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4月23日-25日,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大豆10团和水稻23团赶赴达州市渠县、大竹县,为大户和种业公司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及大豆、水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  大竹县高穴镇长征村,针对一个大户在去年将春大豆夏播导致大豆全部霉烂、颗粒无收的问题,10团首席专家吴海英建议:“春大豆宜在5月上旬之前播种。以后种大豆一定要弄清楚品种的类型,根据品种类型在高产播期内播种。”  吴海英还了解到,大竹县丰腾农机专合社朱天容去年在玉米行中套种大豆,玉米大豆带宽仅1米,却种了1行玉米、2行大豆,没有多大收成,影响了今年的积极性。吴海英于是对症施治:“这个问题在于玉米与大豆的间距太窄,导致玉米对大豆荫蔽严重。今年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品种选择、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科学施肥、控旺防倒、机械收获。”  水稻23团首席专家刘福平,建议种植大户主要从3个方面增加收益:一是种植适宜直播、机插的专用品种,精细管理提高产量;二是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质稻品种提升稻米品质或发展订单农业等提高附加值;三是合理安排农事,拓展社会化服务等增加专合社收入。  在渠县、大竹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现场,服务团植保专家朱建义向种植大户介绍了玉米大豆可共用的除草剂“灭草松”,玉米专用除草剂噻吩磺隆,大豆专用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和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套袋;团队农机专家刘波向大家推荐了几款大豆玉米旋耕施肥播种机、玉米收获机及大豆收获机,并提醒大家买回来的新机子要自己调整行距;团队成员杨文英提醒种植大户,大豆刚出苗时应注意守鸟3~5天,防治鸟儿啄食豆瓣导致缺苗严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6
2331人!把防返贫监测精准到个位数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岚精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救助!我家房子得到补助修好了!”大竹县清水镇老书房何家村九组村民侯昌林一家,去年“8·8”洪灾房屋严重受损,居住没着落,被临时安置在亲友家,其家庭存在致贫风险。很快,一家四口被纳入新增监测对象名单,而他们家的情况只是大竹县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防返贫?怎样动态监测?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针对这一系列难题,大竹县创新思维,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帮扶机制。截至目前,该县928户2331人防返贫监测对象均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并且有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没有出现一例脱贫户返贫或新增致贫的现象。兴产业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现在,我家的10来亩地都种上了白茶,我还在村里的巴蜀玉叶公司上班,儿子在外面打工。全家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4月21日上午,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13组脱贫群众邓中成谈起自家收入时一脸笑容。  发展产业是防止返贫致贫的根本出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大竹县构建了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让山乡增绿,让群众增收。”这是大竹县白茶产业委员会党委书记廖红军的执着追求与公开承诺。起始于2017年的大竹县喊山开茶文化节,到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2022年3月19日,第六届喊山开茶文化节在廖红军的白茶基地——团坝镇的万亩茶园里如期举行。当前,大竹县共有白茶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47户,种植白茶8万余亩,总产值突破20亿元。白茶产业实实在在成了当地群众一条就业致富的道路。  大竹县还依托白茶、糯稻、香椿、竹、苎麻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时,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监测户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鼓励有条件的监测帮扶对象自主发展增收项目。促就业 架设群众“幸福长线”  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五组脱贫群众李光军家里有两口人,生活不算富裕。“母亲71岁了,身体不好,正是花钱的时候,全家就靠我一个人打工挣钱。”面对笔者,李光军袒露心声。  据了解,全县像李光军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少部分,为了确保他们不致贫不返贫,该县将他们纳入监测范围,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当地以政策帮扶、干部帮扶等方式,为李光军找了份安稳工作,在扶贫车间——东柳醪糟公司上班。“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一年能挣两三万元,还能照顾年迈的老母亲,现在日子好过了!”李光军乐呵呵地说道。  大竹县采取“双轮驱动”模式,打通外出务工大循环,畅通就地就业微循环。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重点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该县设立了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跨省就业脱贫劳动力(监测帮扶对象),单程交通票低于500元的按票面价据实补助,等于或高于500元的按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单程交通补助。  迄今为止,大竹县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32720人,提供就地就近公益性岗位143个,其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5个、防返贫监测对象78个。“接下来,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头等大事,抓实巩固拓展、稳定增收、建设治理、资金项目四大行动,努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上新台阶。”该县人大代表、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勇掷地有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8
(记者 袁城霖)作为一名“林二代”,1971年出生的罗元忠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身份发生了两次转变——从伐木工到护林员、再到景区管理员。  上世纪50年代,依托宣汉北部崇山峻岭间的部分集体荒山成立国营宣汉县五马归槽林场。1980年左右,林场实行企业化管理,靠砍树卖木材发工资。天保工程实施后,罗元忠完成第一次“转身”:放下刀斧和油锯,成为护林员。几年前,林场被纳入宣汉国家森林公园,罗元忠的身份再次转变,从护林员变为景区管理员。  “同样是靠林吃饭,不同年代的不同吃法,感受大不一样。”4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元忠不停感叹。鸟瞰五马归槽国有林场,崇山峻岭间茫茫林海。樊孝海 摄身穿红色马甲巡山护林  10时许,在林场场部,一批身穿红色马甲、佩戴“小蜜蜂”、穿着黄胶鞋的职工正要去巡山护林。罗元忠是其中一员。  记者坐上他的摩托车。道路两侧古树参天、满目青翠。几分钟后,硬化公路到了尽头,记者随罗元忠下车步行。  眼前是一片苍翠挺拔的杉木林,踏上小径,罗元忠打开了话匣子:“这片山林,是一代又一代务林人种出来的。”  1957年,宣汉群众响应号召来到林场植树造林,罗元忠的父亲便在其中。“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天不亮揣着窝窝头上山,要天黑了才回去。”罗元忠说,“林一代”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2万多亩的茫茫林海。  1980年左右,林场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要靠砍树给职工发工资。  “父辈辛辛苦苦种下的树,我们是看着它们长大的,很不愿意砍,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砍。”  树木砍倒后锯成规格材,剥皮晾干后,运至固定的木料搬运点,再由周边的村民扛到20多公里外的火车站,外运出省,“职工砍树木心痛,村民扛木料辛苦,挣这份钱很辛酸。”