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道宣 记者 杨琦)1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赣州市国资委、央企消费帮扶平台、道孚县人民政府、章贡区人民政府协办的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之中国稀土“橙心橙意·消费助农”购物节活动开幕式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开幕式现场“这里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要道,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途经之地;这里是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这里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地……”开幕式上,道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学刚介绍了道孚县的优势资源、农特产业及文旅规划,对中国稀土集团担当尽责、真情帮扶,推动道孚县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消费帮扶,搭建优质的流通和对接平台,让更多道孚优质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世界。“展示的这些特色产品,都可以通过‘央企消费助农产品销售平台’购买。”活动现场,道孚县经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观展人员介绍道。道孚农特产品展示据悉,本次购物节活动共有30余家央企及相关单位参展,现场展销的道孚黑木耳、油菜花、番茄糕、野生菌等7种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此次活动道孚县有16个产品入驻“央企消费助农产品销售平台”,从而让道孚农副产品更好走出去,助力乡村振兴。(中共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29
(扎西邓珠)近日,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申报为省级三星现代葡萄园区,这一殊荣是对得荣县葡萄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得荣县位于四川金沙江干凉河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葡萄生长的绝佳地区。自2002年以来,得荣县政府积极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开启了葡萄产业的新篇章。   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资料图)经过多年的努力,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已成为产业链健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核心区包括日雨镇、瓦卡镇和古学乡三个乡镇,拥有葡萄与葡萄酒相关企业7家。得荣县的葡萄酒以其卓越的品质在世界范围内屡获殊荣,包括柏林葡萄酒质量大赛和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为得荣县的葡萄产业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得荣县的葡萄种植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                        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资料图)未来,得荣县将继续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图片由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25
朱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人物名片】  洛桑,甘孜州返乡创业青年,拥有400万粉丝的头部创作者,短视频累计播放17亿次,收获点赞7000万次。  创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养兔增收,其团队的“等风兔突围而出”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创业大赛成长组三等奖。【人物故事】  “是吃九龙风干腊肉的季节了,也别忘了橱窗里的高原等风兔!”1月15日,甘孜三农博主洛桑在网络短视频平台更新了一条视频。方寸镜头里,一家人一起杀年猪、烹猪肉的画面温馨又有年味。  洛桑出生于甘孜州九龙县乃渠镇七日村。花椒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但是因为种植生产方式单一,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18岁的洛桑也在其中。  十年时间,洛桑辗转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不仅下过工地、进过工厂,送过外卖,还做过糕点。直到女儿小志玛出世,他不忍心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毅然返乡。  在外十年,他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洛桑利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将自己与女儿小志玛的乡村生活发布到网络上,再联系亲友组成创作团队,经过3年时间,成为了甘孜州三农领域拥有400万粉丝的头部创作者。  走红之后的洛桑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希望通过自身的资源,“为家乡做一点事情”。百万流量加持带动村民养殖高原兔  洛桑和团队把目标放在养兔项目上,因为跟其他农业产业相比,养兔投入少、见效快,且肉兔饲养周期短且高产,兔舍建设投入成本不高,只需要在原有的牲畜圈舍基础上改造即可。加上本地盛产花椒,如果将肉兔制成风干兔、手撕兔等制品,两个产业都能实现赢利。  确定发展项目后,洛桑率先在县城养兔子,并在网络平台上号召村民一起参与。在四川省商务厅、九龙县有关部门、抖音社会责任部等多方帮助下,开始做村民思想工作、筛选有养殖条件的村民、帮助修建兔舍改造兔笼、选择品种并联系购买雌雄种兔……  通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最终选定第一批20户村民试点养殖肉兔。这次创业,几乎投入了洛桑前两年博主生涯的大部分收入。  愿望很美好,现实则给洛桑团队泼了冷水。当地没有肉兔养殖产业发展先例,川西高原较大的昼夜温差,让部分种兔“水土不服”,轻则染疾,重则死亡。洛桑无奈地表示,当初向20户村民发放了种兔,最终坚持下来并育出商品兔的只有7户。令洛桑团队欣慰的是,坚持下来的养殖户基本都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只以上。洛桑团队也开始着手第二批养殖户的筛选工作。盘活闲置资产打通生产加工产业链  几个月后,当初发放给村民的种兔陆续产仔,洛桑与乡亲共同打造的兔肉品牌——“等风兔”也产出了第一批共计1000只即食手撕兔产品。受商务厅、甘孜州商务局邀请,洛桑来到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推广地方产品,这批即食手撕兔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售一空。  在洛桑看来,如果说养殖端是产业链的起点,那么当地必须有加工端,再配合销售端,才能将产业链“连成一条线”。团队将代加工厂暂时选在了理塘县,并将九龙县雪洼龙镇占地5亩的闲置教室和宿舍作为生产加工厂房,不但能够帮助当地盘活闲置资产,还能为当地村民就近提供工作岗位和劳务收入。洛桑说:“此处距离乃渠镇仅70公里,且九龙与石棉之间正在修建的快速路会从这里经过,到那时,商品兔与兔制品的运输会更加便利。”期间,团队还研发了兔肉新产品,即食风干兔。  2023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洛桑创立合作社,通过个人IP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打通销售通道,并带动全村30余家养殖户养殖高原兔,兔产业直接带动就业105人,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养殖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短视频累计播放17亿次,收获了7000万点赞。洛桑团队的“等风兔突围而出”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创业大赛成长组三等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8
