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兴文县五星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9月29日,五星镇2024年“感党恩 迎国庆 庆丰收”和美乡村广场舞大赛圆满成功。现场,来自五星镇村(社区)、学校的13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大赛现场,各支参赛队伍身着鲜艳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尽情展现着优美的舞姿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各支代表队轮番登场,献上了一支支感情真挚、形式多样的广场舞。活动现场节目展现了劳动人民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彰显出新时代新社会的文明风尚。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乘风破浪队《觉醒年代》获得冠军,五星小学队《跳起来》、踏水桥歌舞队《祝福祖国》获得亚军,岁月芳华舞蹈队《亚洲雄风》、五星初中队《大中国》、金钟健身队《活力中国》获得季军。赛后,获奖参赛队伍领取了大米、鸡蛋、食用油、奖金等一系列奖品,现场气氛火热非常,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下一步,五星镇将继续突出群众性,积极打造更多群众广泛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让传播文明新风尚的舞台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平台。(供稿:兴文县五星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30
2024年9月24日,兴文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会在五星镇顺利举行,兴文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北春,兴文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罗国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兴文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荣主持。兴文县“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内部分行业商会、乡镇商会会长、各乡镇统战委员及民营企业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及有关文件精神。会议通报了全县“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通报表扬了兴文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单位和企业并进行授牌。五星镇、大坝苗族乡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罗国忠指出:“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推动力量,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县商(协)会及民营企业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共促共赢。全县工商联系统及广大民营企业要把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落实,带动更多要素投向乡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江北春对全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围绕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准“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大意义。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考量,要深化思想认识,以脱贫村(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做好谋划布局和落地落实工作;二是坚持精准推动,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着力重点。今年是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第三年,各项工作要求和标准更高、目标和任务更具体。全县商(协)会和广大民营企业要以此次工作推进会为新起点,创新谋划、合力推进,不断提升全县“万企兴万村”行动质效;三是坚持协调联动,凝聚“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工作合力。“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推动,强化服务保障,树牢“一盘棋”思想,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在群众和企业利益联结上用足用好资金和政策,确保行动取得更大成效。(供稿:兴文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9
(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9月26日至29日,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工(精制)技能竞赛决赛在宜宾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茶叶主产区的63名选手同台竞技,全面展示红茶加工技能。活动现场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一类大赛,具有规格高、奖项高、水平高的特点,是全国茶叶技工、从业人员的顶级赛事。本次大赛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牵头指导,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宜宾学院、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协办,旨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挖掘选拔茶产业高技能人才,加强茶叶从业人员技术交流,助力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选手技能比拼大赛决赛茶种为红茶,各优秀茶叶加工制作选手围绕红茶加工制作,通过理论知识考试、现场操作技能考核等项目同场竞技,展示加工技能,演绎工匠风采,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获得第一名且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可在次年“五一”前夕集中表彰时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9
