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翔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为弥补大春粮食因高温干旱造成的影响,泸县在抓好再生稻蓄留、秋红苕种植的同时,适时播种秋洋芋,弥补大春损失。9月21日下午,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9社村民唐敬秀的院坝,站满了前来领秋洋芋种子的村民。  五谷寺村9社村民李定元推着装满秋洋芋种子的三轮车朝家赶。“我今天一共领了1600斤的红皮黄心洋芋种,准备种5亩洋芋,等到明年开年就可以收上万斤秋洋芋。按现在的市场价一斤洋芋1到2元计算,到时我就有1万多块的收入。”李定元高兴地说。  “今年我镇一共免费发放70吨秋洋芋种,准备种植5000亩秋洋芋。”潮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良兴拿着登记册说。  为保证秋洋芋稳产高产,泸县采取四统一方式抓好秋洋芋生产:统一选用良种,适时早播;统一处理种薯,合理密植;统一施足底肥,防治病虫;统一中耕培土,强化管理,尽最大程度实现省工、节本、增产、高效。  “泸县今年争取项目资金740万元用于秋洋芋生产,对20个镇(街道)秋洋芋种薯、肥料、农药等物资进行补助,带动全县种植秋洋芋11.5万亩,打造25个秋洋芋高产示范片,预计产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股股长高尚卿介绍。  晚秋生产是全年粮油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抓好晚秋生产对确保圆满完成粮食安全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泸县按照“扩面、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再生稻、秋红苕、秋洋芋、秋大豆生产,把晚秋作物当成正季庄稼来抓,做好农资储备和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建立核心示范区和高产攻关片,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9
(记者 文露敏)9月23日一早,泸州市古蔺县金兰街道东城创业园区一幢4层的厂房里,3条流水线上缝纫机“哒哒哒哒”的声音响起,会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1万多件内衣裤被生产出来,等待运往全国各地。“我们的订单量相比4月份上升了20%左右,正在大量招工,天天都有新的缝纫工进厂。”泸州五子牛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作为古蔺县的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这里的100多名工人,五分之一都来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就地就近就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家门口建起“帮扶车间”  一天从早到晚,从黄小红手中经过的鞋子,有时能超过1000双。  2019年,她刚刚进入位于古蔺县金兰街道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博鸿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时,“一天能弄好200双就算不错了。还没搬迁下来时,我因为腿脚残疾,只能尽力种些谷子、玉米来维持家用。”黄小红说,如今,哪怕是慢慢挪,她从家到工位的时间也在10分钟以内,每个月能赚3000多元。  在广东也有工厂的王强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服装行业一直面临着劳动力回流的情况。”2021年底,位于东城创业园区的公司开业,他就计划把所有生产陆续搬回古蔺。  古蔺县乡村振兴局总经济师王汝叶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共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1个、脱贫产业园218个,全覆盖106个集中安置点,辐射带动2.4万名搬迁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通过配套制定精深加工、招商引资等13项优惠政策,成功招引18家加工企业落地集中安置点,带动1500余人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引导在外蔺籍成功人士回乡创办“帮扶车间”22家,共吸纳3208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创业  2021年,凉山州喜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与宁波市海曙区东西部协作,在大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建“喜德县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入驻创业企业达16家,带动就业209人。  喜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陈永忠告诉记者,以前,喜德县群众的就业以外出务工为主,当地通过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搬迁劳动力创业。截至目前,喜德县全县年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万元以上,发放创业补贴23万元以上,免费创业培训60人次,创业指导200人次。  今年以来,古蔺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吸纳301人参与务工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45万元。设置生态护林、社会治安协管等多类型岗位,重点向无业可就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倾斜,今年开发公益性岗位同比增长4.7%。  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四川扎实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及脱贫地区产业帮扶、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等,截至8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务工人数230.0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此外,积极帮助脱贫家庭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8月12日,阿里巴巴发布助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方案,并与四川、河北等首批试点省份乡村振兴局签约。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28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李悦 文/图)“今年遇到了干旱,没想到藕还是长得这么大!”9月2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泰安街道咀阳村9社的荷花基地里,村民王天贵采着一根一米多长、碗口粗大的莲藕,欣喜不已。 