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李丽龙 川宜)10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在宜宾启幕。宜宾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举办了两次竹文化节的城市,借这次竹文化节,正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竹业盛会。蜀南竹海美景。 曾朗 摄12项活动 刷新历届竹文化节  中国竹文化节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竹业盛会。本届竹文化节主题为“竹福美丽中国,促进乡村振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主办,中国竹产业协会、四川省林草局、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  本届竹文化节具有规格档次高,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带动性强三大特点。  此次竹文化节邀请中央、国家部委、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协会领导近300名嘉宾参会,同时还汇聚了行业知名专家、龙头企业。  本届竹文化节将以往竹文化节的“四部曲”(开幕式、高峰论坛、竹产品展、产业考察),升级为“6+N”。增加植竹活动、投资推介和6个专项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丰富了竹产品的外延,还确保展示展销的多样性、持续性、可替性。  竹文化节期间将开展12项活动,包括开幕式、高峰论坛、种植纪念竹、投资招商、展示展销、竹文化体验6项主要活动和主题晚会、竹书法展、竹摄影展、竹美食、竹非遗、民间竹艺技能赛6项专项活动。同步进行多平台、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展示,并在线上开展竹产品展示展销和竹旅游推介。通过多种形式,深度展示悠久的竹文化和丰富的竹产业,促进竹文化与竹产业互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竹文化节期间,将多角度呈现丰富多彩的竹文化。将举办以咏竹为主题的“清风雅韵·中华竹都”全国竹文化书法大展,集中展示竹文化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同写竹文化、同歌竹精神;举办以“竹韵风华 山水宜宾”为主题的全国摄影大展获奖作品展;围绕“赏竹”“听竹”“耍竹”三大主题,展示全国26位竹文化非遗传承人作品。  竹文化主题晚会编排了《万竹同根》《听竹》《咏竹》《中国结》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演,通过丰富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展示竹生态、竹文化、竹历史、竹精神、竹产业等成果。  此外,还将举办地域特色浓厚的特色竹产品展。设立长宁、兴文、竹海、宜宾纸业四个特色馆,分别展示竹食品、竹建材、以竹代塑日用品、全竹浆本色纸等特色产品。竹文化公园鸟瞰。 曾朗 摄以竹为媒 引领绿色发展潮流  竹子是一种独特的森林资源,在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曾发布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7个与竹子密切相关。中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而宜宾因有“全国最大的天然竹林公园”蜀南竹海而誉满华夏。宜宾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是四川省竹资源最富集地区和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现有竹子种类39属、485种,原生竹种58种。  由于竹子是生长周期短、可再生的森林资源,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竹林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我国现有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年产值近3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竹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产业,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在本届竹文化节举办期间,国际竹藤组织将携手国际竹藤中心和中国竹产业协会,在高峰论坛上联合主办‘以竹代塑’论坛,交流、分享和推广竹子在替代塑料制品、减少塑料污染方面的可行方案、潜力及贡献,倡导以竹代塑,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引领国际以竹代塑的潮流。”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陆文明说。通过承办本次竹文化节,宜宾竹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此次竹文化节将集中展示我国竹产业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全国重点竹产区的15个省128家企业参与线上和现场展示,涉及竹家具、板材、造纸、纤维、餐饮、活性炭等全产业链的8大类500多种新优特产品,展示我国竹产业的发展新成果。  在竹文化高峰论坛上,国际竹藤中心将发布“蜀南竹海生态价值核算和竹文化价值评估”报告。围绕“竹子精神与红色文化”“竹产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竹代塑”主题,组织专家进行主旨发言和圆桌对话,开启一场竹文化头脑风暴。  陆文明表示,希望参与各方以竹文化节为契机,充分挖掘竹产业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加强共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 竹林不仅是风景  中国竹文化节于1997年首次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在弘扬竹文化、展示竹产业发展成就、活跃竹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宜宾竹产业源远流长,1915年,宜宾江安竹簧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长宁县“中华世纪竹园”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竹类种质资源基因库之一,“蜀南竹海”被称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兴文方竹笋”“长宁苦笋”“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宜宾市委、市政府将竹产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20年,全市竹林面积354.6万亩,分别占全省、全国竹林面积的19.51%和3.68%,竹产业产值突破248.11亿元,居全省第一位。  据宜宾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党组副书记孙怀科介绍,宜宾围绕全市竹产业发展定位,借鉴发达地区模式,针对竹产业发展上下游链条,加强精准招引,2018年至今,竹产业新签约项目67个,协议投资额206.3亿元;其中开工项目55个,协议投资额152.7亿元,竣工项目34个,协议投资额41.64亿元。