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严肃 马毅 记者 李全民)“藤大姐,今年洪灾后社区两委干部落实人员把你家的自来水管接通了没?其他3户的水管接通没?前期社区两委干部通过‘一事一议’新确定的社区自来水管理员到户开展自来水管维护没?自来水水质怎样呢?”近日,广元市苍溪县纪委监委派出东溪片区纪检组干部来到黄猫垭镇龙洞社区二组脱贫户藤彩英家,实地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情况。今年以来,苍溪县纪委监委、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查处乡村建设领域腐败、产业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铲除民生领域腐败问题等重点工作,制定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将专项监督内容细化为9类11项具体工作任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苍溪县纪委监委派出东溪片区纪检组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向前一步、迅速行动,督促联系片区5个乡镇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专项监督方案,东溪纪检组采取专项监督检查、明查暗访、现场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已脱贫(村)户开展进村入户走访了解,对片区5个乡镇74个行政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截至目前,纪检组发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饮水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工作推进、驻村帮扶、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6个,推动立行立改事项4个,下发督办函2份。在开展专项监督过程中,该纪检组将片区内黄猫垭镇三溪口村、东溪镇中山村、大龙村等1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产业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整合监督力量,对今年实施的项目进行现场查看,跟进监督第一批已批准实施的5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发现在有效衔接期是否存在违纪问题,使重点帮扶项目成为廉洁项目、民生工程。为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该纪检组建立“1名派出组纪检干部+1名乡镇纪委书记或副书记+1名村(社区)纪检委员”的方式开展交叉监督检查,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做到严查快处,快办快结。今年以来,东溪纪检组已查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等作风问题3起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1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8
(王腾 陈绍海 康勇 记者 李全民)“赶紧赶紧,今天村上给咱们分红啦!”11月2日一大早,在广元市旺苍县英萃镇新房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们有序的排队在这里等待着年底集体经济的红利。新房村,山高坡陡,远离城市。近年来,新房村依托山清水秀,人勤物丰,大力发展结合当地实际的农特产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10万多棒天麻、110万棒食用菌、7000余亩板栗全部原生态种植,产品畅销国内外,通过发展“一村三品”产业,将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集体经济,实现全民参股,每人1股,年底每人最少能领到分红30元,70岁以上老人分红240元、80岁以上老人分红360元,今年1000多名村民均领到分红。真正让昔日穷困的山村迈进了致富大道。“今天是好日子,又是一年分红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我们不集中开会,实行分流领取,我得早早去,组织好群众……”村支部书记向子贵开心地说道。村民戴好口罩,有序排队,500元、1000元……村民们拿到分红,数着手里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党的政策好。他们纷纷表示,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更要靠自己的劳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争取过上更好地生活。“我心里真高兴,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上的好干部,给我们这些年龄大的,没有劳动力的村民分股,形成了尊老爱幼的好村风。这都是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让我心里暖洋洋的。”80岁的村民朱德荣激动地说。新房村支部书记向子贵深信,只要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苦干实干,产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兴旺,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富裕。近年来,英萃镇新房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摸索建立了“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产变股份”,经过共同努力,实现了近3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本次分红实现全覆盖,离职村社老干部、60岁以上退役军人、长期慢性病人、患大病病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脱贫户、合作社股东都参与了分红,总计分红7万余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霞 文/图  深秋时节,笔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的张公岭村,刚进村落,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便映入眼帘,棚内白菜、生姜、菠菜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穿过村庄,当汽车盘旋至半山腰的生态观光园时,路旁金黄的柿子在阳光照射下愈发耀眼夺目。“来来来,你们尝一下,这是我们村新栽种的脆柿,不需要催熟就能吃……”见到笔者到来,一组村民李刚顺手摘下几个脆柿递过来。高山大棚采摘园。  谈及村里的变化,李刚打开了话匣子:“荒山变良地,村里种起了特色果蔬,搞起了特色养殖,我们收入增加了不少。”妻子杨小艳却在一旁“揭老底”:“看把你美的,以前你一出门种地就叹气。”  “是啊,以前地里荒草丛生没人照管,能种出个啥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李刚坦言,农家人最见不得地荒,地里不种东西心里就没底儿。如今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合了村、并了组,荒山变良田,收入有了保障,村民们的心里说不出的甜。  李刚和村民们的日子变美了,这得益于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利州区积极探索推动镇村闲置资产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生动实践。  