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康 特约通讯员 李霞  “土稍微盖厚一点,要把地膜边缘压紧,不然会被风吹走……”近日,在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柏佛村,蔬菜产业大户张永红正组织村民给翻新的撂荒地里铺地膜,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旋耕机作业下变成了充满生机的良田沃土。  柏佛村是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的农业村,村里因年轻劳动力流失、农民缺乏种植技术等原因,农作物管理不力、经济效益低,久而久之土地便被撂荒。  据张永红介绍,他在市城区经营一家蔬菜店,仅靠自家家庭农场所种植的蔬菜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便有了承包撂荒土地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想法。“我在网上看到了闲置资源资产招商的信息,乡党委何兵书记也多次前来动员我,我便到柏佛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里土地土质好、水源足,交通也很便捷,几乎没有过多犹豫,很快就敲定了这里。”  11月18日上午,龙潭乡柏佛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张永红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将位于柏佛村二组的100余亩撂荒地以五年期流转给张永红发展蔬菜产业。  前脚签约,后脚农户就开始下地开干。“这片土地平整后,先种植小白菜、牛心白等抗旱抗冻的时令蔬菜,其余土地再陆续开发,聘请工人搭大棚、盖膜、种植等,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谈起未来打算,张永红说得头头是道。  从村民自发申请到签订流转合同,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柏佛村便将110余亩的撂荒土地彻底流转盘活,更获得了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助农增收的效果,让“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带动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成为了摸得着的现实。  柏佛村的案例只是龙潭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探索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龙潭乡自觉发力探索闲置资源资产盘活新模式,积极挖掘招引乡内外优秀产业人才投身龙潭产业发展,按照“分社起底+总社搭桥+主体经营”盘活利用模式,将“村分社摸排、农户自愿申请、乡总社招商”相结合,重点围绕现存的办公用房、生产用房、撂荒耕地等闲置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排查,并分门别类建立台账,畅通供需信息渠道,实现了经营(使用)权流转交易快速落地,全乡累计登记各类闲置资产183处,成功引入21家经营主体,促成33处闲置资源资产经营权流转。  接下来,该乡将持续“唤醒”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与农业产业、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3
团结村幅员面积6.74平方公里,人口1820人。2021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7万元。没有模式可以参考,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无人干、没地盘、缺本钱、办法少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蹚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致富乡亲的新路径,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实现了一场华丽转身。——攥指成摹,破解“无人干”难题最近,“刨金”书记余庚友很繁忙,村里刚刚建起的羊肚菌大棚忙着下种,500多亩的大头菜和花菜忙着施肥管理……驱车在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谈到从模式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各项事业滞后到越来越蓬勃发展的村集体经济,余庚友介绍,关键在人。“我们明确了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实施“归雁工程”,动员13名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在外乡贤回村参与发展,聘请1名乡贤担任‘荣誉村主任’。坚持集体经济项目只聘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不超过20%。”余庚友说。他自己,也在经商成功后回到家乡“一肩挑”担任村支部书记、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化零为整, 破解“没地盘”难题余庚友也深知,团结村大片的撂荒地就是发展集体经济最好的致富希望。于是,“主动出击、因地制宜、各个击破”便成为他在整治撂荒土地方面的成功探索。农田里,施工机械轰鸣,村里正在建护坡、清沟渠、修便道;更远处,村民们正在新开垦的撂荒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有的锄地、有的栽苗……今年上半年,余庚友召集村“两委”,大刀阔斧整治了340余亩撂荒地,用于发展“高粱+大头菜”轮作模式。同时,引进郎酒集团、自然乡大头菜和涪陵榨菜与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实施统一播种、管理、订单收购。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为团结村集体经济净增收入近20万元。从撂荒地到高粱基地,团结村村民没有想到,几个月前大家齐上阵,一铁锹、一板撅,把600多亩优质土地资源重新“唤醒了”后,这片曾被人撂荒的土地既能再次“刨金”,让团结村富了口袋,绿了家园,在奔小康路上更加胸有成竹。——多管齐下, 破解“办法少”难题“这里出产的羊肚菌现摘现售、味道鲜美,亲戚朋友吃后都赞不绝口,我准备再采购一些回去。”在团结村山脚下,前来购买羊肚菌的人络绎不绝。“去年,我们村集体通过自主经营,大力发展“高粱+大头菜+羊肚菌”轮作订单农业,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近100万,带动人均增收4200余元。”余庚友介绍道。除此之外,有效利用自贡市大力发展肉兔产业的契机,成功引进四川成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基地+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代养模式,由成本公司统一提供兔苗、饲养技术、饲料以及进行收购,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投产建成年出栏10万只肉兔养殖场,让有限设施用地发挥最大价值。(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程洁 王垚秋  陈思寒)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22
陈小芳(图片由高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川酒甲天下,高州出好酒。11月13日,以“封玉液精粹 启高洲新篇”为主题,2022高洲酒业封藏大典在宜宾市高县举行,以技艺承载文化,用流光封藏佳酿。当日,在高洲酒业战略发布会暨“高洲”“金潭玉液”成品酒合作签约仪式上,高洲酒业集中展示了“金潭玉液”“高洲原酒王”“高洲工匠魂”等系列11款产品,并与四川壹吉盈畅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四川百睿嘉悦酒类销售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高洲酒业再启华章,这是顺应白酒市场发展趋势迈出的坚实一步。近年来,高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宜宾市委、市政府关于构筑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主动培育产业生态圈,积极锻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形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一张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在高县徐徐展开。高县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立足优势 白酒产业借力生长  好酒出深山,佳酿醉民间。高县地处东经104°、北纬28°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0.2%,万里长江支流——南广河纵贯全县,山环水绕、茂林修竹,生态环境良好。高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生态酿造优势,让白酒产业一度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好山好水出好酒。”上世纪80年代初期,高县掀起大办酒厂的热潮。1985年8月,在高县文江镇南广河畔、腾龙山下,总投资720万元、年生产能力1200吨的高洲酒厂动工建设,并于1986年9月底建成投用。到1995年,高县大小酒厂达92家。  高县白酒始终坚守传统生产工艺,坚持纯粮酿造、固态发酵。借力改革开放的东风,高县白酒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并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2002年,高洲酒厂重组为四川省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迎来新一轮提速发展。目前,该公司占地已近3000亩,员工6000余人,年产基础酒10万吨,储酒能力16万吨,成品酒包装能力12万吨,其原酒供应一度覆盖中国白酒一线品牌的“半壁江山”,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优质原酒知名品牌生产基地”等,被誉为“名酒背后的巨人”;拥有“高洲”牌系列酒、“金潭玉液”系列酒等多个成熟品牌,其中“高洲”牌连续四届被评为“四川名牌”,“金潭玉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等称号。  高洲酒业只是高县白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高县现有四川省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蜀酒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宜宾大容和酒厂等3家规上白酒企业。2022年1—9月,高县白酒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29.5%。高洲酒业品牌价值达316.1亿元,位列中国原酒品牌价值第一。村民收割“订单”高粱。抢抓机遇 在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9月15日,高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县吹响“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集结号,擂响了决战决胜攻坚战的“战鼓”。  紧随其后,位于高县庆符镇百家村的高洲酒业生态酿造园三区年产4万吨白酒扩能技改工程正式复工,工程总投资7.3亿元,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在年产能10万吨、储能16万吨的基础上,再提升4万吨的优质白酒产能。该工程复工,释放出高县加快白酒产业转型发展的积极信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高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项目专员”“全程网办”等多项特色服务,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加快审批落地;积极顺应宜宾市坚持发展白酒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大势,精准把握白酒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县内白酒龙头企业战略重组,引导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小酒厂通过合资兼并、建立协会等方式开展合作、壮大规模;出台《高县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累计发放财政补助1432万余元,助力县内酒企发展壮大;升级支持白酒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酿酒研究所等院所共建科研中心,开展新品、酿造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施“优粮名酒”战略,开展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认证,打造“金潭玉液”“高洲春”“金妹·玉妹”等品牌,支持酒企参加中国白酒文化节、中国食品博览会等展销活动,不断提高白酒企业和品牌知名度。  “此次复工是高县白酒产业再铸辉煌迈出的坚实一步。”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高县将抢抓政策机遇,紧紧锚定能源化工、食品饮料、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加速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针对食品饮料产业发展,高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白酒产业品质、产能、销量不断提升,助力全县白酒产业在新征程中行稳致远。