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近年来,南江县坚持“有边界、无围墙”的开门建园理念,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优质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南江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包括公山镇、大河镇、高桥镇、关门镇等7个镇74个村,面积530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0.47万人,是南江黄羊、金银花产业优势种植区域。园区围绕产业融合发展、特色规模发展、品牌创建等方面开展产业园创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南江黄羊、金银花为主,涵盖基地+加工+流通+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科技建园打造园区“大脑”  8月12日,笔者走进位于大河镇柏杨坪社区创建园区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施工。“这是我们在建的科创中心、博览馆,总投资1500 万元,占地面积 5000多平方米,预计8月底科创中心顺利完工。项目主要是集南江黄羊、金银花一体的研发和展览,既能在基地搞研发,又能让研发成果服务当地,这相当于南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脑’了。”该项目负责人马文通介绍说。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我们一方面通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农户和企业。”巴中市南江黄羊科研所副所长张竟说,目前他们制定了《南江黄羊繁育技术规程》《南江黄羊饲养技术规程》《南江黄羊品种标准》等3个国家行业标准、1个省级标准、1个区域性地方标准;推广使用南江黄羊健康养殖、金银花种植新技术5项;推广“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宣传发动园内种养业主800余人使用,在线解决种养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南江黄羊科研实验室,新购置PCR等先进设备5台。  南江县园区创建办工作人员李晓丽介绍说:“更让农户和企业高兴的是,园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单位建立了科研战略协作关系,实现技术的领先和专业化,实现科技贡献率达到78%、科技入户覆盖率达到97%以上。”绿色建园打造优质品牌  “我们现在实施种养循环发展,建成南江金银花专用有机肥生产线,运用羊粪、秸秆等研发生产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集约发展’模式。”县农业农村局金银花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达介绍说,目前该县推广节水灌溉、循环生产、集约发展,建成南江金银花“水肥一体”示范基地1500亩,定量施肥、节水灌溉,园内农业灌溉水利用率100%;产业园农药亩施用量0.095公斤(折百量)、化肥亩施用量10.82公斤,分别低于全县水平46.32%、22%;产业园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率达100%。  “南江黄羊、金银花是我们园区的主导产业,在坚持绿色建园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引进龙头企业着重打造优质品牌。”园区创建办工作人员岳林表示,园区依托德健南江黄羊有限公司,新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气调库、高低温冷库近1.5万立方米,新配置冷链物流车14台套,年加工南江黄羊30余万只,同比提高36%,南江黄羊加工产品预冷率和冷链运输率均达到100%。另外,依托民生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南江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生产线,金银花加工企业达28家,年加工能力达5000余吨,同比增加25%。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3
(杜文龙  李燕林 记者  何菊)“陈家坝村聚居点‘三代办’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红岩村的产治融合很有特色。”近日,通江县召开全县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片区流动现场会,陈河镇、青峪镇、新场镇、涪阳镇亮出“成绩单”,与会人员一边观摩一边讨论。今年以来,通江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两项改革”为牵引,以关键领域为突破,不断壮大基层组织新队伍,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为实现城乡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打下了坚实基础。抓什么——从“任务清单”到“对标验靶”“以前这里乱得很,老远就是一股臭味。”走进涪阳镇涪阳坝社区的农贸市场,张大姐正忙着打理摊点上的蔬菜,“现在管理规范,我们的生意好多了。”涪阳坝社区有常住人口2.8万人,多年来,集镇农贸市场垃圾成堆、臭水污水乱倒、摊位乱摆、车辆乱停的现象常年为老百姓所诟病。有一个像样的农贸市场成为社区居民最大的需求。民之所盼,“治”之所为。去年底,涪阳镇将集镇农贸市场改造纳入基层治理任务清单,通过企业投资、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拆旧改建。如今,已规范设置固定摊位68个、临时摊点30个,开放门市25个,公共厕所、垃圾清运、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同时,涪阳镇探索“政府监管+企业专管+社区助管”新模式,实现了整个农贸市场环境提质、管理提效、服务提能。如何让乡村治理不散光、不脱节、有后劲?涪阳镇农贸市场整治成为全县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样板,也让各乡镇与会人员领会到了“真经”:一张任务清单抓总,一个专班专人推动,一次对标验靶闯关,可以倒逼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怎么抓——从“点上出彩”到“面上开花”陈河镇陈家坝村聚居点是2010年灾后重建安置点,住着来自不同村组的58户196人,但他们大多常年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三留守”人员,村民办事难、融合难、增收难成为该聚居点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陈河镇针对问题“靶向施策”,整合天坪岗、陈家坝、老鹰嘴“三村合一”资源,积极发动党员和热心村民,每10户左右落实1名民事代办员、人房代巡员或购销代理员,为老百姓代缴养老、医疗保险、水电气费、看管房屋以及农产品外销、物资代购等,让外出村民能够放心,也让留守人员住得安心、过得舒心。除此之外,青峪镇在集镇治理中,坚持支部主导、自管委主管,创新实施线缆进地、车辆进场、摊贩进位、垃圾进箱和违反各项规章、居民公约、正反面典型的“四进三公示”制度,实现了集镇由“乱”到“治”的规范管理。新场镇红岩村则以产村相融为目标、以创建“田园党建”品牌为抓手,探索“一个基地一个党小组、一项产业一支服务队、一个小组一个先锋岗、一户农民一条就业路”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组织建在园区、服务落在园区、党员赛在园区和农民富在园区,为乡村振兴探寻了有效路径。“‘点上出彩’只是路径探索,‘面上开花’才是终极目标。”通江县城乡基层治理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通江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张任务清单”,先后打造“十项微改革”相关示范点位76个,创新设立振兴治理专干364名,组建村(社)公道会、志愿服务队、道德讲堂、家风馆等自治组织400余个,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机制20多项,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00多个,乡村治理得到全面推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8月3日上午,笔者走进南江县长赤镇文星村欣欣家庭农场,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肥硕的鸭子在禾苗间自由穿梭。  农场负责人杨登伟说:“上世纪90年代我在承包的100亩荒山上开垦出新田种植水稻,2019年与南江翡翠米业有限公司合作,每年都种上了优质的翡翠稻谷,同时在秧苗栽插后,按照每亩15只雏鸭的标准向稻田投放小鸭,尝试稻田养鸭模式。”  同行的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刘定远接过话茬说,稻田养鸭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害虫,鸭子在稻田里放养还能疏松土壤,增强水稻分蘖力,同时还能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鸭子虽吃杂草,但不吃水稻叶,每亩稻田养殖15只鸭子既能让鸭子与水稻和平相处,又能实现水稻增产、养鸭增收的双赢。  “自从实行稻田养鸭,不仅稻田里没有使用农药、除草剂和化学肥料,而且种植的水稻还达到绿色环保标准,每年的水稻一收获,翡翠米业公司就把稻谷收购走了。”杨登伟说,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年在稻田里养殖的鸭子鸭苗是县农技站在5月中旬免费送来的。“开初那几天,为了保证鸭苗成活率,老刘他们两个专家还住在我家进行技术指导。”  杨登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不算水稻增产带来的收益,按照这种模式养的鸭子2—3个月便可出售,每亩纯利润可增加100元左右;再加上减少农药、除草剂的投入,每亩还可节省四五十元。  