造林护林成果逐渐显现  这种情况,随着上世纪末天保工程的实施有了改变。林场重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之路,首要工作便是造林。  “这一大片都有我种下的树。”在小径上,罗元忠手指画出一大块圆圈。当时,罗元忠被分配到林场的月亮坪工区,正是脚下这块地方。  “我们的工作是保证工区范围内每亩地种树300多株。”罗元忠和工区的15名同事一起,一头扎进植树的浪潮中,并且24小时巡逻。  造林护林成果逐渐显现。达州市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天保工程实施后的前10年,五马归槽国有林场共造林2800余亩,实施封山育林18600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96%。  林场恢复,罗元忠很欣慰,让他更兴奋的事情不久后水到渠成。  2015年,宣汉国家森林公园获批,其三大板块中就包含五马归槽景区,林场多了一块“牌子”。  “这是全体林场职工新的希望。”时至今日,罗元忠仍然记得当时的激动:“这意味着有资金补助、有项目建设。”  还有更多欣喜。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负氧离子含量7903个/立方厘米、森林覆盖率达99.39%,这些数字成为林场的大卖点,吸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  罗元忠和同事也因此多了新的身份——景区管理员,向游客宣传森林防灭火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知识,“还是靠这片林场吃饭,但吃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更大的发展机遇正奔向这片茫茫林海。去年,宣汉县决定依托五马归槽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打造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跟随罗元忠在小径上前行100多米,记者看到工人正用锄头、钢钎开出一条泥土路。“这原本是一条小路,现在要拓宽到两米,铺设青石板,作为度假区的游步道。”同行的宣汉县委宣传干部张平告诉记者,毛坝场镇至林场道路加宽工程不久将竣工,会极大方便游客从宣汉县城到度假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4月24日,全国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进论坛暨2022“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论坛现场,发布了“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名单。达州市达川区芬芳家庭农场总经理、万家镇五洞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苏小伦作为我省唯一一名推广人入选。苏小伦(中)进行种植技术现场教学。资料图片  1991年出生的苏小伦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当起职业农民。他把农家书屋“搬”到田间地头,以果园授课等方式免费推广监控滴灌覆盖、秸秆无害化还田、无人机病虫防治等新技术,并与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及大专院校寻求合作,自2018年以来举办70余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同时,他推广农村电商,在农家书屋开办直播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他的带动下增收致富,村里也逐渐形成了读书学习的向上风气。  “此前村民在种养过程中大多凭经验,现如今通过阅读,使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了推广,也让农民看到了搞特色现代农业致富的希望。”作为村里为数不多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苏小伦说,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农业科技水平,拓展思维、敢于创新,为农当自强。“作为一名新农人,我将继续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让耕读传家的文化精髓继续传承发扬。”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7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4月25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四楼会议室举行换装仪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黎出席换装仪式并讲话,局党组书记张涵领学了《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制式服装着装管理暂行规定》,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孝春主持换装仪式。  此次统一换装是自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等部门整合组建市场监管局以来,全省首次配发统一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制式服装。此次换发制服色彩以藏青色、晴空蓝为主,搭配了国徽、盾牌等元素,标志标识文字统一使用“市场监管执法”字样,表明执法队伍身份,标志着市场监管队伍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上午9:00,现场全体执法人员身着新式执法制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斗志高昂。伴随着嘹亮雄壮的国歌,换装仪式正式开始。局机关和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代表作表态发言,表示将以换装为起点,展现市场监管新形象,以换装为契机,开创规范执法新局面,以换装为号角,展现市场监管新作为。  局党组书记张涵要求,大家要把换装看作是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一种鼓舞,不断增强为民监管、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此为契机,换出新作为、换出新面貌、换出新业绩,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全力守牢市场监管领域“4+N”安全底线,拉升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发展、标准化建设“三条高线”,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公正严明、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铁军,让“市场监管蓝”成为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护航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随后,张涵带领大家整齐列队,高举右手,面向国旗,进行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充分表达了执法人员奋勇争先的昂扬斗志、敢闯敢干敢拼精气神、忠诚为民的责任担当。  局长刘孝春指出,要把这次换装看作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一种鼓舞,要以此次换装为契机,不断完善执法机制,健全执法手段,以更加精湛的执法能力,在市场监管执法领域创出叫得响、过得硬的工作经验,以新形象迎接新征程,创造新辉煌,努力当好规范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的“守护者”,民营企业和消费维权的“保护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任黎常委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统一换装表示祝贺,向奋战在市场监管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亲切慰问。他希望:一是以新装增添光荣感和自豪感。制服代表担当,穿上新制服,应当满怀自豪、深感荣耀,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统一着装开展执法,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形象,行使的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守护的是法律的尊严。我们要倍加珍惜,以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全县市场监管工作走在前、做表率。二是以新装召唤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使命担当,充分履行监管职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维护市场秩序上下功夫,在筑牢民生底线上下功夫,在贯彻依法治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开创市场监管执法新局面。三是以新装赢得认同感和信任感。要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争先进位意识,聚焦群众期盼和企业需求,对标先进,锚定一流,追赶超越,树立市场监管大竹标杆,打造市场监管铁军标兵,全面增强执法公信力,树立部门权威性,真正让执法制服“一尘不染”、让执法行为“一丝不苟”、让执法要求“一诺千金”,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认可、群众信赖。四是以新装催生新风貌和新业绩。主动作为,担当实干,苦干巧干,以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全面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落实各项工作,切实履行好监管市场、服务发展、打假维权、食品安全等职能职责,全力构建“队伍用心、组织放心、群众舒心、企业称心、社会安心”的大竹市场监管新格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6
