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康勇 文习宇 记者 李全民)金秋时节,叠翠流金。旺苍县木门镇的茶山上,茶树漫山遍野,采茶农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夏秋茶。戴上斗笠,腰挎竹篓,国庆期间,在该镇木门三合农业园区,来自广元、巴中等地的游客,化身“采茶女”穿梭在青翠的茶园间,亲自体验采茶的乐趣。每年国庆黄金周也正值旺苍夏秋茶集中采摘上市的时间,近日,旺苍县不少农家乐、茶园陆续迎来客流小高峰。“以前我们只生产春茶一季,近年来,为了大力地发展夏秋茶,引进了浙江开农贸易,大大地延长了茶叶的生产周期和茶产业链。”旺苍县木门镇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义良说,茶产业是旺苍县的支柱产业,当地因茶而兴、以茶扬名。春茶采摘抢的是鲜,而夏秋茶采摘要的是量。在当地茶叶园区内,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熟练地操作着便携式电动采茶机。夏秋茶叶很快便被采入筐中,运往附近的加工厂。“根据浙江开农贸易的实际情况,每天可以供应鲜叶上万斤到2万斤左右。”石义良说。山上采茶忙,山下制茶香。走进旺苍开农贸易有限公司夏秋茶加工厂房,一股淡淡的茶香味扑面而来,整齐排列的茶叶加工机器正轰鸣运转。一批批新鲜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等多道工序后,变成清香甘醇的大宗茶销往市场。“截至目前,公司投入安装的扁茶生产线、大宗茶生产线、绿茶生产线、红茶生产线3条生产线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成,可正常投入使用。车间日生产量达10万斤-15万斤青叶,可产出干茶3吨-5吨。”旺苍开农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胡俊秀介绍。夏秋茶生长速度快,采摘周期长,且富含茶多酚、花青素和茶碱等物质。旺苍县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引进浙江开农贸易有限公司,利用该产业发展市场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茶农”的发展模式,带动本地茶企增产、茶农增收、产业增效,全面提升全县茶产业发展水平。“公司接下来将会继续加大精制茶生产线设备的投入,以更好地完成夏秋茶从生产、加工到精制茶出口全产业链的业务,预计投产后产能可达1500吨左右。”胡俊秀说。据了解,2022年7月,第一批500余亩夏秋茶开发合作茶园率先试点开采加工,推动旺苍县夏秋茶全面开发利用迈向新台阶。2023年1月,第一批夏秋茶产品成功出口波兰,同步实现了旺苍县茶产品出口创汇“零的突破”。目前,旺苍县按照“突破性发展黄茶,巩固提升绿茶,优先发展有机茶,全面开发利用夏秋茶”的发展思路,该县深入推进百亿茶产业集群建设“大会战”,加快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据旺苍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消息:2024年,该县预计全县茶叶产量达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实现100亿元,带动茶农户均增收1.5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0
为深入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近日,青神县2024年秋季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现场会举行。本次现场会由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吸引了众多农业专家、农技人员以及当地村民的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和农技专家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技术要点及成功经验。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重要推广区域,近年来,青神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度挖掘生产潜力,从刚开始的春播为主,发展到早夏播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0.5万亩,2023年推广面积1万亩,到2024年发展到1.4万亩。通过科学设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两行玉米套种数行大豆,充分利用玉米边行优势和大豆的固氮养地作用,最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促进了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实现了“一地双收”。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复种示范点,亲眼见证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良好效果。此示范点利用西瓜大棚开展复合种植,充分利用大棚滴灌设施,取得了较好种植效果,生产效益明显优于普通种植模式,为粮经复合种植探索了一条新途径。种植户们纷纷表示,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单位种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还显著增加了经济收入。值得一提的是,青神县积极探索豆玉复种三季轮作新模式,如“春玉米(鲜)、春大豆(鲜)+晚稻+冬菜”“春玉米、春大豆+秋大豆+冬菜”等,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收益。同时,青神县还积极引进科研院校的粮食产业科技人才和专业团队,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图文由青神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0
(张建芳 胡先映 摄影报道)10月9日,宜宾市屏山县光明村种蒜实验基地一幅繁忙的景象,近百名工人点缀在宽广的土地上忙着种蒜,该项目的实施是宜宾探索乡村振兴“小切口”项目又一产业新路径。从屏山县城驱车20多分钟,就来到了种蒜实验基地,一眼望去平整的土地上轮角分明,第一批种下的蒜种已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地块边缘设置的“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建投人争做乡村振兴的‘奋斗者’”格外醒目。工人种蒜忙“为响应宜宾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要求,宜宾建投集团在屏山县设立了建屏公司,宜宾市首个种蒜基地项目是建屏公司投资运营的重点项目之一。”建屏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流转土地约200亩用于打造种植大蒜示范基地,两年内预计将拓展达到600亩。大蒜采收以后即可种植心香蜜薯,均采取“订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提升效益,降低风险。“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建屏公司,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金,平常我们在基地务工,还可获得一定的收入。”光明村村民李洪说,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还可以照顾家庭,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和培训下,学到了很多农业专业知识,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据了解,刘大爷和老伴、儿子一同在基地务工,其他还有不少一家几口人同在基地务工,种植现场当天有近百名工人在劳作,工人均为当地群众,工作热情较高。“建屏公司今年晚秋种植温二早独蒜,明年早春种植心香蜜薯,有效利用了土地。同时,建屏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对优化产业结构、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屏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范济氢说,建屏公司成立以来,屏山县农业农村局一直给予密切的关注,下步将加大对相关种植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携手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0
(李鑫宇 记者 陈家明)为进一步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推动秋冬种工作,近日,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为各村农户免费发放油菜种子,助力秋冬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当天,工作人员按照前期摸底统计的油菜种植面积,将油菜种子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大家种的时候要注意密度适当,注意病虫害防治,注意农药化肥使用。”发放现场,镇、村干部还仔细向农户们讲解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技术等,帮助农户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据悉,截至目前,沿滩镇已发放油菜种子80公斤,可覆盖面积800亩。下一步,沿滩镇将加强协调对接,扎实做好保障服务,助力群众秋收秋种工作。同时,将聚焦播种、施肥、种植等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户解决秋种难题,全力做好秋种秋播工作,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10
