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游青淞 记者 陈家明 文/图)当前,正值菊花苗移栽的最佳时节。连日来,自贡市沿滩区兴隆镇先锋村抢抓时令,快速有序推进菊花苗移栽工作,推动菊花产业提质增效。村民为菊花苗浇水“先锋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菊花生长,一亩烘干菊花产量约100斤,产值约3400元,经济效益比普通农作物高。今年,先锋村将在双河口栽种菊花200余亩。目前,已经完成栽种30余亩,预计5月初就能全部栽种完成。”先锋村党支部书记黄桂英介绍,为保障菊花的产量和质量,帮助村民实现致富增收,还每天组织了20多名群众在金丝皇菊基地做好菊花的栽种和管护。据了解,近年来,先锋村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兴隆镇近郊花卉融合产业园建设,主动与南山公墓开展鲜花售卖合作。同时,通过采取“集体经济联合社+企业+农户”的特色种植道路,引进菊花种植和深加工项目,配套建设5G直播间、烘干房等基础设施,实现了金丝黄菊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统一烘干、统一销售。下一步,兴隆镇还将通过举办菊花节、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住宿、餐饮等产业,拓宽群众增收途径,真正让村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孔云 记者 陈家明 文/图)悠悠旭水河,奔流着,从自贡贡井穿过。在旭水河贡井区雷公滩段修建一新的防洪堤亲水栈道上,时常有市民们欣赏美丽的河景,感受岸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不只是在旭水河岸线,在金鱼河,经过整治提升后的岸线,也已成为市民亲近水环境、享受水环境的好去处。近年来,贡井区始终把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建设“幸福贡井·宜居家园”的重要抓手,通过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流域景观打造等一系列“组合拳”,为百姓期盼的生态水美找到了最直接、最可感的注解。雷公滩防洪堤深耕细作 水环境治理全力“加速跑”“以前,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塞,路上时不时‘冒’出积水、污水,天气热的时候,打开窗户都能闻到臭味。现在好了,开窗通风透气不再是‘奢望’,心情都更好了。”家住青岗丽景苑的张奶奶感慨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后的显著变化。“贡兴路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已全面完工,针对该路段生活污水与雨水排入同一根水管的问题,我们采取加装一根专门排污管道的方式,实现污水‘走一条路’、雨水‘走另一条路’的合理分流。”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以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为契机,新建了一套地下雨水管网,“各行其道”的方式从根源上杜绝了雨水与污水“同流合污”现象。贡兴路雨污分流建设据悉,贡井区立足实际,排查整改城市雨污分流问题隐患,实施金鱼河流域贡井段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新建、改造雨污分流管网总长20km及其配套设施。城市供排水系统管理到位了,后续的糟心事儿也少了,水环境治理的“贡井样板”正在不断擦亮市民生活“幸福底色”。此外,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河长制贯穿始终。针对全区当前河道岸线管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管理体制,制定落实“河长、河段长、点长”工作机制,构建严密的河道岸线监管网格。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开展巡河2500余次,巡河发现问题64件,已全部整改到位,并按照“一巡一表一配图”的要求做好台账记录。瞄准水环境治理这一民心工程,贡井区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治理,突出流域治理、源头治理、行业治理,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着力破解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目前,贡井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旭水河雷公滩断面年均值达Ⅲ类,建制镇场镇污水收集处置率达到90%以上。风貌提升 勾勒幸福河湖“工笔画”“水清河畅、绿树成荫,在这里能感受到艾叶滩的神韵。”家住艾叶镇的李先生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着艾叶滩的亲水栈道跑两个来回。艾叶滩的亲水栈道是旭水河滨河走廊的防洪堤工程之一,围绕“美丽河道建设”目标,以旭水河这条“母亲河”为重点,系统研究滨河走廊建设思路,通过旭水河防洪堤建设,打造了旭水河滨河走廊。艾叶防洪堤“我们这几年先后实施了旭水河雷公滩段、艾叶段、龙潭段等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16公里,新建亲水栈道6公里,目前正在开展旭水河建设镇段防洪治理工程,计划综合治理河长6公里。”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流域景观打造也是水环境风貌提升的重要一环。以西城湿地口袋公园为例,春天,走进公园,湖边垂柳依依,各种植物把一汪碧水点缀得多姿多彩,令人心旷神怡。一旁的休闲乐园,到处是快乐玩耍的孩子们,与此同时,大人们或在广场上跳舞,或打篮球、乒乓球。每天傍晚,家住贡山一号的张大爷都会去遛弯。“以前这边长满了杂草,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每天都来公园锻炼、散步,别提有多惬意了。”张大爷乐呵呵地说。西城湿地口袋公园一村一溪一水景,一城一河一风光。如今,驰而不息的旭水河流淌在贡井大地上,串起城镇、乡村、田野,编织出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刘晓丹 记者 陈家明 文/图)搬运、移栽、盖土、施肥......近日,记者来到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杨柳村看到,村民们正忙于移栽高粱苗。在雨后蓝天的映照下,一幅“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和美乡村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村民们移栽高粱苗杨柳村距贡井城区8公里,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亩,是自贡市2023年度“盐都乡韵·和美共富”精品示范村,也是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自贡市贡井区蔬菜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村。同时,该村还是“中国大头菜之乡”核心村。“我们村第一产业基础好,又有现成的乡村旅游资源,就要充分利用一产带动二、三产业,来不断提高村民收入。”杨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炳高表示,该村采用“高粱+大头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建有大头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全国大头菜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2023年,全村高粱种植面积约1200亩、大头菜约1300亩,亩产值6000余元,销售额达700余万元。当前,杨柳村坚持走农文旅产业融合之路,着力推动“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大头菜产业融合发展,带动300余户村民融入“大头菜+高粱”产业链,与企业和专合社联动,推进大头菜分拣中心、全自动灌装机、窖池等项目。目前,已实现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收益超10万元,同比增长20%,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9万元。此外,该村还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观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全方面嫁接品牌农产品,发展集体经济民宿,把“食、宿、游”旅游要素拉满,助力乡村振兴。杨柳村一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着力做好人居环境“面子”工程之上,更需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及乡风文明建设“里子”。