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春节将至,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在合江县大桥镇周德宣家庭农场内,一头头生猪经过检查、过秤、记录后,在工作人员的驱赶下通过专门通道有序装车运往各地。这批出栏的生猪是2024年的第一批,数量大约在2600头,按照“公司+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每头生猪利润在260元左右,预计为农场带来60余万元收入。据了解,2023年,合江县多措并举把稳生猪产能调控“总开关”,挂牌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个、省级29个、市级17个,能繁母猪存栏量控制在5.2万头左右,据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初步统计,2023年全县生猪出栏预计80万头以上,产值20亿元左右,超额完成任务。猪肉作为百姓餐桌上的“主角”之一,其养殖的各个环节皆需严格把关。近年来,合江县加大对调运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加大对屠宰场、养殖场等重点场所监管,督促屠宰场严格执行检疫进场,同时加快生猪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产业一体化进程,逐步建设污水排放智慧监管预警、疫病防控预警等智能监管系统,以自动化、智能化武装推进养猪业模式调整升级,持续擦亮“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金字招牌。合江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股负责人廖春玉表示,合江县将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持续推动规模猪场标准化建设,力争进入省级生猪产业集群项目,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生产稳定、市场充足、产品安全的现代产业供销体系,形成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养殖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供稿: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秦子涵 李宇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18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1月17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的2023年四川民生调查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3593.8万吨,继续稳居全国第九位;比上年增加83.3万吨、增长2.4%,继2021年后再创历史新高,增幅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居第三位。  粮食生产形势好于上年。2023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9606万亩,比上年减少89万亩、下降0.9%。大豆播种面积831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增长6.5%。粮食和大豆播种面积全面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作物综合单产达374.1公斤/亩,同比增长3.3%。其中,全省冬小麦单产达300.3公斤/亩,同比增长5.7%,首次站上300公斤台阶。  全省畜牧业生产相对稳定。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670.8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生猪出栏6662.7万头,比上年增长1.7%,出栏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末四川生猪存栏385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9万头。  2023年,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稳定,全年CPI与上年同期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温和,走势基本稳定。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2下降为2.26,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5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实际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80元,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01元,名义增长4.1%,实际增长4.2%。  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1月17日,2023年四川民生调查数据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消费支出稳步回升。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按收入来源分,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154元,名义增长6.0%;人均经营净收入6433元,名义增长6.4%;人均财产净收入2049元,名义增长3.8%;人均转移净收入7878元,名义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27元,名义增长 4.6%,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名义增长7.0%,实际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2下降为2.26,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其中,工资性收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省各地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023年全省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和增收贡献率分别为49.7%和50.1%,均为四项收入中最大项,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4.7%和6.4%。  同时,经营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尤其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经营活动持续快速恢复,加之农业增产增收形势良好,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433元,增长6.4%,为四项收入中增长最快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增长5.0% 和7.9%。  而财产净收入增长较为乏力。受房地产持续疲软、土地流转租金趋于稳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对居民增收带动作用有限。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分别增长 3.8%和下降2.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支出2355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80元,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 出 17901元,名义增长4.1%,实际增长4.2%。