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  8月7日上午,坐在满院坝晾晒的高粱旁,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丁香村农户陈钦德满脸笑容。得益于3亩本地小高粱的丰收,他今年增收超过3000元,陈钦德信心满满,表示来年将增加高粱的种植规模,让收入再“长”高一截。  丰收的高粱,带给村民火红的日子。这致富增收的背后,源自自流井区高粱产业的蓬勃发展,盐都漫山遍野的高粱地“书写”着一方产业的兴盛,更映照出户户村民的美好“钱”景。火红高粱兴起一方产业。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地处舒坪园区的自贡顺水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收储加工基地,一车车装载着高粱的货车来往穿梭,从7月27日启动收储高粱,到9月初完成近2万吨的任务,天天都是“硬仗”。  一粒高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2018年自流井区启动高粱扶贫产业项目,并与郎酒集团签订为期10年的保底价收购合同,由此以本地小高粱为带动的产业培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看似简单的小高粱,背后却有着庞杂的生产大体系,该区从种、育、管、产、储、销、联等多环节入手,打通了发展本地优质小高粱的全产业链条。同时,积极与农业发展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以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信用资源,成功获批高粱收购流动资金贷款,并投资2500万元建立了全套先进的高粱加工设备。  该区持续推进成佳、九洪等五大优质高粱示范片区建设和高粱种植、储运、加工的标准化,努力打造量稳、质优的自贡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为提高播种面积、减少土地撂荒、稳定粮食产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供重要路径支撑。同时,进一步健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强龙头带小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形成各方市场主体恪守承诺,合作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推进高粱与其它粮食、蔬菜作物的间、套种模式,推进关联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产业体系,持续扩大高粱产业的关联效益。  自流井区还成立了专业服务团队,为全市高粱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推动形成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支持、产品市场稳定可靠、服务体系完善、种植基地持续扩面,稳定促农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样板,夯实了全市产业扶贫基础。  自流井区不仅大力发展高粱产业促农增收致富,在小小的收购环节也体现出了惠农温度。全区依托专业服务团队深入村组,在收购前全力开展政策、技术宣传,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承诺保底价全部收购,做到应收尽收。收购时及时与相关部门、村组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双方的合理利益不受损失。针对部分区域交通不便、孤残老人及无劳动力等特殊情况,安排专人专车上门收购,及时解决群众的卖“梁”难。  这是一组被汗水浸透的数字:2022年,自流井区带动自贡市发展高粱产业基地达到20万亩;带动高粱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覆盖全市300余个行政村,促进8万多农户、25万余人稳定增收;3年间收购交售高粱近4万吨,收购价连续实现量价齐升,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1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魏玉坤 严赋憬)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资料图片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粮食、禽肉、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涨幅在3.4%至7.4%之间。  7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 、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从环比来看,7月份,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1.6%转为上涨3%。  据测算,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新华社 | 分享: 2022-08-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2018年,一斤金阳青花椒,能卖到68元,今年只有32元;一斤三台藤椒,能卖到40元,今年只有25元。”8月3日,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集散交易中心里,“行情”二字不时挂在商户嘴边。  作为花椒优势产区,四川的种植面积有500万亩以上,其中,青花椒占比约三分之二。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四川青花椒价格跌落,究其原因,有着种植端和消费端的多方掣肘。青花椒  供销两端搅动青花椒市场行情  “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叶萌认为,影响今年青花椒市场行情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生产端的产能迅速提升。青花椒在四川盆地及盆周丘陵均有种植,推广区域普遍干旱缺水,土壤较“瘦”,但相比其他经济作物,花椒耐旱且适应性较强,种植技术也相对简单。“花椒的投产期仅两年左右,可以说种下后很快见到效益。所以这几年在云贵川等地种植面积不断攀升。与之相比,红花椒主产区域调整不大,且多以散户种植,行情波动不比青花椒。”叶萌分析道。  从单产看,管理技术的提高和暖冬效应带来的挂果增加,也为今年青花椒丰产奠定基础。但与之相比,花椒的消纳却成了问题。“当下,餐饮和调味品消费比较疲软,是影响花椒行情的另一个主因。”叶萌表示。    “以火锅店为例。今年以来,很多火锅店都经历过闭店;商圈店也因客流的减少,导致对花椒、辣椒等原料的采购也下降不少。”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说。  大龙燚联合创始人王文军告诉记者,今年大龙燚在成都的直营店从之前的10家,缩减到了现在的7家,对于调味品的总体采购量也减少了50%左右。  “今年以来,我们的六家商圈店总体营业额只有过去的40%左右。所以,在原料上也只能按之前的40%采购。”巴蜀大将创始人毛晓佩告诉记者,针对消费现状他们在原料采购上会更加谨慎。  餐饮不振,也影响到调味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前,我们每年都要找江津的代工厂生产20吨花椒油以作备货,今年不敢这么干了。”为了让公司生产的花椒油能销掉,营山县椒宝宝花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华忠表示,今年他只会在收到订单后,才会组织花椒油生产,“以需定产”避免亏损。  行情波动,最易引起产业发展的“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  “由于青花椒价格低,一些种植户会将椒园休眠、弃管甚至改种其他。”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调研后发现,虽然总种植面积增加,但自2018年以来,因行情的持续下行,青花椒传统产区种植面积不增反减。人工筛选青花椒。  