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宋成均 张宝林记者 侯云春)12月26日,宜宾市长宁县举行2023年渔业增殖放流暨长江十年禁渔宣传活动,15万尾珍稀鱼类、27万尾经济鱼类放流长宁河,助力长江“十年禁渔”。增殖流放现场 (宋成均 /摄)活动现场,在公证人员的现场公证下,参与放流的干部群众协力将15万尾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和27万尾中华倒刺鲃、草鱼、花鲢等经济鱼类放流长宁河,为长宁水生生物资源增添“新生机”,助推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了解,今年是长江十年全面禁渔“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的收官之年。长江禁渔三年来,长宁县以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姿态,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禁捕退捕各项工作,全县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到位、禁捕秩序总体稳定,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趋势向好。三年来,长宁常态化规范强化垂钓管理,加强禁捕宣传,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85次,查办各类涉渔案件77件、涉案人员102人,追究生态损害赔偿责任案件18起,助力推动鱼类野外种群恢复。增殖流放现场(宋成均/摄)“活动旨在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长宁县有关领导表示,此次增殖放流,也是长宁县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县创建成果,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长宁将持续聚焦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执法监管、资源养护等重点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凝心聚力,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成果,确保长江十年禁渔取得更大实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 文/图  洒水车浇水、村民忙施肥……12月19日,在宜宾市高县来复镇百花村,村民们正在该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抢抓晴好天气进行小春作物田间管理作业。  “我家4亩地,今年大春种苞谷套豆子,收了3500斤苞米、1400多斤豆子,收入1万多元。小春种麦子套青菜,管理好了至少还要收入1万元。”对套种的收益,该村2组村民胡成明很满意,“镇上推广的套种这个‘路子’好,种地有干头。”村民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田间管理。  胡成明口中所说的“套种”,指的是该镇推广的大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小春小麦蔬菜带状复合种植。  来复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镇,粮食生产历来是该镇农业的“重头戏”。近年来,该镇持续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向土地“要”效益。  “今年,全镇大春粮食作物播面9.3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75万吨。其中,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种5200亩,亩产分别达400和150公斤。”该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邓纯辉说,目前,全镇大春粮食作物已全部“颗粒归仓”;全镇小春粮食作物已实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以油菜、小麦为主的小春作物播面达2.8万亩,预计小春粮食总产量可达0.57万吨。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让参与的村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  说起种地,该村4组村民罗文亮满脸笑容,“我3亩地苞谷豆子就收入了8000多元。小春又种麦子青菜,还要收入近万元。”  “人歇地不歇,土地也能生金淌银。”邓纯辉说,以往大多数村民的地里一年就种点玉米,采收之后就成了“冬闲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来复镇农业技术部门把目光转向以往的“冬闲地”,想方设法在上面“做文章”,锚定玉米、大豆、小麦、蔬菜“一地一年四熟”目标,因地制宜在玉米大豆带状复种基础上,探索推广小麦蔬菜带状复种300余亩,以实现大春玉米大豆、小春小麦蔬菜复种轮作的“无缝对接”,让以往无人问津的“冬闲地”,成为能“生金淌银”的“聚宝盆”。  为提高蔬菜种植的收益,彻底解决村民蔬菜销售的后顾之忧,来复镇已引进县内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该镇,将蔬菜“生产车间”搬到村民“家门口”。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7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12月25日,由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宜宾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承办的“多彩宜宾、产城融合”四川省2023年个私企业特色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在宜宾市翠屏区举行。活动现场据了解,此次展会旨在通过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为全省农副产品企业打通供给与需求、流通与消费链路提供重要平台。同时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效引导消费和投资,释放内需潜力。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办公室副主任郭建军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周学宇,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秘书长张涛,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秘书长王昕,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宿斌以及市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此次大会。周学宇在致辞时说,全省农特产品发展态势喜人,目前已有25个产品入选 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并有四川苍溪红心猕猴桃等30个区域公共品牌、道全老坛等46个企业品牌、“东汉”牌醪糟等78个农产品品牌入选《2023年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展销会的举办,为特色农副产品开拓市场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是企业、经销商交流合作的好机会。展销会现场宿斌在致辞时表示,宜宾近年来立足“放管服”改革,探索推动“标准化+改革”营商环境建设,成功实施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省”联创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9.8万余户、居全省第3位,总量51.23万户、居全省第3位。据了解,宜宾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持续加强民营企业服务,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形成了数量大、活力足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态势,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增加就业、推动创新贡献积极智慧力量。展销会现场记者注意到,本次展销会占地1500平方米,设展位100个,来自全省21市州(各区县)95家食品企业以及省外5家企业参展,包括米、面、粮油、食用菌、茶叶、水果、熟食、预制菜等省内外地方特色农产品共80多种。此外,展会还邀请了美团、京东、爱库存、阿里巴巴以及盒马鲜生等平台企业参加展销,为广大商家拓宽销售渠道。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参观展览展销会并围绕“数字化赋能个体私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交流。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6
