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雯 周翠玲 记者 杜铠兵  洛吉村家的民宿才开了一个月左右,但他已经感受到“丁真效应”给家乡带来的变化。“现在村里时常有游客来,给他们提供吃住,可以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6月22日,在丁真的家乡理塘县格聂镇然日卡村,村民洛吉村向记者说道。  在洛吉村家的厨房里,一篮新鲜的小白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以前这一带是种不出绿叶菜的,尤其到了冬天,想吃新鲜蔬菜必须去县城买,一个来回就要一天。”理塘县气象局局长彭斌告诉记者,而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一年四季种出新鲜蔬菜,除了满足自己食用,还可以招待远道而来的游客。洛吉村和他家的蔬菜大棚 杜铠兵摄    端上一盘炒时蔬高原也能种出优质蔬菜  理塘之所以被称为“天空之城”,除了美丽的景色,更是因为它的高海拔。而丁真家乡所在的格聂镇然日卡村原来是一个传统纯牧区,由于其高海拔的特点,气候条件较差,到了冬季,全村百姓只能偶尔吃上嚼都嚼不动的白菜叶。  “现在大棚里有小白菜、莴笋、油菜薹……”今年5月,洛吉村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了一个有20多张床位的民宿,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门口的这个蔬菜大棚帮了他的大忙。  记者走访然日卡村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70平方米左右的蔬菜大棚。格聂镇人大主席伍永建介绍说,自2015年理塘县气象局对口帮扶格聂镇以来,经过前期气候数据调查,气象部门和农牧部门共同筛选出了适合这里种植的白菜、萝卜、莴笋等蔬菜,并指导村民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  高原不仅能种出蔬菜,还能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小的高原环境,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理塘县气象局还与理塘县濯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合作,发展极地果蔬、食用菌、牦牛养殖、休闲农业等。  “这里的白萝卜占到全省直供港澳总量的三分之二。”彭斌表示,通过气象监测对基地白萝卜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理塘白萝卜生长过程适宜与不利的气象条件,并且提供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有效保障了理塘白萝卜的品质和产量,使其成为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的高端农产品。    捧出一杯青稞酒粮食生产不再“看天吃饭”  青稞是高原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乎着藏族人民的口粮和牲畜饲料。当地的主食糌粑是由青稞制成的,而醇美的青稞酒,也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热情,成为款待宾客的佳品。  “最怕的就是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彭斌介绍,理塘属典型的高原气候区,温度低、冬季长、日照多、辐射强、风力大。同时,理塘地形复杂,海拔差距大,导致青稞播种时间差距明显,前后可达1个月,复杂的自然条件给当地农户的种植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能否有个好收成,在当地人心中几乎是“看天吃饭”。  为了科学规划理塘青稞的生产和布局,理塘气象局经过调研、考察和分析研究,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理塘县青稞种植农业气候区划报告》,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制作《主要农作物适播期预报》,对理塘县的青稞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种下了粮食,这才是走出了实现丰收的第一步。理塘属于川西高原,根据相关标准,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毫米即为暴雨。而理塘的暴雨天数在高原地区是相对较多的,加之地形脆弱,暴雨灾害对农牧业以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理塘县气象局专门制作了《理塘县青稞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将各地的暴雨灾害风险进行分级,以便全面统筹防灾减灾工作。“青稞出面率低,建议加强管理。”在最近一期的《农业气象专题分析报告》中,记者看到气象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各乡镇青稞长势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在保障粮食自己食用充足的情况下,多余的青稞还可以做成水磨糌粑出售。”彭斌介绍,在理塘县气象局对口帮扶格聂镇期间,镇上成立了合作社,将当地的糌粑、蒲公英、食用菌等特产加工成商品,既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农产品,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又到桃子上市季节。如何提高桃子的生产效益,成为果农关注的话题。  记者了解到,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桃子的加工与利用,通过研发青桃泡菜及系列菜品、以烘干技术烘制桃粉作为食品的添加原料,极大地提高了桃子的附加值。桃粉。  前不久,擅长西餐烹饪的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烹饪艺术教研室主任李晓,研发了焗酿青桃鸡肉卷、酥皮青桃烤牛肉、青桃酱披萨等7道西餐菜品,道道菜品色香味形俱佳,令一个个吃货馋涎欲滴。在这些美味大餐中用到了一道重要的辅料,这就是李晓历时一年时间开发的青桃泡菜。  “青桃泡菜,是选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未完全成熟的个头小、硬度高、不具商品性的桃子,采用通常的泡菜水来泡制的‘洗澡’泡菜。”去年,李晓接到一个青桃附产物加工与利用的课题任务,他采用50多斤青桃泡制了一批青桃泡菜。6月22日,他说:“青桃泡菜的脆嫩度和口感好,而且它的糖分不高,不会影响泡菜水的风味。青桃泡菜算是泡菜的一个特色品种,其特点是咸酸脆嫩、清新解腻。”  今年4月-5月,李晓采用青桃泡菜研发了7道西餐菜品,使西餐别具风味。李晓介绍,青桃泡菜可替代西餐中的常见辅料酸黄瓜,而且成本更低;此外,用青桃泡菜烹饪菜品,只要不过度加热,可始终保持青桃泡菜的脆嫩感。  就在李晓去年研发青桃泡菜的时候,该院老师徐培则参与了未商品化成熟桃加工课题的研究。徐培介绍,课题组考虑到桃子具有清热、滋阴作用,就利用成熟的水蜜桃通过干燥技术措施,将桃子制成桃粉。目前,正着手将桃粉添加到酸奶、速溶饮料以及面包、蛋糕等烘焙制品中,一方面增加食品的风味,另一方面使食品更具特色和卖点,从而为提高成熟桃子效益找到一条出路。以青桃泡菜为辅料创新的西餐菜品。受访者供图  “我们学院地处水蜜桃之乡——龙泉驿,学院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和学科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们发现每年疏花疏果,会疏掉很多青桃,造成青桃资源的浪费,对土壤、水源也造成一定污染。同时,每年桃子成熟,也有不少外观不理想的难以商品化的桃子。”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副院长辛松林说,近年来,该院组织老师与相关企业开展青桃及桃果的综合加工利用,“青桃通过泡制,成为别具风味的酸性调味品,成功运用到了西餐;外观不好、商品价值不高的成熟桃子,通过冻干等技术措施制成桃粉,添加到饮料、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增加风味口感、提高商品价值。”  辛松林介绍,制作1斤冻干桃粉平均需要10斤鲜桃原料。如果青桃泡菜、桃粉今后能实现产业化开发,一方面将使果农的桃子变废为宝、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果农收入,一方面可缓解桃子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9
    (记者 王田)麦田起波浪,丰收好景象。伴随着粒粒小麦进入粮仓,全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然而这个丰收却来之不易,今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小麦条锈病是近10年来第二重发年份,赤霉病是近20年来流行形势最严峻的年份,小麦蚜虫等病虫害也呈高发态势,对夏粮生产构成直接威胁。  在今年夏粮生产中,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防控小麦重大病虫害作为夏粮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提早动员部署,压实防控责任。据统计,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5.7亿亩次,完成防治面积10.5亿亩次,小麦条锈病流行强度得到有效遏制,赤霉病发生面积比预测面积减少5000多万亩,今年病虫防控成效明显,有效保障了夏粮安全。  压实责任:早动员、早部署  “小麦条锈病发病时间早、病点多,赤霉病流行风险大,纹枯病、麦穗蚜等病虫也有发生趋势,要及早注意防控。”今年3月22日,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高瓦房社区就早早组织农民技术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调查,提醒大家不仅要防旱、防冻,更要防病虫害。  防控要趁早,小麦条锈病重点在预防。今年初,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发生面积21亿亩次,对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面对病虫害威胁,农业农村部1月及时制定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总体损失控制在5%以内,做好病虫害预防措施,严防主产麦区大面积流行危害。同时印发《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提出强化科学防控、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  “今年,我部将病虫害防控列入粮食稳产高产五大行动,要求各地依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压实防控责任,落实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早动员早部署,多次召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会议,指导各地落实防控措施。  同时,各地也加大防控组织动员力度。安徽省各级政府成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挥部,实现防控责任“全覆盖”;关键时期,山东省厅成立8个厅级干部带队的粮食稳产增产帮包督导组,督促指导重大病虫防控等工作;陕西形成“党政主导,部门督导,技术指导”的防控机制,确保措施的落实到位。  经过有效防治,今年小麦条锈病等病虫防控成效明显。其中,山东防治总面积约2.1亿亩次,挽回损失约260万吨;安徽共防治小麦赤霉病9149万亩次,占需防治面积的101.9%;河南至少挽回小麦损失约172.5亿斤。