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在松潘县白羊乡的片片茶山上,一股股凉凉的清风夹杂着淡淡的茶叶清香扑面而来,一树树、一枝枝的新芽挤满枝头。利用这两天的晴好天气,茶园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昌松带领着茶农们穿梭于茶园中,正忙着采摘清明前的春茶。远远可以看见正在采摘春茶的村民们,他们利索地掐下嫩绿的茶芽放进茶兜中,茶兜里装满了鲜嫩翠绿的芽尖。村民采摘春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采茶间,蔡昌松介绍:“我们茶园坪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坚持以百亩老茶树改造升级为核心,积极打造生态茶园,努力做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建好生态产业致富的小康路。” 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春风,白羊乡产业结构将不断丰富,从以往单一的“三木”经济,逐步向生态产业多维转换,为产业发展铺就了生态底色。据悉,当前,白羊乡已建成茶叶加工厂1个,升级改造老茶树180余亩,新栽种茶树150余亩,预计2022年还将升级改造老茶树、新栽种茶树600余亩。千亩茶园建成后,每年经济效益将达到5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2018年,白羊省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所以,在发展中我们更加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补短板、育动能,将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品牌优势。”白羊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果如是说。扬起乡村振兴战略之帆,白羊乡积极利用独特自然生态优势,进一步充分挖掘白羊贡茶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有机茶原料基地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扎实做好茶叶产业园建设。白羊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索茶叶产业园建设模式和路径。2021年,先后4次组建考察组前往雅安名山、北川擂鼓考察茶产业发展,并与名山当地合作社签订《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合作意向协议》,引进茶叶优良种苗,深入学习了解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同时,将雅安名山茶叶专家请进白羊,为茶叶基地选址、种植、培育、管护等提供宝贵经验,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着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目标。(供稿:松潘县新闻办公室 钟林秀 汪明超) 查看更多
(记者 郑志浩)3月中旬以来,威远县越溪镇的4000多亩奶白茶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400多人忙着采茶。  “今年我又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近日,种植基地负责人石宪林告诉记者,看好发展前景,他还要在当地继续扩大奶白茶的种植。近日,威远县越溪镇青宁村奶白茶种植基地内,茶农忙着采摘鲜叶。 唐广 摄一枚茶叶的多重增值  奶白茶原产浙江安吉。2018年底,石宪林通过招商引资来到越溪镇考察,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奶白茶的种植,于是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以越溪镇青宁村为核心建起了奶白茶种植基地。2020年,石宪林又在山下建起了茶叶加工厂。  如今,这里已成为川南最大的成片奶白茶生产基地,种出的奶白茶主要供应浙江的客商。  石宪林说,去年成品茶叶“卖相好的可以卖到4000元一斤”。今年是基地里奶白茶收获的第三年,亩产50斤到60斤鲜叶,还未完全达到丰产。  增长的还有周边村民的收益。奶白茶采摘季节,村民打零工一天能挣四五百元。“除了采茶,在加工厂打工每天也有100元工资,流转土地也能获得收入。”青宁村党总支书记郭正文介绍,全村600多户村民中,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的已有200多户。一片山林的融合蜕变  包括奶白茶种植基地在内,越溪镇已有茶叶8000多亩。“我们以茶产业为农业主导产业,在山林上建起‘绿色银行’。”越溪镇副镇长赖盛景介绍,今年全镇又流转了近2000亩地,预计茶叶种植面积将接近万亩。  围绕这座“绿色银行”,越溪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将整合闲置的山地和林地,继续发展奶白茶、绿茶等品种,实现高中低端品种都覆盖;另一方面,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社和普通农户参与发展。  在政策支持上,当地将继续打造便民道、蓄水池、喷灌设备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茶苗资源、技术指导、保价回收等扶持。“未来两年奶白茶陆续进入丰产期,在养护得当的基础上预计能实现亩产值10万元。”赖盛景说。  更多资源也将被纳入到“绿色银行”。越溪镇副镇长胡小刚介绍,利用当地的穹窿地貌山水资源和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越溪镇正在开展文旅项目的招商,计划发展民宿、牛灯舞体验馆、星空房等,“这些项目也将与当地的茶产业相结合。”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小波 梁龙海 摄影报道3月28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现代农业茶产业园,当地采茶姑娘不负春光忙着采摘明前茶。“节前宝,节后草。”清明节前是茶叶采摘的黄金季。纳溪区大里、绍坝、金凤等地的茶产业示范园内,各茶叶企业已开足马力,积极组织人员抢抓时节采茶制茶。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曾理 吴玉娟 记者 洪瑜 文/图  春回大地,新茶吐绿。3月26日,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古佛台村的茶园里一派繁忙,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春茶,开启美丽乡村“茶经济”。  走进茶园,一行行茶树排列整齐、茶香四溢。茶山上,茶树开始蓬勃地冒出嫩绿的芽头。