南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伍和平介绍:“今年全县在长赤、红光、沙河共发展稻鸭共生基地5000多亩,按照每亩15只雏鸭的养殖标准,共给2600多户发放优质肉鸭鸭苗7.5万多只。根据目前抽查预测,全县农民仅稻田养鸭可增收100万元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2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8月3日下午1点,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的龙腾峡漂流刚刚开漂,就来了一群年轻游客,在教练的引导下,2-3人一组登上皮划艇。全长4公里的漂流河道,时而激流勇进,时而平缓曲折,与清凉的浪花共舞,瞬间赶走夏日的炎热。  西厢村曾是全镇条件最差的村庄。2018年夏天,开业迎客的龙腾峡漂流打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大门。游客源源不断涌入,村民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村委会也尝试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村委会用党员示范工程专项资金修建半山星空小木屋,引入资本兴建游乐场,举办乡村萤火虫嘉年华,西厢村渐渐踏上了“网红之路”。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专门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把这些项目都承包出去,2020年全村旅游收入19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28.4万元。”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介绍,2018年到现在,村集体已累计收入 102 万元。  炎炎夏日,平昌县的驷马水乡旅游景区也是游客喜爱的去处。地处景区周边的革新村,按照“支部+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创办山里水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投资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好吃广场”,建设配套停车场。通过收取摊位管理费和停车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旅游旺季单日收入上千元。  通过挖掘地方红色遗迹、地域民俗,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等,巴中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康养度假等乡村新业态,打造“梧桐听雨”“桃花山庄”“乡瓣童年”等“巴山民宿”28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2
(王灼华 雒艳)近日,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的青脆李进入收获季,茂盛的李子林里硕果累累,李子形态饱满圆润、挂满枝头,在田地间染出丰收画卷。走进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家庭农场里,颗颗李子坠满枝头,果园里散发着诱人的甜香。每到这个时节就是园区负责人李成明最忙碌的时候,采摘、打包、装车运往各地,他告诉记者,园区内种植有青脆李和红脆李,今年的产量大概六七万斤,主要在线上进行销售,产值预计达到20万左右。产业引领,带头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该村的种植大户,目前,该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50余亩,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狮子寨村村民宋仕华就是受益人之一,他说:“到园子里来摘李子,我们只负责摘,工作简单也轻松,一天还可以挣几十块钱。”据了解,近年来,天马山镇狮子寨村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李子产业共300余亩。该村在鼓励种植大户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引导老百姓发展绿色水果产业,并立足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实现了园区变景区、产业变风景、产品变商品,助推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安波表示,村“两委”将巩固狮子寨村李子产业的发展,调动农户积极性,推动改良技术,引进新品种,拓宽销售渠道,还将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李子产业做精做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1
(记者 钟帆)8月3日上午9点,通过提前预约,常先生将车送到4S店做日常维修保养。这是一家开在农村乡道边的4S店,由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委会通过土地、基础设施入股的方式与返乡创业企业联合开办。2020年,4S店给村集体增收2.2万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以前,巴中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空壳村”占比超过20%。  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百村示范”行动,巴中已全面消除“空壳村”。统计显示,目前,巴中市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100万元的村有8个、超10万元的村有116个。清泉村的千亩鱼塘整合乡村资源丰富旅游业态  8月3日下午1点,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的龙腾峡漂流刚刚开漂,就来了一群年轻游客,在教练的引导下,2-3人一组登上皮划艇。全长4公里的漂流河道,时而激流勇进,时而平缓曲折,与清凉的浪花共舞,瞬间赶走夏日的炎热。  西厢村曾是全镇条件最差的村庄。2018年夏天,开业迎客的龙腾峡漂流打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大门。游客源源不断涌入,村民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村委会也尝试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村委会用党员示范工程专项资金修建半山星空小木屋,引入资本兴建游乐场,举办乡村萤火虫嘉年华,西厢村渐渐踏上了“网红之路”。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专门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把这些项目都承包出去,2020年全村旅游收入19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28.4万元。”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介绍,2018年到现在,村集体已累计收入102万元。  炎炎夏日,平昌县的驷马水乡旅游景区也是游客喜爱的去处。地处景区周边的革新村,按照“支部+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创办山里水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投资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好吃广场”,建设配套停车场。通过收取摊位管理费和停车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旅游旺季单日收入上千元。  通过挖掘地方红色遗迹、地域民俗,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等,巴中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康养度假等乡村新业态,打造“梧桐听雨”“桃花山庄”“乡瓣童年”等“巴山民宿”28家。西厢村半山星空民宿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巴州区鼎山镇清泉村,一片片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该村的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达1200余亩,其中,200多亩为村两委领办专合社发展的集体经济。  清泉村与南充仪陇县接壤,距离巴中主城区73公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我们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利用‘三山夹两沟’的地势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合理开发‘荒滩河’,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清泉村党总支书记陈仕勇说。  在党员干部和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都参与到水产养殖发展中,“荒滩河”变成了“金银河”。2021年,清泉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30万元。  7月28日,正值大宗茶采摘季。平昌县邱家镇嘶峰村村民穿梭于村里合作社的茶园里,采收着嫩度刚好的茶叶。“我们合作社种了1167亩茶叶,村民以茶园入股,村集体集中生产、管理、销售。去年净利润达到了8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6万元。”嘶峰村党支部书记习江武说,自从村里规模种植茶叶,集体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2条茶叶生产线出租,茶叶鲜叶交易市场的手续费,以及养猪场的租金,我们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2万元左右。”  