今年以来,该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宣传动员村民清理卫生死角,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其中,该村依托美丽乡村、“千村示范”等项目,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全村公路硬化9.6公里,打造景观节点及屋面整治40处,实施“厕所革命”238户,修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5处、垃圾池11个,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精品示范村逐步呈现。值得一提的是,4月17日,位于杨柳村天星桥的中溪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正式开工。依托该项工程,该村将在此打造沿河观光栈道,为乡村旅游再添一道靓丽风景线,预计10月1日前建设完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周姝 记者 陈家明 文/图)“五一”长假,自贡将以“惊奇自贡·寻觅盐都”为主题,整合市区县文旅资源,推出“城市潮玩”“文博研学”“乡韵民俗”三大类32项主题假日文旅活动,带来美食品鉴、文艺表演、非遗体验、科普解密等97项特色项目。自贡方特(资料图)据悉,“城市潮玩”系列活动将推出“国漫风情·彩灯伴行”中华彩灯大世界“五一节”主题活动、自贡方特赛博潮玩节、青春自贡·理想生活节等特色活动;“文博研学”系列活动将推出奇趣侏罗纪 恐龙不神秘”恐龙主题研学活动、“览千年盐都风采 知井盐历史文化 ”主题研学活动、“灯火里的中国”主题研学等特色活动;“乡韵民俗”系列活动将推出赵化古镇趣“野”五一˙贪玩计划、2024仙市古镇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季、“千年古县·文韵西湖”文旅体验活动、五彩荷园乡村旅游活动、2024“五动”一夏·活力永安消暑欢乐季等特色活动。毛家坝大桥(资料图)同时,该市将重点推出中华彩灯大世界、夜游釜溪、华商国际城、梵华1939、时空龙门阵、荣县河西里、富顺宏帆广场商业综合体“七大”夜间精品文旅消费集聚区,满足游客夜间消费需求;利用灯光秀、拍照打卡点、风味餐饮、非遗体验、演艺娱乐、旅游商品等业态,打造夜游、夜演、夜食、夜购等消费新场景。此外,假日期间,该市还将开放全市机关事业单位137个内部(非社会化运营)停车场5703个停车位,让游客停车更便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李国富 文/图)“五一”将至,为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奋力打造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助力假日经济繁荣发展,4月26日,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举行“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2024年南充市“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新闻发布会,标志着该市“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围绕惠民乐民,南充将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和惠民举措,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新空间,开展主要文旅活动60余项,推出优惠措施30余项。精彩活动轮番登场看国潮,共赴一场新潮时尚的才艺之约。5月1日至5日,在清晖阁举行“四季清晖·国潮才艺荟”,当国风与才华邂逅、传统与国潮融合,穿越古今,国潮艺术的美,带你走进国潮艺术的盛宴。4月27日至28日,阆中汉服纪盛大开幕,朝代嘉年华、武备展演、汉服提灯会、花车巡游等活动,带你领略阆中古城的历史底蕴和汉服衣冠的独特魅力。看演艺,共赴一场精彩不断的艺术之约。5月1日至5日,在南充大剧院、南充市大木偶剧院、清晖剧社将上演儿童剧《灰姑娘》《地心游记》、大型木偶剧《龙门传说》等精品剧目以及戏剧专场演出。此外,阆中实景演艺《蜀道盛世》《客来阆中》和高坪区露营音乐周等好戏连台。看历史,共赴一场穿越古今的博物馆之约。南充市博物馆是该市第一个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嘉陵长歌”历史文化陈列、“寻梦三国”“岁时淳风”“绸都风韵”“峥嵘岁月”4个专题展。该博物馆将于“五一“期间试运行,5月19日正式开馆,届时将推出馆藏精品展播、“诗画嘉陵·人文南充”川渝历代名家原作大展等线上线下活动。消费礼包经济实惠“五一”假期,南充文旅将开展“文旅惠民乐民·共享美好生活”玩转“五一”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一是发放满30元减20元,共计30万元的“景区畅游券”,涵盖全市20余个景区景点、嘉陵江夜游和文创商店。市民游客可以通过“南充文旅”微信公众号、云闪付等平台免费领取。二是将发放满200元减100元、满100元减50元,共计10万元的“黄金江岸水上休闲运动消费券”。三是针对“四季清晖·国潮才艺荟”的参与团队和个人,发放每人价值200元的国潮妆造(摄影)、黄金江岸水上休闲运动、阆中古城套票的三选一体验券。精品线路等你打卡南充文旅以“周到、温馨、细致、安全”为宗旨,市、县两级共同开展了对景区景点、酒店民宿、歌舞娱乐等重点场所的安全检查和文旅环境专项整治,也将持续加大“五一”期间文旅市场巡查,为市民游客营造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文艺表演现场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上推介了“潮起嘉陵江,南充好风光——共赴一场南充之约”精品旅游线路,分别是“来南充,去踏浪,共赴一场潮玩之约”(黄金江岸度假区—缤纷水岸湿地公园—清晖阁—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白塔公园—夜游嘉陵江);“来南充,去追光,共赴一场红色之约”(罗瑞卿故居—张澜故里—长坪山红色盐乡纪念园—阆中纪念园—朱德故里景区);“来南充,去览胜,共赴一场山水之约”(天兴桥—凤仪湾—百牛渡江—清水湖湿地—柏杨湖—升钟湖—阆中古城);“来南充,看文博,共赴一场寻根之约”(南充市博物馆—六合丝绸博览园—王皮影博物馆—阆中博物馆—阆中丝毯博物馆);“来南充,寻美食,共赴一场舌尖之约”(锅盔凉粉、南充米粉、川北凉粉、杨鸭子、南部肥肠、客家流水席、阆中蒸笼宴、铜火锅腊味宴、有机美食宴、河舒豆腐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达州,地处大巴山丘陵山区,连续十一年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一,那么,达州又是如何稳坐四川产量冠军的宝座呢?达州举全市之力,在达川区百马产业新区先行先试,规划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旨在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创智创新“样板地”。近两日,来自成渝地区的4家农机企业考察园区,考察结束后将签订入驻标准化厂房的框架协议。“这些企业对入驻后的发展信心十足。”刚接待完一拨客商的达川百马产业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先林介绍,园区具有高起点、推进快的显著特点。高起点,是指园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打造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的高地。而推进快,则体现在园区开建仅半年,入驻4家农机整装企业,其中1家已投产。正在快速建设中的百亿产业园区——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创新破局: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创智创新的“样板地”达州耕地以丘陵及山区为主,面积分别为6000余万亩、500余万亩,对适宜丘区耕作的农机需求高。然而,经达川区政协主席、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指挥部负责人吴胜鸿调研,发现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保有量不足全国一成。“达州及周边地区属农机二级市场,不仅生产农机企业少、适合作业农机数量少,且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多,部分耕地无人耕种。”吴胜鸿说。“无人种地,无机耕作”的窘迫如何破?规划并发展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被提上政府议程。在支持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让达川“先行先试”发展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等政策指导下。占地1500亩的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于2023年3月正式开工。按照规划,项目一期总投资超65亿元,发展“产、学、研、推、用”于一体的现代农机制造企业,达产后年产农机装备50万台,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吸引专业人才1000余名。