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你看我这个豆子和玉米长得好吧?”在眉山市仁寿县粮食产业示范园区,种植户周文均自豪地对记者说,“都是按照专家们的建议来种的。”  今年,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四川省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在我省多点启动。7月2日,大豆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服务团专家一行走进简阳、荣县、仁寿大豆生产现场,展示我省大豆生产研发的重大突破,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探索四川粮油奋“豆”之路。雍太文在田间查看大豆长势。  全程机械化“好吃嘴”吃上“资格”毛豆  “目前大家在市场上消费的毛豆,绝大部分都不是鲜食专用品种。”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专家、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大豆专家龚万灼告诉记者,鲜食大豆相较于普通籽粒型大豆,具有颗粒更大、豆荚饱满、口感软糯、没有豆腥味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成都的“好吃嘴”不容易吃上鲜食品种的毛豆?“鲜食大豆机收的技术难度要比普通大豆高得多。”同为该技术推广专家的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机专家史志明说道,鲜食大豆采收时间短,同时采收过程中稍有破损,就会影响其保存时间和口感,因此农户多选择种植传统的籽粒型大豆。  在简阳市禾丰镇慧超家庭农场内,记者看到十余个鲜食大豆品种在田间依次排开,收割机沿着绿色的大豆带行驶而过,翠绿的豆荚被通通“收入囊中”。据龚万灼介绍,通过筛选宜机收品种,能够更好地发挥鲜食大豆收获的效率优势,他们已经筛选出川豆155、浙鲜12等品种。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技术,改进农机设备,目前已经可以实现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  “以前大豆每亩采收的人工成本就要1000元左右,现在通过全程机械化,每亩300元就搞定。”该农场主樊河钦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满意。大豆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服务团。  1+1>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气候条件好,加上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改进,预计玉米产量可以达到550 公斤/亩,大豆 150 公斤/亩。”在荣县高山镇的高产示范田间,荣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邓榆千向现场观摩人员介绍道。  “这个是玉米净作模式不施氮肥的效果,这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施氮肥的效果。”在仁寿县粮食产业示范园区,顺着四川省大豆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技术首席、四川农业大学雍太文教授所指的两片玉米望去,同样在不施氮肥的前提下,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净作。  据雍太文介绍,通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20%,同时利用大豆的固氮功能,每亩可减施纯氮 4 公斤以上。经过多年来在全省多地试验推广,该模式已经实现了在增产增收的同时,有效做到减肥减药,充分发挥了其绿色种植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在不与大宗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下,我省大豆面积已由 2005 年全国第 13位提升到前4位,跻身全国大豆主产省行列。“从目前来看,我省的大豆生产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四川省农学会副秘书长李映福认为,大豆作为川粮油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农业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极大重视,以项目为依托成立的协同推广专家服务团,不断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确保技术到位和高效绿色,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不断研发推广重大技术,为四川大豆振兴保驾护航。链接大豆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四川省大豆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技术首席 雍太文)  随着近日全省降雨量增多,我省大豆播种工作普遍结束,正值出苗及苗期管理关键之际,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间苗补种。对人工播种大豆实施间苗,窝留2-3株,株距10-12厘米;对机播产生断垄地块进行雨后补种,确保亩植密度7500-8500株。  第二,烯效唑降高控旺。对采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田块及时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如用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优康(按推荐剂量)在大豆分枝期前后(3-5片复叶)喷施。  第三,玉米压叶去雄。在农户种植地块和有劳动条件的地方,对玉米除棒三叶外的其它叶片进行按压,减轻对大豆的光照遮挡;对个别玉米长势特旺(株高2.8米以上)田块可进行人工去除雄穗。  第四,注意苗期虫害防治。加强对豆秆黑潜蝇、红蜘蛛、蚜虫及根腐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可在分枝期前后进行“套餐”防治,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5%虱螨脲+12%甲维虫螨腈+10%已唑醇+5%烯效唑”五合一统防一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袁乙戈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弯腰挥镰、除杂拴把、打捆背扛、装车外运……6月27日,天气炎热难耐,在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观音村翠绿一片的蔺草田里,数十名工人正热汗满面地抢收蔺草。现场忙活的种植业主李志春面露喜色地对笔者说:“我就用这120亩土地,收了蔺草种水稻,水稻收后种蔬菜,实行三季作物轮作,每亩可获纯利4600元,算是田里刨出了‘金娃娃’。”  蔺草加工产品是出口日本的外贸特色产品,东坡区农民历来有种植蔺草(又称席草)的传统习惯。“全镇光我种植蔺草的时间就有10多年了。”李志春介绍,依托东坡区内的华腾、华升、和新等蔺草加工企业,他从2010年起步以来,坚持按照“公司+业主”的订单生产模式,利用流转的120亩土地,以发展蔺草产业为主,连年种植蔺草,亩平产鲜草约6000斤,公司按平均等级每斤1.2元的均价收购,每亩销售收入7200元,扣除种苗、肥料、农药、桩网、人工以及运输等所有成本,实际获纯利2300余元。  7月上旬收完蔺草,下茬赶紧抢栽水稻。李志春介绍,为了不误农时季节,他采取蔺草收割与腾田栽秧两手抓,做到边腾田边栽秧,最近两天已栽水稻秧苗10多亩了。他说,从往年收割的情况来看,每亩产稻谷1000斤,以每斤1.1元的价格销售,增加粮食收入1100元。秋季水稻收完了,便与附近的泡菜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按照公司收购标准要求,大种订单青菜,每亩稳赚1200元。  就这样,经过蔺草、水稻、蔬菜三季轮作,从每亩田里共获纯利4600元。不仅“露天工厂”增效,还解决部分村民就业。“从蔺草成熟收割以来,每天在我这里务工的村民有30人左右,最多时达到 40 人以上,每人每天能挣工钱200余元。”李志春坦言。  来自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的农民工安小华边忙活边对笔者说:“我们来这里当田间工人,虽然有些辛苦劳累,但每天能挣到200块钱的工资,感觉收入还不错。”  尚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种植蔺草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观音、舒林等村,总计面积700余亩。