身挎竹筐的采茶村民穿梭其中,手指在绿叶间上下翻飞,一片片嫩绿的茶芽被采入茶篓,山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春茶收获的喜悦。“我是隔壁麒麟苗族乡人,到这山上来采茶叶,每天能挣100多块钱,活儿也不累,山上空气好,又凉爽。”采茶村民杨先群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近年来,古佛台村立足土壤、气候、海拔等自然条件,通过村资公司示范带动经营,深入推进茶产业发展,在全村种植茶树400余亩,目前已全部投产,生态茶产业绿了山坡富了百姓。  据了解,古佛台村茶园从2018年开始栽种茶树,今年正式投产,主要种植黄金叶和白茶两个品种,茶叶色翠香幽,是茶中佳品。茶园亩产鲜叶300余斤,可制作80斤干茶叶,批发价达400多元一斤,主要销往浙江一带。  “我们正式采茶的时候,大概需要200多个采茶工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最高能达到300元。茶叶主要通过线下销售和村资公司零售,我们也和浙江的客户签订了批发收购协议。”古佛台村党支部书记古登凯告诉记者。  检查茶叶是否合格,称重、开收据、支付现金……为了让茶农少跑路、少排队,收购商们来到茶园收购茶叶,茶农采摘下的新鲜茶叶,在茶园里就被购走加工,更加保障了茶叶的品质。鲜茶送到茶厂,技术人员随即对茶叶进行深加工,通过鲜叶摊凉、杀青、分筛、烘干等一系列制作工序,最终形成条索整齐、色泽翠绿的优质茶品。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下一步,茶园计划扩种面积至1000亩,并注册商标,让茶叶进商超。村“两委”将全力把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增收的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兴文县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产业,通过现代生态茶园改造、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等措施,提升茶农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技术。截至目前,兴文县有茶叶面积1.2万亩,可采摘面积达7200亩。 查看更多
(朱荣杰 记者 燕巧)3月28日10时30分,一辆载着一批白茶的邮政物流车从青川县孔溪小企业创业园区内的广元市白龙茶叶有限公司缓缓驶出。3天后,这批白茶将被送到浙江省。  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给青川县的“白叶一号”,今年首次大规模采摘,预计能采摘鲜叶7000余斤。为了感恩黄杜村捐赠茶苗之情,当地村民将采摘的第一批“白叶一号”赠送浙江亲人品尝。准备装车的青川白茶  发车现场,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代表青坪村、关庄镇固井村、乔庄镇瓦砾村村民宣读给黄杜村的感谢信:“我们把今年采摘的第一批茶叶寄给你们,让千里之外的亲人们尝尝青川白茶的味道,分享我们致富的喜悦。”  “盛书记,非常感谢你们这4年来对青川白茶的支持和帮助,今年白茶全面开采了,我们把采的第一批茶叶给你们寄过去。”看到“白叶一号”被工作人员装车,王永明拿出手机与黄杜村党支部书记盛阿伟视频通话,代表青川群众表达感恩之情。  电话那头,盛阿伟对王永明说,青川人民的心意他们感受到了,“祝贺青川白茶开采,希望白茶能带动青川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青川老百姓能通过茶产业的发展,生活越来越好。”  此次赠送黄杜村的茶叶有5.4斤。王永明介绍,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黄杜村向青川县陆续捐赠“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在青坪村、瓦砾村、固井村建成“白叶一号”受捐茶苗基地1517亩。“黄杜村一共给我们捐赠了540万株茶苗,我们商量后决定回赠5.4斤茶叶。”王永明说。  除赠送黄杜村外,青川县还给湖州市吴兴区、杭州市西湖区2个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县和39个援建指挥部分别寄了茶叶。青川县区域协作事务中心主任马少军表示,青川与浙江渊源很深,汶川特大地震后浙江对口支援青川灾后重建、东西部协作以及黄杜村村民捐赠白茶苗,青川人民都铭记于心。  饮水思源话党恩,青川白茶敬亲人。感谢信最后写道,“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的深情厚谊,学习你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崇高精神,栽好、种好、管好、经营好‘白叶一号’茶产业,继续书写‘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佳话。” 查看更多
 (记者 侯东)“青川白茶产品今日上市!”3月24日,在青川县关庄镇,由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青川白茶发布暨推介会发布了这一信息。四载辛勤耕耘,今朝白茶鲜醇。4年来,在党中央和浙川两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中茶所、川茶所、安吉县等茶叶专家的精心呵护下,青川白茶长势喜人。其第一批受捐的茶苗已经长成了可以采摘的茶树,今年将采摘7000余斤鲜叶,可精制成1700余斤干茶。推介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首席茶业师段新友现场就青川白茶作了推介。“青川白茶”的鲜叶采于清明前、谷雨后“白叶一号”茶树上新发出的“一芽一叶初展”白化茶芽。青川种茶历史悠久、贡茶文化底蕴厚重、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茶叶发展优势重点县、全省茶叶优势县。近年来,青川按照“优一强二畅三、全链提质增效”基本思路,推进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茶叶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和品牌、科技、人才等全要素支撑,茶叶经营主体达到16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天府龙芽”授权使用企业1家、纳税额超千万元茶企1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今年,青川将采取补基地、补加工、补品牌、补营销“四补”的办法,进一步做强“白叶一号”全产业链。 查看更多