(钟文博 记者 袁敏 袁城霖)达州是我省产粮大市,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4月18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走进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记录发生在这片川东糯稻核心产区农田里的新鲜事。  园区内,印有“中国糯米之乡”的宣传牌随处可见。作为园区的绝对主角,去年糯稻的种植面积已扩展到2.5万亩。月华镇糯稻种植大户邓大江。卓峻帆 摄  “邓大江,先停一下,有记者找你。”大竹县月华镇爱国村的农技人员朝着水田方向大喊了一嗓子。“来了,来了!”伴随拖拉机的声音,正在犁田的月华镇糯稻种植大户邓大江扭头大声回应道,并把拖拉机停靠在田边,一个箭步冲上了田坎。  “一年一变其实都说慢了,这几年田里的变化太多了。”邓大江说,今年是他在家乡发展糯稻规模种植的第6个年头。6年间,通过覆盖全园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间的生产便道从开始的1米,扩展到2.2米,再到最宽处的3.5米。“路宽了,大机器才能进,不然田里怎么忙得过来。”如今,邓大江已购置了两台收割机、两台拖拉机,还配备了一台运送设备的轻卡。  路宽了,盯着秧田的“眼睛”也多了。在与记者对话时,邓大江的手机响起,园区信息化管理中心提醒他要注意近期秧田水情的管理。“以前是自己看秧田,现在多了双‘眼睛’帮忙看,让人安心多了。”  园区信息化管理中心借助覆盖园区的智能物联设施,对园区内气象、土壤、虫情等影响糯稻种植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打开大屏幕,园区内各田块的实时情况尽收眼底,相关预警信息也可以与园区业主进行实时互通。  搭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优质糯稻制种科技攻关、打造精品农旅融合旅游线路……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汤庭兰细数着这片园区即将发生的新鲜事。“园区去年的总产值已达到10.8亿元,一‘糯’千金的大竹糯稻值得更多期待。”汤庭兰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1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王琴)大竹县计量测试所为减少聚集性交叉感染,针对疫情防控新要求,采取错峰、周末不打烊举措,顺利完成全县231台出租车计价器的强制检定工作。  出租车计价器作为一种用于贸易结算的强制性检定的计量器具,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司机与乘客的利益。此次检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新规定,采取错峰、周末不打烊举措,逐一对其检定。在出租车登记备案后,检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对出租车计价器的计程、续程、传感器等项目逐一检定,对有误差的计价器进行现场调试,确保计价器更精准、计费更合理,经检定合格后加装铅封、粘贴合格证。大竹县计量测试所充分发挥检定“天平”作用,在一年一度的出租车计价器周期检定工作上,加强检定力度、深度,保障消费者和司机的合法利益,减少乘客与司机的矛盾纠纷,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让老百姓坐车安心,进一步帮助大竹县树立文明城市形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0
  (记者 李传君)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宣汉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注定了它的发展需要比区域和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付出更多的艰辛。然而,宣汉县连续7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获“全国畜牧业重点县”“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等荣誉,证明了其农业大县的地位。  多年来,宣汉县确立了以肉牛和粮油为核心,以“牛、药、果、茶、菌、粮油、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去年,宣汉县被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宣汉将此项工作置于全县三农工作的中心位置,予以全力推动。  “我们决定通过园区化、设施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等‘五化’来推动这项创建工作,‘五化’以园区化为核心和载体,其余四化为内容和手段。”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达说。该县目前已成功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共规划园区23个。资料图片  半坡村走出全新产业发展之路  胡家镇鸭池村位于半山坡上,从山脚往上,沿着一条主路朝村委会方向走,仰头可以看到呈“非”字形往两边展开的层叠梯田,田边全用水泥硬化,每块田边缘的一侧留有2米余宽的鱼池,其余地方为水稻种植区。田与田之间均有沟渠相连,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  村党总支书记冯涌说,这里属胡家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1.4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17万亩,核心区面积5000亩,2018年获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称号。园区全域标准化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全面社会化服务构成了其全新产业发展特色。  核心区共有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7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15家家庭农场。“起关键作用的是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核心区4000余亩稻田实行托管式经营。”冯涌说。托管分全托和半托,全托居多,即水稻生产过程中耕、播、收及田间管理4个环节全托,托管费每亩600元,农民当“甩手掌柜”,只待秋天往家运稻子就行,养鱼各环节也不用管,只管卖鱼时分钱就行。  这当然涉及利益分配的联结机制。因村集体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故而每亩每年需付给村集体30元;这30元是按照每亩养鱼产值的1%来算的,鱼按每亩300斤,每斤卖10元来算。另外的99%,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三七”分,即“137”模式。  不妨算一笔账,园区农户一年到头什么也不用管,每亩田的净得收入为:园区“云蒙米业”稻谷收购价为1.8元/斤,以亩产稻谷1000斤算,每亩水稻农民净得收入为1200元;养鱼每亩3000元收入,除去村集体30元后与合作社“三七”分,可得1300余元;两项相加为2500余元;加上秋季种的玉米、油菜及田坎、坡崖种的大豆,每亩可达3000余元。  据曾鑫介绍,宣汉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71.56万亩,配套田间存贮池7.1万立方米,田间管网18.94万米。建成后单个田块面积大于2亩,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并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  龙头牵引组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  来到君塘镇大鱼池村,新修的田间耕作道呈网格状将土地分割成方正的田块,水渠随着耕作道蔓延至田中。“去年水稻收割后,我们就开始了宜机化改造设计,从去年10月开始施工,要到4月底才能结束,得赶上5月初插秧。”宣汉县桂花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桂刚说。  作为龙头企业,桂花米业在横跨大鱼池村、万古村、平等村、桂花社区的君塘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流转了1500亩地,示范园区1万余亩粮油生产。