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姜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在网站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对完善社保制度,深化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有不少政策性突破,社保、养老金、工资收入等方面未来5年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变化一】社保:待遇水平将稳步提高社保待遇连着老百姓的救命钱、养老钱。规划将“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定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之一。规划明确,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调整,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完善失业保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人社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0年,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由1686元增长到2900元左右,全国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今年职工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涨”,上涨待遇近期发放到位,按照规划要求未来有望继续上涨。此次规划还提出,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一系列新举措,都将持续提升社保的“含金量”,让民生保障的底线兜得更牢。【变化二】收入分配:“提低扩中”缩小差距围绕“十四五”期间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这一要求,规划分类别、分情况作出一揽子政策安排。例如,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着力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强化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工资分配的事前指导,探索发布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特征的薪酬分配指引。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绩效工资总量正常调整,实行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探索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消防员工资福利政策。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推动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倾斜等等。规划还部署,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小微创业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专家表示,这些安排体现了一个总趋势,即未来几年政府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的调控和指导,并通过“提低扩中”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普通人的“钱袋子”鼓起来。【变化三】养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根据社会保险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一规定将在“十四五”期间有所调整。规划提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这些都是国家为了确保养老金收支平衡打出的‘组合拳’,是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必然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将净减少3500万人。郑秉文说,适当提高最低缴费年限,缴得多,退休金领得多,对提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制度的可持续性都有利。专家表示,最低缴费年限提高对企事业单位职工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后者完全由自己缴费,按最低年限缴纳很常见。最终提高几年,还需根据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就业年限等研究确定。【变化四】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外卖骑手等将不再“裸奔”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约8400万人。但是按照现行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针对这些痛点、难点问题,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及时补齐保障短板,健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制度,既有助于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也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按照相关部门部署,下一步将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责任,为平台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与工伤保险待遇总体一致的公平保障,让外卖骑手等不再“裸奔”。【变化五】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工伤保险:实现广覆盖全部纳入实现工伤保险政策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这是此次规划提出的又一新要求。据了解,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公务员及参公人员最初并不包括在其中,如果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主要由民政部门参照相应条例给予抚恤和优待。不过,抚恤和优待的保障情形相较工伤保障范围更窄。公务员及参公人员上下班途中遭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在工作岗位猝死或者患职业病等,工伤待遇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推动公务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保险待遇,近年来人社部积极支持鼓励各地将公务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将公务员整体纳入了工伤保险制度,其余省份的部分地市也开展了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工作。按照规划,除实现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全覆盖,我国还将研究完善工伤保险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以高危行业为重点,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2020年末的2.68亿人提高到2025年的2.8亿人。【变化六】劳动者休息权益保障:完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针对企业超时加班、恶劣天气强制出工等问题,规划回应社会关切,提出完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并专门部署开展对重点行业的突出用工问题进行治理。“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越来越多,亟需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等作出更加周密科学的安排,维护劳动者权益。”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说。多位专家认为,应督促互联网平台企业按规定合理确定日最长在线时长或者工作时长,安排工间休息。同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基本权益保障。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有关方面研究制定快递员劳动定额标准,确定快递员最低劳动报酬标准和年度劳动报酬增幅,快递企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13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 魏玉坤 邹多为 陈爱平)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8%,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一个关系居民生活成本,一个关系企业生产成本,上半年两条价格曲线传递哪些信号?下半年价格走势如何?CPI和PPI同比涨幅双双回落  “我国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比较大,6月食品价格稳中有降是推动CPI涨幅收窄的主要原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郭丽岩说,6 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6.5%,降幅比上月扩大12.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由上月同比上涨0.3%转为下降1.7%。  除猪肉外,其他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同比涨幅有升有落。如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21.7%和9.5%,涨幅均扩大;淡水鱼价格虽然上涨33.5%,但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6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表明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  与CPI的温和上涨不同,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影响,上半年PPI涨幅持续走高,并在5月创下9.0%的近年新高。数据显示,虽然6月同比涨幅比5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8.8%的涨幅仍处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涨幅扩至37.4%,扩大7.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6.1%,扩大1.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提醒,当前需重点关注部分出厂价格高企的行业,适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行业出厂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尽可能避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中下游产业链传导。CPI同比涨幅下半年或有所回升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5%。业内人士分析,受翘尾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或将有所回升,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分析,当前,饲料价格高企和猪肉价格低迷,推动生猪养殖利润大幅下滑,养殖场户亏损面有所扩大,受此影响,预计下半年生猪存栏量有所回落,随着四季度需求回升,猪肉价格或将温和上涨。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行,国家相关部门已启动猪肉收储工作,并加强信息发布,稳定市场预期。  此外,因大量上市,6月鲜菜、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3%和4.5%。  “在没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下,预计三季度菜价将继续保持低位小幅波动,四季度将出现季节性上涨。”王立坤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国多地菜市场、商超持续发力,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菜市场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指导,每天做好肉禽蛋菜等老百姓日常消费品价格变化统计和监测,若市场内商贩定价出现较大波动,会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价格平稳。”上海市广元菜市场经理翟士平说。  北京某大型商超工作人员介绍,依靠产地直采和自采销售模式,蔬果肉类等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小。此外,借助大数据管理平台,超市可以发出预警、快速调控、及时补货,从而保证市场农产品供应。PPI同比涨幅或将进一步收窄  从全球看,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前期暴涨后,近期涨势有所放缓。业内人士认为,受去年基数影响,下半年我国PPI有望保持震荡回落走势。  据悉,近期有关部门已开始投放铜、铝和锌等国家储备,还将继续组织投放。  “6月份,41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下跌,下跌范围创去年11月份以来环比最大,反映出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正向供求基本面加速回归,PPI继续上涨动能已明显减弱。”郭丽岩分析。  不过,专家指出,虽然下半年PPI同比涨幅或将收窄,但部分行业价格仍将高位震荡,各地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业应提前部署应对之策。  “虽然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前期矿产投资不足,预计下半年大宗商品供给仍然以偏紧为主,尤其铁矿石、螺纹钢、铜等主要工业原材料以高位震荡为主,原油价格仍可能小幅波动上行。”王立坤说。  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企业正积极“自我减压”。创维集团一边通过长期战略合作、产业链分摊等多种方式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一边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等精细管理方式降成本,适时推出创新产品,拉动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消费。  本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13
