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11月17日,笔者从高县相关部门获悉,农业农村部日前认定399个村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高县庆岭镇(请春酒) 赫然在列。  近年来,该镇依托县城近郊和宜庆路快速通道纵贯镇境的区位、交通优势,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南请春酒”为主导,加大投入,新建川南请春酒文化广场、春酒客栈、请春酒作坊观光点和川南春酒翠竹示范带,打造川南请春酒文化一条街及川南请春酒民俗体验园、博物馆各1个,配套建请春酒体验民宿、春酒文化小木屋和春酒廊架廊亭等;打造春酒驿站网红打卡点,发展春酒文化体验店,让川南请春酒民俗文化实景化;同时,深挖请春酒、龙灯、狮灯、花灯、牛牛灯连宵舞等川南传统特色民俗文化和打糍粑、稻田囥鱼、舞草龙等农耕文化,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农旅融合发展,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免费培训春酒文化“一条龙”服务人员,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镇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广大游客慕名而来。川南请春酒“名片”越擦越亮,成为响当当的饮食文化产业旅游品牌。  搭乘春酒文化“快车”,“庆岭造”农特产品走向省内外,带动就业 3 万余人次。2020年,该镇请春酒文化旅游收入1130万余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3万余元。  “与其说是吃美食,不如说是品民俗文化。”来自内江的游客刘先生说,吃川南请春酒,舌尖记住了食物的味道,更记住了看得见的浓浓乡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9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欧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一条困扰珙县南部乡镇群众出行多年的玉观路完成了美丽蜕变。日前,笔者航拍的珙县S436玉观路,宛如一条多彩纽带,穿梭在大美僰都的山川田野间,串起了乡村旅游,带动着城乡产业发展,成为造福南部乡镇的幸福路、振兴路。航拍珙县S436玉观路该公路于2018年3月动工,长42公里,总投资5.85亿元,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自2021年7月1日开通试运行以来,玉和苗族乡至观斗苗族乡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45分钟,预计12月底玉观路上罗隧道和水淹陀桥通车后,这个时间还能缩短至40分钟,届时珙县S436玉观路将全线贯通,沿线群众依托着便捷的交通和南部地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致富的步伐将跑出“加速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亦将按下“快进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8
杨利(图片由高县纪委监委提供)  “民政资金、优抚资金面宽量大、社会关注度高,但近年巡察时发现,部分镇民政、优抚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低保、特困供养、优抚人员等重点对象动态管理不及时的问题……”日前,宜宾市高县纪委监委会同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暨深化作风建设会,通过以案促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实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高县市政广场  此前,高县纪委监委收到县委巡察组移送的问题线索,反映该县文江镇存在违规向已死亡人员发放优抚金的问题,随即对此展开调查。经查,该县文江镇民政办负责双拥优抚、社会救助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未按动态管理要求对辖区内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核查,导致高县民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长期向个别已死亡的优抚对象发放补助,共计7万余元。对此,高县纪委监委给予1名直接责任人政务警告处分,对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并责成文江镇政府对违规发放的补助资金实施追缴,督促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5家县级相关部门,对全县13个镇的15类37项惠民资金开展专项治理,以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这是高县纪委监委按照宜宾市纪委监委“监督质量提升年”部署要求,推进具体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高县纪委监委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是最有力的监督理念,实施“一案多查”“一案多用”,综合日常监督、巡察、重大案件收集和反映情况,建立党委(党组)落实“以案促改”主体责任“五个一”制度(一个工作方案、一次警示教育、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一批制度机制、一个专项报告),推动办案、整改、治理有效贯通融合,对责任“挂空挡”、整改“走过场”、落实“打折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开展惠民资金专项治理,推动相关单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6项,发现困难群众救助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5项补贴补助、447人(次)的资金发放存在违规问题,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整改。  “抚恤补助资金事关优抚对象切身利益,是优抚优待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保障民生资金安全,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高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景萍 袁野 特约通讯员 罗沾拔萝卜、分拣、搬运、装车……11月10日,在高县文江镇七宝村村民赵庭金的蔬菜地里,一家人正忙得热火朝天。眼下,该村有名的“七宝萝卜”迎来了采收期,看着满地圆滚滚、白胖胖的大萝卜,赵庭金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今年的收成又稳了。  七宝村位于高县文江镇城郊,平均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山高林密、泉水清冽,其特有的土壤、水质和气候,非常适合萝卜生长,这里所产的“七宝萝卜”个大皮薄、甜脆多汁、远近闻名。七宝萝卜丰收  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村民利用秋冬空闲地种植高山蔬菜增收致富,不断推动蔬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全村20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都种有萝卜。今年,该村的萝卜种植面积约有200亩左右,预计能产200万斤萝卜,产值400余万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友付介绍,由于村里的萝卜品质好,前些年为防其他地方假冒,村民甚至要带着身份证去卖萝卜,但因种植分散、规模 小 ,效 益 始 终 不 明 显 。2018年村里成立了村集体公司,鼓励村民将土地连片成面,形成规模种植,抱团闯市场,并申请注册了“七宝萝卜”商标,让萝卜不仅成为了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还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进一步打响了知名度,很多人慕名前来村里购买。  为了进一步打开 销路,村集体公司还积极与当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泡菜厂以及电商微商平台合作,让“七宝萝卜”通过更多途径“飞”出大山。  “今年种了 3 亩地的萝卜,还没成熟就有商家预定了,销路不愁,现在每公斤的市场价在2—3元,每亩大约能卖2万多块钱,这一季收完,还要再种一季,还能多挣万把块钱。”赵庭金一边拔萝卜,一边高兴地向记者算起了这笔“萝卜账”。  萝卜供不应求,线上线下订单源源不断,周期短、见效快的高山蔬菜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同时增强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昔日只有粮食作物的田间地头,如今被不同品种的蔬菜装点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下一步,村集体公司还将继续流转村民闲置土地,扩大规模种植,同时,探索对当地盛产的萝卜、苦笋、豇豆等蔬菜进行精深加工,让增收路径越来越宽,群众腰间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11月15日,记者从宜宾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兴文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全县水产养殖情况调研工作,推进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普查过程中,普查队员通过实地到访、进村入户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地品种资源,对相关养殖场养殖面积、养殖种类、生产方式、养殖数量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对苗种数量、规格、来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统计上报。  截至上月底,兴文县已普查完成108家水产养殖场,预计将在近日完成对全县123家水产养殖场普查的相关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7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当前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乡村治理面临诸多艰巨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激发各地干群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治理样本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治理妙招阵地“走路”,服务上门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 文/图  “年纪大了腿脚就不灵活,去村公所办事情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在家里也能把事情办了。”11月13日,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村民赵大银乐呵呵地说道。  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深入推进以来,水库村以阵地亲民化改造为切入点,创新“阵地走路 服务上门”便民服务模式,固定每周三为“下沉日”,村第一书记、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分批轮流到组入户,带上笔记本电脑和群众需要的资料证明,上门开展残疾证办理、低保户核查等23项服务,遇身体不便的村民需本人前往镇上办理事项时,村干部还会负责专程接送。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家明(左)上门为村民办理低保登记。  “农村不比城市交通便捷、道路平坦。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出行,更是不易。”