仿佛一个小戏台,“主角”麦冬正静静地等待客商的品鉴。优质的麦冬。 王勇 摄  “136块,卖不卖?”在种植户邓师傅的三轮车前,围满了买货和看热闹的人。一位外地口音的客商捧起一把色泽光亮、颗粒饱满的麦冬,在手上搓得沙沙作响。  “少了138块,不谈!”邓师傅回答得干脆,优质的麦冬让他底气十足。  “每公斤再给你加5角钱,出得手了。”外地客商搓捏着麦冬粒,想再压一压价格。  “137元。”“成交!”各让一步,邓师傅这一车近千公斤麦冬顺利成交。  一旁的收购商余师傅告诉笔者,随着三台的麦冬开始采摘,广东、安徽、山东等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贩纷至沓来,麦冬干果收购价一路看涨。“收购的人多,水涨船高,竞争激烈!”尽管余师傅嘴上说“生意不好做”,但他已收购了几百吨麦冬存储在冷库。他打算等到下半年市场走势再好点,就脱手卖出去。  太阳渐渐升起,早市越发热闹起来。“我开着抖音直播,你信我,每公斤122元的价格绝不亏你!”一位姓吕的女士手持手机开着直播,截住一位推着摩托车刚刚进入市场的种植户砍价,立即引来一群人围观。  一番讨价还价后,吕女士顺利地将两袋麦冬收入囊中,她今年已收购了200多吨麦冬。  吕女士说,自己从小生活在三台,在这个市场做麦冬生意已经20多年,对麦冬有一份天然的感情。“我是‘麦冬搬运工’。之所以开着抖音直播收购,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三台是麦冬最好、最大的生产和集散地。”  一辆空三轮前,吴师傅正在数钱。他刚刚以每公斤130元的价格卖掉了300多公斤麦冬干果。卖了“好价钱”的吴师傅告诉笔者:“今年麦冬收成好,我们种麦冬也越干越有劲。”他家6口人,总共3亩地,每亩地麦冬毛收入大约5万元。除去人工、化肥等成本,今年种植麦冬收入大约12万元。他还在江油中坝幸福村租赁了40余亩沙坝地,打算扩大麦冬种植面积。  阳光已然灿烂,早市逐渐散去。卖完麦冬,种植户们高兴地骑着空三轮回了家;收获满满,吕女士、余师傅、外地客商们满怀憧憬奔赴更大的市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永生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文/图  4月19日,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中国·旺苍米仓山采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大茅坡现代农业园区举行。  该活动旨在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共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来自川、渝、杭三地的51支参赛队伍200余名选手参加了采茶、手工制茶等竞赛。同时,发布“广元黄叶茶”行业标准和《广元黄叶茶冲泡与品饮指南》团体标准。  旺苍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黄茶之乡,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达5.1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黄茶种植基地,“米仓山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45.11亿元。2023年旺苍县茶叶产量达8500吨,综合产值达60亿元,干茶产值48.5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人物名片】李文章 中共大竹县委书记  记者: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的起点上,大竹县如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李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开辟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协同并进的乡村振兴路径。特别是,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大竹县将牢记嘱托,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以矢志为民为出发点,广泛凝聚人民群众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基点,培育省市级精品村、示范村;以农业出彩为重点,推动粮食和大竹“土特产”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以产业强镇为试点,探索乡村运营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优质服务一体供给,答好大竹乡村振兴“新考卷”。  记者:人居环境美好,乡村生活才能美好。我们了解到,大竹正在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取得了很好成效。下一步,大竹县如何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呢?  李文章:今年1月以来,我们在全县全面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旨在以环境治理融合促进空间格局融合,带动城乡全面融合。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已基本实现“地板扫干净、垃圾清彻底、物件摆整齐、秩序更规范”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让乡村人居环境“一时美”变“时时美”:其一,以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做到循序渐进、前后衔接、久久为功,确保乡村“颜值”持续焕新;其二,突出多规合一编制乡村发展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彰显文化特色,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确保乡村“风貌”持续提升;其三,实施基础条件补短计划,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等工作,确保乡村“服务”持续优化。  记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点是“提升三个水平”,首要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接下来,大竹县将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农业产业大振兴?  李文章: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将突出“农业出彩”思路,一方面,坚持粮猪安天下,持续擦亮“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两大金字招牌,高标准打造水稻“254”示范区,力争粮食产量在全省“稳六争五”,确保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另一方面,坚持特色促增收,加快推动“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形成突破性、示范性、标志性的品牌效应。2024年,重点推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稻渔园区联合创建国家级园区,苎麻园区争创省三星级园区;高质量承办中国(达州)世界苎麻产业发展大会,延长苎麻精深加工链条,引领一“麻”当先;深化“平田”模式,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加快大竹香椿基地和行业标准化建设。  记者:作为“千万工程”的一个亮点,“乡村运营”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新出路。当前,大竹县正在实践中探索和推进乡村运营,请问具体有什么思考和举措呢?  李文章:推动乡村运营开篇示范,是我们正在抓的一个重大课题。