去年5月,张公岭村同邻近的冯家村、雷家村合并,着眼于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宝轮镇向张公岭村投入财政资金86万元,除改善办公条件外,还积极盘活村里闲置资产,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种养特色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截至目前,张公岭村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核桃、杏子、黄桃、柿子等3400余亩,总产值达100余万元,养殖跑山鸡3万余只,山羊5000余只,牛300多头,生猪2万余只,肉兔2万余只,总产值突破30余万元。今年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村民人均分红50元。  “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要积极盘活闲置镇村资产,让闲置资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州区财政局局长马太介绍,闲置镇村资产的盘活利用,事关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益,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纵深推进过程中,利州区结合各村便民服务、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需求,以“五个一批”模式(即充实办公用房一批、改作公益用房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一批、市场化处置一批、入股国有企业一批)为抓手,分层分类盘活撤并村闲置资产。截至目前,全区已盘活利用镇村闲置资产115宗(台、件、套),盘活率达97.46%。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8
(程洋 康勇 记者 李全民)“别看它全身是毛,吃起来可甜咧,营养价值也很高,都叫它维C之王,”11月3日,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支部书记苗淳忠满脸笑意说道,“我们村种植猕猴桃共90亩,目前亩产1500多斤,产值可达5万元,全村就有10来个种植大户,看这模样,今年又是一番好收成啊!”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片片金黄在枝头摇摇欲坠,走近了观赏,好似蟹爪的枝上结出了累累硕果。据介绍,这是年初时候将山里的野生猕猴桃移植嫁接再培育,打造出文星村特色经济果木林,目前该园林面积达22亩。“它的形状像梨,颜色如桃,又因为猕猴喜欢吃,故称猕猴桃……”,闻声而去,原来是该县志愿者正给采摘的游客细细讲解着这片猕猴桃果园。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穿梭在果林中,与园中金灿灿的猕猴桃挂满枝头的景象交相辉映,映照出旺苍县乡村振兴路上的“满园春色。”猕猴桃又名奇异果、茅梨,富含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C,故而有“水果之王”、“维C之王”的称号,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饮料治疗坏血病,还具有预防糖尿病的功效。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治疗消化不良、提高免疫功能,比起营养味道而言,其食疗价值也毫不逊色。“这是致富的金果果,现在我们村有50多户种植,基本实现了户户有收成,年年有增收”。村支书苗淳中说,从整地搭架开始栽培,经过施肥、喷灌到病虫防治,多亏了党委政府和农技人员,如今这番收成,他们功不可没。据了解,今年以来九龙镇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凝心聚力振兴乡村发展。年初开始围绕去年谋划项目招商引资,通过建立九龙籍在外企事业成功人士台账,以经验交流座谈会形式汇聚资本和人才力量,探索出一条“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社”的新路子。全年发展猕猴桃200亩、笋用竹260亩、黄茶700亩等产业,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广。举目已是千山绿,宜尽东风扬帆起。“现在的猕猴桃园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就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做优做特农业产品品牌,继而辐射周边,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九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小平信心十足,特色产业将成为九龙镇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器,助力“长征路”上再创新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邓坚 张俊 青婧 记者 李全民)11月3日,苍溪县高坡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召开全镇2021年农业现场会,现场氛围热烈,交流声此起彼伏。“肉牛养殖醉重要的是预防口蹄疫,一定要经常用消毒液消毒,隔天消毒一次最好,消毒液要交替使用不同的种类......”养殖户任玉生正在详细的向大家讲解着肉牛养殖的注意事项。今年以来,高坡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全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利用全镇农业现场会的契机,组织镇内农户参观种养殖业大户,传授种养殖经验,提振发展信心。“我村争取从现在起至2022年肉牛发展200头,出栏80头,肉羊200只,猕猴桃新植100亩,低效改造200亩,认真落实贯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契机,进一步带领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康。”高坡镇竹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段杰说道。红心猕猴桃产业是高坡镇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为有效提高猕猴桃的质量和产量,高坡镇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思路,将原先种植的红心果品种更换为抗病性强的海沃特、徐香等,同时完善立杆、拉线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实施水肥一体化。高坡镇双凤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黎原顺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对猕猴桃园进行两步措施,第一是进行有机果改造,普遍推广有机果;第二是让个体农户采取庭院发展,以小规模创高收益,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目标任务。”2021年,高坡镇按照省市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部署,结合全县“大园区+家庭农场+小庭院”的猕猴桃种植发展模式,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思路。坚持“抓大不放小、集聚集群发展”思路,采取多种途径扩大肉牛羊养殖规模,全镇出栏肉牛1000头、肉羊4000只,发展猕猴桃1000亩。“我镇紧盯 2021年牛羊养殖及猕猴桃种植任务,按区域、海拔位置布局种养殖规模、品种,并将任务逐一分解到村到户,同时由名副科级 干部、一名农技员连挂到户,按月会商解决发展的困难,切实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高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实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赵琦 周姚 青婧 记者 李全民)“我家种了3亩桃树,5亩梨树,一年收入有4万元左右,生活过的越来越好,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助。”11月3日,苍溪县浙水乡坪江社区种植户钱中伦正在接受果树技术培训。