专家评估测算,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治挽回损失比上年多30亿斤左右,各地对病虫害应防尽防,应治尽治,实现了“虫口夺粮”保夏粮丰收目标。  科学防控:强预警、精指导  4月18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出现小麦条锈病。“这是今年我省最先发现的条锈病。受4月下旬以来的连续大风天气和降雨影响,加速了条锈病在我省流行扩散。”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小麦条锈病是近30年来河北省发生最严重的年份。  发现小麦条锈病的第二天,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监测防控工作,并派出工作组奔赴各小麦种植区进行普查。为确保小麦条锈病不大面积流行扩散,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坚持开展监测调查,做好预警工作。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高空气流传播、跨区流行病害,为有效遏制其传播,预警尤为重要。今年入春以来,农业农村部就组织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加密监测条锈病、赤霉病越冬基数和田间流行动态,及时调度病虫害发生信息。多次组织专家会商,发布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  不仅预警到位,技术也要落到田头。“4月天气升温小雨不断,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多发,防范要紧,大家千万不能忽视。”4月26日,在江苏省灌南县田楼镇耿冯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科燃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玉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580多亩小麦集中进行赤霉病防治工作。  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田楼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一喷三防”,对农户千叮万嘱,确保防治效果。  像田楼镇这样,在防控关键时期入田指导已经是植保工作者的基本工作。今年,在病虫害发生季节,农业农村部分别派出4个防控工作组和4个防控技术指导组,赴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入田调研,指导各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  各地农技服务工作者的脚印也遍布田间地头。湖北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3批次共13个督导组分赴小麦主产区指导小麦病虫防控工作;河南4744名农技人员开展包县包乡包村技术指导,培训农民技术带头人43万人次,让防控技术到户到田。  加大投入: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  “防治小麦赤霉病不仅是用自己的无人机,周边的无人机都过来了。”今年3月22日,安徽省潜山市梅城镇潘铺生态农业示范区统一组织无人机为小麦喷洒生物制剂,增强小麦抗病能力。据悉,该市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种植大户和小农户提供托管服务,运用无人机对小麦、油菜进行统防统治。  与潜山市一样,安徽阜阳市颍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控也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全区整合资金采购高效对路防控药物,从小麦齐穗到扬花期,见花打药。颍州区植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区招标选定26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  今年安徽向小麦生产区各级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赤霉病等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四统一”防控措施,即统一防治技术方案、统一防控指挥调度、统一防治组织方式、统一防治质量监管。  安徽省植保站站长袁松告诉记者,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其中,省级财政下拨1.5亿元直接投入防治工作。  除了人力物力,一定的财力才能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农业农村部商财政部紧急下拨10亿元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其中3.5亿元专门用于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  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累计出动防治服务组织2.8万多个,动用无人机和地面大中型高效施药机械12万余台(套),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6%。  其中,江苏、安徽、河南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80%,陕西、山东、河北等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通过推进统防统治,不仅提高防治效果,而且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历经百日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小麦病虫害防控目标任务。”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病虫防控工作重点将由小麦转向玉米、水稻等作物,做好夏秋季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6-28
    针对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挥改革聚合效应,宜宾市珙县着力聚焦组织建设、便民服务、产村融合三个方面,谋好抓实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实现村建制调整改革“1+1大于2”效果。    一、聚焦组织建设,让基层堡垒更“强”。重点围绕镇村干部队伍管理、组织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努力锻造实干担当的“钢班子”,以“领头雁”的精神,激发新状态,带领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严实队伍管理。出台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岗位职数、任职条件等规定,健全县级备案管理机制,从严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创收奖励”薪酬标准,对集体经济强村的村干部进行奖励。实施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参加学历提升计划的村干部,最高可获得80%的学费补助。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深化“五亮工程”,通过阵地亮标识、组织亮等次、党员亮身份、岗位亮职责、党建亮业绩,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整体过硬。坚持不设比例,对排查确定“班子不团结”“服务水平不高”的12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开展整顿提升,确保100%整顿转化到位。印发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创新工作、亮点工作三张清单,并建立完善“一月一主题、月月有重点”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月提示工作制度,让基层党组织干有标准、做有方向。三是提升党建水平。开展“一学一册一创建”活动,按照10%的比例打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支部,现已推荐上报18个5A、4A、3A级党组织。开办村级党组织“巡回课堂”,对2000余名党员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发挥“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作用,远程指导村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规范村级党组织政治生活。    二、聚焦便民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易”。为方便撤并村群众办事,新建县域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全面设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代办点,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延伸,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向村社延伸。一是升级便民服务阵地。针对改革后村地域面积变大,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投入资金360余万元,在上罗镇场镇标准化打造占地1200平米的县政务服务中心上罗分中心,与珙县政务中心同一标准运行、同一流程办事、同一要求落实工作,并实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全域覆盖,构建起1个中心阵地+N个便民服务代办点的“1+N”模式,优化升级“一门通办”服务,全面提升阵地服务功能,打通为农村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健全智慧服务平台。依托“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建立县中心、乡(镇)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智慧服务体系,161个行政村全覆盖设置1名民情代办员,将走访搜集的社情民意通过平台上报,村(社区)服务站、乡(镇)分中心、县中心根据上报情况逐级进行办理,并及时反馈群众,切实形成上报、派单、督办、评价“四步闭环”智慧服务管理模式,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三是创新特色服务品牌。统筹镇村党员干部、乡土人才等资源,实施“红色领航”便民暖心服务,整合农资场所、电商站点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代销代购等服务。针对60岁以上的特殊困难老人,创新推行村党组织、村老协或其他社会组织、特殊困难老人、助老巡访员“四方”签订《关爱服务合约》,先后为乡村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代买生活物资、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照顾生活起居等服务1500余次。    三、聚焦产村融合,让农民腰包更“鼓”。