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3月21日,4家丽水市商贸企业与叙永县签订了农产品销售等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2023年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全年有望实现直接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必将有力推进全县产业发展和脱贫户持续增收。叙永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负责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张春是此次合作的有力促成者。张春是泸州市天赐供合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早年从事高端装修设计,在业内口碑极好。2014年,他回到家乡叙永摩尼镇休养时,看到不少乡亲在街边摆摊卖特产,但辛苦种植生产的农产品却卖不出去,因此始终无法摆脱贫困。在了解到家乡的困境后,他毅然决然离开了装修设计行业,牵头创立了天赐供合,开始部署农村电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战略计划。破解“品优难卖”僵局。张春组织团队到农户家收购农产品,和本地农村合作社、农产品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作协议。加强与外省企业的合作,主动宣传对接,2019-2022年,天赐供合与省外15个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销售农副产品3500余万元。线下设立52个点位,线上开设抖音小店,通过短视频与直播销售农产品,目前创造了销售10万+的业绩,把叙永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认可来自叙永大山里的美味、绿色、生态、健康,品味优质农特产品,张春团队给边城特产注入了品味高山生态的品牌理念,孵化了“葛益多”“一木缘”“辣佳庄”等10余个农产品品牌,叙永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在天赐电商云平台商城上有日均350单的交易量,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不断追求卓越发展。张春带着竹缘野植珍、两河桃片等叙永特色农产品相继去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四川(内江)川南电商博览会等展会参展,与各地农村电商表率跨区域互动交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与中华供销合作总社三农服务平台一同实施“边城特产到百县进百城、千县千面等农村电商战略计划”,打造供销全国一张网,成为农村电商国家队。“我的创业初衷只是想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事,也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品味到我们的边城乡味。”张春说道。消费帮扶“人人皆可为”,张春只是为乡村振兴不断努力着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一员,相信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必将让消费帮扶成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全面激活消费市场,为叙永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来源:叙永县委统战部 魏璐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27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文迪 伍有兴)“收购农户小果园的柑橘,请村民来帮忙采摘、分级、打包、发货。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一根网线,‘阿汤’把我们村的耙耙柑,卖到了全国各地。”近日,邛崃市羊安街道民乐村党委书记汪学华说。“阿汤”名叫汤鑫晨,年仅26岁,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系,是民乐村14组村民。去年8月,汤鑫晨做了件令很多人不理解的事,他毅然辞掉在互联网公司年薪50万元的产品营销经理工作,回村创业。“这些年,‘三农’政策越来越好,乡村发展的空间很大,所以我选择回乡创业了!”汤鑫晨说。为此,他注册的抖音号昵称叫“新农人阿汤”,个性签名为“乡村振兴新人”。“前段时间,我和民乐村村两委的干部们一起,干了件‘贼’有意义的事!”“阿汤”介绍说,针对农户小果园柑橘销售难的实际,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及分头对小果园评分评级,对全村的207个小果园,建立了完整的种植信息库。一方面,我们将这些收录的果园信息分类分级,统一对接给水果采购商,方便他们上门采购。另一方面,我们租用靠近农户果园的农房,作为打包发货场地,雇佣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来帮忙采摘、打包、发货,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农户销售柑橘。这样,既帮助村民解决了小果园的柑橘销售难题,又促进了村民增收。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阿汤”对自己的兴农梦,始终信心满满。回村后,他就大胆投资50余万元,在村里流转了200亩果园。这200亩果园既种植有猕猴桃,还种植了柑橘,但原果园种植场主已多年未获利。果园流转到“阿汤”手里时,不仅杂草丛生,在果园的一边,还有被积水淹死的果树,另一边却有因干旱枯了叶的果树……“只能对果园进行大改造!”为此,“阿汤”请了50多个村民,历时3个多月,对果园清除杂草、砍掉病弱果树、修剪果枝,还对果园的原排水沟进行了清淤,同时,新挖了多条排水沟。在此基础上,还对所有果树重施了有机菌肥。半年过去了,昔日杂草丛生的果园,变得枝繁叶茂,重新有了好收成的“生机”。“这果园,暂时还不会产生大的经济效益。”“阿汤”对果园的现状,并不满足。他要在这片果园里,种植有机蔬菜,还要探索无土栽培蔬菜……最终,把这里打造成,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果、蔬菜上市的现代农业果蔬园,以此,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24
王荣升 记者 何勤华【履职归来】  3月17日,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的一处平台,10多名村民围坐在一起,聆听全国人大代表,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吉列子日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由于村委会办公室和广场正在进行改造装修,宣讲会选在村里一处比较安静的平台举行。村组干部、村民党员、部分村民代表和养殖大户等,早早围坐在平台的一棵古树下。平台四周,是村里新栽的木棉树。吉列子日在讲解阿布洛哈村的故事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宣讲中,吉列子日选取和村民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内容进行重点宣讲。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村现在已经种植了凯特芒果、纽荷尔脐橙,建成黑山羊养殖基地、黑猪集中养殖基地,发展了村集体农家乐,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蜂蜜等农特产品。”吉列子日说,去年村民年均收入是11034元,我们要定一个目标,3年内实现翻倍,但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从北京开会回来是非常有信心的,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率先传来的是养殖大户阿达牛色坚定的声音。阿达牛色今年虽然只有23岁,但已有多年养羊经验。前几年,受困于村里交通不便、销售不畅等因素,阿达牛色年均只养几十只羊。村里通路、通车后,他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他家养羊近200只。  一边听,阿达牛色一边也在思考,村里的农文旅融合系列项目打造好后,阿布洛哈村的知名度肯定会越来越高,游客也会越来越多,羊的销路将越来越好。  听了阿达牛色的想法,吉列子日竖起大拇指,其他与会者也纷纷鼓掌。大家表示,要团结一心发展好产业,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相信村里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村民且沙次尔色说。  听完宣讲后,阿达牛色忙着往他的羊群走去,他对未来致富增收的信心更足了。“要让羊吃得饱饱的,长得肥肥的。”  吉列子日也没停歇。村里的农文旅融合系列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但部分村民还存在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差等情况。“乡村要振兴,游客要引来,环境卫生必须搞好。”他说,接下来将挨家挨户上门宣讲。【返乡手记】  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我非常激动,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一定会和村民一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现在,阿布洛哈村正在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民宿酒店、星空帐篷营地、峡谷溜索、感恩池等乡村旅游项目。此外,千亩脐橙项目正在实施,千亩小米椒、千亩芒果等产业发展项目也正在规划中。未来,阿布洛哈村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欢迎大家来做客。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2