苦练内功 以品质决胜市场  为提振种植户信心,今年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协调了金融机构推出“花椒贷”,由协会推荐,为信用良好的椒农,提供两年期两百万元无抵押贷款。另外,协会也协调“三通一达”物流企业,通过降低物流费用,帮助椒农扩大花椒销售半径。  “以上做法都是见招拆招,解决椒农的信息不对称、贷款难、产品价值有限但运费高等问题。”虽然现实问题不少,但放眼花椒产业发展,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王明珏依然看好。  “对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四川人,花椒是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自带的挥发油和麻味素,可留下味觉记忆,使之从某种程度上成为生活中的‘刚需’。”为此,她建议种植户苦练“内功”,通过提升花椒品质,决胜市场。“要了解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从而指导生产前端。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平。”  李军种植藤椒已有十余年,作为三台县梓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他计划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应对市场行情波动。“调减部分单产低、效益差的椒园;用更多的精力去管护好品质佳的椒园,从而种出好花椒。”  作为全省最大的青花椒种植县,金阳县则从打造花椒产业链上“下苦功”。“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培花椒进入盛果期,价格下跌的风险会更大。”金阳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保格只窝表示,为了让金阳青花椒实现优质、优品、优价,当地正积极打造青花椒冷链物流综合加工与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当地青花椒产品产地加工转化率达60%。其中,现代园区产地加工转化率达100%,并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银平 周建平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现在正是多种水果陆续成熟上市的季节,广安市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宽了广安区水果的销路,让广安区水果卖得越来越好。最近,天天5000多单的销量让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很多网友等着吃李子,他们争取最快时间把货发出去。  近日,笔者来到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只见这里热闹非凡,刚刚下树转运过来的新鲜翠李摆了一地,果香浓郁,色泽光鲜。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给李子打包、装箱、贴标、发货……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运营方负责人告诉笔者:“每天仅拼多多上就有5000多单,当地村民连夜采摘,我们也连夜把货拉回电商产业园,打包、发货,争取第一时间把最新鲜的李子送到顾客手里面……”  光一个电商平台一天就是5000多单,广安区水果能有这么大的销量离不开李娟及其同事的努力。全国优秀农民工、广安市人大代表李娟在接手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后,发现广安区水果不好卖,价格低。为解决问题,经过走访调研,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娟决定开始在网上上传视频卖水果。她自己和同事经常到果园里、田地里举着手机进行直播,给网友们分享广安区农村原生态生活、直播带货,并开展预售、抢购等营销活动。为了拓宽销路,李娟还把网店开到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多个头部电商平台。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李娟尝试与全区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对接合作,水果成熟了就立马到地里收购,转运回来后立马打包发货。由于收购数量大,以前烂水果遍地的场景不复存在。广安区水果卖得越来越好,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也运营得越来越好。  广安区商务局商贸服务中心主任钟光艳介绍,政府三年投资500多万元运营电商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在销售广安农产品达到了一定的金额时,政府按照两元一单给予一定物流补贴,大大激发了电商企业销售农产品积极性。此外,依托电商服务中心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前不久还请来浙江义乌的操盘专家对50余名农村电商人才进行培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姚盛 彭小懿 特约通讯员 张平盛夏时节,脆李怡人。近日,在万亩脆李园环绕的宣汉县毛坝镇大堰滩村,以“宣汉脆李·与‘李’相约”为主题的宣汉县2022年脆李电商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同心携李·兴农兴学兴企”公益活动现场认购活动,县总工会、县妇联、宣汉邮政分公司、县新阶联等40余家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加认购“一棵树”活动,共计认购3000余棵树,销售脆李75万余斤。宣汉邮政分公司、宣汉县青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了购销协议,协议共计购销脆李10余万公斤,预估价值40余万元。  “我们公司认购了1000棵树,每棵树700元,每棵产量250斤左右。我们在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卖一些,部分李子也留着给员工发福利,还能支持本地农业发展,一举三得!”宣汉邮政分公司负责人雍晓珊说。  “作为宣汉脆李种植企业,我们公司形成种—产—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借助网络电商、媒体运营等,把宣汉脆李推向全国,擦亮宣汉脆李的金字招牌。”四川松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怀安说,预计今年青脆李产量将比去年更高,产量约400万斤,产值达1300余万元。  据悉,宣汉县规模种植近10万亩李树,基本建成了庙安、南坝、毛坝3个万亩示范片区,同时将品牌建设放在首位,其中“宣汉脆李”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产品保护标志。  据悉,在电商节期间,宣汉还将举办脆李电商直播大赛,通过推介优质农特产品、挖掘电商直播人才,推动县域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新业态电商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平台经济深度融合,帮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宣汉县商务局副局长黄韦为说:“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商务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枢纽作用,擦亮以‘宣汉脆李’为代表的金字招牌,为争创全国百强县奉献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姝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8月7日,在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的一家家庭农场内,红心猕猴桃新鲜上市。沉甸甸的猕猴桃挂满绿枝,抬头可赏,伸手可摘,果香四溢,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这几年我都来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游客严洪家住丹桂大街,从家里出发自驾30多分钟就能到达农场,很方便。