高县年产4万吨白酒扩能技改工程复工。龙头带动 走上共同富裕路  一方水土酿一方美酒,一方美酒盘活一方经济。“2022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名列宜宾全市第三。”本地酒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县酿酒专用粮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今年高粱的收购价比往年略高些,我种的30多亩高粱收入了10多万元。”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高县复兴镇群乐村红高粱种植大户胡启江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我打算继续扩大高粱种植规模,力争增产增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复兴镇是高县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今年,该镇投入2亿元,启动“红粱+N”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种植高粱2500亩;投入721万元,在该镇群乐村打造“千亩红梁种植示范基地”,实施订单农业、集中育苗,加大生产科技服务力度,有了科技和订单撑腰,村民努力增产增收。  除复兴镇外,还有庆岭、来复、胜天等多个镇实施订单农业。近年来,各酒企在高县积极实施酿酒专用粮订单生产,通过保护价收购,确保农户种得出、不愁销,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年均助农增收3000余万元。  链接一二三产业的酒企,不仅辐射带动了高县粮食产业发展,还解决了数以千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庆符镇4万吨白酒扩能技改工程建成投用后,预计实现新增产值20亿元,解决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高县相关负责人说,白酒正带动当地上下游百亿产业发展,帮助大量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就业,助力高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高县县委负责人表示,高县将坚定贯彻落实宜宾市《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继续执行《高县传统优势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支持县内白酒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大白酒产业项目招引,帮助酒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引进制曲、酿造、包装、销售等白酒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坚持把项目落地、招商引资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推进高县白酒产业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2
袁茹莉  记者 燕巧【一线主角】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党支部书记、广元市恒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钦  从广元市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上行,翻过山脊进入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排列整齐的黑色、白色食用菌大棚。食用菌产业是白朝乡的主导产业,目前是食用菌菌种生产、下地的关键时期。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对我们来说,就是发展好食用菌产业,把观音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好,带动更多群众通过种植食用菌增收致富。”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党支部书记、广元市恒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钦说。王钦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返乡创业10余年来,他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大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日,记者跟随王钦走进白朝乡食用菌制种基地、种植基地,看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生产菌种、营养袋下生产线上市场  拌料、装袋、装箱……11月18日10时,在王钦的食用菌制种基地,工人们正在生产食用菌营养袋。  “这台机器每分钟可以生产30包营养袋。不仅比以前人工生产效率高,还节约不少人力成本。”王钦介绍,营养袋是种植羊肚菌的重要生产物资,前一天刚把这个生产季的羊肚菌菌种接种完,就马上开始营养袋的生产。  制种基地是用钢架棚搭建起来的,外观虽有些简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楼有实验室、组织培养室,二楼还有会议室、劳模工作室。  打开组织培养室的门,羊肚菌菌种整整齐齐码在架上,白色的菌丝已快长满整个菌袋。王钦说,“这些菌种马上就要发往九寨沟县、剑阁县。今年以来,我们已发约10万袋菌种。”  菌种生产是食用菌产业的第一道工序,只有好的菌种才可以产出高产量高品质的羊肚菌。经过技术攻关与不断试验,王钦已掌握羊肚菌自主培育菌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我可以从羊肚菌上取一个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培育一代、二代、三代菌种。第三代菌种就可以下地种植了。”  去年,该制种基地有6个羊肚菌品种,今年只有4个。为什么菌种不增反减?王钦介绍,“这是不断淘汰优化的结果。通过淘汰优化方式,寻找到最优羊肚菌品种。” 虽然羊肚菌实现了人工种植和培育,但技术还不够成熟,因为土壤、气候等因素,种植风险较高,甚至部分种植户颗粒无收。“我们要培育抗病能力强、抗寒、抗高温品种,减少种植风险,让更多种植户安心种植。”  “未来五年,我们计划培育出3种通过省级鉴定的食用菌品种。”王钦介绍,要想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就必须在菌种培育中走在前列,开足马力加强菌种的生产培育,让更多种植户加入进来,做好技术推广和跟踪服务,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收获手掌大的椴木香菇已出菇  “走,带你们去看看种植基地。”午饭后,王钦带着记者下了地。羊肚菌菌种接种结束,下一步就是羊肚菌菌种下地种植和准备灵芝菌种事宜。  掀开灵芝产业基地大棚,地里的菌棒刚被取出。王钦摸了摸土壤,“灵芝是9月采收完的,地里还有一些杂菌,需要消毒处理和调整土壤酸碱度。再过一个星期左右,羊肚菌菌种就可以下地了。”  王钦种植食用菌自有一套方法。“灵芝是高温品种,羊肚菌又是低温品种,一块地冬季种羊肚菌,春天收获后开始种灵芝。秋季灵芝收获后,又种羊肚菌。一块地,就这样实现食用菌轮作轮收。”  话说完,王钦又钻进另一个大棚,刨开长着杂草和苔藓的土地,从土里拿起一根有孔的菌棒。“这是一个实验棚,实验怎样简便地种灵芝。”王钦说,灵芝种植技术要求高、投入大,“一亩地虽然有12万元左右收入,但同时要投入5万元左右成本。如果实验棚实验成功,就能降低技术门槛和种植成本,让更多群众可以种植灵芝。”  从灵芝产业基地大棚出来,王钦和记者一起来到观音村椴木香菇基地,这是观音村新发展的集体经济。  掀开基地大棚,王钦欣喜地发现,上半年入棚的一批椴木已经出菇。与袋料香菇不同,椴木香菇直接长在椴木上,吸收了全木的营养,香菇长得格外大。记者看到,一朵香菇覆盖了手掌。“真是惊喜,香菇都出菇了,椴木香菇营养价值高,市场供不应求。再过一段时间,椴木全部入棚,明年早春就可采摘香菇了。”  从椴木香菇基地回来的路上,阳光正好,一路彩林斑斓。王钦说:“彩林里的树很多都是青冈树,白朝乡有青冈树资源,我有技术,食用菌产业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一线声音】  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村民赵素兰:以前,我每天凌晨4时就要起床到城里务工。现在在离家很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作,不仅每天有100元收入,还可以学习种植技术,以后自己也可以种植羊肚菌。  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村民张永青:家乡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得很好,我打算明年也留在家乡种植食用菌。跟着食用菌产业带头人,我有信心也有决心与大家一起把家乡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记者手记】  采访当天,记者注意到,王钦的早饭和午饭是一起吃的。作为观音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但当下正是食用菌菌种生产、种植的关键时期,哪边都不能耽误。为了兼顾两边工作,王钦只有早起、晚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怎么带动更多人种植食用菌致富增收,王钦在思考,也在行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义 李晓菊11月17日一大早,乐至县劳动镇双龙村村民杨斌与邻居就在地里忙碌了起来,他们要趁着晴好天气,将大豆收回家。  “我家的五亩地都是采取的套种模式,先是大豆玉米套种,收了玉米后,就种上洋芋,现在收了大豆之后,就种上油菜,一年算下来,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杨斌高兴地说。村民收大豆(李晓菊 摄)  为切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双龙村积极发动业主和村民,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四统一五规范”高标准示范,大力推广“玉—豆—芋”套种模式。  “村里有727.6亩土地采用‘玉—豆—芋’套种模式,其中业主流转500余亩,村民自种200余亩,相比传统种植,采用该套种模式的村民户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双龙村副主任周智明说。  今年以来,乐至县积极响应省、市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安排部署,与省农科院共建大豆、玉米协同推广体系,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18万亩,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玉—豆—芋”套种模式。  “玉米收获后种洋芋,大豆收获后种油菜,做到四季轮作土地不留闲,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再收一季洋芋和油菜的目标,充分保障了粮食安全,我们计划明年在全县进行示范推广。”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黄岗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2
唐广 记者 郑志浩 陈宇一线主角: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党委书记殷胜利  “你们来对时候了。我们的‘五良(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正在收尾,改好的土地看起来非常壮观。”11月18日,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茅蓬寺村,沿着乡间黑色泥土铺成的田间小路,龙门镇党委书记殷胜利迎面走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乡村振兴上坚持两手抓,一要保障粮食安全,二要以复兴内江甜文化为核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活龙门镇的产业文章。”谈及未来发展,殷胜利充满信心。茅蓬寺村“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现场。唐广 摄守好“粮袋子”宜机化改造,村里新增200亩土地  殷胜利带领我们沿着一条上坡路登上一处山丘顶部。沿途,挖掘机履带重压留下印记,显示出这里的土地刚经过改造。  到达顶部,四面望去都是被改造好的土地,一片片跑道形状的梯田映入眼帘。龙门镇定位为优质粮油主产区,今年整合省级项目资金开展土地改造,让土地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  “这里是市中区第一个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涉及范围有1200亩。从10月中旬启动,现在已基本收尾,进展顺利。”殷胜利介绍,经过盘点,土地改造为茅蓬寺村新增200亩可机械化作业的高质量良田。  改造为何这么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土地改造,是我们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中之重,必须快步走。来现场调度,已成为镇上工作人员的日常。”殷胜利说,另一方面,讲清楚土地改造的益处,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促项目进展更加顺利。  当天,茅蓬寺村党支部书记黄彬向殷胜利报告了需要协调的事项:配套土地改造的农事服务中心已提上建设日程,涉及10多亩土地的转让,如何让村民更好地配合支持?  殷胜利掏出笔记本,在纸上以“算账”形式帮黄彬理清思路。“不仅土地转让后村民有收入,等下一步农事服务中心建好后,大家种的粮食可以在这里仓储、烘干、加工,这些既能省时省力,村集体也多了收入,都是看得见的实惠,要和村民讲清楚。”  抢抓农时,改造后的土地冒出新绿,不少地块的油菜苗已钻出来。