咀阳村历来种藕,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年来,泰安街道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村民种植经济型藕和观赏型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流转的土地,加上自家的土地,一共栽种了50亩藕,预计今年藕产量9万公斤,按照6元/公斤的市场价,收入达50余万元。”种植大户王天贵家,栽种了雪莲、鄂莲四号等莲藕品种,他一边用清水洗着藕上的泥土,一边乐呵呵地算着今年的收入。 秋收的藕田里,荷叶凋零,村民用铁锹顺莲藕生长的方向,小心翼翼扒开稀泥,从泥土里抠出来一根又一根藕,然后整理、清洗、装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据介绍,为了发展好藕经济,泰安街道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咀阳村周边配套建设村级公路22.8公里,并以财政补贴,鼓励村民大面积栽种观赏型和经济型荷花,让村民既吃上“经济饭”,又吃上“旅游饭”。 截至目前,该村已集中种植经济型藕1500余亩,观赏型藕300余亩,预计今年人均增收2.6万余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8
秋意渐浓,致富荷花常开不败,莲蓬也迎来了丰收的旺季。9月22日,秋高气爽,来到泸县方洞镇庆丰村的“荷塘月色”种植基地,远远望去,一大片的荷塘映入眼帘。荷塘清香醉人,荷叶如盖,层层叠叠,就像一片绿海,朵朵荷花冒出海面,亭亭玉立,别样娇红。几位村民正在穿梭于茂盛荷花丛中,采摘大颗饱满的莲蓬。村民采摘莲蓬《汉乐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美景在泸县方洞镇庆丰村成为现实。“从今年三月种植荷花开始,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样既方便照看家里,也有收入来源。”庆丰村四组村民吴中芬一边采莲蓬一边高兴地说道。跟她一样在基地务工的共有十多位村民,遇到种植、采摘莲叶、莲花、摘莲蓬时,村上便聘请村民前来打零工。“莲蓬上有很多小孔,每个孔里面都藏着一个莲子。莲子好吃还能入药,对肠胃不错。熬粥后它是香香糯糯的,磨成粉做糕点还带着荷叶的清香。”村劳动保障协理员、专门从事荷花种植管理的张春艳介绍说。“莲子是药食同源,现在市场需求量大,荷花可以进入鲜花市场、制作成精致的美食;莲子可食用,也可以入药;莲蓬、花蕊、荷叶均被药材公司收购......荷花一身都是宝。”张春艳对莲花的好处津津乐道。“最重要的是一年种植,多年受益。”村监督委员会主任郑尚金说,村集体资产公司流转40余户农户50亩田,引种采摘莲蓬为主的种植莲,今年亩收入在7—8千元,预计以后的收入还能逐渐增加。今年,村上支付的土地流转资金,务工工资达到10万余元。村民采摘莲蓬“莲用荷田不但花开艳丽,而且花期长,吸引了很多人来观赏、拍照打卡。莲蓬成熟后,大家还可体验采摘的乐趣。”庆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集体资产公司负责人刘哲清说。“为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经过市场考察,庆丰村两委研究决定,2021年庆丰村集体经济组织启动了荷塘月色项目,引进了以采莲花、摘莲子为主的荷花种植。”刘哲清介绍说。通过市场考察,莲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清然解毒降血压的食疗功效,加之无任何污染,是非常生态环保的天然绿色食品。附近的农家乐将其入菜,莲米酒酿南瓜,辣椒爆炒莲子,生莲米拌秋海葵、莲子老鸭汤、荷叶饭、荷花茶等美食深受大众喜爱。在高档宾馆酒楼,两枝莲蓬里的五六十粒莲子做成的一份菜肴,可以卖到100多元。莲子粥或莲粉羹,是众多市民喜爱的食疗养身吃法。“今年3月投入种植,目前已经实现收益。”刘哲清说,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学莲花种植、采摘技术,带动全村致富增收。于此同时,荷塘还放养了大量的虾苗、鱼苗,双作模式不仅生态环保,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刘哲清表示,下一步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荷花经济为依托,推进基地深入发展。发展以“基地+集体公司+农户”的规模集约发展、“莲花+稻渔”的生态种养模式、“赏花+农耕采摘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通过统一种植、统一回收、统一管理、在全村推广“太空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供稿:泸县方洞镇 郭莉 曾佐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阳松蓉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9月25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双龙村返乡农民李范军的肉牛养殖场里看到,他正在牛圈子里用铁铲将牛粪一铲铲送上三轮车,然后送到专门的堆粪池发酵,而牛尿和水等则流入沼气池,发酵后的牛粪便和沼液供周边村民种粮食作物和蔬菜;而在牛儿的食槽里,用玉米和水稻秸秆粉碎发酵的饲料让一头头肉牛吃得正欢。李范军一边铲牛粪一边高兴地说:“我用牛粪换周边村民种植的玉米和谷草秸秆,不仅变废为宝,我和种植户都实现了‘双赢’,我省了草料钱,村民省去了肥料钱。”  2018年6月,在外打工的李范军决定返乡投资养牛。他之所以选择回乡养牛,是因为地处大山深处的双龙村大小山头有上百个,森林覆盖率高,村里土质肥沃,水草丰富。“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不养生态牛,那简直就是浪费资源。”李范军说。于是,返乡后的李范军就斥资100余万元建起了标准化肉牛养殖场,陆续从山西、甘肃买回了50多头个头大、生长快的“西门塔尔”架子牛,开启自己的“牛倌”之旅。  “牛是草食动物,投资养牛,首先就要解决牛的草食问题;同时其产生的牛粪便,如果不能很好利用,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李范军说,现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农村家家户户都已经烧上了天燃气或沼气,原来当柴烧的玉米、稻草等秸秆已几无用武之地:焚烧污染环境,腐烂在地头肥效低且还容易孳生虫害。“如果用牛粪肥换村民的秸秆,既让村民省去了种地购买肥料的支出,也解决了牛粪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  于是,李范军从一开始养牛,就在双龙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与周边50多个农户达成了每百斤牛粪换百斤秸秆的协议,面积超过了300亩。  “给村民换秸秆的牛粪不是简单从牛场清理出来就交给村民,而是经过了专门的发酵处理。”李范军告诉笔者,为了处理牛粪,他除了对牛粪实行干湿分离外,还专门建了可容纳近百方的沼气池,专门发酵牛尿和部分渣滓。如果没经过发酵的牛尿直接用于浇灌粮食作物,因牛尿中的氨分子含量太大,农作物反而会被熏死。而用于喂牛的秸秆,李范军也买回专用的粉碎机粉碎后进行堆积发酵,然后再拌入玉米粉等进行精心配制成可口饲料进行饲喂,让饲料养分被肉牛充分吸收,加速肉牛的健康生长。