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鄢怀林 记者 李全民)7月7日,在朝天区中子镇枣树村唐家湾,600余亩李树郁郁葱葱,一串一串果实沉甸甸地缀满枝头,或青翠、或秾紫,让人垂涎欲滴,现场有不少游客拿着篮子正在园区体验采摘的乐趣。“这个李子味道甜中略带一丝丝酸味,口感非常好。”来自陕西省宁强县县城的游客彭艳介绍,她在朋友圈看到枣树村李子成熟的消息,第一时间就带着家人来采摘了。彭艳说,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枣树村采摘李子,去年她曾来过该园体验采摘,该园李子脆甜细腻的口感,让她一直念念不忘。“今年所有的李树都挂果了,总体效益不错,预计可产20万斤鲜果。”采摘园老板文林介绍,该园共有青脆李、蜂糖李、脆红李、凤凰李四个品种,这些品种的李子品质高、口感好,且耐储存,很受消费者欢迎,每天都有大量游客上门采摘。“近期仅游客上门采摘,每天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明年这片果林将进入盛产期,产量可达40万斤以上,按照目前市场批发每斤5元的价格,年产值可达200万元以上。”文林高兴地说。“我们村海拔在650米左右,唐家湾这个地方日照充足,土壤PH值呈中性,非常适合李树生长。”枣树村现有李子产业园是文林与朋友一起投资发展的,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枣树村人,早在2010年,他们就在该村发展了小水果产业园,种植了一批桃树、杏树、板栗等果树,但因为品种杂乱,经营管理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一直不太理想。2017年,在朝天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指导下,文林一行到汶川县、成都市、中江县考察后发现,枣树村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栽种李树,最终他们决定从中江县一苗木基地采购李树苗,将小水果园全种植成李树。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子采摘园已经成为了枣树村最具特色的产业,如今这“酸甜产业”更是激发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活力。“一天可以挣得80元,这个月都有活儿干,主要帮老板采收李子。”在园区帮游客采摘李子的杨永生,是采摘园的长工,每年园区李树修枝、除草、施肥都会被聘请到园区工作,一年下来他的务工收入近两万元。此外,该园区还流转了他家的3亩土地,每年还有1000余元的土地流转金收入。“酸甜可口的李子,也成了我们一家人的致富希望。”杨永生说。“受气候、供需、品质等因素影响李子的价格会有很大浮动,多在5至30元这一区间,这一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文林说,今年他们新建了冷库,温度管控合适的情况下,李子可以存放半年以上,错峰销售能卖出更好的价格。此外,按照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他还在林下试养了一批土鸡。下一步,他和他的团队准备研发李子酒,让李子产业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记者从朝天区获悉,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该区将继续围绕构建现代特色农业“5+N”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一心三片两集群”建设。加强核桃品种改良和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优化蔬菜品种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肉牛羊产业,大力发展中高端食用菌,健全土鸡全产业链,巩固发展蚕桑产业,提升藤椒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中药材和小水果等其他产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该区核桃基地面积稳定在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出栏生猪22万头、肉牛1.5万头、肉羊10万只、土鸡880万只,食用菌规模1.5万亩,蚕桑基地面积达3万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张乃文 张敏 记者 李全民)智能终端监测系统、山地轨道运输车、植保无人机……7月8日,行走朝天核桃现代林业示范区,记者发现,郁郁葱葱的核桃林里,竟然隐藏了不少“核科技”。前段时间,收到示范区内罗圈岩村核桃基地十个智能终端监测系统发出的病(虫)害情报警后,该区林业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精准灭杀核桃病虫害,为村里万亩核桃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山车”融入丰收图景朝天区是典型的四川盆周山区,地形起伏大,坡陡峭,谷幽深,“山高摔死鸡,有马不能骑”曾生动地描述了当地生活生产条件的艰苦。在这里发展山地核桃产业,运送化肥上山、核桃下山一直是让群众头疼的事。可如今,难事不再难。7月6日,在朝天核桃现代林业示范区沙河核桃园区罗圈岩村,首条山地单轨运输车的开通使用,让背扛肩挑的传统管护、采收核桃模式悄然发生改变。山地轨道运输车“核桃基地引进这套山地轨道运输系统,实现了肥料、核桃等物资的机械化运输。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超过40度以上的陡坡,单次运输超过150公斤的鲜核桃没一点问题!”生产便道上,沙河林业站职员杨清淮正向群众讲解单轨运输车的安全操作事项。杨清淮介绍,山地单轨运输系统是由传动装置、单线双运轨道、运货斗车和主机架等构成,具有爬坡、转弯、前进、倒退稳定及随时制动等功能。目前,罗圈岩村核桃基地山地单轨运输项目一期规划投资36万元,将建成山地单轨4条,总长度达2000余米。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天可转运鲜核桃超过45吨。无人机展现科技魅力“今年,村里还购买了2台无人机喷药。比起往年人工防治核桃病虫害节约了很多人工!”欣喜地望着在桃林里前行的“过山车”,一旁的群众候明堂打开了话匣子。据介绍,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三个村合并成为了新的罗圈岩村,村集体经济力量得到了壮大。为提高当地核桃病虫害防治效率,村里购买了两台大疆植保无人机,并派送了4名村干部进行专业驾驶培训,取得了驾驶资格。调试植保无人机“以这台载药30公斤的无人机为例,每天可以喷洒300多亩核桃林,而传统人工一天不到20亩。”林业科技特派员向德群介绍,无人机旋转气流喷洒不仅更均匀,还能做到从树冠到树干、根部全覆盖,这是传统核桃病虫害防治难以实现的。此外,无人机远程遥控防治,也有效避免了中毒事件发生,更加安全!运用无人机进行核桃病虫害防治不仅效率更高,还能省水、省药。据了解,朝天区目前拥有植保无人机驾驶人员超过40人,今年植保无人机进行核桃病虫害防治面积近2万亩。创新驱动“三个变革” 山地轨道运输车、无人植保机的应用推广,仅仅是朝天核桃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在“十四五”开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朝天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秦巴山区核桃品种繁育中心建设,收集市内外核桃优良品种28个,选育培育出 “硕星”“夏早”“蜀朝2号”“广丰”等“朝字号”种业品牌4个。核桃青皮机截至目前,培育国家级核桃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6家,社会化服务不断优化。培育建成核桃初加工点98个。引进培训核桃精深加工企业8家,年产值达2.5亿元。发展核桃有机转换(续)认证基地达11个,面积2万亩,有机推广15万亩,培育核桃技术明白人1万余名等。2020年,全区核桃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核桃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擦亮朝天核桃金字招牌,持续做强朝天核桃名片。”