发展主导产业,巴中将政府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形成资产及村集体自身无法有效利用的资产资源作价入股,注入致富带头人或返乡务工农民(企业家)领办创办的经济实体,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嘶峰村茶园大宗茶采收活用闲置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最近天气热,是我们这里的旅游淡季,但周末来吃饭的人还是比较多。”8月4日上午,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竹境民居的老板潘丽华,带着员工去镇上采买农家乐的食材。潘丽华并非万寿村人,四年前来到这里,租下两套闲置民房,经营民宿、农家乐至今。  “包括竹境民居在内,村里总共出租了3套闲置民房。”万寿村党总支书记肖梅介绍,通过租赁农村闲置房屋,2020年万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不仅如此,万寿村还充分盘活堰塘(水库)等资源性资产,抓好村里闲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经营,“这一块,我们2020年也增收了5万元。”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通过多种增收渠道,万寿村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7.24万元。  7月底,通江县三溪镇桅杆坪村将最后一批干花椒卖给了来自成都的一位收购商。2018年,该村成立了再跃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青花椒产业,目前全村青花椒种植面积1100余亩,其中,500余亩属于村集体。  据桅杆坪村党总支书记蒲建军介绍,村集体的500多亩青花椒地中,有200多亩由村中的闲置土地构成。“去年初挂果,收成只有500多公斤,给村集体增收了2.6万元。今年,村集体收了1.5万多公斤干花椒,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左右。”蒲建军说,村里打算拿出20万元给村民分红。  活用闲置资源,巴中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对山林、田地等逐一确权颁证,严格“三资”管理,招引秦风茶韵、秦岭药业等企业,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110余万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1
为扎实推进恩阳区人才振兴工作,恩阳区委统战部联合恩阳区人社局采取“三举措”助推人才振兴工作。多形式“聚”才。采取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接续开展春风送岗、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发布就业岗位1.1万个,帮助9000余名求职者实现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招考乡镇学校教师320人、医生42人、 “三支一扶”计划35人,让更多的人到乡村一线成长成才。多样化“育”才。对口业务需求,每年对农技、教师、医卫等人员分级分类开展培训2000人次。发挥11家职业培训学校优势,采用集中授课、实际操作等方式,把培训送到基层,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培训120期、3600人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各类人才技能水平。多方面“引”才。制定返乡创业22条措施,积极回引恩阳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活水”。目前,回引返乡创业人才3000余人,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1632人,创办规模1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367个,对符合条件创业成功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兑现创业补贴147万元。(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0
吃上“旅游饭”的刘本江,主动退出低保开起民宿晒账本住房:一间茅草屋VS两层小洋房赶场:步行1.5小时VS电动三轮车10分钟收入:“吃低保”VS吃旅游饭年收入2万多元(记者 钟帆)“你们一共需要几间房?大概住几天?”8月3日10时左右,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村民刘本江又接到一批客人的电话。他拿出纸笔,一边记下入住时间,一边嘱咐对方注意事项。  56岁的刘本江因患有小儿麻痹症,从小腿脚就不利索。虽然享受了低保待遇,但刘本江不愿“等靠要”,能吃苦、手也巧,年轻时习得一门修补手艺,依靠低保和修补店,日子勉强过得去。刘本江家新建的小洋房  直到2012年,四川七彩林科股份有限公司来到长滩村,流转了上千亩土地,投资建彩林园区。自此,长滩村大变样,村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住在园区中心位置的刘本江一家。  “那时候,来建彩林园区的工人很多,但附近连家小卖部都没有,我就在家门口卖矿泉水。”刘本江见卖水的收入比修补店强,索性关了修补店,专门腾出一间屋子,开起小卖部。  伴随着彩林园区落成,不少村民进园区务工增收,独特的彩林景观也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景观基础。依托漫山彩林,长滩村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4年春,村里按惯例召开低保评议会。会上,享受了多年低保的刘本江主动提出,吃上“旅游饭”,日子好过了,希望村里不再给他评定低保了。这让长滩村党支部书记张亮既惊讶又佩服,“只听过有人争取的,没见过主动不要的。”考虑到刘本江身体的特殊状况,张亮劝说其保留低保,但刘本江说:“现在家里状况好了,应该把这份名额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2015年,通过改造土坯房,刘本江家建起两层楼小洋房。据他介绍,这是家里第二次改建房屋,“我们原来住在山脚下,是上一辈留下来的茅草屋。”如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刘本江家门口,房前屋后种满彩林,黛瓦白墙的新居掩映其间,宛如世外桃源。  新房共14个房间,刘本江家只有5口人,多了些空房间。在帮扶干部的建议下,刘本江把二楼的7间房改成民宿。2018年,民宿开张。随着彩林园区的扩大,园区办起“彩林节”“大酥肉节”,前来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依托小卖部和民宿收入,加上弟弟、弟媳务工赚的钱,刘本江家一年收入有十来万元。  记者留意到,在他家一楼走廊尽头,新添置了一台电动三轮车。这是刘本江去年刚买的,三轮车踏板很低,他扶着后座,一抬脚就骑了上去,“以前走路去赶场要一个半小时,现在骑车只需十分钟。”有了代步车的他,主动揽下到镇上进货的活儿。  依靠勤劳致富的刘本江是全村人的表率。在长滩村“乡村道德银行”评比中,他一度全年积分拿到过98分的好成绩。在刘本江等村民的带动下,近年来长滩村越来越多家庭门口挂上“道德模范”牌匾。  如今,刘本江干完自家活儿后,时常帮助乡里乡亲修农具、编竹筐。今年,刘本江家门口的核桃树长势喜人,枝头挂满翠绿的核桃。他准备将这些核桃,送给前来住宿的游客。他说,“我相信,只要肯干,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铭 陈君蓉  “等了7年,终于能拿到期待已久的房产证了!”近日,在巴中市巴州区蓝湾国际广场领证现场,蓝湾国际B区的居民杨志红向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  原来,早在2014年,蓝湾国际完成了修建,共有商住房2729户。然而,7年过去了,因企业欠缴土地价款等问题,居民们迟迟拿不到房产证,带来了大量的投诉及信访问题。  这是今年巴州区开展“三小两房一证”集中治理成效展现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巴州区纪委监委在市纪委监委的统筹部署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实际,从小处着手,以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性住房管理及不动产登记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选题,真真切切为群众纾难解困。确保“两房”公平善用  “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快就解决好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们全家再也不会为房子的事一天跑东跑西的了。”在北龛寺廉租房小区,正在散步的李纯全见到区纪委监委督查组的同志立刻迎了上去高兴地说。  原来,巴州区在开展“三小两房一证”专项整治中,发现巴城市民李纯全符合廉租房条件,多次申报未果,区纪委监委调查核实后立即督促相关部门即时给予了解决。  “针对申请的住户多、房源少的问题,作为牵头部门就是要在如何提高房资流转效率上下功夫、出实招。”在集中治理调度会上,区纪委监委对区房管局提出要求。  区房管局创新构建“1+ 2+3+5”治理体系,即牵头成立巴州区公租房领域“两房”集中治理工作小组,制发《巴州区公共租赁住房系统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巴州区公租房领域“闲置房、转租房”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建立“小区配租人员花名册、小区集中治理问题台账、小区问题整改成效台账”三本台账,通过实行户口信息、住房信息、车辆信息、社保信息比对、入户核实等五项举措,对全区保障性住房情况进行深入摸排,为开展“转租房、闲置房”治理再添“砝码”。疏通“一证”登记难题  5月中旬,与蓝湾国际小区的业主一样,巴城南坝荧屏花园小区居民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不动产权登记证。