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在大竹县欧家镇境内的华蓥山脉中段山腰,有一个面积1200亩的水果种植园和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很难想象,这是由80后的杨军辞职返乡,用短短6年时间建起来的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环境。  提起大竹县一片红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近日,笔者来到这个生态养殖场时,杨军正在现场指导工人修剪柑枝。只见连片的耙耙柑树上布满了鸡蛋大的果实,预示着几个月之后的丰收图景。业主杨军(中)正在给务工村民进行柑橘树修枝示范根土相连小伙返乡创业  今年37岁的杨军,是土生土长的欧家镇人。2008年从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从普通职员成长为销售骨干,全家人生活无忧无虑。然而,不甘平凡的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2016年,杨军作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工作,返乡发展生态农业。  创业伊始,杨军便把目光投向了生猪养殖。他购回十几头猪崽,从打扫猪舍、给猪崽喂饲料,再到为猪崽打疫苗,给母猪接生,全是自己一手操办。然而,母猪产下的小猪,没过几天全部死掉。惨痛的教训使他明白:要想做好生猪产业,仅凭热情和蛮干是不够的。  就在这时,欧家镇党委、政府和畜牧部门得知情况后,定期安排人员对他进行养猪技术培训。杨军还购买学习资料钻研养殖技术,到农家书屋掌握养猪知识。农民夜校有专家前来传授养殖技术时,他也抓住机会聆听并请教。他经常守在猪舍里,观察生猪饮食、生长情况,过上了与猪为伴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杨军收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加上银行贷款,“锅边弦养殖场”成立,规模也扩大到年出栏生猪3000头。种养结合带动村民致富  为解决生态果园施无机肥的问题,2018年,杨军实行“果树+养殖”种养结合模式,引领发展绿色产业。他以养猪场为中心,在高松村租赁荒山荒地1200亩,采取“两分离三配套一消纳”方法搞种养,彻底解决了生猪粪便排放和果树肥料来源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了投资回收期资金短缺不足的压力。如今,果园里已有耙耙柑、爱媛、砂糖橘等6个品种;养猪场建有种猪、繁育、育肥3个基地,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400余万元。  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杨军在自身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他通过流转土地、聘请务工等形式,让周边近100户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吃上了持续稳定增收“定心丸”。“在杨理事长的帮助下,我流转了1亩荒地,租期30年,分六次给租金;我还在这里长期务工,主要是除草、施肥、摘果等,一年下来纯收入有近8000元钱!”该镇高松村5组脱贫群众孙玉翠喜上眉梢。据悉,杨军每年用工2000余人次,固定用工60人左右,其中脱贫(困难)群众10余户,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扎根山野,播种希望。“继续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销售技术,不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发展生态农业,走农旅结合之路。同时,购买农业无人机、修建水果冻库、添置全自动滴灌设备等,力争在5年内,做成全县最大的水果种植加工基地和生态循环养殖基地。”谈到未来的发展,杨军激情满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4
(记者 袁城霖 袁敏)“嗒嗒嗒……”小型收割机在稻田里轰鸣前行,不断把水稻吞进“肚子”,再把金黄的稻谷“吐”进编织袋……远处的坡地里,一束束光亮在黑夜中闪动,不时传出几句大声的吆喝。  8月19日凌晨,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月岩村,金石梯田被黑夜笼罩,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已在自山脊顺坡而下的梯田里打响。村民借着头灯、手电筒的光亮,用手扶式收割机收割水稻。记者 袁城霖 摄  近期,金石镇2万余亩高山梯田水稻迎来丰收。但持续的高温天气,成为日间收割水稻的“拦路虎”。秋收不等人,梯田的水稻种植户们使出应急策略——夜战抢收。  “机器终于等来了。”凌晨4点,一台小型手扶式收割机开进了月岩村村民朱花琼家的稻田。收割机自带的灯光还不足以照亮足够的作业面,朱花琼赶忙让一旁的孙儿打开手电筒增加照明,自己则和老伴走在前面,把一些零散的水稻及时投喂。  夜色中,祖孙3人与收割机手协同作战,满田水稻一点点缩小……5点20分许,几声鸡鸣声响起,天边刚泛起微白,朱花琼家这块一亩的稻田顺利收完。  “天快亮了,还得抓紧啊。”稻田边,还有等候多时的村民。收割机手来不及休息,又同村民搬动收割机赶往下一块稻田。  “天太热,最多扛到上午10点过,再往后人和机器都遭不住。”月岩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江介绍,月岩村梯田水稻共有800余亩,涉及306户村民,大多数都是不到一亩地的小田块,近期都到了水稻收割期,若不及时收割则会倒伏。  但现实稍显窘迫。“村里只有两台小型收割机,哪里忙得过来。”李江指着梯田另一端的机器说,“那台收割机已连续打了3个通宵,还在坚持。”  等不来收割机,不少村民选择自己动手。  凌晨2点到清晨8点,是村民张成群的田间工作时间。一盏头灯,一把镰刀,经过连续3天的夜间突击,张成群基本完成自家3亩水稻田的收割。“今年收3000斤没啥问题,天气热,谷子脱粒晒一天就行了。”村民张成群戴着头灯收割水稻。赵权军 摄  到清晨6时许,厚重的夜色已渐渐撕开,眼前的月岩村,呈现出一片喜人的金黄,层层梯田中满是忙碌的村民。收割机、脱粒机轰鸣着,阵阵稻香扑面而来。  拾稻穗、拉板车,即将开学返校的孙儿和孙女,是村民李仕楼和老伴的田间好帮手。“等孩子们返校时,都要带上些今年新米,这也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李仕楼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23
(记者 王代强)“我们带动4万户农民种植糯稻20万亩。”8月16日,在位于达州市大竹县的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唐祥华向来此考察的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暨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会与会人员介绍联农带农情况。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实现联农带农富农?记者透过培训会,窥见一些端倪。大竹县醪糟文化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制作醪糟。龙头企业带动  “公司牵头联合3个专合社、5个家庭农场,组建了全县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竹县糯稻、醪糟产业化联合体。”唐祥华说,公司统一提供种子、技术培训、保价收购,保糯稻种植户优先就业务工,保二次返利,实现人均务工就业月收入2800元,增加了当地醪糟等特产销售从业者的收入。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很明显。“让全省都能吃到我们大竹县产的小龙虾。”公司董事长陈芝秀说,公司探索建立了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服务、供物资、保底价收购的“五供一保”联农机制,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年产小龙虾4500吨、生态优质水稻1.5万吨,带动2.2万余户农户亩均增收4000元。  “要带动,龙头先要舞起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科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域性产品流通、品牌营销等农民做不了、做不好的环节,支持龙头企业制定全链条生产标准,引领乡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集体经济带动  “除了搞好农业生产,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在大竹县东柳街道社会化服务中心,大竹县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文川介绍,专合社现有登记社员152名。  