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芸倩 文/图
8月3日,笔者走进位于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只见23亩的现代化养殖车间整齐排列,全自动喂料、清粪、控温、通风系统高效运转,环境干净整洁,丝毫没有传统养殖场的异味。
这个总投资700万元、存栏10万羽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于去年11月启动建设,今年4月具备运营条件,7月22日正式投入首批蛋鸡。预计进入产蛋期后,日均产蛋量可达4.5吨!项目负责人赵龙银介绍,该项目采用自动化生物光照明、全自动控温通风等先进设施,搭配物联网养殖管理技术,实现精准控温、通风与喂养,不仅保障蛋鸡健康生长,更大幅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真正让“鸡棚”变“工厂”。
蛋鸡养殖车间
同时,通过技术加持,养殖业最头疼的粪污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最优解”。赵龙银说,项目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处理系统,将鸡粪烘干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对外销售用于果蔬、粮油等种植业生产,实现“变废为宝”。“既减少了面源污染,又创造了额外收益。”赵龙银说,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真正打通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通过集约化用地,将原分散在各处的38栋老旧鸡舍集中搬迁至23亩新基地,腾退出60亩土地,可用于发展生态种植、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从“散养”到“智养”,从“污染”到“循环”……一颗鸡蛋,用“科技+生态+联营”的创新模式,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