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唐福升 周文春 记者 李全民)11月17日,记者从旺苍县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充分发挥乡贤带动作用,创新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开辟了一条以德治文化促发展的“善治之路”。旺苍县大德镇党委书记孙贵全向记者介绍,大德镇依托新乡贤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借助新乡贤的“人脉圈”和“资源网”,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推荐、介绍和组织当地富足劳动力赴外地稳定务工;发挥好新乡贤的沟通协调作用,引导群众大力整治畜禽粪便排放、露天焚烧等工作,持续开展人居环境“六清一改”及门前“双包”工作由新乡贤牵头自发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将村民自治与德治、村规民约实施与文明新风培育、净化社会风气与基层平安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新型乡贤组织为支撑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在细小处发力,在难点上用劲,在整体推进上出成效;依托新乡贤在乡民邻里的高威望、好口碑,充分赋予新乡贤在信访矛盾化解中的社会职能,探索对信访人员、不稳定人员、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处置在事发、调节在邻里;开展新乡贤公益行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引导新乡贤帮一个贫困学生、助一名残疾人、养一位孤寡老人,不断提升关爱服务困难群体水平。孙贵全告诉记者,该镇黄柏村张小平等新乡贤带动周边150户农户,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翠冠梨、黄金梨、樱桃等特色水果300余亩3万余株;星火村马贵贤在星火村5社新建1000头规模养牛场1个,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3个;今年,星火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吴绍文共组织4批次200余人到山西、陕西等地长期稳定务工;截止目前,新乡贤已结对帮扶各类困难群体50名。据介绍,下一步,该县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新乡贤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大培养新乡贤文化,让新乡贤文化有载体、有典范、有榜样,可落地、可复制,围绕县委战略部署,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贡献新乡贤力量,为“红色旺苍、中国茶乡”厚植新乡贤文化基因。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8
(唐福升 向丹 记者 李全民)近日,为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丰富农民工体育文化生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旺苍县人社局和旺苍县文体中心积极组织旺苍籍农民工参与以“穿梭世界,健行未来”为主题的四川省第三届川籍农民工运动会(云健身)。本次比赛分为竞技类和点赞类两大类别,其中竞技类包括象棋、健步走两个项目;点赞类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广场舞、健身路径、科学健身微课堂8个项目。相比以往,本届运动会通过优化项目设置,扩大参赛群体,借力小程序等平台,进一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农民工的参与感。运动会启动后,该县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旺苍县代表团,制订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全力推进。通过微信工作群、农民工QQ群、外地旺苍商会、企业、流动党组织、农民工工作站等渠道,鼓励省内省外的旺苍籍农民工积极参加,扩大了农民工的参赛面。截至目前,旺苍有2250余名农民工报名参赛,团队数量48个,各类比赛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8
( 詹磊 记者 侯东)11月15日,苍溪县与四川绿初原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肉牛养殖建设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拟投资约3亿元,占地总规模不超过300亩(含生活配套设施用地30亩),包括新建存栏2000头种牛繁育场和3000头肉牛养殖场及配套设施等,年实现产值0.6亿元以上,带动养殖户200户。下一步,四川绿初原牧业集团将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优势,精心规划设计,科学组织调度,高效有序推进,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努力推动苍溪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苍溪各相关责任部门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用心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认真解决好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推动四川绿初原牧业集团肉牛养殖项目快速建设,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佳蕾 高山 文/图11月8日,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的百亩南瓜种植基地,阵阵瓜香从田间地头散发而出,一个个长葫芦状、肉厚结实的南瓜卧在藤蔓中,村民们在瓜地里忙着采摘、搬运、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的南瓜甜得很,根本不愁销路,从10月到现在,我们已经摘了4万多斤,卖了2万多元!”鑫玉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罗九富笑着算起了增收账。南瓜丰收  为了不让土地闲置,村民们便在果树下套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从套种花生、黄豆,到种植南瓜,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我们夏天卖桃子,秋天卖南瓜、黄豆这些,还可以在园区里面务工,一年下来收入有好几万呢!”村民梁芳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大石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目前,全镇蔬菜基地种植约4000余亩,基地年收入1200万余元,仅青岭村鲜果产量达8.9万斤,总产值 26 万元,南瓜产量 7万斤,总产值3.5万元。同时,带动附近务工40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佳蕾 特约通讯员 张文良  11月12日,冬日午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种植农场小院里暖意洋洋,村民们围坐一起,仔细品读、探讨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盈盈笑脸上写满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迎来的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大石镇党委副书记易尚炯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全会公报,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我既是新时代成就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脱贫户杨文辉接过话茬,“感谢党的好政策,从四面漏风的土墙房到小洋楼,从饥寒的贫困生活到富足的小康,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哦!”  海拔1700米的石笋村,是典型的高寒偏远村落。过去曾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等制约因素,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较低。