作为落地实体,桂花米业组建了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桂刚个人成立了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  示范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全程机械化。对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更是首要任务。宣汉县今年对耕地宜机化改造的补贴政策很给力,制定了旱地最高1000元/亩、水田最高1500元/亩的标准,以及按此标准40%补贴给实施主体的政策。“我这里就是600元/亩。”桂刚说。  据桂刚介绍,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一套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每小时育秧800盘,可移栽40亩稻田,1500亩稻田40小时就可育完。另外还有大型拖拉机4台、插秧机6台、植保无人机5台、收割机4台、烘干机5台,另有3台烘干机正在安装。  示范的第二个要点是全产业链融合。桂刚说,仅种植环节,从育秧到收割,每亩总成本约六七百元,加上土地流转费500元/亩,每亩纯利润仅有300元左右。“主要靠大米加工提高附加值。”桂刚说,加工成大米后,每亩产值提高到3000元,纯利润也有1800元。  “所以我们鼓励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进入粮油生产领域,同时让龙头企业牵引组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鑫说,目前该工作桂花米业已着手实施。桂花米业将整合县内4家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若干家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据宣汉县山区海拔高差的特点,按季节时差集中力量高效服务于县内各地粮油生产实体。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联合体带动全县粮油产业发展起来,彻底解决农民种粮不赚钱的问题,同时让从事粮油生产的实体,以及农民和村集体都能有更高的收益。”曾鑫说。  “五星”创建为晋升国家级添彩  宣汉县常年肉牛存栏量超过17万头。该县正在打造以县城为核心、以大成等乡镇“肉牛养殖+优质粮油种植”、以南坝7家牛肉加工企业为驱动的“一核两驱”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共涵盖12个乡镇。其中位于大城镇瓦窑村等村的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已是四川省四星级园区。  “本园区以养殖宣汉本地培育的、被称为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新品种的蜀宣花牛为主,并带动万亩牧草及万亩优质粮油种植,种养循环覆盖率达97.6%。”大城镇党委书记陈大双说。目前园区共建有29家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蜀宣花牛总存栏量1.05万头。  宣汉蜀宣锦宏牧业有限公司是29家中最大的一家,作为省级龙头企业,去年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企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核心育种场。董事长胡周成系毕业于智能控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此,这里充分体现了设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概念。  进入公司,尽管养殖场就在眼前,但闻不到一丝臭味,周边也无粪便泄漏痕迹。“我们采用发酵床工艺,将锯末、糠壳等物质倒入牛圈,加入生物发酵菌,牛尿、牛粪随牛的活动与锯末、糠壳混合发酵,每3个月清理一次,不用加工都是很好的有机肥。”胡周成说。  曾鑫说:“园区其他规模养殖场均建有沼液存储池、干粪堆码池,配齐了生态厌氧发酵罐、干粪分离机、清运铲车、干粪运输车等设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不仅如此,整个园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也达到100%。  在锦宏公司的养殖场内,从饲料加工到粪便清理,整个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牧草揉丝、玉米粉碎,饲料搅拌以及投料饲喂,场内空气及温湿度在线监测与调控,都不需要多少人工。”胡周成说,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降低了成本,为扩大规模化提供了条件。  走进设在园区的蜀宣花牛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除了一些有关蜀宣花牛的文化、科技及产品展示外,最抢眼的要算宣汉县县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了,全县每个乡镇现代农业园区内每一个细项均可点击进入,可实时观看各园区各类监测系统发来的数据和图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4-1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中,注重抢抓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与“四心”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全县民营经济“四高”发展。展“尽心”促进目标高远。紧扣县委“1245”总体部署,尽心做好民营经济发展调研论证工作,在反复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按照突出地方特色、着眼大市场、内挖潜力、提升管理的思路,着力在壮大规模、提升质效、创新引领、优化生态上取得新突破,结合大竹实际制定了“134660”的民营经济五年发展高远目标。即:新增上市企业1户,新增行业龙头企业3户,新增特色产业集群4个,新增企业集团6家,市场主体累计达6万户,四川百强民营企业“零突破”。显“贴心”促进管理高效。运用川渝合作执法平台,深化川东北渝东北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方案,重点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跨区域远程协作,帮助一钢材企业处理重大货源质量纠纷,挽回经济损失112万元。持续深化“审批同标、监管同步、品牌同享、民企同台”合作理念,整体推进行政许可、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跨区域协同,共同唱好市场监管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双城记”。以优质服务贴心助力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高效管理制度。振“雄心”促进发展高质。以勇争一流的雄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要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动力,围绕行政审批做“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政策扶持做“乘法”、包容审慎监管做“除法”,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2次荣获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四川改革动态》2022第6期全文推广大竹县创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商标有效注册量4319件,有效专利授权1265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各项指标位列全市前列。筑“戒心”促进关系高清。全面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创新企业发展容错纠错机制,对首次轻微违规的企业和个体采取免于行政处罚和责令及时改正的柔性监管举措。依托政企恳谈、政策宣讲、调研走访等机制,为企业反映营商环境的“第一手诉求”畅通渠道,敬畏法纪规矩,构建起“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亲清政商关系,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居全市领先水平。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晓林  仲春的竹乡,万物吐绿。清晨,地处华蓥山麓的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四组彭家湾,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整个院落,格外清新美丽。  走进脱贫群众彭良全家中,他正在清扫猪圈,见有人来访,立马放下手中的活,一脸写满了笑容:“去年冬腊月间,我共出栏肥猪32头,净赚回15万元。这不,我赶忙把圈舍打扫出来,最近几天要买回32头猪仔。说实话,我家能有今天,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以及各级干部的帮扶,更离不开农家书屋的‘指点’!”彭良全在村农家书屋看书  今年47岁的彭良全说,五年前的他,饱受生活煎熬:父亲在砖厂干活时右臂不慎被机器绞断,医治好后成了残疾,不能干重活;母亲患有高血压、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孩子正在上学……为了改变家庭的现状,他曾到过广州、厦门等地的建筑工地上做杂工。