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白川东 任星旗 记者 钟帆)“共三层4850余平方米,建成运营后,可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预计年营业额将突破5000万元。”10月12日,巴中市巴州区回风北路首段85号的义巴国际商品城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搭建一楼展示厅。  根据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优化调整,浙江省金华市结对帮扶巴中市,其中义乌市与巴州区结对。该项目即是义乌帮扶巴州加强区域商贸流通的一个专业市场点位。在1600多公里外的义乌市,还有一个百县万品“巴州馆”,已上线销售185款巴州区的农特产品及巴药产品。  本轮协作期间,义乌将助力巴州区打造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构建“浙产西进、川产东出”的顺畅循环格局。打造区域商贸中心  到巴中4个多月,巴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义乌市委常委谢国才对这里的商贸格外关注,专门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研测评。结果显示,巴中区域市场超市部分商品比东部城市贵了近20%,一些大宗物品贵了10%,快递件价格更是义乌市场的2-3倍。  “物流价格偏高,也是商品输出的一大短板。”作为浙江省驻巴中市工作队队长,谢国才在回浙江汇报工作时,主动建议依托义乌市——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资源和产品价格优势,通过布局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进口商品馆、4000多平方米的义乌好货批零中心、在义乌百县万品项目中建设“巴州馆”。  目前,“巴州馆”已展示销售巴州区农特产品及巴药产品185款,实现巴州区同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以上,在对口省份地区销售额达2700余万元。同时在浙江省驻巴中市工作队的协调下,多支来自义乌地区的商贸团队来到巴中考察调研,达成合作。  近日,巴中恩阳机场换季计划新增了义乌直飞巴中航线,提升了两地商贸流通和人才交流效率。培养区域电商人才  “课堂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收获颇多,衷心感谢为学员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9月25日,到义乌参加义乌-巴州东西部协作共富电商人才培训班的第5天,巴中市沙迴坪家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九江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  自今年6月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义乌市和巴州区两地商务、人社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互联网+”直播电商创业培训班,参与培训的巴中本土电商经营骨干、致富带头人和创业者达110余人。  目前,浙江省驻巴中市工作队正联动各大直播电商平台、义乌直播达人为商家免费提供直播业务培训,并筹划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科创基地、培训创业基地。今年6月以来,两地先后组织老廖家、野蕊蜂蜜、思雨传媒等企业开展义巴两地电商直播带货互动活动10余次,已带动巴中本地产品线上销售577.8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4
(杜文龙 记者 钟帆)“石老,你申请给你家属办低保的事情,今天我们上门来代办,先看下你们的残疾证,我们再了解下她的病情。”10月11日,在通江县铁佛镇大佛寺村,村里的“红色代办员”特地上门为石高明老人的家属办理低保人员的申请填报。  石高明老人今年已经78岁,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腿脚不便,来回跑路去镇上办理低保很麻烦。得知村里的“红色代办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后,他就拨通了电话预约,很快就有代办员来到家里,“镇上离我们村有18公里,搭车也不是很方便,现在有他们帮办,太好了。”  “代办”围着群众转,上门服务“轻松办”。据了解,通江县的“红色代办队”是由建制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队长,村社干部任红色代办队员,在各社及聚居点设便民服务代办点,由村社干部负责各社及聚居点便民服务民事代办工作,变坐等办件为“送货上门”,把代办服务从村委会送到了农户家门前。“我们的上门办理代办业务涉及医保代缴、临时救助办理、水电费代缴等事项。”据“红色代办员”石长林介绍,代办业务主要是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目前,我们村‘红色代办队’共有7名队员,每个月能办20-30件(事情),不仅方便了村民,也拉近了干群关系。”大佛寺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成泉说。  为了让“红色代办”服务更加精准到位,通江县还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主动问需、有需必帮、能办必办、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充分释放“红色代办”服务效能。截至目前,通江县33个乡镇(街道)建立“红色代办队”367个,累计开展“红色代办”服务5万余次,传达各类惠民政策80余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4
(记者 钟帆)今年国庆假期,巴中市累计接待游客197.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其中,“跨省迁徙式”游客明显增多,达到巴中游客接待总量的27.6%。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巴中围绕着“三市两地一枢纽”定位,提出的将文旅康养作为全市“首位产业”,积极向旅游收入千亿俱乐部迈进的决心。  在众多产业中,巴中为什么将文旅康养确定为“首位产业”?目前,巴中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又有哪些亮点举措?今年国庆假期,巴中市光雾山国家AAAAA级景区迎来国庆游客高峰,其中,10月2日,景区游客达到1.1326万人次。图为10月3日,游客在光雾山景区两河口戏水。付海旭 摄(视觉四川)挖掘资源 丰富旅游业态  今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提档升级恩阳古镇周边配套,丰富旅游业态,抢占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国庆假期,恩阳河畔的“花间堂”精品民宿酒店迎来客流小高峰,入住率达到70%。  这是一家今年才开业的酒店,坐落于恩阳古镇北入口附近。假日期间,在此入住的成都游客李彩霞,白天到万寿宫里喝茶听戏,入夜便搭乘乌篷船邂逅千年前米仓古道的旅途传奇。“白天玩得开心,晚上也住得舒服。”她非常满意此次行程,直言下次会带朋友一起过来。  在巴中,文旅资源优越的地方可不止恩阳古镇一处。根据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巴中市共查明文化资源10万余项、旅游资源8200余处,目前已建成1个5A级、21个4A级旅游景区。  在产业基础方面,巴中已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1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系列文旅品牌标识。目前,全市旅行社壮大到27家,星级酒店发展到8家,智慧景区、大型会展场馆基本建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0多亿元。借智借力 打造文旅新区  光雾山上秋意已浓,树叶被染成红色,散落林间。10月18日,一年一度的红叶节即将来临。  “腊味是备够了的,新鲜的鸡鸭、猪肉需要再订一些……”10月10日傍晚,在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民俗村,接待完最后一桌客人后,“石磨坊”农家乐早早闭店。老板卢举琼一面清算着当日营收,一面叮嘱丈夫隔日到南江县城再采买些食材,全力以赴备战“红叶节”。  10多年来,依托家乡的漫山红叶,卢举琼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今年,巴中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明确,要“以建设文旅新区为载体打造绿色新兴增长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文旅新区”即“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是一个囊括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光雾山镇、诺水河镇、关坝镇、神门乡、贵民镇、两河口镇、空山镇等7个乡镇在内的区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9月24日,围绕着文旅新区,一场高标准高规格的策划及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资格审查会在巴中举行。经过反复讨论,与会专家从64家国内外应征单位及联合体中选出“五强”。“我们向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借智借力,希望征集到具有国际标准、世界眼光、中国特色、文旅融合的策划方案。”巴中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兵说。  