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村里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新房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穷山坡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现在一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呢!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杨文信乐呵呵地说道。杨文信以前长期在城里卖菜,由于道路不便,他只能当个“二道贩子”,从市场批发蔬菜再卖。自从村道修好后,他便率先承包了村里20余亩地,种起了蔬菜,同时收购村民的蔬菜,拉到城里去卖,不仅自己的收入增加了,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说起好日子,养殖户杨文鑫也是信心满满:“我现在每年出栏鸡1000多只,年收入6万多元,明年我还准备发展电商、开直播,带动大家一起搞养殖。”  “全会公报,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是一篇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激励全党上下埋头苦干、勇毅苦干的行动指南!”61岁的村老支书张玉伟,反复翻看着手中的报纸,激动不已:“作为党员,我会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继续发挥余热。”  “接下来,我们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易尚炯告诉笔者,大石镇将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将纪律作风整顿学习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知纪明法学习教育“三结合”,做深做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换届后的新风气新面貌,切实保障大稻坝生态康养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大东英才学校迁建等重点项目实施落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刘丛华 记者 李全民)为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农服务工作实效,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11月15日,苍溪县供销社组织三农服务中心与云峰镇插花村供销社,邀请农业专家在插花村开展为农服务技术培训,就冬季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病虫害防治、果树管理等进行了现场讲解和交流。据悉,今年苍溪县供销系统累计组织类似现场培训会50余次,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科学安全施肥用药意识和水平,加快推进了“绿色农资”行动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落地落实,培育了一大批农业技术土专家,深受群众欢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青婧 记者 李全民)四川省苍溪县岳东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深丘地貌,山岭纵横,东入长滩河,西入东河,苍巴、苍旺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集贸繁荣。近年来,该镇围绕“产业兴镇、项目强镇、生态立镇、崇德安镇”工作思路,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抓手,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激活乡村振兴“乡镇密码”,加快建设苍溪东北部区域中心经济强镇。一村一品 多元产业激活力11月中旬,初冬暖阳高照,在苍溪县岳东镇青龙村万兴农场李子园里,七八个工人正忙着修枝、施肥。“我们农场栽种120亩翡翠李树,今年产量有10多万斤,收入达50万元。明年才是丰产期,预计产量20万多万斤。这几天冬管请的工人少,多的时候每天要用工四五十人,不论是个人收入还是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回乡搞种植都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农场主赵万兴由衷地说。“翡翠李味道好、销路好,湖南湖北的客商提前支付10万元定金,待果子成熟直接拉走。”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已有四十多户群众跟着种植,他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订单外销。 在岳东镇云寨村,规模种植500多亩黄花产业已经进入采收尾花阶段了,在地里采花的该村委会副主任赵桂芹热情给记者打招呼:“黄花还真是个好产业啊,我只种了0.3亩,就收了1000多斤,这尾花估计还有200多斤。”赵桂芹说,云寨村群众之前种植猕猴桃钱袋子挣了不少,不料突遭溃疡病,发展猕猴桃失败了,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大家积极开展低效园改造,引进黄花产业,再次尝到甜头,现在大家搞产业信心更足,动力更大。“三塘村种猕猴桃,尖包村和长岗岭种银杏,青竹村种香葱,新路村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文林社区等3个村建成规模牛羊、生猪健康养殖基地,盘龙村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守垭村建成工厂化岳东手工挂面生产基地……”岳东镇党委书记郭敏对全镇15个村的产业发展如数家珍,“我们根据各村实情,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产业,乡村产业多元化,群众致富路更宽。” 截止目前,该镇共发展猕猴桃14000亩,银杏5000亩,中药材1800亩,香葱800亩,黄花600亩,建肉牛羊规模养殖农场5个,生猪规模养殖场16个,建中药材收购、初加工厂2个,中药材批发集散市场也规模初具,不断擦亮岳东“产业强镇”金字招牌。美丽经济 农旅融合增动力50岁的王会邦是岳东镇驻尖包村的驻村干部,他觉得最让他有成就感的就是指导尖包村发展种植千余亩银杏树。“每到九、十月,黄灿灿的银杏树叶飞舞在漫山遍野,那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啊,我们尖包村就成了旅游胜地,成都、巴中及附近乡镇等地的自驾游客、买卖客商络绎不绝,村子里的农家饭菜也被游客们热捧。”王会邦说。“卖树叶也卖农家菜,轻轻松松赚得腰包鼓鼓。”种植户王孝建告诉记者,自家的100多亩银杏树今年卖了三吨树叶,收入五、六万,加上其他收入,整个家庭收入不下20万元。近年来,岳东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位于苍旺公路旁的新路村地势非常独特,走过那条狭长的张家沟,眼前豁然开朗,成片的鱼田波光粼粼,仿佛肥沃的大地镶嵌着成串的珍珠,池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默然,静得只听见山鸟啁啾。“钓鱼的人络绎不绝,钓到的鱼15元一斤,节假日客人特别多,即使在平时,我的农家乐荣德鱼庄也是预约不断。”渔场主人许德告诉记者,自己就是看重这里像桃花源一样的地理位置,毅然决定改造撂荒田发展水产养殖近200亩,还起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蛮洞子渔村印象”。“玫瑰庄园既赏花又卖药材,农业公园、滑草场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火爆,岳东传统手工制造的赖醪糟、陈皮蛋、席氏挂面更是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岳东镇镇长李佳欣说,该镇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以农耕文化为魂,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精神引领 文明新风添魅力今年年初,岳东镇青龙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作为基层治理的标杆,这项殊荣归功于该村强有力的基层自治制度。“我们推行村民积分制,评选出星级文明户,示范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美化居住环境、孝老爱幼,年终坝坝会给文明户发奖金,积分还可以到青龙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该村村委会主任袁坤是个36岁的大学生,他告诉记者,该村还编印了《青龙村村民自治手册》,涵盖文明公约、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管理条例等内容,成为群众的行为规范指南。