(记者 张京品 刘彤 王炳坤 武江民 双瑞 孙清清)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武器”。操作这些新农具的生力军正是新一代年轻大学生。  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是很多农村大学生的梦想。如今,看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会,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时代课题有了新答案。  大学生“新农人”,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逐梦乡村,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给乡村振兴带来新希望。换装备 让种地更轻松  春风吹过黑土地。走进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一场农机培训会在田间地头热闹开场。“驾驶轮式拖拉机转弯时一定要减速、鸣号、靠右行。”梁日鹏站在人群中间,讲解拖拉机的操作规范,一旁是各式新农机:免耕播种机、秸秆打包机、植保无人机……  29 岁的梁日鹏,是沈阳农业大学2016届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毕业生,上学期间他曾走访、调研全国近100个农业合作社。带着这些经验,毕业后他来到法库县创办了万盈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成为当地3万亩地的“贴心农管家”。  “这几年,我们将农田管理接入了物联网系统,一台手机就能管数万亩地。”梁日鹏说,他参与开发的“万盈管理系统”,利用 GPS 对农户的承包地进行查田勘界、实地测绘。每一块托管的土地都有一个二维码,客户可随时用微信扫描了解服务的进程及详情。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赋能农业生产。如今,在一批“新农人”的操控下,手机远程管理农田,种地尽显科技范儿。  在有“中原粮仓”美誉的驻马店市西平县,1.2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投资和运营。毕业于郑州大学的“80后”刘亚辉,带着两名“90后”大学生台晓林、王仲琦,还有一名“00后”大学生王英凡,“耕种”着这超万亩良田。  一条条笔直的麦垄,暗含新科技。“每条麦垄之所以笔直如线,是因为使用了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提前规划好线路,全程自动化播种。”王仲琦说。  如今,这超万亩良田里,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浇地、施肥手机一键启动,时常引来周边农民的参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说,农业现代化关键是种地人的现代化。由大学生变身的“新农人”,年轻有活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正让农业生产从“靠人力”向“靠算力”转变,从“体力活”向“技术活”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生力量。回农村 奋力干一番大事业  4年多前,听说齐叶叶要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乡务农,她的丈夫很是不解。齐叶叶给出了她的理由:离家近一点,现在农村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今年32岁的齐叶叶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物流专业,曾在沿海地区工作多年,担任一家物流公司区域副总经理,2018年选择返乡务农。  如今,齐叶叶和同是大学毕业的弟弟齐昆,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耕种着800多亩农田,并为周边3万多亩农田提供托管服务。2019年以来,齐昆花费15万元陆续购入3台植保无人机,自学成为操作植保无人机的行家里手。2021年,齐昆获得第四届中国农机手大赛植保分赛陕西赛区冠军。当年,他和姐姐同时获得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证书。  常年活跃在农田耕作一线的姐弟俩,是大学生投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东北大堡子村,大学生农民郭佳明种碱地西红柿的故事,人人称道。  郭佳明的家乡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盐碱地居多,是水稻的主产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偏少。2016年,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的郭佳明选择回乡创业。但刚开始支持者并不多,人人都劝他:“这盐碱地里种不出黄金,不如安安稳稳种水稻。”  郭佳明不服气。他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合作,每天凌晨就起来去地里干活,研究种植技术。大棚里的日夜劳作,让郭佳明成了村里的“科学种地专家”。他不仅对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变化了然于胸,还研究出碱地西红柿起垄装置等多种实用技术。  这几年,在当地政府部门扶持下,郭佳明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培训学校,辐射带动周围农民共同致富。  如今,碱地西红柿成了大堡子村的富民产业。全村共有300余个大棚,近800名村民种植碱地西红柿,村民纷纷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好政策 让“新农人”留得下  沿着麦垄,刘记森小心翼翼蹲下身,拔出一株麦苗,抖落土,放在手心。“你瞧,今年的麦苗长势好得很!”  “90后”新农人刘记森戴着一副眼镜,年轻帅气,谈起种粮头头是道。  2014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后,刘记森回到河南省小麦产量第一大市周口市商水县魏集镇,与父亲一起经营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所在的高标准农田,有物联网控制中心、气象观测站、各式节水灌溉设备……”刘记森边说边用手机向记者演示,“如今靠着科技种田,管理精细了,出力变少了,产出却多了,平均每亩地比传统种植增产100多斤。”  农业强国,关键在人。像刘记森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快速成长,成为推进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一些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新课题,如何端牢“中国饭碗”面临新挑战。  为此,国家着眼于农业农村实际,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刘记森的合作社流转土地的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刘记森创新探索“村委+农户+合作社”的全新托管服务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刘记森介绍,合作社成员已经从原来的28户发展到300多户,土地流转面积由初期233亩发展到6000多亩、托管土地达到3万多亩。  “下一步打算怎么做?”记者问他。刘记森说:“发展智慧农业,试种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为粮食高产稳产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华社 | 分享: 2023-03-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平 唐丰 姚盛  春风芳香拂面,巴山锦绣绵延,春日暖阳穿透缭绕云雾向大山深处恣意倾泻。3月18日一大早,达州市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青瓦木屋前人头攒动,围聚着不少穿着土家族服饰的乡亲,他们有的是黄连村村民,有的是从相邻的扇坡村、鸡坪村慕名而来的。资料图片:全国人大代表胡晓玲做客川网会客厅  “乡亲们,我从北京给你们带‘好消息’回来了……”在全国人大代表说“两会”暨宣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有好消息告诉你”院坝分享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话音未落,群众的欢呼声、掌声响彻山谷。  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位于四川省最东边,平均海拔1500米,幅员面积19.4平方公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苦村”,“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成为当地顺口溜。