随着父母的年龄增大,他不得不回家在承包地里讨生计,一年四季,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彭良全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父母的医药费、孩子的学杂费都需要用钱,我一没技术、二无资金,仅靠几亩田地,咋个办哟?”彭良全整天愁眉苦脸,望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长吁短叹。  2017年11月的一天,长乐村党委书记杨帮武来到彭良全家,动员他从事生猪养殖,并当场承诺帮他担保贷款5万元。说干就干,彭良全很快建起了160平方米的养猪场,又马不停蹄地到镇上买回25头猪仔。随即,村“两委”又联系镇动物防疫技术人员杜佑轩前来“面授秘笈”。彭良全格外珍惜这次难得创业的机会,他把每头猪当作宝贝“伺候”: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粗杂粮,让猪在自然状态中生长。与此同时,村干部还建议他抽出时间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充电”。令彭良全欣喜的是,当他在农家书屋发现有养猪方面的多种书籍时,如获至宝,捧着书如饥似渴地“啃”读起来,有时一待就是半天。以后的日子,他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  为全面掌握养猪技术,彭良全除向专家请教和关注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外,还不定期到农家书屋借阅《科学养猪手册》《养猪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四川农村日报》等报刊杂志,硬是凭着一股拼劲,由外行到内行,掌握了不同猪龄不同季节的喂养技术以及预防疾病、建设圈舍的方法,谱写出了一曲“求富先求技,读书奔小康”的新时代奋进之歌,2018年底,他家终于摆脱了贫困。经过四年发展,养猪场由小到大,彭良全不仅在场镇购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屋,还购回了一辆价值10万元的轿车,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富裕后的彭良全始终认为,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因此,他积极动员李兴翠、郭茂明、王学万等8户农户加入到养猪行列中来,并无偿提供养猪的资金、技术等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了致富梦想。2020年,彭良全获得“大竹县脱贫攻坚奋进奖”荣誉称号。“村里的党员干部是我学习的榜样,一个人要懂得感恩,我要向党组织靠拢!”临别时,彭良全悄悄地说出了他的心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15
(记者 袁城霖)4月11日,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柳潭社区5组的一处半山腰上,村民正在翻耕好的土地上播种玉米。从田埂边堆着的灌木杂树看,这里不久前应该还是一片撂荒地。  近一个月来,柳潭社区借助挖掘机、大型耕地机,在这一带总共复垦了300余亩连片撂荒地,并修建了一条适宜机耕机收的道路。“300余亩全部种植玉米大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也可由散户代耕代种。”柳潭社区党总支书记汤洪涛说。  不止柳潭社区。今年,通川区计划以撂荒地复耕、腾退低效林、幼果林间作等方式为引领,完成5万亩的大豆扩种任务,实现土地整治与大豆扩种“双赢”。柳潭社区5组耕地机正在整理土地。扩播面 撂荒地低效林整治复垦  金石镇位于通川区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知名的“金石梯田”就在这里。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该镇的月岩村、土门村、柳潭社区3地,发现大豆备耕已进入“下半场”。  在土门村的一片翻耕地上,不久前撒下的玉米种已冒出两三厘米高的小苗。金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在伦说,金石镇今年计划实现大豆扩种6690亩。该镇决定,将这一目标与2000亩的撂荒地治理计划相结合,把撂荒地全部用来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既整治撂荒地,又借此实现大豆扩种目标,这个“双赢”的办法是通川区多个乡镇的选择。  在江陵镇和平村与青龙村的交界地带,一大片翻耕后的山坡已经掏挖好一排排沟槽。“沟槽间隔2.7米,这是按照‘2行玉米+4行大豆’的种植标准来做的。”江陵镇副镇长王小龙解释。  这片横跨两个村的翻耕地,是由镇上组织实施腾退低效核桃林改造而成。王小龙说,通川区将撂荒地、低效林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般杂草地、草木丛生地、成林地,分别按每亩500元、800元、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开展整治复垦。稳增产 好品种好技术推向田间  “树龄3年以下的,大豆种5行,果树与大豆的间距为1米。”3月29日下午,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一片脆李林地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教师黄承建现场授课。当天,该校共有10多名教师来到现场,与农技员一起指导种植。  “大豆复合种植是一项新技术,我们希望通过校地合作,提高农户对这项技术的认知。”凤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俊说。  这种合作将覆盖整个种植期。黄承建表示,大豆开花、灌浆、成熟、收获等重要节点,他们都将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要实现高产,豆种的科学选择是关键。今年通川区选择推广“成豆16”。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副站长罗荣解释说,该豆种生育期较短,能够赶在8月底9月初收获,可以避开 9月通川区雨水较多的不利影响。  罗荣表示,农技站将在区、乡、村三级层层建设示范片(点),同时以技术服务团成员包镇、技术员包村的机制,实行定点指导,帮助种植户掌握种植技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14
(石仲 摄)4月9日,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集中旱育的秧苗已有约10厘米高。旱育秧地周边簇拥着的冬水田波光粼粼,正等待5月初的秧苗移栽。  金石镇推广水稻旱育秧已有20余年的历史,梯田景观远近闻名。未来,这里还将新增梯田花海景观。自今冬起,金石梯田收割水稻后将不再蓄冬水田,而是轮作一季油菜,次年春再引水灌溉重现梯田景观,打造万亩粮油产业园。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文/图  4月6日,风和日丽,田间地头本应是春耕春播的热闹景象,但在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的农田里却很难见到村民忙碌的身影。原来,鸭池村通过土地托管模式,把土地交由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集中管理,当地村民有了贴心“田管家”,纷纷当起了“甩手掌柜”。  近年来,宣汉县积极探索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提升了农业规模化效益,有效激发了土地“钱”力,形成了农民增收、土地增效的良好局面。宣汉县柏树镇石板梁村撂荒地整治后。土地托管“甩手掌柜”奔“钱”程  宣汉是丘陵地区,坡地、山地居多,群众耕作难、效益差,除了劳力和种子、肥料钱,辛苦一年到头,收支勉强持平,群众种田积极性不高,一度导致土地撂荒现象发生。  为破解这一难题,宣汉县抢抓该县是“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渠系设施建设,在胡家镇鸭池村创新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建立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实现降低成本、农民受益、服务社会的目标。  群众可以采取全托或者半托的方式,将自己土地托付给专业合作社,每亩土地只需支付六七百元的托管费,耕、播、管、收等环节什么都不用管,年底只收粮食就可以了,当起“甩手掌柜”喜奔“钱”程。鸭池村2社村民赵洪就与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0亩土地的托管协议,大力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每年稳收稻谷1万余斤、鱼3000余斤,年收入稳赚2.5万余元。  目前,全县托管土地34万余亩,人均增收达到500余元。宣汉县天生镇远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使用旋耕机翻耕土地。稻田养鱼 创新模式增“钱”力  胡家镇鸭池村依托成立的宣汉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胡家分会和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托管的土地上大力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增强土地“钱”力,取得了可喜的效益。  在稻田边开凿一条鱼沟,稻谷生长期,鱼儿可以越过鱼沟在田里自由游弋生长。稻鱼共生,鱼儿可以吞噬田间一些害虫,有利稻谷生长。同时,鱼儿在田间游弋,也相当于以前人工薅秧,加速水稻生长。