游客采摘猕猴桃  农场主张超介绍,跟黄心猕猴桃、绿心猕猴桃不同,这里所种植的东红红心猕猴桃没有扎手的毛刺,口感软糯香甜,含糖量在18%以上,而且比较耐贮耐运。  今年受极端天气影响,使猕猴桃减产很多,预计50亩猕猴桃的收成量在1万多斤,每斤价格在5元至15元不等,游客可以采摘到9月。因为是绿色种植,这些猕猴桃的卖相和品质都很好,在市场上受欢迎。“昨天,一个老顾客早上7点就来到了农场,亲手采摘了140多斤猕猴桃,准备带回去跟家人朋友分享。”张超说。由于天气炎热,更多顾客选择通过电商平台“送货上门”,农场的猕猴桃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为了更好地为保鲜猕猴桃,农场今年还新建起了一座保鲜库。同时,张超按照猕猴桃品质划分为五个级别,不同级别不同包装不同价位,做到好品质上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文/图  “今天已经卖出了500多斤李子。”8月6日,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忠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石成勇,用自己的小车帮忙村里销售李子。  “李子丰收,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忙销售。”毛浴镇迎春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德宗说,村里发展了600多亩光雾蜜李,今年有300多亩初投产就迎来了大丰收,好日子越过越好。分装李子。村子发展,产业是关键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迎春村由原迎春村、赵塬村、川云村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538户1810人。地广人稀,村子如何发展?2018年开始,通江县省直帮扶单位中铁二局和中国石油四川巴中通江销售分公司、通江县第三小学等单位陆续对迎春村进行定点帮扶,组建驻村工作队,由中铁二局派驻迎春村第一书记王忠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对村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  “村子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王忠说,2019年在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争取到浙江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0万元,引进了四川蜜李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发展了300余亩蜜李产业。2021年,中铁二局又出资扩建300亩集体经济蜜李产业园,使园区更具规模,同时在村里还发展了富硒兔养殖、鹰嘴蜜桃、沃柑、皇冠梨等水果产业。  “今年李子预计产量2万斤,产值在8万元以上。”四川蜜李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江负责人王文彬表示,今年气候适宜,蜜李初投产就丰收,为更好推广蜜李品牌,第一书记王忠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通过自家小车不断托运到县城等地邮寄销售。  “下午带50斤李子到酒厂沟。”中铁二局派驻迎春村驻村工作队员石成勇一边接客户电话一边飞速地记录着关键信息。  “头一天统计需求量,第二天早上开始送货上门。”石成勇说,平均每天都有1000斤左右的订单,高峰期有2500余斤的订单。由于气温较高,村里只能采取早晨从李树上摘取,统一分拣、装袋,县域内中午和下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中。蜜李丰收,群众乐开怀  “他们的李子非常好吃。”家住通江县城的徐女士表示,她一次性购买了30斤蜜李,很快就被朋友们分享完了。为此,她又购买了20斤,装成礼盒,通过快递邮寄给外地的亲戚。  “今年蜜李市场俏,销售得非常好。”说起今年迎春村的蜜李销售情况,毛浴镇党委书记刘永宪比划着手势,笑得合不拢嘴说,通江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先后修通了巴万高速、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交通的大发展带来了市场的大需求。  “通过快递把我们的蜜李销售到成都、重庆、西安、江西、甘肃等地。”王忠说,每天都有订单,工作队都会把包装好的蜜李按照地址当天送寄,保证尽快到达客户手中。  “每天都要摘几千斤蜜李。”迎春村7社68岁村民刘元香说,从蜜李成熟开始,她们每天早晨的活路就是把蜜李从树上摘取,然后分拣和打包。迎春村8社62岁村民赵田宗说:“蜜李丰收,村民乐开了怀。”  群众乐开怀,驻村工作队又有了新打算。据介绍,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进一步加大对蜜李产业的帮扶指导,做好园区管护,提高品种口感质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并邀请农技专业人员持续开展实地培训,合理通过撂荒地综合治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蜜李种植范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群众不断增加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0
 (周万龙  记者  程强)8月8日,在石棉县安顺场镇共和村的黄桃园里,石棉县绿然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江林将采摘下来的套袋黄桃一个个打开,肉色金黄、果型整齐匀称、个头大的黄桃引得在场客商连连称赞。其中,一个硕大的黄桃上称后,足足有一斤四两,比一般的黄桃要大一倍,直接成为了这季的“桃王”。               共和村的黄桃今年,石棉县安顺场镇共和村近2000亩黄桃迎来丰产季,其中达到丰产期的就有1300多亩,预计产量达150万斤,销售会一直持续到9月底。炎炎夏日,黄桃进入成熟季。走进共和村的黄桃产业基地,一个个成熟的黄桃挂满树枝,一棵棵黄桃树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行走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黄桃果香。作为当地的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刘江林管理的20亩黄桃,个个个头饱满、色泽鲜艳,他说,黄桃一上市,就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市场前景很不错。                 正在装箱的黄桃据了解,共和村海拔在1200米至15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黄桃糖分积累,以及清澈的山泉水、冬暖夏凉的气候,加上村民们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共和村种出的黄桃为黄桃中的上品。经过多年培育,共和村发展了锦香、锦奉、锦绣、锦花、锦硕等5个品种的黄桃产业,覆盖早、中、晚熟期。明年,该村还要试种锦雪品种,试种成功后,成熟期可延长至10月。             黄桃挂满枝头“我们看好这里的好山好水,在这里投资建成了600多亩标准化黄桃果园,带动全村群众发展黄桃产业。”胡蝶庄园负责人胡蝶女士介绍说。“我们这里种植的黄桃皮薄、肉脆、汁多、可口、甜多酸少,有香气,关键是还是红心黄桃,每年一上市就被客商抢购一空。”              黄桃丰收村民喜悦据介绍,石棉黄桃肉色金黄,果形整齐均匀,香味浓郁,单果重300克左右,具有很好的商品性,果子软中带硬,比较耐运输,适应现代的多种销售方式。石棉黄桃成熟时间在7月至9月,销售期间市场竞争较小,有利于快速锁定市场。石棉黄桃适应性强,桃树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座果率高,管理技术容易推广普及,有利于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形成产地优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8月3日,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集散交易中心。  