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打破地域限制规划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优村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产村融合发展。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8680元,增长9.2%。一是编制全域规划。结合地域特点、文化传承和产业基础,分层次推进村庄规划编制,逐步实现村庄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将村庄规划编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编制《“鱼竹人家·洛浦村寨”农旅文化融合示范村》等规划,优化布局一类村12个、二类村19个,切实为产村融合发展打好“提前量”。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优化农村客运线路、产业道路加宽、水利设施修建等民生事项,先后开通原下罗镇到上罗镇的客运专线,改造升级农村产业路50公里,修建水利基础设施122个。改造升级涉改村便民设施,对243处党群服务中心、体育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实行优化升级,实施连片一体打造路灯亮化、绿化种植等8类20项景观提升工程27个,逐步改善涉改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做大特色产业。围绕畜牧+蚕桑、茶叶等“1+N”种养循环特色优势产业,调优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发展形成上罗镇代家村“一环一带一中心”,巡场镇三合村“三个万亩产业基地”,孝儿镇双油村“千亩黄金茶示范带”等特色产业空间布局,选取9个一类村和特色村为集体经济扶持村,推广“三变改革、五大合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切实做优做强特色村。2020年,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新增2个,珙县集体经济总量实现4810 万元。(珙县县委宣传部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6-28
    (记者 王若晔)6月18日,站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柠檬园区旁的山坡上,看着整片郁郁葱葱的柠檬林,安居区三家镇春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高长春心情舒畅。不久前,几位科技特派员的到来,解决了他柠檬种植养护的几个疑难问题。眼下的这片柠檬林,今年预计有1000多吨产量。  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创新的强大动能聚集到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科技难题、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的重要力量。  目前,遂宁围绕主导产业,成立了粮油、畜牧、蔬菜、果树、水产、林业、中药材等7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并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动态调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在去年基础上,今年,遂宁市市级科技特派员调整到125人。同时,遂宁还联合重庆潼南、铜梁、合川,专门组建涪江流域科技特派员精英团队,为四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精准点拨 解决产业难题  涪江自遂宁顺流而下,经重庆潼南区、铜梁区和合川区,沿岸孕育了相似的农业产业。  共饮一江水,何不顺势而为共谋产业兴?这一想法在遂宁和重庆潼南、铜梁、合川四地间得到共鸣,并很快转为行动。近日,遂宁安居区成立涪江流域科技特派员团队,团队首批成员共20人,是由遂宁同重庆潼南、铜梁和合川四地科技主管部门,精选出的一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三农”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  安居区三家镇春源种植合作社,最先得到四地农业专家的指导。  “怎么保护柠檬不受冻伤?”在专家指导现场,合作社负责人高长春提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去年冬天,他地里的柠檬遭受冻害,损失不小。专家们给出了具体的意见,“目前解决方法就是覆膜,或者灌水防冻害……”潼南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柠檬产业发展站站长付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朱世平先后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精准点拨,种植户收获满满。“专家的指导经济实用,现场做给我们看,带着我们干。最近是柠檬流胶病高发期,我们以前直接涂药在果树上面,专家说把胶刮干净后再涂药,效果会更好。他们的讲解和演示非常细致到位,对我们和周边的种植户帮助很大。”高长春说。  这种专家与农户的零距离接触只是开始。接下来,精英团队将先后深入潼南、铜梁、合川等地集中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虽然就在‘隔壁’,这还是第一次到遂宁做科技特派员,这次交流很深入,相互取长补短。”付强说,“我们将协同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为区域内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发挥精英团队的作用,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区域内产业小循环,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遂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转化科技成果 助农持续增收  6月18日,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鸡苗厂里,小鸡“叽叽喳喳”叫成一片。厂房里,遂宁市畜牧科技特派员唐利军正和村民交流着鸡苗防疫、鸡舍温度和湿度等情况。  唐利军是大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科技从农户中来,到农户中去,我的很多专利都是从农户那里获得灵感的。”唐利军说。  金山村乌骨鸡住的是一排有点像“吊脚楼”的两层竹制养殖鸡舍。鸡舍由上层网、下层板和支撑柱组成,上下两层都可进行养殖,上层网上养,下层板上用发酵床养殖。夏季上层网上养,通风效果好,透气性能好,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冬季下层板的发酵床上养,发酵床产生一定温度具有保温效果,并且发酵床具有大量有益菌,可以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通过发酵菌与下层板上的垫料有氧发酵,产生高温将排泄物腐熟,腐熟的排泄物就成了有机肥。  “以前村里的鸡舍是单层,要么冬天效果较好,要么夏天效果较好。养殖户很苦恼,总有一季经济效益低。”唐利军说,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唐利军发明了现在这种多层型环保养殖圈舍。  “这种圈舍,较传统鸡舍年减少三分之一资金投入,占地面积减少一半,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唐利军说。  “有了技术指导,我们村乌骨鸡品质有保障,销路打开了,经济收入随之增高,每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村民养鸡更有信心。”金山村第一书记郭佳明说。  今年年初,唐利军与高校、村里合作社联合研发的四川山地乌骨鸡综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善工作机制 拓宽服务渠道  在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农业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故事,不只是发生在金山村。近年来,遂宁通过指派科技特派员精准帮扶产业基地、激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等方式,让科技之花在田间绽放。  在蓬溪,科技特派员黎金龙将自己的2项专利无偿转让给当地菌业公司使用,有力带动蓬溪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射洪,粮油科技特派员罗德弢指导陈古镇104户农民建立稻田养殖专业合作社,讲技术、传理念,所创品牌“弯哥鱼米”获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称号。水产科技特派员吴林军则是在“双创”激励政策的鼓励下,自己到农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设渔场200亩,开展池塘内循环和陆基集装箱养殖试验,探索循环用水生态养殖技术的同时,带动周边100余户养殖户提质增效致富。  截至目前,遂宁共实施开展技术帮扶、现场咨询2万余人次,推广多项新技术,带动发展乌骨鸡、食用菌等多项特色产业。  “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大科技特派员投入,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渠道,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发展。”遂宁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可以看到的是,科技特派员的角色越来越丰富,服务内涵持续延伸。  最近,唐利军忙着联合四川农业大学、金山村共建科技小院,并计划利用村里空置教舍建乡村振兴学校。“前者是专家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指导的基地,后者意在培训返乡创业村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唐利军说,两者都是从“可持续”的视角,关注农民发展能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付强也有类似想法。“科技特派员力量有限,希望在教技能的同时,帮助当地农户建立起自己‘人才库’,再继续带出一批本土的技术能人,激发内生动力,成为不走的‘科技特派员’。”付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琴 记者 周颖昳 刘佳    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中国计划出版社组织召开《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新书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射洪市教育扶贫案例被新书收录并作为四川省唯一发言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上,射洪市介绍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射洪坚持“志智双扶”,创新开展“233”教育扶贫工程——实施2个改善工程,打造优质均衡“新环境”;创新3项保学机制,夯实助学帮扶“新保障”;开展3大提升行动,实现育人质量“新突破”的相关经验做法。  