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  盛朝元)为献礼党的二十大和建州70周年大庆,四川会理市为现代农业园区植入中国“芯”,以品质好“芯”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理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科技芯”赢未来。园区创建充分整合多层次专家人才,以会理石榴和烟草双科技小院为典型代表的“政产学研”新型助农联盟、院(校)地合作模式,积极主动引入一大批高层次专家人才助力地方发展,将引才、育才、用才促发展的谋略发挥到淋漓尽致,高科技支撑下的现代农业园区亮点频现、优势彰显、前途无量。于2021年6月组建会理石榴现代农业园区党委,下设科技推广等6个支部,全面满足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营销、旅游产业发展、现代物流电商服务、社会化服务、三农志愿服务等个性化需求,精准补齐制约园区发展的短板弱项。于2022年4月成立会理市粮油科技专家服务队,整合县(市)级、乡镇级专家人才150余人,在幼龄果园和烤烟地套种大豆促增收、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春夏季粮油经作复合套种间作等方面锐意创新突破。2021年整合三农领域专家人才106人加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会理运管中心”在线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截至目前在线解答群众咨询的种养技术问题1280余起,回访群众满意度高。会理青皮软籽石榴种质资源保护母本园“良种芯”保稳供。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会理市在种养领域始终秉持良种繁育、品种改良助农兴农的发展理念。生猪产业主推DLY三元杂交猪,市域良种推广覆盖率达100%;种质资源保护遴选本地乌金母猪,市域建成本地乌金猪保种繁育场2个(六华镇、小黑箐镇);良种杂交繁育改良引入部分约克猪、太湖母猪、藏香猪等作为父母本。建成石榴品种良种母本园200亩,建立2个石榴品种资源库,引进以色列、突尼斯、陕西、山东等国内外优良石榴品种100余种;建成石榴良种繁育基地 150亩,石榴产业园区良种推广种植覆盖面达 100%;“会理青皮软籽石榴”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针对“本土百年石榴古树”开展抢救性保护开发行动,以关河镇菜籽园青皮软籽石榴品种为代表的古树保护与开发利用行动纳入党政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玉米良种繁育工程稳妥推进,会理连年圆满完成各年度国家级、省级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任务,市域主推中玉335、高玉909、五谷3861、北玉1521、川单99、隆白一号等地方适种优良品种,玉米主粮稳产保供稳中向好发展。此外,会理始终坚持试点试验示范先行,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四季豆(主推早市大青豆)等域内主导的粮油作物均预先开展良种引进推广小批量试种试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种植户少走弯路、降低风险。会理早市四季豆喜获丰收“智能芯”促提质。以会理石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典型代表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率先推广应用远程控制高效节水灌溉、植保无人机喷施药、智能化信息化场景应用等新技术新产品,智慧农业方兴未艾,三农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勇立潮头。会理将省五星级石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纳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计划,重点示范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农业AI等高度集成的现代农业新技术,通过有效开展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场景应用,引领和促进市域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强基赋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2
(周宇棠 记者 钟正有)“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江县不断强化组织引领,加强人才培育,聚焦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擘画百姓富、产业兴、生态优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强化组织引领,坚定领导“主心骨”。一是建强战斗堡垒。切实抓好村“两委”换届“回头看”,紧密围绕班子运行顺不顺、工作能力强不强、精神状态好不好等5个方面,深入全县436个村全覆盖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切实帮助基层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聚焦培训提升。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中江县457名干部录取为2022年德阳开放大学春季班学员,选派380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市上示范培训,县级层面对436名村党组织书记、2720名村干部开展集中轮训,实现培训全覆盖。三是健全权力清单。印发《中江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八个“五不准”,将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资金管理、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小微权力”进行规范细化,确保运行有章法、执行有刚性、规范有依据。加强人才培育,激活智力“新动能”。一是选好“带头人”。实施优秀农民工人才回引培养、乡村企业家孵化培养行动,加大从产业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力度,按照“吸引一批、培养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00名以上,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二是用好“专家组”。建立“专家+土专家”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实施“院地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团队,选派14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沉”各村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三是育好“人才库”。采取县、乡联动培养、分级施训的方式,年度培训基层农林水专业人才、农产品加工人才、乡村电商人才和文旅人才600余名,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产业发展,牵好经济“牛鼻子”。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建“1+30”农业产业技术专家服务团,发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12条,精心培育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45个,成功培育百万级收入村1个,大力推广自主发展型、抱团发展型等五种发展模式,今年上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0.2%,收入达10万元的村173个,达百万元的村2个,带动群众就近就业8万余名。二是大力引进优质业主。中江县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4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33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发展带动农户数近12万户,增加就近就业岗位,有效促农稳定增收。三是大力推进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供销社+村集体经济+农民专合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模式,确定29个融合发展示范村,提供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目前已完成土地托管3000余亩,机械化耕种面积完成5000余亩,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2
(董凌丹 记者 程强)8月29日,“美丽中国建设之美丽四川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受邀参加研讨会,并作“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荥经”主题发言,同与会领导专家们共话荥经生态文明经验、共展荥经绿色发展未来。资料图片:荥经县花滩镇青杠村古玉军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荥经县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定“中国黑砂城、‘两山’示范区”定位,坚持“三破三立”、推动“三变”、打造“三美”,加快建设美丽荥经,奋力谱写美丽四川荥经篇章。坚持不破不立,把污水荒山变成绿水青山,打造美丽空间。牢牢坚持“两山”示范区定位,突出美丽河湖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两大抓手,依托“绿水”护航——打造幸福美丽河湖,依托“青山”增值——守护全域魅力空间,并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坚持边破边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美丽产业。坚持绿色转型路径,破传统产业立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绿色新型建材、森林康养度假、绿色有机农业“新三头经济”,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富民强县的美丽产业。坚持大破大立,把金山银山变成锦绣河山,打造美丽家园。以“中国黑砂城”为定位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以“全域旅游”为标准打造美丽宜居城镇,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大手笔推进城市、城镇、乡村建设,打造文化厚重、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古玉军说,荥经县山好水好人好发展好,走出了一条从污水荒山到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从金山银山到锦绣河山的“两山”实践路径,也是一条绿水和青山常在、保护与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之路,努力在美丽四川建设中体现荥经担当,奋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荥经力量。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9-01