李界文带着自己在盐亭县剑河乡种植、采摘的青花椒,在这里摆了几天摊,心里踏实了不少。  “干椒22元/斤,比在老家地里卖,高出4元左右。”将最后几百斤青花椒筛选、装袋后,李界文歇下来算了算账。  像李界文这样临时来摆摊的农户,在这个花椒集散交易中心被定义为“游商”。今年,来的“游商”特别多,交易中心对他们也特别友好。  四川青花椒自6月份开始上市,目前已近尾声;红花椒正“接力”进入销售旺季。然而,今年花椒市场行情明显供大于求,价格普遍看跌,呈现历史低位。椒农反映,青花椒和去年相比,价格至少低了1/3,更无法和2018年“干椒可卖到 60 元/斤”比。  支持“游商”主动对接市场,打造花椒原产地销售“窗口”,是四川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集散交易中心携手推行的应对举措。  椒“虑”声中,找寻希望。四川作为花椒主产区和消费“代言人”,花椒行情走向和产业变动正备受各界关注。花椒交易中心内,工人正处理刚上市的红花椒。花椒市场行情低迷  这一个多月来,四川玉润木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花椒初加工工厂里,每天都机器轰鸣、椒香扑鼻。一粒粒新鲜饱满的青花椒,经脱粒、筛选、烘干后,被打包成袋,而后送上货车,或放入冻库……  目前,该公司在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投产青花椒品种“九月青”2000余亩。“筛分、色选之后,我们的干椒精选率可达95%以上,价格比未加工前提高2元/斤,但应对今年的行情,还是有点无力。”公司负责人王令说,今年,当地的干椒地头收购价大概在17-19元/斤,较去年同期每斤少了约8元。  这8元钱,意味着什么?王令算了一笔账,按基地亩产1000斤算,通常五到六斤鲜椒制一斤干椒,单亩产值最高不超过3800元。但从投入看,农资和人工不断涨价,算上土地流转费,运费等成本,一亩花椒的前期投入达4000元,成本倒挂已成不争的现实。  和“九月青”相比,同为青花椒的藤椒,通常价格会高一些。三台县梓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有 1500亩藤椒,经初加工后,他们的干椒可卖到25元/斤。“但抛开购买机器和其他成本,我们也基本不赚钱。”公司负责人李军说。  得益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且生长周期较长。金阳孕育出了全国品质最佳的青花椒。七月下旬,金阳青花椒大量上市,从目前来看,行情也不比往年。  “一方面是因为受总体行情的影响,另一方面,今年6月中下旬到七月中下旬,我们当地持续的干旱,也影响了花椒的开口和着色,从而影响品相。”金阳县顺凯青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凯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在金阳共种有青花椒3000亩,今年的干椒价格每斤在19到32元之间,部分品相差点的较往年价格几近腰斩。让椒农“游动”找市场  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集散交易中心占地约3万平方米,这里云集了400余户花椒商户;其中,近九成销售四川花椒。  从今年6月上旬迄今,像李界文这样的“游商”,从绵阳、南充、遂宁等地陆续赶来,将30余吨四川青花椒销往全国。  “算下来前前后后,我们已经接待了6拨‘游商’了。”该交易中心总经理陈晓东说,“‘游商’来对接商家、联系住宿、并安排千余平方米的交易场地,我们不收取丝毫费用。”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今年青花椒干椒价格大都18-22元/斤;只有极个别品相好的,比如开口、颜色不错的金阳青花椒能卖到30元/斤以上。可以说行情很不好。”在影响青花椒价格的众多因素中,陈晓东认为,种植户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市场是一个重要原因。  “2018年的时候,青花椒干椒可卖到60元/斤,效益明显。但近年来,行情不断波动并呈下滑态势,今年的市场行情更是低于市场预期。”四川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王明珏说。  为此,他们决定一起帮助椒农走出产地,主动“游动”起来找市场。  “种植户来到我们交易中心交易,价格不能保证一定比产地高,但是可以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知道他们种植的花椒到底行情如何,从而在避免压货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品种改良、产业升级,从而种出更优质的花椒。”陈晓东说。“椒”虑中,寻希望  花椒,可“药食同源”的香辛料植物,亦是川菜“麻辣鲜香”中“麻”的唯一来源。其中,青花椒因其香气独特,麻味略淡,更易被不食麻味的人群所接受。  每年,花椒销售季要持续近半年时间。今年5月,重庆江津青花椒率先开秤。随后,四川青花椒在6月初开采,盆地青花椒主产县由于采用“大枝采收”,通常会赶在7月20日之前结束采摘,以确保下一季产量。金阳等盆周主产县采摘期则晚一些,约7月中下旬开采,并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  当前,已步入全国青花椒、红花椒所有产地花椒集中采收期和销售旺季,也是花椒销售终端采购的关键节点。面对今年普遍出现的椒“虑”,王明珏表示,鼓励种植户走出产地当“游商”只是应对策略之一,如何应对行情变化并思考推动产业转型,整个行业都在积极寻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9
  (记者 杨梦帆)记者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获悉,今年上半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29417.1亿元,同比增长19.1%。农产品销售额12679.9亿元,同比增长25.3%。  农资保供稳价作用持续彰显。全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农资服务方式,优化农资供应结构,加强产销对接,依托供销合作社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打通农资供应卡点堵点,有效保障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春耕及“三夏”用肥需求。上半年全系统农资销售额5568.9亿元,其中,肥料、农药销售额分别为4565.6亿元、39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5.7%。特别是针对国内钾肥供应紧缺情况,系统农资企业多措并举扩大进口、加强供应、稳定价格。  农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深入实施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直供直销、中央厨房等产销对接新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作用,多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产品上行能力持续增强。上半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销售额12679.9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粮油类、生鲜农产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8.7%、31%。“832平台”加速落实商品价格及质量管控方案,加强采购服务优化与推广,将更多脱贫地区农产品卖向全国,上半年成交总额38.2亿元,同比增长33%。  日用消费品经营持续向好。供销合作社系统日用消费品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多发散发影响,充分发挥流通网络优势和各地促消费政策刺激作用,通过直营、联营、加盟等方式,以日用品流通网络为基础,整合物流配送资源,推动消费品下行,系统消费品经营总体稳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系统日用消费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8%。  