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前,正是柑橘陆续成熟的季节,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走马村的爱媛橙进入成熟期,金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10月25日,记者走进走马村村民万立楷的果园。放眼望去,一棵棵橙树被爱媛橙压弯了枝头,郁郁葱葱的树上结满了黄澄澄、沉甸甸的硕果,整个果园散发着诱人的果香。种植户万立楷正背着背篼,在果园里挑选、采摘成熟的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采摘爱媛“我种植爱媛橙都是自产自销,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今年是第二次大面积挂果,产量还不错。”种植户万立楷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是他种植爱媛橙的第6个年头,采取家庭自行管理的发展模式,积累了不少柑橘种植经验。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橙子坐果率高、自然落果少。“目前,爱媛橙已成熟,采摘期将持续三个月左右。”万立楷说,凡是到果园里采摘的顾客统统免费品尝,采摘带走7元/斤,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品尝。据了解,爱媛橙是柑橘类水果中的一种,皮薄好剥,外形似橘、果肉似橙。因其口感清甜、汁多肉嫩,柔软无渣、入口即化,像极了果冻,又叫“果冻橙”,备受消费者青睐,也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采摘品尝。“前几天听说‘万二直采柑桔园’开园了,今天特意过来品尝一下。爱媛橙的水分很足、味道很甜,吃起来像果冻一样Q弹,巴适得很。”游客李国艳说,除了买来自己吃,她还寄给外地的朋友,希望他们也能品尝到泸州家乡的美味。“走马村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为主,蔬菜、水果种类繁多,一年四季蔬果飘香不断。目前,柚子、火龙果和爱媛橙都正值采摘期。”特兴街道走马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程莉瑶说,爱媛橙是走马村近几年引进的新品种,因其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弥补了走马村晚秋时节无瓜果采摘的空白期,让走马村真正实现一年四季蔬果不断的采摘态势,助推了走马村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陈星宇 刘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7
10月24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河湾村的青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锄地、栽种青菜,一派繁忙景象。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芽菜是河湾村的本地特色菜,由青菜制作而成。如今正是青菜栽种的最佳时节,为不误农时,村民们都会互相帮助,尽快完成青菜种植。“每年农历九月份,就是我们村集中种植青菜的时候,哪家缺乏劳动力,我们志愿者都会抽空来帮忙。”村民李天福一边锄地一边对记者说。“栽种的青菜一般在第二年的正月间成熟。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按时收割青菜,随后晾干、装坛,制作成本地特色——芽菜。”村民胡国秀说,一亩地青菜大概能制作芽菜2000余斤,按照市场价,能增收5000余元。芽菜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冬季闲田,还带来了不错的收入,村民们干起来很有劲儿。芽菜作为河湾村的特色农产品,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制作历史。据河湾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王传倩介绍,近年来,河湾村村民尝到了制作芽菜增收的“甜头”,种植积极性很高,在河湾村1400余户中,60%的农户选择栽种青菜并制作成芽菜出售。今年,河湾村共种植青菜500余亩,预计制作芽菜产量100余万斤、产值高达250万元。近年来,特兴街道积极营造优商优农环境,推进蔬菜种植业向规模化、效益化转变,采取以村为中心,户户联营,打造“一村一品”的运营模式,以点带面,打造绿色经济,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陈星宇 刘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7
(记者 赵荣昌)“今年我们村有100亩高换的龙眼实现丰收。”看着满园的挂果,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马道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祖全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近年来,江阳区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开展良种高换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龙眼良种高换上万亩。  龙眼良种“高换”,是指对于一定树龄、品种不太好的龙眼树,在原有主枝或树干上嫁接优良品种,以此来达到更换良种的目的。  龙眼是泸州的特产。但此前当地龙眼成熟期相对集中,品种相对单一,收购价格不高,且树种高大,采摘成本高。泸州市高级农艺师丁晓波介绍,从2016年起,泸州率先在全国运用“挖砧嫁接”技术对龙眼品种进行升级换新。“高换”后的龙眼不仅采摘季延长,树种也矮化,农户管理和采摘更方便。  2019年,当地还引进“秋香”“醇香”“翠香”3个单果重大、可食率高的优良品种,将龙眼上市期从9月延长到了11月。目前,泸州市已被农业农村部专家认定为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文/图  霜降已过,四川各地昼夜温差加剧。地处川南,长江、沱江、赤水河在这里交汇,具有准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泸州,最低温仍维持在17℃以上。在充分的光温条件下,150万亩再生稻顺利在这片土地上突破层层“关卡”,再次迎来丰收。  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种植户许国清的再生稻已完成收割。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当地进行再生稻示范片现场测产。