种植业主和散种农户通过订单模式从事蔺草生产,实行三季轮作,普遍提高了种田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一个特色亮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闻亚 文/图  6月28日,在位于绵竹市广济镇的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华胜农业“)的猕猴桃园里,有机肥撒施、农药喷洒、猕猴桃枝条粉碎、除草以及松土……数台机械在行间操作,来自全国的猕猴桃、机械领域的专家在旁仔细观看和检查机械操作的效果。  原来,这是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的专家,正在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猕猴桃农机农艺融合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  “这项技术全国领先。”“这项成果破解了猕猴桃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对于这项经过5年时间创新集成,凝聚多家单位辛勤付出的科技成果,与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碎枝机。痛点和难点机械化率<30%  适度规模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但在猕猴桃产业上,却出现了一个怪圈:大规模种植也不赚钱。“这个现象在我省乃至我国都普遍存在。”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猕猴桃首席专家、猕猴桃育种专家李明章告诉记者,究其原因,“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园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据我省猕猴桃栽培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涂美艳介绍,我国果园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不到30%,猕猴桃种植的平均水平还低于这个数字。很多规模化园区劳动力依赖度高,而农村用工难问题极为突出,果园效益难以提升。  我省有猕猴桃种植面积75万亩,是我省“10+3”产业川果中的一张靓丽名片。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以及农村用工难问题,我省要实现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实现猕猴桃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必由之路。创新与成果农机农艺融合  当日,在绵竹市广济镇的猕猴桃千亩园区里,记者看到,猕猴桃已挂满枝条,丰收在望。  众所周知,猕猴桃在修剪、施肥、除草、松土、制粉、授粉、喷药、兑药等生产环节人工依赖度高,市场上适宜南方猕猴桃园的管理机械较少,现有栽培技术体系与机械化生产的匹配性差。  怎么办呢?科研人员通过引进、创新研发系列小型装置、农机具及设施设备和智能管控系统,为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设备(装置)保障。“包括有机肥撒施机、农药喷洒机、碎枝机、松土机等,都是我们根据四川的土壤环境和建园条 件 研 制 的 ,有 46 台(套)。”涂美艳告诉记者,科研人员还集成了果园智慧化管理与决策平台1个,基本实现了南方猕猴桃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  通过在都江堰、苍溪、绵竹、蒲江、巴中等我省猕猴桃主产区多个点的示范显示,该项成果节本提质增效显著,提高授粉、施肥、喷药等关键环节管理效率3~5倍,化肥农药减量30%以上,商品果率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升30%。“猕猴桃有机肥用量大,前几年请人施有机肥,有两个70多岁的老人还摔伤了。”成果参与单位华胜农业总经理白峰告诉记者,现在用机械,效率提升了几十倍,而且比人工施肥更均匀。  在果园,记者发现,部分猕猴桃枝蔓被一根根细柱牵引到6米左右的高空。“这些枝蔓都是第二年的结果母枝,以前,它们会垂掉在果园里,一是影响机械进园,二是影响光合作用,三是不利于其增长增粗生长。”涂美艳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农艺上的改变,为机械化和持续丰产提供了条件。  在该项成果中,农机农艺的融合随处可见,足足有20余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该项成果针对南方地区果园生产实际,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地研究了全园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相结合并高效融合应用,为猕猴桃轻简高效生产提供了支撑,创新性突出,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这样评价。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所书记江国良研究员表示,该项成果针对性强,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其他果树种类栽培管理机械化有借鉴作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8
    (记者 祖祎祎)制种基地是保障良种供应的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种子基地是关键战场。  今年,为落实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部署,加快提升种子基地建设水平,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制种大县的支持力度,支持资金从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并对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创新性提出了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的实施模式,将工作重点转向提升基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种业发展转型升级。  为推动奖励政策落实落地,6月25-26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在甘肃张掖举办全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工作推进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计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各有关省种业处、计财处负责人以及部分制种大县、种业企业代表现场参会,51个制种大县相关负责人线上参会。  会议对制种大县政策调整方向、资金使用规范、制种大县发展规划编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甘肃、四川农业农村厅负责人,福建建宁、宁夏青铜峡、黑龙江五大连池等制种大县负责人,隆平高科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为“县企合作共建”代表作典型发言;福建建宁、甘肃甘州、贵州岑巩等9个重点制种大县与共建龙头企业进行现场签约仪式。会前,与会人员一同观摩了张掖国家制种基地种子检测中心以及甘州区、临泽县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情况。与会人员现场观摩自动化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玉米去雄无人机、智能化灌溉系统等现代化玉米制种技术和设施设备。  聚焦短板弱项  支持基地做优、企业做强  自2015年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至今,支持范围涉及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7大作物领域,有力提升了我国供种保障能力。6年间已累计支持34亿元,实施奖励280个县次。  “6年来,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已成为巩固种业发展基础,提升种子产能的一项有力举措,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保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指出,制种大县奖励推动基地成为集种子生产加工、科研选育、展示示范、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大平台,制种大县年产种子满足了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用种70%以上,其中玉米、杂交稻供种量分别占全国的85%和75%,并推动打造了“张掖玉米”“建宁水稻”“酒泉蔬菜”“张北马铃薯”等标志性种业品牌,累计带动1418个制种村、19.9万户农户、99.5万名农民实现产业脱贫,为实现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求,政策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农业补贴处处长黄兵海指出,在政策目标上,加大基地支持的同时突出强调支持龙头企业。在支持方式上,将积极推进基地企业合作共建。在支持内容上,进一步延伸扩展,加大企业的种育加环节、基地的田间基础设施、管理能力提升等支持力度。在支持期限上,3年调整为5年。在资金规模上,资金总量与单个基地资金规模均大幅增加,奖励资金由原来的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单个基地大县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00万元。  “建设种子基地的根本任务是保证种源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种源供给安全是各相关省份、各制种大县的政治责任,今年,在保供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谢焱指出,要聚焦种子生产、加工短板弱项,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创新种子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推动基础设施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切实助力基地做优、企业做强方面,要推动一个结合、强化三个建设、优化四个服务。”谢焱指出,“推动一个结合”,就是全力推进制种大县和龙头企业结合,实施县企共建。“强化三个建设”,就是企业竞争力、基地设施、管理手段三大建设。“优化四个服务”,就是优化品种推广、品牌塑造、专业化生产、检验检测四个服务能力。同时,各地要厘清建设思路,全面谋划推进工作。以五年为周期,系统谋划、科学制定本县种子基地建设规划,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好大县奖励资金。  各地妙招频出  为基地建设“添砖加瓦”  会上,作为政策落实的三大主体,制种大省、制种大县及龙头企业代表及负责人分别对各自制种产业发展、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交流分享。  作为全国三大制种基地之一,甘肃在保障国家良种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指出,近年来,甘肃加强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引育,加快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甘肃将不断提升供种保障、育种创新、企业竞争等能力水平,加速由制种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除了中央财政的投入,各省也纷纷立足自身实际,在推动制种基地建设方面“添砖加瓦”。“紧跟国家政策,四川聚焦基地建设,今年省财政安排种业专项资金2.4亿元,比去年翻了近一番,近期计划再新增财政投入1.5亿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指出,近年来,四川针对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制种成本升高等问题,突出制种基地关键环节重点支持,着力补齐短板,基地“五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支持政策的奖补主体,近年来,制种基地县在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开展优势基地共建、全面提高制种稳产高产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福建建宁县围绕基地建设标准化、制种全程机械化、基地发展产业化、基地管理信息化、制种农民职业化目标,制种基地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业融合初见成效、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宁夏青铜峡全市建成玉米制种保护区24个,划定保护面积20万亩,建成高标准制种基地10万亩,“耕、种、防、抽、收”等关键环节服务覆盖率达90%;黑龙江五大连池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实施为契机,全力推动良繁基地与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发展,良繁基地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年产良种可供3200万亩以上大豆生产。  突出企业主体是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下一步,龙头企业将如何在基地共建中发挥作用?对此,隆平高科总裁马德华表示,结合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及县企合作的经验,计划通过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及生产技术攻关,并通过培训与服务,将主要农作物制种基地平均单产提升20%,争取达到杂交水稻225公斤/亩,玉米500公斤/亩,小麦600公斤/亩的目标,产量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质量,搭乘此次政策的春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钱花在“刀刃”上  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今年,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已成为制种环节中规模、力度最大的一项支持政策,确保政策不“走过场”,落到实处,是守好种业翻身仗阵地的关键。  对此,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强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政策要领和目标,明确发展模式,重点推动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转变,提升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对于财政支持的落实,要注重在买能力、建机制上,着力提升基地生产能力、企业育种能力,建立让制种基地与企业共同发展提升的良性机制。同时,充分整合地方财政资金资源,形成制种基地建设合力。在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带动企业发展积极性。健全政策实施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如何保障政策实施落实到位?王衍强调,一要做好国家层面、制种大省、制种基地县、企业发展“四本规划”,做好四个衔接,坚持整体一盘棋谋划,确保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建立调度制度,做好基地布局匹配,避免同质化竞争,省级要加强组织保障,统筹各方资源,加强调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资金花在哪里?如何管好用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粮食处副处长赵婷婷表示,“十四五”期间,制种大县要以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技术突破、良种应用推广、产业链上下畅通、种粮农民的收益等作为关注重点,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记者 王田)瓜果飘香,蔬菜满地,茶香诱人。如今我们日常食用的果菜茶已经做到了时不分四季、供应不断,地不分南北、想买就有。这都离不开多年来园艺作物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什么是园艺作物?园艺作物包含哪些种类?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又有哪些创新?