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开发公司破产、灭失,遗留下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手续不全、欠缴土地价款、税费等问题,导致群众入住后长期无法办理不动产产权登记。  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巴州区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相继出台了《巴州区不动产登记办理重点问题集中治理方案》,提出工作要求、制定工作目标、明确治理内容,分时段、分阶段明确工作任务,区纪委监委随即督促自然资源部门会同规划、税务、房管、住建等部门主动深入问题较多的小区开展对接研究,逐个梳理,明确解决措施。  “自集中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从6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将每个问题的表现形式、治理目标一一罗列出来,对标对表开展治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籍股负责人张秀山说,针对历史遗留突出问题,他们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截至5月底,全区共有19个小区5196套历史遗留问题房屋不动产权得以办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0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袁文荣)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全体党员赴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为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刻的精神洗礼。镇党委书记康俊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现场冒雨之中,康俊同志带领全体党员开展祭奠活动,为革命先烈敬献了花圈,重温了入党誓词,预备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宣誓声回荡在烈士陵园上空,是对烈士们的承诺,也是对自我的警醒。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纪念碑前鞠躬致敬,深刻缅怀那些为人民解放、为国家兴亡而舍身忘己的烈士们,面对党旗重温誓词,追寻先烈们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作风。康俊同志带领全体党员开展祭奠活动 随后,前往川陕苏区王坪红军烈士陵园参观历史纪念馆和博物馆,从一件件革命文物到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场馆讲解员的精辟讲演,让党员们感触颇深,私底下潺潺私语,获得共鸣的党员们彼此间面容凝重,深感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感慨伟人们不计生死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的精神意志。而在讲解员婉转动听的革命歌谣的感染下,现场气氛又变得柔和起来,亲民的革命军与老百姓一家亲的融洽氛围充分体现在歌词中,不需要复杂的旋律只需要简单的腔调,让革命歌谣深入人心,随口传唱。党委书记康俊带领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以及带领新党员宣誓。   参观学习后,党员干部们纷纷感叹,中国能有今天的伟大繁荣真的难得,我们一定要学习红军精神,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定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什么挑战,只要将红军精神不断地发扬下去,我们就有能力克服困难,更好地完成当前疫苗防控、接种和今后的各项利民惠民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杜燕 苟金花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7月28日,南江县正直镇花桥村代办员刘军章汗流浃背地提着公文包,走进住在半山腰的余宣清家。一进老余家门,就听见主人热情招呼:“这么快你们就来了,快坐快坐,给你们添麻烦喽!”设置便民服务代办室  余宣清曾是襄渝铁路民兵,因患有肺病不便出行,其子女远在外地打工,老人日常生活用品基本是亲戚、邻居帮忙代买,自己很少赶集甚至出远门。这段时间,镇上通知襄渝铁路民兵进行身份认定,眼看就快到截止时间,老人犯了愁。情急之下,余宣清想起前不久村干部发给自己的便民服务“连心卡”,便照着卡上的电话联系了村里的代办员刘军章,刘军章接到电话后,立即上门收取了相关证件帮忙办理。“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电话,没想到真的有人上门来帮忙。”余宣清感激地说。  目前,正直镇29个村(社区)都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室,确定了48名代办员,针对重残和独居老人一一落实代办责任人。  据正直镇镇长侯娟娟介绍,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该镇探索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举措,在荆江村率先推行“普通人群一站办、特殊人群上门办、外出人群网上办”机制,着力打造集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社工服务于一体的荆江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件事一次办”优化整合关联事项,对照镇上梳理出的146条便民服务事项清单,研究制定了94项荆江村便民服务代办事项。同时,为确保群众知晓代办事项,村里采取“晒公示+上门发+线上传”的宣传方式,将清单晒给所有群众,也晒出为民服务的初心、决心和信心。特色服务更加贴心  据介绍,除了“特殊人群上门办”“普通人群一站办”服务,正直镇还将“外出人群网上办”特色服务做得更加精准、贴心。  为切实保障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金全额领取到位,正直镇严格按照月份筛查,为符合条件的在家老人采取上门服务和网上代办。其中,在外老人只需让子女将个人信息照片传给村居干部,便可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审核。代办员李露介绍说:“我们还建有QQ和微信群,里面经常有在外工作求学的人咨询问题以及远程办理业务。”  正直镇以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契机,先后从撤并的花桥村、荆江村、沿溪河村、清花江社区着手,坚持试点示范、逐步推广、有序推进的原则,建立统一便民服务标准,对代办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了办事程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帮助精准落实,让代办员“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成功构建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圆心、朱公凤仪代办站为半径、覆盖2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室的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9
(通讯员 袁文荣)今年,为切实抓好基层治理、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集中走访了解村民,经过积极稳妥推选“能人”进村“两委”班子任职。多方位宣传,动员引导农村“能人”积极致力服务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方位调查摸底,精准识别“能人”。以10个村、两个社区为单位,镇村两级互动,全面摸排,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所辖区域范围内的大学生、在外务工经纪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大户等人员进行全面摸排。经过层层准确把握,层层推荐筛选,选出村“两委”班子“能人”共计83人。同时,通过建立走访、座谈、培训、传帮等机制,加强对推荐选举的“能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培养,着力提高推荐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6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袁文荣)7月10日南江县兴马镇遭受暴雨袭击,神坛河兴马镇超警戒水位,水毁造成兴马10个村两个社区不同程度受损,近期,南江县兴马镇党委书记康俊到罗岗、鱼池、瓦池村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罗岗村委会活动室组织召开座谈会 走访结束后,康俊书记一行还查看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规划、道路交通项目建设、洪灾造成的道路损毁等工作落实情况,并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进行座谈,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康俊书记对三个村的脱贫攻坚巩固、乡村振兴规划、金银花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木罗查看产业环线公路建设进度他强调:基层党员干部应当学会弹钢琴,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抢抓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金银花之乡、国家现代产业园区等工作机遇,勤于思考、敢于担当、善于谋划,与镇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大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力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改观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踏勘鱼池梁村道路交通水毁情况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五新”,即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新规划、新环境,“四融合”即思想融合、人员融合、感情融合、工作融合的工作基调,更是党委书记康俊调到兴马镇工作以来走访的最为艰苦的边缘村,这次走访与村两委干部交心谈心、了解村域状况,老百姓经济收入来源,实地查看老百姓发展金银花产业,随即冒着酷暑来到木罗交通建设现场、鱼池梁村道路水毁情况、瓦池村的信访等相关工作,并给村两委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抓住机遇,恢复好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抓好当前疫苗接种工作,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把人民的事情办好,把人民的事情服务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8