建设中的园区规划展示共享中心吴胜鸿说,“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政府给出的定位,这是全国首家、西南唯一的丘区农机装备园区,建成后就是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创智创新的‘样板地’,辐射带动西南乃至全国丘陵地区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园区地位特殊,省政府专门出台9条专项政策,聘请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及其团队,以及川农大、四川省农机科研院的专家,组建联合专家团入驻园区,提供科技研发、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此外,省政府直属重点骨干企业——四川振兴集团负责园区建设和运营。企业聚集:预计半年入驻10家农机整装制造或配套企业园区开工不久,达川招商部门和百马产业新区管委会便提前谋划,围绕农机装备“耕、种、管、育、收、烘、储”等环节,列出各领域的重点拜访客商名单。今年1月初,达川区丘区现代农机装备园区指挥部成立,出台了包含土地、资金、房租、水电气保障等方面的18条专项措施,用真金白银吸引投资者,招引工作达到高潮。指挥部和管委会成立招商专班,分赴北京、山东、成都、重庆、福建等地,经多轮密集攻势,逐渐确定山东潍柴、北京中科原动力、四川吉福瑞、四川刚毅、重庆财瑞等行业龙头的合作意向。专班成员曹友林介绍,提前入局的四川振兴集团针对入驻企业的需求,对入园企业采用直接入驻孵化园、个性化定制厂房、企业拿地自建等三种合作模式,将建设选择权交到企业手中。“这里背靠重庆,2000多家汽摩零配件生产企业,还有达钢、普光气田等大型原材料和能源企业,为企业建设和生产节省不少成本。”振兴集团达州项目综合办负责人陈思旭道出不少企业落子达州的缘由。陈思旭看中的优越条件同样吸引了来自长春、潍坊、武汉等地企业的目光。4月底,重庆宝航、武汉励耕等4家企业办理入驻手续,潍柴集团计划在园区建设500亩中试基地试验场,眼下百余台新研发的70马力折腰转向轮式拖拉机、四轮转向拖拉机等农机运抵园区,等待开启马达,下田作业……截至目前,园区来访企业83家,15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数家企业即将入驻。曹友林自豪地说,照此速度,预计半年内入驻的农机整装或配套企业将达10家。建设加速:所有在建项目8月前竣工并投产当招商捷报频传时,建设和生产也有好消息。园区初步预算投资980万元,由赵春江院士团队编制的园区农事服务中心、租赁销售中心、应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相关方案已完成。此外,园区正积极争取由中国农机研究院、南京农机研究所、中国农大等单位建设的“天府良机”智库中心在园区设立分中心。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止这些。“刚毅科技已入驻标准化厂房,1号厂房墙地面均完工,正在涂刷车间地坪漆。”陈思旭说,由振兴集团建设的6栋厂房中1号和5号楼建设进度快,每天园区有200多名工人、百余台机械同时施工,预计8月可完成所有项目,竣工并交付。即将交付客户的农机在生产端,首家入驻园区的农机装备企业——四川犇速农机公司仅用时两个月,就交付了首批制造订单,销售额超过10万元。该企业全年将生产7000多台微耕机、脱粒机、收割机,预计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犇速农机开了个好头。重庆超速农机等入驻企业,价值千万余元的农机也即将交付。”刘先林说,按照预期,到2027年“达州造”现代农机装备将在全国推广应用,园区的综合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谭雪 记者 刘金蓉 文/图 )4月26日,四川省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推进会走进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来自全省各市州、区县的代表50余人参加此次推进会。活动现场现场,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总经理谢玉萍从基本情况和工作开展两个方面汇报了德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探索实践。她讲到,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是全国首家市州政府合资共建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始终坚持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努力发挥规范流转交易、价值发现、投资者发现等平台功能。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交易体系;坚持培训赋能,扎实对全市有关职能部门、镇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及业务实操等培训;积极拓展资源类、资产类、资金类和综合服务类交易品种36个;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对每项交易品种,制定交易规则、交易流程、法律指导文本等,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管理,提供农村产权交易全流程服务,指导化解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杜绝新问题出现,有效避免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推动德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听取汇报后,代表们参观了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室,查阅了交易制度、交易目录、风险防控等文件、资料。代表们对德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探索实践印象深刻,表示德阳抓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牛鼻子”,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规范化建设措施实、效果好、力度大,为德阳开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进行了有益探索。下一步,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将主动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通过“健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规则、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努力为全省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提供经验总结和成果借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 文/图)4月26日,成都迎来了生态与文明的盛会——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世园会”)。这场以“公园城市·美好人居”为主题的展览,通过“一主四辅”的主分会场联动,将开幕式转化为一场世界园艺艺术与公园城市理念的精彩对话。成都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生态美景,更展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深厚积淀。邛崃分会场,作为成都世园会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多彩世园,花开邛崃”的主题,在龙门山脉的怀抱中,向世界展现了四川生物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和独特魅力。这一分会场的规划理念,立足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生态探索,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主题。园区规划面积约1200亩,旨在打造一个集游憩、研学、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览园,成为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生态支点,展示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成果。活动现场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开启邛崃的生态华章成都世园会邛崃分会场的开幕式在邛崃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内举行,这里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宝库,更是文化传承的殿堂,为远道而来的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开幕式上,除了展现四川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美景,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演员和嘉宾参与,为这场生态与文明的盛会增添了一抹国际化的色彩。外籍演员们身着代表各自国家文化特色的服饰,与四川本土艺术家同台献艺,通过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共同演绎了一曲跨国界的生态文明和谐乐章。