(张俊 詹磊 记者 侯东 文/图)眼下,正值油菜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苍溪县早谋划、早行动,抢抓农时接茬口,及时开展油菜秋播育苗工作,确保来年油菜大丰收。10月8日上午,在苍溪县元坝镇金飞阳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的油菜种植基地里,合作社理事长赵小波正驾驶油菜精量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旋耕、开沟、施肥、播种一体化操作,一粒粒油菜种子随着播种机的上下翻动被埋进土里,既省时又增效。赵小波驾驶着油菜精量播种机“今年我们合作社计划种植油菜200余亩,以前采用人工播种,一天只能种几亩地。现在利用机械,一天可以播种50余亩,不到一周就能全部播种完,同时还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保障了油菜播种质量。”赵小波介绍。为确保油菜播种育苗工作顺利进行,当地还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油菜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确保油菜播种育苗和管护工作顺利进行。    元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母智平告诉记者,今年全镇计划播种油菜2.8亩,目前已经播种完成74%左右,计划在10月中上旬全部播种完成。为了让种植户们不误农时,种得放心,该中心三个技术服务小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为农业增效、油菜丰产丰收保驾护航。近年来,苍溪县全面采用优质种源,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提升种植水平,油菜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据悉,今年全县共计划种植油菜38.2万亩,目前已经完成70%左右,预计在10月中下旬全部播种完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10
(记者 陈泳)金秋十月,成都平原一些地方的稻谷尚在收割,然而在彭州敖平镇,这里的稻田又“返青”了。原来,通过多年的探索,这里的“稻芎轮作”模式已经成熟并开始大规模推广,既能保证粮食稳产,又能增加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种植户查看川芎长势10月9日,当记者走进敖平镇凤泉村、鹤泉村,整齐连片的稻田犹如披上了一张绿毯。仔细一看,川芎的幼苗已经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稻芎轮作每年种植两季,在8月水稻收割完成后,土地不会闲置,而是紧接着栽插川芎。”据敖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龚航介绍,今年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如果早早栽插下去,川芎发芽过快,幼苗易受灼烧枯死。所以种植户、合作社都推迟了栽插时间。“这个片区的早稻是一个月前收割的,直到9月初天气稍微合适了,种植户才陆续栽插川芎。”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彭州道地药材,敖平镇的川芎久负盛名。敖平镇在有效保障粮食稳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耕地容积率,通过稻芎、稻蔬轮作等粮经复合模式,大大提高田地效益。目前,全镇共有4万亩田地用于“稻芎轮作”,按川芎(干货)市场价18元1公斤计算,每亩收成300至350公斤,农户每亩地将增加5400元至6300元左右收入。(彭州融媒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10-10
(记者 张敏)近日,广元召开全市低空经济发展专题会,明确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风口,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拓宽应用场景,全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而在此前召开的广元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上,广元首次提出发展低空培训、低空旅游等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当前的发展热点之一。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省内成都、自贡、绵阳等地也纷纷瞄准低空经济明确了规划目标。  风口当前,竞争激烈,广元如何抓住机遇、突出优势,在低空经济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游客乘坐滑翔伞,可一览青川县蒿溪回族乡美丽景色。茶山云海航空体育运动俱乐部供图看现状 飞行培训火 低空旅游热  在广元经开区盘龙空港产业园,抬头望去,几架小型飞机在空中盘旋,这是龙昊通用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学员在进行飞行训练。  龙昊通用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培养飞行员、提供通用航空服务为主业,航空理论培训、飞机发动机维修等业务并举发展的公司。“我们已经与国航、东航、南航等10余家航空公司开展飞行培训合作。”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凌晓熙介绍,2023年,公司在校培训学员1800余人,累计安全飞行逾13万小时。  低空培训逐渐火爆,低空旅游也呈火热态势。  青川县蒿溪回族乡是有名的茶乡,近年来,“空中看茶乡”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从山上飞到地坪村,能一览茶乡的美丽景色。”茶山云海航空体育运动俱乐部负责人黄凯说,俱乐部位于蒿溪回族乡地坪村熊猫茶寨,这里的滑翔伞降落基地是全国商业飞行里垂直落差最大的。“我们从2023年到现在,营收已有近百万元。”  7月,总投资18亿元的青川通用机场项目签约,青川低空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预计该项目2027年底完成建设,2028年正式通航,将助力青川成为川东北通航发展基地、航空旅游集散地、航空旅游度假胜地,推动青川乃至广元在旅游发展、应急救援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根据《四川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广元苍溪县、剑阁县、旺苍县、朝天区也在规划建设A类通用机场。目前,剑阁通用机场正在推进用地预审和可研报批等前期工作;苍溪通用机场已完成初步选址论证,正在开展前期规划编制;朝天通用机场正在开展招商对接工作。看优势 产业有基础 市场需求旺  “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罗凌云表示,广元拥有优越的空域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低空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产业基础方面,以盘龙空港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致力于打造规模化集约化全产业链低空经济集群,在通用航空领域机身材料、电子元器件、无人机制造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目前,该园区已培育零八一电子集团、天源机械、龙昊通用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低空经济规上企业6家,2023年实现总产值近20亿元。  此外,广元文旅也顺应旺盛的市场需求,规划多项低空经济方面的内容。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昌洪介绍,广元明确了低空旅游相关规划,将在剑门关、唐家河、曾家山等景区建设停机坪,开发低空旅游等通航业务;推动唐家河、米仓山、曾家山、昭化古城等景区,开展低空滑翔、动力伞、热气球、直升机观光旅游项目,开发低空旅游航线,推出空中看蜀道、空中游广元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低空旅游示范基地。“发展低空旅游,可以推动广元旅游产品多元化和高端化,促进广元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还能增强广元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杨昌洪说。  目前,广元已建设运营低空旅游项目2个,分别是利州区天曌山滑翔伞运动飞行基地项目、青川县蒿溪回族乡滑翔伞降落基地项目。看规划 突出比较优势 抓好三大重点  目前,在省内,成都、自贡、绵阳等地均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广元将如何立足优势实现突围?  广元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元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突出比较优势,重点做好低空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低空文旅市场拓展、低空公共服务3方面工作。  在低空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广元将依托零八一电子集团、广元市数字经济集团有限公司和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广元市数字经济集团有限公司低空智联网一体化信息平台应用试点项目、零八一电子集团低空安全智联平台应用试点项目,建设一底座、一网络、一系统、一中枢四大功能模块,保障低空安全和飞行秩序。  在低空文旅市场拓展方面,广元将实施龙昊通用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低空文旅市场拓展飞行应用试点项目、广元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低空文旅市场拓展飞行应用试点项目,开展低空旅游观光服务。  在低空公共服务方面,广元将实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支队低空应急救援试点项目、广元市公安局利州区分局低空警务试点项目、广元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人机操作培训基地项目,提升应急救援、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等低空公共服务水平。  