(宋班 叶强平 记者 杨琦)1月9日,记者从理塘县获悉,近年来,该县依托现有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整合资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四大模式”:分别是卡灰村—资源开发自主经营模式、然日卡村—资源开发合作联营模式、普查村—集体牵头农户运营模式、中扎村—资金投入固定分红模式。资源开发自主经营模式:奔戈乡卡灰村距离县城较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自身产业资源丰富,收入主要有休闲温泉酒店、集体草场、集体牧场、集体设施地租等多个来源。该村采取资源开发自主经营模式,不引入其它公司企业,集体经济项目均由村内合作社自主经营,由村“两委”直接监管。目前卡灰村仅温泉项目,每年集体收入就已超60万元,接纳游客量超3万余人次。资源开发合作联营模式:格聂镇然日卡村位于格聂神山脚下,坐拥格聂神山、“格聂之眼”等优质旅游资源。然日卡村合作社采取资源开发合作联营模式,以优质的旅游资源为底,引入经营团队“理塘云端集团”,解决管理问题。然日卡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农户集资投入300万元发展旅游景点周边产业;理塘云端集团负责统筹安排村中的旅游资源,在村民工作过程中对其灌输市场化观念。目前,然日卡村的集体经济年收益约60万元。集体牵头农户运营模式:曲登乡普查村采取集体牵头农户运营模式,即集体牵头兴办集体牧场,通过村党支部直接监督管理合作社,并形成正式文字条例、激励机制等。集体总资产为1000多头牦牛,然后分散承包给5户村民进行运营。农户年初分到牦牛,年底将出栏牛返回合作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盈利产品(奶渣、酥油)由农户所得,并且年底合作社会支付5户村民工资并分红。2022年底总计158万元用于农户分红,按户分红,每户分到4840元。资金投入固定分红模式:拉波镇中扎村是由中扎村、德古村、磨则村三村于2021年合并而来,因此目前中扎村的集体经济主要分为中扎村牦牛养殖业、德古村牦牛养殖、磨则村藏香猪养殖三个板块。中扎村采取资产投入固定分红模式,就是引进具有资质的企业,三村共同投入100万,以资产占股,每年年底得到企业的固定分红,稳定收入。例如,德古村牦牛养殖企业与合作社签订5年合同,每年固定支付村集体10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10
(记者 胡敏)“过往,稻城仅有亚丁被世人所知,今天,皮洛遗址的问世,天文科技的集群,填补了文旅融合的空缺,稻城构建了时间上从‘远古—现今—未来’、空间上从‘天空—地上—地下’、区域上从‘北部—中部—南部’的全时空、全维度、全区域文旅发展格局。”1月8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稻城县专场,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袁斌介绍了稻城县打造“天、地、人”文化旅游新地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胡敏/摄)袁斌介绍,稻城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川滇两省三州五县的交界之地,被誉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是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稻城不仅有雪山、湖泊、草原、海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还有震惊世界的史前文明——皮洛旧石器考古遗址,更建有大国重器——天文科技集群,构建了稻城“雪山生态、史前文化、天文科研”为主的“天、地、人”文旅资源。地标一:自然之美——由北到南覆盖全域的“雪山生态”稻城的自然之美由北到南覆盖全域。“海子”星罗棋布北部,大大小小1145个“海子”星罗棋布,怪石嶙峋、苍凉静谧,万年冰川融化后的花岗岩砾石形态各异,行走在其间,犹如身处异域星球,魅力无限。亚丁秋色南部,是享誉中外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稻城亚丁。亚丁不仅有5A级的稻城亚丁景区,还有4A级的桑堆河谷红草湿地,3A级的景区然央藏乡水寨、自龙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村、培光精品旅游村寨以及亚丁天街旅游区、色拉花海、子定鹿谷等,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桑堆河谷红草湿地近年来,稻城县极力保护自然之美和生态之美,为游客朋友展示最本真、最纯真、最原真的自然风光。稻城亚丁成功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第二次十年现场评估”,稻城也成功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还被评为“四川省石砌藏房之乡”。地标二:人文之美——填补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的“史前文化”2021年,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在稻城发现了轰动了世界考古界的历史遗迹——皮洛遗址。该遗址填补了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拥有世界海拔最高、东亚地区最典型最精美的阿舍利遗存,证实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远古根系的有效路径。皮洛遗址全貌目前,稻城县正建设皮洛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和稻城县青藏高原皮洛考古科学中心,布局“考古—科普—体验”为一体的沉浸式文旅融合项目,还原远古人类的生存场景并向世界展现。地标三:星空之美——逐日、探月、观星、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科研”稻城因海拔高、地势平坦、空气洁净,大气视宁度、透明度高,被认定为天文观测的最佳地之一。稻城是天文观测的最佳地之一2013年,稻城启动了天文科技集群规划,设计重大天文科技项目9个,目前已经完成高海拔宇宙观测站、子午二期等3个重大科学装置。其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也称之为“拉索”),位于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耗时4年时间建设完成,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近年来,稻城县致力于加快推进科技集群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既有逐日、探月、观星装置,又有研究气候特征、探索宇宙奥秘的重大科技县城,获评“四川省2022年科技创新督查激励县”称号。“近年来,我们聚力补短板、提品质、优服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只为让宾朋尽情体验‘眼睛在天堂’的视觉盛宴。”袁斌说道,如今,稻城交通网络逐步构建,基本形成外部最快50分钟可达,内部景区景点串点成线的旅游格局;稻城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配置;稻城旅游市场持续向好,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县,构建本真、纯真的社会信用体系。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331万人次。(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09
(吴远胜 记者 杨琦)“这个‘积分超市’真不错,这不,我刚好可以用自己日常积累的积分兑换了电热毯、清油、大米这些生活必需品,真的是太好了!”1月5日,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村民泽仁达洼在村里“积分超市”第四季度兑换仪式上兑换到自己喜爱的物品后高兴地说。“积分超市”兑换现场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改善东尔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内事务,2021年7月以来,在四川省能投集团大力支持下,东尔村建立了以“积分兑换商品”模式的积分超市,在开始营业2万元的基础上,2022年起追加到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超市”物资,充分发挥积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村里事”变成村民的“家里事”,引导村民自发参与到基层乡村治理中。记者在东尔村“积分超市”看到,货架上清油、大米、挂面、洗衣液、面粉、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整齐排列,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不标注价格。“我们这里的商品是拿钱都买不了的额,主要靠村民个人积分来进行兑换,每件商品都有相应的积分兑换标准。”四川省能投集团选派东尔村第一书记杨珂说,“我们积分积累主要包括‘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倡导文明新风情况、参与社会治理情况、发展产业带头致富’等方面,并进行周打分、月通报、季度兑换、年底奖励,每季度,村民可凭自己的‘积分’在‘积分超市’集中兑换中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资,也可以把积分存下来下季度再进行兑换。”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为了提高村民参与积分的主动性,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在采购超市物资时,也会提前了解村民“需求”。村民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采购什么,全力确保积分兑换时,大家都能兑到自己喜欢的、家里需要的物资。“说实在的,现在大伙见面第一时间就问对方‘你家积了多少分了?’,村道也非常干净,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随便到哪家去,都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大家都能自发地参与村里各类事务中去,我们的村容村貌是越来越好。”村民泽仁达洼高兴地说道。同样,借助“积分超市”集中兑换,东尔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热心村民引领带动作用,将政策宣讲、先进文明及优秀事迹评选、爱心帮扶等与“积分超市”兑换紧密结合在一起,拓宽积分兑换渠道,创造“得分”机会,有效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营造“争积分、比着干、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为助推乡村治理增添了新动能。“‘积分超市’虽然很小,但发挥的作用却是很大的,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政策激励,用积分记录美德,用行动传递正能量,有效引导了大伙不断养成文明生活习惯,一起参加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积分超市’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积分管理机制,用小积分汇聚起乡村治理与服务村民的有效衔接‘大动能’,让乡村治理‘有分值’,让村民积分‘有增值’。”东尔村支部书记八比说道。(乡城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08