鱼排出的粪便,也是水稻最好的肥料。稻鱼共养共生,一举多得。  “稻鱼收获后,专合社将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不用担心销路。”鸭池村党委书记冯涌掰起手指向笔者介绍,稻鱼加上田埂种植玉米、大豆、油菜,亩产可达到6600多元,比过去种单一的传统作物稻谷翻了五倍。年底,按照发展稻鱼产业“137”分成模式,进行利益分配。集体占鱼产值1%,托管农户与受托管大户除去集体的1%后,按照三七分成。  鸭池村生产的绿色优质大米,还申请了“稻鱼香”商标、自制了礼品盒,1斤可多买5元,按照一亩生产大米600斤计算,1亩田可多卖3000元。种田打工 乡村振兴好“钱”景  土地托管业务从起初农民“不买账”,到如今广大农民自己算好了“收益账”。  “我家有三亩多土地,我们按照每亩700元的价格交给‘田管家’托管后,什么也不管了,只是秋收的时候就回来收谷子。”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向世路一脸高兴说道,丰源硕农机家庭农场承诺每亩保底产量800斤,这样粮食收入就有保障,还可以安心外出打工,每年仅农忙时间打工就可多挣五六千元,里外都是收益,安逸得很!尝到甜头的向世路,今年早早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  “宣汉创新开展的土地托管模式,不仅破解了土地撂荒等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达对笔者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12
  (记者 李传君)近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10余位老师和20余名学生,来到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给农民手把手传授春大豆种植技术。这里有3000余亩青脆李,其中1000余亩属幼果林,根据区里的要求,今年和明年要在中间套种大豆。  今年,通川区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8.43万亩。按计划,各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有增加,尤其是大豆,那么土地从何而来?该区将通过全面实施水稻和油菜轮作,以及通过幼果林间作、复耕撂荒地、腾退低效经济作物等手段,全面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我们今年要扩种大豆4.98万亩,任务已经全部下到各乡镇。”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馥繁说,不少乡镇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增加数倍,如金石镇将在去年3000亩基础上增加到8000亩,江陵镇增加幅度更大,将从去年1000亩增加到5700亩。  转变旧观念,盘活闲置地  金石镇位于通川区北部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全镇3.2万亩耕地,有2万余亩梯田。“梯田共有七大板块,其中陈家坪梯田和土门梯田离金石云顶大型野生动物园近,曾经一度被当作配套景观,搞农旅融合,夏季种水稻,冬季留冬水田。”金石镇副镇长张灯说。  夏季层层叠叠黄橙橙的稻谷,冬季蓝天白云倒影在块块梯田,确实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但这样让土地闲置一季,显然不符合当前政策。“今年,我们将改变观念,稻谷收割后,全部种上油菜,春天油菜花开放,同样美观。”张灯说。  而眼下时节,金石镇为保证每一块稻田都能种上水稻,3月初就积极动员各村开展旱育秧。张灯说,金石镇推广水稻旱育秧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种育秧方式省工省力,很适合当前农村实际;且金石镇农民有种粮的传统和偏好,几乎每户都有留守劳动力在家。  来到月岩村一个水稻旱育秧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年说:“该基地共有20余亩,3月中旬村里发动3个小组选择了这里,现在秧苗已经破土,到5月初就可移栽到田里,这3个组600余亩稻田可满栽满插。”除此之外,该村还有一个较大规模的集中旱育秧基地。  张灯透露,因海拔高、阳光充足,所以米质好,“金石高山大米”虽不是响亮的品牌,但每年米一出来,立马被本地市场抢光,甚至供不应求。“农民除了自己吃,有加工成米卖的习惯,每亩产1200斤稻谷,打成米约840斤,卖3元/斤,亩产值达2500元。”  张灯说,金石镇位于山脊,两侧顺坡而下,各有5000余亩梯田。已成功创建的“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区”,今年将向创建市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迈进;而且,在块块梯田四周的田坎和坡崖,都将种上大豆,宁愿让人累点,绝不让一点土地被浪费。  整治撂荒地,建设新粮仓  今年通川区将扩种大豆面积4.98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为3.18万亩,特色产业基地间作大豆面积1.05万亩,撂荒地复耕种植大豆6500亩,腾退低效经果林种植大豆1000亩。“撂荒地复垦种植大豆也将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杨馥繁说。  在金石镇柳潭社区,村干部一直忙碌在撂荒地复垦现场。党总支书记汤洪涛驾驶新购买的“沃德”牌大型耕地机,将那块13亩大、已荒芜十余年的田反复耕耘,直到达到符合播种标准为止。田边堆满从田中挖出来的灌木杂树,有的杂树已长到直径30厘米粗。  “这块田以前是7户人在种,而且是年年栽秧的稻田,可惜荒芜了这么久。”汤洪涛惋惜地说。这一带,他们一共复垦了300余亩连片的撂荒地,并修了一条适合机耕机收的道路,接下来将全部种上玉米和大豆。根据专家的意见,为“两行玉米+四行大豆”间作的模式。  此外,柳潭社区这300亩撂荒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营。“因整治撂荒地需要投入,所以头三年村民主动放弃了土地流转费,第四年起每亩只给300元流转费;土地产出收入将是一笔集体经济收入。当然,村民可以在里面务工。”汤洪涛说。  今年金石镇共将整治撂荒地2000余亩,全是按照宜机化的标准来整治的。其中全镇集中整治1500余亩,农户自行整治500余亩。整治出来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有600余亩,由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有七八百亩,其余为一些小规模农户代耕代种。  整治撂荒地,通川区今年将提高补助标准。全区汇总撂荒耕地面积为1.2万亩,达州市给该区下达的整治任务为6000亩。截至目前,全区已整治5145亩,其中高标准整治1200亩。“这相当于建了座新粮仓。”杨馥繁说。  腾退低效林,扩大粮播面  “这一片以前是什么样?”记者问江陵镇副镇长王小龙。“就跟那里一样。”王小龙回答。记者随王小龙手指方向看去,那是一个长满杂树和灌木的小山丘,春天嫩枝嫩叶完全掩盖了泥土的颜色,一片郁郁葱葱。而记者刚才所问的地方,则是顺坡而下的块块新耕地。  这里是和平村和青龙村相邻的地方,共400余亩。“10余年前,当地群众种核桃,辛辛苦苦几年后,核桃总算结果了,但却是品种杂、产量低且产品等次低,根本卖不了什么钱,于是农民渐渐废弃。”王小龙说,已废弃六七年,杂树和灌木越长越茂盛。  将核桃林清除,并将土地重新整理出来,这些工作均是由村集体负责完成的。据初步核算,平均每亩投入达1300余元。“财政将按最高800余元补助外,其余得靠村集体自己承担。”王小龙说,将低效林重新腾退出来,为招引业主进入,并引导进行粮食生产提供了条件。  去年,首先引进了通川区马鞍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其中200亩改种了青脆李,今年准备在青脆李幼林行间种大豆。春节后又引进了四川梁好科技有限公司,将另200亩利用起来,准备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秋季大豆玉米收获后,还可以种油菜或其他作物。  王小龙说,这400亩低效林腾退出来后,土地已收归集体,流转给合作社和公司,头三年每亩流转费200元,以后逐年递增;村集体因整治土地投入大,故以此入股合作社和公司,占比30%,每年均可获得一定分红。据估算,这400亩地每年两村可分红将近20万元。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桂锦程 特约通讯员 张平“美女,看好斤头(重量)哟,猪蹄炖洋芋果88元一份,计量猪蹄600克、干洋芋果100克……”3月27日,天气凉爽,来自重庆市开州区的游客向丽泽相约几位朋友慕名来到巴山大峡谷景区踏青。临近中午,大家饥肠辘辘地来到晓行巴峡民宿吃饭,店主人向骥按照客人的点餐单,当面逐一称重。  “巴山大峡谷管理太规范了,让游客明白消费、放心消费,真棒!”看到店主人逐一称重,向丽泽感叹不已。  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开园之初,宣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因为一碗凉面、一瓶矿泉水价格过高接到投诉。为杜绝问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捍卫游客“舌尖上的权利”,2021年6月,宣汉县结合整治群众不满意事项,根据行业和地方实际,创新制定了《景区餐饮业明码标价行为规范》,并统一制定诚信菜单,实现明码标价。菜单设计融入特色餐饮店、民宿背景元素,并印上“勤俭节约、诚信经营”“12315价格举报电话”等字样,同时规定菜单中必须标明菜品名称、价格、计价单位,主(副)原材料数量,当菜品价格变动时,必须重新制作价目表或点菜单等。  县市场监管局还与经营者签订《价格诚信公开承诺书》,对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的依法依规立案查处。