新华社北京 7 月 12日电(记者 于文静)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下半年我国气候状况整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害较重。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12日联合召开会议,分区部署农业防灾减灾。  会议强调,气象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最重要的因素,今年气候反常性明显,不能盲目乐观,要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全年粮食大头在秋粮。7月至9月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据了解,目前除双季晚稻外,玉米、中稻、大豆面积都已落地,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总体正常。秋粮能否丰收,关键看防灾减灾。  会议要求,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于防、着眼于早,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把情况摸清楚,把预案定出来,把工作落下去。要分区域做好以下五方面:  ——东北地区防汛抗旱两手抓。气象部门预测,7月至 8 月局部洪涝可能偏重,要做好防大汛准备。同时要注意防范夏伏旱,要提早调度储备水源,在西部易旱区多打抗旱机井,检修灌溉设施,多备拉水送水设备。  ——黄淮海地区重点防局部内涝。黄淮海是夏玉米主产区。气象部门预计,7月至8月黄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可能发生较强洪涝灾害。要做好防洪预案,备足排涝机具,及时抢排积水。同时也要做好局部抗旱的准备。  ——长江中下游地区防好高温热害,防汛抗洪不能放松。长江中下游是水稻主产区,气象部门预计7月至8月高温日数偏多。要采取浅水勤灌、日灌夜排等措施,以水调温减轻损失。当前正值水稻“双抢”季节,要加快早稻收获、抢栽抢插晚稻。同时,做好防汛抗洪准备。  ——华南地区重点防台风保安全。保人员安全和保农业生产并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动员相关海域做到渔船进港、渔民上岸,提前修整加固种养设施。灾后及时抢排积水,促进倒伏作物恢复生长。  ——西南西北地区防汛抗旱不能松懈。针对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薄弱,提前做好防汛抗旱的准备。这一区域山区多、地质隐患分布广,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农村居民有效避险。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13
    (张韧 记者 王紫)今年,我国农垦小麦主产区总播种面积258.4万亩,其中江苏、安徽、宁夏等垦区因种植结构调整夏粮播种面积略有降低,河南、上海、河北等大部分垦区的夏粮播种面积较往年略有增加;预计全国农垦小麦平均亩产450.8公斤、总产量115.9万吨,面积和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继续维持在历史高位。  在实现稳产高产的背后,今年农垦夏粮生产有许多看点。学党史、办实事、战“三夏”、保丰收,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激发的干事创业热情在“三夏”中发挥出实效,全场21万亩大小麦颗粒归仓。 庞建兵 韩先春 摄  眼睛盯着市场变  “目前在龙亢农场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已选育出5个酿酒专用软质品种。在与古井的合作中,双方已经开展了3年的酿酒实验,今年龙亢农场种植的酿酒专用小麦就是我们与古井集团合作开发的软麦新品种。从今年的种植情况来看,小麦质量非常好,品质方面符合古井贡酒酿酒专用小麦的标准。”目前,位于安徽省龙亢农场有限公司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5万亩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已经完成全部收割作业。安徽农垦集团小麦研究院院长王永玖表示,这是安徽农垦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果之一。2020年,安徽垦区实现了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00%,各农场公司根据生产需求,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兼顾丰产性和综合抗性,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栽培模式等,认真筛选适合本场生产的小麦品种,逐步形成在适宜生态区内规模种植单一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规模优势。  湖北农垦2021年小麦种植面积59.90万亩,主产区是鄂北的襄阳垦区、江汉平原的荆州、荆门、宜昌等垦区。垦区积极推行种植品种调整,在北纬31度以北地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选取襄阳垦区的清河农场推广有机小麦种植,与贵州茅台酿酒原料供应商鑫航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发展酿酒企业专用小麦订单面积3万亩,收购价是市场价的2倍,实现了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种业是农垦的优势产业之一。今年河南农垦小麦播种面积30.45万亩,预计单产550公斤,其中小麦良种占比过半。民权农场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原种场,承担着农业农村部及本省下达的原原种和原种繁育、生产、提纯、复壮的任务,同时还承担新品种试验、示范及配套的科研任务。每年筛选出一批适合豫东地区种植的小麦、花生品种,为农业生产良种选择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今年农场小麦种子繁育田5000亩,平均亩产达1100斤。农场还依托农业农村部“小麦大豆周年两熟栽培管理技术集成模式”的试验示范工作,对小麦大豆进行联合育种,力争实现育种技术和专利技术的双突破。  脑子围着高产转  今年夏粮主产垦区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装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克服阴雨、冰雹、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以及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呈现偏重发生的不利因素,努力把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粮食要高产,品种是关键。河北农垦在2020年秋播前,就良种供应专门召集有关供种企业落实了责任,要求企业保质保量送到示范片所在分场。垦区还在小麦高产创建田推广了一批具有600公斤以上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大田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性,为小麦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东农垦的多数农场已完成原种更新,2020年种植的品种主要是济麦22号和44号、烟农19号和2415号等抗病性、适应性强的优质良种。国营兰陵农场还种植了临麦4号、垦星5号、垦星8号、垦星1号等适应本地种植的高产品种。其中“垦星”系列小麦品种是兰陵农场种子研究所小麦育种团队历经十几年繁育的自主品种,在当地得到广泛推广种植,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种”好,还要种好。上海农垦强化麦子丰产“七分靠种”的理念,抢水稻收割进度,及时为麦子播种腾茬。全面推广应用麦种浸种催芽技术,加快播种出苗进度,使得小麦早出苗、早分蘖,避免播种后因干旱失墒、不出苗或出苗迟。安徽农垦按照“适期、适量、适墒、适法”的要求,坚持适墒播种,控制播量,遇旱要及时灌水,坚持抗旱立苗,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江苏农垦2020年的“三秋”工作紧紧围绕“三高一控”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秋收、秋种期间晴好天气,抢进度、保质量,在当年11月10日前高质量完成了秋播工作任务,同期播种进度是历史上最快的一年。大面积适期争早和高质量播种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勤地不懒,庄家全靠管”。河南农垦集成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栽培模式,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带动垦区小麦绿色发展。  湖北农垦全面落实机械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精播精种等农艺措施,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稳定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夯实生产基础。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施用等高效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构建绿色高效旱作水肥协同技术体系。  腿脚撵着节气跑  5月下旬以来,夏粮主产垦区从南至北进入收获期。麦浪锦绣,沃野流金,大型收割机穿梭来往,又是一年好收成。  自5月20日河南省黄泛区农场进入收割季以来,16个农业分场严阵以待,志在打赢三夏麦收会战。今年天气低温寡照,小麦较往年成熟稍晚。农场坚持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的原则,于5月31日在一分场首发两台收割机进地试收,挥起了麦收第一镰。随后几日,天公作美,在烈日劲风下,麦田哗哗作响,归仓心切。6月4日冲锋号吹响,200多台收割机如钢铁巨兽在金色麦田中驰骋,运粮车穿梭于田间和晒场,卸下一斗斗希望。风吹麦浪声、机车轰鸣声、麦子亲吻晒场声、职工发自内心的笑声,共同奏响了激动人心的麦收交响乐。截至6月8日,黄泛区农场10万亩小麦已全部安全收割完毕。  今年“三夏”,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激发的干事创业热情在“三夏”中发挥出实效。为确保“三夏”生产安全,实现颗粒归仓,黄海加强组织领导,重点对“三夏”所需农机、配件、运输车辆、技术人员等作出统筹安排;制定完善工作预案,成立“三夏”指挥部,千方百计保障“三夏”;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督导组,对15个生产区进行“三夏”督导,确保质量进度;同时由农业中心、农机中心组成的巡查组,对“三夏”生产进行不间断巡查;定时召开推进会,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周密部署、精准推进。全场一盘棋,全力围绕“三夏”、全力服务“三夏”、全力保障“三夏”。公司领导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员工和来场支援机驾人员;供电公司24小时值班,昼夜保障生产用电安全;分公司组建8个支援机车服务组,全力保障支援机驾人员就餐、饮水、住宿;农场公司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横幅、派出流动宣传车,确保“三夏”期间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谱写了最美的“丰收赞歌”。  自5月30日小麦开镰收割以来,上海农场抢抓天气晴好有利时机,突出抓好小麦抢收,统筹协调收割、晒场、烘干,赶时间、抢进度,打了一场漂亮的麦收攻坚战。截至6月9日,随着最后一辆收割机驶出大田,上海农场7万余亩小麦颗粒归仓,首战告捷!  6月初,陕西省农垦集团13万亩优质小麦全面开镰收割。垦区各农场精心组织、扎实部署,田间里大型收割机来回奔忙,道路上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晒场上广大职工认真组织粮食晾晒……放眼望去,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丰收景象。预计垦区13万亩优质小麦可收获6.5万多吨,总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在高质量完成自身夏粮收割任务的同时,各垦区和农垦企业还充分发挥装备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在“三夏”大忙之际彰显农垦担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王紫)为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推动垦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强做优农垦经济,促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安排部署,近日,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在陕西西安举办了2021年农垦区域性企业集团发展研讨会,共有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等16个垦区的40余名代表参加。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青奇到会致辞,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忠毅作会议总结。中心经济研究处处长李红梅主持研讨会。  马青奇在致辞中表示,在举国欢庆建党一百周年和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日子里,非常欢迎各垦区农场代表来到西安。他谈到,近年陕西农垦围绕“开放办垦、产业立垦、园区兴垦、科技富垦、人才强垦”的战略路径,持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放心畜牧产业、特色果蔬产业、诚信供应链产业、休闲农旅产业五大板块建设,成效显著。  陈忠毅在总结发言中谈到,近年农垦区域性企业集团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农垦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深入,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下一步要主动入位,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和有关支持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以重大项目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推进农垦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农垦区域性企业集团建设,既要统筹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高质量发展,也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垦现代农业建设,要特别注重把握农场企业化改革与职工群众承受能力,做强垦区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研讨很有意义,进一步增进了垦区之间的横向交流与经验互鉴,凝心聚力。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王紫)近日,2021年度农垦系统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本次培训班的任务是贯彻落实2021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农村部农垦局重点工作部署,针对农垦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旨在进一步提升农垦财务管理水平,为深化农垦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秦福增出席开班式并讲话。