(杨辉 记者 宁蕖)近日,道孚县八美镇沙江村村民曲让次姆在放牧时突然接到电话,提示“家中的烟雾感应器探测到异常烟雾”。她急忙返回家中查看,原来是出门时未熄灭厨房钢炉的柴火,烟雾触发了感应器。  给曲让次姆“提醒”的,是该村建设的“数字沙江”智慧党建平台。近年来,甘孜州各地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绘就一幅幅和美乡村新画卷。细“治”入微 基层治理有抓手  “数字沙江”智慧党建平台是2022年沙江村结合农牧区党建工作实际建成的,平台上除了“智慧党建”板块外,还搭建起“云平台+智慧大屏+烟感报警器+智能监控+云广播”模式,对村子进行交通、治安、灾害预警远程监测。  “我们在全村的村民住房里安装了烟雾报警器,在村民集中地区、交通要道安装了智慧云喇叭系统和全天候视频系统,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沙江村党支部书记泽仁翁堆说。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甘孜各地都积极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炉霍县泥巴乡次郎村村民次里每天早上都要在村里巡查一遍。作为网格党小组的组长,他要负责辖区内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巡逻、乡风文明劝导等工作。  近年来,炉霍县以“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形式,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为民服务一体化。“目前,我们139个村设置了385个网格党小组,做到了全覆盖。”炉霍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格党小组调动了基层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振兴 产业发展有动力  天气日渐寒冷,但在丹巴县甲居镇小巴旺村,村民的热情好客依然让来往游客感到温暖。每到夜里,村里的小广场生起熊熊篝火,“妈妈演出队”成员们踏着欢快的节奏,为游客献上一支支热情洋溢的舞蹈。  近年来,丹巴县优化“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各村自发成立了“妈妈演出队”“环境卫生检查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村级旅游法庭”等自治组织,通过正面宣教和引导,让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  “乡风文明助推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今年截至目前,丹巴累计接待游客390万人次。”丹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村集体凝聚力提升也给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道孚县各卡乡龙普村党支部书记扎巴介绍,通过团结村民凝聚共识,该村引入业主,以“公司+党支部+农户”的形式发展起温泉度假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7
名 词 解 释  CCER,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也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简称“CCER 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  (记者 宁蕖)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暂停6年的CCER交易市场正式重启。消息传来那天,甘孜州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里一片沸腾。  “CCER交易市场的重启,为甘孜州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提供了路径和方法,通俗点说,我们的绿水青山有了更多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甘孜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目前甘孜州森林面积达539.45万公顷,森林蓄积达4.86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13%,葱郁的植被覆盖让甘孜成为潜力巨大的超级“碳库”。去年,康定市、色达县两地入围全省第一批林草碳汇试点名单。  围绕林草碳汇,从强化资源保护、培育碳汇人才、细算碳汇家底、探索价值转化等方面入手,甘孜州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逐渐清晰。图为色达泥拉坝国际重要湿地。甘孜州林草局供图既要“树木”也要“育人”能力持续增强  12月,海拔近4000米的色达高原上,万亩人工种植的耐寒饲草仍在拔节生长。在色达县林草局局长降拥彭措眼中,这些饲草不仅是牦牛的口粮,还是一个天然“碳库”。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种去除和积累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叫做林草碳汇。”但这种“固定”并不稳定。降拥彭措向记者解释:只有当一段时间内植物吸收固定的碳多于排放的碳,才能发挥“碳汇”的功能。  近年来,色达县通过规模化种植饲草、人工治理退化草地等方式,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目前全县固碳增汇产品预计可开发面积达76.3万亩。  从全州层面看,仅2023年,甘孜州就完成人工造林8.3万亩、封山育林20.66万亩、退化林修复21.18万亩、干旱河谷治理0.42万亩、退化草地治理89.50万亩。  “通过植绿增绿和生态治理,甘孜州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二者均表现出了‘碳汇’作用。”甘孜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林草碳汇工作的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高,对本土林草碳汇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甘孜州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韩赴贵州毕节考察,收获颇丰。他了解到,毕节在市域范围内发行了“林业碳票”,搞起了“碳汇+生态司法”“碳汇+金融保险”等探索,“这对我们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很有借鉴意义。”  甘孜州林草局副局长赖爽说,2023年,甘孜州采取会议培训、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以及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培训林草碳汇专业技术人员110人次、发放林草碳汇资料200余册。图为九龙县伍须海风景区的原始森林。甘孜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供图从“一片林”到“一棵树”账越算越细  要实现“碳库”的价值转化,算清家底是重要的一步。  为此,康定市依托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测算出森林碳汇储量为2700万余吨;色达县则通过实地采集各草地类型土壤样品,初步预测全县碳汇储量1285万余吨。  与此相对的是另一组数据:今年,甘孜州编制了《甘孜州林草碳汇资源分析评估报告》,目前甘孜州人工造林项目2.89万公顷,以30年计入期计算,预计可产生人工造林碳汇203.20万吨。  为什么全州的数据还没有一个县的数据大?刘韩告诉记者,是因为“账越算越细”了,“各县市之前得出的数据,是基于县域内的资源总量来算的,是一个储备量。但哪些资源能参与交易,在国家林业碳汇开发方法学中是有具体规定的。”  刘韩说,目前“草地碳汇”暂未被纳入交易范围,能开发的暂时只有“林业碳汇”,而森林又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当前国家林业碳汇开发方法学规定,只有人工林能开发成林业碳汇项目。“此外树木还要分中幼龄林和成熟林等。基于这些规定,我们测算出了目前全州理论上可以直接变现的量。”刘韩说,接下来,家底还会从“一片林”细算到“一棵树”。  “之前的测算,树种的含碳率、根径比是参考的全省平均值。但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植物的这些数值也是不同的。我们正在进行甘孜州首个乔木树种含碳率研究,以提高全州森林碳贮量及碳汇潜力估算精度。”刘韩表示,预计明年初,研究结果就会出炉。从“生态修复”到“社会责任”路越走越宽  根据《甘孜州林草碳汇资源分析评估报告》,目前该州预计可产生人工造林碳汇203.20万吨,依据国内林业碳汇项目市场交易均价30元每吨来估算,总价值在6000万元左右。  “这其实远远不足以支撑我们的造林成本。”刘韩告诉记者,报告测算出的可开发面积都是基于生态修复项目,“也就是说,我们的成本目前都是由各级生态修复专项资金覆盖的。”  从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以碳汇为单一目标的造林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怎么让更多力量投入到造林事业中?探索还在继续。  在色达县然充乡德玛村,4500亩高原云杉傲然挺立。