技术培训现场连日来,该乡党委政府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到田间地头向他们传授果树管护专业知识,与他明年互动交流、分享经验,并发放种植技术手册,通过组织学习和实践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力争让所有果农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种植技术以及保障措施,避免了广大果农走弯路,更加快速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带动果农增收。“我们流转农户土地200亩面积种植梨树,2020年产量达200吨以上,收入140多万,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收入。”浙水乡兴坪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何治清介绍,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纷纷发展种植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致富。近年来,浙水乡紧紧围绕苍溪县委县政府打造环嘉陵江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带的总体部署,结合各村地理条件,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打造种养循环产业,引导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乡突破发展苍溪梨4900亩、藤椒1500亩、蚕桑1100亩、猕猴桃500亩、柑橘等小水果400亩、前胡等中药材1600亩,是亭子湖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嘉陵明珠、花果渔乡”之美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产业要发展,三分建七分管。目前我乡正掀起今冬明春猕猴桃、肉牛羊产业突破发展和产业高质量管护高潮。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扛起特色产业发展大旗,在管好8400亩特色产业的同时,新发展猕猴桃500亩,肉牛羊2000头,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年。”浙水乡党委书记范永刚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唐福升 记者 侯东 文/图)近年来,旺苍县把加强东西部协作作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和重要支撑,积极通过运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壮大茶产业,成功开启了全链条百亿茶产业集群建设。茶厂工人们正在筛选茶叶打造米仓山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为切实增强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扶持实效,旺苍县立足于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把扶持建设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扶持“331”思路的核心内容,着力在巩固存量中扩大规模、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在优化供给中提升质量、在展现品质中打响品牌,全面推进旺苍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旺苍县突出把扶持建设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作为对口帮扶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的重中之重,着力在“扩基地、精加工、育主体、促融合、创品牌、建市场、强科技”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进行精准扶持,采取整合项目投入、撬动金融投入、平台融资投入、招引业主投入、引导群众投入等多元投入方式,推行黄茶标准化“十步建园法”,每年整合资金1亿元以上投入“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每亩万元户办特色微庭园”三园建设,有效破解制约茶产业发展突出瓶颈。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支持下,预计到2025年,旺苍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现代种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发展目标和黄茶产业强县,黄茶种植面积达5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20亿元以上,米仓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米仓山茶在精制川茶“三山一早”格局中的地位将显著提升。东西部协作兴茶业全链扶持促振兴据介绍,新阶段的东西部协作,将为旺苍发展打开新空间,每年扶持新发展黄茶0.5万亩以上、改造低产茶园6万亩,从2020年起连续3年,每年管护幼龄黄茶园1万亩以上;按照“产能规模化、生产清洁化、产品系列化”标准,着力在产地初加工厂建设方面进行扶持;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与资源,加强与中茶所、川茶所、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紧密合作。今年该县还实施了普济镇现代茶园观光旅游带升级提升项目,积极探索茶产业文旅结合现代化产业提升之路。据了解,2018年以来,旺苍县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7494.38万元,撬动其他项目(或自筹)资金投入1.5亿元,建成黄茶基地3.1万亩,幼龄茶园管护3万亩,产地初加工示范点13个。旺苍县委常委、副县长黄灿久表示,下一步,该县将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借力电商平台,加强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完善当地茶产业链,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合力推动旺苍县茶产业发展,努力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茶叶富民、茶产业强县。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05
(袁福鑫 苟小华 记者 李全民)“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家一定要重视优质牧草在肉牛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青贮与黄贮的概念和区别,掌握精料与草料的饲喂方法,让牛儿更健壮……”近日,青川县房石镇肉牛养殖产业专题培训班在里河村委会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四天,来自广元市八益职业培训学校的杨明陆老师正用幽默诙谐的口吻向参训学员传授讲解,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培训现场为积极响应落实市、县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推进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解决发展桎梏,房石镇从“培训动员”入手,邀请市、县肉牛养殖专家导师,组织全镇养牛大户、散户、潜在新户50余人,举办了为期5天的肉牛养殖产业专题培训班。课程主要围绕肉牛市场分析、国内外品种、圈舍修建、青贮加工与利用、肉牛繁殖技术、犊牛饲养管理、能繁母牛饲养管理、育肥牛饲养管理、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肉牛场智能管理软件等方面,培训老师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养殖场地和养殖阶段,有针对性地讲授了现代肉牛养殖各个关键环节中所涉及的专业技术及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参训学员学得用心、听得认真,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技术和知识。