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为严厉打击套牌侵权、“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关键季节,强化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力度,形成打击合力,让侵权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目前,各地扎实推进整治措施落实落地,严惩种业侵权违法行为,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查办种业违法案件4000多件。  针对媒体反映的小麦“三无”种子等违法线索,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要求安徽省核查处理,派出工作组实地督导检查。同时将查处“三无”种子作为秋季市场检查重点内容,扩展到全国范围。安徽省迅速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全省已排查发现“三无”种子违法线索 24 条,立案调查21件,移交公安7件,行政拘留5人。针对套牌侵权案件,各地严格执法,重拳打击。浙江省侦破“甬优”系列水稻品种侵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 7 名,涉案金额157万元;甘肃张掖农业执法部门组织销毁侵权在田制种玉米50余亩和违法转移玉米种子10余吨;海南省农业农村、公安部门联合开展西甜瓜种子专项执法,立案 6 起 ,查 扣 涉 案 种 子16000余袋,价值300余万元;河北省破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河南省破获玉米假种子案,涉案金额300万元。同时,新疆、内蒙古等地,针对哈密瓜品种侵权、玉米非法制种等案件线索,正在进行严格核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严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种业市场监管力度,督促案件线索查办,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形成打击合力,严惩套牌侵权、“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全面净化种业市场,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据农新办)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9
(记者 杨梦帆)记者日前从财政部获悉,近年来,中央财政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2021年全年共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6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近期,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以下简称膳食补助标准),确保此项惠民政策持续有序有力落实到位。  《通知》明确,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其中,国家试点地区所需资金继续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地方试点地区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在地方落实膳食补助标准后按照每生每天4元给予定额奖补。  为减轻地方增支压力,中央财政提前预拨今年秋季学期地方试点地区提标所需资金,明确要求各地做好现有试点范围内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不再扩大试点范围。近日,中央财政下达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提标资金30.34亿元,2021年全年共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6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自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达1967.34亿元。  同时,《通知》还指导督促地方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加强学校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化省级统筹,落实地方支出责任,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  据介绍,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欠发达地区学生给予营养膳食补助,补助标准由中央统一制定。其中,国家试点地区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试点地区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在地方落实膳食补助标准后按照每生每天3元给予定额奖补。目前,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国28个省份1552个县,每年受益学生约3795万人,其中国家试点地区2092万人,地方试点地区1703万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0-08
(记者 芦晓春)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关于统一验收考核的有关要求,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农建发〔2021〕5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21年9月3日印发实施。近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邀请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就《办法》的有关要点做解读。  1.《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竣工验收是把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关系重大。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对竣工验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为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规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2.《办法》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统一”。本轮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形成统一管理的新格局。按照“统一验收考核”的有关要求,农业农村部在各地实践基础上,充分借鉴相关部门已有工作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了《办法》,在全国层面统一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验收要求。二是“明确”。《办法》在《项目管理办法》有关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项目竣工验收的责任主体、程序方法、条件要求、监督检查和工作纪律等有关内容,按验收工作流程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有效提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三是“衔接”。按照“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原则,《办法》提出,对2018年机构改革以前立项实施的项目,规定仍按照原有的竣工验收办法组织验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加强与项目原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过渡。  3.《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办法》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总则”,主要阐述了制定依据,明确了竣工验收的定义、职责分工及适用范围。第二章“竣工验收依据和条件”,提出项目竣工验收五方面依据以及申请竣工验收项目应满足的六项条件。第三章“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明确了项目竣工验收程序、竣工验收内容、竣工验收信息公开公示等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项目验收工作,《办法》明确规定,要在项目完工后半年内组织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第四章“监督管理”,提出竣工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工作纪律和要求,积极配合审计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第五章“附则”,对《办法》的实施时间等予以明确。  4.《办法》适用范围是什么?  《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资金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入的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自主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5.申请竣工验收项目应满足哪些条件?  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应满足6项条件。一是按批复文件完成各项建设内容并符合质量要求;二是主要设备及配套设施经调试运行正常,达到项目设计目标;三是各单项工程已通过四方验收并合格;四是已完成项目竣工决算,具有相应的审计报告;五是项目有关材料齐全、完整,已完成项目有关材料的分类立卷工作;六是已完成项目初步验收。  6.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开展。一是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初步验收,出具初验意见,编制初验报告等。二是经初验合格的项目,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向项目审批单位申请竣工验收。三是项目审批单位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通过组建验收组等方式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四是项目审批单位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情况报告,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对竣工验收不合格的,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次按程序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7.《办法》提出了哪些时间要求?  《办法》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工后应在半年内完成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审批单位在收到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的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一般应在60天内组织开展验收工作。  