“农业时令不等人,我们边改造边播种,已播种600亩油菜、100亩小麦。”黄彬介绍,接下来要继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能力。茅蓬寺村经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唐广 摄升级“甜罐子”坝坝会上共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午  10时左右,采访小分队来到龙门镇另一个重点项目——甜源蔗乡文旅项目。路口处,经过特别设计的斑马线引起记者的注意。斑马线并非通常的白色条纹,而是以甘蔗形状为轮廓。这组线条,也是龙门镇独特的甜文化符号。内江有“甜城”之称,龙门镇此前甘蔗遍地,也是内江甜文化的起源地。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因为产业政策和经营等问题,内江逐渐退出制糖业,留下的甜文化成为不断挖掘的文化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坐拥独特的文化资源,龙门镇正升级‘甜罐子’,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殷胜利介绍,今年1月,开园迎客的甜源蔗乡文旅项目,就是龙门镇的发力点。这一项目今年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次,带动甘蔗种植3000多亩,吸纳本地就业农户50余户。  见到该项目负责人李少俊后,大家围着一张长条木桌坐下,一场项目坝坝会立即开始。“目前产品都是手工制糖的文创产品,二期想在实体产业支撑上有突破,已对接了工业化制糖生产线,急需找到承载场地。”对项目的升级,李少俊开门见山亮出问题。  殷胜利给出建议:项目一期为文旅用地,不适合发展工业。“不过,车程仅20分钟的凌家镇,布局有内自合作园区(食品产业园),正好适合咱们发展,也符合区上的产业布局。”  紧接着,围绕销量和销路问题,殷胜利一一记录项目的最新发展情况。双方讨论热烈,一直到下午1时才结束。大家有了初步思路:“在销路扩展上,除这一品牌已有的电商渠道,我们可帮业主对接内江本地的商超和酒店等。”  合上笔记本,殷胜利立刻将自己掌握的商超和酒店负责人的微信分享给李少俊。“一件件把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好,才能打好甜文化品牌,让村民享受到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处。”殷胜利说。甜源蔗乡航拍。唐广 摄【一线声音】  茅蓬寺村党支部书记黄彬:茅蓬寺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利用滞后,加之农村老龄化现状,土地撂荒问题凸显,我们通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整合了村里的耕地,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即将开工的农事服务中心,将有效盘活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加速提升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甜源蔗乡制糖工人胡龙玉:我们做的手工糖卖得很好,通过网络卖向全国,赚的钱补贴家用。我们镇上很重视对甜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期待我们的乡村生活能受益于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甜美。【记者手记】以“甜”为弦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当我们行驶在龙门镇蜿蜒的山路上,当我们跟随基层干部的视角在项目间穿梭,总有一种感受和我们的行程密切相伴,那就是——甜美。  眼前所见是丘陵山区荒山变成千亩良田,乡村土地的美好图景由规划变为现实。闻到的是山谷微风轻送醉人蔗香,甜蜜的符号沉淀出产业焕发新生的根基。耳边听到的坝坝会,是一场谋求突破升级的“头脑风暴”。这些鲜活场景,一点一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晕染甜蜜本色。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应有之义。不误农时,不误产业发展机遇,以快马加鞭的姿态奋勇争先,龙门镇的基层干部和群众正汇聚发展合力,鼓足干劲朝着更加甜蜜的生活大踏步前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郭侨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  11月初,正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在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年轻的种粮大户范琨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技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小麦飞播。今年5月,他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超过400公斤。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筑牢粮食安全生产根基“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全面开展小麦播种工作,一边犁地一边播种,采用无人机播种,每天能够播种600余亩,今年预计播种小麦5000余亩。”范琨说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仁寿县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多措并举,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除了不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现代科技推广,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外,仁寿县还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大提升耕地利用效能。  保障粮食安全,良田是关键。连日来,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筑埂、修边、平地,推土机、铲车等各种大型机械往来作业,笔直的机耕道和端正的田块已初具雏形。  “目前我们正在对土地进行小田改大田、坡地改平地等工作,预计在11月底能全面完工,不耽误小春生产。”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负责人张锐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加快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建设,坚持建设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率。  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儿?在建设好的田间地头,一条条田埂不见了,以往大小、高低不一的田块也变得平坦、宽阔。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有效解决土地面积小、分布不集中等难题,还能极大地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灌溉能力,实现全过程播种耕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万亩,实现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大幅提升,并依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培肥地力,耕地质量等级和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提升。科技助力玉豆合种增产增收11月12日,省、市有关专家对仁寿县承担的国家大豆科技自强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创建”攻关田进行了现场测产。  专家组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大豆高产创建验收办法》的实收测产办法,选取产量最高的3亩地块,经机械收获籽粒、过磅称重、测定大豆籽粒鲜重和测定大豆籽粒水分含量等程序后,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大豆亩产量达到160公斤。  据悉,位于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是该县和四川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经过多年不断探索试验,已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预期目标。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不是简单的一行玉米一行豆,而是有更多的排列、距离讲究。仁寿县是最早在全国推广这一种植技术的地方之一,带给当地群众十足的“甜头”,今年,该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约25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玉米大豆“合伙”种,不仅增产增收不增地,还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团队不仅攻克了分带变量喷雾、低位仿形割台等关键技术,还研制了轻简高效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机具,填补了间套作无配套农机具的空白,实现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1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粮安天下,农稳社稷。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多措并举,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培育经营主体 带动粮食规模生产11月初,正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在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年轻的种粮大户范琨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技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小麦飞播。2016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范琨,响应国家号召,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做起了一名田间新农人,带领本地农民科学种田。多年来,范琨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掌握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绿色防控等技术,并将之用于农业生产中。就在今年5月,他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超过400公斤。“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全面开展小麦播种工作,一边犁地一边播种,采用无人机播种,每天能够播种600余亩,今年预计播种小麦5000余亩。”范琨说道。航拍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使用的高标准农田为解决“粮食谁来种”的难题,近年来,仁寿县不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现代科技推广,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范琨告诉记者,正是有各种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机作业培训的支持,才成就了他的梦想,下一步,他将把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示范作用明显、产业链条完整、品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据悉,2022年,仁寿县农业农村局重点围绕全县粮油产业发展,组织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生产型人才培育等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计划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220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优秀人才。 除了培育种粮大户,仁寿县还发动各方力量,带动粮食规模生产。     充分发动群众。在尊重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权利的基础上,强调保护耕地的义务,引导不愿种粮农民退地还耕。以加大农技指导、优良品种推广、奖补政策兑现为抓手,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或农业服务公司,开展400万元以下本地工程承包、劳务承接、后期工程管护、水果代购代销、秸秆统购统销、经营集体粮油农场等业务。创新利益联结。因地制宜建立村集体“集中流转、入股分红、集体农场”等单一利益联结,或“租金+分红”“租金+项目入股分红”“租金+资产出租分红”等复合利益联结。推进农田建设 提升耕地利用效能保障粮食安全,良田是关键。连日来,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筑埂、修边、平地,推土机、铲车等各种大型机械往来作业,笔直的机耕道和端正的田块已初具雏形。“目前我们正在对土地进行小田改大田、坡地改平地等工作,预计在11月底能全面完工,不耽误小春生产。”