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周俊 康勇 记者 侯东 文/图)农以种为先,广元市旺苍县在一粒种子的工序上做足文章,让一粒粒好种子赢在“起跑线”上,促农增收。“这几天,我扎在田头忙着病虫草害防治和追肥。今年稻种选得好,苗情不错,看来又是个丰收年!”该县普济镇远景村村民侯长润言语中难掩兴奋。不远处,两台自走式植保机正在这片1200亩的稻田里喷洒药剂。当地农户开展水稻虫害防治“这片稻田种的是新品种‘宜香优2115’。这是去年我在县里组织的水稻新品种观摩会上相中的。”侯长润介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抗寒、抗病等优势,于是自己第一时间就订购了种子。“经我们培育测产,‘宜香优2115’亩产612公斤,比全县水稻平均亩产高出100多公斤,而且它适应性广,很受农民欢迎。”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负责人张明广介绍。“良种配良法,好种子长出丰收粮。”张明广说,全县致力于打造水稻良种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与省内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示范应用测土施肥、绿色植保等先进适用技术。行走在旺苍县乡间,“川麦601”“蜀麦133” “南麦660 ”等优质专用小麦长势良好。旺苍县每年生产种植优质专用粮近1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优质品种。“去年我跟着旺苍县金稻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小麦良种,平均亩产达500多公斤,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8元以上的价格回收,我每亩增收了400多元。”站在田埂上,东河镇长滩坝村种植大户高思文满面笑容。今年他在引进小麦良种的同时,又与旺苍县金稻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3亩多优质专用小麦订单。走进旺苍县金稻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展示柜,各种玉米、小麦等优质种子琳琅满目。“粮食收成好,良种少不了。”公司董事长白桂华从业20余年,引进30余个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良小麦、玉米新品种,如今公司在东河、三江、嘉川、木门等镇适宜种植的地区建立示范田,发展成引进示范栽种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引进示范栽种一体化发展,需要产学研用协同用力,加快贯通种业全产业链。”张明广说,长期以来,小麦种植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问题。优质小麦因为抗冻性差、产量低等原因,“叫好不叫座”。因此,旺苍农业农村局着力推动全县高产创建与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提升良种率。跟着市场种田,好种子卖上好价钱。“随着消费升级,市场对小麦品种提出了新要求。”白桂华发现,做面条、面包、糕点等食品需要不同的麦种。经过考察,白桂华从绵阳、成都引进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川麦54”,去年“川麦104”商品粮订单量突破10万余斤。“做大做强种业,要持续提高产业化水平。”旺苍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李斌说,打好种业翻身仗,种业创新是关键。下一步要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完善种业产业链,让一粒粒好种子赢在“起跑线”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1-07-27
(梁惠 高德芬记者 王若晔)7月19日,在遂宁高新区会龙镇的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里,架子上整齐摆放着装有小苗的透明瓶子,科研人员正在检查其生长情况。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远林感慨:“十多年的梦想成真了。”遂宁高新区会龙镇的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 廖锦辉 摄  红苕(又名红薯)是一种容易因病毒浸染而产生种性退化的农作物,脱毒快繁技术能有效提高其种性和产量。  “一瓶脱毒苗可以快繁培育出成几何倍的继代苗、生根苗,可提高产量、质量和口感。初步估算每亩地增产10%-15%、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李远林说,“脱毒快繁是红苕种植的关键技术,可以说是红苕种植的‘芯片’。”  李远林拿到这张红苕种植“芯片”,要从一次“牵手”说起。  去年10月,遂宁市第七批“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签约仪式上,50个专家团队与遂宁市47家企业成功“牵手”,现场签订《遂宁市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四方合作协议,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和遂宁高新区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对。  根据协议,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将协助合作社建立组培快繁实验室,并且每月下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为合作社培养专业脱毒种薯技术人员等。  今年6月底,遂宁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在遂宁高新区会龙镇建成投用,包括样品的洗涤区域、药品配置,脱毒苗的配种快繁以及培养的区域、脱毒苗规模培育区域。科研人员正在检查小苗生长情况。廖锦辉 摄  有了这个实验室,524红苕就能进行自主脱毒快繁。“目前,省农科院主要负责红苕茎尖脱毒,遂宁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负责筛选优质脱毒苗作为母瓶。”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陈奇介绍。  “1个母瓶可以快繁成3-5瓶继代苗,大概1个多月时间又可以进行快繁。目前,组培室已经快繁了3000多株脱毒种苗(继代苗)。”陈奇说,到明年3月份,就能快繁出10万株脱毒种苗,满足1500-2000亩的红苕栽种。  科技从“纸上”落到“田头”,有效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的投运,意味着我们有了一定技术优势,把524红苕的‘芯片’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李远林说。  524红苕是遂宁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遂宁524红苕已形成了以遂宁高新区会龙镇粉房村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示范基地为核心,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和销售的模式,带动和辐射遂宁市20多个乡镇、68个村、1.86万户农民种植524红苕3.6万余亩,成为遂宁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拳头产品。