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展现了成都世园会的国际视野,也体现了邛崃分会场作为一个国际交流平台的开放姿态。结合邛崃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开幕式通过情景演绎、六境探秘、方阵巡游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展现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缩影。在这里,自然景观与艺术表演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一场难忘的盛会。舞台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成为了演出的最佳背景,艺术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一群窈窕淑女翩然而至,一幅生动有趣的美景佳人图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开场舞蹈《春赋》以春天的生机为灵感,舞者们身着代表春天的服装,通过舞蹈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律。情景舞蹈《向龙门山出发》则通过研学旅行的形式,带领观众深入龙门山的每一个角落,以第一视角聆听司马相如抚琴吟诗、探寻邛茶邛竹的生态奥义、奇遇卓文君漫步密林……在不同篇章中感受龙门山水与人和谐共生的羁绊。活动一大亮点是AI创作的主题曲《赴邛州 共山海》,这不仅是一次科技与文化的创新融合,也是对未来音乐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主题曲的歌词由著名作词家樊明君撰写,将邛崃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巧妙结合,而作曲和演唱则由AI完成,展现了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接近尾声,一曲动人心弦的古琴独奏《流水》为开幕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势,隐约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其中的“七十二滚拂”,模拟水流之声,形象地描绘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气势。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此外,沉浸式大型巡游活动也是一大看点,通过现场讲解员和翻译的介绍,与会人员可以跟随“六大生境”主题花车巡园,体验邛崃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开幕式启动仪式上,选取白沫江江水浇筑万物生长的形式,更是体现了邛崃水生态多样性保护的主题。邛崃分会场一场生态多样性的探索之旅凸显“一馆一村六境”的融合创新邛崃分会场的展馆带给大家一次生态多样性的探索之旅,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展览和互动体验,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龙门山的生态价值。展馆分为“一馆一村六境”,其中“一馆”指的是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馆,而“一村”则是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的村落展示。“六境”则是指根据龙门山的自然条件构建的六大类生境系统,包括低山河流生境、沟谷密林生境、山地密林疏林灌丛草甸生境、岩石生境、山地竹林生境和人工生境,每个生境都展示了龙门山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种类。在展馆中,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到珍稀植物和动物,通过多媒体互动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整个展馆的设计旨在通过科普教育和生态体验,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也展示了邛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成都世园会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起点。邛崃分会场,作为2024成都世园会的生态支点,不仅是展示天府生态文明和天府文化的窗口,更是乡村振兴和新乡村发展的典范。邛崃市通过世园会这一国际性平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传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邛崃市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了以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提升了乡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同时,邛崃市还注重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通过修复和改造,使其成为展示天府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随着世园会的持续举办,邛崃分会场将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成都,这座绽放的生态之花,正以其独有的魅力,迎接着世界的目光,展现着生态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引领着乡村振兴和新乡村发展的新潮流。世园会期间(4月26日—10月28日),邛崃分会场实行免费预约参观制,可提前7天进行预约。关注“醉美邛崃”微信公众号,留言回复“门票”或点击“微服务—邛崃会场门票预约”即可获取门票预约链接;微信小程序搜索“世界园艺博览会邛崃会场门票预约”或者扫码预约小程序也可进入到预约平台,游客提前预约后凭二维码入园免费参观。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庄祥贵 陈康)4月27日,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县茶叶加工产量1650余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达6.05亿元。据了解,北川围绕“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大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茶产业链长制,完善“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结合通航产业园区低空经济带动茶产业新质生产,全方位促进北川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茶叶基地9.2万亩,现有加工营销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县市级龙头企业10家,茶叶加工厂房面积6万余平方米。2024年,北川计划通过提质扩面,改造提升茶园0.5万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9.5万亩,培育链主企业1-2家,茶叶加工产量1650吨,深度挖掘羌茶文化资源,预计全县茶叶综合产值突破7.5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严易程 文/图)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作为如今仍高度活跃的民族文化,它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鲜明特色,又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在藏羌文化走廊上,阿坝州茂县作为羌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羌族人口占比达9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这里世世代代浸染着源远流长的羌文化,从建筑到服饰,从乐器到歌舞,处处都可以窥见从远古闪耀至今的文化魅力。鸟瞰茂县近年来,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单一到丰富、从民间传承到国家保护,持续把非遗的“活态传承”放在重要位置,深度挖掘非遗资源,创作文艺作品、文化创意产品,以非遗彰显神秘羌文化魅力、激发民族团结活力、汇聚推动发展合力,擦亮茂县非遗品牌,着力打造国家级羌文化生态旅游首选地。“羌调”有特色  展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羌族建筑文化中,羌碉是其民居建筑的代表。中国古羌城,占地面积3000余亩,集各类古羌建筑的雄伟和风格于一身,融各种古羌文化的遗迹和元素于一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古羌城堡建筑群和文化最集中的古羌文明传承体。