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4月26日,2024年泸定红樱桃采摘体验季推荐会在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樱桃谷正式开幕。本次樱桃采摘体验季活动由中共泸定县委、泸定县人民政府、蒲江县人民政府主办,以“熟了樱桃 红了泸定”为主题,集中展现泸定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上午10时许,伴随着舞蹈《清风徐来》正式拉开活动序幕。随之,在“忆在泸定”“赏在泸定”“游在泸定”“品在泸定”“宿在泸定”“大美泸定”的六个篇章中,舞蹈《飞夺泸定桥》、歌曲《红樱桃》和非遗文化节目《泸定山歌》《岚安锅庄》,演绎出泸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泸定儿女昂扬的精神风貌,赢得掌声喝彩阵阵。欢声笑语,樱桃飘香。节目间隙,现场还举办了“盲吃樱桃”等互动游戏。“好想吃樱桃!放假了一定要去泸定玩。”“五一到泸定摘樱桃,约起!”“隔着屏幕都流口水啦”······ 本次红樱桃采摘体验季积极探索“云上”新模式,整场活动在康巴传媒、微甘孜和“智游天府”APP同步联合直播,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云参会”,看泸定樱桃满枝红,看田间地头采摘忙,一站式享受醉美泸定夏日酸甜限定,并纷纷在直播间留言互动。截至开幕式活动结束,已累计200万人次的观看点赞量和评论数。同时,推荐会上还发布了泸定观贡嘎康养生态游、红色文化研学游、茶马古道体验游、大渡河峡谷阳光田园游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向大家展示了泸定的山水之美、康养之乐、诗意之栖,并向全国各地游客发出热情邀约,欢迎广大游客来泸定体验樱桃采摘乐趣和特色美食,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之旅。泸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顺苏表示,泸定集冰川森林、顶级温泉、田园风光等资源于一身,融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资源于一体,生态优美、文化深厚、山河壮丽,享有“红色泸定 康养福地”的美誉。举办此次红樱桃采摘体验活动,旨在以果为媒、以活动会友,搭建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文化研讨平台,全面展示泸定形象、擦亮旅游品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助推泸定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文艺汇演结束后,大家信步漫游在杵坭村的田间小道上、樱桃果园中,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红果甘味,尽情地享受着这欢乐的闲暇时光。鲜红艳丽的樱桃隐藏在翠绿的樱桃叶中。缀满枝头的红樱桃,如珍珠、似玛瑙,娇嫩嫩、红艳艳,农户穿梭在樱桃树间忙着采摘、挑拣。“每天一大早,我们就去采摘樱桃,现摘现卖,确保樱桃新鲜销售,现在的价格不错,销路也好,樱桃在果园旁就卖了,很方便!”杵坭村果农华苏燕说。  小樱桃“映红”乡村振兴大产业。2024年是重建泸定的收官之年、城乡泸定的融合之年、重塑泸定的提升之年,也是泸定县连续第十四年举办红樱桃相关活动,泸定以樱桃为媒,不断擦亮“中国红樱桃之乡”品牌,将樱桃采摘与泸定精品旅游、特色美食等有机结合,通过“一颗”红樱桃,探索“一条”适合泸定的乡村振兴之路。随着4400亩红樱桃迎来盛果期,未来20天内陆续成熟上市,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增加一抹抹樱桃红。(供稿: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8
(赖红 泽巴贡布 记者 杨琦)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康巴高原春雪融化,在甘孜县的田间地头,新农机驰骋、新农艺见效、新农人添力,正将大地“翻新”一遍,铺展甘孜“粮”辰“丰”景。新农机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圣康田园综合体3900余亩的青稞地里,机器轰鸣、人流涌动,拖拉机、液压翻转犁、撒肥机、联合重耙、播种机等先进农业科技装备纷纷亮相,翻耕、播种和施肥等一气呵成。与传统春耕不同的是,此次上阵的新农机都搭载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和作业监测系统,成为春耕战场上的“主角”。新农机高度参与春耕播种,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还实现了春耕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集约、从低效向高效的转变,为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技与农艺相融合,传统与科技相碰撞。通过现场听、田里看、交流讨论、农技现场培训的形式,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端上了一场“农业科技盛宴”。特别是北斗卫星定位加惯性导航等技术的运用,就如机械装上了“天眼”。在州农牧农村局技术人员指导下,机械车手调转方向、松紧油门和刹车等,全部轻松搞定。新农机全程机械化作业据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正高级农技师高茂宏介绍:“过去甘孜县青稞生产主要以半机械化、人工为主,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在甘孜县推广数字化、智能化农业技术和全程全面的机械化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全州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了‘耕、种、管、收’作业质量水平;推动粮食作物的生产由全程全面机械化,向高端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下的春耕“新把式”,悄然展示了传统农耕方式在新时代的变化,也呈现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圣康田园综合体是我县的青稞万亩高产核心基地之一,总面积3900亩。我们以这个基地为核心来引领国道317沿线14万亩的百里青稞画廊建设。”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其格告诉记者。圣康庄园田园综合体据了解,下一步,甘孜县将结合“农牧再塑甘孜”工程,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群众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高效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高效服务好农作物春耕春播和田间管理工作,全力为甘孜县乡村全面振兴、社会经济发展“添码助力”。