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黎萍)3月25日,甘孜州九龙县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暨招商引资推介会拉开帷幕,100余家企业齐聚一堂,共商九龙发展新机遇。  推介会上,九龙县委、县政府与力方集团、白马文化发展集团等1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景区投资运营、越野线路和自驾游线路运营、冷水鱼养殖、生猪代养等多个农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超5.4亿元。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与九龙县同心同向、团结奋进,选派机关、医疗、教育等对口支援干部人才10批次404人,实施帮扶项目195个,加强交流协作,推动九龙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九龙县文旅资源丰富,山水湖泊、草原湿地、古茶树群美不胜收,这是九龙县招商引资的优势所在。”推介会上,九龙县委副书记扎西邓珠就该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作招商推介。  活动现场,九龙县还展示了牦牛肉干、黑山猪肉、等风兔、菌干片等当地特色美食,引得客商们驻足观赏品尝。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6
(李艳秋 记者 杨琦)“树苗不能载得太深了,如果土埋太深了的话水一浇就不透气,不透气树苗就会烂根……”3月22日,在道孚县麻孜乡德尔瓦村的山坡上,县林草局的技术人员何行铭正一边指导栽植技术一边帮忙补栽树苗。村民们种植变叶海棠连日来,在道孚县麻孜乡德尔瓦村、孔色乡昌孜村,村民们正在山坡上和田地里挖坑、栽树、培土,抓住时机补栽变叶海棠(根雀)树苗。麻孜乡德尔瓦村党支部书记梁登龙告诉记者:“现在打小工的特别少了,他们都在家门口摘根雀叶子根雀花,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个项目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据了解,变叶海棠树因耐寒耐旱,在道孚县野生树约有5万余株,年均产果1500吨左右。2017年,道孚县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成功开发了一款名为“根雀红”的饮料,酸酸甜甜的口感受到大众喜爱。为确保后期“根雀红”饮料的果料来源增产增量需求,道孚县通过大力建设变叶海棠种植基地、推广良种繁育和丰产造林技术,提升荒山荒坡利用效率,在各卡乡等5个乡镇种植15.5万株根雀苗。2024年,道孚县将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973.5万元,持续带动孔色、麻孜、木茹、各卡、沙冲、瓦日6个乡镇2000余户农户种植变叶海棠17.7万株,户均将增收9000元左右。“为让群众实现利益最大化,今年我们栽植的所有根雀苗都是从本县苗农手中购买,既让村民得到实惠,又能实现对应村集体经济的增收。”何行铭表示。谈起“根雀红”产业开发,道孚县农业加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贾贞希介绍:“今年我们还要新建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以扩大根雀红饮品的生产。目前,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开发了以根雀叶、根雀果提取物为原料的中药饮片,预计6月底开始投产。”(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余璐 记者 杨琦)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23日,在丹巴县巴旺乡格呷村的山坡地头,村民们正忙着种植高原野生刺龙苞,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村民种植刺龙苞“野生刺龙苞在我们这里很多,每年刚出来的时候要卖30块钱多一斤,收入还是比较可观!”格呷村党支部书记旺丹开心地说,刺龙苞好种、好管、好成活,自我繁殖能力强,不用施农药化肥,它是纯生态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今年,格呷村先试种4亩刺龙苞,这些刺龙苞长大后可是当地群众的“金包包”。刺龙苞,是楤木的芽苞,一般在3—4月采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山野菜。刺龙苞可凉拌、清炒、煲汤。作为蔬菜食用,不仅清香独特,味美可口,且营养丰富,有“山野菜之王”“天下第一山珍”的美誉。除了食用,刺龙苞还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据悉,今年,巴旺乡党委在详细咨询本地“土专家”和市场调查后,了解到格呷村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很适合种植刺龙苞,于是决定种植刺龙苞,打造高原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并加大对刺龙苞的生长条件、品质口感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努力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在带动刺龙苞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增产增收。格呷村党支部书记旺丹表示:“我们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纳入了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丹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叶强平 拉姆拥措 记者 杨琦)3月24日,理塘县高城镇德西一村活动中心十分热闹,村民们正热烈地讨论今年如何把“马背慢游”项目做得更有特色和吸引力,带来更多收益。德西一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中,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过往游客众多。过去由于相关资源和产业未能有效结合利用,特别是旅游体验服务项目的缺失,导致该村群众未能通过旅游资源实现增收。2022年初,成都市新都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高城镇人民政府、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成立了勒通马背慢游集体产业合作社,打造“马背慢游理塘”集体经济项目。游客打卡东山顶该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新都区投入资金37万元,剩余资金由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开展旅游服务接待工作。项目涵盖马背骑游、藏装租赁、藏餐品尝、拍照写真、藏式婚礼体验等旅游互动体验项目。“天空蔚蓝,穿着民族服装,骑马到东山顶打卡,俯瞰理塘县城的全景,感受‘天空之城’如仙境般的美丽,你会忘记世间所有烦恼……”高城镇德西一村“马背慢游”向导扎西笑着给游客介绍。县城尽收眼底、雪山下的城市建筑群让来自福建的游客张女士连连赞叹,她说,特别是穿上藏装体验骑马过后,有了一种本地人的感觉。“想在这里多玩了几天,好好地体验一番本地藏族居民的生活。”