全国竹产业八大类,宜宾已占五大类,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这次竹文化节期间,宜宾将进行竹产业投资推介,宜宾市翠屏区、江安县等4个县(区)政府将举行竹产业招商引资推介,包装推出项目78个,并举行投资签约仪式。  “宜宾市曾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时隔20年后,宜宾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竹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林草局生态司相关人士认为,本届竹文化节是传承弘扬我国竹文化的艺术盛宴。高峰论坛、竹文化专题表演、竹书法展、竹摄影展、竹主题非遗展、民间竹艺大赛等系列精彩活动,充分挖掘和展现我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和元素,是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一次良好机遇,着力办成一届独具特色、“永不落幕”的竹业盛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9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刘利玉 尹应平)日前,宜宾市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华勋一行到翠屏区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风险排查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区人社局党委委员、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赵英陪同检查并做汇报。督导检查现场赵英首先从基金收支、内控工作开展、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四个方面做了专题汇报,并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作了说明。其次,检查组一行按失业保险业务经办、基金财务管理、审计稽核三块重点业务开展现场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按照省人社厅通知和市人社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相关要求,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开展的专项检查,旨在查找纠治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推动失业保险风险管控工作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检查重点围绕落实“三个全面取消”、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等6个方面进行。检查组对翠屏区在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肯定,要求翠屏区在迎接省厅的检查中为全市做好表率,当好排头兵!据悉,2021年1-9月份,我区发放失业保险金3259.78万元,为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984.82万元,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40.35万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8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龙鳞)10月11日至12日,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专家组一行赴广东省中山市,先后对宜宾市驻中山市农民工服务中心、翠屏区驻中山古镇镇农民工服务站、宜宾籍企业家创办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走访方式了解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及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宜宾市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兴文县、翠屏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中山市宜宾商会、各驻外中心及部分农民工代表参加了调研活动。2021年10月12日下午,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专家组与翠屏区驻中山市古镇镇农民工服务站站点人员座谈专家组一行首先在宜宾市驻中山农民工服务中心召开了驻外农民工服务中心建设座谈会,座谈会期间,宜宾市驻中山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王贵权向调研组介绍了宜宾籍农民工在中山市务工基本情况并汇报了中心挂牌运行以来开展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市县两级分别就推进市县驻外中心建设和联动开展活动等情况向专家组一行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就农民工异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异地维权、关心关爱等方面与调研组交换了意见。专家组对宜宾市以“党建引领+农民工服务保障”的驻外机构建设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希望认真总结经验并推广。2021年10月12日上午,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专家组与宜宾市驻中山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东凤镇服务站站点人员座谈调研期间,调研组还深入中山市辰隆(亨隆)塑料有限公司实地走访,认真了解在外宜宾籍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及稳定就业、异地维权等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落实情况。专家组就省农民工服务平台推广、农民工服务保障政策等进行了宣传,希望农民工朋友们通过驻外农民工服务中心、农民工服务站等平台,多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2021年10月11日下午,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专家组一行调研宜宾市驻中山市农民工服务中心座谈会据统计,目前中山市宜宾籍农民工达6.9万人。自依托中山市宜宾商会成立宜宾市驻中山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以来,中心已发展成为为中山片区广大宜宾籍农民工提供服务保障的重要载体。下一步,驻中山市农民工服务中心将努力发挥好在外宜宾籍农民工与家乡政府间的桥梁作用,切实为宜宾籍农民工做好服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5
