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沿滩区永安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浓墨重彩细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发展蓝图,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动各村和农户发展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夯实全镇产业根基。”永安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镇将花椒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抓手,采用“支部+专合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该镇引进沿滩区立丰花椒专业合作社以来,打开了花椒产业的大门,迅速在各村开花。目前,全镇已发展花椒种植1.2万亩,建成高产示范园区12个。据永安镇云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力介绍,近年来,云龙村主动对接沿滩区“两个10万亩”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永安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挥花椒主产区优势,把农户绑在花椒产业链上,连片打造产业示范走廊。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80%以上的农户不但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有200多人为业主务工,年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王力说:“现在,花椒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园区建设为我们铺设了一条致富之路。”“观音湖农业主题公园的创建,把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产业、新业态。”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花卉产业已成为永安促农增收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为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位于永安镇境内的观音湖景区以“花田和花镜”结合的发展模式,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成为了沿滩区“信步沿滩·美过周末”乡村旅游花卉产业板块的核心区。景区内空气清新,粉色、白色、红色的郁金香组成一片片花海,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可出圃各类花卉1000万株,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同时,以花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产值500余万元。同时,该基地坚持把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很好地融合,带动了周边500余人就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1400余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6
四川新闻网消息 兴文县僰王山镇玉联村位于僰王山镇北部,海拔在291-716.3m之间,全年平均气温18℃,环境优美,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显著的区位优势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玉联村于2018年2月荣获2017-2019年度“市级文明村”并于2021年4月通过复查认定保留荣誉称号;2020年1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近年来玉联村坚持以“传承非遗文化 创建文明示范村”为文明创建品牌,发挥“玉屏猪儿粑”文化、“火龙”文化、油菜花节等独具地方特色品牌优势,有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责任分工,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主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委会副主任具体分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他“两委”班子成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合专干具体负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村“两委”、党员先锋引领示范,依托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强村固组”等既有平台,大力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抓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村“两委”认真对照“办实事”清单逐一销号,确保完成涉及民生社事、群众身边事等50余个既定目标。发挥支部书记率带“领头羊”作用,引领干群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每年初细化制定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认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评选标准、评选比列、评选流程等,有机结合“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助力全村每一户家庭,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建设良好家风行动中。运用法治教育宣传普及,积极开展“六无”平安村建设;发挥党员、群众代表、村组干部等群众“身边人”作用,每季度主动联系2-4次外出或来村务工人员,每月利用“院坝课堂”培训文明礼仪、道德素养等知识200人次以上,乘着文明村建设东风,提升群众科技素养和安全意识,人人争当文明人。邀请市、县、镇各级生态文明行业专家,到村实地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排查河塘沟渠、农户粪污排放、野生动物保护和违法焚烧秸秆等行为现象,建立隐患排查问题倒查表,以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有效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文艺骨干,做好“火龙”文化传承,每年村内举办小型文化活动达8次以上,选优培养年轻一代接班人,为文化传承提供坚实保障。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举办节日系列才艺展示和才艺比赛,活动参与人数逐步递增,群众积极性高。运用阵地既有职能,扩大宣传效果,通过院坝会、小组会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村民自愿签订抵制大操大办承诺书,更新完善村规民约。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培养文明生活风气,构建生活和谐、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村“两委”积极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组成的红袖标队伍和防火、防汛应急队伍,在重大活动期间坚持全村全覆盖安全巡逻,常态化开展交通劝导,禁毒铲毒和法治宣传等工作,一年来无一例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发生。(兴文县委宣传部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6