这两年,李范军在肉牛养殖中,就靠着这种“牛粪换秸秆”模式,真正实现了“养殖—牛粪(沼肥)-种植-养殖”的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让李范军和村民都尝到了甜头。  李范军告诉笔者,自秸秆在饲料中唱主角后,每头牛每天大约能省5元钱的草料费,每年出栏的50多头肉牛,一年能省下将近1万元的草料成本。而村民用上牛粪肥后,每亩地就要节约化肥钱超100元,基本不再花钱购买化肥。而单单省了肥料钱还不算,由于及时将秸秆从田间地头清理出去,不仅解决了因秸秆腐烂、地墒升高、害虫孳生等引起的土地问题,还降低了火灾隐患,保护了生态环境,方便了种植户整理土地,促进了增产增收,形成了“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资源双循环利用生产链。  “今冬我还要着手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力争年出栏达到100头以上。”李范军自信满满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肖光荣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注意,一定要把有机肥撒在葡萄的地面上,然后用旋耕机将有机肥翻犁到泥土下面,再浇浸透水以促进葡萄根系吸收养分。”9月25日,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三江村的 200 亩钢架大棚精品葡萄园里,葡萄园业主胡朝贵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说,“这样才能保证葡萄树枝营养,抵御寒冷,让葡萄安全过冬。”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胡朝贵在安富街道三江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 200 亩高标准的钢架大棚精品葡萄园,并从浙江等地引进优良巨玫瑰、玫瑰香、阳光玫瑰、夏黑等 10 个优良葡萄品种。由于懂技术,他的大棚精品葡萄园又地处纳溪城郊并毗邻凤凰湖、花田酒地2个国家4A风景区,每年葡萄成熟季,都是游客上门体验采摘,每亩葡萄的平均产值达到了4万元。  “葡萄秋冬季管护特别关键。”胡朝贵表示,让葡萄秋冬季保证充分营养,就必须严格按照优质葡萄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要求,做好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才能促进葡萄来年的健壮生长,增加产量。而采用钢架大棚的避雨葡萄,虽然看似投入大,但减少葡萄病虫害,再通过套袋种植,减少农药使用量,培育有机葡萄,这样种植的葡萄质量好,糖度高,水分多,外表亮,口感好。而且采用钢架大棚避雨种植,可以使葡萄提前20天到一个月上市,增加收益。尤其是在下雨天,也不影响游客进园体验采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千越 记者 杜铠兵  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金龙社区一派繁忙,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放种、覆盖秸秆、施肥、浇水……  “给种薯盖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等稻草腐烂了以后,还能直接作为肥料。”田埂上,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徐超正在给农户详细地讲解秋马铃薯稻草免耕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为防止种薯烂块、死种,在播种前一定要先用菌多灵进行浸种消毒,这样出苗率才高。”刚刚运达的种薯。 唐千越 摄  “这些稻草以前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年有专家来给我们指导,我心里踏实多了。”金龙镇金龙社区7组村民王从会对这项实用技术信心满满。  “今年秋马铃薯的种子和肥料都由国家补贴,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正在覆盖秸秆的金龙镇金龙社区7组组长熊联华高兴地说,这些种薯昨天才运到村里的,今天一大早农户们就来田里下种了。  “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和管理措施,直到马铃薯成熟。”金龙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唐一平介绍说,在采收时,只要刨开腐烂的稻草,就可以看到整齐的薯块,可以像捡鸡蛋一样把马铃薯捡到筐中,收获方便快捷。村民为马铃薯种覆盖稻草。 唐千越 摄  “为有效应对今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龙马潭区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省、市、区级安排部署,我们坚持‘大春损失晚秋补’的原则,大力发展秋马铃薯稻草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抗旱作用。”徐超介绍说,目前,龙马潭区共种植秋马铃薯1万亩,其中5000亩为秋马铃薯示范片,预计采用稻草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秋马铃薯亩产可达到750公斤,每亩的收入可达到3000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7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张少榕)为继续在全镇营造“诚信光荣”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合江县榕山镇“以新交心”,和民营企业安全检查等工作结合,扎实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工作。创“新”形式,宣传深入人“心”。在镇域内民营企业、超市、商场和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统一悬挂宣传画11张,展板4个;建立诚信文化交流微信群,定时发送各个单位、企业开展诚信宣传亮点;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收到诚信宣传意见建议12条;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传播诚信理念,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收到教育熏陶,自觉树立个人诚信形象,共建诚信文化。树“新”典型,效果提升民“心”。以诚信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专题培训会和宣讲会,积极宣传贯彻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主题责任意识,突出活动宣传效果,总计开展各类培训6期,参加人数达360人,推荐诚信代表3名,在宣讲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建“新”机制,构建诚信永“心”。建立诚信巡查制度,对所有单位和民营企业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每月进行至少1次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销号制闭环管理;制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造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诚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诚信公共服务;认真开展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个单位和企业评价体系建设,为建设绿色生态和美榕山打下诚信基石。(图文   榕山镇人民政府张少榕  15183024077)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6