这是甘孜州首个社会资本参与的碳汇造林项目,由一家快递企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建设。  “快递属于高排放行业,种树中和其碳排放,能提高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笔账算得过来。”该造林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提高其自身综合竞争力,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目前,该项目的种植成活率已经达到了90%。同时项目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造林和管护的工作机会,增强了当地群众造林和森林管护技能。据介绍,该企业已决定将碳中和林二期项目也落户甘孜州。  “未来,草地、湿地等碳汇项目也可能被纳入交易市场,甘孜州的增汇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也会持续探索‘碳汇+森林粮食’‘碳汇+金融’等价值实现产品。”赖爽说。记者手记警惕“跑马圈地”乱象  虽然基于目前的价格和市场空间来说,甘孜州林草碳汇的经济价值还有一定局限性,但已有不少社会资本“盯上”了这个市场。多位采访对象透露,已经有很多公司找上了门,希望和地方达成合作。  不过,碳汇交易不是简单卖“空气”。对这类合作,当地在欢迎之余也心存顾虑。  记者注意到,2022年就曾有媒体刊文报道了碳汇项目开发背后的“跑马圈地”等乱象。比如,一些公司并不具备技术能力或资本实力,以合作名义“圈”下资源后,再去向投资机构兜售,玩起“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反而给碳汇项目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二道贩子”?色达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研判能力、管理能力,从有实力、有碳中和需求两方面筛选合作对象。而这,也是甘孜州林草部门反复强调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和人才培养、要把“家底”算细的原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7
(叶强平 记者 杨琦)“现在的牦牛生活条件好哦,不但住上了现代化圈舍,还吃得好,再也不用担心雪灾和缺饲料。”冬日的康巴高原天寒地冻,但在理塘县禾尼乡牦牛产业园内却温暖如春,牧民洛泽仁一边开着自动撒料车为圈舍内的牦牛补充饲料,一边对记者说道。雪山下的理塘牦牛理塘是全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拥有552.3万亩草地资源,全县牦牛存栏达23万余头。虽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当地牦牛产业发展受诸多方面制约,很长时间里都存在着养殖周期长、见效慢、出栏难、无法有效延伸产业链条等发展难题。2021年,根据国家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部署,杭州市钱塘区“牵手”甘孜州理塘县,开启了“塘塘”协作的序幕。“为破解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我们入驻理塘后,经过实地调研,把牦牛全产业链的打造作为产业援川、牧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发挥对口支援优势,补齐短板。”杭州市钱塘区挂职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叶小明告诉记者。两年多来,钱塘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在理塘县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资金4250万元,实施牦牛圈舍及检疫用房、高原优质牧草基地、大数据中心、精深加工研发中心等一批浙江对口援建项目,积极打造“高原牦牛从头到尾”全产业链,创建了以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龙头的联农带农致富新模式,并成功入选2022年第三届全球优秀减贫案例。立足资源禀赋变“靠天吃饭”为全流程现代化养殖11月下旬,在理塘县禾尼乡禾然尼巴村浙江省援建的8000亩高原优质牧草基地里,成片的燕麦草一望无垠,牧民斯郎泽仁背着多功能割灌机,忙着和大家一起收割。“又是一年丰收季,牧草基地每亩产干青草3000多斤,是天然草场的10多倍,再也不用担心牦牛越冬度春的饲草问题了,感谢浙江亲人。”斯郎泽仁感慨地说,“以前养牦牛靠天吃饭,牦牛到了春冬两季很容易‘掉膘’和死亡,我们的收入也会大大减少。所幸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经改变了。”浙江省援建的高原优质牧草基地“不仅要解决牦牛饲草问题,还要彻底改变牧民过去防疫无规程、牲畜不改良、养畜不出栏的传统养殖局面。在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我们推动牦牛产业园区实行现代化管理,实现牦牛养殖从分散游牧到集中规模饲养、科学管理、有序出栏的转变。”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走进理塘县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牛舍恒温恒湿智能化管控、自动撒料车、终端数据科学喂养等让记者大开眼界。牛舍内每头牦牛都带有一个智能终端,记录牦牛的年龄、体重以及后续的疫病防控、屠宰等信息,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追溯与信息化管理。“目前,园区建成规模达12万亩,核心区覆盖3个乡(镇)22个村,规模养殖牦牛4.89万头,年出栏1.33万头。”理塘县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周斌介绍道,通过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推广“牧草—养畜—有机肥—牧草”种养循环和“六统一”养殖模式,园区的养殖规模和出栏量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园区通过引培鹏飞牦牛等4家龙头企业,进行工厂化集约养殖,推行“种草、养畜、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生产。针对牧民增收模式单一、无法有效拓展市场等问题,理塘县创新实行“园区+集体牧场+合作社+养殖大户+电商平台”带动模式,通过草地流转、园区务工、牦牛代养、资产入股等方式,把企业、合作社、牧户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新机制。牦牛住上“现代化”圈舍“一头牦牛一年支付500元代养费,今年园区已为牧户代养了400余头牦牛,这些牧户合计平均年增收达20万余元。这已经成为牧户增收的一种固定模式。”周斌向记者介绍道,集体经济专合社还将产业资金通过基金形式投入牦牛园区入股分红,年均分红50万元。禾然尼巴村、卡灰村等两个村直接受益分红,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在钱塘区对口支援下,理塘县的牦牛养殖变“靠天吃饭”为全流程现代化养殖,多重、稳固的收益,既带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又确保了牧民持续增收,让当地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精深加工推动“土特产”变身“新时尚”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全身都是宝,养殖只是发挥牦牛价值的第一步。近年来,理塘县确立了“高原牦牛”为主导产业,牦牛产业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开发,但牦牛精深加工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落户理塘“为充分挖掘牦牛产业的附加值,今年以来,全县围绕打造牦牛全产业链,积极推进以产品研发、销售团队组建为核心的牦牛精深加工产业生态建设。”理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牟晓光表示。今年3月,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落户理塘县。该研发中心将在牦牛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提升牦牛产品附加值上提供服务,为理塘牦牛全产业链打造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奠定坚实基础。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相关工作人员多次与工作队、销售公司围绕牦牛精深加工开展考察研究,并前往浙江海宁皮革行业协会及皮具生产企业实地考察,积极对接国内牦牛皮相关设计、鞣制、产品销售单位和学者专家,寻求相关研发和技术支持,为牦牛皮精深加工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找到方向。目前,研发中心基于牦牛皮材料特性和开发牦牛皮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已完成4款不同风格牦牛皮革研发,并引导性开发了皮带、公务包、商务包、男女休闲包、皮偶、潮玩包等24款牦牛皮具产品及11款牦牛角文创产品。理塘牦牛肉系列加工产品同时,为进一步延伸拓展牦牛产业链条,带动牦牛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理塘县成功引进四川福熙贸易有限公司的团队,成立四川省甘孜州安向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牦牛皮革销售,在理塘县城4A景区——千户藏寨打造了亚克甘孜牦牛文创产品体验店,并于今年9月开始试营业。