一场秋雨一场寒,每年九月开始,兴文县九丝城镇便迎来了方竹笋采摘季。与我们常见的春笋不同,方竹笋是在秋季出产,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生长出来。几场秋雨过后,九丝城镇迎春村成群的方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竹林里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村民们纷纷进山,去采收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家家户户一派繁忙景象。记者跟随黄万会夫妇一起进山采笋,零距离见证和感受他们丰收的喜悦。竹笋破土而出这段时间来,村民们一大早就要冒雨进山采笋,采笋是一项艰辛的活,一天时间都不能耽搁。由于方竹笋遇雨水会生长的很快,不及时采摘就会长成竹子,有着多年采笋经验的黄万会夫妇,不一会儿就满载而归。据了解,黄万会家里种了40亩方竹,每天两人采笋量可达到500斤左右,今年有将近20亩开始产笋,这段时间她和家里人每天上午到竹林里采笋,下午就在家剥笋售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光靠采笋他们的收入就有五六万元。方竹笋质嫩肉厚,色美味鲜,出自大山之中,堪称山珍佳肴。采回的鲜笋保鲜期很短,不易存放,村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除了当天售卖出去的鲜笋,余下的鲜笋,可以进行翻煮,然后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烘烤成干笋,制成的干笋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质一年以上。村民采收竹笋说起方竹笋这个产业,黄万会夫妇二人很有信心,在大山里的劳作比较辛苦,而丰收的方竹笋,是他们生活的蜜糖。黄万会所在的迎春村,近年来在该镇政府的支持引领下,种植方竹笋共计6000余亩,4000余亩开始投产,100余户村民从中获得红利,靠着种植方竹笋,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据悉,2021年九丝城镇共种植方竹10700余亩,主要集中在迎春村、文山村、坪山村。接下来,九丝城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方竹这一富民强镇的产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兴文县融媒体中心 曾理 梁媛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5
 为畅通民族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外出务工,屏山县打好“组合拳”助力“彝乡”稳岗就业促增收。一:建立“点对点”动态台账。为确保就业帮扶“不断线”,清平彝族乡和屏边彝族乡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和外出务工台账两本台账,准确掌握就业人员特别是脱贫户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择业意向和就业状态,实现精准“云”摸底。二: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通过彝族乡农民工工作群、电话询问等方式建立并完善精准就业帮扶动态台账,针对在家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群体,制定“一人一策”就业帮扶“云”计划,为每一名重点关注农民工安排村级就业帮带人和乡级就业咨询人,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做到全程跟踪服务。三:搭建“心连心”沟通桥梁。实时掌握就业农民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彝族乡每月专人电话咨询已就业农民工,宣传稳岗补贴等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为广大农民工实时提供暖心“云”服务。(屏山县委统战部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芮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翻土、扯苗、打窝、移栽……10月13日,笔者在长宁县花滩镇三八村看到,村民们在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村“两委”的带领下,利用晴好天气,积极移栽青菜头。  青菜头又称青菜头疙瘩,是蔬菜的一种。青菜头种植成本低、见效快、零风险,大多是利用秋冬闲田和闲地种植,不影响来年的大春播种,加上对土壤有调节作用,不失为促进村民增收的产业之一。  “效果好的话,明年就准备扩大种植规模。”三八村村民肖仕珍表示,在村干部的指导下,今年她试种了两亩多,剩下的田地送给村集体种,自己的种好了又来帮集体,每天还能挣80元的工资,“这样种过的土地不长杂草,土质很蓬松,收成以后,我们就接着种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土地一点儿也不荒废。”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降低种植风险,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三八村与榨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收购保护价,让村民们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种植青菜头,既可增加群众的收入,又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三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强表示。  刘强介绍说,根据地域相近、产业相同的原则,该村将原来的十个村民组合并为五个村民组,空闲的土地通过劝导村民自种和村上请人种等方式,采取“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模式集中成片发展,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以青菜头为主的绿色种植,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村上已与榨菜企业签订了青菜头保底回收协议,按市场价回收。按亩产2500公斤计算,每一 季 最 低 保 底 价 都 有4000元左右。  目前,该村已募集资金50万元,300余户村民与村集体签订了种植保底回收合同,种植面积500余亩,预计三个月后即可获益。接下来,该镇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5
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全面推进屏山县民族散(杂)居乡镇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屏山县立足“产业融兴” ,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业态。一:创新种养循环。探索 “彝家黑猪—枇杷”“水稻—鲫鱼(鲤鱼)”结合民族散(杂)居乡镇特色种养循环模式,依托智能化、自动化等科技支撑,通过干湿分离、发酵、水泡粪等工艺和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种养循环,每亩水稻将新增收益1500元。二:探索果蔬套种。采用“茵红李+茶叶”果蔬套种模式,应用抗旱免耕、肥水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派遣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高标准管理。民族散(杂)居乡镇现有套种面积5000余亩,每亩将新增收益4000元。三:抓实农旅融合。依托民族散(杂)居乡镇李园、水库等资源,举办李花节、采摘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实现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田间变超市、农产品变商品。