“我和老公一直想养牛,但因为不懂技术不敢养,现在好了,镇上组织了专门的技术培训,还成立了技术咨询团队,再加上还有资金贷款、保险补偿、产业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我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了!”来自天井村的王艳琼信心满满。“转变固有观念和思维模式,主动适应生产发展新需求至关重要。我们将内育作为肉牛羊突破性提量扩面的重要抓手,而抓培训动员是内育的第一步,老百姓只要心动了才能有养牛的行动。”房石镇党委书记李中波介绍,“未来五年是我镇搭乘全市突破性发展肉牛羊快车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将在项目推进、政策争取、产业谋划上下大力气,真正让房石群众‘发牛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江琪 记者 李全民)11月1日,记者走进四川广元青川县建峰镇马村,这里位于剑门关—荞鱼洞—月坝旅游环线上,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层层梯田,如诗如画,因盛产“马村贡米”闻名遐迩。“马村贡米历史文化深厚,相传女皇武则天曾特派大臣护送‘马村贡米’进京品尝,以解思乡之情。”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幼、少、壮者百食不厌,油浑之后、病养之时,喝口马村贡米粥,更显精神,因此留下“虽良药医病,不及清河里贡米养身”的千古名传。马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千年沉积的“扁沙泥”滋育稻米,颗粒饱满、清香扑鼻,品相质量俱佳,享有“米熟两头卷,身似猪油串”的美誉。近年来,青川县建峰镇党委、政府坚持农旅富民主基调,高标准建设马村五彩梯田贡米产业园,着力将贡米种植打造成为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当地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种植经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打造2000亩马村五彩梯田贡米产业园,建设成冬水田、春油菜、夏插秧、秋谷黄和收割打谷农旅融合景观,带动228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3万余元。推动富民增收,产业发展是根本。“要发展什么产业,我们要统筹考虑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地域特点、环境容量等实际条件来确立。”青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群众长久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既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带动收入稳定增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眼下正是茶苗移栽的大好时节,连日来,广元市旺苍县抢抓有利时间积极开展黄茶栽植工作,进一步提升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全面助力百亿茶产业链建设。“大家看到,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挖一锄下去,大概这个深度是10公分左右,10公分左右这个土要把它拉开,拉开过后这个根部直接要下到这个10公分的位置上,然后松点锄……”近日,在旺苍县黄洋镇水营村,当地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正有序开展黄茶苗栽植,为确保茶苗栽植存活率,技术专家就栽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现场为大家进行讲解。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栽植黄茶苗 据介绍,今年旺苍县黄洋镇水营村将新栽植黄茶1000亩,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有力的增收门路。旺苍县黄洋镇水营村6组村民尹清伊对记者说,“从2019年,自家种了有两亩多黄茶,估计明年能收入两万多块钱左右,不光是一个小小的黄茶,这是一个致富的门路。”旺苍县黄洋镇党委书记李颖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力争达到10000亩,启动太阳、水营、双安等村的近20公里的黄茶产业带建设和农旅融合,建成美丽幸福乡村,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据介绍,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制定并出台了《推进米仓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的意见》《推进米仓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规划》等系列文件,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不断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推进米仓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据了解,截至2020年末,旺苍全县茶园面积2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3.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7200吨,综合产值实现25.5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已建成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截至2021年4月底,旺苍县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个、村产业示范园137个、户办特色产业微庭园2.8万个;预计明年茶叶年产量将达到7800吨,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唐福升 胡丹 记者 李全民)为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旺苍县三江镇联合旺苍县移动公司进行“慧眼工程”项目建设,筑起农村治安的“千里眼”,让乡村治安防控和社会治理添了一把“安全锁”。这几天,在旺苍县三江镇桃红村里,旺苍县移动公司三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当地群众家里安装“移动看家宝”,并就具体使用操作事项向群众进行讲解,看着手机中的监控画面,村民赞叹不已。旺苍县三江镇桃红村村民何胤笑着脸对记者说,“有了这个移动看家宝,就可以放心大胆在外面干农活儿了,都能够在手机上实时监控家里的一切环境。”据了解,“慧眼工程”是依托视频云平台,以农户房前屋后、临街店铺室外摄像头为感知源,以家庭宽带网络为通道的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网,其作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满足群众安全需求的惠民工程,为平安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智能保障。旺苍县移动公司三江服务中心主任赵长鑫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在打造三江精品网络深度覆盖的基础上,优化我们上门服务安装人员的态度和质量,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这项工程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群众。目前,旺苍县三江镇已在12个村、社区完成1000余户共235个监控探头的安装,而“慧眼工程”也与“雪亮工程”“天网”一起构成了当地的“第三张网”,极大地减少了基层农村地区的视频监控死角,形成了从点到面、联防到户、技防到人的治安防控体系,打通了农村治安防控的“最后一公里”。