(邱海鹰  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近年来,地处四川省华蓥山区的华蓥市坚持“思想跃出山门、公路修到家门”和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片百姓的理念,破除经济发展瓶颈,大力实施交通先行工程,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四好公路”为目标,加大建设投入,完善管养机制,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让山区农民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截至目前,该市公路总里程达948.81公里。11月30日,鸟瞰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生态园刚铺上柏油的乡村公路。 11月30日,鸟瞰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在锦绣田园延伸的的乡村公路。    11月30日,鸟瞰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生态园刚铺上柏油的乡村公路。    11月30日,鸟瞰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在锦绣田园延伸的的乡村公路。    鸟瞰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生态园如蜘网密布的乡村公路(2021年3月16日摄)。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邱海鹰 刘南贤 文/图  在邻水县三古镇双丰村, 深藏着一座古村落——游家大院。  古宅座落在双丰村老龙洞坎下,宅子的四周是一片片苍翠的竹林,林子仿佛弯着腰,伸着长长的手臂呵护着古宅。鸟瞰游家大院。  游家大院由游氏先辈所建,现有户籍人数33户计148人。据记载,清朝中期,一群游氏族人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川东,定居古鄰(现邻水)观音岩坎下的霍家湾,分支到金盘池,又由金盘池分支到三古镇双丰村定居。  游家大院古村落独特的自然之美、淳朴的人文之美以及厚重的历史之美,链接着它的过去与现在。游家大院两位老人在开心地交流。  游家大院按“一进式”院落建造,坐北朝南,呈口字型,占地约12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建筑材料主要由柏木、青石、青瓦组成。大门两侧分别有青石“桅墩”,高约1米,以往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悬挂灯笼以显荣耀。清乾隆年间,游家大院曾有两兄弟同年高中进士(具体人名无从考证),并被赐予“恩进士”鎏金牌匾。游家大院曾走出过川东游击队革命烈士游长路等家族名人。游家大院村民和小孩在门口玩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家大院不少居民相继迁出,住进了在城镇购买的商品房或自己修建的“小洋楼”,守护在此的大多是些老人和怀旧的中年人。双丰村村民在给游家大院“坝坝宴”端送菜肴。  而今,游家大院除堂屋和西侧吊楼子保存良好外,许多屋顶好像一面筛子,有些除了椽子之外,看不见屋盖。由于太古老、陈旧,它像一个驼背的衰弱老人,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双丰村村民在游家大院屋檐下休闲。  据邻水县文物保护部门介绍,根据游家大院现状, 他们己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三古镇相关负责人也说, 他们拟推行融资模式,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和公益慈善机构,整合民间资本等力量,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项基金,同时做好古村落日常管护, 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传统村落,实现村落保护与发展统筹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的目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3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11月下旬,省委宣传部公示发布“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拟命名名单”,拟命名100个全省文化振兴的样板村镇。其中,阆中市天宫镇上榜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天宫院乡村旅游度假区2019年11月,原阆中市天宫乡、天林乡撤并,成立天宫镇。天宫镇五河穿境、九山环绕,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拥有4A级景区天宫院景区,3A级景区五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以及天宫古街、杜光华将军纪念馆等众多景区景点。天宫镇坚持“农旅融合、产景一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做优特色产业,先后开发出以农业观光为主的赏花采果节、农事体验月、乡村越野跑等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南部、苍溪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实现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发展。同时,天宫镇积极构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将文化基因融入乡村,实现文旅兴镇,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样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1
(姚艾青 记者 程海英/文图)走进冬日的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五颜六色的菊花、桃红的指甲花、粉红的月季花等各类花卉竞相媲美,或一簇簇盛开在小路边,或一丛丛绽放在农家小院内,馨香四溢、沁人心脾。一群白鹭唱着欢快的歌谣飞过,惊扰了鸭群、惊醒了熟睡的大黄狗、抖动了一树树的枇杷花。村子里,“灰瓦、白墙、水泥坝”西南民居错落有致,“稻溪、花海、网红路”乡村风光美不胜收,处处呈现勃勃生机,散发出浓浓乡愁乡韵。村民三三两两在村里头散步    漫步在美丽黄桷村,鸡犬相闻、花香扑鼻、泥土芬芳、幸福满怀,诗和远方竟在眼前。2021年,胡市镇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为导向,全域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提升改善村容村貌,推进产业大发展。以黄桷村为试点,打造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胡市镇乡村振兴蓝图正在绘就、徐徐展开。 荒地变花园 就地取材造风景“这个小景,我主要想营造‘小桥流水人家’之美!”11月28日中午,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黄桷村一角。在村庄一农户家门口的斜坡上,黄桷村纪检委员、监委会主任曾春霞正和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李顺利等人交流着村子小景观的设计理念,对村子提档升级打造做整体策划。景观打造一角    把村民不用的石磨打造成风景,在石磨上搭小桥,溪水从石磨盘中往下流入旁边的土陶罐,再在陶罐中种上荷花、莲子等水生植物,搭配上朽木做成的花篮、石头砌成的桌椅、石凳中长出的菠萝苗、一旁栽种的芭蕉树,一幅小景观就在原来的荒坡上应运而生。“我们实施‘三个一点’推进村子的整体打造!”黄桷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曾建波介绍说,通过村民自筹一点、乡贤出资一点、政府统筹一点,解决资金等问题,带动全村群众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善。曾春霞等人正在实地开展景观打造策划    就地取材造风景,把村民的房前屋后、小路边、荒坡上栽种上花草树木,打造微景观;硬化进村公路,将废旧轮胎染色配以各类花草,装点路边风景,打造网红路;推进高标准农田打造,实施稻鱼稻虾共养、种植订单有机蔬菜,打造微田园;推进风貌塑造,引导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整治,打造美丽宜居家园。系列举措整体实施推进,让昔日垃圾满地、灰尘满天、猪牛随处见的黄桷村一跃成为了城里人赏景游玩、采摘体验的网红打卡地。乡愁乡韵就在一个个小景、一丛丛翠竹、一方方荷塘、一畦畦菜地间荡漾。村容大改善 提振村民精气神“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升了,我要锻炼好身体活到100岁!”每天清晨,近80岁的老人李开明都要到网红公路上打卡,走上几里路,边赏风景边锻炼身体,碰上乡邻,还要唠唠家常,日子过得舒心又惬意!李花开在冬天里    “你看,连李子花也忘了季节开花啦!”李开明的惊呼声吸引了正在免费修剪花草的78岁大爷李久云和遛狗正经过此地的66岁大妈赵昌莲的目光。连正在路边粉刷轮胎的3位村民也停下了手里的活,往李子林看过来。一枝星星点点盛开的雪白李花正迎着冬日和煦的暖风,与阳光相互挑逗、和树下鲜艳的菊花和娇艳的月季花互相媲美,花丛中的一群小黄鸭也嘎嘎叫着,伸长了脖子打听着什么。时光仿佛在此刻停留,别有一番风情,春天好似提前到了人间。李久云免费修剪花草    在黄桷村,与外部环境打造同步实施的,还有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等工作。改厨改厕提高生活品质,垃圾分类引领生活新时尚,选树典型领动新发展,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新生活,黄桷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步提升。“家园变漂亮了,大家参与建设美的动力更强了!”曾建波说,环境变美后,巩固成果也很重要。通过党员领动、志愿带动、村民互动等方式推进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开展,效果非常明显。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把家中的废旧瓦罐、轮胎、花草等物品捐赠出来,还免费参与花草栽种和修剪,村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整体的调动;乡贤们联系企业捐赠的200多个废旧轮胎也装点一新,各种筹集也在持续推进中;通过评比或参加义务劳动获得积分换物品,即将在村里全面推行。