昂旺刀吉是德西一村的村民,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自从村里成立勒通马背慢游集体产业合作社后,爱好摄影的昂旺刀吉便加入进来,担任起了游客的“专属”摄影师,在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他精湛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广大游客的点赞与好评。随着德西一村“马背慢游”项目的推出,借助毗邻东山顶的地理优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马背民族的豪情”、藏家儿女的热情好客。2023年德西一村实现收入50余万元。“经过这几年的运营,村民们看到了项目的美好前景,不仅留住了游客,还能解决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梦想,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步伐。”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由衷地说。(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尼玛准 陈鑫 记者 严易程 文/图)3月20日,为推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更深更实,着力打造生态良好、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阿坝州马尔康市各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着力推动市容市貌向“远者来近者悦”的目标迈进。河道清理在马尔康市马尔康镇,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手拿扫帚、铁钳、铁锹清除道路两旁及河道中的垃圾,大型机械则对路边的建筑垃圾堆进行清理。同时,针对宅前屋后、水面河岸、道路沿线、林地内外、村容村貌等开展全域排查,对商业街卫生环境进行整治,仔细清理各区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我们将立足‘全覆盖、无死角’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马尔康市马尔康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罗昌宇介绍,下一步,马尔康镇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竭力打造干净的环境,真正把环境整治工作的规矩立起来。同样,马尔康市松岗镇也相继建立镇、村、微网格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聚焦国道317主干线、通村公路沿线、河道沟渠、垃圾转运点等区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清扫整治。道路清理“此次共计清理道路边沟、河道垃圾冲集点等卫生死角30余处,垃圾收集点8处,共清理垃圾2余吨,清除“牛皮癣”、小标语、小广告10余处,进一步提升了镇容镇貌。”马尔康市松岗镇党委副书记高阳介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不仅牢固树立了村民“主人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将城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农牧民夜校、入户宣讲、坝坝会、微信群等方式,呼吁群众从“看客”变“主角”,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接下来,马尔康市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域环境卫生常态化治理,以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治,以更高水平提升全州城乡环境质量,全面塑造“安全有保障、功能得完善、生态大提升、产业强支撑、生活更宜居”“远者来近者悦”的城乡新环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1
(格绒布尺 记者 杨琦)田间地头备耕忙,不负春日好时光。眼下正值春耕好时节,白玉县各地纷纷开启“春耕模式”,伴随着田间的机械轰鸣声,目之所及尽是一派忙碌景象。蔬菜大棚内村民们忙着种植蔬菜在赠科乡热卡村,村民们正在村级集体经济种植基地里忙碌着,抢抓播种先机。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清理石头,有的负责浇水,有的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蔬菜种子,忙而有序地种植蔬菜。记者看到,蔬菜大棚内采用的滴灌技术,可实现全程自动化灌溉,既解放了人力劳动,又保证了精准灌溉。而早前种植的菠菜、萝卜等作物已“探”出脑袋,长势喜人。热卡村第一书记四郎尼玛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去年村上引入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玉米,今年还新建了蔬菜大棚。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带领村民在种植果蔬方面积极探索,带动本村人在本地就业务工,增加老百姓收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业品牌。”田间机械化种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摆脱过去小而散的土地经营模式,近年来,热卡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形成了“政府+农户+企业”的新土地经营模式,依靠“政府引领+村民自建”,致力于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基地。“突突突,突突突……”微耕机的声音打破了乡间的宁静。蔬菜大棚外,是由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的热卡村玉米种植基地,微耕机技术员郎加泽登正熟练地操作机器,经过机器反复多次的翻转,土壤蓬松而松软。郎加泽登边操作机器边说道:“在林丰公司上班已有一年多了,自己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真是太方便了!”“公司入驻以后,积极向村民宣传新的种植理念,对传统的农间作业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指导,解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驻赠科乡热卡村的负责人阿多说道,去年,公司在热卡村共流转550余亩土地,发放务工费27万余元。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开展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扩大种植产业。种植的萝卜冒出新苗产业发展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激发内生动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白玉县热卡村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引领村民从传统的单一的种植模式转向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广泛调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真正让土地“流”出了活力,“转”出了后劲,为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今年,热卡村将进一步利用好百姓房屋周边土地,尝试种植各种蔬菜及果木,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白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1
