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张蒙)9月2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湖。远处的高山、近处的碧水、周围的植物,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东安湖于近日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此外,还有成都市白河、绵阳市仙海湖、遂宁市涪江(船山段)、南充市嘉陵江(南充段)等9个点位入选。  2022年以来,四川聚焦河流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美丽河湖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措施,逐步实现水清岸绿,为居民提供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也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按照“2027年40%、2030年60%、2035年全面建成”的目标,四川将陆续建成161个国家级美丽河湖,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南充市民在嘉陵江(南充段)水上乐园休闲娱乐。龙进文 摄(C视觉)保护生态基底关键生态链条逐渐得到补齐  东安湖所在地曾是一片洼地,水质差、连年内涝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如今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形成鲜明反差。从洼地变湖泊,东安湖的美丽蜕变是如何做到的?  “近年来,东安湖生态环境改善按照‘外源截污、雨水控制、生态净化’思路,全面截污纳管,将处理达标的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基流,湖区仅接纳经过植草沟等净化后的雨水。”成都市龙泉驿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再通过底改微生物投放、水生动植物群落组建、多元水体形态打造等方式,使东安湖水质长期保持地表Ⅱ类水标准。  美丽河湖建设不仅要清澈见底,更要鱼翔浅底。东安湖还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复合生态系统,其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优良的水质条件,不仅吸引了众多野生鸟类栖息繁衍,甚至出现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  除了聚焦生态环境改善,东安湖的美丽河湖建设还着力于生态与人文融合。如今,在东安湖,市民可以赤脚漫步沙滩,也可以在戏水区尽情嬉戏、在湖边悠闲露营。  纵观全省,东安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并非孤例。岷江(青神段)曾存在污水直排、面源污染问题突出、重要支流水质一度达到劣Ⅴ类等问题。经过对岷江流域的一系列治理,系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岷江(青神段)出境断面水质已连续3年稳定达到Ⅱ类。  “美丽河湖建设为河湖水质、水生态、水流量和自然岸线等,都带来了积极变化,并促使关键生态链条逐渐得到补齐,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协同治理通过立法探索治理长效机制  秋日清晨,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涪江江心的圣莲岛上,不少市民沿着江岸锻炼、赏花。  现在涪江(船山段)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而过去,这里城市内涝、黑臭水体问题突出,生产方式粗放,小型加工作坊众多,大部分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遂宁市除了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海绵化”改造、生态湿地建设等工作外,还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方面进行新探索。当地通过立法,明确保护范围和管护责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的河湖治理保护格局,为依法治理河湖提供保障。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南充市。嘉陵江(南充段)过去因沿线违规采砂、污染直排、面源污染较重等问题,水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为此,南充通过立法和出台规划的形式实现协同治理,构建“三级监管”责任体系和“五长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智慧河长”和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现在,嘉陵江(南充段)国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自然岸线率达95.13%,鱼类物种种群数增加至72种,黑鹳等珍稀野生动物重回大众视野。  从工业污水末端治理,到注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流域治理;从以污染防治为主,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从只考核理化指标,到建立“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四川在推进水生态治理方面,理念持续更新、视野越发开阔。  “当前的河湖治理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是当前美丽河湖建设的显著特征。释放生态红利使河湖变美,让美丽“变现”  日前,在达州市通川区,傍晚的莲花湖人潮涌动。湖心舞台上,市民一边喝茶一边看演出。“在夜晚的户外品茶,别有一番滋味。”市民王小丽说。  能有如此惬意的休闲场所,得益于当地抓住了美丽河湖建设的机遇。“莲花湖一度缺乏统一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随意倾倒垃圾,沟渠、暗管直排污水等情况频出。”达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市通过实施石峡湖、沙滩河、莲花湖三大水库贯通,建设“海绵城市”53万平方米、生态岸线21公里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得莲花湖水质常年保持Ⅲ类及以上。  同时,随着莲花湖生态环境的优化,周边的人居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当地围绕莲花湖打造经济圈,为达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莲花湖经济圈也成为当地吸引客商的生态宜居城市名片。目前,“莲花湖夜经济”已显成效,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同样享受到美丽河湖建设红利的还有巴中市。巴中实施“水润”行动,在恩阳河退捕渔船73只,拆除网箱1.2万平方米,取缔河道采砂船68艘,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同步实施“文兴”行动,挖掘米仓文化、巴文化、红色文化,规划建设码头公园、龙舟公园等一批亲水项目,先后举办千龙千狮闹新春、年在恩阳、油菜花节等文旅活动20余场次,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44.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75亿元。  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河湖建设作为高水平保护的一大实践,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个结合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四川美丽河湖建设不仅使河湖变美,而且让美丽“变现”,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6