(朱思雨 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上菜喽!都是田间地头的鲜货,大家来尝尝!”9月25日,在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工农村,村集体经济新筹备的聚心园农家乐正迎来“开张首秀”,村民们纷纷受邀来到农家乐,共同庆祝这一村里的喜事。农家乐内,村民们正忙着上菜农家乐里,菜美味香人气旺,在一旁的垂钓基地里,钓鱼爱好者们手持钓竿,另成一副怡然自得的休闲画卷;顺着大路前行,田间地头蛙鸣稻香,米厂工地里机器轰鸣……在牟坪镇工农村,村里“人气”渐旺,随处可见忙碌身影,处处是一张张喜悦笑脸。近年来,工农村立足本地高标准农田,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新方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稻虾、稻蛙、稻蟹,以及澳洲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同时,该村用好源头“活水”,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家乐和稻米加工厂,形成了从生产养殖到餐饮休闲的“一条龙”生态农旅产业,有效带动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全村固定投资资产已达500万元以上。农家乐与垂钓基地“如今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喜人,村民们的干劲都很足,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能达到100万元以上!”工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海介绍,下一步工农村还将用好用活村内种植养殖资源,进一步探索将户外研学、休闲垂钓、乡村旅游有机融合,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更好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之前我主要是在家照顾老小,闲时务农,前段时间村里照顾我们这些在家务农的村民,让我们到农家乐帮忙,我们有了新收入。”工农村村民陈枝秀说。近年来,牟坪镇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因村制宜破题、区域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通过大力实施村企共富共同体,探索入股分红、自主经营、资产租赁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约100万元,有力推动实现村企共富。同时,该镇定期开展村集体经济现场交流,互相交流经验做法,充分调动村社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多点发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7
(梁媛)一年前,在宜宾召开的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宜宾市兴文县捧回一块沉甸甸的招牌——天府旅游名县。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和川滇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的兴文县,拥有四川首家世界地质公园,神秘的僰人文化、浓郁的苗族风情、厚重的红色历史交相辉映。一年来,兴文县不断丰富文旅新场景,打造文旅新业态,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兴文县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放大天府旅游名县品牌综合带动效应,着力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典范,努力当好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兵”“头雁”。“浪漫石海·踩花山”2024年四川·兴文苗族花山节现场。 罗顺 摄培育新业态 打造研学旅游新高地  6月28日,2024年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兴文县举行,会上,兴文县喊出了“行读四川,兴文出发”的口号。  口号的背后,是兴文县汇聚力量打造研学新品牌的行动。近年来,兴文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研学旅游资源,培育壮大研学旅游等文旅业态,全力打造研学旅游新高地。  在兴文县僰王山(僰小蛙)研学旅行实践营地,研学报告厅、学生公寓、研学广场、图书馆等各类研学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前来营地研学的团队数量持续增加,除了观看植物,学习地质知识,还有挖竹笋、做竹筒饭、制作竹编竹简、学跳竹竿舞等民俗活动。”四川省兴文石海天下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发展中心总经理甘林露介绍,僰王山景区以当地特有的竹文化、僰文化、苗文化及地质文化为依托,打造了“僰小蛙”研学IP,建立课程教研、行程规划、后勤保障“一站式”研学服务体系。  僰王山景区只是兴文县发展研学旅游的成功案例之一。为推动研学产业提档升级,兴文县立足研学资源优势,升级改造兴文石海、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开发了喀斯特地貌地质科普研学线路、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研学线路,民族民俗非遗研学等线路,培养50余名研学导师,形成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全龄段研学体系。  有了丰富的文旅资源,还需要合适的研学课程与师资力量。今年以来,兴文县开发了《“竹”够有趣》竹林生态课程、《前“石”今生》地质科普课程、《一起探秘石海溶洞僰人传承》文化探秘课程等精品研学产品。  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以兴文石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兴文县将大力发展研学科考、旅居康养、户外露营、山地越野、低空飞行等新业态,针对性完善课程设置、酒店民宿、露营基地等配套服务功能,力争成为川南研学旅游集散地、全省地质研学旅游目的地,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兴文县古宋镇光明新城。 张举杭 摄尝鲜新玩法 打造成渝地区高质量休闲旅游康养目的地  今年夏季,位于兴文县的仙峰苗族乡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成为“川南避暑第一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避暑,游人如织,民宿爆满。  “我们这里夏季气温保持在20℃—30℃,是远近闻名的康养避暑胜地,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山之味农家乐的老板介绍,自避暑季开始以来,民宿一直没有空房,要提前一两周预订。  夏季避暑、冬季赏雪,加上苗医药康养体验,仙峰山旅游独具特色。近年来,兴文县围绕仙峰山“川南避暑第一峰”品牌,构建避暑疗养、苗医药康养、苗族文化体验、山地越野赛事等业态,打造具有浓郁苗族风情的旅游度假区。  目前,兴文县仙峰山现有磊兮康养酒店等酒店、民宿81家,可提供2000余个床位。为了规范农家乐、民宿的服务水平,仙峰苗族乡还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硬件、软件都进行提升,确保客人舒适体验。  仙峰苗族乡不仅通过新建露营基地、新投运康养酒店等形式,提升景区硬件设施,还推出多场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9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时尚大秀将在兴文仙云峰旅游度假区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多位超模汇聚仙峰山,带来一场与自然共鸣合奏的时尚盛会。  “今年暑期,我们开展了山地康养越野跑、越野徒步赛、篮球精英对抗赛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李利介绍,不仅川渝两地,不少广东、贵阳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我们将放大仙峰山的生态优势和苗医药康养优势,大力发展山地康养,着力打造成渝地区高质量休闲旅游康养目的地。”兴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市场化开发苗医药康养产品,推广苗医药疗法和民俗活动,当好川南苗族文化的“标签”;发挥喀斯特地貌优势举办赛事活动,打造知名山地休闲运动品牌,推动仙峰山打造山地康养新名片、“川南避暑第一峰”,形成核心文旅品牌,打造更多文旅“爆点”。仙峰苗族乡仙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张举杭 摄营造新场景 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典范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苗语、苗歌、刺绣、苗医药、花山节等文化特色鲜明、独具魅力,也是古代僰人繁衍生息之地,悬棺之谜、僰人赛神节令人称奇。  近年来,兴文县立足独特的僰人文化、苗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1月,一本《僰人简史》的出版,让世人得以窥见川南大地上僰人的生活轨迹,填补了僰人历史文化的空白。