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星级农家乐20余家,让游客有玩有吃有住。(屏山县委统战部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4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刘利玉)失业保险基金是一项公共资金,用于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历年来,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坚持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重视基金稽核和管理,确保基金使用安全,稳定实现了全区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会议现场2021年10月12日,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召开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风险排查专题研讨会,审计稽核、失业保险、财务等股室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参加,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中心失业保险的分管领导陈虹主持。首先通报并传达了我省近期发生的失业保险基金案件、宜宾市失业保险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其次,参会人员围绕各自经办业务,就当前我区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风险点、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信息系统漏洞、基金追缴、部门协调等方面展开积极讨论,共收集整理4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二阶段由中心审计稽核的分管领导张天宁主持。受中心主要领导委托,张天宁组织与会人员学习了《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内部控制风险防控问题清单》,并对问题清单作了简要说明。其次,对各股室下一步基金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对近期市人社局即将在全市开展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风险排查迎检工作进行了安排。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4
(记者 史晓露)“长得好!高产田块亩产有望超过260公斤。”国庆节后,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其林村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点1000余亩稻子泛着金黄,正待收割。镇长李清波介绍,示范点的头季中稻亩产高达720公斤,两季加起来亩产接近1吨,离“吨粮田”的目标不远了。  晚秋粮食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再生稻是其中主力。今年我省明确,确保再生稻蓄留面积450万亩,有收面积400万亩以上。种一次收两季每亩多收600多元  其林村2组村民李兴平两个月前收了头季稻,蓄留了18亩再生稻。“头季稻亩产达700公斤,再生稻亩产达200公斤,每亩比种一季稻多收600多元。”  再生稻,就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它不需育秧、移栽,生育期短,省种、省工、节水,米质也好。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介绍,再生稻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再生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粮食增产技术。”宜宾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毛思根介绍,推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一年全市增产粮食12万吨。  从全省来看,去年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达435.6万亩,总产55.3万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再生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2012年起,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泸县、隆昌市、富顺县举办技术论坛,此后成员单位又增加内江市农科院和宜宾翠屏区,拓展成“川南2+4再生稻技术论坛”。“院地合作对提升种植技术、提高产量、扩大面积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提升。  “各地要争取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抓好再生稻等晚秋粮食生产。”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晚秋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  “今年全市共投入专项发展资金315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采取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防控,提高蓄留再生稻的积极性。”毛思根介绍,今年宜宾再生稻蓄留面积约占全市水稻生产面积的54%。亩产仅头季稻1/3 需优化品种强化技术  “再生稻对海拔、气候、稻田水分等要求较高,适合在水稻生长‘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推广,且要求海拔380米以下。”徐富贤说,成都平原的海拔在460米以上,都不适合蓄留再生稻。  “蓄留再生稻的用肥量比种一季水稻更高。”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再生稻的亩产只有头季稻的1/3左右,“看天吃饭”产量就更低。  “头季稻机械收割后,收割机会直接压损部分稻桩,严重影响再生芽萌发与生长。”富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富顺被誉为“再生稻之乡”,但机收短板制约着推广。泸县相关调查显示,机收头季稻会导致再生稻减产30%—80%。“如果头季稻无法实现机械化收割,又难以降低整个生产成本。”上述负责人坦言。  “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蓄留再生稻。”徐富贤说,我省择优推广示范了“德优4727”“宜香优2115”等品种,亩产较十年前增加了50公斤左右。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全面推广水稻适度密植、追施粒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高产集成技术。“比如在稻田中预留碾压行,有望降低收割机对稻桩的碾压损失率。”徐富贤说,要推行精简技术,力争高产田块亩产突破400公斤。