(记者 史晓露 王若晔)9月2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数说四川75年”主题新闻发布会,用一组组鲜活数据反映75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成就。  数据显示,195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4.6亿元,1973年为103.9亿元,用21年跨上百亿元台阶;1991年为1016.3亿元,用18年从百亿元跨上千亿元台阶;2007年为10562.1亿元,用16年从千亿元跨上万亿元台阶;2023年为6013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年至2023年,四川GDP年均增长8.0%。  从区域发展看,2023年,成都平原经济区GDP是2005年的8.7倍,川南经济区GDP是2005年的8.9倍,川东北经济区GDP是2005年的7.8倍,攀西经济区GDP是2005年的6.7倍,川西北生态示范区GDP是2005年的8.4倍。从民生福祉看,2023年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4元,是1990年的43.6倍,1991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2.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50元,是1990年的35.4倍,1991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1.4%。看经济实力:总量更大、速度更稳、结构更好、质效更优  “大量数据凝聚成一个词,就是变化。如果要在前面加个定语,那一定是‘翻天覆地’。”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这种巨变。  总量更大。2023年全省GDP达到60132.9亿元。全省人均GDP,2023年达到71835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  速度更稳。全省GDP破百亿用时21年,破千亿用时18年,破万亿用时16年。“突破越来越多,台阶越来越高,用时越来越短。”曾俊林说。  结构更好。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59.2∶14.9∶25.9,调整为2023年的10.1∶35.4∶54.5,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双轮驱动,服务业逐步擎起经济的“半壁江山”。  质效更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133.8倍、170.8倍。看发展质量:“含智量”“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75年来,四川经济发展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发展的“含智量”“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创新发展方面,202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与GDP之比提高至3.2%。  绿色发展方面,近两年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5%,增速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个百分点以上,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产业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37%。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75年来,四川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韧性十足。  先看消费。2023年达到26313.4亿元;1953—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2%。  再看投资。1953—2023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1%。  再看出口。2023年全省货物进出口额达1361.1亿美元,是1978年的3346.8倍,年均增长19.8%。看区域发展:18个市(州)经济总量跨进千亿俱乐部  75年来,四川坚持把“协调”二字贯穿始终,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加快推动国家战略在四川落地见效,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间相互促进,竞相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为6.6万亿元,2023年突破8万亿元,达到81986.7亿元,占全国、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提升至6.5%、30.4%。  市(州)经济竞相发展。1978年,全省经济总量上10亿元的市仅有6个。千亿元、万亿元市(州)从无到有,2022年成都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2023年有18个市(州)跨进千亿俱乐部,9个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  县域均衡发展态势明显。2000年,全省经济总量上百亿元的县(市、区)仅有5个,2023年增至128个,其中11个县(市、区)超过1000亿元。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49%,比2000年提高32.79个百分点。看民生改善:医疗卫生教育等方方面面有了巨大提升  “数据既能展现75年的巨大成就,也能测出75年来的幸福成色和发展底色。”发布会上,曾俊林从五个角度,用数据介绍了75年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化。  生活品质方面,全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 1978 年的 59.2%、73.6%分别降到2023的32.8%、34.1%。曾俊林解释,这表明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特征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  文化体育方面,2023年末,全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分别是1952年的52.3倍、272倍、27.8倍。  医疗卫生方面,2023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是1978年的5.1倍和4.7倍。四川平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20年的77.8岁。  教育方面,2023年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2万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从1952年的不足万人增加到216.4万人。  社会保障方面,2023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是1995年的8.1倍;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是1995年的3.3倍、8.1倍和12.2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6