为了大力推进僰人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兴文县成立“中国僰文化研究中心”,并组织开展7项课题研究,已完成《僰人简史》、“蒟酱酒”考古研究等4项课题。  兴文县还是红色文化资源大县,全县有红色遗址遗迹63处。5月29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正式开放,并挂牌成为宜宾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依托红色遗迹,打造出一条独特的长征红色文化带,串联起九丝城镇、大坝苗族乡,推动红色文化体验、苗族水乡休闲旅游等文旅业态建设。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围绕僰·苗文化,兴文县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促进了文旅消费。以僰·苗文化为切入点举办苗族花山节,不定期开展大学生音乐节、川滇黔渝高校人才交流等文化活动;瞄准大学生消费群体开展山地越野、户外徒步等赛事活动,推出苗装旅拍、帐篷露营等年轻化体验项目,形成“以节引客”新态势。  傍晚,华灯初上,在苗城印象特色街区,一排苗家吊脚楼古色古香,苗族特色花灯别具一格,汇聚兴文石海小龙虾、乌鸡宴、猪儿粑、方竹笋等美食,城市烟火气十足。  兴文县将文化特色融入城市肌理,打造了世纪光明美食街、苗城印象特色街区、高铁站同心湖等城市文旅业态,串珠成链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丰富文旅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实现“夜繁荣、乐生活、显文化”。  未来,兴文县还计划结合僰人简史馆、蒟酱酒馆等项目,深入挖掘兴文县历史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小见大讲好兴文故事,让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绽放得更加璀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9-26
九月的高州大地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广袤沃野,茶桑叠翠、稻谷金黄,火红的高粱笑弯了腰,漫山遍野瓜果飘香,大小农机驰骋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粮谷满仓 粮食丰收底气足眼下,大面积秋收已近尾声,今年,高县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9.92万亩,预计总产量27.52万吨,同比增长4.6%,粮食丰收已成定局。走进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收割成熟水稻,目之所及一片金黄。“今年,我们在园区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首次规模化种植水稻,最高亩产在740公斤,收成喜人。”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幅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让种粮变得简单且高效,也让粮食丰收有了更多筹码,今年,全县水稻总产量预计超过11万吨。金黄稻谷颗粒归仓,全县的2万余亩酿酒专用高粱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在高县的庆岭镇、复兴镇、胜天镇等高粱核心种植区域,连片高粱,映红山野。从收割情况看,平均亩产在250公斤左右,各地通过与周边龙头酒企、粮食收储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将高粱纳入订单收购,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丰收,良田是关键。近年来,高县持续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余亩,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粮食高产区,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一系列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机的运用,也为粮食丰收增加了保障。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气象监测仪、节水灌溉系统等“高科技”越来越多地出现。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选种、育苗、栽培、施肥、管理、收割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助力粮食稳产高产、丰收增收。一幅幅遍地金黄粮满仓的丰收景象,振奋人心。茶桑叠翠 喜看绿叶变“金叶”“今年前四季总共喂了22张蚕,收入了7万多块钱,这一季还有十来天又能变钱了。”在高县人民村,蚕农周松看着满屋正在采食桑叶的蚕,充满了期待。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县桑树种植面积达到23万余亩。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蚕桑产业与推动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科技兴蚕”为抓手,通过“共育支撑+技术推广”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蚕桑产业“短、平、快”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目前,全县共有蚕技站17个、小蚕共育室386间、共育工厂32个,超过10万农村人口从事蚕桑生产。今年前四季蚕,全县累计发放蚕种19.66万张,产茧929.5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到5.4亿元,小蚕桑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在高县高岭村,连片茶山,层层叠叠。种茶大户罗洪正忙碌着指导工人使用轻便采茶机采摘秋茶。今年,依靠种茶卖茶已为他带来了9万余元的收入。高县种茶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商品茶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和中国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之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0万余亩,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70亿元。近年来,高县围绕生态低碳茶园建设,从源头管控、农技培训、生产加工、销售推广等多方面发力,推进茶叶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优化,推动全县茶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拿下今年全市茶叶外贸首单;“云州牌高县黄金芽”荣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殊荣;年初的全市早茶产销会活动,高县成功拿下4.6亿元销售订单。截至8月底,全县已累计产干茶2.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7亿元。“绿叶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硕果盈枝 产业兴旺日子甜丰收的喜悦不仅洋溢在稻香弥漫的田野间,更在硕果累累的枝头上。各大水果种植基地果香四溢,种植户们满怀喜悦迎来了丰收时节。走进高县新农村的高县千秋仙果家庭农场,饱满圆润的猕猴桃缀满枝头,散发出浓郁果香,工人们摘果、运果,一派繁忙。“目前,基地种植了8个品种,近200亩的猕猴桃,今年气候适宜,又是一个丰收年!”基地负责人钟福英介绍,这些年通过网络电商渠道,猕猴桃早已走出了当地市场,销往了全国各地。同样,在高县凤翔村的荣氏家庭农场,200多亩的有机葡萄也迎来了丰收,各地订单纷至沓来,经过工人们一上午的紧张忙碌,一辆满载葡萄的冷链运输车,缓缓驶出农场,发往成都山姆会员商店和精品超市。农场通过采用“葡萄+青蛙”立体生态有机栽培模式,种出的葡萄已连续多年获得有机认证,凭借过硬的品质,成功进入国内高端消费市场。