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射洪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扶贫专项资金约2467万元,发放各级助学资金1.4亿余元,惠及学生23万余人次,射洪市获评“四川省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臧祖健 记者刘佳 文/图  6月22日,在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文旅产业推介暨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仪式上,如愿蒙山民宿、山上见民宿酒店、宽舍清都院民宿、官田坝茶酒文化小镇、见阳禅茶中心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总额达2.05亿元。  今年以来,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蒙顶山镇抢先试水,由村集体按政策收回闲置农房,引进民宿企业进行改造,打造高端民宿,力争做行业标杆。村企共建,村集体每年收取一定管理费。  经初步摸底,全镇可改造可利用的闲置农房多达100多处,上述项目落地后,将盘活过去闲置的农房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蒙顶山聚集更多人气,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也将对蒙顶山镇乃至名山区文旅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示范促进作用。村民姚建珍和她的旧房。    摸清闲置农房“家底”  都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到了雅安名山,4A级旅游景区蒙顶山是个好去处。这里农家乐、民宿数量众多,但几乎都是农户或业主自发改建而来,住宿条件参差不齐,定价混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目前,这一状况已引起了名山区委、区政府及景区所在地蒙顶山镇的高度重视。  “游客上山,不但要吃好,还要住好,但山上的民宿特色不够,服务不够周到,大部分客人耍一会儿就走了。”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清雄说。  蒙山村地处蒙顶山景区核心区范围内,过去是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摘帽。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和民宿旅游业,目前有农家乐42家,大部分由民房改建而来,接待能力在2000人左右。  “处于核心区,民宿就是未来的发展之路,但是单靠老百姓的力量远远不够。”王清雄分析道,“随着景区游客逐年增多,引进业主发展民宿标杆,不仅满足了住宿需求,同时也必将引领整个民宿业健康发展。我们也争取打造蒙顶山茶旅融合发展第一村,未来5年增加高端民宿20家以上。”  而紧邻蒙山村的关口村也曾是省定贫困村,于2018年脱贫摘帽。2020年5月,关口、金花两个村合并为现在的关口村。6月19日,村党支部书记孙树雄、副书记邓成霖在摸底闲置农房情况。  “全村闲置农房大致有13家,其中一部分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村民灾后重建搬到附近的安置小区后剩下的原住房,另一部分所处位置比较偏僻,是农户搬迁到公路沿线后留下的。在征求村民同意后,村集体将统一回收这些闲置农房,拓宽入户道路,完善基础设施,出租给民宿企业。如果改建过程中占用了茶园,将给予茶农青苗补偿。”孙树雄说。    迈出试水第一步  此次集中签约,蒙山村共引进民宿2家,关口、官田、止观各1家。记者了解到,从合作模式上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村民闲置的农房将由村集体收回,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协议,不直接跟农户合作;村集体再统一打包出租给民营企业发展民宿,从而实现共赢。接下来,这5家企业将陆续进场,对闲置农房进行重新设计和装修,改造为高端民宿。第6家企业将试点社区闲置资源利用,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社区、企业、农户三方共建共享。  蒙顶山镇纪委书记罗志表示,之所以由村集体回收后统一承包给民宿企业,是因为过去农户与民宿单独合作时,农户往往漫天要价,民宿建好后,周边村民不配合环卫、交通运输等,经营难以为继,而民宿如果发展得好,老板又会撇开农户自己经营,农户想在民宿打个小工都很难。  那么,对于新的合作模式,村民是如何看的呢?蒙山村村民姚建珍的两个子女均已成年,她和老伴搬迁居住在山下的蒙山新村两层小楼里,山上的原住房闲置多年,早已破败不堪。这次她下定决心,同意由村集体回收,转让给企业做高端民宿。  蒙山村7组茶农黄永坤则一直盼着家门口的高端民宿进场。他管理着村集体20多亩茶园,但由于位置较为偏远,一直没有人气,他说:“民宿来了,人气就来了,我还腾出10个房间准备做茶家乐,每间房初步定价300多元一天,包吃住。”  据了解,该镇2020年6月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蒙山、关口两个脱贫村建制调整后,面临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等难题。这一次试水,也将为当地带来有益探索。  由于是首次尝试,今年以来,蒙顶山镇组织班子成员和相关镇干部到川农大温江校区风景园林学院,学习生态康养产业规划设计知识和先进理念,并签订长期合作和指导协议;到蒲江县朝阳湖镇学习征地搬迁、二套宅基地利用经验,到红星镇学习民宿产业发展经验等。  “闲置农房承包给企业后,由他们做好装修设计、经营管理,我们也要求各企业坚守不破坏景区环境这条红线,坚持做品牌做文化,反哺当地村民。我们蒙顶山镇乡村旅游的底子很好,相信能够把民宿做得更好。”蒙顶山镇镇长李咏阶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扬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安逸,现在废弃的秸秆谷草交售给农业科技公司,就犹如将秸秆谷草存进了‘银行’。在需要用肥的时候,凭票领取相应数量的有机肥种庄稼,既节约了化肥钱,又环保,粮食也生态。”6月2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桐梓村,72岁的秦淑均老汉推着鸡公车前来领取了150斤有机肥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些年,每年秋收后,种植户对秸秆和谷草的处理方式就是将之用作家中的燃料。近几年,随着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不断推进,这些秸秆和谷草已无用武之地。2020年,纳溪区在上马镇桐梓村高标准农田改造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试点实施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秸秆谷草换肥”项目。桐梓村的村民都把秸秆谷草当宝贝一样收集起来,全部交到公司处理秸秆谷草的回收点,每100斤秸秆谷草,公司按30%兑换有机肥给村民,开具兑换发票,来年村民可以随时凭票领取相应比例的肥料。去年秋收后,秦淑均就将3000斤秸秆和谷草交给了公司,今年按秸秆和谷草量的30%到公司领取有机肥,共领取了900斤。  2020年秋,虽然是首年试点“秸秆谷草换肥”,该公司在桐梓村就回收秸秆和谷草300吨,今年春耕生产展开后就将有机肥兑换给了村民。“今年我的3亩稻田,施用的全部是去年秋收后谷草换回的有机肥,公司不但替我处理了令人头疼的烧谷草污染环境问题,还帮我省了500余元的肥料钱,太划算了。”桐梓村三组村民唐元明高兴地说。  “公司不用出钱买辅料,农民也乐于秸秆谷草有出路,还省了肥料钱,一举多得。”桐梓村党支部书记张绍彬也欣喜地告诉笔者,桐梓村通过“秸秆谷草银行”运作模式,减少了焚烧秸秆谷草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农民换回去的有机肥也改善了土壤条件,减少化肥支出增加了收入,还净化了乡村环境,促进了农业农村的生态健康发展。  经粗略统计,桐梓村去年的300吨秸秆和谷草换回90吨有机肥,给村民节约化肥开支超过15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6月24日一大早,威远县新场镇民胜村就来了群采摘桃子的游客。村民雷仁杰连发感叹:“没想到这些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被张老板一整理,竟然变成了‘钱庄’。”  民胜村如今面貌大变,可以前却是贫困村。村里土地零乱,最小的一块地只能种3窝包谷,渐渐地好多人都不愿再种,大部分成了撂荒地。  2016年7月,该镇丰田村回乡创业青年张胜发现,民胜村虽然山高坡陡,土地零乱瘦薄,可阳光充足,植被厚软,有利于作物生长。于是,他在民胜村4个村民小组流转了300多亩荒地创建了红土地生态园。张胜投资500多万元对这些地进行了整理,修了10多公里公路和便民道,将荒坡荒地全部整理成了水平梯土,种上了樱桃、桃子等水果,在便民道上搭起拱棚作为葡萄架,既方便游客采摘,还可以观光遮阳。半年多时间过去,荒坡荒地变成了一层层平整的土地,各种农作物构成了乡村美景,每天都有游客来游玩、采摘水果等。  2020年,整理后的这300亩荒坡地已是瓜果飘香,花草艳绿,辛勤耕耘有了收获。每亩荒坡地,村民每年有200-600元的土地流转费。同时,村民还可以在生态园务工,每年能有几千到1万多元收入。产业园的蓬勃发展,让村集体收入也从零增加到了几千元。张胜表示:“争取明年能收回土地整理投资。投资土地整理是值得的。”  路通地平,改变了山村面貌,也改变了村民的观念。周边没有流转土地的村民,也学着张胜开始对土地进行整理。3组村民姚志明跟着张胜整理了2亩土地,种起桃子,去年就获得了3000多元收入。随着果树长大丰产,往后收入还会更多,他高兴地说:“以前土地倾斜、瘦薄,不保水不保肥,种啥产量都低得可怜。整理后,土地平了,土壤厚了,种水果长势好,产量也好。看来还是要热爱土地,适当投入,土地才能有丰厚回报。”  村组干部对张胜的举动也非常支持。村副主任王章容说:“要不是张胜对这些土地进行了整理,我们村现在可能还是老样子。以后还得扎实推广他的好做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雯 记者 杜铠兵  “担心!”连续的夜雨下了大概7天,烟袋镇副镇长钟远江心里的“紧张”也被加码了7次,“晚上下雨,白天又是晴天,一干一湿,如果再遇到强降雨,这样山体最容易发生泥石流。”  眼下已是防汛关键期,6月20日,记者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组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烟袋镇,深入汛期防汛应急一线,探访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55个监测点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进入汛期以来,钟远江每天都紧绷着神经,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泥石流肯定会来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山势陡峻,降雨充沛,导致这里山洪、泥石流频发。而如何在这头“洪水猛兽”面前保障全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怕它来,也在等它来。”  “用时5分钟,全员安全撤离至临时避险避难场地!”钟远江告诉记者,在最近一次6月11日举行的全镇防汛应急演练中,烟袋镇在5分钟内完成了从拉响警报到全部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浩大工程。这样大大小小的应急演练,每年在烟袋镇要举行三四次。  “气象预警就像一双眼睛,24小时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从事了20余年基层气象工作的烟袋镇气象信息员陈春发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当天下午最新的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收到信号后,我会第一时间通知到我所负责区域监测点的村民。”