规划呼之欲出。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巴中的文旅康养将打造文旅新区“一个龙头”,做强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四大板块”,重塑巴中的经济版图。转型升级 完善产品体系  国庆假期,巴中各景区游人如织,但在汉巴南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坚守岗位的工人们却在捆扎着钢筋、开掘着隧道,全力加快施工进度,不断刷新建设速度。其背后,是革命老区百姓期盼早日迈入“高铁时代”的便捷出行梦。便利的交通,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也将巴中的文旅康养产业放入了更广阔的“竞技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门票将不再是景区的核心卖点,反而是用‘免票’的方式,把游客请进来,以网红民宿、特色餐饮、夜游项目等更具吸引力的配套留住游客。”陈兵说,目前光雾山旅游景区已经在做此类转型,打造了特色浸没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并在今年暑期推出了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游览的活动。  红色旅游也是巴中旅游的重要标签。为用好红色资源,扩大老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巴中正倾力建设“覆盖西部、纵贯南北、连接中东部的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  目前,凭借红色旅游热,位于通江县的红军城文旅特色街区已建成集文创产品开发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红城映象”,开发刺绣、竹编、剪纸、根雕等100余种独具巴山特色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推出“吃红军餐”等一系列的研学旅行产品。今年中秋节,该街区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80余万元。  今年起到2025年,巴中要进一步完善山水巴中、洞天巴中、红色巴中、人文巴中、康养巴中“五大产品体系”,推动文旅康养产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区域旅游目的地向全国旅游目的地转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我打算明年再返包5亩地,种枳壳的效益确实可观。”家住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的张炳真今年67岁,岁数大了不愿再出远门的他除了将自己的9亩土地流转给园区收取租金,还在园区务工,每年可以挣到2万多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这是他之前不敢想的。  张炳真务工的园区是巴州区枳壳现代农业园区,9月中旬,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主流媒体走进四川中医药活动采访团来到这里时,田间碧绿的枳壳树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巴州区枳壳现代农业园区育苗大棚药材产业 创造发展新机遇  枳壳作为中药材,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是巴州区重点发展的道地药材。据巴中巴州区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乐君介绍,该园区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覆盖4个乡镇32个行政村,规划到2023年建成以枳壳为主导产业的中药材园区2.8万亩,全面建成投产后将辐射带动农户1.9万余户,年人均增收5300元以上。  “枳壳可以套种大豆、土豆等粮食作物,也可以套作丹参、白芍、姜黄等其他中药材,每亩仅枳壳产值就能达到1万元。”张乐君介绍说,通过坚持产业融合、科技驱动、种养循环发展,该园区已经建立起从科研、育苗到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而在巴中恩阳区,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当地采取“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以产定收528”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土地“三权分置”分红机制,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大力发展川明参、川佛手、黄精等中药材产业。  “我们还盘活了村内闲置农房等资源,对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改造园区内农房,建设药材露天展示广场、民宿酒店、科普基地等。”据恩阳区明阳镇鹿台村党支部书记成茜介绍,原来以坡台地为主、农业生产落后的鹿台村如今走上了药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创造了新的机遇。园区中药材样品展示区。医疗服务 解决基层看病难  除了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中医药医疗服务上,巴中同样坚持从基层发力,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诸多疑难杂症。  记者在巴州区曾口镇中心卫生院看到,患者不用排队,不用支付挂号费,就能找省、市级名老中医看病。“中医综合报销比例大概在90%,比西医报销比例要高出近5%。”据曾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史飞鹏介绍,由于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劳动习惯,容易导致慢性病、疑难杂症等农村常见病,而采用中医疗法不仅可以治疗很多目前尚没有西医特效药的病症,还可以降低农村患者的医疗成本。该院坚持通过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积极开展中医药参与预防干预服务,切实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看病难难看病”问题。  好山好水出好药,地处中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的巴中,素有“秦巴山区天然药库”的美誉。据巴中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邹理介绍,在全市“1+3”主导产业发展背景下,巴中将中医药作为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抓手,已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70余万亩;同时,通过抓好基层中西医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防大病、控慢病的独特优势,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3
(记者 刘琳)“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近日,第十九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届红叶节将于10月18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开幕。光雾山美景。活动方供图本届红叶节以“安逸走四川 相约光雾山”为主题,活动时间为10月18日至11月18日,其间共有开幕式、川东北“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成立大会、《米仓古道文丛》研讨暨米仓古道文化研究筹备座谈会3大主体活动;巴中市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光雾山特色旅游商品展销会暨国际美食周、全国百强旅行社及百家媒体巴中行等9大配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红叶节首次使用“国际”二字,这也是巴中首个国际化旅游节庆,活动规格更高、影响更广,将“亚洲最长红地毯”铺向国际舞台。除开幕式现场的“国际范儿”设计以外,本届红叶节还策划了“南江红叶邮局”向世界寄出“红叶明信片”、国际友人主题游等国际化元素活动,让“光雾天下红”真正走向世界大舞台。开幕式当天,南江县将牵头成立“川东北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联合川东北5市7个天府旅游名县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新平台,进一步扩大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影响力。红叶节期间召开的《米仓古道文丛》研讨暨米仓古道文化研究筹备座谈会,将深挖米仓古道文化,塑造“米仓古道”文旅IP,沿米仓古道打造巴中文旅发展新高地。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杜文龙 记者 杨都)9月22日,巴中市通江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广纳镇顺石岭村举行了“庆丰收 尝新米 助振兴”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活动现场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家中2亩多水稻,一共收获了2400多斤稻谷。”在广纳镇顺石岭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46岁的村民朱绍贵正用力挥动手中的稻穗,收获着今年新出的稻谷。