旺苍县三江镇党委书记马敬宇表示,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与电信公司、广电网络、移动公司等企业单位加强合作,为老百姓争取更多实惠政策,确保全面完成“慧眼工程”监控安装任务,为建设“平安三江”基层治理体系添砖加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青婧 记者 李全民)近日,苍溪县五龙镇金龙社区三组魔芋种植户王正军的家庭农场大获丰收,最大的花魔芋重达62斤,通过视频连线,由中国魔芋协会会长张盛林确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花魔芋王”。“这个62斤的大魔芋可做300斤魔芋豆腐,可供1000人吃魔芋席,真的是我们苍溪魔芋种植户的骄傲。”广元市魔芋协会会长黄军周说。62斤的花魔芋王正军已经种植魔芋十几年了,目前他的家庭农场有5亩魔芋,今年收入11000多斤。“魔芋卖五毛钱一斤时我就开始种了,到现在要卖两三块钱一斤了,这个62斤的花魔芋,可以说是对我的种植技术的最好奖励。”王正军介绍,他是广元市魔芋协会会员,平时主要给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各种信息资讯,还带动了周边几个乡镇五六百户群众发展魔芋产业。这几天魔芋丰收了,他忙着收购魔芋,保证大家的销售渠道畅通。广元市魔芋协会会长黄军周是苍溪运山镇人,据他介绍,苍溪魔芋产业遍及五龙、永宁、运山、文昌等海拔较高的众多乡镇,共有6000户种植户,去年全县魔芋产量达4000多吨,今年由于长期阴雨产量稍有下降,预计能达3800吨。“我们的魔芋产量高,不愁销,广元、苍溪都有加工厂,经过深加工,成为魔芋精粉、魔芋胶、魔芋素食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黄军周告诉记者,去年开始,苍溪县创新推进低效园改造,在猕猴桃树下种植魔芋,该县岳东镇青龙园区就套种了200多亩魔芋,今年已经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套种魔芋成本低、见效快,可以大力推广。“今年冬天,我们已经在龙山、石马两个乡镇的6个村开展了魔芋技术培训,很受群众欢迎。‘魔芋王’给了我们信心,苍溪的魔芋产业将会更加壮大,助力群众致富增收。”黄军周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赵琦 周姚 青婧 记者 李全民)犁地、翻整、播种、施肥……11月1日上午,苍溪县元坝镇金飞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油菜精量直播机快速驰骋,动作迅速,片刻功夫,十余亩地就完成了全程机械化耕播。“这几天我们翻整土地栽植大量菜籽,菜籽种是政府发的,大家都表示很感谢。”元宝村种植户张远秀告诉记者。 机械化耕播现场秋播一粒“籽”,夏收万斤“油”。为切实抓好油菜冬种工作,苍溪县元坝镇把油菜种植、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农闲种植油菜,有效减少闲田面积,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我合作社利用机械化播种,让播种更加高速有序,有效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金飞阳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赵小波王看着在田间忙碌的播种机说。截至目前,元坝镇已翻耕完成1万余亩油菜田,通过免费提供优质油菜种子、送肥料到田间地头、举办油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等,全力做好助农服务。同时,通过合理规划、精心布局,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产业,并与旅游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更好地扮靓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针对今年前期雨水较多,影响油菜播及的情况,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各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指导油菜精量播种既移栽技术。后期,我们将继续加强技术跟踪、支持和服务,确保2022年油菜获得高产、丰产。”苍溪县元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戚容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保刚  10月21日早上,青川县沙州镇,白龙江两岸云雾蒙蒙。青坪村致富带头人张锡香早早起来就带领群众在白茶产业园里开始了茶苗冬季管护工作:除草、培土、施肥……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株他们心中的“奔康苗”“致富苗”。  “两个村变成一个村,可以抱团发展、共同致富!”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坚定地说,茶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人均年收入近3万余元。  这是青川县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撤并村资源整合、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带来的可喜变化。青川县蒿溪回族乡茶叶园举众力画好同心圆  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该县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推动合并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融合发展,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原沙州镇松林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村庄,人口仅有470多人,信息闭塞,交通十分不便。与邻村相比,该村的产业发展一度滞后,村里3000多亩土地因常年缺少管护成了撂荒地。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时,为便于实现抱团“取暖”,实现共同致富,松林村与青坪村进行了合并组成了新的青坪村。新组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吸收了原青坪、松林两个村的致富能手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他们把“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又进一步扩大,栽植白茶1200亩,管护绿茶2000亩,增强了全村发展茶产业的信心。为延伸产业链,他们还规划建设了白茶加工企业,实现产销 一体化。  为改善原松林村数百人出行难的状况,沙州镇积极争取建制村畅通工程项目资金 235 万元,新修通村公路8.6公里,打通了原松林村和青坪村的断头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在两项改革推进过程中,该县根据群众办事习惯,科学布局撤并乡镇、村便民服务网点,合理整合场地、调配人员、优化队伍。据了解,现有20个乡镇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在被撤并的16个乡镇和60个村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站和便民服务代办室,实现了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为切实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该县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重点推进“空心学校”、生源持续严重萎缩的小规模学校的撤并整合。  10月25日,关庄镇中心小学门口,每个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井然有序地测体温、扫码进入学校。红光社区(原红光乡)村民陈大华说:“儿子媳妇都到广东打工去了,屋里就我们老两口带我孙女儿,拆乡并镇之后有很多娃儿都在镇上去上学,我们一开始很担心,因为她年龄小加上路又远,但当我们来到镇上学校看了之后,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我们村上好多了,娃娃在这里读书,我们一百个放心。”