许国清的再生稻田被选中作为测产田块。最终,该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 489.9 公斤,“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 1265.2 公斤,刷新多项单产纪录。  测产,刷新纪录!再次测产,再次刷新纪录!这样的场景,在泸州的再生稻示范田连续多年上演。除了单产的提升还有种植的扩面,这让泸州市再生稻牢牢坐稳川内再生稻“头把交椅”。在扩面提产上,当地有何具体作为?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泸州合江县大桥镇再生稻示范片近日测产现场。良种与良技融合逐年扩面积、提单产  泸州是四川再生稻最大产区。从生产规模看,其年蓄留再生稻面积150万亩,产量19.5万吨,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从当地粮食结构来看,泸州再生稻总产量超过小春粮食产量,是全年粮食生产重要内容。  泸州市是如何实现再生稻面积和单产一步步提升的?  近年来,泸州市积极推动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在泸县海潮、潮河、天兴、方洞、玉蝉等乡镇打造再生稻百里长廊和高产示范区,在合江县大桥、白米等乡镇打造再生稻高产市级示范区。  不断筛选良种。从2019年起,泸州市大胆引进当时尚未在四川通过审定的籼粳杂交新品种甬优系列,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在品种上选用“甬优 4949”。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科科长赵耀介绍,这个品种克服了原有籼稻品种发苗能力不稳定、再生稻产量低而不稳等缺点。  同时,通过不断优化再生稻技术路线,泸州集成推广甬优 4949 等优质高产再生力强的水稻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施足粒芽肥、见芽完熟收割、适宜留桩高度、适时适量喷施“920”等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大面积实现规范化栽培。  从数据上看,2022年再生稻有收面积111.7万亩、总产 11.8 万吨,2023 年再生稻有收面积130万亩左右、产量19.5万吨。农机与农艺融合破解再生稻推广难题  “再生稻的难点在于机械化收割。”10月7日,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在调研泸州市再生稻产业时说,如何让农机适配再生稻株行距,让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全国推广再生稻的最大难点,“其核心是收割机械化。目前四川实行的每带3行的栽培技术,与农机很好地结合。”  谢华安院士提到的栽培技术,正是来自泸州市正在推进的“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吨粮田示范项目”。据赵耀介绍,泸州市在纳溪区合面镇、泸县方洞镇示范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农艺农机融合,“根据收割机履带和机身宽度决定中稻栽插规格,实行每带3行,带距略大于履带宽,实现中稻再生稻统筹兼顾平衡增产。”  10月20日,在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中稻+再生稻“吨粮田”核心示范区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村民们正有序地收割再生稻,构成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  通过现场测产,示范区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 420公斤,8月10日专家组测产中稻的平均亩产达779.1公斤,中稻+再生稻共计平均亩产达1199.4公斤,较去年增产42.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据悉,接下来,泸州市在继续扩大甬优系列品种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筛选籼粳杂交甬优其他品种,探索籼稻低节位发苗能力强和全节位发苗能力强的品种,探索开发高海拔地区再生稻耕制发展的潜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建刚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望春擢笋,应秋发坚。”深秋已至,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海拔700多米的群山中,漫山遍野的刺竹随风摇曳,刺竹林下悄然破土的竹笋向上拔节。经过绵绵秋雨的润泽,笋群丛生、青翠欲滴,笋嫩如玉,是大自然于这个季节馈赠的独特山珍。这段时间,在通往普照村山林的公路上,不时有匆匆行走在路上的笋农,他们有的肩扛背挑、有的骑着摩托车驮着大包小包的竹笋下山,脸上难掩收获的喜悦。剥了壳的刺笋。采挖季 村民进山挖笋  刺竹又名方竹,刺笋是刺竹发出的笋,名中之“刺”,是因这种笋的“格蔸”处,长有醒目的细刺。刺笋可腌制、烤干、鲜食,是低糖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含粗纤维较多,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解便秘之效,又被称为“刮油菜”,既是一道美味,又是一种保健佳品。  刺竹喜阴,多生长在气候适宜、海拔较高的山林中,打古镇普照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超700多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典型的山地气候、充足的光热条件、广阔的林地面积、茂密的植被,让这里成为刺竹成片茁壮成长的温床。  这些天,正是刺竹笋采收的季节,每天清晨,竹农们都会举家去大山深处的自家竹林挖笋。他们拿着镰刀,背着背篓,本着“采小留大、采低留高、采远留近”的规则在林间“摸索”,一上午便能满载而归,少则100斤,多则200多斤。丰收的喜悦,回荡在林间的欢声笑语,让宁静的大山热闹起来。  “我们从 10 月初开始挖笋,到现在都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都能挖到 400 多斤鲜笋。每天下午,山林公路边都会来几个开着货车或长安车上山收竹笋的商贩,连同笋壳一起,每斤要卖上4元,三十来天的刺笋采挖季也成了我们的增收季。”在竹林里,笋农李国能看着破土而出的山珍,一边手上不停地忙活着,一边“炫耀”着采挖的成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季下来,我家的20亩刺笋就要给我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这绿色的刺竹山硬是变成了满地是金的‘金山’。”