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负责人张锐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加快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建设,坚持建设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抢抓秋冬收获后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当前,仁寿县正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生产根基。粮食丰收时,农人笑开颜在彰加镇铧炉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十余台挖掘机运转不停,一块块田地也焕然一新。仁寿铧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彰加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铧炉、礼周、楼影、朝凤等村(社区),总投资4700万元,建设总规模1.3万亩,目前已安排50余台工程机械和20余名管理人员,全力抢抓施工进度,确保早日投入春耕使用。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儿?在建设好的田间地头,一条条田埂不见了,以往大小、高低不一的田块也变得平坦、宽阔。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有效解决土地面积小、分布不集中等难题,还能极大地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灌溉能力,实现全过程播种耕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据悉,近年来,仁寿县依托各类涉农涉水项目,全力推进田、土、水、路等综合配套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万亩,实现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大幅提升,并依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培肥地力,耕地质量等级和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提升。依托科技手段  探索粮食增产密码“大豆实收3.07亩,鲜籽粒种537.5公斤,平均含水率15.32%,含杂率2.39%,亩产量160.5公斤……”11月12日,省、市有关专家对仁寿县承担的国家大豆科技自强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创建”攻关田进行了现场测产。专家组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大豆高产创建验收办法》的实收测产办法,选取产量最高的3亩地块,经机械收获籽粒、过磅称重、测定大豆籽粒鲜重和测定大豆籽粒水分含量等程序后,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据悉,位于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是该县和四川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经过多年不断探索试验,已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预期目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不是简单的一行玉米一行豆,而是有更多的排列、距离讲究。仁寿县是最早在全国推广这一种植技术的地方之一,带给当地群众十足的“甜头”,今年,该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面积约25万亩。值得一提的是,玉米大豆“合伙”种,不仅增产增收不增地,还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团队不仅攻克了分带变量喷雾、低位仿形割台等关键技术,还研制了轻简高效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机具,填补了间套作无配套农机具的空白,实现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只是仁寿县依托科技手段,探索粮食增产密码的一个切面。一直以来,该县不断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以科技赋能粮食生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推动种业振兴。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筛选符合仁寿墒情的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试验,推广优质稳产主导品种。开展创新示范。依托川农大“专家大院”,健全“专家院所+农技人员+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研发适宜农机。研发推广适合丘区耕作的农机装备,大力推广机插机播、无人机植保等技术,重点是以免耕带旋播种技术为核心的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段机械化收获技术为核心的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节水技术。探索建立大区域尺度精量灌溉施肥决策技术,形成适宜该县土壤结构的用水标准,提高水肥利用率。“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迈向新征程,仁寿县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以“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肩负起维护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8
袁春 城霖 (图片由宣汉县委组织部提供)晨光熹微,天色渐渐泛白,在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观池村蜀宣花牛养殖场,饲养员小胡正忙着打扫牛圈,添草、喂料、加水……“每天负责将牧草用机器切碎,按时按量加水、添草就可以了,工作不累人,离家也近,不出村也有收入。”小胡说,“村上引进肉牛养殖场,不仅可以就近打工,收入也很可观。”“除了观池村的肉牛养殖场,还有圣墩村的李子、二塘村的枳壳等,这些项目都是通过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推动落地的。现在全镇21个村都有‘致富经’,群众就业增收有了新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也有了底气和实力。”南坝镇党委书记王冲说。  近年来,宣汉县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坚持“策划一个优质项目、回引一批新型农民、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进一步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发展有甜头、有盼头,更有奔头。南坝镇圣墩村脆李产业园。落地生根谋划推进提高项目“落地率”  喜看稻菽千重浪,鱼儿肥美庆丰年。初秋时节,位于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的3500亩稻鱼迎来收获季,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收稻捕鱼,呈现出一幅喜获丰收的幸福画卷。  “我们村围绕‘稻鱼综合种养’,今年扩大了规模,迎来了丰收季,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胡家镇鸭池村党委书记冯涌介绍,今年依托“一村一项目”,流转了1000亩闲置稻田,由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种养稻鱼,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管理服务。  据了解,宣汉县结合县域内“1+7”片区划分,立足村情实际,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编制“一村一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聚集创新链、提升价值链。通过征求党员群众、县级相关部门意见建议1700余条,不断调整优化,精心策划包装大成镇马滩村的蜀宣花牛、普光镇大田村的蓝莓谷、黄金镇康乐村的白茶、东乡街道磨峡村的柠檬等290个种植养殖类项目,月亮坪、巴山大峡谷、洋烈水乡等17个文旅类项目。  时至佳节绽芳华,日暖蒲城万物兴。今年春节前夕,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3家银行现场授信100亿元,用于宣汉县推进“一村一项目”,10名企业家与村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  近日,君塘镇君坝村加速搭建葡萄园、樱桃园大棚,计划于11月底前完工,该大棚投资达350万元,将以大棚资产入股陌上森林田园综合体。  “年初还在为大棚建设资金发愁,在市委、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君坝村很快就拿到了农行宣汉支行发放的‘一村一项目’集体经济贷款12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君塘镇党委书记陈欢就君坝村融资一事介绍说,该笔贷款系今年农行系统在达州市发放的首笔农村集体经济贷款。  近年来,宣汉县不断强化政策引领、要素保障,实行38名县级领导、302名乡镇领导全覆盖挂包村集体经济项目,建立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入推进“银政企”合作,多举措厚植创业沃土、夯实发展基础,让346个项目全部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在宣汉。胡家镇鸭池村“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开枝散叶辐射带动提升项目“延展度”  桃溪山居,一家点缀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环线上的雅致民宿,背靠巴山,开门见景,庭前芳草茵茵,青石铺路,野趣十足,民宿装饰简约却不简单,每一个角落都显得温馨而浪漫。  桃溪山居所在的桃溪村,位于巴山大峡谷核心景区所在地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党支部书记马笠洲介绍,桃溪村由渡口土家族乡甘溪村和马老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甘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就被闲置下来了。  去年以来,桃溪村以“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为依托,紧紧围绕景区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将闲置的原甘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和闲置学校改建成有46个房间的特色民宿“桃溪山居”,以租赁方式运营,租金可达30万元/年。同时,利用300平方米闲置土地配套修建景区停车场,由村集体经营管理,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余元。  宣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扎实推进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源。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清查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1169宗(乡镇429宗、村社区740宗),综合盘活率100%。其中,通过盘活镇村公有资产落地实施“一村一项目”49个,投资额1.67亿元,成功唤醒“沉睡”资源,走出了一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助力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谁还想出远门打工啊。”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腹地位于毛坝镇天坪村,村民王浪在这里务工,“工作很轻松,环境也很好,每月工资比以往在外地打工多1500元左右。”  “过去,我在周边打零工,每月挣千把块钱,勉强维持家庭生活。”村民闫家轩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他如今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当保安,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工资。  宣汉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为引领,坚持大项目思维,大力实施宣汉国家森林公园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和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等项目,有效带动和辐射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助推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9万元,增速8.6%以上,不仅撑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夯实了基层组织的“厚底子”,为乡村振兴拓展了“新路子”。君塘镇君坝村陌上森林田园综合体。开花结果利益联结提振项目“生命力”  像是北国的雪,挂满南方的枝头……每到阳春三月,宣汉县庙安镇万亩李花就迎来了盛花期。而到脆李成熟季节,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李子挂满枝头,微风吹过,散发出淡淡果香。  “春赏景,夏品果,秋冬怀揣诗与远方,来年又有好收成。”