近日,记者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园艺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研讨会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日常生活中,补充人体必需营养、调节膳食结构、丰富百姓餐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水果、蔬菜、茶叶、花卉、中药材、蚕桑、食用菌等都属于园艺作物,是几大类重要的农产品。  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十三五”园艺产业发展成效和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对“十四五”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近年来,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推进园艺作物生产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内的辣椒。  稳产保供能力显著提高 市场供给更加均衡  近年来,园艺作物产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态势,稳定的种植、高水平的栽培、充足的供给是保障农民收益、稳住市场供应的重要基础。  全国农技中心园艺处处长周泽宇介绍,为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全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园艺特色培育、技术集成示范、产业链条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在科技的驱动、市场的拉动和技术的推动下,园艺作物优势区域逐渐形成、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市场供给更加均衡。  苗好半成收,种子种苗是农业丰收的关键要害。炎炎夏日,在河南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豇豆、辣椒、番茄等不同品种示范区,各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我公司在郑州建有占地200亩的育种农场,专注于优质蔬菜新品种选育、生产、销售以及农业技术开发。在技术层面,要感谢农技部门的服务和指导。”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开展茄果类、豆类、叶菜类蔬菜的育种,已经先后育成了300多个品种,在技术部门的精心指导服务下,年平均推广超过120万亩。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性状优化,为园艺产品的稳产保供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福建园艺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特别是蔬菜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王昕介绍,福建通过调优优势产区,提高自给能力,夏秋季利用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发展喜冷凉蔬菜,实现夏秋淡季不淡。同时,推进产销衔接,改善冷链条件,完善市场供应,自给率稳步提高的同时部分蔬菜还外调出省。  山东是传统的蔬菜大省,是世界“三大菜园”之一。“近年来,我省蔬菜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200万亩左右”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延生说。近年来,山东“菜篮子”品种更加丰富,除了发展好传统菜园,在特色果园和优品茶园建设上也加大力度,全面保障了园艺产品市场供应。并且,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园艺作物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让老百姓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绿色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科技是绿色的支撑。在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闫庄村,记者来到了河南祥致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园区内苹果、鲜桃、樱桃、葡萄等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亩,“五一”至“十一”期间采摘观光人群络绎不绝。  园区负责人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果树系专家教授把他们的成果试验田建在了这里,当地的农技推广人员把他们的技术示范区也建在了这里。大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这片园区落地生根,转化集成和开花结果,强大的技术依托,持续的技术指导,不仅解决了园区自身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了绿色发展,而且通过观摩展示和技术培训,做给周边农民看,带着他们干,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近年来,我省园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科技水平不断加强。”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郑乃福表示,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敢于创新也要因地制宜。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棚为主,小拱棚、连栋温室为辅的格局,集约化育苗技术日趋成熟,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推广,设施环境调控水平不断提升。  与河南一样,甘肃也加大了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经济作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介绍,“我省坚持把品种更新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全省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果良种覆盖率近85%,其中苹果达到98%”。  周泽宇表示,“十三五”期间,各地园艺生产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在绿色基地建设、绿色模式集成、绿色产品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增收致富能力显著提高 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一直以来,园艺产业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稳就业、保民生、促脱贫作用明显。  在增收致富方面,园艺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产业,比较效益突出,据统计,产业年产值约4.3万亿元,2018年苹果、蔬菜亩净利润分别为2614元、2126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主任宋国柱表示,全面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培育特色产业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以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为主打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在产业带动方面,据调查,全国园艺产业可直接带动与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处长李文彪介绍,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发展园艺产业带动农户就业,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园艺标准园88个,北方城市冬春淡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4个,带动农户3.23万户,涉及6.3万亩,辐射达13.75万亩,平均亩增效益1000-1200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在脱贫攻坚方面,全国通过发展茶产业脱贫的县102个,发展中药材脱贫的101个,发展水果脱贫的县220余个。