(李晓丽 川经瞭望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  文/图)12月23日,中国茶产业联盟理事会议暨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启动会在宜宾召开,会上公布了中国茶产业联盟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工作管理办法,并公布了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县(区)试点名单。会议现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乐山市夹江县,浙江省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湖北省十堰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会同县,云南省勐海县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区)。据了解,整建制推进工作旨在发挥联盟自身优势,调动地方政府、茶叶企业及各相关方积极性,争取政策支持,共同打造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性实验示范平台和先行区,引领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四川是茶叶大省,种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叶品质优良、茶文化底蕴深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四川茶产业通过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省茶区抓茶、茶农种茶、茶企兴茶的氛围更加浓厚,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基本保持稳定,预计毛茶产量接近41万吨、产值超40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超4%、10%,综合产值超1200亿元。翠屏区生态低碳示范基地作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地宜宾,有3000多年的种茶史,是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早茶之乡、 川红工夫故里、精制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一红”的特色早茶核心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近年来,宜宾紧紧围绕全省“加快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打造千亿产业”战略部署,坚持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以茶传文,将茶产业纳入现代农业“5+2”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130余万亩,干茶产量10.58万吨,综合产值340.5亿元,茶园面积、产量、综合产值均居全省前列。在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茶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曾旭看来,宜宾茶产业的发展由数量向品质转型、由加工原料向品牌发展转型、由满足市场向引领市场转型,全面增强茶产业经营生存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发展持续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5
(梁媛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日前,四川省委网信办正式印发《四川省第三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选编(2023)》,从综合建设、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新业态、基层治理、数字文化、信息惠民、生态环境等八个方面,共筛选出55个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案例。其中,“宜宾市兴文县:构建现代农业模式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入选智慧农业类典型案例。兴文县智慧农业数据运营平台(中共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和川渝滇黔黄金节点,辖区面积1380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是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面对特定的区位条件以及县域资源,兴文如何推动农业转型?据了解,兴文县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兴文县五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大米精加工中心和水稻烘干中心、育秧育苗中心、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25亩,有效整合农业服务资源,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发展。兴文县育秧育苗中心(梁媛 摄)记者在兴文县智慧农业运营中心看到,管理平台随时更新着土壤墒情、温湿度等业务数据,远程监控育秧育苗的情况,实时掌握业务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发展。近年来,兴文县立足农业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发展需求,依托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利用自动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基地,创新构建“互联网+农事服务+电商销售”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形成统一育苗、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售卖的“六统一”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雄 李媛媛 黄香齐  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将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重点工作,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策扶持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今年我们升级改造连栋大棚,现在已经完成了60%、70余亩,种养循环项目10口池子的修建已经完成了8口。”蕨溪镇宣化社区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心康介绍,村里还有119亩大棚预计12月底全面建设完成,覆盖面积达到300余亩。  丈量打桩、浇筑基座、安装棚架……在位于宣化社区村的蔬菜园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新建蔬菜大棚,一座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正连片形成。