高县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各村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丰富乡村业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胜天流米李、沙河柠檬、渔舟黄桃、太平沃柑、趱滩桂圆等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名片,通过订单销售、发展乡村采摘游等方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农村电商多点开花,越来越多的高县特产跃上“云”端,出乡入城,缤纷瓜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希望的田野活力无限,一帧帧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串联成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壮丽画卷徐徐铺展。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愿景,正在人们的辛勤耕耘中成为现实。(供稿/供图:高县融媒 罗景萍)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5
春华秋实,岁稔年丰,又是一年金秋至。9月22日,屏山县新安镇举办以“迎国庆 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欢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欢快的文艺演出中拉开帷幕。舞蹈《踩金桥》《童绘丰收图》、歌曲《精忠报国》《中国人》《春天的故事》、朗诵《二十四节气歌》《走进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等一个个精彩节目依次登场,农民朋友与八方游客欢聚一堂,同赏精彩演出、共享丰收喜悦、漫话乡村振兴。活动现场“今天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我家里的茶叶丰收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希望大家的日子都可以红红火火。”新安镇村民庄开亮说。 在特色农产品展销区,高山茶叶、优质蜂蜜、红提葡萄、跑山羊肉、新鲜板栗……来自全镇的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人们驻足、购买。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和特色农产品展销,还有乡村振兴典型人物表扬、山地适用农机展示、无人机表演和趣味游戏等精彩看点,尽显乡村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新安镇村民凌运华说:“我觉得今天这个丰收节活动办得太好了,我们既可以看表演,又可以进行游戏互动,现场还有很多农机和农产品的展示,感受到了浓浓的丰收喜悦。”农民丰收节,既是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庆祝丰收不仅颂扬了农民的辛勤耕耘,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喜悦的平台,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之美、农业之强,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可能。近年来,新安镇严守耕地红线,深挖本土粮食生产潜力,稳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24年,全镇玉米面积突破1.5万亩、优质小麦突破2000亩。与此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有茵红李1.5万亩、高山茶叶9000亩、大五星枇杷7000亩、柑橘4500亩以及食用竹5000亩。此外,还引进建设了竹笋、蜂蜜等农产品加工厂,初步构建起了镇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新安镇将继续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创建,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让广大农民朋友持续增收、丰收,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美。(供稿/供图:屏山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5
近日,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举办了一场以“同喜同贺中秋佳节、同欢同乐苗乡精彩”为主题的中秋庆祝活动,各族同胞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共同欢庆佳节。活动开场,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李国文向全县各族同胞送上诚挚祝福。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打糍粑、祭祖、跳竹竿舞等传统活动依次展开。参与者们在欢快的氛围中一边打糍粑一边品尝美味,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还精心组织了芦笙舞表演和苗族歌曲演唱,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悠扬的芦笙旋律与灵动的舞姿完美结合,展现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嘹亮的歌声仿佛带着人们穿越时空,领略苗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打糍粑参与活动的各族同胞纷纷表示,在中秋佳节能够与各族群众一起参与活动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加强了各族同胞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为兴文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中秋庆祝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生动体现。相信在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苗族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兴文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供稿/供图:兴文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3
(张建芳 胡先映 摄影报道)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叙州,9月22日,宜宾市叙州区庆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和美乡村文化节活动在叙州区泥溪镇刘华文化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宜宾市叙州区委宣传部、中共宜宾市叙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宜宾市叙州区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宜宾市叙州区委、宜宾市叙州区总工会、宜宾市叙州区农业农村局、宜宾市叙州区文广旅游局、宜宾市叙州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宜宾市叙州区泥溪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活动现场在活动现场,开幕式文艺演出、农夫集市、声动叙州——全民K歌秀、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大比拼、叙州丰收宴——五谷丰登宴、晒丰收•寻幸福——大宜宾红娘叙州乡村说媒等活动相继举行。在开幕式上,对叙州区10名种养(制作)能手、直播助农达人、助农增收领军企业和个人进行表扬,对2023年新认定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十位代表进行授牌。近年来,叙州区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全国产粮大县地位持续巩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连续三年获得“好”的等次,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区。预计全区粮食单产、总产将实现“双增长”,全区大春粮食播栽135.95万亩、产量54.2万吨;小春粮食播栽15.98万亩、产量4.4万吨;全年粮食播栽面积达151.93万亩、产量58.6万吨,播种面积增长1.9万亩、总产量增长1.2万吨,平均亩产预计较上年提高4公斤以上。叙州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为“三农”谋发展、谋利益,持续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百亩、千亩、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23