其中,广西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区54个贫困县有38个县将水果列为“5+2”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占比约70%。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研究员李德安说,通过产业扶贫形成了田东县、田阳县、右江区的芒果,融安县的金橘,天峨县的珍珠李等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带,为下一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近年来,我国园艺产业迎来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和机遇,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技术进步和市场流通等方面实现了良性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园艺产业缺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缺乏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缺乏高素质劳动力、缺乏技术推广手段等问题和挑战。  王戈表示,园艺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推动关键模式、先进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入户到田,为“十四五”园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6月29日,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文昌社区8组田间,一排排玉米在初夏骄阳下更显挺拔。随手扒开一个棒子的“金缕玉衣”,只见淡乳黄色的“珍珠”间,随机点缀着淡紫色“玛瑙”——这种“颜值”超高的鲜食玉米,就是我省今年审定的新品种,也是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带色“彩甜糯”鲜食玉米品种:锦甜糯198。杨跃华向记者展示锦甜糯198。    “含金量”高  如今市面上,同时具备彩色、甜、糯三大重要特性的玉米,似乎并不少见。看起来都是“彩、甜、糯”玉米,锦甜糯 198 跟它们有啥不一样?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该品种的选育团队领军人物、鲜食玉米专家,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研究员杨跃华。  杨老师告诉记者,这还得从玉米新品种选育说起。要想得到同时具备甜籽粒和糯籽粒的玉米,需要选用糯玉米母本和甜玉米父本进行杂交,最终使甜玉米基因和糯玉米基因融合。  市场上除省外引进的外,部分带色“甜加糯”玉米,同一个玉米果穗上,除了具备甜籽粒、糯籽粒外,还多出了一种“粉籽粒”,极大影响了玉米的口感与价值。这是父本甜玉米基因为非双隐性甜玉米基因导致的。  而杨跃华团队用携带双隐性甜玉米基因的父本与糯玉米母本杂交,选育出来的锦甜糯198玉米品种,玉米果穗上按照1:3的比例随机分配排列着甜、糯两种玉米籽粒。这一选育,花费了八年时间。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1:3的甜糯比!以平常对玉米的标准,这个比例既不会过于甜,也不会特别糯,口感细腻柔软、香味浓郁。”杨跃华告诉记者,为了让“好吃嘴儿”们吃上这样甜糯比适中的玉米,科研人员可没少下功夫。同时,他也骄傲地提到,这是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彩甜糯”玉米品种。    上市时间早  “实测面积0.48亩,实测产 量587.2 公斤,折合亩产1223.33 公斤鲜玉米……”近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对锦甜糯198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  据统计,我省鲜食玉米播种面积达120万亩,2020年鲜穗产量120万吨,产值24亿元,近年来产业发展速度快、劲头强。但我省鲜食玉米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6至7月,其余时间主要由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供应,自给率不足50%,巨大市场缺口亟待填补。  锦甜糯198的出现,为拉长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时间线”带来了新机遇。“2月底播种,5月20日左右,锦甜糯198就可陆续上市销售。”杨跃华翻看去年的统计数据告诉记者,打出早市时间差,该品种初上市收购价可以达到1.5至2元一斤,市场零售价可以达到5至6元一斤,“配合超常早播技术,甚至可以实现5月1日就上市,抢占劳动节黄金周市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6
    (叶强平 记者 杨琦 摄影报道)7月2日,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禾尼乡禾然尼巴村牧草基地,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党员服务队采取“机械+人工”方式种植燕麦草,预计7月中旬将完成全县5万亩牧草基地建设。村民正在撒播草种    据了解,地处高寒牧区的理塘县,随着毒杂草和沙石地增多,部分草场出现退化,给牦牛吃草带来困难。通过在禾尼、曲登、奔戈等乡镇集体牧场等大力开展牧草种植、草原改良、人工饲草地建设,可有效缓解20多万头牦牛冬春季补饲问题。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05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袁文荣)6月28日一大早,南江县兴马镇鱼池梁村村委会热闹非凡,听说今天有县里农业局专家带着农业技术要来授课,村民们高兴的合不拢嘴,纷纷从家里赶来听课。“昨天听说这个消息 我们今天一早就赶到这里来了!”提前赶来的村民刘正才如是说道。技术培训现场为提升道地中药材种植水平,打造国家现代“南银1号”金银花园区种植基地,南江县兴马镇鱼池梁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南江县农业局联合举办倒地中药材“南银1号”金银花技术培训会,邀请南江县农业局金银花技术专家张达讲授金银花道地中药材“南银1号”金银花新品种的栽培管护技术,切实把农业技术服务送到农户大院、田间地头,将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成果转换到乡村振兴工作中。“雨水天气最容易积水,积水湿度大了很容易得这个根腐病,这段时间刚好它的生长季节,6到10月份,这段时间是雨水比较多的时候,很容易感染。”在金银花种植园里,金银花技术专家张达紧扣农户实际需求,对金银花的病虫防治技术作了详细的讲解, 让农户们在家门口享受到金银花管理的“技术大餐”。该村种植金银花5000亩,有215户村民参与种植,今年根腐病受灾面积100亩,让大家对今年秋季的产量产生了担忧,大家认真学习,就遇到的问题纷纷向专家咨询。  “金银花烂根是一个可以防,但是很难治的一个病害,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初步推断是前期的管护这块出现了问题,在后期怎么管理呢?一是田间疏通深沟40---50公分,确保金银花不积水;二是加强土壤消毒、金银花管理,在冬季一定要做修剪,把病枝碎枝处理掉,不要在田间地头堆放这种病害枝,一定要烧毁成火木灰。”农业局金银花专家张达跟大家说道。   通过农业局专家现场“问病把脉”耐心细致讲解,有效解决了农户们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农户实际操作能力。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农业技术培训真是及时雨,专家的答疑解惑,为进一步搞好今后金银花发展增强了信心。   学党史,凝心聚力开新局,兴马扎实推进“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到农户大院、到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培训,讲解实用技术,提升“南银1号”金银花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    南江县兴马镇鱼池梁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岳钲荣说:“我们以后将发挥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统一授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会请更多的农业专家为我们传授金银花的种植技术,包括国家现代产业示范园的建设,为我们的村民增效。”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30