朝天区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这既是实现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长期着力的关键,也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发力的重点。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荆豫 记者李全民)7月8日,在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举办的第二届“女皇李”采摘节上,剑阁“女皇李”继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客商签订销售协议后,成功与香港果商签订销售合作协议,为剑阁水果“走”出去插上了“翅膀”。采摘节开幕仪式东宝镇地处三县交界,幅员面积66.79平方公里,人口1.3万,境内常年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以种养业为主。剑阁“女皇李”是该镇系列水果之一,其果皮浅黄绿色,果肉淡黄色,核小,口感致密酥脆,汁液多,味道浓甜等特点备受客商、市民喜爱,曾一度供不应求。“非常甜,口感很好!”来自绵阳的游客王晓华在李树下品尝采摘乐趣,同时拍照分享朋友圈。他说,今天采摘一些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共享,周末将邀约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尝新鲜水果、吃农家美食、吸清新空气。“我自己种植了五亩左右,剩余的土地流转了七到八亩给业主。”东宝镇新梁村村民胡成军告诉记者,他除了管好自己的果园外,还在业主的园区务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一年有十来万左右。既能管娃娃又能照顾好老人,比外出打工收入还高,胡成军显得很开心。“今天我们跟香港特别行政区(果商)签订了正式的销售协议。”东宝镇党委书记刘飞说,“女皇李”主要销往上海、北京等沿海一线城市。同时,我们也加大国外销售对接力度,俄罗斯、新加坡等客商也有订单,“女皇李”未来的销售渠道是非常畅通的,老百姓的致富增收也会蒸蒸日上。据介绍,今年东宝镇水果种植面积突破万亩规模,全镇女皇李(脆红李、蜂糖李)出口种植基地(新梁村)面积共3000亩。好的品质和销路,女皇李给乡亲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21年将实现产量80余万斤,产值1200余万元,真正实现加快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尝到甜头。目前,广元市剑阁县29个乡镇共种植李子7000多亩,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李子出口基地,今年的李子产量将超过200万斤。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朱映江 记者 李全民)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议名单,广元市昭化区1个镇和3个村拟入选。其中,昭化镇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元坝镇拣银岩村、昭化镇朝阳村、柏林沟镇向阳村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资料图片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围绕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全区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58.73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6.13 %;旅游综合收入36.96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8.39 %。其中,乡村旅游人数153.539万人次,总收入14.786亿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韩静  今年以来,苍溪县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事业向前迈步。据统计,今年苍溪县通过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的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共计1586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岁,较上届下降了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届上升37.7%,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真正做到了换出好班子、换出好路子、换出好风气。村里来了女干部  31岁的苍溪县东青镇禅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冉迁刚上任,就开始忙着走村入户。“第一次入户发动村民发展梨产业就碰了壁。”近日,回想初次进村入户时的尴尬情景,冉迁记忆犹新,“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老百姓觉得我们吃不了苦,解决不了啥问题。”  “只有先得到村民的信任,工作才能开展下去。”这是冉迁工作日记中的一句话。冉迁上任后主动出击,调阅禅林社区孤寡老人资料,组织“代购”小分队,为他们代购日用品、粮油等,义务送到村民们手里。  近80岁的留守老人冉中文说:“现在,冉书记和罗主任经常主动为我代购东西。非常方便,也很贴心。”  “代购”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感受到温暖,而踏实的工作态度,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冉迁的真诚,大家渐渐接受了这个年轻的女干部。  此后,冉迁组织村里新改土90多亩发展苍溪梨,创新“代管”种植模式,梨树由村里出资统一代管,3年后梨子挂果期一到,再返还给村民自己经营,直接享受产业发展红利。冉迁表示,下一步,村里将以油菜为主,打造沿嘉陵江两岸“观光经济”百亩高标准粮油示范园区,让沿线100多户村民都受益。发展产业有干劲  去年底,担任多年村干部的袁坤被选举为苍溪县岳东镇青龙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他就通过招商引资60余万元,对村里原有的村集体产业农业公园进行了升级打造。  “现在农业公园焕然一新,‘五一’期间很多外地游客都来这里玩耍。”袁坤介绍说,自4月初,农业公园通过改造升级后开门营业,已经实现旅游收益6万多元。  如今,农业公园既是景区,也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好平台。袁坤利用融资进一步规范了农业公园的脆红李、枇杷、柑橘、樱桃、黄金梨等特色小水果产业,擦亮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名片。  这个名片,让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一座座美丽村庄连点成线形成旅游产业带,提升了老百姓的收入,为群众的增收提供一个长期有效支持和依托。为了更好地利用集体经济资源,让老百姓实现增收,袁坤还将组织村里准备再融资20多万元,增加一些游乐设备,打造集民宿、摄影、餐饮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基层治理出新意  “开展文明新风积分活动,争创星级文明户、争最高积分蔚然成风。”苍溪县白鹤乡新店子村去年底也选任了一名35岁的新村党支部书记李邦龙。这两天李书记正组织村里开展文明新风积分激励机制建设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评选出来,还会公示在村委会,看到自己的名字上榜,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此次评选得满分的马明国自豪地说着。