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祝菡雪 赵运懿 黄峻豪 杜明珉 记者程海英)仲夏瓜果生,晚熟荔枝成。在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合江, 荔枝树上又挂上了一簇簇显眼的“红灯笼”,让人看了口水生津。合江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赵建翰说:“现在合江荔枝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6万亩,正处于稳面增效的阶段,大家在七月中旬的时候,就能够品尝到荔枝了,今年荔枝的产量预计超过5000万公斤,达到了历史峰值。”荔枝丰收面对预计超过5000万公斤的荔枝产量,在充满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感慨:这么多的荔枝,卖的完吗?外地朋友怎样才能吃到正宗的合江荔枝呢?据了解,今年的荔枝销售分为了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多渠道多途径进行销售。赵建翰说:“我们在县内设置了马街、之溪街、美荔城、新中医院侧面、中荔集团加工厂五个临时交易点。此外,我们还会在重庆、成都、贵阳,设置一部分的荔枝销售市场,促进合江荔枝的销售。”每年的七月的荔枝节也是合江人的盛大节日,到时候,合江县城行道两旁的荔枝树产出的荔枝,也会在荔枝节期间采下,送给市民朋友们一起品尝。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现代网络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网销荔枝变得更普遍,打通荔枝售卖“最后一厘米”。合江县经济商务科学技术局商务会展股股长温桃说:“一是组织开展合江荔枝线上营销节,联动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核心资源,通过直播带货活动、数乡宝藏旗舰店入驻、合江荔枝原产地线上影响力打造等措施,不断拓宽荔枝线上营销渠道。二是举办特色网货产销对接现场会活动,邀请县内外知名电商企业、网红主播和合江荔枝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和网络达人分别与合江本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对接签约,共同促进合江特色网货产销更上新台阶。三是与物流企业开展合江荔枝寄递物流合作,降低合江荔枝寄递物流成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荔枝售卖方式,不仅让合江远方的游子吃到了家乡的季节特产——荔枝,也让五湖四海的网友们品尝到来自千年荔城合江的甜美味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04
(记者 华小峰 摄影报道)在成都市龙泉山脚有一道南北绵延30余千米的水蜜桃风景带,这里是我国三大著名水蜜桃基地之一,也是成都人的花果山,占据了全国约8%的桃子产量。7月2日,夏日采摘季,成都市民曹女士和朋友在龙泉山红旗村果林间采摘时,发现这里的水蜜桃“上新”了,多款汁多味甜的新品种是她们从来没品尝过的。6月12日,种桃户毛肇礼(右)正在为网上下单的顾客选果分装。  “2018年,我就把老桃树全部换了,重新栽种的全是优选果苗。桃树去年开始试挂果,今年挂果量就更好了。”6月2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9组村民毛肇礼指着房前的一片桃林兴奋地说,前三批新品种这几天都卖得差不多了,不少游客吃了觉得味道好,是资格水蜜桃的味道,都守在桃园边等桃下树,装箱带走。同村的赖斌告诉记者,过去龙泉山桃子大量上市一般从5月底开始,白凤、松山、北京24号、五月脆等是成都人熟知的老品种。但这些品种在龙泉山面临品种老化、结构单一,有的还存在裂核、味道越来越淡的问题。水蜜桃品种“上新”在几年前就开始进行了。毛肇礼是经历了“上新”全过程的种桃大户,“换优改良后,品种增加了,口感更好了,价格也起来了。”他告诉记者,原来走俏的“27号”桃如今1公斤的批发单价也才6至10元,但改良后的新品种如黄桃、霞脆、夏之梦等,现在1公斤的批发单价都到了16至24元。龙泉驿区洛带镇综合市场是当地知名的水蜜桃批发市场之一,每天有数万斤鲜桃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来。  红旗村地处龙泉山深处,桃树种植面积达6200余亩,是龙泉桃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省农科院园艺所在村上推广研发桃树新品种,全村种桃大户纷纷对桃树进行了改良,优质桃品种目前已经增加到了30多种。“除了老品种外,这几年新栽种的嫣红、凤凰、中桃金魁、金甜等黄桃品种都陆续成熟上市。”红旗村村委办事员姜红对记者说:“改良后的桃子,外观变漂亮了,果形更好了,单果重量也增加了,还有就是脆桃硬度变大更方便运输了。不像以前,采摘运输时稍不注意,桃子就会有损伤。新品‘早脆’的单果重量都在250克左右,糖度可达13以上,同为早熟的黄桃早黄玉个头更大,饱满圆润,果香浓郁的它们都很有卖相。”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江云良对记者说:“桃树品种改良后增收明显,老百姓更换品种的积极性也随之增高。”红旗村4组结合山水林盘打造的“新见·书山”、观景廊道、三亩丘田民宿等相继在网上走红。 (无人机6月18日拍摄)  不止龙泉驿区同安街道,水蜜桃主产地柏合街道、山泉街道同样经历了水蜜桃品种的更新换代。成熟期不同的各品种搭配栽种,拉长了桃花季、水蜜桃供应季的周期,实现了从5月份到10月份都有水蜜桃挂在枝头,延长了龙泉山的“旺季”。这些上新的桃树新品种多来自龙泉山脚下的成都蔷果园艺基地,在这个成都市最大的水蜜桃新品种综合试验基地里种植有100多个桃子新品种,有的是来自省农科院自主选育和培育的新品种,有的是来自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推荐的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栋研究员介绍,桃科研团队扎根龙泉10多年以来,建立了桃品种资源圃、育种选种圃和品种比较试验园、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等科研基地4个,选育出了适合龙泉山种植的“晚湖景”“霞晖8号”等桃系列新品种10余个。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创建了“龙泉水蜜桃博士工作站”“成都市科技特派团”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老桃园重茬再植、高接换种方式迅速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缩短了品种从科研机构到田间应用的时间,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优化龙泉驿水蜜桃品种结构,大大提高了龙泉驿水蜜桃的市场竞争力。6月24日,市民守在红旗村的桃园边等桃下树,装箱带走。  目前,成都市龙泉驿区水蜜桃种植面积达6万亩,其中出口水蜜桃基地面积6000余亩。几万亩桃林与现代技术嫁接,绵延起伏的龙泉山与都市人的田园梦结合,正在开启探寻乡村经济甜蜜升级的新方式。6月24日,在红旗村的采摘节上,十几个新品种水蜜桃集中亮相。6月18日,切开刚下树的黄桃,果肉金黄,桃香四溢。每天往返红旗村3趟的“一元通”小公交方便了村民带桃下山去销售。6月18日,红旗村2组村民苏川(左)将250公斤刚采摘的“中山桃”“28号”送到洛带镇综合市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 月是茭白采收的季节。7月1日,记者跟随“探访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主题采访团走进会理市小黑箐镇,只见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万亩茭白田绿意盎然,枝叶迎风招展,洁白的根茎藏在水田里,等待勤劳的农户去采收。白沙村种植的茭白  在小黑箐镇白沙村7组,记者遇到了从地里归来的村民杨炳国,他说:“快到茭白采收高峰了,今天试着从水田里采回10来斤,长势很不错,应该会有好收成。”  杨炳国今年种了12亩茭白,目前每斤价格平均在1.3-1.5元,中后期价格会上涨,产量6000-8000斤/亩,亩均产值8000-1.2万元左右,预计收入可达8万-12万元左右。茭白经附近的公司或小白郎种植养殖专合社收购后,将外运至上海、浙江等地。  高山上的茭白,销售至数千公里外的沿海城市,实现增收致富,村民能有这样的底气,除了茭白过硬的品质以外,也因为小黑箐镇一步步打通了茭白“下山”的堵点。  小黑箐镇是茭白优质产区,这里海拔1950-230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茭白种植基地。目前全镇沿矮郎河流域连片种植茭白1.4万亩。2019年成功创建州级“会理市小黑箐茭白现代农业园区”,它是四川省唯一一个茭白种植园区。  “茭白涉及全镇2个脱贫村(村级建制调整前3个村)、346户脱贫户。之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茭白是农户脱贫增收的利器。”白沙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坤龙出示了一组数据:2021年园区茭白种植户已达2200户,产值1.7亿元,相当于户均增收7.7万元,带动了一方经济。  高山海拔优势,加上丰沛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清新的空气,造就了小黑箐镇的茭白采收期长、品质优良、口感鲜嫩,多年来一直远销浙江、广东、贵州等地。但也正是因为地势较高,部分种植基地距离村主干道较远,茭白出田的“第一公里”较为不便;同时,由于茭白以鲜售为主、渠道较为单一,进入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也亟待突破——这些都成为茭白能否顺利“下山”,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  7月1日,记者在该镇茭白种植核心区域——白沙村看到,条条生产便道成为连通生产基地与茭白集散地的“毛细血管”,木质结构的观光栈道在茭白基地上空蜿蜒曲折。  “今年以来,白沙村积极争取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项目和以工代赈项目资金上千万元,进一步完善生产便道、观光栈道等设施,现在白沙村茭白基地的产业便道已全部硬化,村民不仅可以及时运输至村集散地,而且通过冷链仓储物流,2-3天就能送达浙江等地沿海城市的农贸市场。”小黑箐镇党委书记蔡金柱说。  除鲜售以外,茭白加工也从无到有。2018年,会理县小白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2020年初步建成小黑箐镇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开展农产品初加工。白沙村党总支组织茭白种植户走“农户+合作社+公司”的路子,当年物流集散中心完成茭白4000吨的加工销售,提高了会理茭白的市场竞争力。  “将来我们还要吸引更多游客到基地参观,靠游客把茭白‘带下山’。打造电商平台,用电商将茭白‘送下山’,同时,做好品牌创建及营销,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让茭白‘下山’之路更宽,最终起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作用。”蔡金柱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4