(记者 樊邦平)9月24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的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电商主播人才学习观摩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省7000余个中省财政扶持村的学员们通过“主课堂+分课堂”形式参与。这是我省首次开展大规模农村电商主播人才培训,并实现7000余个中省财政扶持村的全覆盖。  此次学习观摩活动在成都基层党务学院设主课堂,在市一级设立77个分课堂,时间为4天,前两天的课程将在全省视频直播,后两天由各分课堂组织实操培训。  此次学习观摩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技能学习、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四个板块。主课堂将邀请乡村振兴领域资深专家和电商直播行业知名导师进行现场授课,分课堂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同步收看;各课堂将分别邀请乡村网红主播及团队,与学员面对面互动交流、手把手传授经验,并组织学员赴本地网红直播点现场观摩电商主播直播带货。活动结束后,各地将组织开展直播助农乡村振兴公益行活动,邀请网红主播与学员“结对子、师带徒”,到帮扶村开展助播带货。  此次活动的参与者均来自中省财政扶持村,年龄均在45岁以下,有村两委委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他们都是长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电商主播人才。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学习观摩活动,能示范带动各地各部门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也希望参加学习的学员们能肩负使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当好农村电商的“排头兵”。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全会确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各项改革任务在全市落地见效。近日,江油市人社局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夏远航作专题宣讲,党组成员、副局长何良斌主持会议。市人社局全体干部职工参会。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会议强调,《决定》部署了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提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健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具体要求,全局上下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科学谋划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改革。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绵阳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把落实全会各项改革举措同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人事人才活力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江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成效。撰稿:赵丹瑞审核:王志刚报送:江油市人社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6
社会保险基金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为有效防范社保基金流失,四川江油社保紧紧围绕风险内控、防治并举、数字赋能构筑社保基金风控安全网。健全长效制度,统筹防控风险。成立社保经办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构架;常态化完善风控制度,制定《社保经办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社保内部控制检查评估暂行办法》和《社保中心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等内部风控制度;同时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组织全市各社区开展社保基金安全政策宣传50余场次,为残困人员开展待遇领取资格上门认证服务15人次。2024年全市各险种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共230345人次。强化信息共享,密织基金底线。与法院、公安、民政等市级部门加强动态协调,落实专人沟通对接,坚持定期数据比对并形成长效化合力,第一时间掌握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数据存量变化,从源头上密织基金安全墙,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坚决杜绝确保社保基金跑冒滴漏。目前,共收集多部门各项数据共计26668条,停发违规领待829人。着力核查整治,破解追缴难点。联合人社、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银行、乡镇(社区)等部门职能,建立社保基金跨部门联合追缴工作机制。对违规冒领情况开展专题研究、一案一策、每周调度等待遇追缴工作方式,通过约谈教育、下发退款通知书、基层调解及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强制执行等多种手段全力追缴违规冒领资金。2024年共追回社保基金195.91万元。强化廉政教育,提升内控预警。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保险经办有机融合,坚持警示教育常态化,提升经办人员风险意识、法纪意识、服务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树牢底线思维。积极完善风控预警功能,充分应用全省社保信息系统积极开展“链条式印证”核查,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管的风控体系。加大社保内控工作力度,紧盯高风险业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内控检查,有效提升内控监督效能。今年以来,共下发核实各类疑点数据7346条。 撰稿:林玲审核:陈奕晖来源:江油市人社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6
四川省江油市通过加强宣传、丰富内容、强化管理,让就业培训工作不断走深走实。2024年1-9月共开展网络直播营销、办公软件应用、母婴生活护理等各类职业培训25期,参加培训人员984人次,兑现各类培训补贴81.425万元,较好满足城乡各类群体培训需求,提升了群众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就业能力。紧扣宣传环节,提高政策知晓度。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QQ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工作群等多渠道及时发布培训信息25期。利用春节前后,在返乡人员流动较为集中的汽车站、火车站、农贸集市等地,采取播放视频、赠送政策礼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返乡就业创业培训宣传3场。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开展政策宣讲进乡镇、进社区、进小区活动,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工作群、公众号和张贴海报等形式,发布培训计划清单,在全市范围征集培训意愿及意见建议,群众培训信息获得渠道和政策知晓度得到有效提升。紧扣课程环节,丰富培训内容。坚持理论为先,实操为重,学以致用,服务发展的原则,分需求,分层次,分类别设置培训课程。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设母婴生活护理、烹饪原材料切配,柑橘树修剪等10余项热门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针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开设养老护理员、保育师等职业能力等级培训。同时结合课程实际,在技培训的基础上融合最新的产业发展、职业分析、就业前景、扶持政策等内容帮助培训学员更好实现就业。紧扣管理环节,提升培训实效。坚持培训前严格审核,授课计划、教师师资、培训学员身份等信息,从源头杜绝违规培训。培训过程中采取“日常检查+随机抽查”、“现场核查+视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学员到课情况,教师授课、设施配备、安全问题等,确保培训过程规范、学员学有所获。