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岳东镇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打造优美环境,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岳东镇云寨村群众董超自发建成“桃缘轩”美术展览馆,陈列收藏着上千幅艺术作品,为大山深处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作为苍溪县作家协会创作基地、苍溪县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学生、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闲暇之余,更有周边群众自发前来,接收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文化小社区”。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岳东镇92 岁老党员赵子章,退休后担任7年社区党支部书记,多次向党组织缴纳大额特殊党费,撰写学习笔记、诗文达10余册;党龄63年的老党员付俊缴纳10000元特殊党费庆党百岁华诞,教育影响几个子女学业有成、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卧虎村何国勇回报桑梓,敬老助学;好媳妇冷春宇照顾四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丈夫,不离不弃13年……“瞄准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重点工作,努力打造更加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的新时代美丽新农村,奋力推进岳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岳东镇党委书记郭敏充满信心的说,在全镇干群共同努力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蓝图正徐徐铺展开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王鑫 贾清周 记者 李全民)张王镇紫荆村距离张王镇6公里,幅员面积6.2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29户934人,因村内回龙寺院内一颗历经百年的紫荆树而得名。“两项改革”后,如何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群众紧紧凝聚在村“两委”周围,是紫荆村新一届班子思考的一项重要工作。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培育良好风气,凝心聚力的一件“法宝”。近年来,在剑阁县民政局、张王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紫荆村结合实际,通过“4+7模式”,历时三个月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形成一张独特的“名片”。据悉,“村规民约”坚持四大原则。民主性原则。监督权、参与权是广大群众与生俱来的渴望,只不过以往工作中缺乏有效途径。紫荆村村组干部通过广播、微信群、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广泛征集、收集群众意见,让村规民约在阳光下制定,实现村规民约大家约。合法性原则。村规民约制定工作,全程邀请法律顾问参与把关,确保程序合法、结果合法。针对性原则。通过充分调研、总结出村务推进中的五大类病症,即农村留守人群老龄化、法纪意识淡薄、团结意识不强、不关心各项政策、参与村务激情不高,围绕这些难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纳入约定。实用性原则。形式上采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不自知的就记住内容,传唱千里。同时,“村规民约”践行七步走程序。组建专班。成立由“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乡贤人士+村民”组成的起草小组,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宣传发动。通过广播、会议、入户、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确保“两个紫荆村人”(地域上的紫荆村、空间上的紫荆村)都知晓参与此事,都能提出意见。草拟初稿。起草小组在征集意见的基础上草拟初稿。修改论证。初稿提交村“两委”审议后,通过村民大会再次讨论修订,答疑解惑的同时提高村规民约的讨论度、知晓度。审核把关。村民大会讨论修改稿提交张王镇党委及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核。表决通过。经审核后,再次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逐项表决通过并报张王镇党委进行备案。公布实施。为了让村民人人铭记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紫荆村“两委”经商议后,不仅在阵地公示栏进行张贴,也给每户家门口张贴村规民约卡片,进一步扩大了知晓面。“村规民约修订过程看似复杂,但通过‘三上三下’的过程,提高了话题讨论热度,增加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修订后的内容更贴合实际。”剑阁县民政局局长程元军介绍,制定村规民约后,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乡土情怀得到进一步提高,“紫荆村里紫荆人,村规民约人人学”口号喊得更响了,村民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紫荆人”的身份,紧密团结在村“两委”周围共谋家乡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治理样本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板石沟村治理妙招打造一支活力十足的干部队伍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曼丽 王菲菲  “杨大哥,您不用担心,这个疫苗非常安全,打了没得坏处,只有好处,你看我都打了两针了,身体好得很!”11月14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板石沟村村民杨浩生家中,驻村干部王康斌正耐心地给72岁的老人宣传新冠疫苗接种政策,鼓励他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搭班子、带队伍,找项目、投资金,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农业发展……自新一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昭化区供销联社和广元民盟烛光中学派驻卫子镇板石沟村的驻村工作队迅速转换角色,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快看,这就是咱村最强村支部班子,可厉害了!”自从新一届村“两委”上任以来,每次到村开展工作,总会被村民津津乐道。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强不强,就看领头羊。然而换届前,板石沟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村支部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乏力等问题突出,工作开展起来捉襟见肘。  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大刀阔斧强班子、带队伍,组建年轻优秀的村级干部队伍,并通过“一对一”结对培养,让他们迅速融入到村级事务中来。优化调整后的板石沟村有常职干部5人,皆为党员,平均年龄约37岁,大专以上学历3人,是一支年富力强、活力十足的队伍,大大增强了党组织带领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板石沟村党组织队伍能干事,也想干事,工作活力满满!”如今,每每提起村“两委”班子,群众都不禁竖起大拇指。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也是致富增收的关键渠道。板石沟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持续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卫子镇党委书记陈建在会上多次强调。为此,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板石沟规划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先后带动农户种植猕猴桃200余亩。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板石沟村的猕猴桃连年喜获丰收,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明年该村将对集体产业园进行巩固升级,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11月15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第三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四川多个案例入选,其中,广元市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入围,这是四川入选案例中唯一 一家以农机为主的专合社。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提供机械化服务。  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 年5月,位于朝天区临溪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各类农机具267台套,大中型农机操作手8名,标准化农机库棚800余平方米,维修车间50余平方米,办公、培训用房100余平方米,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示范基地800亩,年服务面积32000亩。2020年,该合作社实现收入375万元,实现利润34万余元,已成为一个能提供蔬菜和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7