8.怎么加强对竣工验收工作的监督?  竣工验收过程中,验收组要按程序规范开展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一是要主动听取项目区所在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有关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是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项目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觉防范廉政风险。三是验收组成员与被验收单位或验收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主动申请回避。四是在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按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在项目区设立规范的信息公示牌,将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立项年度、建设区域、投资规模等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9.如何贯彻落实《办法》?  一是加强宣传。通过网站、报纸、公众号等渠道,宣传解读《办法》,主动答疑释惑,回应各方关切。二是开展培训。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从事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的人员开展培训,详细讲解和说明《办法》的重点内容,帮助准确理解和把握《办法》的内容和要求,确保顺利有效实施。三是督促各地出台相应制度。已出台竣工验收制度的省份要按要求进一步完善,还未出台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高质量推进农田建设工作。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0-08
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三秋”生产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四川农村日报讯 9月以来,西南北部、西北东部、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南部出现多轮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造成土壤水分饱和,局部农田积水,给秋收秋种带来困难。为有效应对连阴雨天气,确保秋收秋种顺利开展,10月6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三秋”生产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地强化领导、挂图作战,抓紧调度机具、组织人力抢收抢种。同日,农业农村部派出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赴河南、山东、河北等重点地区督导指导三秋生产。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立足抗灾夺丰收,把应对连阴雨、做好抢收抢种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迅速行动,广泛动员,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确保秋冬播应种尽种、面积稳定。  一是加快秋收进度。逐个地块摸清秋粮作物成熟时间、土壤墒情、田间积水等状况,进一步细化抢收方案,分类施策,抢收快收。对墒情适宜的地块,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队的作用,加快机收进度,提高机收质量,减少机收损失。对土壤湿度偏大、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调集履带式等收割机或者对现有收割机进行适当改装,抢晴抢时收获,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对田间积水严重、短时无法排水或局部倒伏地块,组织动员人工收获。收获后指导农民及时通风晾晒,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烘干作业,尽快降低籽粒含水量,防止发芽霉变。  二是落实秋播面积。“寒露”将至,农时不等人。对墒情适宜地块,要宁早勿晚、抢抓农时,压茬推进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扩大适播面积。对土壤湿度过大地块,要适时深松散墒,沥出耕层滞水,做到适墒播种。对田间积水严重的地块,要动员各方力量,抓紧抽排积水;对一般积水地块,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开挖深沟沥水,为农机尽快进地创造条件。对农时紧、劳动力缺的地区,要通过组织帮扶队、代耕队等方式,开展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确保冬小麦、冬油菜面积落实。  三是提高播种质量。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包片,因地因时因墒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措施。针对部分地区播期推迟、晚播面积大的情况,指导农民落实“四补一促”的晚播小麦技术,选用早熟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适当增加底肥、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针对土壤湿度大,土传病害风险增加的情况,指导农民落实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技术,做到关口前移,防在前面。同时,以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种肥同施、播后镇压等标准化技术模式,努力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实现一播全苗。  (据农新办)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8
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议强调稳小麦 扩油菜 保供给 全力以赴完成好秋冬种各项任务(记者 李飞)9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出席并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紧盯“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毫不放松抓好秋冬种,稳小麦、扩油菜、保供给,为明年再夺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会议指出,目前秋粮收获已过两成,总体面积增、单产增,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抓好明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对于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秋冬种是来年粮油生产的第一季,各地要抢抓农时进度,边收获、边整地、边播种,压茬推进、抓紧抓实,高质量完成“三秋”生产各项重点任务。会议强调,抓好秋冬种,首要的是稳住小麦种植面积。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稳面积促增产责任,落实好小麦最低收购价、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全力以赴稳住面积。要做好精细整地精量播种、适期播种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抓好小麦田间管理、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控等工作,保障安全越冬。积极发展强筋弱筋等优质专用小麦,做强后端加工营销,引领带动品质结构优化升级。会议强调,要把油料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多措并举扩大冬油菜种植。加大对油菜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蓄水排灌基础设施建设等,满足油菜水稻换茬用水需要。推进良种良法良机相结合,加快选育宜机化和早熟品种,加大配套机械研发推广力度,发展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提升油菜生产效率效益。实施好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中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创建片”,带动生产水平提高。推动全产业链开发,努力提升加工工艺,开发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油菜产业。会议要求,要统筹抓好冬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冬春蔬菜,加强大中城市周边设施蔬菜生产,提高冬季蔬菜供给能力,全力保障冬奥会蔬菜供应。持续做好生猪稳价保供、高标准农田建设、秋冬农资调运调剂等工作。要抓好秋粮收获,组织好跨区机收和机具调配,落实机收减损各项措施,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主持会议,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出席。河南、江西、广西、陕西4省(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30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推动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坚持医疗保障需求侧管理和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并重,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障基本、更可持续,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精细管理、优质服务,坚持共享共治、多方参与。《规划》提出,建设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医疗保障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展望2035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规范统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优越性充分显现。《规划》提出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优化完善基本医保待遇保障和筹资机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互助发展,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优化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机制和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健全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协同建设高效的医药服务供给体系。三是构筑坚实的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健全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法治支撑,推动安全发展,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健全标准化体系。《规划》从三方面做好实施,一是健全实施机制,做好重点任务分解,提升实施效能。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增进各方共识,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30