与以往推行文明新风积分激励机制不同的是,李邦龙上任以后,不仅对星级文明户、高积分的村民进行精神奖励,还结合分享发展经验、晒一晒产业发展成果、奖励一条毛巾或一袋盐等方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走心。  袁坤通过主编《村民自治手册》,让所有的惠农惠民政策和一些规章制度公开透明化。他表示:“后期我们还将根据政策的变化做到每年更新,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老百姓心中更具有权威性,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目的。”  一本《村民自治手册》,成为连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更是基层干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人性化的一个缩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9
  (陈绍海 记者 张艳玲)“过去春怕旱、秋怕涝,如今地平整、土肥沃、旱能浇、涝能排,小麦颗粒饱满,没有瘪籽儿,没有黑籽儿,亩产1000斤没问题!”四川旺苍县白水镇大埝村种粮大户张伟种地更有底气,“今年一口气种了20多亩小麦和30多亩水稻。预计产量在5万斤左右。”  放眼白水镇大埝村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新修的1.8公里水泥路宽阔平整,1.5公里衬底渠硬化翻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村里1000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  高标准究竟高在哪?“好处多着哩!”张伟掰指头细数:浇地不愁,一亩多打200斤粮;大农机下田,今年他家20亩小麦收割只用3小时;节肥省药,每亩省出100多元……“地有劲儿了,咱种地也更有劲头,盼着高产田再多些。”  小账连大账。张伟家的变化正是旺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  “农民需求强烈,政策全力支持。”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介绍,2020年全县共落实中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6747万元,整合涉农资金4395.5万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今年,全县计划再建设高标准农田3.51万亩,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良田配良法,粮食稳增产。生物农药、灭虫灯、秸秆还田……一系列绿色种植技术加快落地。“肥药用得少,土块不板结了,小麦品质也高了,每斤比市场价高0.5元,丰产又增收。”看着“宝贝土地”,张伟喜不自禁。  增机械、减肥药、强托管,良田产出高产优质粮。旺苍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而且,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可减少19.1%,化肥施用量减少13.8%。  “做面包要强筋的,做馒头要中筋的,现在种小麦更讲究了!”白水镇解放村种粮大户张大海说,今年村里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防虫害用上了植保无人机,“‘黑匣子’真神!喷多少药、多少面积,在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绿色优质才能卖出好价钱。”  在旺苍广袤田野,一个个项目区里,硬件强起来,软件跟上来,新品种、新技术、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聚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少的、好的调上来,多的、非优势的减下去,田野里激活新动能。  “渠道三面光,短短10分钟就把水送到地头;机耕路硬化,运输车辆能到田间。条件好了,今年种完小麦又种了一季水稻,一季变两季,多赚8000元。”解放村种植大户张斌乐得合不拢嘴。  良田配良策,建好更要护好。今年56岁的解放村三组村民张天祥,现在每天都要到田地里转一圈,检查机井、变压器。1000多亩田地,哪儿有井,何处是桥,他都门儿清。  三分建、七分管。白水镇建有8600亩高标准农田,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网格。第三级网格设“一长三员”——网格长,由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或种粮大户担任;管护员,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担任;农技员,由技术人员担任。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陈绍海 向智琦 孙泓程 记者 侯东)为破解乡镇微观体系不适应宏观战略、空间布局不适应城镇化进程等难题,积极推进“两项改革”,近年来,旺苍县将原有的35个乡镇、352个村、45个社区建制分别调整优化为23个、220个、37个,减幅分别达34.3%、37.5%、17.8%,既实现了机构运行高效化、公务服务便民化、区域发展特色化,又激活了乡镇机构改革的一池春水,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红色旺苍、中国茶乡”注入强大动能。    “聚民”更“聚心”    “原来的金溪镇撤了后,镇领导专门安排了几个镇干部在老金溪镇政府办公,现在不仅有人办事,程序还更简单了,我们办事反而更方便了。”原金溪镇黄柏村村民张碧斌说。    大德镇是由原大德乡、金溪镇2个乡镇合并而成,下辖8个村,常住人口1.6万余人。“在‘两项改革’中,涉及大量干部调整和村(居)撤并,如何用好乡村阵地等闲置资源,充分发挥闲置资产作用,保障群众利益和服务质量,是获得群众支持、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我们必须在县镇党委领导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切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大德镇党委副书记周文春说。    “两项改革”后,大德镇积极盘活镇村闲置资产,充分发挥闲置公共文化资产设施作用,采取“四个一批”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2个。同时,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增强便民服务、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社会服务能力,完善“乡、村、组”三级代办制度,充实三级代办队伍近200人,强化定期收集、集中办理、一次办理等工作模式,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远的问题,累计为民办事1000余件,深受群众好评。    “合村”助“活村”    “原木门镇、化龙乡和农建乡茶叶种植基础都很好。现木门镇党委科学规划,有效整合,茶叶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叶发展优势和效益也明显提升。”木门镇干部孙浩林说。    “2020年,木门镇三合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推动了全镇黄茶以及其他农产品发展。我们还要搭上‘红色旺苍、中国茶乡’快车,以‘两项改革’为契机,强化园区大党委组织引领,加大技术革新和产品宣传,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扎实抓好全镇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夯实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让发展成果惠及到全镇群众。”