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为巩固深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简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改革发展治理模式,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卷起裤腿,穿上筒靴,拿上工具……国庆大假期间,竹海镇永江村举行了稻田捞鱼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大家小心翼翼地踩进稻田,和灵活的鱼儿斗智斗勇,体验一把浑水摸鱼的趣味。  永江村地处淯江河畔,背靠蜀南竹海景区腹地,河水碧绿、翠竹环绕、阡陌纵横,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该村依托竹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以“诗竹长宁·竹创乡村”为定位,通过“竹海+田园”深挖竹主题,弘扬竹文化,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形成以游客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竹产业研究院、休闲区、餐饮区、住宿区、农耕体验园为主的7大功能区,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  走进游客中心、竹产业研究院……每栋建筑都有不同的创意,设计巧思在永江村得以用心体现。为打造成产业强、农村美、村民富的永江村乡村振兴新样板,该村积极推进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原永江村、龙山村、红益村、联山村 4 个党支部合并为永江村党委,以区域化党建思维,把永江村党员、村民、驻村人员等群体统一到村党委管理,拧成一股绳、融为一家人,致力于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实现区域化联动发展。同时,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重点任务,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旅游重点村、四川省生态宜居村等荣誉称号。2020 年 10 月,第四届四川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在该村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永江村改革发展治理成效,呈现了永江村乡村振兴实景。  “让我们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此助推全村的全面振兴。”永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超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做强做大村集体产业的同时,开发更多的体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以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接续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3
新华社成都10月12日电(记者 杨迪)我国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年产值近3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这是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黄正秋在12日于四川省宜宾市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资料图 竹林 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黄正秋说,我国竹林面积、竹材蓄积、产品质量、生产效益和出口创汇均居世界前列;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林草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产业,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即将于10月19日至2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将是一场促进我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峰对话。据黄正秋介绍,本届竹文化节邀请了来自行业管理部门、重点竹产区、科研院校、企业的代表和国际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竹产业发展协商研讨、建言献策。  同时,竹文化节上还将集中展示我国竹产业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全国重点竹产区的15个省份128家企业参与线上和现场展示,涉及竹家具、板材、造纸、纤维、餐饮、活性炭等全产业链的8大类500多种新优特产品。  本届中国竹文化节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主办,主题为“竹福美丽中国,促进乡村振兴”;共设置12项活动,其中开幕式、高峰论坛等主要活动6项,主题晚会、竹书法展、竹摄影展等专项活动6项。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竹业盛会,中国竹文化节首次举办于1997年。第十一届原定于去年上半年举行,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至今年。宜宾市是迄今唯一两次举办中国竹文化节的城市,也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2020年底全市竹林面积354.6万亩,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248.11亿元。
新华社 | 分享: 2021-10-13
三部门携手打造“四川品牌”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体系    (记者 王眉灵 颜婧)10月8日,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姜庙村“金通·邮快驿站”里,投递员舒春梅忙个不停。这个驿站开通前,当地村民需要到镇上才能寄收包裹。现在,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合作,快递、包裹搭乘直达行政村的乡村客运车辆,每天都可以方便地往返于乡镇和村庄间。这些黄色的乡村客运车辆,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小黄车”。  日前,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推进“金通工程”交商邮合作,打造“四川品牌”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体系,“联合打造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绿色通道”是合作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四川的农村物流,除了快递进村,还将发生哪些变化?江安县农村物流中心全自动分拣中心。 记者 王眉灵 摄看试点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便利  江安县是全省“金通工程·交邮快”试点县,正在开展诸多示范,从中可见未来四川农村物流的雏形。  姜庙村的“金通·邮快驿站”,收集快递只是常规业务之一。该驿站由邮政公司与5家快递物流企业合作打造,具有客货运输、邮政快递、农产品经销等服务功能。  “姜庙村种植大白李5000亩,驿站与农业专合社合作,借助邮政‘金通畅行APP’云平台,通过线上特色农产品商城和直播带货。”