(记者 张明海)6月30日,四川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副省长罗强出席推进会,并为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揭牌。  预制菜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目前,市场常见的预制菜有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大类。预制菜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积极意义。  我省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依托农产品资源禀赋、加工能力、科技人才、区域物流、消费市场等优势,从政策支持、企业培育、创新提升、平台搭建等方面精准发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省预制菜生产企业近700家,2021年实现产值约700亿元。  下一步,四川将通过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培育优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保障食品安全等举措,扎实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在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熊军 刘波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近日,笔者走进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接连成片的龙安柚果树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其间三两农户正在对龙安柚果树进行除杂管护。另一边,广安龙安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调试设备,为马上要进行的龙安柚气泡果汁的生产加工做准备。订单不断  “气泡果汁只是我们开发出的产品之一,还有果汁饮料、果汁汽水、柚麻饼、龙安柚酱香白酒、足浴粉、泡浴粉等。现在销售还不错,订单基本上一直不断。”公司总经理陈先刚说。  一颗普通的柚子何以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化”发展?陈先刚给出答案: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走深加工路子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龙安柚果汁饮料便是柚果“迈出”深加工的第一步。  陈先刚告诉笔者,开始是考虑把龙安柚加工成一些可直接食用或者简单的加工产品,但最后通过市场调研,决定还是要走精深加工的路子,于是就考虑先做饮料。  然而饮料的研发和生产并不简单。陈先刚坦言,在整个龙安柚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每一步都不容易。跑市场、做调研,特别在饮料的配方上面是非常困难的,前前后后找了大约七八家研发机构,通过多次研发和市场调研,最终才确定目前生产的几个产品口感是比较适合市场需求的。现在整个龙安柚的果汁饮料销售都呈上升趋势。产销结合  随着龙安柚果汁饮料的成功生产,公司的市场销售布局也在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一般是在大家熟悉的商场、超市,以及一些便利店、日常消费的餐饮行业场所等都有布局。线上主要是在百度、抖音、淘宝、京东、小程序等平台,同时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我们也会经常采取一些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陈先刚介绍道。  目前,公司已研发生产出果汁饮料、果汁汽水、气泡果汁等饮料产品,并已在城区的近1000家超市上架销售,市场反响良好。  “之前喝过,口感清甜回甘,还可以,冷藏后风味更加独特,有朋友聚会的时候喝起很安逸,特别是喝酒的时候喝这个饮料感觉又不一样。这是我们广安自己的饮料,肯定要支持和推广,外地朋友来了我经常跟她们推荐品尝。”广安鑫农超市饮料区域的货架上,不同种类的龙安柚果汁摆放整齐,瓶身十分亮眼,正在此选购龙安柚果汁饮料的市民蒲君一边拿着饮料一边介绍。完善链条 近年来,广安区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国有公司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龙安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建设龙安柚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龙安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龙安柚基地20余万亩。  同时,该区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27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760万元,扶持广安鑫农公司下属子公司广安龙安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柚子榨汁、柚子精油及商品化处理等8条生产线,开发柚子饮料、柚花茶等系列产品7个,持续做优做强龙安柚特色产业,延伸龙安柚产业链条。  “除了持续做好龙安柚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外,我们还将进一步研发生产(升级)龙安柚酒、足浴粉、柚花茶,以及柚麻饼、柚子酱菜等多个系列产品,以完善整个龙安柚的产业链条,让龙安柚的柚花、果皮、果瓤、果肉及残渣等都全部利用到位。”陈先刚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6月27日,雨后初晴,射洪市青岗镇现代种业园区内绿意盎然,村民正在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地锄草、施肥。地边,市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忙着查看作物长势,进行技术指导。  “2022年省市下达我市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万亩,扩种大豆1.2万亩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文才告诉笔者,射洪采取层层压实责任、分解目标任务、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示范带动等措施,目前已超额完成。  实施大豆扩种,需要向“播面”要粮,腾退低效林改种粮食就是一个好办法。在瞿河镇板板桥村,笔者看到,过去的低效林地如今已经种上了玉米、大豆,成片的玉米大豆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同时,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在这里也得到良好示范和推广。  “这里以前是一个柠檬基地,因为经济效益低下,今年我们第一批700多亩土地进行了玉米和大豆的套种,春大豆亩产量大概在1000斤左右,玉米现在估计产量在800斤左右。然后把土地再次利用,再种一次夏播大豆,估计产量在200多斤到300斤左右,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瞿河镇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冯兵说。  抓好粮食生产、大豆扩种和耕地撂荒整治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武安镇白马庙村,曾经长满杂草的撂荒地里,如今已种满了玉米大豆作物。  除了整治撂荒地实现扩种,射洪市还推广出其他模式,利用幼龄果园、高粱基地等间套作大豆,以实现种满种尽,增产增收。  据了解,为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射洪市实施打好扩面、挖潜和政策激励等增粮“组合拳”,综合施策狠抓大春粮食生产,向“播面”要粮;做实田间管理,向“单产”要粮;做强主体培训,向“大户”要粮,有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稳产高产,及时兑现政策补贴,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汪文琴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1