记者 王晋朝解读  梳理《决定》内容,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的目标定位,以10个方面32条措施,明确指向一个“经济繁荣、自然生态、多彩人文、乐山乐水、灵秀博雅的幸福美丽嘉州”。  为何选择这10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何推进?又将对乐山带来什么影响?日前,记者采访了《决定》的起草者和相关专家。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目标定位  加快建设以“中国绿色硅谷”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的客流物流集散中心  全面提升乐山经济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动能、区域带动能力能级划分  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  现代农业发展能级  文旅融合发展能级  区域消费发展能级  城乡建设发展能级  改革开放发展能级  创新驱动发展能级  基础设施发展能级  生态环境保护能级  社会事业发展能级乐山大佛。乐山市委宣传部供图既是责任担当 也是因地制宜  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力,既有乐山自身发展所需,更是全省发展所期。  今年上半年,乐山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居全省第一,晶硅光伏产能规模年内有望突破1000亿元,乐山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提升之势已然显现。  2021年10月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把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为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5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明确了乐山发展的历史方位。  “乐山有能力、有条件、有责任把省委赋予的重任转化为乐山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乐山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道鸿表示,《决定》出台既是乐山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职责担当,更是依照市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省委提出的“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这一命题,画出的“施工图”。  “上承使命,下接市情。”在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宾看来,《决定》出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寓于乐山当前的发展实际。  从区位条件来看,乐山处于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经济带和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交汇地,既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地理中心,又与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相邻,现有的城市规模、城市功能以及综合经济实力,让乐山“有充分条件发挥区域中心性作用”。  “城市发展要以产业作为支撑。”戴宾认为,乐山优势产业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累计的关键期。以“头号工程”晶硅光伏产业为例,其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全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随着“绿色硅谷”建设持续推进,势必要求乐山在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动能、区域带动能力等方面不断升级,从而匹配产业发展态势。  戴宾表示,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的提升,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让乐山在承接成都极核带动的同时,扩大其在成眉乐晶硅光伏产业带中的牵引作用,并带动文旅、民用核技术等产业的发展。“长短相济”10个方面共同着力  “发展能级是衡量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吴道鸿介绍,在《决定》起草过程中,他们将城市对于“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作为体现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具化为“全面提升乐山经济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动能、区域带动能力”等定性目标。  围绕这些目标,《决定》明确,将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融合、区域消费、城乡建设、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十个方面能级。  吴道鸿说,十个能级的整体排局,体现了“长短结合、互为支撑”的理念。其中,先进制造业、文旅融合、区域消费等能级提升是在乐山现有产业基础上不断做强优势。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认为,乐山在光伏、文旅等产业的积累,其所代表的产业能力和物质资源,有能力带动乐山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区域产业链提升。  扬长还需济短。吴道鸿介绍,“十三五”期间乐山将68%的财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今年以来当地提出要突出办好“30件民生实事”,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软硬结合,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具体到单一能级提升,同样体现了“扬优势、补短板”的特点。就先进制造业而言,《决定》提出加快建设以“中国绿色硅谷”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针对产业缺失环节,着眼于晶硅光伏千亿布局,乐山首次明确要“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  盛毅认为,将储能产业单列是对晶硅光伏、绿色能源全产业链的提前布局。补齐产业链中的每一环,意味着对全球多晶光伏产业从议价权到定价权的掌控,“这才是真正的提升能级。”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31
(杨蜀丹 记者 高杲)“快一点,开门前要完成陈列。”8月30日2时,位于资阳市雁江区曼购商圈的永辉超市灯火通明,店长白正伟正带领30多名同事在仓库门前卸货,这比平时早了4个小时。  1个多小时前,白正伟接到通知:雁江区部分区域将于当日6时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为保障市民生活物资供应,作为超市负责人,白正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联系各个环节加快准备工作。市民在永辉超市进行选购。定制储备包提升效率确保物资及时送到  “多清点几次,务必检查清楚。”30日1时30分许,2辆长约9米的大卡车停在了永辉超市仓库门口,白正伟和几个同事跳上车开始清点货物,并反复清点了大米、面粉、蔬菜、肉类等市民需求较旺的产品。  白正伟介绍,为保证货物能够及时送达,他们在8月29日下午就向永辉超市彭州物流中心提交了补货申请,希望能够优先配送。“我们比平时多准备了一半以上的物资,目的就是不让市民担心物资供应问题。”  雁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林敏介绍,“目前,当地米面粮油等商品储备已增加至30天以上,蔬菜储备增加至5天供应量,基本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  8时,永辉超市刚开门,就有不少市民前来进行采购。同时,该超市线上采购平台也订单不断。“订单量至少比平时增加了4倍。”超市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永辉超市日常以线下销售为主,网上平台一个班次只配备了5名拣货人员。  特殊时期,如何保证将物资及时送到市民手上?白正伟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增加人手,他翻出当天的排班表,临时调整人员岗位,增加了12位拣货和配送工作人员。二是创新产品,在网上平台推出价值50元至100元左右的物资储备包。储备包内包含多种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市民日常需求,还提升了拣货、配货的效率。物业人员变“外卖小哥”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7时,在雁江区弘城水韵小区门口的一张长条桌上,摆放着20多个满满当当的袋子。这些袋子里面不仅有水果、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还有附近早餐店提供的特色小吃——这是小区业主电话下单购买的生活物资。  “这都是我们提前搜集到的‘成果’。”佳美物业驻弘城水韵项目经理谭秀华介绍,前几天,他们曾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对周边超市、药店、早餐店的物资供应情况、商家联系方式等信息搜集工作。“得知要静态管理后,我们迅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发到业主群中。”  “这相当于有了一个社区版的外卖平台。”不少居民表示,这种新服务,不仅方便他们及时补充物资,还丰富了品类。  记者还发现,该小区内,一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或骑着共享单车,或推着手推车,穿梭在小区和附近商超等地。“这是我们提供的上门服务。”谭秀华表示,针对小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患病人员等,他们提供代购代买服务,打通物资配送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31
近日,四川省华蓥市政协副主席杨秀君,带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市发改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及部分政协委员,冒着酷暑,外出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考察学习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进经验。考察组一行在崇洲市道明镇竹艺村考察。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都江堰市胥家镇拾光山丘田园综合体,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道明镇竹艺村,大邑县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等地,采取实地看、当面问、全面询等方式,对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业态培育、品牌培育、产业发展、建设经营模式等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详细了解、全面考察。考察组一行此次考察学习收获颇丰,感触很深。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借鉴别人先进经验和作法,针对本市实际,认真思考、积极建言、献计献策,搞好华蓥市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协商,为该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供稿:华蓥市政协  罗春华  杨晓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30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坚)“每年这个时节,我都要到曹家镇来采摘新鲜又美味的梨子,吃吃农家饭。这两年我看到曹家镇越来越好了。”日前,成都游客李林华又一次来到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体味幸福农家生活。美景变成了“打卡点”,产品给了村民“金饭碗”。