产业大发展 强村富民动力足“今年大丰收啦,生活更有盼头啦!”立冬时节,黄桷村10多亩的金丝皇菊迎来采摘期。在久之瑞家庭农场菊花基地内,农场主曾永久夫妇边忙着接待前来采花的游客,边指导工人采花、烤花。退渔禁捕渔民曾永久正在采摘成熟的金丝皇菊    从渔民变身花农,从1亩到14亩,曾永久夫妇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身份的转变和菊花种植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线上线下销售,12厘米左右的花,一朵就能卖出2元的好价钱。今年的400余斤干菊花,预计将为这个家庭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除了种好自家的花,曾永久夫妇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花苗,带领大家一起种花致富,带动产业连片发展。金丝皇菊的种植,不仅扮靓了村庄,还为村民铺筑了致富奔康的奋进路。枇杷花开压枝头    “黄桷村的蝶变,是我们全域推进宜居环境打造、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尝试!”胡市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袁亚飞介绍说,黄桷村的产业发展正在统一规划中不断做大做强,为其他村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稻鱼共养、稻蟹共养,让稻田种养植价值翻番;三红蜜柚、泸桂圆、枇杷、柑橘、有机蔬菜等果蔬四季飘香;糯红高粱基地打造,拓宽增收致富路。黄桷村的产业正全面盛放新花、结出硕果。2021年,仅三红蜜柚和螃蟹养殖两项产业就获得10多万元收入。村民展示丰收的红膏蟹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正在黄桷村绘就。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天府水源,韭乡锦宁。”11月26日,走进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锦宁村,集中连片的韭菜在冬季依然绿意盎然,不少村民的门口则挂满了正在晾晒的韭黄。  当天下午,一场垃圾资源化精准管理培训、签约活动就在该村3组举行。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锦宁村“两委”、锦宁村护水队相关人员与现场村民开展了垃圾分类培训与知识竞答活动,并在村民自愿签署垃圾分类承诺书后,为每户发放一只回收厨余垃圾的专用垃圾桶。锦宁村护水队员表演小品。  锦宁村位于天府水源地郫都,是当地最大的集中居住乡村社区,全村居民达1584户。同时,该村盛产韭黄,产品远销海内外。“全村规模化韭黄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左右。”据锦宁村党委书记王强介绍,韭黄作为当地主导产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  “街上垃圾‘爆桶’,苍蝇蚊子满天飞,河道也淤满了垃圾。”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集中居住带来的大量生活垃圾与农业废弃物等,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响应成都市垃圾分类要求的同时,村上也在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形式。”该村党委副书记蔡秀说。  2020年11月14日,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指导下,锦宁村护水队正式成立。20余位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乡村环境整治和环保意识宣传。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锦宁村有何变化?  “你们这些人,找不到事情做吗?”“我们护水队清沟,保护河流,让村上环境更好……以后还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当天的培训签约活动现场,锦宁村护水队员以表演小品的形式,在与现场村民分享一年多来的艰辛的同时,向大家传递环保工作的价值。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锦宁村,记者注意到,昔日淤堵浑浊的河道干净畅通了不少,村民社区环境更加整洁,看不到一个垃圾堆。锦宁村韭黄种植基地  “锦宁村属于整村搬迁集中居住的乡村社区,无物管社区的环境管理本身便是挑战。”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工作人员邹秋伶告诉记者,在村“两委”的支持下,2021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与锦宁村护水队在当地开始进行乡村社区垃圾资源化精准管理探索,寻找从“垃圾产生—垃圾分类—有机质在地堆肥—堆肥应用”的乡村垃圾在地减量、保证水源地水土安全和土壤肥力的全闭环方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村垃圾转运中心已经建成,同时配套有厨余垃圾堆肥中心。”蔡秀告诉记者,如今村上不设公共垃圾桶,垃圾直接入户收集。社区内的其它垃圾由专门的收运公司收走,厨余垃圾以及韭黄叶、菜杆等则单独回收后,统一运送至堆肥中心生产有机肥,在实现垃圾减量、分类回收的同时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村上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今天又来了这么多人领垃圾桶。我觉得我们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我还要继续干下去。”锦宁村护水队队员肖素林对记者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1
(王柯利 记者 杨宗友)冬意渐浓,天气渐冷,但走在梓潼县玛瑙镇龙台村却看到,一条长长的观景路围绕着龙台村,路旁整洁的民居,眼前呈现的是如绿色飘带一般的潼江水,沿着龙台村蜿蜒而过,河对岸林木葱郁,游客们趁着难得的阳光明媚,在河边露营烧烤,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而龙台村的群众,也迎来了又一轮收益。龙台村二社群众经营的民宿小院鸭鹤岩地处玛瑙镇龙台村,位于梓潼县西南端,距离县城21公里,该村共6个村民小组1224人,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昔日里,农作物种植是小山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执纪,助力玛瑙镇将传统优势农业与现代观光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曾经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如今成了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员”“张伯,你们又在锻炼了呀?”该镇纪委书记李皓去村里开展疫情防控督查,碰到龙台村二社村民张以尧正带着孙子在散步,于是就寒暄起来。“就是,李书记,吃了饭在家门口散散步,看到墙上这些漂亮的画心情都好了……”张以尧笑呵呵地对李皓说。张以尧一家就住在鸭鹤岩的景观路旁,出门便是平坦的景观路,以往晴天灰雨天泥的日子仿佛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键。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主责,通过靠前监督发现问题,助推龙台村12个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涉及项目资金1000万元。交通好了。拓宽硬化8公里景观道路,现在的龙台村除了环村一圈的景观大道,还有穿村而过的“近道”,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和游客游玩。夜晚亮了。先后安装路灯56盏,全村道路全部亮化,鸭鹤岩的夜晚亮堂起来,饭后出门散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美了。围绕“鸭鹤岩”河滩草地、千亩油菜和村庄院落,山顶观景平台、登山步道、农耕文化墙面艺术彩绘、花田栈道、生态停车场、休闲廊道一一建成。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为龙台村的群众带去了新的喜悦和期盼。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了解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当好村级干部正确履职的“提醒员”“村级‘三务公开’一定要及时,要按要求进行公开,特别是群众关心的项目建设资金和民生款项等方面,更是要做到公开全面、透明,不能出现差错。”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龙台村三务公开不规范的问题,玛瑙镇纪委及时对龙台村党总支部书记童小江进行谈话提醒,对“三务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确保村级党组织高效运行。