顺石岭村村支书何强介绍,该村今年流转的120余户360亩土地全都种植上了有机稻谷,在复垦大面积撂荒地的同时,也为当地老百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年轻的都出去务工去了,以前好多土地都闲起的,现在每亩流转费400元一年,平时农闲70元一天,农忙120元一天,这个收入相当可以,粮食的收成也好。”朱绍贵乐呵呵地说。  当天,乡里乡亲们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农事活动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吸引到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农产品。“十几年没有割过稻子了,前几天看到宣传海报,今天特地来体验一把。”游客张有民挽起裤管,举起一大把沉甸甸、黄灿灿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开心笑容,“这就是儿时的味道!”  活动现场,来自通江县的20多位网络红人也纷纷参与到其中,同时开启线上直播,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宣传带货,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通江大米的绿色、有机,有效提升了通江农产品的影响力,扩大销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直播助农的方式,把包括通江大米等在内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平台推广出去。”网络红人“五个大爷之胖爷”说道,“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通江人,只想我们通江的特色产品,走出大巴山、走向全国。”  展台处,两口铁锅蒸煮着的新米不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参与活动的农户和游客通过品尝美味,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新米吃起就是不一样,米粒黏而且清香味儿特浓。”大家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一边聊着丰收的话题,“过去谷子亩产上1000斤想都不敢想,现在的科技发达,谷子产量越来越高了,而且品质又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活动结束后,据主办方统计,当天通过线上直播宣传带货,共计销售订单1000余单,销售大米11吨,销售金额突破8万余元,为企业和当地村民拓展了农产品销售和致富增收渠道,同时提高了通江大米的品牌知名度。  “今年我们以‘2020年优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项目’为契机,建设5个百亩示范点,带动全县种植优质水稻22万亩,其中‘稻香杯’获奖品种种植面积15.03万亩。”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岳晓介绍,下一步,全县将继续加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行动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2
(胡嘉文)“请出示你村的集体经济相关资料。”“通过我们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发现你镇板凳场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请你们立即整改。”......连日来,巴中市通江县纪委监委组建的4个过渡期专项监督检查组,下沉到该县的33个乡镇,通过田间地头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今年8月,该县纪委印发《开展专项监督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细化9项工作任务47项监督重点,明确单位主体,压紧压实责任。专项监督中,该县纪委监委紧盯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部署落实,围绕“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使用、城乡基层治理、开展专题调研督导,围绕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问题开展督查。  “脱贫攻坚结束了,个别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提升,有‘松气歇脚’‘到站下车’的想法;个别单位责任链条没有压实,为民情怀不足,导致群众‘多次跑’‘两头跑’时有发生;个别乡镇理念方法没有更新,对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方法不多,措施不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项监督,既发现了共性问题,堵塞了风险漏洞,完善了制度机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又很好的发现了过渡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做到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加以预防,精准施策,以内生发展动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自开展专项监督以来,该县纪委监委成立专班,实行“1名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1个纪检监察室+若干派驻(出)机构或乡镇纪委”的“1+1+N”联动监督模式,推动形成“片区协作”联动监督工作新格局。同时,更好的利用村级纪检组织监督的“末梢”,充分弥补基层监督盲区,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很好的发挥“零距离”监督,让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这是集体购买的旅游观光车,自动售货机资料”“这是前期运行,接待的旅游、研学团队收入资料,共计40余万元。”沙溪镇王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殷雄一边给正在开展监督的村纪委书记王君帅介绍合作社的情况,一边拿出各项资料进行佐证。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专项监督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走深走实,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所在的王坪村,抢抓机遇,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挂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村纪委跟进监督,创新运用“四员”(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和守护员)工作法,对村级集体项目立项、实施、资金运行、后期分红进行全过程“沉浸式”监督,不仅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通过此次监督检查,共发现苗头性问题113个,涉及乡镇19个,村(社区)22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通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这一崭新实践,政策性强、工作面广、周期长,接下来会强化统筹,把专项监督作为主要任务,形成工作专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过渡期特征,精准纠治、持续用力。通过一系列的日常监督、跟进监督、巡察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对推进明显滞后,效果差的单位开展“一案双查”,确保过渡期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确保问题不反弹,真正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9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期,2021年“金九银十全民购,接二连三线上嗨”通江特色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壁州创谷新阶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顺利举办。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由县人民政府主办,活动累计发放代金券1500余张,组织参展民营企业50余家,主要展销特色农产品、休闲食品、手工文创和农家干货4大类,其中通江大米、土蜂蜜等特色产品获得顾客充分青睐。截至目前,通江特色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3余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袁文荣)毫不松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险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各村(居)党组织迅速行动,立刻落实,时刻绷紧防汛度汛之弦。通过电子显示屏、村居微信群、政府工作群、流动车载音响等载体,党员干部穿梭在田间地头广而告之,深入宣传。