“制衣厂需要建一条标准化生产线,操场位置很适合。”“如果是室内的加工工序,教室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如果制衣厂项目落地,起码能提供200个就业岗位。”……9月19日一大早,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共乐村职业经理人李龙飞马不停蹄地从宜宾城区赶往共乐镇原东阳学校,与该镇东阳村、自由村的职业经理人刘娜、干超会合,就闲置的校舍场地进行考察、论证。目前,已有企业表达了对闲置校舍的投资意向。李龙飞(右)向同乐农业工作人员了解龙虾繁育情况(罗友莉 摄)农村职业经理人又被称为“乡村CEO”,是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今年4月底,宜宾市创新启动“国企人才兴村计划”,集中选派52名市、县国企人才到宜宾集体经济连片发展重点区域担任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职业经理人,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村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李龙飞、刘娜、干超就是其中的“人才”。“我们正在努力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推进各村闲置场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成制衣或制鞋车间等,有效解决村民就近就业和增收的问题。”李龙飞是四川长江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到共乐村的职业经理人,在他看来,尽管与刘娜、干超奔赴到了不同的村,但是发展需要连片、需要“抱团”,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助力乡村振兴。联合片区其他职业经理人“聚力”发展的同时,李龙飞更是深入走访调研共乐村实际,立足其稻虾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发挥国企人才人脉、信息、技术等优势,将人才“供给侧”与乡村发展“需求侧”深度融合。“得益于李经理的专业能力和派出企业的强大支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融资担保,争取到了超百万元的‘乡村振兴贷’资金。”宜宾同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共乐村稻虾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该公司主任李静说,从正式提交申请到资金到位,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眼下,这笔到位的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新品种,提高稻虾的品质和附加值;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企业也将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积极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管是挖掘闲置资产价值、释放潜能,还是结对共建、协调金融资源,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共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小权看来,李龙飞等拥有“国企”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为村上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变”与“新”。“他们打破了传统观念,引入了先进理念,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而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让村庄经济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周小权特别谈到,随着“李经理”的“加入”,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幅提升,形成了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良好氛围。稻虾产业是共乐村的特色产业,目前水稻收割完成,接下来将在稻田里投放虾苗(罗友莉 摄)如今,职业经理人已成为宜宾乡村舞台上的“新农人”,更是“兴农人”。如何“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宜宾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坚持“发展重点在哪里、人才就派到那里”,紧扣当前乡村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运营等人才短板,从市、县国企中优选中层及以上、且有岗位经历或专业背景的人才到村担任职业经理人,做到基层需要什么人、企业就选派什么人。同时,宜宾建立“市统筹谋划、县管理调度、镇组织实施、村落地落实”的协同机制,确保衔接顺畅、工作高效。此次选派的首批52名职业经理人,覆盖42个乡镇、52个村。在2年的聘期内,职业经理人将重点聚焦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人才短缺、效益不高、群众增收乏力等堵点难点,健全村企“资源、资金、责任”捆绑机制等,持续优化连片发展格局,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职业经理人要做好结对帮带,建立“职业经理人+在村经营业主+乡土人才+青年农民”帮带机制,借助市县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资源,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带等方式,共同跑市场、搞营销、强管理,着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要建强链条兴产业,围绕国企生产需要和本村资源禀赋,采取项目联动、资源联享、产销联合等形式,推动国企与村开展产业配套协作,拓展延伸村集体经济产业链条;依托好宜宾市商业银行等国企开发的“村资贷”“助农汇”等金融产品,用好蜀南文旅、文广传媒集团等平台优势,开展“职业经理带货”“乡村网红代言”等活动,“线上+线下”推动本地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商超,促进集体增效、农民增收。 同乐农业是共乐村稻虾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罗友莉 摄)“我相信,通过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努力,所在的乡村定能焕发新生机,成为‘美丽乡村’新典范。”李龙飞坚定地说。(宜宾融媒 罗友莉 金波)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23