(丁真拥章 薛燕 记者 杨琦)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连日来,乡城县涉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力以赴确保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首季畜牧业经济实现“开门红”。同时,为推动在建涉农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已建项目的正常运行,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走访调研中,针对在建项目“光伏+牦牛养殖基地”存在的水电接通问题,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联合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与正斗村和光伏公司进行了初步协调,并对施工方提出了项目建设标准、质量、安全、进度等建设要求。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圈舍、饲料和有机肥加工房框架建设,余下工程计划在7月底前完工。藏香猪在乡城县正斗乡,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专业技术人员对已建项目“正斗村牦牛、藏猪养殖和白坝村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调研,并从畜禽养殖、饲料选配、疫病防控、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作了认真详细的指导,有效破解合作社在养殖过程遇到的技术难题。“县农牧局工作组送技术上门,科学指导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对我们帮助很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养殖新模式,提升藏香猪的品质,推动藏猪养殖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村民参与养殖,探索走出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藏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泽仁曲批告诉记者。据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翁秋介绍,合作社建成后,该局免费为其投放了亚丁牦牛25头、乡城藏鸡1000羽,帮助养殖藏猪存栏达300头。目前,合作社运营正常,成效初显。其中,藏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出栏藏猪234头,产值60万元;藏鸡养殖合作社已产蛋12600枚,产值3.15万元。(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8
(叶强平 何敏 记者 杨琦)3月11日,理塘县上木拉乡旺达村德琼乃曲水磨糌粑制售专业合作社与理塘县密齐齐科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行了集体经济分红仪式。分红现场“没想到啊,今年刚开年就能分红,村集体经济还真可以……”当天一大早,旺达村25户村民代表纷纷来到密奇奇科技食品有限工作,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分红仪式开始前,公司负责人带领村民们参观了旺达村糌粑奶茶生产公司,并详细介绍了奶茶的生产过程、运营模式,村民们对旺达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分红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村民们有序地对账、签字、领取分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次分红主要是旺达村于2023年7月投入奶茶生产设备的收入,为25户村民分得12500元现金和价值7500元的糌粑奶茶,共计20000元。“村里的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去年房屋流转分了一次红,现在才年初我们又分红啦,一年比一年更好、更多,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扎西泽仁激动地说道。领取糌粑奶茶近年来,旺达村始终秉持“党建引领带动、挖掘资源资产、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不放。“此次分红,再一次让群众享受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产业发展的能动性,从根本上促进了群众参与村级大小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打开了强村富民新局面。”上木拉乡党委书记格绒次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崭新局面。”(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3
(记者 杨琦)3月12日,记者从甘孜州农科所获悉,近日,该所“院州合作”项目“甘孜州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评价与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课题组,先后在丹巴县甲居镇聂呷村和泸定县磨西镇磨子村开展了四川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联合试验和马铃薯玉米套作试验的播种工作。开展马铃薯品种区域联合试验和马铃薯玉米套作试验播种工作在丹巴县聂呷村,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马铃薯项目专家李兵博士和甘孜州农科所马铃薯项目课题组成员进行马铃薯玉米套作试验,示范种植面积6亩,选用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早35以及引进新品种沃土5号,在播种工作中严格按试验方案进行。据悉,今年四川省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联合试验共有来自省农科院、各地方研究院(所)的马铃薯参试品系15个,一个对照品种共计16个品种(系),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希森1号、云薯108、中薯早35、绵彩芋、绵紫芋系列等12个品种。“通过马铃薯品种区域联合试验,将筛选出适宜州内河谷两熟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对州内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甘孜州农科所马铃薯项目课题组负责人雷高表示。(图片来源:甘孜三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3