今年,叙州区在该社区村投入了300余万元,新、改建连栋蔬菜大棚119亩,同步再建的还有投资近60万元、用于种养循环使用的储粪池。  宣化社区村蔬菜园是宜宾市叙州区岷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今年,叙州区通过政策扶持,围绕基础设施、绿色防控、园区灌溉设施改造提升等,积极争取项目,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而连栋蔬菜大棚建设就是重要的一环。  “这个大棚如果是我们自己来建,一亩地就要3万多元,现在是政府来为我们建,我们一亩地就只出大概500元一年的管理费,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大棚建好后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病虫害会少许多,能够有效地提高蔬菜的经济价值,真的很实惠。”景茂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能手,2016年创办了种养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80余亩,此次大棚项目覆盖了近60亩,为他节省了100余万元资金投入。结合实际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2022年投资建成的智慧大棚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番茄像红灯笼一样挂满藤蔓,惹人喜爱。叙州区鑫隆庄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俊正在调整大棚的光照和温度,为番茄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这是我们整个温室的控制箱,它涵盖了智能通风系统、遮阳系统、室内风机降温系统等,能够实现温室的冬暖夏凉,给我们的作物创造很好的生长条件。”杨俊介绍。这个约40亩的智慧大棚,除了能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还配有防虫网、智能水肥系统等,不仅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农产品品质,还能大大提高产值。投用不到一年,农产品的总产值就超过了50万元。  目前,宜宾市叙州区岷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包括蕨溪镇、泥溪镇、樟海镇8个村的8个自然冲积坝,蔬菜栽植面积1.5万亩,蔬菜年产量近4万吨,新型经营主体111家,综合产值达到了3亿元。  “下一步,我们会结合全区实际,按照‘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现代产业’的思路,持续强基地、扩规模、壮龙头、突特色,推进园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帮助群众鼓起‘钱袋子’。”叙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站长,发现有人用渔网非法捕鱼,快来!”“你们盯好,我马上到!”12月14日,记者在宜宾采访“长江十年禁渔”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时,直击了禁捕一线的紧张场景,并全程参与。  当天下午2时许,宜宾市翠屏区水产渔业站站长刘晓欢正在城区执法船上,为记者介绍长江禁渔工作开展情况。一个电话响起,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来不及多说,刘晓欢立刻驱车赶赴非法捕鱼现场,记者也随之前往。  “沿老宜飞路走,这样最快,抓紧时间!”行车途中,翠屏区菜坝镇菜坝村渔政协助巡护队队员再次打来了电话。“他们现在几个人?”“三个!”“守好现场,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巡护队员与刘晓欢紧张快速地交流着。  “胆子真大,大白天还敢用渔网,一旦抓到就是刑案!”刘晓欢介绍,按照经验,非法捕捞大多发生在夜间。“经常半夜出去,熬通宵是常事,这还是头一次遇到白天有人非法捕捞。”刘晓欢说。  “感觉我们跟他们的关系,就像是警察抓小偷。站里的人一天24小时手机开机,接到群众举报电话,或者通过江面的监控发现情况,就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刘晓欢说。  另一方面,渔政执法也有着特殊难度。刘晓欢介绍,为了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翠屏区水产渔业站组成了20人的渔政巡护队,这次线索也正是由巡护队员通过监控视频发现的。  大约20分钟后,车辆开到菜坝村,巡护队员已等在路口,跟着他的指引,记者随着执法队伍来到河边一探究竟。“人跑了,工具还在这。”只见一个游泳圈和一条水裤被扔在地上,非法捕捞人员已不见踪影。  这里四通八达,逃跑的路线多,而且外面说不定有人放哨。”宜宾市水产渔业站相关工作人员说,“估计他们跑的时候,心里也很紧张,应该很久不会再作案了。”  “对于违法捕捞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遇到一起!”刘晓欢表示,对于这起案件,他们将通过回放监控视频的方式争取找到更多线索。未来,翠屏区渔政执法部门将一如既往保持高压态势,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1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我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利益面前,心存侥幸,犯了错误,违反了党纪国法,我自愿接受组织的处理。”日前,宜宾市长宁县铜锣镇李子河村党总支原副书记侯某某收到《处分决定书》后,诚恳地检讨。2020年,侯某某作为原铜锣乡中联村党支部书记,在负责该村征地拆迁工作时,以支付务工费的名义将该村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经费报销出来,并与黄某某等5名村组干部进行私分。县纪委监委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中发现了该问题,并对其进行立案调查。最终,侯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与其余5人将违规私分的工作经费悉数退回村集体账户。农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宁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在全县筛选资产规模较大、项目资金密集、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的12个村作为试点,采取务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开展提级监督,找准监督‘靶心’是关键。”长宁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华开林介绍,县纪委监委4个片区协作区分别开展了一轮“摸底调研”,全面了解试点村村情民意、“两委”基本架构、“三资”管理、村规民约等基本情况,精准盘清重点村集体“三资”底数及运行风险,梳理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列出“监督重点清单”,为做实做细末梢监督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定准监督“靶心”后,长宁县纪委监委制发《重点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工作方案》,成立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率队”指挥,以纪检监察室、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精干力量为“主力军”的4个工作组,突出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三资”管理制度执行、“三资”监管职责履行、小微权力行使关键环节等4类14项监督内容,通过日常廉情提级监测、问题线索提级办理、主体责任提级报告、政治生态提级研判“四项提级”方式开展靶向监督,充分发挥“上对下”的组织优势和“面对面”的距离优势,有效破解“熟人困局”“人情干扰”等基层监督难题。自开展重点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以来,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25个,党纪政务处分4人。