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黄连村依托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高起点、全方位规划打造产村相融的土家新寨,土家群众尝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甜滋味。  “这些年,我们黄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苦黄连 ’过上了‘ 甜日子’。我们会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甜。”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二组村民刘国友感慨。黄连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宣汉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有好消息告诉你”院坝分享会,广大党员干部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节日祝福及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等“好消息”传达给群众。同时,群众将自家创业致富、参军考学、农业丰收等“好消息”分享出来,大家在拉家常式的交谈中彼此传递着快乐、分享着喜悦。  “今天在黄连村参加本次院坝分享会,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我要把胡晓玲书记分享的全国两会精神带回扇坡村,让全国两会精神家喻户晓、落地生根。”龙泉土家族乡扇坡村党支部书记彭千兵激动地说。  当天下午,胡晓玲前往该村海拔2160米的轿顶包查看高山玫瑰产业园玫瑰长势情况,随后她来到三组80岁老人冉隆忠的农家小院,信心满满地对附近群众说:“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这让我们对发展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有信心了。我们要将此次两会精神贯彻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我们土家儿女一个都不会少。”  截至目前,宣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有好消息告诉你”院坝分享会已开展400余场次,参与群众4.2万余人次,不断将社会发展、惠民利民等党和国家的“好消息”带入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同时进一步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引导群众将自己的“好消息”快乐分享。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22
张远彬是合江县法王寺镇乡贤,也是法王寺镇有名的“兔倌”。2017年,在外打工奔波多年的张远彬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回到了法王寺镇,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目前拥有了一栋占地200平方米的兔舍,700余个笼位,饲养量常年保持在2000只以上,年销售量在6000只以上,年产值20万左右,带动10余人发家致富。“我在外打了十几年的工,心里其实挺茫然的,我想做一番事业,不想一直在外漂泊。”张远彬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毅然带着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返乡创业。考虑到自己有一定的养兔经验,张远彬信心满满地尝试养殖伊拉兔,他一次性就购入了200只种兔。养殖过程中丝毫不敢懈怠,从兔子的饮食防疫、到兔舍的环境卫生,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可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由于兔子突发疫病,出现大规模死亡。”张远彬说,一年到头白忙活了不说,人工、饲料及各方面的花费也都打了水漂,他内心充满了失望。痛定思痛,张远彬到处请教肉兔养殖大户,参加养兔技术培训班,在网络上学习兔笼摆放、种兔喂养、饲料配置等知识,不断积累养殖经验、提升能力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张远彬成了当地养兔业的行家里手,他的养兔事业也搞得红红火火。看到张远彬养兔闯出了“钱”途,法王寺镇一些农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养殖技术,他也毫无保留地传授。张远彬说:“自己一个人富不算本事,带动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只要大家有需要找到我,我一定毫无保留地帮助大家”。两年来,张远彬带动了10余位群众参与到养兔事业中来,人均年增收5000以上。(合江县委统战部 张宇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20
(牛萍 记者 王晋朝)3月17日10时,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工乔进双梅,手拿绣品走上永乐小学非遗教室讲台,为孩子们上小凉山彝族刺绣课。  身穿绣有彝族传统羊角纹的对襟长裙,乔进双梅这堂课,就从彝族刺绣的传统纹样开始。  “窗格纹、云彩纹、火镰纹……”讲台上,乔进双梅用一件件绣品,展示小凉山彝族刺绣的纹样图案和基本针法;讲台下,该校3个年级的35名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来自6年级1班的曲别小花尤为认真,在她的绘图本上,铅笔画成的刺绣纹样旁还用汉字、彝文和拼音记录了指法和针法。  “孩子们,希望你们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10时43分,乔进双梅用这句话结束这堂课。乔进双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乔进双梅从北京归来后马不停蹄,依托当地“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马边7所学校开设“彝绣课堂”。下一步,她计划在马边中小学校园常态化开设彝绣课程,更好地将小凉山彝族刺绣这一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刚走出永乐小学校门,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工李曲子迎了上来。她想让双梅阿内(彝语:姐姐)为自己的彝绣网店出出招。李曲子从事彝绣已有11年,想通过网络平台扩大销路,却因经验不足犯了难。乔进双梅告诉记者,从北京返回马边后已有6位绣娘找到自己,大家的问题都与“彝绣”“致富”这两个关键词有关。  在乔进双梅看来,绣布上穿梭的针线,一头牵着文化传承,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彝族刺绣是马边发展农村新产业的好路子。”她介绍,从2015年至今,当地已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培训3000多人学习彝绣技能,带动800多名绣娘“零投入”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  乔进双梅说,接下来将在产品设计、品牌打造、版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彝绣+乡村治理”“彝绣+旅游”等发展模式,让彝绣产业真正成为彝乡群众乡村振兴路上的“发财树”“致富路”。【返乡手记】  从北京回来后,我陆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收到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有关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的“预定”。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这些热情邀请?又该如何传达、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最后我决定将宣讲第一站定在刺绣工坊。  社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提出了大量问题。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国家对乡村振兴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令我倍感振奋,乡亲父老对于产业发展的热切期盼又让我压力倍增。  接下来,我将立足工作实际,专注于非遗传承和彝绣产业发展,继续拓宽彝族刺绣居家灵活就业的路子,探索“彝绣+”发展模式,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核心品牌竞争力,多出新品、精品,带动更多彝乡群众增收致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0