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居民文娱消费意愿充分释放,加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持续火爆,西博会、大运会等活动成功举办,推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2023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2418元,增长20.6%,增速比上年回升14.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性消费恢复回升明显。2023年,居民对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消费意愿增强,服务性消费持续恢复,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247元,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8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韩佳诺)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17日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23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经济总量。人均GDP达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货物出口增长0.6%,年末外汇储备超3.2万亿美元。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54.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观察中国经济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康义说,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这份经济“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回顾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较多,自然灾害频发。围绕做好经济工作,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在攻坚克难中奋进。  展望2024年,康义表示,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新华社 | 分享: 2024-01-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1月17日,2023年四川民生调查数据新闻发布会召开。2023年,全省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推进粮食生产,取得明显成效。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23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718.8 亿斤,比上年增加 16.7亿斤,增长2.4%,继2021年后再创历史新高。四川粮食总产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九位,增幅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居第三位。  “2023年,全省上下重农抓粮政策好、措施实、力度大,加之气候条件保障,粮食生产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对于粮食生产取得好成绩,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处长张友才道出原因。  从粮食播种面积来看,三大主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2023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9606万亩,比上年减少89万亩,下降0.9%。大豆播种面积831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增长6.5%。粮食和大豆播种面积全面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主要品种中,水稻、薯类播面减少,玉米、冬小麦、豆类播面增加。为何粮食面积减少?会上介绍主要原因是2022年受高温干旱影响,全省大范围补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2023年则不具备大范围扩种晚秋粮食作物的条件。  主要粮食品种播面有增有减,但总体产量增加,增量何来?张友才分析,除了主粮播种面积稳定外,冬小麦单产创新高和综合单产恢复性增长是主要原因。  2023年,全省冬小麦单产达到300.3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6.3公斤/亩,增长5.7%,首次站上300公斤台阶,为夏粮及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3年,四川粮食综合单产374.1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2公斤/亩,增长3.3%,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恢复性增长,增幅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居第一位。各主要品种单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水稻单产535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4.8公斤/亩,增长2.9%;玉米单产392公斤/亩,提高16公斤/亩,增长4.3%;冬小麦单产300.3公斤/亩,提高16.3公斤/亩,增长5.7%;豆类单产150公斤/亩,提高11公斤/亩,增长7.9%;薯类单产291.1公斤/亩(折粮),提高6.1公斤/亩,增长2.1%。  “单产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2023年粮食生产期间,四川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总体适宜,作物长势良好,同时良种良法大力推广也起到了较大助推作用。”张友才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1月6日至7日,蒲江柑甜采摘节在西来镇铁牛村隆重举行。在开幕式上,铁牛村党委书记徐帮淼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铁牛村40亩高标准生态绿色示范园,果子收购价是市场价的两倍以上,今年面积将扩大到300亩。”蒲江柑甜采摘节欢迎游客体验采摘。  示范园果子收购价高有充分的依据,原来经过成都专业机构检测,273项农残指标均未检出。徐帮淼作为示范种植户之一,同参与的村民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铁牛村新村民成立的丑美公司,率先进行生态种植试点,从最初的8亩,到现在的40亩,关键在于新村民邀请村委、老村民一起合作,探索出村企合作模式。丑美公司把安全优质的耙耙柑优价收购销售到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并开发出系列加工产品,增加采摘体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带动当地不断扩大生态种植规模。  据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疆介绍,近年来蒲江晚熟杂交柑橘、茶叶、猕猴桃等三大主导产业被其他地方广泛复制推广,但面临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效益下降、早采上市,过度施肥、土壤酸化板结、果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要实现农业错位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全域实施‘两个替代’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才是破解之道。”吴疆表示,蒲江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会,创新建立养土肥田、生物防控、有机物循环利用“5+1”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成土壤环境数据监测点40个,培育卫农庄稼医院等服务主体23家,形成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推广模式,全县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达 75%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绿色、有机等水果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20%,“两个替代”优质农产品价格普遍较传统种植高出30%以上,爱媛橙在成都超市卖出单个超10元的“高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0