顾曼宁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傍晚6时开始伺花,再筛花、窨花、通花、起花、烘焙、提花、撒花……9月11日开始的一个茉莉花茶做茶周期,往往要到12日午间方才结束,唐贤华几乎熬了一个通宵。  唐贤华出生于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红光村。作为一名“茶三代”,她从小与爷爷和父亲躬耕一生的那片茶山同呼吸、共生长。当身边伙伴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却“反向逆行”,在学业结束后,选择回乡创业,沿着父辈的足迹追寻梦想。村民采下的鲜茉莉花。顾曼宁 摄曲折前行茶山花海中寻梦  唐贤华告诉记者:“从事茉莉花茶产业,需要勇气。”  2014年,唐贤华刚开始种植茉莉花时,种植队伍仅21户人,种植面积不到20亩。“这花娇贵。”下雨会生虫,天气太晴没水分不开花,一开始茉莉花的栽培效果不好,还经常出现根系腐烂的问题。这让唐贤华的种植基地多次陷入发展困境。  技术上遭遇的困难,并没有打击到唐贤华创业的信心。为破解难题,她不仅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和种植户代表先后3次到乐山、广州等地学习茉莉花种植技术,还每年为乡亲们组织茉莉花种植技术培训,多年来累计参培人员达500余人。  原料种植问题解决了,又要克服制作之难。想要得到品质上乘的茉莉花茶,需要经过多道繁杂工序。有时不止一次,而是重复多次。通宵作业,对于唐贤华而言,是家常便饭。  怀揣一份热爱,和乡亲们一起,唐贤华“见招拆招”,通过不断改善优化种植、克服制茶之难,带动红光村茉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一 开始的不到20亩增加至1000余亩,还陆续成立了宜宾川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川川花茶业有限公司。不只红光村,周边村子也在唐贤华等的带动下,种起了茉莉花。产业“造血”带动乡亲同增收  村民们种出的茉莉花,下一站去了哪儿呢?  蕨溪镇红光村村委会副主任唐才刚介绍,宜宾川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花农的茉莉花应收尽收,后续再送到茶厂制作花茶。今年茉莉花收购价格为历年最高,均价达每公斤15元,亩产值1.8万元左右。  “今年的茉莉花比往年更大朵 。 我平时每天能摘七八斤,多的时候能摘十斤左右。”红光村村民黄顺富告诉记者,产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提高,乡亲们逐渐尝到了种植茉莉花的“甜头”。  另外,该公司的茉莉花种植基地,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岗位。在每年的茉莉花采摘旺季,采摘人工需求量较大,每天约需要200名采摘工人共同作业。这份工作劳动强度较低,村里不少留守妇女、老人都能胜任。“既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村民罗合宣今年已经在基地摘了两个月的茉莉花,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  以花为媒,以茶兴业。“一片叶子”不仅把“幸福回甘”带给了唐贤华一家三代茶农,也兴起了一方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能让祖辈茶产业得以传承、做大做强,让家乡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喝上四川好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9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采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茶叶产业现代化进程,确保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同步提升,近日,龙池乡组织了一次茶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机械化采摘管理培训,辖区内茶叶种植大户代表、茶企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培训。技术人员现场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了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及叙州区农业农村局茶叶站、宜宾金地农机有限公司机械化专家进行授课。专家们从茶树品种、茶叶加工、市场营销、茶园病虫防控、茶园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茶农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技术。现场还设置了机械化采摘演示区,展示了多种型号的采茶机械。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展示了机械化采摘的高效与便捷。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茶农们对机械化采摘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技能得到了提高。一位参训的茶农表示:“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机械化采摘的巨大潜力,我相信通过应用这些新技术,我们的茶叶产量和品质都会得到显著提升。”未来,龙池乡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助力乡村振兴和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供稿:龙池乡)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屏山县夏溪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作用,因村制宜、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以乡带村、全面开花”的产业布局,新成立村集体公司7个,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立足各村资源禀赋,鼓励乡贤、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发挥资源、技术等优势,推动优质粮食、特色水果、生态养殖和现代林下养殖等优势种植养殖业集中连片发展。近年来,新建或提质增效茶叶700余亩、枇杷3000余亩、猕猴桃500余亩,新建冷水鱼养殖场1个、白鹅养殖基地3个、生猪代养场5个。推广“龙头企业+乡国有公司+村集体公司+农户”融合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引入新技术、新品种,乡国有公司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破除农户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疑虑,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预计今年乡国有公司将向村集体经济、群众发放各类分红、奖励和补贴10万元以上。邀请县知联会、网联会到村开展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培训交流活动,从各类返乡创业人员、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中选拔人才,提升本土人才的互联网思维和电商技能,让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2024年7月至今,乡、村集体经济利用电商平台已完成农副产品网上销售1万余单,实现营业收入20余万元。(供稿:屏山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2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胜天镇依托红岩山国家AAAA级景区等优质资源,探索“党组织统筹+党员干部率带+乡贤群众参与”模式,形成旺李兴村、明理治村、崇礼润村、因你靓村的“李礼相融”乡村治理模式,助推“礼润红岩,和美胜天”品牌创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第三方技术支持”模式,发展壮大本地特色果蔬李子产业,延伸李子果酒等产业链条,助推“旺李兴村”。拓展茶馆宣讲服务内涵,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开展“移动茶馆”宣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懂法理,明事理,实现“明理治村”。打造接印山居、流米礼馆、人生十礼走廊等“礼”文化传习阵地,常态化开展中国传统“礼”文化等专题研学活动,树立了学礼、尊礼、讲礼的“崇礼润村”文明风尚。成届制举办踏青赏花、红岩品李等活动,号召本地群众、外来游客等参与打造和谐乡村、共享和美环境中来,“因你靓村”成效日益明显。