积极组织干部对地灾隐患点、地质滑坡、公路垮塌、房屋倒塌、河流水库周围群众一一上门进行排查,危险住户耐心劝说进行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清理垮塌公路一心为民,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党员在诠释先锋代表内涵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群众的事就是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洪度汛一线率先垂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动员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处疏通积水沟渠、公路塌方、道路堡坎恢复、倒塌树木清理等。 清理倒塌树木众志成城,防洪度汛一刻不松懈。各村((居)严阵以待、精准施力、落实落细防汛各项要求,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员干部组成巡查小组,进行24小时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处理。对建筑工地、易积水地段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地段,持续深入开展防汛安全隐患专项排查,着力消除各类灾害事故风险,切实筑牢安全防火墙。  排查隐患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镇村干部一边及时带领群众开展灾后自救,严格落实防范措施,确保无人员伤亡,同时做好各村(居)灾情预警、报告、处置等工作,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加大巡查,及时疏通道路,设置警示牌,核查灾情,排查隐患点,积极开展强降雨防御工作,确保防汛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文/图9月27日,在南江县长赤镇建华村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基地,2台水稻收割机穿梭在田间,稻穗依次被收割、脱粒,再由货车运出,收割机在稻田里转几个来回,一大片水稻便收割完成。村民何华德说:“以往收一亩水稻要请五六个人,仅雇请劳动力开支就要七八百元。现在实行农机收割,收获一亩水稻只花得到两百元钱,一会儿就收完了,特别是今年阴雨绵绵的天气,水稻机收是最巴适的了。”农机手驾着收割机在收获水稻。  “我们今年种植了川优6203、雅7优2117等三个优良品种,总面积为1200亩。基地里的高标准农田形状规则,产业路四通八达,收割机开进开出十分方便,一亩田的稻谷不到20分钟就能收完。”建华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成荣介绍道,建华村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村民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过去都是小块、分散式种植。自从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村“两委”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工程,推动农业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土地由翡翠米业公司、华泉优质香稻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对撂荒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实施机械化耕作。  “今天,我们组织了11个乡镇的水稻种植重点村社进行参观,同时向他们宣讲机收优势、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联合收割机,推进山区农业向机械化转变。”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伍和平介绍道。  据了解,南江县今年共种植水稻26万余亩,经农技人员在田间测产推算,平均亩产为515公斤,总产量可达13万吨,预计在10月15日前可全面完成收割。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岑玉 特约通讯员 张超朗朗金秋,丹桂飘香。9月28日,平昌县经济开发区广场上彩旗飘扬,嘉宾云集,平昌县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暨麦金地(平昌)中央厨房产业园开园仪式隆重举行。开园仪式  麦金地中央厨房项目是2021年平昌县招商引资项目,占地240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分为办公区、住宿区和厂房区。厂房区包括麦金地中央厨房、仓储物流基地、肉类加工交易等板块,预计投资2.56亿元。该项目集原料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物流配送于一体,致力于打造“从种子到筷子、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建立以平昌为中心,辐射“广巴达”区域的农副产品产供销体系。  随着麦金地中央厨房正式投入运营,其将“以大带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平昌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在项目周边10个乡镇规划了原料供应基地1万亩,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方式,每年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解决1500多人就业问题。麦金地和关链配套企业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实现利税近200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今年以来,平昌县坚定围绕市委“优农强工”的发展要求和“1+1”的主导产业定位,旗帜鲜明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作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路径,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构”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依托平昌经开区和星光工业园、金宝食品产业园、驷马清洁能源产业园“一区三园”平台载体,不断做大做强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30
(蒲小倩 闫靖)“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助农惠农销售直播间,今天活动多多,优惠多多。”随着主持人的介绍,9月26日在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举行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双书记”村播助农线上销售活动在“小康村货”直播平台正式拉开序幕。直播现场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面靠县城,紧邻春在工业园区,两条新建高速贯通前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8年整村实现脱贫摘帽,群众住居环境、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条得到极大改善,全村按照“一村多业,一户一景”、“道口经济+门口经济+窗口经济”、“特色乡村”三口一村同建的思路,已形成年出栏商品猪达500头以上、花椒种植500亩、蓝莓种植1080亩、巴山本地优质粮油2800亩的种养产业。“我要买2只乌鸡”“这大米洁白透明、颗粒大,我要3袋”……开播不足十分钟,直播间人气激增,弹幕满是好评。观众根据“双书记”的介绍,选购自己心仪的农副产品。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支部书记刘胜介绍,文笔村近两年尤为注重“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开局起步阶段力争走在前列,一方面始终将传统农业放在首要位置,持续巩固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信息化、科技化发展手段,逐步拓展致富增收渠道。“我家里养了很多鸡,拿市场卖成本又太高,这个直播带货让我们扩大了销路,村上还统一帮我们寄售,真是太方便太实惠了,我要给他们点赞。”参与售货的农户向贵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文笔村举行此次直播活动是通江县电商扶贫模式的延展,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最直观、最透明的方式将农副产品交易现场化、便捷化,不断打造文笔特色农产品品牌。“直播带货,不仅是想直接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更在于在把文笔推向更远的公众视野,争取更优的资源注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通江县纪委监委派驻春在镇文笔村第一书记杜宁波坚定地说道,“接下来,他将会继续发扬纪检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静下心、沉下身,把握优势,带领村民走上富裕道路,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据统计,在2个小时时长的直播活动中,文笔村共线上销售197单,文笔大米、粮油、蓝莓、土鸡等优质产业被顾客充分认可,现场销售额达1.32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立祥 特约通讯员 张超  支客司,也称知客事、司仪,是秦巴山区红白喜事主持人的俗称。