江安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夏春祥说, 客户网上下单后,进驻驿站的快递物流企业直接到农户树上摘果,利用货运专线车和乡村便民小客运进行货物分流配送,可2小时进城、5小时到省、48小时直达省外目的地。  农产品进城的“路”畅达,工业品下乡的“路”也通畅。  江安县客运中心一隅,是刚建成的江安县农村物流中心,近6000平方米的空间中设置了邮政处理、盒马集市、全自动分拣中心、京东顺丰快递分拨等功能区,标着“金通工程”字样的车辆进进出出。  上千平方米面积的全自动分拣中心,安装了全自动分拣设备,快递、包裹被精准地投递到有编号的小格子内。“每个小格子代表一个村,商品在这里可精准区分到村。”江安县城乡物流公司经理王亮兰说,这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整合集中了多家快递企业,大家集中分发,集约利用共同的配送渠道——货运专线转载、客运班线搭载、便民小客运配送,可高效分流货物,每家还可节约成本20%。  县级农村物流中心是租赁的县客运中心闲置场地。客运中心负责人王运奎说,近年来,客流下滑,现在资源整合,客运中心每年有30万元租金,配送的货车又可就近“搭车”,可谓两全其美。  在农村三级物流中,处于乡镇一级的下长镇交通综合服务站是城乡客运和乡村物流的中转站。站内,除班车停靠点、候车室外,增设了物流中转、快递投放、代销代购等服务点位,11个社区和行政村各有一个专门的快递、包裹置物架,“小黄车”来往时可顺便带走。下长镇镇长刘恋介绍,货物从县到乡,再从乡到村,有固定的每天两班货运专车和每天跑多趟的乡村客运“小黄车”,能及时把物品带到镇、送下乡。看延续共用运输车共建配送站  试点基础上,四川的“金通工程”交商邮合作将如何推进?首要是扩大覆盖面、惠及更多乡村。  作为试点县的江安,已在谋划全域推进。夏春祥介绍,目前全县已建“金通·邮快驿站”109个,年内将覆盖189个行政村。  目前,全省已有15个市州、33个县区、146个乡镇实行交邮融合。接下来,三部门将继续推进客运网、物流网、商贸网进一步聚合。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表示,到2025年,实现全省农村物流运输县乡村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水平。  让农产品快速进城、工业品快速下乡,四川乡镇、行政村“全覆盖”的客运网是基础。罗佳明说,我省将建立“金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运输的安全监管,拓展“金通工程+”。  四川省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廖涛则强调资源整合。他表示,将推广“客运+邮运”,结合客运路线和商贸流通路线优化邮路运输组织,最大限度匹配县到乡、乡到村客运车辆线路及班次,推动县到乡邮件、快件、商品等由客运车辆代运;择优选择邮政揽投员与“金通工程”驾驶员整合复用,利用“小黄车”富余空间运输邮件快件等,实现人、车、货、站、线等的精准匹配。  省商务厅副厅长佘骥也表示,将联合邮政、交通部门在农村电商站点、商贸站点建立具备商品展示、销售、寄递的复合型服务站点。  “商贸物流,仓储配送是关键。”佘骥说,将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合力规划、设置物流商贸节点,完善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骨干网络。同时,支持邮政企业在县级共配中心新建冷链仓储设施,在农产品田头市场合作建设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施,提升农产品的“鲜度”,增强农产品流通效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张天宁)为持续做好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确保雷波县脱贫劳动力稳定脱贫,促进就业增收,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近日,翠屏区人社局、就创中心携手雷波县人社局、农服中心在雷波县锦屏广场举办了宜宾翠屏--凉山雷波省内对口帮扶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通过现场面试和远程面试,66人应聘成功,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40人的165%。雷波转移输出人员出发前合影本次招聘会,为达到“精准匹配、定向宣传、双向选择”的目的,在招聘会前期,翠屏区人社局、就创中心多轮驱动,努力提高脱贫户转移就业签约成功率。一方面结合雷波彝区劳动力的文化、习俗等实际,积极挖掘整理适宜岗位,鼓励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前往雷波县参加招聘会;另一方面分别与雷波县及翠屏区派驻雷波的工作队加强沟通协调和对接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精准收集脱贫户就业意向,并“量体裁衣”,为有就业意向的雷波脱贫劳动力精准匹配合适的用工企业和岗位。雷波县各乡镇积极动员、组织有就业愿望的脱贫劳动力89人前来参加现场招聘。西南联盛、京龙光电、康佳、邦华等8家宜宾企业提供27个工种2795个岗位。经体检、政审、面试,正式录用66人。招聘会后,务工人员集体乘坐2辆大客车前往宜宾,雷波县还派出稳岗工作人员,蹲点做好稳岗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8
“大姐,现在低保是否还按时到账?”“有有有,每个月460元都准时到账的!哎呀,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原来我还以为脱贫后就没有这些政策了,没想到现在还能继续享受,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这是近日高场镇纪委开展专项监督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情景。高场镇纪委书记带队入户走访低保户    今年来,高场镇纪委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盯扶贫资产、惠民政策、村务公开等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紧盯扶贫资产。督促镇政府加快推进扶贫项目资产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形成产权明晰、公私分明、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坚决杜绝虚假套取、挤占挪用等现象出现。截至目前,已清理项目91个,合计资金6625.42万元,对管理不规范、部分资产闲置等3个问题已督促相关村(社区)及时整改。紧盯惠民政策。联合民政办、农业中心,通过一线抽查、电话抽查等方式核实部分贫困户、低保户帮扶政策和帮扶资金落实情况,坚决防止在低保动态监测,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聘用上优亲厚友等情况发生。截至目前,已抽查贫困户6  户、低保户7户、公益性岗位109个,发现1户低保户动态监测不精准,4个公益性岗位聘用不规范等问题,已要求相关办公室督促整改到位。紧盯村务公开。坚持把村务公开作为“三公开”的重中之重,联合社事办规范打造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村务公开阵地,全覆盖配备组务公开栏139块,制定村务公开指导目录38项,并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镇纪委定期抽查核实的监督机制,推动村务公开“阳光、规范、高效”。“我们将继续抓好专项监督,盯住关键环节,特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等,坚决纠正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等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工程建设、资金发放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高场镇纪委负责人说。