“牦牛系列产品很有特色,游客比较喜欢,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该牦牛文创产品体验店负责人杨士建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计划在318国道沿线打造牦牛屋,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利用中欧班列,把牦牛产品推广到欧盟市场,力争三年内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农牧⺠增收240万元。通过精深加工,如今,理塘县已开发出系列牦牛肉产品,各种牦牛乳制品,以及牦牛毛、牦牛绒加工出的各类日用品,同时还开发出系列牦牛皮具产品和牦牛角文创产品。用牦牛皮制作成的公务包据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心还将结合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开发出更多的牦牛文创产品,创新数字赋能,打造特色品牌,让理塘的“土特产”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时尚”。“日前,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此,我们将围绕‘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目标,充分发挥‘浙甘’对口支援优势,继续做足牦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让‘高原之舟’真正成为致富之宝,助推理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叶小明表示。(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6
(记者 杨琦)12月22日,记者从甘孜州农科所获悉,由该所和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康青糯2号”“川糯大麦10542”两个青稞品种近日获国家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康青糯2号”和“川糯大麦10542”是由甘孜州农科所青稞课题联合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适宜川西高原种植的糯性青稞新品种,于今年完成非农作物品种登记,12月获登记证书。科研人员田间开展新品种选育“两个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持续提升我州青稞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水平。”甘孜州农科所研究员杨开俊介绍,以科技创新引领青稞选育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青稞产业的提质增效,对促进甘孜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品种是种业发展的核心。近年来,为加快培育青稞优新品种,助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甘孜州农科所以服务全州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坚持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步发力,围绕青稞产业,聚焦“保、育、繁、选、检、推”六个关键环节,以品种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支撑,以基地为依托,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育种技术创新,做实“天府粮仓”甘孜文章。成熟的青稞新品种据悉,在国家、省、州科技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甘孜州农科所青稞课题组的科技人员在青稞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提质增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新模式构建、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先后培育康青系列青稞新品种5个,年推广康青系列品种30多万亩,获授权专利3件,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1部,制定标准9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甘孜州农科所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5
(殷洁 叶强平 记者 杨琦)“大操大办惹人嫌,勤俭持家人人夸。修房造屋需审批,违法建设必处理。房前杂物整齐摆,屋后垃圾不乱丢。孝敬老人是传统,薄养厚葬品行坏……”连日来,在理塘县各乡村,像这样朗朗上口的藏汉双语版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浓厚氛围。“现在有了‘西索’的免费服务和尽职尽责,村上的红事、白事,讲排场、撑门面的少了,省心省力还节约钱,真是太好了。”高城镇替然色巴一村的村民邓珠如是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村出现红白事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陋习,随之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成为群众讲面子不讲“里子”的“额外负担”。为破解这一难题,理塘县高城镇党委和政府把推进“红白理事会”制度作为提升文明镇风的重要抓手,深化移风易俗,积极引导群众红白事简办、抵制大操大办。村民口中的“西索”就是该村的红白理事会理事。“白事每户赶礼15元,并打一个锅盔,既不会产生赶礼攀比,也不会造成负担。”通过村民大会、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宣传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和意义,提高村民对红白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红白理事会确定的红白事办理标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据高城镇党委书记王有才介绍,10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选举村里有威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离职村干部等多人担任理事,理事会成员由各村老百姓分组构成,各位“西索”带领各组老百姓轮流负责,明确了红白事务的处理程序和标准,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规范了村民的行为,确保了各村移风易俗工作事事有人抓。今年年初的一天,天降大雪,道路湿滑,能见度极低,沈某因为踩急刹车致使车辆甩尾,冲下了护栏,抛锚在了318国道禾尼乡路边。沈某头部、手臂等处受伤,无法动弹,连拿手机拨号都没办法完成。在禾尼乡经营小卖部的河南伊川人郭红吨,恰巧当时也正开着车往店里赶,看到公路上有车辆冲下路基的痕迹,心里便想着肯定出车祸了。郭红吨把沈某转移到自己车上并报警,担心其会失血过多而发生意外,当晚他便和邻居宁新立两人开车将沈某送到县医院救治。县医院虽对沈某进行了救治,但手臂粉碎性骨折需要当晚送至天全县医治,可医院的救护车又因另有任务还未返县,郭红吨与宁新立就主动承担起运送病人任务,两人轮流开车将沈某送到了天全县救治。乡道德评议会在得知郭红吨与宁新立的事迹后,在第二季度道德评议会上将两人纳入禾尼乡“文明之星”候选人,并成功当选。禾尼乡岭戈村75岁的甲科奶奶独居多年,无儿无女,行动不便,禾尼乡道德评议会非常关心甲科奶奶的情况,每月都会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去看望她,并给她清洗被褥、打扫屋子。岭戈村群众次乃降错、丁真尼玛两人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甲科奶奶的任务,至今已有3年。次乃降错和丁真尼玛的善举,被乡道德评议会评选为2023年第三季度“文明之星”,并在乡风文明“红榜”上予以公布,号召全乡干部群众学习。“禾尼乡道德评议会在选树先进,鞭策后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接下来,我们会常态化开展评议工作,继续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禾尼乡党委书记降央曲批说。理塘县格聂镇喇嘛垭村干部四郎登巴说:“自从村里开展道德评议以来,邻里纠纷也少了,婆媳关系好了,不仅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还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程度,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了。”目前,理塘县155个村(社区)通过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积分制等载体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破除陈规陋习,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文明新风拂遍乡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杨勇  近日,简阳对口支援工作队、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德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支队伍向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捐赠阿笨达挫和伊维菌素等6件驱虫剂,着力解决当地牦牛养殖冬季驱虫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德格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与德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携手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根据德格县实际情况,特选技术骨干到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自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简阳对口支援工作队与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克服空间距离,开展了“24小时电话服务”“微信实时视频在线”“现场手把手指导”等工作,为牧民提供日常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解决牛羊疫病防控和养殖技术难题,取得良好帮扶效果。  此外,帮扶队伍还积极参与当地养殖户组织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提高了当地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8