达玛花·央京,甘孜州达玛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她创立企业,决心推动甘孜州农产品上行工作,带动家乡老百姓致富。8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达玛花·央京一直在践行生态农业的道路上努力。雷佳霖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达玛花藏语意为杜鹃花,当地人称羊角花。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有一位名叫达玛花·央京的女性,周围人都说她胆大。在当地,过去很少有人规模化种植、销售高原农产品,可她却带头试水高原农产品电商,带领上百户村民与市场接轨,把高原地区绿色健康的食材带到大城市。8年来,她深耕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品牌化思路发展康定特色农产品,全流程打造高原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新的道路。达玛花·央京成立公司“品牌化”发展特色农产品  康定新都桥曾有生产基地1000多亩,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空气无污染、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当地人通过原生态方式种植出来的产品绿色营养、口感较好,但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达玛花·央京。  早年做生意积累了10多年市场经验的达玛花·央京,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农户普遍缺乏生产技术,供应链标准化低、产业发展与市场脱节、物流成本高。”通过基层调研,她发现,当地高原农产品主要面临技术、标准、市场、物流四个方面的挑战。  2016年,达玛花·央京创立甘孜州达玛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玛花农业公司”),基地建在康定市甲根坝镇。公司成立之初,定位就是一家“品牌化”发展康定特色农产品的现代化企业。达玛花·央京带领员工和当地群众,尝试全流程打通农产品上行供应链。  2023年4月13日,伴随着阵阵机械轰鸣声,30余种青稞良种,在甲根坝镇提吾村下种。这标志着康定市130亩青稞良种示范推广基地正式启用。该良种推广基地是康定万亩高原有机青稞园区的一部分,由达玛花农业公司全过程种植,负责播种、采收、田间管理、质保等工作,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提供技术指导并在基地进行新品种试验。  “我们试种的30多种青稞良种,涵盖了甘孜州所有的青稞品种。之后将提取一些高产高质的青稞种子,在折西片区进行推广,提高青稞的产量和产值。”达玛花·央京说。线上+线下将高原农产品推向全国  糌粑作为一种特色小吃,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青稞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  达玛花·央京解释道:“当时线上很少有售卖糌粑的,只有线下的一些土特产店在卖。我想通过电商,销售糌粑这样一个认知度比较高的产品,把青稞嫁接进去,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我们的青稞。”  为将消费市场做得更广,达玛花·央京还与一家食品公司合作,生产青稞牛轧糖、青稞苏打饼等产品,打造高原特色食品,实现产品差异化。  此外,达玛花·央京还将当地水磨坊使用传统工艺加工青稞的过程拍成视频,放在店铺首页,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达玛花农业公司成立8年来,形成了以野生菌、黑青稞、藏式养生茶、高原特色生鲜等四个系列产品为主的供应体系。通过天猫、抖音、社区团购、盒马鲜生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达玛花·央京将康定特色农产品、健康食材、生鲜产品推向全国,为助农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2020年,达玛花农业公司荣获“甘孜州十大优秀电商企业”称号;2021年,该公司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黑青稞、高原香糯土豆、康定红皮萝卜、高原娃娃菜等,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8000多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1
(记者 杨琦)记者从甘孜州政府办获悉,近日甘孜州政府办公室印发《甘孜州有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甘孜有机产业结构、有机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旨在加快推进甘孜州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响“中国极地高原全域有机第一州”名片。甘孜县青稞良种基地(资料图)据了解,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地带,独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为有机产业发展奠定了无与伦比的天然基础。全州特色产业优势突出、交通区位优越、旅游生态得天独厚。近年来,甘孜提出打造“有机之州”,大力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强化“有机+农牧”“有机+文旅”“有机+生态”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甘孜州有机认证面积达6.03万公顷,有机产品总产量5.06万吨,产值超9亿元。《规划》提出,立足甘孜州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发挥优势农业资源,围绕全州有机产业链建设,积极做好有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推进有机牦牛、有机藏香猪、有机粮食、有机果蔬、有机菌类、有机红酒6大特色有机产业,有机种业、有机草业、冷链物流业3大先导支撑产业,构建形成“6+3”有机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有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甘孜州特色有机产业集群。《规划》明确,到2030年,甘孜州有机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有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利益链“五链”全面融合,绿色有机生产、有机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有机统一,中国极地高原全域有机第一州全面建成。全州18县(市)均成功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培育有机获证主体200家以上,有机认证产品数量超420个,“有机+”产业总产值超120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1