(记者 刘佳)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和全链条安全保障水平,四川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食品省级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步上升,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的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再次获得A级,位居全国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专项考核。推进实施《四川省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措施清单》3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遵循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积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机制方法,加快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线。四川对标国家层面部署的“十大攻坚行动”,结合全省实际,深入开展“10+5”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治理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食品安全,深化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执法协作,全力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关注重点人群守护“一老一小”,严查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  如何让“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  1月1日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大数据中心发布的《四川省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以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通过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积极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校食品信用监管工作机制和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也成为四川食品安全“国考”中的“加分项”。  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不断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11057家学校食堂接入智慧监管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47.7%。  以全面规范、示范引领、先行先试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去年,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四川省孕婴童协会发布《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诚信店”“示范店”创建指导标准》,从经营许可、经营行为和产品、专区专柜、卫生规范、特殊食品溯源、示范引领六个方面开展创建活动。全省创建“诚信店”“示范店”连锁经营企业42家、门店200家。  针对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2020年至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开展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行动期间,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5300余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近18万家次,整治问题隐患1.5万余个,查办案件345起,受理处置投诉举报183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我省还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重点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作为全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子行动之一,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强化重点产品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建立乳制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全覆盖监督检查乳制品生产企业,问题整改率、安全自查率、抽考覆盖率均达到100%。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向学生宣传食品快检知识。聚焦监管难点加强农村食品执法与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等  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2021年初,一场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市场的行动在全省拉开序幕。省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创新举措,试点开展乡镇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以乡镇为单元,从全环节、全链条两个维度,全面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开展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主体责任专项整治,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查验供货者资质、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推进规范化建设试点,提升改造规范化食用农产品市场113个。推动农村食品专项执法行动有力,也成为四川食品安全“国考”中的“加分项”。  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也是四川在食品安全“国考”获评A级的亮点之一。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去年,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市场监管组以集中监管仓为防控中心,构建运输、贮存、销售全链条防控体系,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防线,全力抓好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省优化设置25个集中监管仓,已累计入仓进口冷链食品51.96万批次、75.34万吨,检测核酸样本275.48万个,妥善处置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阳性事件211起,其中,高风险0起、中风险15起、低风险196起。建设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监管平台,实现了冷链数据“填一次”、入仓预约“指尖办”、动态数据“自动报”。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疫情以来,成都海关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实施进口食品企业核查计划,严厉打击来源不明食品走私入境。  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四川启动网络食品安全治理行动,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公示信息开展线上监测,重点筛查未公示证照、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实时抓取违法违规行为。对线上监测到的涉嫌违规违法线索,“一键”下发至基层,破解了监测数据后处理过程中数据推送不规范、不精准,核查处置无时效、不闭环等问题。相关部门还与大型平台公司签署“政企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同时,鼓励支持网络订餐平台大力推广“食安封签”,努力保障网络订餐配送环节食品安全。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食品监管。结合四川实际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等  在积极推进全国层面10个专项行动的同时,四川还充分结合本省实际,在省级层面开展多项子行动。  “江油小小吃”是四川绵阳的特色美食店,但面积小、设备落后、无法开拓电商渠道,限制了发展。2021年,“江油小小吃”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指导下提档升级,实现“个转企”,组建了江油市小掌门食品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有了更多食客,还入驻了电商平台,把“江油肥肠”销售到全国各地。  绵阳江油是首批规范食品小作坊试点。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和规范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总结推广首批示范试点单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去年,省市场监管局再确定15个示范建设单位,探索打造一批外在出彩、内在出色、干净整洁、品质保障的“阳光透明坊”,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出240余家“阳光透明坊”。  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商务厅、农业农村厅三部门在全省协同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根据场地条件、设施设备、食品安全管理、交易秩序管理等情况,将农产品市场分为无等级市场和等级市场,等级市场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AA级、AA级、A级,并规范等级市场评定程序,构建等级市场评定责任体系,明确等级市场降级和取消称号的具体情形等。同时,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推进川渝食品溯源公共平台建设试点,推动建立猪肉等大宗食用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白酒产业是四川重要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省市场监管局聚焦川酒产业,大力实施“四川白酒品质提升工程”,促进强监管优服务相融合、抓质量增效益相融合、提品质创品牌相融合,筑牢质量安全基础,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对3家“小金花”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对13家白酒企业开展许可质量评查,深入开展散装白酒专项治理,大力推行散装白酒“双签留样”制度,全年抽检白酒近17000批次。批准发布《川酒(浓香型)年份酒术语》《川酒(浓香型)年份酒生产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获批筹建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川)以及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白酒监管技术)。指导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川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专用标志使用,加强保护力度。遴选4家发展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白酒企业作为首批雁阵培育企业,助力产业发展。(本文图片均由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30