培训后加强跟踪随访,收集学员培训意见和建议18条,并根据反馈情况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切实提升培训满意度和培训实效。撰稿:郭彬平审核:蒋绍富来源:江油市人社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为期4天的第十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圆满落幕。9月24日,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届农博会上签约重点项目金额达24.048亿元,33个农产品购销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35.705亿元,带动现场销售240余万元,意向成交额近2000万元。  郫县豆瓣、都江堰猕猴桃、润兆鱼子酱……本届农博会上,成都集中展示了 500 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蓉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呈现了仓廪丰实、村美民富的成都大美乡村画卷。科技成果、智慧农业等特色主题展集中展示了种业“芯片”、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设备,彰显了成都前沿尖端的科技实力。  同时,本届展会邀请了青岛、吴忠等35个城市展团参展参会,展出展品总数近 1000 件,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让“买全川、卖全球”的实力更足、热度更强。  在本届农博会期间举办的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招商推介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上,德阳、眉山、资阳、乐山、宜宾、雅安、甘孜、阿坝、凉山等市(州),共同梳理发布一批重大农业项目和机会清单。160余家采购商和行业商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其中重点项目24.048亿元,33个农产品购销合作项目35.705亿元,有力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在全省范围内协同流动,为推动“五区共兴”贡献农业力量。  今年的农博会展会期间,打造“农业+”消费新场景,围绕惠民生、促消费,现场设置“满100减10元、农博十周年到场有礼、达人展播节”等惠民促销活动,联动三联家禽等企业发放消费券超20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实现现场销售240余万元,意向成交额近2000万元。同时开通“线上农博”,吸引700余家企业入驻,各类直播活动线上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互动量200万余人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9月23日,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的最后一场“重头戏”——“天府粮仓”品牌之夜在成都市新津区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在本次品牌之夜活动上,四川本土养殖的鳗鱼引发热烈关注。“我觉得很惊奇,过去一直以为鳗鱼只能生长在沿海地区。结果四川‘本土产’鳗鱼不仅肉质细嫩,口味也很鲜香!”来自成都的市民李铁生对四川鳗鱼给出高度评价。川鳗产品引关注。受访者供图  活动现场,鳗鱼作为四川新锐农产品代表获得隆重推介。“鳗鱼被称为‘水中软黄金’,还有人说它是‘可以吃的化妆品’,足见其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我们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鳗鱼产品,努力擦亮四川水产名片。”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沛健的介绍,让现场嘉宾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沈明国返回家乡四川开始寻找鳗鱼养殖场地,志在实现四川鳗鱼养殖历史零的突破。但第一年,他投放的10万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上千万元。后经过反复多次选址、试养,一直到2017年才确定宜宾江安为养殖基地,2019年第一批鳗鱼正式投产,现在鳗鱼年产量约600吨。  近年来,依托宜宾江安养殖、成都大邑加工,沈明国创立的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四川鳗鱼“独角兽”企业,构建起鳗鱼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公司耗资千万元建成鳗鱼药残、疫病检测实验室,并专门雇佣化学、生物专业人员对所有批次鳗鱼开展品质检测。近年来,公司生产的蒲烧鳗鱼常年出口欧美日韩国家,2023年,四川鳗鱼出口额达到7000万元,成为四川出口额最大的农产品单品之一。  那消费者距离“鳗鱼自由”还有多远?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份40至60克的鳗鱼肉制成的蒲烧鳗鱼饭价格在60至100元之间,属于高消费产品。“我们正在筹划启动加工厂的二期建设,还准备5年内再建3家配套养殖基地,努力让产能提上去。”沈沛健说。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市面常见的鳗鱼产品多为蒲烧鳗鱼,消费者选择有限,为了改变这种格局,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开行业先河,耗时3年研制了川香麻辣和香辣两种口味适合拌饭和烹调的鳗鱼酱产品。“顺应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壮大‘川鳗’产业。我们有信心,随着产能增长、加工能力变强,‘川鳗’一定会成为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沈沛健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更多‘川字号’尖货,还是要来四川看!”8月15日,“天府粮仓”精品“一带一路”行香港地区推介活动结束后,收获近亿元级订单的四川,向省外客商发出真诚邀约。  9月20日至23日,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成都举办。更大的平台,撬动更深的合作——截至农博会最后的盛典“天府粮仓”品牌之夜,本届农博会贸易签约金额已超过60亿元。  以“博天府粮仓之富集·览四海农业之精华”为主题,以市场化办展全新亮相、省市继续联袂开展的农博会,成为四川与世界链接的窗口、搭建对外互动协作之平台,让四川乡村振兴成果在众人瞩目中绽放。力扩“朋友圈”放大农博会市场化IP   9月20日,在农博会4号馆,成都煜坤华良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与马来西亚客商首次面对面。双方在一个参展台相遇后,想进一步详细交流,“农博咖啡加油站”就成为洽谈的场所。这个场所由农博会主办方四川国际博览集团与星巴克联合打造,星巴克因此首次入驻农博会。“农博咖啡加油站”现场提供经典咖啡饮品,还为农博会定制了专属拿铁,吸引很多参展商、采购商、群众前来打卡,也为商务洽谈助力。  大约半个小时,双方针对两地农特产品,详细对接销售和采购需求,并互留了联系方式,达成下一步去马来西亚考察的意向。  与这场跨国商务洽谈同时进行的,还有农博会优质农产品美团(西部)选品会,现场约200家供应商参加,超40家蔬菜、果品、肉禽等品类企业与美团采购人员深度交流对接、达成意向合作。  “‘朋友圈’越来越大了。”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市场化运营下的农博会,首次召开招商说明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合作伙伴,确定了展会服务、展销对接等合作伙伴。  除了引进星巴克、美团,农博会还邀请钱大妈、永辉超市、沃尔玛等上百家专业采购商以及30余家境外采购商到会采购洽谈,累计现场销售金额5200万元,线上成交量超3700万元,贸易签约金额超60亿元。  每个不断刷新的数字,都是农博会放大市场化IP、助推农产品产地与市场协同的具体体现。“开窗”见世界助力川货卖全球、川人买全球  “刚刚跟两位外国朋友交流了民族文化,简单推介了一下黄牛肉产品。”在农博会现场,筠连县川苗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受到外国客商对自家商品的浓厚兴趣,很是自豪。