中国古羌城位于茂县凤仪镇坪头村,这里是历代羌王施政、办案、议事和居家生活的地方,内部的陈设再现了羌王曾经的生活,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中国古羌城“羌碉分为碉楼和碉房两种,是古代羌人为了保护家族和部落,在漫长历史时期中演变出来的一种精湛的建筑艺术。”坪头村村委会主任王学康介绍,结合羌文化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生息的特点,沿袭羌族“依山居止”的传统建筑风格,坪头村将原来比较分散的羌文化在景区集中展现,并对其进行了保护、传承与发展,全村也初步形成了以“羌”文化为主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格局。“今年一季度村里的民宿非常抢手,大部分被预定一空。”王学康说,当前全村共有民宿135家,已成为当地百姓创收的重要支撑,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320元,位居全县前列。不仅是坪头村。翻山越岭踏访传统羌寨,茂县西北的群山之中,距县城30公里,黑虎镇小河坝村的鹰嘴河组群碉如苍松般植根于鹰嘴河山梁上,背靠悬崖峭壁,从河谷上望,直入云天。小河坝村是一个从远古保留至今的较为完好的羌族原始村寨,保留了“依山而居,垒石为室”的建筑风格和羌族生活风貌,极具民族传统特色,是展示羌族历史文化和原始民俗风情的一个重要“窗口”。鹰嘴河组群碉2006年,小河坝村鹰嘴河组群碉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小河坝村鹰嘴河组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小河坝村被评为全国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老的羌寨,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里把羌文化“谱成”长歌,一曲一曲地唱向全国各地。围绕羌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建设目标,截至目前,茂县共建设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等文物保护单位33处,红色遗迹8处,并初步建成5个各具特色的羌文化生态保护片区。“羌调”有活态  让非遗更有魅力作为没有文字的民族,羌笛是传承羌文化的重要载体。羌笛是中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迄今有2000多年历史。“做羌笛,必须选用羌山海拔2500米以上特有的高山箭竹。”在中国古羌城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传习人赵昆告诉记者,羌笛制作的第一步就是挑选材料,高山箭竹油性好密度大,非常适合制作羌笛。赵昆在羌笛世家中长大,大学学的是园林艺术,毕业后也从事园林艺术相关工作,但是看着学羌笛的人越来越少,便回到茂县,跟随父亲致力于羌笛的保护传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游客能体验到羌族的文化魅力,使羌笛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赵昆如是说。赵昆在制作羌笛在茂县,像赵昆一样努力发扬传承民族文化,探索让民族文化走向大众的“匠人”还有很多。“别人叫我服装设计师,但我并没学过专业的服装设计,只是对我们羌族服饰情有独钟,所有的设计都是我在现实的基础上构想出来的。”茂县尔玛的嫁衣工作室负责人陈士江谦虚地说,她从事羌族服饰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羌族服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15年,茂县选送陈士江参加西南民族大学国家艺术基金《羌族民族民间工艺与当代美术地区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在教学成果展上,她的作品《尔玛的嫁衣》艳惊四座,并在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四川博物院展览会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羌族服饰一直都是羌族的族属标志之一,古老的羌绣能够流传下来,说明它有顽强生命力和群众基础。”陈士江认为,要走得更好更远,只有创新,就是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焕发出现代时尚活力。陈士江在工作室制作羌服出于对羌绣、羌族服饰的热爱执着。如今,陈士江已获得60多项专利,并成为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库中的一员,她的设计作品也被不少民间机构收藏,同时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征集收藏名录。“我们将持续通过‘静态+活态’的形式,让羌族文化‘活’起来,讲好羌族故事、民间故事,让广大群众能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茂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茂县将充分利用县级传习中心、乡镇传习所、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就业工坊、非遗传习所、非遗展示体验中心、非遗传承学校等功能和作用,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羌笛、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努力形成文化活态保护的良好环境,推动羌文化生态保护和传承。“羌调”进校园  在保护中接力传承传承让羌族非遗生生不息。而文化传承保护是永久性的事业,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在茂县凤仪镇小学,学生们不仅会开展众多非遗项目的课外学习,就连广播体操也换成了别具羌族风味的肩铃舞,有声有色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羌文化的种子。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羌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我校开始启动‘羌文化进校园’,同时还被确定为‘茂县羌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凤仪镇小学校长马涛说,为进一步加大羌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力度,推进羌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更好地进行羌文化交流与合作,学校还创编羌族萨朗韵律健身操——《九顶朝阳》,在校园内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余时间全面推广。文化需要交融也必须交融,文化传承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茂县凤仪镇小学作为“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将教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先后开设以羌族文化为基础的羌语(双语主持)、羌笛(口弦)、羌绣(剪纸)、羊皮鼓舞、肩铃舞、羌族少儿合唱、羌寨小导游、羌博小讲解员、陶艺和羌族文化相融合等极具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萨朗比赛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存在的根基。羌族是一个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马涛介绍,为深入推进羌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羌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好地弘扬和传承羌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还特别邀请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到校园,为学生们传授具有羌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近年来,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茂县分别在河西小学、凤仪小学、七一民族中学、黑虎镇小学、太平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涵盖羌绣、羌笛、民间故事、羌族剪纸、羌族多声部、铠甲舞等多个羌文化项目。截至目前,茂县能吹奏羌笛的学生人数达300余人,掌握羌族萨朗基本步伐的学生有10000余人,能唱各种类型羌歌的学生有5000余人,掌握羌绣基本针法的有1000余人。(部分图片由茂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詹锋 刘云林 记者 汤斌 文/图)“以前取快递、取款都要到离家3公里的镇上去,走路需要半小时,很费时间。现在服务站建好了,这些业务几分钟就能搞定,又快又方便,必须为这个站点个赞。”近日,在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华泉村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村民李兴办理完邮政业务后,一手拿着包裹,一手竖起大拇指。