在农村十里八乡,支客司都是文化高、见识广、品行好、乐意助人的人。他们深受群众信任,享有很高声誉。  平昌创新探索基层宣讲方式,激发农村支客司潜能,推动支客司在“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讲、党史宣传、红色基因传承、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这支基层宣传队伍逐渐走向舞台中央,成为基层宣讲的主角。举荐推选首支支客司宣讲队伍诞生  元山镇插旗村是“涉改村”,由原石寨村、共和村、佛岩村合并而成,人口4475人,党员102人。留守老人儿童多、邻里纠纷多,社情复杂,这是插旗村面临的新问题。年初,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中,村党委书记李申发现,原佛岩村民风好、邻里和谐,特别是“酒席”少了。追根溯源,这得益于该村由支客司组成的红白理事会。  “该不该办,办多少桌,要办理审批手续。”红白理事会会长李前祥介绍,请支客司帮忙是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重要事情,“不符合要求,就没有支客司帮忙。”慢慢地,操办酒席“不能办的坚决不办,要办的少席桌”成了村规民约。  如何开展好基层宣讲?李申提出,成立支客司宣讲队伍,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通过推选、举荐、自荐等方式,主要由支客司组成的宣讲队伍产生了。这支宣讲队伍由17名支客司组成,有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老师、返乡创业人士、产业带头人等乡贤“名流”。身为宣讲队长的李前祥直言:“我们用‘口水话’、土话、大白话向群众宣讲。”接地气,带泥土气息的宣讲很受群众喜欢。激发潜能从“单一”向“多员”转变  “自来水,门前路,不掏腰包到了户;党恩情,比海深,永远永远记在心……”近日,插旗村一农户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举行升学聚会,支客司李瑞太以快板形式作了开场白,赢得客人阵阵掌声。  该村支客司宣讲队员经常开“碰头会”,讨论宣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革命小故事、身边典型、乡贤达人、美德孝星等成了宣讲备课首选内容,三句半、快板、小品等多形式创作搬上了宣讲舞台,是“坝坝会”、院户会、主题党日活动的压轴戏。  为保证宣讲内容健康向上,元山镇党委书记冉伟下了一番功夫,“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支客司宣讲专题培训会,支客司列席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同时,安排镇党委宣传委员张博担任支客司宣讲队辅导员,编印资料手册。  在群众眼里,支客司是“文化人”,见过世面的人。运用好这支宣讲队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插旗村创新机制,通过评比“宣讲之星”“文明之星”、乡贤等激发支客司潜能,发挥自身优势,从“单一”向“多员”变身:“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讲员、党史学习教育辅导员、移风易俗引领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等“多专多员”应运而生。推广运用打造金牌支客司宣讲队伍  为让支客司拧成一股绳,成为基层宣讲的“精兵强将”,平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勇介绍,平昌建立了支客司人才库,成立支客司协会,精心打造“金牌支客司”宣讲队。  突出“金牌”特色高标选,按照“三好三优先”标准细则选拔支客司,“三好”即人品好、群众基础好、口头表达好;“三优先”即共产党员优先、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优先、工作经验丰富者优先。注重宣讲功底集中练,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上台试讲、专家点评指导,不断提升支客司宣讲水平。  注重“实效”灵活讲,坚持小规模、分众化、对象化宣讲,坚持接地气、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式宣讲,通过红白喜事讲、节庆活动讲、闲暇聚会讲、坝坝会宣讲等方式,把“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符合标准要求的,继续金牌“加身”,反之,摘掉金牌荣誉,不断激发宣讲动力活力。  目前,全县推荐优秀支客司366人注册文化志愿者,首批遴选出100名支客司组建了金牌宣讲队伍。一大批被誉为带有泥土味的“百姓宣讲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南旅文(图片由南江县委宣传部提供)“南江真的是大变样了!”出租车司机张斌感叹道,南江以前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轻人都爱在沿海地区打工,如今很多人回到了家乡,“大家奔小康干劲大!我侄子在景区里开了个农家乐,生意红火得很。”  过去一年,巴中市南江县成功创建了天府旅游名县,又相继创成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可以说是收获颇丰、捷报频传。作为“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资源大县”,南江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道路上下足“绣花”功夫。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确立为天府旅游名县之后,南江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一幅文旅融合新画卷正舒展开来,南江的文化旅游产业扬帆起航、行稳致远。光雾山十景之贾郭丛峰。聚合力提升发展信心,深化机制改革  南江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南江的奋斗目标。”  南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踞秦关,南扼蜀门,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地处成都、西安、重庆的几何中心,风光秀丽、人文厚重、环境怡人,美景全年“不掉线”,打卡四季不停歇。  2020年,南江县接待游客92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75亿元,文旅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0%。特别是荣获天府旅游名县称号之后,南江又相继创成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光雾山景区入选2021年川渝十大人气景区,南江黄羊滋补汤锅入选100道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这些成绩的取得,增强了南江县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的底气和信心,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据光雾山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从光雾山从国家4A级景区升格为国家5A级景区后,景区内居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提升,群众自觉做好服务工作,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游玩。”旅游红利的凸显,让南江县干部群众关注旅游、参与旅游、发展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人人为旅游、旅游为人人”的良好发展氛围已然成型,涉旅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广泛参与,体现了“共享旅游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共促一方发展”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高涨的“士气”推动南江持续做强文旅竞争优势。今年7月,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走进南江县,感受南江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彩成果,南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来,南江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从各自为政到整体联动的转变,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有力!”  定目标,做计划。近年来,南江坚持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定位,明确了构塑“一城四区”版图(建设“米仓古道第一城”,建设“大光雾”生态旅游示范区、“大集州”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北极”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大云顶”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十镇百村”样板(建设10个国省乡村旅游镇和天府旅游名镇,打造100个天府旅游名村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具体目标,形成(景)点、(环)线、(产业)片交织互补,移步换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南江县正一步一脚印,朝着既定的方向奋力前进。  