在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副总经理王万军看来,本届农博会用多个“首次”,为展示川产农特尖货、擦亮“天府粮仓”金字招牌搭建了一个绝佳平台。  首次设置39个欠发达县域优选产品展区。举办“农博搭台 39唱戏”产销对接活动,开辟“博览有礼 39臻选”网络直播,帮助欠发达县域现场签约超1000万元。  首次设立“天府森林粮库”展区。油橄榄冰淇淋、油橄榄咖啡摊位前大排长龙,旧院黑鸡汤罐头频频被人拿起询价,出售松茸的参展商向消费者展示网店二维码,省外客户在品尝林下萝卜干后竖起大拇指……川内14个市(州)、27个县(区)近40家企业200余种各具特色的林粮的魅力,得以集中“释放”。  农博会舞台除了助力川货卖全球,还成功实现让川人买全球——吉林、重庆等7省(市)远道而来,意大利、智利等22个国家(地区)跨洋参展,共设11个国家馆,国家馆数量为历届之最,2000余家企业上万种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  今年,农博会还开发了文创产品,搭建“川府农博”线上平台,开展“逛农博送好礼”活动,吸引8万人次市民到场采购,线上访问量超4087万次。十年磨一剑参展商感言与展会“共同进步”  “这是我参加的第十届四川农博会,每一届都没有缺席!”遂宁市安居区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业合作社销售总监谭文见证了农博会的“十届之变”。  “首届的时候,我们只有3.3平方米的展台。”谭文介绍,2013年参加首届农博会,合作社只带了绿色524红苕,定价3元/斤。  彼时,首届农博会只是西博会的一个展馆;2014年,农博会展馆增至3个,并首次举办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论坛;2015年,农博会首次独立办会,举办10项重大活动,设置9个展馆,规模在全国农业类展览展会中居前列。  今年,谭文所在的摊位和参展产品也“升级迭代”:10平方米的展区内,鲜食红薯产品有了精美包装,“嚼嚼干”“红薯片”等红薯衍生零食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还针对中高端消费市场新增了有机红薯系列产品,10斤装能卖到120元。  同样连续多届参加农博会的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王梓骞也与谭文有同感:“最初参展时,展品很原生态,是粗放的土特产。我们在往届农博会上,对接新的设计公司,参展品也不断商品化、礼品化、精品化,可以说是与展会一起‘越变越洋气’!”  十年磨一剑。当“共同进步”成为从连续参展的“老朋友”感悟中提取出的关键词,举办至第十届的农博会,也已经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农业开放合作、农业贸易与投资促进的重要平台。“期待下次农博会再见!”谭文、王梓骞代表参展商,道出意犹未尽又满怀期待的心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刷日石子 吉木石前  金秋时节,美姑县瓦候乡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采蜜季。在维黑洛蜜蜂养殖场,蜂农头戴防蜇帽和手套,手持采蜜工具,开启他们的“甜蜜事业”。  近年来,瓦候乡依托生态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蜂蜜产业不仅成了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也为当地百姓酿出了甜蜜生活。  笔者获悉,2023年在国家电投和大风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帮助下,瓦候乡整合资金35万元,开启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养殖蜂蜜,目前已建成1个合作社、3个养殖点,集中养殖蜜蜂8000余桶,实现产值400万元。通过养蜂合作社,有效带动全乡群众养蜂的积极性,2024年规模养殖1万桶,预计实现产值5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下一步,瓦候乡将继续深化蜜蜂养殖的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9月24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联合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省妇联”)、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2024年农业科技市州行——“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科技服务行动在广元市青川县开展。据介绍,今年以来,省农科院通过遴选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牵头组建“川东北片区”“川西阿坝高原片区”“川西甘孜高原片区”“川西南片区”四个巾帼科技助农服务队,力争全年在全川组织开展300人(次)专家服务,示范转化适用科技成果300项次,涵盖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绿色防控、食品加工等农业全产业链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帮扶指导农业经营主体3000个。  会上,来自21个市(州)的妇联代表、科技助农代表均领到由省农科院和省妇联印制的《农业科技市州行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一书。该书聚焦“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择优遴选适用科技成果100余项并汇编成册,涵盖粮油种植、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技术模式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优质、安全、绿色,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我们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扛牢服务乡村振兴责任大旗。”“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队代表、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朱永群介绍,服务队将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妇联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联系,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为农村广大妇女提供实用农业技术服务,引领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创业致富,让“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成为服务农村妇女的智慧车、致富车。  会议期间,还开展了省级妇联女科技工作者服务站授牌、“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队代表授旗、地方妇联与省级女科技工作者服务站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与青川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食用菌栽培及产业提升技术服务协议、省妇联向青川县赠送农用物资等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菲菲)连日来,在广元市昭化区插江河卫子镇至柏林沟镇的八里湾竹林樱花园区,当地村民正在开展清杂除草等秋季竹林管护工作,确保竹子顺利生长。  近年来,该区将竹产业发展作为构筑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不断做大做强竹产业。  日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24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名单,认定全省36个现代竹产业基地为四川2024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湖现代竹产业基地成功入选。  好消息的背后,离不开昭化区对竹产业的科学谋划。