(江琪 记者 李全民)入冬以来,广元市青川县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安全越冬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抓,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前谋划部署,用足用活用好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全力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周密安排部署,认真摸排分析。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村级排查摸底、乡镇初步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方式,对县域内散居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因灾、因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全面摸排,根据摸排情况建立《青川县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工作动态管理台账》,明确责任清单,细化保障措施,实现监测预警全覆盖。截至11月8日,全县共排查各类困难群众2.9万余人。狠抓政策落实,精心制定方案。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村政务公开栏等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开通5部困难群众求助热线,及时受理和回应群众诉求。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398余万元。部门协同配合,积极筹措款物。计划向上争取资金300万元,专项用于今冬明春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发放。利用慈善捐赠等渠道筹措物资,积极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提前做好资金、食品、衣被等款物准备,将2022年第一季度城乡低保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等资金575万余元纳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计划。计划安排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专项资金5万元,在元旦、春节前集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确保城乡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6
(王磊 记者 李全民)“小董,你们的肉牛养殖产业基础很好,发展潜力很大,你们有没有考虑再扩大规模?县政府即将出台扶持肉牛羊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机会难得……”日前,广元市房石镇天井村驻村干部正在有针对性地走访肉牛羊养殖大户,逐户了解发展意愿、逐户宣讲优惠政策、逐户定制发展规划。据悉,自广元市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专题会议召开以来,房石镇多措并举,深入实施提量扩面、母畜增量、企业带户等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五大工程”,全镇肉牛羊产业发展提速快、氛围好、前景广,但也存在村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个别村发展势头猛,个别村迟迟不见动静。针对上述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房石镇纪委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了问题症结——部分驻村干部不落实、慢落实、乱落实镇党委安排的提亮扩面入户走访工作,导致部分村养殖大户和潜在新户对政策不知晓、对形势不明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镇肉牛羊提亮扩面进程。对此,该镇纪委以干部作风纪律整顿专项行动为契机,创新“一函两单”监督法,狠刹大局意识不强、协作精神不足、遇事敷衍塞责的问题,为房石镇高效落实市县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决策部署奠定了基础。“在镇党委安排的走访工作中,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走访不全面、动员不彻底、宣传不细致等问题,镇纪委摸排形成《问题清单》,点对点发送《提醒函》,同时要求被提醒人提出整改举措,汇总形成《整改清单》,通过‘一函两单’的方式,确保问题认领到人、措施到点、落实到位。”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函两单”的加持和保障下,房石镇进一步围绕“提量扩面”这个关键,聚焦“全链服务”激发肉牛羊本土扩量内生动力,通过多径动员、多频定案、多维保障,动员50余户群众改扩建、新发展肉牛羊产业,一月内新增肉牛存栏98头,突破性发展愿景“首战告捷”。不仅在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工作中,房石镇纪委计划将“一函两单”拓展至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风险系数高、民生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坚持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6
(梁应龙 李燕 记者 李全民)脱贫攻坚期间,广元市利州区通过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等项目,形成了大量的扶贫资产。然而,这些扶贫资产到底有多少、如何管理、怎样运营?一直是摆在利州面前的一道难题。摸家底、建台账、盘活资产……今年以来,利州区通过三张“牌”,强化扶贫资产经营管理,让扶贫资产“活”起来。摸清家底,建立台账“管”起来扶贫资产管理先要做到家底清。今年伊始,利州区就打出扶贫资产管理的第一张“牌”:全面调查清家底,分类建账严管理。“我们村形成的扶贫资产比较多,大概有30多个,清理起来难度太大了。但是区上要求的很高,我们只有加班加点地排查核实。”白朝乡徐家村女支部书记徐金莲虽面露难色,但又不甘落后,迅速投入到全面排查摸底。“通过两个礼拜的排查核实,我们村形成的扶贫资产有92个,其中,个人扶贫资产51个、集体资产38个、国有资产3个,都建起了台账。下一步,我们还要按经营性和公益性类别进行分类,建立长效管理制度。”金洞乡龙洞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步林指着一撂表册对几个村干部说。经清理,利州区自2013年以来共形成扶贫资产项目3340个,涉及扶贫资金115708.9万元,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扶贫资产管理台账。“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区所有的扶贫资产归档建库,下一步,还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开展确权登记,明确产权归属。二是分类建章立制,充分发挥效益。三是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监管增效。”区乡村振兴局业务股胡治军介绍。盘活资产,多种运营“活”起来家底清了,如何运营好扶贫资产产生效益便提上议事日程。据统计,全区自2013年以来形成的扶贫资产中,因管理不善或不可抗因素导致报废或损毁25个,占资产总数的0.75%,涉及扶贫资金515万余元,占扶贫资金总投入的0.45%。尚在运营的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营机制单一,效益时有亏损。“这100亩葛根种植基地,是村合并之前的关山村用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的。