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胜天镇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312”发展定位,坚守初心、奋力前行,与广大群众一同描绘出更加和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供稿:高县胜天镇 张权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今年以来,宜宾市翠屏区以“城市近郊规模化聚居、场镇周边适度聚居、丘陵山区沿公路松散聚居”为导向,围绕“服务旅游、服务园区、服务场镇、服务城乡”功能差异化定位,推动和美乡村生活聚居点建设。其中,翠屏区双谊镇“四和人家”聚居点一期项目自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  9月4日,笔者在双谊镇“四和人家”聚居点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宜邻中心”“配套用房”两栋建筑主体结构已然呈现。在农房建设区域,一栋栋建筑已初具规模,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双谊镇“四和人家”聚居点一期项目占地约 60亩,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导、“农户+集体+公司”运营的模式,通过农房统规自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由村集体经济为业主,国有公司代建的方式进行建设,主要包括“宜邻中心”“配套用房”“农户住房”等建设内容。  “目前宜邻中心和商业配套用房,正在进行砖砌体施工,预计本月底前完工。下一步,将实施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双谊镇副镇长邓启彬介绍,农房建设16栋已主体封顶,剩余农房按施工安排正在进行基础和主体施工,整体工程量完成50%,力争年底前“四和人家”聚居点项目建设全面竣工。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农户居住环境,补齐双谊食品工业园区、芽菜现代农业园区生活服务配套功能,实现家庭和睦、乡村和美、产业和顺、社会和谐的“四和”愿景,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融合互促发展道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0
为准确掌握夏粮生产增收情况,收获时节,筠连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宜宾市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到筠开展玉米、水稻测产工作,密切跟踪今年的粮食生产收成情况,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筠连镇荆花村水稻田里,水稻颗粒饱满,一片金黄。测产专家选取一块稻田,随机抽取点位,拉皮尺算好面积,农户们按照要求,手持镰刀挥汗如雨,将水稻收割装车。测产现场,脱粒、除杂、装袋、称重、测定水分,专家们严格按照步骤,一丝不苟地进行测产,测算出该稻田区域净干谷亩产600公斤,大幅超过去年该村水稻亩产水平。“我家有2亩田,今年在农业农村局的推荐下选择了‘精粮优’这个品种,预计比往年每亩增产50公斤,现在亩产达到了1200斤。”荆花村种植户鞠朝刚说。据技术人员介绍,今年水稻、玉米亩产产量增产,一方面是得益于选择了适合品种适期播种,采取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集成高效栽培技术;另一方面是今年筠连县气候条件较好,为水稻、玉米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接下来,筠连县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水稻、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适宜筠连的水稻、玉米种植模式,提升水稻、玉米产量。”筠连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筠连融媒 杨理)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9
“终于喝上放心水了!”近日, 宜宾市筠连县乐义乡黄金村纪检委员郭宗宇在本村村民程永清家中回访时,程永清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饮用水哗哗流出,程永清脸上难掩心中喜悦。此前,筠连县纪委监委和乐义乡纪委在开展“有事找纪检 您呼我必应”走访工作时,当地群众反映存在吃水难问题。收到反映后,郭宗宇迅速进行调查核实。经实地走访发现,该村涉及12户约50人确实存在饮水难问题。饮水难问题还要从该村修建水池之初说起。黄金村5组村民为节约修建成本,便把初始水池建在一煤矿下游处,导致水池流入煤井水,严重影响水质。摸清来龙去脉后,郭宗宇立即向该乡纪委汇报,“农村饮水问题,事关百姓生产生活,是拖不得、等不得的民生大事。”乡纪委负责人说道,随即督促召集该村“两委”人员开会研讨解决办法。在纪委的协调督促下,经商议,由村上办公经费出资购买材料,5组村民投工投劳,对黄金村6组水池进行加固扩容,改造后把黄金村5组12户村民的饮水管道改道接入黄金村6组饮水管道,同6组村民共用一口水池,彻底告别煤井水。“甘甜清澈、水量充足!”新水池的修建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这是乐义乡纪委不断提升村纪检委员履职能力,充分推进“有事找纪检 您呼我必应”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有事找纪检”平台,筠连县腾达镇纪委也同样解决了一起村民用水难问题。“这口山坪塘修缮加固后,大大提升了蓄水能力,今后再也不用为生活用水发愁了,真是给我们办成了一件大好事啊!”4月以来,腾达镇海灯村三组倒洞湾山坪塘因年久失修,出现山坪塘渗漏、堤坝垮塌等问题,导致水源流失、蓄水不足,一旦遇到持续干旱天气,附近30余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便难以保障。腾达镇纪委收到群众反映后,立即组织海灯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召开座谈,共同商定修缮方案。在镇纪委的跟进督促下,海灯村利用村级为民经费购买水泥,同时村上积极争取到了本土采石场友情赞助的石粉,交于村民投工投劳修缮倒洞湾山坪塘。清淤整修、畅通渠道、除险加固,一项项工作有序推进,短短一周时间,山塘面貌焕然一新,现已蓄满了水,夏日微风吹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现在我们30多户村民已经喝上了水,深刻感受到纪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为民服务的踏实作风,为纪委的同志们点赞!”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截至目前,筠连县发动499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村(社区)、田间地头,收集问题诉求323个,已推动解决265个,“群众满意”率达100%,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供稿:筠连县纪委监委)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初秋天气依然炎热,9月6日,屏山县龙华镇人民村五组茶农成乾贵已完成夏茶的采摘,盘点收成,心情愉悦。“3亩茶园共收入2万多元,比去年亩增收 1500 元以上。”同时,在龙华古镇大龙溪榕树下,来自成都的王先生一家在游了古镇后,坐在河边,泡上“伍盘银尖”芽茶,惬意无比……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龙华镇通过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对茶产业进行提质增效,培育茶叶标准化加工厂,打造茶叶品牌,茶农和加工企业增产增收;在八仙山发展旅游观光和民宿,让原本“云深不知处”的古朴小镇,变成了“游人如织”的避暑胜地,千年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龙华镇八仙山美景宜人。提质增效茶农茶企大丰收  龙华镇地处川南第一高峰老君山北麓,土壤富硒,作为宜宾早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有茶园4万多亩。每家每户数量不等的茶园,是茶农的“聚宝盆”。  