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颖昳)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节点的大英县,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金色的稻浪中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大英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产油大县、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2.87亿元,同比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6元,同比增长6.4%,全县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大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迎来水稻丰收。张昌明 摄锦绣良田绘“丰”景 水稻成熟季节,在大英县金元镇宝祥村水稻种植基地,500余亩水稻再度迎来丰收。“我经营了差不多300亩,今年全部通过机器收割,黄澄澄的稻谷不一会儿就收到了粮箱里。”望着机收队伍,大英县代维家庭农场负责人代维笑容洋溢。 “谁能想到小而散、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能变成平坦肥沃、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呢?”代维说,随着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他的发展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有了更好的农田基础设施,粮食生产更有底气。” 建设高标准农田,深挖土地潜力,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大英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2022年粮食总产量20.8万吨。今年,大英县定下21万吨的产粮目标。大英县农业部门下定决心,让撂荒地变“粮田”、“粮田”变“良田”。 “大英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过去田间道路、提灌站等基础设施不足。”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唐金声对丘区农田基础设施的问题感触良多。“大英还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上,一直以来都是缺水县。”谈到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唐金声表示,将按照“设施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全程机械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标准,深入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良田粮用。 眼下,玉峰镇智平村的水稻刚刚丰收,数台挖掘机就开进田间,开始了2023年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此次投入9930万元,将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使田成方、小并大,做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机播机收。”唐金声说,针对旱多雨少的问题,“已投入5257.77万元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完成综合治理河长10.4公里;投入601万元,完成改造机电提灌站30座,组织检修农业机械6196台套、提灌站157处。” 近年来,大英县按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快进键”,到2026年,全县基本农田将全面建成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大英县将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短板,同时解决农田撂荒、无人耕种的问题。玉峰农事服务中心的育秧车间。周颖昳 摄社会化服务添效益 “轰隆隆……”9月16日,在玉峰镇玉印村粮油基地里,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一粒粒饱满金黄的稻子被“收入囊中”,一茬茬水稻秸秆转眼间就被粉碎还田。 “我种植了270亩水稻,这几天就请了镇农事服务中心的收割机来帮忙收割,每亩地只需要80元,2—3天就能收完,方便快捷,效率大大提升。”看着自家的水稻快速归仓,大英县丰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淘不停感叹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生产带来的便利。 在距离徐淘的种植基地几公里外的大英县玉峰农事服务中心的粮食烘干中心里,几台高大的烘干机正在加紧作业,工人们将刚收割的稻谷投放到烘干机里,并在操作面板上设定好温度、时间、湿度等数值。 “烘干车间的日烘干能力达225吨。水稻烘干后,有的村民会自行销售,也有的会交由我们加工成‘智水香’牌大米。”该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熊晓惠介绍,农事服务中心可为周边地区农户提供农机租赁、工厂化育苗、全程机械化耕种防收、烘干及农产品初加工、仓储、包装销售等一体化农事服务。 目前,该农事服务中心已建成育苗大棚2个、育秧车间2座、粮食烘干加工线8条、标准化粮食储备仓库2座、大米加工中心1座,配备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智能农机监测终端设备等62台(套)。 今年以来,大英县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慧化为重点,由村级专合社与卫农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围绕“1+3+N”(高标准打造1个县级服务中心、3个片区服务分中心,带动N个小型服务点)全程农事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农事服务中心和智慧农业平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玉峰农事服务中心为例,我们引进大英县卫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大英星宿沟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农事服务中心,持续推动育秧、农机、加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漆建军介绍,目前该农事服务中心已实现服务收入408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80万元。科技赋能助增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我们推广的品种一是要单产高,二是要抗倒伏、抗病虫害。”在玉印村,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与园区发展股股长陈彬指着沉甸甸的稻穗介绍道,这是“稻香杯”优质品种,今年开始在全县推广。 陈彬口中的水稻优质品种是指“荃优1606”,今年代维和徐淘都选择了种植这个品种。“这个品种不容易得病,产量也相当好。”徐淘说,“经过测产,亩产达到了1200斤以上,较过去种植的普通品种单产增加了 10斤。” 近年来,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大英积极选育优质高产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稻香杯”水稻优良品种15个,在全县已推广发芽率高、籽粒饱满,抗病抗倒伏力强特性的“荃优 1606”“宜香优2118”等粮油作物高产优质品种5个,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芯”动能。 今年,大英县锚定科技赋能产业的目标,与四川农业大学加强合作。四川农业大学将聚焦丘陵区现代农业,重点在优质粮油产业提档升级、现代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旅游资源开发、蔬菜种植与食品加工等方面为大英县优选科技服务团,根据大英县具体需求,以“揭榜挂帅”方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选拔行业领域优秀科学家为团队首席专家,组建专业精干的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结合大英县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提供科技创新力量。 面对未来,唐金声指出,大英县将围绕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提升,加紧项目建设、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重点推进粮油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中药材园区、蔬菜园区、柑橘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农事服务体系,推广托管服务,着力解决经营主体小、散、弱等问题,为加快建设“天府粮仓”遂宁样板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