(新华社记者 胡璐 郁琼源)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获丰收,全国收购平稳有序,全年收购量保持在4亿吨以上,与上年水平大体相当,“大国粮仓”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这是记者在8日至9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说,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达到7亿吨,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仓储条件总体保持世界较先进水平。  据介绍,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供求中长期呈紧平衡态势,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大范围、长距离、快速调运供应的压力增大。刘焕鑫说,为了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认真组织政策性粮食销售,适时开展中央和地方储备轮换,发挥吞吐调节作用。在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2023年,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所有省级储备粮、29个省份的市县级储备粮实现信息化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坚决查处涉粮违法违规案件,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作出行政处罚8000多例,罚没金额达2210万元。  刘焕鑫表示,2024年将进一步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积极应对灾害天气等突发情况,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强化收购服务,优化组织方式,提高农民售粮满意度。立足市场供应,关注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精准落实调控措施,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工作,发挥调节供需、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加强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供能力。
新华社 | 分享: 2024-01-1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蒙)1月5日,远在4000公里外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市场上,销售丹棱桔橙的摊位异常火爆,当地群众十分喜欢这份来自中国的“甜蜜味道”。而这已是丹棱桔橙近期出口到的第6个国家。  “以前,丹棱桔橙出口是转手贸易,不曾被国外市场知晓。而现在,我们自主出口,打造品牌价值。”四川省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静告诉记者,2023年,该公司新增进出口贸易业务,相继通过出口备案基地、出口备案工厂、进出口收发货人三个资质认证。有了这三个资质,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积极拓销路、找合作,让丹棱桔橙走出国门。截至目前,丹棱桔橙已自主出口新加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6个国家,出口量突破140吨。  好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吸引了客商前来。“丹棱的柑橘产品品质出众,我们不想错过这样的好产品。”前不久,新加坡玉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沪锦来到丹棱,将经过多番考察的丹棱桔橙新品种“秋之津”带回了新加坡。  目前,丹棱桔橙形成了错峰上市、全年供应的产业格局。每年10月至12月有爱媛橙,1月至2月有春见和大雅柑,3月至5月有不知火和金乐柑,4月至7月有夏雅柑。除此之外,丹棱县还与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了4个专家团队,引进100多个柑橘品种开展试验示范。  目前,丹棱县已形成18万亩种植规模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丹棱县获得“全国晚熟柑橘30强县”等荣誉称号,“丹棱桔橙”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7次跻身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  下一步,丹棱县将积极构建自主出口网络,把“黄金果”卖向全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09
(江良文  记者  常艰)眉山市东坡区被称为“中国泡菜之乡”,泡菜制作必须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制作流程。其中,采收原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12月26日,眉山“中国泡菜城”万亩绿色粮蔬基地里的萝卜进入了丰收时节,当地种植户正忙着组织村民进行采收,为泡菜企业提供健康、安全的蔬菜原料。记者在现场看到,趁着冬天的暖阳,200多个村民正忙着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萝卜拔起、去叶、装袋,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每过十几分钟,一车新鲜的萝卜便送往附近的泡菜企业进行加工。“今年我种了600多亩萝卜,今天开始采收,预计持续十天左右,今年我还是走的订单农业,全部销往泡菜企业,价格500元一吨,亩产5吨左右。”东坡区泡菜原料种植大户巫志祥介绍说。萝卜丰收了。江良文 拍摄近年来,东坡区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粮经复合“稻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公司+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方式,订单农业已经成为企业与农民之间牢固的纽带,既能够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解决他们对于销路的后顾之忧,也让企业获得优质稳定、规模化的原料来源,降低了因农业生产周期长带来的远期价格风险,农户种菜更踏实,企业的泡菜原材料供应也更有保障。同时,东坡区与省级科研单位深入合作,不断探索研究适宜东坡区地理气候条件、抗病性高、优质高产的泡菜原料品种。今年,东坡区携手省农科院选育萝卜新品种“CR川冠1号”,该品种的根肿病发病率接近0%,同时优质高产适宜加工,而巫志祥眼下收获的600亩萝卜全是“CR川冠1号”。