记者  何菊巍巍青山入云霄, 红色信仰比天高;高山流水铸红魂,巴山儿女称英豪。巴中,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 之称,是一片红色沃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今年以来,巴中深耕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擦亮“红色”名片,为巴中后发赶超、振兴发展赋能:7月5日,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主办,巴州区委、巴州区人民政府承办创演的“永恒的信仰——大型四川曲艺剧《周永开》”在巴成功首演;6月30日,巴中市开通全国首条24小时关爱烈属服务热线——“962619”;6月20日-22日,巴中市委书记何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率巴中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河南省信阳市,延续大别山、大巴山红色血脉,潜心学习鄂豫皖苏区首府振兴发展先进经验;6月7日晚,由巴中市委、市人民政府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打造的献礼建党100周年重磅红色儿童剧《小军号》在巴中成功首演。……“学史力行,开新局。”一个个生动的创新实践,为巴中后发赶超、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催生澎湃动力。高位推动让红色资源绽放新的时代光芒理想不朽,初心永恒。回眸峥嵘岁月,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446位共和国开国将帅曾在巴中浴血奋战,“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川陕苏区精神熠熠生辉光耀千秋。毛泽东曾经盛赞: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的第二个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无畏生死的先辈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些“红色财富”,是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实践的永恒课题——巴中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红色文物保护法规《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编制了《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规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文物保护规划》,成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等专门管理机构……顶层设计厚植红色基因:巴中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出台《关于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 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决定》,决定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其中,两大发展定位都是围绕着红色文化、红色资源进行谋篇布局。“新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巴中决策者的睿智。”四川省社科院专家指出,巴中是红色的,全新理念高位推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开发对于巴中意义重大。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将开启巴中发展的新篇章。为让巴中红色资源进一步充分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何平提出建议,“大巴山干部学院在软硬件上已具备面向全国开展党性教育的条件和能力,若被列入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目录,有利于全国各地干部走进巴中,了解川陕苏区,接受党史党性教育,进一步丰富全国党史党性教育内涵。巴中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是重要的初心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可参照长征干部学院的做法经验,将大巴山干部学院列入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精品”领航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青山埋忠骨,翠柏奠英魂。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站在刻有7823个名字的英烈纪念墙前,置身于安葬17225无名烈士陵园中,让人深深震撼和无比敬仰。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位于巴中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陵园安葬英烈25048名,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每年,来此寻根亲人、祭奠瞻仰、寻找初心的人超百万人次。连日高温下,推进王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巴中是红军故里,我们对红军一直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为烈士建好‘家’,这是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大家都不怕热。”现场施工人员王林告诉记者。加快王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是巴中擦亮红色名片、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红色旅游超级IP,着力建设的领航性“精品工程”。“缅怀先烈,建好烈士之家。”中央、省委领导高度重视。2019年10月1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调研时,要求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地区作为“一区三地”建设好,即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资源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意义重大。”近年来,巴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红色资源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同步推进,着力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川陕苏区首府”核心红色旅游品牌,着力把巴中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推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巴中信心满满,因为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巴中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个(国家级4个);红色博物馆纪念馆8个;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5个;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7个;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可移动文物3万余件,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今年5月,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巴中6个红色景区景点被列入100条精品线路之“奇兵入川·铁血丹心”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巴中大有可为。”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大宏在感受红色巴中之旅后感叹道:“这里是非常好的‘心灵氧吧’,能让人的心得到净化、提升,非常值得一游。”