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木鱼镇文武社区是由原文武村、水库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户、城镇居民等人员组成的新社区。该社区创新实施以“火源管控、疫情防控、灾情监控、舆情掌控、社会稳控”等“五控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了“建强一个支部、用好两个平台、建立三长联动、开展四团服务”的“1234”工作法。  该社区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培养选拔干部,加大从农民工、乡贤、青年农民、创业能人等重点群体和社团组织领域发展党员。推动社区党组织从“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同时,他们还创新组建了“四团”服务队,即通过乡贤参事团、志愿服务团、法治保障团、道德评议团服务群众,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两项改革,改的是墨守成规,变的是发展思维,求的是发展质量,提的是办事效率,强的是服务能力,增的是群众福祉,为的是群众满意。”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告诉笔者,“我们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农村工作的主抓手,通过抓好‘后半篇’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3
(陈绍海 康勇 记者 李全民)“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不断盘活现有资源,实现集体资源变集体资产,脱贫攻坚以来春笋村通过土地和山林地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实现2000亩土地运营开发。”谈到春笋村现在的发展,旺苍县水磨镇春笋村支部书记石玉刚信心十足的说道。水磨镇春笋村位于旺苍县北部山区,山地资源丰富,脱贫攻坚以来,一个个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如春雨般落在地处深山的水磨镇春笋村,农业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017年以来,春笋村确定了以猕猴桃、蜜李、梨为主打产业的“高山水果”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山农业+”立体农业经济。全村水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水果于2020年逐步投产,2020年产量从每棵树10斤增长到2021年的每棵树50斤,产值从每棵树50元提升到300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春笋村的“高山水果”远销成都、重庆、西安等多个省市。2021年完成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订单交货360万元;预计2022年订单将达到450万元,目前已于成都白家商贸有限公司签订2022年供货订单100万元。曾经山高路远、物产单一的偏远乡村正迎着政策的“春雨”驶向产业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春笋村成功回引本村在外企业家贾兴中返乡创业。采用“村集体+合作社+标准基地+家庭农场+农户”模式,以村集体经济为中心,合作社为主体,合作社向家庭农场、农户提供前期发展资金和技术指导,引导他们发展,产品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然后包装销售。全过程实现了技术、管理、标准、销售、核算的“五个统一”,确保集体、企业、农户收益共赢共享。目前春笋村已发展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8个,1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激活土地3000余亩,带动100余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谈到春笋村未来的发展,石玉刚充满了信心,石玉刚表示市县党代会都明确提出:“巩固提升茶叶、山地蔬菜、道地中药材,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我们村的发展方向与这些安排部署高度契合,今后我们会严格按照市县党代会的部署,因地制宜,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通过“高山果蔬+中药材+黄茶+肉牛”的发展模式,实现脆蜜李加大黄、脆蜜李加黄茶的高低套种,呈现出四月黄茶、八月李、十月大黄、冬月猕猴桃的四季结合的立体农业;通过充分利用果树花粉发展蜜蜂养殖、果树和牧草的套种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实现粪污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农业,让昔日的荒山逐渐变成全村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同时,依托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生态游,促进农业、民宿、康养等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拉伸;并通过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的“双提升;探索“农户+业主+专合社”、入股分红等发展新模式,统筹推进林药、林畜等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项目在春笋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原本“干渴”许久的春笋在政策的“春雨”中茁壮成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2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旺苍县大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加快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现代化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近日,记者走进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九江村运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座座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该合作社于2019年11月成立,圈舍总投资800万元,占地30亩,设计出栏10000头生猪,2020年9月已投入使用。标准化圈舍旺苍县运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继告诉记者,2020年旺苍县运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四川铁驱集团合作,养了4000多头猪,去年收入八十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自繁自养,目前母猪和仔猪存栏1000余头,到年底准备扩大产能力争达到2000头左右。据旺苍县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场在全县达140多家。近年来,该县多次出台生猪养殖相关措施,从稳定猪源、配套政策、项目建设、市场供应等方面为全县生猪稳产保供奠定了基础。生猪养殖的持续有序发展,不仅有力地巩固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也为实现乡村振兴积蓄了力量。旺苍县农业农村局畜牧股干部侯兴林告诉记者,该县目前已有140多家生猪养殖场,通过公司+养殖场,养殖场+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全县5000余户个户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提供20000多就业岗位。