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丁乐坤)香菇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栽培食用菌类。目前,我国香菇产量快速增加,从2014年的545.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115.9万吨,增幅达104.5%。目前,香菇年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8.5%,占世界香菇总产量的95%以上。  在此背景下,香菇生产区已经覆盖全国各地,并形成以河北、辽宁以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基本实现了对大中城市的周年供给。其中河南香菇年产量最高,占全国香菇年产量的28%。随着香菇生产模式不断优化,全国香菇主要生产区均以标准化引领香菇生产,通过标准化技术提高优质香菇的比例,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菇农收益。  在河南省西峡县,伴随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升级,西峡县香菇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得以突飞猛进。早在2015年,西峡县香菇标准化生产率已超过98%。标准化最大的优势是让产品品质可控。在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的企业园区内,4座占地1.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智能温控大棚正在繁忙出菇,不远处还分布着菌棒、菌种以及香菇加工车间,每年有800万袋菌棒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向周边乡镇。  在河南省卢氏县,现代化的香菇大棚正通过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让全年出菇、四季上市和80%以上花菇产出率成为现实。香菇由传统的3个等级细分为16个等级,建立了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群众只需要按时为菌棚通风、为菌棒注水,把香菇从菌棒上采摘下来,就能获得好收益,这为卢氏香菇产业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破解了瓶颈。  业内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设施化制棒与生态化出菇”的高效生态规模化生产模式,即由企业负责高投入、高风险的技术集成和香菇菌棒的规模化生产,供应成熟菌棒给基地菇农进行生态化出菇管理,已逐渐替代“一家一棚”传统生产模式。较传统模式,该模式可以使综合成本下降10%以上,人均产出提高50%以上。目前该模式已示范推广至全国所有香菇产区,反映出我国香菇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步入正轨。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现行香菇标准共有56项,包括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28项,团体标准17项。目前已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重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补充,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互为参考、合理配置的体系格局。  但业内有关专家表示,目前香菇产业通用型标准、全链条重要环节性标准总体仍呈现缺失或滞后状态,难以满足香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需求,实现全过程质量安全的衔接及管控。主要体现在标准覆盖面窄、标准老旧实践性差、质量安全要素体现少等方面。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要求,现有标准体系亟待提升。  国家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首席专家周昌艳认为,针对“设施化制棒与生态化出菇”的规模化生产模式需求,急需构建与产业结合紧密、操作性强的香菇标准综合体,力求实现典型栽培模式全链条覆盖、不同层级标准侧重范围有效衔接,发挥标准指导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于险峰 芦晓春)9月1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辽宁省盘锦市召开2021年全国水稻产业化推进会,交流各地水稻产业化开发情况,部署下一阶段水稻生产和产业化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坚定水稻优质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优质高效生产、规模经营驱动、产业集群放大,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稳粮保供能力。会议认为,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和最主要的粮食品种,抓好水稻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品质结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稻米消费需求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精”“吃名品”转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优质稻生产迎来新一轮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水稻优质化率持续增长、优质品牌持续扬名、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取得了明显成效。会议要求,“十四五”期间水稻发展要稳定面积、抓早保双,优化结构、改善品质,要着眼重点规划布局,重点做好“四个强化、四个带动”。一是强化优质丰产、多抗广适、市场欢迎的优质稻品种选育推广,带动生产布局优化。二是强化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水稻区域技术集成配套,带动生产能力提升。三是强化优质稻米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四是强化优质品牌培育打造,规范准入门槛,提高品牌集中度,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张艳玲)随着200多亩玉米颗粒归仓,奉光荣这回彻底服气了。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奉光荣种粮是号人物。他种粮时间长,早在20多年前就采购了联合收割机,可以说是四川粮食机械化作业的带头人。