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雪山之下,色达县康勒乡万亩饲草基地的燕麦长势茁壮。在四川康康高原食品开发公司产品展示厅,展出五大类38个产品,风干牦牛肉、牦牛肉酱等畅销网上。 “过去通过国家抗灾保畜资金购买的应急草料加上自己种植的,一年全县总量不到1000吨。中组部国家科技特派团(以下简称“特派团”)2022年4月启动科技帮扶以来,今年全县种草面积已达5.7万亩,生产优质青干草约4.5万吨,年出栏商品牦牛由原来的约6000头,提高到现在的2万头,牦牛屠宰和牦牛肉、奶等加工业发展迅速。”色达牦牛产业的巨变,让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郅忠云倍感振奋。 10月10日—12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堂行”培训会暨色达县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在色达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汇聚一堂,见证该县畜牧业巨变历程。标准化健康养殖的牦牛长势肥壮。科学种草牦牛四季可育肥 草为牧之本。郅忠云回忆说,他们过去对如何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的知识,基本上是空白,种草种什么品种、怎么种,也不清楚。“外面的草品种是多,但哪些适合这里,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也没有找准方向。”由于冬春季缺乏足够的草料,一到下大雪大家都会非常紧张,担心幼畜、母畜和弱畜的生命安全。 2019年色达县同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色达分院,划出850亩草原作为研究基地,引进700多份牧草资源(品种)进行适合性观察、资源评价和新品种筛选,“我们已筛选出10个适合色达生长、产量高、品质好、能越冬(除燕麦外)的牧草新品种,色达明年还准备建一个3000亩的牧草良种生产基地。”特派团团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刘刚对此很是自豪。 2022年4月特派团启动科技帮扶,成立6个产业组,制订了专家与生产经营主体结队方案,制定了牧草、牦牛、青稞、高原蔬菜、生猪、中藏药材等产业帮扶计划。在牧草方面,利用色达分院的研究成果和国家牧草体系的科技力量,建立起色达县“县乡村户”四级饲草生产体系,新增种草面积4.7万亩;通过对退化草场进行治理,植被盖度从30% —40% 提 升 到 80% —90% ,亩 增 产 鲜 草 1000—1500公斤。 牧草总产量的剧增,让牦牛产业焕发生机。数据显示,冬春牦牛死亡率由原来的8%下降到3%以下,青壮年牦牛掉膘情况明显改善。当地通过实施标准化健康养殖,采取“公司+集体牧场+养殖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实现牦牛四季育肥出栏,经济效益更高。拓展市场企业为主强加工 色达县存栏牦牛约25.3万头,牧草的充足,让商品牦牛数量、牦牛奶产量大幅提升,为加工业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开展加工并拓展市场? 色达县明确以企业为经营主体,通过引进成都伍田食品有限公司同色达国投共同成立甘孜州蓉达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深入进入牦牛产业,实现从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一条龙,利用自己优势牦牛生产资源和引进企业的市场销售优势,实现强强联合。 由色达县国资公司和民营企业合资组建四川康康高原食品开发公司,主要从事牦牛肉类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年加工牦牛肉1000吨以上,其产品包括牦牛肉罐头食品、牦牛肉干、风干牦牛肉、牦牛肉酱、牦牛肉快餐食品等五大类38个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原料的丰富,今年又新增了牦牛肉预制菜生产。 为了实现牦牛奶加工零的突破,2021年色达县引进企业成立了色达县藏源曌美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采取“龙头企业+集体牧场+养殖专合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的模式,由公司与供奶主体签订牦牛奶收购协议,牦牛奶收购价格比周边高40%左右。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乳制品生产线,可加工生产5个系列10余种牦牛奶制品。 “牦牛全身都是宝,下一步我们还要开发牦牛绒、牦牛血、牦牛骨等加工产品。”郅忠云透露。从种草、养殖到加工,色达县牦牛全产业链,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