初加工 提升刺笋附加值  普照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德彬介绍,一直以来,刺笋就是普照村的一个独特生态农产品。前些年,由于不成规模,加之农户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管护,每到秋季刺笋出土的季节,种植户都只是自己挖来当菜吃,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基本没换钱。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剌笋身价的攀升,鲜嫩、爽滑的刺笋吸引了不少泸州客商前来收购,一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宠儿”。由此,自2014年以来,普照村“两委”看到刺笋的经济价值,把刺笋的种植作为一个增收产业来发展壮大,引导村民规模种植扩大面积。目前,普照村的刺笋种植面积达到了 2000余亩。同时,为了让刺笋卖上好价钱,这两年普照村“两委”还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加大对刺笋宣传力度,并进行初加工延长其保质期和销售期,提升了刺笋的附加值。  今年,由于笋农们管护到位,加之都是商贩驱车来到竹林公路边,村民的刺笋在竹林边就卖上了好价钱。全村的2000余亩刺笋平均亩产量都在500斤以上,每斤按4元计,亩收入达2000余元。小小刺笋,鼓起了普照村竹农的钱袋子,为普照村的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绿色生态的产业增收新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25
(曹雪 记者 赵荣昌)日前,泸州市古蔺县以古蔺县、叙永县和贵州省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5个县(市)为例,在洞察分析共建赤水河流域经济区的有利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基础上,完成构建赤水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中提到,“如今,通过协同合作,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赤水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赤水河沿线县(市)的共识。”  一河连三省,一水富两岸。连接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不仅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更是贵州遵义和泸州古蔺白酒产业的重要承载体。2021年7月,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在云贵川三省同步施行。两年多来,从“分河而治”到“联动保护”,赤水河的保护,成为云贵川三省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的重要内容。  作为四川唯一优质酱香型白酒产区,近年来,古蔺县围绕“酒业强县”全力打造功能完备、链条完整、体系完善的现代产业园区,围绕产业链前端、后端进行招引。伴随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污水处理难题随之显现。古蔺县委相关负责人说:“污水处理,不仅关乎当地产业发展,更关系到赤水河生态保护。”  如何破题?古蔺县已建、在建酱酒酿造园区污水处理厂5个,可满足21万千升酱酒生产需求。拟建酱酒酿造园区污水处理厂4个,污水处理能力每天可达1.5万立方米。全面建成后,可满足43.7万千升酱酒生产需求。  在古蔺县永乐街道简阳村,古蔺酱酒循环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明年7月可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固体废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并显著提升白酒糟附加值。  近两年来,围绕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各地积极探索协同合作机制。在构建赤水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中,提出了很多建议。在生态保护方面,加强林长、河长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在生态修复方面,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协同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在生态监管方面,探索共建联合执法、应急联动、跨区域协作等监管执法机制,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共同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努力将赤水河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的生态河流。”记者在赤水河沿线采访时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都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  一江赤水,两岸青山。赤水河流域保护有了喜人成果: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古蔺河、盐井河、白沙河等主要支流,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同时,赤水河全流域的鱼类资源种类从150多种增加到169种,古蔺段鱼类资源从67种增加到95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24