(记者 巩淑云)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发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示范文本)》(下称《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同(示范文本)》(下称《入股合同示范文本》)。为帮助基层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理解、用好《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制定《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答:2021年1月26日,农业农村部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下称《流转办法》),为保护广大承包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制度保障。配合《流转办法》的实施,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把规定条款具体化为合同条文,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发布合同示范文本,一是要件完备,便于农民使用。实践中,部分农民群众因为觉得签合同麻烦,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制作签订合同,往往通过口头约定流转土地经营权,一旦发生纠纷,由于无法提供相应的有效证明,调处困难大,有些合理诉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合同示范文本要件齐备,流转时可以拿来就用,发生纠纷时查有实据,方便了农民群众。二是规范统一,便于权益保障。实践中,有些农民虽然签订了流转合同,但合同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写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时合同起不到保护流转双方尤其是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合同示范文本中列出的权利义务更为规范、完整、具体,既可以更好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醒双方依合同履行义务。三是约定清晰,便于明确责任。例如,《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中都含有耕地保护条款,禁止承租方(受让方)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明确了承租方(受让方)保护农地的义务,不仅有利于农地的保护,也使农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追究承租方(受让方)的责任有了更明确的依据。  问:制定《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的依据是什么?  答:《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定。同时,将中央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融入到了《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中,以更好地保障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问:《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各十三条,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明确合同当事人,对出租方和承租方的身份进行了列举,由合同使用双方从各项身份中进行选择。二是明确租赁(入股)物及租金(股份分红)相关事项,设置了对农地租赁(入股)标的物描述及用途、期限、交付时间等条文,设置了租金及支付方式条款。其中,《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列出了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等支付方式,以及现金和实物等付款方式;《入股合同示范文本》列出的支付方式包括“按股分红”和“保低收益+按股分红”等,便于流转双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三是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并重点强调了承租方需要合理利用土地,确保农地农用,符合粮食生产等产业规划。四是明确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事项。  问:《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有何区别?  答:《出租合同示范文本》用于土地经营权出租,由出租方与承租方签订合同。承租方可能是自然人、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等。出租方获得的是租金收益。《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用于土地经营权入股,由入股方与受让方签订合同。受让方一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等。入股方获得的是入股分红。此外,在权利义务方面,入股方按照合同约定和章程规定行使成员或者股东权利,受让方要保障入股方依法行使权利。  问:流转当事人在签订流转合同时要注意什么?  答:在签订流转合同时,首先要注意核实对方的主体资格。对于自然人,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要求其代表出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证件(如营业执照副本),核实签订代表是否有权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时必须加盖对方单位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对于以上证件,农民群众可以记录一些关键信息,以便后续出现纠纷时申请调解、仲裁或起诉。其次,应当认真阅读合同每一项内容,并逐一进行填写,以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确保将双方约定的全部内容都体现在书面合同文本上,不建议另行作出口头约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都对是否同意承租方(受让方)对土地经营权再流转和融资担保设置了选项,农民群众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审慎决定是否勾选同意。第三,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据当地规定,向相关部门提交合同原件以完成备案,并各自保留一份合同原件。  问:合同出现争议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答:因土地经营权流转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意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关于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各县(区)一般都设有仲裁机构,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土地所在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证据来源。各当事人在仲裁后,如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如何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和服务?  答:《流转办法》对流转管理作了专章规定。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向达成流转意向的双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指导其签订,并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台账;对流转合同中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业务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运行规则,规范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交易鉴证、权益评估、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等服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29
(泽汪罗布 记者 兰珍)9月20日,记者从甘孜州水利局获悉,近年来,甘孜州扎实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通过科学布点,在该州289个乡(镇、街道)每乡(镇、街道)设置至少2个监测点,重点覆盖农村学校、农村大型饮水安全工程等,将已建成投产的供水工程纳入监测范围。依托对口帮扶工作力量,对该州各县(市)的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  目前,甘孜全州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率达89%,自来水入户率达85.85%,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州共设置农村饮用水监测点642个,做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  建立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采取政府指导价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制定水价,通过“受益群众收一点、上级补助一点、财政兜底一点”,科学收缴农村水费。设置4072名水利工程巡管员,加强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甘孜州23处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均已实现收费管理,千人以下百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2095处,已实现收费管理1940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9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为了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废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3部行政法规。  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已基本整合纳入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有关服务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不再需要保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删去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规定,据此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实现,相关管理机制运行有效,基本实现流动人口和当地户籍人口的同服务、同管理,不再需要保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27