而且,通过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养殖个户实时出栏,规避市场风险。据了解,该县还引进了四川特驱建设3个1200头种猪场项目、铁骑力士2000头种猪场项目,新改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场54个20万平方米,增加产能23万头,加速了全县传统生猪养殖方式向规模化舍饲圈养转变。“聚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存栏祖代母猪1400余头、仔猪3400余头,下一步计划两条路走,一条路就是建育肥场,将自产的仔猪进行育肥饲养,另一条路将母猪继续饲养,作为能繁母猪繁育。”广元市聚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兴保对记者说。据介绍,该县围绕生猪百亿产业发展,出台了“生猪生产十二条”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规模化建设、健全品种体系、提升猪种群,创新楼房式生猪养殖,全面实施“3+1”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养殖行业共存栏42万头,年出栏70万头;2020年全县生猪养殖产值达到20亿元。旺苍县农业农村局畜牧股股长赵茂绩向记者介绍,生猪产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猪肉供应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贴身利益。近年来,该县把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发展,继续执行银行信贷、生猪保险等政策,继续开展老旧场的改造,淘汰劣质母猪,千方百计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促进生猪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2
(杨文波 刘高居 记者李全民)为破解冬季蔬菜市场供应不足的难题,今年入秋以来,剑阁县紧紧抓住升钟湖库区得天独厚的越冬蔬菜种植条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补、拓展销路等形式,大力发展越冬蔬菜,丰富群众冬季“菜篮子”。    剑阁县公兴镇越冬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进入初冬,寒意渐浓,万物凋敝,而公兴镇人马垭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里,200余亩萝卜却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利用晴好天气,当地正组织人员进行田间管理,确保萝卜丰产丰收。业主唐定高告诉记者,这片萝卜是今年秋季剑阁县农业农村局统一规划、鼓励种植的,预计年前将成熟上市。“根据这个长势,今年的产量可能突破90吨,产值突破30万元,极大的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唐定高高兴地说道。剑阁县是蔬菜生产重点县,常年种植越冬蔬菜5万多亩。今年秋季,剑阁县坚持总体集中连片、规模适度原则,围绕节本增效,充分考虑交通、用水、机械等要素资源,在金仙、公兴、王河等升钟湖库区乡镇集中规划越冬蔬菜示范区6个,新增种植面积4300亩。围绕库区降雨量少的“小气候”特点,并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了宽梆青菜、萝卜、甘蓝、莴笋、大白菜等多个品种。截止目前,已成片种植蔬菜2100亩,带动农户种植2200亩。同时,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165万元,对越冬蔬菜示范带种子、专用肥、农膜、高效低毒农药和运输销售给予奖补。县农业农村局还制定了技术服务工作方案,实行县乡农技人员包乡包片,派出若干技术小分队到地指导,提供技术支撑。唐定高向记者介绍道:“从种植到销售整个环节,都有保障。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经常下来进行技术指导,在销售上,他们引进了企业,保证我们的农产品种得出来,销得出去,我们今年对种植蔬菜信心十足。”良好的政策让蔬菜种植大户、业主信心十足,也激励了群众的种植热情。金仙镇西河村村民张明长常年种植蔬菜两亩多,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共种植了包括莴笋、萝卜、白菜、花菜等品种的蔬菜4亩多,目前长势良好,预计能卖出好价钱。“县上对我们种植蔬菜给予很大的支持,技术人员给我们指导种蔬菜技术,又有销路,蔬菜长势非常好,年前可能要卖个好价钱。”张明长说道。种得出还要卖得好,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剑阁县农业农村局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引入收购企业,先后与吉香居公司、佳晨公司、广元鑫茂等公司签订订单1303亩,并与种植业主共同发力,“两路径”签订销售订单,拓宽销售市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2
(记者 燕巧)“露水干了,可以放羊了。”10月25日上午10点,苍溪县陵江镇,杜志良把羊圈里的800多只黑山羊放出来,赶进了为它们“定制”的300多亩山地牧场。  这800多只羊都是他一个人负责。“晨出晚归都有头羊带路,吃饱了就自己回来,好管。”10年养羊经验,杜志良已成为一把好手。最近,他还在盘算着改造种羊繁育场,扩大养殖规模。  谋划,源于刚听到的一个利好消息:近日广元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加快推动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基础好,市场稳为乡村致富谋“抓手”  “广元发展草食型节粮牲畜大有可为。”专题会议上,广元市主要领导解释了加快肉牛羊产业“突破”的几大原因。  一是饲草资源非常丰富。广元市年均粮食产量159.4万吨、农作物秸秆163万余吨,可利用草山草坡893万余亩,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市场相对稳定,效益高,对第二、三产业的保障作用明显。  这也是四川尚绿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劲松的真实感受。尚绿农牧成立于2016年12月,刚开始年出栏牛200多头,如今已经达到500头。王劲松说:“牛的价格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从牛吃的草到牛产的粪,再到牛皮牛肉,都能产生收益。”  “牛粪收益还不低。”歧坪镇宋安村党支部书记纪平解释说,2017年他们村里成立青春肉牛养殖家庭农场时建立了一套循环发展模式,牛的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后经蚯蚓处理变成有机肥,销售价格可达到800-1000元/吨。  素有养羊传统的青川县竹园镇2019年建立起了湖羊基地,来自浙江湖州的600余只湖羊在这里安家落户。“本地的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可提供大量的青饲料。”该基地负责人欧阳云飞介绍,目前基地已吸纳28名脱贫户就业,实现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  据了解,2020年,广元市出栏牛8.9万头,比2015年增长18.7%;出栏羊63.4万只,比2015年增长36.3%。补短板,破瓶颈用五大工程求“突破”  突破性发展,“破”什么?广元对影响当地肉牛羊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做了归纳:养殖主体单一、饲养用牛羊短缺、饲草料供应不足、加工体系不健全……围绕这些要素,广元市发布五大工程,启动肉牛羊突破发展五年行动。  首先要破解的就是饲草料供应不足。“每年我要从外地买100多吨干草才够。”纪平介绍,因为气候原因,广元本地青草没法制成干草,必须从外地购买,此外还需要购买酒糟等给牛补充蛋白。作为苍溪养牛的龙头企业,尚绿农牧虽然建立了5000多亩全株玉米饲料基地,但母牛所需要的干草还是要从外地购买。  为此,广元决定实施“以草换肉”工程。“推广‘半舍饲半放牧’养殖方式,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同时推广优质牧草和饲用玉米品种种植,打造一批集秸秆收储运、商品化饲料生产和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基地。”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此外,还有“万户千村百企”工程,做大养殖总量;“基础增量”工程,解决养殖畜源;“品牌培育”工程,提高产业价值;“产业增效”工程,提高养殖效益。“计划到2025年,广元市肉牛养殖农户达1万户、肉牛规模养殖企业达200个,全市年可出栏肉牛20万头。肉羊养殖户达1万户,肉羊规模养殖企业达400个,全市年可出栏肉羊100万只。”  这一目标也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回应。尚绿农牧在苍溪县元坝镇峨溪村投建的动物饲料集配中心和肉牛屠宰中心正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可以贮藏5万吨动物饲料,肉牛年屠宰量可达3万头。”王劲松介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2