(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宁蕖)4月18日,在康定市新都桥镇卡吾村的一片草场上,一台“三段式”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在前段拖拉机的牵引下,中段的圆形刀片在草地上划出道道划痕,后段的播种机则把一粒粒草种精准地放到划痕中。播种机后部还有一个如同扫把般的覆土设施,“扫”过的草地上几乎看不见任何痕迹。  “这是我们工作站和企业共同研发的‘免耕补播’机,主要用于退化草原的草籽播种。”甘孜州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员学加热说。  “普通的播种机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的播种,在播种前还需要先耕地,让泥土变疏松,如果用于退化板结草地的播种,耕地这个过程,反而会对原有的草皮造成破坏。”学加热指着机器中段的圆形刀片告诉记者,“免耕补播”的玄机就藏在这些刀片中,“先用刀片划破草皮,让种子可以接触土壤,再进行覆土,这样几乎不会伤害原有的草皮。”  要做到划痕和下种出口精准对接并不容易,“我们前前后后经过了5年时间的改装,才达到这个效果。”成都佳瑞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周伟介绍,为了实现精准播种,机器上还进行了一些适合在草地上运行的创新。比如,因为草地不会像普通耕地一样平整,要让刀片划出深浅相对均匀的划痕,需要想办法让其紧贴草皮,“我们在每一组刀片上,都安装了一个类似弹簧的设备,让其可以随着草地的起伏而起伏。”  “另外,由于草种和粮食种子不一样,比较轻,容易浮在机器里,我们还在下种的地方加装了搅拌设施,帮助种子下落。”学加热说。  “免耕补播”机持续运转,一组组刀片紧贴地面上下划动,不一会儿,几百斤草种就播种完毕。“等到天气再回暖一些,这些草就能发芽,就像给大地穿上了新衣服。”学加热眼中充满了期待。  为了治理退化草地,近年来甘孜州草原工作站一直致力于开发适宜机械和草种,除了研发“免耕补播”机外,经该站多年栽培驯化的“石渠垂穗披碱草”新品种,已经顺利通过四川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审定。  “以往我们一直使用外来披碱草种源对草原进行生态修复,但对本地的生态持久性不利。我们自己培育的品种耐寒、抗旱、抗倒伏,根系发达,叶量丰富,分叶能力强,再生性能好,生态修复效率高,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牧区,特别是川西北地区高产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地补播改良、饲草和种子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前景。”甘孜州草原工作站站长杨廷勇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6
(罗建 朱雪萍 记者 宁蕖 甘孜观察 张莹)4月23日,甘孜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动员部署大会在乡城县召开。此前,甘孜州印发《支持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政策措施》,确定乡城为全州共同富裕试验县,此次大会则进一步明确了探路的方向。  据介绍,甘孜州将从支持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总量、支持创新驱动赋能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精神生活共富、强化干部人才支撑、切实加强要素保障等9方面,支持乡城县率先推进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甘孜路径。  目前,乡城县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的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乡城创建共同富裕试验县2024年至2027年预计投入186亿元,超过乡城近10年的投资总额。“我们力争到2027年,初步构建起推进县域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在全州乃至涉藏地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乡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6
(记者 宁蕖)4月16日,得荣县白松镇,几台挖掘机正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开沟起垄。这里将打造千亩酿酒葡萄基地。  不久前,甘孜州印发《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以得荣县为核心,打造南部产业带和东部产业带,塑造中国高端精品葡萄酒产区形象。  此前,依托“小酒庄+大产业”模式,得荣已经在葡萄酒行业闯出一片市场。“2023年,全县加工460吨葡萄酒原酒,产值达3700余万元。”得荣县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高志勇说。  受上述规划推动,得荣县5000 余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3个酒庄、4个发酵站将陆续启动建设,推动当地葡萄酒产业提档升级,探索打造川酒“新名片”。得荣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或边坡地等,建设葡萄种植基地,目前全县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242亩,挂果面积3150亩。 受访者供图“小酒庄+大产业”发展难题获突破  4月12日,走进得荣县神川红葡萄酒庄,满墙的获奖证书吸引着来访者的目光。“我们在业内得的奖太多了,数不过来。”酒庄负责人刘建介绍,之所以能得到业内认可,是因为酒庄“小而精”的发展模式。  “国内酿酒葡萄主产区的亩产达两吨,而得荣农户一般亩产低至600公斤,我们自建的基地更是把产量控制在每亩300公斤,产量低的优势就是鲜果着色好,而且酿出的葡萄酒,结构平衡,丹宁饱满,香气浓郁,余味持久。”刘建说。  “小而精”不仅是神川红一家的发展模式,也是整个得荣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思路。  得荣县是全国酿酒葡萄种植最佳区域之一,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酿酒葡萄。但由于当地山高谷窄,极高山、高山、半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99%,河谷平坝仅占1%左右,可利用土地面积稀少,且交通相对不便,种植基地建设、酿酒项目招引等都有一定的困难。由此,“小酒庄+大产业”的模式应运而生。  “目前,得荣县已有8家葡萄与葡萄酒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其中6家都是本土企业,神川红就是其中代表,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242亩,挂果面积3150亩。”高志勇说。  要让小酒庄带动大产业,还需要从农旅融合上入手,得荣县地处香格里拉国际生态旅游环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葡萄酒+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引导,对葡萄酒加工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生态旅游、工业观光、酿酒体验等服务功能,建设观光酒庄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酒店,促进农旅深度融合。”高志勇介绍,到2030年,得荣县预计将建成各类酒庄20家以上,其中生产观光型精品酒庄8家。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则从全州层面提出了更具体的措施。据介绍,甘孜全州的葡萄酒庄将纳入景区评级范围,依托旅游景点、酒庄资源,开发沿金沙江、大渡河、318国道、215省道的葡萄酒产业精品旅游线路。村集体+企业利益联结更紧密  “这株葡萄是第三年的苗子,按照标准化种植要求,第三年不能挂果,要在葡萄成熟前摘下来,才能保证根系和树枝的营养,到了第四年,就可以收获葡萄了。”在得荣县瓦卡镇瓦卡村,村民志玛拉姆指导种植户养护葡萄。作为村里的葡萄种植技术服务队队长,技术指导是他的日常工作。  “小酒庄+大产业”的模式,为得荣葡萄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过去我们的农户和企业合作,多采用签订销购合同,或是土地流转的方式,但也存在种植标准不一、葡萄品质不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导致农户的利益受损等问题。”得荣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高端葡萄酒对原料有着很严苛的要求,在株距、行距、深度上都有严格标准,以前农户对这些不了解,只追求亩产,葡萄品质往往不达标。  2021年,瓦卡镇党委牵头,促成北京一家葡萄酒企业与瓦卡镇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了四川尼琮阿咪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我们整合涉农资金建设了厂房,以土地经营权、生产设施设备使用权等入股,股权属于全体村民。”瓦卡镇党委书记廖懿介绍,有了股权,村民积极性更高了,各村还选拔种植能手,成立了葡萄种植技术服务队,全镇酿酒葡萄种植实现了标准化。  通过公司的技术培训、村级服务队的技术指导,瓦卡镇产出的酿酒葡萄品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镇共建设了800余亩种植基地,葡萄种植户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  随着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参与,村里的干部和农户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前我们的农民只负责种葡萄。今后,我们还计划让他们承担区域销售的工作,深度参与整个产业过程,可以避免遇到公司一‘跑路’,葡萄就白种了的情况发生。”廖懿说。  为了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镇、留给农民,《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也将“利益联结”单列一章,提出将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政投入股权化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折股投入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引导建立股权投入、利益分成、治理结构相匹配的农民分享酿酒葡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以及未来收益的新机制。龙头+品牌“阳光得荣”迈向高端  眼下,得荣产区在葡萄酒业界已颇有名气。产自得荣的C-47、扎西尼玛龙、神川红、陡峭等多个四川高山葡萄酒品牌,在柏林国际葡萄酒大赛、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  “但我们的品牌建设还是存在短板,有一些酒庄还要靠代加工才能生存。”高志勇坦言,尽管已连续多年举办葡萄文化推介活动,但得荣葡萄酒离川酒“新名片”的目标定位还有一定距离,“这与我们的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等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葡萄酒产业产业链长、综合效益高,在品牌打造方面,“小酒庄”的模式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投入。2024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得荣县成功引入全国龙头企业宁夏西鸽观澜集团。“除了建设种植基地和酒庄外,我们也在拟定品牌发展规划。”该集团得荣县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瞄准全州产业品牌体系建设,《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将树立中国葡萄酒·甘孜太阳山谷高山酿酒葡萄产区的形象,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四川省葡萄酒行业协会等进行品牌宣传、监管与保护;结合全州有机之州建设,加强得荣、乡城、巴塘、丹巴有机葡萄酒的建设和宣传。  “下一步,我们也会着力打造‘阳光得荣’区域品牌,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将得荣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葡萄酒生产县。”高志勇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翻过金沙江,那边就是青海和西藏境内。”4月18日,巴颜喀拉山山口东侧,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奔达乡德卡村,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常伟指着对岸的雪山对记者说。  从这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石渠科技特派团(以下简称“特派团”)团长的介绍中,记者得知,石渠县平均海拔452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1.