有战斗力的村级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玛瑙镇纪委紧紧围绕村级组织换届,协助党委加强村干部的教育管理,盯紧干部作风问题,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谈话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提醒,龙台村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村上的干部责任心很强,都是踏踏实实为我们群众办事的,张书记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到村里来检查卫生环境,我们有啥困难也及时给他们反映……”说起村里的干部,龙台村一社的李伯夸赞到。当好乡村振兴的“服务员”“你好,你们在经营民宿的时候还有些啥困难呢……”为切实收集群众急难怨盼,玛瑙镇纪委以“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为载体,沉下去“听”,收集群众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网络设施建设等问题3大类,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0余个,群众后顾之忧解决了,干劲越来越足,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靠农作物种植,一年收入可能1万来块钱,现在翻了几倍了……”龙台村2社群众杜树琼脸上挂着笑脸说到。杜树琼是龙台村2社的群众,今年已60岁的她,和丈夫开起了民宿,游客入住后,家里自种的蔬菜等农产品也打开了销路,仅民宿收入就有2万余元。旅游业发展起来,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创业,童科元一家便是如此。童伯伯今年70岁,见到他时精神抖擞,正忙着收拾家里的稻谷,眼神里都是丰收的喜悦。2020年以来,女儿女婿从外地回到龙台村,盖起了400余平的小楼房,开起了乡村农家乐,为前来的游客提供“吃、住、玩”一体的服务,腰包鼓起来了,日子更“小康”了。河边的微风袭来,又开启了童凤琼一天忙碌的生活,给露营游客租赁帐篷,拿烧烤架,忙得不亦乐乎。50余岁的童凤琼是村里的“脱贫达人”,因为身患残疾及家人患病等原因,2014年童凤琼一家成为村里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好政策和旅游发展这股东风,加上自身的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童凤琼摇身一变成了“老板”,除了经营“游客补给站”,还开起了民宿,年收入超过了8万余元。采访中,童凤琼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幸好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帮我们渡过了难关。现在我忙的时候每天租赁帐篷等收入就能超过2000元,丈夫也在外面务工挣钱,孩子在学校上学,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今年以来,该镇纪委加强对道路修建等各类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督促整改村级财务公开不及时、项目推进不及时等问题10余个,对3名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做好跟进监督。下一步,我们将以更精准和靠前的监督,为乡村振兴护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玛瑙镇纪委书记李皓介绍到。(梓潼县纪委监委 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30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在开展“五清”行动中,舟坝镇前进村着力将“五清”行动常态化,以常态化的制度安排,标准化的治理要求,着力保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共建美丽乡村。截止目前,全村已集中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近200人次,开展“五清”行动3次,清理沿河周边白色垃圾20余处、沟渠30余处、村公路10公里、沿线院坝15户,村容村貌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模范常态化。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经常性参与“五清”行动,与每月支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在“五清”行动上践行党员宗旨。活动常态化。结合舟坝镇“五清”行动工作方案,前进村将每月10日、20日、30日作为“五清”行动集中开展日,开展“逢十”必扫活动。目标常态化。将“五清”行动的目标任务作为每周、每月、半年和年度绩效依据,逢会必讲,入户必宣,使“五清”行动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常态化。考核常态化。一方面将“五清”行动作为村组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围绕“五清”行动,每半年对农户分组进行一次评比,选出优秀家庭进行表扬。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9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杨宝)今年以来,沐川县底堡乡花园村围绕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目标,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靓化村容村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记者走进花园村看到,公路沿线经过风貌改造后的农家院落颇具特色,四周种满了绿色植物,干净整洁,具有乡村特色的绘画布满墙壁,花园、菜园配上围栏令人眼前一亮。经过美化后的民居步步是景,处处皆画。“风貌改造改得很好,现在居住环境整巴适了,卫生也整干净了,住起爽快又舒服,走起路来也安逸。”底堡乡花园村村民邓国雄乐呵呵地说。在花园村党群服务中心露天文化剧场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抓紧安装地板、修筑围墙,现场忙碌而有序。站上初具雏形的露天文化剧场观景平台放眼望去,满山苍翠,色彩斑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村一院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这是花园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如今,一个美丽的花园村正点缀在山水田园间,“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让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我村围绕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规划打造‘魔芋+玉米+水产’园区2000余亩,目前已预流转土地1000余亩,引进业主4人。同时结合‘五清’行动,开展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风貌改造30余户,打造景观节点4个,建成聚居点1个23户农户,开展‘厕所革命’改厕100余户,修建化粪池120余户,为我村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底堡乡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品权表示。据了解,在开展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花园村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以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四清四拆”风貌改造、乡村治理生活宜居为着力点,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位、人居环境改善优化、脱贫成效巩固深化。同时结合“五清”行动,通过对公路沿线、重要通道、重点区域、房前院坝等打造景观节点,开展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提升人居环境,洁净、美化田园乡村。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6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为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以来,沐溪镇泥河村以“五清”行动为抓手,以“路整平、地扫净、服务好、治污染、面貌新”为目标,着力清理村河道、沟渠、道路、庭院,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打开,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美丽乡村氛围营造到位。据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曾琪介绍,该村通过张贴宣传画、召开户长会、播放“村村响”等形式,开展“五清行动”宣传,使“五清行动”内容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截止目前,泥河村召开户长会11次,张贴宣传画5幅,播放广播宣传“五清行动”200余时。美丽乡村人员发动到位。以组为单位,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建11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五清行动”。自行动开展以来,我村共清理河道1条,沟渠12条,清运垃圾5吨,行动已初见成效。美丽乡村群众参与到位。鼓励群众以画壁画、搭篱笆、种植花草等形式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目前已有12户群众参与此次行动,全村形成了干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6