水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忠斌说,该村创新“会走路的阵地”便民服务模式,把关怀送上门、把服务送到家,真正把为民服务做深、做实。  想百姓所想,解百姓所需。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水库村由原来的水库村和工农村合并而成,面积变大了,服务半径也大了。在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菜坝镇针对合并后水库村存在的问题,不仅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方面着力,更是做优服务,让水库村党群服务中心“长上双腿”,村民一片叫好。  “徐大姐,你这个低保证明我给你办好送过来了,你腿脚不方便,就不用到处跑了。”完成手续办理后,水库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家明骑上自行车,把手续齐全的低保户证明交到了村民徐家蓉手里,又骑车赶往第二家。  便民服务工作自上而下有要求、有项目、有规定,但老百姓的情况各有不同,在具体操作上还需基层干部去拓展、去延伸。  在水库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办公桌上“会走路的阵地”服务公告牌格外醒目,联系电话、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服务对象和服务清单均有详细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已为村民办理各类政务事项76次。  “水库村不仅做好规定的服务内容,更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何忠斌介绍,除了每周三固定开展上门服务,还充分利用其他时间,整合车辆资源,常态化开展政务办理接送服务,最大限度让老百姓少跑一截路、少闹一次心。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的重要依托,是连接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前沿哨所。水库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级阵地亲民化改造,‘会走路的阵地’是阵地作用发挥的一种延伸。”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罗喧说道。  “水库村变样咯!现在我们晚上来村公所跳坝坝舞,村干部不仅把灯给我们开上,还为我们提供热水、雨伞等,好几次都是等我们跳完才下班。”水库之声文艺队员唐树英对村“两委”的细致服务很是满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11月15日,笔者从高县相关部门获悉,农业农村部日前公布 2021 年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全国共174个镇、249个村分别为 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其中,高县来复镇大屋村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大屋村位于高县北部,曾是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明确了“主导产业强村、科技服务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脱贫,五年致富,赶超春风村,建成宜宾后花园”的发展目标。该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全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茶农增收。2020年,该村茶叶核心示范区面积达 8000余亩,实现茶产值10130万元。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8万元。预计全年人均纯收入将突破2.4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7
四川新闻网消息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产业兴乡、文旅富乡”发展思路,着力产业调整转型,以群鱼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引擎,扩宽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切实把“两项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变老资源为新经济,乌蒙山区产业振兴添动力。科学谋划把脉定向。党委统筹全局谋划发展思路,转变传统小农种养殖、资源型煤硫矿山开发发展思路,提出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依托高海拔、气候凉爽等自然资源条件,明确以康养避暑旅游业为重点,以方竹、烤烟、高山蔬菜、中苗药材等多种特色农业为支撑的农文旅融合“1+N”产业发展体系。党建领航产业先行。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支部+致富能手”产业“先行军”,通过支部搭桥,与成都中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回引优秀返乡农民工5人,发挥返乡人才优势在大元村、兴隆村等打造方竹、苗医药等产业基地11个。集中连片培树品牌。坚持连片发展、引领示范,培育千亩方竹基地4个,打造群鱼高标准方竹示范园区1个,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巩固方竹地标产品品牌。目前,全乡方竹面积达8.9万亩、烤烟达5000余亩。变荒山坡为风景区,石漠地区生态振兴着亮色。荒山绿化石山点翠。党委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丰育管护方式,对荒山荒地实施造林绿化,把荒山变林区。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1%。景区美化荒山镀金。扩展“小木屋”项目的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引进蜀南文旅等企业投资1.4亿,打造群鱼康养木屋、启云峰观景平台等景点,融入竹、苗等元素提升景区风貌,成功打造出集休闲观光、康养避暑为一体的仙云峰避暑旅游度假区,将荒山变为“金山”。