木门镇党委书记向星杰说道。    “两项改革”后,木门镇加大整合统筹力度,不断积聚提升茶产业发展能力,实现现有茶园12个,累计种植面积3200亩,其中新增种植面积1700亩。2020年12个茶园总产值收入达到1200万元,预计2021年全镇茶叶总产值将超过1亿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给老百姓致富奔康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常治”变“善治”    “去年,我们村换了个新的‘小王书记’,事情做得很麻溜,人也有礼貌,还经常主动到我们老百姓家里来问情况、要意见,这次换届大家投票选出了好干部。”国华镇石岗村母清龙说。    “目前,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共配备208名,配备率达到82.5%,平均年龄下降2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高中及以上学历达86%以上,优秀农民工占比达到86.4%。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基层治理能力大大提升。”县委组织部干部青鹏说。    旺苍县紧紧抓住村(社区)“两委”和县乡班子换届契机,在“选育用管”全链条建强全县干部队伍,扩大选任渠道,严格素质把关,坚持好中选优,配齐配强县乡村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明确基层治理目标,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分线主抓、分块统筹、网格落实基层治理模式,稳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不断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06
    (杨黎明 记者 侯东)回想起儿时的美味,陈定全最忘不了的是妈妈用新米熬煮的稀饭。“那浓郁的米香,远远就能闻到。”说到这儿,他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    陈定全是广元市昭化区特优粮油首席专家,他的家乡王家镇是“王家贡米”的核心产区。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王家大米的好口感在民间广为称赞,被作为地方土特产向皇室进贡,“王家贡米”也因此而得名。    “王家贡米”虽好,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时代浪潮中,仍然一度面临种粮比较效益不高的难题,当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一些稻田出现撂荒现象,“王家贡米”这块金字招牌也逐渐被尘封在历史之中。    转机出现在2009年前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愈发重视主食品质,不仅要吃得安全,还要吃得好吃得美,“王家贡米”的市场潜力逐渐被昭化区相关部门和当地企业重新认识,开始投入人力物力打造“王家贡米”品牌。    科技赋能   提升“王家贡米”品质    据悉,“王家贡米”作为昭化区传承悠久的地方特色产品,富含磷、钾、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具有色泽晶莹、粒形整齐、口感舒适、清香回甜的特点。    同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也是造就“王家贡米”品质上乘的必要条件。昭化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春迟、夏长、秋凉、冬冷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常年日照时数1389.1小时,日照百分率31%,太阳辐射总量平均91.67千卡/平方米,年均无霜期286天。    “王家贡米”虽好,但因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加之生长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让其抗稻瘟病能力弱,而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易引起大幅度减产。    去年1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全国征集特色品种,陈定全看到了改良“王家贡米”的机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将“王家贡米”一号、二号种子送到北京,该种子5月5日随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如果要把‘王家贡米’抗性提高,通过人工选育配置种子,至少要五至六年。通过航天育种,可大大降低培育时间。”陈定全介绍,如今,从太空回来的“王家贡米”一号、二号已经开始第二轮试种。    把种子送上太空,只是“王家贡米”在品种选育、提升品质过程中的重要尝试之一。在“王家贡米”的试验田里,目前有300多个育种材料正在同时试验。经过试种成熟的“王家贡米”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    一田双收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米一直是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在平原地区,水稻种植已经实现机械化操作。而在昭化区,生产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和繁琐的流程,这也让当地群众对传统的小农经济种植望而却步。昭化区地质构造体系属米仓山、龙门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汇地带,大部份地区位于米仓山走廊以南,为典型的侵蚀台阶状中低山形。特殊的地质结构,让现代化大型机械设备入不了场。如何让闲置的土地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由此,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昭化大地逐步推开。    在稻渔综合种养这种模式下,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饲料,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同时,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稻米的品质也得到提高。一方面是生态大米的好口碑,另一方面是鱼市场需求旺盛,真正实现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局面。    “我们公司在发展‘王家贡米’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近200亩,目前贡米市场销售价格在26块钱一斤。”四川景思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何启勇介绍。    “普通的稻谷销售价格在1.2元左右,而稻鱼共养的有机稻价格在2.2元至2.5元之间,年底还可以拿分红。”昭化区王家镇云华村脱贫户马朝庭说,“虽然稻谷的产量比原来低,但收入比原来高得多,谷子收了后,田里的鱼卖了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产业做后盾。“王家贡米”无疑已成为昭化区乡村振兴的产业后盾之一。    做强品牌   提高“王家贡米”的知名度    2014年,“王家贡米”成功获得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优质大米及品牌杂粮展览会金奖;    2020年,“王家贡米”获得“中国富硒好米”称号。    “要将‘王家贡米’的地域性品牌做大做强,必须提高‘王家贡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昭化决策者们一致认为。    近年来,昭化区积极组织策划“王家贡米”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并邀请省内外企业代表、稻米专家等,走进昭化,感受昭化的山山水水,体验“王家贡米”的生态品牌化之路。    目前,昭化区已有“王家贡米”产业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0个,建成“王家贡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2个,已种植“王家贡米”2万余亩,产出大米3000多吨,产值达30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5个镇,近3000余户农户发展,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     “劣质稻田变优质、单季收益超两季”成为现实,昭化区在国内率先实践探索出具有山区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路径。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06