让这位种粮老手服气的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雍太文。雍太文科班出身,16年潜心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种粮老手遇上农大教授,会擦出什么火花?时间回到5个月前。奉光荣新流转了200多亩撂荒地,正愁不知道种啥。一次与安居区农技站站长陈才贵闲聊,得知雍太文研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效果很好。奉光荣动了心,想要看看教授种地的法子有啥不一样。有了陈才贵的牵线搭桥,很快,雍太文就带着团队来到了奉光荣的基地。两人一见面,雍太文就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和盘托出:“2行玉米与3行大豆,玉米一定要密植,这样就能在不减少玉米株数的情况下,给大豆留出生长空间,实现玉米不减产又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每窝玉米间隔多少?”奉光荣追问道。  “15厘米就够了。”雍太文答道。  “这么密,肯定影响玉米采光,背阴那面苞谷长不大的。”奉光荣一听直摇头,根据他的经验,45-50厘米才是比较合适的窝距。  “你放心,绝对没问题,我们已经做了10多年的试验了。”有着庄稼人一样黝黑皮肤的雍太文回答得信心十足。  奉光荣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又担心玉米大豆套作,影响机播机收,差点就打了退堂鼓。没想到,雍太文团队早就考虑到了机械化作业环节,而且已经通过多年试验,研制出了配套的机播机收机具。  多番思量,这位种粮老手决定把老经验先放在一边,严格按照雍太文的法子来,把今年新流转的200多亩撂荒地都种上了玉米大豆。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初,地里的大豆已有5-6片复叶了,奉光荣开着雍太文团队研制的小型玉米收割机,顺着玉米行来回穿梭。“第一年种的撂荒地,亩产近千斤干玉米籽粒,真是不赖。”奉光荣高兴得合不拢嘴。  秋天是个不得闲的季节。再等一个月,奉光荣又得张罗着收地里的豆子了。从目前大豆结荚情况来看,每亩可望收获约300斤大豆,增收上千元。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闻亚  这两天,位于绵竹市广济镇的四川华胜农业有限公司的红实2号红肉猕猴桃正在集中采收。“这些果子将部分出口到法国。”该公司总经理白峰表示。红实2号果园硕果累累。  卖到国外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还有品种权。据该品种的培育者、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猕猴桃首席科学家李明章介绍,这几年,他培育的多个品种在国外实现了授权种植,其中包括红肉品种和黄肉品种。华红四号  我省的猕猴桃能走向世界,源于我省猕猴桃科研团队几十年的研究,其中,红肉猕猴桃育种材料创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李明章团队培育了世界上首个猕猴桃红肉品种“红阳”。这个品种的成功培育,成就了四川“世界红肉猕猴桃之都”的地位。各种红肉猕猴桃育种材质。  如今,“红阳”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种,同时还是一个优良的育种材料,国内外用其育成的红肉品种达12个,占世界红肉品种的80%以上。红实2号果肉。红肉猕猴桃育种材质。华红四号(四倍体红肉猕猴桃品种)。  目前,李明章团队利用野生四倍体红肉猕猴桃材料通过杂交,成功创制抗溃疡病、单果重83克、红色等级3.5级的四倍体优异红肉猕猴桃母本材料,为选育抗溃疡病红肉猕猴桃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未来,我们将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并让它们走出国门。”李明章表示。(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莹莹  《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将加快推进水果等产业提档升级,预计至2022年,四川水果种植总面积将达1200万亩、总产量120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盛开的桃花。  产业提档升级离不开优质品种的推陈出新。“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特色水果创新团队承担了四川省农作物畜禽育种攻关子专题——果树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保存与利用和桃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成果丰硕。蟠桃。  在成都市新都区泰兴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团队已建137亩的果树综合资源圃,引进、收集和保存果树种质资源418份,累计评价鉴定果树种质资源468份;初步构建了四川特色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选育出“西蜀枇杷系列”“凤山早红脆”和“川杏系列”等17个包括枇杷、桃、杏在内的“川字号”果树新品种。川杏1号。  我省是种桃大省,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主栽品种50多个。近年来,团队启动了以培育耐贮运、高甜型桃为主要目标的规模化杂交育种工作,累计配置杂交组合386个,成功获得杂交种24600余粒,并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了一批杂交后代,目前已筛选出优株110余份。香玉枇杷。黄桃。枇杷。  我省为枇杷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团队自2004年以来,持续开展枇杷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获得杂交和实生后代2000余株,从中筛选出具有高甜、风味浓郁、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优系20余个。(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  金秋时节,放眼我国南方唯一的“国字号”制种基地——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5万余亩沃野良田,6500份玉米种质资源迎秋风起舞。  四川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对玉米的需求旺盛,玉米常年调入达700余万吨。此外,四川的酿酒产业发达,对玉米的工业需求也很大。丰大种业种植基地。  10余年来,我省玉米生产实现了“两减(化学投入品、劳动力投入)两增(产量、效益)”: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减少了20%以上,劳动力投入方面减少了30%—50%;全省播种面积及单产连年增长,全程机械化的实施和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化利用带来节本、增效和增收。