秦福增指出,“十三五”期间,财务工作为完成农垦既定改革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改革及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等,在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措施、巩固改革成果的每一环节中,财务部门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支柱性保障作用。面向“十四五”,财务人员需要切实增强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由国有企业组成、农工商运建服并举的产业群体,农垦财务管理既要遵从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准则通则,又需要了解相关行业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政策。既要遵从适用于一般性企业的法规制度,又要兼顾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要求。要把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与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习,增强财务管理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  甘肃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天德出席开班式并致辞。谢天德介绍了甘肃农垦近年来改革发展情况,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农垦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在服务决策、管控成本、提升效益、配置资源、防控风险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助力农垦高质量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刘强)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突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这个事关全局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加快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意见》提出,要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各地要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未达标学校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配齐洗浴、饮水等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推动清洁取暖进校园和卫生厕所改造。改善学校寄宿条件,重点满足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根据需要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打造乡村温馨校园。继续改善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支持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好音体美等课程,保障教育教学需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教育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  《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省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中央相关补助资金统筹使用,增加省级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同时做好各渠道资金的统筹衔接,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缺位。地市和县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制定绩效目标,强化项目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孙莹)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经各省(区、市)推荐、农业农村部研究,确定河北省高邑县等236个县(市、区、旗、团、场)、北京市昌平区等12个市辖区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单位。资料图片  坚持服务成员。试点工作要求把握农民合作社“姓农属农为农”属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农民合作社成员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切实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要求遵循农民合作社基本原则,鼓励地方先行先试,着力在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探索可复制、能推广、服水土的范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传统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坚持统筹协调。试点工作要求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农民合作社指导部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支持发展合力。  为探索整县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的路径方法,树立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自2018年10月启动,先后确定2批158个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聚焦发展壮大单体农民合作社、促进联合与合作、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三方面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本轮试点期限为2年,自2021年8月起至2023年7月止。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杨梦帆)近日,在湖北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山绿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刚投入使用的新型“高频流转+仓配一体化”冷库中,工人师傅正在把整箱的小龙虾进行拆箱,然后按照客户订单需求进行分拣,重新打包装箱后进行集中配送。公司董事长孟宪良说:“不同于传统‘蓄水池’式的大密度仓储冷库,这种新型冷库就像是‘中转站’,更加灵活,可以实现货品在低温可控环境下进行分拣、包装、打码,确保货品全程不脱冷、不断链,提高了配送效率,节约配送成本,有助于确保货品品质。”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供销社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今年5月20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发《关于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国供销系统未来重点发力方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韩立平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要更好为三农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问题、谋划举措、推动工作,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继续强化产业帮扶  产业兴则乡村兴,供销社系统近年来已开始培育富民乡村产业。陕西省合阳县富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4年成立,通过“政府+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股权投资形式,先后投放扶贫专项资金2600万元,带动15个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红提葡萄、富硒小米、有机红薯等特色产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在对江西寻乌县等地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中,投资96万元建设“中国农资高布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促进当地蜜橘、脐橙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还向寻乌县高布村拨付175万元,帮助村里发展光伏项目和苗木基地。  “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半数以上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种植各类食用菌实现脱贫致富。”总社主管的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介绍,协会将聚焦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做好“供销社+食用菌”这篇大文章,为脱贫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咨询与服务,引导其将发展食用菌产业列入当地长远发展规划,协助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本目的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韩立平建议,各地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加快培育壮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结紧的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各地积极探索创新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武汉蔡甸区的春惠江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把早上新鲜采摘的蔬菜水果统一进行打包,准备统一发送。该合作社是蔡甸区永安街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为农民提供“五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统一种苗提供、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销售),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数据显示,2020年,供销社系统土地流转面积3900多万亩,土地全托管面积3700多万亩,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2亿亩次,有效避免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初步实现由单纯商贸流通服务向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的转变。  目前,各地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都有一些探索和创新。河北供销系统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农资农机农技融合、生产供销信用融合等服务模式,重点打造30家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30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全系统已建设庄稼医院2968个、为农服务中心781家,完成土地托管1574.6万亩。福建福州市供销合作社的供销雪美农业服务公司为周边农户提供育苗育秧、农机作业、农技咨询、农产品收购等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两万亩。  “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我们为农服务的一张名片,要打响这个品牌。”韩立平介绍,供销系统将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加大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各地不同地理条件、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为小农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托管和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今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要力争超过3.5亿亩次。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农产品流通是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供销合作社传统主业。去年,面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菜压田、鱼压塘、禽压棚、猪压栏”的严峻形势,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立即行动起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建成96家县级应急储备中心,春茶、香菇等滞销农产品销售量分别占全省实物销售量的83%和36%。这离不开供销社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韩立平介绍,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突出短板是冷链物流,导致果蔬等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达20%至30%,是发达国家的5至8倍,“‘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这对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抓住了,就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建好冷链物流体系,供销社系统充满信心。