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亩产760.3公斤,比我种其他品种每亩多500斤!产量这么高,马齿这么深、芯子这么细,这样的玉米少见!”7月15日,在资阳举办的玉米“成单716”现场测产实收大会上,种植户、资阳市保和镇四方碑村6组村民严照扬对这个新品种赞不绝口。  对于“成单716”,测产验收组专家、四川省种子站研究员杨元明也给出高度评价:“这将会是近年来我省选育的、最有希望在两年内种植面积超50万亩的突破性品种,将对全川乃至整个西南玉米生产稳定带来积极影响。”“成单716”测产现场。“成单716”牛在哪儿?  “实测面积1.134亩,实收产量860.2公斤,合亩产760.3 公斤!”玉米“成单716”现场测产实收大会,验收专家组报出数据,现场200多名专家、企业代表、农户代表都鼓起了掌。  除产量高外,说起玉米新品种“成单716”的优点,严照扬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抗病性好,抗纹枯病、大斑病;耐密性好,种植密度从2400株/亩至3800株/亩均可;棒子大且均匀,平均穗长25-27厘米,马齿足有1.5厘米深,玉米粒完美包住棒尖;韧性强,春播夏播皆可,活秆成熟,秸秆可作为牛羊青饲料或作青贮饲料……  “很多玉米边上‘看得’、里面‘看不得’,但这种玉米里面也‘看得’,品质很稳定。”测产现场,玉米种子代理经销商徐小全如是评价。这个品种没有表现出其他玉米的边界效应,即田块外圈植株长势、穗重、结实率优于田块中间植株的情况。徐小全当场与该品种运营商——四川众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20吨种子经销订单。  记者了解到,“成单716”商品玉米目前收购价3元/公斤,种植成本为400元每亩,已在省内推广种植10万亩,在黔、渝、湘、鄂、陕等地均有种植,广适性良好。值得一提的是,“成单716”粗淀粉含量达78.0%,淀粉含量高,且粗脂肪含量仅3.9%,达到了酿酒用玉米粗淀粉含量需达75.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4%以下的标准。下一步,有关方面将与宜宾、泸州等地酿酒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成单716凭什么这么牛?  “成单716”这个品种,凭什么这么牛?原来,它是针对四川养猪大省对饲用玉米的旺盛需求、历时20年研发的优质玉米品种。品种背后“站着”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这一省内顶尖的玉米品种选育团队。  团队领军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该所党委书记杨俊品,从事玉米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多年,主持和参与国家、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玉米分子标记研究、玉米品种选育方面建树颇丰。  “成单716”研发团队目前有博士6名、硕士6名、学士1名。团队自2001年起确立育种目标——选育出适应四川湿热气候的高产抗病优质饲用玉米。20载调研、寻本、试验,20个春夏秋冬试种耕耘,“成单716”承载期望横空出世。  “它比想象中还要优秀,适宜农人采收的株高,利于间种其他作物的抗倒伏半紧凑株形,上部叶片稀疏……可以说是长在了农户‘心窝窝’里!”杨俊品谈到视如孩子般的“成单716”,眼中全是骄傲。科研脚步不停  四川作为全国第二大粮食调入省,其中玉米常年调入700余万吨,产量缺口巨大。从2019年数据来看,四川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 27.3%,农机化率低。针对当前我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正在“成单 716”基础上,选育更高产、更抗病、更适宜机械化的玉米品种。  “品种选育,天要检验你,地要检验你,人要检验你。”杨俊品对着自己、也对着团队成员语重心长地说,生产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搞育种攻关,一定要扛得住辛苦、耐得住寂寞,将一双腿扎进泥土里、将一颗心沉在科研中,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当前,我国正鼓励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在此背景下,杨俊品告诉记者,该团队科研人员将继续围绕保障我省粮食生产安全、饲草料供给安全,奋力贡献科研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7
四川三农新闻网(通讯员 刘敬宗)“我们八个人,过来十多天了,看样子还要七、八天才能返回丹棱。”这是昨天晚上,丹棱县农民郭孝举在德阳市中江县发给我的微信。郭孝举是丹棱县的水果种植大户,也是丹棱桔橙种植技术能手。早在2015年他就成立了丹棱县桐子顶家庭农场,流转加上自家的包产地总面积达35亩之多,到2020年,仅水果一项总收入已超过100万元。之前我就听说郭孝举要带人外出帮别人修枝、施肥、打药,没想到一下就走到中江。中江县福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有2000多亩果园。合作社负责人唐武琼女士,在几年前通过她的闺蜜(成都市蒲江县人)认识了丹棱县的果农郭孝举,通过交流柑橘种植技术,从此两家结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是挂在郭孝举嘴边的话。他之所以能够被唐武琼信任,是因为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确实摸索了一整套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四年前,郭孝举帮唐武琼引种柑橘新品种杯苗,在她的合作社内实行标准化种植。从建园开始,深翻改土,重施有机肥,掐梢、抹芽、修枝、造型,手把手地教,开沟、施肥、打药等都是亲自做给当地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让丹棱的柑橘种植技术在中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唐武琼告诉我:福瑞康水果专合社的果树生长势十分强劲,在当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20年,合作社已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为省级示范社。郭孝举说,唐武琼的果园,四年前嫁接的沃柑,今年单株最高产量可达80斤以上。唐武琼的果园挂果的沃柑挂果的沃柑省级示范社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试翼 记者 周金泉  水稻是我省传统的粮食作物,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可是,要论效益却不如经济作物。怎么解决粮食安全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呢?  近年来,营山县大做田坎文章,鼓励农户在田坎四周种植油葵。