(记者 陈泳 实习记者 赵珊 摄影 刘钊)“陈书记回来啦!”“是啊,昨天晚上回来的!走,我们去项目现场,边走边聊!”3月14日,刚参加完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党总支书记陈贵静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村里,“这次两会上学到了很多,启发也很多,我要赶紧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听!”陈贵静和村民们摆“龙门阵”谈感受:要走好标准化品牌化路线来到白鹿顶村3组,十多名村民正坐在一片新栽种的树林里休息。陈贵静也蜷腿坐下,跟村民们摆起了“龙门阵”。“这次去参会,我带了村里产的白茶请代表团的成员们尝尝,反响非常好!大家都说我们的茶很香很醇!”村民们听到自家的茶叶受到欢迎,脸上都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不过呢,与别人的茶叶相比,我们的卖相还是差了点。”陈贵静拿出手机,把网上看到的一罐高端茶叶展示给大家看,“你们看这家的茶叶,是不是一看就很有购买欲?其实我尝过,品质跟咱们的差不多,但人家这么一小罐就要卖300多元呢!”“确实漂亮,那我们能不能卖高点?”“升级包装吧,还要设计logo!”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听着大家的热烈讨论,陈贵静沉思片刻说:“我们村的自然条件优越,产出的茶的品质我是有信心的,关键在于要走好标准化品牌化的路线,把名声打响。”“这次参加两会,我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农业农村的关心和重视,他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为我们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大有可为!”陈贵静的一席话点燃了在座村民们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我们愿意好好干!相信咱们的产品也能走出去,日子会过得更好!”大家纷纷表示。谈未来:打造农旅项目促产业发展这边热情高涨,不远处的露营基地也建设得热火朝天,“铛铛铛”的机器作业声音不断传来。“这是我们村集体经济今年最重要的农文旅项目之一,等建设好了,大家可以过来上班,也可以自己开小卖部、小吃摊,就有更多的收入了。”陈贵静带着村民们一边看,一边描绘着白鹿顶村的未来。来到露营基地的生态步道建设区。“修得咋样了?这个台阶高度合适吗?”陈贵静指着刚刚抹上水泥的生态步道,询问两名工人建设进度,同时用双脚轻踩台阶,上下走动,感受台阶高度。“已经修了160多米,再有个两三天就能完工了。”工人王安杰回应陈贵静。“光修好步道不够哦,这两边的杂草、乱石都要清理干净哈,这样游客走起来更舒服。”“书记放心,我们不求数量,但绝对保证质量!”王安杰拍着胸膛回答陈贵静。据陈贵静介绍,白鹿顶村接下来将重点打造露营基地、中药材研学基地等农旅项目,同时继续把村里的茶叶、腊肠等特色伴手礼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乡村表达。”传达完心得启发,陈贵静又匆匆回到办公室,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集中宣讲工作了。走时,她还不忘提醒村民:“明天上午10点,记得来宣讲会哈。”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3-17
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金凤村李模森的东森农业有限公司有机芽苗菜种植车间,一片片绿意盎然,一排排纤细、洁白、柔嫩的芽菜苗嫩绿修长,被成排有序摆放在置物架上,长势喜人。 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种子培育出的可食用的“芽菜”,属于“活体蔬菜”,作为富含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近些年风行沿海和大城市,以其生态有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芽苗菜主要是依托催芽育苗设备配合专业的种植技术、一把种子、一张吸水纸和一个幼苗托盘和系统固定喷洒设备,5—10天就可以‘生’出各种美味的芽苗菜。”李模森说,这些芽苗菜完全利用种子自身的养分生长,生长过程不能用点滴化肥和农药,只需要每天定时浇水,保持适宜的温度就可茁壮生长。目前,李模森的芽苗菜车间培育的芽苗种类有10多个,包括黑豆芽、黄豆芽、豌豆芽和红豆芽、香椿芽、七彩萝卜、花生苗、空心菜芽等。虽然这些芽苗菜是无土栽培,但却富含蛋白质、纤维素、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今年43岁的李模森,是新乐镇乡贤、返乡优秀人才。在广州闯荡了20多年,拥有了自己的皮具公司。由于受疫情和市场萎缩的影响,精明的李模森开始着手转型自己的产业。“有一次接待客户去饭店就餐时,其中一道清脆爽口的炒菜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打听后得知那道菜叫‘芽苗菜’。”谈起自己返乡种植芽苗菜,李模森说,尤其是在得知小小的一盘芽苗菜价格并不便宜后,他当时萌生了自己回乡培植芽苗菜的想法。 说干就干。2022年9月,李模森在经过几个月的芽苗菜种植技术学习返回纳溪老家,将金凤村集体公司闲置的一个冻库租了下来,投入30多万元对其进行改造、购进设施设备,全身心投入到芽苗菜培育中。很快,在李模森的精心“呵护”下,第一批芽苗菜在10月初通过了专业机构有机检测后,开始陆续上市。 由于种植的芽苗质量高、味道好,经过与纳溪两家大型商超和几家餐饮店、火锅店对接后,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成为许多市民的“新宠”。站在一排排整齐的置物架中,李模森说,在温室的芽苗菜不受环境和季节影响,全年都可以培育。因为它的生长周期短,轮作快,一年下来保守估算,一个平方米的芽苗菜可以上几百元。 “芽苗菜虽然营业丰富、种植周期短来钱快,但相应的技术必不可少。仅仅是浸泡温度和芽苗生长湿度都要求极高,每一种豆芽浸泡需要的温度都不一样。”李模森说,在泡芽上,每种种子的密度不一样,泡芽温度也不一样;而在营造芽苗菜适宜的生长环境,也是一个难点。有的芽苗菜喜欢湿度大一些的环境,有的芽苗菜要避光种植,种植方法各不相同。“芽苗菜种植看似简单,却是个十足的细心活。”李模森说。 现在,李模森的3个车间有2个车间种植芽苗菜,另外一间作包装和三次循环净水,种植车间全是架式栽培,空间大大节省。随着李模森的芽苗菜在商超和餐馆及火锅店打开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他也有了新的想法,“芽苗菜市场前景好,新的一年把车间扩大几倍,力争日产出在500斤以上,让绿色的芽苗菜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吸纳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起致富奔康。”(来源:纳溪区委统战部 徐 浪  刘晓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6
(记者 张蒙)“我要把全国两会精神和参会感受抓紧分享给村民们。”从北京返回村里后,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立即向村民们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分享自己的参会感受。  3月15日上午9时30分,李雪平在永丰村村委会会议室宣讲全国两会精神。9时,村民们已提前到达现场。可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宣讲前,李雪平专门穿上在北京参会时的服装,仔细翻看了参会时所记录的笔记,“找到现场参会的感觉,调整到最佳状态,要把全国两会‘好声音’准确传递给村民。”李雪平  宣讲开始,台下十分安静。“时隔9个多月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我感到格外亲切。”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雪平激动地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到非常振奋。”  “‘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李雪平说,全国两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更加坚定了永丰村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台下聆听的人群中,永丰村种粮大户李文斌记不清自己自发鼓了多少次掌。“就是很激动,不由自主。”李文斌说,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保障都让村里发展更有底气、更有信心。近年来,无论是粮食品种还是农机,科技含量都越来越高,农业经营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我们种粮越来越有奔头了!”  “去北京参会的这几天,我最牵挂的就是这片试验田。”宣讲结束后,李雪平一刻不停地前往高标准农田,查看农田提质改造进度,看看村里最近的春耕生产情况。  目前正是春耕备耕农忙时节,永丰村的种粮大户正在进行水稻育秧。记者看到,育秧田里的村民们把种子放在育秧盘上,支起保温棚加速秧苗发育。“相较过去传统育秧方式,现在育秧阶段总体时间减少10天左右。1亩育秧田,可移栽40—50亩水稻大田。”李雪平说,今年这片试验田还将培育77个品种的秧苗,为新品种试种打好基础。  望向这一片青绿的高标准农田,李雪平眼里透着光。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年永丰村将加大粮食生产,保证水稻的种植面积不减、水稻的总产量只增不减,带领老乡增收。多种粮、种好粮,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  记者了解到,今年永丰村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在同步进行,还将建成1000亩绿色高效水稻生产基地。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村庄。【返乡手记】  回到村里的这两天,我的心情依旧不能平静。作为来自农村的代表,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倍感振奋。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我浑身是劲。全国两会中,有不少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都在认真学习。  永丰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我们更应在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眉山市东坡区建设天府粮仓示范区的部署中,永丰片区是核心区,而永丰村是“核中核”,“这是一份责任,我们一定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把永丰村建设好、发展好。”  我们要干的事情很多:强化耕地保护、深化科技赋能,走绿色生态高产的现代种粮道路;提升宜居宜业水平,重点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持续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16