山绿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湖北省首家入选企业,也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第一家;江西省供销合作社牵头建设的全省冷链物流骨干网,目前已建成冷冻冷藏库容15.5万吨,预计到“十四五”末,建设50个冷链物流园、50个农批市场,购置2000辆冷藏车,累计建成冷冻冷藏库容200万吨;广东省依托供销合作社,建设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预计到2022年,骨干网运营管理的冷库库容将达到160万吨……  据介绍,下一步,全国供销系统将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市场建设工程”,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高效顺畅,产地市场、集散地市场和销地市场有机联结的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让更多农产品通过供销合作社卖出去、卖个好价钱。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2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4月28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现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原则。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力争再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展现。  二、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注重把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确保依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各类组织章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日常监督,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深化基层机构改革,统筹党政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资源,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县直部门设在乡镇(街道)的机构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要纳入乡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  (三)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坚持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有效服务群众。  三、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  (一)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推行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优化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设置,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  (二)增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能力。市、县级政府要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将直接面向群众、乡镇(街道)能够承接的服务事项依法下放。乡镇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街道要做好市政市容管理、物业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等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加快推行市域通办,逐步推行跨区域办理。  (三)增强乡镇(街道)议事协商能力。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县级党委和政府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确定乡镇(街道)协商重点,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主导开展议事协商,完善座谈会、听证会等协商方式,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探索建立社会公众列席乡镇(街道)有关会议制度。  (四)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相应职权,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体系。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每年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市、县级政府要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财、物支持。  (五)增强乡镇(街道)平安建设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发挥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平台作用。完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防范涉黑涉恶长效机制。健全乡镇(街道)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和心理疏导服务机制。  四、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规范撤销村民委员会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条件和程序,合理确定村(社区)规模,不盲目求大。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下设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作用,村民委员会应设妇女和儿童工作等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可增设环境和物业管理等委员会,并做好相关工作。完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  (二)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规范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及涉及宗族恶势力等问题人员,非法宗教与邪教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等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定期开展民主协商。完善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权力事项,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  (三)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机制,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加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依托村(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  (四)优化村(社区)服务格局。市、县级政府要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由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其开展就业、养老、医疗、托幼等服务,加强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关爱照护,做好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工作。加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鼓励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五、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科学常识、卫生防疫知识、应急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三)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吸纳社会力量参加基层应急救援。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六、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  (一)做好规划建设。市、县级政府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推广智能感知等技术。  (二)整合数据资源。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三)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延伸,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  七、加强组织保障  (一)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组织领导,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研究基层治理工作,整体谋划城乡社区建设、治理和服务,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以及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乡镇(街道)要提高抓落实能力。组织、政法、民政等部门要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二)改进基层考核评价。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权责事项,并为权责事项以外委托工作提供相应支持。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各职能部门不得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乡镇(街道)、村(社区)承担。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综合考核,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统筹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清理规范工作台账、报表以及“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出具证明事项、创建示范等项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保障基层治理投入。完善乡镇(街道)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办公、服务、活动、应急等功能面积标准,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盘活现有资源或新建等方式,支持建设完善基层阵地。  (四)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专门制定培养规划,探索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制度,建好用好城乡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和在线培训平台,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鼓励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干部任期调整、最低服务年限等规定,落实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研究制定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市、县级政府要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制定社区工作者配备标准;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探索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从事社区工作。  (五)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加快基层治理研究基地和智库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理论研究。以市(地、州、盟)为单位开展基层治理示范工作,加强基层治理平台建设,鼓励基层治理改革创新。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补齐补足社区防控短板,切实巩固社区防控阵地。完善基层治理法律法规,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  (六)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选树表彰基层治理先进典型,推动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做好基层治理调查统计工作,建立基层治理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组织开展基层治理专题宣传。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李丽颖)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是全球第三大主粮,也是中国的第四大主粮。但是千百年来,它的生产都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正在开展一项“优薯计划”来改变这一状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黄三文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颠覆性创新,第一代基因组设计的杂交马铃薯问世,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6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 design of hybrid potato(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的研究成果。这标志着“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左)指导学生开展基因组设计有关实验。  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马铃薯是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什么是四倍体呢?论文第一作者、基因组所张春芝研究员告诉记者:“通俗地说,就是有四套基因组。我们人类是二倍体物种,遗传比较简单,而四倍体物种就比较复杂,无论是做育种还是做研究,挑战都非常大。”  马铃薯遗传的复杂性,导致育种过程非常缓慢,全世界还有上百年的老品种仍在大面积种植。比如,美国的薯条加工型品种Russet Burbank,是1902年育成的,至今仍是美国的第一大品种。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克新1号”是1958年育成的,至今已经种植了60多年。