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左杉 周颖昳 3月12日,泸州市泸县云锦供销社工作人员驱车来到云锦镇花园村7社,给种粮大户年绍珍送去她订购的10包复合肥、4包尿素以及4包碳铵。这是泸县创新开展的“流动供销社”服务模式,由供销社派出专门的流动送货车,把农民需要的各种农资产品配送到他们的家门口,保障春耕生产。 当前正值小麦拔节、油菜蕾薹期,多种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生长进入关键节点,四川供销社积极开展春耕农资稳价保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伴随着3·15的到来,记者跟随着供销社系统人员,深入了解今年春耕期间四川农资市场的供销情况。内江双才镇农资店积极供应春耕农资。密切价格监测 产品供应“稳得起”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每年都把农资产品稳价保供作为春耕生产的头等大事。针对年初以来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货源紧缺、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四川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化肥供应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测,确保全省春耕农业生产用肥需求。 “全省设立31个农资价格监测点,从2月初起实行化肥价格监测旬报制度,及时跟踪、动态掌握农资生产厂商、贸易流通市场大气候、大行情,密切关注、实时反映各地农资销售门市(店)、基层网点局部市场的小气候、小环境。”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全省21个市(州)供销社和省供销农资公司将重要农资的调入、销售、库存等情况纳入日常监测,定期组织系统内农资经营企业研判农资市场形势,督导各地及时做好农资市场调查和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农资市场行情,合理调节库存,全力保障农资供应。农资下乡。强化质量监管 农资质量“过得硬” 缺钾,水稻空壳、西瓜空心、棉花桃小;缺锌,玉米秃尖、缺粒;缺硅,水稻分蘖差、产量少……农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切实加强农资质量管控,去年年底以来,省供销社及时下发文件要求全省系统从采购、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建农资质量防控体系,加强系统农资质量监管,从源头控制,确保农资商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通过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流入市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供应放心农资。”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宏观政策要求之外,面对屡禁不止的市场不规范行为,明察暗访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全省供销系统多次抽查督导系统内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和农资配送中心,严禁哄抬农资价格,严禁惜售及囤积居奇,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同时,还积极配合工商质监、农业农村、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全面检查农资质量安全,有力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创新营销方式 春耕服务“做得好” 3月以来,江油市供销社开展农资集采集配行动,依托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入股组建的基层供销社,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资金优势及供销社的平台、资源、渠道优势有效整合起来,由乡镇供销社收集农户用肥信息,通过绵阳“农资在手”平台,统一进行采购,下单后,由农资生产厂家直接将农资配送到乡镇、村,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 为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四川充分依托全省供销系统基层为农服务体系,围绕绿色农业发展和化肥、农药“双减量”目标,紧扣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积极开展农资技物结合服务,扩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 保证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四川及时指导供销社系统抓好以土地托管服务、烘干仓储、冷链物流等为关键环节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动落实春耕备耕各项措施要求,加大春耕生产农技服务力度,组织庄稼医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四川省供销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