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6℃,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约60%,被生物学家定义为“生命禁区”。  “此地距康定约700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农业产业发展困难面广、量大、程度深。”常伟告诉记者,为了发挥农业科技的力量,“啃下”这块乡村振兴“硬骨头”,2022年起,特派团每年多次奔赴四川这个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县。  4月17日至19日,特派团再次来到石渠,举办2024年工作推进会,并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专家考察作物生长情况。辞去省城稳定工作谁给她勇气回乡种地?  “老师快进大棚看看。”1999年出生的德卡村农牧民根绒曲珠远远看到特派团车辆,热情招手。她的日常工作,是和父亲降拥尼玛一起,管理村里的温室大棚、集中培育蔬菜秧苗。  两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根绒曲珠在成都找了一份幼师工作,稳定而充实。有一天,她接到父亲的电话:“回来帮我种蔬菜!”老家的生产条件,根绒曲珠再清楚不过,但父亲坚持让她回来“看一看”。  根绒曲珠回了一趟村里。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村里利用帮扶资金,修起了15个温室大棚,总占地20亩左右,种满了番茄、辣椒、西葫芦、鸡心甘蓝、土豆、萝卜、黄瓜等蔬菜,少部分种着中药材藏红花,甚至还有西瓜、草莓。  “以前吃蔬菜,只有自种的萝卜和土豆,种类很少;又不知道怎么浇水施肥,蔬菜口感差。”根绒曲珠回家后才知道,特派团专家针对当地条件,筛选出了适种蔬果,还把种植、集约化育苗技术教给乡亲。  这样,德卡村农牧民“吃菜”的问题解决了。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产出的高山蔬菜还能销售,带来收入。思来想去,根绒曲珠决定辞去工作,为村里的产业振兴贡献力量。“是农业科技给了我回乡创业的勇气。”根绒曲珠说。  在石渠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农艺师扎巴看来,特派团帮助到的农户还有很多。  特派团与当地企业共同承担“石渠县蔬菜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省联动项目,依托石渠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省五星级园区,以下简称“邓玛园区”),采取提供就业岗位、种子种苗和产品回收等方式,联系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5个,通过蔬菜产业发展,联结农户300余户,带动1500余人就业,助农增收1500余万元。聚焦高原特色产业技术瓶颈寻求突破  高原农业绕不开畜牧。“建议牦牛繁育与育肥同步发展,与周边牧户达成合作关系,选育优良牦牛品种,提升牦牛犊管理效率……”4月18日,特派团牦牛产业组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新卫一行在访问石渠县一牦牛育肥基地和一繁育基地时提出相关建议。  养殖必得提饲草。在邓玛园区,记者被一片暂无植株冒头、但地膜覆盖得整整齐齐的田块所吸引。每隔十几行,便插有“蓝花子”“箭筈豌豆”“蜀草5号”等指示牌。特派团成员、省农科院专家徐娅玲挨着介绍,这些刚播下的种子,都是团队带来的高海拔地区适种饲草。  高原秋冬饲草缺口造成牛羊死亡,每年都困扰着养殖户。为当地经营主体协调组织饲草种子、农资也是特派团职责所在。徐娅玲介绍,上述优质饲草9月就能迎来收获,形成种植样板,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更多饲喂选择。  青稞是高原重要主粮,但我省青稞单产普遍低于青藏地区。成都大学副教授、青稞专家任远航介绍,对此,特派团带去了轻简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次年核心种植区大面积测产,产量较当地常规生产结果亩增产10%以上,有效提升单产。  特派团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介绍,特派团统筹各级专家,围绕大宗蔬菜、特色蔬菜、中药材、肉牛牦牛、大麦青稞等领域,开展品种选育、土壤肥料、植保栽培以及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服务,覆盖全县17个镇、30个行政村。  据悉,今年特派团专家将在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集中攻关技术瓶颈、本土人才培养帮带等方面持续发力,把更前沿的技术、更优质的品种、更先进的模式带上高原,助力高原开出产业“致富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吴燕 央金 记者 杨琦)“各位乘客请系好安全带,我们马上出发了。”4月22日,在道孚县城至瓦日镇公交车上,驾驶员龙勇提醒着乘客。据他介绍,这条路线每天往返3趟,非常受群众欢迎,为更加方便群众,该车除了在公交站搭乘,还会特地前往道孚老城区两个固定站点接送乘客。孩子们排队坐公交车为让全县各乡镇群众都能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出行。2020年6月,道孚县通过招商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引进道孚县亚拉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完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城区一般是2元钱,最远的距离八美和银恩票价也只收20元,65岁以上的老人还免费,学生也只收半价票,到了乡镇上可以乘坐金通客运到家门口、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公交车售票员拉姆表示。截至目前,道孚县农村客运已开通八美、玉科、瓦日、孔色等13条线路,设置站点50余个,每日往返县城3趟;城市公交8辆,每天不定时往返在城中50余个站点。金通工程车18辆,出租车40辆,全县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成行,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开往乡镇的公交车记者了解到,在道孚县城乡公共交通各条路线上,每天上下车的乘客络绎不绝。乘客们纷纷表示,“现在出行方便得很!以前的话我们到街上去要在公路边等车,经常搭不到,现在只要在相应的时间在站点等候就可以随时坐到车,而且还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车辆行驶的具体时间,感谢党委和政府!”