环境亮化山村添彩。结合地域特色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结合全域旅游打造百里鲜花长廊,聘请专业绘画团队以“咪多咪猜”“仙峰山”等为主题,实施图画乡村工程,采取统一店招样式、美丽庭院改造等方式建设秀美苗乡。变旧习俗为新业态,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增活力。办好民俗节庆。组建3支文化宣传队伍,在传统节日唱苗族歌曲,展演苗族节目,成届制举办“四月八”苗族祭祀活动,融入长桌宴、竹竿舞等传统民俗体验,举办着苗装赶场、苗族文化礼仪课堂等活动,打造为苗家特色文化名片。做好康养文章。强化人才支撑,吸纳32名苗医药人才建立人才库,开发独具特色的推拿、针灸等6项苗医理疗服务,建成苗养园,开设苗医药剂开发、古苗医药保护、苗医药治疗等项目,开发“天麻养生盅”“苗医药养生茶”等苗医养生药膳,打造苗医养品牌。育好文明乡风。深化“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在群鱼社区村试点,将禁止大操大办列入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群鱼经验在全县推广;多形式办活“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与志愿服务,2020年获评“省级文明乡镇”。(兴文县民政局 供图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6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龙鳞)为落实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宜宾市狠抓农民工疫情防控,全力奏好农民工防疫三部曲。乡镇微型招聘会现场一是内防外宣联动抗疫。依托42个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和102个流动党员党组织,精准摸排在外农民工数据并建立详实台账,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点对点”向农民工推送《致宜宾籍农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四川省农村地区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十一条》《宜宾市各村(社区)报备电话》等疫情防控知识10余条。截至目前,宜宾籍农民工在中高风险地区人数7.19万人,省内外返宜农民工2.4万人,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数2775人,均未发现感染疫情的农民工。  二是“云”招“微”聘服务不减。创新招聘形式,拓展就业招聘服务。根据适龄且未就业的劳动力信息,依托移动短信平台云端精准投放岗位信息,同时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常态化举办云端“微型招聘会”,坚持招聘服务“不停歇”。目前,已推送招聘短信7.3万条、推送岗位1.2万个。三是线上健身全员参与。精心组织宜宾籍农民工参加第三届川籍农民工运动会,充分发挥村(社区)和驻外机构影响力,发动个人和团体参与云健身竞技和点赞类项目,在增强农民工身体素质的同时丰富疫情下农民工文化生活。目前,全市共组织14个代表团、9689名宜宾籍农民工参与云健身活动,其中健步走团体项目暂居全省前列。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5
 修枝、治虫、除草……11月10日,珙县珙泉镇永福村蚕桑种植基地里,养蚕大户李孝根正忙活着。他告诉记者,今年养蚕收入很可观,现在做好桑树管理,争取明年让自己的腰包更“鼓”。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蚕桑产业优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珙泉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将中心村、永福村规划为发展蚕桑重点区域,通过党建引领村党员干部变身“产业梗阻解难人”,带头推广良种良法,按规范化要求平整土地、栽植桑园,确保新栽桑成活率;为破除养蚕户资金短缺困境,在主动对接银行提供发展低息贷款的同时,还可借村发展资金进行发展,售茧后归还借款。与此同时,珙泉镇利用干部入户、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传单的方式进行培训宣传,派专技人员驻村指导等,不断提高全镇蚕农种养水平。仅高罗村就开设蚕桑技术培训14次。2021年,珙泉镇实现蚕桑发种3400盒,产茧16.32万公斤,产值达900余万元。下一步,将科学研判统筹,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蚕桑”主题旅游体验园,美化桑园基地,不断拓宽持续增收渠道,将乡村振兴之路走实走宽走远。(珙县县委宣传部 李瑶 黄杰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2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彭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部署,全力抓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11月10日,宜宾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农民工服务工作组组织成员单位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单位)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农民工服务工作组副组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甘华锋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现场会议通报了当前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组关于农民工疫情防控组建专班、建立台账和保障机制等推进情况。