均隆707。  良种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芯片”。四川省玉米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良种的诞生功不可没。其中,均隆 107、均隆707、成单716等品种成为其中的优品代表。种植户展示成单716。  盆地平均亩产663.4公斤、高原密植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的均隆107,预计两年后西南区种子销量突破100万公斤;有望在两年内种植超50万亩的突破性品种成单716,助力填补我省生猪口粮饲用玉米需求缺口;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带色“甜加糯”鲜食玉米品种锦甜糯198的出现,拉长了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时间线”……均隆107丰收。成单716。  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玉米育种专家杨俊品表示,“川字号”科研攻关团队在育种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一直以来不懈耕耘,下一个5年,将保护好、利用好种质资源,鉴定出优质的抗病性种质资源,选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新品种。(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我省水稻从南向北陆续收割,测产现场不断传来好消息。多个品种的百亩测产亩产超过800公斤,其中包括四川省农科院德阳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的品香优秱珍,这个刚审定的新品种有望成为超级稻大家庭中的一员。丰大种业水稻秧苗移栽现场。  “十三五”期间,我省水稻育种成果丰硕,上新207个新品种,其中1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诞生129个优质米品种,6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5个品种获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优质与高产结合品种增加275%。德粳6号等3个重金属镉低吸附粳稻品种横空出世,为“川稻”增添一笔亮色。品香优秱珍。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水稻品种上新加速,审定水稻品种12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9个,占比达87.2%。品香优秱珍、川康优 2115、川优2115、川康优6308等出自名门的品种表现不凡,这些品种的米质均达部颁一级或二级,再次用事实向消费者证明:蜀中有好米。新品种德粳4号观摩会。  此外,我省作为酿酒大省,酿酒专用稻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在8月邛崃的测产中,川久香糯的亩产达到623.5公斤,远远高于我省糯稻500公斤/亩的平均产量。品香优秱珍测产验收现场。  高产、高品质、专用粮等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彰显了四川科技“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贡献。(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莹莹 文/图  9月9日,在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水稻陆续成熟,一场水稻种植观摩会正在这里举行。由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举办的“MAP丰收节”活动现场,原本计划全省250名种植大户参加的观摩会,实际参观人数是计划人数的两倍。500多名来自全省的种植大户,心里有共同的问题等待解答——种粮食,产量能不能再高一些?品质能不能再好一些?心能不能再省一些?在这片MAP农场里,水稻的喜人长势给了大户们肯定的回答。来自全省的种粮大户参观MAP农场。MAP 是什么?生产到销售、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套餐  MAP (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是什么?  这是由中化集团首创的一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大数据,为农户量身定做种植方案,由农艺师传授技术要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中化MAP同下游用粮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帮助农户更好地卖好粮食;最后,将农业生产数据集成汇总、统一分析,为推动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于产业链。  换句话说,MAP为农户量身定制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服务套餐,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为了向全省的种粮大户更直观地展示MAP提供的服务,在产业园区内一片占地40亩的MAP农场,规划了品种筛选、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品质提升、农机农艺和高产示范“5+1”功能区,涵盖了水稻生产从育苗到收获再到售卖的各大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由专业团队根据品种、区域气候、地理环境等生长条件,制定了整套的高产、优质提升方案。  “MAP定位于‘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消费升级’和‘专业种植’,实现‘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为种植者卖出好价钱,为产业链集好大数据’。同时,面向农户提供免费数字化生产工具,涉及农产管理、天气预报、遥感、在线MAP中心、农技视频,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负责人王文彬说。观摩会现场。现场看什么?农业生产定制化、精准化、标准化  品种筛选,这是MAP平台为大户提供的全链条服务中的第一环节。  位于广汉市的MAP农场中,一共种植了三十多个不同的水稻新品种,同田,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同样施肥、施药的对照实验处理,观察分蘖情况、抽穗情况、抗病程度,现场可直观看出不同品种稻曲病感染程度和生长情况对比明显。  近年来,随着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科学选种越来越成为大户们的共识,不少大户在选用一个新品种之前,通常进行小范围多年的试种,充分了解新品种在当地气候生态下的生长状态后再做选择。  