(唐堂)“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桃子从播种到采摘的全过程。”在德阳市旌阳区,家庭农场主李本国拿着一盒自家产的水蜜桃,给客人介绍盒子上贴着的二维码。  这个二维码来头不小。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腾讯启动“安心农品计划”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助力行动,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为100个县(市)区提供包含“资金+技术+解决方案+专家服务+流量扶持+品牌建设”的品牌助力大礼包。  2021年,腾讯安心平台来到德阳市旌阳区,与当地伙伴和旌阳区政府合力打造“旌阳链”,依托腾讯安全码链溯源等数字能力,开创线上农业发展新模式。德阳蜀锦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本国【困境】水果品质更好,怎么才能证明?  李本国在经营自家家庭农场的同时,聚合旌阳区百余家家庭农场,成立了家庭农场合作社,推动建立统一品牌,帮助村民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  “我们农场栽种的水蜜桃、枇杷等水果,都是有机农产品,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李本国说,“这样的有机农产品,如果缺乏证据支持,要说服消费者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怎么把这个过程证明给大家看?以前,李本国集中精力在经营自家农场的时候,把顾客邀请到果园现场来参观品尝,同时也把栽种过程拍成视频放给顾客看,大家都很信任。但采用这样的方式,效率并不高。  “现在果园才起步,每年的产量大约30万斤,用这种‘笨办法’还没啥问题,过两年我们的产量会增加到100万斤,还要带动合作社成员一起销售,这样的方式显然无法持续。”李本国说。【破解】一个二维码,让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李本国的情况并非个例。“过去旌阳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区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飞龙说。  “旌阳链”的诞生,正在逐步打破当地农业企业面临的瓶颈。  以李本国的家庭农场为例,自从自家农产品上“链”之后,消费者不需再到现场来看,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安心”下单。扫描二维码后,消费者可看到一箱桃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都要专门进行拍照、采集,并记录在旌阳链,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之一是不可篡改,而我们贴在产品上的每一个‘旌阳链’二维码都由旌阳区政府赋码,让消费者买得安心。”李本国说。  不仅如此,“旌阳链”有时更像一个可靠的试验助手。肖勇利用“旌阳链”种植羊肚菌,每次收获后,他都会探寻造成羊肚菌品质不同的原因,“只要扫描对应的二维码,不同批次羊肚菌的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这也让我在后续的种植中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赋能】数字技术,让销售变得更简单  “旌阳链”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身份证明问题。以“旌阳链”为载体,腾讯安心平台在旌阳打出一套“数字农业组合拳”,解了不少农户的燃眉之急,销售就是其中之一。  “农户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农产品销售。”曾飞龙说,农产品想要卖得好,“流量”不可少。但流量从哪里来?  “流量来源有三种,一种是线下占据最好的口岸,一种是线上买到搜索排名靠前的付费流量,这两种显然都不适合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有必要瞄准第三种流量来源——依靠社交渠道而来的社交流量,这正是腾讯的强项。”曾飞龙说。  事实上,腾讯打造的安心平台正在将一系列“数字农业组合拳”赋能给“旌阳链”:除了通过区块链溯源之外,用户在扫码之后还可以参与一些小而美的营销活动,刺激商品的复购;同时背后还连接着腾讯旗下的视频号,方便用户进入农户的视频号直播间购物。而为了让农户更加自如地掌握视频号直播带货,腾讯在旌阳的合作伙伴还会组织专门的线下培训,帮他们抓住视频号风口,让视频号直播间成为旌阳农产品重要的分销渠道。  此外,旌阳区还打造了由全区域资源管理图、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全周期产业区块链组成的“一图、一网、一链”数字农业体系,让当地农业发展呈现出区政府宏观把控用“大屏看”、对口部门日常运转用“中屏管”、广大农户田间耕作打开手机用“小屏干”的数字农业新格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9
(记者 何勤华)6月25日,凉山州西昌市太和镇太安村。葡萄大棚下套种的大豆迎来采摘期,硕果累累的大豆颗粒饱满。  在大棚内采摘大豆的村民马莉说,今年她家在葡萄园里共套种了7亩大豆。细算起来,从大豆播种到丰收,用时仅3个多月。  这是今年西昌在粮食稳产增产领域的新探索,用新的种植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户增收。主要方式是启动葡萄、大豆复合种植试点,确保在不影响葡萄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多收一季大豆。  太安村党委书记王志双说,目前全村葡萄、大豆套种复合种植面积700余亩,平均每亩大豆产量800斤,既不影响葡萄种植,也实现大豆增产。  效果几何?眼下,太安村第一批大豆已经全部销售到市场上。马莉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市场价和产量,套种的大豆每亩至少增收约1500元。  太安村只是安宁河流域粮食稳产增产的缩影。  作为金沙江支流雅砻江的支流,安宁河流经凉山州的冕宁、西昌、德昌,约1.1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还涵盖喜德、会理、会东、宁南4县(市),流域内耕地面积375万亩,是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攀西经济区走特色发展之路,以更大力度促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带动大小凉山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大春,相关探索已经展开。截至6月5日,仅凉山州就完成大春粮食播种636.7万亩。其中,通过套种等形式扩种7.86万亩。今年,凉山对完成大豆扩种任务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每亩奖补150元。  建“天府第二粮仓”,不只有对农户的奖励激励措施,还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目前,凉山州正在锁定安宁河流域的短板弱项,提高投入强度,加快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预计年内将新增“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农田近20万亩,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今年小龙虾行情非常好,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更大,价格也更高!”6月23日,兴文县福寿村,几名农户正在田间除草施肥,修补防逃网,为即将投养的两万斤小龙虾做好准备工作。“今年价格比同期上涨了30%左右,尤其是在初春季节,单体1两以上的虾能卖到120元/斤,预计今年的整体利润能上涨20%左右!”兴文县华尧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军表示,按目前市场行情预判,今年该公司的560亩稻虾养殖基地将通过售卖小龙虾、水稻实现400万元左右年产值。水产市场等待市民选购的小龙虾。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小龙虾总产值超4221亿元,养殖面积已达到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1%和10.02%,增长态势明显。小龙虾为何持续走红?四川小龙虾产业发展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省水产局和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具有社交功能  小龙虾成国民夜宵C位主角  剥龙虾,舔手指……对追求安逸的四川人来说,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蛋白含量高,吃起来不容易发胖是小龙虾的优势。”据省农科院水产所副所长周剑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在常吃的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红螯虾,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龙虾作为饲料从国外“登陆”中国。  经过长时间发展,小龙虾产业开始出现变化:从最初作为饲料引进、到后来捕捞+餐饮的发展,逐步向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等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夜宵市场C位主角。小龙虾为什么走红?