此外,南江县还出台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决定》等政策措施,设立文旅发展专项资金,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天府旅游名县”的品牌影响力,先后到澳门、浙江、重庆等地开展营销推介,签约落地文旅项目67个,包装储备重大文旅康养项目23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南江断渠公园。抓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游客体验  “不满足于‘吃住行’的基本保障,推动服务功能多元化扩展,让游客全面体验一流的旅游环境,这一直都是南江努力的方向。”南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为了解决旅游“自驾难”的问题,南江县着手构建起“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新建成省道301线银玉路、西厢旅游公路,加快省道木涪路、绕城公路建设,与巴陕高速、恩广高速、国道244线、国道542线等干线公路相连相通。车开进来了,还要有地方可停,于是在景区内大量增加停车点,光雾山景区铁炉坝停车场突破5000个车位。光雾山景区有关负责人说:“整个景区内可停8000余辆车辆,床位也增加了1500多张,方便游客停车、住宿。”  积极探索县内旅游环线,是促进南江文旅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江围绕“交通+旅游”“交通+产业”,大力推动“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坚持旅游发展到哪里、产业延伸到哪里、道路就配套到哪里,先后新建改造完成长赤镇、红光镇旅游环线,桃感路、南杨路以及元顶子至黑潭旅游环线等125公里旅游环线路,游乐场、农家乐就开在路边,让人们可以走一路玩一路。  据南江县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长赤镇景区以玉堂水库和七彩长滩为核心,将禹王宫、玉湖半岛、玉湖水利枢纽、玉白渔村、黑池杨梅产业园、花桥流水、七彩长滩和龙耳山等特色景点串连起来。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聚集效应。一条条乡村旅游精品环线,连起了交通、连起了民心、连起了发展。  除了改善交通网,互联网在南江景区内实现全面覆盖。南江县城主城区、主要景区景点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光雾山景区内新建12个移动通信基站和70个wifi站点,通信更加流畅。景区、饭店、民宿、购物场所全面开通了网上查询、预订、支付等服务,让“云旅游”在南江成为现实。促发展共享旅游红利,带动富民增收  南江在推进文旅强县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景区+农户”“三筹三变三集中”等旅游扶贫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目前,全县有超7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文旅产业,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44%,人均年收入达5万—8万元,顺利通过国省脱贫摘帽验收,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奔向全域旅游发展的南江,也在积极推进全域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据介绍,光雾山景区内原住居民33户,有15户在经营农家乐,沉浸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的开场演员都是当地居民,乡亲们白天经营农家乐,晚上参演挣钱两不误。旅游公司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景区内解决了150多人就业。  交通促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前几年,到茶园观光体验,只有一条道路通行,每逢茶叶采摘期,由于坡高路窄,时常堵车。”云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到茶园新增了好几条道路,再也不会出现拥堵的现象,路通了,游客比以往翻了好几番,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随着道路的畅通,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落户到该产业园,对村民种植的茶叶实行技术指导、收购、加工等一条龙服务,解除了村民销售难等问题,让村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全县新(改)建旅游公路680公里,新建特色产业路1200公里,成功助推光雾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南江黄羊、富硒茶、金银花、核桃等特色产品销往全球。  1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成功创建,促进南江县内的涉旅服务业新增就业1.3万人次,贫困人口旅游收入占其纯收入比重达65%。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让群众走上了“旅游路”,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旅游钱”。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7
9月22日,通江县在广纳镇顺石岭村举行以“庆丰收、尝新米、助振兴”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活动现场在广纳镇顺石岭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46岁的村民朱绍贵正用力挥动手中的稻穗,收获着今年新出的稻谷。朱绍贵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家中2亩多水稻,今年一共收获了1200多公斤稻谷,丰收节这天,乡里乡亲们用热闹的农事活动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未来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在活动现场,来自全县的20多位网络红人,也纷纷参与到其中,开启线上直播,通过“抖音、快手、淘宝小店”等平台,进行宣传带货,让粉丝身临其境的感受通江大米的绿色、有机,有效提升了通江农产品的影响力,扩大销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直播助农,把通江的大米,包括通江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平台推广出去。”网络红人帅气的坨子肉说道。“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通江人,只想我们通江的特色产品,走出大巴山、走向全国。”网络红人五个大爷之胖爷说道。此次活动既展示了农民群众收获的丰硕成果,又大力宣传了我县的农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家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王爱琳9月22日晚,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诗歌大会暨“中国·罗江诗歌节”在德阳市罗江区拉开帷幕。  据悉,本次诗歌节以“仰望百年丰碑 诗歌丰收大地”为主题。开幕式上,由《星星》诗刊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李松山等10名诗人荣获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其中,来自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胡芦村的雷文,成为我省唯一一位入选者。  雷文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乐观》。其作品《恩阳大道》曾获四川省作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我和祖国共成长”征文优秀奖;曾获中国残联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诗歌大赛二等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3