会议指出当前我市农民工疫情防控仍面临农民工输出量大,分布广泛,临近两节陆续返乡回流,就地过节效果不显著,农民工防控意识较为薄弱,统筹抓好农民工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会议现场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深刻认识当前农民工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履职尽责,形成工作合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真正全面主动担当起来。一是凝聚共识,全面夯实防控责任;二是强化宣传,有效做好舆论引导;三是统筹力量,扎实推进旅途暖冬;四是多措并举,全力抓好服务保障;五是暗访督导,纵深落实工作机制。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市经合外事局和宜宾机场集团等单位围绕农民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了发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平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水量不仅大,还很清亮。感谢巡察组的同志们,感谢党委、政府,我们都用上了干净又充足的自来水了。”11月9日,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场镇居民李大爷握着正在当地开展巡察“回头看”的县委第三巡察组负责人的手不停地感谢着。这份感谢,是因为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梅李大爷家的吃水“大”问题。  就在两年前,李大爷家还在为水龙头流不出的自来水而发愁。那时,由于总是停水,处于场镇的他不得不每日去场口边的井里挑水。这个情况被县委第三巡察组“巡乡带村”时发现,并引起了注意。所有乡镇都通了自来水,怎么还会有居民肩挑手提取水喝?巡察组带着疑虑,挨家挨户走访,多方了解情况。  通过与居民们的交流和实地查看,巡察组了解到,梅白街道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但随着场镇扩大,居民增多,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一到用水高峰期,二楼以上就放不出自来水了,用水难问题,成了压在场镇居民心头的一块大石。  “饮水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用水难题是巡察组发现梅白场镇群众的‘急难愁盼’焦点所在,必须尽快解决,保障群众饮水用水方便。”巡察组立即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当地党委,督促尽快解决场镇群众用水难题。  在巡察组的有力督促下,当地党委政府在原有条件下,扩容增压了白虎村集中供水站,同时重新启用了场镇老取水点,确保让老百姓有水喝,用水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亟需重新寻找新的取水点,而新取水点找到后,因工程量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缺口大,梅白镇无法实施。  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巡察办当即向县水利局发出《巡察建议交办函》。该局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对新取水点打枪岩多次实地勘测、详细论证,并将其作为民生项目优先实施,投入700余万元,于2020年12月底完成梅白集中供水工程建设,2021年3月进入试运行,为梅白场镇居民1312户、4200人,提供干净又充足的“幸福自来水”。  群众利益无小事。长宁县巡察机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以实实在在的巡察监督,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1
(叶昌荣 记者 周瑜原)又到柑橘飘香时,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的金银社区,一个个饱满的柑橘挂满枝头,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清新的果香沁人心脾,三五名果农穿梭于柑橘林间,忙得不亦乐乎。柑橘丰收“爱媛38号柑橘,汁多肉厚,是今年我们主打的柑橘‘明星’产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金银社区党总支书记夏翠英正在柑橘基地和果农交流。她说,金银社区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该村的柑橘产业通过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的发展模式,完善电商销售平台,将柑橘销售到全国各地,预计今年柑橘果农户均增收5000余元,全社区增收约350万元。“马上就要进入销售旺季,果子一定要注意养护。”同在牟坪镇龙兴村,今年试点通过新技术栽培的柑橘地也将迎来丰收。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宗伟介绍,今年翠屏区试点600亩柑橘地进行生草栽培,通过果园株行间选留原生杂草,或种植非原生草类、绿肥作物等,并加以管理,使草类与果树协调共生。据了解,通过生草栽培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替代部分有机肥施用,调节柑橘果园微生态环境,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采摘柑橘近年来,牟坪镇以柑橘为主导产业,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广起陇限根栽培技术,连片打造高标准柑橘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粮经复合产业模式,有效盘活土地利用率。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川南橘乡、环金银湖柑橘基地、民新村柑橘产业等产业园区。据悉,2021年翠屏区水果种植面积12.4万亩,在柑橘产业上,翠屏区把柑橘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作为工作重心,全方位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柑橘种植的科技水平,加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助力种植户增产增收。