有人认为,首先是好吃,第二怎么吃也不会发胖,第三就是它的社交功能。另外,还有人说小龙虾特别适合宵夜,朋友聚餐,慢慢吃,不是果腹之物,却适合扎堆分享。  借助现代互联网营销和外卖市场的助力,小龙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被冠以“国民夜宵”、夜宵界“网红”、全民夜宵的实力“主角”等称号,成为夏日中国的一种象征。突出一个“早”字  2025年四川产量将超10万吨  自2012年起,我省开始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政策,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模开始大幅提升。“目前四川年产小龙虾5.7万吨,但无法自给自足,每年都要从湖北、安徽、湖南等水产大省购入数万吨小龙虾以满足市场需求。”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表示,小龙虾作为一种高附加值水产品,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也最为直观,发展小龙虾产业四川将大有可为。  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渔业发展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我省将积极开发利用宜渔稻田和冬水田资源,大力建设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鱼米之乡”,促进粮食稳产、渔增收。  目标如何实现?“四川要突出一个‘早’字。”曾开虎表示,我省川南地区气候温和,具备开春早、入冬晚的优势,应加大稻虾养殖力度,“不愁销路、不愁损坏,按每亩水稻产虾 150-300斤计算,农民每亩水田将增收3000元以上。”另外,川南早虾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名气,每年一月错峰上市到北上广等地的价格一度超过60元/斤,但产量和规模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成都平原、川南等稻田和冬水田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有再生稻种植习惯的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种养循环,另外我省还要与重庆永川、江津、大足、潼南等毗邻地区共建“巴蜀鱼米之乡”,提升小龙虾产量和产能。“到202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80万吨以上,小龙虾产量要达到10万吨以上。”曾开虎说。新闻多一点川产小龙虾身价走高养殖要提高风险意识  稻渔综合种养一般指在稻田内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加入例如淡水鱼、泥鳅、小龙虾等水产品的养殖,营造起一个小规模系统,使淡水生物在稻田内活动,达到松弛土壤的作用,而其排泄物又能提升土壤的养分含量;同时,淡水生物还可以将水稻害虫、杂草草籽作为食物,这样就能达到除虫、除草的效果,可以降低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残留,是绿色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晚上下笼子,早上收虾子,中午数票子。”稻虾综合种养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之一,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四川小龙虾市场出现了“塘购价高于市场价”的奇怪现象。对此,曾开虎表示,其主要原因在于四川本土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加之湖北、安徽等地产能过剩和长途运输带来的损耗,导致四川出现塘购价高于市场价的现象。  另外,曾开虎提醒广大养殖户要提高风险意识,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当下正处于汛期,养殖户可通过加固田坎的方式防止小龙虾逃逸,针对小龙虾养殖期间存在的的技术难题,养殖户应在深入学习掌握后再进行尝试养殖。与此同时还要防范规模风险,不宜贪大求全。曾开虎表示,“小龙虾养殖和销售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一个家庭养殖三五十亩比较合适,超过能力范围可能导致粮食种不好,小龙虾也没养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9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胡璐 严赋憬)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27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他是在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情况的。  邓小刚介绍说,过去十年我国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十年来,我国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都有积极性。一方面,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等,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另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还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  邓小刚表示,我国还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推进生产机械化,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他还说,不仅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品种也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新华社 | 分享: 2022-06-28
(记者 杨琦)6月23日,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甘孜州人民政府“院州”农业科技合作支持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授牌仪式在炉霍县举行,这标志着甘孜州首个青稞产品研发基地成立。授牌仪式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分别授予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青稞产品研发基地”。通过“所企”合作“产研”融合,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青稞产品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助力炉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炉霍县开始黑青稞产品研发,在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成功探索出青稞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推出黑青稞面条和黑青稞茶。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24
(记者 王鑫)“来,扫一下这个码,就能看到这盒桃子从播种到采摘的全过程。”6月17日上午,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的一个家庭农场内,负责人李本国拿着一盒自家产的水蜜桃,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盒子上贴着的一个小小二维码。与此同时,在旌阳区的另一个角落,当地小有名气的“羊肚菌大王”肖勇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分装刚刚完成烘干工序的羊肚菌,在装袋、装盒完成后,他总会提醒一句:“记得把二维码贴上哦。”让李本国和肖勇都念念不忘的“二维码”来头不小。此前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腾讯启动“安心农品计划”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助力行动,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携手为100个县市提供包含“资金+技术+解决方案+专家服务+流量扶持+品牌建设”的品牌助力大礼包,践行数字兴农。2021年,腾讯安心平台来到德阳市旌阳区,与当地伙伴和旌阳区政府合力打造“旌阳链”,依托腾讯安全码链溯源等数字能力,串起了线上农业发展新模式。小小的二维码,一端连接着“旌阳链”这样的前沿数字能力,而另一端则连接着面向全国的农产品大市场。两个半路出家的新农人受困品牌扩张路一个过去做水产批发,一个过去自主创业做电子产品生产。在农业这个领域,李本国和肖勇都是在几年前才半路出家,但凭借着一腔热情和钻研的精神,两人都闯出了一片天。李本国在经营自家家庭农场的同时,聚合了旌阳区百余家家庭农场,成立了家庭农场合作社,推动建立统一的品牌,帮助村民们把农产品销出去;肖勇在自己钻研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之后,发动周边的村民们一起来参加培训、共同种植,再把大家的羊肚菌打造为统一的品牌对外销售,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然而,在这条路上,两人也都遇到了同样的瓶颈。“我们农场栽种的水蜜桃、枇杷等水果,都是主打生态有机,不打农药,因此价格虽然更高但品质更好,吃得也更健康。”李本国说,这样的生态有机产品,如果缺乏品牌背书,要说服消费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李本国说,以前只集中精力在单个农场经营的时候,他会把顾客邀请到果园来现场参观,让他们亲自品尝,同时也把栽种过程拍摄成视频放给大家看。用这样的方式,效率不高。“现在果园才刚起步,每年的产量大概在30万斤,用这种‘笨办法’还没啥问题,但是过两年我们的产量会增加到100万斤,再加上要带动合作社成员一起销售,这样的方式显然无法持续。”肖勇也在品牌化扩张的路上遇到了类似的困难。