    (记者 王田)麦田起波浪,丰收好景象。伴随着粒粒小麦进入粮仓,全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然而这个丰收却来之不易,今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小麦条锈病是近10年来第二重发年份,赤霉病是近20年来流行形势最严峻的年份,小麦蚜虫等病虫害也呈高发态势,对夏粮生产构成直接威胁。  在今年夏粮生产中,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防控小麦重大病虫害作为夏粮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提早动员部署,压实防控责任。据统计,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5.7亿亩次,完成防治面积10.5亿亩次,小麦条锈病流行强度得到有效遏制,赤霉病发生面积比预测面积减少5000多万亩,今年病虫防控成效明显,有效保障了夏粮安全。  压实责任:早动员、早部署  “小麦条锈病发病时间早、病点多,赤霉病流行风险大,纹枯病、麦穗蚜等病虫也有发生趋势,要及早注意防控。”今年3月22日,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高瓦房社区就早早组织农民技术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调查,提醒大家不仅要防旱、防冻,更要防病虫害。  防控要趁早,小麦条锈病重点在预防。今年初,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发生面积21亿亩次,对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面对病虫害威胁,农业农村部1月及时制定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总体损失控制在5%以内,做好病虫害预防措施,严防主产麦区大面积流行危害。同时印发《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提出强化科学防控、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  “今年,我部将病虫害防控列入粮食稳产高产五大行动,要求各地依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压实防控责任,落实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早动员早部署,多次召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会议,指导各地落实防控措施。  同时,各地也加大防控组织动员力度。安徽省各级政府成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挥部,实现防控责任“全覆盖”;关键时期,山东省厅成立8个厅级干部带队的粮食稳产增产帮包督导组,督促指导重大病虫防控等工作;陕西形成“党政主导,部门督导,技术指导”的防控机制,确保措施的落实到位。  经过有效防治,今年小麦条锈病等病虫防控成效明显。其中,山东防治总面积约2.1亿亩次,挽回损失约260万吨;安徽共防治小麦赤霉病9149万亩次,占需防治面积的101.9%;河南至少挽回小麦损失约172.5亿斤。专家评估测算,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治挽回损失比上年多30亿斤左右,各地对病虫害应防尽防,应治尽治,实现了“虫口夺粮”保夏粮丰收目标。  科学防控:强预警、精指导  4月18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出现小麦条锈病。“这是今年我省最先发现的条锈病。受4月下旬以来的连续大风天气和降雨影响,加速了条锈病在我省流行扩散。”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小麦条锈病是近30年来河北省发生最严重的年份。  发现小麦条锈病的第二天,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监测防控工作,并派出工作组奔赴各小麦种植区进行普查。为确保小麦条锈病不大面积流行扩散,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坚持开展监测调查,做好预警工作。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高空气流传播、跨区流行病害,为有效遏制其传播,预警尤为重要。今年入春以来,农业农村部就组织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加密监测条锈病、赤霉病越冬基数和田间流行动态,及时调度病虫害发生信息。多次组织专家会商,发布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  不仅预警到位,技术也要落到田头。“4月天气升温小雨不断,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多发,防范要紧,大家千万不能忽视。”4月26日,在江苏省灌南县田楼镇耿冯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科燃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玉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580多亩小麦集中进行赤霉病防治工作。  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田楼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一喷三防”,对农户千叮万嘱,确保防治效果。  像田楼镇这样,在防控关键时期入田指导已经是植保工作者的基本工作。今年,在病虫害发生季节,农业农村部分别派出4个防控工作组和4个防控技术指导组,赴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入田调研,指导各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  各地农技服务工作者的脚印也遍布田间地头。湖北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3批次共13个督导组分赴小麦主产区指导小麦病虫防控工作;河南4744名农技人员开展包县包乡包村技术指导,培训农民技术带头人43万人次,让防控技术到户到田。  加大投入: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  “防治小麦赤霉病不仅是用自己的无人机,周边的无人机都过来了。”今年3月22日,安徽省潜山市梅城镇潘铺生态农业示范区统一组织无人机为小麦喷洒生物制剂,增强小麦抗病能力。据悉,该市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种植大户和小农户提供托管服务,运用无人机对小麦、油菜进行统防统治。  与潜山市一样,安徽阜阳市颍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控也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全区整合资金采购高效对路防控药物,从小麦齐穗到扬花期,见花打药。颍州区植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区招标选定26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  今年安徽向小麦生产区各级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赤霉病等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四统一”防控措施,即统一防治技术方案、统一防控指挥调度、统一防治组织方式、统一防治质量监管。  安徽省植保站站长袁松告诉记者,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其中,省级财政下拨1.5亿元直接投入防治工作。  除了人力物力,一定的财力才能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农业农村部商财政部紧急下拨10亿元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其中3.5亿元专门用于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  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累计出动防治服务组织2.8万多个,动用无人机和地面大中型高效施药机械12万余台(套),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6%。  其中,江苏、安徽、河南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80%,陕西、山东、河北等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通过推进统防统治,不仅提高防治效果,而且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历经百日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小麦病虫害防控目标任务。”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病虫防控工作重点将由小麦转向玉米、水稻等作物,做好夏秋季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6-28