每到金秋九月,硕果飘香。走进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旭东村,挂满枝头的血橙让人垂涎欲滴。说起这些“致富橙”,就不得不说起市人大代表李必祥——他是土生土长的旭东村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怀有最真挚的感情,他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家乡,带领村民走上产业致富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李必祥成为村里敢于“吃螃蟹”的人:承包了20亩集体林场用于发展柑橘产业。为种好果树,他一门心思学习果木栽培技术,并登门拜访农科所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他最终掌握了柑橘育苗、嫁接、栽培等综合技术,并结合实际总结出适合自然环境生长的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经验,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专家。李必祥在李必祥的精心呵护下,20亩血橙长势良好,产出的血橙果肉饱满、细嫩多汁、味道香甜,上市后备受市场青睐。柑橘种植带来的丰厚回报,让他成了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自己荷包鼓了,乡亲们却还不富裕,这让李必祥很是揪心。经过反复思考,尝到血橙甜头的他决定成立自贡市白庙镇(现撤并到建设镇)果树协会和自贡市白庙塔罗科血橙专业合作社,把村民吸纳进专合社,通过发展柑橘产业助力村民致富。随后,李必祥先后从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渝红等品种,成功筛选出塔罗科血橙新系等特色水果品种,并建成自贡市唯一的柑橘新品种母本园基地,探索出一套农户易操作的实用技术。同时,他还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种植能手。在李必祥的带领下,村民们相继种上了血橙,迈上了一条甜蜜的致富路。说起李必祥的好,村民们无不伸出大拇指点赞。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李必祥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吸收贫困户为专合社社员,开展重点结对帮扶,免费向贫困户赠送柑橘苗60余亩,并无偿为贫困户的果园改造换种,依托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对于自己的付出,李必祥常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只有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李必祥的示范带动下,建设镇已发展成为自贡市最大的血橙种植基地,被誉为“川南血橙之乡”。2021年,白庙血橙获评国家地理标志;2022年,全镇血橙种植面积近两万亩,年产量约3万吨,产值过亿元。在李必祥看来,人大代表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最了解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的生活,我要努力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对此,李必祥深感责任重大,他充分发挥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势,时刻收集整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代表建议的形式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在他的努力下,推动一大批涉农问题得到解决。如今,虽已年过花甲,李必祥仍然干劲十足。他表示,还要进一步将血橙产业做大做强,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同乡亲们一起,把乡村振兴的梦想变成现实。(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李庭凯 陈戈 黄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5
(卢平 胡智 记者 汤斌 文/图)“周哥,我这个草莓叶子有点蔫,你帮我看下哈。”“这几个月天干,你这个水要灌得勤一点嘛。”正在草莓地里给村民指导草莓种植技术的人叫周季春,是成都东部新区石板凳街道菜子村9组继春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里有名的草莓种植能手,也是一名与时俱进、甘于奉献的农村致富带头人。2014年,在菜子村村“两委”的引导下,周季春返乡创业,在石板凳街道菜子村种起了草莓,投身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事业中,开启了农业产业新业态的新篇章。多年来,周季春以坚定的信念、非凡的胆识和热心为民的服务精神,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尽心尽力为身边的草莓种植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处处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农户广开致富门路,赢得了当地种植户的高度赞誉和尊重。成为石板凳街道草莓种植产业的职业经理人,今年2月28日,周季春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四川省第二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采摘好的草莓愈挫愈勇  建立试验示范片回乡之初,周季春承包了20亩土地开始探索草莓产业之路,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没有优质的草莓苗,欠缺过硬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周季春创业第一年就亏损近10万元。但是失败并没有消磨掉周季春的积极性,反而越挫越勇。没有种植经验,他就看书学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参加街道办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还经常向农技人员请教。通过长期的努力,周季春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的土壤消毒、起垄栽培、绿色防控、水肥一体滴灌的草莓种植技术,经济收入也逐年递增,2022年种植收入达到100万元左右。在周季春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草莓种植的产业之路上,2022年,石板凳街道石康路沿线成片种植草莓800余亩,预计实现农民经济收入2600万元。创新思路  探索新营销模式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周季春勤思善学,善于发现新思路,新商机。“在种草莓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草莓苗成本高,成活率却没有保证。”周季春说道。于是,针对购买草莓苗资金投入大、质量无保证的问题,周季春研究起了草莓苗的培育,培育出了成活率高、品质好的草莓苗,成功探索出从单一的种植草莓到繁育种苗和草莓销售于一体的营销模式。周季春说,“这样既解决了农户育苗难的问题,又延长了产业链。”去年,四川普遍经历了高温和干旱,草莓苗的培育也受到了影响,菜子村的种植户们却安心了不少。由于科学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方式,周季春的草莓苗培育基地产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为周边的群众提供优质种苗100万株左右,繁育种苗收入60万元左右。在周季春的带领下,周边的草莓种植户也先后开始发展种苗繁育产业,预计2023年菜子村种苗繁育面积能达300亩左右。共同富裕  带领村民共致富在草莓产业这条路上,周季春实现了致富,同时,他也不忘乡邻,积极带动大家一起走上致富之路。2017年,周季春成立了成都高新区继春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合作社社员,并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受益农户50余户。2021年9月,福田街道组织30余人到周季春的种植基地进行交流学习,周季春实地进行详尽讲解,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交流人员。指导村民种植草莓周季春的致富经历吸引了2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周季春为他们义务培训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迅速掌握技术。随着菜子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地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也有了就业的机会。