“市场普遍对云南菌菇的认知度比较高,但实际上四川才是羊肚菌在全国最大的产地,却因为认知度不足,导致德阳羊肚菌的品质只能靠口口相传或者批发商集中采购完成销售,不但价格波动大,而且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旌阳链”破局补齐当地农业短板李本国和肖勇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过去旌阳农业的特点,就是小而散,区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飞龙说。“旌阳链”的到来,正逐步打破当地农业企业面临的瓶颈。以李本国的家庭农场为例,自从自家的农产品上链之后,过去需要大家到现场来看看才行的各种生态有机农产品,现在只需要拿出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安心”下单。在扫描二维码后,消费者可以看到自己面前的这一箱桃子或者梨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每一个重要步骤都会专门进行拍照、采集,并记录在‘旌阳链’,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不可篡改,而我们贴在产品上的每一个旌阳链码都是由旌阳区政府给我们赋码,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区块链技术和政府的双重信用背书,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就是扫完码之后就能买得安心。”从去年开始接触“旌阳链”的肖勇,正一步步打响四川的羊肚菌品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一个码就是品质的保证,没有绝对的信心肯定不敢把它贴在自己产品最显眼的地方,许多人也是这样第一次接触我们旌阳的羊肚菌。”目前在肖勇的带动下,旌阳当地已经有100多户农户跟着他一起种植羊肚菌,除了他自己的80亩地之外,其余养殖户的种植面积也已经有400多亩。2021年从肖勇手中卖出去的羊肚菌产值已经超过3000万元。不仅如此,“旌阳链”除了是产品的身份证,还是肖勇在羊肚菌培育试验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羊肚菌的生长,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壤特征,探索不同的通风、保温方式,所以哪怕前期已经人工培育出来了品质很好的羊肚菌,但我们还在继续试验更好的方式。”肖勇说,自从用上了“旌阳链”,就像是有了一个可靠的试验助手,每次羊肚菌收获之后,他都会拿着收获的羊肚菌去寻找造成他们品质不同的背后原因,“只要扫描对应的二维码,不同批次羊肚菌的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这也让我们后续的种植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数字农业组合拳解决销售大难题“旌阳链”的出现,不仅仅是解决当地农产品的身份证明和品牌背书问题。以“旌阳链”为载体,腾讯安心平台在旌阳当地打出了一套“数字农业组合拳”,解决了过去农户难以解决的许多大问题。“农户最愁的是什么?当然是农产品销售。”曾飞龙说,农产品想要卖得好,“流量”必不可少。但是流量从哪里来?“流量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线下占据最好的口岸带来的口岸流量,一种是线上靠花钱买到靠前搜索排名的付费流量,这两种显然都不适合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那么我觉得就必须瞄准第三种流量来源,就是依靠社交渠道而来的社交流量,而社交正是腾讯的强项。”事实上,腾讯打造的安心平台也在将一系列数字农业“组合拳”赋能给“旌阳链”:除了通过区块链溯源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之外,用户在扫码之后还可以参与一些小而美的营销活动,刺激商品的复购;同时背后还连接着腾讯旗下视频号,方便用户进入农户的视频号直播间购物。而为了让农户更加自如地掌握视频号直播带货,腾讯在旌阳的合作伙伴还会组织专门的线下培训,帮他们抓住视频号风口,让视频号直播间成为旌阳农产品重要的分销渠道。与此同时,加入“旌阳链”的农业企业,也能在金融方面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目前当地政府已与多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给予了15亿元的授信额度,上链企业在需要贷款时,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更大规模的贷款支持,方便进一步扩大生产。截至目前,旌阳当地已经打造起由全区域资源管理图、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全周期产业区块链组成的“一图、一网、一链”数字农业体系,让当地农业发展呈现出区政府宏观把控用“大屏看”、对口部门日常运转用“中屏管”、广大农户田间耕作打开手机用“小屏干”的数字农业新格局。在腾讯的推动下,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赋能传统农业,一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旌阳发生。而这仅仅是腾讯“安心农品计划”在全国各地实践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类似的农业县市,正像旌阳区一样,加速走出最适合自己的数字农业之路。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胡丽 记者 周颖昳 文/图眼下,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桃李村的凤凰李已进入成熟期,李树硕果累累,散发着醉人果香,村民们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摘李子,山林间一派夏日里的丰收景象。  “我们村种植了100多亩凤凰李,预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30多万斤,产值达到100多万元。”桃李村党总支书记姚虎介绍,村里种植的李子品种主要有凤凰李和青脆李,主要销往遂宁及周边城市。其中,依托当地良好的土壤、气候、水质以及独特的种植技术而培育出的凤凰李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汁多味美,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16年,桃李村通过学习考察,引进树苗开始种植凤凰李。村里从眉山聘请水果农技专家,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老百姓种出无公害的水果,保证水果产量、品质双提升。  “现在不仅在水果基地干活,家里也种一些水果,身体锻炼了,钱也挣到了,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们感到很开心!”村民徐红珍说。  同时,桃李村还大力发展近郊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惬意。“这儿的凤凰李又大又甜,非常好吃。回去还要带给客户、朋友和家人。”游客采摘品尝后,赞不绝口。  据悉,近年来,桃李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力发展枇杷、蜜桃、凤凰李等水果产业1500亩,初步形成“四季有花开、四季有果采”的产业布局,还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面对未来,姚虎表示,将按照“集聚连片、农旅融合”的思路不断引进新品种,着力在育苗、新品种试验和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做大做强水果产业,把桃李村打造成遂宁市民的乡村旅游首选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4
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获3.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于文静)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各有关方面狠抓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杂粮杂豆产量略增,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玉米等夏播已近八成,早稻和秋粮长势良好。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从5月28日全面展开,由南向北快速推进。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获3.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稳物价对稳经济大盘至关重要,粮食稳产增产是稳物价、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有利于世界粮食市场稳定。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夏粮丰收和秋粮基础好来之不易,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会议要求继续压实责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抓好夏粮收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收购,保质保量入库。要不误农时落实夏播面积,抓好玉米扫尾播种,稳住双季晚稻,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要做好秋粮田间管理,防范洪涝、夏伏旱、病虫等灾害。  据了解,今年为确保疫情防控不影响麦收,农业农村部牵头成立跨部门的小麦机收工作专班,各级各地采取超常规的工作举措,统筹调度和协调打通跨区作业通行堵点卡点。组织各地设立了2500多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提供免费核酸抗原检测、属地备案、作业信息、维修保障等“一站式服务”。组织各地以县为单位建立了5485支应急抢收抢种服务队,为受疫情和天气影响的农户提供应急服务。  专家表示,夏粮丰收、全年主动,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各地要加快推动夏播、夏管顺利进行,为全年粮食稳产奠定基础。  据了解,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工作组并组织专家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东、河南受旱地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指导地方落实科学抗旱关键措施,高质量完成夏播任务,推进夏管顺利开展。