油葵丰富了稻田四周的生物多样性,一方面保障了水稻稳产稳收,另一方面为乡村增加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农户亦能收获葵花籽,榨出葵花油也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有了企业订单 种好稻榨好油  7月19日,在营山县消水镇峰台村,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而田坎四周的油葵已是枯枝败叶——花期早已过去,葵花籽也于不久前收获完毕。  “今年是我们在田坎上种植油葵的第四年。”峰台村四组组长王先强一边在院坝晾晒油葵籽一边说,“3月育种,4月10日前后就可移栽到田坎上了,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7月10日左右就收葵花籽了。”  峰台村四组农户蒋书林说:“我7亩稻田种的都是有机稻,田坎上都种有向日葵,每亩可收谷子 700 斤、葵花籽100至200斤。稻种、肥料、农药、技术都是公司提供给我们的,谷子包回收,5元/斤;每株向日葵苗子,公司还要补助0.2元;收获的葵花籽,公司可以出3元/斤回收,但我们都是榨油自己吃。”  油葵又名“油用向日葵”。在营山天胜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4年来,峰台村有300亩水稻的田坎都种上了油葵。该公司负责人郭长权介绍说:“我们从云南引进了‘盈江1号’谷种,这种稻香糯、口感好,通过在峰台村进行有机种植、订单收购,加工的米全部供应酒店的客人。”  在发展之初,郭长权就接受了营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司青明的建议,以补助种苗的方式鼓励订单农户在田坎四周种植油葵。  司青明介绍,田坎种油葵有几大好处:一是花开时节可吸引游人观光、促进乡村游;二是油葵可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为昆虫提供栖憩场所,从而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三是一亩稻田的田坎,按栽800株油葵计算,可收获160斤葵花籽,榨60多斤葵花籽油,若是出售,售价可达15元-20元/斤。十年坚持不懈 “稻+葵”还将发力  早在10年前,营山县就鼓励农户利用稻田田坎种植向日葵了。最初种的是食葵,但经过实践发现食葵的出油率不高,最终改成了油葵:1斤油葵籽可榨4两多油,无论自用或出售,都挺不错。  在营山县东升镇黄桷社区,记者看到九组农户邓洪国10多天前榨出的葵花籽油清亮清亮的,散发着清香味,他舍不得卖,留来自己吃。  邓洪国说:“我一直种的优质稻,自从农业农村局发种子鼓励我们在田坎种油葵后,我发现田里的稻纵卷叶螟少得多了,谷子的秕壳少了,亩产能稳定在1000斤。而且,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油葵花开时节,好多人都跑来看花,半个多月的花期,小车、摩托车到处都是,社区还要派人疏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7
 四川以三系杂交稻为主,近几年,15%能达到一级米,50%达到二级米,15%达到三级米,也就是80%的品种能达到优质米标准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7月20日,成都平原,骄阳似火,水稻进入孕穗期。在邛崃市天府种业园的稻田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专家李旭毅正在田间穿梭忙碌。  天府种业园里的几百亩稻田,种植了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 500 多个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在近两年完成了从育种材料到品种的进化,历经万中选一的淘汰率,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和评价,其中270多种就由李旭毅和团队负责。李旭毅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李旭毅团队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评价水稻品种优点和缺点,摸清品种的天赋,决定未来如何使用,如何发挥。“通俗来讲,就是每年为新品种分配出路,规划发展路线。”稻种进化之艰一出生就步入“闯关”之路  超高的淘汰率,注定了水稻品种一路走来的艰辛。  李旭毅觉得,淘汰从一开始就启动了。“每一个育种家手里,每年大约有上万份材料,长期来看,每年只有一两个品种可以选育出来,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评价一个水稻品种是否优秀,高产优质是恒久不变的目标。在这之外,抗病性、抗倒性、广适性、是否适合机械化、米质是否良好,就可以判断品种的优势或者天赋。  尽管育种专家在选育品种时就已经明确了优势的发展方向,但是优势还需展示、评价、发掘,最终才能被广大种植户认可,被市场所选择。  天府种业园的稻田,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舞台”。  与水稻打了近 20 年的交道,在李旭毅眼中,水稻品种的“闯关”之路,就像一个人的就学成才之路。“品种育成,首先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相当于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可以‘就业’了,但‘用人单位’即种植户市场接不接受?集中展示非常重要,还要再次进行筛选、培养。”李旭毅介绍,邛崃展示的品种,大部分在近两年刚拿到证书或今年9月份即将拿到证书,一些还在区域试验期间,成绩表现不错的作为苗头品种也一并进行展示。  今年 8 月底,全国农技中心将在这里开现场会,这帮“毕业生”里,就将有一批“优秀学生”被评选为优秀品种。下一步就是在全国进行展示推广供种植户选择,同时也树立一个标杆,让育种者种子公司进一步明确培养“优秀学生”的标准。米质是重要出路突破性好品种仍然缺乏  展示区内,水稻似绿浪滚滚。  “对于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现在还不是观测不同品种优势的最关键时间,要等到8月下旬,水稻七成熟的时候,株叶形态、穗部性状、抗倒伏能力等各方面性状都会充分体现出来。”李旭毅告诉记者,有些育种家甚至会在那时候习惯性剥开几颗稻谷,把新鲜的大米放在嘴里嚼一嚼,香味如何也能品尝出来了。  拼米质,是近几年四川水稻品种的重要功课,也是每年诸多水稻品种的出路之一。  离开邛崃天府种业园,李旭毅带着记者来到了位于崇州市的一片水稻展示区。  “闻到香味了吗?”走进田间,果然一股米香味扑鼻而来,李旭毅告诉记者,这里展示的,就是获得全省“稻香杯”优质米的品种。“这是一种在全生育期都能闻到米香味的品种,自带浓郁香味,你甚至可以在茎秆中尝出巧克力的香味。”  李旭毅介绍,四川以三系杂交稻为主,这几年三系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越来越好,“15%能达到一级米,50%达到二级米,15%达到三级米,也就是80%的品种能达到优质米标准,但是五年前,三级米以上能有50%就不错了,一级米更是凤毛麟角。”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7