(记者 王国平)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入选。  驱车驶入荷桥村,笔直开阔的旅游环线直通景区核心地带,道路两旁成片的黄金柚在阳光下迎风生长,蜿蜒的绿道延伸至田野……在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实践中,荷桥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基层治理、农村风貌改造、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以打造美丽“三新荷桥”为创意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荷桥村搭建起荷桥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梦栖土地股份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发展平台,通过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目前荷桥村引进清华同方、蓝剑亚美、中安富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田园旅居等新业态,促进农业生产由传统单一性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复合功能转型。2020年村集体通过劳务管理、花卉销售,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8.2万元,实现了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富裕村”的变化。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透过茂密的松林,在林间小道留下斑驳的光影。偶尔有微风吹过,池塘里波光粼粼,茶海上绿波荡漾,庭院里花枝招展……  这是一个名为“茶海之岛”的地方。所谓的“岛”,是由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组成。这样的“岛”一共有三座,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川西林盘和园林花木当中,偶尔有“岛民”信步在绿道上散步,在茶园间劳作,在庭院里侍弄花草。良栖小筑。石萍 供图  在这里,时针和分针仿佛都放慢了脚步,大家都享受着隆冬午后的田园“慢”时光。  这是麟凤村,坐落于有“中国绿茶第一乡”美誉的蒲江县成佳镇。成佳镇作为昔日的茶马古道驿站,这里的产茶历史有一千多年,如今,一座座“茶岛”式的新型民居拔地而起,深刻地改变了当地茶农的生活,它仿佛一只正在蓄力的凤凰,随时准备带着这个小茶村展翅腾飞。  茶岛如何形成?乡村环境何以改变?产业腾飞何以实现?带着这些疑问,记者11月13日走进了“茶海之岛”,聆听这个乡村民居与周边环境相融共生的故事。“茶海之岛”。石萍 供图壹 茶农上﹃岛﹄  “推窗见景,下地务农。”每天清晨,茶农刘文清从二楼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不远处就是他的茶园。他还会不自觉地朝楼下的小花园多看上几眼,这里四季都有花,是他这几年来的辛勤劳动成果。  这里是“吉祥岛”,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小别墅伫立在茶海之间,别墅旁就有停车位、小花园,屋顶采用青瓦结构,仿佛一只撑开双翼的小鸟。整个“别墅群”构成岛状,像这样的“岛”,在麟凤村一共有3个。  故事要从2013年讲起。结合国土资源项目,麟凤村建成了共有110栋川西民居的新型社区,老百姓随后搬迁入住。  准确地说,这一栋栋小别墅,不叫“川西民居”,而是“川西民楼”。每栋民房为2-3层小楼,由两户人家“双拼”居住,在外观上保留了青瓦灰砖的川西民居风格,内部则是楼房结构。  楼房建成后,又新建了绿道、游步道,保留了自然形成的居民小区,“楼”聚成“岛”,所以取名为“茶海之岛”。3个院落还分别取了好听的名字:吉祥岛、和谐岛、幸福岛。“茶海之岛”诞生后,既方便了生产,也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它就坐落在由川西林盘和茶园组成的“海”里,“海”也不能跟“岛”割裂,两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  住在城市里,看惯了方方正正像盒子一样的楼房,麟凤村这样的川西民居组成的岛状“别墅群”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麟凤村吉祥岛51号村民,刘文清的眼里满是自豪:“自从上楼后,改变也是很大的,土坯房、小砖瓦换成了小别墅,住着也舒服,而且家家户户用上了冲水厕所,跟城里生活一样。”  随后,他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两层楼房:一楼是客厅和卧室,二楼除两个卧室外,还有一个大露台,厨房通天然气,冲水厕所有两个。最令他自豪的,是房前屋后的小庭院,他种上了牡丹、杜鹃、月季、茶花,一年四季花香四溢。茶园景观再造,融入茶农生活。刘佳 摄贰 ﹃岛﹄成花开  当然,住上了楼房还远远不够,如果大家还是按照原有的生活方式“我行我素”,很快又会回到过去的状态当中。  刘文清记得,在上楼前,老百姓的庭院外是菜园子,施的是有机肥,一到夏天气味难闻;院墙里则是鸡鸭圈,粪便到处都是。如果村民还继续这么弄,新的居住环境肯定好不了。  2018年底,麟凤村全面规划全域村庄的空间形态,推动“花开麟凤”项目,让这里彻底改变。  “依托良好的茶资源,改造改造现有的产业道、机耕道、游步道和河渠道,实施茶园景观再造,栽种海棠、红枫等彩花彩叶苗木,打造3条茶海花径、3000亩茶海花田,茶林、花卉、林盘集聚。”陈昌文说。  不仅如此,为了营造乡村美景体验,麟凤村还请来知名园艺公司——成都市“海蒂的花园”,为每户农户设计花园,并发动村民对所有外墙、小花园进行打造,让全村四季都有盛开的鲜花。  “海蒂公司的设计师走进我们的民居,逐户设计了庭院美化方案,村里统一采购了苗木,我们照着图纸弄就行。设计师确实不一般,给我家就规划了月季、牡丹等,效果很不错。”刘文清说。  麟凤村党委书记陈昌文表示,以前的麟凤村也存在着许多人居环境方面的问题,现在小楼起来了,庭院美化了,这一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负责指导村民搞好清洁卫生的“岛主”熊华伟就惊奇地发现,自从搬进了“茶岛”,有了像样的庭院,大家不仅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弃之不用的泡菜坛、小煤炉,现在也都成了宝贝,用来栽花种草、做装饰盆景,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小庭院,大家还共同出工出力,打造了共享花园,村民如有闲暇时间,还可以在花园里扯草、浇水,把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打造成一片花海。园艺景观与茶园有机融合。石萍 供图叁 守望茶海  “环境美化了,打扫干净屋子迎客人。”陈昌文介绍,“茶海之岛”里的居民不算多,如今却有多达16家民宿,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村民们发展新业态的信心很足。  2018 年 11 月,麟凤村 66 户股民现金入股112.5万元,加上财政项目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近300万元,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联合社,2019年6月份正式投入运营。联合社下设茶乡神韵乡村旅游专合社、麟凤村花卉园艺专合社、沙楼果品合作社、甘成茶山旅游合作社,致力于开办民宿餐饮,增加研学体验经济,做“茶产品+”。  茶农登上了“茶海之岛”,成为茶海的“守望者”,期盼着茶园的一朵朵“村花”,在麟凤村绽放如初。这个过程中,村民在不破坏一草一木的基础上装修民宿和餐厅,实现人和环境和谐共生。“树屋餐厅”“枣子宿”等还成了“网红”打卡点,农商文旅有机融合,麟凤村彻底改变过去的发展颓势。  “截至目前,全村旅游收入已实现盈亏平衡,今年还有一点小盈利。”陈昌文说,“16家民宿的接待能力已达到300余人,未来还可能增加。从收益来看,每家民宿的收益在10万元以上,服务员基本都是本村村民。”  村民张桂芳就将三层小楼装修为“良栖小筑”民宿,自己当上了民宿老板。结合屋后的茶园、池塘,她架设了玻璃栈道,修建了全新的星空房,客人白天品茶,夜间烧烤,晚上露营,在茶村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春夏采茶乘凉,秋冬赏景品果,一年四季这里都有耍的。”张桂芳介绍,民宿总共有四间客房,2018年就投入营业,顾客主要通过网上预订,只需花1000多元就可以把整栋房子包下来,可同时容纳4户人入住。  在吉祥岛“树屋餐厅”,业主在树林里搭建了悬空的钢结构小屋,四面是落地玻璃窗,里边放置了大圆桌,可以吃饭,也可以喝茶。  “周末和节假日生意火爆,高峰时还要先预订!”村民卢世容平时经营茶园,农闲时在树屋餐厅当服务员,每月工资2000余元。她说:“慕名而来的客人,绝大部分来自成都城区,一般通过网上预订。”  结合新居建设、庭院美化、人居环境改造和茶旅融合发展,实现景美、人美、生活美,“茶海之岛”的茶农们,真正找到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燚 记者 罗敏 文/图  初雪刚融,金黄色的树脂瓦上泛着圈圈光晕,整齐的藏式楼房坐落在道路旁,与笔挺的白桦林相呼应……位于壤塘县东部的藏式小镇——南木达镇,在今年入冬前悄悄变成了彩色,一幅幅藏式彩绘为单调的冬季增添了生机,放眼望去,南木达镇一片盎然祥和。