品种筛选农技师介绍,今年,团队在广汉市进行了品种对比实验,目的就是根据各个供种单位对其所选品种特性特征的了解,结合广汉当地小麦收获时间以及用粮企业对品质的需求,验证新育成水稻品种在广汉地区的适应性、抗病(逆)性、丰产性以及其他重要特性特征,为用粮企业、种植大户合理选择水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当前已是收获的季节,但观摩会上展示的水稻无人机条直播技术仍然吸引了不少大户。这是MAP提供的另一项重要的播种技术服务。  笔者注意到,与常见的无人机直播技术不同,MAP农场的无人机条直播在农艺师的操作下,根据固定的线路,来回匀速走位。农艺师如此形容这种条直播技术的优势:1、水稻播种从片精准定位到点;2、播种量可根据田块、及品种进行精量化调控。  “相当于是将机器从需要人工驾驶的直播机换成了无人机,但是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一亩地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播种完,充电一次可以播种10亩地,而且比传统撒播出芽率更高。”农艺师介绍。  不仅如此,一台条直播无人机不仅可以完成播种环节,还可以“兼职”施药和施肥环节,一机三用,为种植户节约了生产成本。  除了品种选择和播种,大户们最关心的是结果——粮食高产的方案。在这个高产整体方案中,规划了从生育期、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生产各个环节的实施方案,根据大户所在的地理气候、选择的品种等进行调整优化,定制高产方案。种植大户参观育秧基质。大户得什么?省心的服务、降低的成本、提升的效益  “用了MAP服务,我相当于当了一个不操心的甩手大户。”广汉市兴华镇桂圆村种植大户丁家高种了400多亩水稻,已经用了MAP两年,“以前水稻亩产平均1000斤,MAP团队制定了一套方案后,产量提升了20%。农艺师一星期就来我的田里一次,不用再请管理人员,我一个人就把400多亩田料理好了。”  面对如此专业又省心的专业技术团队,不少种植大户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成本。  “和以前种子、农药、用工成本相比,MAP的成本相差不大,但是效益提升明显。”丁家高的实际用户体验让大户们放下了心。  现在,在西南地区,MAP的辐射面积已经达到60万亩。“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帮助种植户卖出好价钱,帮助产业链集好大数据。计划今年在西南地区的服务面积扩展到80万亩。目前全省20个技术服务中心将在明年提升到40个。”王文彬说,在他看来,四川种粮大户正在不断年轻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大户年龄集中在了80后甚至90后,种植技术和理念也正在不断更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MAP集中服务的就是这样一群人,我们把技术直接下沉到种粮大户。他们的种粮技术可以不再来自于传统的种子农药化肥经销商,避免出现有了问题找不到商家的情况。”  “平台重点服务对象是50亩至200亩之间的大户,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将有需要的散户组织起来。这样一来,散户集中成了合作社,分散经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王文彬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周颖昳 洪瑜 罗敏在四川,广大的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柑橘。然而,每到采果季,坡地造成的人工消耗和运输麻烦让不少果农叫苦不迭。  不过,这个难题如今在青神得到了有效破解。9月14日,“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来到有着“中国椪柑之乡”美誉的青神县,见证了这里种植柑橘的诸多“新玩法”。柑橘发展馆展示的青神柑橘。奇了!“小火车”开进柑橘园  “突突突……”9月14日上午11时,随着一阵机械轰鸣声,一列“小火车”开进了青神县百家池村的柑橘果园,车身长约2米,在一个轨道上运行。  “这是我们为丘区果园专门设计的单轨运输机。”青神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高级农艺师徐海涛告诉记者,单轨运输机犹如山间的“小火车”,可以通过机械运转,将山坡上的柑橘运送至田间地头,是柑橘生产上推广的新机械。  “小火车”的最大亮点在于减轻劳动强度,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以老弱妇孺为主的现状。“我们每亩每年可减少人工3个,节约人工成本500元左右;每亩果子采摘运输完成时间缩短30%,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徐海涛说。  除了“小火车”,园区还配备了智能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履带式无人挖沟施肥车、秸秆粉碎打捆机等自动化机器。“我们这里种果子的历史有40多年了,但以前种果、采果是肩挑背扛,现在完全不一样。”73岁的刘学文是当地最年长的果农之一,他说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如今他们的柑橘种植越来越“现代化”。牛了!最小柑橘只有豆子大  在青神县高台镇岷东大道旁,采风团步入了占地600平方米的青神柑橘发展馆。  “这是川内首个柑橘发展馆,全馆分为柑橘的历史背景、生长条件、绿色防控、蝶变过程等6个不同单元。”青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刘欣介绍说,整个发展馆除了展示青神柑橘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用于科普教育。  馆内有一处尤其引人瞩目,那是一整面墙的柑橘标本,展示的柑橘品种多达130多种,其中近60种来自青神当地。“你看这个特别小的柑橘叫做金豆,是现存最小的柑橘。”刘欣讲道。记者现场目测,金豆的直径大约1厘米左右,主要做药用和泡酒。而现场也有个头巨大的琯州蜜柚,据悉最重可达2公斤。  馆内还展示了生草栽培、避草栽培、以螨治螨、黄板诱杀、杀虫灯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目前,我们园区内绿色防控技术防效可保持在80%以上,而且控制时间长,安全环保,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刘欣介绍说。  大数据为现代农业发展赋能,在产业馆内也展示了青神当地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记者现场看到,通过智慧平台支撑,果农们通过手机APP实时了解空气湿度、温度、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等;消费者们则可以通过二维码溯源,了解到果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农户、产地信息等内容,实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记者9月14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持续深化油菜种业芯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高质量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将在今年举办四川省第一届“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评选活动。