四川省应对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调度会举行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农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9月26日,四川省应对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调度会在眉山市举行,会议旨在持续巩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成果,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筑牢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基石。副省长尧斯丹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主持。  近期,福建、黑龙江部分地区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防控形势趋严峻复杂;一些地方发生的农业安全生产事故,也为我省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敲响警钟。  当天的应急演练以返乡人员、农村坝坝宴、农贸市场、麻将馆等农村地区管控薄弱环节为重点,聚焦农村地区疫情前期早发现、后期封闭管控两个关键过程,通过“现场观摩+视频录制”方式,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场景丰富、形式逼真。  随后举行的调度会,书面传达学习了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多次进行专题部署。当前,国庆大假即将到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面临考验,需要各地更加高度警惕,始终绷紧防范风险这根弦。 要继续织牢疫情防控网,抓细“外防输入”排查管理;聚焦国庆等节假日和农民群众聚集场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监督检查,压实农村经营管理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要严格执行农村坝坝宴备案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抓牢“农村防疫十一条”措施落实。要立足实战化,分片区、经常性开展全流程应急演练,确保发生农村地区本土疫情后能够科学精准有序处置,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检测、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会议提到,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农村沼气、农村建房重点领域监管,扎实开展排查整治。要抓好农业园区、农业生产设施用房、农业在建工程等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发生。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专项治理和监管执法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同时,要深刻汲取近期省内外事故血的教训,持续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提档升级,压紧压实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各级各方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最小工作单元。  会议强调,要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继续做好信访件调查处理,持续加强整改问题督促指导,要立足秋汛形势,抓好降雨防范应对;科学精准调度,抓好蓄水保供和抗旱工作,为来年抗旱保春灌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积极组织动员灾区和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并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抓好防汛救灾能力建设,切实提升防汛救灾能力水平。  会上,自贡市、眉山市彭山区作了交流发言。  省政府副秘书长钟承林、李君臣出席。省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市场监管组、社会稳定组、宣传舆情组、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工作专班、综合工作组及大数据中心等有关工作组和单位的负责同志,省应急指挥部农村工作组成员单位副组长、联络员、应急演练特邀和指导专家,21个市(州)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同志、市(州)应急指挥部农村工作组组长,演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7
(记者 刘一明)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是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基础上,将相关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具体化的操作性文件,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精准调控的政策空白,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工具,对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从生产环节入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生猪产能核心调控指标,关口前移,锚定正常存栏水平,预调早调微调,稳固基础生产能力,从而避免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  《方案》提出,要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  《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保有量稳定在13.7万个以上。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按照猪场自愿原则,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并挂牌。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根据能繁母猪月度存栏变化的不同情形,划分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调控区域,并明确相应的调控措施。  《方案》要求,各地要建立完善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生猪产能调控能力。农业农村部将定期组织考核各省份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落实情况。  据了解,当前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猪肉市场供应已经出现过剩苗头,但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已处于《方案》划定的黄色调控区域的上限。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广大养殖场(户)应合理安排生产节奏,延迟能繁母猪补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适当压减生猪产能,使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至合理水平。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24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西充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快建设民生项目,强力推进30件民生实事,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城南小学效果图建好民生项目 增强群众幸福感挖掘机加紧作业,运土车往来不息,压路机来回奔忙……近日,在西充县城南小学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映入记者眼帘。“我们正在加快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城南小学项目筹建办主任文超介绍,该校占地50亩,于2020年11月动工建设,计划今年底建成。“城南小学建成后,可容纳学生近3000人,将进一步优化县城学校布局,极大缓解县城学生入学难问题,有效化解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城南小学旁,城南医疗康养中心项目施工正酣。现场醒目位置挂着作战图,每一项施工任务细化到天。据了解,城南医疗康养中心将新建门诊大楼、医技大楼、急诊大楼、住院大楼等,规划床位1190张,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预计2023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南小学、城南医疗康养中心是该县今年实施的重点民生项目。2021年,西充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5个,其中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29个,年投资额达34.6亿元。办好民生实事 增强群众获得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西充县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办好30件民生实事为载体,持续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我来公司上班快两个月了,第一个月工资就有4000多元。”烈风农业职工杨苗告诉记者,这得感谢县就业局等单位组织开展的招聘会,让“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成了真。“像杨苗这样通过现场招聘会实现就业的人还有很多。”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在全县各乡镇(街道)陆续组织开展“职等你来,就业同行”2021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现场招聘活动18场,吸引多家企业到场招聘,为新成长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岗位2500余个。