    7月23日,四川饲草创新团队饲用粮食作物研究岗位专家张晓晖与团队成员一行5人赴绵阳市三台县开展玉米全株及秸秆加工技术服务工作。    团队一行到三台县刘营饲草加工企业,开展玉米全株青贮和秸秆黄贮技术指导。针对现阶段雨水多,原料收获、运输和储存难,影响青黄贮饲料质量等问题,提供技术和措施等建议。并详细了解了企业今年玉米的收购、饲料销售等实际生产情况,企业希望能够得到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双方期望能够继续加强合作,为饲草产业发展共同努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7月18日,一位旅客在威远县严陵镇鸭子村的刘学州李子园里摘下一个李子,放到秤上一称,整3两。她咬下一口:“你这个李子又大又好吃,是该发财哈。”“发啥子财哟,一亩地就万把块钱,不过品种还可以。”刘学州说。  刘学州在一家企业上班。10 年前一双儿女在读书,爱人有病不能劳动,家里的老岳母需要供养,上班那点工资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想着如何增加些收入。2010年,他在街上见一个卖果苗的老板在那里“吹”,嫁接如何如何好。刘学州想:能不能用桃子嫁接李子呢?如果行的话,应该是又大个又好吃。于是他利用工余时间到处观察,也在网上寻找好桃苗做砧木,找好的李子品种做嫁接苗作实验。  由于初学嫁接,成活率极低,一季不行二季接着来,一年不行二年接着试,边学边练习,其间刘学州选定了一批优秀品种,三年过后,不仅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而且培植出了个大口感好的桃李品种。第四个年头上,眼看自己嫁接的新品种正式生产了,可偏又出现了烂果。他把果子拿去向县上的专家请教,拍照片在网上咨询同行,同时,用施用有机肥、科学修剪枝条来改善果树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第五年终于见到了高产好吃好看的李子,当年 40 多株桃李树就收入了1万多元。  刘学州边种边流转别人的荒地扩种,到第六年就增加到了4亩地,种了200株。果树多了,他也更累了,白天上班,全靠下班回来的黄昏和晚上管理果树,施肥、浇灌、修枝、疏果等所有工作都是加班完成。为了方便晚上劳动,他专门买来矿灯,常常干到深夜11点到12点才睡觉。有时刚刚进到果园,天突然下起雨来,哪怕已经是晚上9点了,雨停后他也还要到果园劳动两三小时才睡觉,因为“多延误一时就会给果子带来一时的影响,比如疏果,不及时把多余的摘掉,这些果子就会在树上白白消耗养分”。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去年他的4亩地收入了4万元,今年已卖了1万多元,不出意外收入不会少于去年。因为他这(桃)李子一般单个重都有二到三两,外表像李子,口感像桃子香甜、像李子清脆,完全没了李子的苦涩,顾客非常喜欢,每斤卖6元到12元,虽然有几百米的泥巴路,可还是有不少游客、商家到地里采摘、购销。刘学州说,如果这段路将来硬化的话,他的李子根本不用自己挑到街上去卖,商贩进来也容易搬运。  现在,刘学州又增加了桃子、柑橘等品种,面积增加到了40多亩。他的理想是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我们种植的羌活被一种虫吃掉根以后又钻入茎秆里,造成羌活大量死亡,产量一直上不去。”近日,在海拔2850米左右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雄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种植了2000多亩羌活的唐剑很发愁。  “经过现场勘查,我们发现主要是钻心虫、地老虎为害造成的。”四川农业大学张利教授告诉记者,近期钻心虫、地老虎等虫害给像唐剑这样的羌活种植户的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羌活作为一种中药材,生长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缘及灌丛内,在我省阿坝、甘孜等地广泛分布,已经成为当地药农重要的经济来源。而每当春季过后,当羌活开始发芽时,钻心虫、地老虎等虫害会吃掉羌活幼苗的嫩根,造成大量幼苗死亡。而针对成株植物,这些害虫会吃掉根部并钻入羌活茎秆,造成大量植株死亡。目前,虫害已经成为松潘县乃至整个阿坝州、甘孜州羌活种植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7月12日至14日,“科技下乡万里行”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55团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张利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杨瑞武教授、廖进秋副教授、丰先红高级农艺师赶往松潘县,为羌活种植户开展羌活种植技术服务工作。  “科学施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是不会造成农药残留、质量检测不达标的,而且还可以提高产量。”服务团队与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高级农艺师赵昌奎、罗云红一同考察了松潘县雄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羌活种植情况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此前,种植户们因担心使用病虫害农药、肥料等后会造成中药材的农药残留,质量检测时超标,无人收购,所以种植过程中不知道如何选择和使用农药。对此,服务团专家强调,绿色的生态栽培并不是完全的就不使用任何的农药和肥料,要科学、合理地施用适量的生物类农药和肥料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效果。而没有产量,种植户则会逐渐丧失信心,不利于羌活人工种植业的发展。只有在建立了标准化的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规范、保证高产优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松潘县羌活种植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地施用农药和肥料呢?专家们建议:每年在种植羌活前20天左右就应该翻土并混入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杀灭地下害虫;根据种植羌活当地土壤的肥力,在适当的时候按比例施用羊粪、牛粪、鸡粪发酵的有机肥、油枯等;花期应该进行打薹以促进地下根部的生长。  张利教授告诉记者,此次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松潘县、汶川县、丹巴县、康定市多个羌活种植基地、种植业合作社,针对羌活病虫害问题进行了考察,示范推广了羌活的生态栽培技术。下一步,团队将在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资源收集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当地羌活种植业的发展,助推高原地区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3