“开展‘三资’提级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践创新。”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探索基层监督的新模式,加强与财政、乡村振兴、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推进各类监督主体“协同式”监督,构建起上下联动、多方协调的“大监督”工作格局。(供稿:长宁县纪委监委 李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罗景萍 文/图  眼下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盛产红薯的宜宾市高县罗场镇公平村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大大小小的粉条加工作坊开始忙着制作手工红薯粉条。  12月14日,湛蓝的天空暖阳高照。一大早,村民龙希兰的粉条加工厂就热闹了起来。工人们穿梭在宽阔的晒坝上,忙着晾晒刚刚加工好的红薯粉条。一排排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冬日里,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着晾晒红薯粉条。  今年55岁的龙希兰是村里有名的粉条制作行家,家里祖祖辈辈都在制作手工粉条,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对手工粉条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为打破家庭式手工作坊产量小、销路窄的局限,让当地手工粉条更好地“走出去”,2013年,龙希兰组建了“高县羊田兰姐粉条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  说起如何制作手工粉条,龙希兰兴致勃勃。“手工粉条工序繁琐,需要经过拌粉、漏粉、煮粉、冷却、晾挂等多道程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龙希兰介绍,当地制作粉条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生产的“羊田粉条”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了保护好“羊田粉条”这张金字招牌,从原材料选购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龙希兰都亲自把关,她的加工厂生产出的红薯粉条口感筋道、柔韧爽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依靠手工制作红薯粉条,龙希兰成了村里的“红人”。每年,仅他们一家就要加工制作20万斤粉条。靠着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兰姐粉条”在当地卖出了名气,许多经销商慕名而来。现在,“兰姐粉条”不仅拥有线下门店直销,更有网上商店、抖音、微信等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广阔渠道,龙希兰的粉条不愁销路,每年可实现产值超200万元。  随着市场口碑不断向好,龙希兰的手工红薯粉条销量也在不断上升。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工厂引进了螺旋自动出粉机、自动搅拌机等智能化设备,以及“冷库开粉”“真空包装”等先进工艺,通过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机械设备相结合,粉条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龙希兰的粉条加工厂每年可消耗红薯500吨,吸纳当地30余名农户稳定就业,有效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  一业兴,百业旺。在罗场镇,现有33家粉条加工企业和200多家大大小小的手工粉条加工作坊,年产粉条500万斤,产值近5000万元。作为粉条原材料的红薯也变身“香饽饽”,以公平村为红薯种植核心区,辐射周边镇、村,现已形成5万亩的“羊田粉条”经济带,通过生产红薯粗、深加工制品,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实现了产业振兴、产业富民。  罗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深入挖掘乡村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持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夯实“羊田粉条”原材料基地;同时,不断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升“羊田粉条”品牌价值,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小粉条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秦旭 文/图)眼下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连日来,宜宾市翠屏区抢抓农田“卸甲”期,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争分夺秒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建设,做好2024年农业生产准备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翠屏区白花镇高标准农田。田路成网渠相连  在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挥动着“长臂”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作业,工人们忙着拓宽机耕道,整个施工现场忙而有序。之前的“斗笠田”“巴掌田”,正慢慢变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  一道道弯曲沟渠变成标准沟渠,一块块零散土地变成肥沃良田,眼前的变化让当地群众喜上眉梢。很多村民表示,沟渠、机耕道都修好了,土地由小田变为大田,“整理出这么好的田地,我们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整个项目新建主体部分完成了70%,改建部分也已完成80%。”据白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王超介绍,2023年翠屏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白花镇区域主要由新建和改建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新建工程1.21万亩、改建工程2900亩,预计2023年底前改建工程全面完工。基本农田高标准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深入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将有力提升区域内粮食稳产、增产能力。近年来,翠屏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步推进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我们引进了相关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户不仅能通过土地流转得到承包费,还能在公司劳动就业,一个月能增加1500—3000元收入;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蓄能助跑。”翠屏区白花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思明介绍,当地和五粮液公司签订了2万亩定制高粱的订单,下一步将增加订单面积,进一步把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机社会化服 务 。截至目前,白花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亩,主要分布在交通新干线G247沿线和一曼故居红色旅游线沿线区域。再造一个“宜长兴”  近年来,翠屏区按照再造一个“宜长兴”目标,以G247 最美乡村路为载体,以串联一片风景、融合一带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发展思路,布局“一带五园”,并专门成立北域现代农业园区指挥部,全面推动新道路G247沿线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G247乡村振兴产业带。目前,翠屏区已建成52.78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65%。  “我们将继续加大‘良田粮用’、保障粮食安全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确保建成一片、管护一片、利用一片。”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副股长李豫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生产条件,破解农业发展资源瓶颈,确保在2024年春播前,新、改建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为粮食丰收夯实产能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0