 泡海椒是川菜中备受市民喜爱的调味菜之一。入秋后,迎来了一年中腌制泡海椒的最佳时节。在合江县符阳街道,人们趁着凉爽天气,将新鲜辣椒入坛腌制成泡海椒,以此留住其鲜辣好滋味。腌制泡海椒一大早,符阳街道居民代琴就来到自家的菜园子里采摘新鲜辣椒。将新鲜采摘的辣椒剪去辣椒把,用水清洗后沥干水分,制作泡海椒的第一步就完成了。什么样的辣椒适合制作泡海椒?这里面可大有门道。代琴说:“在做泡海椒的时候,我们要选这种老一点的紫红海椒和红的海椒来做,做出来的泡海椒放两三年都不会软,色泽和味道都好。”按照一斤辣椒一两酒、三两盐的比例搭配,将花椒、八角、山柰、冰糖等配料依次放入,抓拌均匀后放入泡菜坛中,再加入本地茴香,大块生姜铺入,加纯净水没过姜块,保鲜膜封口合盖,静置一周左右,让香料、生姜和辣椒的味道充分融合,鲜辣泡海椒就可以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了。代琴说:“这个泡海椒我们加入了当地的茴香杆和茴香叶,放下去以后这个泡菜不会生花,然后泡出来的海椒有清香味。”做泡海椒挑选剩下的嫩辣椒自然也不能浪费。去蒂洗净晾干,锅烧热倒入辣椒煸炒出虎皮后起锅放凉,将辣椒加入生姜和花椒放入破壁机中搅碎。热锅倒入食用油烧至八成热倒入搅碎辣椒末,加入食盐炒干水汽,蘸豆花、拌白肉的绝佳调料——油辣椒酱就做好了。(供稿: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王易 黄建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3
10月18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凉坳村,一片一片的晚稻、再生稻进入成熟期,放眼望去,满目金黄。稻田内,村民宋昭云正驾驶着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只见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内,经过切割、输送、脱粒、清选、收集,不一会儿,收割机便满载而归。“有了收割机,大大节约了收割时间,提升了种植效益,我们生产不受人力限制,无论是早稻晚稻还是再生稻,都可以放心种植。”宋昭云介绍,他家的村西露家庭农场今年种植各类水稻50亩,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除了收割自家农场的水稻外,宋昭云也会利用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帮助村民机收稻谷。近期正值晚稻、再生稻收获期,宋昭云和妻子忙得前脚不着后地。“最近每天都要帮好几家村民收稻。”宋昭云说。颜坪村村民赵林江家种植了2亩晚稻,以往靠人工收割需要花费4天左右的时间,现在在收割机的帮助下,30分钟就能完成全部收割。“农机服务让我们种粮食更轻松了,科技进步让农民受益匪浅,点赞!”对于机收的便捷,赵林江十分满意。2016年,毕业后的宋昭云选择返还家乡,干起了家庭农场,搞起了机械化农业,他还号召返乡务工人员学习农机操作技术,目前已经培养了6名农机操作能手,共同为村民做农机服务。“我想发展智慧立体农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粮食种植培育当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宋昭云踌躇满志。(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胡晓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3
金秋十月,喜迎丰收。走进纳溪区天仙镇将军村的再生稻田,连片的稻谷犹如金色的海浪阵阵翻滚,产量喜人。当地农户抢抓农时,收割再生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所谓再生稻,就是“割了还会长的水稻”。即在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收割的一种种植模式。“今年种植的水稻品种不错,不管是深脚田还是浅脚田都行,抗病虫能力强,中稻、再生稻产量都好。”纳溪区新联会会员、天仙镇张礼纲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礼纲对今年纳溪区推广栽种的水稻品种很满意,“国家资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基地也很便民,机耕、机种、机收帮我们节省了很多劳动力,还免费配送再生稻促芽肥,基地良种统供率达到100%。”再生稻能够大丰收,不仅离不开好的政策,还离不开绿色高效的技术手段。“农技人员送技下乡,田间地头实践教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百姓着想的举措,我家种植的再生稻今年亩产有200公斤呢!”天仙镇将军村土家族种植户吴峰开心地说到。今年天仙镇的水稻种植喜获大丰收,百姓们实现了致富增收,也增加了他们的种植信心。下一步,天仙镇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完善补贴政策,调动农户水稻种植积极性,大力推广再生稻,促进农户收入再上新台阶。(供稿:纳溪区委统战部 施雪 龙婧 侯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3
金秋十月,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淫羊藿基地内,一排排整齐的淫羊藿长势喜人,十余名工人在基地内劳作,拔草、修整、摘叶......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淫羊藿又名三枝九叶草,它的花在春天盛开,萼片两轮排列,内轮呈花瓣状,萼片内花心部分隐藏着4枚花瓣,宛如一位美丽的带有翅膀的天使精灵。淫羊藿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淫羊藿的药用部分主要是茎叶,茎叶晒干后可入药、可泡茶,每年10月就是淫羊藿叶片采收的季节。新洋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税思清说:“新洋村海拔300至1000米,山林茂盛,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但是种植什么中药材?由谁来种?资金从哪里来?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村两委。”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税思清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王洪涛。王洪涛是新洋村的在外成功人士,他在泸州承揽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物业服务,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恰逢此时合江县推出返乡入乡创业福利政策,新洋村两委联系到王洪涛,希望他能回乡投资,带着乡亲们发展产业。王洪涛积极响应县委号召,怀揣致富家乡、振兴家乡的一腔热枕,于2019年底回到了凤鸣镇。回乡后,王洪涛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种植什么中药材。2020年初,他邀请成都科学院专家到新洋村实地考察,从气候、地形、土壤、水质等方面综合分析研判,最终将淫羊藿作为主导产业。经过充足的前期准备,2021年9月,淫羊藿正式扎根在新洋村的土地中。