9月21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山间地头,放眼望去,成片的蜜柚林郁郁葱葱,一个个沉甸甸的蜜柚宛如黄灯笼挂满枝头。清风拂过,柚香扑鼻,柚农武正伟和妻子朱章英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蜜柚。“现在正值三红蜜柚上市,我们家栽种5亩多,每天可以摘三四百斤,预计今年可摘一万多斤。”田地里,武正伟将黄澄澄的柚子放入筐中。“我每年都在这买柚子,柚子很甜,味道很好,价格也合适。”记者采访时,恰逢村民张宗连上门选购柚子。据悉,三红蜜柚采用套袋技术,单果重1.5千克左右,肉质细嫩,酸甜可口,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柚子的销路还可以,来买的都是老客户,在地里就已经卖的差不多了,现在我手里订单都已经有几千斤了。”武正伟笑着说,虽然今年雨水比较少,但对三红蜜柚影响不是很大,依然迎来丰收。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预计收入可达3万元。“下一步,我打算将现代农业技术、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贯穿种植各个环节,从培育、栽植、施肥、浇灌到果实成熟,均实行专业化管理,保证蜜柚绿色、健康又营养。”武正伟对下一步的计划,信心满满。(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唐千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3
 “从报案到理赔,仅仅三个工作日,我们都还没缓过神来。”近日,村民刘世林和41户水稻种植户收到中央政策性水稻种植完全成本保险理赔款13.83万元,心情有些激动。刘世林说,种了10年的水稻,年年投保,第一次如此迅速地收到了理赔款。、当日,泸州市江阳区纪坝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收到了一笔40.29万元的风灾干旱损失理赔款。“幸亏今年给高粱上了特色农业保险。”大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俊杰连连称赞“这个保险好,政府承担了保费的75%,自己只需交25%,大大减少了农合社和村民的受灾损失。”和前两笔理赔款同时到账的还有泸州市创铭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水果种植特色农业保险理赔款49万元,“水果种植保险切实给我们减轻了很大压力。”总经理卿友全在收到理赔款后,长长舒了口气。“这是我们支付的第一批理赔款,共有三笔,合计103万元。”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阳区支公司农村业务部经理陈召双说,还有玉米、生猪等其他理赔款将会尽快兑现到位,让村民和专合社能放心再搞种植和养殖。今年7月以来,江阳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和大风天气,给全区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关键时候,江阳区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大大缓解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包括中央险种、中央优势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保险。据统计,全区已有1353户受灾农户报案,涉及水稻、玉米、花椒、柑橘、蔬菜等农作物,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生猪、肉牛、肉羊、鱼塘养殖等家畜水产,报损金额360.7万元。灾情发生后,区农业农村局会同保险公司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快速查勘、快速定损、快速理赔。接下来,各保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快灾害定损理赔工作,同时,区应急、气象等部门将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向农户发布风灾、干旱、病虫灾害预警,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受灾农户撑起保护伞。(供稿: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张红 陈茂)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2
近年来,古蔺乡里乡味的农特产公司品牌创始人之一、古蔺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秘书长——李逊,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快速地打开了农特产品的销售市场,把古蔺的农特产品有效地推广了出去,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古蔺农特产品开始逐渐走出大山。立足新阶新优势,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销售管理岗位上有着12年经验的李逊,因为看好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政策,决定跨行业去发展家乡农特产品。他的公司主打的是古蔺的高山黑猪腊制品系列、特色水果、干货等农特产品,且非常重视产品品质把控和包装升级,力求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仅两年时间公司就整合了存栏生态黑猪300头的养殖基地、天堂村400亩优质脆红李基地,并与双沙万寿村、东新民主村的猕猴桃基地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是利用在大流量的短视频平台发布制作过程等营销策略,将古蔺特色挂面推广到全国各地,实现了平均每天发货量超过100单、年销售额破百万的佳绩,是小微企业成功创业的优秀代表。发挥新阶新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除了发挥带头创业、助力家乡乡村振兴事业的思想引领作用外,李逊还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在2021年丹桂特大洪灾中,公司捐献物资近万元。2022年公司还积极参与了玉林小学“诗意校园”公益活动,高考蔺阳中学考点志愿服务活动,为马蹄镇“童伴妈妈”留守儿童献上一份爱心,为龙山镇、金兰街道的抗旱积极捐钱捐物等。县委统战部凝聚新阶力量,同心同行2022年初,县委统战部相关领导了解到李逊返乡创业的情况,积极邀请李逊加入古蔺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并推荐李逊参加了2022年泸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在党校的培训学习。现如今,李逊在古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担任了副秘书长的职务,在发展家乡农特产品、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代表作用。(供稿:古蔺县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2