(杜文龙)“中秋快乐,过节了!”中秋节来临,在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脱贫户蔺友清的家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驻村第一书记王忠和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吃月饼,谈感受,话党恩,欢歌笑语声和阵阵掌声不时打响山村的宁静。王忠和村民们一起过中秋  “今年的中秋节是我们全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和大家一起过一个幸幸福福的中秋节。”在脱贫户蔺友清的家中,摆满了月饼和水果,王忠和5户脱贫户的老百姓一起开起了中秋茶话会,会场摆满了水果和零食,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让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浓了。  王忠是中铁二局选派到迎春村的扶贫干部,2018年7月来到村里参加扶贫工作,今年已经是他在村里的第四个中秋节,“今年我们新的驻村工作队驻村,然后中铁二局就有很多的产业园扩建计划,所以中秋来我们准备和大家一起过节,看看大家对村上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  “以前村里走的是泥巴路,住的垮房子,莫说搞个产业发展,就是搞个生产都恼火的很!”今年53岁的脱贫户蔺友清是迎春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人之一。“我们一家6口人,父母都是三级残疾,儿女都在读书,那个时候过得是相当艰难。”航拍迎春村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蔺友清家中先后享受了低保、教育扶助、易地扶贫搬迁、残疾补助等政策,修建新居150平米,家中经济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现在都住上了好房子,我在养兔场上班1800一个月,每年还有集体经济分红,路也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在家也搞起了养殖业,养鸡和鱼,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村民蔺友清说。  “我们村这几年的发展都离不开驻村队的辛勤帮扶和付出,王书记来了4年多,从驻村干部到第一书记,他是全程见证了,我们都把他当自己屋里的人!”村民邹家平接过话继续说道,逢年过节王书记都会走访村民,时时处处都想着我们,关心我们,“就这几天,天天下雨嘛,王书记就组织驻村工作队帮助缺劳力的老百姓抢收稻谷!”  据了解,毛浴镇迎春村由原毛浴镇迎春村、赵塬村、川云村调整合并为新迎春村,幅员面积17.4平方公里,距县城13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533户1771人,贫困户95户336人。迎春村聚居点  “现在村子包含过去三个村,借这个大家都在家过节的日子,我们也想去合并过来的村熟悉一下情况,和大家一起聊聊家常。”开完茶话会的王忠又和驻村工队赶往了村里的集体经济产业富硒兔养殖厂,实地了解养殖厂的发展情况。  在路上,王忠告诉记者,刚到迎春村工作的时候,就听说了关于迎春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迎春几道扁,上下几条院,四季少水喝,无望吃干饭。”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迎春村山高坡陡、地旱少粮的险恶地理环境和百姓艰辛生活,全村无规模企业、无特色产业、无集体经济,但这样艰苦的环境也坚定了驻村工作队帮扶发展的决心。村集体经济产业富硒兔养殖厂  “这几天连续下暴雨,对场里的养殖和周围设施有没有什么影响?”“中秋节的销售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具体困难”“局里以购代捐活动进行的怎么样了?”一进入厂区,王忠就进入了连环发问模式,在他看来,这个村集体产业是村里的宝贝疙瘩,任何问题都必须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产业和村民的利益。王忠实地了解养殖厂的养殖发展情况  富硒兔养殖场位于迎春村八社的一处山崖下,是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整合党员示范工程资金、中组部产业发展资金以及省直帮扶单位中铁二局帮扶资金发展建设起来的,养殖场占地有3000余平米,现有种兔3000余只,常态化养繁商品兔1万余只,与内江、成都、广州等多个城市建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这次中秋节,帮扶单位中铁二局开展以购代捐活动,一只4斤半的兔子可以卖到120元左右,”王忠一边查看兔子的养殖情况,一边对记者介绍,“中间有一定的利润差,这个是直接给村集体经济的,每年光富硒兔养殖就可以为村上带来二十余万元的纯集体经济收入,可以为每户贫困户分红1200元。”  产业兴,百姓旺。近年来,迎春村通过注册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以村微店、“以购代捐”、“832”网络销售平台等为依托,推进通江“两耳一菇”、“川云风吹兔”、“巴山脆蜜李”、“迎春鹰嘴蜜桃”等影响力,提高迎春村农特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经济增收渠道。  “结合迎春村“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实际,争创打造乡村观光旅游3A级景区,通过旅游经济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于下一步的发展,王忠这样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艾林  通江银耳,历来被誉为“耳中极品”“菌中魁首”,是通江地方名贵土特产中当之无愧的“金招牌”。对于出生在大巴山的人来说,青冈段木银耳,是绕不开的童年记忆,更是放不下的家乡乡愁。而现在,银耳更是帮助县里致富奔小康的“银色翅膀”,让无数乡村群众过上了好生活。这丰收致富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通江银耳。历史回眸 艰难求索的科技创新之路  通江是人工栽培银耳的发祥地,最初采用半野生模式,靠风力传播孢子生产。初始的人工栽培完全“靠天吃饭”,产量低,收成无保障。  为了发挥资源优势,通江迈上了漫长的银耳科研求索之路。1997年,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专业从事银耳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银耳科研所成立24年来,持续加大对外科技合作,逐步完善纵向对接、横向交流的科研格局,重点突出品种选育、栽培创新、品质研究、标准研制等合作攻关。选育的“川银耳1号”“川银耳2号”两个新品种已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从通江野生银耳种质中筛选的具有通江银耳易炖化本质特征的新菌株2个(野-4、20-1),于2021年6月被省品种认定委员会专家进行了田间鉴定;创新的银耳仿野生、半地下、智能化、自动化控温式等多种栽培模式,为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废旧耳棒生产天麻、香菇及代料木耳、大球盖菇等应用创新,开启了资源循环利用途径;通江银耳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蛋白质组分、银耳汤汁质构特性、挥发性香味物质等品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江银耳的产品特异性的科学依据正逐步明晰;研制的地方标准《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通江银耳 等级规格》、团体标准《通江银耳》及以通江银耳为代表的国家标准《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均已正式发布;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通江银耳》正在修订完善,《通江银耳产品质量标准》已在省级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系列标准规范研制成功推动通江银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集成科技研发成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银耳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7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实施的《野生银耳驯化栽培及系列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获得重庆市202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通江被列入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基地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综合站基地县。  “经过多年的品种更新、生产技术配套改进和近年来的创新栽培试验及现有高产典型挖掘,我们发现,依靠科技支撑突破瓶颈提高单产是完全可行的。”通江县政协主席、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组组长闫丕川说。  据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树海介绍,银耳科研所在段木银耳品种选育和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全国行内领先水平,拥有各类食药用菌品种(菌株)20余个,县内新品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部分菌种在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银耳科研所现有实验检测室1633平方米、菌种繁育车间 1900 平方米,在陈河镇、诺水河镇等地建有食药用菌野生种源保护区 200亩、栽培试验场5000平方米。”赵树海介绍。清洗银耳。擦亮底色 科技创新破解银耳花“财富密码”  通江县是秦巴山区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直到2019年,通江县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在摆脱地区贫困的难题中,科技创新是最有力的“解题方式”。  