电子商务等“三新”业务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电子商务销售额、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8%、35.3%。“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深入实施,水溶肥、有机肥等高效环保优质农资供应不断增加,上半年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04.7%、98.7%。全系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土地全托管面积6707.4万亩;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7亿亩次,同比增长24.8%。  县及县以下经营稳中有升,增速快于系统平均。各地加强县域内供销合作社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和仓储配送资源,发展县域日用品、农产品、农资等集采集配中心,健全县、乡、村一体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上半年系统县及县以下销售额增速快于系统平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8-08
(李松泽 胡厚 摄影报道)8月5日,在宜宾高县庆岭镇先娱村,成熟的水稻在微风吹拂下稻浪翻滚,金黄而饱满的稻穗勾勒出一幅壮阔美丽的丰收画卷。据悉,今年高县采取集中育秧、科技上门、发放稻谷补贴等方式,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全县 20.94万亩稻田满栽满插,预计全年水稻产量突破11.18万吨,夯实“丝路茶乡 红色高县”的粮食安全根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8
(朱映江 李芬 记者 侯东 文/图)近期,走进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红江村近千亩黄金梨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硕大的黄金梨挂满树梢,沉甸甸压弯了枝头,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摘果、分拣、包装、发货……果农穿行在果林间,忙着采摘鲜果。“像我手上的这种果子,每个重6两左右,一颗树能结30到50个,按3块钱一斤算的话,平均下来每棵树的果子至少能卖50块钱。”红江村果农朱金涛一边采摘一边算起收入账。村民们忙着分拣、包装、发货据介绍,这里产出的梨子绿色健康、口味甜美,深受市场欢迎。时值黄金梨成熟上市之际,连日来,村民们忙着将摘下来的果子进行挑选,并装盒发往各地客户手中。“这两天是黄金梨的销售旺季,平均每天至少发150件,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发200多件,主要集中发往成都、北京等地。”红岩镇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李树蓉介绍。“全村能够产出黄金梨精品果10余吨。近段时间,我们主要在网上销售,销售量超2吨。”红岩镇红江村第一书记程茂森说,“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大型商超销售黄金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量。”据了解,红岩镇已在红江、长梁等村累计发展黄金梨1300余亩,今年预计产量达150余吨,产值100余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08
(李勇 刘宏 记者 余萍)从8月开始,邻水县41.8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各地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更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助力稻农颗粒归仓。在九龙镇马盐村,放眼望去,金灿灿的稻穗迎风起伏,沉甸甸的稻谷压弯稻秆。田野间到处是往来穿梭的收割机,在一旁的田埂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有说有笑,悠闲地看着自家的稻谷在收割机的轰鸣中“一扫而光",整个田野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邻水县九龙镇马盐村村民夏治兰说:“以前请人割谷子120块钱一天,现在机器割谷子80块钱一亩,很划算。”随着农机收割的普及,不仅为村民们的水稻收割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更为种植大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水稻规模化种植得以顺利推进。目前,邻水县九龙镇栽种的3.78万亩水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为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九龙镇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协调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外省机收服务队作业,减少农户收割成本。邻水县九龙镇副镇长谢静说:“目前,我镇已经拉开了收割的序幕,已陆续组织收割机150台左右投入到收割中,预计今年可完成3.02万亩水稻机收作业,将直接为农民节约开支1500万元以上。”邻水县九龙镇水稻的收割,标志着邻水县已经拉开水稻收割大幕。据了解,目前,全县已陆续有来自县内外350多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投入秋收大战。预计今年机械收割水稻将达到37.91万亩,机收率将达到90.7%,较去年上涨2.2个百分点。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08
(记者 兰珍)“第二批酪蛋白,每吨价格8.3万元人民币,比上批次每吨多0.7万元。”8月7日,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亮与韩国客商远程洽谈。该公司利用牦牛奶渣作原料,提炼加工生产牦牛酪蛋白系列产品,广泛运用到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等领域。  早在今年5月,该公司就与一家韩国制药公司达成协议,以21400美元的价格出口两吨酪蛋白产品。作为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深加工领域的一环,炉霍县酪蛋白实现了甘孜州牦牛产业链出口业务“零”的突破。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甘孜州依靠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不断推动牦牛产业集群化、现代化发展。石渠县牦牛。石渠县委宣传部供图种养科学化 产业增效牧民增收  “目前,九龙县已完成九龙牦牛首次基因测序,并建立基因库,先后向省内外调运种牛1万余头。”8月7日,在九龙县汤古镇九龙牦牛良种繁育场,28头体型高大、绒毛黝黑丰厚的种牦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草地一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中心和九龙县牦牛主题综合体验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张秀英介绍,“九龙牦牛作为肉奶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被列为我国五大地方牦牛品种之一。在高标准建设九龙牦牛产业园区过程中,已成立8个九龙牦牛保种供种专业合作社,统一选留标准,建立全产业链溯源体系。”  种养科学化,是甘孜州牦牛产业科技赋能的第一步。  至2021年底,甘孜州牦牛存栏172.52万头,占全省的41.07%。为做大做强牦牛产业促进牧民增收,甘孜州确定,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实施良繁体系、牧草种植、科学养殖、产品加工、品牌创建、科技服务等建设,逐步构建牦牛产业标准体系,推动牦牛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还体现在饲草种植和牦牛养殖全过程。  