“今年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用的是传统的圆白萝卜,今年采用了省农科院的新品种CR川冠1号。这个品种我今年种了下来看,没有根肿病,萝卜个头均匀,品质很好,我们很满意。 ”巫志祥说。在以前,眉山地区“土生土长”的圆白萝卜有时会感染根肿病,根肿病也被称为萝卜的“癌症”,不容易治疗。如今,东坡区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推进萝卜品种结构有序调整,有效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推动东坡泡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12月21日,2023年“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年货大集在成都宽窄巷子东广场正式开市,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125个参展商带来的超1000种优质农特产品开启线下展销与网络销售。现场,阿坝州黑水县凤尾鸡供销合作等9项采购项目集中签订采购销售协议,签约总金额达3600万元。活动现场  开市当天虽然是工作日,气温也较低,但在熙来攘往的活动现场,络绎不绝前来选购年货的市民朋友们展示了充分的采购热情。“我们老家就是自贡的。我今天把年货买了,免得麻烦妈老汉儿再给我寄。”“对比了一下商超的价格,感觉在现场买东西更划得来一些。”“马上就是元旦节了,买点土猪肉、腊肉、香肠,很有过年氛围。”……说话间,前来选购的市民提着大包小包,投入到下一摊位前“血拼”,展销现场好不热闹。  活动在成都最具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宽窄巷子举办,不少外地游客加入采购队伍。家住海口、来成都探亲的游客李成沿一家来宽窄巷子游玩,碰巧看见正在展销的本地特色农产品集市。在他的购物袋里,不仅有方便携带的菌类干货、腌腊制品,还有为一家人旅蓉期间准备的特色零食、时令水果。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还能“云赶集”——即日起至明年1月15日,活动在“832平台”、政采云平台、“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网、四川消费帮扶网等各大电商平台开设线上年货大集销售专区,帮助市民、游客朋友们足不出户也能购买到优质的“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特色产品。  “四川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良好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出众多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且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川字号’农产品。”四川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一心在现场致辞中提到,为持续擦亮四川农产品“金字招牌”,推动脱贫地区产品拓展市场,四川大力推出“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深入推广“天府乡村”公益商标,全力推动产品产供销全链条发展,希望打造出一张独具四川特色的消费帮扶“金名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12月15日,全国首列“中老泰”(罗勇—成都)全铁快速农产品专列运抵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这列满载20柜榴莲等泰国农产品的班列从泰国罗勇玛达浦站出发,途经老挝万象南站、云南磨憨口岸,通过中老铁路驶回成都。  本趟班列首发仪式于12月10日在泰国罗勇玛达浦站举行,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塔玛纳出席了启动仪式。塔玛纳表示,罗勇至成都的货运班列的开通将促进泰国农产品和其他消费品的出口,泰国货物到达成都后可以进一步运输到欧盟和俄罗斯等地。首列“中老泰”全铁快速农产品专列运抵成都国际铁路港。 李怿桐 摄  货主方泰国泛亚丝路公司也表示,泰国与成都的中老泰全铁快速物流通道的全面打通,将加快推动木薯、榴莲、龙眼、冰鲜产品、橡胶、石油焦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向中国西部内陆进口。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作为中国内陆地区重要铁路枢纽的青白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据悉,青白江区、泰国国家石油公司、泛亚丝路公司已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依托中老泰国际班列,推动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西南唯一的跨境运贸平台落户青白江,并聚焦冷链食品、机电产品、农产品、新材料等领域,构建集进出口贸易、班列运输、仓配服务、食品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供应链金融等国际供应链全产业链发展。  “成都国际班列将加深与泰石油、泛亚丝路等境外公司的合作,优化在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跨境铁路运输组织、货源组织及境外场站、仓储服务,探索将‘澜湄蓉欧’快线模式延伸至泰国,打造‘泰澜湄蓉’中老泰国际班列运输品牌,逐步实现中老泰铁路国际运输班列双向常态化开行,助力中老泰等国间的农产品、棕榈油、五金机电、汽车零配件、农用设备等优质产品走出国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往来。”成都国际班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2
苏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嗣华 徐灿红 洪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我们到底产了多少粮?2023年颗粒已归仓,最终数据牵动人心。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产量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增产177.7亿斤,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了2.9公斤。其中,四川全省粮食总产量718.8亿斤,比上年增长16.7亿斤,与全国同步创了历史新高。  四川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第一年,早在年初,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2023年播种面积9606万亩)、总产量达到715亿斤以上,均完成任务,完满收官。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水稻丰收。 资料图片  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在耕地面积增加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挖掘单产潜能,是粮食丰收增产的动力所在,提升粮食产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即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农业农村部把大面积单产提升列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全国粮食丰收,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的贡献率达到73%。   单产提升,四川表现更为亮眼:记者从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四川较2022年在每亩地上多产出了12公斤粮,亩产增长3.3%,增量居全国第4位,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排第2位;增幅居全国第2位,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排第1位。  