庙安镇党委书记粟博介绍,以前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花果经济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给村民带来收入,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庙安镇紧紧抓住资金、资产、资源、人才、市场等核心要素,积极谋划、多措并举,重点发力,“一村一项目”100%落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提升,预计2022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10万元。  “目前,我们仁义村‘一村一项目’车厘子产业基地达到1000亩,产量有10万斤左右,预计产值500多万元。”峰城镇仁义村党总支书记熊邦明介绍,仁义村车厘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嬗变,形成了“观光、采摘、旅游、加工”互动发展新格局。该基地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近20万元,实现劳务收入近80万元,培育种植能手11名,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预计到2022年底,宣汉县3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600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万元的薄弱村,其中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行政村达188个,占54.97%,同比增长198%;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70个,占20.47%,同比增长338%。  “我们将深入推进‘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同时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作为‘两优一先’、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等选树工作的必要条件,充分激励全县农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不断调动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宣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7
(记者 钟帆)11月5日下午3点左右,通江县广纳镇火峰村互助养老服务点,一把遮阳伞、一张木制桌、几个暖水瓶,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当前,巴中市已在17个乡镇首期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摸排出独居、高龄、空巢等有互助养老需求的老人5355名。截至目前,该市已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29350余人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巴中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66.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4.46%,养老服务特别是农村养老面临前所未有的刚性需求。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巴中市民政局积极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并作为全市民政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实事之一大力推进。除了在村上设互助服务站外,该市镇一级民政部门也利用乡镇(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设立“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并组建医疗服务、助洁服务、助急服务、助餐服务、老年人护理服务等5支队伍,实现了资源要素全面汇聚。  “经过前期探索试点,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试点经验。”巴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通过持续完善推动,力争2023年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乡镇覆盖率达100%,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7
(任星旗 记者 钟帆)“老李,你得了好多分?”11月12日,恰逢周末,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村委会格外热闹,不少村民围着新建成的智慧大屏,查看个人的“功德银行”积分。  “功德银行”是平昌县从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引进的APP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置数字化的村民“功德账户”,定期记录村民的义举和善行,还可实现实时积分排名、移动端公示、销号式兑换、融资性激励。村民完成“资源筹集”“抗震救灾”“移风易俗”等义举、善行指标,就可获得积分。  10月15日,巴中市首批乡村“功德银行”在平昌县8个试点村(社区)上线运行。这也是从浙江义乌“走出去”的第22—29家“功德银行”,标志着浙川东西部协作共建数字乡村取得又一个阶段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截至目前,已有3577人注册“功德账户”,其中3488人获得“功德银行”积分,积分最多的一位村民已获得125分。  “试运行快一个月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村里常住人口以‘一老一小’为主、后台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初期技术辅导以线上为主等,导致现场体验和感性印象不足等问题。”平昌县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服务配套机制,进一步完善动员机制和培训机制,聚焦数字化“三治融合”,提高参与度,打造数字版“道德超市”,完善“功德银行”的系统闭环,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以乡村“智治”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7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陈瑶)“这是哪儿,几天不见,杂草没了,快要坍塌的田坎也被治理的坚实整齐,还用混凝土打出了生产便道”,到合江探亲的先滩镇家乐村村民李联实回到老家很是震惊。之所以让村民李联实震惊,在于先滩镇虽作为农业大镇,但撂荒地现象普遍,杂草丛生,野树成林,目前,家乐村已连片整治300余亩撂荒地。先滩镇占地面积297.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6885.04亩,基本农田39381.85亩,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农业大镇,但山地占80%以上,连片区域少。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家中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组成的“386199部队”,导致先滩镇大量土地撂荒。家乐村村民在撂荒地治理后的耕地上耕种“动嘴”不行,还得“动手”合江县人大代表、先滩镇人大主席蹇良伟,在先滩镇工作已有十余年,对先滩的农业了如指掌,他的农业技术也深得百姓信赖。但蹇良伟在回忆撂荒地整治工作时也存在无奈:“我和家乐村的人大代表、村社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挨户收集村民意愿,动员村民开展撂荒地整治,看着闲置多年的撂荒地环境越来越差,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大多都习以为常,表现出“消极”态度”。如何破局,作为在农村工作二十多年的蹇良伟想来想去,唯有先动带动后动。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干部、人大代表及一些愿意开荒的村民,一道到山上开荒。由于家乐村撂荒地偏多,光靠人力效率低下。蹇良伟在和村社干部商议后,决定通过村上的资金,调用挖机进行作业。挖机的轰鸣声和干部、村民的嘈杂声,把许多起初不太愿意开荒的村民吸引了过来,看到门前的撂荒地真的“开干了”,纷纷都表示愿意加入进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家乐村生生将面积达300多亩的三座荒山开荒出来。家乐村1、4社治理后的耕地耕地有了,不种又荒了耕地是治理出来了,如果不耕种,过不了多久就又荒了。蹇良伟说:“按照前期宣传,自己开荒的地自己可以耕种,离家近的村民早已动起来。但治理了怎么多荒地,离村民较远的土地始终没人去耕种”。为提高村民耕种积极性,家乐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免费为家乐村村民提供油菜种子100斤、小麦种子250斤、土豆300斤,肥料5吨。如何把这300亩地全部利用起来,显然光靠附近的村民远远不够。于是家乐村决定引进农业公司和村集体专合社一道,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村集体专合社提供土地、种子和技术,村民负责种植,农业公司负责销售,并鼓励多耕多种、代耕代种。对较为偏僻的耕地,由专合社全面耕种,农业公司负责销售和技术指导。“现在我们这里好了,环境变美了,土地多起来了,我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撂荒地治理让我们村民很满意。”家乐村村民王彦平高兴地说。在撂荒地治理后的耕地上耕种开展洋芋耕种培训光种植农作物还不行,还应提高耕地附加值“耕地之所以丢荒,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植的农作物收益不高,导致村民们种植积极性差。只有不断的挖掘耕地更多的潜在价值,让群众们得到更大的实惠,才能持续保持村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情”,蹇良伟看着这大片开垦出来的耕地思索道。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农村的绿色、无公害、有机肥料的农作物备受游客青睐,有机农作物供不应求,一大批自驾游游客喜欢到美丽自然风光的田间地头体验当地民宿、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特色美食。在这样的背景下,家乐村在这300亩呈阶梯状的耕地上种植油菜花,硬化600多米的过道,修建观景台和蓄水池。合江县人大代表、家乐村党组织书记胡弟群说:“我们在撂荒治理的过程中就有意识的将坡改梯,硬化生产便道,修建蓄水池塘,把耕种的环境改善了,不仅能够为乡村旅游做准备,老百姓们看见了土地,看见了丰收,有了盼头,手上才更有力气,耕作更来劲了。”来年的春天,人们便可以漫步在高山上的油菜花海,一边钓鱼一边赏花,还可以体验“人在民宿住,香从风中来”。体验着别样的山地梯状油菜花风景。家住这片撂荒地治理附近的家乐村村民何文飞畅想着未来:“我准备在家里多养点鸡鸭,多熏制点腊肉,摆个小摊,卖点饮料、矿泉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目前,全镇已治理出撂荒地1800多亩。下一步,我们要将全镇的撂荒地治理和自怀景区旅游结合起来,将荒地打造成田园美景,将闲置农房打造成特色民宿,将特色农产品做成“私人订制”,让土地不在撂荒,百姓口袋不在空空。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村民们幸福感。”先滩镇党委书记朱华伟计划着下步工作安排.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1-16
今年以来,沿滩区联络镇通过全力“补短板”,利用好“活资源”“新平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激发了产业潜力。注重“补短板”。积极对上争取,成功争取实施金土地、小农水、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实现村组道路全面硬化20余公里,新建产业道2.3公里,完善就业创业基地、日间照料中心等地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文化广场2个,安装乡村路灯130余盏,实施厕所无害化改造300余户,持续补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用好“活资源”。依托玉寺山、高滩水库山水优势,积极发展以柑橘、水产、特色养殖为主的种养殖业,成功打造渔鹰山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种植赤菇、柑橘等2000余亩,带动300余名群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人均每月增收约1000余元。发挥“新平台”。依托农业乡镇优势,定点打造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一业一品”项目,通过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基地,以集体经济联合社为总平台,培育孵化家庭农场7个,真正起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积极作用。目前,精准打造金银湖——玉寺山——高滩湖(两湖一山)生态观光康养特色旅游线,带动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水果采摘等项目集群发展,实现旅游年均综合收入30余万元。(供稿:沿滩区委宣传部 李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16