周季春的继春合作社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12个就业岗位,整个菜子村的草莓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60个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216万元。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周季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菜子村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大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1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雷玉林 谢勇)科普惠农送关爱,乡村振兴增作为。3月10日,四川省三台县科协会同绵阳市老科协的志愿者在“台湾著名音乐家阿里山之父”邓禹平故里魏城河畔三元镇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春耕生产活动。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是日,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何松作了全市当前推广的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专场报告。县委科协、县科技局、县疾控中心和镇政府有关领导专家发放了科普宣讲资料,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地宣讲。当地村社干部和农民群众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绵阳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宋万兴、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通明、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饶志清、 孙久文等现场指导。科技支农下乡是市县科协2023年实施的“五进”活动重要内容,由市老科协农业经济信息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年内将面向基层作五场以上专题报告。在此期间,有效推广粮油作物新品种已获得群众广泛好评。包括了12种小麦、6种油菜、5种水稻、7种花生、8种玉米系列优良新品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38种粮油作物新品种的生长规律特点,发展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的真知灼见引人入胜。农村干群踊跃提问,积极请教作物选育、播种、生长、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县疾控中心专家雷玉林作了第28个世界结核病日相关科谱宣传。她从“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出发,阐明了“肺结核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咳嗽或咳痰2周,应怀疑得了肺结核,须及时就诊。当然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须掩口鼻,戴口罩可减少肺结核传播。应规范全程治疗,当然多可治愈,还避免传染家人社会。县科协副主席兼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锦秀,运用科普大蓬车,结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推进主导产业振兴发展,如何正确使用家电、电动车、手机等进行科谱宣讲,深受大家欢迎喜爱。绵阳市老科协宋万兴副会长表示:现代科技正在改变现实的生产生话,我们要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以前沿科技为群众增收致富插上腾飞的幸福翅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2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就业、重创新,谋发展、惠民生,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一家人。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党和国家关于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方针,不断巩固发展民营经济增活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好评。所谓“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谓“三个没有变”,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没有变,党和政府真正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政策没有变。所谓“两个健康”,是让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认真执行“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方针,这是激活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关键。当然,迈向共同富裕,也是民营经济须担承的社会责任。新时代十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良性循环、健康成长。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让搞民营经济的吃下定心丸、安心求发展,且为非公经济走向更广舞台注入了新动力。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也要加强自我学习、修养和提升。充分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模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9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也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园。马边彝族自治县碧桂园职业中学的14名孩子也将开启自己的新学期,不同的是他们将前往浙江省绍兴市,成为绍兴技师学院“东西协作班”的学员。吉石眯眯,是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金马村的一位彝族女孩,她即将踏上前往浙江绍兴的学途之路。绍兴对从未离开过乐山的眯眯而言,十分遥远,在她的印象中,绍兴只是帮助她们家脱贫的帮扶干部的家乡。而现在眯眯成为了第二届“东西协作班”的学生,绍兴将会是她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学习生活的地方。为进一步推动浙江省绍兴市与乐山市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蓝鹰工程“东西协作班”应运而生。吉石眯眯就是本届“东西协作班”的学员,与她同行的马边同学还有13位,他们将在绍兴技师学院完成三年的学习。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常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沈水梫说,这一次开设的一个与绍兴技师学院合作的“东西协作班”,是“蓝鹰工程”的升级版,和绍兴技师学院合作举办“2+3”的高职阶段“协作班”,也是和企业合作的“顶岗班”。去绍兴学习时间为三年 ,一年半在校学习,还有一年半顶岗实习。毕业后,可以在那个企业工作,也可以回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东西协作班”,三年毕业后,不仅能拿到高职证书,绍兴技师学院还与中芯国际、晶盛机电、弗迪电池、咸亨酒店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习、实习乃至今后就业都有定向式培养。沈水梫说,这个“蓝鹰工程”旨在深化东西部协作的各项工作,聚焦两地的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专技人才,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2月15日,这一批学员正式出发,开启了前往绍兴的新旅途。“这么难得的一个机会,让我去那里读书,机会确实挺难得,我到那里学习、挣钱 ,等我自己有能力了,就带家人们去绍兴看看。生活条件好之后,我还想帮助像我这样家庭有困难的人 ,我想帮助他们到外面去读书 ,想让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吉石眯眯说道。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职中学子由东西部协作助学项目前往浙江,通过学习技能、增长知识、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汇聚力量。今后,马边彝族自治县“蓝鹰工程”项目计划继续在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方面选派部分学生赴浙江学习,努力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企业高质量招才、学校高质量办学的目标,走好“东西部协作路”,接续助力乡村振兴。