(记者 程强)3月27日,以“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为主题的2022年春季蒙顶山茶产品营销新闻通气会在雅安名山区举行。通气会采取线上直播为主、线下“展销+展演”为辅的形式,以吴理真广场主会场,骑龙场、清漪湖、雾本茶厂3个分会场共同连线的方式,围绕“茶源寻根、雅茶振兴、绿美雅安”三大篇章,讲述雅安将茶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发展茶文化、推广茶科技、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把茶文化底蕴转化为茶产业发展优势,做好茶叶品种、品质、品牌、品位的故事。其中,“茶源寻根”篇章,以举办“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专家研讨会、“蒙顶甘露杯“第三届斗茶大会、第六届蒙顶山”禅茶大会为亮点,深度呈现雅安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马古道民族文化源头的丰厚历史底蕴,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霍巍现场宣读“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倡议。“雅茶振兴”篇章,通过举办线上购物节、茶叶经销商展销会,集中展示雅安蒙顶山茶品牌,打响“蒙顶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从七株茶树到超过200亿综合产值,雅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绘就雅安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绿美雅安”篇章,将举办“云采茶”直播活动,“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专题片线上发布活动,以“赏绚烂花海·品早春雅茶”为主题,推出春季旅游线路。茶旅融合致富于民,“业兴、民富、人和、村美”的画卷徐徐展开。据悉,雅安全市茶园面积达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均居全省前列。据不完全统计,60万茶农、500家茶企、上万家茶商奋斗在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蒙顶山茶销往全国34个省(区、市)和全球33个国家,给人们生活增添了色彩。 查看更多
(韦睿/文 黄刚/图)三月春意浓,雅安茶飘香。沿着蒙顶山拾级而上,层层叠叠的茶园映入眼帘,茶农们摘下一片片鲜嫩新叶,赶制着今年的头春茶。  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3月27日,雅安市在名山区举行2022年春季蒙顶山茶产品营销通气会。活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创新采取以线上直播为主、线下“展销+展演”为辅的形式,以吴理真广场为主会场,骑龙场、清漪湖、雾本茶厂3个分会场共同连线的方式,围绕“茶源寻根、雅茶振兴、绿美雅安”三大篇章,讲述了雅安坚持发展茶文化、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的故事。  茶产业是雅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生态富民产业。雅安有近100万亩茶园,60万余名茶农、500余家茶企、上万个茶商忙碌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生态优质的雅安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2021年,雅安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居于全省前列。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雅安将茶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文章,致力把茶文化底蕴转化为茶产业发展优势。茶园采茶忙。文化兴茶 一片茶叶孕育悠久文化  3月26日,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落地蒙顶山。来自全国各地,涉及茶叶历史与考古、茶业遗产保护利用、茶叶种植与流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世界茶的起源、中国茶史的研究、茶的传播与发展、茶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当日,与会专家共同发出了“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茶史与茶业遗产学术研讨会雅安倡议。专家们认为,蒙顶山有众多的茶文化和茶马古道遗存,保存状况和展示基础良好,呼吁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为蒙顶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好基础。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上,雅安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在这里源远流长。  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7株野生茶树,开启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吴理真被尊称为“植茶始祖”,蒙顶山也因此被确立为“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高山云雾出好茶。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雅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雅安地处“华西雨屏带”和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充沛的降雨、日照和多雾等气候,酸性肥沃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等自然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使雅安成为世界六大茶类中绿茶、黄茶、黑茶的发源地。  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被确定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长达1169年,是中国历史上成为贡茶时间最久的名茶。  以蒙顶山茶为代表的雅茶好在哪里?雅安市名山区茶产业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江介绍,蒙顶山茶口味鲜、口感醇、品质佳,自古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美誉。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雅茶制作工艺既科学继承了传统的制作技艺,又创新发展了现代加工技术。在原料品质方面,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区,雅安茶叶基地标准化程度、茶园良种化率均名列全国前茅。春茶交易火爆。