这是继“稻香杯”之后,我省又一大优质粮油作物品种省级评选活动。  按照要求,参评“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由从事油菜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选送。若一个品种或组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育、引进单位或个人,可协商联合申报。  参评品种必须是登记的“双低”油菜品种,且适宜在四川种植。2020年省种子站行业统计在四川种植面积不低于5万亩,2021年新登记的品种除外原则上参评品种为2015年后审定(登记)的品种。  每个品种需提供油菜种子2公斤(0.5斤/袋)。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由省农业农村厅公开征集参评品种安排集中种植,并统一加工油脂样品。  “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油菜领域的科技攻关成绩丰厚,育成在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械化各方面性能优良的新品种37个,搭建了全国首个“天府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台”。今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亩大关,已成为全国油菜籽生产第一大省,平均亩产达159.9公斤/亩,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6%。  按照《四川省“天府菜油 ”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四川将新增3-5个突破性油菜新品种,核心基地良种覆盖率 100%。建立从油菜籽、加工到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领优质菜籽油生产和油脂健康消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史晓露)近日,记者从省种子站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审定的农作物优质品种的占比大幅提高。今年,我省审定水稻品种12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9个,占比达87.2%。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和口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七,是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我省也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我省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28万亩左右,产种量约5500万公斤,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水稻育种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效。强化种质资源收集利用。通过收集、鉴定和评价世界多个地区的1万余份水稻种质资源,我省筛选鉴定出广谱抗病材料和调控因子,揭示了水稻广谱抗病新机制。  强化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通过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创制了抗飞虱水稻、镉低积累杂交水稻等各类突破性育种新材料。  强化新品种选育。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等技术,开展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水稻国审品种“旌优华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0年度全国11个超级稻品种之一,“川康优丝苗”将优质、高产、抗性等优良性状整合到较高水平,引领长江上游品种的升级换代。  强化配套技术研发。开展新品种标准化和规模化高效种植技术、规模化良种生产与繁殖技术等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罗敏 文/图  种苗是鱼类养殖的基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  在沃野千里的崇州市隆兴镇,坐落着全国唯一一家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国家级原种场。9月13日下午,“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采风团来到该原种场,探访这里对长吻鮠原种采集、驯养、供种的生动实践。养殖场工人现场作业。长吻鮠苗种繁育量占全国八成  走进长吻鮠原种场,眼前是一片片开阔的鱼塘,塘内清波荡漾,偶现鱼儿翻腾。  “长吻鮠主要生长于四川,并集中在宜宾、乐山等地的一些水域。”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场长魏震介绍说,长吻鮠,又称江团、鮰鱼,因吻部较长而得名。它周身无鳞,肉质鲜嫩,早在宋代就成为长江沿线居民的经典菜肴。作为国家级原种场,这里占地430亩,并建成各类鱼池283亩,工厂化繁育车间1500平方米。  人工可控养殖条件和选育技术为长吻鮠的生存提供了优质环境,保存种群数量比野生环境下大大提高。同时,原种场积极与四川大学、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遗传性状研究,通过科技手段选留性状更好的进行保存。  通过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的示范带动,长吻鮠人工繁育苗种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现全省年繁育苗种2亿尾,销往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10余省市。“目前,全省长吻鮠的苗种繁育量占全国80%、养殖产量占全国的50%,年新增养殖效益3亿元以上。”魏震说。打造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除了聚焦长吻鮠,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也有着更高的目标。  纵观整个长江流域,上游的特有鱼类共有80多种,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种质基因库。