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淫羊藿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基地长期聘用10余名村民,且会根据农时不定期增加临时工。淫羊藿种植基地每年纯收入可达200余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新洋村2社村民何家祥高兴地说:“淫羊藿基地建起后,我每年要增加一千多元的林地收入。同时,我在基地务工,每月工资有两三千元。这真的要感谢王总,让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除了新洋村淫羊藿种植基地,王洪涛还在文理村种植了几百亩大棚蔬菜,在牌坊村打造了千亩粮油基地,成为了凤鸣镇名副其实的产业带头人。王洪涛说:“下一步,我计划扩大淫羊藿种植规模,争取发展到3000亩。如果有想要种植淫羊藿的村民,欢迎到基地来考察学习,我们将提供种植技术和种苗,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供稿:合江县委统战部 窦林)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3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金秋10月正是猕猴桃丰收的季节,在叙永县黄坭镇苗族聚居村落金星村的猕猴桃园里,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采摘新鲜猕猴桃,享受丰收的喜悦。连绵起伏的猕猴桃林有120余亩,沿着山坡蔓延开来。在茂盛葱茏的叶片下,一个个果型饱满、大小匀称的猕猴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果农们手提篮筐穿行在硕果累累的猕猴桃林间,一边忙着采摘猕猴桃,一边拿出手机分享记录美好时刻,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们的红心猕猴桃已经全部卖完了,目前采摘的是黄心猕猴桃,在市场上能卖到七八元钱一斤。来年挂果面积还将继续增大,经济增收也会更加明显!”种植大户杨树强高兴地说道。近年来,黄坭镇金星村在产业发展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利用好资源优势,不断“取经”学习,“革新”种植技术,引进和栽种优势品种,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以产业发展带动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供稿:叙永县委统战部 陈兴 章洺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0
 10月18日,白腊苗族乡开展“我劳动·我光荣”乡村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卫生水平,提升农村环境“颜值”。活动中,志愿者们手拿铁锹、长柄垃圾夹、垃圾袋等工具,对道路沿线散落的白色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了清理,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在志愿者的带动和宣传下,村民们纷纷主动加入到环境整治中来,清理自家门前环境卫生。下一步,白腊苗族乡将持续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行动中来,推动全乡人居环境由表及里不断提升。(供稿:叙永白腊苗族乡 黄玉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9
“以前没有太阳能路灯的时候,乡村公路一片漆黑,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后,到处都是亮堂堂的,太方便了。”10月17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沙田村的村民们,看着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不断点赞。2021年10月,护国镇沙田村的青年们聚会,聊起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方便。在外发展的饶建勇、李秋圆、胡亿蓉、沈泽权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捐资等方式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安装太阳能路灯人在外,心系沙田村,时时有放不下的念头,时刻关注沙田村发展。2023年3月,饶建勇、李秋圆、胡亿蓉、沈泽权慷慨解囊捐赠15万元。“你们村里的乡贤捐了这么多钱,还差5万元我们给你解决。”泸州市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护国镇沙田村准备为全村公路安装上太阳能路灯还存在资金困难时,主动上门排忧解难。“饮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桑梓,家乡养育了我,我们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我要继续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乡贤胡亿蓉表示。据悉,胡亿蓉不仅是一名乡贤,更是沙田村“特聘村主任”,她不仅捐款1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还先后捐款50余万硬化沙田村柚子产业环形路,每年捐款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每年重阳节捐赠1万元慰问老人,同时积极为残疾人、低保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为了把乡贤的捐款用好用实,该村“两委”多途径了解市场行情,收集太阳能路灯产品信息,比对产品性能,认真遴选采购供应商,最终在充分保证安装太阳能路灯质量的情况下,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乡贤积极捐款,党员干部义务安装太阳能路灯。护国镇沙田村党支部书记龙小芳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按照相关安装要求安装太阳能路灯,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大家毫无怨言。道路变“亮”了,居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变“亮”了。夜幕降临时,村民沿着明亮的公路走进沙田村党群服务中心跳广场舞、拉家常,柔和的太阳能灯搭配静谧的氛围 成为沙田村最新的风景线。“以前没有路灯,晚上我基本上都不出门。