品牌兴市 一片茶叶打开广阔市场  今年,随着蒙顶山第一背篓春茶上市,蒙顶山茶采摘、销售实现开门红,茶区鲜叶价格高达130元/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0%以上。  在不久前的第一背篓茶拍卖活动上,蒙顶黄芽和蒙顶甘露分别以每500克2.6万元、2.2万元的高价拍出。  近年来,雅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达40.99亿元,持续保持四川茶叶公用品牌第一;“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20.71亿元,位列四川黑茶第一,进入中国黑茶第一方阵。  在人声鼎沸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商们明显感知到品牌价值提升的带动效应。位于名山区的“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蒙茸茶叶的老板李辉是最早入驻这里的商家之一,从事茶叶批发经营数十年。在他看来,本地的茶芽头肥壮、完整度高,一直是同品质茶叶中的佼佼者,“近几年,雅安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广,特别是蒙顶甘露,来咨询的外地茶商特别多。”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世全,已经做茶近40年,他也明显感受到蒙顶山茶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就在3年前,很多客户还不了解蒙顶山茶,而现在随着市场营销力度的加大,蒙顶甘露特别受欢迎。”  “对比过去,雅茶的品牌估价和市场评价都大有提高。”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陈开义表示,近年来,雅安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坚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品牌兴市”行动,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  “具体而言,以‘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绿茶主推蒙顶甘露,黑茶主推雅安藏茶。”陈开义表示,近年来雅安以公用品牌为基础,以企业品牌为目标,做强雅茶区域公用品牌,做大企业品牌,做优产品品牌,实现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不断提升雅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接下来,“叫响大品牌”仍是雅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雅安将坚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战略,持续提升雅茶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预计到2025年,“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将分别超过50亿元、30亿元,力争成为川茶的代表性品牌。茶旅融合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  除了茶文化源远流长,雅安熊猫文化也闻名遐迩,汉代文化博大精深,红色文化熠熠生辉,民俗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三雅”文化独特浪漫,打造出“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赏绚烂花海·品早春雅茶”两大文旅品牌,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让雅安茶旅融合发展独具优势。  走进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绿道宽敞整洁,茶树环绕四周,月亮湖水波荡漾。住在民宿,推窗即见郁郁葱葱的茶园。3月26日,民宿老板赵学坤一边忙着炒菜一边对客人说,“最近春茶上市,不少游客来买茶,顺便想体验茶叶采摘,我们有4个房间,这个周末都订满了。”  自从将自家住宅改建为民宿,茶园升级为体验基地后,赵学坤一家年均收入可达30多万元。  解放村党委书记彭启华介绍,结合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茶产业,当地打造茶园绿道7.7公里,创建月亮湖4A级旅游景区,利用手工制茶体验、现场教学培训等方式发展旅游,游客在这里既可以领略茶园美景,体验茶叶采摘、手工制茶,还能欣赏茶艺表演。  依托茶叶发展旅游,解放村目前开办民宿、茶家乐13家,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余人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解放村只是雅安茶旅融合发展的缩影。品茗观景、赏花采茶、茶文化体验,成为雅安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词。  借助独特的茶资源优势以及悠久的茶历史文化,雅安不断探索开拓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成功创建首个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建成蒙顶山、红草坪、牛碾坪、月亮湖、中国藏茶村、云台山国家茶叶公园等茶旅综合体,成为国内茶旅热点景区。  当前,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雅安持续以茶旅融合为抓手,加快实施茶旅一体化提升行动,打造全国茶叶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市。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修学游等茶旅游线路。依托茶叶集中加工区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红草坪、月亮湖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区,促进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不断丰富体验项目和旅游活动,努力形成旅游经济新体验。  此外,以提升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带和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为载体,开发建设一批观光茶园、家庭茶场、体验工厂、休闲茶馆、特色茶餐,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到2024年底,力争建成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茶叶产业强镇10个以上。  