近年来,专合社深挖稻谷加工附着物价值,将有机谷壳提供给酒厂酿制高端窖酒,谷壳年销售收入达180万元;将大米分级后的碎米销售给“桂林米线”“黄家曲子”,碎米年销售收入达80万元;将细米糠作为鸡、猪饲料,年产跑山鸡4万羽、跑山猪1600头,米糠年销售收入达65万元。  “农民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专合社把大家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指导推动具备条件的合作社采取出资、新设、收购或入股等形式办公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效率,助推壮大村集体经济。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建立财政投入股权量化、集体资产折资入股等机制,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建成麦冬加工和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三沼利用、麦冬高架蔬菜等专合社,打通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推动村民就近务工就业,核心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突破20万元。产业融合带动  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有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醪糟文化博物馆,是培训会考察点位之一。馆内不仅有各种醪糟古法酿造所用器具,还1 1还原了传统手工制作醪糟的全流程工艺,游客在这里可体验亲手制作醪糟。  不只是醪糟文化博物馆。近年来,大竹县建成糯稻文化主题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个、农家乐182户,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3万农民受益。  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眉山市丹棱县杨场镇的思路是“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已举办“金龙脆”采摘节、3D绘画暨登山运动旅游节等活动10余次,吸引游客10万人次。  “还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产业融合,要充分适应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新产业,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9
  (李道全 记者 李传君)巴山叠翠,渠水扬波。行走在素有“川东明珠”的巴渠大地,处处都能见证水清、河畅、岸绿的优美景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达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响应国家、省级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夯实水环境保护的坚实基础,打造生态宜居优美环境,写下建设幸福河湖的生动注脚。  截至2021年底,达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市县级以上城市水质达标率100%,乡镇及以下水质达标率99.9%,23个断面均达到水质考核目标,达标率100%。  坚持高位推动——  打通治河“最后一公里”  在大竹镇仙鹅坝村,蜿蜒如带的任河碧波涟漪,河面上,河道保洁员王永科驾驶着保洁船缓缓逆流而上,两名保洁员手拿长柄网兜,娴熟地打捞着河道内的漂浮物。  作为一名“河道美容师”,王永科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河面上进行巡查,发现有垃圾等漂浮物就进行常规性打捞。“现在每天常规打捞大概两三船,过去一天最多要打捞20余船。”看着环境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王永科心情也如这一波清水般舒畅。  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州,北与陕西接壤,南与重庆相依,东与三峡库区及鄂西地区相通,西与省内巴中、广元、南充等市相连。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不仅有渠江、巴河、州河、前河、中河、后河、明月江、铜钵河等市级8大主要河流,还有200余条支流,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为有效保护江河湖泊等水资源,达州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聚焦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建立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流域整治,因地制宜,打出了保卫碧水清河的“组合拳”。  “我们不仅出台《达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还在全省先试行河道警长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河警长责任体系,创新设立河长制示范乡镇,在全市形成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榜样可学的河道治理新格局。”达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还创新建立基层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水环境生态补偿监测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上下游对应补偿、乡镇横向转移支付、县财政统一结算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倒逼基层狠抓河流保护工作,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州200余条河流分段设置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并延伸到了水库。截至目前,达州市23个国、省考断面均达到省水质考核目标,达标率100%。  坚持“一河一策”——  探索跨界河流共管共治新路子  一大早,刘东吃过早饭,就开车来到任河万源段起始处,开始沿着岸边的G347向下游巡河。作为大竹镇乡级河长兼村巡河员,这样的巡河任务他每天都会进行一次。  这种日常巡河,正是川、渝、陕3省市开展联防联动巡河管理机制的一部分。为共同推进水域治理,达州市积极探索跨界河流共管共治的新路子,在与巴中、广安、梁平、城口、开州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陕西、重庆等省(市)和省内相邻市县的沟通协调,联合编制印发了川渝跨界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目前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已经实现100%覆盖。  刘东说,如果在巡河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向上级河长反映,并同步向上下游段河长反映。说罢,他掏出手机,打开巡河APP向记者介绍:“与过去巡河相比,掌中巡河通解决了报告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在探索跨界河流共管共治工作中,达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开发河长巡河APP,将过去繁杂的巡河流程转化为掌中巡河通,巡河工作实现了便捷、实时、高效。同时,通过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在达州河湖长制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河湖管理状况实现动态掌握,自2021年微信公众号试运行以来,共计发布300余条信息,做到了信息优质化、数据全面化、普及公众化。  此外,定期召开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会商会议,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治三排”“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实现了跨界河流问题清、责任明、措施实。