(殷洁 叶强平 记者 杨琦)“今天这个宣讲‘套餐’,不但让我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外,还观看了文艺演出和成就展,顺便还免费检查了身体,咨询了一些民政方面事宜,以后还得向大会上表彰的典型学习。”12月9日,理塘县濯桑乡业务村60多岁的村民四郎泽仁高兴地说道。宣讲活动现场四郎泽仁口中所说的宣讲“套餐”,就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理塘县为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众化、接地气,12月上旬,理塘县组建藏汉双语骨干宣讲队,面向全县22个乡镇开展“石榴花开·雪域高原百姓坝坝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宣讲活动。通过“理论+文艺”“理论+微视频展播”“理论+文明典型表扬”“理论+成就展览”“理论+惠民服务”等载体,立体化推进基层群众宣讲全覆盖,让群众有看、有听、有读、有学、有感。“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当天上午,濯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院坝内,由理塘县文化馆仙鹤艺术团送上的一曲藏族歌舞表演,吸引了来自各村及附近乡镇前来听宣讲的农牧民群众,现场一派热闹。志愿者们忙不迭地递上乡政府里现熬的酥油茶,“哦呀,卡卓(藏语:谢谢)!”接过一杯杯冒着热气的茶,600余名群众看得笑逐颜开。理塘歌舞来自乡里民间,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通过传统歌舞表演将民族团结的理念唱进了群众心坎里,现场不少人举起手机拍摄。农牧民群众观看发展成就展板精彩的文艺表演刚完,宣讲就接着开讲。“今天没有骑马来的吧,远点的都是开车、骑摩托来的,说明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甘孜州级宣讲员、理塘县委宣讲分队成员伍金丁真,用列举事实、解说典型案例、穿插藏族民间谚语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式,通俗易懂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等内容,通过一个个身边故事,谈发展变化、说政策支持,将党中央带领理塘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讲深入、讲清楚。   “今天的这种宣讲形式非常接地气,我们听得懂、坐得住,也非常愿意听,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带头干、加油干,立足本地民族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宜居美丽乡村。”参加宣讲会的康呷村党支部书记格乃激动地说道。现场,志愿者们为听讲群众播放了藏汉双语版的“文明交通”“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短视频,并为群众逐一递上了冬季交通安全、冬季常见病防治、市民文明公约、法律案例、《图说理塘文明公益漫画》等一份份图文并茂的藏汉双语宣传资料,群众现拿现读,纷纷表示很实用。宣讲场地周边,布置了理塘老照片和发展成就图片展览区,展出了理塘县城今昔、生态理塘、文化理塘、产业理塘、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多彩图片,群众纷纷上前观看欣赏。健康义诊惠及群众“扎西泽仁家,夫妻和睦,勤劳节俭创家业;泽仁拥忠家,重视娃娃教育……”随着念到的名字,各家各户兴高采烈地上台领奖。宣讲会上,对濯桑乡7个村的14户五星级文明户进行了集中表扬。同时,理塘县着力推动惠民服务与集中宣讲配套开展,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现场组织乡(镇)司法所、乡(镇)卫生院、乡(镇)信访办、民政专员等设立咨询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健康医疗义诊、信访咨询、民政报销咨询等惠民服务。宣讲结束后,农牧民群众各按所需,高高兴兴来到各咨询台前“赶场”。这个排队检查血压,那个忙问医保报销进展……人人脸上挂满笑容。据悉,理塘县委宣传部组建了6支县委宣讲分队,将分别赴毛垭、拉波等五片区一镇开展集中宣讲。宣讲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方式,在农区就用农区话讲,在牧区,就用牧区话讲,让群众能听懂、乐于听。本轮基层大宣讲将持续开展到2024年元月初,实现理塘县7万余名群众全覆盖。如今,在雪山下、在牧场上、在村庄边,一场场“石榴花开·雪域高原百姓坝坝会”集中宣讲、一支支“石榴籽”小分队入户宣讲,让党的声音传遍家家户户。在分散的远牧点,理塘马背宣讲队也正翻山越岭,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牧民帐篷里……(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1
新龙县聚焦农业农村产业培育,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应高原牧区需求的青贮玉米,走出了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种养结合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一)盘活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收购、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把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的首要选择,按照“以畜定贮、以贮促养、粮饲兼顾、种养结合”的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整合3000亩土地种植玉米,备储过冬壮大牦牛产业,切实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散化问题。(二)科技赋能。引进专业公司入驻经营,投资700万元建成新龙青储饲料加工厂区,配备运输车、收获机、打捆机等设施设备。围绕饲草“种-管-贮-用”产业链条,升级关键技术,根据高原气候、种植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确定“铁研53号”“雅玉2号”作为青贮种子,适时播种、苗期管理、中耕除草、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害防治等过程提升玉米品质、提高饲草产量。(三)助农增收。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兑现土地流转费用225万元,集体经济分红1万元,合同约定根据后期经营情况逐步提高分红比例。同时在满足本县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对外销售网络建设,与理塘、甘孜等县定向签约5000吨375万元的青贮饲料。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了牛群草丰料足。截至目前,该县牦牛出栏2.07万头,实现营收1.86亿元,群众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供稿:新龙县委宣传部 向保林)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6
(叶强平 格立桑登 记者 杨琦)11月30日,在眉山市丹棱县召开的2023年全省推动“四好农村路”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理塘县被授牌为第七批“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理塘县农村公路近年来,理塘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公路全域通达、全域共管、全域提升、全域惠民策略,依托“码上理塘”数字智慧城市,深化改革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物联网及视频等技术手段实现农村公路路况科学评定及资产动态管理。实现了从“有路走”到“走好路”的转变,“四好农村路”已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坚强基石。以“建”字为本,筑牢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根基。理塘县抢抓“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发展。围绕“交通+”聚力赋能,按照“产业绕着公路转,公路围着产业建”的思路,积极推进“交通+旅游+产业+N”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建成勒通牦牛园区产业路、高城镇赛马场美丽乡村路、甲洼玛吉阿米产业路、濯桑游客服务中心等交通设施,为理塘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夯实了群众阔步美好生活的幸福路,打造“旅游+”公路41.08公里,实现全县所有旅游景区基本全覆盖,有效推动了文旅产业快速崛起,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开展公路养护以“管”字当头,健全公路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理塘县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机制。