此外,马铃薯不靠种子繁殖,而是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也导致了产业面临着更多难题。  为了彻底解决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的支持下,基因组所黄三文研究员联合云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即运用“基因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培育杂交马铃薯,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这是马铃薯育种和繁殖的新底层技术,是对马铃薯产业的颠覆性创新。  二倍体育种已经成为全球马铃薯界的研究热点,各国科学家纷纷呼吁开展二倍体的研究和育种工作。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研究员告诉记者,要实现二倍体杂交马铃薯育种,需克服两个关键障碍: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  黄三文说:“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也就是马铃薯自花授粉后不会产生种子的问题。我们通过材料筛选和基因编辑,彻底解决了马铃薯靠种子自身繁育的问题。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导致植株长势弱、产量降低等表现的有害突变位点。我们通过‘基因组设计’,淘汰有害突变、聚合优良基因,最终解决了自交衰退的问题,选育出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优薯1号’品系。”  2020年11月,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优薯1号”进行了小区试验。今年2月,马铃薯成熟采收后测产,第一代新品种马铃薯的种植效果远超预期。张春芝表示:“当地最好的马铃薯品种每亩产量也就3吨左右,10多年来产量没有明显提升。而第一代杂交的马铃薯亩产就接近了3吨。以前种植一亩马铃薯需要200公斤种薯,而现在用种子只需要2克,种植成本大大降低。”除了种植成本降低外,“优薯1号”的品质也很好,具有高干物质含量和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特点。  张春芝说:“以前在四倍体水平上进行的马铃薯育种,每一次杂交都是对四套基因组的重排,育种结果不可预测。现在利用杂交马铃薯育种体系,育种家可以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在已有自交系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改良,选择配制最佳的组合。”“优薯1号”选育的成功,证明了杂交马铃薯育种的体系是可行的,预示着马铃薯育种即将进入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据介绍,目前,“优薯1号”的抗病性还较差,但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实现品种的快速迭代,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优薯1号”的抗病性。下一步,科研团队还将加强大规模杂交制种、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研发,为马铃薯种子的产业化推广做准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9
(记者 王澎)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种业“放管服”改革力度,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近日,农业农村部就优化农作物种子进出口审批流程,取消了省级审核环节,直接由审批大厅统一受理审核,主管部门一次审批,进一步为申请主体“减负”。7月1日,新修订的农作物种子进出口审批办理指南(下称“指南”)发布实施,优化后的进出口审批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新版指南同时释放了鼓励引进种质资源信号,将引进种质资源申请主体由法人放宽到科研人员和育种家,明确可以以自然人身份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并要求申请主体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切实依照指南要求,合法合规从事种子进出口相关事宜。下一步,为确保农作物种子进出口平稳有序,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事前审核,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我国农作物种子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9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王雨萧、于佳欣)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8日说,目前看,随着前期压栏大猪逐渐被市场消化,加之国家收储政策支撑,预计下半年生猪及猪肉价格以稳中盘整为主。高峰在商务部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稳定的猪肉价格既关系生猪生产,又关系百姓生活。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是防止大起大落,避免“价高伤民”“价低伤农”。随着前期压栏大猪逐渐被市场消化,加之国家收储政策支撑,预计下半年生猪及猪肉价格以稳中盘整为主。高峰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在科学研判市场走势基础上做好储备调节,及时开展猪肉收储、投放等工作,加强信息发布,稳定市场预期。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09
新华社贵阳7月7日电(记者 刘阳 于文静)“这一小桶‘水’就能‘激活’茶树?”“一亩茶园一年投入价值20多元的生物激活剂,夏秋茶采摘次数能增加一次,产量增加40%,而且芽头更嫩、持绿性更好!”在贵州省石阡县聚凤乡指甲坪村的示范茶园里,来自全国多地的植保专家围绕绿色防控技术成果展开热烈交流。这是6日在贵州召开的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的现场教学场景。为了帮助各地积极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工作、促进茶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面向10余个茶叶生产重点省份的植保工作人员组织了这次培训班。记者从培训班了解到,我国绿色防控技术从当初的一盏“灯”、一个“板”、一张“网”起步,目前已在生态调控、健康栽培、生物农药、昆虫天敌、“四诱”技术、免疫诱抗、干扰交配等10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在培训班上说,举办这个培训班,就是要提高各级植保技术人员,特别是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农民的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能力。据悉,未来全国农技中心将加强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各项技术的组装配套,按作物、按病虫、按产品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本适当、农民欢迎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逐步形成技术规程,进一步推动绿色防控标准化、规范化。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09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于文静)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严厉打击种业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农业农村部将在全面推进种业监管执法年的基础上,从今年7月份开始,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6日召开的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会议了解到,这次行动将加快推进法规修订、标准制定、品种清理和案件查处等关键举措落实落地。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支撑粮食增产丰收。目前水稻、玉米、小麦等主导品种中,70%以上是保护品种。同时,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迫切性越来越强。从2016年到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从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权纠纷案件占比超过80%。  据悉,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四个方面,即开展全面“体检”,发现问题从严查处;强化案件查办,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紧密衔接;严格品种管理,解决同质化和仿种子问题;完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下一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对种子基地、企业和市场开展全面检查。严把基地关,严厉打击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正在探索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国家玉米制种基地违法制种行为进行监测。同时,严把企业关和市场关,严查生产种子质量、真实性,在用种高峰期加密市场检查频次。  同质化和仿种子问题,将被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一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聚焦分子检测位点差异、产量和抗性等重要指标,加快修订审定标准,大幅提高审定门槛。另一方面,开展已登记品种清理。  实质性派生品种是对原始品种进行简单修饰后育成的衍生品种,199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提出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派生品种可以申请获得品种权,但在生产销售时要征得原始品种权人同意,并按合同约定给予商业回报,这对激励育种原始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人大已启动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内容修改工作,重点就是研究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链条,扩大保护范围,加大赔偿力度。农业农村部将配合有关方面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09
    (龙新)2021年上半年,各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立足“保供固安全,畅通促循环”的工作定位,聚焦农资质量、长江禁捕、生猪屠宰等重点执法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共查办案件4.04万件,出动执法人员184.78万人次,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456件,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筛选了10起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  一、四川省江油市某种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劣种子案  2021年初,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接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称江油市某种业有限公司涉嫌销售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水稻种子,并立即组织开展排查。江油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该公司库存的散装种子进行执法抽检,检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该公司涉嫌生产经营劣种子。经立案查明,当事人共生产、销售不合格种子54642公斤,且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涉嫌构成刑事犯罪,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已依法将该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二、江苏省如东县某种子门市部经营假种子案  2020年10月,江苏省如东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开展农作物种子专项执法交叉检查时,发现如东县某种子门市部经营的豌豆种子无标签标识,涉嫌经营假种子。经立案查明,当事人从江苏省常州市某处购买无标签标识的豌豆种子1万公斤。当事人至案发时已销售2475公斤,违法所得1.58万元,货值6.4万元。2021年4月8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如东县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豌豆种子7525公斤,没收违法所得1.58万元,并处罚款64万元的行政处罚。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农资店销售应当审定未经审定的杂交玉米种子案  2021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春季农资市场检查时,发现平罗县黄渠桥镇某农资店销售的三个杂交玉米品种均未通过宁夏品种审定,上述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也不包括宁夏。经立案查明,至案发时当事人已销售涉案种子涉案19袋,违法所得共计176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平罗县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种子,没收违法所得1760元,并处罚款6万元的行政处罚。  四、福建省莆田市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  2020年11月,福建省莆田市农业农村局接到市公安局移交的福建省莆田市某公司涉嫌违法生产农药线索和证据材料后,立即开展核查。经实地检查并依法抽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生产的15批次、3.93万瓶农药产品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被认定为劣质农药,货值约32万元。当事人违法生产劣质农药,且货值金额较大,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莆田市农业农村局立即启动打击涉农犯罪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依法将该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在莆田市农业农村局与莆田市公安局共同协作下,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查获不合格农药产品19批次800余吨,涉案金额2000万元。    