    (记者 王若晔)6月18日,站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柠檬园区旁的山坡上,看着整片郁郁葱葱的柠檬林,安居区三家镇春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高长春心情舒畅。不久前,几位科技特派员的到来,解决了他柠檬种植养护的几个疑难问题。眼下的这片柠檬林,今年预计有1000多吨产量。  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创新的强大动能聚集到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科技难题、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的重要力量。  目前,遂宁围绕主导产业,成立了粮油、畜牧、蔬菜、果树、水产、林业、中药材等7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并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动态调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在去年基础上,今年,遂宁市市级科技特派员调整到125人。同时,遂宁还联合重庆潼南、铜梁、合川,专门组建涪江流域科技特派员精英团队,为四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精准点拨 解决产业难题  涪江自遂宁顺流而下,经重庆潼南区、铜梁区和合川区,沿岸孕育了相似的农业产业。  共饮一江水,何不顺势而为共谋产业兴?这一想法在遂宁和重庆潼南、铜梁、合川四地间得到共鸣,并很快转为行动。近日,遂宁安居区成立涪江流域科技特派员团队,团队首批成员共20人,是由遂宁同重庆潼南、铜梁和合川四地科技主管部门,精选出的一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三农”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  安居区三家镇春源种植合作社,最先得到四地农业专家的指导。  “怎么保护柠檬不受冻伤?”在专家指导现场,合作社负责人高长春提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去年冬天,他地里的柠檬遭受冻害,损失不小。专家们给出了具体的意见,“目前解决方法就是覆膜,或者灌水防冻害……”潼南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柠檬产业发展站站长付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朱世平先后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精准点拨,种植户收获满满。“专家的指导经济实用,现场做给我们看,带着我们干。最近是柠檬流胶病高发期,我们以前直接涂药在果树上面,专家说把胶刮干净后再涂药,效果会更好。他们的讲解和演示非常细致到位,对我们和周边的种植户帮助很大。”高长春说。  这种专家与农户的零距离接触只是开始。接下来,精英团队将先后深入潼南、铜梁、合川等地集中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虽然就在‘隔壁’,这还是第一次到遂宁做科技特派员,这次交流很深入,相互取长补短。”付强说,“我们将协同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为区域内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发挥精英团队的作用,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区域内产业小循环,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遂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转化科技成果 助农持续增收  6月18日,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鸡苗厂里,小鸡“叽叽喳喳”叫成一片。厂房里,遂宁市畜牧科技特派员唐利军正和村民交流着鸡苗防疫、鸡舍温度和湿度等情况。  唐利军是大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科技从农户中来,到农户中去,我的很多专利都是从农户那里获得灵感的。”唐利军说。  金山村乌骨鸡住的是一排有点像“吊脚楼”的两层竹制养殖鸡舍。鸡舍由上层网、下层板和支撑柱组成,上下两层都可进行养殖,上层网上养,下层板上用发酵床养殖。夏季上层网上养,通风效果好,透气性能好,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冬季下层板的发酵床上养,发酵床产生一定温度具有保温效果,并且发酵床具有大量有益菌,可以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通过发酵菌与下层板上的垫料有氧发酵,产生高温将排泄物腐熟,腐熟的排泄物就成了有机肥。  “以前村里的鸡舍是单层,要么冬天效果较好,要么夏天效果较好。养殖户很苦恼,总有一季经济效益低。”唐利军说,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唐利军发明了现在这种多层型环保养殖圈舍。  “这种圈舍,较传统鸡舍年减少三分之一资金投入,占地面积减少一半,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唐利军说。  “有了技术指导,我们村乌骨鸡品质有保障,销路打开了,经济收入随之增高,每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村民养鸡更有信心。”金山村第一书记郭佳明说。  今年年初,唐利军与高校、村里合作社联合研发的四川山地乌骨鸡综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善工作机制 拓宽服务渠道  在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农业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故事,不只是发生在金山村。近年来,遂宁通过指派科技特派员精准帮扶产业基地、激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等方式,让科技之花在田间绽放。  在蓬溪,科技特派员黎金龙将自己的2项专利无偿转让给当地菌业公司使用,有力带动蓬溪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射洪,粮油科技特派员罗德弢指导陈古镇104户农民建立稻田养殖专业合作社,讲技术、传理念,所创品牌“弯哥鱼米”获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称号。水产科技特派员吴林军则是在“双创”激励政策的鼓励下,自己到农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设渔场200亩,开展池塘内循环和陆基集装箱养殖试验,探索循环用水生态养殖技术的同时,带动周边100余户养殖户提质增效致富。  截至目前,遂宁共实施开展技术帮扶、现场咨询2万余人次,推广多项新技术,带动发展乌骨鸡、食用菌等多项特色产业。  “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大科技特派员投入,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渠道,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发展。”遂宁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可以看到的是,科技特派员的角色越来越丰富,服务内涵持续延伸。  最近,唐利军忙着联合四川农业大学、金山村共建科技小院,并计划利用村里空置教舍建乡村振兴学校。