前两年因为管理没跟上,没卖成钱,十几万的扶贫资金打了水漂。”看着长满杂草一片荒芜的基地,宝轮镇菖溪村委会副主任罗德刚无比痛心。为此,利州区又紧接着打出扶贫资产管理的第二张“牌”:立足实际搞盘活,多种方式强运营。通过深入调研,全区各乡镇立足位优势,以农旅融合发展为主基调,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科学布局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协会+专合社+个体经营”“业主+基地+农户”“专合社+公司+基地+大户”等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大程度整合盘活运营类扶贫资产,带动周边农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建立“区统管、乡辖管、村直管”的三级责任体系,全面完善公益类扶贫资产长效管护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扶贫资产不废、不毁,管理有序。“通过盘活运营类资产,强化公益类资产,全区扶贫资产管理逐步实现规范、长效、增益。”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白洋如是说。凸显效益,盈利增收“香”起来“2015年,政府给我们专合社解决了100万元扶贫资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每年为入股贫困户分红700块钱左右。”广元市勤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小全介绍说。作为利州区扶贫资产之一,该专合社利用10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资金,以量化入股的方式将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资金按每户1.25万元的标准量化给80户贫困户,再入股该专合社发展肉牛、土鸡和绿色果蔬、花卉等产业,每年按收益的28%左右给每户分红,仅去年入股脱贫户每户就分到了700元的红利。同时,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平均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达75余万元。“今年,我们重点抓了质量提升和管理工作,想把规模搞的再大些,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胡小全信心百倍地说。截止目前,全区2164个运营类扶贫资产通过采取多种运营模式,基本实现了扭亏为盈,带动4000余户脱贫户或入股分红或共同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纷纷参与到资产运营中,通过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稳定增收。也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效,步入良性运营的扶贫资产逐渐成了群众眼里的“香饽饽”。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6
(冯金虎 记者 侯东)今年5月,杭州市余杭区和广元市苍溪县成为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县。结对以来,两地着力“三个聚焦”,书写出东西部协作亮丽篇章。截至目前,余杭区向该县投入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3900万元、财政捐赠资金200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251万元。余杭区民宿农家乐协会在该县成立“民宿农家乐培训基地”,并现场采购农特产品价值1085万元。聚焦产业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打造体现大工业、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施,余杭区投资2360万元,在建标准化工业厂房10000平方米。”余杭区在苍溪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俊峰介绍,截至目前,通过区域协作,引入6家企业投资3.18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32人。余杭区向苍溪特色农业投资800万元,推进建设鸳溪镇农旅融合产业园(二期)项目、白驿镇岫云乡村振兴示范园。邀请浙江农林大学参与设计、国网余杭电力公司助力将黄猫垭镇高台村打造为“红色美丽新村”。余苍两地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结对合作,结对医院1家,派驻骨干医师4名,该县已从乡镇、村级基层医生中选派30名到余杭区跟班学习,接受专业化培训。此外,东西部协作人才培训项目的临床医生、中医康复、妇幼保健和文秘培训班正式开班,培训人数将达到300人。“余杭区选派党政干部2人,教师、医生、农技员等专业技术人才12人,有的挂职长期驻地协助,有的深入行业部门手把手传经送宝。”苍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加伦表示,围绕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等领域,开展紧缺技术人才交流,吸纳余杭区高端技术人才,以催化智力需求更大活力。聚焦资源 打造带不走电商队伍“余杭区在我镇投资了200万元,并有特派员指导我镇提升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帮助我们打造笋子沟村等数字乡村振兴示范村。”该县陵江镇分管农业的同志如是说。“我非常喜欢苍溪县的土特产,能买到这么地道、无公害食品,太令人开心了!”余杭区市民王女士说。近日,该县红心猕猴桃、手工挂面、魔芋、菌等20余种农特产品在余杭区展销,深受当地群众青睐,展销品在第一天上午就一抢而空。“这一款闺蜜是果肉饮料而不是果汁饮料哦,里面的猕猴桃果肉真正能看得见,并且是没有添加防腐剂的......”阿里巴巴集团专业带货团队在该县营销中心直播售货,通过余杭区搭建的网络购销平台,该县农畜牧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销售额达8000万元。不仅如此,余杭区电商专家对该县企业、个人电商运营和产品直播带货业务培训,带动培育电商141家,新增创业网商400人,网店300个。足不出户,产品卖得出,买得进。余杭区帮助该县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电商人才队伍,真正变“输血”为“造血”。聚焦民生 做好惠民益民表率“谢谢陈老师!我一定努力读书,以后想当一名医生,也像你们一样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在龙山小学读书的李同学双手捧着资助金,坚定地说。在该县状元桥小学挂职副校长陈永远说,经过实地摸排筛查,并根据资金募集情况,确定了孤儿教育补助标准,即每生每年小学1200元、中学1500元、高中1800元。“贝达药业等余杭企业给我院捐资购置了价值1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有了这些新的先进设备,我们为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就更有信心了。”该县人民医院院长范怀卫介绍。苍溪县使用东西协作资金79.7万元,采购了残疾人辅具1524件,惠及残疾人1500余人。阿里巴巴在该县成立儿童重疾出生缺陷求助基金,对18岁以下儿童先天性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进行再报销,为患病儿童再织一道保障网。余杭区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孤儿60名、贫困大学生10名。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6