(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近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虾拉沱镇通龙村一块15亩的麦田里,已全部播下了来自省内外的19个小麦品种。这标志着甘孜州首次春小麦新品种展示拉开序幕。占地十五亩的麦田,播下了来自省内外的小麦品种。  据了解,甘孜州常年有7万亩春小麦种植规模,但因当地农户大多习惯于自留种,以致品种杂乱,产量低下且不稳定。而且,此前全州也从未有组织地开展过春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全州春小麦至今无一当家品种。  今年,利用省种子站托底帮扶炉霍县契机,甘孜州种子站与炉霍县种子站联合开展了春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目的就是找到适合高原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当家品种,淘汰劣质品种。甘孜州种子管理站站长徐国伦说:“我们征集了省内外19个适合高原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开展面积总计15亩的展示及风险评价,将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进行一系列鉴定,以观察各品种真实的特性。”  在通龙村,随着“铁牛”欢跑,参加展示示范的一粒粒麦种被陆续播进了田里。徐国伦表示:“全州的春小麦平均亩产目前只有200公斤左右。我们希望筛选出至少高过平均产量10%的春小麦当家品种进行推广,提高全州单产水平和产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记者 杨德慧) “卡卓卡卓(感谢),这个培训好!学得懂又有用,对我们帮助很大!”4月16日,来自甘孜州道孚县下拖乡的30余户村民齐聚下瓦然村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成都师范学院联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电工基础培训。作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托底性帮扶系列职业技术培训之一,该培训旨在为当地就业困难人员谋生和发展储备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学员中,有从事电力工作的老电工,也有对电力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培训定制化开发了以实操为主的技能培训方案,聚焦开展安全用电、万用表和测电笔使用、常用元件认识及使用、电路安装与检修四大板块,力争在短时间内让村民通过培训掌握上岗所需的技能。为让本次培训取得更好效果,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由成都师范学院负责组织当地劳动力参训、安排藏汉语同声传译,由四川交职学院制定培训方案、制作实训教具、派遣师资授课和学生助教的帮扶模式。这是省直定点帮扶与省级单位托底性帮扶在受扶地的力量整合。为学员颁发《培训证明》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民用电力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道孚县下托乡远离国省干道,出入成本较高,采用送教形式办训,大大降低了当地困难就业人员成本。同时,用藏汉双语教学,有助于当地群众更好听懂课程和相互交流,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员们切实掌握基础职业技能,为家门口就业奠定基础。接下来,道孚县还将依托“十村示范百村振兴”项目,因地制宜在部分示范村开展民宿接待能力、道路养护技能等系列职业技术培训。当地老百姓有了职业技术储备后,既可以实现务工增收,还能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为长远有效支撑县域发展提供有生力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殷洁 叶强平 记者 杨琦)“真是太好了,县上给我们发了这么多春耕农资,免费领了这些物资,我们种地更有劲儿了,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4月16日,理塘县甲洼农科所内,甲洼镇江达村支部书记曲批喜笑颜开,忙不迭地将农用物资搬上拖拉机。放心农资发放现场当日,理塘县2024年推进高水平“高原粮仓”建设暨乡村产业振兴放心农资发放启动仪式在甲洼农科所举行。院坝内,整整齐齐垒放着各类种子和农用地膜、青稞复混肥等物资,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员、各乡镇农技人员与农牧民群众协力搬运,个个脸上挂满笑容。“这些土豆种子品质好,非常感谢县上的帮助!”甲洼镇卡娘村的泽旺连声称赞。据悉,今年理塘县筹措资金1950万元,采购青稞、马铃薯、油菜良种和12万米网围栏,牧草良种和有机肥料等物资共3050吨,用于建设青稞高产示范带、马铃薯高产示范点、优良牧草示范片等领域,近日内将全部发放完毕,将惠及22个农牧区乡(镇)和农牧民群众。“全县今年粮食播面稳定在5.17万亩,产量实现1.28万吨的目标已经锁定,我们将严格落实领导包片、农技员蹲点责任制,科学指导、种好口粮。”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理塘县围绕建设“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强化科技支撑、深挖园区潜能、推进有机产业发展、保障产品供给,在打造新时代高水平“高原粮仓”之路上不断向前迈进。(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金泉)4月15日,记者在甘孜州新龙县沙堆乡女汝村看到,一块“巴掌大”的地块,窝距均匀、行距分明。四五天前播下的油菜种子在覆土之下,静静地呆在“窝”里,若是赶巧遇上一场雨水就能破土而出。在这里,每半分地的土地就种植了1个品种,共计10个。原来,在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专家的帮助下,将有10个油菜新品种相继在全县5个点位展开品比试验示范。4月10日至11日,新龙县沙堆乡女汝村挖窝点播油菜现场。 受访者供图据了解,新龙县的农户历来有种植油菜的传统,亩产却仅有180斤左右,产量偏低。在农户看来,种植青稞更有“搞头”:一是油菜产量不高;二是种了油菜,牦牛却不喜欢吃油菜秸秆;三是种油菜比种青稞投入的劳动力更多。但油菜产业也不能丢掉,唯有选育一批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才能调动当地农户的积极性。今年3月,多年在新龙县开展科技服务的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吴永成就提前向新龙县种子站快递了10个品种共计6公斤种子,用于在该县选点进行品比试验示范。“我们这10个品种充分考虑了熟期的问题,中熟、中早熟、偏早熟相搭配,在新龙县3000—3300米不同海拔地区选5个点种植,希望在9月上中旬成熟最好,以避开之后的恶劣天气和放牧牛羊对油菜的影响。”吴永成介绍。