  (记者 燕巧)6月23日,侯元福的儿子和媳妇登上南京回广元的火车,准备回到曾家山上。离侯元福家不远的鲜文福也给在外打工的儿女打电话:天热了,搞快回来。  每年6月,是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景区及相邻的李家镇一年一度的“候鸟”归家时间,李家镇永乐村每个家里的年轻人都必须回家。回家干什么?——收拾房间,准备迎接避暑客人。曾家山 朝天区委宣传部供图  “夏天必须回来,在外面打工一年也不抵这个收入。”今年81岁的侯元福见证了曾家山从贫困山区变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亲历了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全过程。  位于秦岭南麓的曾家山平均海拔1400米,夏季平均温度为23℃,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十多年前,朝天区启动新农村建设,位于曾家山上的李家镇永乐村开始发展农家乐。  侯元福在永乐村开了一家农家乐。2010年,侯元福在广元城区认识了当时的退休人员老韩,就邀请老韩来山上玩,因为山上气候适宜,老韩就住了二十几天。  此后的5年,每年夏天老韩都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上,到侯元福家避暑,客人逐渐多了起来,住不下,侯元福就介绍给邻居。“客人多得很,一到七八月,到处都在打电话。”就这样,永乐村尝到旅游生意甜头的人越来越多。  立足曾家山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朝天区启动曾家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培育乡村旅游多种要素,全力建设多彩曾家山,在201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去年,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侯元福把小院的院坝腾出来,铺上草坪砖,做了停车场,侯家大院的牌子也挂在了路旁。“一个月时间就可收入8万余元。所以到夏天,儿女必须回来。”  现在,在侯元福等人的带动下,李家镇永乐村注册的农家乐已有60多家。  随着曾家山知名度越来越高,2017年,李家镇永乐村5组的村民赵牺平返乡创业,背靠家附近的望远山,利用网络平台,赵牺平将望远山附近的景点和路线轨迹录入平台形成电子地图,给游客作“导航”并提供住宿,开起了“白云农庄”。  “现在年收入有60万元。”赵牺平说。放眼永乐村,平日老人留守,夏天成了最热闹的时候,大批来自成都、重庆、甘肃等地的客人纷纷涌入,曾家山上夏季“一房难求”。数据显示,2020年,朝天区全年旅游人数仍达到779.36万人次,旅游收入53.31亿元,全区7万余人参与旅游产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2014年,投资8000余万元以滑雪为主项目的广元曾家山滑雪场国际度假区正式营业,成为川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滑雪场;2018年,重庆坤伍集团投资70亿元规划建设的荣乐养生谷生态康养旅游基地落户曾家山……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戏雪”曾家山唱响全域旅游“四季歌”,“蜀道亚高原·康养曾家山”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0年8月,曾家山167家成员单位组建了生态康养旅游联盟,形成了抱团发展态势,不断提升曾家山生态康养旅游品质,促进康养旅游不断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06
    (张敏 记者 侯东)“自2019年6月营业以来,带动贫困户20余户,解决就业60余人,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6月的朝天“布谷布谷”生态康养谷,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纷至沓来的避暑游客以及布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让法人刘兴东喜上眉梢。    近年来,广元朝天区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的乡村元素、独特的民俗风情,加快推进农旅文康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农业、旅游、文化、大健康产业品牌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擦亮了“栈道之都、养生朝天”文化名片,形成了建设现代田园城乡的生动实践。    村庄变景区    参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特色民宿、赏十里荷花、品乡村美食、体验七彩滑道和拓展训练……入夏以来,以沙河镇原贫困村罗圈岩村为主要区域的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岭上盛景”,游人络绎不绝。    从深度贫困村到旅游景区,罗圈岩村48岁的脱贫户严正山,开办了“山嫂子”农场和“山嫂子”农家乐,并利用自己农场养殖的南江黄羊,打造了农家乐的招牌菜“烤全羊”和“羊肉汤锅”,赚得盆满钵满,年收入达40万元左右。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类似的惊喜变化,每天都在朝天广袤的乡村上演。截至目前,朝天区已创建成AAA级乡村旅游型景区3个、AA级乡村旅游型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建成了覆盖全域的百里生态旅游环线3条,打造了精品旅游村落52个。    今年,朝天区还启动了“多彩曾家山”打造,项目按照“一镇一韵,一村一品”思路,与4乡镇14个村多方联动,共建设了农业公园、布谷布谷、地龙坝等绿化节点32个,栽种乔木4万余株,培植灌木及草花、草坪等30余万平方米,沿线直接受益群众超过7万人。    田园变公园    清晨,从空中俯瞰省四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朝天区蔬菜现代示范园区,青山环绕、薄雾升腾,玉带一般的河流从园区中蜿蜒而过,连片成带的蔬菜大棚沿河一字排开。    迎着熹微的旭光,园区里,严大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抢收成熟的土豆。合作社社长严大琼告诉记者:“六月份以来,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陆续成熟,目前,合作社已收购销售土豆、牛心菜、西葫芦等100余吨,预计年收购销售蔬菜将超过5千吨。”    