五、山东省济南市某化工有限公司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案    2021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接到举报,称天桥区某化工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经营威百亩农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立即赴现场对该公司开展突击检查,现场查获农药18桶、标签39张,且发现该公司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立案查明,当事人先后购进威百亩农药5吨,货值金额2.46万元,已售出4.55吨,违法所得2.26万元。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经营的农药,没收违法所得2.26万元,并处罚款24.6万元的行政处罚。  六、河南省长垣市金某经营假兽药案  2021年2月,河南省长垣市农业农村局接长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情况通报,称金某涉嫌经营假劣兽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根据通报情况立即开展执法检查,现场查获假兽药67种、兽药标签2971个。经立案查明,当事人经营假兽药,涉案金额700余万元,涉嫌构成刑事犯罪,长垣市农业农村局已依法将该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七、四川省邛崃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违法生产饲料案  2020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对邛崃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兔用配合饲料进行监督抽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兔用配合饲料中含有抗菌药乙酰甲喳,涉嫌使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饲料。经立案查明,当事人生产的10个品种、11个批次共19.63吨兔用配合饲料中非法添加了乙酰甲喳,货值金额4.91万元,至案发时已销售19吨,违法所得4.78万元。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生产的饲料及原料,并处罚款29.35万元的行政处罚。  八、湖南省长沙市李某等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2021年3月,湖南省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湘江望城段从事非法捕捞活动。经前期摸排、蹲点掌握线索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联合当地公安人员对上述非法捕捞活动实施收网,当场抓获正在进行非法捕捞的李某等3人,查获橡皮艇1艘、禁用渔网40余副、渔获物130公斤。李某等人在禁渔区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已依法将该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经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目前已打掉非法捕捞团伙2个,刑拘犯罪嫌疑人9人,缴获非法捕捞快艇2艘,渔网200余副,涉案渔获物1000余公斤,涉案金额80余万元。  九、浙江省杭州市楼某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案  202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公安分局联合开展生猪屠宰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发现楼某等5人涉嫌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现场查获生猪及产品951公斤、屠宰工具31件。经立案查明,当事人长期从事非法生猪屠宰活动,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已依法将该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十、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某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定点从事牛屠宰案  2021年2月,山西省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方山县某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无证屠宰动物。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屠宰分割牛肉35袋,总重量共计1013.25公斤。经立案查明,当事人未取得畜禽定点屠宰证书非法从事畜禽屠宰活动,货值金额6.08万元。依据《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非法屠宰的动物产品,并处罚款19.45万元的行政处罚。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8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 安蓓)国家发展改革委7日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主要资源产出 率 比 2020 年 提 高 约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  规 划 明 确 ,到 2025年,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 废 综 合 利 用 率 达 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废钢利用量分别达到 6000 万吨和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通过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三是通过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  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六大重点行动。
新华社 | 分享: 2021-07-08
    (记者 祖祎祎)制种基地是保障良种供应的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种子基地是关键战场。  今年,为落实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部署,加快提升种子基地建设水平,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制种大县的支持力度,支持资金从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并对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创新性提出了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的实施模式,将工作重点转向提升基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种业发展转型升级。  为推动奖励政策落实落地,6月25-26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在甘肃张掖举办全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工作推进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计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各有关省种业处、计财处负责人以及部分制种大县、种业企业代表现场参会,51个制种大县相关负责人线上参会。  会议对制种大县政策调整方向、资金使用规范、制种大县发展规划编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甘肃、四川农业农村厅负责人,福建建宁、宁夏青铜峡、黑龙江五大连池等制种大县负责人,隆平高科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为“县企合作共建”代表作典型发言;福建建宁、甘肃甘州、贵州岑巩等9个重点制种大县与共建龙头企业进行现场签约仪式。会前,与会人员一同观摩了张掖国家制种基地种子检测中心以及甘州区、临泽县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情况。与会人员现场观摩自动化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玉米去雄无人机、智能化灌溉系统等现代化玉米制种技术和设施设备。  聚焦短板弱项  支持基地做优、企业做强  自2015年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至今,支持范围涉及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7大作物领域,有力提升了我国供种保障能力。6年间已累计支持34亿元,实施奖励280个县次。  “6年来,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已成为巩固种业发展基础,提升种子产能的一项有力举措,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保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指出,制种大县奖励推动基地成为集种子生产加工、科研选育、展示示范、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大平台,制种大县年产种子满足了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用种70%以上,其中玉米、杂交稻供种量分别占全国的85%和75%,并推动打造了“张掖玉米”“建宁水稻”“酒泉蔬菜”“张北马铃薯”等标志性种业品牌,累计带动1418个制种村、19.9万户农户、99.5万名农民实现产业脱贫,为实现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求,政策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农业补贴处处长黄兵海指出,在政策目标上,加大基地支持的同时突出强调支持龙头企业。在支持方式上,将积极推进基地企业合作共建。在支持内容上,进一步延伸扩展,加大企业的种育加环节、基地的田间基础设施、管理能力提升等支持力度。在支持期限上,3年调整为5年。在资金规模上,资金总量与单个基地资金规模均大幅增加,奖励资金由原来的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单个基地大县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00万元。  “建设种子基地的根本任务是保证种源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种源供给安全是各相关省份、各制种大县的政治责任,今年,在保供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谢焱指出,要聚焦种子生产、加工短板弱项,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创新种子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推动基础设施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切实助力基地做优、企业做强方面,要推动一个结合、强化三个建设、优化四个服务。”谢焱指出,“推动一个结合”,就是全力推进制种大县和龙头企业结合,实施县企共建。“强化三个建设”,就是企业竞争力、基地设施、管理手段三大建设。“优化四个服务”,就是优化品种推广、品牌塑造、专业化生产、检验检测四个服务能力。同时,各地要厘清建设思路,全面谋划推进工作。以五年为周期,系统谋划、科学制定本县种子基地建设规划,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好大县奖励资金。  各地妙招频出  为基地建设“添砖加瓦”  会上,作为政策落实的三大主体,制种大省、制种大县及龙头企业代表及负责人分别对各自制种产业发展、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交流分享。  作为全国三大制种基地之一,甘肃在保障国家良种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指出,近年来,甘肃加强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引育,加快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甘肃将不断提升供种保障、育种创新、企业竞争等能力水平,加速由制种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除了中央财政的投入,各省也纷纷立足自身实际,在推动制种基地建设方面“添砖加瓦”。“紧跟国家政策,四川聚焦基地建设,今年省财政安排种业专项资金2.4亿元,比去年翻了近一番,近期计划再新增财政投入1.5亿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指出,近年来,四川针对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制种成本升高等问题,突出制种基地关键环节重点支持,着力补齐短板,基地“五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支持政策的奖补主体,近年来,制种基地县在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开展优势基地共建、全面提高制种稳产高产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福建建宁县围绕基地建设标准化、制种全程机械化、基地发展产业化、基地管理信息化、制种农民职业化目标,制种基地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业融合初见成效、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宁夏青铜峡全市建成玉米制种保护区24个,划定保护面积20万亩,建成高标准制种基地10万亩,“耕、种、防、抽、收”等关键环节服务覆盖率达90%;黑龙江五大连池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实施为契机,全力推动良繁基地与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发展,良繁基地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年产良种可供3200万亩以上大豆生产。  突出企业主体是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下一步,龙头企业将如何在基地共建中发挥作用?对此,隆平高科总裁马德华表示,结合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及县企合作的经验,计划通过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及生产技术攻关,并通过培训与服务,将主要农作物制种基地平均单产提升20%,争取达到杂交水稻225公斤/亩,玉米500公斤/亩,小麦600公斤/亩的目标,产量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质量,搭乘此次政策的春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钱花在“刀刃”上  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今年,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已成为制种环节中规模、力度最大的一项支持政策,确保政策不“走过场”,落到实处,是守好种业翻身仗阵地的关键。  