新华社 | 分享: 2022-06-24
  (刘立春 朱定荣 陈志鸿 见习记者 雷少斐)近日,在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资溪祖代种鸡扩繁场里,伴随着阵阵掌声,装好9.6万套鸡苗的货车正徐徐开动。这是当日“圣泽901”父母代种鸡雏首发仪式的一幕,标志着我国自主培育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雏首批批量供应市场。  2011年,圣农启动白羽肉鸡育种工程,2021年12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圣泽901”等3个白羽肉鸡品种,中国肉鸡市场自此拥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父母代种鸡雏的批量首发,意味着圣农从育种研发走到市场销售的新阶段。  打破育种技术垄断  种业是农业之“芯”,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重点。白羽肉鸡从国外引种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长期困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国外企业完全掌握定价权,能够对鸡苗随意提价,由于鸡苗携带多种种源性疾病,给中国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痛心地说道。  自主研发,道阻且长。2011年,圣农启动白羽肉鸡育种工程,从育种素材、人才、设备、工艺、体系等,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攻关,整个过程充满各种艰难险阻。  “为了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花10年时间。”傅光明的话听来风轻云淡。但在育种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14亿投资“打水漂”。  在福建省光泽县大青村的大山深沟里,圣农新建了一个占地1200亩、全封闭式管理的核心育种场,同时还配套建设了高温加热无沙门氏菌饲料生产线、谷皮垫料高温消毒加工车间等。  2015年,美国禽流感泛滥,中国白羽鸡引种进口被迫中断半年。当时,断供如果再延长半年,整个产业将面临崩溃。  圣农加紧育种研发,综合运用常规育种、分子生物学、生物基因工程等多项技术,依托大数据信息采集计算多性状育种选择指数和遗传参数,建立国际水准的纯系和配套系种鸡饲养管理标准体系。  圣农副总裁、育种项目负责人肖凡介绍,在商业化育种过程中,圣农完全模拟了国内白羽肉鸡养殖企业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在对商品肉鸡生长和产肉性能,以及种鸡繁殖性能进行选育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存活率和抗病力。  据了解,圣农制定了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净化各个品系多种垂直性传播疾病,培育出来的品种本土适应性好,满足国内饲养环境、饲养条件的要求。在建立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同时,圣农研发了更敏感的新型诊断试剂盒,推进疫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以保证种源健康。  2019年,圣农突破“重围”,培育出10多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原种新品系,研发出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用“中国智造”打破科技垄断。圣农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白羽肉鸡育种企业,成为全球白羽肉鸡育种竞技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与国外百年前的育种产品相比,圣农起点高,有更成熟的育种技术和先进设备,并有自然环境优势、当地政策支持。‘圣泽901’种鸡、肉鸡生长性能均超过最初研发预期。”肖凡说道。  2019—2020年,圣农在光泽、浦城、政和三个基地进行了数百批次进口品种与“圣泽901”的对比试验。2019年9月,圣农将“圣泽901”送往农业农村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性能测定。对比试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圣泽901”生长速度、成活率、产蛋率、料肉比等主要指标好于进口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1年12月,“圣泽901”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并获得新品种证书。“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使中国白羽肉鸡的产业链彻底完整了,使白羽肉鸡的生物安全得到了保障。”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表示。  据了解,圣农育种“突围”仍持续在路上,将利用现有多个不同遗传资源的原种新品系,培育出更多适合本土市场的新配套系,精准覆盖各类目标群体,创造出综合效益高的种鸡品系。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有用的技术和产品,让中国白羽肉鸡有自己做主的底气。”傅光明满脸欣慰。圣农依托原始创新,实现了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反垄断,为白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重铸白羽肉鸡产业链  打破种源垄断后,下一步要将自主培育白羽肉鸡推向市场。《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和品种品牌。  自2019年成功研发出“圣泽901”后,圣农着手建设父母代种鸡商业化扩繁体系。2020年,该公司投资超过5亿元,启动建设资溪祖代种鸡扩繁场,新建9个祖代种鸡场、1个祖代孵化场。目前公司年产父母代种鸡1000万套,2022年底将具备1750万套父母代种鸡的年供种能力。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父母代种鸡将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019年3月,国外育种公司对圣农实行全面断供,圣农开始使用“圣泽901”替代国外品种。2021年底“圣泽901”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后,圣农马上试探性推广,通过客户养殖进行试验对比。截至2021年底,圣农累积推广“圣泽901”父母代种鸡1000万套,商品代肉鸡10亿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  傅光明表示,借助“圣泽901”的品质优势,2021年公司创下历史最佳养殖水平。在种鸡养殖环节,每套种鸡产合格种蛋168枚,料蛋比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较2020年节料4099万元,雏鸡成本低于行业标准成本。在肉鸡养殖环节,单羽养殖成本同比下降0.09元,欧洲效率指数同比提升23.2。在肉鸡加工环节,每吨产品生产成本同比下降6.42元,出成率同比提升0.39%,订单达成率提升1.38%。  市场有了高性价比产品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玖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养殖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引进“圣泽901”后的养殖情况得到改善,种鸡产蛋性能和存活率超过国外品种,肉鸡在平养条件下,37日龄时平均体重2.5公斤,料肉比达1.58,存活率达95%以上。在每平方米密度高于15.9羽的饲养条件下,欧洲效率指数达到400以上,分割屠宰率和出肉率也有较大提升。玖兴农牧总裁孙清辉介绍,“圣泽901”为国内养殖企业提供了高性价比产品,且价格、供货长期稳定,能够让企业放心去制定未来生产规划。  随着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加,“圣泽901”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提升,公司累计对外销售父母代种鸡雏已超过30万套。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圣农已经与国际育种巨头形成竞争新格局。  “今年2月开始,美国再次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已蔓延至23个州。美国是我国祖代种鸡主要引种国,由于禽流感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给白羽肉鸡行业带来大幅波动。‘圣泽901’投放市场,极大地保证畜牧业供应链安全,有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李景辉表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3
(兰自涛 记者 毛春燕 摄影报道)6月21日,正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金银嘴村的村民们正忙着晾晒葵叶和加工制作蒲扇,保证订单供应。近年来,东兴区杨家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蒲葵种植和蒲扇加工业,目前已建成蒲葵种植基地3000多亩,年加工生产蒲扇500余万把,产品远销往广州、上海等城市,成为当地有名的“蒲扇村”。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23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于文静)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从5月28日全面展开,由南向北快速推进。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获3.01亿亩,收获进度为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6月19日,在固安县田马房村,收割机在麦田作业(无人机照片)。“三夏”时节,在河北省固安县田间,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抢收小麦,田间一派忙碌景象。新华社发(门丛硕摄)记者2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80多万名专业收割机手奋战在麦收一线,累计机收面积为2.98亿亩,收获机械化率超过98%。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各地对夏收高度重视,机具充足、服务到位,“三夏”麦收进展顺利。全国麦收连续13天日机收面积超过1000万亩,进度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据了解,今年机收减损操作实训覆盖所有持证农机手,技能比武覆盖全部生产大县。从监测情况看,今年小麦机收损失率进一步控制在2%的行业标准以内。广泛开展的“送检到田”“送油到田”“送修到田”及“优惠加油”服务,有效节约了机手时间和作业成本。各地提前制定了疫情封管控区麦收工作预案,确保不落一块田、不漏一户麦。河南部分市县组织抢收作业队和志愿者,帮助封控在家农户收麦到家。河北针对因疫情暂时无法返乡收麦的农民,逐户对接农机服务组织及时帮助代收代种。目前,甘肃、新疆冬小麦正陆续开始收割。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抓好夏粮收获扫尾工作,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新华社 | 分享: 2022-06-23