这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看来,取得这样好的数据颇为不易,这是气候、科技、机制保障和各方重视等多个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以达州为例,我们尝试得出大致答案。  达州,是连续十年粮食产量居四川全省第一的市州,近日,我们展开 一线调研,推出系列报道《冲击十一连冠,达州为什么行?》,其粮食生产实践在四川具有代表性。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达州2023年粮食总产和亩产均有很大提升,据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研判,最后核定的数据将高于全省亩产增长值。  开展主要粮油作物高产攻关暨单产提升行动,是达州今年为夺取粮食生产“十一连冠”的关键一招。聘请水稻、玉米等6大作物的首席专家领衔攻关,在全市打造了百亩攻关方70个、千亩展示片40个、万亩示范区20个,马均是其中的成员之一。  颗粒归仓后汇总,达州也及时对今年主要粮油作物高产攻关情况做了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成效有三点:最高单产有较大突破、示范片平均亩产有较大提升、示范带动全市大面积增产。分析原因是“四力”,“气候条件整体给力”之外,还包括重视程度空前有力、科技赋能增添动力、机制创新长效发力。  谋划明年,达州仍然寄希望于高产攻关暨单产提升,已将其确定为今后较长时期粮食生产的关键抓手,进一步科学规划布局攻关点位,提出点位“不再重复,要扩大”,并明确要总结集成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着手破堵点难点,实施六大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的单产提升行动。  “达州产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一,但单产上仍具有很大潜能。”马均认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3
(蒋星 记者 李国富)日前,在西充县占山乡杨柏村西充氧森谷农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豌豆尖基地,成片的豌豆苗生出鲜嫩的芽尖,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意盎然的地毯,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打包,一片繁忙。“我们种植的是有机豌豆尖,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园区负责人郑杰告诉记者,基地根据线上订单量,每天上午9点前就完成采摘工作,现摘现装,当日空运到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的分装点,然后进入全国20余个一线城市的“盒马鲜生”生鲜超市及其他高端商超销售。村民正在采摘(蒋星 摄)记者注意到,在该有机豌豆尖基地,每隔一定距离就摆放着一块黄色的物理除虫板,有些板上附着着各种虫类。郑杰告诉记者,基地的农产品完全按照有机生产标准进行种植,施有机肥,采用人工除草、采摘等,带动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增收2万余元。截至目前,该公司产业园有机认证面积达1000亩,种植有机豌豆尖、有机红薯、有机油菜等。下一步,还将扩大园区种植规模,以满足各地市场需求,确保持续稳产供应。抓好冬季蔬菜生产,保障群众“菜篮子”。据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强化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推进蔬菜生产,确保蔬菜稳产供应,保障群众“菜篮子”量足质优,今年共播栽秋冬蔬菜24万亩,预计产量达55万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记者12月11日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获悉,11月份,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0.8%,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1%转为下降0.7%。  其中,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方面,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1.3%;食品价格下降4.6%,非食品价格与去年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 2.0%,服务价格上涨1.1%。1-11月平均,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上涨0.1%。  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7.6%,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1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2.0%,影响 CPI 上涨约0.0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2.8%,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4.2%,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21.0%,影响CPI下降约0.9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0%,影响CPI下降约0.76个百分点。  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方面,城市下降0.8%,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下降0.5%;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下降0.8%。  食品中,鲜果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2.2%,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2.2%,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2.3%,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4.7%,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2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其中,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99亿亩,比上年增加986.3万亩,增长0.7%;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8亿亩,比上年增加174.3万亩,增长1%。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3年,尽管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时,今年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效果明显。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全国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灾情较轻,特别是北方旱地雨水多墒情好,秋粮产量增加。上年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导致秋粮减产,今年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实现恢复性增产。  “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王贵荣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3-12-12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178453万亩),比2022年增加636千公顷(955万亩),增长0.5%。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9926千公顷(149890万亩),比2022年增加658千公顷(986万亩),增长0.7%。(国家统计局网站截图)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845公斤/公顷(390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43.6公斤/公顷(2.9公斤/亩),增长0.8%。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419公斤/公顷(428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40.0公斤/公顷(2.7公斤/亩),增长0.6%。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888万吨(178亿斤),增长1.3%。其中谷物产量64143万吨(12829亿斤),比2022年增加819万吨(164亿斤),增长1.3%。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11日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1
(罗顺 记者 王培哲)12月7日,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蓉一早来到红茶精制加工车间、新茶饮原料加工车间施工现场,查看进度。这两个加工车间投产后,将给公司带来超10万斤干茶的深加工能力,“因为高度自动化,维护两个车间用不到10人。”陈蓉说。  车间的前身,是1951年中茶公司在筠连设立的红茶技术推广站。那一年,站长戴心镛在筠连县城天上宫首次演绎红茶制作,川红工夫由此诞生。1956年,四川省筠连茶厂建成。1985年,川红工夫走出国门,获得第24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0年,在筠连长大、长期在江浙从事纺织贸易的陈蓉看到县政府的招商推介,决定回乡做大川红工夫,专注红茶生产。“彼时市场需求发生转变,国内红茶消费兴起。经过技术团队和市场团队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红茶产业有潜力。”陈蓉回忆,当时现实也很“骨感”——由于缺乏本地龙头品牌,本地茶企失去了提高附加值的主动权。  农业农村厅首席茶艺师段新友也表示,川红工夫曾面临名声在外但缺乏品牌的尴尬,大部分茶叶作为原料输出,被包装成其他品牌。在国内滇红、祁红、闽红竞相发力的环境下,川红迫切需要一场“突围”。  利用川红工夫历史文化基础,以醒世茶业为代表的筠连本地茶企决定首先打出特色品牌。一方面针对消费者打出覆盖各类消费群体的红茶品牌,塑造川茶新名片。另一方面对外销售茶叶初加工产品,对接饮料制造企业和线下奶茶门店,瞄准新中式茶饮,把产品卖到街头巷尾和海外市场。  以醒世茶业为例,2009年推出“黄金白露”这一主打品牌后,公司又陆续针对细分市场推出“醒世的茶”和花式红茶,分别面向大众消费群体和女性群体。今年以来,公司还与浙茶集团牵手,达成合作,并将橄榄枝伸向大众覆盖面更广的饮料公司和奶茶连锁门店,供给原料、共建实验室等一系列合作已提上日程。  “消费者业务方面,我们的培育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红茶领域的竹叶青、四川茶叶的第二张名片。”筠连县茶叶(红茶)产业专班组长雷敏说,筠连支持茶企增强供应和包装能力,提高在商用市场的支配地位。  突围的底气,更多来自茶园。位于筠连川红特色小镇核心区的银星村是“亿元村”,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有2.2万亩茶园、13家优质茶叶加工企业。目前,全村茶叶综合产值已达6.56亿元。  底气要足,少不了多产业支撑。茶企不断扩大加工能力的同时,银星村也在依靠茶园谋划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12月8日,在银星村的八一茶山上远眺,山下的红茶产业园初具规模。近处的骑行道,已投入使用;远处的民宿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围绕红茶生产加工,银星村红茶产业园还推出沉浸式体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扩大产业基础。“以前游客来了都没有落脚的地方,可惜了这么美的茶园。”雷敏说,为解决这一难题,红茶产业园将融合发展的两大核心确定为川红工夫—筠连红茶综合服务中心茶艺楼和筠连红茶茶里民宿,分别是游客来到产业园的第一站和歇脚处。  龙头企业打响品牌,红茶产业园拓宽经营模式,筠连县围绕红茶产业做好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随之带来一系列变化。“茶叶产量高了,红茶也更好喝了,茶园用上了智慧化、无公害防治系统,茶叶的销路也越来越广。”筠连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均说,这些变化得益于筠连县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建设红茶研发平台,改良红茶品种,配套建设红茶质检中心和研发平台。  未来可期。红茶产业园建成投运后,银星村干茶生产能力预计突破2500吨,提供茶叶种植、加工、茶艺、餐饮等多种就业岗位。  段新友说,以筠连县为代表的川红工夫主产区,正在快速提升种植效率、管理能力和加工水平。下一步,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支持四川工夫红茶产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川红品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强专用品种选育,开发一批特色产品。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1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我们这边种植长萝卜由来已久。前些年行情好,长白萝卜能卖到一元多一斤,今年最便宜的时候,一吨售价400元,算下来才2角钱一斤。幸好今年还种了一部分圆萝卜,把平均价格拉了回来。”12月8日,在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王家中坝,大丰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俊洪看着今冬丰收的萝卜,喜悦中带着感慨。  在四川,同样都是羊肉汤“好拍档”的长、圆萝卜,却是同菜不同价。近几年,全省传统种植的长萝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受供需关系影响,田间收购价从前些年的高位跌至如今的2-3角钱每斤;而种植占比较低的圆萝卜“物以稀为贵”,凭借着商品性好、品质佳、产量高等优势,田间收购价保持在每斤0.5元以上。  当天,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四川蔬菜(萝卜)绿色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现场考察会在遂宁蓬溪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有关项目专家正加强萝卜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帮助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观摩现场的萝卜品种。调整萝卜种植结构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下称“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李晓梅与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据农业农村厅统计,2018—2021 年,我省萝卜常年播种面积10.67万公顷(含复种)左右,萝卜总产量约350万吨/年,总产值30亿元左右,萝卜播种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8.5%左右,为我省第三大蔬菜作物。  