据了解,该园区覆盖曾家镇1社8村3248户,建设面积达40456亩,核心区连片面积约为1万亩,带动园区内90%以上的农户种植蔬菜,并就地参与蔬菜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户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此外,该园区还依托曾家山景区、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优势资源,带动周边发展两河口花千谷、汪家蓝莓园等田园综合体,举办冰雪节、生食蔬菜节等10余种节会赛事活动,建成曾家康养馆、中医药养生馆等,在园区周边发展休闲农庄、民宿及乡村酒店60余家。    农房变民宿    时代的春风,还唤醒了被重重森林包裹着的李家镇。    “全村共416户人家,就有注册农家乐64家,还有30多家农家乐正在打造中。”永乐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建忠不无骄傲地介绍,农家乐虽然多却不“滥”,任意挑选一家入住,都能体味到真正的“乡愁味道”。    永乐村的第一家农家乐——“侯家大院”今年81岁的主人侯元福对“乡愁味道”有自己的理解:客人想吃啥就给煮啥,不要怕麻烦,尽量满足客人一切合理的要求,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在自己家里一样,就是真正的“乡愁味道”。他说,“吃得舒坦了,心情就愉悦了嘛。”    而走进民主村李家狮舞传承人之一刘德玉家雕梁画栋的原木风格“刘家大院”,清新的木头香味扑面而来,在他家堂屋的醒目位置,摆放着李家狮舞道具。刘德玉说,住原生态的房子,吃原生态的食物,赏原生态的狮舞,观原生态的美景,这才是真正的“一条龙”式原生态“乡愁味道”。    农房变民宿,还留住了“乡愁味道”。据介绍,仅2个月左右的避暑期,李家镇农家乐户均增收在10万元左右。而就在端午假期,朝天区乡村旅游收入达3860.6万元,同比增长24.71%。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05
    (杨敏 陶枢婧 记者 侯东)足不出村就获得最新金融知识,了解涉农信贷产品、体验云闪付优惠购,利用云闪付App查询征信报告,还可以享受小额取现、生活缴费、线上贷款等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近日,记者在苍溪县亭子湖现代农业园区“普惠金融便民超市”里见到,村民们正享受着移动支付带来的生活改变。    “普惠金融便民超市”是苍溪金融机构在“学党史 办实事”中又一创新举措。“普惠金融便民超市”是在原有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基础上升级打造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点,也是苍溪县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中四大应用之一“移动支付+农村应用”的典型场景。在这里,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办理金融业务,服务点代理人通过银行App或助农机具可为农户提供助农取款、转账汇款、代缴费、贷款咨询、云闪付体验等服务,满足服务点周边农户日常金融需求,让他们享受到一站式金融服务。    目前,苍溪县已成功建设“普惠金融便民超市”5个。下一步,该县将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在“普惠金融便民超市”内叠加更多民生服务,构建数字化智能乡村。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阚莹莹 杨都    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这是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2020年交上的乡村振兴答卷。  三会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脱贫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改革创新名村”“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七一”前夕,三会村党支部又喜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三会村创业致富的过程中,74名支部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会村里生态环境优美。  “我们择优选择一批具备产业发展基础、能力经验较强的党员,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培育党员创业中心户,然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会村党支部书记淳正森介绍,这就是村里推行的“党员中心户+群众”模式。  三会村共培育党员创业中心户12户,辐射带动周边52户群众发展苍溪梨、中药材、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465 亩,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  在党员的带动下,三会村以三会园区为主,与全镇其他村级组织抱团发展,增大产业规模,强化风险防控能力。4年来,该村累计整合各集体经济组织220万元资金,与玉龙村合资经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苍龙村、新梁村、蟠龙村合资经营生猪养殖项目,与苍龙村、九燕村、玉龙村合资经营干部培训基地,每年向其他经济组织分红近20万元,有力带动了其他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一壶烧酒,一碟花生米,外加几个切磋山歌的老乡邻……入夏以来,每当闹热一天的自家院子安静下来,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的杨秀林,便开始享受最惬意的时光。  “以前穷得响叮当,吃洋芋果,烤疙瘩火,十户九家把门锁;现在收入节节高,石头和草都是宝,媳妇不愁找不到……”7月1日,说起生活变化,今年58岁的杨秀林满脸皱纹笑成一朵花——开民宿,种菜,传承月坝山歌,当知客,夫妻俩一年进账10多万元。资料图片  月坝村因四面环山、形似满月而得名“月坝”。这里平均海拔1000余米,宜人的气候与秀丽独特的风景常吸引城市的游客前来“吸氧”,但沼泽地、空心村、无产业等问题,也一度难倒月坝人。  穷,因为山;改变,得靠山。2015年,白朝乡申报建设四川首个省级高山湿地保护小区。之后,位于湿地核心区的月坝村被纳入“康养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扶贫路连通了大山内外,沼泽地修复成清澈湖面,巍巍青山飞回了久违的候鸟,3000余亩的沼泽地迎来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春天”。  没钱咋发展?村民集体商议,先搞个试点做示范:按照“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由区上的国投公司统一规划、改造闲置农房,打造乡村民宿,农户每年可得30元/平方米的房租,并可到合作社务工。  动力不足咋办?引青年人才返村、扶本地人才留村、聘农业专家进村、招优秀企业下村、育职业农民兴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第一次在这个小山村得到创新整合。  4户,8户,52户,122户……从最初吼破喉咙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户,到如今大家争相入股旅游专业合作社,从无产业的“空心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短短几年,月坝村靠山吃山实现了华丽转身。茂林修竹环抱的老街,百鸟啁啾,泉水私语,水车低吟,打开客栈每一扇木质的窗子,眼前都是一片治愈人心的青葱。在满是乡愁的“悦来客栈”,作为返乡创业的第一批旅游示范户,村民吴光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投资60万元开民宿,早赚回本钱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好风景成了好‘钱景’!”  目前,月坝村已发展农家乐、民宿3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余名,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人均增收6000余元,带动当地就业800余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5