“前者是专家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指导的基地,后者意在培训返乡创业村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唐利军说,两者都是从“可持续”的视角,关注农民发展能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付强也有类似想法。“科技特派员力量有限,希望在教技能的同时,帮助当地农户建立起自己‘人才库’,再继续带出一批本土的技术能人,激发内生动力,成为不走的‘科技特派员’。”付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老乡们!葡萄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容易发生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为夺取葡萄高产,种植户在抓好田间肥水管理的同时,必须及时做好各种病害的防治工作。”近日,在南江县高塔镇新华村,县农村农业局经作站高级农艺师李明雍向农民朋友讲解了葡萄果实膨大期的病害防治技术。资料图片  霜霉病:6—7月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生初期,选用78%科博或80%必备可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袁愈虎 刘妮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这些年,我们利用汛期前后时间段在河滩地上种植一季早春菜和晚秋菜,一年下来,亩收入都要超过1万元。”5月23日,笔者来到地处长江边的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江湾村水中坝合作社看到,该合作社的承包地全是河滩地,河滩地上种植的早春大棚黄瓜、茄子、海椒、南瓜已进入了丰收季,村民丁光清一边忙着盛装海椒,一边兴奋不已地介绍。资料图片  地处长江边的华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望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来龙山大棚蔬菜近日喜获丰收,一辆辆满载辣椒和黄瓜等早春返季菜的车辆成了乡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来龙山村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等各种瓜果蔬菜竞相争艳,村民正忙着采摘,经销商的货车就停在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村民们将辣椒、黄瓜、西红柿采摘、装车后,销往成都、重庆、贵州等地。“以前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超华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龙眼、荔枝花期已经结束,由于去冬的雨雪低温天气,导致花芽被冻死造成今年挂果量少于上年,但对果树的综合管理我们却不能放松,以确保来年多挂果促增收。”5月22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安富村的龙眼荔枝果园里,高级农艺师、安富街道农技站站长龚德成一边查看龙眼、荔枝的挂果情况,一边给果农们详细讲解当前幼果期管理关键技术。资料图片  龚德成介绍,龙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25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特约通讯员 王诸德) 哇噻!走进巴中市平昌县坦溪镇孤山社区“科龙优质水果园”园区,只见成片的红翠桃(油挑)果实累累,已成熟了的红翠桃红扑扑的格外耀眼,十分诱人,老远就是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据园区老板张娟介绍,5月20日正式开园采摘红翠桃。这无疑是吃货们的好消息,可一饱口福了,到时候可别忘了去采摘哟!    “科龙优质水果园”位于孤山社区1社,几年前,村民张娟投资100多万元培植了桃子、梨子、杏子、李子等优质品种的水果,主要集中在“老屋湾”,成块成片面积达680余亩。桃子有“红翠”、“蟠桃”等,其中“红翠”分早熟、中熟、晚熟,现在开始采摘上市要持续几个月才结束。    红翠桃去年初挂果,今年开始盛产。笔者在园区看到,早、中、晚熟的红翠桃,株株丫枝都挂满了果实。早熟的己成熟,随便摘一颗品尝甘甜爽口,令人胃口大开,不论味道、口感都是杠杠的那就不摆了,反正尽在不言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红翠桃,包括园区丰圆红杏、黄金梨、圆皇梨、大五星枇杷、李子等所有的水果可是百分百的全生态、纯绿色哦。科龙优质水果园热忱欢迎前去品尝、采摘。    为什么选择在5月20日开园,园区老板说,基于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开发打造,他们水果园区环境幽静,果树成阴,景色宜人,自然成了玩耍的好地方,人们可品水果游果园。再就是5.20寓意“情人节”,并且红红的红翠桃象征吉利,相识相爱的情侣们,如果到果园里游玩不光爽心,还能给情侣们添上几分浪漫。    科龙优质水果园老板张娟还说,她们有大量的早熟红翠挑可采摘,除了可直接到园区自己亲手采摘,凡是省内外需要的,她们可办理邮寄快递到家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4-30
焦点一:土地流转能否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继龙庙村村组干部表示:知道土地流转必须每户村民同意才行,但实际操作中却太麻烦,于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来执行。  ●根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农村基层组织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焦点二:基层政府是否可以放手不管?  ●东坝镇干部认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村组,只要村组和业主谈妥就行,政府不应该干涉。  ●专家认为:这是对政策的误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记者寇敏芳)“农田未经村民同意改成鱼塘,根本不跟村民打招呼,全是村干部说了算。”近日,有网友在四川日报全媒体问政四川平台和民情热线(028-86968696)留言,反映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继龙庙村2组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希望当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当地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是否合理合规?村民是否知情?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民情热线记者前往当地采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4-28
(邱有义 文/图)“高粱育秧就是要选择这种肥沃的菜园地,撒种前先浇上一些粪清水,一定要盖上薄膜保暖。”3月10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玛瑙村境内,区、镇两级农技人员正在向群众传授高粱育秧技术。龙车镇是纳溪区订单高粱种植大镇,今年预计种植糯红高粱6000余亩。眼下,正是高粱育秧的季节,为了帮助群众更好地掌握高粱育秧技术,今年,该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以流动课堂的形式,实地指导群众育秧,为群众送上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3-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我家这枇杷树年年开的花花多,结的果果少,不知有啥子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能让它结出优质果……”12月5日,在南江县集州街道黄金村,村民何海平指着他地边的几株枇杷树说。笔者当即电话采访了南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果树栽培专家李明雍。老李说,枇杷的花期一般是在10-12月份,如果管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枇杷减产。因此,枇杷树花期务必搞好以下四项管理。资料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0-12-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