近年来,通江县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的决定》,编制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通江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通过抓基地、建园区,着力做大基地、做优园区、做强龙头、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做活市场、做优环境,银耳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县食用菌常年生产总规模达到 3.5 亿袋以上(折合),小通江流域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对象,并作为 2020年度全市“六大突破”暨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的现场参观点位,成功接受“擂台检阅”,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接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认定。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  有了技术,如何发展银耳产业助力老百姓脱贫致富?为此,科研所展开行动,结对帮扶陈河镇西浴溪村。科研所深入西浴溪村与陈河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确定帮扶工作重点,科学制定帮扶规划,将该村76户贫困户237人确定为结对帮扶对象,实行银耳科研所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建立“一社一档、一户一卡”台账,以实际行动把每一件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得实惠。2020年整村75户贫困户239人全部脱贫。至此西浴溪村走上了康庄大道。“去年种植银耳2万棒,还养了30多只羊,家庭年总收入上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贺海说。  “在脱贫攻坚阶段,通江银耳产业共带动8000多户2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赵树海介绍。如今,通江银耳又到丰收季,这两天,在通江县电子商务物流分拣中心,一批批银耳正在打包装箱,准备发往重庆、武汉、上海等地。银耳所科研人员。未来可期 “川字号”通江银耳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一年一季,二月里砍山,三月钻孔点种,四五月里发菌,六月排堂,耳农亲手种下“银色梦想”,银耳在耳堂里陆续盛开,直到十月收获完毕。通江银耳一直沿袭原生态段木栽培,不添加任何辅料,不施用化学农药,经过十五道复杂工序,在“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优良环境中,完成了从青冈木到银耳花的华丽转身,成就出通江银耳的道地品质。既是美味佳补的营养品,又是功效突出的中药材,其鲜时美如凝脂,干时空松油润,熬后状若胶露。通江银耳的食药兼用特性引来食品、洗护等加工企业入驻,银耳产业稳步转型升级,“通江银耳”这块“川字号”金字招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  未来,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依然会紧抓科技创新不放松,加大科技合作,以新品种选育、栽培创新研究为基础,提高银耳单产,提高耳农种植积极性;以功能性品质研究为突破,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推动通江银耳高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银耳产品附加值;以质量安全品质把控为重点,加大标准研制,健全通江银耳标准体系,加快构建银耳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未来通江银耳更值得期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春 特约通讯员 张超“54321,点灯!”9月19日晚,“白衣古镇中秋国庆自贡彩灯节”在平昌县白衣古镇启幕。在活动现场的悠扬乐声中,在充满古韵的宫灯引导下,游客们走过灯火绚烂的长廊,穿过幽静古朴的古镇,感受千年古镇、水韵白衣的独特魅力。  据悉,本届灯会将持续至10月18日。灯会期间,除了观赏神秘浪漫彩灯灯会之外,还有做主题灯盏、放许愿河灯、品古镇美食、赏桥上夜画、观湖畔夜渔、听台下夜戏等一系列夜色体验活动。  白衣古镇始建于秦汉,古为柳州,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本届彩灯节将自贡彩灯融入白衣古镇特色文化内涵,有力助推了白衣古镇特色文旅节庆品牌打造。  “此次白衣古镇中秋国庆自贡彩灯节运用了彩灯和光影技术,结合我们白衣古镇自身文化特点,旨在建设有平昌文化特色的夜游小镇,聚力打造‘两镇两山’龙头景区。”平昌县白衣镇党委书记、白衣古镇景区管理处主任沈洋介绍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2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唐国吴松柏)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乡村统战工作新路径,在清江镇巾字村率先推行乡贤统战试点工作,积极发挥乡贤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吹响乡贤服务“集结号”。成立巾字村乡贤联谊会,为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发展建设搭建平台。一是建好乡贤会。加强乡贤联谊会管理,明确品行好、有能力、有声望、有爱心的“一好三有”选贤标准,扎实开展乡贤人士调查摸底,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外出精英、本土精英和外来精英等为主要发展对象,动态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累计吸纳乡贤联谊会会员67人。二是统领乡贤事。强化支部引领作用,广泛吸收乡贤联谊会、同心聚居点、产业园区党员,组建巾字村同心党支部,由村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同心党支部书记,统揽乡贤联谊会各项工作,指导建立“五大职责”“五个一”活动、“四步法”乡贤服务机制,提高联谊会服务效能,推动实现乡贤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凝聚乡贤情。建立乡贤双联制度,组建“村干部+乡贤”“乡贤+乡贤”工作对子,定期开展线上联谊、线下交流活动,巩固“乡贤+乡民+村干部”的乡亲纽带。打造云上乡贤之家,建立巾字乡贤微信群,每季度开展“巾字,我想对你说”活动。举办“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会”以及传统节日乡贤联谊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截至目前,累计回引乡贤8名,吸引产业发展资金600余万元。筑牢四个基础,建强乡贤服务“大底盘”。建强乡贤服务阵地、队伍、产业和资金基础,让乡贤更好的服务家乡发展。一是建好乡贤阵地。高标准谋划建设乡贤阵地,打造同心驿站,全力满足联谊会和广大乡贤议事、工作和活动,先后建成乡贤堂、同心议事厅、同心书吧、同心讲堂等7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工作活动阵地。二是组建服务团队。乡贤会分设产业扶持、建言献策、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公益慈善5个功能性团队,主动邀请省级劳模担任工作指导员,分别制定服务菜单,通过“问、定、办、评”四步工作法,针对性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开展文明创建活动16场次。三是创建云上乡贤。开通“美丽巾字”微信公众号,链接“巴州发布”“同心巴州”等自媒体平台,开设云上“乡贤优品”超市专栏,大力推介清江芝麻壳、大观梁茶叶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40余万元。四是设立乡贤基金。采取“政府拨一点、乡贤捐一点、集体经济提一点”的方式,吸收乡贤基金6万元,用于支持村民创业、活动开展、公益助善等,帮助发展农业产业3户,解决道路、水渠维修经费0.6万元。实施四个行动,突出乡贤服务“着力点”。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益事业、乡风文明四大重点,发挥乡村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实施产业旺村行动。支持乡贤人士利用优势资源,带头创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村两委+乡贤会+企业(合作社)”模式,建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总投资5亿元,吸收全村153人就近务工,年户均增收1.2万元。二是实施善治安村行动。建立“村两委+乡贤”议事制度和乡贤顾问制度,聘请乡贤顾问6人,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设立“协商议事日”等方式,引导乡贤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换届选举、修订村规民约等村务工作,提供意见建议23条。三是实施公益扶村行动。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助贫“五助”活动,支持、引导和鼓励乡贤联谊会弘扬义行善举,累计开展慰问活动20余次,捐赠款物折币10余万元。乡贤企业自主成立公益帮扶组织“泽源社”,结对帮扶贫困户30余户,助学留守儿童60余人。四是实施文化润村行动。坚持用活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组织乡贤参与设立同心银行,开展“同心家庭、同心院落、荣誉村民”三评活动,评选同心家庭28户,主题院落12个,荣誉村民2人。创新开展“同心大讲堂·乡贤上一课”“讲乡贤、学乡贤”“依法信教”“文艺演出”“新春送福”等文化活动,厚植乡村发展正能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