其中,长萝卜凭借“哪儿都能种(适应性强)”“产量突出(亩产5吨以上)”等优良特性,“打败”圆白萝卜、红皮萝卜、青头萝卜、水果萝卜、樱桃萝卜等,占据我省萝卜鲜销市场“半壁江山”。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种植萝卜也一样,只种植一种萝卜,遇上行情不好的时候,种植户难免亏损。”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博士杨峰介绍,通过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团队将更优质、更富有特色的萝卜品种引进四川萝卜主产区,实现萝卜品种结构有序调整,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记者了解到,鲜食高产萝卜品种“蜀萝11号”投放市场4年来,年均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已成为市场主要推广的萝卜品种之一;选育的抗根肿病品种“CR川冠1号”解决了加工萝卜原料难以生产的问题,已在眉山东坡区大面积种植;团队还选育出四川省首个耐糠心杂交红萝卜新品种“川红1号”,在60天成熟后置地20天以上不糠心……这些品种的育成为萝卜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参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直击种植实际问题  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经作中心主任冉茂林告诉记者,蓬溪县红江镇历来有种植萝卜的传统。近年来,由于品种选择不当、种植及施肥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当地萝卜产量和品质下降。  对萝卜病虫草害防控、播期调节、耕作方式、清洗加工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专家给专合社代表、种植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提供了改进建议,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答疑,同时分发了萝卜高效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资料。  “我们希望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解决蔬菜生产实际问题,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科管办主任陈琳告诉记者,不只在遂宁市蓬溪县,项目组还在成都市郫都区、眉山市东坡区等多地开展萝卜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一方面指导萝卜大面积生产,提供萝卜种植技术规程,生产高品质萝卜产品;一方面通过萝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促进萝卜品种结构调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1
12月6日—7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2023年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研判畜牧业生产和信息化发展形势,交流各地经验做法,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全年肉蛋奶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畜禽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不断夯实。要切实提高畜牧业监测预警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引导生产者“按需定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更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安全畜产品的需求。  会议强调,要不断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措施,精准开展生产预警引导。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引导产能调控基地适时调节产能,推动生猪产能稳定在科学合理水平。针对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的消费淡季与生猪出栏量增加“两碰头”,要引导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生猪,避免盲目压栏影响价格回升。  会议要求,要继续加强统计监测工作,深入开展数据质量交叉核查,强化不同来源数据比对印证和综合分析研判,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深化部门间协作,完善跨部门会商机制,形成监测分析和预警引导合力。大力推进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以全面完成畜牧兽医生产经营主体统一赋码和基础信息采集为契机,加快全链条数据互联互通。  会议强调,冬春季节是防范畜牧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监测预警和灾情调度,重点指导做好圈舍加固、饲草料调运、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工作,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 分享: 2023-12-08
11月29日,省畜牧总站、四川农业大学、全国兔产业体系的“泰斗”们云集荣县,为110多家规模养兔场的业主开展“2023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优质肉兔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培训。培训班现场。荣媒供图据了解,1至11月,荣县向成都、重庆及省外出栏成品肉兔1210余万只,产值近6亿元,按65万户籍人口计算,每个荣县人养兔出栏18.6只。“这人均出栏兔子数量,居全市第一。”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肉兔养殖场。荣媒供图荣县青山绿水,草料丰富,有着养兔的悠久历史,20年前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兔。近年来,荣县养兔呈现“一减一增”模式,减少的是一家一户的散养,增加的是适度规模养殖场。目前,荣县有年出栏5000只以上的150多户规模养兔专业户,占据了全县肉兔产业的大半壁河山,其中,古文镇辖区内的“自贡市科原农业有限公司”,年出栏接近20万只。“公司+规模养殖场+散养户”道路,正成为荣县科学发展养兔的路子。荣县人不仅养兔,而且特别喜欢吃兔,有专营麻辣兔、冷吃兔、冷锅兔、鲜锅兔等的餐饮店,有居民随心所欲做的小煎兔、水煮兔,有朋自远方来,兔子成了荣县人招待客人的“必上菜”。“荣县本地人,每年每人至少吃两只以上。”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家团队深入养兔场现场调研并予以现场技术指导。荣媒供图据悉,今年7月,荣县被确定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优质肉兔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四个示范县之一,也是自贡市的唯一。现场了解到,本次培训的内容包括《种兔选择与高效繁殖技术》、《家兔高效饲养管理技术》;专家团队为荣县肉兔养殖公司、村集体经济以及家庭农场三种类型的经营模式遇到的瓶颈、技术难题进行现场解惑和技术指导。省畜牧总站希望,荣县作为首批蜀兴一号肉兔配套系养殖先行县,要提高行业认知,紧跟国家种源安全的国家战略,补足短板,发展规模养兔场,积极打造国家产业集群,加快荣县百亿级肉兔产业项目推进,力争成为引领川南肉兔养殖飞速发展的行业标兵。培训前,专家团队还深入荣县养兔场现场调研并予以现场技术指导。(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