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误农时,小春生产忙。近来,四川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各地抢抓农时种植小春作物,农技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以确保小春作物健康生长,掀起小春生产热潮,为明年春天的“粮袋子”“菜篮子”播撒下希望。大英县 推动粮油双增 农技服务到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天快黑了,大家排队过来领工钱了。”11月14日傍晚,在大英县玉峰镇,丰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淘一手拿着现金,一手招呼着田间劳作结束的村民领取日结的工钱。 连日来,在丰泰家庭农场的油菜种植基地,90多名村民忙着开沟、施肥、采苗、移栽等,现场分工明确,油菜移栽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今年,县农业农村局给我们免费发放了‘川油116’‘望乡油1881’‘望乡油788’双低高产抗倒伏优良油菜种子,我们自己进行了育苗。由于前期大英县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错过了最佳移栽时段。为了充分利用冬闲田,不闲置‘一厘地’,我们抢抓时间,油菜移栽工作也就在这两天会全部完成。”徐淘说,正值小春生产关键时节,不少村民自家也有小麦、油菜播种,而红薯也正是开挖的时候,“工钱每天现结,极大提高了他们前来务工的积极性。” 徐淘流转了450亩地种植粮油,采用“水稻+油菜”的轮作模式。水稻丰收后,通过排湿开厢开沟,再种一季油菜,让“冬闲田”发挥二次效能。 为持续推动粮油双增,据悉,今年大英县已种植小麦面积9万余亩,比去年增加约4000亩,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66万亩以上,产量预计3.4万吨以上;已种植油菜面积18.59万亩,比去年增加9800亩,预计小春油菜籽产量达到3.7万吨以上。 为服务小春生产,大英县已成立县级农业科技服务队9支,实行下沉包片负责制,在关键农事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对镇(街道)农技人员、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推广示范优良品种,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科学除草、药剂拌种等实用技术。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主体责任、种植面积、具体措施、技术指导的落实,为来年“粮袋子”“油瓶子”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梓潼县 种下“致富菜”充实“菜篮子”(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初冬时节,梓潼县民胜村1社,一片片榨菜在阳光照耀下,似金色地毯,发出夺目的光彩。据介绍,这片榨菜有300多亩,是在稻谷收割后种植,预计在12月份能够收获。 “目前榨菜头已经有三两多重,随着气温降低,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施肥浇水。”11月17日,梓潼县文昌镇农技员在民胜村手把手、面对面为菜农指导当前榨菜田管的技术,力争榨菜有个好收成。 “当前蔬菜田间管理主要是防止冻害和防病治虫,还有就是浇水和施肥。我们会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蔬菜长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农户做好蔬菜田间管理。”梓潼县文昌镇农技员刘云波说。 据了解,梓潼县坚持“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合理进行土地流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耕作模式,采取果蔬套种的办法,着力发展蔬菜产业,丰富群众的“菜篮子”“钱袋子”。 “现在种蔬菜每亩能够卖到5000元,一年能够种三季。技术不用愁,农技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技术指导。销路也不愁,可以直接卖给县内食品企业。”文昌镇民胜村村民周翠华说。 在玛瑙镇龙台村,千余亩晚秋萝卜正陆续上市,紧接着又开始种上“春萝卜”。从天空俯瞰,周围绿色菜叶与白色地膜交相辉映,格外显眼。在菜农享受晚秋萝卜丰收喜悦的同时,已播下了新的希望。 在仁和镇现代粮油蔬菜产业园,万余亩订单榨菜和青菜长势良好,预计在12月底上市。该镇还充分借助6000多亩沃柑,积极推广“果树+蔬菜”发展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老百姓收入。“榨菜和青菜是仁和镇传统产业,目前与县内一家食品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协议,按质论价,应收尽收,有最低保护价。”仁和镇党委书记贾志林说。 据了解,今冬小春生产,梓潼县将发展各类蔬菜3.9万亩,涉及全县16个乡镇,惠及群众超过20000户,预计助农增收超过两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