依托辖区内丰富的方竹、雷竹、楠竹等资源优势,该区编制了《昭化区柏林湖竹林风景线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目前,该区已集中建成以卫子镇、柏林沟镇等2镇14村为核心的柏林湖现代竹产业基地3009亩,辐射带动清水、青牛、虎跳等7个镇发展竹产业1万余亩。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导’原则,采取‘政府+部门+专合社’模式,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00余万元,梯次推进基地建设。”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该区还通过竹旅融合建“样板”,促进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围绕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柏林古镇等景区品牌,该区探索出“竹产业+旅游”新业态模式,把竹文化、竹元素、竹产业与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大力发展竹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打造“一主二支”美丽竹林风景线3条30公里;布局竹景观网红旅游“打卡地”11处;引导沿线“农家乐”向“竹林人家”过渡,形成以竹林康养、竹林体验和乡村休闲为主的竹林旅游合力……  发展不止步,实干不停歇。为进一步扩大品牌,该区积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竹笋产品精深加工,并配套建设冷库、烘干房等设施。  “竹笋产品年精深加工超6000吨,竹笋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1.5%。”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俊英介绍,该公司还成功研发“蜀道原乡”系列清水竹笋、火锅脆片、泡椒竹笋等产品10余种,销售总额超8000万元。其中,出口额达400万美元,并成功解决了1000余人的就地就近务工问题。  接下来,该区将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为起点,进一步加大竹产业建设力度;以建设“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为导向,充分发挥基地引领示范作用,让竹林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9月23日,“耕耘者”振兴计划——2024年四川省第六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题培训班在仪陇县开班。  在此次为期5天的培训中,100名来自省内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分管同志将接受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聚焦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社会化服务政策解读、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四川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工作、智慧农业技术与社会化服务应用、乡村新型服务业(智慧农机服务及应用实践)农机推广优秀经验分享、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现场研学等。同时,培训将政策理论贯穿在案例教学中,并借助主题讨论和学习成果路演,从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自身实际出发,输出高质量的发展计划和举措。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服务和发展应该融会贯通。”开班仪式上,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处有关负责人聚焦四川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就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内容为学员理清了思路。  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发挥好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正式启动“耕耘者”振兴计划。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25日从民政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民政部、财政部要求各地民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加强协同配合,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审核发放范围,规范发放程序,做到资金专款专用,确保10月1日前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
新华社 | 分享: 2024-09-26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5日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旺季收购接近尾声,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粮超7000万吨,收购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据介绍,今年夏粮上市以来,有关部门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粮食收储调控,统筹做好市场监测、产销衔接、储备轮换等工作,收购进展总体顺利。  新麦上市后,在有序做好轮换收购同时,按有关部门工作安排,中储粮集团公司在8个主产省(区)小麦主产区全面增加新季小麦收储规模。  目前中储粮已累计启动收购库点403个,基本覆盖小麦主产区,收购均价保持在2500元/吨以上,有效发挥了稳市支撑作用。
新华社 | 分享: 2024-09-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9月25日,四川省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在成都举行,开放日以“数览发展向新而行”为主题。活动现场,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数说四川75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以一组组鲜活数据,从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展现四川75年来的伟大跨越。其中,2023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05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3.8%。发布会现场从经济总量来看,195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4.6亿元,1973年达到103.9亿元,用21年跨上百亿台阶;1991年达到1016.3亿元,用18年从百亿跨上千亿台阶;2007年达到10562.1亿元,用16年从千亿跨上万亿台阶;2023年达到6013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四川GDP年均增长8.0%。其中,1952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6亿元,1980年突破百亿元,2002年突破千亿元,2023年达到6056.6亿元。具体分析第一产业,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3593.8万吨,是1949年的3.3倍;油料产量438.6万吨,是1949年的21.3倍;水果产量1490.4万吨,是1949年的363.5倍;生猪出栏6662.7万头,是1949年的51.1倍;水产品产量178.9万吨,是1949年的894.5倍。按区域对比,2023年成都平原经济区GDP为37056.6亿元,是2005年的8.7倍;川南经济区为10090.1亿元,是2005年的8.9倍;川东北经济区为8864.1亿元,是2005年的7.8倍;攀西经济区为3564.9亿元,是2005年的6.7倍;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1016.6亿元,是2005年的8.4倍。