近年来,仁寿县从乡村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发挥重点乡镇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集群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个性突出、互为补充的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服务落到实处、乡村特色旅游高水平发展、农村电商机制流畅运转”的融合之路,谋实做深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以文化下乡为“媒” 供给下沉架起文化赋能之桥乡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根基与精神命脉,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要注重培塑文化精神,创新继承文化基因,激荡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居住在仁寿县曹家镇东联村的群众不难发现,随着家乡梨产业越来越兴旺,游客越来越多,“梨文化”被提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曹家镇依托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梨文化”促振兴,东联村不仅设置道德讲堂、文明义仓、古梨膏坊、志愿服务站等板块,还以梨为媒,打造300米文化长廊,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百年梨乡文化,培育涵养文明新风。如今,许多前往东联村的游客,不仅被当地的梨花美、梨子甜所吸引,也被当地浓厚的文明气息所打动。注重统筹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优质性,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仁寿县多措并举,让文化“下乡”,让群众精神“富”起来。艺术“舞起来”。大力实施乡镇文化巡演“百千万”工程,即:到乡镇演出上百场次、行千里田间小路、惠及数十万群众。仁寿大舞台围绕乡村振兴等活动主题在全县各乡镇先后开展“凝心聚力 乡村振兴”、“兴乡村 共文明”等主题惠民演出;开展“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艺术培训;开展“传承中华经典 共享文化大餐”活动。农村群众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文艺作品“亮起来”。创作反映仁寿地方特色文艺作品百余件,歌曲《仁寿等你来》《仁者寿》《喊起号子朝前闯》等经典作品脍炙人口,大力弘扬仁寿精神;小品《我不是网红》《在家过年》反映了仁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的可喜成绩;围绕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作的《寻味乡愁》《仁寿欢迎您》等文艺作品,反映了城乡新气象、新面貌和新成果,奠定了坚实的乡村振兴文化基础。文化“传起来”。成立“金石合唱团”“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开展走基层文化帮扶活动。加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具备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分馆,打通文化资源输送渠道,开展“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服务,文化服务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转变,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资源共享。以顶层规划为“导” 营销先行架起旅游增效之桥“农文旅”并不仅仅是农业、文化和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乡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做创新。天府茶灵谷依托“山、林、谷、田、村”有机融合的广袤空间,仁寿县禄加镇红星社区引进乡贤,打造天府茶灵谷景区。景区的森林游乐区、山地嬉水区、露营度假区、农创民宿示范区、油茶种植示范区、生态康养区等六大功能区,真正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个性化游乐体验。仁寿县禾加镇五龙山,拥有“林丰”“石磐”“缤纷”“乡韵”“秘境”“胜迹”“溶洞”等天然旅游资源,一花一草,一石一路,一树一屋,一步一景,皆可成趣。近年来,该镇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打造,全线贯通五龙山旅游环线,游客不仅可以一条道游完整个景区,还能无缝衔接参观双堡牌坊和甘泉寺等景点。不断挖掘乡村资源优势,仁寿县突出“生态、欢乐、健康、智慧”乡村旅游特色,紧抓“5678”综合交通网络无缝对接成都的区位优势,丰富县域旅游产品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建设品质,释放旅游发展要素,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荷花基地成旅游打卡地构建“一环一核两区”文化旅游产业布局。编制《仁寿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依托仁寿历史文化底蕴,以县城为中心打造都市旅游区;依托天府仁寿大道、红星路南延线等干道建设全域贯通的旅游大环线;依托两湖一山,打造主题乐园等环成都高端乐游区;依托五龙山、洪峰湖等资源,建设南部农旅康养区。强化特色农旅品牌营销策略。编制《仁寿旅游品牌推广方案》和仁寿美食地图,激发特色产业优势,释放农业产业潜能。打造文宫枇杷节、曹家梨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会、赛事,举办仁寿县乡村旅游季推广活动,逐步提高旅游知名度。仁寿县2022年上半年接待乡村游客1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15亿元。培育休闲农业市场经营主体。持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和引导,带动农民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投资农业休闲观光、创意农业、餐饮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积极申报省级乡村文旅能人,筹办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以畅通机制为“引” 紧扣市场架起助农增收之桥“农产品通过电商进行销售,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扩大销路,是如今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仁寿县禄加镇中合村的蔬菜水果产业基地内,该村党总支书记黄朝松介绍,从2021年开始,村上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土鸡、土鸭、蔬菜、水果等。蔬菜从采摘到送到消费者手中,不会超过24小时,完全保证了新鲜。在村里,经常都能见到村民们采摘、打包新鲜蔬菜的忙碌身影。下一步,中合村还计划发展可视化农业,让消费者能看到蔬菜的种植、采摘、打包等过程,以科技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让农业村变成“网红村”。紧扣市场需求,近年来,仁寿县坚持以构建“2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前进方向,借势文宫枇杷园、曹家百年梨乡、褚橙庄园、橙色田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搭乘乡村电子商务便车,探索“产业基地景区化、产品销售线上化”之路。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出台电商扶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印发《仁寿县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试行)》,设立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电商经营主体奖励扶持力度,持续激发电商市场活力,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带动电商经营主体增收。创新“直采直销”模式结成帮扶对子。鼓励各类电商应用主体大力开展“电商+企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等直采直销模式,借力京东、淘宝等平台进行销售。今年以来,四川田夫农业有限公司等重点电商企业同该县6个乡镇、10余个村(社区)和仁寿县中盛禾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仁寿铧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搭建起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直接向农户采购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水果等,助农增收。推广“互联网+旅游”模式创新宣传手段。文宫镇采用“互联网+枇杷节”模式,在京东商城仁寿特产馆网上直销文宫枇杷,枇杷48小时直达、网上整点秒杀、团购优惠等活动精彩纷呈,线下配合网上枇杷节在文宫镇举办文艺演出、枇杷采摘、游园、摄影、品果等活动,持续扩大文宫枇杷品牌影响力。曹家镇坚持“做美梨花、做甜梨膏、做香梨宴”的理念,以节会为载体,搭建网络宣传平台,深度打造以梨产业为主导,集采摘、观赏、体验为一体的“曹家梨”乡村旅游品牌,旅行团合作,多路径吸引游客前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张闻亚  8月23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堂香谷景区里,近千亩薰衣草绽放,游人如织;花田不远处,30个比常规规模更大的崭新设施大棚中,西瓜、甜瓜、番茄等作物长势良好,正等待成熟后游客来采摘。  美景美食,一幅动人的高原农旅产业融合画卷正徐徐展开。大棚内种满各种瓜果。旅游交通枢纽  美丽薰衣草让游客在这里“刹一脚”  川主寺镇是阿坝州的交通枢纽,向东能到达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龙景区,向北能到达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景区,向西能到达高原“金银滩”红原大草原,向北能到达若尔盖县的黄河九曲第一弯。天南地北的游客中,不少人会在这里“刹一脚”,只为了一睹绚丽薰衣草芳容。天堂香谷景区。  在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2015年就种下的200多亩薰衣草,每年从6月中旬绽放到10月中旬,期间恰恰与阿坝州的旅游旺季相吻合。薰衣草花期,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游客涌入园区,观赏花田盛景。去年,园区门票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我们今年在园区增加西兰花、莴笋、棒菜等高山蔬菜,与平原地区可以打一个时间差。”景区负责人何伟告诉记者,这些品种外形美观,不仅像普通经济作物一样能有收成,而且还具备观赏价值,能进一步增加旅游收入。此外,由于园区蔬菜与平原地区上市时间错开,价格普遍会更高。大棚高原阳光充足  设施大棚里的瓜果效益高  千年川主寺,悠悠高原情。接近3000米的海拔,让这片沃土处在典型高原气候的笼罩下,昼夜温差大,年日照量2000小时,气候干燥。如何利用好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推动农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是当地人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  2021年底,天堂香谷景区旁,30个农业设施大棚拔地而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留意到,这里建起的大棚,和在成都平原常看到的大棚有很大不同,个头足足大几倍。  此处一个棚长达 112米,宽24米,高5.6米,每个棚的占地面积约为4亩。为什么这里的大棚那么大呢?  现代产业园生产负责人侯健介绍,棚大能减少棚内气温的波动,保证作物处于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生长。记者还发现,大棚顶部还准备了“被子”,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其放下,为棚内作物保暖。当前,大棚里种有3个甜瓜、2个哈密瓜、2个西瓜和6个小番茄品种。一周后甜瓜即将迎来成熟上市。而西瓜还处于刚挂果不久的阶段,距离成熟还需要等待一个月左右。而长势正好的小番茄,亩产预计能达到6000斤以上。  “今年5到7月,我们已收了一批甜瓜,以‘游客体验采摘’的形式,按照15元/斤的价格卖,加上园区的番茄,一共收入100多万元。”侯健算了笔账,一个大棚一年种两季番茄、甜瓜外加一季其他蔬菜。一个大棚投入成本80多万元,预计4年能收回成本。30个大棚错时种,可以保证月月有瓜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9