擦亮红色名片,巴中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提升红色文化名片“含金量”:高标准、差异化、特色化推进南龛山景区系统提升工程、佛头山景区建设、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建设、恩阳古镇建设等,打造独具巴中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此外,巴中还正牵头联系相关革命老区积极谋划“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走廊”建设,共同打造“红岩精神—伟人故里—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连片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下一步,我们将以红色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大巴山干部学院为依托,激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行,打造一系列让游客看到、触摸到、体验到独具震撼力的精神文化产品,融入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与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城市打造共建共享的红色文化旅游走廊……”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黄鸣对此充满信心。红色旅游带动巴中老区振兴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606.3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49.13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较2019年增长67%、69%。巴中还确立了“258”工作目标——争取两年内成功创建王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年新增3个天府旅游名县、8年内巴中建成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创新传播让巴中红色文化品牌“响起来”“全国200余家市县党媒的新媒体齐聚巴中,全方位传播巴中红色文化、巴中振兴发展好声音好故事。”今年5月18日,“百家党端看老区”联合采访首发仪式在巴中启动。而这仅是巴中激活新媒体资源,大手笔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打造红色名片、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弘扬、凝聚发展红色能量的一个缩影。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巴中大胆探索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拍摄了以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创办与发展历程为原型和线索,反映红军长征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历程的川陕苏区首部红色金融题材影片《红军钱币》,预计今年国庆正式上线;推出了重磅红色儿童剧《小军号》,该剧以川陕苏区革命斗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娃和他的小伙伴们在革命年代参加红军、追寻梦想、走向光明的故事,该剧成功入选“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展演剧目之一,并将全国巡演……7月8日,《巴中市“六个一”文艺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出台,对体现巴中特质、展示巴中风采、传播巴中声音、塑造巴中形象的一部长篇小说、一幅画、一台戏、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故事等文艺精品将给予奖励扶持,最高奖额可达300万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红色文化是巴中最为重要的品牌文化,做强‘红色IP’,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对于巴中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巴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闻聪如是说。作为红色文化资源高地,巴中坚持壮大红色文化传播创新力,努力让巴中红色文化品牌响起来,努力为广大国内外游客打造一张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近年来,巴中一大批红色主题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巨大的宣教平台 ,创作了《望红台》、《巴山红军魂》等一大批大型红色文艺精品,编写了《刘伯坚》、《红色故事连环画》等地方教材,开发了“为烈士墓碑五星描红”等体验课程和《巴山女红军》等微党课,在央视推出了《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巴山忠魂》《悬崖上的记忆》等红色专题片……“走深走实”汇聚磅礴红色能量,开启振兴发展新格局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财富”,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成为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多年来,勇敢、勤劳、朴实的巴中儿女坚持让红色成为第一印记、人生底色,积极从自我作起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当年也是一名红军的王成现由于错过了红军的战略转移,自发拿起“扫帚”,成为王坪烈士陵园第一代守墓人;1994年,其儿子王建刚从父亲手中接过“扫帚”,成为这个陵园的第二代义务守墓人;近几年,王建刚的小儿子接替父亲,拿起“扫帚”成为第三代守墓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奠基者张崇鱼,30年来行程60多万公里,远赴29个省、市(区),收集整理16.8万红军英名录,将13.8万人刻进丰碑……张崇鱼先后获评“中国网事·感动2016”年度网络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老红军闫明勤之子闫守智毅然放弃了一线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回到巴中市兴文棠湖外国语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红色资源就是一部生动教科书。“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巴山儿女,持续不断地为巴中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今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巴中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巴中红色资源的荣誉感、归属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老干部组成红色宣讲团深入农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展开红色宣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光辉历史,检视初心再出发……巴中通过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红色担当,营造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传承红色基因,聚力奋进力量: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巴中经开区响亮地吹响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号角;巴中市经信局组织专班,对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展开“一企一策”助成长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学史力行,在全市不动产登记办理重点问题集中治理上展开“啃硬骨头”大比拼,让广大群众点赞不已;巴中市文广旅局在加快建设中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和打响巴中红色旅游品牌上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南江县把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作为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的起点,展开了力争到2025年文旅产业规模能够翻一番、文旅综合收入达200亿元新奋斗新征程;巴州区在石墨产业园建设上打响攻坚硬仗……今天的巴中正澎湃发展热潮。“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精神财富是振兴的硬核,红色资源是振兴的支撑。从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出发,巴中振兴昂首阔步,阳光灿烂。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8