中国古村落,万亩李花园,游客穿梭往来,致富群众笑开颜、乐开怀。近年来,宜宾高县胜天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365”党建品牌,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动员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业大户等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积极构建“李子、蔬菜、油菜”套种+“赏花经济”以及“林下乌鸡养殖”立体经济格局,延长产业链条,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亩均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2023年7月,胜天镇安和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振兴促农增收,胜天镇安和村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栽种李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第三方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村民发展优质李子3000亩,形成“花舞红岩”的盛景。胜天镇党委和政府因势利导,举办李花节、品李节,做实 “李文章”,带动村民开设农家乐39户,每年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全村人均收入逐年上升,荣获“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但是,安和村产业“淡旺季”明显,为实现持续增收,胜天镇党委和政府发动李子专合社、桫椤乌鸡专合社和种植大户在秋冬闲置林地里开展种植、养殖,在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同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菜篮子”作贡献。“李子采摘后,叶子逐渐落完,秋冬季节李园闲置,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我们在8月底,就已在李子林下种植萝卜、卷心菜、西蓝花等蔬菜50多亩。现已全部销售给当地政府食堂、建筑公司等。”安和村集体经济公司工作人员罗因香说。“村民在集体公司的带动下,也积极在林下开展蔬菜套种,目前已有近700亩蔬菜可以提供给各农家乐、商超。既让游客吃到了当地新鲜的蔬菜,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蔬菜收获销售后,我们又组织村民开始在林下种植油菜……”镇农技中心负责人李小平介绍。据介绍,为利用闲置土地增加收入,丰富景区“花色”层次,2023年秋冬季全镇种植6000余亩油菜,其中李子林下种植油菜2000余亩,形成树上李花白、树下菜花黄的独特景观,为来年春天举办“李花节、菜花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赏花打卡。胜天镇以花为媒“引流圈粉”,带动了乡村的农业、康养、休闲、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构建了多渠道收入的“立体经济”格局,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新的路径。2024年预计有游客50余万人次到安和村游玩,旅游综合收入将增长9%以上,突破5.2亿元。(图文由高县胜天镇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思雨 文/图)12月10日,笔者从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镇依托优良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等方式,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空港乐园、亲地乐园、十里莓香等近郊旅游点位,形成乡村近郊旅游新业态,已助力该镇百余人吃上“旅游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眼下正值初冬,天气晴好时,不少市民都带着孩子来到宗场镇空港乐园、亲地乐园等地,近距离体验乡村田园风情。宗场镇乡村“近郊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空港乐园位于宗场镇五粮液村,临近五粮液机场,总面积800余亩,以亲子游乐、农耕文化、民宿旅游等为主要业态。近年来,空港乐园有效完善机场周边“零公里”配套餐饮住宿服务,正逐步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宜宾花园候机厅”。  “为了推动新业态持续发展,今年我们园区打造了户外山地越野和特色烧烤区等新项目,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好评。”空港乐园项目经理魏容介绍,该项目现正重点打造推广“一米菜园”,探索通过亲子“认领菜园”服务,打造户外亲子耕种研学基地,让亲子休闲游更加“寓教于乐”。  湖边泛舟、趣味捉鱼、西游主题巡游……在宗场镇赤岩村亲地乐园,各个游玩项目动静结合,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踊跃参与。项目有关负责人翁华介绍,亲地乐园主要以亲子户外游项目为特色亮点,同时有机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新增打铁花表演、古风灯光秀等项目,吸引了各年龄段群体的参与。乐园还新增了《西游记》主题巡游活动,让游客们重温经典,享受沉浸式游玩体验。  “乡村近郊旅游‘火出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新业态初见成效。”宗场镇党委书记赵月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持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乡村全域振兴格局,在现有乡村振兴点位示范带动作用下,沿国道247线规划建设“星湖里”滨湖水街、稻田共养生态农业、燃面体验基地等项目,串珠成链,形成国道247线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引领带动全镇以及翠屏北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 文/图)冬意渐浓,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茶乡村依然满目绿意、活力四溢,一片片生态茶园仿佛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画卷,展现出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12月12日,在茶乡村三产融合产业园的民宿内,村民们正忙着为游客们灌制腊肉、香肠,准备丰盛的佳肴。有山、有水、有茶园……山野之间,园内民宿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尤其在节假日和周末,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在茶乡村民宿工作的村民,正在为游客们灌制腊肉、香肠。  