走访坐标:宣汉县蒲江街道茅岭村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小懿 特约通讯员 张平  三伏天里,正是高粱成熟时节。8月15日一大早,笔者走进宣汉县蒲江街道茅岭村千亩高粱基地,只见一行行高粱整齐排列,一株株颗粒饱满颜色殷红的高粱映红了山坡。  茅岭村地处川东高粱种植优势区,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为浅丘地形,境内达陕高速公路宣汉快速通道贯穿而过,距县城6公里。过去,该村的土地一度大面积撂荒。2021年,茅岭村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契机,通过土地整理,将当地800余亩撂荒地改造为土成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吸引了种植大户刘兴林入驻,他陆续流转土地1000亩,并成立了宣汉巴乡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们背着丰收的高粱。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粱已到了收割期,收割时间将一直持续到8月底。今年这1000亩高粱的总产量保守估计能够达到60万斤,它的产值,如果按均价3元钱/斤算,可达180余万元左右。”现为巴乡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兴林兴奋地介绍,“这千亩高粱地里,有一部分种子是由宜宾五粮液公司直接提供的,我们跟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预计今年可以向他们出售高粱30万斤左右。余下的就作为我自己开办的酒业公司酿酒原料,预计它的附加产值约200万元左右。”  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上精心的管护,如今,该基地在“基地+市场”订单式经营方式下实现了酿酒高粱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通过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不仅支撑了企业的高效发展,壮大了村产业,也惠及了当地的众多百姓。  “我流转了1.78亩给刘兴林,一年租金(流转费)500元钱一亩,这项收入也有1000元钱左右,另外我自己还种了两三亩,收割后也交给巴乡红公司。平时我还在这里面做工,80元钱一天,一个月也有2000元钱。”宣汉县蒲江街道茅岭村村民张显云乐呵呵地说。  企业发展、产业壮大、农户增收,三方互利共赢,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宣汉全县种植高粱1.5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  宣汉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杨斌表示,下一步,县农科所将大力推行适宜当地气候的高粱品种,并推广轻简、高效的栽培技术,推动高粱产业发展,擦亮宣汉特色产业“金字招牌”,争取在一到两年时间,订单高粱达到3万-5万亩,与五粮液、茅台、郎酒集团签订更多的订单,做强品牌、做优产品、做大市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短短1年多时间,井研县就有32辆吸粪车携带了一个个小小的神秘“黑匣子”。这个小小的“黑匣子”就是GPS,它的背后是一个智能监控平台,远程监控着吸粪车的一举一动,防止吸粪车私拉乱排和“跑、冒、滴、漏”,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驾驶员手指的地方安装有GPS。  8月23日中午时分,吸粪车驾驶员胡同强刚从井研县新正养殖场拉了一车粪污到井研县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进行集中处理。在吸粪车驾驶室左下方,就安装着GPS。胡同强介绍说:“我每天要从附近的养殖场拉三四十方的粪污,有了这个GPS,后台就可监控车辆的运行轨迹,监督吸粪车驾驶员按要求操作。”  在井研县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的智能监控平台,可监控该工程12辆安装有GPS的吸粪车。井研县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总经理李钊说:“去年3月,我们的12辆吸粪车在全县率先安装GPS,从而对吸粪车运输过程全程跟踪,确保运输的粪污可以溯源。同时,我们还配套有吸粪车的自动称重、自动识别车牌号等设施,避免拉粪过程中人为造假。”  2020年9月开始运行的井研县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负责对茫溪河沿岸未流转土地建粪污消纳场的规模养殖场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为了确保该工程能收集到足够的粪污集中处理,同时,也为了确保茫溪河沿岸养殖场粪污零排放、粪污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井研县政府于去年3月出台《井研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全域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粪污运输进行智能化监管,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统一指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配备GPS定位及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监管终端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全过程记录粪污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等情况,依法查处粪污偷运偷排和“跑、冒、滴、漏”行为。  “去年3月、11月分两批,为32辆吸粪车安装了GPS,其中,12辆是大沼工程的、20辆是规模养殖场的。”井研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股股长张忠华表似乎,“为此,县上出资通过全额补贴或部分补贴等方式,让他们购买了全封闭式吸粪车;并通过招投标,由第三方公司为这些车辆安装GPS、提供智能监控服务。一旦发现吸粪车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就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井研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徐树斌说:“通过为吸粪车安装GPS防止粪污私拉乱排、沿途‘跑、冒、滴、漏’以及采取相关环保措施,现在,茫溪河的水质由以前的劣五类水,到今年1至7月已转变达三类水。以前还偶尔接群众举报吸粪车造成了二次污染,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举报了。下一步,全县吸粪车都必须安装GPS,实行全程监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9
(曹琳 赵万本 李全民)“十三五”期间,青川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以长效机制为根本,以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就业扶持为支撑,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截至目前,建设集中安置点8个,实施易地搬迁3426户10671人。夯组织,“有依靠”。青川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县级部门、乡镇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同时,落实8名县级干部、10个行业部门一对一对应联系8个集中安置点,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县级干部及行业部门到安置点调研12次,协调解决搬迁群众实际问题25个。不断完善集中安置点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安置点居民公约、议事规则等制度,保障社区治理有序有效。精施策,保实效。制定了《青川县“十四五”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规划》,聚力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社区融入、消费帮扶五项重点任务。印发交通、水利、产业、就业等10个县级行业部门专项扶持方案,明晰相关行业系统到村、到集中安置点的工作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建立县、乡干部帮户制度,因户施策,户户制定“五个一”扶持规划(一个增收产业、转移一个劳动力就业、培训一个致富能人、有一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立一本增收台账)。全县实行月调度、季抽查、年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投资金,添动力。争取以工代赈专项投入。围绕安置区“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十四五”以工代赈项目1.7亿元,2022年争取到位资金1197万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80万元,占31.7%。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按照应整合尽整合的原则,全县整合涉农衔接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惠及搬迁群众3100户。争取浙江帮扶投入。整合投入浙江帮扶资金5920万元,建成产业基地9个、就业帮扶车间12个,惠及易地搬迁群众530余户。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与青川县农商行联合开展金融助力易地搬迁后续工作,为搬迁群众产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截至目前,全县对搬迁户评级授信率达到91%,投放低息贷款1.06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县内新型经营主体和招引企业投入6500万元,建成“川之味”茶叶加工基地、“星空青川”创业基地、“湖羊入川”基地等项目,按照“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120户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增收。稳就业,促增收。青川县始终坚持将促进就业作为直接提高搬迁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采取以工代赈项目带动一批、重大项目吸纳一批、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帮扶车间就业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自主创业发展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的“七个一批”帮扶手段,实现全县易地搬迁家庭有一人以上就业,实现年户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让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服务,能融入。青川县按照规划执行到位、资金整合到位、责任压实到位的整体目标,全面启动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8个示范集中安置点建设全覆盖。一是制定“六有”标准。有完善的管理组织、产业园配套、生活服务超市、文化健身广场、金融服务及便民代办、通讯网络保障等功能配套。截至目前,“六有”达标率达到100%。二是开展“五项”行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感恩教育行动、移风易俗行动、文旅提升行动、平安创建行动,全面提升安置点生产生活承载力。通过开展“六有达标”和“五项行动”进一步增强了搬迁群众融入新家园、新社区的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6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坚)养老服务日益完备,托管服务逐渐优化,老旧小区换新颜,便民项目多元化,百姓意见有人听,百姓困难有人帮……如今,在眉山市仁寿县,各个社区正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驿站”,展现着民生的温度。