广元还将谋划布局无人机生产线建设,以无人机制造带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动低空飞行器在物流、旅游、医疗、农业等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应用,不断拓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探索低空企业与广元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航空职业教育,争取落户一批低空培训项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10-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 邹星雨  金秋时节,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的软籽石榴迎来丰收。在虎跳镇三公村石榴产业园,个大饱满的石榴色泽鲜艳、挂满枝头,采收的果农与赏玩的游客穿梭其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个石榴又大又红,我尝了一下,味道很不错。”游客杨骞笑着说,“我今天是和朋友一起来玩的,这里不仅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今天摘了十几斤,准备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石榴挂满枝头  虎跳镇地处嘉陵江畔,日照充足,土壤松软肥沃,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地已在三公村、东岩村布局发展软籽石榴1200余亩,今年挂果面积500余亩。  “今年产量预计将达到600吨,我们通过入园采摘、进商超、进电商等方式售卖,目前销售量在300吨左右。”广元宏祥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华介绍,“同时,我们还与食品饮料等企业合作,让采收的石榴都有好‘婆家’,今年产值预计将达到700万元。”  不止石榴,放眼全镇,虎跳镇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水果产业,小水果产业成效显著。目前,该镇共发展枇杷700余亩,黄桃1500亩,并通过打造“虎跳驿”特色水果品牌,实现小水果产业年产值超1000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10月8日,笔者来到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看到,那片金黄色的田野,呈现的是再生稻再造的“丰”景。该村副主任许永飞撩起一把沉甸甸的稻穗说,“像这样的再生稻,亩产不低于300公斤,农民‘捡到’了一季粮食吃。”天宫庙村的好“丰”景,仅仅是荣县31万亩有收再生稻丰收的缩影。再生稻丰收  “全县蓄留再生稻34万亩,有收面积约31万亩,最高产量的田块预计能达到380公斤以上。”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税红霞介绍。  今年,从春耕到秋收,荣县县委持续开展“千名青年党员助耕”活动,县农业农村局则以“农帮帮”主题党建为载体,激发200多名党员走基层传“妙方”,农技专家在春播、秋收过程中始终和种粮人并肩战斗,通过指导再生稻施肥、蓄水、留桩高度及田间管理,使31万亩蓄留再生稻战胜了秋季极端高温,再造了再生稻的丰收景象。  “我们镇蓄留再生稻1.9万亩左右,有收面积达到90%,最高产量的田块预计能实现350公斤以上的丰产,目前呈现在眼前的,真的是丰收的景象。”新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双石镇相关负责人则说,秋收前夕,镇党委、政府抽调了党员农业技术骨干,实行包片入户指导示范片村民开展再生稻促芽肥追施、留桩高度把控、蓄水抗旱等措施,从而赢得了今天2.3万多亩再生稻丰收景象。  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已经开始收割,未来10天将进入收割尾声。为了让再生稻颗粒归仓,县、镇农业技术人员也继续奔跑在田间,指导农民抢抓当前的晴好天气适时抢收。“国庆大假期间,‘农帮帮’党员专家就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到田间指导收割。”带队指导收割的荣县农业农村局党员科技特派团专家邓榆千介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10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余波)2024年10月9日,达州市达川区再生稻生产喜传捷报,经对桥湾镇永睦村万亩再生稻示范区进行实测,最高亩产达388.9公斤,打破了达川区再生稻单产最高纪录,创历史新高。达川区再生稻示范区(拍摄于桥湾镇永睦村)本次测产,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市区专家进行。专家组随机选取再生稻示范区三个田块进行了实收实测,其最高亩产388.9公斤,平均亩产375.5公斤,较去年平均亩产增产20.5公斤,刷新了全市再生稻平均亩产纪录。测产现场2024年达川区蓄留再生稻面积8万余亩,生产过程中,达川区克服自8月上旬以来连续近40余天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抢抓时节,积极抗旱保苗,抓好驻点指导,确保了干旱之年再生稻的增产丰收。加上头季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其示范区中稻-再生稻两季实现了“吨粮田”。下一步,达川区将进一步强化来年再生稻扩种,加大“五良”配套、抓点示范和品牌打造,扎实推进粮食单产及种植效益提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10-10
(新华社记者 戴小河) 10月9日是第55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在世界邮政日的致辞中介绍,邮政业要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加快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支持发展智能云仓、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新业态,丰富前沿技术在行业的场景应用,提升全链路运行效率,带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赵冲久说,邮政业将进一步加强与综合交通、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持续优化枢纽节点,增强枢纽辐射带动能力;拓展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一批行业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协同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服务布局与产业集群相协同,以快递设施和功能集聚为基础,吸引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布局。  同时,国家邮政局将推动加快完善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化农村寄递网络下沉,推动将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规划,加强跨境寄递枢纽建设,建立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寄递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区域、国际国内协调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华社 | 分享: 2024-10-10
  (记者 李婧)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3万条,乡村地区“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等问题得到改善。  据介绍,乡村地名是乡村治理的“数据底座”,是城乡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民政部去年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主要是以地名采集上图为牵引,全面推进命名设标、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应用赋能,积极发挥地名的当下价值和传承作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方面,乡村地名网进一步织密。到今年8月,全国已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3万块,安装楼门牌1442万块,乡村地区“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等问题持续改善。有的地方推动设置“乡村一张图”,变“进村问路”为“进村看图”;一些地方设置二维码标志牌,扫一扫就能实现生活缴费和网上办事,便利乡村百姓生活便捷化、现代化。  在助力乡风文明方面,优秀地名文化价值不断彰显。全国23个省份建立了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已有3万多条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在促进产业振兴方面,地名赋能作用持续显现。在民政部指导下,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乡村地名900余万条,群众根据图上地名自主采集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80余万条。目前,累计导航量已经超百亿人次,乡村百姓出行、“背包”“自驾”旅行等更加便利。各地挖掘发挥地名的品牌价值,打造了一批带有地名标志的“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地名与农村电商、平台经济和农文旅发展等深度融合。  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地名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民政部门在省界周边地区、西部地区,把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的重点方向,聚焦生态环境脆弱地方存在的地名密度不够、标准地名缺失等问题,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命名力度,通过建立部门间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持。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10-09