“除了把岗位送到家门口,我们还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向城乡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今年该县“30件民生实事”之一,包括重点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及以工代训等,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等;对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记者从该县教体科局了解到,今年该县计划减免1300名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为1.1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向21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按照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实施“雨露计划”项目等,为困难家庭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保障。就业、教育民生实事有序推进的同时,医疗、养老等保障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今年该县将持续为城乡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对脱贫户实行过渡期先诊疗后付费一系列医保政策不变,对“边缘户”重点从资助参保和医疗救助方面予以保障。严格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全县13.69万符合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全覆盖;针对全县1.6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代缴,减轻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压力……一系列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深化平安建设 增强群众安全感“前方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被阻断,请更换行车路线。”日前,西充县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最大强降雨出现在罐垭乡,降雨量达154.9mm。罐垭乡干部迅速反应,联合县应急局抢险队员,在该乡文昌岭村村道上拉起警戒线,设置警示标志,对来往车辆进行劝返,引导路人安全通行。进入汛期以来,西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检查防汛抢险工作。汛期期间,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责任制、24小时值班制,抢险队员时刻待命,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城市内涝处置、道路交通应急抢险、受困群众救援等工作。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只是该县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努力建设“平安西充”的一个缩影。西充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把发展与安全统筹安排、统筹推进,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全力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同时,纵深推进“法治西充”建设。2020年,该县启动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从全县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干部、有威信的村(居)民中选培具备一定法治观念、有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的群众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吸纳司法行政人员、律师、法官、检察官等人员建立“法律明白人”培训师资队伍,集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法律明白人”担任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援助“引导员”等多重身份,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助推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目前,该县已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1006人。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24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就《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记者 王壹)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就《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印发《指导意见》的背景。  答:茶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中国人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总书记在陕西安康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指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各地立足资源禀赋,推动茶叶产能持续扩大,产业链建设整体水平提升,但在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无序发展,茶园面积增长快,但设施装备支撑不足,个别茶园弃管失管。经营主体“多小散弱”。茶产业集中度低,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产业化水平不高、链条较短,家庭式、作坊式经营主体大量存在。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速溶茶、茶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茶多酚、茶色素等功能成分开发利用不足。品牌与市场对接不够。经核准注册的茶叶类商标5万多个,但大部分缺乏市场影响力。不少非原产地茶以贴牌、冒牌方式销售。违规现象仍有存在。过度包装、夸大宣传等营销乱象,“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违规行为,“天价茶”炒作现象等时有发生。为有效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引导、加大扶持,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了《指导意见》。  问: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答: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及消费量持续提高,居世界首位。2020年,毛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50%;全国茶叶消费总量超过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0%;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二是优势布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形成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四大优势区域。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等省茶叶发展迅速,茶园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三是科技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茶叶生产科技贡献率和重点产茶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均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茶树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国无性系良种面积占比达62%,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宗茶和名优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四是脱贫增收作用明显。据统计,832个脱贫县中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有150多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累计带动26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问:《指导意见》对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总体是怎么考虑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根据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质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合发展、联农带农,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基本原则,着力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拓展茶产业多种功能,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到2025年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基本形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问: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茶产业全产业链主要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  在生产环节,以建设绿色生态茶园为重点,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科学划定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主要茶类的生产优势区。推进老茶园淘汰、低产茶园改造和新建茶园提质,提高茶园良种率、专用化水平和茶园智能化管理、机械化采摘、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茶园,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  在加工环节,以打造现代加工体系为重点,科学布局茶叶初加工中心,加大茶叶初加工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推进茶叶初加工设施装备更新升级,提高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加工企业新建或改造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新式茶饮、含茶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推广夏秋茶高效加工技术,提取茶多酚等功能成分,推进茶籽、茶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在流通环节,以构建商贸流通网络为重点,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产品特性突出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引导各茶区创新发展线下销售渠道,建立新型线上销售体系,推动营销渠道网络化。