新龙县种子站负责人尼卜尔基表示:“5个点位,每个点位半亩地,相当于1个品种试验种植半分地,采用穴播方式,于4月10日至11日在女汝村首播,其余4个点位将在4月21日左右播种。我们希望在专家团队全程指导下,亩产能达300斤以上。”尼卜尔基介绍,为了推动油菜新品种试验的开展,新龙县利用新品种展示项目资金给予农户一定补助,农技人员帮农户种植,收获的菜籽归农户所有。“主要是想做好试验示范,为下一步推广适合新龙县的优质高产春油菜品种打下基础。吴永成表示,专家团队将全程指导品比试验示范,并建议试验基地在播种后若无自然降雨的情况下要适当人工补水,以确保油菜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向吟秋 李艳秋)“卡卓卡卓(感谢),这个培训好!学得懂又有用,对我们帮助很大!”4月16日,在道孚县下拖乡,电工基础技能培训让村民们喜笑颜开。作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托底性帮扶系列职业技术培训之一,该培训旨在为当地就业困难人员谋生和发展储备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  按照托底性帮扶甘孜片区会指导意见,结合道孚县需要重点扶持和指导清洁能源产业的实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托底性帮扶专班在与华能集团道孚分公司进行座谈时,了解到公司愿意积极吸纳当地人员参与项目建设,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负责本次培训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双方需求,定制化开发了以实操为主的技能培训方案,聚焦开展安全用电、万用表和测电笔使用、常用元件认识及使用、电路安装与检修四大板块,力争在短时间内让村民通过培训掌握上岗所需的技能。  为让本次培训取得更好效果,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由成都师范学院负责组织当地劳动力参训、安排藏汉语同声传译,由四川交职学院制定培训方案、制作实训教具、派遣师资授课和学生助教的帮扶模式。  道孚县下托乡远离国省干道,出入成本较高,采用送教形式办训,大大降低了当地困难就业人员成本。同时,藏汉双语教学,有助于当地群众更好听懂课程和相互交流,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手段,利于学员们切实掌握基础职业技能,为家门口就业奠定基础。  据悉,道孚县后续还将依托“十村示范百村振兴”项目,因地制宜在部分示范村开展民宿接待能力、道路养护技能等系列职业技术培训。当地老百姓有了职业技术储备后,既可以实现务工增收,还能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为长远有效支撑县域发展提供有生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又到甘孜州一年一度的春油菜播种季节,怎样才能种出好产量、好效益,比选出值得推广的好品种?4月16日至17日,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专家一行,奔赴该州新龙县、道孚县,为当地农户和农技干部进行现场培训。  “高原地区种油菜,必须选好地!”4月16日,在新龙县博美乡共科村的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16团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吴永成指出,“风口不能种油菜;特别高的无法补充水源的地方也不能种油菜。”  选好了地,如何播种?吴永成进一步传授,“高原地区每亩播种量可以1斤,但油菜种子很小,若要想撒得均匀就必须加细土拌匀。撒后用小四轮拖拉机或微耕机旋土,让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覆土深度为1至3厘米,否则,种子想要钻出来很难。”  吴永成还强调:“油菜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除了选对品种,还需田间管理。首先要保证油菜出苗,待长至3至4片叶之后才具有一定抗旱能力。”  4月17日,在道孚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吴永成与当地农技干部拉着皮尺丈量着土地,指导着工人开展春油菜新品种展示示范。  “今年,有37个油菜新品种在这里进行展示。与以往1个品种播1行的展示不一样的是,今年我们团队采取了每个品种按20平方米一次重复、3次重复共计种植60平方米,面积都比过去规范统一,这样就可实收测产,试验的结果也会比过去的估产更为准确。”吴永成说,“我们今年还在这里首次展示5个彩花杂交油菜品种,1个品种示范1亩。彩花杂交油菜与过去的彩花常规品种相比,油菜籽单产水平更高。”  据了解,高原油菜现已与高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地群众迫切希望油菜在招徕游客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菜籽。  吴永成表示,将着力通过品种的展示和技术推广,为当地筛选一批既能观花又能丰产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推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格吉曲章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文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图  4月13日,甘孜州炉霍县虾拉沱镇村民背着放了各种食品的背篼,驾驶着装扮过的拖拉机来到田间地头,参加“开耕节”。  当地每年都会举办“开耕节”,村民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祈福。当地村民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  “祝愿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0时,在长者高昂的吉祥颂词声中,38岁的彭措拥登和其他两名男子吆喝着将犏公牛赶入田中,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在农田上划出新年的第一犁。锃亮的铁犁在农田上翻出一条条小沟,跟随的姑娘挥手抛撒,一粒粒青稞种子落入泥土中。“虽然我们镇现在已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但是为了传承高原农耕文化,第一犁还是由‘二牛抬杠’来完成。”虾拉沱镇党委书记罗布江村说。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的普及,炉霍县越来越多的农区田地逐渐实现机械化。“我们家有30多亩农田,‘二牛抬杠’耕种需要10天时间,10多年前有了手扶式拖拉机,耕种需要5天,现在靠大型‘铁牛’,1天就可结束耕种。”彭措拥登指着田边停放着的数台大型耕种机和旋耕机说。  彭措拥登口中的“铁牛”,是炉霍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型农业机械。近年,该公司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全面扩大青稞种植规模。  前年,该公司在虾拉沱村种植的青稞,平均亩产578斤,产量打破甘孜州纪录。去年,公司在炉霍县承包了1万亩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并为周边田地免费提供耕种服务。  此次“开耕节”,多家公司和多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青稞收购协议,解决青稞销路问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7