近年来,大安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石,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拓渠道强宣传,全面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入人心“何为国家安全,没有国安意识会造成多坏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一位身穿旧式军服的老者正向身边的少先队员们发出疑问。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十周年,也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大安区邀请退伍军人唐荣诗到凤凰学校参加“国安日主题队日”活动。唐荣诗以“忆坚守老山主峰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为主题,讲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国家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及人民幸福美满。他结合自身从军经历,绘声绘色地向“红领巾们”讲述着入伍期间习得的国安、国防知识。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经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和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来之不易。队员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热爱学习,增强本领,强健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努力成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好少年。今年以来,大安区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群体增强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主题,在辖区各中小学校大力组织国家安全主题活动和创新主题团(队)日活动,专题活动开展27场次,共计2万余名师生参与。该区携手辖区内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市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高校,以签字仪式、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派发“4·15”主题宣传纪念品1000余份。至此大安区校园掀起了一场“国家安全学习热”。据了解,“4·15”主题宣传活动中,有一件特别的纪念品——“扎染折扇”。大安区作为天府旅游名县,充分发挥文旅优势,依托大安天工扎染非遗技艺,开发制作带有国家安全内容的文创折扇。通过赠予广大市民游客,让人民群众在感受非遗技艺魅力同时,深刻领悟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真正把“安全”带回家。据悉,该区扎实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60余次,精心定制宣传手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品10000余份,将国家安全教育传递到千家万户。强能力提素质,下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先手棋”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坚固防线,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意义重大。“报告指挥长,现场监测发现沱江河水位涨势很猛,发生险情,请指示。”“立即按283米洪水淹没范围,分批次组织转移两岸地势低洼区和易淹没区群众及财产,务必确保人员安全。”随即,各工作组闻令而动,展开抢险救援工作。不久前,大安区牛佛镇承办举行了自贡市2024年防汛减灾综合应急演练。在各工作组的通力配合下,演练圆满完成。通过本次演练,该区防汛应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悉,今年汛期雨水较多,暴雨、大风、雷电等预警天气频发,牛佛镇作为大安区远郊乡镇之一,地处沱江中下游,地势低洼,防洪形势严峻,是全市防汛重点之一。近年来,大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洪救灾应急工作,把防汛救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对防汛减灾工作做到“逢会必讲”,落实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3人1屋”临灾指挥处置机制,形成区、镇、村三级联防联动的防汛格局。建立健全“三单一书”和“两书一函”工作机制,督促防汛减灾工作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进入汛期以来,大安区大力组织防汛小组深入一线,排查安全隐患3574处,发现隐患385个,已整改378个,正在整改7个。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自贡市2024年工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演示暨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在大安区举办。本次活动,模拟了某公司开展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突发硫化氢气体泄漏浓度超标,作业人员发生硫化氢中毒,造成1名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昏迷,作业监护人员立即报告,救援人员迅速有效处置成功的全过程。本次活动不仅再次敲响安全生产警钟,划出不可侵犯的安全生产红线,更是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以来,该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工贸行业高风险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抓手,常抓不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涉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动火作业、铸造企业等高风险领域专项整治。今年以来,该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工贸行业高风险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抓手,常抓不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涉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动火作业、铸造企业等高风险领域专项整治。近期,共出动检查60人次,检查企业30户,发现安全隐患48处,督促企业整改完成46处,正在整改2处。“今年我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因灾亡人事故,未发生森林火情。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大安区应急管理局钟源局长说道。截至目前,大安区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7251家次,排查发现问题隐患4408个,已整改4004个,其中重大事故隐患30条,全部整改到位。惩违法护治安,为人间“烟火气”拧紧“安全阀”“谢师傅,电瓶车充电一定要时刻留意,特别是你放在商铺里充,这里可燃物多,万一出现电路短路,容易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自贡市公安局大安分局马冲口街道高硐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巡逻时向一位店家提醒。“我们紧盯夏季治安形势特点,对各类场所、区域开展排查,严防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压缩违法犯罪空间,消除各类隐患……”该民警说。本次“夏季治安集中打击整治行动”是四川省公安厅统一指挥,大安区公安分局以各派出所辖区为主战场,全警动员、尽锐出战,全力护航夏季治安秩序安全稳定,为广大市民游客营造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我们按照‘武装+步巡+警车’巡逻等多种形式,对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场所进行全面安全大检查和隐患大排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快侦即破工作措施,抓捕了一批涉盗抢骗犯罪嫌疑人,为群众守好‘钱袋子’。”大安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介绍。此次行动,该区共出动警力430人次、警车45辆、“灯城义警”80人,盘查车辆624辆、人员721人,清查各类重点场所189余个,排查整改安全隐患9处,设置宣防点6个,受教育群众4000余人。今年以来,大安区突出问题导向,以“小目标”保障“大平安”,全区社会治安态势持续向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6.27%,破案率同比上升57.83%,行政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05%,行政处罚人数同比下降12.47%。“感谢人民好警察,失而复得暖人心。”今年6月,凤凰派出所收到一幅群众送上的锦旗。据了解,家住凤凰街道的曹某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曹某购买过一份保险,现已到期需续费,否则将扣除其名下所有银行卡每月500元。担心财产出现损失,曹某便在对方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操作”,被骗24万余元,其醒悟后随即报警。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根据受害人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开展案件侦查及追赃挽损工作。