(供稿:马边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程聪 文/图  在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将军街,有一套300平方米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门口悬挂着“新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群众文化馆”的牌匾。农家小院内有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书屋陈列着社科类、文学类、经济类、管理类、医学类、少儿类、生活类等科目图书。杨毅在自建的图书馆内查阅书籍。  书屋的主人叫杨毅,今年80岁,上世纪90年代初,杨毅与妻子商量,将父母留给他们的近千册书籍归类整理,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图书馆”,免费供周围邻居借阅。30余年来,杨毅自办的这个图书馆,藏书已达3000余册,并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  1943年,杨毅出生在陕西省延安市,1961年参军,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日,和笔者谈起自己收藏图书的初衷,杨毅说,小时候阅读对他影响很大,父母都是学校教员,只要有时间,父母都会陪伴他们兄妹一起读书,只要书店有一本喜欢的书,他父亲都会想方设法地买回来。后来,根据工作调整,杨毅的父亲到了新疆工作,一家人从延安搬到了乌鲁木齐,他父亲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购书证。空闲时间,杨毅的父亲都会拿着购书证到当地的图书店购买图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传》等一些书籍就是当时购买到的。”杨毅回忆说,父亲除了会买一些政治类、社科类书籍外,还会买外国小说,《简爱》《笑面人》等外国小说就是父亲买回来专程送给他姐姐的。  “当满18岁时,父亲要求他参军,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杨毅说,1961年4 月,他选择了从南疆参军。期间,父亲多次来信告诫,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报,用知识武装头脑。在部队期间,杨毅接触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文章,使他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杨毅退伍后,回到通江县,在该地机械厂里当起了一名翻砂工,后来又回到通江县涪阳供销社工作,一直到2004年退休。  上世纪90年代初,杨毅把父母留下来的近1000册图书归类整理,自办起了图书馆,免费供邻居和学校学生阅读。30余年来,杨毅通过接收亲朋好友捐赠、自己在新华书店购买和子女购买等方式,家里藏书已达3000 余册,内容涵盖了社科、文学、经济、管理、医学、少儿、生活等科目。  “我的两个儿子都在重庆搞图书经营,每次回家都要带回大量图书。”杨毅说,儿女们受他的影响,也都喜欢图书。“自办图书馆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素质,提升文化自信。”杨毅说,孙女杨佳霓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帮助她父母经营图书,家里的图书“情结”就这样代代传承。  最近,杨毅还忙着一件事,把未上架的图书进行分类上架,同时,与当地学校联系,希望孩子们寒暑假到他的图书馆阅读,提升文化素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近日,在彭州市落幕的四川省第四届农民象棋大赛中,当地葛仙山镇居民姚思平力挫群雄,摘得桂冠。  这一佳绩不仅充分展示了姚思平的棋力,更是其半个世纪对象棋执着热爱、潜心学艺、持之以恒、终必有成的写照。姚思平(右)在四川省第四届农民象棋大赛中摘得桂冠。 受访者供图从看“耍耍棋”启蒙  3月2日,在彭州城区的一间茶坊,年近花甲的姚思平与记者相约,泡上一杯清茶,侃侃而谈他与象棋的故事。  大约在姚思平7岁左右,在彭州市葛仙山镇一条老街上,一名康姓老大爷经常在自家铺子前摆有象棋。一遇逢场天,十里八乡的村民就到那里下“耍耍棋”,输者要被赢者惩罚“弹菠萝”,一旁的围观者看得津津有味。姚思平就是围观者之一。慢慢地,他就把象棋“看会了”,康姓大爷还成为了他的启蒙师父。  “我小学没读两三年就开始学着谋生了,先后在镇上和彭州城里开过馆子。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看象棋书、打棋谱。”姚思平说,“很多现代象棋大师的棋谱,我都研究过。比如,胡荣华,以稳健的飞象开局,开局走得好;许银川,棋下得细腻,小细节不出错,残局走得也好;杨官麟则擅长攻杀……”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象棋软件的普及,姚思平开始利用这些现代工具进行打谱,观看网络象棋直播,并与不知其名的对手隔空对弈。赢棋了自然窃喜,输棋了他要复盘找原因。姚思平对网络象棋的输赢看得很淡,认为:“网络输棋很正常,有的对手用软件跟你下,‘人机合一’的,你咋个下得过?”  在姚思平看来,自己身边的象棋氛围很好,对手甚多。因而几十年来,姚思平在当地四处寻找对手切磋棋艺。后来,姚思平加入了彭州市象棋协会,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业余高手。他对自己的棋力评价道:“我的棋力是县级冠军以上水平。”四处参赛以棋会友  10多年前,姚思平一家人从镇上搬到彭州城区,住进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电梯公寓,家里的两三亩土地除自留一部分种一些蔬菜留着外,其余都流转了出去。姚思平在城里重起炉灶开起了馆子,闲下来的时候,就一门心思钻研棋艺,以棋会友。  “我去过河北、河南、浙江、重庆、贵州等地参赛,从几十人至几百人规模的比赛都参加过,每次比赛来回三四天时间,既有自费的也有协会出资的。”姚思平说,“比赛拿到名次,就有奖金,除去路费外还有结余。前几年,我在成都市双流区比赛,拿到过冠军;去年,我还拿过四川省第三届农民象棋大赛的团体冠军。是否拿到好名次全靠临场发挥,我只是图个爱好和以棋会友,比赛之余还能顺便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今年2月21日—23日,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四川省第四届农民象棋大赛中,70名来自省内的选手过招,历经10 轮比赛,姚思平再创佳绩。“我拿到了一个个人冠军,同时,还与彭州市天彭镇农民刘俊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这次比赛,好多选手我都认识,水平也都很接近,我们可能是主场作战嘛,运气好一点罢了。”姚思平谦虚地说。  现在,练得一手好棋艺的姚思平,馆子也没有开了,心思全都给了象棋。他经常浏览手机上的象棋软件,关注国内各大象棋赛事,凡有比赛几乎都要报名参赛。最近吸引他的是蒲江县西来镇将要举行的2023年第四届象棋公开赛。  “下象棋是我最大的爱好。下象棋能‘磨’一下脑壳,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姚思平表示,“我要活到老下到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8
(记者 王培哲)3月5日,《青年观两会》首场连麦活动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和青年观察员、“95后”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孟秋金荔项目负责人李佳旋。  从岫云村到北京,从村支书到全国人大代表,“85后”村支书李君带领岫云村从贫困村、空心村,发展成为四川首批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95后”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李佳旋负责的孟秋金荔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以“荔树入股,股工一体”新形式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特色方案样板。  连麦中,两位嘉宾和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主播一起畅聊“乡村振兴”话题。李君(中)与岫云村村民商量村里的规划(资料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谈思路留住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创造乡村青年良性循环通道  连麦开始时,李君聊到岫云村的梨花和桃花最近盛开了,吸引了周边不少人前来。李君以此打开了话匣子:“这些桃树和梨树都是返乡青年前几年种下的,几年后,既产生了经济价值,又带来了旅游收益。”在李君看来,返乡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引导他们回到乡村,正是岫云村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关键思路。  如何吸引更多青年回到乡村?这是李君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他从法律、政策和教育等多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  “对口的技能、合理的收入、宽阔的空间。”李君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鼓励具有乡村情怀、掌握技能的青年人才返乡发展。其次,要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所收获。