(刘红 记者  杨琦)高原春耕正当时。4月13日,甘孜州炉霍县各农区乡镇在虾拉沱镇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耕活动,开启了雪域高原“丰收犁”。二牛抬杠开启春耕“第一犁”活动现场,来自炉霍县各乡镇的村民们身穿节日盛装,齐聚走田间,共同迎接这一盛大仪式。他们手捧洁白的哈达,在田间升起的桑烟缭绕中,伴随着吉祥老人的祈福声,迎来了作为“重头戏”的开耕活动。此次活动由三对传统“二牛抬杠”和17台现代农机混合编组进行,现场既古朴又现代。年轻力壮的小伙率先驱赶着耕牛在农田上划出春耕的“第一犁”,妇女们熟练地躬身、撒种,一粒粒青稞种子落在泥土中,大家共同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此同时,村民们驾驶着旋耕机、播种机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开始忙碌的春耕工作。轰隆隆的农机声音,不仅展现了现代化的耕作力量,更抒发了春耕带来的无限喜悦和希望。“把传统的耕作方式与现代的机械化耕作搬到了田间地头,今天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农业的魅力。”来自虾拉沱镇色色村的益西卓玛说。活动中,炉霍县还举办了选种、拖拉机耕地技能比赛,各区代表队还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用接地气的方式形象展示了特色鲜明的高原农耕文化。同时,炉霍县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炉霍县虾拉沱镇热固村村委会、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炉霍县仁达乡仁达村村委会、炉霍县密奇奇食品有限公司和炉霍县充古乡德依卓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代表们分别签订了青稞收购协议。据悉,今年,炉霍县计划落实粮食总播种面积5.5万亩,为确保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将通过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和农技融合、全程采用机械、采取集中连片等方式,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开启建设青稞高产示范县的新篇章。(图片由炉霍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6
(赖红 记者 杨琦)近日,为加快推进牧区牲畜饲草料补给工作,甘孜州甘孜县在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为群众免费发放100余吨草料,解决农牧民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牦牛安度“春乏关”。村民搬运饲草牦牛产业是甘孜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牧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当前,甘孜县正值牲畜“春乏关”和牦牛产仔高峰期,加之近期全县降雪,草场返青时节未至,“新草未长、存粮不丰”,抗灾保畜工作非常关键。在饲草料发放现场,农牧民们驾驶着小卡车前来领取饲草,大家一起搬运、装车、拉运、清点,一片繁忙。大德乡章龙村村民所曲边搬边高兴地说:“我家有76头牦牛,因为天气原因,有时候牦牛吃不到草,感谢政府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给我们发放饲草,真心感谢!”据甘孜县畜牧站站长巴登郎加介绍,下一步,将派出技术人员服务全县各乡镇,开展疫病防护指导,以及牦牛在度春期间的管理指导,也希望各乡镇加强对牲畜的饲养管理。据了解,此次防灾减灾草料集中分发给甘孜县各乡镇,由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分配到各村,全力保障牲畜能够安全度过瘦弱、受冻、缺饲的“关键期”,进一步降低牲畜因灾死亡的死亡率和掉膘率,保障甘孜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农牧再塑甘孜”工程、生态牦牛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5
(叶强平 何敏 记者 杨琦)“手扬起来,肥料要撒均匀,种子播种要注意间距和密度……”4月11日,在甘孜州理塘县上木拉乡增德村农户地里,有种植经验的村民正细致地给乡上志愿者们传授马铃薯、青稞播种知识。春光无限好,播种正当时。连日来,上木拉乡党委积极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党员志愿服务队,抓住春耕时节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帮助家中无劳动力或是少劳动力的农户,开展“春耕助农正当时”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志愿者助农春耕志愿者们认真领会播种要领,深入田地,依次排开,相互配合着耕地、播种、施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增德村监测户郑呷感激地说:“太感谢乡里的干部们了,我们家就2个人,劳动力只有我一人,没有你们帮忙,至少要一周才能种完地,在你们的帮忙下,才用了一天就种完了。”前期,上木拉乡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积极走访入户,调查农户的种植意愿,根据农户需求,积极对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为上木拉乡群众争取马铃薯种子90吨、青稞种子36000余斤。“非常感谢,正值春耕关键时节,给我们送来这么多种子,真是雪中送炭,我们一定把地种好。”奔戈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泽仁由衷地说。据了解,上木拉乡为确保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与7个行政村党支部、所有农户签订合理利用耕地无撂荒现象承诺书300余份,并将常态化开展落实田长制工作,保障2024年上木拉乡有效耕地达到5167.29亩,其中青稞3380.92亩、马铃薯694.42亩、小麦513.51亩、其他农作物578.44亩。志愿者助农春耕“下一步,我乡将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确保全乡无耕地撂荒现象,保障农户农业收入稳定增加。”上木拉乡党委书记格绒次乃表示。(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2