(姚彬 记者 李全民)在乡村振兴大战略背景下,传统农区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四川省青川县把一、二、三产业三篇文章联起来做,以农为根,以工为干,以商为花,蹚出了一条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实践路子。11月10日,从青川县城出发,驱车沿蜿蜒山势行驶40分钟,便来到了乔庄镇瓦砾村,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203亩“白叶一号”白茶树被阳光染上一层金色,从山顶望去,整个茶园仿佛一个聚宝盆,一行行茶树宛如绿色的屏障整齐排列,茶叶肩并肩挨着,浓浓密密地伸展着……茶农们分散在各处,挥舞镰刀,割掉围在茶树周边的杂草。待杂草干枯后,茶农便把它们有序堆放在茶树根下,作为茶树越冬的农家肥和保温床。“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这些草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多亏了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来地里手把手的指导,教得很耐心,不管问什么问题都仔仔细细的解答。”村民柳丕富长期在茶园务工,这段时间,他和其他村民在茶园施肥、除草,给茶树备足营养,确保来年增产增收。“和绿茶培植不同,白茶在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化。在茶园里务工真是长了见识。”说起白茶的管护,柳丕富打开了话匣子:“茶树喜阳怕涝,升沟高厢可以避免树根被雨水浸泡,还要根据它的生长周期按量施农家肥……”2018年,“白叶一号”捐赠茶苗落户青川,柳丕富便一直在茶园里务工,心怀感恩之情,柳丕富学习管护茶树技术格外上心。“我按照专家教的种茶方式来管护,效果确实比我们传统粗放种植好太多了,现在茶树长得绿油油的,明年效益肯定还要翻一番。”心思活泛的柳丕富还把学到的技术用到自己5亩绿茶园上,没想到,仅今年鲜叶采摘量就比去年增加了30%。“在我们茶园里,像柳丕富这样既种茶又学技术的村民还很多。茶园实行承包制,全年要用工1100多人次,大伙儿在这里面务工比在外面打零工强,活不累还离家近。”赵堂荣是瓦砾村“白叶一号”茶园管护队队长,他能吃苦肯钻研,责任心强,曾被派往浙江培训茶苗种植技术,还时常参加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基地培训,和专家现场交流。说起茶树每个季节不同的病虫害防治、高温时节如何抗旱保苗,赵堂荣如数家珍。有了赵堂荣这样的“土专家”每天带领村民忙碌在茶园里,一些年轻、有闯劲的村民便站了出来,在“能人分包,政府补贴”的鼓励措施下承包茶园。沙州镇青坪村村民强锡香在“白叶一号”白茶一号点承包了200余亩茶园,36岁的她敢拼敢干,坚信“白叶一号”能让她过上富裕日子:“我去年承包的茶园,前五年政府有补贴,还有县里的、村里的专家随叫随到,现场解决问题。他们扶持力度这么大,我觉得前景特别好,不能错过这么好的致富机会。”强锡香有着明确的计划,她盘算着白茶鲜叶200元一斤,而干叶2000元一斤,一斤鲜叶炒干有4两,为了得到最大实惠,她准备自建小作坊,初加工茶叶,实现利益最大化。“作坊地址已经在政府的指导下选好了,县农业农村局培养的炒茶师傅我也接洽好了,现在就等政府免费提供的设备进场,就可以开始加工生产。”除了政策、人才、技术上的支持,青川县白茶销售还坚持“两条腿”走路。“村民可以自主销售,也可以和浙商签订合同,实行兜底销售。这样就实现了应采尽采、应收尽收。”青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浩强介绍说。“白叶一号”的扎根,让村民们掌握了现代化种茶技术,他们搭上东西部协作快车道,积极学习技术,施展才华,建设美好家园。而作为青川县农业支柱产业的绿茶产业也得益于白茶技术的推广,产量产值大幅提升。今年,青川县白茶和绿茶产量均增加30%—40%。看得见的高效益让大伙儿对“白叶一号”白茶充满感激,感恩浙江亲人实实在在的帮助。5217亩“白叶一号”白茶园和25万余亩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在高标准种植、精细化管护下长势良好,欣欣向荣。背靠大树好乘凉。在“白叶一号”这颗大茶树的吸引下,青川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茶业加工的企业,茶叶经过“白叶一号”“七佛贡茶”的品牌打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价值链条不断攀升。青川县鼎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万春说:“把鲜叶通过加工、筛选、分级、包装,附加值至少增加3倍。”茶叶的加工,不仅强化了茶叶品牌效益,还反向推动茶园面积增加。青川县大力改造老茶园,新扩建有机示范茶园,而连片的茶园,既是产区,也是景区。青川县乐安镇向阳山的600多亩高山生态茶园,吸引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游客春季来体验采茶制茶,夏季避暑纳凉,冬季观赏雪景。暑假期间房间需要提前预定,去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旅游纯收入有30万多元。”向阳山庄负责人黎素君说,看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度融合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黎素君有了新的规划:“下一步要打造向阳山农业主题公园,修建精品民宿、四合院。依托茶叶做生态农业,让有茶相伴、有美相随、有朋自远方来的高品位茶生活成为向阳山庄的金字招牌。”“今年6月,全县‘2+3+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后,茶产业作为我县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宜茶区涉及18个乡镇,在区域发展中优势突出。从一产种茶,到二产茶叶加工,再到三产农文旅融合,建设重点在于提升茶农效益,争取做到‘一产三产化、二产品牌化、三产产业化’,逐步形成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用一片茶叶串起一条全产业链。”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力说,他以茶树作比喻:“农,就相当于茶树的根,一切都是从这里发端的。工,就相当于茶树的枝,振兴、致富全靠它。商,就相当于茶树的花,既能扮靓乡村,又能增加收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三产融合,齐头并进,就是茶产业的核心理念。”近年来,青川县坚持以“白叶一号”为引领,强力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产业升级,不断吸纳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12.8万人,2020年,带动66个村8000余名群众增收3500元以上。青川县副县长张久全说:“青川是个特色农业大县,最大的优势在发展特色农业。把农业做大,再围绕农业上工业、做三产,就能实现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依托茶园特有景观效应,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旅文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接下来,我们要聚焦名优茶叶、绿色山珍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营销,推动转化增值,提升综合效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产业发展硬支撑。让农业农村有干头,乡村振兴有盼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5
(王曼丽 王菲菲 记者 李全民)“杨大哥,您不用担心,这个疫苗非常安全,打了没得坏处,只有好处,你看我都打了两针了,身体好得很!”近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板石沟村民杨浩生家中,驻村干部王康斌正耐心地给72岁的老人宣传新冠疫苗接种政策,鼓励他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不做旁观者和局外人。搭班子、带队伍,找项目、投资金,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农业发展……自新一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卫子镇板石沟村驻村工作队迅速转换角色,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抓党建谋振兴  强本固基“筑同心”“快看,这就是咱村最强村支部班子,可厉害了!”自从新一届村两委上任以来,每次到村开展工作,总会为村民津津乐道。“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强不强,就看领头羊!”然而换届前,板石沟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村支部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乏力等问题突出,工作开展起来拙荆见肘。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大刀阔斧强班子、带队伍。组建年轻优秀的村级干部队伍,并通过“一对一”结对培养,让他们迅速融入到村级事务中来。优化调整后的板石沟村有常职干部5人,皆为党员。平均年龄约37岁,大专以上学历3人,是一支年富力强、活力十足的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大大增强了党组织带领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基层党组织堡垒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提升。“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支部党员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板石沟村支部副书记赵健斌介绍,此外,该村还定期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村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同时,组织党员代表到周边村镇观摩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强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板石沟村党组织队伍能干事,也想干事,工作活力满满!”