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活动中,仁寿县突出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聚力示范带动,通过组织联建聚合力、优化服务激活力、以点带面强内力,扎实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聚焦党建引领  组织联建聚合力 “一看二闻三品 ,一口为润、 二口为饮、 三口为品……”在“茶中岁月,水样情怀”茶艺培训活动现场,仁寿县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学习茶艺文化,感受茶艺的别样魅力;揉、捏、搓、贴……在仁寿县怀仁街道组织的“益智小制作,创意大世界”文明实践活动中,志愿者老师早早就准备好了黏土、颜料、垫板等材料,耐心地教孩子们进行超轻黏土造型制作;立足“快乐小东坡—家庭童乐”儿童关爱项目,仁寿县民政局邀请律师,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向未成年人、监护人详细讲解未成年人定义、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家庭保护等内容,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进社区活动。……精彩的活动在仁寿县怀仁街道大道社区舟屿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接连“上演”。社区志愿服务据悉,怀仁街道大道社区以社区为主体,联合周边商户、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成立舟屿商圈党总支,吸纳商户、企业党组织书记为总支委员,成立商圈自治委党支部。同时,通过在商圈核心地带建立党群活动中心,有效地整合了社区“区域党委”成员单位资源,推出党务、政务、居务、商务、志愿服务五大服务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大道社区还成立服务公司参与党群服务中心运营,定制党建项目、破冰游戏、文明实践、团队建设四大特色“菜单”,推出红色党课等“菜品”,承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商户等各类团体党建、团建、工会等活动,通过公司化运营,实现造血自给功能。聚焦党建引领,仁寿县多措并举,组织联建聚合力。建强基层组织。按照“区域集中、利于管理、便于服务”原则,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125个、街道3个、城市社区21个,组建街道“大工委”3个、城市社区“区域党委”21个,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格局。实施结对共建。依托社区“区域党委”,推动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实行“社区派单+单位接单”,动员在职党员1.1万余名认领服务岗位1.4万余个,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心理援助、育幼助老、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探索议商联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协调机制,依托“百姓议事”“民情恳谈会”收集梳理居民诉求,协商解决涉及停车收费、环卫保洁、房屋改建等实际问题,为居民打造和谐有序的居住环境。聚合多方资源 优化服务激活力“现在我们的生活幸福感很高,平时家里有什么坏了的东西,比如开关、水龙头等,打个电话,维修师傅就来了。”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社区居民马小华开心地说。通过问卷调查、团体访谈等手段,文林社区有针对性地收集居民需求。对养老、助残、托幼、就业、就医、就学等常规性便民服务需求建立服务清单,有针对性地提供“菜单式”便民服务。同时,持续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引进社会企业,推进19项便民服务和211项维修服务进小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聚资源,优服务,激活力,仁寿县着眼三个方面下功夫。优化党群服务。升级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便民服务功能,探索社区工作者“全岗通”工作机制,推行“政务+金融”综合服务,延伸开展社保医保、水电气缴费等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改造后的老小区优化法治服务。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社区法律明白人,建成街道及社区调委会37个、其他调解组织10个,化解邻里、婚姻纠纷;推进“法律七进”,组织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群众营造安心环境。优化社会服务。培育发展社工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组织“仁和家风”“亲子花艺”等7类特色活动100余次,提供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群众营造舒心环境。 聚力示范带动 以点带面强内力日前,走进仁寿县文林街道建设社区工行小区内,整洁的墙面、干净平整的道路、靓丽的绿化及新增的规范停车位令人眼前一亮,群众纷纷为老旧小区改造“点赞”。为使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群众心坎里,一直以来,建设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小区自治”的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共同管理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区、不同居民的诉求,广泛征集民意,策划改造,形成了浓厚的居民自治氛围,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宜居环境。大力整治薄弱领域,仁寿县聚焦基础设施改造、幸福场景营造、盈利空间创造、组织体系塑造、服务队伍打造等5大重点任务,抓实老旧小区治理,积极改造老旧小区,有效利用闲置空间,新增小区停车位和公共健身设备等,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聚力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强内力,仁寿县还坚持“三治融合”,统筹抓好组织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实践、物业管理等内容,试点社区服务项目化,支持社区自治组织参与解决居民需求,以“微项目”带动“微治理”。探索“社联公司+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优选13个城市社区联合出资38万元成立社联公司,通过自主运营、与本土企业合作联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河道保洁、家政服务、城市绿化等业务,推动社区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提升社区自我服务水平。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剑彬 聂姚  风吹稻谷香满地,又是一年丰收季。  8月17日,井研县东林镇稻田里,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来回驰骋在田间,成片的稻穗被“吞”进脱粒,秸秆粉碎全部还田;在不远处的烘干中心,三台大型烘干机开足马力,24小时不停运转,以保障颗粒归仓后的安全储存。这一幕井然有序丰收场景的背后,是井研县探索创新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三方联动,实现农户增收、主体获利、集体发展的共赢局面,目前,这种模式已在全国推广。收割水稻“菜单式”服务获好评近年来,井研县实施农业生产发展项目,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托管,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由原来的“耕、种、防、收”单一环节逐步转变为单环节、多环节、全托管并存的“菜单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受到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一致好评。今年3月,井研县在宝五镇曙光村投资3000万元开工建设老农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中心占地27亩,集工厂化集中育秧育苗、农机服务与推广、农资销售与配送、粮油烘干与贮藏、综合服务与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功能为一体。  在老农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墙上,挂着一张价目表,上面涉及农事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深耕深松、集中育秧、机插机播等等,这样细分的目的是实行定制化服务,因地制宜分项收费。“这些项目不仅针对种植大户和条件适宜的机械化作业,对零散户、作业条件差的一样适用,村民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取服务内容。”老农民农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春梅表示。  老农民农事服务中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井研综合农事服务能力,实现劳动力在种地和转移就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目前,老农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已覆盖井研15个镇(街道),并辐射周边南充、遂宁等6个市(州)15个县。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  井研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地势不平、灌溉用水不便等不利条件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打破短板,该县提出建设百里粮油走廊,实施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去年,井研县打破行政区划,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邻、片区互动、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宝五镇五龙场村、千佛镇瓦子坝村作为百里粮油走廊核心区,整域规划推进。  为推进百里粮油走廊的建设,该县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建成农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开展农业灌溉、测土配方、土壤改良、绿色植保、高效种植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为群众提供品种试验示范、生产指导、科技服务、新技术培训等服务,为乐山市粮油生产、农技、农机技术推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井研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7.09万亩,较去年新增1.1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4.6万吨,将实现年综合产值约41.8亿元,落实保障粮食安全责任,井研正加快实施“北柑南粮”战略,通过试点“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项目,努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秋收时节,达州市大竹县粮油园区内,稻穗灿黄,籽粒饱满;加工车间里,一袋袋糯米粉、一罐罐醪糟,在流水线上“奔跑”;糯稻文化博物馆中,游客们体验了一把手工制醪糟……  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大竹县以糯稻产业名列其中。  