骑上小电驴、夹着工作笔记,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昭详便开始了他一天的走村入户工作。田间地里、农家院坝都是他的工作地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他驻村工作的常态。2021年7月,“90”后的纳溪区法院执行局干部李昭详响应组织的号召,主动请缨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成为了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担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辟乡村“五大振兴”新路径的重担。面临更重的任务、更多的挑战,李昭详没有丝毫退缩。“我不怕吃苦受累,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李昭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太和村新农居鳞次栉比,产业路四通八达,呈现出一幅物美人和、诗意宜居的美丽乡村新貌,并在2022年2月,获评泸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然而,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三“不好”。第一“不好”:身上“土里土气”刚来村里时,村民对这个新来的“90后”第一书记提出了种种质疑:“村上来了个干部,城里来的,又年轻得很,能为村民办什么事情哟?”面对这样的质疑,李昭详没有沮丧,反而激起了他干劲儿。他白天“串门”和村民拉家常,晚上把自己关在寝室研究村里的各种资料,并自己总结了一套“泥腿”工作法(即:走遍千家百户,踏遍田间地头),哪家经济困难、哪家有危房、哪块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对这些情况他都如数家珍,被他认真仔细地记在笔记本上。“李书记来刚来时,村里正在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一听有工作,他立马就放下行李,自驾私家车护送村里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到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是个很有干劲,也很接地气的小伙子!”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钟传杰说。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党员干部就该沾点‘土味’,不然怎么为群众服好务?”驻村一年多来,李昭详的足迹遍布太和村每一个角落,秉持着一颗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心,时刻把村民的大小事都铭记在心,先后组织党员干部为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开展代办服务、改建房屋、售卖农产品等50多次。“李书记每天为大家跑上跑下,帮村里群众做了实事,是个攒劲、实在的小伙!”他用实际行动获得了村民的肯定,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泥腿书记”。第二“不好”:说话“啰哩啰嗦”李昭详个子不高,做事很精干、很有条理,但在关乎村民的大小事的时候他又会变得“啰嗦”。“这个卡点是进山的主要通道,可要盯紧点......”“方案里别忘了写清楚每个人的责任分工、点位分配,要做好物资保障......”......今年8月,在面临高温“烤”验的时候,他每天参与到卡点值守和森林防灭火巡查中去,挨家挨户开展政策宣传,反复叮嘱村民做好配合工作,每个细节他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对每个村社干部絮絮叨叨好几遍,恨不得把整个流程都给预演一遍。在得知中心村和4社山顶的村民缺水用时,他又组织党员志愿者自驾私车为村民送水,每天不厌其烦地询问村民“水够不够用?”“水干不干净?”“庄稼有没有受灾?”。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时,大量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让李昭详又“啰嗦”了起来。“小李书记,您不用啰嗦了,这些我都晓得了。”“哎呀,这还有一点,你听我讲完。”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劝导村民积极配合做好防疫工作。对于每个封路卡口设置、核酸采样场地布置,他都要挨个挨个地过细,生怕遗漏了哪个步骤。诸如此类,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他都很上心,村民们也逐渐习惯了他的“啰嗦”。“小李书记越‘啰嗦’,我们村民的心里就越踏实”。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啰嗦”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村民们的关爱。第三“不好”:做事“犟头犟脑”“别看小李书记年轻,干起来事来‘犟’得很。”这是太和村村民对李昭详的另一个评价。在驻村之初,不少村民对他不信任,“这么年轻,怕是锄头都不会拿,能干成啥子事哦?多半是来乡下图个清闲。”但李昭详是个“犟”人,面对质疑不气馁、不抱怨,用实际行动抓取民心。他通过对接帮扶单位和爱心人士,筹集资金6万余元,在陡岩子、金银山两个村民聚居点新安装太阳能LED路灯60盏,路亮了,村民的心也亮了。后来他又发现村里部分社出行不方便,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存在“多走冤枉路”情况,他又跑上跑下争取资金,夜以继日抓项目进度,帮助村上新建撤并建制村连通路2.8公里、产业路3.7公里,打通了“堵点”,也连通了民心。李昭详的“犟”,还体现在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经过他调研发现,太和村土质、地势都非常适合桃子生长,于是他想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与毗邻的江安县留耕镇重心村共同实施“投桃报李”项目。但在开会时,却有人打退堂鼓“大家都没干过,就怕有风险,谁知道结果咋样?”“什么没风险,连吃饭走路都有风险,难道就不干了吗?这是对村集体经济很有利的项目,我们要有信心。”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太和村成功建起44亩胭脂脆桃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公司增收6万余元,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说的再好,也不如干得实在,我驻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为了这个村好的事,对村民有益的事,我一定要办到底!我就是这样一个‘犟’人。”李昭详用“犟心”换“匠心”,给太和村带来持续的发展,带领着村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供稿:纳溪区大渡口镇 常远鑫)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1