(唐彪 摄)近年来,广元市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壮大林下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赢。截至目前,全市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个、市级示范基地58个,带动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145万亩,培育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带动30万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近日,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群众在梨树下套种的生姜迎来丰收。10月29日,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穿心村的群众忙着在核桃园里种植夏枯草。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2
(记者 燕巧)“不用回原来地方找人办事,省去好多麻烦。”10月28日,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光荣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朱家大院”,朱长生正在为80岁的昝永珍准备办理低保户的资料。以前,这些资料需要回她原本居住的6组办理,现在就在安置点“朱家大院”找自管委员会就可以办理。  “十三五”期间,广元市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15个。随着村民们陆续在新家扎下根来,当地也迅速转移工作重心,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为抓手,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这51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中,200人以下的小规模集中安置点就有511个,占99.2%。多、小、散,为后续治理带来不小的难题。  近两年来,广元市通过“建组织、促就业、强服务、助融入”,探索解决小规模安置点难治理、难就业、难发展等问题,推动集中安置点规范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光荣村“朱家大院”集中安置点安家 让群众服务就地就近  2017年9月建成的“朱家大院”住着28户91人,分别来自光荣村不同的小组。  光荣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凯兵坦言,刚开始运行时大家都觉得不方便。“彼此不熟悉,有矛盾纠纷都得找村上甚至镇上的干部解决,办事也都得回原来的组里办。”  多番尝试,2019年,“光荣村户长”应运而生。王凯兵解释说,大院居民共同推选了6位有威望的人担任户长,现在矛盾纠纷不用出院子,“户长就能调解。”  昭化区虎跳镇青龙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则用“点长”的模式化解办事开会不方便的难题。  2018年8月,青龙村25户群众搬迁到青龙寨集中安置点时,办事或开党组织生活会都要回距离较远的原村,很不方便。今年,虎跳镇党委组织安置点群众选出了点长,建立“镇党委+村党组织+点长”三级治理体系,“现在都可以就近完成了!”党员陈全斌说。  “我们在大的安置点设立党支部,小的安置点设立党小组,优先推选党员担任户长、点长等自治管理机构负责人,推动党员全面参与安置点后续治理,为群众提供服务保障。”广元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元在全市集中安置点成立党支部15个、党小组224个、自治管理委员会387个。安心 让精神生活有盐有味  行走在“朱家大院”,很多住户的门上都挂着一个大牌子。有的是“卫生户”,有的是“守法户”,有的是“好媳妇”。  王凯兵说,这些都是大家集体评议出来的。为了让居民们在“朱家大院”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光荣村村委会特别为他们制定了“自管公约”和住宅小区居民制度,通过光荣户评比、流动红旗评比等,引导大家爱护环境,友好相处。  同时,广元还通过送文化下基层、知客(指农村帮助组织红白事务的能说会道者)宣讲志愿服务队等,在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开展学政策、谋致富等活动,丰富安置点群众精神生活。  近日,在昭化区王家镇方山村王家山安置点,一场送文化下乡活动就赢得了村民的赞扬,“老师、学生、家长欢聚一起看节目,很有氛围。”村民李东民说,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  广元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端喜介绍,为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当地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1572名搬迁群众加入所在村红白理事会、乡贤协会等组织,建立道德积分评议机制,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增收益的10%用于奖励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安业 让就业增收稳定持续  持续增收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关键。由于广元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规模普遍较小,人数不多,产业选择、就业增收等也面临诸多不容易。  “我们给安置点选址时就配套了小水果产业。”剑阁县普安镇水池村党支部书记孙平成说,2018年,水池村的46户130余人搬到村委会旁边的集中安置点时,村里就依托石洞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安置点附近引进砂糖橘、软籽石榴、冬枣等小水果产业业主,并引进了宏鑫养殖专合社等企业入园。  目前,石洞沟现代农业园区里已发展了1500多亩小水果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方式,水池村集中安置点村民实现人均年增收达2000元以上。同时有30多名安置点居民在园区务工,另有30多人外出务工,“安置点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全部解决。”  据了解,广元依托全市108个现代农业园区,推动138个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在集中安置点所在村,建成6700余个搬迁户特色自强园。  此外,广元市分层分类开展外出务工、产业发展、居家就业等技能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公益岗位等方式实现9000余名集中安置点群众稳定就业。  为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广元市还明确了最高1万元的奖补政策,引导上述经营主体吸纳4000余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