对此,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强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政策要领和目标,明确发展模式,重点推动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转变,提升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对于财政支持的落实,要注重在买能力、建机制上,着力提升基地生产能力、企业育种能力,建立让制种基地与企业共同发展提升的良性机制。同时,充分整合地方财政资金资源,形成制种基地建设合力。在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带动企业发展积极性。健全政策实施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如何保障政策实施落实到位?王衍强调,一要做好国家层面、制种大省、制种基地县、企业发展“四本规划”,做好四个衔接,坚持整体一盘棋谋划,确保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建立调度制度,做好基地布局匹配,避免同质化竞争,省级要加强组织保障,统筹各方资源,加强调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资金花在哪里?如何管好用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粮食处副处长赵婷婷表示,“十四五”期间,制种大县要以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技术突破、良种应用推广、产业链上下畅通、种粮农民的收益等作为关注重点,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记者 王田)瓜果飘香,蔬菜满地,茶香诱人。如今我们日常食用的果菜茶已经做到了时不分四季、供应不断,地不分南北、想买就有。这都离不开多年来园艺作物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什么是园艺作物?园艺作物包含哪些种类?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又有哪些创新?近日,记者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园艺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研讨会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日常生活中,补充人体必需营养、调节膳食结构、丰富百姓餐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水果、蔬菜、茶叶、花卉、中药材、蚕桑、食用菌等都属于园艺作物,是几大类重要的农产品。  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十三五”园艺产业发展成效和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对“十四五”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近年来,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推进园艺作物生产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内的辣椒。  稳产保供能力显著提高 市场供给更加均衡  近年来,园艺作物产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态势,稳定的种植、高水平的栽培、充足的供给是保障农民收益、稳住市场供应的重要基础。  全国农技中心园艺处处长周泽宇介绍,为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全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园艺特色培育、技术集成示范、产业链条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在科技的驱动、市场的拉动和技术的推动下,园艺作物优势区域逐渐形成、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市场供给更加均衡。  苗好半成收,种子种苗是农业丰收的关键要害。炎炎夏日,在河南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豇豆、辣椒、番茄等不同品种示范区,各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我公司在郑州建有占地200亩的育种农场,专注于优质蔬菜新品种选育、生产、销售以及农业技术开发。在技术层面,要感谢农技部门的服务和指导。”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开展茄果类、豆类、叶菜类蔬菜的育种,已经先后育成了300多个品种,在技术部门的精心指导服务下,年平均推广超过120万亩。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性状优化,为园艺产品的稳产保供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福建园艺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特别是蔬菜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王昕介绍,福建通过调优优势产区,提高自给能力,夏秋季利用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发展喜冷凉蔬菜,实现夏秋淡季不淡。同时,推进产销衔接,改善冷链条件,完善市场供应,自给率稳步提高的同时部分蔬菜还外调出省。  山东是传统的蔬菜大省,是世界“三大菜园”之一。“近年来,我省蔬菜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200万亩左右”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延生说。近年来,山东“菜篮子”品种更加丰富,除了发展好传统菜园,在特色果园和优品茶园建设上也加大力度,全面保障了园艺产品市场供应。并且,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园艺作物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让老百姓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绿色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科技是绿色的支撑。在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闫庄村,记者来到了河南祥致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园区内苹果、鲜桃、樱桃、葡萄等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亩,“五一”至“十一”期间采摘观光人群络绎不绝。  园区负责人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果树系专家教授把他们的成果试验田建在了这里,当地的农技推广人员把他们的技术示范区也建在了这里。大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这片园区落地生根,转化集成和开花结果,强大的技术依托,持续的技术指导,不仅解决了园区自身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了绿色发展,而且通过观摩展示和技术培训,做给周边农民看,带着他们干,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近年来,我省园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科技水平不断加强。”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郑乃福表示,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敢于创新也要因地制宜。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棚为主,小拱棚、连栋温室为辅的格局,集约化育苗技术日趋成熟,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推广,设施环境调控水平不断提升。  与河南一样,甘肃也加大了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经济作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介绍,“我省坚持把品种更新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全省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果良种覆盖率近85%,其中苹果达到98%”。  周泽宇表示,“十三五”期间,各地园艺生产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在绿色基地建设、绿色模式集成、绿色产品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增收致富能力显著提高 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一直以来,园艺产业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稳就业、保民生、促脱贫作用明显。  在增收致富方面,园艺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产业,比较效益突出,据统计,产业年产值约4.3万亿元,2018年苹果、蔬菜亩净利润分别为2614元、2126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主任宋国柱表示,全面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培育特色产业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以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为主打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在产业带动方面,据调查,全国园艺产业可直接带动与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处长李文彪介绍,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发展园艺产业带动农户就业,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园艺标准园88个,北方城市冬春淡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4个,带动农户3.23万户,涉及6.3万亩,辐射达13.75万亩,平均亩增效益1000-1200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在脱贫攻坚方面,全国通过发展茶产业脱贫的县102个,发展中药材脱贫的101个,发展水果脱贫的县220余个。其中,广西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区54个贫困县有38个县将水果列为“5+2”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占比约70%。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研究员李德安说,通过产业扶贫形成了田东县、田阳县、右江区的芒果,融安县的金橘,天峨县的珍珠李等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带,为下一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近年来,我国园艺产业迎来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和机遇,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技术进步和市场流通等方面实现了良性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园艺产业缺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缺乏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缺乏高素质劳动力、缺乏技术推广手段等问题和挑战。  王戈表示,园艺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推动关键模式、先进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入户到田,为“十四五”园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见习记者 刘自艰)“目前,全国夏粮主产省份机具维护检修到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5月底将大面积开镰。”  “农业农村部5月25日发布,还有几天全国夏粮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预计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大部时段天气条件有利。”  进入5月,有关“三夏”的新闻报道就开始频繁起来。与此同时,开着联合收割机奔向麦香深处的“铁麦客”们也成了新闻关注对象。数据显示,今年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25万台。正如从南到北大地上满满的收获一样,他们也是田野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某种程度上讲,收割机开过一片麦田或稻田,我们的粮仓就多了一份底气,“铁麦客”无疑是粮食丰收重要的守望者。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我们还能从中看到国家农机化发展的历程,农业生产结构的变迁,以及小麦收割市场的历年行情。  对于机手个人而言,这又是一份谋求更好生活的职业。有的人加入了这个队伍,有的人选择了离开,还有的人把它当成了终身追求。对于那些更年轻的人来说,选择其实无处不在。收割机仓满,机手张川正在放粮。  合同与江心沙农场开镰的日子  5月20日,结束了四川邛崃大部分小麦收割作业,留下几台机子扫尾,封心正带领着几十台收割机驱车1000多公里,日夜兼程从四川赶往跨区作业的第二站江苏。他们必须在23日前到达,因为合同上规定,23日是南通江心沙农场开镰的日子。  封心正,江苏沛县人,57岁,当过兵。熟悉的人都叫他老封,合作社里的人喊他封叔。退伍后回到村里当了10年村主任,期间接触到了收割机,如今从事跨区机收作业已20多年。今年4月26日,他和往年一样,带着80多台联合收割机、160多人,从南到北,浩浩荡荡,追逐麦浪和稻香进行跨区收割。  我比老封他们晚一天到南通,当时正在下雨。“上车吧。”他笑着走过来,“要不是下雨得闲,怕是根本没时间聊这些。”  “我干这行其实跟你们报纸还有点关系。1989年,收麦子主要靠镰刀,当时沛县还没有买农机的渠道,我就专程跑到北京向《中国农机化报》咨询。下了火车出了北京站再找公交车,七拐八拐找到一栋老楼,通过编辑给我的电话号码,买到了第一台收割机——新疆2号,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1998年,封心正组织了沛县湖西农场的几个人,开始到安徽、河南等地进行跨区收割。100元一亩的小麦收割价格,他们一共收了800多亩。尝到甜头的老封从此就觉得干跨区机收是条致富的路,能行。  再后来的几年时间,封心正走南闯北,发现家庭农场和土地承包大户越来越多,就琢磨着跨区作业必须和这些生产大户建立长期联系才能挣到钱。