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晓林 周定美 文/图 金秋竹乡,丰饶美丽。9月8日上午,在大竹县八渡乡华兴村1组,正在自家葡萄园里忙得不亦乐乎的脱贫户汪建华说:“今年气温高,葡萄产量有些受影响,但葡萄品质不错,能卖2万多块钱;加上去年种植大葱净赚6万块钱,总体收入还不错!”其实,汪建华一家只是全县脱贫人口通过勤劳双手而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大竹县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硬任务狠抓落实,通过健全机制、压实责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竹县粮油现代产业园区一角构筑防止返贫“防护网”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我家5口人,幺儿在广东打工,一个月至少有3000元的工资收入,我每月有900多元的优抚金、1700多元的社保金,老伴每月有500元的公益性岗位收入,还种了2亩苎麻……”8年前从乌木滩水库库区搬迁至东柳街道解放社区移民安置点的脱贫群众黄先昌,掰起指头给入户排查的工作人员算着自家收入账。 8月14日至8月31日,大竹县组建“5+1+N”县级工作组和“1+1+1+N”乡级工作组,以3044名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人员为核心力量,在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入户排查、线上通讯、村组研判等方式,进农家、算收入、问家底、摸实情,对全县所有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开展2024年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人员深入脱贫户家中排查家庭收入状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巩固成果的有力抓手。为此,大竹县探索创新“三闭环九确保”工作机制,实行“县负总责、镇村抓落实”的三级监测责任工作格局,构建动态监测闭环,网格化监测预警、立体化监测核实、全程化评估退出,确保力量到位、排查到位、消除到位。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构建精准帮扶闭环,确保施策精准化、救助常态化、增收持久化。建立“专班每日工作调度+县级分管领导每周专项调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综合调度”的调度机制、防止返贫责任追溯机制、“四不两直”每季度暗访督导机制,构建监督管理闭环,确保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成果巩固。 今年,大竹县出台了《大竹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优化调整32个县级领导、8个市级帮扶单位和102个县级帮扶单位挂包联系31个乡镇(街道),抽调40余名原脱贫攻坚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目前,全县共排查农户266588户,因户因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消除风险265户804人,多措并举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固底线。脱贫户汪建华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拓宽助农增收“致富路” 做足乡村振兴成色如何助农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和就业是关键。大竹县紧紧围绕“两个高于”“三个清零”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大竹县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增收工作方案》,以产业带动、项目赋能、就业支撑“三驾马车”为着力点,不断建立健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工作机制。 “我家种了2亩苎麻,遇到今年这种干旱天气还是能收入5000元;在珠宝加工园上班一年能挣5000元;春季采茶收入2000元;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工资收入……”9月10日上午,正在团坝镇珠宝饰品加工企业致富车间里忙着穿珠的白茶村7组脱贫户王立菊,一脸写满了喜悦。 大竹县以“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为引领,采取“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脱贫户)”“公司+基地+农户(脱贫户)”等模式,发挥34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三统两保”“五供一收”“股权分红”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迄今,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从事糯稻、苎麻、白茶、香椿等种植农户14万余户,其中涉及脱贫户、监测户2万余户3.4万余人。脱贫群众在致富车间里加工珠宝饰品 同时,大竹县安排衔接资金以“两类群体”和中低收入脱贫人口为重点,持续开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到户产业、庭院经济、公益性岗位、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等助农项目建设。仅今年上半年,439户脱贫户通过自种粮油作物、瓜果蔬菜、食用菌种、经济林果和自养畜禽、水产等发展庭院经济,84户脱贫户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落实到户产业项目。 此外,大竹县在畅通就地就业微循环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并运用好“双靠近三融合”“三引三促”等经验做法,采取“双轮驱动”模式,打通外出务工大循环。今年以来,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893个,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500余个,推动3.6万余脱贫人口实现外出转移就业,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