(高场镇纪委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胡先映 记者 周瑜原)为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调动兴文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效、乡村振兴新面貌,9月29日下午,兴文县2021年农民丰收节在兴文县共乐镇东阳村山朵万象举行。在庆祝丰收节活动现场,开幕式、农耕文化展演、钓虾摸鱼活动、虾苗投放、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小龙虾美食系列活动、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相继开展。2021年兴文县实施粮经复合种养综合稻虾模式面积4.5万亩,其中本次活动举办地共乐镇为种养核心片区,共完成2万亩。“(稻虾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水稻实行耕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节约成本增加效益,龙虾实行科学规范精准养殖,提高了产量,提升了品质,实现种养双丰收。”兴文县共乐镇党委书记邵升说。兴文县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兴文县预计全年粮食产量25万吨,油菜1万吨,生猪出栏55万头,水果6.2万吨,蔬菜35万吨。小龙虾产量4000吨。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底能达到18625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大家撑枝时候注意位置和方向,撑杆支点要固牢,才能确保果子生长过程中枝条不会折断。”9月15日,在高县来复镇太平村沃柑产业园基地,管理员邓道兵正指导着大家对沃柑进行撑枝和疏果。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沃柑枝头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子,10余名工人穿梭其间忙管理,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该村第一书记王奎介绍说,近年来,太平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由村集体公司牵头,采取“集体公司+企业+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种植沃柑1000余亩,将沃柑打造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为群众铺就了一条致富奔康的新路子。眼下,正值沃柑果期管理的关键期,邓道兵每天都会和村里其他村民一起结伴到沃柑基地帮忙村集体公司管理沃柑。“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了家,现在家门口也能有活干,还能自己发展产业,日子更有奔头了。”邓道兵介绍说,村里发展起沃柑后,他被聘请为了果园的管理员,除了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在村集体公司的鼓励下,他将自家的8亩多地种上了沃柑,两项收入加起来一年几万块不在话下,还能照顾到家里。除了吸纳劳动力,村集体公司还通过让农户以“土地+果树”入股的形式参与到生产经营中。农户将种好沃柑的土地交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和销售,村集体公司将最终收益按照56%的比列向入股农户进行分红,让大家共享抱团发展红利。“没想到我这几块闲地,也能生出钱了。”村民唐世会流转了3亩土地给村集体公司,自己不用再操心管理,每年只等沃柑成熟时候,坐等分红,自己也在果园务工,从家里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果园,很是方便。据悉,去年,该村沃柑产量近100万斤,销售额达500万元,带动全村200余户果农增收。为了更好地发展沃柑产业,村集体公司还投资修建一座2500余立方米的保鲜冷藏库,一方面解决了沃柑储存问题,通过错时销售,提高沃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冻库出租增加村集体公司的经济收入。该村还搭建了电商物流平台,实现了产销结合,让沃柑远销全国各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村集体公司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继续扩大沃柑种植规模,辐射周边镇村,同时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扩宽销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王奎介绍说。(高县融媒体中心 罗景萍 袁野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虹江 记者 刘佳  “9月初才开始收购笋子,一个星期已经收到鲜笋6000多斤,每斤3.5元-3.8元。预计今年能产50多万斤,产值能达到200万元,人均增收能达到2500元。”近日,屏山县锦屏镇三洞社区党支部书记廖本兵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本村,抹荷竹笋(又称方竹或刺黑竹)已投产了,今年村上开始组织收购、加工抹荷竹笋,为群众解决销路问题。  三洞社区是屏山县 78 个重点脱贫村之一,幅员面积41.3平方公里,由原三洞村和原油房村合并而成,全村269户846人,脱贫户 55 户 200 人。这里崇山峻岭,峡谷纵横,因为地形破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一度困难。经过8年的脱贫攻坚,2017年整村摘帽、2019年全部贫困户实现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改善。  2015年以来,县政协在开展脱贫攻坚对口帮扶中,因地制宜、多方论证,发现这里特别适合发展竹产业,种植竹子投入低、周期短、见效快,而且该村正处于富硒产业带上,为此帮助该村确定了发展竹产业项目,动员和组织群众大量种植抹荷竹。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到沐川县、成都市等地参观基地、竹笋加工企业,邀请农业专家到村开展种竹技术培训。为了解决老百姓资金问题,县政协专门协调财政、林业部门,给予每亩300-500元的种植补贴。为了打消群众销售顾虑,他们又将该县专门做竹笋加工的企业公司负责人请到村里,给群众签订保底价销售合同,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全村已发展抹荷竹近6000亩,竹产业已经成为该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9月23日,长宁县花滩镇围绕“庆丰收感党恩”主题举办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上百名群众齐聚一堂,挑谷子、扭扁担……以丰富多彩的农事比赛,庆祝自己的节日,共享丰收的喜悦。  “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展示乡村振兴取得的喜人变化,提升广大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长宁县花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方堃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铁  江安县柑橘大观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果园里,村民忙劳作、工人忙施工。