今年以来,理县通化乡党委以“实干”定调,“服务”落脚,“宣传”托底,深入推进党建+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田园果乡,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一幅和美乡村诗意画卷。发“实干之力”,为和美乡村画卷打“底色”突出治理重点,大力开展“洁美理想家园 文明新风行动”,充分发挥乡约银行积分兑换的正向激励作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各类整治行动4次,拆除旧横幅9个,清除国道沿线废旧水果摊位3个,清运酒席垃圾和田间农残用品4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化和长效化转型,全面落实河长制措施,强化巡河护河管理,清理河道垃圾6公里,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执“服务之笔”,为和美乡村画卷增“亮色”突出党建引领,激活环境治理“红色引擎”,优化建立网格59个,配备网格长6名、网格员59名,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8次,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等180余人全方位、拉网式对房前屋后、国道沿线等进行整治,从“细”入手,以“效”说话,规范柴火堆放17处,清扫道路33公里,通过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促进乡村“颜值”持续提升。传“宣传之声”,为和美乡村画卷提“成色”突出共治共享,6村1社将爱护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群众自觉参与、共同管理、长效保洁”的工作机制,让村规民约不仅写在墙上,更融入了群众心里。坚持环境整治和转变观念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利用网格群宣传30余次,宣传车、小喇叭、“雪龙快板队”宣传60余次,潜移默化中深化群众爱护环境意识,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兼备。(供稿:理县县委组织部 张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斯郎翁堆 特约通讯员 叶强平  近日,理塘县曲登乡普查村在村合作社举行2023年度集体经济分红仪式,牧民群众依次上台领取分红金,个个喜笑颜开。  村里的勒通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以来,不仅分红一年比一年多,牦牛也是一年比一年养得多,现在合作社牦牛有1000头左右。2023年,该合作社出栏牦牛93头,实现盈利606247元,拿出510024元分红兑现给158户牧民群众,每户分红3228元。村干部还来到曲登乡养老院,把分红款发放给普查村村民吴东、单珍贡布、阿细拉姆3名五保户,让他们很受感动。  参加分红仪式的曲登乡党委书记洛绒英巴说,普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火车头”,努力让脱贫群众富在产业上,让产业强在党旗下,稳步走好脱贫后的共同富裕路。  “下一步,普查村将进一步发展致富产业,争取在2024年底能让每户农牧民分到更多的钱。”该村党支部书记曲扎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1
(赖红 泽巴贡布 记者 杨琦)眼下正值高原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近日,甘孜县农业农村科技局陆续为6个农业乡(镇)发放优质种子,助力群众抢占农时,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确保春耕生产稳步推进。实打实的春耕“大礼包”,不仅提高了种粮农户种植积极性,也筑牢了土豆、青稞丰产稳产的“压舱石”。良种发放现场在甘孜县拖把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拖拉机、小三轮排起了长龙,工作人员正逐一给种植户们发放土豆、芫根、康青九号、黑六棱、柴青一号、沃土五号、青豌豆、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春耕物资。工作人员一一对照名单,逐一登记核对,将一袋袋优质的青稞良种发放给群众,并鼓励他们辛勤耕作,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群众干劲十足、配合默契地搬运着自己乡镇分发的春耕物资,脸上皆是幸福的喜悦。良种发放现场“以前每亩收成在300斤左右,现在改良青稞种子每亩达350斤左右,家里30亩土地的产量已达万斤以上,销售一半的青稞,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拖把乡四村农户德德激动地告诉记者。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为推动有机农作物的种植,今年甘孜县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1734万元,集中采购了多样春耕良种1501吨,肥料1297吨、农药0.3吨。这些种子的选择,综合了甘孜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群众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既能适宜甘孜的耕种,也能有效保障产量,更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版图。良种发放现场“今年我们将围绕‘一片地、一群牛’,做大做强青稞、马铃薯、牦牛三大优势产业,全力推动‘农牧再塑甘孜’重大工程。”甘孜县农牧和农村科技局局长其格表示,全县将抢抓时节,把青稞、马铃薯良种种好;抓好撂荒地巩固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同时围绕“川西北高原粮仓”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打好春耕生产攻坚战。据了解,下一步,甘孜县将组织专家队伍、技术力量下沉到各乡、镇、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物资发放及生产技术指导,抢抓春耕好时节,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增产提质,带动村民们走上增收路、致富路,不断擦亮“川西北高原粮仓”金字招牌。(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