(记者 徐浩程 钟帆)7月18日,顶着烈日,平昌县三十二梁镇龙尾社区的茶园大业主蔡方儒走村入户,忙着招募临时工。再过几日,茶园将迎来夏茶采收。  龙尾社区是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是省级“茶叶+猪”现代农业园区。去年6月,通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龙尾社区从云台镇划入三十二梁镇,成为三十二梁国家4A景区核心区。同一地方实现了园区、景区、社区的叠加融合——园区厂房旁即景区游客中心,不足百米外可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巴中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在推动“两项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园景相叠:助跑产业园区,升级产业运营思路  7月16日,趁着晴好天气,管理员王庭高挽裤腿在稻田里忙活。这片稻田既是恩阳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部分,也是恩阳区万寿养生谷景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出产的“巴山万寿”品牌大米最高能卖到15元/斤,是景区游客争相抢购的土特产。  农旅业态融合发展,在景区所在的万寿村形成一套“产业+旅游”致富模式。在“两项改革”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观音庵村并入万寿村,进一步拓宽粮油产业发展空间。今年,万寿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将扩大到上千亩。  既属于景区又是产业园区,是大山给山区百姓开的一扇窗,带来园区景区化发展思路。  南江县聚焦南江黄羊和金银花产业,通过“两项改革”强力助推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该产业园已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中期评估。  最近,朱垭村的中药材初加工厂里一派繁忙景象。该村是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枳壳1100亩、姜黄1300亩、板蓝根200亩。采取“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主体参与”的建设模式,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已初步形成集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产地加工、追溯管理、健康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三产融合示范园区。  借助“两项改革”红利,一大批农业产业园区加速建设,有力推动巴中建成“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景村相融:提档田园景区,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  炎炎夏日,各地开启“蒸桑拿”模式,但光雾山景区平均气温不超过25℃。7月17日,作为光雾山避暑节活动之一,光雾山和谷森林音乐节启幕,吸引无数游客走进光雾山。“与寨坡乡合并后,光雾山镇面积增至595.24平方公里。”巴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镇村空间扩大的同时,产业发展框架由此拉开。“目前,光雾和谷森林康养项目就在原寨坡乡政府附近打造”。  景区变社区、社区借势景区发展,坐落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苏区王坪景区也是如此。“去年,大城村、秦家院村并入王坪村,为连片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天志介绍,今年景区游客翻倍,附近农家乐及村民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建起占地3000多亩的花椒、水产、水果、蚕桑等特色产业园区,还依托区位优势配套建起文化博物馆、村史馆、主题民宿、特色农家乐等,成为近郊群众网红“打卡地”。  距华山村不远的平昌驷马水乡巴山田园综合体,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体验式旅游观光于一体,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5万人次。  截至目前,巴中已建成69个巴山田园综合体,全力助推巴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园村相依:打造新型社区,村民变现代产业工人  76岁的孙运兴是龙尾社区5社居民,脱贫后的他替园区大业主蔡方儒组织劳动力,月收入2000元。  “目前共有300多人在茶园务工,其中脱贫后人口占三分之一。”蔡方儒介绍,借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东风”,自家茶园的茶叶不仅出了省,甚至还搭乘中欧班列,远销到意大利。  园村相依,村民就近务工变现代产业工人,企业也不再为招人发愁,一系列现代基层治理理念在园村互动中落地。  居住方式更新。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建设中,巴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等方式,让大部分村庄由散居变为相对聚居。  公共服务提升。今年,巴中加快接通自来水、打通“断头路”、开通天然气、联通互联网,这既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的务实举措,也是“产居融合”打造产业园区、田园景区的基础工作。  基层治理创新。由党组织或党员负责人牵头,各聚居点所在的村和社区组建了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2519个,全市共建成“乡村道德银行”520余个。  在巴中城市建设中,“三区同建”则演绎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城乡互动,重塑巴中城乡发展版图。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记者7月23日从巴中市乡村振兴局获悉,该市以三大举措促进就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巴中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就业增收工作方案》等文件,坚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转移输出、就地就近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四优先”,促进21.79万脱贫劳动力全部实现稳定就业。  精准组织返岗复工。深入开展成巴合作、江巴合作,组织专车350趟、专机3班,为2万余名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  大力促进转移就业。综合运用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居家灵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五个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万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6
为进一步巩固电商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电商企业发展,7月22日,浙川东西部协作缙云县-南江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培训正式开班。南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吴城蓉参加开班仪式。此次培训是缙云县组织本县的供销社、经商局等单位的电商专家来南开展电商培训,目的是持续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而倾情倾力。据统计,缙云县在东西部协作工作中,派出了人力、给足了财力为南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在南江电商扶贫方面得到绪云县的大力支持, 建成了县级电商营运中心和 1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同时,缙云县有关电商专家来南江已经培训了农村电商人才200余人,通过对口培训,南江县电商加快了发展步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2020年,实现线上销售农产品近1亿元,同比增长23.5%,今年1-6月,实现线上销售农产品4300万元,同比增长25.8%。吴城蓉在开班仪式上要求参训学员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要按时培训,所有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时间安排,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要有时问观念,转变学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己。要虚心好学。本次电商培训,对于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电商推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电商工作者电商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为引领带动全县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创造条件。要互学互助。大家要以高度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把专家授课与课后讨论结合起来,互学互助。切实掌握直播带货、视频网络营销的策略和技巧,争做电子商务的“行家专家”。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和发展中去,为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南江县委统战部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3