陈春发介绍说,全镇通过55个监测点,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层层下达;每个监测点配备1名值班人员,并就近开设紧急避难场所,做到了该镇居民的全覆盖。  “在烟袋镇范围内,我们就设有4个多要素自动化气象站。”九龙县气象局局长韩晓宁表示,针对烟袋镇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县气象局通过专题汛期预报、月预报、旬预报等提前研判气象趋势,帮助乡镇做好应急预案,同时滚动推送最新气象预警,必要时村民可及时转移避险。    55张手绘地图守护5分钟黄金时间  与演练次数不相上下的,是烟袋镇每年实际发生泥石流的次数。一旦突发山洪、泥石流,及时转移群众就成了与时间和生命的赛跑。而这个珍贵的“5分钟”,是如何在一个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的大山深处实现的?  记者在村民宗永兵家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张手绘的地图。“这是镇上的监测员画的,很好懂,你看,我顺着箭头往这边500米左右,就能到达避险点。”宗永兵说道。据了解,这样的手绘地图55个监测点都有一张,并且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更新,贴在每个农户墙上。  一年发生几次泥石流,当地居民都很警惕。“预警信息我们都盯着的,平常的演练我们也很配合,性命相关呢,不敢马虎。”宗永兵指着自家墙上的地图,对于避险路线已了然于心。  “平常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前规划转移路线,备好应急物资,汛期时根据气象部门提前发布的预警,按照层层责任制传达到每一个村民。”钟远江介绍,烟袋镇已经建立起安全高效的防汛应急机制,近年来在每年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情况下,做到了人员“零伤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魏康)当前正值藤椒采摘的最佳时期,三台县鲁班镇万亩藤椒已硕果累累,椒香四溢。为降低人工采摘成本并解决后期存储等问题,我镇通过向上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新建了400平方米的智能化烘干产业房,三条藤椒烘干线和一条鲜花烘干线,通过电脑控制面板可实现自动控温,可同时处理300斤藤椒,从根本上解决了椒农的后顾之忧。 鲁班镇洞湾村联片藤椒产业 “感谢政府为我们解决了生产难题,不仅降低了藤椒人工采摘费用,加快了采摘效率,还解决了藤椒储存和损耗问题,除开成本,今年收入喜人”洞湾村毛主任介绍道。 藤椒采摘现场艳阳高照,藤椒飘香,一片片藤椒林陈郁苍翠,50多个椒农正按“流水线”紧张有序作业,大家在藤椒产业园内忙的不亦乐乎,与往年不同的是,大家不用一串串的把藤椒采摘下来,连枝带叶一并剪下后,送到烘干房进行烘干处理就可以了。 “藤椒树满身都是刺,采摘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一不小心就扎到手,现在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很多工人每天都扎在藤椒地里,一干就是半个多月。”采摘工人张大姐介绍道,以前我们按照传统的采摘方式一串串的采摘,一个人一天最多能采50斤左右,现在有了烘干产业房,连枝带叶进行采摘,不仅轻松了很多,还提升了利润。 藤椒收购现场 往年藤椒每斤采摘人工费用约1.5元/斤,现新鲜藤椒收购价约5元/斤左右,人工费用占到了30%左右,现在通过连枝带叶进行烘干加工,一粒粒的小藤椒自己就掉了下来,简化了以往要一串串剪下来的程序,还提升了后期藤椒存储,极大地降低了藤椒损坏,综合计算后不仅人工费用能降低到6毛钱每斤,还为合作社大大提高了产品利润。 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切实增强群众致富创业的信心和能力,我镇一方面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专家主动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动员群众转变观念,主动发展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为群众实现稳步增收奠定基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25
(记者 李洋)近日,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论坛在成都新会展中心6号馆举行。作为首届川渝住博会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弘扬巴蜀特色历史文化 创新古镇古村保护发展路径”为主题,邀请来自住建、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深入分析川渝两地古镇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共同研讨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方式,推动两地村镇建设工作进一步取长补短、协同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作了题为《发展让历史村镇走向未来》的主旨演讲。方明提出,发展让历史村镇走向未来,要转变传统村落为了保护而保护的思路,积极探索顺应需求的发展路径,诸如集中连片发展传统村镇,大胆重构创新民居建筑,传承历史村镇的乡土智慧,放开传统民居的产权交易等。四川省政府参事、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一级巡视员邱建作了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古镇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主旨演讲。邱建指出,四川古村镇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建筑形态丰富的特点,在保护和发展中要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当地村落特有的四川路径。他还提到顺应与融合强化空间格局特色的色龙村,保护和传承嘉绒藏族传统建筑、将遗产活化利用的丹巴罕额庄园以及产镇融合丰富古镇发展途径的平乐古镇,都是保护古村镇不错的案例。此外,论坛现场还签约了三个涉及传统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的项目,投资金额共计25亿元。分别是汶川的水磨江山·主动健康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理县桃坪的云端增头民俗文化旅游度假项目和巴中市南江县百坪村白芍规模化种植项目。据悉,川渝两地目前共有443个村落(川333个、渝110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4个镇(川31个、渝23个)、7个村(川6、渝1个)分别被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两地分别建立省、市级传统村落名录,1087个村落(川1046、渝41个)被认定为省市级传统村落,并全部挂牌保护。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川渝两地共投入资金17.13亿元实施了一批古镇古村保护发展项目。其中,四川成都邛崃市花楸村、甘孜州桃坪羌寨、达州市宣汉县龙潭河村,重庆荣昌万灵镇、潼南双江镇、合川涞滩二佛村等一批古镇古村落,通过保护发展项目建设,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互为促进的路子。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6-25
(朱国强 袁芳 记者 杨颜铭)6月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关于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申报单位初审结果的公告,安岳县作为资阳市唯一一个申报候选县的单位,顺利通过资料审查。那么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安岳有哪些优势?安岳如何发挥优势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让我们带着问题来找答案。宝森柠檬旅游区千年石刻 历史文化美名扬“以前听安岳的朋友说过家乡的石刻多么精美,当时还不相信,今天亲眼看过安岳石刻后,真的被震撼到了,圆觉洞景区内的飞天造像太漂亮了,真的和敦煌内的飞天造像不相上下。”6月3日,来自湖南的张大哥带着父母不远千里来参观过圆觉洞景区内后,由衷地感叹到。安岳石刻始凿于东汉,兴于唐朝、五代、北宋,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30多处,10万余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0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古、多、精、美”的安岳石刻题材丰富、造像精美、气度恢弘、活泼灵动,其中位于卧佛院的世界最大左侧卧佛和毗卢洞中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紫竹观音蜚声海内外,安岳因此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的称号。“平均每年我都要接待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无数的接待工作中,让我印像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毗卢洞为来自法国的专家团队讲解时,法国专家对安岳石刻给予了高度赞赏,特别是紫竹观音,他们感叹到这是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看见过最美的石刻造像,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维纳斯’。” 从事石刻讲解工作多年的朱娟介绍道,在多年的讲解工作中,不管是来自哪儿的游客,他们看完安岳石刻后都忍不住赞扬安岳石刻的精美,而这个时候身为安岳人的朱娟都倍感自豪。“全县各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如果将安岳所有石刻造像首尾相连,足足有大约5公里长。”历史上,安岳以“石秀”著称,逶迤的山峦与天然的岩壁为历代能工巧匠们从事艺术创作提供了基础。如今,安岳正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石刻艺术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迎来新生,以独特的魅力进入大众视野,于烟火气息中隽永。紫竹观音百年柠香 农旅结合人气旺人间最美芳菲处,柠花缤纷是吾乡。安岳是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柠檬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43.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有自然赐予安岳绝佳的柠檬生长环境,柠檬种植规模、产量、市场份额均占全国80%以上,品牌价值超188亿元,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百年的柠檬种植历史让安岳柠檬成为了安岳人民的“黄金果”,在大力丰富旅游业态、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今天,安岳县通过宝森柠檬旅游区的打造,推出柠檬文化体验游、生态康养休闲游、美食体验游、民俗非遗体验游等,让安岳柠檬以另一种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宝森柠檬旅游区自打造以来,我们结合安岳柠檬特色资源,先后建造了世界柠檬品种博览园、安岳柠檬规划展示馆和两千余亩的水肥一体化的标准柠檬种植观赏基地。