思路上,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紧扣产业、土地、资产、人力等方面,在国家级产业强镇,探索“政府搭台、市场推动、企业经营、农民参与”模式,对乡村进行科学化布局、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唤醒“沉睡”资源,使“活权”生“活钱”,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双赢”。举措上,深度挖掘乡村特色优势,培育以白茶文化和竹景观为特色的川东民俗文化村落,推动乌木“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在“国庆”前开门迎客,明年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乡村运营模式。  记者:大竹县提出了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具体工作中有什么计划呢?  李文章:大竹是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粮猪供给稳定、产业基础扎实、特色百花齐放,农业工作必须出彩、乡村振兴必须全面发力。3月28日,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功”作为未来三年必须抓好的“五件关键大事”之一。我们将紧扣这一目标,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一轴四翼”五大现代农业片区建设,打造建设“竹”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好产业出彩、人才支撑、基础提质、乡风文明、城乡环境、助农增收六大攻坚战,确保今年入围创建名单,明年全面提质推进,2026年全面建成“一轴引领、四翼联动、六张名片、百村示范”的全域振兴大竹样板,聚力打造川渝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大竹示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4月20日,第二届“贾思勰农业奖”颁奖典礼在山东省寿光市隆重举行,我省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荣获“贾思勰农业奖”先锋人物奖。  据悉,“贾思勰农业奖”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特别支持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和潍坊科技学院共同推出的面向全国的农业奖项。  该奖项是以世界上首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名字命名的全国农业奖项,设有先锋人物奖、杰出贡献奖和终身成就奖。  本届“贾思勰农业奖”共评选出先锋人物奖6名、杰出贡献奖3名、终身成就奖1名。其中有建成江南最大规模智能化蘑菇栽培基地的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陈林根,有深耕“东方宝树”元宝枫全产业链、携带尖端康养产品走向世界的重庆女企业家、九尾猫集团创始人易晶晶,有“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等。  马均荣获先锋人物奖。正如颁奖词所说,“用双脚踏遍巴蜀大地,把论文写进农民心里。三十七载潜心问‘稻’,风雨守望‘天府粮仓’。”马均专注于水稻栽培研究,扎根农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三十多年来,研发的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提升了水稻单产,为充盈“天府粮仓”做出了贡献。  马均表示,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让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传承这种服务精神,为现代农业研发更先进的栽培技术,选育更好的品种。”  典礼上,举行了潍坊科技学院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潍坊科技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魏华中为第二届“贾思勰农业奖”颁奖嘉宾代表孙中华、获奖者代表李登海颁发聘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张雪  嘉绒胜地、锅庄故乡、避暑天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马尔康市,已然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热门地。  鲜为人知的是,每年和游客们一起前往马尔康的,还有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年复一年,在炎热夏季来临前,来到马尔康的高山峡谷中,为夏粮作物种子寻觅避暑地。  种子向下扎根,种苗向上生长。如今,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第一期基地已移交,第一批专家集体入驻,第一批夏繁种子已播下。从一张张“规划图”到一幅幅“实景图”,马尔康“夏繁基地”做对了什么?夏繁“难繁”  4月18日,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移交“夏繁基地”入驻钥匙。当天,记者走进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这里是“夏繁基地”核心区,规划夏繁育种面积700亩,省农科院的200亩育种基地就在其中。  基地的制高点上是新装修完成的“夏繁之家”。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建筑,一楼是公共用餐区,二楼是住宿区。  从“夏繁之家”楼顶的平台往远处眺望,700亩“夏繁基地”可尽收眼底。坡地上是数百块面积在几亩大小的田块,每一块田都极为平整。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局局长蔡瑶表示,这些田只要再进行宜机化改造就很适合繁种,当初专家团队来选址时一眼就相中了。  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说:“看到‘夏繁基地’初步建成,配套保障设施基本完善,作为小麦育种科技工作者,感到很欣慰。”  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专家李华鹏是首批入驻的夏繁专家之一。他的团队选了10亩地,今年计划播300多个品种,并在当天播下了第一批马铃薯种子。“这里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都很好,很适合马铃薯育种。”李华鹏说。  在此之前,夏繁“难繁”一直是四川乃至全国夏繁科研工作者们的心病,其瓶颈在于缺乏一个媲美“南繁硅谷”的全国性的“夏繁硅谷”。这是因为,相比南繁每年聚集全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约7000名农业专家携带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进行集中繁育的盛况,我国夏繁工作仍缺乏有组织、高水平的科研育种基地,各育种团队长期处在四处“打游击”的状态。  对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夏繁硅谷”,四川有着强烈的内生动力。高效落地四川省是夏粮主产区。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夏粮播种面积达1664.8万亩。其中,小麦播面连续两年增加达879万亩。同时,四川作为全国种质资源大省、国家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有责任、有力量、有潜力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全国性的“夏繁硅谷”,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推进川种振兴,补齐关键“拼图”。  