8月7日15时,在德格县马尼干戈镇万亩饲草基地,8台展翼近两米的大型无人机正对草地进行施肥,两台自走式大型喷灌机沿地面缓慢作业。  德格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春雷正在向其他县前来考察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以牧草种植、生产加工为核心,将草场建设、草原修复、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已种植牧草超过1万亩。配套建设饲草仓库、饲草加工厂房等设施,实现了耕种播收、仓储、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预计年产鲜草达2万吨。  在理塘县藏坝乡牦牛产业园区,每天16时,工作人员洛泽仁会准时开着自动撒料车,为圈舍3000头牦牛补饲。牛舍里实行恒温恒湿智能化管控,终端根据数据科学指导控制喂养量。  今年以来,甘孜州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结合数字甘孜建设,着力推进牦牛全产业集群建设。目前,集群内已启动理塘、甘孜、色达、石渠、九龙5个牦牛产业园区建设,正在规划白玉、德格、康定3个牦牛产业园区。  今年7月,投资8320万元的石渠现代牦牛产业园投入运行,辐射带动全县18个集体牧场、24个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85个家庭牧场实现产业增效、牧民增收;依托园区建设,理塘县带动股份制集体牧场实现收益4000多万元……件件可喜成效的助推,让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销售数字化 产销都有新模式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24间标准化牛舍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数百头牦牛悠闲其间。在甘孜县标准化养殖和可视化交易园区,每头牦牛都佩戴了智能耳标。记者随意扫了一个耳标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即显出这头牦牛的年龄、体重、产地等信息,以及养殖场或合作社等基本情况。  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其格介绍,在销售环节,可视化交易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客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线上就可扫描每头牦牛的二维码“身份证”,“云端”了解每头牛的重量、产地、检疫、保险等数据,再进行预订,从而实现“养殖育肥、出栏入市、订购交易、中转运输、屠宰冷藏、成品输出”全程追踪。  “可视化交易还能让农牧民的牛在交易市场直接交易,简化了中间交易环节,从而使农牧民能以最高的价格将牦牛卖向交易市场。”其格说。甘孜县达通玛片区的牧民索朗泽仁深有体会,“一头相同重量的牦牛,通过可视化交易,比以前多卖500元以上。”  据介绍,标准化养殖和可视化交易园区是甘孜县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中心三大园区之一,占地3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园区分为标准化养殖中心、可视化交易中心、有机肥加工中心、饲草饲料加工中心、信息化集成中心。  目前,标准化养殖中心建成的24间标准化圈舍,共1.34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物联网系统1套和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标准化养殖能力年均达1万余头,日均最大中转能力达1200余头。可视化交易中心有疫病防控室、可视化交易大厅、牦牛暂存站、无害化处理、业务用房等设施1.1万平方米。有机肥加工中心和饲草饲料加工中心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牦牛实现了可视化交易,牦牛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是多种多样。在石渠县和德格县,主播通过网络直播,销售高原特产牛肉干,网友线上下单,牦牛肉干的产品溯源通过扫码一目了然。牦牛肉干、牦牛奶粉等特色牦牛产品,通过电商销售、社区团购等模式走进千家万户。  7月底,甘孜州再次提出,以建设甘孜牦牛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坚持“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围绕肉、奶、毛、绒等产品体系,分层级、分门类打造甘孜畜牧业区域品牌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州建成优良牧草种植基地20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700个,创建牧旅融合发展基地50个,畜牧产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开收!”8月5日,伴随着一声令下,三台县西平镇一片郁郁葱葱的花生地里,两段式花生收割机和联合式花生收割机分别响起轰鸣,空气中弥漫着花生叶片和泥土混合的清香。这是西平镇万亩花生暨蜀花9号水果花生机械收获现场会,也是我省首个水果花生迎来大规模采收。  “每天,都有1万斤新鲜水果花生从这里通过网络购物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预计通过销售鲜果、种子等形式,500多亩蜀花9号水果花生收入将突破40万元。”西平镇党委书记刘春华告诉记者,花生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不仅是今年党委、政府确定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实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花生收获现场。  水果花生地里长出的“零食”  西平镇麻石桥村与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蜀花 9号水果花生结缘,始于去年3月。作为我省首个水果花生品种,50亩蜀花9号在这里扎根,种了多年花生的村民张素琼说:“新鲜花生亩产量也能超过1000斤,普通花生亩产只有800斤左右。”  省农科院经作所党委书记、花生首席专家张小军介绍,蜀花9号作为零食坚果,有着数据支撑。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该品种粗蛋白含量28.5%,含油量43.13%,低于普通品种,口感好。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测定,蜀花9号可溶性总糖含量12.70%,高出普通花生3倍多,所以被称为“水果花生”。  刘春华告诉记者,除了提供好品种,省农科院还为当地提供了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支持与农机引进推荐服务。当地种植户严格按照省农科院制定的种植标准,花生垄距是90厘米,一垄双行种植,窝距20厘米左右,每亩比一般传统种植模式收获干花生要多100斤左右。  网购走俏订单接到手软  今年,蜀花9号水果花生在麻石桥村以及周边3个村子的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对于种植户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果实卖不卖得出去。主管种植和销售的麻石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理事长陈秀蓉一 开始心里也有点犯嘀咕:“消费者会买账吗?”  直到以农产品销售著称的某电商平台采购商品尝过当地生产的蜀花9号水果花生、并将其作为特色农产品上架平台后,陈秀蓉才发现,自己先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哪想到现在我们每天接电商订单接到手软,每天都在加班加点下地收获花生、发货到全国各地。”陈秀蓉介绍,该平台的收购价为5元每斤,按照这个价格,预计能销售到8月底水果花生市场价格规律性下降的时候。  此外,蜀花9号种子供应公司成都大美种业有限公司已与当地签订收种协议,做到应收尽收、优价回收,保障种植户效益,经测算,蜀花9号水果花生的农资、人工、机械等种植成本,每亩在1400元左右,而亩产值保守估计达2000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8