8月中旬,记者来到大竹糯稻产业核心区——该县月华镇,探访这里如何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实现一“糯”千金,让昔日小摊摊,变成今日大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当地村民现场演示米曲制作流程。一二产业联动“订单”让产业升级迭代  过去,大竹的糯米、醪糟多以小作坊生产,既小且散。如今,在大竹糯稻全产业链中,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扮演着“链主”的角色。  8月16日,东柳醪糟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作业。“目前,我们的年加工能力已有11.6万吨,主打产品是醪糟和糯米粉。”公司总经理唐本栋介绍说,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东柳醪糟不仅糯米粉加工能力全国第一,还是醪糟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公司现有 9 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产品,在畅销全国的同时,还出口加拿大、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柳醪糟发展壮大,离不开大竹糯稻产业的强力支撑。  以公司所在的月华镇为例,这里地处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东柳醪糟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全镇发展订单农业,免费为村民提供糯稻种子和技术培训,并承诺保底收购。“今年,我们镇的糯稻种植面积首次突破了 2.3 万亩。”月华镇党委书记陈雪梅表示,龙头带动下镇上的糯稻种植核心示范区亩产值已达2000元,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6万元。  包括月华镇在内,东柳醪糟共带动了大竹22个乡镇,以及万源市、邻水县等乡镇发展糯稻种植,40个村、5万户、10万余人受益。  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东柳醪糟的数字化控制中心内,有一块10余平方米大小的显示屏,实时记录着糯稻基地内的空气湿度、酸碱度等指标,方便农技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并加强田间管理。公司新生产的醪糟产品上,标有二维码,记者手机现场扫描,该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标准等溯源信息立即映入眼帘。  “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唐本栋表示,未来东柳醪糟还将进一步加农业数字化投入,让生产、加工更加节本增效。发展第三产业让农区变成旅游景区  “糯米煮好后,趁有余温加入米曲……”当天,在大竹县东汉醪糟旅游景区的醪糟文化博物馆内,月华镇玉皇村村民王秀正热情地为游客们传授着醪糟的手工制作流程。  石磨、米筛、碾子、风车……博物馆里,各类传统农事工具、古法酿造器具一应俱全。“我们设立了米曲制作房、醪糟制作房、发酵区等体验区。”醪糟文化博物馆的前身,为月华镇玉皇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2017年,东柳醪糟公司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其进行了恢复性修建并升级打造。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祥华表示,通过一比一还原,可全程展现传统手工制作醪糟的流程工艺,让游客在领略醪糟历史文化的同时,弘扬历史文化。除此外,这里还建有糯稻地方特色产品销售点,可现场品鉴米酒、米茶、糯米休闲食品、手工小吃等。  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区变景区。东汉醪糟旅游景区已获批成为国家级3A景区,实现了达州工业旅游“零”的突破。去年,这里又被省文旅厅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柳醪糟酿造技艺》体验基地和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我们每年要接待到景区旅游、研学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唐祥华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5
(张平 漆楚良 记者 王晓英 文/图)8月22日,烈日当空,记者一行走进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只见层层梯田稻浪翻滚,“鱼米之乡”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深刻诠释宣汉县胡家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粮食产能的真谛。“过去只卖稻谷,亩产450公斤,按3元/公斤算,每亩产值1350元,现在亩产600多公斤,我们加工成大米,还注册了‘鸭池稻鱼香’品牌,大米可以卖到10元/公斤以上。”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军细数变化,按每亩产大米400公斤算,产值可达4000元,每亩大米和稻鱼的综合产值就是8500元,亩产值是过去的6倍。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袁军身边,宣汉全域上演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交出一份满意的丰收答卷,为快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奠定坚实的农业经济基础。如诗如画的层层梯田稻浪翻滚量质齐增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我们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产业,田里种水稻,水沟里养鱼,不打农药,化肥也用得少,种出优质稻谷,产量高、价钱好。”袁军说,鱼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天然肥料,为了鱼的安全,防治稻田病虫害会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和生物手段。“轰隆、轰隆……”两台收割机在鸭池村一个稻田里来回穿梭,不到十分钟,一亩多稻谷就被收割完,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今年,全村稻鱼综合种养3000亩,可产大米120余万公斤,预计产值达1200余万元!”鸭池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冯涌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宣汉县胡家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记者发现,在稻田一侧,有一条“L”形水沟,养着鲤鱼和鲫鱼。据袁军介绍,国庆后,这些鱼就能上市,每亩可产鱼150公斤,按30元/公斤计算,仅卖鱼的收入有4500元。近年来,宣汉粮仓根基稳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21年,宣汉县农业总产值达130亿元,粮食播面146.6万亩、粮食总产量59.9万吨,播面和总产量的增速、增量均居达州市第一位,被纳入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为保供稳价防通货膨胀提供有力支撑,为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充足底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达信心满满。“L”型水渠里的稻鱼综合种植基地创新驱动迈上现代农业新台阶“我宣布,宣汉县峰城玉米产量出炉,平均亩产1037.1公斤!”8月18日,来自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绵阳农科院、达州农科院等7个专家组,在峰城镇龙泉村优质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宣汉示范区进行田间测产验收,通过三个多小时的测算,收获了令人振奋的数据。近年来,宣汉县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县农技农艺不断升级,生产降本增效。”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肖红说,宣汉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全面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新模式,还组成37个专家技术服务小组,安排农技人员325名驻点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业发展重点村进行技术指导。今年,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4万亩,助推大豆、玉米“双丰收”。“只要大豆、玉米一收完,我们就要用旋耕机翻田整地,晚秋作物及时下田,农时一点不会耽误。”肖红说,宣汉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在宣汉县,打谷场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农业收割机械的全面出击,成为农民秋收的得力助手,在迈向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机械强农之路越走越广,宣汉农民正享受着机械化带来便捷。收割机正在抢收稻谷提高产能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田成方,大农机来回跑;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让咱种粮人底气更足。”胡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文跃说,该县立足山区实际,探索创新“长藤结瓜”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宣汉已累计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总面积80万亩,配套田间存贮池7.1万立方米,田间管网18.94万米,建设农村机电提灌站286个。现已完成“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5500余亩,新增耕地面积350亩,开垦复耕撂荒地1500亩。近年来,宣汉县守住耕地红线,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宣汉县藏粮于技,蒲江街道茅岭村千亩高粱基地赢得大丰收。“好种子带来好收成。我们大力推行这种适宜当地气候的高粱品种——金糯红10号、宜糯红4号,并推崇轻减、高效的栽培技术,推动高粱产业发展,擦亮宣汉特色产业‘金字招牌’。”宣汉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杨斌说,该县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推广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 “大礼包不断,丰产又增收。”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庹万里说,该县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稳步提高稻谷玉米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希望田野生机勃勃,天府粮仓根基稳固。新征程上,县委、县政府带领132万宣汉人民,埋头苦干、接续奋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筑牢坚实基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4