近年来,龙华镇实施的茶叶提质增效项目,让茶农尝到了甜头,也转变了观念。“我们过去每年只在元月份施一次肥,以采大宗茶为主。政府鼓励春茶采后修剪施肥,并且每亩补助150元的修剪费和40公斤复合肥,鼓励采夏秋茶的芽茶和一芽一叶。2023年由于大家认识还不到位,修剪一次,增施一道肥,效果一般,亩增收200元左右。今年我们改成修剪两次,增施两道肥,效果非常好,夏秋茶收购价一斤芽茶40元、一芽一叶15元,亩增收1500元以上。”成乾贵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龙华镇茶农对推广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新技术热情高涨,茶农家里一般都有几亩茶园,有的多达20余亩,提质增效后总体增收可观。  “今年鲜叶质量不错,我们是敞开收购,已花费2000多万元,预计实现产值3000万元左右。”屏山县银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成昌义也很开心。作为龙华镇的8家标准化加工厂之一,今年准备收购茶叶从早春一直到国庆,并推出早春富硒品牌“伍盘银尖”。  “今年全镇茶叶鲜叶产量预估达3100万斤,同比增长约15%;全年总产值预计1.6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约25%。鲜叶过去主要对外销售,现在本地加工达80%以上。本地茶叶销售人员远赴浙江、安徽、山东、广西、陕西等地跑市场。”龙华镇党委书记肖清禄对此很自豪。八仙山上俯瞰龙华古镇建强班子茶旅融合引客来  龙华镇茶产业发展的转变,源于肖清禄带队去村里调研时发现,干部群众普遍存在大宗茶省时省力、其效益与名优茶相当的思想误区。  为切实推进干部下地带领群众从采摘大宗茶向发展名优茶的思想转变,龙华镇党委建立产业工作专班,着力以干部引领发展、以发展倒逼干部的方式,不断树牢领导干部主动式、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龙华镇党委政府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推动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精神面貌、创业激情显著提升,以镇干部联村、村干部联组、组干部和党员联户实现全镇9300余户群众全覆盖联系,助力茶产业效益的提升。据悉,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5734元提升至2023年的20421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县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龙华古镇成了避暑耍水的好地方。  而今,古镇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八仙山禅茶文化园、登山观佛步道、河两岸灯光工程等的建设,让古镇焕然一新,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渐渐热闹起来的龙华镇,商家也从原来的寥寥几家发展到100多家,富硒茶、宜宾燃面、凉粉凉糕凉面、竹笋土鸡等受到游客欢迎。  为提高龙华茶叶的知名度,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龙华镇邀请媒体前来取景拍摄《瞧,桥》纪录片,融入采茶等元素;在游客中心、龙溪广场等游客集中的地方,对富硒茶叶产品进行展销、推介;承办2024年屏山县采茶比赛;在八仙山有机茶园,通过举办各类采茶节,让游客体验采茶、炒茶等活动,乐在其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9
近年来,屏山县中都镇秉持党建引领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强化组织建设,提质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精心选配村干部队伍。挑选重实践、威望高、能力强、有担当的杰出人才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并常态化开展村“两委”班子运行状况调研,及时把握村干部履职情况,联合镇纪委,对工作作风欠佳、能力素质不高且群众负面反馈强烈的村干部,予以适时调整、清退。扎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借助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与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掌握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今年以来,已进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专题研讨3次,举办党委书记讲党课1次,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大会1次,各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开展学习交流多次。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以及按时上好党课等方式,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办、镇纪委干部定期对各村党组织进行排查,及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个,持续巩固23个村(社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规范发展党员,不断强化支部凝聚力与向心力。(供稿:屏山县中都镇 甘孝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海容 特约通讯员 刘波  连日来,屏山县中都镇民建村的数百亩向日葵花在梯田里竞相绽放,引来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让当地农旅资源“火”了起来。  为最大限度通过农旅融合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2024年,民建村在村“两委”的精心策划下,带领村民引进新品种向日葵,让当地数百亩梯田种满向阳花。“我们充分结合民建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在油菜花后空档期种植向日葵,让民建村一年四季都有花观赏、有粮油收获。”该村党支部书记蔡大专介绍。  据了解,早在2017年,民建村就首次尝试种植向日葵。2024年起,高速公路直通中都镇,外地游客数量急剧增长。当地党委和政府立刻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民建村及时实施向日葵与油菜花等粮油作物轮作,屏山县各级农技部门还组织农户参加技术培训,农技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管理,以此提升农户种植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确保四季有花可赏,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同时,当地农户还充分运用传统手工艺,利用向日葵开展相关的手工艺品制作、销售,如向日葵花束、干花装饰品等,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有的村民还积极筹备自发改建民宿、农家乐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贴心的旅游服务体验。  与此同时,该镇为了提升向日葵的附加值,在种植地附近,计划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高品质的葵花油。“我们的向日葵是从新疆引进的最好品种,榨出的葵花油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蔡大专介绍,“每亩地大约能产出300斤优质葵花籽,村里已经联系好了云南省水富市的葵花油收购商,每斤市场价大概在20元,今年向日葵预计收入35万元左右。”  “这里现在变成了美丽的花海和旅游景点,我们在家门口参与向日葵花海的田间管理还有额外的收入,我们的日子会一天天越过越好。”民建村村民曾贤碧信心满满。  近年来,屏山县依托土地含硒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都镇,“花漾中都”的内涵得到了拓展丰富,“花海经济”渐成格局,当地根据特色定位推出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