茶乡村三产融合产业园不仅有民宿,还设有现代化茶园、养猪场、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这些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使得三产融合产业园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园的效益和竞争力。  在三产融合产业园的一角,笔者遇到了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她告诉笔者,她现在在民宿务工,一个月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再加上家里茶园茶叶种植收入,年收入有4万余元,不再需要到外面打工,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真正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茶乡村村小撤并后,村小资产闲置。于是茶乡村引进云瑞公司整合相关资金,先后实施茶乡村三产融合示范园旧楼改造工程、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茶乡村农旅融合建设项目,打造了集茶叶种植、水产养殖、餐饮民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农文旅项目,盘活了闲置资产。目前该项目的餐饮、民宿,已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现在我们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乡村党总支书记刘小进是土生土长的茶乡村人,谈起村上的变化,颇有感触。“去年我们村集体收益有15万元。”刘小进说,为让村民日子过得更好,村上以集体资源入股到茶乡村三产融合产业园,每年都能参与企业的分红,为村民增加收入。  三产融合产业园负责人表示,选择茶乡村发展,是因为当地交通便捷,风光秀美,产业基础好。他说,园区将分期投资6000万元,分三期分步实施,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罗景萍 文/图  连日来,在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施工方正抢抓秋收后的农田“冬闲”时节,组织工人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之所及一派火热景象。  “目前,项目正在开展田型调整和坡改梯作业,接下来将进行二次调平施工,建设排水渠、机耕道等附属设施。项目从10月20日启动以来,通过增派机械和人手,抓工期、抢进度,现一、二标段工程进度已完成了近40%,力争在明年3月底前完工交付,不误春耕生产。”庆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  据了解,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 10 万亩,囊括庆岭镇、复兴镇、沙河镇32个村(社区),核心区以庆岭镇为主,面积达2万亩。园区将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文旅融合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粮油为主、粮经统筹、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当地一座重要的“粮仓”。  从高空俯瞰,连片平整的土地向远处层层延伸,农业现代化图景已然在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耕地复耕等工作同步统筹推进,通过资源整合,“水、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在项目区内形成“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实现标准更高、质量更优,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粮食高产区。  同样,在高县的复兴、沙河、胜天等多个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年来,高县持续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全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2 万亩,其中新建 1.7 万亩,提质改造0.5万亩,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道路优化等措施,将“巴掌田”“补丁田”变为“方块田”“高产田”,让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  截至目前,高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亩。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做好高标准农田的“管、护、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不断夯实粮食安全“耕”基,着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迎寒生长的庄稼、绵延起伏的茶园、整洁优美的村庄、溢满幸福的笑脸……初冬时节的高县,一幅粮仓满、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在1323平方公里土地上徐徐铺展。农旅融合。岁物丰成仓廪实  冬阳暖人。正在晾晒冬大豆的高县来复镇石梯村3组村民杜付南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我种了3亩多‘冬豆’,‘干货’都有1000多斤。”  “今年,全镇种植大豆1.29万亩,产量2000余吨。”来复镇农技中心主任邓纯辉介绍,今年,该镇继续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全镇粮食播面共9.5万余亩,预计产量3.76万吨。其中,水稻最高单产达650公斤。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高县全面筑牢全年粮食安全“防线”,继续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加快构建县、镇、村三级田长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种粮的积极性。立足生产和加工促进农业和互联网融合,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强镇、省星级园区和县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建科技服务队伍开展农技服务提高种粮科技含量,持续加大农机具的推广力度,推进良种、良机、良壤、良法、良制“五良”配套,强化农机、农技与农户深度融合;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粮经统筹、粮经复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稻虾养殖、稻鱼共生等模式,实现“一地多收”,全面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今年,高县全年粮食播面69.8万亩以上,预计产量26.7万吨以上。  截至目前,高县已打造粮油现代园区5个、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吨粮田”千亩示范片13个,推广优质粮油品种1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亩。全县小型农机普及率达90%。标准化生态茶园。产业升级农家富  时下,正是茶园“冬管”期。高县33万亩茶园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  “趁天气好,我赶紧‘打理’茶园,力争明年再丰收……”正在茶园为茶树修枝的高县可久镇进步村茶农曹光田说,今年茶叶行情不错,他家的26亩茶园纯收入10万余元。  高县是全国2022年度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域。全县有茶叶经营主体255家,茶农17万余人。今年以来,该县继续优化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开展茶产业集群建设,推进茶叶深加工扩能技改、提质增效。构建起“茶贸城+龙头企业+茶业公司+茶农”的联结机制,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县今年共产干茶3.