在合江县望龙镇瓦屋头村蔬菜种植基地,空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到处都是连片新栽下的白菜苗。合江县九丈坝蔬菜专业合作社正抓住有利时节,积极发展晚秋生产,确保蔬菜优质高产。望龙镇瓦屋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碧波说:“高温天气过后,我们积极对接合作社,进行土地的翻垦,组织附近村民进行蔬菜的种植,保证晚秋生产。”合江县九丈坝蔬菜专业合作社自2020年承包土地以来,主要种植各种时令蔬菜,除了保证县内蔬菜需求,这里的新鲜蔬菜还将运往重庆等周边地区供应超市和大型商场。郑碧波说:“我们总共承包给合作社700多亩地,现目前开垦了500多亩,现在蔬菜种植了100多亩,后面会种植茄子、南瓜和大海椒等蔬菜,预计在年前就可以陆陆续续的上市。”据了解,望龙镇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目前已建成优质蔬菜基地1000余亩,有力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同时实现了助农增收。望龙镇农业农村办主任王俊说:“我们依托当前巴蜀鱼米之乡建设的大好形势,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到晚秋生产中来,鼓励专合社、种植大户参与成片种植。并且我们还发了大量粮食种子,进行了种植技术的培训,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也确保群众的菜篮子更加丰富。”(供稿: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张琳 黄建伟 李科 杜明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1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李悦 文/图)2022年9月19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民乐村2社的稻鱼共养田里,村民正在收获水稻和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川南乌蒙山区各地以财政补贴方式,将“巴掌田”由小改大,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打造高标准现代稻鱼共养农产业基地,鼓励农民既栽种水稻又养殖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0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孙丽 文/图)“做核酸了,住在楼上的居民朋友都下来做核酸……”9月16日凌晨5点,一个人拿着喇叭,奔走于江阳区华阳街道竹苑社区各个小区对着楼上喊话,这样的情景,已成为她最近工作的常态。她,就是竹苑社区书记王庆兰。新一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四川泸州酒城按下“慢行键”,实行静态管理。然而,在静的背后,却有不少人“离家出走”坚守“疫”线,全身心打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着一方的健康平安。王庆兰,便是抗疫中一员名副其实的“铁娘子”。王庆兰喊话市民做核酸冲在战斗堡垒最前沿,她是“调度员”9月6日凌晨,王庆兰接到泸州主城区将再次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的消息,立刻起身收拾衣物,来不及和儿子打声招呼,便连夜从龙马潭区赶到江阳区华阳街道竹苑社区,作为社区书记,她第一个返岗,为指挥社区“战斗”做好准备。这次,距离她上次离家住在社区,仅仅隔了两个晚上。“疫情防控工作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在水晶郦苑小区抗疫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上,王庆兰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摸排大数据和红黄码、协调并落实重点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优化全员核酸检测安排、统计并上报物资需求、招募并培训志愿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社区8个小区28个采样台,每天1.8万余人的全员核酸采样量,让王庆兰“连轴转”,上下协调、里外奔忙、左右调度,常常凌晨四五点起床,又忙到凌晨一两点。每天,当同事们都已陆续回家休息,再看看时间,她只好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习惯性地在社区值班室小眯一会儿。9月10日,竹苑社区下辖水晶郦苑和酒城首峻小区,分别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整个社区被划定了2个高风险区、2个临时管控区。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王庆兰马上组织人员,落实小区封控、人员摸排转运、物资协调保障……连续3天,她几乎没合过眼。有着十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她深知,要打赢这场硬仗,仅凭她和社区十来名同事的力量远远不够。趁着区委组织部发出共产党员“集结号”,她组织封控小区内的机关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在第一时间成立抗疫临时党支部。一时间,500余名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在王庆兰的调度下,组成志愿者先锋队,承担起小区内部物资转运、楼道值守、治安巡逻等急难险重任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王庆兰搀扶老人守在社区阵地的执勤岗,她是“接线员”“王书记,我儿子一家都在成都,只有我住泸州,我高血压、糖尿病的药明天就要断了,现在小区封了,请你帮忙买一下。” “王书记,我父亲过世了,我要回老家去奔丧,你帮我想想办法嘛。”……一边要对接工作,一边又要关注群众的求助电话,王庆兰一天不知道要接多少电话。竹苑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员结构复杂,静态管理期间,各类群众诉求呈井喷之势,王庆兰专门安排了2名社区干部轮班值守,及时为群众解难释疑。然而,不少群众打不进社区值班电话,王庆兰的手机就变成了“群众热线”。群众的事无小事,尤其是非常时期。安排封控小区内部志愿者帮老人挂号、取出老人身份证消毒并送出、社区干部坐保障车辆到医院买药、把药送到老人家中……这些看似极其普通的小事,然而在抗疫一线,王庆兰近乎“磨破嘴跑断腿”。在王庆兰的手机里,平均每天有160条以上的通话记录,同时,疫情防控工作群、志愿者群、物业群等不少与工作相关的微信群里,每天有上千条消息,作为社区“一把手”,她不是在接打电话统筹工作,就是在回复微信帮助群众解难,原本细腻清脆的嗓音,在抗疫中变得沙哑起来。王庆兰在接电话了解群众诉求走在小区卡口的流动哨,她是“巡查员”管好小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管住人员流动。