足不出村就获得最新金融知识,了解涉农信贷产品、体验云闪付优惠购,利用云闪付APP查询征信报告,还可以享受小额取现、生活缴费、线上贷款等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近日,苍溪县亭子湖现代农业园区“普惠金融便民超市”里,村民们正享受着移动支付带来的生活改变。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人行苍溪支行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切实践行“学党史、办实事”,深入贯彻金融为民理念,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移动支付场景应用,将“云闪付”融入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中,不断提升支付服务乡村振兴质效。“普惠金融便民超市”是人行苍溪支行党支部“学党史、办实事”的又一创新举措。是在原有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基础上升级打造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点,也是苍溪县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中四大应用之一“移动支付+农村应用”的典型场景。在这里,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办理金融业务,服务点代理人通过银行APP或助农机具可为农户提供助农取款、转账汇款、代缴费、贷款咨询、云闪付体验等服务,满足了服务点周边农户日常金融需求,让他们享受到一站式金融服务。苍溪“普惠金融便民超市”也是人行苍溪支行积极贯彻落实人总行农村金融工作精神和要求的重要举措,将金融服务不断下沉至农村地区,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全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区。目前,全县成功建设普惠金融便民超市5个,下一步将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在普惠金融便民超市内叠加更多民生服务,构建数字化智能乡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2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殷玉连)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苍溪生态环境局注重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活动,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切实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急、难、愁、盼”问题,以优美环境质量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群众需求解决到位。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环境问题及重复投诉信访问题。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印发《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领导包片责任分工方案》,我县22个行业启动领域排查整治工作,共计排查出生态环境问题202个。此外,今年通过“12345”、“12369”环境信访热线受理信访问题约60余件,已基本调查答复完毕。    重点领域监管到位。今年以来,陆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水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防控等多项生态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工作,积极组织指导监督,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环境风尚宣传到位。在结合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加强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将绿色、环保的生活新风尚带给社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30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胡广丽)苍溪县全方位推进嘉陵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构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扎实开展嘉陵江(苍溪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三推”方案实施,全县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4座,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3%、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截至目前,共投资6000余万元对17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58.6%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生态贡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30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汪兰)为推进畜禽养殖行业环境污染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近日,苍溪生态环境局拉网式开展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县农业农村局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各乡(镇)政府落实属地责任,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治理,彻底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一是加强养殖污染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禁养区管理制度,在禁养区、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二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督促养殖场(户)严格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置设施配套不到位、乱堆乱排粪污等行为,县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及时督促整改,并会同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严格畜禽养殖排污许可管理。按照国家《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要求,指导和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设有排污口的规模化以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办理排污许可手续,做到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无证不得排污。