达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跨界河流共管共治有利于源头治理,“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巡河APP”促进了河长制督察管理工作的落实,更好解决了跨区域河道管护难点问题,共同保护流域环境。  坚持群策群力群管——  让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河水潺潺、杨柳青青,河岸两侧垂柳整齐排列,隔离带上草木葱葱、绿树挺拔,乔、灌、花、草合理布局,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绿化格局,让市民出门见绿,在绿色发展中享受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现在河道干净,河水清澈,每天早上在亲水平台跑跑步、做做操,心情特别好。”家住州河岸边20余年的市民叶光胜见证了州河水由黑到绿的大转变。  达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活“水文章”,达州市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河湖管理目标,聚焦补齐河长制工作短板弱项,将美丽河湖与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风情带,加快构建全域高品质美丽幸福河湖网,让治水工作荡漾出的“涟漪”逐渐向人居环境的改善蔓延。  在具体行动上,按照“河长主导、属地管理、行业负责、多方参与”原则,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及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正向舆论引导,加强对《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深入开展“河小青青年志愿”行动及“河湖长制七进”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同时,坚持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思路,以治水倒逼流域空间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优化。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地监测监控、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和监管、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监管、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的清扫、保洁工作;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和运营,从源头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功能全覆盖,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水平显著提升,达州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县城达85%、建制镇达5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乡镇生活垃圾转运处置覆盖率达90%以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8-16
(张平 彭小懿 记者 王晓英 文/图)当前正值高粱成熟时节,8月15日一大早,记者走进宣汉县蒲江街道茅岭村千亩高粱基地,只见村民们正忙着收割,丰收的喜悦与火红的高粱构成了一幅丰收图景。茅岭村地处川东高粱种植优势区,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为浅丘地形,境内达陕高速公路宣汉快速通道贯穿而过,距县城6公里。过去,该村的土地一度撂荒严重。2021年,茅岭村借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契机,通过土地平整,将当地800余亩撂荒地改造为土成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吸引了种植大户刘兴林入驻,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刘兴林陆续流转土地共1000亩,并成立了宣汉巴乡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粱丰收村民忙“我们的高粱已经到了收割期,预计收割时间持续到8月底。今年这1000亩高粱产量保守估计能够达到60万斤,其直接产值可达180余万元。”刘兴林介绍说。宣汉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杨斌表示,下一步,农科所将大力推行金糯红10号、宜糯红4号,并推崇轻简、高效的栽培技术,推动高粱产业发展,擦亮宣汉特色产业“金字招牌”,争取在一到两年时间,订单高粱达到3到5万亩,与五粮液、茅台、郎酒集团签订更多的订单,做强品牌、做优产品、做大市场,推动乡村振兴。据悉,近年来,宣汉县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今年以来,全县种植高粱1.5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16
(记者 史晓露)8月11日,烈日当空,在达州市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层层梯田稻浪涌动,不远处的山坡上,“鱼米之乡”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宣汉县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大县,地貌总体呈现“七山一水两分田”。去年宣汉县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偏远山区如何利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近日,在宣汉县举行的科技支撑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上,来自省内各地的农业专家、部分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参会代表走进当地现代农业园区,观摩农业提质增效的新技术、新模式。宣汉县胡家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记者 史晓露 摄稻渔综合种养,亩产值是过去的3倍  走进宣汉县胡家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记者发现,在稻田一侧,有一条“L”形水沟。“我们实行的是稻渔综合种养,田里种水稻,水沟里养着鲤鱼和鲫鱼。”宣汉县袁军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袁军介绍,国庆后,这些鱼就能上市,每亩至少可产鱼50公斤,按30元/公斤计算,仅卖鱼的收入就有1500元。  “我们不打农药,化肥也用得少。”袁军说,鱼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天然肥料,为了鱼的安全,防治稻田病虫害会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和生物手段。  通过生态种植和养殖方式,米质更好,价格自然更高。“过去只卖稻谷,亩产500公斤,按3元/公斤算,每亩产值1500元,现在我们加工成大米,还注册了‘鸭池稻鱼香’品牌,大米可以卖到10元/公斤以上。”袁军说,按每亩产大米325公斤算,产值可达3250元,每亩大米和稻鱼的综合产值就是4750元,亩产值是过去的3倍。  农田效益增加,离不开科技助力。近年来,园区与省农科院、达州市农科院、水产学会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广应用绿色增产新模式新技术。“现在园区大规模种植的就是省农科院培育的水稻品种‘川优6203’。”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指着田里的稻穗介绍,现在水稻已进入灌浆乳熟期,长势良好,预计8月底就能收获。种养循环模式,让产业链“活”起来  8月10日,在宣汉县大成镇的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的牛舍内,上千头蜀宣花牛正在啃食饲草,这些牛体型壮硕,身上还有黄白相间的花纹。  “蜀宣花牛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牛’。它的优势在于生长发育快、乳肉性能佳、抗逆特性强。”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草食家畜研究所所长易军介绍,目前该品种已推广到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外地区和省内近20个市(州)。  