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后,我每晚都来党群服务中心跳广场舞。”细数沙田村的种种变化,乐得合不拢嘴居民赵小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小小路灯反映了小小村庄在外游子对家乡最朴实的情感,不仅助力解决山区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提升了他们生活品质,还明亮了村民的幸福之路、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纳溪区护国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民心守护”工程,探索建立“村两委+乡贤”的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利用乡贤的人脉、资金等优势,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供稿: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王超明 刘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一个脚架,一部手机,一盆盆经过精心造型的金弹子盆景通过抖音平台直播,源源不断卖往全国各地。这种直播卖盆景的方式,如今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高洞村蔚然成风,目前已有20多人参与其中,收入颇丰。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最早在村里开直播卖盆景的竟然是一位叫张昌珍的农村大姐。  7年前,张昌珍由种植绿化苗木转为培育小微盆景,并通过快手和抖音直播销售。如今,她不仅是村里小微盆景培植能手,还是一位有着11万多粉丝的网络主播,不仅一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还带动发展了近20名村民直播带货,让高洞村成为了泸州市最大的盆景培育基地。张昌珍打包网售盆景顺应市场苗圃女老板转行育盆景  今年52岁的张昌珍大姐在20多年前看到红火的绿化市场后,和丈夫一起流转了30多亩土地,成为了高洞村第一个苗木种植大户。靠着过硬的技术和精心的管护,她的苗木走俏市场,并一度成为泸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主要苗木供应基地之一。靠着销售苗木,张昌珍的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  然而,自2016年以来,苗木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不断萎缩,张昌珍同丈夫商量后,及时转行瞄准盆景培育。与别人追求培育动辄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盆景不同,她把销售对象锁定为城市乡村居家室内的小微盆景,并以金弹子小盆景为主。  于是,从2017年开始,张昌珍就规模培育金弹子小盆景。由于她的小盆景都历经了2—3年的培育,其独特的造型和亲民的价格,很快就受到城里市民的青睐,每年卖出的小盆景都有1万多盆,获利达20万元。匠心独具小微盆景蕴藏“大乾坤”  “一枝一叶见精神,寸山寸水揽天地。”走进张昌珍的微型盆景园,犹如走进了一个浓缩的大自然。形态各异的小微盆景,错落有致地坐落其中,有的古劲沧桑,有的清秀俊美,有的洒脱自由,尤其是盆景枝头红红的果实,让人顿生爱意。  “小微盆景不是大、中型盆景的简单微缩,而是比其它盆景更能概括地反映自然景观。盆景微型,景物特小,不可能像其它盆景那样枝繁叶茂,而用枝疏叶简来表现,以精巧、玲珑见长。”张昌珍说起小微盆景造型头头是道。她说,盆景的精髓在于小中见大,一株好的盆景,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在树根的造型上精心布局,也要根据树枝的形态进行合理裁剪拉压,枝条的疏密、粗细、长短,以及与树根的关系都是必须考量的。  张昌珍还告诉笔者,现在虽然网络发达,但培育小微盆景不能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必须走出去拜师学艺。这几年,她除了遍访业内行家,还积极参加省内外的一些盆景展销会,既学习技能,又向外界推广盆景。直播销售价格亲民年入20万元  “这是一个过桥造型,出枝点很到位,‘弹子爱好者’们最低价只要145元,已经培育了3年的哦……”10月6日上午8时,张昌珍举起一盆金弹子,对着手机屏幕向直播间的800多名盆景爱好者推介,并很快成交。当天上午直播的一个半小时,其成交额就有3000多元。  “小微盆景购买者主要是城乡市民,用于安放在家中的窗间案头,其销售方式必须改变。”张昌珍说,为了让自己培育的盆景卖得好有利润,她在2016年就到最早以直播方式销售花木盆景的江苏如皋、沭阳等去学习快手直播,现在又在抖音平台直播。从开始做直播,张昌珍就没有精心“打扮”,她这种“不修边幅”的“原生态”,反倒更让网友们信任。现在,她每天都定时在上午8点直播一个半小时,销售最好时,曾创下日进账万元的纪录。其余时间,她都和丈夫一起培植、打理盆景。  “我的小微盆景造型独具,而且销售渠道也宽了,但价格必须亲民才能卖得好走得远。”张昌珍说,自从在网络平台卖盆景开始,他们就把每个盆景利润控制在20元以内,让利给粉丝和批发商。这两年,她就靠着薄利多销,每年小微盆景销量都超过了1万盆,让她年年获利都达20余万元,并带动全村近20户村民走上了“培育盆景和直播销售”的增收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9
晚秋时节,泸县石桥镇道林沟景区内,由四川省泸县和重庆市荣昌区联合打造的近千亩油茶迎来了“花果共荣”的喜人景象。走进道林沟,一树树油茶花竞相绽放,清香四溢,洁白的花瓣、金色的花蕊,与绿叶相间相映,美不胜收。一颗颗圆润的油茶果挂在树梢,与灿烂的油茶花共生共荣,成为了景区内一年一见的自然美景。“油茶是花果同树,摘果后,花朵才会再次大面积绽放,这‘满山果实满山花’的场景让人惊叹。”泸县石桥镇农丰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名誉会长屈志成介绍,待到霜降前后,油茶果也就到了采摘季节。“油茶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茶籽油更是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泸县石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顾问王勇表示,近年来,泸县石桥镇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抢抓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向森林要食物”为思路,以“以油增粮”为抓手,大力发展“万亩油茶”产业,通过“村集体+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现已累计种植油茶1200余亩。据了解,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思路,泸县石桥镇制定了油茶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将以农丰村、红山村、银朝村、吉祥村为试点,辐射带动全镇7个林区村次第发展油茶产业,并联动毗邻的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双河街道,高质量培育川渝油茶产业示范园和油茶公共品牌,布局油茶主副产品的贸易、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供稿:泸县县委统战部 成帆 伍宗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8