(赵永梅 李全民)近日,记者从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1元,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朝天区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大力推进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绿色养殖“3”大特色产业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加快构建代农业“3+3”产业体系。制定出台了《朝天区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五年行动方案》《朝天区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十条措施(试行)》《朝天区治理撂荒耕地七条措施(试行)》等方案措施。截至目前,全区到位中省衔接资金7172万元,其中4069万元用于产业发展项目76个,资金占比达57%。发放乡村振兴贷1200万元,支持产业项目11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粮食种植面积达35.2万亩,产量达3.83万吨,同比增长1.55%。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产量35万吨,建成羊木坝食用菌产业园,栽培食用菌8500余亩,产量4.2万吨,建成灵芝、猴头菇示范种植基地,带动10个专业合作社组织2000多户群众发展食用菌3000余亩。上半年累计出栏生猪10万余头、肉牛4300余头、肉羊 4.47万只,持续做好“广元灰鸡”保种选育和推广,出栏家禽171.8万余只。鼓励农业企业争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的,除享受国家支持龙头企业相关政策外,另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现金奖补,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截至目前,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615家、家庭农场630家,带动4000余户农户发展产业,激发了农民增收活力。制定《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朝天区稳定就业二十条措施》等方案,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扶持长效机制,在融资贷款、人才回引、土地使用等配套措施上大力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全区现有返乡下乡创业6548名,创建经济实体5834个,带动就近就业2万余人。朝天区人社局提前对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春节后农民工外出、本地返岗就业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召开用工对接会等形式,为用工主体与农民工搭建起信息沟通平台。组建区欣达人力资源公司和乡镇劳务专合社12家、分社139家,不断丰富劳务转移载体,通过链条延伸、产业融合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5
(朱思雨 记者 侯云春 严易程)8月4日,在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坝上村,村民们扛着一袋袋新鲜红高粱、拿着一张张订单卡,在村内的糯红高粱收粮点前排起了长龙。过磅、记录、装车……这些本地产的糯红高粱即将被运送至粮食储存点,未来它们将“摇身一变”,被酿成一杯杯精品佳酿。高粱收购现场“今年五粮液和区里的农投公司合作,来收购我们的高粱,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大家积极性高涨。”种粮大户王玉春家里有两亩半高粱地,预计今年能收上1600斤红高粱,按照每斤4.6元的收购价,这些红高粱可以为家里带来7000余元的收入。粮食要“好卖”,“质优”是一大关键。宜宾糯红高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酿造高品质白酒的优质原料。在今年高粱播种期内,白花镇向高粱种植户免费发放糯红高粱种子和肥料,并统一技术标准、规范种植模式,农业专家还定期到各村各户进行农业指导和农产品跟踪监测,让广大农户种出更加优质的高粱,助力产业健康发展。“今年五粮液定制粮在白花镇有2万亩订单,预计将收购5千吨,涉及全镇21个村、6671户。”白花镇副镇长凌惠强表示,下一步,白花镇将加大粮食种植规模,积极探索“宜机化”种植模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未来全镇将达到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翠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翠屏区持续推进酿酒专用粮订单生产与收购模式,畅通高粱产销渠道,实现农户与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正反馈机制。该区将继续聚焦“优粮名酒”产业集群化发展目标,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白酒提质增效、农民种粮增收、环境生态安全等方面协同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05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又到一年丰收季。8月3日,记者来到内江市隆昌市胡家镇黄桷村,连片稻田满眼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村民们挥动镰刀收割水稻,阵阵清风送来沁人心脾的稻香。“受高温天气影响,今年稻谷丰收比往年提前了一周。”黄桷村党总支书记郑贤斌一边操作打谷机一边高兴地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种的是优质稻‘荃优丝苗’,亩产可达1300斤,再生稻亩产预计能达到400斤,这个米颗粒细长饱满,口感好,有‘香米’的美称。”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地方采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大规模收割稻谷不同的是,隆昌市大多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用脱粒机或手工半桶打谷子。郑贤斌介绍,之所以选择人工收割稻穗,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机械对田块碾压破坏稻桩,便于再生稻生长,保证稻谷产量,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惊扰稻田里的小龙虾,让其正常生长。“干谷子上坎,方便搬运晾晒。”黄桷村80后稻虾养殖户、内江市优秀农民工郭绍洪告诉记者,天气炎热,稻虾田都关上了深水,手工收割后将稻谷一把把码在半桶内,当半桶装满后,再借用水的浮力推至田边,脱粒机直接实现谷粒、谷草的分离,这样打出来的谷粒干爽,谷草直接在田边进行生物处理,整个收获过程对田里的稻桩、小龙虾没有伤害。郭绍洪发展了30余亩稻虾田,亩产水稻800斤,亩产小龙虾500余斤,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除去成本,一年收入达20余万元。“这段时间趁天气晴好以收粮为主,等粮食装满仓,我就要每天下地笼卖小龙虾咯!”郭绍洪笑着说道。大户带动小户。郭绍洪一人就带动了周边近30户农户发展稻虾产业,黄桷村水田面积3600余亩,稻虾田面积就有2000余亩,村里21户家庭农场发展的稻虾面积就有1200余亩。近年来,胡家镇依托田多土少、水源便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沿着龙市河流域,1.4万亩稻虾产业渐次铺开。