划清农村公路的路域产权,加强路政管理,对全县路政养护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刷写固定标语等形式开展常态化路政宣传,将公路爱护纳入村规民约,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大幅提高。交通执法大队开展常态化巡查,充分发挥大河边超限检测站作用。截至目前,查处治超案件62起,卸载货物141余吨;非法客运车辆(黑车)案件70起、非法改拼装2起,处罚56.2万元,查处、结案率达100%。有效遏制了境内超限超载势头,大大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开通乡村客运班线以“养”字为要,构建责任明晰立体管养网络。按照“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提升形象、美化环境”的总思路,理塘县以“畅、通、洁、美、绿、安”为标准,以实施路田分家与路宅分离、边沟净化、路林高标准绿化、附属配套设施完善为重点,切实加强道路养护,在全省涉藏地区率先启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以脱贫户为优先条件,共计招录理塘籍养护人员103名,纳入每年县财政预算。组建养护股,科学布局辖区5大片区、成立9大养护站,以“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实现了县、乡、村道路养护里程全覆盖,管养率达100%。              开展道路交通运输执法以“运”字发力,打造高效快捷全域运营体系。理塘县大力构建以路设线、沿村选点,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中转、行政村为节点”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体系。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整合邮政、圆通、韵达等8家快递公司,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行“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的高效物流系统,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村客运及城市出租车全部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高标准打造理塘金通工程,将邮政及其他快递公司和农村客运结合,实现了快递通村全县覆盖。(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04
(川经瞭望记者  杨琦)“对口支援暖民心,情系百姓办实事。”11月1日,在甘孜州九龙县魁多镇,当地村民们身穿盛装向杭州市西湖区挂职九龙县委常委、副县长邵建华及挂职县政府办副主任张劲帆献上一面锦旗,感谢西湖区对口支援工作分队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九龙县魁多镇村民向西湖区对口支援工作分队赠送锦旗地处川西高原的九龙县是甘孜州重要的茶叶产区、川滇茶马古道的咽喉,全县有原生态古茶树14万株,生长历史最长达七百年之久,因高海拔独特的自然环境,其茶叶品质卓越。但同时九龙山高路远,也面临茶叶销路不畅的问题,许多古茶树无人管护,部分茶园甚至种上了玉米。2021年,新一轮浙甘对口支援工作启动,杭州西湖区对口支援甘孜州九龙县。相隔两地2000多公里的西湖和九龙都是产茶区。“借用西湖龙井的发展经验,让九龙上百年古茶产业发‘新芽’。”入驻九龙后,邵建华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确定了这样一个思路。西湖区对口支援工作分队开展古茶树普查充分借鉴“西湖龙井”经验,西湖区对口支援工作分队结合九龙县当地茶文化及自然资源特性,以乡村振兴引领茶文化与农商文旅结合,打造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浙江省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九龙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项目”、投入“魁多镇里伍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等,按照“产业+小镇”的发展模式,为九龙县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茶文化的全产业链。同时,通过开展西湖、九龙两地茶叶制作非遗传承人共同交流茶叶文化活动,实现“九龙绒巴茶”与“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在技艺融合方面“手拉手”带动升级,在品牌联动方面“抱一抱”协同发展,从而改变九龙有好茶、无品牌、缺市场的现状,让品牌引领九龙茶的消费,促进九龙茶产业长远发展。九龙县茶产业主产区鸟瞰图记者了解到,10月19日,在2023中国成都(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西湖区与九龙县协作的茶叶成果——康巴天骄·绒巴雪域红获得了全国红茶斗茶大赛的金奖,在全国众多的红茶中一举夺魁。这款红茶,正是用九龙产的高山品质茶叶,加上西湖九曲红梅的工艺制作而成。好茶加好工艺,还要有好的市场。近年来,西湖区对口支援工作分队充分利用杭州市、西湖区多平台、多资源优势,为九龙茶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并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打造线上线下多平台、多渠道销售,实现九龙县茶产业在本地和国内市场的“双循环”。2022年出产鲜叶15.4万斤,实现茶产业总产值2300余万元,仅天乡茶叶园区销售量就达513.84万元,带动九龙县茶产业主产区茶农547户增收,人均增收2800元。在西湖区对口支援下,九龙县茶产业项目持续推进。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6700多亩,成为甘孜州最大产茶区。邵建华表示,“我们将加大九龙茶产业的帮扶力度,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引领茶文化与农商文旅结合,让高原‘小叶子’成为带动九龙县富民增收的‘金叶子’。”(西湖区对口支援工作分队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1-29
(李欢 叶强平 记者 杨琦)近日,理塘县禾尼乡禾然尼巴村的高原优质牧草基地饲用燕麦草进入了收获期。田间地头,成片燕麦青草一望无垠,牧户们分头割草,大家互相帮助、干劲十足,不一会草场上就垒起了一堆堆的草垛。有的人负责打包草料,有的人负责装车,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收割燕麦草禾然尼巴村是理塘县畜牧大村,全村298户、1586人,牦牛存栏达2.1万头,村民们最关心的是牦牛越冬度春饲草问题。“我们村以前养牦牛靠天吃饭,冬春季最担心雪灾和缺饲料,牦牛很容易‘掉膘’和死亡,村民的收入也会大大减少。现如今,牧草基地每亩产干青草3000多斤,是天然草场的十多倍,牧草丰收有效增强了牲畜越冬抗灾能力,村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挣钱,大家都非常高兴。”禾然尼巴村党支部书记昂旺降措说。又是一年丰收季,禾然尼巴村合作社优质牧草丰收是村民最大的喜悦。在牧草收割现场,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联户长积极发挥“服务员”作用,切实帮助解决缺少劳力群众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拉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力践行了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驻村工作队员查看燕麦草丰收情况近年来,在理塘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的对口支援下,由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牵头,禾然尼巴村积极推进优质牧草(燕麦)种植发展产业,目前全村共有优质牧草基地8000亩。以“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带群建,采用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将牧草折算分红纳入家庭财产性收入的方式,实实在在实现增收,既调动了牧民生产积极性,又保障了牲畜越冬口粮。(中共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1-27
(记者 宁蕖)11月12日,走进甘孜州道孚县泰宁镇,新榨菜籽油的香气沁人心脾。漫步乡间,道路通畅,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山水之间,游客三五结伴,拍照合影。  近年来,泰宁镇聚焦“菜油经济”,组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6个,种植春油菜8142.62亩,为延长农业产业链,还修建了菜籽油加工厂。在种植环节,泰宁镇进行土地养分调整以及油菜籽品种优化,致力于研究出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油菜”,打造泰宁油菜籽特色品牌。  厚植农业家底的同时,泰宁镇依托万亩油菜基地和高原露地蔬菜基地产业项目,打造“高原万亩春油菜观光农业产业核心区”。  “农旅融合发展,提高了群众收入。”泰宁镇镇长青永涛告诉记者,泰宁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5年前的0.67万元提升至如今的1.8万元,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园,户户有增收致富项目。泰宁镇将持续提质增效抓产业团队提升油菜籽的品质和出油率,同步申请有机产品及绿色食品相关证书,扩大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还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1-27