(翠屏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11月3日,在高县嘉乐镇两河村蔬菜基地,该村村民曹旭吴等人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今年,不算租地的租金,光工钱我至少要挣2万元。”曹旭吴说,去年,他的2.5亩土地以每亩700元一年的价格流转给本村村民曹衍权种菜,自己又在蔬菜基地打工。“土地租金1750元,家门口干活,一天工资80元,还管中午饭,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划算得很。”曹旭吴扳起指头算起了细账,对流转土地再打工很知足。  在两河村,像曹旭吴一样流转土地再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村民还有250多户。村民正在蔬菜基地劳作  2020年,两河村村民曹衍权见本村“冬闲地”颇多、蔬菜行情不错,便和朋友共同投资,在该村以每年每亩700 元的价格流转了土地300亩,建起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凡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到基地务工一律优先。2020年,两河村村民仅在蔬菜基地务工劳务收入达70多万元。  良好的种植效益让曹衍权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今年秋收后,曹衍权又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季节性流转了该村500亩土地。  蔬菜种植不仅绿了两河村的田地山坡,也鼓起了该村村民的腰包。据镇、村干部介绍,在该村蔬菜基地,平常每天至少有40人务工。抢种抢收时一天100人以上。除本村村民外,邻村群众甚至毗邻乡镇群众也前来基地务工。“截至目前,两河村民今年在蔬菜基地务工的劳务收入已突破70万元,预计全年劳务收入将超过100万元。”  “人勤地不懒,只要土地不歇空,大家都有‘望头’。”曹衍权表示,他打算以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乡亲们发展蔬菜产业,一起抱团闯市场,让家门口的蔬菜基地,成为两河村村民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0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廖时权  欧天果)11月6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组织召开2021年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暨五件实事工作推进会,扎实做好农民工群体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工的烦心事揪心事,深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推进会现场据了解,叙州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会议要求各责任单位扎实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暨今冬明春五件实事工作,抓重点、抓落实、抓关键环节。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赵金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和行动,正视工作的差距,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抓牢抓实,全面落实“走访慰问;就业招聘;根治欠薪;证照办理;旅途暖冬”农民工服务保障五大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展全覆盖的走访慰问。向农民工带去党委政府的关怀;带去叙州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带去叙州区的变化、发展;带去国家加强基层治理的政策法规。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对农民工及其家庭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深入排查、宣传引导、强化服务,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服务保障不停步。推进会现场切实抓好就业的专项招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摸排就业意愿、务工意愿,实现就业供需的衔接,做好市内三江新区、高新园区及临港重点企业的用工招聘。在车站、乡镇等农民工集中场所,持续开展农民工就业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并按照“谁主办、谁组织、谁负责”原则,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招聘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要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摸清家底,对根治欠薪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再排查再梳理,要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对重大典型欠薪案件挂牌督办,建立健全工作台账,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拿出实招硬招,确保根治欠薪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开展好证照的办理行动,各级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在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段开辟“绿色通道”,设置专门窗口,配备专门人员,为农民工办理身份证、出国(境)证件、证明材料等各类证照。要积极采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主动上门、快递等渠道,为农民工线上办理各类证照提供方便。切实开展好旅途暖冬行动,牵头单位要开好协调会,明确要干什么、怎么干、谁去干,工作要做细、做实。 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单位)负责在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场所设置农民工购票窗口,提供集中代购票、预留车船票服务。要统筹组织运力调度,做好省市区(县)交界处和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集散地接驳和服务工作。要在交通显著位置张贴欢迎标语,提供防疫物资、茶水药品、交通资讯、车辆检修、道路救援等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9