另外,2023年全省有18个市(州)GDP超千亿元,其中9个市(州)超过2000亿元。而1978年四川仅有6个市GDP超10亿元。城镇化率方面,1953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4%,1964年突破10%,2003年突破30%,2010年突破40%,2016年达到50%,2023年达到59.49%、比1953年提高了51.45个百分点。2023年,21个市(州)中有14个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183个县(市、区)中有76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其中27个县(市、区)超过70%。从人均收入来看,2023年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4元,是1990年的43.6倍,1991—2023年年均增长12.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50元,是1990年的35.4倍,1991—2023年年均增长11.4%。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26
近日,开江县任市镇开展“学业务、强本领、促发展——红心党建·每月一讲”(第七期),围绕“三务公开”规范化运行开展培训,切实保障群众对党务、村(居)务、财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镇党建办、民政、财政所、各村(社区)书记及业务人员等50余人参加学习。 任市镇党委副书记蒋祖仁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的重要指示,强调各村(社区)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镇党建办任琳同志作党务公开知识培训,围绕党务公开内容、形式、时限、程序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讲解,并就村(社区)组织规范挂牌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镇民政尹怀宇同志作村(居)务公开知识培训,解读了《村(居)务公开目录》,梳理总结了村(居)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镇财政所宋亚玲同志作财务公开知识培训,强调要严格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间等,确保村级财务信息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公开及时、群众满意。会议要求:一要总结运用好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纪律建设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保障作用,将指示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要强化落实好培训知识。要把此次培训的收获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三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到事、落实到人,切实保障和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要常态规范好工作要求。有效促进“三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工作在规范中落实,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力推动任市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来源:开江县任市镇人民政府作者:粟梦萍(文/图)编审:王龙兵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王明  李彦)强化预警宣传。根据当前旱情,及时组织召开农作物旱情会商专题会2次,发布农业灾情气象信息快报9期,通过村民坝坝会、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当前高温天气预警信息、旱灾形势,消除群众靠天等雨的麻痹思想,引导群众积极投入抗旱保苗工作,营造浓厚的抗旱保苗、晚秋抢种生产氛围。图为: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村民开展再生稻稻田抽水保苗工作图为: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村民抢抓时节为再生稻喷施壮籽肥强化物资保障。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由区财政安排抗旱专项资金253万元购买抗旱抽水机电设备100台(套),组织流动送水车5台;及时开展农业生产用水设施设备检修和灌溉渠系疏浚,维修带病陈旧提灌站2座,确保抗旱设备设施安全正常使用;做好塘、库、堰、池蓄水科学调度,协调沙滩河水库、明月江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科学放水,保障抗旱保苗用水需求。图为:达州市达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晚秋作物抗旱指导图为:达州市达川区大堰镇卢岗村村民为新栽的秋洋芋喷灌浇水强化田间指导。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生产抗旱保苗工作专班,印发夏大豆、再生稻及薯类抗旱保苗田管技术2000余份,组织4支抗旱小分队200余人次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调查作物旱情,对各作物生长需水进行“把脉问诊”,指导群众采取“提(提灌站)、抽(水泵)、引(引渠)、挑(挑水)”及喷施叶面肥、抗旱剂等措施开展抗旱保苗及晚秋粮食抢种工作,共指导开展喷施大豆、红苕叶面抗旱剂12万余亩、补水8.2万亩,抽水灌溉再生稻6万余亩,采购分发秋洋芋50余吨,全力确保晚秋粮食生产正常开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邱海鹰 摄)四川省华蓥市整合政府、部门、社会资金兴办水利,不断加大境内渠江、天池湖和庆观河、胡家河等江湖溪河的治理力度,畅通大地“血脉”,保护堤岸两侧的居民、耕地以及企事业单位免受洪水威胁,增加河道行洪能力。同时,结合岸线特点,采用生态治理,美化河岸,净化水源,改善人居环境。9月24日, 鸟瞰华蓥市庆华镇正在实施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的庆观河。(无人机照片)9月24日, 在华蓥市庆华镇庆观河实施的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现场,民工正在给河堤浇铸混凝土。9月24日, 在华蓥市庆华镇庆观河实施的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现场,民工正在修筑河堤。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5