为此,王庆兰每天要把8个小区全部巡查一遍,每到一个小区,她都会向门岗值守的保安和志愿者反复重申抗疫工作要求。静态管理刚开始的几天,小区物业给王庆兰反映,少数居民不听劝告,晚上有下楼散步、遛狗的现象,她就和社区民警一起每晚巡查,对违反规定的居民喊话、劝返,这一走,每天一万多步成为了常态。与此同时,她又让小区临时党支部组建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每天进行巡逻劝导,经过几天的持续努力,居民们慢慢形成了严格居家的行动自觉。居民居家,困难和问题自然就多了起来。王庆兰一边巡查,一边向小区物业了解情况。当了解到小区疫情防控物资不足、物业员工就餐难等问题时,王庆兰第一时间协调物资发给各小区,又联系定点餐馆每天为就餐难的近100名物业人员送去盒饭……保障到位了,社区上下一条心,将小区牢牢守住。截至目前,王庆兰已经“离家出走”10余天,对于住在龙马潭区因车祸休养在家的爱人、住在蓝田街道年迈受伤的父亲,她只能偶尔打上一两分钟的电话,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发个信息慰问。“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接受采访时,王庆兰坚定地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16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陈瑶)今年48岁的张荣祥,是合江县先滩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的一名医生,是内科的主治医生,也是先滩镇第二届人大代表,他用自己的担当、用医者“疫”心,筑牢了先滩镇防疫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成为了群众们“疫”靠。张荣祥为80多岁老年人测量血压使命召唤 主动请缨到抗疫第一线2020年新冠疫情到来,先滩卫生院按照防疫需要,专门成立发热哨点处理发热病人的情况。但先滩卫生院人手紧张,需要24小时的值守,一时间没有专门的医生诊治发热病人。作为内科主治医师的张荣祥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院长提出申请加入到发热哨点。卫生院院长任兴远劝张荣祥:“老张啊,你年龄也不小了,我们全镇内科本来就你一个主治医生,你要是再兼任发热门诊的主治医生会特别辛苦的”。张荣祥很有信心的表示。“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对发热病人的处理有着多年的经验,有信心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张医生,这里有个病人发着38°的高烧,快点下来额”卫生院大门值守的护士给张荣祥打电话。接到电话后,张荣祥立马从楼上二楼跑到一楼消毒并穿上防护服,把病人带到负一楼的发热哨点进行诊治。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两年多,一直坚守在发热哨点和内科的岗位上,楼上楼下两处跑。张荣祥在定钟寺村核实采样点位上合影舍小顾大 为了抗疫这次又“失言了”“最近学习成绩好些没啊,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不要调皮额”,张荣祥在空闲时间给在合江读书的女儿打电话。张荣祥妻子因做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成了一级残疾,女儿在合江读书,他一人支撑全家的开销。女儿正读初三,能否考个好的高中,对今后的学习有尤为关键。但就是在这关键时期,每次只能通过电话进行关心。2022年9月初张荣祥女儿给他打电话时感觉很委屈,“爸爸,你好久回家啊,开家长会你也不参加,你说过要回来看我的,你又失言了,好想给你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成绩”。“你又失言了”,张荣祥听到这句话,心里五味杂陈,但无怨无悔。今年来,合江县疫情严峻复杂,张荣祥毅然舍小家为大家,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岗位上。虽然老家福宝镇和先滩镇是相邻乡镇,但因为发热哨点就张荣祥一个主治医生,每天都要对病人进行处理并且值班值守,所以今年仅回家过两次,仅在年初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和亲叔叔过世时回去过。张荣祥在先滩敬老院为老年人核酸采样服务群众 打通核酸采样“最后一公里”9月9日至11日,先滩镇连续开展了3天的全员核酸检测,由于核酸采样人员不够,张荣祥主动申请到定钟寺村核酸采样点位上进行采样。每天从早上5点过就到点位上进行准备工作,一坐就是一上午。“哈哈,这不是先滩卫生院的张医生吗,你穿着防护服我都认得出来,你之前好几次来敬老院帮我们义务看病,太感谢你了。”9月14日早晨6点过,张荣祥穿上防护服到先滩镇敬老院进行核酸采样,敬老院的老人们一眼便认出了张荣祥。先滩镇之前虽然定点设置了11个核酸采样点位,但是由于很多残疾人、老年人行动不便,不能到点位上进行核酸采样,为打通核酸检测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应采尽采,张荣祥又加入到了入户核酸采样的工作中。“张医生,快点回来,这里有两个群众说一定要找你看病”。还没做完核酸采样,卫生院护士打来电话。做完入户核酸采样后,张荣祥又立即回到卫生院给群众看病。张荣祥部分获奖证书扎根基层 20年坚守成群众的信赖“老辈子,你是哪儿不舒服啊,听的到吗,喂,你有什么地方痛吗?”张荣祥耐心的询问80多岁病人的情况。平时在为群众看病时张荣祥总是非常有耐心,在询问病情的时候也很细心。凡是来他这里看过病的人,他都把他们的病历记得很详细,很多病人只要他看一眼,基本上就会开出药方,吃药后病情明显好转,这一干就干了近20年。基本上每年都要到先滩镇敬老院进行义诊,免费帮助老年人们把脉、听诊、测血压、量体温、采血样等,并告诉他们养生的方法。拥有近20年的临床经验,群众们都很信任张荣祥,2021年11月6日,群众们将张荣祥推选为先滩镇第二届人大代表。卫生院女性居多,抗疫物资又多又重,每当抗疫物资到后,张荣祥立马变身 “搬运工”,跑到楼下帮助大家搬运物资。卫生院院长任兴远笑道:“你这块砖,不仅把自己到处搬,还在帮别人搬”。张荣祥兢兢业业的工作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服务群众,得到群众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分别在2015年、2017年、2018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从2017至2021年连续五年或被评为“优秀医生”或“优秀医师”或“优秀医务工作者”;2019年被合江县卫生健康局授予“筑梦新时代,身边好医护”的荣誉称号。在抗疫一线,像张荣祥这样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几十年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践行了全心全意守护人民健康的医者初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15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李悦)2022年9月10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星凤村,村民用玉米和高粱绘制了一面“国旗”。今年夏季,川南地区连续高温少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该村抗旱救灾,使该村粮食受损较小。