(记者 张艳玲)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优质烟叶产区,烟叶已经成为该州30余万烟农增收的特色支撑产业。凉山州每年5月至10月强对流天气频繁,一场冰雹来袭,烟田里可能被砸得只剩下烟秆,烟农深受其害。为破解这一难题,凉山州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面构建完善烟叶生产精准防雹体系,年均冰雹灾害减损70%以上,有力增强了包括烟叶在内的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雹灾威胁不除,烟农心里没底,更可能成为凉山发展的“绊脚石”。为此,自2019年起,凉山在总结2018年冕宁县引入专业化气象服务开展防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由烟草行业和州、县(市)财政共同筹措资金,全面构建完善烟叶生产精准防雹体系。在协作联动机制上,气象、农业农村、烟草、保险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根据地形、气候特征,在10个产烟县(市)新增45处天气雷达,布局防雹作业点152个和防雹高炮152门、JFJ火箭架107架;在作业指挥上,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统一协调指挥。  专业气象服务单位技术人员王磊向记者介绍了这套精准防雹体系的工作流程——天气雷达每20秒就可扫描整个区域,根据云体发展不同阶段的雷达回波指标,结合卫星、自动监测站发回的实况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确定作业云区,计算云体高度、强度、厚度等,确定作业方位、作业模式、用弹量后,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向各炮点发布作业指令。  凉山州相关负责人表示,凉山烟叶生产精准防雹体系不仅直接助力了烟农开展烟叶生产,还有效兼顾了同区域的水稻、石榴、苹果、葡萄等作物,为凉山整个农业生产撑起了“保护伞”,是凉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22
(曾小芹 记者 程海英)“果子成熟前的一个月是质量高低的关键期,千万不能使用药物和化肥,要保证猕猴桃的口感。”7月20日,为确保猕猴桃高质量上市,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农业服务工作站邀请猕猴桃专家到兴桥村猕猴桃基地进行专业技术指导。8月份,白节镇1000余亩高山猕猴桃将成熟售卖,科学的管理直接关系产量的高低。为确保产量和口感,白节镇每个季度都邀请猕猴桃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从用水、修枝、使用化肥等各方面详细指导季节管理方式。“产业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种植面积上,更多的是要看实现的产值,只有产值大了,农民的收入才会高,”白节镇农业服务工作站负责人黄鑫介绍:“因此,我们每年都会根据产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种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邀请农业专家到现场指导管理,以此提高管理水平和产量。”据了解,白节镇现有挂果猕猴桃500亩,预计产量10万斤,按照市场价10元/斤,可实现产值约100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2
(记者 唐子晴)“加强生草种植管理,有助于芒果林下产业绿色生态发展。”近日,米易县政协委员、基层一线农业“土专家”邓开明,顶着炎炎烈日,在该县撒莲镇马坪村村民邓再华家的芒果林里,现场指导芒果林下生草栽培。  果园生草栽培是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攀西干热河谷地区果树生产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以来,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米易县政协发动150余名政协委员,在全县11个乡镇持续开展林下种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引导种植养殖积极户大胆探索。  邓再华是马坪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林下种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马坪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土地砂夹石,保水性不好,导致土地干旱贫瘠,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破解这道难题,邓开明一边寻找对策,一边发动种植大户带头进行示范。  邓再华在自家60亩芒果林下试验种植了柱花草。一段时间后,试验的土地含水量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肥力明显增强,芒果树长势良好、叶片光亮,且杂草生长很少,果园病虫害和水土流失明显减少。  更让人惊喜的是,试验地种出来的芒果品质也得到提升,存放时间延长,便于储存运输。“经测算对比,芒果林下种植柱花草,每亩可少施农家肥20%至30%,芒果产量可增加30%至40%,每亩增值近2000元。”邓再华说。  在邓开明的技术指导和邓再华的示范带动下,如今的马坪村芒果林下不再是光溜溜的黄土地,而是一片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循环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到其他村。  四年多来,邓开明与米易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和农业界政协委员,深入25个村指导推广果树林下种植牧草480亩,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受益农户达万余人。同时,该县还在南厂、马坪、护林等3个村建立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节省除草剂使用,在减少农业投入的同时,每亩增加收入达1067元。  护林村村民李禄银带动本村果农在芒果林下种植柱花草180亩,并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生猪养殖+修建沼气池+农家肥培育芒果产业”生态循环模式,去年出栏生猪400头,种植养殖收入达160多万元;南厂村村民周登芬、谢传银带动果农在核桃林下种植黑麦草、毛叶苕子350亩,在美化绿化荒山坡地、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带动该村脱贫户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该县将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计划在新山傈僳族乡芒果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3万元,示范推广柱花草300亩,全力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助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米易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陈华介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汪泽宇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7月17日,笔者来到仪陇县双胜镇,站在高坡远眺,连片的花椒树沐浴在夏日阳光中,花椒树绿叶葱葱,行垄间的大豆长势正盛。