如今,每每提起村两委班子,群众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强产业促增收   提质增效“强信心”“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也是致富增收的关键渠道。缺乏产业支撑,振兴只是一纸空文。板石沟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持续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卫子镇党委书记陈建在会上多次强调。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板石沟规划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先后带动农户种植猕猴桃200余亩。“我们联系区农业农村局和区猕猴桃协会,分阶段举办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市、区种植专家现场授课,让种植户掌握猕猴桃种植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技术。”驻村干部王康斌一干人等与村两委经过探索,因地制宜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并成立了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为农户采购和供应肥料、农药等农产品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专合社的成立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板石沟村的猕猴桃连年喜获丰收,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明年该村将对集体产业园进行巩固升级,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优服务办实事   树风扬气“聚民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板石沟,只见村组道路宽阔整洁,道路两旁绿植繁茂,村庄环境优美,邻里关系融洽,群众精神面貌好……宜居宜游幸福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倡树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坚持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带领干群开展“三美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示范户”创建评选等活动,引导村民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村风、民风、家风正能量得以弘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金40万元用于维修河坝保坎,协调资金80余万元用于整修村社道路…… 一系列的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见效,换来的是群众不断提升的安全感、幸福感。“驻村工作队的干部都是实在人,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在他们眼里,群众的事都是大事”“有他们在,板石沟只会越来越好”……谈起驻村工作队,板石沟村民脱口而出的都是信任和赞扬。“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人心。这些年的帮扶工作,我付出了真心,也收获了真情,现在的我已然是板石沟村一员。”王康斌感怀。立足平凡岗位,真心履职为民。没有花言巧语,只有在工作中的走深走心走实。卫子镇板石沟村驻村工作队一心为民,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和真心交付。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5
(鄢怀林 记者 侯东)全区培育出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7个,5—100头适度规模养殖户36个,5头以下散养户3278个;全区共有年出栏肉羊3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2个,30—300只适度规模养殖户82个,30只以下散养户3286个;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展示着肉牛羊产业在广元朝天区这片热土上的蓬勃兴旺,也展现了近年来朝天区立足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肉牛羊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适度规模的重要转变。标准化养殖的肉牛。鄢怀林摄规模养殖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如何破解“用于规模化养殖的土地较少,产业投资大、回本周期较长”等产业发展瓶颈,实现牛羊肉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朝天区大力推进肉牛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相继引入、培育了广元市朝天区三合创业家庭农场、广元毅和源种养殖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农户”“农场+农户”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整合分散和闲置林地,改变农民“单兵作战”传统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共同壮大肉牛羊产业。“哞、哞、哞……”每天清晨,位于羊木镇关口村的三合创业家庭农场,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打破乡村的宁静。今年,该养殖场初见收益,出栏肉牛64头,产值达150万元。“我们养殖的主要是西门塔尔、安格斯两种肉牛,现存栏有肉牛60多头。”农场负责人冯奎告诉记者,该肉牛养殖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现有圈舍2400平方,能容纳肉牛400余头。“我们采取‘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让当地群众参与到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直接聘用当地群众务工,解决大家就业问题。”冯奎说,目前农场正在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到2023年,该农场年可出栏肉牛200头以上,产值达450万元以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农场需要聘用的养牛工人以及割草工人会越来越多,可解决20余名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与羊木镇相邻的朝天镇提出了“发展肉牛羊产业 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回引了返乡创业青年权友文在家乡朝天镇将军村创立了广元毅和源种养殖家庭农场。该农场现有肉牛88头,肉羊240头。今年预计出栏肉牛20头、肉羊80只,收益达50万元以上。“散养农户可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免费在农场借母牛和母羊养殖产仔,发展肉牛羊,再由农场按市场价格订单回收。”权友文说,该农场采取“农场+农户”发展模式,不仅让农场得以壮大,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肉牛羊产业。目前农场正在扩建,预计至2025年,该农场可带动肉牛羊养殖户200户,实现年出栏肉牛300头以上,肉羊1000只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万以上。种植牧草 形成种养循环产业闭环近日,记者在羊木镇新山村看到,400余亩的种植牧草在微风中摇曳,四川那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饲料加工基地内铡刀机轰鸣,一棵棵青草被铡成碎块,经过压缩制成了青储包,存放在大棚内。草料是发展肉牛羊产业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朝天区探索形成“草料种植+养殖+饲料加工”为主的种养循环的产业闭环,解决了草料来源问题。四川那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羊木镇新山村流转土地400余亩,在朝天镇双坪村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黄竹草、甜象草和饲用玉米等优质高产牧草,加工成青储草料,不仅解决了冬季牛羊草料匮乏的问题,而且还有效提高草料的利用率。