最后,李君希望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上升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在更大舞台上贡献力量。  连麦中,青年观察员李佳旋认为,要留得住人,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干事环境,要为乡村基层青年创造“良性循环”通道。同时也提出了自己遇到的现实问题:身边不少返乡青年带着一腔热血回到乡村,希望把在城市见到的新鲜事物、新兴产业带回乡村,却屡屡碰壁,最后消磨了热情与斗志。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是关键。”李君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近年来他也看到不少返乡青年带着想法回村,却忽略了乡村的实际,“也许岫云村面临的问题,全国很多乡村都会遇到。另外,其他地方的经验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岫云村全盘借鉴。”  李君建议,返乡创业青年可以更多关注小切口、精细化的产业方向,这也和当前农业品牌化的趋势相呼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需求多样化、精致化,农业生产也需要捕捉最新的市场动向。”  “就拿孟秋金荔项目来说,关键在于荔枝的精深加工,为参与者创造更多价值。”李佳旋说。讲经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业提升效益 “规模化”“统一化”并非黄金法则  最近,岫云村正在和省畜科院合作,探索家禽新品种在岫云村的试点和推广。李君透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是未来岫云村推动农业提档升级的主要办法。  科技创新也是青年观察员关心的话题。李佳旋介绍,自己在尝试发展乡村产业时,往往面临技术与实际需求无法有效结合的问题。  “苍溪现在种植猕猴桃普遍用大棚,解决用水问题是提高猕猴桃种植效益的关键。”李君举例解释,目前岫云村正在和第三方企业探索使用感应式浇灌装置,通过前期的投入,换取后期长时间稳定的节水效果,是一笔划算的账。  此外,岫云村还在探索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科学安排农资投入,有效降低农村负担。  将眼光放远,李君认为,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台阶,创新要服务于农业品牌化进程。  “通过技术创新,农产品的品质多了一层保障,品质提高了,才能在市场端增加收益。”李君介绍,岫云村正在利用品质,打造品牌,“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培养村民的品牌意识,让大家愿意用‘岫云村’的牌子做生意,这其实也是村集体荣誉感的一部分。”  李佳旋主导的孟秋金荔项目,专注于荔枝幼苗培育、技术改良、荔枝销售以及荔枝精深加工,和李君的品牌打造思路不谋而合。“品牌化是不是需要规模化作为前提?”提起品牌品质,李佳旋又有了新的疑惑。  在李君看来,品牌化的管理并不等同于规模化、统一化的发展思路。  “的确,规模化、统一化能够帮助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还能避免品质良莠不齐,但也要看到,在我省乃至我国的很多地方,一些农村的土地面积、资金水平都有限,条件不允许‘一口吃成胖子’。”李君介绍,目前岫云村首先从农产品品质抓起,慢慢形成口碑,逐步产生市场知名度,因地制宜打造农产品品牌。  李君不忘提醒李佳旋以及和他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要考虑每个家庭或单位的劳动力承载范围,避免贪大求全,保持适度规模,切忌忽略成本管理,造成生产成本的急剧增高。◎邀你互动让你的声音可以直通全国两会  你是不是正在纠结毕业后是创业还是工作?你是不是在担心人工智能会抢“饭碗”?你是不是也对风靡一时的国潮有兴趣?……  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年轻的你,都在关心哪些领域?年轻的你,都在思考哪些问题?《青年观两会》大型连麦直播活动邀你参与,请将你的观点发送至四川日报微博、微信、抖音,跟随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云”观会,为四川发展和青年发展建言献策。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7
(记者 张守帅)这个春天,全国人大代表,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吉列子日,从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走向人民大会堂,他的故事赢得了广泛赞誉。  吉列子日代表身上有许多标签,作为四川代表团最年轻的代表,“95后”的吉列子日来自曾经的贫困山村——位于大凉山深处的阿布洛哈村。2020年6月,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崖的村子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在强大施工力量的推动下,在10多名博士、教授级工程技术专家力量的支撑下,在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吊运机械设备护航下,阿布洛哈村的通村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曾经“人迹罕至”的村庄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吉列子日。  人们关注吉列子日,更是关注中国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精神层面的跃升。  吉列子日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能够“读出来”实属不易。如今,让孩子上学已成全村的风气,村里256人当中就有100多人是学生娃。从村外向村里流动的人也多了起来,有嫁进来的媳妇,有体验变化的游客,还有常年扎根在此的支教老师。让吉列子日引以为豪的是,村里小学的教学质量还吸引了邻村的学生前来就读。他期待这些孩子也能像他当年一样走出大山,在有能力的时候,能反哺家乡做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  这并不是一个奢望。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就是一个例子。2012年,古路村动员在沿海城市某公司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的郑望春回乡发展。那时,郑望春的内心很犹豫,当年古路村是雅安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寨,只有沿着山崖间一条弯弯曲曲不足1米宽的骡马道徒步前往,最快也要走两三个小时。后来,郑望春想通了,说服自己的理由很朴实:骡马道是老一辈肩挑背扛开凿出来的,继续发展离不开一棒接一棒,年轻后生总要有个人带头。  这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帮助下,古路村的发展称得上“飞越”。村里修建了一条跨越悬崖,既能载人又能运输物资的索道,将两三个小时的爬山路缩短为3分钟。村民种下1800亩核桃、500亩花椒、500亩脆红李,打造了21户农家乐和民宿,更多年轻人回来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这个过程,郑望春接过了老一辈的“接力棒”。  有意思的是,古路村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那时候,骆云莲履职调研基本都围绕脱贫攻坚进行,而现在,展现在郑望春眼前的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这是使命的传承和时代的进步。  我们为吉列子日点赞,也是为千千万万返乡创业者点赞,为扎根基层沃土、绽放青春光彩的奋斗者点赞,为伟大新时代新征程点赞。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7
(叶强平 记者 杨琦)铛铛、铛铛……伴随着清脆的铃声,3月4日,理塘县莫坝乡的12支“马背巡护队”又开始每天向茫茫大山出发了。莫坝乡森林草原覆盖面积大,特殊的高原性气候,乡辖区山路崎岖,人力巡山又耗时耗力,采取机动车又有盲区巡护存在短板。2022年3月6日,莫坝乡成立莫坝乡马背巡护队,在组建莫坝乡“石榴籽”马背巡护队期间,莫坝乡农牧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参与其中,所有马匹都是农牧户自愿提供。在全乡辖区内180余匹马中筛选出60匹良马,结合“十户联保”进行5人5马编组,每组由“石榴籽”工作队成员任组长,共12支队伍,承担着15.0587万亩草原和69082亩森林的守护任务。使用马背巡护能较短时间实现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巡护效率。马背巡护队中莫坝村第二巡护队在党员扎西多吉带领下开始第一天的骑马巡逻,穿梭在荆棘丛生的山林间,积极践行“守住山、管住人、防止盗猎、杜绝火源入山”。“大家自带干粮锅盔,保温瓶里装茶水,每天骑马15公里以上。”扎西彭措说,作为森林草原守护者,我们守护的不止是这林间草地的万物生灵,我们还守护这子孙后代的财富,家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在村内也受到了牧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据莫坝乡纪委书记洛绒丁真介绍,马背巡护队成立以来,在乡党委领导下,莫坝乡纪委带领各村纪检委员充分发挥执纪监督责任对马背巡护队队员安全、落实巡护制度、人员到岗等方面监督指导18次,辖区内无一起火情火灾,无一起人员安全事故发生。(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