(彭莉 记者 唐子晴)11月8日,米易县草场镇碗厂村生态湿地一片盎然生机。在草场镇,沿草场河顺流而下,串联起6个这样的生态湿地,如同一个个天然“水质净化器”,守护一方碧水。  几公里外的草场镇龙华村,米易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的核心区域,龙华风韵、邛都石寨等水美乡村节点,已建成投用,今年夏天一直有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戏水。  “以米易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为试点,攀枝花正在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样板工程。”攀枝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多项措施,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路”。“生态湿地+阶梯式护岸”构筑上游生态恢复涵养区  在草场镇碗厂村生态湿地,各类水生植物绿意盎然,有的高1米多。在一年前,这里还是裸露的河道。“别小看这些水生植物,有着大用处。”米易县水利局河湖管理股股长陈琦介绍,上游水流汇入生态湿地后,泥沙等杂物被植物的根系阻挡沉淀下来,而水中的有害物质则被这些植物吸收,实现自然净化,最终起到涵养水源的目的。  草场河上,有着米易县重要水源地——晃桥水库,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河流由西向东流淌,最后注入安宁河。近年来,因农田灌溉需求增大,周边生活用水取水量增多,草场河河道出现生态流量不足的情况;加上草场河流域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过去种植方式粗放,也让河道出现了水源涵养能力差、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为构筑上游生态恢复涵养区,米易县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沿草场河两岸布局的6个生态湿地就是举措之一,其中5个均位于晃桥水库上游。  此外,生态河堤也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一个“秘密武器”。沿全长23公里的草场河一路行去,10多公里长的生态河堤映入眼帘,依河道走势而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层层分明的生态型阶梯式护岸。  与传统河堤不同,生态型阶梯式护岸根据不同河道的行洪要求,设置护岸的高度,最矮4层,最高7层,每层高度为50厘米。更为特别的是,生态型阶梯式护岸采用不规则水泥石块,石块自然咬合,形成了凹槽与缝隙,并用鹅卵石进行填充。  “使用这种护岸,既能改善原有硬化河岸,又能恢复河道生态岸线。”陈琦说,这种护岸结构透气性好,有利于水体自然流动,可自动进行水体交换,还有利于泥土、草籽等附着,为水生动植物留出生存空间。7个水美乡村节点改善水环境以水为脉建设美丽乡村  白色景观桥横跨碧水上,五彩花朵沿岸绽放,八角凉亭下聚满休闲观光的游客,每逢周末,草场镇龙华村一带的水美乡村节点热闹起来。  这些节点,均位于草场河中下游,属人口密集的农业种植区。“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建设水美乡村、丰富出行畅游体验。”陈琦说,米易县将水系连通、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全面衔接,在草场河岸边布置绿道体系及配套景观,共打造7个水美乡村节点。  清涧飞虹、邛都石寨、龙华风韵、枇杷园纪……沿着草场河中下游行走,不同风格的水美乡村节点错落有致分布。  其中,龙华村的邛都石寨水美乡村节点因地制宜,在河岸的乱石堆上人工覆土2000平方米,建起一个以石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不仅减缓水土流失,还进一步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3月建成的龙华风韵水美乡村节点,则在保障原有河道行洪空间的前提下,沿岸修建了巡河步道、河道保护区,种上花草果木涵养水源,分层护航河道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巡河步道根据河道的宽度设置,如遇强降雨、洪灾,还可直接“变身”为“第二行洪空间”,筑牢防洪安全网。  据统计,通过实施多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攀枝花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等级实现“双下降”,预计全年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8平方公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诚都  青山为岳;绿水为池。山水交融,是为岳池。地处川东北的广安市岳池县,因盛产稻米,享有“千年银岳池”美誉,曾多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重要载体。位于岳池县东北方向15公里的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下文简称“园区”),目前已建成集中连片产业基地1.2万亩。坚持种养结合、轮作倒茬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发展稻油轮作示范基地5000亩、粮菜轮作示范基地4000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000亩。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受访者供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该园区正逐渐成为引领当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先行者”。近年来,园区按照产业基地宜机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思路,通过“统筹经营+服务组织+合作社+村集体”等模式,大力发展粮油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该园区有何发展之道?科 技 之 道“五良”配套,抢占园区建设新高地  “园区内的相关设施配套科技含量真不少。”11月4日,参加广安市农业农村工作第三季度“大比武”暨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培训会议的人员,来到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实地观摩,纷纷为园区在聚焦“五良配套”(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方面的建设成果竖起了大拇指。  连日来,挖掘机在园区的冬闲田中来回修整,一块块小田逐渐变成了宜机化的大田。在良田建设方面,园区通过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等涉农项目,建成能排、能灌、宜机高标准农田1.127万亩,占园区耕地面积93.9%。  园区内,绿油油的油菜已探出头来,一旁,智能虫情测报灯和高清摄像头精准守护着油菜的健康成长。“这是园区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关键配套。”园区服务中心主任李世林介绍,通过大数据平台、“三区四情”监测点、智慧农业监测点、高清摄像头等配套,园区可利用数据平台集成分析,全面实现粮食作物各环节智能化操作、数字化分析和综合服务。  注重科技推动,这是园区“ 五 良 ”配 套 的“ 主 旋律”。今年以来,园区在聚焦农机装备配套方面,配置了粮油耕、种、防、收等各类农机装备 363 台(套),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92.6%。此外,园区与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川农大水稻研究所合作,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联合体,建立专家工作站,加强科技竞争力。  “我们还建成了智能育苗中心,通过营养配土、穴盘育苗等方式,开展基质育苗,保障园区良种栽种,确保稳产高产。”李世林说,在食品安全方面,规模经营主体的产品已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监管,园区主导产品在 2022年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  “五良”配套背后,是园区运用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全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 文 旅 之 道打卡体验,在园区感受“诗和远方”  岳池农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1172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岳池,为这里秀丽的田园风光所陶醉,写下千古名篇《岳池农家》:“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生动诠释和赞美了岳池的田园风光之美、农家风俗之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此,园区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其中,位于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范围内的张家院子、付家院子便成了园区内的文旅结合必经“打卡地”。  李世林介绍,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园区就地取材,改造房屋外观、完善室内功能、整治人居环境,成功复刻还原21户原汁原味的川东民居。其中,张家院子按照“一堂两屋”(乡贤讲堂、院士书屋、农家老屋)布局,复原川东老屋的起居、生活场景,展现岳池浓厚人文底蕴。  而在付家院子内,村集体以2栋保存良好的老式穿斗结构瓦屋为契机,结合本地特色,定向打造川东民宿,通过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助力村民增收。  向内,深挖历史人文底蕴,向外,园区则力促农文旅深度融合。“我们通过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打造彩色水稻艺术景观、举办油菜花节、发展水果蔬菜等采摘体验新业态等一系列举措,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消费。”李世林表示,通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园区打造出独特的岳池农家文化旅游体验,让游客感受到“诗和远方”近在眼前。产 业 之 道培育品牌,让岳池大米香飘四溢  收获季,风吹稻花香,站在园区监测平台望去,目光所到之处皆是金灿灿一片。这些稻田里,蕴藏着园区发展的产业之道。  2022年,在政策引导下,岳池农投集团与当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流转苟角、白庙等地稻田1.6万亩,生产“稻鱼依”和“黍本道”生态大米。“这两个品牌是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塑造产品品牌的典范。”该集团生产部技术员陈嘉豪说。  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园区的“种田模式”日臻完善。岳池农投集团负责人蔡杨介绍,“国企+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纯手工+机耕机插机收”的耕作模式、“延长稻米产业链条”的深加工模式、“互联网+稻米+品牌”的销售模式……构成园区的“种田模式”的核心内容。香飘四溢的岳池大米正“飞”进中外各大超市,进入亿万消费者的饭碗。  园区还延长稻米产业链条,通过加快完善产地初加工,建成粮油烘干中心,承接县内外水稻、油菜烘干7600余吨。此外,与粉大师等县内3家米粉企业开展3000亩水稻订单生产合作,新培育米粉规上工业企业1家,通过推动粮油精深加工,园区岳池米粉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稻米产业链条上的村民,有的有了土地流转费,有的成为农业工人,有的则成为稻米种植、加工的业主,大大充实村民的钱袋子。  以“稻鱼依”“黍本道”生态大米等为代表的岳池大米正借力互联网腾飞。岳池大米品牌推销员杨凤婷介绍,目前,岳池稻米正依托线上“云平台”(游乐购、淘宝、京东、抖音、邮政、国铁商城)拓展销售市场,还选择京东商城深入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平台内策划、推广及销售。并通过开展5进(进机关、进校园、进超市、进市场、进小区)销售模式,在成渝双城经济圈重点城市成都、重庆、南充、广安等市场优先发力,逐步向国内、国际市场发展。  园区内一栋已建好的烘干中心旁,建筑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加紧建设粮食仓库和大米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具备烘干、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展示、仓储为一体的加工中心功能,助力园区全产业链发展。”李世林说。  2021年,园区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岳池县以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着力实施“五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成效。该县按照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标准,在责任对标、资金对标、指标对标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并结合实际编印《岳池县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实施方案》,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县级相关部门、乡镇、新型经营主体,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推进园区提档升级。  “我们正大力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园区骨架道路建设,集中力量、全力攻坚,确保今年成功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岳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斌去年,邛崃市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对口技术单位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采用“揭榜挂帅”,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组建“5+3+2”攻关团队到邛崃的农业企业、基地、合作社建立博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带教交流等方式,助力邛崃市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技术骨干。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副主任胡旭表示:“为提升邛崃市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强邛崃市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探索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我们制定了《邛崃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方案,通过开展农机农技现场观摩培训、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 N’的利益共同体,总结‘科研单位+政府部门+龙头公司+村集体经济+种粮大户’研推一体化模式,综合提升邛崃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据悉,11月4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了小春现代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暨田间培训会。在现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汤永禄、卢代华、李朝苏、郑本川等专家分别就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油菜免耕带旋播种、油菜机插、无人机种肥药一体化、“川油81”品种、现代化无人机装备等重大突破性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展示示范。胡旭表示,这一系列的示范,将探索省农科院专家与镇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业务融合互动机制,下一步还将持续开展相关技术示范和服务。  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邛崃市力争依托高素质农民、农技人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等,通过优化组合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和案例观摩交流等培训方式,培养一批真正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今年,预计将完成多层次全方位培训3371人次,为邛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16
(骆攀宇 记者 程强)11月15日,记者从雅安市芦山县获悉,今年以来,芦山县紧扣城乡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建立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智治”为辅的“三治融合”模式,推动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不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自治”为基,增添群众治理新动力。芦山县通过群众自愿自主、自建自管、自评自议,延伸建立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县、乡、村、组四级联调机制,优化全县“1+4+X”体系。制定《自治章程》和《网格公约》,建立“微菜园”管理、邻里纠纷调处等若干配套制度,构建起“1+1+N”自治制度体系。同时,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建设,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依托社区“群团服务中心场所”,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劝导、乡村振兴、抗洪抢险、赛事服务等,形成“充满活力、规范运作、贴近需求”的基层社会组织生态。目前,芦山县已登记在册各类社会组织共计71家、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7家。调解群众矛盾以“法治”为本,开创依法治理新局面。芦山以全县“1+8+33”综治中心站点和1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依托,全面加强“公调对接”和“诉非衔接”机制建设,形成上下联动、专业规范、协同共治的多元化解综合体系。今年以来,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6件,调解成功1100件,成功率为99.46%。同时,将群众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融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和创意节目中,以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懂、易接受、能吸收。此外,芦山还创新建立了“一官一长一辅警”法律服务机制,坚持“选、育、用、管”同时发力,从法官、检察官、民警、学校、律师等法律力量中推荐和选派法治村官33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52名和驻村辅警35名,形成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进程的有效合力。以“智治”为辅,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芦山以“智慧芦山”建设为抓手,投入资金5300余万元,升级打造一张综合治理网。目前,全县建设安装高清“雪亮工程”236路,覆盖行政村100%。同时,推出全省首个“账图模式”暨“云上法治森林”智能化法治平台,梳理法律法规及文件2000余部,有力推动岗位融法、办事依法、单位守法。此外,依托“智慧城市管理”项目建设,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智慧小区”等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建设,构建“大数据”引领下的“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技物防结合”的全覆盖巡防体系,动态防范风险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快速高效解决。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5
(记者 李柯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目光聚集在成都新津区天府农博园,其核心区3000亩大田展区内,100多种智能设备精准运转,空气湿度、风力、土壤水分、营养成分……在“数字农业”加持下,这片稻田以最少的人力实现了精确地管理,种植的第七届“稻香杯”55个品种长势喜人,打造的四川“稻香杯”品比试验区迎来了高产稳产……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现代种业建圈强链作为成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为了打好种业“翻身仗”,成都把现代种业纳入全市20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并出台了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着力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现代种业高地。邛崃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研发+生产+市场 链主企业逐渐壮大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刚刚过去的10月,作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种业园之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堪称四川种业“最强大脑”的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又成功引进一家上市企业——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签约协议,丰乐种业将在邛崃建设生物育种研发中心,建成植物基因超进化系统,重点搭建基因超进化平台、遗传转化服务平台、生物信息应用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等应用平台,开展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业务。在位于天府现代种业园的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理化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新送来的种子进行检测。作为国家级种业园区,这个测试中心代表了我国种子检测分析的先进水平,主要为西南地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提供必备的DUS测试、品种区试、抗性鉴定等科学权威报告。“通过理化分析和田间实验,可以掌握种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等,为其是否宜于市场推广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清单式检索‘链主’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重点引进成长性好、潜力大的种业企业,链主企业在我们园区逐渐壮大。”天府现代种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成功引进先正达、荃银高科等种业及关联企业21家落户,正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主动担当种业振兴的使命,落实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全面推动现代种业建圈强链,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核心承载区,助力四川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逐步突破技术瓶颈 做优做强种业产业园区今年秋天,成都平原水稻喜迎丰收。在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核心示范区,在这里,精心整理过的大田绵延数里,不仅种植着最新最优的粮食品种,还能实现全程标准化、机械化耕作,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出更优质的粮食,带来更好的收益。这是成都“藏粮于地”的代表作——高标准农田。据了解,成都市政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初步达成《成都市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科技合作协议》,四方将协同创新合作,组建首席专家、骨干专家产业链智囊团,采取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等方式,加快解决产业链的共性、“卡脖子”问题。统筹推进天府现代种业园16个科创功能项目建设,种子检测中心、孵化中心等4个项目建成投用,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种业实验中心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总部区已具备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功能,目前已集聚77名专业技术人才、10个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入驻。以“种业强市”为目标,成都市构建以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总部区“双核”为驱动,以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津天府农博园、蒲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点为支撑的种业发展格局。同时,提速推进天府现代种业园种业实验室、标准化厂房、农创工坊等项目建设,加速“一库一院五中心”科研平台成形成势,力争5年内打造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种业园区之一。(图片由邛崃市提供)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1-15