凭借着独特的牛产业基础,宣汉县已建立“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种养循环模式,让产业链条“活”起来。  在大成镇瓦窑村园区核心区,一路上都是茂盛的牧草。“省农科院已培育出一批适宜川渝丘区种植的饲草新品种,并在园区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技术、青贮饲料加工利用等技术。”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饲草与绿肥研究中心主任朱永群介绍。园区内,牛舍产生的牛粪成了“宝贝”。“这些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料。”大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内已引入有机肥生产企业,可消纳园区26家、周边13个乡镇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污,这些畜禽粪污能做牧草肥料,牧草可作牛饲料。园区构建起了一条生态种养循环链条。  2021年,园区主导产业“蜀宣花牛+牧草”产值达10.7亿元。下一步,园区将建设完善蜀宣花牛的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链条,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田畴遍金黄,沃野披绿装。8月7日,正逢立秋。笔者驱车来到大竹县欧家镇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喜人景象:金色的玉米铺满晒场,成熟的稻谷即将开镰,大豆长势喜人……农忙抢收的丰收画卷徐徐铺展。  欧家镇党委、政府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打牌”,按照“强特色、促增收”的思路,鼓励和引导返乡能人发展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地方发展。目前,该镇已建成油樟树培育种植基地、一片红生态农业基地、狼尾草种植加工基地,培育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7个,完成水稻、玉米、豆类、薯类、蔬菜等作物播面2.5万亩,为实现全年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发展路径 增强产业带动力  在欧家镇新四村狼尾草种植加工基地里,只见田间地头一窝窝狼尾草直立粗壮,长势良好;加工车间里,一车车狼尾草被粉碎打包,待装外销。“狼尾草适口性好,产量高,富含高蛋白,食草性家畜普遍适用,一年可收割两到三次。目前合作社在新四村流转土地1650亩,其中种植狼尾草1100亩,带动王尤平等80多户村民种植狼尾草,每户年增加纯收入4000元左右,并带动周边50户养殖户发展肉牛600头。”大竹中易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柳说,“我能顺利回到家乡创业,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吴俊江一语中的。该镇依托两山两水地理特征,推进山区平坝一体化发展,先后成功引回张柳、杨军、董代红等能人投资创业,通过“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脱贫户)+村集体”模式,培育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成功流转土地或荒山荒地9000余亩,吸纳60户农户积极参与,形成以农民专合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5年前,我家流转了4亩荒地给一片红生态农业专合社,既有了土地租金收入,每天在基地务工还能挣钱,一年下来,挣回8000元钱不成问题!”正在给柑橘修枝的高松村5组村民李孝权,看着昔日的荒山荒地全部染绿,喜上眉梢。目前,柑橘和青脆李已正式挂果,预计盛产期年实现产值550万元。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岗位2000余次,人均增收1200元。盘活地方资源 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欧家镇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不仅有狼尾草、特色柑橘、油樟树三张名片,还有青脆李、凤凰李等生态水果,露天西瓜、优质稻米等特色品牌,小龙虾、优质山羊等特色小吃,实现“月月有果品,季季有特色”,带动全镇1.6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同时,鼓励各村(居)“两委”采取股份合作、土地流转承租、集体资产发包等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功实现全镇6个村(社区)清零达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44万元。  “不仅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更重要的是要将产业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推动乡村全面发展。”随行的组织宣传委员蔡启辉说道。该镇拥有丰富独特的资源:“大堰天池”是达州市境内海拔最高的湖泊,水质清澈、风景优美;大堰碎石厂是大竹县最大的碎石场,采用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年产45万吨,带动周围200余名群众就业。  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欧家镇不断释放出乡村旅游的潜能。如今,赏花、摘果、观景、体验农家生活,成为不少市民追捧的休闲方式。接下来,该镇将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完善交通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2
(郑涛 记者 袁城霖)8月2日,第二届“巴山食荟”达州脆李电商节在达州市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启动。启动活动上,双鱼湖社区党委书记金家忠带来了消息:新栽植的500亩脆李正式挂果,今年整个社区脆李投产面积达4000亩,“预计收成8000吨,产值将突破1亿元。”一条产业环线 带动村民增收  双鱼湖社区位于达州城区北郊凤凰山上。这里脆李种植历史悠久。  金家忠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专家、学者来到双鱼湖,从一棵当时已有40多年树龄、果子口感好的老树上取枝,进行育苗选种。后来,他们优选优育出的“巴山脆李”被鉴定为新品种。这个为凤凰山“量身定制”的新品种,品质好、便于储运、病虫害风险小,还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  经过多年的发展,双鱼湖社区已发展脆李4000亩,与旁边罗江镇金凤村3000亩脆李一起,形成了一条“环凤脆李产业发展环线”。每年7月上旬到9月中旬,这里的早熟、中熟、晚熟脆李陆续上市,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为保障脆李品质,双鱼湖社区一方面注册成立达州市环凤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编制栽培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召集专合社、种植大户和部分商贩举行定价会,按果实的品质分规格确定价格。“比如今年就确定大果每公斤16元至20元,中果每公斤12元至16元,小果每公斤4元至6元。”多个驻点快递 改变脆李销售模式  近年来,有意到双鱼湖社区驻点的快递竞争愈发激烈。脆李上市前夕,双鱼湖社区和物流快递公司对接洽谈,比较服务和价格,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  电商节当天,记者在双鱼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快递物流公司搭起多个帐篷驻点,村民则在一旁排队等待发货。“以前主要是商贩的大卡车来收购,现在又多了快递公司发货,更方便了。”村民张光碧说。  不止这里,行走在凤凰山上,记者看到多个驻点快递。  销售模式也在变。给脆李套上泡沫袋、码整齐、密封好装箱……“90后”村民袁国庆正忙着打包脆李。今年,袁国庆注册了营业执照,为自己的网店取名“‘袁小妹’脆李”,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广。“5公斤一箱,一天要寄出四五十箱,下午3点快递上门来收件。”  数据显示,通川全区4万亩脆李的电商销售占比超35%。2021年,双鱼湖社区人均年收入达到26700余元。