在双胜镇万亩花椒产业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除杂草,希望今秋大豆有个好收成。  “通过引进企业采用‘双六尺’模式栽种花椒,树下套种大豆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企业与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变为产业工人,企业与百姓‘双受益’。”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把老百姓撂荒的土地承包过来种植花椒,在花椒树下套种春季大豆、秋季榨菜,让百姓四季有活干、年年有增收。”四川千久发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迪说,为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创新采用花椒栽植间距六尺和作物套种间距六尺的“双六尺”模式,套种榨菜和大豆的面积达5000亩左右,有效利用花椒林下地,田间管护也取得一举两得之效。  据介绍,2019年,该县引进四川千久发实业有限公司,在双胜镇竞赛、玉龙、高升、群利等8个村流转土地1.2万多亩,建设标准化花椒种植基地,配套烘干、仓储等设施设备。双胜镇万亩花椒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目前产业园可实现年产花椒1.4万余吨,年产值达1.6亿元,双胜镇8个村的村民受益。  “开始栽花椒的时候,能够挣上几十块钱一天,但害怕栽种结束后没有活干。后来企业在花椒树下套种了榨菜、大豆,让我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领,打消了我活路接不上的顾虑。”务工村民张超说。一同务工的村民彭桂珍说:“之前我要外出打工,现在不需要了,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在产业园里一个月可以挣两千多块钱,还有土地流转租金,日子越过越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菲菲  “近来雨水充足,果树养分充足,旁枝疯长,如果不进行修枝,势必会影响明年挂果……”仲夏,随着气温越来越高,最后一批鲜桃销往外地后,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普子村脆桃园正式进入了夏季管护时期。连日来,趁着天气晴好,普子村党支部书记向波带领村里的果技员给桃树进行修枝和整形,为新一年果树丰产做好准备。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普子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鼓励当地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务工收益、分红收益等方式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在探索产业发展经营模式上,普子村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2017年,普子村开始发展脆桃产业,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专业管护措施,导致脆桃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  实地考察、走访调研、聘请专家开展培训……多年来,村“两委”在种植技术上狠下功夫。如今,果园共栽种脆桃300余亩、9000余株,品种以春雪、红玉等为主,2019年实现初挂果,2020年产量达到20万斤。然而由于销路单一,销售受阻,村“两委”又想方设法拓宽脆桃销路,四处寻求稳定的经销合作。  “成都凯峰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只是在我村收购鲜桃,由于普子村桃树长势好,加之村干部的用心和细心,让其看到了脆桃发展前景,遂决定与我们开展长期合作。”向波告诉笔者,除了技术合作,双方还开展销售合作,最终构建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5月,普子村与成都凯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签订产销协议,脆桃园的桃产品全由专合社负责销售,并约定最低保底价。此外,该专合社还提供全套脆桃种植技术,根据脆桃不同生长时节的需求,选派专人到该村指导技术,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保证桃园内商品果率达到80%以上、单果重量达到0.35斤,为此,该村向专合社支付每株20元的服务费。同时,专合社定期实行“线上+线下”授课,免费为园区培养一批脆桃种植能手,使其能独立按标准种植脆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问题。  “成都龙泉驿有100多年的水蜜桃种植历史,种植经验丰富,与他们合作,放心!”向波说,今年的脆桃产量虽然未达到盛产,但是品质有所提高,平均每斤销售价格在3元左右,按照目前桃树树龄和长势,明年产量有望突破25万斤。  2021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抓好猕猴桃、脆桃等产业的巩固与发展,元坝镇加快基地标准化建设,持续引进龙头企业和业主建设标准化种植园,并利用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将个体种植户整合到产业链中,建立起企业与个人长期利益分配机制。同时,该镇不断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流转盘活村集体经济,撬动美丽乡村发展,以多元化的绿色产业助力强村富民,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2
中国粮油学会近日组织专家在上海对“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成果进行了评价。在当天同步举行的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食品分会名誉会长、江南大学教授姚惠源代表专家组在会上宣布了评价结果:益海嘉里金龙鱼“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技术为国内外首创,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姚惠源教授表示,益海嘉里金龙鱼“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研发及产业化团队致力于稻谷加工先进模式的探索,从全产业链的维度对鲜米的各项精控技术进行整合集成。该团队多年前首创了“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如今又开创了“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把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稻谷加工产业链中,实现了节粮减损、节能降耗。  参会专家建议将“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复制到整个行业,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研讨会上,中国粮油学会张桂凤理事长表示,就大米而言,随着消费升级,对于“新鲜、好吃”的高品质大米的需求快速增长,希望更多的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聚焦粮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稻图像色差识别技术、低温升碾米、稻谷品种纯度鉴定和香味物质的分析、虫卵检测、科学蒸煮等,这些技术在“鲜割、鲜谷、鲜存、鲜碾、鲜装、鲜食”六个关键环节得到应用,从技术和工艺上做到了全产业链呵护稻米的新鲜品质。  益海嘉里金龙鱼还建立了“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生产、检测、标准体系”,通过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的建设,在六步关键环节上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打通了鲜米加工全产业链,实现了从借鉴、学习、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超越。