未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蒙顶山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进程加快,雅安将致力于发展成为农村人的公园、城里人的田园、旅居者的乐园。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连日来,凉山州盐源县藤桥乡大坪子村的山坡上一派繁忙,村民们正在把一捆捆来自宁波市鄞州区的“黄金芽”茶苗栽培在田间,目前已完成30万株“黄金芽”茶苗的种植,面积达100亩。村民们栽种“黄金芽”茶苗。 汪涵 供图  盐源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海拔在1200米~4393米之间。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及高海拔垂直气候的加持,盐源县不少地方缺少灌溉用水,种植作物产量不高,县内待开垦的荒地、林地较多。  2021年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鄞州驻盐源挂职干部深入乡村调研,当年技术指导大坪子村试种30亩绿茶取得成功。2022年,为鼓励大坪子村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挂职干部朱叶锋多次与鄞州茶苗供应商对接,提供适合盐源当地种植的“黄金芽”茶苗,并协调鄞州城投捐赠50万元用于100亩梯田的开挖以及茶苗的采购。  “由于交通不便,以往大坪子村种植的核桃很难走出凉山,茶叶种植虽然在盐源县是个尝鲜,但这个项目非常适合我们村的产业发展。鄞州方面不仅出资帮扶,还提供种子、种养技术,甚至能帮销茶叶,我们只是需要做好田间管理。感谢鄞州干部、鄞州企业为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助上关键的一臂之力,我们将精心养护好这些‘黄金芽’,让它长成大坪子村致富的‘黄金叶’。”大坪子村党支部书记陈立泽说。 查看更多
(张琳 黄建伟 罗淇尹 杜明珉 记者 程海英/文图)阳春时节,在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的茶园里,一排排茶树已经长出嫩绿的新芽,散发着阵阵清香,种植的白茶陆续迎来了采摘期。走进新洋村的茶园,数十名腰系竹篓的采茶工人在茶园指尖翻飞,一提一掐便摘下嫩芽,装进腰间的竹篓内。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9社村民赵学云说:“摘茶叶要保持质量,只摘一叶一心。”新洋村9社的村民赵学云正在指导工人采摘茶叶,在茶叶基地建设过程中,有近30名村民就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赵学云就是其中之一。在家务农的他通过流转自家土地以及管护茶园等渠道增收,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原本已经荒废的青山变成了他致富的“金山”。赵学云说:“以前我的土地是荒芜的,没有精力管理,自从拿去种茶叶,土地流转费和干活的工资加起来,一年要挣三万多四万元钱。”凤鸣镇新洋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水质等宜茶优势,2018年引进农业公司在当地流转土地种植黄金茶和白茶200多亩,经过三年的管护,今年进入丰采期。现在正是采摘春茶的季节,每天基地采茶的工人就有20余人,据介绍,今年干茶产量预计1000余斤,产值将达到145万余元。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第一书记廖凯说:“下一步新洋村将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二是在茶园周边设立茶叶深加工厂,提高茶叶的产品附加值。三是探索采摘与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查看更多
(陈九江 康勇 记者 侯东)连日来, 旺苍县18.5万亩投产茶园首批春茶迎来采摘高峰期,春茶生产销售也陆续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在前几天的雨水浸润下,茶树上的芽头全都冒出来了,我一天大约能够采4-5斤鲜叶,收入差不多在200元左右。”近日,记者在高阳镇虎垭村茶场看到,春茶开采之日,绿油油的茶园和层层茶梯中镶嵌着茶农们忙碌的身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按照公司要求,今天采摘的标准是单芽,采摘时不能用指甲把茶叶掐断,用提采方式采摘,禁止把鳞片和鱼叶带入茶叶鲜叶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拒收!”在旺苍县高阳碧峰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基地,基地负责人余良向采茶工人重申采茶要求。余良告诉记者,该茶园开采以来,每天采茶用工至少要50人,保障公司高质量茶叶鲜叶供应需求,目前,已提供高质量茶叶鲜叶5吨,鲜叶产值达50万元左右,加工后产品产值预计可达120万元以上。这边茶园里茶香四溢,那边茶厂内机声隆隆。在企业的加工厂车间内,制茶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工制作今年首批春茶,摊凉、杀青、理条(揉捻)、烘培、提香等各个制茶工序有序进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据介绍,今年旺苍全县茶叶产量预计突破5000吨以上,春茶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截至目前,旺苍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7万亩,其中黄茶达4.1万亩,去年全县茶叶产量达7525吨、综合产值达38.3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省级茶叶种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黄茶面积达5万亩,茶叶产量达7800吨以上,茶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创建成“黄茶之乡”。 查看更多
