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通江科技创新让乡村振兴“银耳梦”成真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1-09-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艾林
  通江银耳,历来被誉为“耳中极品”“菌中魁首”,是通江地方名贵土特产中当之无愧的“金招牌”。对于出生在大巴山的人来说,青冈段木银耳,是绕不开的童年记忆,更是放不下的家乡乡愁。而现在,银耳更是帮助县里致富奔小康的“银色翅膀”,让无数乡村群众过上了好生活。这丰收致富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

image.png

通江银耳。

历史回眸 艰难求索的科技创新之路
  通江是人工栽培银耳的发祥地,最初采用半野生模式,靠风力传播孢子生产。初始的人工栽培完全“靠天吃饭”,产量低,收成无保障。
  为了发挥资源优势,通江迈上了漫长的银耳科研求索之路。1997年,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专业从事银耳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银耳科研所成立24年来,持续加大对外科技合作,逐步完善纵向对接、横向交流的科研格局,重点突出品种选育、栽培创新、品质研究、标准研制等合作攻关。选育的“川银耳1号”“川银耳2号”两个新品种已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从通江野生银耳种质中筛选的具有通江银耳易炖化本质特征的新菌株2个(野-4、20-1),于2021年6月被省品种认定委员会专家进行了田间鉴定;创新的银耳仿野生、半地下、智能化、自动化控温式等多种栽培模式,为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废旧耳棒生产天麻、香菇及代料木耳、大球盖菇等应用创新,开启了资源循环利用途径;通江银耳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蛋白质组分、银耳汤汁质构特性、挥发性香味物质等品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江银耳的产品特异性的科学依据正逐步明晰;研制的地方标准《段木银耳生产技术规程》《通江银耳 等级规格》、团体标准《通江银耳》及以通江银耳为代表的国家标准《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均已正式发布;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通江银耳》正在修订完善,《通江银耳产品质量标准》已在省级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系列标准规范研制成功推动通江银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集成科技研发成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银耳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7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实施的《野生银耳驯化栽培及系列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获得重庆市202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通江被列入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基地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综合站基地县。
  “经过多年的品种更新、生产技术配套改进和近年来的创新栽培试验及现有高产典型挖掘,我们发现,依靠科技支撑突破瓶颈提高单产是完全可行的。”通江县政协主席、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组组长闫丕川说。
  据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树海介绍,银耳科研所在段木银耳品种选育和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全国行内领先水平,拥有各类食药用菌品种(菌株)20余个,县内新品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部分菌种在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银耳科研所现有实验检测室1633平方米、菌种繁育车间 1900 平方米,在陈河镇、诺水河镇等地建有食药用菌野生种源保护区 200亩、栽培试验场5000平方米。”赵树海介绍。

清洗银耳。

擦亮底色 科技创新破解银耳花“财富密码”
  通江县是秦巴山区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直到2019年,通江县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在摆脱地区贫困的难题中,科技创新是最有力的“解题方式”。
  近年来,通江县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的决定》,编制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通江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通过抓基地、建园区,着力做大基地、做优园区、做强龙头、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做活市场、做优环境,银耳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县食用菌常年生产总规模达到 3.5 亿袋以上(折合),小通江流域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对象,并作为 2020年度全市“六大突破”暨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的现场参观点位,成功接受“擂台检阅”,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接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认定。

image.png

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

  有了技术,如何发展银耳产业助力老百姓脱贫致富?为此,科研所展开行动,结对帮扶陈河镇西浴溪村。科研所深入西浴溪村与陈河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确定帮扶工作重点,科学制定帮扶规划,将该村76户贫困户237人确定为结对帮扶对象,实行银耳科研所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建立“一社一档、一户一卡”台账,以实际行动把每一件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得实惠。2020年整村75户贫困户239人全部脱贫。至此西浴溪村走上了康庄大道。“去年种植银耳2万棒,还养了30多只羊,家庭年总收入上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贺海说。
  “在脱贫攻坚阶段,通江银耳产业共带动8000多户2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赵树海介绍。如今,通江银耳又到丰收季,这两天,在通江县电子商务物流分拣中心,一批批银耳正在打包装箱,准备发往重庆、武汉、上海等地。

image.png

银耳所科研人员。

未来可期 “川字号”通江银耳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一年一季,二月里砍山,三月钻孔点种,四五月里发菌,六月排堂,耳农亲手种下“银色梦想”,银耳在耳堂里陆续盛开,直到十月收获完毕。通江银耳一直沿袭原生态段木栽培,不添加任何辅料,不施用化学农药,经过十五道复杂工序,在“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优良环境中,完成了从青冈木到银耳花的华丽转身,成就出通江银耳的道地品质。既是美味佳补的营养品,又是功效突出的中药材,其鲜时美如凝脂,干时空松油润,熬后状若胶露。通江银耳的食药兼用特性引来食品、洗护等加工企业入驻,银耳产业稳步转型升级,“通江银耳”这块“川字号”金字招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
  未来,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依然会紧抓科技创新不放松,加大科技合作,以新品种选育、栽培创新研究为基础,提高银耳单产,提高耳农种植积极性;以功能性品质研究为突破,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推动通江银耳高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银耳产品附加值;以质量安全品质把控为重点,加大标准研制,健全通江银耳标准体系,加快构建银耳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未来通江银耳更值得期待!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