 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思路、创优服务,以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区,建立返乡农民就业创业基地,汇聚返乡创业资源。因地制宜,多形式推进。董允坝返乡农民就业创业基地以“合作社+公司+农户+支部”的发展模式,依托山东寿光集团、重庆中一种业等行业龙头,培育种植大户和餐饮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政企合作”,模式组建绿阳公司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合作社通过与院校合作,引进名优新品,优化种植技术,建立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实行统一销售。党建引领,跟进式服务。基地成立了董允坝农民工创业就业党支部,通过组织活动,增强农民工的凝聚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收集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就业创业帮扶平台,对基地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培训累计30余场次,培训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落实政策,全方位扶持。江阳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董允坝创新创业孵化园,对入驻项目享受两年内免土地租金,第三年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回引了22名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入驻孵化,带动周边农户直接就业1万余人次,为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目前,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投资支持600余万元,为返乡下乡创业者建立了种子资金100万元。(供稿:江阳区就业局 汤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14
(黄建伟 潘政吉 记者 汤斌 文/图)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近年来,资阳市安岳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品牌、规模农业,强化科技兴农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安岳县粮经统筹促进柠檬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一角稳住农业基本盘 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秋播一粒“籽”,夏收万斤“油”。11月1日,在元坝镇西泉村,800余亩油菜苗叶绿茎壮、长势喜人。“土地实行了水稻油菜两季轮作,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创辉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左孝川说,“今年9月水稻收割后,我们通过无人机直播免耕油菜,预计来年5月成熟收割,接着继续种植水稻。”同样,在大平镇玉石村,今年村集体经济的300余亩水稻和再生稻实现颗粒归仓,运往了玉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的大米加工厂,目前正开足马力加工大米。“我们自产自销的大米已获得‘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使用标识,订单源源不断,群众持续增收。”对此,玉石村党支部书记龙贵一脸喜悦。安岳县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尤为重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审时度势后,该县立足当地富集的农业产业资源和“三农”工作发展实际,严格落实《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引导农业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粮经统筹模式,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并出台《安岳县五条措施支持秋粮生产》等文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力度,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稳定,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基座,确保自己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重要农产品供应平衡,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持续增强,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稳住了农业基本盘。”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实现“低转高”2万亩、“果加粮”1.2万亩、“果还粮”3.9万亩,整治撂荒地10.01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18.88万亩、产量75.15万吨;全县种粮大户245个,同比增长62%。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38个,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7万头左右,年出栏生猪达110万头以上。鼓励业主推行“蔬菜+粮食”生产模式,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5万亩以上、年产量86万吨以上。大力推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水产养殖面积5.3万亩,年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同时,成功创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产品4个,拟新增认证绿色食品产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持续壮大乡村经济实力一个钢架大棚里,16名工人在现场负责人黄晓艳的组织下,一字排开,或猫腰清理杂草,或挥动锄头进行翻地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准备栽反季红薯尖。”资阳尤特薯品公司总经理张世荣介绍说,“公司计划今年11月内完成大棚红薯尖的栽种工作,12月开始销售红薯尖,今年共选育了36个品种的红薯,预计产量产值都将超过去年。”安岳“红薯妹妹”黄晓艳在田间直播带货这片红薯种植基地,位于周礼镇海棠村1组,占地30亩,建有31个普通大棚、11个连体智能大棚。截至目前,尤特薯品公司已在周礼镇建成有机红薯生产核心区1300亩,建成窖藏库约2万平方米、冻藏库约400平方米,红薯产品直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社区。同时,公司还在安岳、乐至、资中等地带动农户种植红薯面积超过4万亩,惠及家庭超过3000户。红薯、柠檬,是安岳县着力做大做强的两大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该县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守好擦亮“安岳柠檬”金字招牌,提升“安岳红薯”美誉度,以此持续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柠檬种植面积48万亩、占全国的70%,年产量53万吨、占全国的70%,获“中国柠檬之乡”称号;柠檬加工企业达561户,年加工能力30万吨;柠檬营销企业3300余户,从业人员12.5万余人;安岳柠檬产值151.4亿元,品牌价值达190.64亿元,品牌强度为835,在水果类地理标志中排名四川第一、全国第三,入列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红薯产业发展,则围绕“基地标准化、加工集约化、品牌市场化、科技专业化、防控科学化、发展系统化”目标,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红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0万吨以上,特别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周礼粉条”,占据了川渝火锅市场半壁江山。培育发展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几天,在思贤镇清泉村一片荒坡上,安岳县清泉农机专合社理事长刘凡强和儿子刘衍进带领工人忙着开垦流转的103亩撂荒坡地,为下一步种植土豆做准备。刘凡强经营的专合社,目前是资阳境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农机专合社,专门为专合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集农耕、技术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秸秆还田等于一体的“一条龙”全机械化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专合社还在思贤、石桥等地流转土地900余亩,发展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产业。“我们流转的大部分土地,都是由撂荒地整治而成。”刘凡强说,“承包撂荒地来发展传统农业,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老百姓很是欢迎。”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近年来,该县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引领,把培育发展壮大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体代表的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制定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规范和工作联席制度,推动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并示范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在抓特色、提品质、创品牌上下功夫,以点带面地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同时,引导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广泛推广农业优新品种和轮作、套种等种植方法,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经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新培育农民合作社25个、家庭农场40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663个、家庭农场948家、龙头企业25家。不断发展壮大的农业经营主体,正示范引领着县域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  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蓄势突破一条彩色观光游览路,犹如在乡野道路间刷出了一道彩虹,串起了乡村的美丽途景;文化厚重的卧佛石刻,风景怡人的跑马滩水库,经统一规划建设后更是独具特色;古朴的步道绕山而行,别致的民宿栖水而建,漫步景区,满目皆风景,仿若画中游;建成的莲花大桥游客服务区、水月集、仙人撒网、长廊码头等景观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这是近日记者在卧佛镇农文旅融合示范点现场所见。卧佛村农文旅融合示范点项目建设一角“‘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效应,让卧佛村这个昔日靠捕鱼种庄稼为生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加速引领着镇域内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卧佛镇人大主席李亮说,“待项目完成后,预计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将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努力打造安岳乡村振兴典范。”“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该县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依托柠檬、石刻等特色资源,推进优势业态融合与资源要素集聚,统筹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蓄势突破。其中,卧佛农旅融合生态康养度假核心区、宝峰山农旅融合示范片、周礼薯业农旅融合示范片、龙台特色柠檬示范点、李家体验农业示范点等重点农旅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宝森柠檬旅游区创4A级旅游景区通过景观评审,桃坎柠檬旅游区推动2A级旅游景区创建,石羊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和鱼龙山关公湖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片等纳入储备项目。安岳着力培育一批国、省级农旅融合特色小镇、特色村、农旅融合发展先行典范,基本构建“一核四片多点”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布局。此外,安岳还坚持以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全力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加速打造成渝中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目前,全县已认定国家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3个、县级园区4个,初步形成“1+4+3+6”国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