同时,作为“千河之省”,四川目前已建立46个各类保护区,7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种质资源的保护,可以引领产业的发展。作为长吻鮠的原种场,我们每年能向社会提供长吻鮠原种亲本2000尾,提供斑点叉尾鮰良种1000尾。”魏震表示,立足于水生生物的保种选育,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将力争到2025年建成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库、组织库、基因库及综合数据库在内的长江流域鱼类种质资源库,从而搭建起保护长江上游流域鱼类资源和确保物种延续的“诺亚方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洪瑜 罗敏 文/图  金秋时节,稻田飘香。9月13日下午,“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广汉市。放眼望去,金色的稻田接连成片,秋收大幕即将拉开。杨萍向采风团介绍现代化农机情况。走进“天府粮仓”“一站式”服务好巴适  在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展厅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机。“农户来到这里,便能‘一站式’找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所需的服务。”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心主任张辉彬介绍。  杨萍是该产业园内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的监事长,是土生土长的连山镇人。  2018年,杨萍流转土地达到了1600亩,承接的水稻代育代插面积超过了 1 万亩,2021年更是突破至2万亩,植保服务面积超6万亩,服务区域由德阳市延伸到了成都、绵阳、乐山等地,代育代插服务收入达到1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让机手增收,依托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惠民农机合作社还时常培训机手,杨萍说:“培养多技能的机手,能让他们参与到更多生产环节中,多的时候能给每人带来3万多元的增收。”  如今,在综合服务中心的支撑下,广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稻菜基地4万亩、水果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粮油集中种植规模全省第一,水稻、小麦、油菜多次创全省单产纪录,在全省现代农业“10+3”体系川粮油主产区中走在前列。“五良”融合联盟协作促粮食稳产增产  离该中心不远处,是乐丰家庭农场,由年轻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冷辑龙于2013年创办,经营土地480亩,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种植和农机服务。  为了提高农场效益,冷辑龙着手从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依托粮食园区内专家大院,农场选用川麦104、“晶两优”“C两优系列”等新品种,实现粮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冷辑龙能安心发展农场,离不开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的支持。  该联盟于2020年11月成立,是由广汉市农业农村局主管的以家庭农场为主,小麦和水稻专家大院、社会团体等单位多方参与,自愿结成的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提供农事、营销、金融、培训、信息服务。  “我们教学设备齐全,还会定期组织农业专业培训,并承办农业专题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通过协作沟通、抱团共享,促使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家庭联盟综合党委书记包慧娟说。  在金黄的稻田间,广汉市副市长梁筱萍接受采访时表示,广汉市一直以来坚持以一流的理念、质量、效益和技术来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下一步将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记者 王壹)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相关单位通过项目实施,突破了褐变控制、低温干燥、智能醒发等高占比全薯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工损失率由20%以上降低至6.8%,建立了全薯类食品加工技术工业化生产线17条,开发了发酵类、非发酵类、方便类薯类主食新产品100种,节能节本30%以上,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目前,已集成马铃薯主食加工关键技术50多项,研发符合我国口味偏好的马铃薯主食化产品300多种,创建马铃薯主食自动化生产线20余条。据悉,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产量高,是三大主粮作物之外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通过培育优良品种、建设科研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强化项目实施等举措,实施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突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3
(高级农艺师 余宏章)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在种植方式上不少地方曾以育苗移栽为主,有些县市育苗移栽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90%以上。油菜育苗移栽由于播种时间较早,管理精细,菜苗茁壮,增产优势十分显著,一般比直播增产10%-15%。但近些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快速转移务工,油菜育苗移栽面积逐渐萎缩,有的地方甚至在种植方式上全改为直播了,其中大部分改为撒播,也有的条播,或者穴播。因此,在施肥技术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与问题:一是前茬收获时间迟,季节紧迫,来不急精细施肥;二是难以施用有机肥料;三是施肥多以撒施为主,质量粗糙;四是不少农户忽视配方施肥,偏施氮肥,易出现缺磷、缺钾、缺硼等微量元素的症状,最终影响产量与品质。面对油菜种植方式的大幅调整,为了力争油菜增产丰收,必须采取对应措施,改进施用肥料的技术。第一,区别情况,因田施肥。