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据悉,华泉村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于2023年10月建成投用,建筑面积54平方米,设有服务区、宣传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服务范围覆盖该镇华泉村及二湾村、祥符村、桃树村等几个周边村。综合服务站实行“1+N”服务模式,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招聘、劳动维权、技能培训、快递收投、期刊订阅、取款贷款、医保社保查缴、生活缴费等综合服务,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集中、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家门口享便捷服务自投运以来,服务站认真开展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APP推广应用及信息报送工作,辖区内农民工的平台注册率达83%,报送平台信息24条,发布就业招聘信息15条,提供生活服务103人次,代投、代收邮件272件,提供金融服务631人次。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是最基层直接服务于农民工的工作站。截至目前,雁江区累计建成投用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29个,覆盖全区13镇29个村(社区),累计开展政务服务1.17万次,提供便民服务2.18万人次。雁江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上持续用力,充分发挥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的综合服务功能,真正实现“农民工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宋成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琅琅的书声、别开生面的蹴鞠比赛、超大号象棋对弈、古代科举考试场景再现……近日,“访长江首城 看宜路精彩”一月一主题4月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来到四川宜宾长宁县双河镇文庙,体验丰富生动的传统文化。趣味象棋(宋成均 摄)双河镇是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镇”,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竹笋之乡、中国长裙竹荪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等。双河文庙是一座兼具祭孔和教育教学功能的学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长宁士子,宋朝以来双河共走出了18位进士、78位举人,其中代表人物有明朝两位殿试榜眼周洪谟和李永通。周洪谟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李永通位居翰林学士。双河镇特产双河凉糕是一款充满魅力和故事的传统美食,其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学诵读(宋成均 摄)当天,媒体团的40多名记者先后走进双河文庙、凉糕非遗馆、凉糕一条街等地,通过实地采访、参观体验,感受首批天府旅游名镇的独特魅力。“非常惬意,我准备今年五一的时候带朋友再过来玩。”宜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子立表示,体验很愉快,在双河文庙看到了古代中国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感到非常震撼,并品尝了省级非遗双河凉糕,那细腻、绵柔、入口即化的口感非常喜欢。游客排队吃凉糕(宋成均 摄)“麻辣味的凉糕,让我感到惊艳,特别的好吃。”屏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万又菱表示,假期还要带上家人朋友来双河,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吃各种味道的双河凉糕。媒体团的到来,为“缤纷五月·‘趣’玩长宁”增添了不少光彩。5月1日,七洞沟景区将启动漂流季,推出夏日清凉旅游、“五一”期间门票免费等优惠活动。“五一”假期,长宁县将开展走进文庙“一举糕中”五一“趣”玩活动,结合双河文庙和省级非遗双河凉糕,开发“一举糕中”双河凉糕文创产品,在双河文庙开展状元体验、汉服巡游、蹴鞠、趣味象棋、蒙眼击鼓游戏、投壶礼射游戏、夹弹珠游戏以及国学经典诵读、民俗展演等。在高铁长宁站站前广场举行非遗文创展示展销迎宾活动和非遗特色文艺展演暖客活动,在图书馆温州商城中心馆举行“非遗文化·与您共传”非遗竹编体验活动和“青苗读书”系列绘本阅读活动等15项“趣”玩活动。七洞沟漂流(宋成均 摄)“我们营造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巩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消费,助力长宁文旅产业发展。”长宁县县有关领导表示,“五一”黄金周期间,当地将推出文旅优惠政策带动文旅经济,发放消费券,集合长宁县范围内品质好的餐饮、酒店、文旅企业、景区景点、旅游业态、旅游项目等,每天发放消费券10万元,每天发放文旅专项消费券5万元;赠送凉糕券,每天在高铁站前广场发放“一举糕中”凉糕券200张;游客转发“走进文庙‘一举糕中’五一‘趣’玩活动宣传推文”至朋友圈集赞领取“一举糕中”凉糕券1张,共发放5000张。游客领取后可在古井凉糕门店、双河文庙现场兑换领取“一举糕中”凉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赖红 泽巴贡布 记者 杨琦)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康巴高原春雪融化,在甘孜县的田间地头,新农机驰骋、新农艺见效、新农人添力,正将大地“翻新”一遍,铺展甘孜“粮”辰“丰”景。新农机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圣康田园综合体3900余亩的青稞地里,机器轰鸣、人流涌动,拖拉机、液压翻转犁、撒肥机、联合重耙、播种机等先进农业科技装备纷纷亮相,翻耕、播种和施肥等一气呵成。与传统春耕不同的是,此次上阵的新农机都搭载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和作业监测系统,成为春耕战场上的“主角”。新农机高度参与春耕播种,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还实现了春耕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集约、从低效向高效的转变,为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技与农艺相融合,传统与科技相碰撞。通过现场听、田里看、交流讨论、农技现场培训的形式,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端上了一场“农业科技盛宴”。特别是北斗卫星定位加惯性导航等技术的运用,就如机械装上了“天眼”。在州农牧农村局技术人员指导下,机械车手调转方向、松紧油门和刹车等,全部轻松搞定。新农机全程机械化作业据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正高级农技师高茂宏介绍:“过去甘孜县青稞生产主要以半机械化、人工为主,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在甘孜县推广数字化、智能化农业技术和全程全面的机械化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全州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了‘耕、种、管、收’作业质量水平;推动粮食作物的生产由全程全面机械化,向高端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下的春耕“新把式”,悄然展示了传统农耕方式在新时代的变化,也呈现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圣康田园综合体是我县的青稞万亩高产核心基地之一,总面积3900亩。我们以这个基地为核心来引领国道317沿线14万亩的百里青稞画廊建设。”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其格告诉记者。圣康庄园田园综合体据了解,下一步,甘孜县将结合“农牧再塑甘孜”工程,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群众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高效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高效服务好农作物春耕春播和田间管理工作,全力为甘孜县乡村全面振兴、社会经济发展“添码助力”。(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许芸浩 杨琦)4月26日,以“熟了樱桃 红了泸定”为主题的2024年泸定红樱桃采摘体验季推介会在该县冷碛镇杵坭樱桃谷开幕。