“抱团才能好干活。”2008年又牵头成立了沛县湖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试图以更专业、更正规的方式为生产大户服务。  “都有个过程,刚开始我们几台机子几个人,晚上也是围成一圈睡机子边上,怕偷油的、怕偷机器的,丢台机子可要命。白天干活,晚上看机子,挣得都是辛苦钱。成立合作社的好处就多了,最大的就是以合同的形式和农场、公司、生产大户签协议。有保障啦,收割作业的要求也更清晰。”  老封的合作社与江心沙农场签订的合同上标明了收割亩数、价格、时间等等,还有老封和机手们签字的安全责任书。收割完成后,合作社将发票寄到农场进行汇款,老封算了算时间,他们转一圈从南通回到沛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到江心沙农场的付款。  和大部分国营农场一样,江心沙农场原本也有自己的机耕队伍,国营农场改制后也还保留了一些农机协会。但随着对收割高度、损失率等方面要求的变化,农机协会的机器更新换代慢,大型收割机器难以再适应新的作业要求,国营农场不得不寻找社会中优质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  今年农场种了近1万亩麦子,全部包给了老封的车队。  5月26日早上6点,雨停了,几台大马力履带式收割机拉开一定的距离,依序排开,轰鸣着下了田。平坦广阔的农场上,已经成熟的矮秆小麦以2.2米的幅度被卷了进去,机器屁股后面吐出打碎了的麦秆。地里还是湿的,履带机的承重很好,机子走得很平稳,不用担心陷在地里,矮矮的麦茬上留下一道履带的痕迹。  今年老封车队用的机器以履带机为主,开足马力一台机子一天能收100多亩。江心沙农场老封安排了15台机器,正常情况下全部收完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老封跨区20多年,不能说市面上有的机器都用过,每一代收割机的更新换代基本都经历过。从一开始的新疆2号,到后来久保田牌半喂入式、全喂式入联合收割机,再到现在的雷沃牌履带式收割机,老封全都熟悉。“这是最新的,不但速度快,还割得好,掉粒子还少,故障也低。主要解决就是效率问题。”老封介绍。  4月下旬从四川到江苏、山东,再到河北、天津进行小麦和油菜的收割作业,7月下旬派大部分车辆从东北开始水稻收割。在封心正的脑海里藏着一张行军图,上面标注着从南到北的小麦收割路线和从北到南的水稻收割路线。这两条路线的形成耗费了老封不少精力,这也是他们合作社从来不缺农活干的主要原因。  我到南通时老封的布局是这样的:几台留在四川,剩下的机器分布在南通的通州区、海门区等地,过几天大家干完手上的活再回到沛县、淮安收割。所以老封每天的工作类似于地铁的调度,要算好时间和频次,安排车辆,确保不堵车也不耽误收割。只是老封面对的突发情况可能更多些,一旦某个地方下雨或者倒伏耽误了收割进程,下一站的时间和机械就要重新安排。所以每天老封都必须综合各种情况进行一轮统筹。  “评价活干得好,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麦茬要低,一个是掉粒要少。今年农场跟我们说了,要求特别高,说是要把浪费减少在收割环节。合同上特别写了这一条‘机收损失率要低于国家标准’。”老封站在地头上,看着收割机作业。  临时订单与日渐拥挤的麦田  5月27日,来南通的第5天,坐标,江心沙农场。  早上5点,天刚放亮,整个农场还未醒来,封心正起床洗漱。这些年来,他已习惯每天比合作社其他人早起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他要把一天的收割任务和进度安排妥当。  7点,刚跟着机子下田,老封就接到一个电话,看起来神色有点凝重。期间几次张了张嘴,好像要对那头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行吧,你先把定位和(农田)图片给我发一下。”最后以一种很勉强的口吻结束了对话。  “宿迁的一个农场,他们通过江心沙农场找过来,说那边缺机子,让赶去抢收小麦。”老封说他得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对于这个临时接到的生意,老封有点犹豫。很显然,直接拒绝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新订单的机会。可如果答应就要重新调整收割路线,那会打乱原有的计划。另外老封还有一个担心,就是第一次和宿迁的农场打交道,派谁去都不放心。  这一天,从早到晚,老封的电话响个不停。农场询问进度的,收割机需要维修的,以及从不同方面来的临时收割信息……“调度”老封,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来自各方面的纷纷杂杂的事情。  也是,作为近百名跨区“麦客”的“头儿”,老封需要操心的事儿很多。除了要开拓业务,拿订单签合同,还得进行合理分工,多少台机子组合到什么地方更合适效率更高是他最主要的考虑。机子如果“扎堆”作业,不仅量不足“吃不饱”,还意味着本来能挣的钱没挣到。大型农机团队跨区作业,考验的不但是体力,还有脑力,几乎和一家公司的运营能力相当。  从一开始,老封就以他退伍军人特有的素质展现出了这种能力。  每年“三夏”,四川是跨区作业的“首战”,对于每一个跨区作业队伍来说,拿下四川的订单就意味着开个好头。2002年,封心正带着队伍来到四川,以低价收割小麦,同时承包当年的水稻收割这种“捆绑”方式增大了作业面积。  拿下四川稳定的收割订单后,封心正改变了策略,开始坐着火车到全国各地跑,了解不同地区的作物种植情况以及成熟时间。  连跑3年,老封基本掌握了全国小麦和水稻的收割时间,并将不同地区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无缝对接的收割路线,沛县湖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名字也在收割路上响亮起来。  不过这几天和封心正相处,偶尔也能听到他冒出这么一句话,“现在跨区作业不好干了”。  合作社成立之初,收割价格平均在每亩70元至80元,今年小麦收割价到了40元一亩,油费从每升3元涨到了6元。  “因为到了这个时间点了,其他机器收了,相当于活就没了,所以得抢。收割价格是一年一块地往下压,他们不会从45块钱一下子到40,而是今年45、明年44、后年43。”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老封感慨。  “今年在四川,抬头就是几十台车,40元的价格你不干,其他队伍马上就接上,现在的行情是不怕找不到收割机,就怕没有收割订单。”“有同行无同利。”老封这样形容跨区机收这个行业。  今年他们从四川过来,遇到倒伏的情况比往年多,收割进度自然就慢一些,封心正本想借此提高一点儿价格,但未成功。  好在跨区机手能申领农业农村部门颁发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有了这个证,跨区期间可以免缴车辆高速通行费。老封算过,从四川到江苏每台机子大概能省下2200块钱的路费钱。  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尽量减少生活上的开支。平时作业结束了,就把收割机装到货车的“后舱”里,把货车停在免费的地方,再放平座椅,搁上一块木板,机手们就睡在卡车里。  当然,无论情况怎么变,老封都坚守一条——诚信。  江心沙农场的订单就是这么来的。2013年麦收期间,南通连续下了3天的大雨,农场种植的小麦眼看着已经熟了,可是轮式收割机完全下不了地,农场管事儿的找到了老封。那时候履带式收割机还很稀缺,老封想办法弄来几台,完成了抢收任务。后来江心沙农场年年都将收割任务交给封心正,也不用派人监工。  “信任嘛。”说到这段老封有点自豪。  “自己对收割质量要有要求,出发前我都给大家讲,大家都是种过地的,粮食浪费在田里着实可惜,要是你家的田你怎么干?颗粒都要归仓。合作社里更要讲规矩,不能耍小心眼,要踏踏实实干活。”接到收割任务后,老封会平均分到每个机手身上,今年江心沙农场3个生产区共1万亩地,每个生产区他分配了5台收割机,“有钱大家一起赚。”  “这么大的团队,监管是个问题吧,有人会偷懒吗?”  老封摆了摆手。“其实进度很清楚。早上同时下地,什么时候放粮,晚上加多少油,大家都看在眼里。谁要是偷工明年就会被‘踢’出去,现在不缺机手。”  “封叔,机器好像坏了。”正说着,一个电话打了进来。老封抬头往远处的机子看了看。一台机子停在田中间。老封叫上收割机供应商的服务车,赶紧过去排查。  机器很快修好了投入作业,他们打算工作到晚上10点钟。因为下雨耽误了收割时间,需要加班加点,能抢回来一点是一点。  与老封他们这边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另一边路上停着6台机器,6名机手就地坐在机器遮挡的阴影里,看着远处老封他们。  听说我是记者,他们倒很乐观,“你来采访采访我们吧。”  “这边的地都没有活了,我们这种小队伍找到农活很难,每年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听说哪儿缺机器我们就去。”  听口音好像是从河南过来的。  老封把这些小队伍称为“社会车辆”,因为没有合作社做依托,一般没有机会和农场签订合同,通常情况下只能等着抢收或者和个别种植大户合作。“机器还是太多了。”老封估计,5至10年内,很难会再有新的跨区作业机手加入,没有固定订单的小队伍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出去。  当然,这只是他的个人判断。  自由、无聊以及不一样的选择  烈日、高温、灰尘、噪音……早7点到晚8点,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不敢犯困、没有午休,甚至很少去卫生间。只有收割机仓满放粮的时候,机手才能得空缓一会儿。这就是“铁麦客”们一年当中至少8个月的工作状态。  老封队伍里“90后”的小伙子不到20人,跟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不同的是,除了一部手机,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所以很多人都会趁着休息的时候刷抖音,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28日放工回来,张川快速地冲了个澡,顺势将自己放平在简陋的小床上。  张川是封心正的表弟,从事跨区作业也有10余年了。32岁的他长着一张娃娃脸,令人印象深刻。但只要钻进收割机的驾驶棚里,灰尘染黑白口罩,撒满脸后,就很难从机手中找到他了。一天作业下来都一个样——黑脸得跟掏碳的似的。  张川的日常很简单,睡觉、收割、吃饭、洗漱、刷短视频,每天重复这些环节。当然,他也没什么事情可担心的,因为大部分事情老封已经解决掉了。  张川说他最喜欢的就是下雨天这样就能躺着歇一歇。问他为什么干这行,以后有什么想法。他就只是腼腆地笑笑说:“跟着我哥就干上了,也没什么想法。”  45岁的张小飞是前年才加入老封的队伍,可能是因为入伙的时间不长,他的话并不多,吃完饭就直接上收割机了。老张家一儿一女,妻子陪他跨区照顾生活。女儿下学期大四正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上个月花了不少钱报名培训班。儿子还在读小学,家里的负担比较重,全靠老张挣钱养家。  “虽然累,但是能挣到钱。”老张比较知足。收割季结束后的几个月,他还会在家里找一些水电工的零活儿干,“等到女儿毕业工作了,家里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儿,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早早结束收割任务的贾方超回到了卡车里,32岁的他很喜欢“倒腾”机器。2009年他帮别人开收割机,干了几年,他又想为什么自己不买一台。于是,买了机器加入湖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跟着封叔连续干了五六年。贾方超并不觉得跨区作业辛苦,对他来说这样的工作很自由,收入也很不错。收割结束后,贾方超也会开卡车挣些钱。他不确定自己还能干多少年的跨区作业,说只要感兴趣,就会一直干下去。  有时候,老封也会动“休息”的念头。但每年年初合作社的人都陆陆续续给他打电话,问今年什么时候出发。老封想了想,舍不得放下这几十号人,咬咬牙又接着干。  老封的两个儿子,都30岁出头,一直跟着合作社跨区作业,今年又一起离开了这个行当。大儿子去了农机供应商那里工作,二儿子找到了一份苏州电子厂的工作。以前签订合同、联系供应商大儿子能分担一部分,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老封自己。  老封的年纪也大了,又要忙于联系调度,没有精力再开收割机。家里的4台收割机,两个儿子各开一台,再雇上两个人,4台机器“火力全开”,收入也很可观。但是今年,老封只带了两台收割机和两名机手出来。  在这个100多人的队伍里,每个机手都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出路。有的加入“麦客”当中,有的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转行干了别的。会不会就像建筑工人,或者工厂里的厂工一样,有一天“麦客”也会变得稀缺了呢?  对此老封并不担心。那些想改行的人,老封一般也不会劝阻,他觉得这都很正常,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选择不一样,都能理解。  就像老封小儿子说的那样,“总不能一辈子干收割机吧。”  所以对于两个儿子的离开老封也不后悔,“年轻人还是要多出去试试,长时间干这个活对肺也不好。”  不过这几年老封也在考虑改善工作环境的问题。出来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什么?他觉得机手也不能太遭罪。  “呐,这个就是新机子,它加了一个封闭的驾驶室,里面有空调还有显示屏。没有过去那么多土了,他们说坐在里面像白领一样。”老封说他明年也要把车换成这样的。  麦嫂的工作与烦恼  “我去车上拿割刀”“等下去十一分场,直走右转”,田埂间一个穿着防晒衣、戴着帽子遮住脸的女人穿梭其中,来来回回忙碌着。她叫秦贵婷,是机手徐龙的妻子。秦贵婷两口子以前在青岛一个公司上班,结婚后回到沛县。看到跨区作业挣钱比原来上班多,就开始跟着封叔干。  在合作社里这样的“夫妻档”很常见,女人们平时主要照顾生活起居,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洗衣服、买饭、记账;收割作业时帮忙量地、拿配件、问路。  刚开始跟着跨区,秦贵婷很不习惯,睡在车里、简易的洗澡间,她感到哪儿哪儿都不适应。特别是在饮食上,平时以面食馒头为主的她吃不惯米饭,还有四川偏辣的口味。但是一想,小徐一个人在外开车很辛苦,遇到机器坏了、转场作业,没个人帮着还真不行,收割回去后还要自己洗衣服,最终秦贵婷还是决定要跟车。  张开芳是老封的妻子,陪伴老封跨区作业已经20多年了。她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以前量地总是会有争执,她们不放心大户报上来的亩数,大户也不相信她们的量地工具。现在国营农场因为签订合同省去了量地环节,需要量地的地方通过手机上带有卫星定位的软件也能完成。  “以往为了省钱,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现在都是在饭店订餐。车上还装有便携热水器,30秒的时间就有热水,支开简易的遮挡棚,晚上回来洗澡的问题也能解决。”  大多数时候,麦嫂们无事可做,只能坐在田边发呆。有些“90后”会玩手机,拍些收割作业的短视频发在网上,就是为了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自由和孤独,有时候就是一体两面,对不同的人意义也不一样。  在毒日头底下,女人们通常会尽量把自己保护好,她们会穿上防晒服。也会在随身背的小挎包里装上一瓶防晒霜或者护手油,和记账的小本子放在一起。  外出跟车的这几个月里她们会特别想念孩子。尤其那些三四十岁的“麦嫂”孩子都不大,留在老家由老人照看着。她们一般会在放学的时候和孩子视频,问问学习怎么样,或者说点儿悄悄话。  “有没有想妈妈呀?”电话那头的小孩子就说“想。”这边的女人就咯咯地笑。  5月29日,高温预警来袭,江心沙农场的收割任务也进入了收尾阶段。  老封仍在修炼每日的功课:收割机坏了,修;进度慢了,赶。跨区作业所遇到的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似乎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  可是老封说也有一件事他解决不了,再过几年他就要退休了,这队伍交给谁?  “退休?”  “干不动了不就得退休嘛。”  当然,那都是比较遥远的事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安安稳稳度过这个收获季,让机手们赚到想赚的钱。  老封最后还是决定接下宿迁这一单。他找了根棍子蹲在地上画了会儿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路线图,横一条,竖一道,然后掏出手机开始打电话。  “明天带15台收割机过来,说在前面啊,干得差不多了大部队就要先走,到时候留下3台机器保证给你收完。放心。”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