首先,要了解油菜对肥料的需求,一是油菜的生育期长,需肥量大,所需肥料比禾本科类作物高3.0-3.5倍;二是油菜的营养临界期在苗期,肥料最大的效率期在开花期;三是油菜对氮肥的需要量比钾肥多,对钾肥的需要量比磷肥多,其氮、磷、钾的配施比例一般为1∶0.33∶0.39;四是油菜基肥约占施肥总量的60%,追肥约占施肥总量的40%。基肥应立足于抢施,前茬较早的每亩抢墒施用腐熟的精选的农家有机肥3000斤,或生物有机复合肥150斤,同时配合施用高含量的持力硼250-300克,播种较迟的油菜每亩用尿素6-8斤作种肥;其次,对未施基肥的油菜,要根据不同土质、不同地力、不同苗情,因地制宜追施肥料,以追补基,以速补迟。要明确油菜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规律,据研究,苗期需氮占全生育期的43.9%,需磷占20.0%,需钾占24.2%。抽薹至初花期,需氮占全生育期的45.8%,需磷占21.7%,需钾占54.1%。花期至成熟阶段,需氮占10.3%,需磷占58.3%,需钾占21.7%。按照这个规律追肥,就可满足需求,减少浪费。第二,追巧追早,及时到位。油菜对磷的需求虽不及氮肥与钾肥的数量,但对磷却十分敏感。比如,油菜对磷的需要临界期在苗期,此时缺磷,对油菜中后期的营养、生育及产量影响很大,即使中后期补磷也不能弥补苗期缺磷的损失。由于磷能在油菜体内反复利用,施得愈早,吸收愈早,效率愈大。油菜施磷,既可促进油菜早熟2-3天,又可提高含油量0.5%-2.4%。因此,油菜在幼苗5片真叶前,必须施用足够的磷肥。薹花期是油菜营养的最大效率期,需肥量在一生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抽薹至开花期必须及时追肥,做到蕾施花用。第三,平稳施肥,施足施好。为了主攻油菜秋发冬壮,5片真叶期前,每亩要追10斤尿素提苗,补施磷肥40-50斤。为了提高肥效,应氮磷混施,开沟深施或穴施,随意撒施则会造成肥料流失。油菜花芽分化时,要追开盘肥,此时以追速效氮肥为主,每亩应追腐熟人粪尿1000-1500斤,或尿素10-15斤。薹花期每亩追尿素15-20斤配施磷酸二铵5-10斤,或施三元复合肥30-40斤。为防早衰,后期还要追施尿素6-10斤,并要喷施速乐硼1-2次,同时,还可混喷惠满丰活性液肥500倍液,可发挥抗寒、抗逆、促进早熟的综合功能。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0
(记者 颜旭)近日,记者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化肥供应量略减,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给秋冬种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化肥价格维持高位主要因为原料涨价推动和国际高价拉动。由于部分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化肥生产所需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受疫情持续影响,国际粮食贸易削减,各国加大粮食支持政策,明显拉升肥料需求。国际市场化肥高价,既带动我国企业化肥出口增加,也拉升了国内市场价格预期。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影响秋冬种化肥市场的不利因素主要为钾肥货紧价扬影响备货与用肥;成本过高价格倒挂,复合肥备货偏紧;环保压力与煤炭指标影响供应链结构;部分企业转产追求更高利润。我国钾肥进口依存度高,今年2月签订的钾肥进口合同价为每吨247美元,而当前白俄罗斯氯化钾出口巴西到岸价为每吨680美元、出口东南亚为每吨450美元,我国成为价格洼地,国际供应商推迟发货,导致今年我国氯化钾港口库存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加之欧盟对白俄钾肥出口实施制裁,限制经由立陶宛克莱佩达港出口的白俄钾肥,后期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据监测,6月初至今国内钾肥价格上涨48.9%。高价钾肥一定程度上延迟秋冬种期间经销商和复合肥企业备货。此外,复合肥企业多为按订单生产,原料高价使企业降低储备,以抵御原料大幅波动造成风险。当前已出现订单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倒挂现象,部分企业表示或将延后肥料储备。内蒙古作为尿素产量最高的省份(自治区),由于环保与煤炭限制,产能下降明显,导致“用肥大户”东北地区就近采购减少,只能转而从山西等地补充,每吨增加100元左右运费成本。最后,当前氮肥相关产品合成氨出厂均价每吨4319元,同比上涨79.9%,部分氮肥企业选择转产,减少氮肥产量。专家建议,为有效应对以上情况,应继续细化落地化肥保供措施。对化肥产品,以及单质肥、包装袋等化肥生产必要产品在疫情期间铁路要优先保障运输;向农资长途运输途径中、高风险地区的司机公布交通部门协调热线;引导国有原料、能源供应企业与骨干化肥企业签订长协合同。严控秋冬种期间化肥产品质量。由于原料成本高,个别企业可能会调整原高浓度复合肥产品,下调养分含量,尤其是降低钾的含量。需要警惕复合肥企业虚标、偷减养分,加强秋冬种期间对复合肥产品质量监管。还要适当释放一定钾肥储备。鉴于钾肥等化肥价格涨势与市场常规走势存在出入,有关部门已对部分化肥企业进行约谈,对涉嫌哄抬价格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建议针对市场高价,进一步协调主要钾肥进口企业,增加市场投放力度,稳定价格。最后,应提前协调冬奥期间企业生产。冬奥会正值2022年春耕用肥生产旺季,这一期间能源供应和环保要求可能导致周边部分化肥企业生产趋紧。建议尽早协商,提出冬奥期间既符合环保要求,又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的措施。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感谢专家教给我们秸秆综合利用和粪污制有机肥的技术,这下养殖成本又降低了。”近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汶水镇大田村肉牛养殖户伍帮智,向前往当地开展节能宣传周技术服务的省科技下乡万里行肉牛产业技术15团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伍帮智是当地的架子牛育肥大户,种植了百余亩水稻和玉米。其周边邻居乡亲也种有较大面积的水稻、玉米等作物。技术服务团专家到达当地时,只见大量水稻、玉米秸秆随意堆放在田间。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甘佳告诉记者,这种面对丰富秸秆资源却未能好好利用的现象在凉山州较为普遍。为了帮助当地种植户转变养殖观念、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专家团队将秸秆氨化处理等综合利用技术,手把手教给了种植户们。“氨化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秸秆的适口性,让牲畜吃得更香。另外,还可以将秸秆制作成青贮饲料。”甘佳说,这样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饲料成本。  除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团队还向种植户传授了变废为宝的方法:将经过干湿分离处理的粪污进行厌氧处理、堆积发酵,最终制成有机肥料,让粪污转化为绿色养分,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户的肥料成本。