(王灼华 雒艳)眼下正是梨子成熟的季节,巴州区水宁寺镇天宫村的蜜梨迎来了大丰收。走进水宁寺镇天宫村的百亩梨园,盈盈绿意尽收眼底,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果园里梨香四溢,基地种植的苏翠1号梨因其酥脆爽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村民们采摘、装筐、打包,忙得不亦乐乎,一派产销两旺的丰收景象。巴中市两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金江说:“我们果园里的苏翠1号梨于今年初步投产,总产值达到13000元左右。我们通过微商、电商、地推的方式总共销售了20多天,销售额达12万左右。期间客户的反馈也比较好,让我们对接下来发展水果产业也更有信心。”据悉,两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入驻天宫村,主要种植黄美人、苏翠梨、蟠桃等高品质水果,种植面积800余亩,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让周围的老百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家住水宁寺镇天宫村的村民曹建华告诉记者,自己从建园以来就在果园里打工,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和农业生产,一年的工资加土地流转费能达到6万左右。近年来,天宫村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老百姓发展绿色水果产业,鼓励种植大户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出发展绿色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老乡们!今年村上统一调回的茶苗分发给家家户户,大家都按时按质栽下去了,80%以上的茶苗都成活了。为了保证茶园尽快投产见效,大家务必把茶苗当作庄稼种,切实搞好幼林茶园补苗、除草等管理。”近日,在南江县东榆镇五星村,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茶叶栽培专家李明雍来到村民的幼林茶园,给村民们详细讲授了幼林茶园管理技术。老李说,幼林茶园管理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及时补苗:茶苗种植后,一般不能全部成活,如发现死苗,宜在第二年春季或当年秋季选择壮苗补齐茶苗。第三年、第四年一般不再补苗,如有缺苗可进行移植。  除草和养草:1-2年生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除草剂,一般要求年除草4次。除草时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三年生以上茶园可采用适宜的除草剂除草,喷药时需防止药剂喷到茶苗叶片上,影响生长。夏季高温季节应适当养草遮阴保水,不宜除草过净。  灌溉和排涝:幼龄茶园有“三忌”。一是“忌旱害”。在夏季持续高温、茶园水分不足时,需要及时灌溉保苗,同时采取茶行间作、铺草等保墒措施,保持茶园水分;二是“忌涝害”。在梅雨季节或持续多天下雨导致茶园积水时,需要及时疏渠排涝,防治茶苗烂根和老苗;三是“忌寒害”。在冬季霜雪来临之前,要采取熏烟、蓬面盖草、行间铺草、灌水和选用抗寒品种等方式减轻寒害。  合理间作:1-2年生茶苗可在行间适当进行间作,种植萝卜、白菜、黄豆、花生等矮秆作物,忌种玉米、油菜等高秆作物。3-4年生茶园可在行间种植紫云英、苜蓿等绿肥。5龄以上茶园无需间作。  铺草遮阴:茶苗栽好后,应在茶行间铺秸秆等覆盖物,以保水、保温、保肥,减少杂草生长,提高茶苗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遮阳网、树枝或作物秸秆进行插枝遮阴,遮阴度50%-60%,一般每亩需秸秆3000公斤。  科学施肥:幼年茶苗施肥需遵循四个原则:(1)少量多次。(2)重视基肥,分期追肥,追肥要求“前少后多”。(3)氮肥、磷肥、钾肥混合使用效果更佳。(4)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相结合。  栽后第一年追肥次数可控制在3-4次。第一次追肥约在4-5月份茶苗开始长出新根后进行。5-9月份每两月追肥一次。追肥可以是三种肥料的混合(氮肥:磷肥:钾肥=2-3:1:1),也可以混施腐熟的人畜粪尿和少量的氮肥。10 月份后施基肥一次。二、三年栽茶苗,可在3月上旬追“催芽肥”一次,5月中下旬、7 月上旬、8 月下旬追肥,11 月上旬-12 月中旬施基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帜 张毅宗  “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情况后,镇党委书记亲自协调,孙女落户的事圆满得到解决。”7月16日,从平昌县驷马镇便民服务中心出来,陇山村村民李光亮满脸笑容地说。  李光亮口中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平昌县为了解决其他窗口不能立即办的、不好办的疑难杂症而设置的。该县认真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紧扣“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大胆创新,变“物理合并”为“化学反应”,释放出改革的红利。扩权赋能提升便民服务体系  7月16日,革新村村民刘洪来到驷马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卫生证、营业执照等手续,本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盖章,没想到一枚印章就搞定了,省了不少时间。  多项业务、一枚公章,如此便利的办事流程得益于平昌县在驷马镇试点推行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模式。作为县域副中心的驷马镇,也是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试点镇,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1+23+ N”便民服务体系。建强“1”个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一窗受理、集中审批、联网通办、一次办结”工作目标,将便民服务中心原有的8类窗口整合为“综合咨询、综合受理、综合审批、水电视讯”4类窗口,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集中行使审批权,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同时“23”个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室,由村(社区)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实现村民服务就近办理。配好“N”个便民服务代办员,为联系群众宣传上级政策、调解矛盾纠纷、代办便民业务等工作,进一步延伸了便民服务的触角。  “试点中,我们创新搭建‘1’个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平昌县民政局局长苟国聪介绍,驷马镇搭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平台,把县级部门派驻(出)的“五队四所”与镇级执法力量整合,成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提高了服务管理效能。”整合资源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前两天新添了2头牛仔,养到明年开春就是1万好几的收入。”7月17日一早,家住得胜镇莲花村的李果将5头牛赶到山坡,他告诉笔者,他家原所在的三堡村整体合并入了莲花村后,多年未接通的几百米断头路接通了,整合资源发展壮大了肉牛养殖产业。  平昌县在村级建制调整后,结合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大胆探索,采取产业联动方式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合村”变成了“活村”,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产业规模小、竞相发展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同莲花村的情形一样,两项改革中,得胜镇原四化村整体合并到马灵社区,成立了马灵家庭农场,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整合承包了两村茶园基地800亩,建茶叶加工厂1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2021年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20余万元。探索创新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7月10日至11日,川东北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以水果产业、乡村旅游为主业的元山镇插旗山村产业大党委第一时间组织起灾后产业自救队伍,招募的党员志愿者们帮助果农疏通排水沟渠,稳固枝条,同时为果农开通爱心助农绿色通道,协助果农通过农村淘宝、易农网等方式进行批发、零售。  插旗山村是由原石寨村、共和村、佛岩村三村合一组成,发展有特色水果产业3000余亩、水产养殖200余亩,投资超过200万元的合作社3个,有旅游景区1个。在村级建制调整后,该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创建产业大党委,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我们推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型农村社区‘三区共建’,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插旗山村党委书记李劲松介绍,他们实施网格化管理,选优配齐专职便民服务站长,探索记好“一本民情账”、建好“两支轻骑队”、办好“三件便民实事”(现场即办常事、入户领办急事、友情代办琐事)服务模式,引导党员干部、群团骨干、志愿者向孤寡老人、失能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聚焦,有效解决群众办事路途远、成本高、费时长等难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