(记者 宁蕖)近日,甘孜州政府办公室印发《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对酿酒葡萄产业的空间布局、重点工程、效益分析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划。  甘孜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葡萄酒产区。目前,全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3546亩,占全省的32.2%。葡萄酒产业已成为甘孜州“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甘孜州明确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西南高山酿酒葡萄产区核心引擎作用初显,“小酒庄、大产业”高山葡萄酒产业模式基本成熟,中国高端精品葡萄酒产区形象基本塑造成形。届时,甘孜葡萄酒产业还将冲刺“产业综合产值18.7亿元”目标。  在空间布局上,甘孜州通过分析酿酒葡萄的适宜性分区,布局了种植基地、生产酒庄、三产融合等空间,提出在全州打造“一核一环两谷,三大主题,百花齐放”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其中,以“中国高山葡萄酒第一镇”——瓦卡葡萄酒特色小镇为产业核心,国道318线、215线、227线和省道217线为香格里拉葡萄酒旅游环线,打造“太阳山谷”“美人谷”两大品牌;开展葡萄酒“综合服务”“景观体验”“研学教育”三大主题行动;以“小酒庄,大产业”为总体思路,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开展酒庄旅游,培育本地企业积极打造融合当地文化的特色小酒庄。  为了强化落实,甘孜州还从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基地建设、葡萄酒加工、“葡萄酒+”新业态、葡萄酒质量安全保障、品牌与市场建设、科技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8个重点建设工程。  该规划将按照产业要素积聚发展壮大和产业成熟辐射两个阶段实施,目前,甘孜州已细化了第一阶段年度建设任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29
(记者 宁蕖)近日,成都市民王柏璇给家人安排了一次川西自驾游——从成都出发,经过康定、理塘到稻城,“在雪山下泡了温泉,还吃了藏餐,体验感很好。”让他萌生自驾念头的,是年前传来的一个好消息:国道318线及理塘至亚丁公路,已经建成并投用了3个“超充”服务点。“这对我们新能源车主很有吸引力。”王柏璇说。  甘孜州境内雪山冰川林立,天然温泉资源丰富,发展冬季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但以往,受限于气候条件、旅游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因素,冬季一直是甘孜州的旅游淡季。  近年来,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营销宣传、丰富业态体验等,甘孜州逐步将“冷资源”变为“热经济”。2023年入冬以来,全州共接待游客418.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55%、38.79%。春节假期,在康定市塔公镇塔公草原上,游客骑马看“雅拉雪山”,游草原。 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改善服务 从充电如厕等细节着手  其实王柏璇一直怀揣自驾川西一览高原雪山的梦想,但因为他购买的是新能源汽车,对“高原上充电设施是否够用”有顾虑。这趟旅行,在“超充”服务点的体验让他放了心,“充电快、适应高原气候、匹配所有车型,半个多小时就能充满电。”  据媒体报道,未来国道318线上的多个服务区及沿线条件成熟的酒店也将陆续安装超充设备,打造绿色低碳“电走廊”。  除了充电,冬季如厕,也一直是影响甘孜旅游体验的“痛点”问题。“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冬季夜间气温都在零下10℃至零下20℃,旅游区的厕所供水往往成了难题。”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样的窘境逐步得到改善。今年春节假期,一批新型生态环保旅游厕所亮相折多山垭口,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说,这些环保厕所采用了菌群分解技术,具有免水冲、无臭味、扛冰冻等优点,“厕所内的菌群可将排泄物快速降解处理成有机肥原料,剩余极少量的无机物,全年365天都能有效使用。”  目前,这类环保厕所已在折多山垭口、康定阿里布果步游道、石渠县城和巴格玛尼景区、理塘县白塔公园、雅江天路十八弯等多地测试使用。  此外,甘孜还在电子地图上标注旅游厕所的位置,目前已在百度地图上标注290座旅游厕所、在高德地图上标注151座旅游厕所。预计到2024年底,全州95%的旅游厕所都将标注在上述两个电子地图中。春节假期,游客在塔公草原上体验骑马项目。 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增强动力 多项措施激活供需两端  含胸、颤膝、点踢,三步一撩、一步一靠……2月13日,在巴塘县五彩藏乡艺术周弦子锅庄展演活动上,上千名当地群众身穿节日盛装,拉起弦胡,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期望。  为了让冬季旅游“热”起来,甘孜州各地借助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开展了多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康定市以“赏蜀山冰雪·享康定浪漫”为主题,举办了系列特色活动;泸定县举行了花车、弦子舞、狮龙灯等传统民俗巡游表演;白玉县则将藏戏、原生态锅庄搬上了舞台......春节期间,甘孜州举办了各类民俗活动共计81场次。  除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演出外,甘孜各地还统筹发力,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进一步激活了冬季文旅市场。“我们以‘冬游甘孜’为主题,推出景区门票‘零元购’‘一元购’等优惠活动,康定机场、亚丁机场、格萨尔机场机票还实行了3至6折不等的优惠。”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说。  由于冬季是传统旅游淡季,一些商家因为思维惯性,经营意愿不高,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商家还会歇业。  为了培育市场,甘孜州还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住宿、餐饮业等消费券补贴和冬季营业的重点住宿、餐饮业补贴。“今年冬季的游客比以往都多,加上政府有补贴,我春节也没停工,家里人也都来店里帮忙了。”在新都桥经营多年餐馆的老板王旭说。丰富业态 差异化定位招引新项目  春节假期到甘孜泡温泉,是德阳游客张蓉一家的“传统项目”。今年,她注意到一些新变化:“以往温泉酒店的选择比较单一,位置也很集中,现在好多县都有温泉酒店,选择更多了。”  近年来,以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为契机,甘孜多地依托当地资源,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起温泉酒店。  在离木格措景区不远的康定市雅拉乡中谷村,几栋藏式风格的民宿坐落于雪山森林之间。“春节我们全部满房了。”民宿负责人宋虓虓介绍,该民宿定位“轻奢”,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品质的服务,在节假日期间“一房难求”。  在道孚县鲜水镇新江沟村,一个以“天然药浴·康养圣地”为定位,涵盖公共温泉池、私人温泉包间、游泳池等项目的温泉酒店于去年9月正式开业。“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不错。”该酒店负责人袁林说。  差异化的定位,让游客有了更多选择,除了传统的温泉项目,甘孜还瞄准“冰雪旅游”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全州已经包装策划了海螺沟冰川滑雪场(一期)、康定市雅拉乡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色达县约若新村冰雪世界等17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张全新的“冰雪旅游蓝图”正在甘孜州徐徐铺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29