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四川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3日,由全国各大院校专家组成的调研团,对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科研成果展开了调研。专家们倡议在猕猴桃分子育种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研究,尽快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多单位联合的猕猴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共同体。研讨会现场  调研团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左建儒、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特聘教授周俭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黄丽丽、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龚国淑、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刘普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李黎组成。  当日,代表团参观考察了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广济杂交资源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什邡猕猴桃育种基地,调研我省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以及猕猴桃育种和产业情况。  在座谈会上,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李燕介绍了该院的科研工作情况。猕猴桃首席专家李明章和该院猕猴桃所所长庄启国分别向专家介绍了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及猕猴桃溃疡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该院猕猴桃科研团队成果丰富,完成的“优异红肉黄肉猕猴桃育种材料创制”成果,培育出全球第一个红肉猕猴桃骨干亲本“红阳”,国内外用其育成红肉品种12个,占世界红肉品种80%以上。专家们对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在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和猕猴桃病虫害防控方面所做出的成果表示赞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近期,南部县、射洪市等地接连迎来强降雨。有种植户反映,丰收在望的水稻遭水淹,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9月4日,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四川水稻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技术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万军与技术专家、副教授雷小龙等人先后来到南部县容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射洪市杰源家庭农场等地现场指导。专家组在射洪查看被淹水稻。受访者供图  “接连的阴雨天气已对收获造成一定的影响。”雷小龙告诉记者,9月3日晚,川东、川北等地突降暴雨造成洪涝,在去南部的路上不少大户联络说稻田淹水严重,这个影响将更大。  “由于接连暴雨,两地大多地方田间积水较深;不少地势低洼处洪涝造成水深漫过穗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周伟介绍,淹水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淹水超过穗颈将有减产的风险,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其中,淹水2至3天内,水稻变成厌氧呼吸,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后期水稻的结实率显著降低,空瘪粒增加;如果淹水时间过长,水稻浸泡严重,可能逐渐由减产至绝收。  “前几年也出现过洪涝灾害,未遭受洪涝灾害田块亩产1200斤左右,遭受洪涝灾害的田块则减产至300至400斤每亩。”射洪市杰源家庭农场主文正清告诉记者。  针对目前洪涝灾害造成水稻减产的风险,任万军开出“良方”:目前第一要务是千方百计排水,尽快把水排至穗层以下,但要注意排水不要太急,以免因冲刷发生倒伏;第二是水退后,需要清理洪水退去粘在穗子上的泥土和杂物,可以采用无人机兑水喷水清洗,通过风力和水将泥土和杂物拂去,要注意调节好高度避免吹倒水稻;然后可以施用叶面肥,以尽快恢复水稻的生机,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幸亏任教授一行及时给予指导,我们将尽快按照这些措施进行处理,将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容海种植专业合作社谢海涛说。  此外,专家组提醒农户,应随时留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患。在受灾后,及时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以保障权益,降低农业损失。针对水淹后已成熟水稻,天气晴好后应及时收割。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0
(记者 李娟)金秋九月,成都平原稻谷相继成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裕丰水稻专业合作社正组织农机收割水稻,几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里忙碌着。记者看到,收割机在稻田里转几个来回,偌大的一片稻谷便收割完毕。等收割机在田里忙完一轮后停靠在路边,大量刚收获的稻谷从出谷管喷涌而出,村民们便围着收割机进行装袋,田埂上,一些村民正忙着搬运稻谷。在万春镇和林村,村民正在收割水稻。张志强 供图据万春镇工作人员王代根介绍,温江区现有1.4万余亩稻蒜轮作生产区,主要分布于万春、永宁两镇。“一亩田的稻谷15分钟就收完,在田边直接装袋,非常方便。水稻收完后,9月中旬就要开始种大蒜。”随着今秋稻谷收割“第一镰”开镰,成都市即将进入水稻收割高峰期。在龙泉驿区洪安镇,5000余亩水稻迎来了丰收;在蒲江县寿安街道吕石桥村,开展了水稻丰收庆祝活动,不少市民来到田里体验割谷子、打谷子、抓稻田鱼;在崇州、大邑、邛崃等水稻主产区,无数收割机在地里奔忙,将高产优质的水稻收获归仓。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0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