凤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俊表示,正考虑新建冷藏库,延长鲜果上市周期,并开发李子酒、饮料、果干等产品,延长脆李产业链。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1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四川省富文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是一家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公路工程分包,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等业务的公司,年营业收入5000余万元。“该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存在关键岗位风险监督不力,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业绩没有达到最优化。”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在“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中了解到此情后,立即与公司高层展开讨论,把脉会诊,找准症结,决定以项目廉洁监督员制度为抓手,将防范化解廉洁风险作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项目廉洁监督员如何开展监督?监督内容有哪些?3月以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建立项目廉洁监督员制度,帮助企业化解岗位风险。该制度聚焦工程项目投标、材料采购、施工建设、验收决算、资金支付五大关键环节,实施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理,确保项目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同推进、同落实。与此同时,制定《项目廉洁监督员管理办法》《廉洁监督员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制度执行落实对项目廉洁监督员的再监督。“在建项目设立项目廉洁监督员以来,从项目投标到施工建设再到验收决算,每个环节都有了‘把关人’,全过程对项目廉洁风险进行防控,这让我们越来越有‘安全感’。”富文集团项目部负责人叶川对项目廉洁监督员制度建设深有感触。项目廉洁监督员制度以来,富文集团项目廉洁监督员以典型案例为戒开展警示宣讲3次,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11条,采取警示谈话、函询告诫等方式进行重大事项事前预警15次、苗头风险预警处置6次,收集上报问题4项,处置违规行为1件。下一步,该局将继续结合企业需求,开展“量身定制服务”“跟踪保姆服务”“店小二服务”,用好惠企政策“工具箱”,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下好稳企强链“先手棋”,出好强企赋能“连环招”,为全县市场主体“敢干”“敢创”“敢投”提振能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姚盛 彭小懿 特约通讯员 张平盛夏时节,脆李怡人。近日,在万亩脆李园环绕的宣汉县毛坝镇大堰滩村,以“宣汉脆李·与‘李’相约”为主题的宣汉县2022年脆李电商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同心携李·兴农兴学兴企”公益活动现场认购活动,县总工会、县妇联、宣汉邮政分公司、县新阶联等40余家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加认购“一棵树”活动,共计认购3000余棵树,销售脆李75万余斤。宣汉邮政分公司、宣汉县青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了购销协议,协议共计购销脆李10余万公斤,预估价值40余万元。  “我们公司认购了1000棵树,每棵树700元,每棵产量250斤左右。我们在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卖一些,部分李子也留着给员工发福利,还能支持本地农业发展,一举三得!”宣汉邮政分公司负责人雍晓珊说。  “作为宣汉脆李种植企业,我们公司形成种—产—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借助网络电商、媒体运营等,把宣汉脆李推向全国,擦亮宣汉脆李的金字招牌。”四川松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怀安说,预计今年青脆李产量将比去年更高,产量约400万斤,产值达1300余万元。  据悉,宣汉县规模种植近10万亩李树,基本建成了庙安、南坝、毛坝3个万亩示范片区,同时将品牌建设放在首位,其中“宣汉脆李”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产品保护标志。  据悉,在电商节期间,宣汉还将举办脆李电商直播大赛,通过推介优质农特产品、挖掘电商直播人才,推动县域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新业态电商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平台经济深度融合,帮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宣汉县商务局副局长黄韦为说:“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商务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枢纽作用,擦亮以‘宣汉脆李’为代表的金字招牌,为争创全国百强县奉献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0
(记者 王晓英)巴山夜雨可寻芳,水墨达州焙香茗。近日,“2022年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暨巴山青茶产业学院成立大会”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标志着千年达州茶业将开启新篇。大会现场“茶”道溯源西北茶马古道上的生命之茶达州地处群峰竞秀的大巴山腹地,位于神奇的北纬30°绿飘带上,坐拥“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独特品质,素有“中国十大茶乡”之美誉。达州是我国的古老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西北茶马古道上的生命之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3000多年前周武王时期,达州茶叶便已成为当时的“贡茶”。如今,万源市石窝镇的两棵千年古茶树依然生机盎然、茶叶幽香。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做优茶基地、做大茶企业、做响茶品牌,茶产业已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达州已建成基地规模上万亩精品茶园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全市茶园总面积34.1万亩,年产干毛茶1.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超43亿元。“茶”亮品牌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达州市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以作响品牌为目标,形成以品牌撬市场、以市场促生产、以生产提效益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面上提质+单品突破”发展路径,不断擦亮“巴山青”品牌名片,引领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7日,巴山青第一次“抱回”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熊猫奖,17个茶业单品获得金奖。其中,四川国峰农业开发公司的“‘国礼’白茶”和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的“巴山雀舌牌众妙绿茶”入选第一批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此外,“万源富硒茶”“宣汉漆碑茶”和“大竹白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大竹白茶”还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储农业、秀岭春天、巴蜀玉叶等6家企业茶产品获12个绿色、有机茶产品认证。