“青储草料技术是通过将新鲜收割青草切碎,用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在密闭的条件下制作饲料的一种技术,加工后的秸秆所含的粗纤维和蛋白是牛羊日常饲料配备的必需品之一。”该公司负责人李永安介绍。据了解,截至目前,朝天区现种植优质牧草1.1万亩、饲用玉米6.8万亩,具有青储草料加工能力企业达5家。“实施‘企带户养’工程,做大养殖规模;实施‘母畜增量’工程,保障养殖畜源;实施‘以草换肉’工程,保障饲料供应;实施‘延链补链’工程,提高产业效益;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发展基础。”……近日,在朝天区召开的全区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朝天区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出炉,下一步,该区将结合区情制定政策扶持措施,把肉牛羊产业培育成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 王菲菲挖沟、排管、安装燃气箱……近日,在昭化区卫子镇启动的新一批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现场,工人们卖力施工,天气虽冷,建设场面却一派热火朝天。  自干部纪律作风整顿以来,昭化区卫子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事项,扎实推进天然气安装等民生实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卫子镇狮子村位于山区,这些年依靠产业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多年来做饭、取暖靠烧柴,不仅影响环境,还费时费力。为了让村民们能够用上清洁、便捷的天然气,卫子镇启动了新一批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  “就在本月2号,我们家的天然气通了,现在煮饭、洗澡方便得很,回到家就能用上热水。感谢镇上的干部,前一段时间天天往村上跑,就为了解决这个事情,这个冬天不‘冷’了。”卫子镇狮子村村民王开成高兴地说。  2020年,卫子镇狮子村实施风力发电项目,经群众讨论,同意待补偿资金到位后,将其中部分用于天然气安装。今年 5 月,卫子镇将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并及时与天然气公司沟通,对接具体事宜,积极推进天然气安装工作。  目前,该批次剩余16户天然气主管道铺设已基本完成,正等待试压,入户安装工程也将同步推进。  “狮子村六社、八社需要安装天然气的农户共有50户,截至目前已经安装了34户,预计这月底50户全部通‘气’。”卫子镇狮子村乡村振兴专干李金元信心十足。  办实事、解民忧、做群众的“暖心人,是卫子镇领导干部的初心使命。下一步,卫子镇将继续在“实”字上下功夫,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卫子镇党委将对照党史学习教育中承诺的5个重点民生实事,以干部纪律作风整顿为抓手,推动以案促改走深走实,化解一批信访积案,解决一批民生诉求,办成一批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交出有温度 有质感的民生答卷。”卫子镇党委书记陈建如是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5
(孙韬 记者 李全民)“我孩子现在的学校环境特别好,每月还能领到生活补助,感谢谢党委政府让我们享受到了好政策。” 近期,广元市苍溪县东溪镇纪委到小龙村回访孩子就学情况时,脱贫户蒋先君乐开了花,称“一定要好好宣传这个政策,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去好学校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可持续,东溪镇纪委组织镇辖各相关部门,研判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的政策断档、政策空白问题。经分析研判,脱贫攻坚期间各项扶助政策均能较好延续,但在政策的宣传执行上,仍有宣传不到位和好政策无法惠及群众的情况。如四川省民政厅实施了“志翔助学工程”,该助学工程针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学生、残疾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已脱贫贫困家庭学生的往应届初中生开设14个专业,资助困境家庭学生接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凡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入校后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发放助学金,毕业还可推荐就业。条件如此优渥的助学工程,全镇竟无一个学生申报。针对好政策无人问津的问题,东溪镇纪委高度重视,同民政所同志走村入户调研发现:一是村(社区)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知晓度不高,二是群众对于职业教育存在疑虑,部分群众不愿让孩子就读职业学校。针对这些问题,镇纪委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助学工程政策宣传和适龄学生的摸排力度,走村入户收集适龄学生信息和家长及学生本人意愿,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申报“志翔助学工程”项目。在镇纪委和民政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蒋先君等6户群众成功为孩子申报了助学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依靠政策的延续性,更要防止政策落于纸上,基层执行落空的情况。镇纪委今后将持续做好这方面的监督工作,确保政策的落地落实。”东溪镇纪委负责人如是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2
(饶智勇 康勇 记者 李全民)又是一年“双11”,地处山区的旺苍县搭乘东西部协作直通车,携手浙江省萧山区,线上线下齐发力,本土农产品卖的欢。截至10月底,旺苍东西部消费协作农产品销售额达6500余万元,带动16家农产品企业和565名农户实现增收。11月11日,在旺苍县老汽车站木门茶业有限公司店里,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包装精美的绿茶、黄茶、红茶、紫茶,桌上的茶几上泡好了一杯绿茶,飘出淡淡轻烟,满屋茶香四溢。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谭波不时地招呼进店买茶的顾客,说起木门茶业公司的首个“双11”他信心满满。“前期经过东西部协作直通车,多次到浙江等电商发达城市培训,个人勇于尝试,玩转电商直播,公司首次遇上‘双11’,公司对此次宣传准备充分。”谭波说,“从以前的恐播到探索到直播秘境,带动茶叶走向网络。今年八、九月基本上都是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一天要卖几十斤茶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今年,茶叶销售发到了全国各地。”木门茶叶波哥、农村张富贵、柿子坪小哥、邓秀敏……2021年,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旺苍县共组织电商培训8场次673人次,共组织48名电商致富带头人赴浙江进行升级培训和实地调研,参训后学员创业率达100%,充分展示了旺苍县“互联网+农村”的巨大影响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电商和农业产业的长久发展。据旺苍县商务局商贸服务中心主任饶智勇介绍,近年来,依托东西部消费协作项目累计投入610万元,旺苍县建成县级农产品(扶贫产品)营销中心1个、东西部协作电商示范店6家(其中仙居2家、萧山1家,县内3家)、整治提升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01个、在京东、天猫和苏宁易购第三方平台各开设旺苍特色馆3家。全国平台协作实现零突破。通过开展“旺苍县首届茶博会”、“旺苍优品商城”、“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帮助销售农户滞销农产品48.5吨,564万元。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浙江萧山、四川旺苍两地共同成立了东西部消费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了《2021年旺苍县乡村振兴农产品销售及冷链物流工作实施方案》和《旺苍县2021年东西部消费协作项目实施方案》,创新性落实两地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通过构建新型东西部消费协作机制,开展新一轮电商人才培训,积极对接参与东部地区展销平台,持续拓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力保障全县农产品不滞销,卖得出,卖得好,帮助全县农户实现稳定增收,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