(洛绒尼玛 记者 兰珍)松茸采挖季临近尾声。8月18日凌晨,雅江县八角楼乡松茸村村民仁钦骑着摩托车来到帕姆岭山顶。在一处松林下,他找到了4朵紧挨在一起的松茸,1朵已经开伞,其余3朵刚好达到采集标准。  仁钦蹲下身,轻轻扒开松茸根部缠绕的苔藓和枯叶,用削尖的木棍从旁边缓缓斜插进去,轻轻一压,松茸便从土中被撬起。他留下已开伞的那朵松茸,并从地上抓起一把松叶,小心地覆盖在它的菌盖上。  采挖有法、采挖有度,这是当地村民多年恪守的准则。“县上今年出台了很多保护松茸的措施,所以我们自己更要自觉!”仁钦说。  雅江县的松茸产量约占全国松茸总产量的20%。7月4日,雅江县发布《关于禁止采集、收购、出售、运输松茸童茸及全开伞过熟茸的通告》;7月15日,雅江县第一份松茸溯源码上线;8月,雅江县启用数字松茸交易中心……一系列保护措施,彰显“松茸之乡”加大力度保护松茸的决心。资料图片找原因减产,源于气候变化和粗暴采集  8月18日傍晚,仁钦带着新采挖的一批松茸走进数字松茸交易中心,立刻被不少经销商围住,有人直接对他喊:“今天通货280元/斤,我给你290元/斤。”“今年松茸产量低,太俏了。”正在“抢”松茸的经销商甲志玛说。  松茸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是野生菌中的珍品,近年来非常受市场欢迎,行情一路看涨。去年仅采挖松茸一项,仁钦一家的收入就在5万元左右。今年天气较为干旱,松茸产量急剧下降,仁钦一度担心松茸减产会影响家庭收入,但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量的不足。  商贩对“供不应求”的感觉最为敏锐和直接。松茸摊贩格绒指着面前满筐的松茸告诉记者:“这都是从周边村镇运过来的,以前周边的村民给我供货,一天能有满满一小卡车,多的时候甚至能超过1吨,现在1次只能找到几百斤。”  产量递减,也有人为影响的原因。雅江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农经站站长、松茸产业数字办工作人员杨智斌告诉记者,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只能存活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须和松树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而且共生树种的年龄必须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丝和菌塘;同时它还依赖柏树、栎树等阔叶林提供营养支持。  “当前松茸需求端日益火爆,但供给侧的情况却令人担忧。”杨智斌说,近年来大规模掠夺式的采集,部分阻断了松茸的自然生长过程。采菌人“先到先得”,对小于5厘米的“童茸”和可以产出孢子的老茸也毫不留情,“‘杀鸡取卵’式的采集是松茸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  对此,仁钦也深有体会,“早些年每到7至9月的松茸采挖季,就有很多采菌人蜂拥而至,粗暴的采集方式很容易让菌窝遭到破坏,导致来年松茸出土量减少。”想办法保护,用好村规民约和数字化手段  应对松茸产量递减,雅江县八角楼乡松茸村村民的办法很直接——在松茸出土的季节,村里发动全体村民参与巡山,夜晚还安排村民在山上轮流值守。然而,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太高,也影响相邻村子之间村民的关系。对松茸的保护与规范管理是松茸村村民一直以来的呼吁。  今年7月4日,雅江县发布《关于禁止采集、收购、出售、运输松茸童茸及全开伞过熟茸的通告》,从7月5日起,全县禁止采集、出售、收购、运输长度小于5厘米的松茸童茸及全开伞过熟茸。  不仅如此,雅江还制作了汉、藏语及“雅江倒话”版的雅江县保护松茸政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鼓励各乡(镇)将禁采的相关规定纳入村规民约。松茸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国告诉记者:“通告不仅在微信群里大量传播,而且在村委活动中心的大喇叭里每天循环播放,真正进入村民的心。”  今年以来,雅江县还大力建设“雅江松茸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着力推动松茸产地溯源。7月15日,雅江县松茸溯源码上线,仁钦也收到了一批被称为“智能背篓”的背包,每次采挖,他都将采到的松茸装进这样的背包里。“采摘户身份验证通过后,就可以收到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背篓,所采挖松茸的产地信息就被记录在内。”杨智斌介绍,通过为采摘户提供智能背篓、建设采摘驿站等,雅江对松茸采摘环境信息、采摘人员等进行数字化建档,形成松茸品质的“健康码”。  杨智斌介绍,“松茸产业数字化平台”还将对雅江松茸产业采集、流通、加工、消费等各环节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展示,通过数字化平台数据支撑,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开发数据应用场景,打造雅江松茸区域品牌,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目前,雅江县还成立了参与松茸资源调查登记和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雅江县松茸产业协会。“协会不仅起到管理的作用,还实施雅江松茸品牌打造、商标注册升级,提供国内外松茸产量价格等信息咨询服务。”杨智斌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24
(李润 记者 李传君)整合网格以来,网格员上报信息同比增长20%以上,且所有事项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8月上旬,刚出炉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显示,该区今年实施的全科网格建设初显成效。  为打破过去网格设置过多过滥、一人一岗的局面,罗江区对多部门的网格进行整合,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实现从“多网”到“一网”,逐步完善“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联动共治、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网格员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受访者供图  多网合一 告别“九龙治水”  罗江区白马关镇副镇长吴志国介绍,整合网格以前,网格员分属多部门,涉及政法、安全等方方面面。网格员分属不同部门,导致政出多门,各种上报事项不胜其烦,一旦遇到大事难事反而不知找谁,老百姓称此现象为“九龙治水”。  一个村(社区)有多个网格员,既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又不利于形成快捷灵敏的反应机制。为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今年2月,罗江区对分散在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民政救助等多个部门的网格进行整合,将全区划分成2106个小网格,配备专职、兼职网格员2502人,形成了以一、二级网格员为底座,网格专干、副网格长为中坚,网格长和总网格长为塔尖的“金字塔”型网格员队伍。  整合网格后,区级20个职能部门对网格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进行细化,将网格工作事项由8项调整至43项,明确“提楼晓户、提户晓人、提事晓情、提情晓策”的工作目标。  同时,罗江区大力推行镇村干部与网格员交叉任职,有效发挥网格化管理“人多、格小,反应快、责任清”的优势,力求达到精治、善治目标。据统计,全区一、二级网格员中,兼职比例高达42%。  “镇村干部熟悉当地情况,兼职网格员将加深他们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开展工作。”罗江区基层治理促进中心副主任马安安坦言,群众遇到急事既可以找镇村干部处理,又可以求助网格员,相当于有了“双重保险”。  科学设置 不留死角全覆盖  今年3月30日,万安镇二级网格员张丽莎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一小区居民因用药不慎出现休克症状,她立即拨打120,患者因此得到及时救护。  今年以来,罗江区优化重构基础网格,将机关、学校、医院、超市等全部收编入网并实行动态管理;在有地质灾害点的村(社区),增设专属小网格,配备地质灾害监测专职网格员;完善线上网格,推进网格员微信群、QQ群延伸到户,并发动热心群众和志愿者参与网格管理,号召他们及时发现并主动上报网格内存在的问题隐患。  万安镇党委书记傅迅称,“网格调整实现了‘多网合一、多员合一’,强化了网格员统筹协调能力,促使服务更加精细化。”  今年五一前后,外省跨区机收队陆续进入罗江区开展农忙抢收。金山镇金山社区陶祯明、肖学远等二级网格员主动为机收队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并定时在网格服务微信群中发布防疫信息,配合机收队做好防疫工作。  “通过实现一网全覆盖,好多问题可以化解在基层。”鄢家镇星光村党委书记、副网格长周华表示。  统筹力量 提升治理效率  整合网格后,罗江区各项工作迅速落实落地,基层治理效率大幅提升。“罗江区全科网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网格小而精,网格员和服务对象彼此熟悉,好开展工作。”罗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严崇平介绍,1名二级网格员负责包联30户群众,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快速解决。  罗江区进一步健全了分类处理机制,根据管理权限,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做到有问题主动承接、限时办结反馈。同时,罗江区还建立“呼叫”事项办理结果满意度测评制度,将“呼叫”事项部门响应率、办结率、超时率和满意率作为对部门及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金山镇对辖区内各个社区的面积、人口、驻区单位企业、社区工作力量等指标进行了全面摸底,采集了2000余条基础信息,为精细化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  今年7月2日,金山镇安家村二级网格员林燕在走访时,得知村民张宗华老人近期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征求了张宗华老人和家人的意见后帮忙联系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据悉,安家村共有60岁以上老人610名,通过网格员上门服务,已有596位老人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这项工作从动员到基本完成仅用了三个月,在整合网格之前是难以想象的。”罗江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肖银花感慨。  全科网格运行 带来三大变化  罗江区整合网格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如何呢?数据显示,自整合网格以来,罗江区各级网格员累计报送各类信息6763条,包括社会治安、流动人口核查、矛盾调处等。  今年4月15日,调元镇顺河村一级网格员马孝伟在和村民交谈中了解到,村里有一段路没安路灯,他及时上报了该情况。经过镇政府相关部门和村“两委”的努力,该地段顺利安装60余盏路灯,村民从此夜行不再难。  罗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科网格建设给罗江区带来三大变化。首先,提升了工作质量。罗江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人多、格小”的独特优势,通过网格员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群众,避免出现经过多层传达信息失真的现象。  其次,提高了自治水平。罗江区将定向议事代表明确为网格员,第一时间召开定向议事代表会议解决问题,形成“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的闭环运行机制。  第三,扩大了村级事务群众参与度。网格员及时了解反馈群众诉求,提升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乡村治理与农民意愿“两张皮”的难题。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力争实现矛盾不上交,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罗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旭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8-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福升 记者 刘佳  8月10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发布了《关于2022四川现代农业十亿元镇、现代农业亿元村、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十强村和十大杰出村官评选结果的公示》。其中,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成功入围“现代农业十亿元镇”名单。  