目前,已成功为受害人挽回损失19万余元,其余受损资金正在逐步追回中,曹某为表达感谢,为民警送上这面锦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侵蚀了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大安区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持续推进“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各类专项打击行动,坚持“打、防、管、控、宣”一体推进,出重拳、下重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反诈中心的指导下,依托宣传防范立足社村,“两卡”治理协调推进、人员管控双管双控,预警劝阻分级分类,资金查控快速高效,研判打击精准全链的工作形式,有效提升全区防范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战斗力,有力遏制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收效明显。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开展防诈宣传进基层60余次,电诈受立数和损失量同比分别下降41.67  %、29.89 %,抓捕境外从事诈骗回国人员25人,“双卡”犯罪人员57人。化矛盾促和谐,强化社会基层治理底部支撑力在大安区龙井街道广华社区,有一位“爱管闲事儿”的龙井栋长。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成为龙井栋长后一直服务于林荫里小区5—10栋居民,修家电、清便池、拔杂草是他的日常工作。“威望高,口碑好,一切事情都办牢,大事小事一吆喝,老聂迅速来帮忙。”这是广华社区科峰苑小区内小孩子经常吆喝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居民对龙井栋长聂智金的赞许。他的辛勤背影遍布小区每个角落。政策宣传、关爱居民、卫生清扫,哪里有事,哪里有他。二十余载的辛勤耕耘压弯的是他的背骨,压不垮的是他那颗热烈而赤诚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近年来,龙井街道大力打造龙井栋长这一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品牌,按照每80—100户配备1名栋长规划,动员符合要求的居民,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息采集员、平安创建员、自治引导员。截至目前,该街道共发动100名人员加入队伍中。龙井街道建立“线上最多反映一次,线下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构建“信息获取—快速回应—联动解决—及时反馈—居民评价”五步闭环流程。截至目前,该街道收集解决问题1535个,群众满意度99.86%,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同比下降20.58%。基层既是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人民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于未发、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在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中大放异彩。“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三兄妹重归于好!”家住和平街道的王女士说道。今年5月,大安区和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耗时长达七年的房屋财产分割纠纷案。据了解,2017年以来,和平街道启动东部新城第二批农房拆迁工作,因而引发大量房屋拆迁遗产继承纠纷案,其中以调解王氏三兄妹遗产继承纠纷案难度最大。经过调解委员会走访了解,三兄妹因为财产分割的原因冲突不断、各执己见、僵持不下。调解委员会经过多次研究商讨委派专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方走访,打出“亲情牌”,账能算清,姐弟情却难断,耐心地释法说理。在调解员的反复劝说下,三姊妹强硬的态度逐步软化,最终和和气气商量财产分割方案,达成三人均满意的分割方案。至此,这起历时七年的家庭财产纠纷案落下帷幕。大安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基层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坚持“组织把关、群众挑选”原则,在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等热心群体中选拔一批楼栋长,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800余个,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各街道党工委指导下,57个已改造老旧小区全部成立“自管委”,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治理提素质补短板行动。目前,“自管委”共收集居民诉求意见496条,协调处理解决率100%。该区全面做深做实“区—镇街—村社区”的城乡三级示范体系,2021年龙井街道获评全省首批城市基层治理示范街道,2023年三多寨八甲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何市镇、牛佛镇分别于2021年、2022年获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供稿/供图: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09
国庆假期期间,茂县叠溪镇迎来了旅游高峰,大店村和拴马村的农产品销售摊位迎来了首批顾客。村民们热情地向来往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农产品,摊位上种类繁多,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特色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满足了游客们的不同需求、纷纷赞不绝口。据眉山市人民医院派驻该镇驻村干部杜金介绍,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今年6月4日医院党委书记徐明清来到茂县叠溪镇拴马村、大店村走访调研时指出,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村民的农产品卖得好价钱,为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干出实绩。同时,医院提供援助资金,派遣专业团队实地考察等,确保摊位的选址、设计和建设都符合实际需要。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心组织下,施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抢抓工期,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完成了所有摊位的建设工作。新落成的农产品销售摊位位于大店村和拴马村的交通要道旁,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摊位设计简洁大方,既实用又美观,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自家农产品的绝佳平台。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前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只能自给自足,无法转化为经济收入。现在有了这个摊位,他们可以将自家的蔬菜、水果、土特产等农产品直接卖给游客,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未来,医院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大店村、拴马村的发展,发展壮大农产品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图文由眉山市人民医院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10-09
(吴敏 记者 常艰)做好粮食收购、实现颗粒归仓,是事关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种粮农户收益的重要工作,也是粮食品质把控的第一关。近期,青神县秋粮收购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今年建成首次投用的钟家山智能化粮仓内,机器轰鸣,一派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繁荣景象。在入库区,种植户李东好家的装粮车辆有序进入,等待扦样检测。与传统的人工扦样不同,这里采用了智能化扦样系统,只需“一键启动”后,室外机械臂和传感器精确抓取粮食样本,直接通过管道送往实验室进行重金属等近20项指标检测。该方式大大提高了扦样的准确性和效率,让检测结果更公平,确保了入库粮食的安全性。“以前我们采用人工扦样,需要15分钟的时间。现在我们采用智能扦样,大约只需要15秒。这样做让老百姓觉得更公正更公平,效率也更高。”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质检负责人孙帮智介绍道。车辆进库后,工作人员将粮食投入正在高速运转的谷糙分离机。该设备能够迅速将稻谷中的糙米、碎米等杂质分离出来,确保入库粮食纯净度高、质量优良的同时,降低了人工筛选的成本和劳动强度。据了解,为确保秋粮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青神县还依托高标准智能化粮仓的优势,积极引导种粮农户生产优质粮食,采取就近购粮,合理布局收购网点,足额结算售粮款,方便农民售粮,增加农民收益,让青神粮仓装满青神好粮食。“我们积极为农民着想,把收购款及时支付到农民手中,坚决不向农民打白条。今年计划收购5980吨粮食,从9月开始启动,在10月底之前争取全部完成收购工作。”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华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已经拉了5车来了,后面陆陆续续还有10来车,每天要完成200吨左右的入库任务。”种植户李东好高兴地说道,“今年我们采取就近售粮的方式,每吨节约运输成本20元左右。2000吨的谷子卖完以后,总收益比往年同期要增加10余万元的收入。”智能化粮仓的投用和秋粮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提升了青神县内的储粮管理水平,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还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09