同时,达州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处于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是全国三大“富硒”农产品产区之一、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茶叶硒含量达到人体健康所需的最佳范围,深受消费者喜爱。“茶”新理念推动产业链不断提档升级一直以来,达州始终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坚守渠道终端拓展、消费场景构建和品牌年轻化策略,聚焦年轻消费者和Z时代核心人群,打造属于Z时代的“巴山青”。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会的重点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便是“巴山青”首批授权企业——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联合浙江杯来茶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针对新时代新消费场景的科技新茶饮。据竹海玉叶公司董事长廖红军介绍,致力于谋求新的发展,想通过创新科技把小茶叶做成真正的大产业。去年,因为机缘巧合认识到浙江杯来茶往科技总经理李阳,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共同研发一年之后,两家企业推出了首款科技新品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据悉,此次杯来茶往联合竹海玉叶推出的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可以做到自由调饮、三秒速溶。“此款大竹白茶科技新品的推出,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一定会大受年轻群体欢迎,让更多人爱上大竹白茶。”李阳充满信心。对此,廖红军同样十分期待,他说:“冻干闪萃茶的推出,让我们大竹白茶的生产从此不再局限于春茶,也可以利用夏茶秋茶,这使得我们茶叶的产量从原来的2万斤提升到现在的4万斤,预计产值可以翻一番。”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09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近日,大竹县人民法院以危险作业罪判处钱某等6人11至7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标志着该县2022年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以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中,配合县应急管理局重拳出击流动售油不法行为,及时将钱某等6人流动售油的违法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经查,钱某等人在未取得道路运输证、危险化学品准运证等相关证照的情况下,违法改装普通车辆,用于运输成品油流动售卖,既扰乱了国家对成品油的市场管理,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李某自行购买相关设备,通过加装储存箱体、添加计量机器、增设加油枪等违法改装普通车辆的方式,打造出移动加油站,先后47次从钱某处购进成品油沿街售卖,这些移动加油站随时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上述商贩除流动销售成品油外,还在有明火的殡仪馆附近租用了一间废弃仓库,用于储存未销售完的成品油,其行为涉嫌刑事犯罪。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深巴山夜雨可寻芳,水墨达州焙香茗。 日前 ,“2022年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暨巴山青茶产业学院成立大会”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标志着千年达州茶业将开启新篇。  达州是我国的古老茶区,素有“中国十大茶乡”之美誉。近年来,达州市坚定不移做优茶基地、做大茶企业、做响茶品牌,茶产业已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基地规模上万亩精品茶园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全市茶园总面积34.1万亩,年产干毛茶 1.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超 43亿元。同时,达州市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不断擦亮“巴山青”品牌名片。7月7日巴山青第一次“抱回”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熊猫奖,17个茶业单品获得金奖,“‘国礼’白茶”和“巴山雀舌牌众妙绿茶”入选第一批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  据悉,此次“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会上推出的科技新茶饮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可以做到自由调饮、三秒速溶,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受到众多年轻群体欢迎。未来,达州市将通过创新开发新式茶饮产品,不断满足用户“健康、时尚、方便”的消费需求,不断推动“巴山青”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实现达州茶叶发展方式从增量扩面粗放增长型向提质增效集约增长型转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9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刘伟)“外形圆润光滑、皮薄赭红光亮、个头饱满较大、口感细嫩酥脆、甘甜清香爽口”8月7日,一郭姓消费者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从四川沅科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邮寄到家的陕西.渭南.大荔四川沅科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系达川区个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于2019年4月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红星村流转土地105亩,建立培育蜂蜜大枣种植基地,今年首年挂果,预计产大枣70余万斤。“基地丰产这么多的大枣,我是喜在眉梢,忧在营销,如何推广?区个私协会帮我们公司解决了这一难题,我真诚地感谢个私协这一民营企业的‘娘家人’”7月23日,在达州市达川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与四川沅科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仪式上,公司总经理吉雪沅有感而发。 蜂蜜大枣一边由衷地评价道。  助力农业企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会员企业纾困解难,是各级个私协会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达川区个私协会通过调研走访,得知四川沅科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一营销推广诉求,便主动履行协会自我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优势,积极为该公司营销推广出谋划策,拓展市场销路。经深度磋商,协会与公司约定:将四川沅科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协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点指导单位,允许其在宣传推广包装上使用协会名称;协会发文要求各分会和倡导会员单位积极宣传推荐该公司大枣产品,凡会员单位及协作单位无论是单位或职工个人购买,公司均给予优惠:一级:市场指导价:150元/5斤件,优惠价:98元/5斤件。二级:市场指导价:125元/5斤件,优惠价:78元/5斤件。三级:市场指导价:95元/5斤件,优惠价:58元/5斤件;凡会员单位购买大枣,公司均按5元/件标准捐赠给协会用于协会建设、会员企业帮扶、爱心助学。