整治村居后,南木达镇焕然一新。  “我们的房子变好看了,屋里也不漏水了。”11月16日,村民纳尓果向记者介绍他家的楼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今年3月以来,在浙江省对口支援下,拨付资金2000万元,壤塘县住建局牵头开展了乡村振兴整治行动。历时近6个月,南木达镇170余栋居民房实现改造,整个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据介绍,在今年综合整治前,南木达镇的房屋简易的屋顶扛不住夏季的雨水,屋面漏水、墙皮脱落时有发生。在乡村振兴专项整治行动中,该镇民房改造参照了传统的木结构梁架组合形式,使坡顶形成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做出翘起的飞檐,在最大程度排水的同时,还保留了古建筑的民族风格。南木达镇焕然一新。  在装饰彩绘上,五彩的小木方块装点着窗户和房屋,让原本浅黄的墙面多了吸睛的灵动和俏皮;各处门窗墙壁上对称的构图,圆润的线条走向,勾勒出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藏式“飞鱼鸟兽”,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木达镇在整治完成后也开始逐渐吸引游客的目光。“我们下一步将计划打造南木达藏式特色小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文化经济双效益。”县住建局负责人段远强说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6
(胥雪锋 彭加权 记者 杨德慧)11月18日,冬日暖阳,走进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禾茂组,几名村民正坐在“有文有量”庭院喝茶聊天,欣赏盛开的花卉。“你看,我们这里环境有多好……”村民陈文亮指着村里洁净的道路和栽植在道路两边的花卉和行道树感慨,村容村貌的改观、变化,是通过乡村治理带来的福祉。11月17日,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示,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名列其中,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摄影:彭加权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党群联动共治“过去,凤禾村同许多村一样,人居环境差、人心不齐……”凤禾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智介绍,该村借助“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建设契机,拉开乡村治理的帷幕,坚持党风领民风,培育好乡风,修订村规民约促进自律自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精神风貌,改造文化设施提供活动阵地。首先从强化党建入手,坚持“党建+”思维,延伸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调委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建设,将党建融入基层治理“全链条”,画好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同心圆”,打牢农村治理组织基础和保障,通过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引导实现“村里事大家评”,用村民的自我管理提升群众的认同感,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筑牢法治基础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稳步推进治理中,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该村从村干部、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中培养“法律明白人”,成立由代表委员、返乡五老等人参加的“劝慰组织”,并建起“平安禾茂·和谐家园”法治工作站,整合警务室、检诉服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形成由镇政法委员负总责,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参与的“1+2+5+X”组织体系和“15分钟法律服务圈”建设,实现人民调解靠群众,事事有专业人调解,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新局面。同时打造起集法治宣传橱窗、法治知识问答、法治典故等元素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开展多形式的法治宣传,促进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更好地满足群众法律文化需求。治理脏乱差 提升农村环境面貌依托“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治理,针对实情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合资金800余万元,建设步游道、庭园美化、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并制定了一套垃圾分类、农村环境面貌微标准体系,设置有文明礼仪墙、基层治理墙等,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好人评选和传承“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用身边榜样引导群众注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向上向善。目前,凤禾村垃圾分类达到90%,厕所革命达到90%,各项工作仍在持续推进,村居村舍成为最美风景带,村容村貌体现整体美。同时,该村还在打造多元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上下功夫,已发展茶叶1500余亩、中药材1300余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农业企业3家、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3家,其中省级合作社2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带动农民增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5
(卢俊衡 记者 蒋培路)日前,水利部、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四川省2个区县上榜。其中乐山市井研县成功入选,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1.2亿元。井研为何申报?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位于乐山城镇中心圈、乐山核心经济区,乐山市一级副中心城市,成都“天府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经济圈”的重要辐射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境内人工湖库湿地众多,水面宽阔、水质优良、自然环境优美,有大小河流溪沟143条、水库52座,主河流为茫溪河,年均流量仅1.57立方米/秒。近年来,由于农村水系点多面广、缺乏资金投入,尚未开展系统治理,淤塞严重、水体萎缩、缺水断流、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严峻的水供需矛盾和水环境形势,迫切需要系统的水系综合治理。2018年,水利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调研组一行来到井研实地调研,井研县以此为契机,积极谋划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2020年初,编制出《井研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防污控污、河湖管护、人文景观等多项措施,打造 “蓝天碧水相映衬,白鹭野鹤互相随”的川西南丘陵河流治理的幸福样板河,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井研为何入选?井研县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对此,井研县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水美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举措,重点围绕打通“水脉络”、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做好文章,建设顺应自然、功能提升、为民便民的河湖水系网络,切实提高全县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项目范围选择准。