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是米仓山茶百亿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及该县六大茶叶主产区之一。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黄茶清馨小镇,2021年度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是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省级第二批百镇试点建设镇、全国重点镇,镇内三合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谁能想到,拥有如此多的“荣誉称号”的木门镇,过去是个“一穷二白”“闭塞落后”的穷乡。木门镇三合村  近日,在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三合现代农业园区,宽阔整洁的乡间小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茶园里长势喜人的茶树,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游玩拍照……所见之处皆美景,所望之处皆笑脸,茶山(茶园)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处处充满乡村振兴的气息。  木门镇三合村何渡,2008年年满33岁的他不再远赴广东打工,而是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方家长梁最年轻的茶农。开荒、改土、管护……从村上承包110亩老茶园后,何渡的“茶叶情缘”也由此展开。  何渡告诉记者,2017年他栽种了20亩黄茶。2020年初投产后,他家茶园亩产黄茶鲜叶超过15公斤,每公斤价格700元,单项收入21万余元。看到黄茶收益高,市场前景好,最近两年他又新栽了60多亩黄茶。  木门镇副镇长张川认为,木门镇的蜕变得益于近年来紧抓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带动了茶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村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着旺苍县木门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企落地生根,茶品高位问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茶产业、蔬菜及食用菌、中药材已经成为木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镇美民富的“十亿元镇”。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60.3%。  木门镇党委书记向欣告诉记者,该镇始终坚持把要素服务作为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始终坚持走茶叶“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充分集聚生产要素,多元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突出“育主体、调结构、建基地、促融合、搞加工、创品牌”等六个关键环节,培引龙头企业,带动经营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提档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集中“聚变”,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的多元集中示范引领新格局。  据介绍,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加大品牌整合、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区域公共品牌+核心企业品牌+标志性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构建“技术规范、包装标识、品牌营销、监督管理、宣传推介”“五统一”格局。深度挖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驰名商标、广元黄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张名片,充分利用茶博会、采茶节和新闻媒体等推介宣传米仓山茶,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相信村民将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崭山米枣,果呈圆柱形,口感脆甜,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眼下,在以崭山米枣著称的三台县新德镇崭山村,正是米枣丰收的时候,吸引客商纷至沓来。与从前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崭山米枣个头变大了!8月15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崭山村,探寻米枣个头变大背后的秘密。沉坠枝头的崭山米枣。米枣好卖果农依然“大动干戈”8月15日,骄阳似火,在崭山村村委会委员黄玉的院坝,记者一边品尝着他家才下树的香脆可口的崭山米枣,一边听他讲起了崭山米枣的故事。  “它原来就是我们本地的土生苗,上世纪90年代,有小客商吃着好吃,遂带去外地销售,一度造成米枣销售非常抢手。”黄玉说,“于是,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河滩地、荒山荒坡发展起来,现已种植3500亩(包括合并后的永联村、永胜村)。大多年份,果园价格保持在选货 5-8 元/斤、统货2-2.5元/斤,树上纯红的果子达到品质的顶峰,果农就装箱当礼品枣卖,5 斤一箱的卖25-30元。”  崭山村二组果农黄庭斌是最早的一批米枣种植户。他说:“崭山米枣亩产 3000斤,我家1.2亩米枣年年都是客商收购,要卖1.3万元左右,而每亩每年的成本不过1000元。”  尽管如此,黄庭斌这1.2亩已不全是传统的崭山米枣品种。“从2020年到现在,我有一半嫁接成了‘大蜜罐’,这种‘大果果’枣子产量与崭山米枣差不多,但却比崭山米枣的个头大了两三倍。主要是消费者喜欢大果,我们也要迎合市场需要嘛。”黄庭斌说,“改良出来的‘大果果’基本在本地就卖完了。”品种改良做大做强崭山米枣原来,崭山米枣效应带动了周边村镇相继发展米枣。这导致2015年、2016年,崭山米枣的市场行情陷入低谷,统货一度跌至0.7元/斤!  村里也逐渐意识到崭山米枣果小的问题。于是,经县农业部门牵线搭桥,崭山村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采用崭山米枣进行新品种选育,于2017年成功选育出了“苹果枣”“大果枣”,这两个品种成为改种的主流。  崭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伯毅说:“新品种,品质比传统米枣还要好一些,1个果相当于传统米枣的3个!于是,从2018年开始通过部分项目资金带动,我们引导果农逐步改良新品种。新品种因为果实大,树型矮化,为果农采摘节省了劳动力。”  不过,当地相当一部分农户仍有传统的崭山米枣情结,至今仍未迈出改“大果果”的步子;另外,崭山米枣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的保护,也需要留下一部分老品种。对此,文伯毅表示:“新品种有很多好处,下一步还是要引导果农应能改尽改,配套搭建大棚和滴灌设施,既实现旱涝保收,又能提高产品品质,做大做强崭山米枣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2
(记者 王代强)“我们带动4万户农民种植糯稻20万亩。”8月16日,在位于达州市大竹县的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唐祥华向来此考察的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暨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会与会人员介绍联农带农情况。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实现联农带农富农?记者透过培训会,窥见一些端倪。大竹县醪糟文化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制作醪糟。龙头企业带动  “公司牵头联合3个专合社、5个家庭农场,组建了全县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竹县糯稻、醪糟产业化联合体。”唐祥华说,公司统一提供种子、技术培训、保价收购,保糯稻种植户优先就业务工,保二次返利,实现人均务工就业月收入2800元,增加了当地醪糟等特产销售从业者的收入。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很明显。“让全省都能吃到我们大竹县产的小龙虾。”公司董事长陈芝秀说,公司探索建立了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服务、供物资、保底价收购的“五供一保”联农机制,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年产小龙虾4500吨、生态优质水稻1.5万吨,带动2.2万余户农户亩均增收4000元。  “要带动,龙头先要舞起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科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域性产品流通、品牌营销等农民做不了、做不好的环节,支持龙头企业制定全链条生产标准,引领乡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集体经济带动  “除了搞好农业生产,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在大竹县东柳街道社会化服务中心,大竹县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文川介绍,专合社现有登记社员152名。  近年来,专合社深挖稻谷加工附着物价值,将有机谷壳提供给酒厂酿制高端窖酒,谷壳年销售收入达180万元;将大米分级后的碎米销售给“桂林米线”“黄家曲子”,碎米年销售收入达80万元;将细米糠作为鸡、猪饲料,年产跑山鸡4万羽、跑山猪1600头,米糠年销售收入达65万元。  “农民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专合社把大家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指导推动具备条件的合作社采取出资、新设、收购或入股等形式办公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效率,助推壮大村集体经济。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建立财政投入股权量化、集体资产折资入股等机制,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建成麦冬加工和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三沼利用、麦冬高架蔬菜等专合社,打通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推动村民就近务工就业,核心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突破20万元。产业融合带动  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有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醪糟文化博物馆,是培训会考察点位之一。馆内不仅有各种醪糟古法酿造所用器具,还1 1还原了传统手工制作醪糟的全流程工艺,游客在这里可体验亲手制作醪糟。  不只是醪糟文化博物馆。近年来,大竹县建成糯稻文化主题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个、农家乐182户,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3万农民受益。  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眉山市丹棱县杨场镇的思路是“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已举办“金龙脆”采摘节、3D绘画暨登山运动旅游节等活动10余次,吸引游客10万人次。  “还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产业融合,要充分适应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新产业,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