(记者 宁蕖)丹巴古碉、乡城“白藏房”、炉霍“崩科民居”……行走在甘孜大地,随处可见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建筑,在这些建筑背后,是一个个具有文化、历史、科学、艺术等多重价值的传统村落。  据统计,甘孜州拥有9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68个省级传统村落,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这些村落,是甘孜州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甘孜州住建局局长谭成介绍,近年来,甘孜州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2021年10月以来,先后投入9.6亿元、实施142个项目,丹巴县中路片区、乡城县青德片区、泸定县化林片区等一批传统村落组团发展、焕发活力。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一个个遗韵千年的古村落正蝶变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目前,乡城县已成功申报12个行政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图为乡城县青德镇木差村建筑风貌。甘孜州住建局供图优化基础设施,让生产者“回流”  一针一线,一引一穿,一朵朵色彩艳丽、绣工精美的花朵就跃然眼前。10月底,在丹巴县巴底镇邛山村举行的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上,非遗传承人扎西拉姆一边现场展示着嘉绒刺绣的工艺,一边售卖着成品,在她身后,一座座传统碉楼林立,游人穿梭如织。  “这几天,我已经卖出去几千块钱的东西了。”扎西拉姆告诉记者,这门给她带来不菲收入的手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以前我们都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绣这些。”  人口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一直以来都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怎样才能促进人口回流、盘活土地资源?  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以来,丹巴县将传统村落资源与县域旅游优势结合,打造了梭坡碉楼、中路碉楼群、甲居藏寨等传统村寨文旅地标。  “在打造文旅地标的同时,我们通过保护利用非遗文化,吸引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回乡就业,同时引导村民和村集体以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盘活了土地。”丹巴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丹巴县共接待游客28.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  “现在我们都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里开起了民宿,我还能把刺绣卖给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扎西拉姆说。  同样的一幕也在稻城县亚丁村上演——“以往这个时候,我们都外出找活干了。”11月中旬,亚丁村村民电株正将一捆捆晾晒好的青稞收回家,“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在景区给游客牵马,但以前到了冬天,村里没暖气,水管里的水都会冻住,游客也少了,只能出去找活干。”  围绕产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是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我们的供暖和供氧项目都已经建设完毕,有了这些支撑,以后我们会大力发展冬季旅游,让村民全年收入都有保障,也让更多村民能回乡就业。”亚丁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童春说。分类保护利用,缩小城乡差距  在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一座座白色藏房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树林掩映,宛如童话世界,走进一栋由传统藏房改建而成的民宿,热水器、冲水马桶、地暖、WIFI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是地处川西高原、距离县城也有近20公里的小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是城乡之间最直观的差距。对于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是横亘在“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护传统建筑,不能大拆大建,又要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业,缩小城乡差距,还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何解?  自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以来,乡城县就明确了“分类保护利用”的原则。  “对于核心居民区内的建筑,我们沿袭‘白藏房’的传统建造工艺,对有渗水漏雨情况的房屋,只进行防水处理;用于民宿的房屋,经营方可以按照消防要求进行改造;普通自用的民居,通过‘五改三建’工程,实现厨居分建、人畜分离。”乡城县住建局局长尼玛泽仁介绍。  在对传统建筑“分类保护利用”的基础上,乡城县还在各村镇推广新型建材替代木材建房行动;全面实施藏居安全用电线路改造“绿盾行动”;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庭院美化和村级给排水、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全州层面,甘孜在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同时,加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统筹推动道路、供水、电网改造、路灯、改圈改厨、风貌改造等各项设施建设,改善传统村落设施条件。  “我们认识到,传统村落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更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家园,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保护传统村落要重视村民的生存需求、经济利益和现代化追求,分类保护利用,就可以很好地统筹这样的需求。”谭成说,下一步,甘孜州将在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统筹整合资源,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1-27
(叶强平 次仁邓珠 记者 杨琦)11月21日,在共青团理塘县委、县乡村振兴局牵头,爱心超市主办的“小积分”助力乡村振兴“大动能”积分制兑换物资发放活动现场,共发放15.4万元积分兑换物资。据悉,为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持续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理塘县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新模式,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各乡(镇)、村(社区)按照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积分”,村民以实际行动获取“积分”,用“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物品。积分兑换物资发放现场,村民喜领物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亚吉小区的益西翁姆家先后荣获理塘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九星级家庭”和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按照村规民约获得县级荣誉积30分,获得州级荣誉积50分,加上参与村内环境大整治获得20分,该家庭积分到达100分。当天,益西翁姆家在爱心超市兑换价值70元的一袋大米和30元的一袋面粉。据统计,此次“小积分”助力乡村振兴“大动能”积分兑换物资发放活动,为全县149个行政村、2个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区、3个敬老院发放积分制物资,包括大米770袋、面粉1540袋、菜籽油616桶、食用盐3850包,共计价值154000元。此次积分制兑换活动,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奖励,理塘县通过乡村治理“积分制”,有效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新活力。(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1-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