一束 (图片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1984年—2024年,这两个载入峨边史册的重要节点,串起意义非凡的40年。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历史翻开崭新一页,从此,地处西南小凉山深处的峨边实现华丽蝶变。  这是同心向党、矢志不渝的40年。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5万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诗篇。  这是筚路蓝缕、接续奋进的40年。历届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一代又一代峨边人民,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开放,攻克一个个难关险隘,取得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共同绘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40年。奋进新征程,峨边坚持“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在整体建设全省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发展的恢宏篇章。峨边县城民族团结一路生花  金秋国庆,2024灵感峨边·甘嫫阿妞全球文旅形象大使选拔赛在峨边落下帷幕。这场以彝族美神为核心IP的文化赛事,已连续举办3年,累计吸引全国数千名不同民族的选手参加。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赛事就是一个大舞台,让各民族文化之美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文化之大美。  1984年成立自治县以后,峨边各族人民更加坚定跟党走,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道路上,开启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深深扎根。  1984年,峨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县。1988年,峨边彝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同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峨边彝族自治县委确立了“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建农”十六字方针。短短十六字,为当时的峨边起到了定向领航的作用,让峨边成为四川少有的、具备雄厚工业底色的民族地区,奠定了峨边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底色。峨边也由此实现民族经济的第一次跃升,被称为“小凉山明珠”。  1993年,改革春风激荡小凉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提出“四放开、四背靠、四加快”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担当作为,在四川民族地区走出一条敢为人先的改革之路。随后出台的解放思想“二十二条”,进一步厘清改革开放思路——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帮助失误者,类似于如今关心关爱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在30多年前的峨边就得以推行。  当年,全国民族地区首批定向募集股份制公司、全省民族地区首家股份制试点企业——四川大渡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拉开了峨边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序幕。随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改革……群山深处的峨边,释放出强大活力,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此后,峨边彝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浇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西部协作、省市部门定点帮扶、乐山市市中区对口帮扶力量汇聚峨边,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精准施策,创新建好房子、修好路子、挣好票子、补好脑子、答好卷子“五子”路径,下足“绣花”功夫,攻克了一座座深度贫困堡垒。2020年,峨边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峨边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彝家新寨,到彝汉融居;从“一村一幼”到入园学普全覆盖;从“亲情工作法”到“德古工作法”;从“积分超市”到“两高治理”……在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峨边持续优化“共居”环境、完善“共学”基础、抢建“共建”平台、推进“共享”成果、创造“共事”条件、开展“共乐”建设,推动治理提质升级,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彝家·法治新寨”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发言,茗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进入新时代,峨边彝族自治县委探索实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双促双带战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美乡村、数字经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群众幸福指数更高,获得感底色更足。开工在建项目S309马嘶溪大渡河大桥转型发展绿色崛起  在峨边县城的四川省川南林业有限公司大院中,文化墙镌刻着的14个字格外引人注目——“万千栋梁献国家,满目青山还人民”,将人们带入那段豪迈的历史。  峨边拥有林地面积300余万亩,一直是全省全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地。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四川率先试点,省政府在峨边举行四川省禁伐封锯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仪式。  一场仪式,两场行动,前者是停止,后者是开始,停止的是对森林的砍伐,开始的是对森林的保护。这对峨边而言,既是历史发展转折点,也是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折点。  峨边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讲政治、顾大局的担当和涵养生态、造福子孙的远见,砍树人变护林人,用“工业财政”替代“木头财政”。由此,峨边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探索生态价值转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1998年、1999年,峨边先后作为全国首批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峨边林地面积从1984年的136.59万亩增长到2024年的334.63万亩,净增198.04万亩,增幅达到144.99%,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7.2%提高到如今的79.27%,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本底持续夯实,生物多样性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大熊猫在峨边增至54只。峨边实践,既为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坚定了生态价值转换、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实践中,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成为峨边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1996年,黑竹沟被认定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随后,峨边出台《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风景区保护条例》,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黑竹沟先后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既为生态保护戴上了“护身符”,也推动了黑竹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以黑竹沟为核心发展全域旅游,峨边迈向生态价值转化的全新路径,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无到有,从小变大,2012年为4.46亿元,2023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8.38亿元。绿色崛起,美丽发展——峨边,用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峨边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作何选择?  峨边彝族自治县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配套园区、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新增长极、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主要节点。