现在已经是一个集柠檬文化体验、养生度假、运动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自开始接待游客以来,宝森柠檬旅游区每年游客接待量不断递增,2020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宝森柠檬旅游区负责人李章荣介绍到。据了解,宝森柠檬旅游区自建设以来,深度挖掘安岳柠檬产品文化内涵,结合安岳县其他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融合一二三产业体系,通过不断加大旅游投入,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日渐完善,景观质量得到了本质提升,接待条件日渐成熟,已在此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成为了安岳及成都、重庆等周边群众休闲度假的首选地。“现在我们正在争创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观质量评审已经通过。下一步,我们将以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在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丰富柠檬文化元素上下功夫,同时深挖以安岳柠檬为主题的特色文创旅游产品,争取早日成功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为安岳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贡献自己的力量。”谈及宝森柠檬旅游区的未来发展,李章荣充满信心。圆觉洞高位推动 抢抓机遇远景长“安岳地处成渝主轴中点、成渝双城腹心、成渝中部‘十’字交叉区域,成安渝、成资渝、内遂高速穿境而过,成渝中线高铁、绵遂内城际铁路在安岳设站,交通区位优越,是名副其实的‘成渝之心’……”5月17日,在资阳市2021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上,安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通达对安岳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政策机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近年来,安岳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中央、省、市安排部署,坚定擦亮“中国石刻艺术之乡”、“中国柠檬之乡”金字招牌,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载体,建机制、强保障,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在全局中谋好篇、在一域中布好局、在工作中下好先手棋。在国家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今天,作为落实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促进成渝相向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及川渝毗邻地区9个合作共建平台之一,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而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的安岳县,始终坚持围绕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形成资源共享、产业共兴、事业共荣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成渝中部禅修康养旅游区、圆觉洞天府旅游名镇、安岳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石刻文化旅游景区(唐宋遗风石刻文化公园)、文旅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的招商建设推动,全力打造核心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区、高铁文旅新城以及“巴山蜀水”农旅融合发展带、“红色印记”文旅融合发展带、“巴蜀智造”工旅融合发展带,充分发挥作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桥头堡、主战场作用,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推动全域旅游持续高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石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产业示范新高地,建成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坚定创建决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凝心聚力、对标对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亮点,全力以赴完善文旅产业体系,打造重点旅游景区,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吸引力,力争成功创建成天府旅游名县,打造资阳文化旅游新名片。”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庆在介绍安岳旅游发展方向的同时,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安岳旅游观光,与亲朋结伴,赏千年石刻,闻百年柠香,品传统美食,感受155万安岳人民的热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6-07
(周嘉 程洁 记者 陈家明)初夏的贡井,处处涌动着改革的热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工作、创新打造“天府商言堂”小微协商平台……在完成镇村两项改革“前半篇”的基础上,自贡市贡井区坚持“六个导向”,紧扣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以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续写着乡村振兴“春天的故事”。优化资源配置  夯实改革发展后劲2018年4月,贡井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区行政村由149个减少到91个,调减率39%;2019年,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区由11个乡镇2个街道调整为7个镇3街道;2020年,完成村民小组调整优化和社区建制调整工作,全区村民小组从1296个调整为880个,社区从33个调整为30个。“前半篇改革是物理反应,主要是乡镇、村组的撤并。后半篇文章则是化学反应,与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合,是真正的系统工程、复杂工程。”贡井区区委主要负责人说道,怎样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让乡村老百姓享受改革红利,贡井区系统谋划、及时部署,正以更加完善的机制,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后半篇”的改革核心是资源配置。作为推动贡井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自贡航空产业园亟须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为此,贡井区对规划覆盖和辐射带动区域的建制村整体谋划,将涉及的64个村调整为39个。调整后,一方面加速土地要素整合,为园区拓展提供承载空间;另一方面着眼通航体验、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和配套服务区建设,突破村与村之间的区域界限,统一规划布局,为通航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奠定基础。两项改革以来,贡井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自贡航空产业园两年内承载能力提升60%,新入驻企业11户,带动农民转移就业1800余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土地流转率42.9%,建成万亩杂交柑橘示范园,新增农业专合社57个、家庭农场152个;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996万元增至1495万元,全面消除空壳村。提升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改革后,成佳镇以旭水河果蔬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突出成佳镇大头菜专合社种植基地核心作用,落地建设土地整理及高效节水灌溉、万米晾晒长廊等12个项目,推动大头菜产业不断壮大,2020年大头菜实现产量5万吨、产值8100万元。成佳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经济发达镇。建设镇麻柳村按照“一村一品”战略,打造无患子种植及林下养殖示范基地,筹建自贡惠森无患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采摘、垂钓为主的休闲体验中心,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建设镇重滩村完成新重滩村规划,全村规划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生态蔬果产业、绿色蔬菜产业、花卉苗木抚育产业和聚居点等五大区块。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贡井区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做强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硬化通村公路265公里,新改建农网线路222公里,提标改造城乡污水处理厂9座,全域实现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提标改造14个村卫生室,保留59个被撤并村的便民服务点、村卫生室和村小,优化(新开)农村客运班线12条;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8元,高于全省20%,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被不断激活。提升治理效能  服务“最后一公里”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初夏的成佳镇天府社区,凉风飒飒,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庭院美丽。改革后,天府社区创新打造“天府商言堂”小微协商平台,形成“有事来协商”“大家事大家商”的良好氛围。不久前,该社区围绕“社区居民公约完善修订”主题,召集村民代表“商言”,在收集整理修改意见10余条基础上,完善细化修订了“社区居民公约”内容。