此次活动旨在以果为媒,搭建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文化研讨平台,全面展示泸定形象、擦亮生态旅游品牌,助推泸定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活动现场在“忆在泸定”“赏在泸定”“游在泸定”“品在泸定”“宿在泸定”“大美泸定”的六个篇章中,舞蹈《飞夺泸定桥》、歌曲《红樱桃》和非遗文化节目《泸定山歌》《岚安锅庄》,演绎出泸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特色,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吃樱桃比赛”等互动游戏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活动现场据悉,今年泸定约4400亩红樱桃迎来盛果期,未来20天将陆续成熟上市,让“五一”小长假期间的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据了解,成都市蒲江县2022年在泸定县杵坭村实施乡村振兴首批产业示范带动项目,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对当地4家资金投入大、示范带动效应较好的民宿、农庄进行补贴,成功撬动行业发展,如今当地已发展农家乐近十家。据蒲江县对口支援泸定县工作队副领队郭宁介绍,蒲江还结合泸定旅游特色和发展前景,发挥自身经验和优势,联合相关部门,对泸桥镇咱里村、兴隆镇牛背山村等进行了打造。 (主办方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张平 周浩瀚  记者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暮春四月芳菲尽,大成玫瑰花正红。4月26日,走进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玫瑰产业园,只见朵朵粉红色玫瑰绽放枝头,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花丛中蜜蜂忙着采蜜,村民们忙着采花,一幅迷人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契机,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玫瑰种植特色产业。眼下,千亩玫瑰花竞相绽放,玫瑰花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花”、“幸福花”。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玫瑰产业园“这段时间正是采花的大好季节,我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能摘100多斤花,能卖100多元钱。”正在园区采花的回龙村村民牟光英高兴地说。此外,她还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平时也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有2万元钱左右,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随后,记者来到加工车间,只见7台烘干机正在紧张运作,对鲜花进行烘干处理。玫瑰加工厂负责人邓翔说:“我们每天处理鲜花达到10吨,生产干花达到2吨、细胞液达到4吨。”2019年,宣汉县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在大成镇回龙村引进业主流转撂荒地种植玫瑰3000亩,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实行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了扩大玫瑰产业效益,园区建起了生产车间,不仅能够生产玫瑰花茶,还能够生产用于美容产品的玫瑰花细胞原液。村民正在园区采花目前,依托玫瑰产业优势,当地修建了观光道、特色景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条。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及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产业效益每年可实现600万元,真正让玫瑰花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花、幸福花。“大成玫瑰园好香哟,花也开得鲜艳漂亮……”从县城慕名赶来赏花的李女士和她的闺蜜们,正徜徉在花丛中,不时拍照留念。“这段时间前来赏花的人特别多,只要是晴天,每天都有上百人,周末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赏花者络绎不绝!”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杜芹仕介绍道。“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玫瑰花茶、花露、花饼等延伸产品的研发加工,完善住宿、餐饮配套设施服务,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宣汉县大成镇党委副书记廖青英如是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秦勇)近日,在射洪市复兴镇雷堂村“有事找纪检·清廉乡村行”坝坝会现场,2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围绕春耕备耕、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群众关心事项“出题”。  “我们这边没有机耕道,机器没法直接开进田。”村民范术群率先打开“话匣子”,其他村民纷纷“跟进”。复兴镇纪委、雷堂村“两委”组成的“答题团”当即表示,将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而在大英县卓筒井镇铜盆寨村土地整理项目现场,此前村民反映的“施工进度缓慢,有可能延误春耕时机”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已经种下秧苗,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移栽了。”村民李玉应指着田地告诉前来回访的镇纪检干部。  今年以来,遂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打造“有事找纪检·清廉乡村行”品牌,统筹乡镇纪委与村级监督力量,采取坝坝会、实地走访、流动接访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场镇菜市等,收集群众问题意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收集到的问题,遂宁市纪委监委按照“纪检业务内的事包办,纪检业务外的督办”原则,以点题监督集中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以“清单式”“派单式”联动业务部门积极履职,目前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个。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群众诉求为切入点,遂宁市纪检监察机关还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开展毗邻监督的重要任务。  近日,安居区西眉镇纪检干部接到潼南籍业主陈吉昊反映的问题。他到西眉镇承包了35亩土地种西瓜,想用工却招不到合适的人。对此,西眉镇纪委通过优先在当地寻找和附近村民帮忙介绍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供需对接渠道,帮助其解决用工难题。  安居区纪委监委还与潼南区纪委监委在毗邻乡镇联合举行“阳光问廉”坝坝会,围绕干部作风、惠民惠农政策、涉农项目补贴等方面进行现场问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8
(记者 刘春华)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全省将全力以赴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33万人以上,千方百计增加工资性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今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要求,在脱贫人口就业岗位开发、服务赋能、技能提升等方面持续用力,全力以赴确保全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33万人以上。  为此,全省将持续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推进劳务协作下沉,不断拓展外出就业渠道。在就业帮扶车间培育建设、促进项目建设吸纳就业、拓展灵活性用工促进增收方面加力加劲,不断提升就近就业空间。科学开发岗位,合理掌握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守牢防止返贫底线。落实帮扶政策,核实人员信息,做好就业服务,维护正当权益,持续加强就业服务保障。紧扣脱贫人口就业需求,开发培训项目,优化培训方式,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深化“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针对性提供就业信息,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强化对口就业帮扶,持续促进就业增收,大力提升服务质效,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欠发达县域以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倾斜支持力度,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28