10月16日,合乐苗族乡2023年庆祝丰收节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办,来自各村(社区)的100多位群众参加活动。运动会围绕“庆丰收 促和美 兴乡村”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设置了齐心协力、齐运丰收粮、趣味投篮、跳绳和拔河比赛等5个趣味运动项目。“攒劲!雄起!”在阵阵加油助威声中,运动员们或是统一口号齐心往前冲,或是挑着扁担勇往直前跑,又或是紧握绳子使劲往后拉……全体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示了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赛出了水平、赛出了苗乡儿女们团结进取的精气神,场外观众们热烈地呐喊鼓劲、加油助威。近年来,合乐苗族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与民俗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叙永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局面。(供稿:叙永县委统战部 杨小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兴 章洺皓 特约通讯员 胡润林  10月10日,笔者走进泸州市叙永县合乐苗族乡石梁村。连日来,陆陆续续的秋雨,使得郁郁葱葱的成片竹林里的一根根大竹笋长势喜人,村民们背着背篓,穿梭于竹林间,眼疾手快地采摘这应季的山珍。  “我家有60余亩大竹笋。每年采摘的季节在9月底至10月底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笋子最旺盛的时候,要请3至4个工人帮忙采笋。笋子市场价3块钱一斤,全部的笋子采完,有16000斤左右,总收入有5万余元。”村民丁元华告诉笔者,这个竹笋很特别,是在秋天采摘,所以也有很多人称之为“秋笋”。  据了解,该县合乐、水尾等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竹笋产业,孕育了优质的竹林。眼下正是大竹笋生长旺季,除了丁元华家,当地大多数村民“靠山吃山”,以竹资源为增收渠道,村民们上山采摘新鲜的大竹笋,下山直接剥壳收集清理,当天就送往合乐苗族乡集中收购点,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当地出产的大竹笋味道好,品质优,受到消费者欢迎,远销重庆、成都、贵州等地。  竹产业的发展,不仅绿了青山,美了环境,也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真的没有想到,今年我们村的5万斤精品枇杷在‘徐三娃’拍摄短视频经网络平台宣传后,平均价格卖到了5元/斤。”10月12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大河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刘勇说起拍摄短视频宣传家乡并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促增收的青年农民“徐三娃”,脸上满是赞许的笑容。徐世状在剪辑视频。学习拍摄短视频粉丝量超过130万  刘勇口中的“徐三娃”叫徐世状,今年36岁,网名“我是徐三娃”。  徐世状曾先后在福建石狮市和广东中山市的两家制衣厂工作。2018年6月,徐世状从网上看到一个返乡青年靠着拍摄乡村生活短视频成为坐拥500多万粉丝的“网红”,尤其是其帮助销售当地土特产的报道后,他当即就萌生了回乡拜师学艺的念头。徐世状告诉笔者,拍摄乡村生活短视频,宣传家乡美景、美食和风土人情,同时也帮乡里乡亲助销农特产品,既提高家乡知名度,自己也有一定的收入,还照顾了老人孩子,确实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2018年7月,徐世状返乡拜师学习短视频拍摄。徐世状从内容主题、视频拍摄、剪辑及发布等入手,每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由于徐世状本身就是高中毕业,加之悟性强,在历经4年的学习实践后,他对短视频主题构思、拍摄、剪辑已经驾轻就熟,并给自己取了个“我是徐三娃”的网名。  徐世状告诉笔者,学习短视频时,不但村里人,就连他的母亲也认为他是不务正业。但徐世状坚定自己的选择。“好在学习期间,老师都按时给我发比制衣厂上班还高的工资,才让母亲改变了看法。”徐世状说,令他高兴的是,跟师学艺整整4年,他收获颇丰,除了熟练掌握了短视频拍摄制作和各类文案构思写作,4年间拍摄创作的各类作品也颇受欢迎。目前,“我是徐三娃”的粉丝量超过了130万。“日常乡村生活”打动了一个个网友  2022年6月,徐世状回到了大河村老家,开始了自己独立拍摄制作短视频之路。  徐世状回乡独自拍摄了第一条短视频《徐三娃在外闯荡十几年,祖屋破败不堪,看着父母现在的模样很心酸!》。这条短视频仅在西瓜视频上的点击量就近80万次,这也更坚定了他拍摄短视频帮乡邻卖农特产品一起致富的信心。  打开徐世状拍摄的视频,其内容都是“日常乡村生活”的主题。镜头下,身材瘦小的父亲勤劳、顾家,总是在忙完地里的农活后,回到家又开始围着锅台做饭;年幼的女儿,会把鸡蛋留给年老的祖奶奶;不善言辞的母亲,有时候会毫不留情“吼”儿子,却和儿媳感情深厚……一个个小视频,虽然画面不精美,角度也未经考量,没有降噪和调色,但这种“农村人家的日常”,却打动了一个个网友。一位粉丝曾给徐世壮留言说:看了你“徐三娃”的视频,有种重新回家的感觉,喜欢那种生活方式,看着你们一家在山水相间的农村和和睦睦的,让我也十分地向往。  如今,徐世状每天都要拍上至少1条短视频。单干一年多来,这些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2亿次,播放量最高的一条有100多万人观看,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成为“网红”的徐世状,虽然自己靠着所拍视频点击率每月多时有超过3万元的收入,但他并没忘记周边的乡里乡亲。