横江围绕小镇奔腾,朱家民宅倒影深深,流河小巷石板蜿蜒,关河号子耳边回荡……这里就是历经千年的横江镇。横江镇坐落在叙州区境内,背倚省级森林公园石城山,地处川滇要塞,素来有着“川滇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秦“五尺道”、隋唐“石门道”由此南下。横江镇梯田如诗如画    横江古镇素来都有好山好水,富集的山水资源,却曾因道路交通闭塞,发展一度滞后。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印发以来,横江镇纪委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紧盯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工作作风等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三年来,横江镇纪委开展农村道路工程专项督查32次,查处并整改问题27个,以监督助力全镇建设硬化村社道路224公里。如今的横江古镇,交通环境焕然一新,一条条乡村道路接线成环,细描出全域旅游大图景。搭乘乡村振兴的列车,横江镇紧紧围绕“丝路山水,五景共生”即“南丝绸之路,横江河、古镇、古村落、石城山、蟠龙湖”进行“水、镇、村、山、湖”总体乡村旅游规划,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深入挖掘古镇旅游资源,有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横江镇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对358户3.5万平米旧房立面、破损廊檐及过道进行仿古修缮,恢复古民居风貌,完成多个“四合院”的综合整治。横江镇纪委为确保“廉洁底色”贯穿项目建设始终,“起底”项目建设各环节,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对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开展立体式、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实行贴身式、嵌入式的全流程廉洁风险防控。近年来,叙州区纪委监委在以监督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把清廉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引擎”,通过加强“三资”监督、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打造“廉洁村庄”等行动,着力营造乡村治理有序有效、党风政风清正明朗、乡风民心崇廉向善的良好氛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叙州区横江镇 供图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张钰笛 特约通讯员 罗沾 文/图  高县罗场镇公平村村民王华丛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行为却极不普通,让当地人赞叹不已。她究竟做了什么?近日,笔者走近王华丛所在的村,了解其特别的故事。王华丛在忙着家务。孝顺公婆尽心尽力  “我的家庭真的很感谢她!”高县罗场镇公平村村民龙学忠一边帮忙收拾着新家,一边感激地说:“这一生,有她,我很幸运。”  龙学忠口中的她,便是王华丛。1953年,王华丛出生在云南省盐津县保宁乡(现属盐津县兴隆乡)。在亲戚的搭桥牵线下,21岁的王华丛嫁到了毗邻保宁乡的四川省高县羊田乡(现属罗场镇),成了龙学忠的妻子。当时,龙学忠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父亲患有佝偻病、风湿病,腰完全直不起来,已丧失劳动力。王华丛的家庭条件明显优越于龙学忠。但她没有计较,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龙学忠。结婚时没有彩礼,连婚宴食用的猪肉也是娘家都出了一半,这让龙学忠感激不已。  龙家虽是三兄弟,其余两弟兄还是单身,二弟还是聋哑人,龙学忠每天要早出晚归地干活,王华丛就把照顾公公、婆婆和家庭的责任扛在了肩上。  婚后次年,王华丛与龙学忠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坐月子前三天,龙学忠去邻居家借了一调羹猪油做饭给王华丛吃,婆婆拖着病恹恹的身子勉强照顾着她。三天后,王华丛便起床照顾两位老人和孩子。龙学忠去岳父家报喜,才从娘家人那里带回一瓷盅猪油供王华丛吃。有一天,龙学忠蒸了一碗蛋给王华丛补身子。王华丛想到身体虚弱的公公和婆婆,主动分了半碗蒸蛋给他们端去。看着眼前的这半碗蒸蛋,一向木讷的公公老泪纵横,跟她急了:“现在是你该吃……你要把身子养好。”尽管如此,王华丛还是坚持只吃了半碗蒸蛋。不善言辞的婆婆端着蒸蛋没有说话,却泪流满面。  渐渐地,王华丛孝顺公婆一事在村里传开了。  几年后,王华丛的婆婆去世了,龙家两兄弟也陆续结婚了。按理说,她可以轻松了。可是,兄弟和妯娌们都外出务工去了。这时,公公的病情愈发严重起来,已完全瘫痪在床。刚开始,王华丛还有点不好意思给公公换洗衣服。渐渐地,她就习惯了,每一次都是毫不犹豫地端起热水帮公公擦洗身子、换洗衣裤。  由于人老体衰、长期卧床,公公的身体生了褥疮。王华丛每天坚持为公公换洗擦药。这一洗,就是10多年,直到公公安详地告别人世。至此,王华丛已照顾了公公22年。照顾脑瘫孙子不言弃  公公去世后,王华丛的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不久,她的大儿子成了家。