井研县结合乡村振兴规划,项目区拟整治河流均为茫溪河支流、乡村振兴示范点,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密集,河道淤积堵塞严重,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治理示范带动性好,已划定水功能区域,不存在拆迁、生态红线等重大制约因素。治水管水走在前。率先在全省推进“河(湖)长制”,系统推进“六水共治”,实施“三水工程”,依法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94家,适度规模养殖场146家;关停并转“散、乱、污”小型企业119户。规划河流水系治理项目26个、总投资30亿元,已完成投资12.8亿元。示范工程引领强。筹资4.95亿元,建设茫溪河生态补水工程。将水景观、水文化融入到水修复中,配套建设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农民画文创工坊、时光驿站等综合性文旅项目,打造了兼具生态功能和旅游功能的全省小流域治理典范、乐山网红打卡地(研溪湿地)。人居治理成效显。井研作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在乐山市率先试点了15个镇街、79个行政村“厕污共治”,农村户厕新(改)建2.6万户,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处理设施120个,通过辐射带动,建成了市级幸福美丽新村44个。井研如何建设?今年9月,井研县将之前编制的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的实施方案。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4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补助1.2亿元,涉及8个镇(街道)。项目将在里仁河生态片区和蒲亭水系生态片区实施,包括打造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体验等内容。预计2022年底完成水系连通及河道清障工程,并进行完工验收;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完成涉水工程施工,即河道清淤及岸坡整治等工作;2023年全面完成本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并完成竣工验收。据了解,本次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将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前提,大力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态理念、文化内涵,注重河流、水利工程的综合治理,积极采用生态化新技术、新工艺等,推进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改造,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资源、减灾等多种功能。力争整治一条河,“幸福”一条河;做到干一个工程,“美”一处风景;并创新建设与管护机制,打造专属于井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样板工程,为井研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找到一条以“水”为载体的新出路,带动井研县农村河流整治,助力水美乡村建设。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23
(官国平 林立记者 苟邦平 文/图)河湖更清澈,空气更清新,庭院更整洁,走进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夏荷村,村道干净整洁,庭院净几明窗,房前屋后花草繁茂,灌溉水渠清澈见底,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徐徐展开。近日,记者在夏荷村村民王小燕家看到,院里院外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花卉,木制的栅栏将房屋外观装扮得极具韵味,坝子里安装的凉亭让人感受到悠闲农家的趣味。干净整洁的院落,让人看着开心、住着舒心。“最美庭院”挂牌王小燕告诉记者,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这是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不断擦亮美丽乡村底色,绘好乡村振兴画卷带来的新变化。据了解,为确保“五清”行动落到实处,夏荷村村委会建立了工作台账,引入评分制管理模式,把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对违反者进行通报并实施惩罚,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引领全村村民形成了爱护家园、崇尚文明的新风尚。村干部上门串户,大力宣传“五清行动”重要性,党员志愿者带头开展道路、河沟、沟渠,庭院等清理整治工作,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提高群众参与度。“为鼓励辖区居民积极参与‘五清行动’,胜利街道还创新开展了‘最美庭院’表扬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村民提升居住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胜利街道第一批‘最美庭院’评选已经完成,获选家庭将受到政府表扬”。胜利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将持续开展,村民要携手努力扮靓乡村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让村民天天生活在鸟语花香,沁人心脾的乡村美景之中。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22
四川新闻网消息  11月15日,笔者从高县相关部门获悉,农业农村部日前公布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全国共174个镇、249个村分别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其中,高县来复镇大屋村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大屋村位于高县北部,距宜宾市区仅12公里,曾是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明确了“主导产业强村、科技服务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脱贫,五年致富,赶超春风村,建成宜宾后花园”的发展目标。该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入驻,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免费发放优质茶苗、开展标准化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等措施保障了产业良性发展,并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全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茶农增收。2020年,该村茶叶核心示范区面积达8000余亩,实现茶产值10130万元。与此同时,该村积极探索“投资收益、自主经营、田园托管、统购统销”集体经营模式,采取“总支+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延伸发展业态,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2020年,该村依托中省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统筹各方项目资金,建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园、兴优质高效绿色循环茶产业、配套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村集体粗制茶厂,带动群众增收900余万元。该村充分发挥宜宾市区近郊的区位优势,依托茶产业,茶旅、农旅相融发展。随着云锋旅游、林峰农业、红竹沟生态园、芸艺花卉、优友特等企业入驻,以及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启动,大屋村走上了以康养、休闲、体验、文创、电商等新业态为主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之路。2020年,该村境内大雁岭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近年,该村已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农产品亿元村”“四川十佳生态宜居村”“省级“六无”平安村”“全省乡风文明名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等“国字号”“省字号”荣誉。据悉,今年前三季度,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8万元。预计全年人均纯收入将突破2.4万元。(高县融媒体中心 陈小芳 供稿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11月17日,笔者从高县相关部门获悉,农业农村部日前认定399个村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高县庆岭镇(请春酒) 赫然在列。  