截至目前,该县已打造“明码标价示范点”10个。  “顾客的信赖对我们至关重要,作为商家,我们坚决推行诚信菜单,促进餐饮行业的良性竞争。”景区燕子酒楼老板雷飞燕告诉笔者。  “下一步,我们将尽量完善诚信菜单内容,创新菜单形式,并向全县的A级景区全面推广,确保游客满意消费。”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张阳如是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07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3月31日,大竹县召开了“春雷行动2022”执法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县“春雷行动2022”执法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自“春雷行动2022”开展以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紧扣“铁拳出击护民生,铁腕治乱促发展”“春雷行动2022”主题,始终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集中优势兵力,聚焦“食品安全”“质量安全隐患整治”“护幼助老”“打击乱评比乱排序”“保障农村药品质量安全”“减费降负惠企利民”6个执法子行动,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0126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3458户,开展食品抽检66批次,监测网络电商平台129次,开展协作执法4次,行政约谈3次,受理消费咨询和投诉5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402件,万元以上案件58件,涉案金额237.01万元,罚没总额达288.79万元,警示约谈经营单位70余家,督促整改问题14个。会议指出,加强线线下融合监管,查获线上以鸭肉充牛肉的网络销售食品违法案,累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65件;查获某医院违规使有药械案,累计查处保障农村药品安全案件97件;查获某店无底线销售儿童用品案,累计查处护幼助老案件60件;查获混用3C认证生产电暖设备案,累计查获质量安全案件41件;查获某公司购买牌匾提高市场知名度乱排序案,累计查获乱评比乱排序39件;查处了医院乱收费和协会强制收费行为,共查处17家医院,累计追回医保基金20余万元。会议强调,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领域开展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打击食用油掺杂掺假,声称减肥、壮阳等食品非法添加,油品质量违法和加油站计量作弊, “神医”“神药”等虚假违法广告,医疗美容领域虚假宣传,翻新“黑气瓶”和劣质燃气具,超期未检电梯,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无底线营销”,侵犯名优白酒知识产权,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及教育、医疗、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乱收费等10个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俊秋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3月25日下午,温暖的阳光洒在大竹县乌木镇“童伴之家”活动室里,20多名留守儿童正玩得开心:幼龄孩子摇木马、推火车、搭积木;稍大孩子画画、拼图、做手工剪纸等。“蒋妈妈,你看我做得好吗?”孩子们争先展示自己的作品,快乐写在了脸上。  孩子们口中的“蒋妈妈”是乌木镇的“童伴妈妈”蒋青玲,也是留守儿童心中温暖的依靠。  其实,这只是大竹县实施“童伴计划”项目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以来,该县团委积极落实“童伴计划”,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全县31个乡镇(街道)均建有“童伴之家”,开发公益性岗位31个,招聘“童伴妈妈”31名,累计服务留守儿童2.4万余人次。开展多彩活动护航身心健康  3月24日下午,放学后的孩子们带上扫帚、铲子等清洁工具,兴高采烈地赶到杨家镇万福社区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我要争当‘环保小天使’,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在该镇上小学二年级的张刻勤一脸自豪。  “刻勤曾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孩子,因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离家出走,随爷爷奶奶生活,导致他内心封闭,性格敏感。现在的他与两年前初到‘童伴之家’时判若两人!”杨家镇“童伴 妈 妈 ”张 雪 圆 高 兴 地说。像小刻勤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他们远离父母甚至失去了父母,幼小的心灵得不到亲情的滋养。而“童伴之家”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他们封闭而又孤独的内心。  在该县各地“童伴之家”里,“童伴妈妈”结合元旦、六一等重要节点,开展“红领巾学堂”、国学诵读等主题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同时,进行课程辅导、安全知识大讲堂、手工DIY等活动,结合“守护明天·益起来”巴渠学子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夏(冬)令营,开阔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目前,全县“童伴之家”开展主题活动8000余场次。  据了解,“童伴计划”在为孩子们提供亲情陪伴、情感关怀的同时,也解决了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实施结对共建各界爱心助力  3月25日,朝阳乡木鱼村“童伴之家”热闹非凡,不同于往日到此学习玩耍的儿童们,此刻到场的都是企业家、爱心人士,他们正在参加“童伴之家”结对共建仪式。  “我们企业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支持,才在木鱼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里的留守儿童也时刻牵动着我的心,能借‘童伴之家’这个平台帮助孩子们,我很乐意!”四川新宏景农业科技开发企业负责人秦瑜蔓说。除了企业,木鱼村“童伴之家”还争取到爱心人士、专业合作社、邮储银行、朝阳中心小学、朝阳中心卫生院共计13个对象结对共建。  “实施结对共建,是纵深推进‘童伴计划’项目提质增效、整合资源的必由之路,通过结对共建为广大留守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关爱服务。”大竹团县委书记蔡泷辉如是说。目前,全县31个“童伴之家”已结对50余个爱心企业(单位),累计吸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物资达17余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春耕时节,行走在大竹县中华镇的平坝坡梁,随处可见村民们为了一年的好收成,翻土整田,理沟除草,育苗追肥……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中华镇党委、政府把稳定粮食生产和扩面大豆种植摆在突出位置,及早将大春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村组、到农户,并召开全镇春耕生产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统筹做好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粮食油料协调发展。目前,全镇春耕生产正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粮食播面6.9万亩、产量逾2.45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协同稳产多收村民们正在给地膜覆盖玉米苗破膜。  在该镇黄家村2组小阳坝,2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上已种满了地膜玉米苗。此时,一场“中华镇春耕生产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近200名党员、干部和部分种植户在地膜玉米覆盖育苗地里聆听技术讲解。“目前,我们重点推广‘2+ 2’技术栽培模式,也就是2米开厢以及2行玉米、2行大豆,玉米的行距为40公分,窝距为40公分,每窝放3至4 粒包衣玉米种;大豆行距为 40 公分,窝距为20公分,每窝放3至4粒大豆种,采取缩株保密的办法,并利用玉米与大豆的株高距离差,能有效保障玉米不减产,再多收一季豆。”在培训会现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正林说得清清楚楚。  该镇大力采取整治撂荒地、腾退低质低效经果林等措施,将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我家有4亩多地,今年拿出2.5亩地用于玉米套种大豆,玉米、大豆分别按 2.8 元/公斤、6.8 元/公斤出售,一年下来,可增加收入 1.2 万元。”正在承包地里移栽玉米苗的黄家村6组村民刘必全喜滋滋地说。多管齐下促进增收  来到该镇垭角铺村3组,村民曾宪辉的地里十分热闹。