秋收时节,该村村民纷纷出谋划策,以五星红旗为要素,玉米和高粱为颜料,通过绘图、拼接等步骤,绘出“我爱你中国”的“画作”,以此表达对社会各界施以援手的感恩以及对党和祖国深深的爱。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13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陈瑶)“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先滩镇人民的辛勤付出”。合江县先滩镇金棠村村民唐德友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酸辣粉。近日,面对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先滩镇的医护人员、镇村社干部、志愿者和先滩群众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展现出守望相助的精神,书写着小城镇的“大疫小爱”故事。9月10日正值中秋佳节,本是和家人们团聚的日子,为做好全员核酸。先滩镇的医护人员、镇村社干部、志愿者们早上5点便离开家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唐德友看着这样情况,便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300多名工作人员送去包子、馒头、稀饭、牛奶和酸辣粉。唐德友感慨:“我认识一位村干部,她家里有两个孩子,这两天五点起床,还没来得及为孩子做饭,自己空着肚子,就到核酸检测点位上开展工作,其他的工作人员也是这样,大家都空着肚子开展工作,看着他们辛苦的为群众服务,真心希望能够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疫情无情人有情,像唐德友这样默默为抗疫贡献的群众还有很多,有的积极配合工作者完成核酸检测、有的主动担任志愿者。今天是中秋佳节,让我们携起手来,将小爱汇聚成大爱,共同防范疫情,守护家人的安康,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翔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9月11日,泸县方洞镇陈田村粟喻粮油专合社的秋洋芋种植基地里,一辆履带悬耕机正在田间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条深40厘米、宽20厘米的排水沟出现在眼前。  “这段时间专合社在腾田整地,以便尽快种上秋洋芋。现在我们已备好了35吨洋芋种子,接下来要种植200亩的秋洋芋,估计12月份就能上市。”专合社理事长刘世超说。土豆播种前,旋耕机在开沟。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期,面对久旱逢甘露的晚秋生产形势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泸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尽全力抓实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好晚秋生产攻坚战。  泸县按照“扩面、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提出抓好再生稻、秋红苕、秋洋芋、秋大豆生产的发展目标,力促晚秋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千方百计实现稳粮增收。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晓波介绍,全县将完成晚秋粮食作物面积65万亩,其中包括再生稻蓄留 50 万亩,秋洋芋 11.5 万亩,秋(冬)大豆3.5万亩。  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泸县宣传引导农户和各类经营主体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保障农民下田、农机上路、农资调运,全力抓好再生稻等在田作物管理和秋洋芋播种,做到秋收颗粒归仓、晚秋种满种尽。  泸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争取2022年秋季粮食生产补助资金1690万元,对各镇(街道)秋粮(菜)抗旱保苗、肥料发放、种子供应等给予资金补助,同时将秋粮秋菜种植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块,督促各镇(街道)建立秋粮秋菜种植台账,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技术指导服务小组,分赴各乡镇(街道)指导群众优化种植结构,扩大再生稻、秋洋芋和秋杂粮种植面积,最大限度挖掘晚秋生产潜力、提高晚秋生产水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晓洪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现在高温总算缓解了,我前两天培育的秋黄瓜苗马上就可移栽,在10月初就能上市销售,可以弥补一定的损失。”8月30日,在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赵亮家庭农场”主人赵正富在大棚里一边查看培育的黄瓜苗,一边高兴地说。  近日,在江阳区,随着伏旱高温的持续缓解,像赵正富一样的蔬菜种植户纷纷抢种秋冬季蔬菜,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大伙儿忙碌的身影。  在况场街道红山村,笔者看到,村民们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拌土,有的在给刚播撒的大头菜种子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趁着天气好转,赶紧育点大头菜秧苗等,来弥补旱灾的损失。”63岁的陈有福说,今年的旱情让他种植的生姜几乎绝收,为了挽回损失,他把往年没种过蔬菜的田块利用起来准备全部栽上菜。陈有福说,目前仅秋菜种子就买了160多块钱,镇上的农技专家这些天也进村入户了解秋播秋种情况,指导田间管理,这让他抗灾保收的信心更足了。“大头菜基本能赶上春节卖,希望到时还能卖个好价钱!”老人用锄头在自家的地里一锄一锄挖着,脸上满是期待。  不光是况场街道,在邻玉街道先锋村、分水岭镇董允坝村、通滩镇久桥村等江阳区的蔬菜基地村,到处都能看到种植蔬菜的热闹场景。“这些天来旱情有所缓解,下的两场雨水基本上把地里面的土都浸润了,我们就抓紧时间引导和鼓励农户种花菜、白菜、萝卜、秋黄瓜、圆白菜、土豆等以及速生叶菜类,过段时间移栽的秋冬菜就以大头菜、青菜等加工菜为主。”江阳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阳区积极行动,把灾后农业保增收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利用各级抗旱资金,补贴良种,把种子发放到种植户手中;新建、改造和维修各种水利设施,以水治旱;同时,为提高秋冬季蔬菜产量和品质,江阳区农业部门还派出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秋菜指导小组”,深入各农业乡镇开设“田间课堂”,讲解秋冬季蔬菜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指导农民打好“秋冬菜增收仗”。  据悉,尽管受持续高温旱情影响,但今年江阳区的秋冬菜种植面积力争实现稳中有升超过5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