  (杜文龙 记者 李传君)“啾啾啾……”4月16日,走进四川省通江县松溪乡回龙场村山地梅花鸡孵化场,毛茸茸的鸡仔正成群结队地四处觅食,活蹦乱跳,工作人员忙着给鸡仔进行检疫、喂水、检查室内温度等工作,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3000余枚种蛋是3月15日入孵的,通过二十多天孵化,出壳了2500余只,预计5月10日可以对外出售鸡苗。”回龙场村党总支书记刘许表示,随着首批雏鸡成功出壳,也标志着山地梅花鸡全产业链进入新的阶段。  山地梅花鸡是“巴中仅有,通江独有”的纯血统土鸡。该孵化场投资70余万元,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目前正在建设第二期,全面建成后年孵化鸡苗可达10万羽。”刘许介绍,去年靠养殖整个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十万余元,老百姓户均增收在1000元左右。  据了解,自2021年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以来,独具本地特色的山地梅花鸡养殖成为重点发展产业。针对通江县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就业问题,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创新提出了“帮扶”换“岗”模式。  “帮扶换岗模式就是我们给予企业、养殖大户发展上的资金支持,但企业须为当地群众提供对应的基础就业岗位。”内江帮扶工作队队员、松溪乡副乡长陈良学介绍,这种模式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和固定工人招聘难问题,也可以打消部分企业、养殖大户唯补助做产业的投机念头,助力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今,松溪乡已发展山地梅花鸡龙头企业2家、村集体经济1家、30户大户,500余户村民全面参与孵化、养殖、销售全产业链发展,让村民的利益也得到保障。三年时间,松溪乡山地梅花鸡的年出栏量升至4万余只。  “老板把鸡苗发给我们,给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我们自己养,然后统一保底回收,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今年40多岁的村民王晓蓉表示,以前都是自己零零散散放养一些,也不晓得往哪里卖,好鸡苗也不晓得在哪里买。“现在我家里养了3000只鸡,一年下来能有10多万元收入!”  据悉,山地梅花鸡全产业链项目共计争取内江帮扶资金450余万元,其中250万元用于帮扶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养殖大户、奖励散养农户、建设培育保种繁育场,其余200万元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梅花鸡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力夯实了山地梅花鸡产业发展基础。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6
(仪瑞奇 谌子楷 记者 刘佳慧 文/图)古树吐新芽,茶香飘万家。近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的苔子茶古茶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采季。茶农们忙碌穿梭在茶树间,采摘嫩芽。这些精心挑选的茶叶经过制作后,将销往全国,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都贯乡,作为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的乡镇之一,凭借其温和的气候、分明的四季和充沛的雨量等优越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茶叶。这里的古茶树资源丰富,茶树整体寿命长、质量上乘、级别高。其产出的苔子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市场青睐。与传统茶叶采摘不同,苔子茶的采摘对技艺要求极高。茶农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采摘技巧。而采摘下的茶叶,更是需要经过精心加工,才能焕发出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茶农王斌说:“今天采摘的这一片茶叶都是上百年的古茶树,一天能采8、9斤,制成干茶大概是2斤左右,能卖300块钱左右,在家门口都能够把钱挣到了。”都贯乡拥有茶园11000余亩,拥有百年古茶树8000余株,产出的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产,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与一般茶叶相比,更加浓郁醇厚。在价格方面,苔子茶因其珍稀性和高品质而相对较高。这片绿色的叶子,既是都贯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宝藏资源。四川古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永杰说:“整个茶园拥有1600亩古茶树,每天的用工在100多人,预计今年采摘收入可达480万元,茶叶采摘过后,工厂按照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进行加工,还能进一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据悉,都贯乡现已建设大型茶叶加工厂2处,家庭农场1处;提升改造茶园2000余亩,有效提升茶园产量。同时,不断探索网络销售,开展精深加工,有效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年加工鲜叶120吨,产值1700余万元。一片片茶叶变身“金叶子”,成为带领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川茶产业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五个一”发展思路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结合现代化制茶工艺,逐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还立足石椅、带动全县、服务全市目标,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曲山镇、擂鼓镇、永安镇、陈家坝镇、通泉镇、桂溪镇、都贯乡7个乡镇,通过建设茶叶主题公园、苔子茶现代农业园区、新增茶叶初制加工厂、举办羌茶节、组织企业参加茶叶博览会等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感受古茶树的魅力。不仅提升了北川茶叶的知名度,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扩大了北川茶品牌影响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6
(刘晓东 胡莎莎 记者 刘佳慧 文/图)连日来,梓潼大地处处是繁忙的育秧插秧景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远远望去,水稻制种秧苗随风摇曳洋溢着勃勃生机,呈现出一幅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4月24日,在该县卧龙镇金谷村,田间地头尽是一派繁忙的农耕景象,拉线、抛秧、插秧,村民们熟练地为稻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你们栽母本的时候一定要和父本把距离拉开,母本与父本之间的行距要保正八寸,才能够保证以后父本的正常生长。”现场,金谷村水稻种植户蒋本友正指导村民控制好株距均匀度。为何不用机械插秧?据蒋本友介绍,这是水稻亲本繁殖,也就是种子的种子。它生产出来的种子是用于水稻制种用,所以要求纯度特别高,要达到99.5%以上才合格,所以亲本繁殖必须要人工手栽,手栽还要求每窝只能栽2颗秧苗,以此提升水稻制种品质。“经过85天左右的周期,就能收成种子,用于下一年的制种母本种。”蒋本友说,他这里120亩的生产量,生产出来的种子,可以保证1万亩水稻使用。“我雇佣了30多个人插秧,120亩地4天时间就栽完了。”据了解,卧龙镇自1976年开始发展水稻制种,是梓潼最早开始发展制种产业的乡镇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目前稳定在6000余亩。近年来,梓潼高度重视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了水稻制种现代种业园区,目前园区水稻制种面积3.4万亩,园区年产水稻种子720万公斤,产值1.8亿元以上,制种面积及产量居四川省第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