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多样的区域交易中心,引导各茶区探索建立产地市场价格监测体系,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问: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哪些要素支撑?  答:茶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先进要素的支持。《指导意见》从3个方面加以明确。一是强化科学技术支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促进科研单位、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集中攻关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推广一批先进装备,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模式。二是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完善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推进建设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全产业链茶产业标准体系。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各茶区成立专家顾问团,支持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茶企,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加强茶产业推广技术人才培养,引导各类主体在茶产业全链条创业创新,培育一批茶产业领军人才、技术团队和企业家。  问:如何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答: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措施。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壮大融合主体。支持茶企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融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茶产业领军企业。鼓励发展大型茶企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二是促进全链条融合。引导各茶区统筹协调茶产业各环节各主体建设茶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形成“链主”企业带动,各环节经营主体有机衔接、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三是推动茶文旅融合。开发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丰富内涵和深刻精髓,办好“国际茶日”等主题活动,传承好茶艺、茶理、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茶文化传播和走出去。  问:在加大引导监管服务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指导意见》在现有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对引导发展和监管服务进一步明确了以下方面措施。在组织领导方面,强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供销合作等部门要协调推进工作。在政策支持方面,统筹加大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政策支持,支持茶企优先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市场监管方面,明确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非法营销和炒作乱象。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茶叶科研、流通、文化等行业协会作用,定期发布市场交易指导价格,引导会员单位自觉抵制过度包装、恶意炒作。支持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茶叶产品追溯系统。在营造良好氛围方面,科学普及茶的营养、储藏等知识,引导理性绿色消费。宣传茶产业发展成效,推介先进模式典型案例,引导形成茶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指导意见》特别对脱贫地区茶产业提档升级提出明确要求,加大规划引导、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撑,引导大型茶企到脱贫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22
(禅心 何流 王璐 文/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近日,西昌市四合乡对一处CD级危房进行拆除,同时对村民进行了普法宣传。  西昌市现有宅基地宗数8万多宗、宅基地面积1万余亩。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同意西昌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西昌也成为四川省三个自治州中唯一进入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县市。  西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改革试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改革势在必行。西昌一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加快建设“三区三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奠定基础,全面落实好改革试点的各项任务,走出一条符合西昌实际的路子。大石板社区是西昌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6个先行试点之一。为何改革?宅基地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西昌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新增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村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宅基地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从西昌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总体水平来看,目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如:宅基地权能不完整,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未充分落实,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宅基地的规划利用权、监督管理和回收权仍处于空白地带,成为制约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在安宁河流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宅基地分布零散,不集中成片,既不利于生活环境统一改善和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配套,又不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规范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收益、违法用地查处等管理制度,同时盘活农村闲置的资源资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西昌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加快建设“三区三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奠定基础。西昌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否可行?改革试点具备良好基础  近年来,西昌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等,农村改革框架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农村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0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机构改革后,西昌市25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乡村振兴办公室,承担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保障了有机构有人员办事,全市积极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实施“1+28”专项工作。拟定《西昌市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重点对农村宅基地的审批流程、用地标准等进行规范。“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有序开展,为西昌市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昌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十分重视,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积极性较高。“西昌市作为四川省三个自治州中唯一的县市进入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这项工作是西昌市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事。”西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如何探索?6个乡村先行试点  今年2—8月,西昌选取不同类型的6个试点乡村,从新型社区建设、有偿使用、入市流转、自愿退出、特色村庄建设及整治村庄建设乱象等方面先行开展试点探索。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耕地保护“田长制”,以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是今年西昌市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托宅基地改革试点盘活古村资源,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的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成为西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大石板社区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积极探索流转经营、入股经营、委托经营、自主经营、挂靠经营等模式积极参与宅基地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老屋10万平方米,让沉睡的“老宅”变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此外,以“保护、改造、建设”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手法重塑古村的质朴模样,建立“山、水、林、田、路”立体的传统村落体系,实现古村“活化”。  