(朱荣杰 记者 燕巧)“饮水思源,头一批白茶,将作为感恩茶,赠给援建、帮扶青川县的‘浙江亲人’。”3月24日,在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白茶开采启动仪式如期举行。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给青川县的“白叶一号”,首次迎来大规模采摘。3月24日,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白叶一号”茶园采摘现场。燕巧 摄  在固井村“白叶一号”茶园里,茶树已有小腿高,枝头嫩芽挺立。“一芽一叶,应采尽采。”一声令下,30名腰挎茶篓的采茶女纤指翻舞,鲜嫩的芽头不断进入茶篓。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青川是四川省唯一的受捐县。2018年、2019年,黄杜村累计向青川县捐赠“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建成1517亩受捐茶苗基地,涉及沙州镇青坪村、关庄镇固井村、乔庄镇瓦砾村3个贫困村。经过精心培育,这批茶苗已长成致富茶。  在采茶仪式后的品茶活动现场,茶艺师取出此前预制好的青川白茶泡好,倒出第一杯,敬给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叫白堃元,今年82岁,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自1997年开始浙江对口帮扶广元,派白堃元到青川,为种茶、制茶提供技术帮助。在浙川两地间往来奔波25年,老人“手把手”将浙江优势茶产业“嫁接”到青川。“白叶一号”茶苗进入青川后,白堃元又参与到白茶管护中。如今,茶产业已成为青川县农业“一号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7.4万亩。“口感不错,鲜爽味很好。”喝下感恩茶,白堃元感慨,这些年目睹青川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中滋味酸甜苦辣,但今天品到的是回甘。”3月24日,青川白茶开采上市,当地群众将第一杯茶敬给帮扶青川的浙江茶专家白堃元。 唐彪 摄  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在品茶活动现场宣布:“今天这批白茶,我们将尽快炒制好,首先送给浙江安吉县黄杜村的村民。”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杭州援川干部何立剑表示,“今年计划再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建17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  “白叶一号”在青川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建成5318亩,明年总面积将达7000亩,全部达产后每年产值1.4亿元,当地正探索“返租倒包”模式,带动400多户群众受益。64岁的村民王光远是受益者之一,“我家流转出6亩地种白茶,每亩租金300元。平时到茶园做管护,每年还有1万多元务工收入。”他掰着手指头算账,“光靠种茶,我家每年在家门口就能收入2万多元。” 查看更多
近日,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纪委书记欧仁明看着小河镇开元村“万亩粮茶示范园”满山的茶树和穿插其中的作业便道,笑着说:“张经理,现在不担心道路运输问题了吧。”“现在不会了,茶园的田间作业便道已经修完了,茶叶运输和工人上下班都很方便了。”负责打造示范园的四川省粮心小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经理高兴地回答道。威远县小河镇纪委干部在万亩粮茶示范园基地,了解各类补贴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以监督护航乡村振兴。茶叶是小河镇的主导产业之一。2019年,开元村引进返乡农民工张科成立粮心小筑公司,打造“万亩粮茶示范园”。该公司先后流转土地4000余亩,并于去年种下大豆、白茶、黄茶等农产品。由于种植面积广,资金投入大,又亟需完善作业便道、浇灌渠道等基础设施,开元村便帮助其申请了大额项目补助资金。为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小河镇纪委跟进监督项目申报流程、补助资金使用等情况,督促合理分配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60余万元,示范园顺利修建田间作业便道3800余米,完善水池等集水设施3口,为茶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督查示范园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是小河镇纪委围绕惠农政策落地、重点项目推进等开展监督检查的一个缩影。据悉,小河镇纪委立足职能职责,聚焦茶叶产业等重点项目审批、建设、资金管理使用,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助力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督促开元村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村集体资金,助力开元村探索“龙头企业+集体+农户”发展路径;实地走访务工群众,了解村委干部履职情况和村务公示公开、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情况,收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以有效监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威远县小河镇纪委干部在示范园区走访群众,询问涉农补助资金发放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收集问题线索。据悉,2021年来,示范园种植茶叶近3000亩,吸收务工人员13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超过3万元。今年1月,开元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万亩粮茶示范园是壮大我镇茶叶产业的助推器,关乎茶农的切身利益和乡村振兴大局。”小河镇纪委书记欧仁明表示,下一步,镇纪委将持续围绕惠农政策、涉农补助资金等重点,科学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检查,为茶“业”发展、茶农增收致富提供坚强保障。(来源:威远纪委 吴采莲) 查看更多
(胡先映 记者 周瑜原)“趁现在天气好,我把我的几个赋闲在家的亲戚喊来帮着一起把这片茶园的鲜叶采了……”家住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8组的刘作香说到。据了解,今年刘作香家家有茶园6亩,今年鲜叶价格比去年上涨20%,预计亩均收入比往年增加2000元。茶园开采屏山县为进一步壮大茶叶产业,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据了解,2022年屏山县的21.5万亩茶园全部开园采摘,截至2月底,全县鲜叶产量2520吨,均价每斤100元;干茶产量560吨,均价每斤620元。预计在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屏山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屏山县2021年新建茶园8608.21亩补助资金约500万元,提质增效茶园7000余亩兑现资金300余万元。同时,还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共计投入10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屏山茶产业发展。2022年屏山茶产业快速发展,名优茶采摘时间可提高3—4个月,全县新建了10个年产300-500吨干茶加工企业全部运营,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通过主动推广,“屏山炒青”产品供不应求,茶农增收实现了新成效。 查看更多