水稻与小龙虾互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魏林表示,全市现有耕地69.17万亩(田38.13万亩,土31.04万亩),水稻面积达33.06万亩,通过大力推广“中稻+再生稻”模式,与袁隆平团队合作共建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民规模种养技术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项目,稻谷产量常年保持在19.51万吨左右,稻渔面积16.75万亩,小龙虾产量0.97万吨。值得一提的是,隆昌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创建“隆昌稻田虾(鱼)”“隆昌再生稻”等稻渔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三品一标”48个,“隆昌稻田虾”被评定为省级优势特色农产品。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8月4日,记者从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投入品安全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蔬菜、水果、茶叶、畜禽蜂产品和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5%,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从标准、监管、抽检、执法、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在标准方面,有序推动按标生产。新立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项,发布实施40项,送审26项,废止50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梳理现行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已对421项标准进行了清理工作。推进蒲江县、自贡市大安区、荥经县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和标准化定制服务模式。启动仁寿县、红原县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示范基地创建。  在监管方面,持续提升监管效能。新认定乐山市中区等6县(区)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盐亭等4县(区)积极创建第三批国家农安县。探索乡镇星级监管站建设试点,在全省建立乡镇网格 2551 个、村级网格2.76万个,落实监管员5194人、协管员2.76万人。在重点乡镇和产业村探索“合格证+农安”自助服务,推动合格证达标扩面。  在抽检方面,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年初,精心制定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县域监测和飞行检查等5大监测计划,全年拟抽检4.2万批次样品。组织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定量抽检样品5.88万批次。监督抽查样品2481个,检出不合格样品47个。  在执法方面,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成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第一阶段任务,建立12个重点治理品种的主体台账,将2.38万户主体纳入治理范围。印发“三年行动”重点治理品种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和“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实训总体方案,培训指导生产经营主体1万户以上。  在品牌方面,持续擦亮金字招牌。启动首批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申报评选工作。优选攀果、安岳柠檬等10个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培育提升建设项目,开展雷波县品牌打造部省帮扶工作,建立马边茶叶品牌省级对口帮扶机制。推荐天府龙芽、五丰黎红花椒油等14个优秀品牌参加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评选。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持续提升“川字号”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5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又到一年丰收季。8月3日,记者来到内江隆昌市胡家镇黄桷村,连片稻田满眼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村民们挥动镰刀收割水稻,阵阵清风送来沁人心脾的稻香。收割“受气温影响,今年稻谷丰收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天气太热,大家早上六七点钟就开工了。”黄桷村党总支书记郑贤斌一边操作打谷机一边自豪地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种的是优质稻‘荃优丝苗’,亩产可达1300斤,再生稻亩产预计能达到400斤,这个米颗粒细长饱满,口感好,有‘香米’的美称。”丰收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地方采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大规模收割稻谷不同的是,隆昌市大多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用脱粒机或手工半桶打谷子。郑贤斌介绍,之所以选择人工收割稻穗,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机械对田块碾压破坏稻桩,便于再生稻生长,保证稻谷产量,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惊扰稻田里的小龙虾,让其正常生长。颗粒饱满“干谷子上坎,方便搬运晾晒。”黄桷村80后稻虾养殖户、内江市优秀农民工郭绍洪告诉记者,天气炎热,稻虾田都关上了深水,手工收割后将稻谷一把把码在半桶内,当半桶装满后,再借用水的浮力推至田边,脱粒机直接实现谷粒、谷草的分离,这样打出来的谷粒干爽,谷草直接在田边进行生物处理,整个收获过程对田里的稻桩、小龙虾没有伤害。郭绍洪发展了30余亩稻虾田,亩产水稻800斤,亩产小龙虾500余斤,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除去成本,一年收入达20余万元。“这段时间趁天气晴好以收粮为主,等粮食装满仓,我就要每天下地笼卖小龙虾咯!”郭绍洪笑着说道。大户带动小户。郭绍洪一人就带动了周边近30户农户发展稻虾产业,黄桷村水田面积3600余亩,稻虾田面积就有2000余亩,村里21户家庭农场发展的稻虾面积就有1200余亩。近年来,胡家镇依托田多土少、水源便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沿着龙市河流域,1.4万亩稻虾产业渐次铺开。水稻与小龙虾互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稻丰收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魏林表示,全市现有耕地69.17万亩(田38.13万亩,土31.04万亩),水稻面积达33.06万亩,通过大力推广“中稻+再生稻”模式,与袁隆平团队合作共建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民规模种养技术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项目,稻谷产量常年保持在19.51万吨左右,稻渔面积16.75万亩,小龙虾产量0.97万吨。值得一提的是,隆昌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创建“隆昌稻田虾(鱼)”“隆昌再生稻”等稻渔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三品一标”48个,“隆昌稻田虾”被评定为省级优势特色农产品。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0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