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75亿元。  高县还是“中国蚕桑之乡”,蚕桑是该县的另一农业特色产业。全县现有桑园23.5万亩。今年,全县发放蚕种24.7万张,产茧1.16万吨,蚕农茧款收入6.85亿元,蚕桑综合产值35亿元。  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以来,高县继续围绕茶叶、蚕桑、酿酒专用粮、林竹、生猪、水产养殖“4+2”农业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蜀山茶海”“蜀南桑海”“粮田桑海”农业园区,不断培育壮大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鱼米之乡”、可久镇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项目,持续发展壮大特色水产业;推进百村百万生猪种养循环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生猪生产体系。同时,通过农产品展销、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渠道,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据悉,高县现有竹原料基地29万亩,竹产业年综合产值近20亿元;今年,全县预计出栏生猪48.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4万头,综合产值达42亿元;新增稻虾养殖面积4000亩,小龙虾产量260吨。蚕茧丰收。农旅融合乡村美  丹霞绚丽、桫椤摇曳、民居古朴、游客惬意……冬阳下,高县胜天镇安和村一派安宁祥和,生机勃勃。  安和村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近年来,该村通过“村党总支+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大户+第三方技术支撑”模式发展李子1万亩,并借助李花节、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打响胜天“流米李”品牌。依托特色“李产”与“李景”搭建“李平台”,设立“创客空间”,引进外资打造集酒店、农耕体验、真人CS、汽车营地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森林康养胜地。不断改造景观、美化庭院、升级民宿客栈、创建星级农家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以文促产,以产兴旅,实现从“穷山村”到国家 4A 级景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安和村的蝶变是高县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  今年以来,高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农业大循环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和“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程;提档升级北部文旅康养、中部粮油复合、南部桑茶融合发展三大片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成功进入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截至目前,高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8家,国家4A、3A、2A级景区共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0个。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污水治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87%、83.6%、100%。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3
(张建芳 胡先映 雷鲤溶 付杰)大雪至,仲冬启。天气越发寒冷,而在屏山县中都镇,却是“春”意浓浓,万亩油菜花正凌寒绽放,金灿灿的油菜花染尽山野,为川南地区带来了最早的“春”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都河流域干热少雨的地域气候,因此中都油菜花比其它地区提前两个月开放,因而,中都镇的油菜花也被誉为“川南最早油菜花”,中都镇也被称为川南地区“春天最早光顾的小镇”。屏山县中都镇最早的一批油菜花在11月份已经开了,花期可以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也让中都镇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近年来,中都镇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把“川南最早的春天”、油菜花节作为中都镇的“金字招牌”,以文化旅游节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路径,助推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朵小小的油菜花不仅成为了中都人心中的图腾,同时也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钥匙。2022年中都油菜总产量达2300吨,产值1.5亿。每年吸引来自成都、重庆等观赏油菜花的外地游客超10万人,带动旅游收入22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语 特约通讯员 罗景萍 文/图  年轻的身影、奋斗的脚印,形成新时代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乡村热土,他们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解锁致富“密码”,探索振兴之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高县胜天镇凤栖谷农业文创体验园的工人们正抢抓时节栽种油菜。返乡创业 当起“农场主”  近日,笔者走进高县胜天镇凤栖谷农业文创体验园看到,一大片平整开阔的土地上种满了油菜苗,生机盎然,长势喜人。  该体验园负责人叫杨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的她曾是一家国企的景观设计师,虽有稳定的工作,但她心里一直怀有一个“田园梦”。2021年,杨雨从城市回到农村,流转了高县胜天镇凤鸣村40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油菜、葵花等粮油作物,当起了“农场主”,开启了创业之旅。  与传统的人工耕种不同,杨雨的到来为这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新科技”。体验园通过优良选种、科学栽种、智能灌溉、机械收割等现代化农业运作方式,让昔日撂荒土地成为了种粮沃土。  “体验园今年油菜产量8万多斤,油葵产量4万多斤,我们把油菜和油葵分别加工成了菜籽油和葵花油进行售卖。”杨雨介绍。  融合设计 打造农业体验园  粮油种植仅仅是园区农业经营中的一环。为了让更多人走进乡村,感受农田魅力,杨雨将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设计灵感,打造出集研学、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文创体验园,并成为当地一处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我们一年种三季粮油作物,3月有油菜花开,5月和10月有两批次的向日葵盛开,每逢花期,景色优美,十分适合游客打卡游玩。”杨雨说,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人们所向往的归园田居生活搬进园区,让游客来到园区能呼吸新鲜的乡村空气,品尝纯粹的乡野味道。  蓝天下,一顶顶浅色帐篷散落田间,浪漫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游客们漫步其间赏花观景,好不惬意。“这里环境优美,景观设计也很棒,在欣赏田园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原生态的乡村美味,很适合和家人一起来放松心情、亲近自然。”游客袁小琴说。