近年来,该镇依托县城近郊和宜庆路快速通道纵贯镇境的区位、交通优势,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南请春酒”为主导,加大投入,新建川南请春酒文化广场、春酒客栈、请春酒作坊观光点和川南春酒翠竹示范带,打造川南请春酒文化一条街及川南请春酒民俗体验园、博物馆各1个,配套建请春酒体验民宿、春酒文化小木屋和春酒廊架廊亭等;打造春酒驿站网红打卡点,发展春酒文化体验店,让川南请春酒民俗文化实景化;同时,深挖请春酒、龙灯、狮灯、花灯、牛牛灯连宵舞等川南传统特色民俗文化和打糍粑、稻田囥鱼、舞草龙等农耕文化,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农旅融合发展,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免费培训春酒文化“一条龙”服务人员,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镇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广大游客慕名而来。川南请春酒“名片”越擦越亮,成为响当当的饮食文化产业旅游品牌。  搭乘春酒文化“快车”,“庆岭造”农特产品走向省内外,带动就业 3 万余人次。2020年,该镇请春酒文化旅游收入1130万余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3万余元。  “与其说是吃美食,不如说是品民俗文化。”来自内江的游客刘先生说,吃川南请春酒,舌尖记住了食物的味道,更记住了看得见的浓浓乡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9
(青婧 记者 李全民)四川省苍溪县岳东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深丘地貌,山岭纵横,东入长滩河,西入东河,苍巴、苍旺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集贸繁荣。近年来,该镇围绕“产业兴镇、项目强镇、生态立镇、崇德安镇”工作思路,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抓手,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激活乡村振兴“乡镇密码”,加快建设苍溪东北部区域中心经济强镇。一村一品 多元产业激活力11月中旬,初冬暖阳高照,在苍溪县岳东镇青龙村万兴农场李子园里,七八个工人正忙着修枝、施肥。“我们农场栽种120亩翡翠李树,今年产量有10多万斤,收入达50万元。明年才是丰产期,预计产量20万多万斤。这几天冬管请的工人少,多的时候每天要用工四五十人,不论是个人收入还是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回乡搞种植都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农场主赵万兴由衷地说。“翡翠李味道好、销路好,湖南湖北的客商提前支付10万元定金,待果子成熟直接拉走。”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已有四十多户群众跟着种植,他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订单外销。 在岳东镇云寨村,规模种植500多亩黄花产业已经进入采收尾花阶段了,在地里采花的该村委会副主任赵桂芹热情给记者打招呼:“黄花还真是个好产业啊,我只种了0.3亩,就收了1000多斤,这尾花估计还有200多斤。”赵桂芹说,云寨村群众之前种植猕猴桃钱袋子挣了不少,不料突遭溃疡病,发展猕猴桃失败了,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大家积极开展低效园改造,引进黄花产业,再次尝到甜头,现在大家搞产业信心更足,动力更大。“三塘村种猕猴桃,尖包村和长岗岭种银杏,青竹村种香葱,新路村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文林社区等3个村建成规模牛羊、生猪健康养殖基地,盘龙村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守垭村建成工厂化岳东手工挂面生产基地……”岳东镇党委书记郭敏对全镇15个村的产业发展如数家珍,“我们根据各村实情,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产业,乡村产业多元化,群众致富路更宽。” 截止目前,该镇共发展猕猴桃14000亩,银杏5000亩,中药材1800亩,香葱800亩,黄花600亩,建肉牛羊规模养殖农场5个,生猪规模养殖场16个,建中药材收购、初加工厂2个,中药材批发集散市场也规模初具,不断擦亮岳东“产业强镇”金字招牌。美丽经济 农旅融合增动力50岁的王会邦是岳东镇驻尖包村的驻村干部,他觉得最让他有成就感的就是指导尖包村发展种植千余亩银杏树。“每到九、十月,黄灿灿的银杏树叶飞舞在漫山遍野,那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啊,我们尖包村就成了旅游胜地,成都、巴中及附近乡镇等地的自驾游客、买卖客商络绎不绝,村子里的农家饭菜也被游客们热捧。”王会邦说。“卖树叶也卖农家菜,轻轻松松赚得腰包鼓鼓。”种植户王孝建告诉记者,自家的100多亩银杏树今年卖了三吨树叶,收入五、六万,加上其他收入,整个家庭收入不下20万元。近年来,岳东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位于苍旺公路旁的新路村地势非常独特,走过那条狭长的张家沟,眼前豁然开朗,成片的鱼田波光粼粼,仿佛肥沃的大地镶嵌着成串的珍珠,池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默然,静得只听见山鸟啁啾。“钓鱼的人络绎不绝,钓到的鱼15元一斤,节假日客人特别多,即使在平时,我的农家乐荣德鱼庄也是预约不断。”渔场主人许德告诉记者,自己就是看重这里像桃花源一样的地理位置,毅然决定改造撂荒田发展水产养殖近200亩,还起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蛮洞子渔村印象”。“玫瑰庄园既赏花又卖药材,农业公园、滑草场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火爆,岳东传统手工制造的赖醪糟、陈皮蛋、席氏挂面更是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岳东镇镇长李佳欣说,该镇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以农耕文化为魂,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精神引领 文明新风添魅力今年年初,岳东镇青龙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作为基层治理的标杆,这项殊荣归功于该村强有力的基层自治制度。“我们推行村民积分制,评选出星级文明户,示范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美化居住环境、孝老爱幼,年终坝坝会给文明户发奖金,积分还可以到青龙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该村村委会主任袁坤是个36岁的大学生,他告诉记者,该村还编印了《青龙村村民自治手册》,涵盖文明公约、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管理条例等内容,成为群众的行为规范指南。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岳东镇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打造优美环境,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岳东镇云寨村群众董超自发建成“桃缘轩”美术展览馆,陈列收藏着上千幅艺术作品,为大山深处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作为苍溪县作家协会创作基地、苍溪县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学生、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闲暇之余,更有周边群众自发前来,接收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文化小社区”。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岳东镇92 岁老党员赵子章,退休后担任7年社区党支部书记,多次向党组织缴纳大额特殊党费,撰写学习笔记、诗文达10余册;党龄63年的老党员付俊缴纳10000元特殊党费庆党百岁华诞,教育影响几个子女学业有成、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卧虎村何国勇回报桑梓,敬老助学;好媳妇冷春宇照顾四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丈夫,不离不弃13年……“瞄准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重点工作,努力打造更加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的新时代美丽新农村,奋力推进岳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岳东镇党委书记郭敏充满信心的说,在全镇干群共同努力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蓝图正徐徐铺展开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