在种业振兴行动背景下,一方面是夏繁育种专家殷切期盼,一方面是阿坝州基于自身发展向科研界抛出橄榄枝。在马尔康建立“夏繁基地”由此呼之欲出。  四川各方力量积极在行动。在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阿坝州人民政府等联合规划建设下,马尔康“夏繁基地”思路明晰。  从提出规划到初步建成,马尔康“夏繁基地”的落地,跑出了四川加速度。  在去年的两会过后,杨武云向有关部门提出在阿坝州打造“夏繁硅谷”的想法,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5月,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带队前往马尔康为“夏繁基地”选址。今年1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把马尔康夏繁种植园建成全国“夏繁种业硅谷”。今年3月,杨武云将“夏繁基地”的提案带到全国两会。今年4月,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  对于夏繁科研工作者和马尔康的村民们来说,马尔康“夏繁基地”的建设历程,是一次共赢的双向奔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当时房子是卖给你,但地没卖给你,你把房子扩建了就是占了我的地”,“房子一直都这么大,我可没有占你的地。”在自贡荣县保华镇,本应是互相熟悉的老乡,眼下却是争论不休,甚至就要大打出手。经了解,这是发生在荣县保华镇洋叉坳村的一幕,此次纠纷争论的焦点是房子的原主人代先生将房子卖给吴先生后,吴先生在原基础上对房屋进行重新修建,代先生认为吴先生有扩建行为,占用了周围的耕地。按照农村“地随房走”的惯例,吴先生并不违反相关习俗,但代先生说当时合同中有约定到吴先生只有对周围耕地的种植权,并无修建权。由于当年合同签订时间久远、相关的手续也并不完备,合同双方对合同内容记忆不一致,导致调解难度较大。为保证公平公正,镇调委在查阅相关典型案例和法律知识后,首先将当事双方召集到洋叉坳村办公室进行谈话调解,通过“搭桥”邀请相关的老邻居、老干部积极引导双方沟通交流,减少误会、缓解情绪。面对两方都找不出清晰可靠的依据,镇调委会决定实地前往纠纷地现场考察,通过走访知情群众、比对房屋老旧照片信息,亲自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同时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以公平公开透明的方式划清界限,清晰了房屋确权面积。最终在镇调解委员会的努力下,吴先生记起当时合同确实写明自己只有房屋周围土地的种植权,承认扩建房屋占用了周围土地,同意赔偿代先生6000元损失费,代先生也表示不再追究此事责任,事情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其实,此类事件在荣县不算罕见,面对年代久远、难判真假、难找证据的纠纷,荣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网格员吹哨、调委会介入、两代表一委员参与、乡贤能人助力的方式,开展群众说事、百姓议事等多种形式的院坝会,一手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一手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把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人民群众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果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荣县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健全“共治、共享、共建”镇村矛盾纠纷调解治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调委介入、分类管理、宣传教育”的调解治理模式,实现社会矛盾纠纷摸排率100%,化解率稳居在98%以上,不断摸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近年来,自贡荣县高山镇探索“党建+农业+文旅”模式,依托生态特色农业和传统文化旅游等资源,以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高山镇正义村,依托中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修建家宴中心,融合高山麻辣鸡、红色文化等特色符号,打造集餐饮、住宿、观光于一体的正安新村特色民宿。“我们村还入股了四川双溪明珠农业有限公司正义村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打造集柑橘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正义村农业产业园,实现正义村年度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目标!”正义村党总支部书记曾明彬笑着说道。同样的事情在高山镇牛王庙村也正在发生,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薯种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盘活合村并组后闲置的原牛王庙村办公阵地,投入260万元着力实施高山镇牛王庙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项目,新建1200㎡红薯粉加工厂房,年产量达100吨。项目投产后,带动全镇扩种面积1000余亩,带动300个季节性就业岗位、20个常年就业岗位,参与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而这些也只是荣县探索集体经济增长的一个缩影,荣县聚焦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打造村村有思路、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助推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今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多措并举,激活“赏花”经济,切实撬动“春日经济”。完善设施建设,夯实“赏花”基础。为以桃花、樱花为媒,激活乡村振兴,玉堂街道组建文旅发展专班,多方争取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千万工程”示范建设等项目资金,积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升级改造体育馆至苏山村上山道路6km,彻底打通北龛社区—苏山村—天星湖社区旅游环线;配套建设供水管网8km、生态停车场5000㎡、卫生厕所1个、垃圾中转站1个,完善了旅游标识标牌、电力、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赏花”氛围。邀请巴州融媒体、巴州新闻网、巴中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苏山村桃花、天星湖樱花花期、开放状况、周边服务等,营造浓厚氛围;并依托独有的汉文化、田园文化资源,成功举办桃花节、花朝节等活动,祭花神仪式、汉服表演、国风歌舞、游园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切实增强游客互动感、体验感。深化农旅融合,绘就“赏花”画卷。通过“赏花+”,切实点亮玉堂“赏花”经济。“赏花+露营”,以天星桥水库休闲区为基础,以天星路道路两旁樱花为特色,大力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踏青游玩、拍照打卡;“赏花+美食”,在桃花园、樱花道周边规范化建成苏山记忆、福韵休闲农庄等17家农家乐,规模化建成草莓采摘园2个、杨梅采摘园1个等体验项目,让游客玩得开心又舒心。截至目前,接待游客20余万人,旅游接待收入超5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0万元。(供稿:巴州区玉堂街道 施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