(记者 宁蕖)一人手持盛满盐粒的不锈钢盆引诱牦牛,待其“上钩”后,众人擒住牛角,没等牦牛回过神,一件银白色的披风便套在了牛身上……近日,记者走进甘孜州炉霍县宗麦乡集体农场时,三果村党支部副书记修果马拉正带着大家给一头头牦牛穿衣服。  “宗麦乡平均海拔3800米,气温较低,这个披风一面吸热一面保暖,可以降低冬季牦牛的死亡率,同时防止牦牛掉膘。”宗麦乡党委副书记任玉荷说。宗麦乡集体牧场由11个村加盟组成,有黑牦牛150头,白牦牛50头。  牦牛披风是炉霍县牦牛减排CCER及可持续牧场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复杂的项目名称背后,原理其实很简单——穿上披风的牦牛御寒能力增强,冬季减少掉膘,能减轻草原过载压力,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  “我们今年共发放两万套牦牛披风,主要目的还是保膘、增膘,实现早出栏。”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粗放的养殖方式,到了冬季牦牛挨饿受冻,会陷入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平均6年才能出栏,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而今,除了穿上新衣,助力减排,炉霍县牦牛的生活还迎来更多新变化。  行走在宗麦乡草原,远处,一头头白色牦牛仿佛朵朵云彩,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炉霍牦牛的新朋友——从青海引进的白牦牛。  “原始的放养方式导致部分牦牛近亲繁殖,有品种退化的风险。引进白牦牛,可改良本地牦牛品种。”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炉霍县还引进九龙牦牛、麦洼牦牛、蜀宣花牛等品种,对本地品种进行了改良。  “白牦牛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任玉荷指着一栋栋帐篷样式的牧家乐说,“游客到了我们这里,不仅能逛草原、品酥油茶,还能看到稀奇的白牦牛,拍照很‘出片’。”  再往前几公里,是牦牛的新家和新食堂——一座座智能暖棚内,清水潺潺流动,青贮饲草满坑满谷。近年来,炉霍县相继开展退牧还草工程、牲畜暖棚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牲畜巷道圈建设等项目。2023年,该县种植各类饲草总面积达10790亩,累计建设牲畜暖棚758座。  冷了有房住,饿了有草吃,截至2023年底,全县牦牛出栏量从2020年的2.91万头增至3.88万头。  牦牛过上新生活的同时,宗麦乡也有自己的坚守,“我们坚持只喂天然饲草,这样不仅牛肉质感好,也为以后发展绿色有机产品打好基础。”任玉荷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3
(叶强平 李秘 记者 杨琦)“这个理塘松茸炖出来的鸡香不香?”“大家尝一尝理塘牦牛肉干。”“喝一下理塘蜂蜜水。”……2月19日,成都市新都区挂任理塘县委组织部支援办副主任何秋菊在亲朋好友家中相聚时忍不住又推销起理塘的农特产品。向市民推销理塘高原蜂蜜产品理塘县地处川西高原,拥有丰富优质的农畜产品资源,受地理位置限制,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制约了理塘人民增收和乡村发展。新都区通过聚资源、塑品牌,“多层次”提升产品质量;建载体、搭平台,“全方位”畅通销售渠道;统线上、挖线下,“立体式”构建营销网络,打通理塘县农特产品“出山”渠道。在新都区对口支援下,理塘县木拉镇建立藏猪藏鸡繁育区,毛垭片区建立牦牛集中养殖区,德巫乡建立高原中草药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区,并引入相关专家教授对高原白萝卜等农牧产品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挖掘理塘产品特色,提升理塘产品质量。连续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加强蜂胶牙膏、唇膏、蜂蜜水等蜂蜜产品研发,成功打造高原蜂蜜品牌“极峰三一八”;对俄色茶、藏香猪、藏香鸡等农牧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形成“理飨”系列特色品牌,品牌效应逐步彰显。展销会上推销理塘农特产品新都“高原上·云仓”项目以“专注高原产品,服务高原产业”为宗旨,已建成新理情缘乡村振兴体验馆、高原食品研发中心、新零售电商运营中心和农特产品集散仓配四大业务板块,可实现每月100万单的吞吐量,整合了新都理塘两地农业及农产品资源,积极推动高原农特产品以及优质农资产品的集散销售。据“高原上·云仓”相关负责人介绍,理塘产品实现高效集散仓配、仓储和周转,物流成本平均下降约60%。2023年,高原上·云仓理塘产品出货量达13.2万单,约34.7万件商品,出货价值达3680万元。同时,新都区统筹利用832平台、高原上微信小程序、网红直播等线上平台,引导区内各单位食堂、工会购买理塘县产品。2023年,新都区通过线上平台帮扶销售理塘牦牛肉、极地马铃薯、高原饮品等产品,销售额达220万元。新都对口支援工作队利用各大节假日,通过点对点上门推销、面对面讲解的形式,持续发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购买消费理塘农特产品。2023年,新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引导新都区各单位累计消费购买牦牛肉、松茸小饼干、蜂蜜水等农特产品达30万元。“2023年,新都区全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消费帮扶新模式,提升消费帮扶质效,有力促进了理塘县农特产品生产外销、经济提振和群众增收。”新都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莉说道。(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20
(记者 杨琦)2月18日,记者从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春节期间,甘孜州各县(市)纷纷推出新春主题文化活动,各景区景点“火力全开”,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州共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共计81场次,参与人数达142166人次;全州共接待游客94.12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436.96万元。全州文旅市场呈现出持续“升温”态势,实现龙年旅游“开门红”。游客在康定木格措景区玩雪据悉,春节期间,游客在甘孜州观山赏雪 ,冬游甘孜热“雪”沸腾;看非遗观民俗,多彩活动闹新春;同时,游客穿藏装逛“三馆”沉浸式体验甘孜文化,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州图书馆和州文化馆在节日期间“不打烊”,整个假期全部对外开放,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朋友过年“打卡”的新去处。春节期间,甘孜州各县(市)及各部门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人员到位、道路交通秩序疏导指挥到位、景区游客分流到位、应急处置及时到位;同时,严密监控文化旅游市场的动态,严格落实12345平台+智游天府平台+线下投诉相结合的投诉处理日报告制度,春节期间全州旅游市场无投诉事件发生。(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19