建设镇重滩村创新打造“八步议事法”,成立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对村级事务形成“提出议题、审核议题、公告议题、讨论议题、表决议题、公告决定、执行决定、监督反馈”八步议事规程,让广大村民群众真正成为了重大决策的参与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和基层自治的主导者。成佳镇打破公务员、事业单位分工界限,坚持“能者上”模式选人,全面完成各部门55名工作人员选任工作,提升了政府运转效能。此外,完成成佳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承接区级下放行政权力76项,整合设置审批机构,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通过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和全流程效能监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后,贡井区全面推行“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书记“一肩挑”比例达到99%,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57岁,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合进一步优化,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放眼西城贡井,改革路上各镇、村(社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下、谋求未来,以“比学赶超”的态势奋力书写新时代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精彩答卷。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6-07
(朱丽君 记者 杨琦 文/图)6月4日,记者从甘孜州经信局获悉,到2025年,该州中藏医药总产值将达到20亿元以上。近年来,甘孜州以打造康巴地区特色中藏医药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统筹种植、加工、服务三大环节,全力打造“四大基地”,逐步实现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加工标准化、藏医服务特色化。打造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筛选高原优势品种作为主导品种,甘孜州积极引进内地医药企业建“定制药园”,加快建设川贝母、秦艽、黄芪、羌活、大黄等品种的种苗基地,推进成片成带规模化药材种植。到2025年末,打造成川西北地产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预计实现产值14亿元以上。仲萨藏药制剂室打造藏药生产加工基地。依托德格宗萨藏医药产业园和乡城藏青兰中藏药产业融和园区,甘孜州以加工企业为支撑,推进中藏药研发、饮片生产、制剂加工,积极培育壮大制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院内制剂提档升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末,打造成康巴地区藏药生产加工基地,预计全州药材年加工量达到50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依托甘孜州藏医院、德格县藏医院、宗萨藏医院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南派藏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势,深入挖掘南派藏医药文化资源,鼓励支持开展南派藏医药研学旅游,加快推进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园区建设。到2025年末,打造成藏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基地,预计3个藏医药文化展示中心年参观人数达10000人。打造高端藏医康养基地。紧扣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甘孜州加强旅游中转站、目的地藏药浴、藏医养生保健、藏药材膳食餐饮、藏式瑜伽等藏医个性化服务,打造康巴高原中藏医药健康旅游品牌,积极推进高原健康供氧服务,重点推进康定、泸定、稻城等地藏医康复保健、养生服务产业发展。到2025年末,打造成康巴地区高端藏医康养基地,预计建成藏医康养服务点(位)近200个,实现产值3亿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07
(记者 王琳黎 文/图)眼下,又到了水蜜桃成熟季,龙泉驿区宝狮村的村民也迎来丰收的幸福时刻。“我们园区最早成熟的一批水蜜桃,5月中旬就上市了,首批品种早已卖完。”在柏合街道宝狮村“梦里桃乡”果园里,拳头大小的水蜜桃挂在漫山遍野的桃树上。“梦里桃乡”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鄢章兴指着这片桃林兴奋地说,“今年基地大批投产,预计今年收入可突破250万元。”“梦里桃乡”水蜜桃农业园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花海林麓段。近年来,该区在柏合镇和山泉镇建设2400亩水蜜桃精品果园,历经几年的生长,今年园区水蜜桃正式迎来了丰产期。“果农的钱袋子,就是我们关心的大事。”龙泉驿区龙泉山森林公园和水蜜桃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水蜜桃产量和质量,不仅通过建设精品果园,提升龙泉水蜜桃品牌;还牵线搭桥引入专家团队,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当地桃产业转型升级,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龙泉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桃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水蜜桃迎来丰产期 广开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最近订单太多了,哈尔滨的、广东的都有。”在合作社包装点,鄢章兴一边忙着上货,一边处理着手机里的新订单。他告诉记者,这些天还有不少游客“守”在基地等水蜜桃下树,直接装箱带走。“目前每天产量在2000斤以上。”鄢章兴说,为了让水蜜桃销得更远、更好,园区还广开销售渠道。模式以认养、电商、采摘、大宗采购、商超销售等为主,同时直播带货、顺丰直达等也同步进行。面积为423亩的“梦里桃乡”水蜜桃核心基地,于2016年5月正式开工,2020年为初投产,实现了130万元的收入。鄢章兴告诉记者,今年迎来丰产,预计产量将达60万斤,产值预计突破250万元。从园区沿着步道一路向前,一个个红色的果子挂满枝头。环顾四周,游步道、登山栈道嵌入其间,还有不同种类的生态植物点缀其间。水蜜桃在富了一方百姓的同时,更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增添了别样风景。“这片基地在建设时实施了景观化提升,让基地生产管理道路变成游客赏花品果游步道,实现功能叠加,一举两得。”龙泉驿区龙泉山森林公园和水蜜桃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还种植了多种绿化苗木,建设“双心”大地景观1处,努力让园区变景区,彰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花海林麓特色。拳头大小的水蜜桃挂满枝头新技术新品种加持 水蜜桃走向广阔世界 在柏合镇长松村,一片白色的大棚引人注目。这里是龙泉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桃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当前,大棚里试种的正是蟠桃。”长松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谢仁斌说,蟠桃是特色高端水果,通过采用屋脊式大棚遮风挡雨,能够有效解决裂果、病害问题。和普通大棚不同,这个棚通风透气,甚至比大棚外更为凉快。“通过避雨栽培,能提升桃的品质,让桃卖出好价格。”谢仁斌说,桃新品种在此研发、试种成功后,便会向老百姓普及、推广,放到果园里种。当然,向老百姓推广的除了新品种,还有新技术。上月中旬,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陈栋研究员,在示范园里上了一堂技术课,推出了颇有科技含量的桃系列“土”技术。新品种培育、宜机化建园模式、高光效树形培养、行间生草与垄面覆盖……这些听起来颇具“科技范”的技术,均能在示范园区里找到答案。也正是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推进着龙泉桃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让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在示范园区里,记者看见沟壑间长满了“杂草”,而周围的桃树依旧长势茂盛。这便是“行间生草”技术。谢仁斌说,这些“杂草”并不普通,它们是萝卜、光叶紫花苕等。果园生草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可以改善果园土壤环境,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利用,丰富了果园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多样性。此外,不同的“杂草”还有着不同的色彩,冬天藤叶青葱,春天开花时,黄色、紫色、红色……色彩斑斓,有效改善了龙泉山冬春季节山地景观。因为有了强大的技术动力,新品种水蜜桃选育走在了全省前列。一方面,专家们在这里选育出最适合本土生长的水蜜桃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指导迅速推广到龙泉驿范围内栽种,缩短了新品种从科研机构研究到田间见效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龙泉驿水蜜桃的市场竞争力。“以前没有合作社,也没有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家卖桃子时心里发虚,商贩一压价,心头就慌了,每斤一两块钱就处理了。”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让谢仁斌感受颇深,“现在不少新品种可卖到15元一斤,这个变化是巨大的。”示范园的不远处,一栋小楼正拔地而起,这是四川省农科院牵头成立的科研楼。未来专家“智囊团”将“靠前作战”,进一步提升龙泉驿水蜜桃品牌,让水蜜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6-07
(记者 何浩源)“现在厕所修得漂亮哦,用水很方便,环境卫生也好,这里过路的人多,大家使用起来都很满意。”说起附近焕然一新的公厕,家住岳池县镇裕镇裕安社区7组的居民代英,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就在几个月前,该社区的公厕还是另一番景象——不通自来水、垃圾遍地、内部环境脏乱差,原本便民的公厕,令人“望而却步”。资料图片  改变源于岳池县纪委监委举办的一档融合纪检监察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全媒体栏目《阳光问廉》,节目现场曝光了该镇“农村公厕投入使用为何难”的问题。  节目结束后,该县纪委监委向镇裕镇发出整改建议书,压实整改责任,督促其抓紧整改,解决群众如厕难的“烦心事”。  镇裕镇迅速行动,启动公厕问题整改,制定整改措施:对没有接通自来水的公厕,落实专人与村上沟通衔接,协调接通自来水;对公厕中标识牌掉落、洗手池损坏、水龙头丢失的,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对没有曝光的其余公厕,开展全面排查,确保该镇公厕整改到位。  为解决管理不力或无人管理的问题,镇裕镇落实专项资金,为全镇公厕提供管理维护资金保障,由镇财政统筹安排,根据各个公厕的工作量,对位于农村的10所公厕,每所每年拨付2400元管理保洁费,对位于场镇周边的两所公厕,每所每年拨付6000元管理保洁费。  此外,岳池县纪委监委督促公厕主管部门县农业农村局举一反三,对2019年建成的农村公厕开展全覆盖问题排查,发现156所公厕存在未通水通电、未开门运行、清洁卫生差等问题296个,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公厕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聘用公厕管护及保洁人员307名。  岳池县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岳池县农村厕所后期运营管护的通知》,实行“县级主导、乡镇(街道)主责、村组主体实施”的管护模式,将农村公共厕所纳入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6-07