科技日报 | 分享: 2021-07-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伴着夏日的蝉鸣,玉米地里一派丰收景象。7月7日,记者在成都新津区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邂逅玉米界的“傻白甜”和“黑珍珠”,走进了玉米新世界。  这傲立于秸秆上的一白一黑玉米棒,均为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引入的高甜型玉米新品种,目前已成熟上市。白的为“白超甜2号”,人送外号“傻白甜”,生食是水果,熟吃是粗粮;黑的为“黑甜玉”,号称玉米界的“黑珍珠”,填补了国际市场上水果玉米不含花青素的空白。这刚“上新”的玉米新贵,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新品种玉米——“白超甜2号”。  “白超甜2号”生食玉米 一口爆浆  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中,纯天然种植的“傻白甜”玉米棒傲然立于秸秆上,正奋力汲取土壤营养。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袁周平介绍,“白超甜2号”玉米秆刚刚结出玉米时,就有专业人员进行疏果,保证每一株玉米秆只为一棵玉米供应养分。  对于其特性,袁周平“傲娇”地讲道:它生食是水果、熟吃是粗粮,皮薄汁多、鲜甜脆嫩,更会一口爆浆!此外,其特性还可以用“傻大个”“白嫩嫩”“甜丝丝”三个词来概括。一棵成熟的玉米接近一斤重,撕开薄薄的苞叶,呈象牙白的玉米籽粒排列整齐,可闻到浓郁又清甜的香味。  据专业机构评定,天府农博园“白超甜2号”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达 17%-20%,比普通甜玉米高出1倍以上;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甜玉米高30%;此外,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等较普通玉米均有更好表现。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新品种玉米——“黑甜玉”。  “黑甜玉”富含花青素 获风味金奖  相比于“傻白甜”的白嫩鲜甜,玉米界的“黑珍珠”则别具一番韵味。  撕开层层苞叶,颗颗晶莹饱满的玉米粒如黑玛瑙一般。袁周平告诉记者,“黑甜玉”品种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和中国农大、山西省农科院共同研究出来的首款富含花青素水果玉米杂交新品种,具有颜值高、品质优、口感佳、营养保健、市场开发潜力大的特点。  据专业机构评定,与市场普通玉米相比,黑甜玉米颗粒饱满、外形鲜艳,属于“非转基因”玉米,鲜穗籽粒花青素含量为675毫克/千克,填补了国际市场上水果玉米不含花青素的空白;其花青素组分达到 17种,比蓝莓(15种)丰富,是普通甜玉米的3-4倍。此外,硒等元素含量高,营养健康,在国内鲜食玉米行业大会上多次获得风味金奖等。  记者了解到,在该片试验田,“白超甜2号”“黑甜玉”此茬种植有30余亩,第一批次7000斤的“黑甜玉”鲜食玉米6 月中旬上市后就被抢购一空,目前第二批次“黑甜玉”,以及“白超甜2号”接连上市中,采收期一直可延续至7月底。探索新技术展示新品种  实际上,“白超甜2号”“黑甜玉”只是天府农博园大田展示区创新试验品种的代表。  2019 年以来,天府农博园大胆引进国内外最新研发的优质新品种、广泛搜集民间超优质传统地方品种共400 多个,通过对品种和技术实行边收集、边试验、边总结、边推介,优选出适合四川推广的水稻、旱稻、小杂粮、油菜、花卉、蔬菜、红薯等超优质品种达60多个。  “目前,天府农博园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超过 95%,一批批超优质大米、菜油、花生、红薯、玉米、食用茶用菊花等将会陆续面市。”袁周平介绍,作为我省打造的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待到 9 月丰收时,天府农博园里将会呈现出稻浪翻滚、花果飘香、层林尽染的大地景观,届时邀请市民漫步这片宝藏之地。(图片均由天府农博园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盛夏七月,大凉山深处的上百亩蓝莓熟了,一颗颗“紫珍珠”镶嵌在绿叶间,这里是昭觉县火普村刚开园的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区。7月12日至13日,省科技厅组织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凉山特色产业发展。  自脱贫攻坚以来,在省农科院的科技帮扶下,火普村蓝莓产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成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在全面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一颗颗“致富果”在悄然地改变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董顺文指导火普村蓝莓生产。从无到有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区开园  7月12日,在省农科院、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攀枝花农林科学院等单位20 余位专家学者的见证下,昭觉县解放沟镇火普村党支部书记吉色次哈宣布该村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区正式开园。  “2015 年,当我和同行的专家们一起走进凉山州考察扶贫的时候,被这里的丰富多样性地理条件吸引了。”蓝莓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董顺文介绍,“火普村自然、气候资源独特,外加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在此之前,昭觉县火普村的村民们从没见过蓝莓,更别说种植了。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团队把本来写好的《蓝莓技术方案》进行了重新改编。  “挖一个坑、放一袋营养袋,种下一棵树,盖上一块布,种上一亩地,亩产上一万,致富一家人……”在高山上,科技专家们把编好的“七个一”的技术顺口溜,传授给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彝族村民。  “没想过大山里还能种出蓝莓这么‘洋气’的水果。”现年60岁的村民吉地尔子告诉记者,尽管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他这几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经过专家团队长期的实地考察和摸索,火普村蓝莓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在专家团的指导下,火普村2020年3月种下40亩蓝莓,期间由于基础设施没有修建完毕,蓝莓种植在4月份气候最干燥的时候遇到旱情,靠人工挑水灌溉和专家的指导,最后成活率依旧达到85%左右。从有到壮蓝莓产业将成火普村支柱产业  “火普村的高山蓝莓,果子香甜,口感风味好。”吉色次哈一边品尝蓝莓一边向专家们介绍道。当天,专家们还进入园区,实地考察调研品鉴蓝莓品种的生长和品质。  董顺文介绍说,火普村的蓝莓是高原蓝莓品种,比较耐寒,成熟季节是 7 至 8月,属于中晚熟,与其它地方错季。村里昼夜温差大,从去年第一批果子来看,口感非常好,果香味浓。董顺文还介绍,火普村种植蓝莓采用的是生态种植模式,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同时,施用有机肥,不用化肥和农药,实行智能化管理。  “去年村民看到蓝莓成熟后,信心大增,2020年9月在县科技局帮扶下我们又种了十多亩,今年还将扩大到500亩,已规划蓝莓作为火普村的支柱产业。”站在火普村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前,吉色次哈说。根据董顺文的推算,火普村的蓝莓三年将进入丰产期,产 量 能 达 到 亩 产 1500 至2000斤,按每斤30元计算,一亩地产值在4万5千至6万元。  “现在可以说,火普村蓝莓产业发展初步的成效已经显现出来。”董顺文表示,将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1
(记者  钟正有)为切实抓好水稻、玉米等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粮食安全,近日,全省大春中后期病虫害及草地贪夜蛾防控现场会在中江县召开。来自全省21个市(州)植保站站长、有关县(市、区)植保站站长及种植大户等2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先后参观了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的水稻绿色防控和辑庆镇文堂村的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37家农药、药械生产商的绿色防控产品和植保无人机防控演练,听取了与会商家绿色防控产品介绍,学习了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绿色农药和现代植保防控装置的先进理念。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近期及下一阶段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要求各县(市、区)要抓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全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大中省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利用水稻、玉米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应用植保无人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要求各县(市、区)要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滚动宣传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全面推进全省农药减量化工作。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0
(CICPHOTO/兰自涛 摄)7月19日,由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总工会主办的枳壳采摘劳动竞赛在石子镇七星村的千亩枳壳园中举行。来自方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60名参赛农民大显身手,比拼采摘技能。劳动竞赛设置采摘速度、质量和重量三项内容,旨在提高务农人员的技能水平。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老乡们!今年村上统一调回的茶苗分发给家家户户,大家都按时按质栽下去了,80%以上的茶苗都成活了。为了保证茶园尽快投产见效,大家务必把茶苗当作庄稼种,切实搞好幼林茶园补苗、除草等管理。”近日,在南江县东榆镇五星村,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茶叶栽培专家李明雍来到村民的幼林茶园,给村民们详细讲授了幼林茶园管理技术。老李说,幼林茶园管理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及时补苗:茶苗种植后,一般不能全部成活,如发现死苗,宜在第二年春季或当年秋季选择壮苗补齐茶苗。第三年、第四年一般不再补苗,如有缺苗可进行移植。  除草和养草:1-2年生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除草剂,一般要求年除草4次。除草时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三年生以上茶园可采用适宜的除草剂除草,喷药时需防止药剂喷到茶苗叶片上,影响生长。夏季高温季节应适当养草遮阴保水,不宜除草过净。  灌溉和排涝:幼龄茶园有“三忌”。一是“忌旱害”。在夏季持续高温、茶园水分不足时,需要及时灌溉保苗,同时采取茶行间作、铺草等保墒措施,保持茶园水分;二是“忌涝害”。在梅雨季节或持续多天下雨导致茶园积水时,需要及时疏渠排涝,防治茶苗烂根和老苗;三是“忌寒害”。在冬季霜雪来临之前,要采取熏烟、蓬面盖草、行间铺草、灌水和选用抗寒品种等方式减轻寒害。  合理间作:1-2年生茶苗可在行间适当进行间作,种植萝卜、白菜、黄豆、花生等矮秆作物,忌种玉米、油菜等高秆作物。3-4年生茶园可在行间种植紫云英、苜蓿等绿肥。5龄以上茶园无需间作。  铺草遮阴:茶苗栽好后,应在茶行间铺秸秆等覆盖物,以保水、保温、保肥,减少杂草生长,提高茶苗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遮阳网、树枝或作物秸秆进行插枝遮阴,遮阴度50%-60%,一般每亩需秸秆3000公斤。  科学施肥:幼年茶苗施肥需遵循四个原则:(1)少量多次。(2)重视基肥,分期追肥,追肥要求“前少后多”。(3)氮肥、磷肥、钾肥混合使用效果更佳。(4)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相结合。  栽后第一年追肥次数可控制在3-4次。第一次追肥约在4-5月份茶苗开始长出新根后进行。5-9月份每两月追肥一次。追肥可以是三种肥料的混合(氮肥:磷肥:钾肥=2-3:1:1),也可以混施腐熟的人畜粪尿和少量的氮肥。10 月份后施基肥一次。二、三年栽茶苗,可在3月上旬追“催芽肥”一次,5月中下旬、7 月上旬、8 月下旬追肥,11 月上旬-12 月中旬施基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