(记者 杨琦 文/图)1月29日,记者从甘孜州两会上获悉,2023年,甘孜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实施“开门红”九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建立项目投资“赛马”激励和项目、资金、政策争取情况通报机制,实行主要经济指标“五挂钩”,全州经济发展态势呈现新气象。特别是抓实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三篇文章”,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甘孜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现场文旅产业强劲复苏  接待游客突破“四千万”2023年,全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标杆性项目稻城县亚丁村开园。甘孜州启动实施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交通建设项目23个,完成投资38.5亿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稻城天文考古公园和全域博物馆之州加快建设,新增博物馆10座。新增天府旅游名县名村、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1个。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案例在中国旅游大会推广。《长征长征》情景剧荣获四川文华奖,《阿依嫫嫫》民歌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康定情歌》民族歌剧在中国歌剧节展演。举办山地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13场次。理塘格聂之眼(泽仁汪堆 摄)2023年,甘孜州接待游客突破“四千万”、达4133.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四百亿”、达452.63亿元,分别增长31.32%和31.26%。清洁能源积厚成势  清洁能源建成装机1994万千瓦围绕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2023年甘孜州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建设投资达249亿元,新增发电装机285万千瓦。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一期,全省最大新型储能祝桑红星光伏电站投产发电,全国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孟底沟水电站开工建设,昌波、牙根一级水电站和道孚抽蓄电站核准。光伏项目获批14个1475万千瓦,占全省新批的53%、居全省第一。抽蓄项目报审5个770万千瓦。2023年,全州清洁能源建成装机1994万千瓦,规模以上清洁能源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全年实现上网电量541亿千瓦时。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资料图)同时,川渝环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加快建设,金上±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甘宜园区持续推进,遂甘园区挂牌,“飞地”园区实现产值550亿元、增长19%。新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是迄今亚洲探明最大规模的伟晶岩型单体锂矿。农特产业提质扩面  建成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79.33万亩2023年,甘孜州 “两品一标”农产品达258个、有机市场主体达89家、有机产品证书达183张、有机认证面积15.7万公顷,年产量8.2万吨、产值15.2亿元,分别增长90.7%、81.8%。乡城县成为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牦牛产业集群项目20个、完成投资2.38亿元,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16个、存栏163.5万头、出栏41.7万头,新增综合利用生产线11条、精深加工6890吨、屠宰加工能力达10万吨,开发特色制品41个,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4.42亿元、增幅达11.65%,带动205家专业合作社、4.97万户农牧户持续增收,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价。建设藏香猪产业项目36个。理塘戳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资料图)同时,编制完成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红酒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建成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79.33万亩。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23.3万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30
(道宣 记者 杨琦)1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赣州市国资委、央企消费帮扶平台、道孚县人民政府、章贡区人民政府协办的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之中国稀土“橙心橙意·消费助农”购物节活动开幕式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开幕式现场“这里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要道,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途经之地;这里是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这里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地……”开幕式上,道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学刚介绍了道孚县的优势资源、农特产业及文旅规划,对中国稀土集团担当尽责、真情帮扶,推动道孚县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消费帮扶,搭建优质的流通和对接平台,让更多道孚优质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世界。“展示的这些特色产品,都可以通过‘央企消费助农产品销售平台’购买。”活动现场,道孚县经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观展人员介绍道。道孚农特产品展示据悉,本次购物节活动共有30余家央企及相关单位参展,现场展销的道孚黑木耳、油菜花、番茄糕、野生菌等7种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此次活动道孚县有16个产品入驻“央企消费助农产品销售平台”,从而让道孚农副产品更好走出去,助力乡村振兴。(中共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29