(记者 侯云春 文/图)3月9日,屏山县2022年“屏山炒青”采风活动在该县大乘镇双峰村举行。连绵起伏的山脉间,绿意盎然的茶园梯田散发着随山风而来的茶香。茶农们一大早就来到茶山,抢抓晴好天气采摘“屏山炒青”早芽叶。双峰村茶园基地“今年我们从3月6号开采,三天卖了近4000元。”大乘镇双峰村6组茶农杨秀云告诉记者,由于春节后当地遭遇多年未遇的降雪天气,导致茶树发芽不足和推迟发芽,产量比去年同期减产不少,好在今年鲜叶的收购价提高了不少。“去年,最好的独芽鲜叶,市场收购价最高80元/斤,我们以二次分红的方式,每斤补贴茶农8元,在年底的分红大会上兑现,相当于提高了8元的收购价;而今年,我们把这个补贴金额提高到了10元。”屏山县岩门秀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兵说。该公司的茶叶基地便坐落于双峰村,拥有高山富硒茶园3000多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1200多亩,带动周边茶叶基地上万亩。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茶叶产业,近年来,屏山县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茶叶基地建设方面,该县通过“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成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发展”,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共21.5万亩茶园基地。品牌建设方面,全县有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屏山炒青”先后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登记注册。已认证绿色食品茶叶15个、无公害茶叶2个。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12.05万亩。目前,屏山县21.5万亩茶园已全部开园采摘,预计到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 查看更多
四川新闻网消息 春暖花开,茶香满溢。近日,在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大坪村,村民们带着草帽、挎着竹篓,穿梭在满目葱绿的茶园,采摘着鲜嫩的芽苞。春节以来,气温持续低下,雨雪天气较多,当地茶树受天气“压抑”,出芽较晚,早茶开采时间相比往年推迟了10天左右。采摘茶叶“我平时在家种地,通过别人介绍来大坪帮着摘茶叶,这段时间采茶还是可以,一天摘两三斤,有将近两百元的收入。”后坝村2组村民李龙凤高兴地说道。据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容介绍,今年大坪村早茶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高出不少,连日来收购价格大概在96元/斤,这让茶农增收致富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大坪村有1500亩的茶叶种植面积,鲜叶主要销售到本地和屏山县的茶企业。据了解,蕨溪镇天宫山平均海拔900米以上,山顶四季云雾缭绕,盛产高品质高山云雾茶,拥有全省最大的高山有机茶基地“天宫山茶海”,是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天宫山茶叶种植历史久远,茶叶种植面积达45000亩。近年来,随着天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蕨溪镇进一步擦亮茶旅产业金字招牌,推动天宫片区茶旅融合取得了新成效。(供稿:叙州区蕨溪镇) 查看更多
(刘波 胡姜伟 记者 侯云春)阳春三月,茶香四溢,又是一年采摘春茶好时节。眼下,宜宾屏山县的茶叶进入采摘旺季,“屏山炒青”已在全国各地火热上市。屏山县龙华镇茶园价格可观 茶农忙不停翠绿茶园吐舌着淡黄的嫩叶,茶农们穿梭于茶林间,一幅幅抢抓丰收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天刚亮,我就来地里摘茶了,现在鲜叶单价120元一斤,比去年高出了30元,时间就是票子……”3月3日,屏山镇缸坪村黄瑞祥一家已是忙得不可开交,5个劳动力全部投入到采收鲜叶中。“鲜叶价格可观,现摘现卖,昨天在茶地里就卖了10多斤给专合社,收入1000多元!”黄瑞祥把喜悦写在脸上。据了解,屏山县的21.5万亩茶园全部开园采摘,截至2月底,全县鲜叶产量2520吨,均价每斤100元;干茶产量560吨,均价每斤620元。预计在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该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屏山镇缸坪村茶农采摘春叶茶叶走俏 订单接不赢在中都镇永清白茶专合社,该社负责人钟永清电话持续不断,一边指导茶农采摘技术,确保鲜叶质量。一边处理来自全国各地客商预购“屏山炒青”的订单。“专合社对白茶鲜叶进行保护价收购,每斤在130元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就在3月2日晚,制作好的200斤茶叶,刚运到雅安市名山交易市场,还未来得及卸货,就被外地茶商相中而‘抢’空!”钟永清一脸幸福的烦恼。同样,在屏山县屏山镇永康村5组的雪中翠茶厂,从早上八点开始,制茶机器声就嗡嗡响。该厂负责人雷毅一边把关茶叶质量,一边接待来自湖北恩施茶商代表杨武等人。“我关注屏山茶叶20多年了!因为屏山临江,硒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特殊,昼夜温差大,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醇厚,只要质量好,有多少我就收购多少。”杨武说。在上个月,杨武的技术团队从湖北“飞”到这里,从采茶到加工各环节,都是严格按照“毛尖”技术生产的。与此同时,雷毅还接到了来自河南、浙江、陕西以及省内等地2000多万元茶叶订单。屏山县茶厂制茶现场以茶惠农 政策用不尽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茶叶产业,2020年以来,该县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雷毅介绍,2021年自己新建了4条生产线,面积4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政府从用地、车间建设、生产设备、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补助,资金约200万元,一系列的助农惠农政策一时半会儿雷毅也讲不完。同样,在2020年新建的天仙玉叶茶厂,根据相关政策,政府补助了154万元。