以旅兴农 助力就业增收  以文创体验园为起点延伸,富民之路由此辐射铺开,多业态的现代农业文创体验园经济还带动了当地7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  “自从有了凤栖谷农业文创体验园,游客增多了,我们的农产品在当地就可以销售完,每年的收入也比较可观。”凤鸣村村民严增权说。  “我们常年在这里务工,既照看了家人,每年还能挣3万多元的收入。”该体验园员工吴华说。  近年来,胜天镇以“统一流转、统一整理、统一招商”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模式,引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为乡村发展带来人气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该镇以凤栖谷农业文创体验园为核心,打造现代粮油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油菜超5000亩,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走出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实现农文旅融合、产景村一体发展,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新农人带来新活力。在杨雨看来,这片土地已然成为她生命中一个美妙音符,她将继续深耕脚下的沃土,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和当地村民一起奏响幸福的田园乐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2
近日,在筠连县S444线水茨口至腾达至沐爱(维新)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现场,运输车不停倾倒水泥稳定碎石,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来回穿梭,将水泥稳定碎石压紧压实,施工人员反复清理路边,现场一片忙碌景象。S444线水茨口至腾达至沐爱(维新)段升级改造工程是宜宾市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目前完成产值约9000万,预计年底通车。该路段2023年6月进行正式动工作业以来,工程进展顺利,目前部分路段开始铺摊水泥稳定碎石,预计水茨口至腾达段年底通车。“S444线水茨口至腾达至沐爱(维新)段升级改造工程,全长24.545KM,标准路基宽度是8.5米宽,起点是腾达镇水茨口,终点是沐爱镇小河,目前我们铺筑的是路面工程,设定路面工程是63厘米厚,现在是水稳,设计厚度是20厘米。”施工现场负责人苏云鹏介绍。“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道路交通则是让城乡融合发展的“钥匙”,筠连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目标,加快通乡公路提档升级,确保12个乡镇实现通乡公路黑化,让城乡之间通达又通畅,驶上“快车道”。据了解,筠连县现有各级公路1499.03公里。其中,国道61.15公里,省道78.96公里,县乡道288.27公里,通村公路1010.64公里。近年来,筠连县加大对道路交通的投入力度,高质量高效率推动道路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在建重点交通项目九个,包括两条国道,三条省道,四条县乡道,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长约260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供稿:筠连融媒 杨理 温耀杰)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1
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工作,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近日,龙池乡开展冬春救助物资发放,为困难群众送去大衣、棉被、绒衣裤等暖冬物资。物资发放过程中,龙池乡各村(社区)干部将暖冬物资送到困难人员手中,并详细了解其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问题,悉心叮嘱他们要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防寒保暖。截至目前龙池乡已发放各类冬春救助物资55件(套),下一步,龙池乡将持续做实做细防寒救助各项工作,提高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及时、有效的帮助。(供稿:龙池乡)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1
“在担任大雪山镇顺景村村委会副主任期间,周某某违规将村级专项扶贫项目剩余资金用于个人日常生活开支,最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在筠连县村组干部业务提升暨廉洁教育专题培训会上,筠连县纪委相关负责同志向参加培训的村组干部通报本县查处的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给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村组干部再敲警钟。类似这样针对村组干部的县级廉洁警示教育,今年以来,筠连县已经开展了2次,这是筠连县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在基层、在农村,乡村振兴推进效果怎么样,县乡村三级联动是关键。筠连县纪委监委通过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联动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县级层面完善监督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印发《筠连县2023年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重点任务清单》,统筹部署17项专项整治重点工作任务,“室组地”发挥联动优势,攥指成拳同向发力,严厉惩治群众身边的“蚁腐蝇贪”。镇村两级纠治突出问题、推进阳光公开,以村级“两员”全程跟踪监督村级重点项目实施和召开乡村振兴主题“廉政坝坝会”为重要抓手,推动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提质增效。为靶向纠治村级重点项目问题易发多发难题,筠连县用活村级“两员”力量,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各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67个,立案11件,已处理处分11人,保障项目落地落实。“坝坝会是干部汇报‘晒账’、群众质询‘问廉’的好平台。我们广泛召开乡村振兴主题‘廉政坝坝会’宣传惠民惠农政策,收集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筠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筠连县已召开乡村振兴主题“廉政坝坝会”100余场,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147件(次),覆盖6200余人(次),推动整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9个,帮助200余人享受惠民政策。“经乡纪委核查,革新村2022年油菜种植补助款早已划拨到村财政账户,但由于革新村未及时向乡农技服务中心和乡财政所提交划拨到户资料,导致补助款无法打款到户。乡纪委已督促革新村村委加快完善划拨到户资料,等资料提交并通过审核,补助款就能打到大家的账户上。”在筠连县联合苗族乡革新村“廉政坝坝会”现场,乡纪委将群众反映的油菜种植补助款未到账问题的核查结果进行公开,并逐一答疑,得到群众一致认可。联合苗族乡纪委已对在此项工作中履职不到位的2名村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并监督将2.8万余元油菜种植补助款打到革新村59名村民账户上。下一步,筠连县纪委监委将进一步推动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形成发现问题、处置问题、整改问题的工作闭环,不断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供稿:筠连县纪委监委)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