四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考核。每季度对查实的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双随机”抽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对问题数量多、问题严重的乡镇进行通报,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污染防治大比武考核。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佳蕾   “端午节那几天,我们就挣了好几百块钱呢!”6月26日,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村民杨昌英,一边把手里的凉粉递给游客,一边接过钱,脸上乐开了花。   经历3次搬迁,60岁的杨昌英见证了整个月坝的变迁,“以前住在深山老林里,交通特别不方便,是全区最穷的一个村。前几年打造月坝高山湿地保护小区,我们统一搬迁安置到这里,房子越换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近年来,月坝村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好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康养旅游资源,探索出了“两建一带”(即因地制宜建景区、组建专合社统一管理,带动群众致富)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主推康养度假休闲、游山玩水舒心、农特产品采购、民俗风情体验、神奇月坝研学五大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游客来了,村民致富的门路也多了。村里通过“专合社+农户+分红+就业”利益联结机制,组建了月坝富民专合社,强化对村子的运营管理。同时将政府集体经济扶持等项目资金形成的各类旅游资产,村集体闲置资金、土地、学校房屋、村委会场地等资产资源入股,将集体资产做大做强。不少村民租赁集体经济景区屋,卖起了三只耳、灵芝茶、孢之粉、石斛等农特产品。月坝村先后获得全国最美森林小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十大乡建优秀探索奖、四川百强名村、四川十佳生态宜居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月坝样本”只是利州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利州区将旅游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形成“一心(全市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带(环中心城区文旅休闲带)、四区(西南部生态康养度假区、西北部山水生态休闲区、南部康养度假旅游区、东部工业遗址文旅休闲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华丽的转身。截至2020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6亿元,其中生态康养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艳 王菲菲为进一步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农村司法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日前,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法院驻射箭镇法官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在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昭化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找准工作切入点,及时研究解决部分镇距离法院较远,当地群众参与诉讼不便这一难题,在除机关驻地和3个法庭驻地外的8个镇分别设立法官服务站,并安排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定期到驻镇法官服务站开展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立案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服务。本次揭牌仪式除挂牌外,也同时将驻镇法官、法官助理联系方式和“四川微法院”“昭化区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二维码公示在公示牌上,方便群众联系法官,了解网上自助立案、法院工作动态等。揭牌仪式后,昭化法庭干警还在射箭镇场镇开展了法治宣传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霞 白燕林“我们的‘羊姑娘’生长周期长,经过自然晒干,肉质鲜嫩,香浓味美,口感特别好!”6月22日,走进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杨帆家庭农场,身着迷彩服的农场主杨帆正在向慕名前来的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位整天穿梭于食用菌大棚间的90后小伙是一名退役军人,2017年以来,他通过发展木耳、香菇等产业,年收入达到100余万元,而他口中的“羊姑娘”则是他今年试种的羊肚菌。“‘羊姑娘’很争气,别看只种了70多亩,目前产量已达3000多斤,销售额达10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能突破400万元。”掰着指头算起收入账,越来越大的数字让杨帆心里乐开了花。杨帆的成功创业还得从6年前说起。2015年,白朝乡确立了“以生态康养为主,配套发展食用菌、林下种养、高山蔬菜、中药材、干果等产业”的思路,利用各级项目资金,在徐家村建起香菇、灵芝、木耳等基地,并大力实施“人才返乡计划”,通过落实“引”“扶”“聘”“招”“育”这5个关键字,让人才引得回、留得住、起作用。免费修建喷灌装置、派遣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减免两年土地流转租金……虽然创业初期十分艰难,但因享受了一揽子返乡创业政策,杨帆顺利渡过难关。“要想把优秀青年引回来、留得住,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白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周韬说,该乡大力完善了交通、水利、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在用地、技术、资金等方面制定了多达11条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在返乡创业政策的支持鼓励下,像杨帆一样,一大批本地青年纷纷带着资金、技术回乡投资创业,带领村民搞产业、兴旅游,成为了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利州区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优势,将人才集聚、培养、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能,让更多的乡村人才引得回、留得住,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截至去年底,该区已回引企业家1955名、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6500余名,吸引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下乡创业市民105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