  (记者 缪翼)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抖音电商在山东举办了“金产地计划·山东果蔬节”活动。借助这个活动的展示与宣传,消费者通过短视频和农人们的直播认识了寿光西瓜、聊城玉菇、昌乐羊角蜜、烟台樱桃、肥城蜜桃等多类山东特色果蔬。其中,西瓜品类总订单量较去年同比增长463%,黄瓜品类总订单量同比增长364%。  “‘金产地计划’致力于帮消费者买到优价源头好物,已陆续助力海南芒果、湖北春橙等各类型产地好物出圈。”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果蔬节在为消费者带来产地优价好产品的同时,也整合了700多个山东果蔬商家,通过平台流量、资源扶持及达人参与等方式,助力产地商家实现更大的生意突破。”  以一隅观全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构建新场景 共创新价值——抖音电商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抖音电商等兴趣电商平台结合全国各地乡村特色产业优势,帮助地方产业带构建了企业、产品、消费者之间的数字化桥梁,促进了生产流通环节的降本增效,实现了乡村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大与产业链的延伸。“三农”创作者@凉山石榴姐何爽在展示农产品。 资料图  促成产业带,创造新价值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正如《报告》发现,兴趣电商模式的出现,为乡村特色产业多维展示、多向联通提供了机会,不仅让乡村特色产品出村进城解决卖难问题,还为其提升价值提供了机会,由此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特色产品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提到苹果,大众立刻会联想到全国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陕西洛川、砂糖橘看广西、大米看五常、咖啡豆看云南……很多产地都被人们牢记于心,产地是产品最好的品牌。  然而,在传统经营体制下,品牌建设仍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报告》指出,抖音电商等兴趣电商模式从特定企业产品品牌和地方共享品牌两方面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建设,加快了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兴趣电商模式助力挖掘源头好物,形成品牌带动机制。《报告》以抖音电商平台为例,在专项助农流量激励、专项扶助支持下,农村“新农人”不断挖掘源头优质好物,打造乡土品牌IP,将大众对于农人及乡土故事的“关注度”逐步关联到乡土产品上。一些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此过程中得到消费者知晓、关注和喜爱,品牌效应开始显现,订单销量出现暴涨。这几年,萝卜干通过吴秋月的抖音账号@川香秋月爆火,带动了四川泸州和理塘、稻城1万多亩高山萝卜标准化种植就是最好的例证。“将高山萝卜这一初级农产品加工成萝卜干,再通过抖音平台直播进行产品销售,促进品牌化发展。”吴秋月凭借“个人IP+核心产品”的打法,打造出一条以萝卜和萝卜制品为核心的产业链。  其次,推动建立优质优价正反馈机制,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优质。抖音电商明确了创作者的交易主体责任以及电商内容“真实、专业、可信、有趣”的核心创作理念,帮助创作者理解平台优质内容标准,让优质标准得到更好的实践、延伸和表达,实现“用优质内容传递美好生活”。  《报告》课题组调研“金产地计划”发现,在“果味尝鲜节”等活动期间,抖音电商特设了专人质检品控环节,不仅提前对所有主推产品的仓库进行管控,力求每件发出的商品都符合要求,还提供“坏果包退”服务,让消费者更加安心。电商创作者@王橘长在展示农产品。 资料图  全国看、全国卖,展现新场景  抖音电商打开了乡村特色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成为特色产品打造品牌、挖掘价值的新平台,有效解决了以往特色产品销售难、品牌弱、价值低的难题。“金产地计划”“山货上头条”等项目,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和产业带的发展壮大。  海南芒果、浙江安吉白茶、湖北秭归春橙、山东蓬莱樱桃、四川攀枝花芒果……越来越多特色农产品,通过抖音电商真正实现了“全国看、全国卖”。  《报告》指出,抖音电商通过创新展示场景及搜索技术,构建了具地方产品特色的内容化展示场景,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推动生产者基于用户兴趣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首先是丰富了乡村特色内容展示场景。抖音电商等兴趣电商平台通过设计趣味性互动话题,吸引电商达人和用户参与创作乡村风物类短视频和直播内容,激发人们对乡村产品、乡村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引领消费者购买优势特色农产品。@莲讯以客家少女的形象出现在短视频、直播中,向大家讲解客家习俗,展现客家风貌,分享当地美食,大幅提升了消费者对地瓜干这一农特产品的购买兴趣。  其次是向消费者还原了真实乡村特色体验场景。抖音电商等兴趣电商平台通过兴趣链接,为新农人提供展示商品的场景,消费者能沉浸式看到、听到、感受到商品的优势,从而形成购买兴趣。@冉可七和丈夫萝卜哥用考究的拍摄手法、接地气的画面,记录上树摘果、下河捞鱼、湖边野炊等丰富朴实的乡村生活,介绍种类繁多的家乡水果。  第三,兴趣电商模式构建了平台参与方的互动场景。抖音平台建立了创作者与用户的互动场景,并通过培育熟知乡村的达人,构建具有乡村特色产品消费意愿的粉丝群体。其中部分主播与粉丝长期互动,对兴趣话题相互响应,彼此间形成特殊社交信任机制,再通过电商平台链接起更多的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乡村特色产品产销对接奠定了基础。来自广元的漆爷爷和阎婆婆善于制作家乡美食,他们的外孙陈杰将制作美食的过程形成视频,在抖音上被上千万粉丝关注。这些麻辣香肠、腊肉、萝卜干、蜂蜜等美食很快就达成了几十万单的销售成绩。而商城、搜索等功能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聚合作用,形成包括创作者、消费者、供给商等众多主体在内的线上生态体系。  最后,兴趣电商模式有助于引领供应链整合完善。借助“山货上头条”“金产地计划”等项目,抖音电商不断整合地方特色产业供应链资源,助力形成区域供应链生态体系。@东北划拉哥通过抖音电商实现订单量暴涨,带来对当地物流的大量需求。为此,当地新建了云仓仓储,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乡村特色产品的物流速度。抖音电商“三农”创作者@渔小仙在展示农产品。 资料图  蹚出富民之路,步入新赛道  近年来,针对部分产区规模化生产体量较小、电商运营基础薄弱、市场渠道单一、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兴趣电商模式在乡村商家培育、产销对接提效、消费认知打造、产业品牌推广等方面深度发力,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食用菌产业是福建宁德古田县的支柱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0%。“现在可以把我们的原产地产品直达消费者餐桌上,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原产地的食用菌。”如今,通过抖音电商等兴趣电商平台,种植户张茹可以直接参与定价过程,直接获得产品红利,“改变了生产者在传统农产品产业链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后端价值增值的局面。”  《报告》全面揭示了兴趣电商模式依托技术优势,为农民参与直播和销售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平台,建立了生产端与销售端的直接连接,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越来越多乡村农特产品从产地走向各地消费者,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也带动了产销规模的增长,降低了产销双方交易成本,促进了中小农户增收致富,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今年7月,抖音电商“金产地计划”进入四川汉源,带动汉源桃花李销量同比增长86%,收购价上涨10倍,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返乡创业的90后小伙王曙在平台助力下日销桃花李1万单,向全国各地发送桃花李5万余斤,为家乡农产品拓展了新销路。  同时,《报告》还指出,抖音电商引领兴趣电商模式的兴起,不仅为电商达人创业就业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上下游产业链主体发展提供了机遇。在2023年8月18日—2024年8月17日的一年中,抖音电商平台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3%,销售额破百万元的农货商家数量达到3.3万个。生鲜免佣政策推出首月,超2万个商家报名参与。此外,抖音电商以兴趣电商特质,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也展示乡村美景,带动了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发展体验农业、民宿等提供了机遇、带来了收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9-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