通过改革,大石板社区居民实现年财产性收入3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1392万余元、工资性收入1494万余元,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成为凉山州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西昌市安宁镇,探索退出宅基地和指标利用,先行推进“退出闲置农房、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招引一家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带来一批人才、实现第一笔村集体建设用地收入”的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拆旧复垦地块23个,面积1.006公顷(15.09亩),涉及农户32户111人。  结合安宁河谷“农、文、旅”阳光生态走廊规划,樟木箐镇樱桃小镇试点将腾退出的宅基地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进行利用,引进社会力量,引导村民建设精品果园,发展庭院经济,建设集优质农产品供应、休闲观光、阳光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美丽村庄。什么目标?努力理清宅基地“三权”关系  从今年10月开始,西昌将按照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边提炼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调整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管理机制,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至2022年9月底,改革试点工作将进入总结上报阶段。  西昌市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和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成员的西昌市农村三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下设办公室,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为前提,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为重点,坚持先立后破、稳慎推进,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有关规定,明晰宅基地所有权具体归属,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行使机制,为建立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提供实践经验。  试点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其中包括明晰宅基地所有权归属、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宅基地的具体办法、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二是探索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机制,其中包括探索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认定办法、实现形式,以及农村用地保障方式等;三是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其中包括流转管理办法、继承管理办法;四是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其中包括退出方式、补偿机制等;五是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机制;六是健全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七是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八是健全宅基地监管机制。  西昌争取通过三年努力,理清宅基地“三权”的关系,明确各自权能,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转、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的方法路径,建立制度更加健全、权益更有保障、利用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一户多宅、非法转让、超占超建、自主搬迁农户乱修乱建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形成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2
(记者 芦晓春)9月17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田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交流各地工作情况,全面部署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年度农田建设任务加快落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把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极端重要性,以《规划》为统领,高质量推进农田建设。会议强调,各地要全面领会《规划》精神,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紧盯《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四级规划体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投融资机制,不折不扣抓好《规划》落实。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时,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协调,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要抓住施工黄金期,加快今年项目进度,确保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风险管控,为农田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新时期农田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山东、湖南、宁夏、江苏南通市、河南尉氏县等作典型发言,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德州市齐河县、聊城市茌平区、济南市槐荫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8
(王菲菲 记者 李全民)吹瓶、贴标、加盖、打码、装箱……17日上午,位于广元市昭化工业园区的中纺粮油(广元)有限公司灌装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今年以来,昭化区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抓实粮油生产关键点,稳住粮食基本盘,切实为民办实事、谋福祉。该区紧紧围绕“稳定粮油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两个目标,强基地、优服务、保销路,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左手一袋米、右手一桶油”工作思路,该区在卫子、虎跳、柏林沟等镇启动建设万亩特色油菜订单生产基地、千亩油菜核心示范基地,打造油菜花海景观,将粮油产业发展同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推动昭化粮油品质持续向好向快发展。此外,该区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坚定发展粮油产业,将粮油品牌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油菜花海景观,同时通过“政企合作+订单种植”等形式带动农户增收创收,持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同时,昭化紧盯优质粮油品牌建设,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等行动,积极争取央省补助资金,持续加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投入,突出打造区域粮油生产龙头企业和优质粮油品牌,“王家贡米”“瞾福牌小榨浓香菜籽油”被认定为“四川好粮油”产品,“王家贡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优质稻渔米金奖、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们瞄准农业生产基础环节,会同中纺粮油(广元)有限公司在卫子镇新荣村油菜示范园区开展油菜籽种子及肥料发放活动,累计为农户免费发放优质油菜籽种子480斤,肥料1600袋,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和经济负担。”昭化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为了进一步保障销路,昭化区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协调中纺粮油等区内优质粮油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销售协议,优化生产指导和营销对接,解除农户生产后顾之忧,打造农户增产增收和企业增效双赢局面。截至目前,采用订单销售模式收购优质油菜籽1800吨,产值1100余万元,助农增收(每吨补助老百姓400元)近73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8