义务助耕队的两名同志正在查看玉米温床育苗情况,“曾大爷,这段时间气温偏高,容易出现烧苗的现象,你要定时打开薄膜,多通风散热……”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苗,正在给苗床地除杂草的镇长胡刘宇提示道。  春节刚过,全镇10个义务助耕队就奔赴各村组,采取多种形式把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户,组织调运农资满足春耕所需,突出抢种、抢育、抢栽、抢管,严把农资、良种、面积、科技“四关”。累计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000余份,科技赶场35场次;今年将完成水稻育秧1750亩,配方施肥2.55万亩;实施玉米双膜覆盖4000亩,栽植面积1.95万亩;种植优质大豆9000亩、油菜8550亩。同时,添置农机(具)58台,建成提灌站7口、水渠85公里,彻底解决了1.1万亩秧田的灌溉难题。  据中华镇党委书记叶应兵介绍,目前全镇流转撂荒地1000余亩、用于间套作大豆玉米外,还在全镇发展富硒大米、黄金梨、红心猕猴桃、琯溪蜜柚、桑椹、青脆李等特色产业,面积达 1 万余亩,带动 4500 余户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年人均增收可达400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9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朱合娟)3月25日,大竹县“春雷行动2022”食品安全子行动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1年12月21日春雷行动启动以来的工作成果,谋划部署了春雷行动2022收尾工作计划。会上,市场监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部门、疾控部门等相互交流了各自部门单位的工作情况,并探讨了跨部门协同配合的经验做法。大家一致认为,定期召开联席会有利于监管资源的及时分享和有效利用,有力保证了信息资料互通,调研成果共享,持续擦亮了“春雷行动”十年的金字招牌。会议要求,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以“春雷行动”为契机,长期性、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结合我国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发展态势,针对性地对(进口)水果经营单位开展靶向式监管;压紧压实经营主体责任,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对食品安全领域开展全链条监管;坚持问题导向,锁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批发及零售经营领域,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5 家老坛酸菜企业产品开展即时性应急抽检。会议强调,要着重从几个方面强化执法协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机制,及时共享监督资源,切实提高监管效能;二是进一步突出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共同打击违法犯罪,查处一批大案要案,维护大竹食品经营环境健康稳定;三是进一步强化综合监管,汇聚监管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强强协作的叠加效应。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8
  (李道全 向柯容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这个小山村,近日因诸多金融机构、企业家代表的到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宣汉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军说,他们正按照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工作部署,通过“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项目推介暨“银政企”融资对接会的形式,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宣汉县在实施“一村一项目”乡村振兴行动中,坚持“培育一个优质项目、壮大一村集体经济、培养一批新型农民”,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之一。  特色引领,推动产业升级  君坝村交通便利,距县城仅20分钟车程,优越的森林资源、富饶的农副产品和高品质的民宿酒店蓄积了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其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吸引着慕名前来的游客。  君塘镇党委书记陈欢说,君塘镇借势借力谋发展,引入企业打造富有特色的民宿、因地制宜地开发采摘和垂钓等休闲项目、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菜品,让游客可以观赏美景、饱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当地特色产业,从而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宣汉县的339个项目中,大成镇马滩村的蜀宣花牛、普光镇大田村的蓝莓谷、樊哙镇柑子村的泰椒、东乡街道牛背村的金丝皇菊等种养殖类项目,以及巴山大峡谷、洋烈水乡等旅游类项目,带动和辐射着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只能种田种稻的旧貌,不但让企业获得发展新机遇,还让家乡人民搭上共同致富的快车,这些变化让我倍感欣慰。”返乡创业的企业家符映宏看到家乡的变化,道出了在家乡投资创业的缘由和心得体会,“只有做出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贤任能,凝聚发展合力  君塘镇湾桥村党支部书记符纯祥指着湾桥村的青花椒产业园说,这片土地之所以能从“荒山”变成“金山”,源于4年前的一次群众会议,“利用荒山发展产业增收,是大家都赞成的主意,但前期投入多、成本回收周期长的难题浇灭了村民的热情。”于是大家商定,由党员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青花椒产业,经营5年后再承包给业主,解决了招商引资难题。  目前,全村发展青花椒1600余亩、蜂吻梨500余亩、两个专业合作社、1个集体组织经济产业园、两个花椒烘干房建成投用并拥有4套烘干设备,共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宣汉县强力推进新一轮重点乡村帮扶工作,选派了一批懂经营、有技术、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县共计为230个帮扶村择优选派驻村帮扶干部692名,其中第一书记230名、驻村工作队队员462名,实现全覆盖选派驻村工作队。  这群“领头羊”以实干担当之姿,同当地党委、政府携手并进,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凝聚各方社会力量,力争画出最大同心圆。  优化环境,厚植创业沃土  科技赋能项目推介,绘就美好乡村振兴蓝图。扫一扫二维码,便可浏览每个村(社区)的特色项目规划概况,园区图片、项目简介、优惠政策、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宣汉县运用H5线上展示平台这一新颖的推介方式,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厚植创业沃土,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进村,全方位、多层次地发掘并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宣汉县推介的339个特色农文旅产业项目中,包括对外招商项目197个、对外租赁项目38个、村集体自主经营项目79个、其他项目25个,涵盖种植、养殖、深加工、农旅结合、资产租赁等多个类别,让投资者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的方式进行多样化选择,实现更正确、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截至目前,宣汉县已有多个农文旅项目所在村(社区)的党支部与对应企业签约,开启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此外,更有农行、邮储、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一村一项目”意向授信100亿元,以金融力量助力项目平稳健康发展,全力护航企业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5年脱贫攻坚过渡期、全国革命老区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等国、省优惠政策齐聚宣汉,为投资者吃下‘定心丸’!”陈军在描绘发展蓝图时说,落实企业水电气价格优惠、争取扶持资金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充分调动起投资者的积极性并增强其信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3-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