家里有了儿媳帮着打理,她过了3年相对轻松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3 年后,长孙降生。但很快,家人发现这个孩子有点不对劲儿,经医学检查,确诊为一级脑瘫儿。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劈向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顿时,一家人陷入无限的忧伤中。  “遇到这种事,光哭没用,我们要接受现实。”当时,已是46岁的王华丛擦干眼泪,坚强地站出来鼓励大家说,“以后照顾这个孙子的事情就交给我,你们放心地去做想做的事情。”  从此,王华丛担起了照顾这个孙子饮食起居的重任。  照顾一个一级脑瘫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王华丛起早贪黑,除了做家务、干农活,尽量做孙子喜欢的食物,让孙子吃饱穿暖。孙子不能自己动弹,为了防止睡觉经常压住的地方产生腐烂,王华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他翻一次身。得益于王华丛的细心呵护,虽然孙子已“睡”了22年,至今他的身上没有一块溃烂的皮肤。  “我长这么大,只看到王华丛无怨无悔地照顾家人几十年。”该村村民龙均说,“换作是我,肯定都做不到。”  说起王华丛,该村村民龙凯旋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她对儿媳妇也好得很,就像亲闺女一样对待。”龙凯说,王华丛的大半生都在为家人无私付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家妇女,不懂什么大道理,却坚毅地在平凡生活中义无反顾地扛起生活责任,四十多个春秋默默无言的执著,把孝老爱亲的人间大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虽然我没读过书,但我都学会玩抖音了,每天有空都看看抖音,上面好的坏的都有,有看头……”坐在正在装修中的新楼房前,已是68周岁的王华丛一边为长孙清洗着衣服一边说,“现在社会越来越好,我没得啥子好多想法,有时间就想去外面走走看看。特别想明年和老伴儿一起去北京旅游,亲眼看看天安门、长城……”王华丛脸上充满了质朴的笑容,眼里憧憬着明天的美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丹 摄珍惜粮食一颗一粒,11月8日,在江安县迎安镇中心校思政课堂,学校老师为学生作爱粮节粮主题宣讲。近年来,江安县将节粮爱粮、弘扬红色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渗透于教学、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活动,倡导文明用餐新理念、新习惯、新风尚,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良好习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倩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宁县从群众需求出发,聚焦交通功能、人居环境、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项目清单,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10月27日,笔者在古河镇群益村看到,一条新的橡胶沥青路直通古河中学、古河幼儿园,群众出行不再难了。古河镇群益村新修的橡胶沥青路 摄影 宋成均  当地村民肖建容说,这是一条村里人的必经之路,之前的路只有三米多宽,道路狭窄、湿滑,杂草丛生,没有路灯,旁边又有很多竹林,出行很不方便,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古河镇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设置意见箱等形式收集到意见建议后,联合长宁县交通局将该路段加宽项目列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落实专班、专人负责推进。如今,这条承载着1000多名村民和800多名师生出行的便民路顺利完工,更好地满足村民和师生的出行需求。  越是小事,越贴近群众生活,越需要办好、办实。据了解,长宁县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作为工作理念,认真梳理民生需求、深入征求群众意见,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让基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先后实施包括生态环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实事项目580件,完成324件,正在推进178件,长期推进78件。这些惠民、利民、便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8
近日,筠连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前三季度,筠连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43.2亿元,同比增长9.34%,增速居全市第6位,两年平均增速7.1%。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5.96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居全市第6位,两年平均增速6%。其中,生猪存出栏持续增长,存栏35.9万头,同比增长8.5%,出栏35.2万头,同比增长28.5%。肉牛产业态势良好,通过实施优质母牛良繁工程、标准化规模育肥工程、肉牛“百村”示范工程,推动肉牛产业蓬勃发展,前三季度肉牛出栏4.72万头,同比增长3.14%。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面积达56430亩,同比增长3.1%,产量达12.76万吨,同比增长3.6%。茶产业持续保持增长,2021年大春茶叶产量实现567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5%。(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张华  宋婷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