近日,下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恋介绍:“下长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用绿色方式实现金色丰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下长镇广阔田野铺上浓浓绿意,‘绿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惠民富民。”柑橘大观园以发展晚熟柑橘为主导产业,以果品分选为包装、冷链物流为二产延伸;以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创意农业为三产服务,打造江安农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川南乡村休闲旅游区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示范区核心规划面积5000亩,已建柑橘基地2000余亩,主栽明日见、濑户见、爱媛38号等优良品种5个,展示柑橘优新品种38个。建成后村民年实现土地流转或入股收益,劳动务工年收入增加,实现创业经营收益,村集体年增收,并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白李果源”乡村振兴示范区暨现代农业园区。 蔡磊 摄迎安镇蜜本南瓜甜蜜丰收。杨丹 摄  近年来,江安县围绕“一轴三带全域六园”乡村振兴总规和“4+2”产业布局,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效应。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标准化的管理,实现粮食丰产丰收。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和载体,推动全域振兴。提升柑橘、红粮、生猪、林竹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市场效应,顺势而为发展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围绕“柑橘、粮油、林竹、生猪”四主导和“早茶、水产”两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一镇一园”“一镇一品”,切实稳定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建食品加工园区,招引建办一批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市场主体引领带动作用,衍生发展一批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形成多点辐射、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阳春镇橙花岛花果同枝产业兴。黄洁 摄铁清镇杨狮村橘香四方。 万世兴 摄四面山镇美丽乡村画卷展。杨丹 摄江安县柑橘大观园乡村振兴示范 区 绿 意浓。杨铁 摄  江安,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画卷正徐徐展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稳定增长。“4+2”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创新“五环利益联结”机制,建成白李果源、鳗鱼现代农业养殖基地、怡乐麻衣坝农业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先进村,为“小康江安”固本。获评第四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示范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称号。“江安黑山羊”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面山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在铁清镇红粮基地、大妙镇莲藕基地、迎安镇蜜本南瓜基地、四面山镇柑橘休闲种植示范区等镇村产业基地,村民们丰收的喜悦浸润乡间,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2
 坚持规划引领 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切实抓好翠屏区南域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翠屏区邀请专业规划机构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高标准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园区建设。近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邹建召集相关单位专题研究园区规划工作,区府办、区委农办、区农业园区办、区农业农村局、区经科局等区级相关部门、园区涉及4个镇和规划编制单位参加会议。会议现场翠屏区南域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位于翠屏区长江以南宜长线,包括李庄、宋家、牟坪、李端4镇全域,幅员面积24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川南浅丘地貌,在川南地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园区依托资源禀赋,根据丘陵农业特点,以酿酒专用粮、优质晚熟柑橘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粮-果”“粮-菜”“稻-渔”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形成山上“粮-果”、山下“稻-渔”、“种养循环”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既保障粮食安全,又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努力探索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路径。目前,园区已发展主导产业15.82万亩,其中酿酒专用粮(水稻、高粱)11.2万亩、晚熟柑橘4.64万亩,年生猪出栏10万头,水产养殖1.5万亩,园区总产值突破30亿元。专题会上,规划编制单位对园区规划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各参会单位分别就园区建设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邹建副区长强调:一是要体现目标性,严格对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体系、指标体系等高标准编制规划;二是要体现精准性,园区布局、功能分区、项目支撑等要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三是要体现前瞻性,空间布局、产业布局、项目设计、时间进度等对未来要有指导性和指向性;四是要体现系统性,规划布局、园区要素、科技支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联结机制等要系统谋划;五是要与宜宾国家农高区创建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翠屏区农业农村局  张玉龙供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