答案,依然是绿色发展。云上彝家新村——底底古村先行先试开启新篇  峨汉高速公路、新成昆铁路相继开通,峨边融入乐山1小时经济圈、成都两小时经济圈。  如同呼啸的列车,峨边也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委九届四次全会召开以来,峨边明确了整体建设全省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发展定位,按照“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峨边新征程。  在峨边决策者看来,过去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教育、科技、人才是峨边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短板。  一组数据是这个短板的缩影:2022年以前,峨边公务员队伍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17人。  但近几年来,峨边公务员队伍中新增了不少“新鲜血液”——峨边实施“四季引才”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招引各类人才629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已增长到70名;分层分类搭建各级干部“赛马场”,举办“峨边青年干部大讲堂”20期,151名青年干部走上讲台展示才能。  峨边坚持拼经济搞建设,坚持城区、景区、园区三区联动,发展壮大“3+3+3”特色优势产业,实施4个“科技+”行动,富有峨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崛起——  发展壮大林竹、高山果蔬、道地中药材产业,建成产业基地57万亩,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现代竹产业基地入选省级基地;  发展壮大先进材料、绿色能源、食品加工产业,建成西南产量最大的稀土金属制备基地、高纯氧和医用气产地,工信部认定“白名单”企业3家、创建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2个。  发展壮大文创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产业,举办“四季文旅”活动,打造以黑竹沟、甘嫫阿妞为IP的衍生文创产品,成立全省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县级大数据中心,率先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申报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试点县和政务数据融合应用试点县。2023年,峨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乐山市前5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排名居全省第38位、全市第2位。  峨边坚持“35789”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突出“五个先行”、抓好“五件大事”,构建并健全巩固脱贫成果动态监测帮扶、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5+2”城乡一体化安全防控等七套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交通物流、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垃圾和新型基础设施八个“一张网”,落实“峨边汇治理”九条措施,深化“三大工作法”,推进“三项治理”、实施“三项工程”,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  峨边坚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易地扶贫搬迁“茗新实践”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出圈”;“集团化、合作化、特色化”教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持续推进,全县本科上线率从2022年的19%上升至2024年41.2%,初升高成绩创近10年来新高,金岩小学被教育部等认定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40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始终坚持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全过程,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84年的5587万元增至2023年的69.04亿元,增长29.46倍;全县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4年的282.9元增至2023年的25641元,增长22.4倍。  承关怀而奋起,化感恩为动力。四十不惑,正值青春,峨边未来更值得期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10-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太好玩了,第一次体会到钓虾的乐趣!”近日,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稻虾产业基地热闹非凡,来自泸县当地和周边的游客慕名而来,合力“围剿”大头虾,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小时候经常拎个小水桶,跟两三个小伙伴一起摸鱼捉虾。”程先生全家出动,从内江前来体验钓虾的乐趣,童年的快乐呈现在眼前,他迫不及待地想让儿子也体验一下乡间野趣,于是手把手指导他绑饵、挥杆。不出一分钟,一只巴掌大小的大头虾便被钓出水面。钓虾现场,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受访者供图  新山村党总支书记张祖强介绍,自去年9月中旬起,当地在开展稻虾养殖的同时探索“钓虾经济”,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村集体经济占股65%、大户占股35%的合作模式,投入3万余元建成4口占地15亩的钓虾专用塘,去年两个月时间实现流水9万多元。”  在经营模式方面,钓场接待团队和散客,按照68元/人的标准为游客提供钓竿、饵料。“团队游客可每人保底带走6两大头虾,不足的部分由我们补齐,超过的部分游客可按照市场价买走大头虾。”张祖强说,钓大头虾受到很多公司、单位的欢迎,他们来此团建,开展钓虾比赛,既有非常强的体验感,还能品尝到健康原生态的稻田大头虾。  记者了解到,新山村地处“巴蜀鱼米之乡”核心示范区,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促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当地创新“双稻双虾”养殖模式,即在水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和大头虾,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果,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们希望在稳定稻渔综合种养的同时探索水产业的更多可能,将水产业变成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大伦说。  “最近有很多人跟我们联系,想来现场体验,为了进一步增强钓虾体验感,我们增加了钓场的养殖密度。今后,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做好钓虾的配套服务,让更多人走进新山村,体验钓虾乐趣。”张祖强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09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截至 8 月底共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 930 亿元,开工建设1.77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提升了3846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表示,水利部指导各地抢抓国家水网建设机遇,在城市近郊地区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与去年相比,全国规模化工程数量增加了1300多处。  “对无法纳入一体化、规模化的小型供水工程,因地制宜推进规范化建设和改造,统一建设和管理标准,实现达标供水。”许德志说,水利部发布了《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为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管理提升提供技术标准。  此外,水利部门全面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巩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统计显示,截至 8 月底,各地完成维修养护资金投放51.47亿元,维修养护工程5.93万处,1.25亿农村人口受益。
新华社 | 分享: 2024-10-09