(扎西邓珠)近日,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申报为省级三星现代葡萄园区,这一殊荣是对得荣县葡萄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得荣县位于四川金沙江干凉河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葡萄生长的绝佳地区。自2002年以来,得荣县政府积极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开启了葡萄产业的新篇章。   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资料图)经过多年的努力,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已成为产业链健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核心区包括日雨镇、瓦卡镇和古学乡三个乡镇,拥有葡萄与葡萄酒相关企业7家。得荣县的葡萄酒以其卓越的品质在世界范围内屡获殊荣,包括柏林葡萄酒质量大赛和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为得荣县的葡萄产业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得荣县的葡萄种植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                        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资料图)未来,得荣县将继续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图片由得荣县葡萄现代农业园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25
朱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人物名片】  洛桑,甘孜州返乡创业青年,拥有400万粉丝的头部创作者,短视频累计播放17亿次,收获点赞7000万次。  创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养兔增收,其团队的“等风兔突围而出”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创业大赛成长组三等奖。【人物故事】  “是吃九龙风干腊肉的季节了,也别忘了橱窗里的高原等风兔!”1月15日,甘孜三农博主洛桑在网络短视频平台更新了一条视频。方寸镜头里,一家人一起杀年猪、烹猪肉的画面温馨又有年味。  洛桑出生于甘孜州九龙县乃渠镇七日村。花椒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但是因为种植生产方式单一,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18岁的洛桑也在其中。  十年时间,洛桑辗转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不仅下过工地、进过工厂,送过外卖,还做过糕点。直到女儿小志玛出世,他不忍心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毅然返乡。  在外十年,他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洛桑利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将自己与女儿小志玛的乡村生活发布到网络上,再联系亲友组成创作团队,经过3年时间,成为了甘孜州三农领域拥有400万粉丝的头部创作者。  走红之后的洛桑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希望通过自身的资源,“为家乡做一点事情”。百万流量加持带动村民养殖高原兔  洛桑和团队把目标放在养兔项目上,因为跟其他农业产业相比,养兔投入少、见效快,且肉兔饲养周期短且高产,兔舍建设投入成本不高,只需要在原有的牲畜圈舍基础上改造即可。加上本地盛产花椒,如果将肉兔制成风干兔、手撕兔等制品,两个产业都能实现赢利。  确定发展项目后,洛桑率先在县城养兔子,并在网络平台上号召村民一起参与。在四川省商务厅、九龙县有关部门、抖音社会责任部等多方帮助下,开始做村民思想工作、筛选有养殖条件的村民、帮助修建兔舍改造兔笼、选择品种并联系购买雌雄种兔……  通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最终选定第一批20户村民试点养殖肉兔。这次创业,几乎投入了洛桑前两年博主生涯的大部分收入。  愿望很美好,现实则给洛桑团队泼了冷水。当地没有肉兔养殖产业发展先例,川西高原较大的昼夜温差,让部分种兔“水土不服”,轻则染疾,重则死亡。洛桑无奈地表示,当初向20户村民发放了种兔,最终坚持下来并育出商品兔的只有7户。令洛桑团队欣慰的是,坚持下来的养殖户基本都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只以上。洛桑团队也开始着手第二批养殖户的筛选工作。盘活闲置资产打通生产加工产业链  几个月后,当初发放给村民的种兔陆续产仔,洛桑与乡亲共同打造的兔肉品牌——“等风兔”也产出了第一批共计1000只即食手撕兔产品。受商务厅、甘孜州商务局邀请,洛桑来到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推广地方产品,这批即食手撕兔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售一空。  在洛桑看来,如果说养殖端是产业链的起点,那么当地必须有加工端,再配合销售端,才能将产业链“连成一条线”。团队将代加工厂暂时选在了理塘县,并将九龙县雪洼龙镇占地5亩的闲置教室和宿舍作为生产加工厂房,不但能够帮助当地盘活闲置资产,还能为当地村民就近提供工作岗位和劳务收入。洛桑说:“此处距离乃渠镇仅70公里,且九龙与石棉之间正在修建的快速路会从这里经过,到那时,商品兔与兔制品的运输会更加便利。”期间,团队还研发了兔肉新产品,即食风干兔。  2023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洛桑创立合作社,通过个人IP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打通销售通道,并带动全村30余家养殖户养殖高原兔,兔产业直接带动就业105人,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养殖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短视频累计播放17亿次,收获了7000万点赞。洛桑团队的“等风兔突围而出”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创业大赛成长组三等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