大河村是典型的丘陵山村,家家户户都种有不少时令水果,包括樱桃、李子、枇杷、梨子和柚子等,但由于不成规模每年都出现卖难,徐世状就将这些原生态的水果拍成视频放到平台进行宣传。从去年6月至今,他通过短视频帮村民卖水果等农特产品,让这些村民的收入超过了60万元。由于徐世状为家乡代言并助农增收成效显著,今年10月,在“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中,徐世状被确定为纳溪的“乡村代言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8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熊航 文/图)10月17日,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泰安街道桔卫村平坦的村道上,1社村民徐志光拿着扫帚,正忙碌着清理公交站站点周围的落叶和尘土。类似村里这样的志愿活动,如今他都很积极,目标是努力为村上做事,成为村里的积分达人。徐志光的努力,正是该村实施“积分制”治理乡村的一个缩影。积分细则表决会桔卫村位于泸州市“后花园”——江阳区泰安街道,离泰安街道仅3公里,离城区10公里,全村共有村民916户3406人,条件较为优越。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该村制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发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然而,要振兴,得靠干群的共同努力。如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题。“ ‘川善治’微信小程序平台带给我极大的启发,也给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据桔卫村党总支书记曹敏介绍,“川善治”是四川版的乡村治理平台,也是村民们的云端服务中心。村民们可以通过平台“村民说事”版块,线上合理表达诉求。同时,入驻村的大小事务、办理进度都能够轻松查询。今年7月,该村正式号召村民入驻“川善治”平台,在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全域试点工作的同时,还征求群众意见,同步制定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积分细则和兑换规则,一场乡村治理在村里展开。“前几天,我看到家门口茂盛的竹枝就要接近电灯线,我拍照上传积分平台上反映,不到一个小时,就得到党群工作人员的回应,第二天上午就派电工师傅来进行处理。我也因为及时反映问题,积了5分。”谈起自己的一次积分,9社村民温邦才自豪地说。乐于助人、主动为他人提供便利的,根据情况酌情加10-50分/次;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家庭农场并每带动一名周边农户发展就业的加80分;未按照流程审批建房、超面积、私搭乱建、违建、占用耕地建房、私挖鱼塘、私自硬化耕地等的扣50分……笔者在该村积分细则上看到,积分不仅涉及“农户卫生”“乡风文明”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设有扣分项。各个家庭以年为单位进行积分,年终根据1积分兑换1元人民币的方式开展兑换。群众参与公益活动“报名参加村上志愿活动,不仅能帮助大家,还能获得奖励,多好的事儿啊!”2社的宋志芳说,“在推行积分制之前,村上的志愿活动基本上是无人问津,大家都是各种理由推脱不参加,现在只要志愿活动发布出来,大家都疯抢,村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小积分”兑出了“大文明”。如今的桔卫村,村民们自主打扫房前屋后、清理树枝、照看问候空巢老人……从被动到主动,村民们积极参与村上基层治理建设,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参与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该村“川善治”平台注册人数达到800余人,活跃人数400余人。该村也先后被评为“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泸州市以及江阳区六无平安村”。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7
近期,泸县石桥镇农丰村万寿菊种植基地迎风怒放,一片片菊黄与青山、绿田交相辉映,成为乡村田野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走进花海,一朵朵金灿灿的万寿菊错落有致,开得正是绚烂,空气湿润而清新,带着万寿菊淡淡的花香。花海中,三五成群的村民背着背篓,身穿雨衣穿梭其中,娴熟地采摘下一朵朵娇艳的万寿菊。村民采收万寿菊“万寿菊从8月份进入采摘期,每隔五天就会集中采摘一次,每次可采摘6000斤左右,预计采摘将持续到11月,整个采摘期长达近5个月。”泸县石桥镇乡联会会员、万寿菊基地负责人、种植大户潘敏表示,由于土壤和气候适宜,万寿菊长势喜人,平均一亩地可收获万寿菊4000斤。“采摘万寿菊一定要选在开得最灿烂的时候,这样花型才更好看、品质也更好。”正在采菊的村民姜光春介绍道,自从村里大力扶持发展万寿菊产业,不仅助力村民们实现了就近务工,同时还带动了村民共同种植万寿菊,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黄金路”。据了解,为了促进产业兴旺,泸县石桥镇农丰村积极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大户配发种子、技术指导、回购产品的方式,一方面既做大做强了市场,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泸县石桥镇农丰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名誉会长屈志成介绍道,截至目前,该村已有50余户村民参与了万寿菊种植。“种植万寿菊,是经济效益和环境美化‘双赢’的产业。”泸县石桥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顾问陈超表示,近年来,泸县石桥镇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春茶、林果、中药材、高端食用菌等“一村一品”生态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出“四季有景有果有收入”的产业兴旺美画卷,以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助力民心守护,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供稿:泸县县委宣传部 成帆 伍宗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