(记者 毛春燕 李弘)6月20日,正值青花椒成熟上市的时节,走进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树郁郁葱葱,一串串青悠悠的花椒缀满枝头,微风吹过,处处弥漫着花椒的清香。花椒丰收在这花椒飘香的时节,为深入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着力提升双凤青花椒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当天,双凤镇首届青花椒丰收节暨隆昌市文化下乡活动在双凤镇芭蕉村举行。青花椒丰收节舞台上,《鼓动人心》《盛世欢腾》《劳动托起中国梦》等节目精彩上演;舞台下,在青花椒种植基地,20余名村民忙碌下枝,电动修枝剪发出欢快的劳作声音;在种植基地、加工工厂,来自中国邮政的人员开展游园直播,让双凤青花椒通过网络推广提升知名度。村民采摘“一个小时10块的工钱,一天可以挣个八九十块。”村民王二姐告诉记者。她家里有3亩多地用来种花椒,除了流转费用,平时可以来基地打工,增加收入。“今年,我们的青花椒进入丰产期。相比其他地方的青花椒每斤要贵上10块,因为我们的麻度更高。”隆昌市吉康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贤海介绍,这里的花椒大部分用于医药用途,输送到全国各地。歌手西域胡杨了解家乡青花椒产业发展双凤镇党委书记代礼剑介绍,该镇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理念,大力优先发展双凤现代优品生态青花椒,协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21 年,双凤青花椒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今年青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预计产值4200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记者 赵宇恒)眼下,全国麦收已经基本结束,夏粮收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经历了主产区因秋汛播期推迟和“近十年最差”冬前苗情等重重考验后,小麦丰收来之不易。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粮收购呈现进度快、品质好、市场活等特点。截至6月9日,主产省新麦收购量为500万吨左右,新麦质量总体较好,安徽小麦品质为10年来最好水平,江苏小麦大部分达到二等水平,新麦上市以来市场活跃度高。  与此同时,自开秤以来一直在高位调整的新麦价格,也让农户始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据中华粮网监测,6月6日至10日,全国小麦收购均价每吨3146元,同比高25.3%。“丰产又丰收”成为小麦种植户的一致观点。“三夏”时节,山东省高密市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收割小麦,确保颗粒归仓。李海涛 王喜进 摄  新麦质优价高  农户看好后市行情  6月7日,河南省西平县宋集镇振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400亩优质麦,全部颗粒归仓,收成远超预期。  “去年秋天雨水多,本身种得就晚,年前苗情还弱,当时想着今年收成可能不乐观,没想到现在品质这么好!”合作社负责人张振丽语气里透着轻快,“以前困扰大家的赤霉病等病虫害,今年基本没有,颗粒饱满度很高,亮度、色泽都不错,收麦的时候天气还好,今年的麦子可漂亮了!”  此前,农业农村部及冀鲁豫陕晋5省采取超常超强举措推动春季农业生产,采取增施返青肥等措施,大力促弱苗转壮。得益于多方努力,小麦单产明显好于上年,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来自小麦主产省山东和河南的种粮大户表示,新季小麦单产较去年均有所提高,平均每亩增产一百多斤。  更让农户欣喜的是一路看涨的粮价。  “麦收前有人问我估计今年能卖多少钱,我估了一个1.35元/斤。”张振丽说。  1.35元/斤,这是去年当地市场收购价的高点,也是一个刚好覆盖种植成本又略有盈余的价格。眼下当地1.56元/斤的新麦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张振丽的预期。  “普通小麦开秤价在1.47元/斤左右,中间落了几天,现在价格是越收越高,已经到1.51元/斤了。”河南省内乡县粮食经纪人杨海彬说。不过,价格与品质是对等的,今年一级小麦明显占多数,也让市场充满期待。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表示,目前,小麦收购价格普遍在每斤1.5元左右,远高于1.15元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小。这也将是2006年我国启动小麦托市政策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不启动托市收购,小麦收购正在转向以市场化收购为主。  存售现象并存  种粮大户更加求稳  今年格外喜人的行情也让一些农户犯了犹豫。  最近几天,杨海彬明显感觉到收购进度放缓了,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来收购点售粮的车少了:“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追涨的心理,加上今年种粮成本上涨不少,眼看着价格上涨,就想着多存几天就多点收益。”  张振丽最近密切关注着行情的变化——合作社的小麦还都在仓库里,他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销售时机。“后期应该还能涨,即便是下跌也不会跌太狠。”对行情的理解和判断让他有了等待的念头,而合作社良好的储存条件则给了他等待的底气。  6月12日,山东省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小麦开镰收割。合作社理事长刘风俊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销售进度,周边散户有部分是随收随卖,即便是存粮,一般7月中旬左右也能卖完。  “这些年散户基本不存粮了,大部分都是直接卖到售粮点,一方面是缺少烘干设备和长期储存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买粮食方便。”张振丽说。  还有另一种原因在影响农户对售粮时机的判断。安徽省瑞年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刚介绍,由于要赶在6月20日前压茬抢栽水稻,6月初公司收完小麦就直接折水销售了。6月15日,500多亩水稻已经全部移栽完毕。  “现在复合肥价格涨了很多,我们直接从厂家按出厂价买的,也要4100多元一吨,比去年翻了番,运费也在涨,及时售粮我们才有资金接着种下茬水稻。”陈志刚说。  在刘风俊看来,种粮赚的就是精打细算的辛苦钱:“现在行情好确实能增收,不过考虑到投入品上涨的幅度,种粮利润比原来卖1.2元/斤的时候略好一些,但是有限,更多还是要从田间管理上要利润。”  事实上,将目光放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好行情下,对农户而言也有可能是在填之前留下的“坑”。“规模种植户还算好,顶多是挣多挣少的问题。”刘风俊认为,对自己经营三五亩地的散户来说,不计人工成本,几年算下来,单靠种粮,大多只是在维持平衡。  “长远来看,我们也不希望行情有太多大起大落。”在陈志刚看来,价格稳下来,才有利于长期稳定经营,进而实现对农田各项设施的持续投入。  上涨空间有限  适时售粮落袋为安  “现在市场上对后期新麦价格普遍预期较高。”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曹慧表示,新麦价格高开后在高位震荡调整,储备轮换收购价处于相对高位也对新麦价格形成了支撑,是小麦市场重要的风向标。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5月16日新麦零星上市后,全国小麦收购平均价为3091元/吨,5月23日冲至3120元/吨,5月30日回落至3062元/吨。  与此同时,国际小麦价格的下降也在麦收季里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受国际局势影响,近期国际小麦价格有所回落,但整体来看仍处于高位。”曹慧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对我国而言少量进口小麦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虽然进口成本上涨,但这不会对我国小麦现货市场行情造成本质影响。  “目前国内小麦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下游面粉行业的情况,二是替代品玉米的行情。”曹慧说,作为我国两大主要口粮之一,小麦70%加工成面粉作为食用。目前来看,新麦价格提高肯定会拉动面粉成本价格。但小麦价格上涨向面粉价格传导有限,面粉的价格涨幅不及小麦。下游需求不旺,可能会挤压小麦价格的上涨空间。同时,现在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玉米市场有望保持平稳或稳中偏弱。从替代品的角度来说,小麦价格也缺乏进一步上涨的支撑。  “随着市场多元收购主体增多,各方博弈下的价格波动也是正常的,今年市场行情更加复杂,影响后市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曹慧建议,面对价格波动,农民要抓住时机,合理安排售粮节奏,储好粮、卖好价,适时落袋为安。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