此举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据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签订协议后仅短短的10多天,通过协会渠道动员会员单位和个人购买大枣达800余件,金额8万元左右,但最核心的是协会允许我公司在包装上打‘指导单位:达州市达川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字样,给公司产品增加了无形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营销推广高歌猛进,市场份额倍增,呈现产销两旺态势,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10月末大枣盛产尾期将其销售一空”吉雪沅信心满满地表示。  “与会员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只是该协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会将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号召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达川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长李建力表示:“未来,区协会将带着情怀深入会员企业调研,考察对接相关企业,进一步谋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以会缘、地缘、语缘为基础,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促成产业合作,努力形成‘多点开花’‘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汇聚协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磅礴力量,讲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个私协故事’”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7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素有“川东小平原”之称。近年来,开江通过推进“稻田+”模式打造川东鱼米之乡,稻鱼、稻虾、稻蛙、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明显。  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涉及讲治、甘棠、任市、广福、长岭5个乡镇67个村,规划面积28.9万亩,园区综合产值达26.2亿元,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经过多年发展,开江稻鱼综合种养产业不断提档升级,逐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产业链不断延伸,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资料图片  种稻又养鱼,效益增几倍  2019年,开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惠及讲治镇灯塔村,当年建设500亩,今年建设700亩,全是按照稻鱼综合种养的标准建设的。稻田从原来最小一分、最大两三亩变成了最小两三亩、最大八九亩,而且田块一边或两边开沟养鱼,沟宽1.8米、深1.5米。  “如果说采用一季鱼加稻油轮作,那么3月份往沟里放5厘米长的鲫鱼,稻子生长的季节,鱼可游到水稻区域;稻谷收割前将田中水放干,一边收割稻谷一边捕捞鲫鱼。”灯塔村党委书记刘江川说,这样算来,水稻每亩可产1200斤,鲫鱼可捕捞200多斤,秋季稻田翻耕种油菜。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两季鱼加一季稻。同样是3月份往沟里放鲫鱼,然后种稻,但是水稻收割、鲫鱼捕捞后,须重新往田里灌水,投放花鲢或白鲢等鱼类,养至春节前后捕捞出售。  综合效益怎样呢?以第一种模式为例:水稻每斤1.25元,每亩产值为1500元;油菜每斤3元,每亩产值六七百元;鲫鱼每斤12-15元,每亩产值2400-3000元。一季油菜收入可抵全年粮食生产成本,养鱼成本除去1200-1500元,每亩综合纯利润可达3000元。  农民最高兴的是,种田比以前轻松了,效益还翻了倍。“以前靠手工劳动,辛苦不说,每亩顶多能赚1000元,现在全程机械化,从育秧到机插,或者直接无人机直播,后面的飞防、收割都是机器,农民费不了多少劳动,养鱼也费不了多少工夫。”刘江川说。  借潜江经验,走开江新路  2019年,湖北潜江人刘进通过开江县招商引资来到开江,在任市镇观音阁村进行稻虾模式示范种养,目前共带动全县1000余亩,农民从种稻、养小龙虾中获取了更高收益。“这种模式在湖北潜江已广泛发展,但开江开发潜力还很大,前景很好。”刘进说。  刘进的种养基地是几块经过精心整理过的方正田块,每一块田四面开沟养虾,中间种稻。不同的是,种稻区域采用的是无人机直播,比当地机插秧差不多晚一个月,6月初到6月中旬播种,国庆节前后收割。“小龙虾捕捞季节是4到6月,捕完后种稻。”  每年3月,按每亩80斤的量投放虾苗,大约8000尾,每天傍晚喂一次专用饲料,到4月份就可长到每尾4钱左右,体重是投放时的4倍,每亩可捕捞200斤左右,留100余斤让其潜入四面开的沟里,作为种虾繁殖,第二年便可不用投放虾苗,然后循环发展。  “稻子收割后,基本上没啥事了,只是做一些下一年的准备工作。”刘进说,等翻了春,得把潜伏的种虾引出来,让它们繁殖,头年没捕捞完的种虾繁殖力很强,虾苗除了自己养,还可大量出售。“200亩总共还可卖1万斤虾苗,每斤12元,虾苗都可卖12万元。”  稻虾模式综合效益比较高。刘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800斤稻谷可卖800余元,除去成本纯利近600元;200斤小龙虾,每斤15元以上,就是3000元,除去土地流转费和其他成本1200元左右,纯利1800元;200亩稻虾总纯利润可达到60万元。  “除了每天投食和捕捞时用工稍大一点外,其余时间我一人都可以忙得过来。”刘进说,200亩对一个家庭来说完全可以胜任,因此这种模式很适合家庭农场来做,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跟他一起发展这个产业,把湖北潜江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在开江走出一条宽广的新路。  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  任市镇靖安社区探索建立了一种“121”尾水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是对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富营养水体进行循环利用,通过合理分配水体的营养物质,分阶段养殖不同的水产品,最终将水体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有价值的水产品。  “1”是指养1亩田的“鳜鱼、鲈鱼”,投饵产生的肥水和富营养水体,进入“2”亩的四大家鱼和“珍珠蚌”二级过滤净化养殖区域,使养殖水水质提高,再进入“1”亩“稻虾、鱼、大闸蟹”终端净化养殖区,最终使养殖水体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任市镇黄瓜店村1270亩智慧水产基地建有全县智慧水产平台,可现场指挥调度、实时监控、无人机巡航、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等,能打通线上线下数据链,对各个生产环节实时直播,还可自动生成二维码,便于消费者追溯产品生长地块、塘口和环境。  任市镇三清庙村全国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总体规划面积1.2万亩,现已建成面积1.1万亩,其中标准化虾苗基地1800亩。基地建有博士工作站1个,拥有上海海洋大学专家服务团队,并派驻3名硕士研究生常驻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目前,讲治镇正在打造“田城·稻渔之窗”主题微田园综合体,这是农旅融合的展示窗口。综合体占地320亩,由现代化工厂养殖区、“稻田+”种养模式展示区、农事综合服务区、农创文创中心四大部分组成。现代化工厂养殖区主要推广鲈鱼、岩原鲤鱼缸体高密度养殖技术,“稻田+”种养模式展示区主要展示开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农事综合服务区主要包括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农机展示及维护中心等,农创文创中心兼具游客接待、电商销售等功能。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8-04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李金桓)为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秩序和镇容镇貌,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以干净、清爽、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连日来,达州市达川区南岳镇组织干部群众全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此次环境卫生大整治以场镇主干道沿线为轴,延伸至各村组道路为整治重点区域,以背街小巷和墙面小广告、柴草乱堆乱放、枯枝杂木及卫生死角等为重点整治内容,坚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全覆盖清理。