社区智慧生活圈 触手可及加入自己常住的社区,一张个性化定制的生活服务地图为你提供指南,打开天府市民云社区频道,还有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社区场景待你发现。5月8日,天府市民云“社智在线”应用平台发布上线,成都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负责同志以及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代表参加了发布会。成都市委社治委依托天府市民云的良好基础,着眼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指导开发了“社智在线”应用平台,搭建“1+3+N”架构,包括一个基础数据库,涵盖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参与三大功能,以及N类智慧应用场景,旨在为社区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为居民打通“一口式”办事窗口,为各类主体搭建线上平台,促进社区减负增效,帮助基层精准回应居民需求、快速响应公众诉求。数字赋能 动态分析市民需求截至2021年4月,“社智在线”应用平台已汇集社区基础数据近2000万,涵盖居民库、房屋库、商铺库、家庭库等等。“数据库能为社区人员管理、居民需求挖掘、社情精准分析、政府公共部门用数据驱动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成都天府市民云项目组介绍,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破解基层治理数据条块化、碎片化问题,为社区多维度数据分析、探索精细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是为适龄儿童匹配教育资源,还是分析高龄人群的补贴发放,这个基于全市的数据库都将给予数据支撑。基于社区基础信息库,还可以实时掌握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社智在线”涵盖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参与三大功能。通过“社区号”和“开放平台”基础设施,“社智在线”以服务为切入口,让居民、政府以及各类服务主体共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服务繁荣生态。对于社区工作者而言,社区管理平台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基层减负。按照“上下衔接、协同办公、互联互动”的原则,提供统一的管理入口,实现账号分发、认证管理、权限分配、数据管理、服务管理和应用管理的统一工作平台。社区工作者可在平台上及时处理上报居民需求,提质社区服务。对于市民而言,全市小区建立全住户“一户一档”,集成社区服务、生活服务,支撑成都全市社区智慧管理,市民有了定制化的生活地图。找周边停车位、查询实时公交、预约运动场馆、大件垃圾回收、菜价查询、挂号就医、人才供需服务……大数据赋能“社智在线”平台,可动态分析市民需求,快速响应市民诉求,不断融入生活服务。基于这些服务,未来,天府市民云“社智在线”平台将不断升级完善,打造富有成都特色的智慧社区生态圈。对于社会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源和提供的服务都是参与社区治理和营造社区生态的重要力量。目前,“社智在线”平台上已有上万企业、机构、商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免费入驻,以参与的热情、创造的动力、奉献的氛围营造社区生态。这其中,既有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政务事项,也有社区手艺人等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构建者。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12
 又到一年“5·12”。13年过去,郑海洋已近而立之年,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成都开了一家早餐连锁店,在北川片口乡种了几十亩药材,眼下,他又和朋友合伙拿下一片山,准备共同投资做民宿。  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夹缝男孩”这个称呼了——“5·12”地震中,北川中学教学楼垮塌,郑海洋被困在废墟夹缝中超过22小时,在被救出的那一刻,他摆出一个“胜利”的手势,露出笑脸,因此被媒体称为“夹缝男孩”。  “我时不时在梦里‘见’到当年的同学,他们还是那样年轻。”郑海洋说,今年“5·12”,他不准备再去北川老县城,“每去一次,心情就忧伤一次,我想开启新的生活。” 近日,志愿者在成都市中通快递荷花池网点拦截了160多个“宠物盲盒”。此事一经网络曝光,引起轩然大波。  5月8日晚,成都市邮政管理局发布消息,对2家涉事物流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分别处以3万元和5万元的罚款。  时隔多日,“宠物盲盒”事件中活体动物的发货地——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情况如何?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实地探访  市场内摩肩接踵 商家吆喝声此起彼伏  5月3日,志愿者在成都市中通快递荷花池网点拦截了160多个“宠物盲盒”。此事一经网络曝光,引起轩然大波。据了解,这些猫狗发货地是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  据了解,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成洛大道。据成都三联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介绍,该宠物市场于2012年正式开业,目前有各类宠物相关商铺200多家,宠物销售量占成都市流通量的80%,是成都市乃至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宠物市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四大宠物交易平台之一。  5月8日星期六,记者来到了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当天恰逢市场赶集。上午9点过,市场内摩肩接踵,商家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这是我自家养的狗生的,保证健康。”见记者在打量关在笼中的两只黑色泰迪宠物犬,商家马上介绍起来,他称只需50元,就能将小狗带走。  不远处,另一名商贩正在推销小猫。她面前摆放着3个中型笼子,每个笼子里关着近10只大概刚满月不久的小猫。“50元一只,可议价。”她说,这些小猫都是她收购的。  在市场内的另一处,一位在成都市郫都区团结镇开宠物店的男子刚刚以500元的价格买下一只小柴犬。“倒手起码要卖1000多元。”他说,他的宠物店出售的宠物主要来自于该市场,“所以经常会来这里逛逛。”  据了解,该宠物市场上出售的宠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个人养殖户饲养的、商贩从乡下收购的、狗场提供的货源和被主人弃养,转交给商贩帮忙售卖的。  宠物运输  可选择飞机、火车等托运 但运输风险不可避免  在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内,近期发生的“宠物盲盒”事件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根据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宠物繁殖和活体交易行业概览》报告,中国宠物活体运输配送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缺乏专业宠物运输机构,还有出于成本考虑,对宠物在运输保护措施方面投入不足,或者不愿意进行空运等费用较高的运输方式,导致宠物的死亡率高。  报告提到,宠物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高达30%。  “用塑料箱把宠物装起来放在货车上,纯粹是乱整。”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专做宠物托运的谭老板说,托运宠物需要办理检疫证明,托运方可选择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托运方式,价格则根据选择的托运方式而定,但活体运输的风险不可避免。“活体运输风险自负,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他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12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特约通讯员 王诸德) 哇噻!走进巴中市平昌县坦溪镇孤山社区“科龙优质水果园”园区,只见成片的红翠桃(油挑)果实累累,已成熟了的红翠桃红扑扑的格外耀眼,十分诱人,老远就是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据园区老板张娟介绍,5月20日正式开园采摘红翠桃。这无疑是吃货们的好消息,可一饱口福了,到时候可别忘了去采摘哟!    “科龙优质水果园”位于孤山社区1社,几年前,村民张娟投资100多万元培植了桃子、梨子、杏子、李子等优质品种的水果,主要集中在“老屋湾”,成块成片面积达680余亩。桃子有“红翠”、“蟠桃”等,其中“红翠”分早熟、中熟、晚熟,现在开始采摘上市要持续几个月才结束。    红翠桃去年初挂果,今年开始盛产。笔者在园区看到,早、中、晚熟的红翠桃,株株丫枝都挂满了果实。早熟的己成熟,随便摘一颗品尝甘甜爽口,令人胃口大开,不论味道、口感都是杠杠的那就不摆了,反正尽在不言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红翠桃,包括园区丰圆红杏、黄金梨、圆皇梨、大五星枇杷、李子等所有的水果可是百分百的全生态、纯绿色哦。科龙优质水果园热忱欢迎前去品尝、采摘。    为什么选择在5月20日开园,园区老板说,基于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开发打造,他们水果园区环境幽静,果树成阴,景色宜人,自然成了玩耍的好地方,人们可品水果游果园。再就是5.20寓意“情人节”,并且红红的红翠桃象征吉利,相识相爱的情侣们,如果到果园里游玩不光爽心,还能给情侣们添上几分浪漫。    科龙优质水果园老板张娟还说,她们有大量的早熟红翠挑可采摘,除了可直接到园区自己亲手采摘,凡是省内外需要的,她们可办理邮寄快递到家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4-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