  (记者 郭诗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乡村建设,乘着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势头,电商达人、民宿主理人、返乡创业新农人、乡村企业家……农村妇女不再只是整天围着灶头转,一系列新的身份让乡村女性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建设者和推动者。  如何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近日,全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现场推进会在辽宁省盘锦市召开,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农村妇女工作重点任务。会上,辽宁省妇联等11个单位围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好经验好做法作交流发言。  聚焦新业态 助力“巾帼”产业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直播电商、农文旅融合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女性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各地打造了一批妇女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当地妇女喜欢穿着大裾衫和阔脚裤,盘着头发,戴着用鲜花做成的花围。她们以花为簪,用传承千年的独特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借着“簪花围”这个国家级非遗的出圈,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文旅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在当地,文旅从业人口90%是女性、服务对象90%是女性、文旅收入90%源于女性。通过充分发挥文化振兴“她”力量,乡村在游客的络绎不绝中迎来了新生。  这只是农文旅融合中发展农村女性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通过挖掘更多农村妇女生活场景,助力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奔共富。聚焦“乡食”,浙江打造“乡愁文化+舌尖产业”,举办“妈妈的味道”相关活动,销售额近亿元;聚焦“庭院经济”,江苏涌现出一批花田主理人、民宿女主人、非遗工坊主理人;聚焦“乡产”,山东让乡村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搭建平台助力300多家“妇字号”企业的2000余款优质农产品销售。  科技助力种地、手工艺带动致富、电商开拓市场、经营民宿创业……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上,妇女特色优势产业逐渐显露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授人以渔 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  玉经磨琢多成器。围绕人才吸引和培育做文章,是大部分地区推进拓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重要举措。  育才之路,技能先行。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新的家门口就业和创业机会,很多农村女性并非不愿意踏出家门,只是苦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为充分挖掘农村妇女潜力,按照不同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各省纷纷开展相应技能培训。  为电商发展孵化达人主播,江苏开设巾帼共富直播间,以视频“播种”、用直播“施肥”、在云上“卖货”;吉林累计培训“吉林网姐”超3万人次,带动1.79万妇女创业就业,挖掘培育多位拥有百万以上粉丝的巾帼头部主播,并纳入全省电商讲师库。  为农文旅融合培育乡村项目主理人,福建开展民宿女能人、小吃经营业者、互联网短视频营销培训;新疆成立民宿女主人合作发展联盟,为妇女提供政策咨询、培训交流和沙龙活动平台,当地女性民宿占全州注册民宿80%以上。  为非遗文化培育传承人,四川开展凉山彝绣绣娘培训1.3万人次,帮助6000余名易地搬迁妇女稳定增收。  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也要能吸引更多女性人才回流农村。辽宁开展“她说家乡好”宣传,吸引女企业家来辽助农兴农;重庆寻找“川渝巾帼新农人”,招引1万余名有技术、资金、情怀的女性返乡创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打造“@她创业计划”,5年来投放8000多万元项目资金,扶持12万余名乡村妇女开展种植、加工以及电商等领域培训交流、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持续推进,在技能培训、科技助农服务、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等措施下,“她”力量不断壮大,农村妇女这些璞玉开始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发挥主体优势 为和美乡村赋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乡村女性占全国乡村人口的48.10%,其中户籍在乡村、居住在本乡的女性占乡村女性人口的90.21%,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女性力量不可或缺。要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建设美丽庭院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独特作用、在树立良好乡风文明中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作用,以一家之幸福、一域之安康,进一步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在陕西汉中市郭湾村,随着中国妇女基金会“母亲水窖”项目的落地,400户村民完成户厕改造后,村里为环境治理增设了8个公益性岗位,其中6个由本村妇女担任。通过引领妇女参与绿色农业、绿色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为发挥乡村妇女的主体作用助力。  湖南上线了湘妹子能量家园平台,农村妇女可以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等活动积累积分,并兑换物资,激发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四川和新疆组建了上千支巾帼文明宣导队,为乡村活动、村居环境整治等提供服务,形成一家美带动家家美、家家美带动乡村美的良性互动。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女性力量正涌动着新的活力和生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农村妇女正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10-08
(记者 陈国盼 文/图)果农在苹果树间,繁忙采摘,苹果交易市场、苹果仓库、物流基地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天南海北的订单“飞来”,一箱箱、一车车苹果运出……走进凉山州盐源县,今年的盐源苹果又迎来了丰收,苹果树枝头上那饱满的果实,映红了当地果农的笑脸。成熟的盐源苹果蓬勃发展的盐源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盐源苹果的好品质,着色好、糖度高、果肉脆、风味香浓、耐贮存等特点让盐源苹果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经过60多年精心培育和发展,盐源苹果已经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拥有以川、渝、滇、黔为中心,重点辐射湘、闽、苏、皖、浙的国内市场和远销东南亚的庞大销售网络。据盐源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苹果种植总面积为43万亩,预计年产量70万吨以上,产值33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四川省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65%和75%,苹果从业人员多达15万人。盐源苹果种类丰富苹果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卫城镇大堰沟村位于盐源县苹果种植核心区域。据介绍,每年仅售卖苹果一项,当地村民人均收入就有约3万元,收入十分可观。苹果产业发展的好“钱”景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盐源耀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加阳正是其中之一。作为返乡创业的“90后”,李加阳踌躇满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盐源苹果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同时也带动其他的盐源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盐源县古柏农业园区,瑞雪、黄金维纳斯、粉红女士、巴克艾等20多个品种的苹果在智慧云平台的监控下健康成长着。园区副总经理柏样军告诉记者,新品种苹果的引进对于盐源苹果产业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苹果树3年挂果、4年丰产,试种的时间成本对于民众来说太高了。为此,园区开展了苹果试种工作,试种成功的品种将免费提供给种植户接穗。“以前盐源苹果主要以晚熟红色系产品为主,一般在10月至11月销售,销售期比较短。”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谢玉国介绍,通过新品种的引进,盐源县已形成兼具早熟、中熟、晚熟苹果的产品体系,销售期从7月持续至11月,不仅拓展了苹果的发展空间,还增加了当地果农的收入。柏林湖苹果庄园探索以“苹果”为核心的农旅融合模式近年来,盐源还合理规划了集科技种植、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休闲观光等功能模块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同时,以苹果为核心的农旅融合实践也在不断探索。盐源柏林湖苹果庄园项目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项目是依托苹果种植产业打造集“餐饮、住宿、会务、休闲、产业”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据盐源泸沽湖摩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宗豪介绍,希望以该项目作为核心点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农家乐、民宿、餐饮等业态增收。同时,让游客在亲身感受苹果生长环境,体验苹果采摘后,增加对盐源苹果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盐源苹果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