截至目前,共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参与大整治行动,有效地处置了公路沿线陈年建筑垃圾,清理了农田农业生产垃圾,确保了村容整洁美观、河道清澈洁净,为全镇居民营造了一个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的有序开展,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南岳镇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2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彭仁平)7月27日,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大讲堂”(第9期)——信息写作专场在局机关四楼会议室开讲。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和35周岁以下的干部职工聆听讲座。  讲堂上,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谭华从信息的概念入手,运用经典的信息案例,诠释了信息类别、信息标题、信息内容、信息要求、常见问题等信息写作基本知识和方法,针对干部职工信息写作选题难问题,详细讲解了15种信息采集方法和途径。谭华在解惑答疑中要求年轻干部在信息写作上要勤于学习,多看多写多练;要善于思考,多观察勤钻研;要敢于沟通,多请教反复改,不断提高信息质量。 “通过信息写作专场讲座培训,让我们掌握了信息写作方法,解决了信息写作困惑,开阔了信息写作视野,提升了信息写作能力”参培职工纷纷表示。 “今年以来,我局为提升年轻干部写作水平,以45岁以下年轻干部职工为主体,分类规定信息写作任务,倒逼年轻干部职工撰写工作信息。至7月下旬,全系统已撰写各类信息简报780余篇,推送省、市、区各类媒体和内部刊物采用70余篇,有效提升了年轻干部的写作水平”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7-30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李彦)7月下旬以来,达川区石梯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种植的1.2万余亩高粱陆续成熟,成片的高粱似红彤彤的火把,染红了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为确保高粱颗粒归仓,7月25日,趁着晴好天气,园区组织收割机和工人开始了高粱的及时抢收。           (图为:园区红高粱)据悉,达川区石梯高粱+现代农业园区今年种植的高粱品种为“晋渝糯3号”优质高粱,具有糯性强、产量高、抗性强、适宜区域广、再生能力强、出酒率高、酒味口感佳等特点。种植区域涉及石梯镇盘龙、小银山、银铁、流河、贺家坪、田家店、书湾、龙塘等共16个村(社区),面积12000余亩。         (图为:收割机正在地里抢收高粱)为解决高粱产品销售难问题,今年园区着重在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江小白”公司、开州区谭府白酒厂及重庆金粮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订单种植。为提高种植效益,园区调整思路和种植模式,利用无人机进行播种,种植的高粱较去年更密,既抗风防倒伏,又提高了单产。今年,园区高粱亩产预计可达400公斤、可产优质高粱共4800吨,可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园区高粱预计在9月上旬完成采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7-26
(记者  王晓英 )7月25日,记者从达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是“十年禁渔”年,同时也是“ 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关键之年,为切实有效做好禁捕退捕工作,达州市采取五项举措,将禁捕退捕工作落地生根抓落实。坚持一项制度,保障工作常态化开展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定期召开禁捕退捕领导小组专班工作会,由专班单位各自确定主题轮流召集成员单位总结当月工作、研判安排下月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召开联席会议7次,解决禁捕退捕问题3个。强化两张网络,确保禁捕监控全覆盖。首先,强化技防网络,在巴河安装禁捕监控探头28个,覆盖自然水域48.5公里,购买无人机7台,视频监控145套,做到全域监控全覆盖、无死角。其次,完善市、县、乡、村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网格员管理制度,以河(湖)长制监管网络为基础,依托渔政协助巡护队员和乡(村)级巡河人员,在全市形成“覆盖全面、发现及时、处置迅速”的禁渔日常巡查网格化布局。教育劝离涉钓人员2.5万余人次,收缴非法垂钓渔具1500余根(套)。做细三张清单,保障禁捕任务抓落实。结合禁捕退捕重点工作,制定三张清单(即: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每月调度禁捕任务开展情况,将暗访督查发现问题以清单形式反馈到相关单位,限时督促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今年上半年,发现问题9件,整改落实8件。抓实四项行动,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认真落实“渔政亮剑2022”“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打非断链”等专项行动,持续震慑、打击各类渔业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119次,出动执法人员235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28台次,执法船只92艘次,清理违法网具130余张,清理“三无”船舶357艘,查办非法捕捞违法案件29件,涉案人员43人、渔获物36.5公斤。营造一个氛围,形成人人参加保护局面。为增加“十年禁渔”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州市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自媒体、车载广告、手机推送、制作永久标牌等方式大力宣传禁捕法律法规,今年增设固定标识标牌91余个,在全国放鱼日、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日等活动中,印发宣传资料2.5万份,开展媒体宣传71次,形成了“人人关心禁捕、人人支持禁捕、人人参与禁捕”的浓厚社会氛围。下一步,达州市将持续做深做实“十年禁渔”工作,大力宣传普及禁捕退捕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水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达州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夏竹熙 赵鹏)为有效预防养老诈骗行为的发生,7月22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东柳所开展保健品排查专项行动,切实保障老年人消费保健品的合法权益。本次排查重在督促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一查经营场所是否设置保健品专柜专区,二查保健品标签标识是否齐全,三查经营单位是否建立保健食品经营许可、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四查进口保健食品有无入境检验检疫证明,五查近七日内销售价格有无存在虚假宣传等情况。该所共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检查保健品经营单位9家,发现问题隐患3处,责令限期整改3处。下一步,该所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净化“保健”市场,严厉打击养老诈骗行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7-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