据了解,林艺茶叶农民专合社的成立,实行鲜叶价格兜底,还按照比市场价每斤高5元进行收购,160余户茶农争先入社,带动了2000余户发展茶叶积极性,实现每户均增收8000元。中都镇雪花村村民廖昌权是第一批加入永清茶叶专合社的,入社学到茶叶技术,就立刻把撂荒的10多亩土地全部栽上茶叶,现在成了当地茶叶大户,年收入10多万元,2021年还获得专合社分红金500多元。为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2021年,该县聘邀请了省农业农村厅、西南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的茶叶专家学者到屏山集中授课,县农技人员不定期到各乡镇的茶农地里巡视纠正管理错误,“手把手”教茶农管理技能等。屏山县茶叶加工现场与此同时,该县一方面加大对基地建设投入力度,2021年新建茶园8608.21亩补助资金约500万元,为3000余户茶农提供优质茶苗、充足肥料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提质增效茶园7000余亩兑现资金300余万元。同时,还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共计投入10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屏山茶产业发展。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舒世平介绍,2022年屏山茶产业快速发展,名优茶采摘时间可提前3—4个月,全县新建了10个年产300-500吨干茶加工企业全部运营,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通过推广,“屏山炒青”产品供不应求,茶农增收实现了新成效。 查看更多
(川讯)到2022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将稳定在59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近日,2022年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暨川茶产业第一次专题会议在成都举行,审议《2022年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要点》,为产业培育划定了新目标。去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超千亿,产销供需两旺,川茶产业迈向新阶段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质变跃升的新要求。今年,为提升川茶在“千亿俱乐部”中的竞争力,会议提出,要提高川茶供给体系适应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要扬优势、补短板,继续实施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六大行动”,大力弘扬川茶文化,持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重点提升“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加强产品差异化发展,办好专业性展会,做大川茶出口规模和影响力,增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力。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昨天,我以130块钱一斤的价格,卖了14斤给商贩(经纪人),进了1820块钱。”3月2日,荣县双古镇黄家坝村5组茶农但加荣一边采茶一边说。当日,和但加荣一样以130元一斤的高价卖出独芽鲜茶叶的茶农还有很多。该村目前有茶园1.1万亩,是双古镇8.2万亩茶园中的重点茶叶基地村。采茶现场。“河南茶商进入双古镇后,收购价格一路飙升,独芽鲜叶每斤价格从90元、110元、115元飙到了130元,极品独芽鲜叶昨天最高卖到了140元。”双古镇镇长冯俊飞介绍道。该村但加献夫妻俩,昨天天不见亮就钻进茶园了,辛苦一天的收获不菲。“才摘9斤7两,130块钱一斤卖给商贩,进了1260块钱。”但加献一边双手不停在茶树上采摘一边很“谦虚”地说。该村茶农谯小丽,有 6亩茶园,昨天凌晨2点过就起床了,夫妻俩头戴矿灯来到茶园采茶,忙到下午5点过,采了9.4斤,130块钱一斤卖出后荷包里就揣进了1220元。冯俊飞介绍,黄家坝村漫山遍野的采茶现场,就是全镇8.2万亩茶园眼下忙碌的缩影,全镇独芽鲜叶产量未来几天内能达到每天 6万斤。“按照往年的惯例,这样‘飙车’的价格至少要维持一二十天才能‘刹车’,也就是说,130块钱一斤的独芽鲜叶价格,茶农要卖20天左右。近10多年来,河南茶商每年春茶上市时从不缺席双古镇,就像燕子‘归巢’。”副镇长李峨和黄家坝村党支部书记丁小波在采茶现场补充说。冯俊飞介绍,去年,1.8亿元的春茶收购资金中,河南茶商就揣了1.2亿元过来“抢”购,今年也不会少于这个数,有240名河南茶商集聚到了双古镇开“抢”。“目前,我们双古镇内就有包括河南茶商在内的春茶加工点27个,镇内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昨天就收购了5000多斤独芽鲜叶。” 查看更多
(记者 文露敏)到2022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将稳定在59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3月3日,2022年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暨川茶产业第一次专题会议在成都举行,审议《2022年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要点》,为产业培育划定新目标。  去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超千亿元,产销供需两旺,川茶产业迈向新阶段的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质变跃升的新要求。  今年,为提升川茶在“千亿俱乐部”中的竞争力,会议提出,要提高川茶供给体系适应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要扬优势、补短板,继续实施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六大行动”,大力弘扬川茶文化,持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重点提升“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加强产品差异化发展,办好专业性展会,做大川茶出口规模和影响力,增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力。  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出席会议并讲话。 查看更多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