(记者 芦晓春)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效益分析、实施保障等,是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指出,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建改并举、注重质量,绿色生态、土壤健康,分类施策、综合配套,建管并重、良性运行,依法严管、良田粮用等工作原则,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规划》,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将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2021-2030年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规划》强调,要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建设内容,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建设规划体系,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应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统筹抓好农田配套建设和地力提升,提高建设质量。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一般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各地可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水平,支持有条件地区适度提高亩均投资标准,合理提高社会投资占比,加大建设投入。  《规划》明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7个区域。以各分区的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打造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基地。各地要强化质量管理、统一上图入库、规范竣工验收、加强后续管护、严格保护利用,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规划》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资金保障、加大科技支撑、严格监督考核,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国务院批复。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部                                           2021年9月6日 附件: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7
(黄文静 记者 侯东)今年以来,人行苍溪县支行充分发挥央行再贷款精准滴灌及正向激励作用,指导辖区法人机构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确保政策红利及时释放,精准滴灌至县域“三农”、民营小微企业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苍溪农商银行借用央行再贷款余额6.46亿元,支持了1.21万户市场经营主体复工兴产,支持了1余万户农户发展种养殖,有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金互动 加装实体“双引擎”充分整合现有的金融、财政支持政策,人行苍溪县支行指导苍溪农商银行创新“再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再贷款+乡村振兴贷”“再贷款+创业担保贷”等财金互动模式,从再贷款支持、财政贴息、风险基金分险等流程支持县域涉农、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使用再贷款资金累计发放各类财金互动类贷款4.5亿元,贴息1795万元,建立风险基金3000余万元。优化服务 注入发展“稳定剂”为进一步优化再贷款使用机制,实现再贷款广覆盖,人行苍溪县支行指导苍溪农商银行开辟绿色服务“双通道”。设立“专项资金、专属方案、专人对接、优享通道、优惠利率”于一体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通道。成立了再贷款资金使用专项服务小组。通过简化业务清单、优化业务流程,压缩业务受理及审批时间等举措建立绿色审批通道。苍溪县猕猴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每逢猕猴桃丰收旺季,就开始大量向当地种植户采购猕猴桃鲜果,资金需求量较大。人行苍溪县支行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苍溪农商银行通过“双通道”绿色服务,迅速安排信贷专员对接该公司,为其量身订制了信贷支持方案。通过“再贷款+乡村振兴贷”模式为其发放三年期贷款1000万元,利率4.75%。在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下,该公司的猕猴桃收购加工产业链日趋成熟,成功打造了苍溪县自有农产品品牌——闺猕,除了在苍溪本地享誉盛名外,该产品也积极打开国内市场,销往全国各地。整村推进 送去致富“及时雨”为进一步挖掘涉农信贷增长点,人行苍溪县支行指导苍溪农商银行结合整村授信推进工作,扫村入户摸清信贷需求底数,积极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苍溪农商银行对辖区31个乡镇、454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整村授信,创新推出“再贷款+整村授信+智能农贷”模式,对符合再贷款支持的农户,将智能农贷系统中评定的贷款利率下调至3.85%,让农户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得低成本资金,有效促进其发展农业生。家住五龙镇的张治洪在外务工多年,今年春节后,他打算留在家里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但缺乏流动资金周转。这时恰逢苍溪农商银行五龙支行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在了解了张治洪的情况后,苍溪农商银行五龙支行根据其资产、信用等状况,为他授信10万元,并将其利率调整至3.85%,从采集信息到成功放款,前后仅花了不到10分钟时间。张治洪利用该笔资金,从川农大和县农业局聘请专业人员担任技术指导,还招收本村脱贫人口10人,流转土地50余亩,顺利开始了他的猕猴桃种植产业。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17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于文静)《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近日公布。根据规划,2030年将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是记者从国新办1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的消息。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新网 栾海军 摄)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其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粮食产量的高低,还关系到粮食质量的好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农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此次公布的规划,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工作基础、财力状况等因素,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任务,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悉,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内容。同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逐步提高亩均投入水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一般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张桃林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地方和相关部门抓好实施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17
明年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减少“小病大治”、过度医疗,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能●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进基本医保参保登记和接续转移等跨省通办,在全国实现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结算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部署健全医保制度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通过《地下水管理条例(草案)》,强化地下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会议指出,全民医保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项基本制度。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十三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事业改革发展又取得重要进展,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医疗保障要坚持把保基本理念贯穿始终,逐步提高水平,做到可持续。一是健全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分类优化医保帮扶政策。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稳步提高基本医保门诊报销待遇,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加强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衔接,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困难群众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健全突发重大疫情下的先救治、后收费和针对特殊群体、特定疾病的医药费豁免机制。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丰富面向老年人等的保险产品。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生育保险政策。二是建立基本医疗体系、基本医保制度相互适应的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医联体等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促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减少“小病大治”、过度医疗,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能。三是推进医保与医药协同改革。继续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遏制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明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四是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医保服务网络。推进基本医保参保登记和接续转移等跨省通办,在全国实现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结算。五是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严格落实责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系统监控、现场检查等方式实现监管全覆盖。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力量提升监管专业性。更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公开通报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及查出问题,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1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