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李娟 张朝杰 常莉娟 陈泳 摄影 李冬)昨日,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庆丰收活动暨中国·成都第三届天府大地艺术季在天府农博园开幕。全球“最大”农博建筑初次亮相,智慧农业系统展示,丰收农事体验活动,一望无际的稻海和葵花海,田地间星罗棋布的艺术装置营造出云溪竹境、观荷望鱼、稻花竹浪等沉浸式体验……以千亩待丰收稻田为背景,天府农博园以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面貌,迎接来这里莅临参观的众多游客。无人收割机在田里奔忙着收割稻子助力现代农业“食品直播电商西南总部”等项目签约昨日下午,作为此次丰收节主要活动之一,天府农博园首届新乡村产业峰会举行。会上发布了《新津新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中国农大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发展策略》,签订了杭州魔筷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直播电商西南总部项目”、草根知本集团有限公司“新消费基金”、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新希望化工贸易平台全国总部暨交易结算中心”、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新希望鲜生活西南总部及数字化柔性食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同时,新津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达成协议,将在新津设教学实践基地。还有“农创林盘平台”“梨花溪精品民宿”等项目也在峰会现场签订了协议。在2020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落地新津,一年时间过去,产研院筹办得怎么样?昨日的峰会现场,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杜金昆表示,产研院科技人员的配备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已经完成,预计在今年年底前,产研院就可以运作起来。“产研院将在现代种业卡脖子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在食品加工与深加工方面探索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他说道。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收割机创业案例分享“共享农庄”“鱼菜共生农场”等介绍经验峰会现场举行了创新创业分享活动。四川途远美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石绍东,以及来自小金县沃日镇的木栏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先后分享了“共享农庄”案例:在天府农博园张河果园子社区创建“共享农庄”,通过“互联网+分享经济”,使得“共享农庄”走红网络,激活“空心村”;随后,该模式被复制到新津对口帮扶的阿坝州小金县,打造了木栏村“苹果共享农庄”,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奔康。现场还有“鱼菜共生农场”“蓝城·沐春风”“食物减法”、小巨人畜牧等项目参与了分享活动。“众多的项目可以折射出天府农博园筹建以来,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着力孵化乡村产业‘芯片’,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块试验田。”天府农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探索和创新,使得天府农博园核心区亮点密集,令“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考察智慧农业院士详解无人收割机如何自动作业昨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来到天府农博岛,对这里建设的智慧大田管理系统进行考察。记者跟随赵院士一行,参观了智慧大田管理系统。一路走来可以见到,许多智慧农机具正在大田里忙碌着:巨型的平移式喷灌机在稻田里缓缓移动,均匀地喷出水雾;无人收割机自动转弯、调头,在田里奔忙着收割稻子……据了解,这一整套系统正是由赵春江院士率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引进的。站在无人收割机正在工作的稻田边,参观者一行都为轻松收割水稻而兴奋不已。有人提出:无人收割机为什么会自动调头、转弯?赵院士立即进行了答惑:“其中的核心技术是智能感知技术,机器到了一块地的尽头之后,一系列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得到,通过控制技术实现转弯和调头。更重要的是,整个系统可以把数据即时传递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像一个大脑,可以控制机器运行。”在大田的各个角落,分布着许多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作物长势监测站。这些不起眼的设施有什么作用?赵春江院士介绍,通过这些设施,可以实现对大田土壤—作物—环境的生长要素进行数字化采集,进而判断当前的农田环境是否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预测分析作物的需水情况,系统自动控制灌排设备运行。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24
腾跃 刘学 (图片由都江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农贸市场,作为联结城乡的一条纽带,充满人间烟火气息,承载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农贸市场人流量大、经济活跃,加之有的市场基础设施滞后、人员往来复杂,“脏乱差”往往成了农贸市场的代名词。  既要保障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又要让城乡管理有序,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都江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破解农贸市场“脏乱差”入手,注重编织食品“安全网”,强化市场“红色力量”,实施精准服务,为市民“生命健康、舒心消费”提供有效保障,使农贸市场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为商户讲解预包装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知识。严格管理 织牢食品“安全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农贸市场管理的重中之重。今年7月的一个清晨,都江堰市彩虹综合服务市场,卖蔬菜的王大姐主动接受农药残留检测,她说,“我自己种的蔬菜,天然生态,找不到农药残留。”“顺利过关好呀,说明你种的菜质量可靠。”一旁的市场副主任申光涛笑着说,“都按规矩办,让市民放心消费。”  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农贸市场“主体缺位、投入不足、管理疲软”等问题,依照其“所处位置、修建时间、经营规模”等特点,按照“分类施策、一场一策”思路,“两手抓”提升“软件”和“硬件”。“我们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农贸市场‘脏乱差’,着力‘菜篮子颜值和内涵’双提升,为群众‘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加上一把锁。”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书记刘伟说,市场监管局和全市31家农贸市场开办方(管理方)一起,实行日常管理严要求,食品安全严把关,变“被动监管”为“主动作为”,明确“保洁、防疫、食品、安全”等专职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和执行“入市商品查验、索证索票、不合格商品退市”等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31家农贸市场设立了快检室和快检箱,截至今年9月中旬,该局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1940批次、监督抽检449批次,农贸市场完成自查快检上万批次。带头示范 党员商家“亮身份”  在予乐高桥商贸市场,党员店主顾荣方的卤菜坊烧腊店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顾客。  “党员做生意,要堂堂正正挣钱,做好清洁卫生,让食客放心。”顾荣方说。  “监管工作不可少,引导示范也很重要。”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为农贸市场出谋划策,通过发动党员商家积极带头示范,在彩虹综合服务市场、予乐高桥商贸市场建立了“市场、商家、社区”三方共管的特色管理模式,由“市场党员、商家代表、社区工作者”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与市场管理,有力推进了市场健康发展。  “第一步是引导市场里的党员店主‘亮身份’,以其优质服务带动商户提升服务质量。”予乐高桥商贸市场党支部书记张昌泉说,市场党支部成立后,经营秩序更加规范,为周边3个街道4万多名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党员店主生意越来越好,这和亮明党员身份有直接关系。”  “顾客一看到有党员的店招,就多了几分信任。”彩虹综合服务市场的党员业主高强说。“随着党员亮明身份示范带动,市场里缺斤少两和吵架拌嘴的事少了许多。”四川予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岷表示,如今,党员商家引领作用越发突出,党员经营户的生意十分红火。温馨服务 探索实践“放管服”  初来都江堰的外地人会发现:井然有序的农贸市场内,地摊和固定摊位干净整洁,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在予乐高桥商贸市场,来自天马镇的李大姐扬了扬手上的收据:“每次只交两元清洁卫生费,就可以在市场卖菜了,巴适。”  曾经,流动摊贩四处摆摊,影响市容市貌,怎么办?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联动市级相关单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变堵为疏,将流动摊贩纳入规范管理。“新东门综合大市场将200余户流动摊贩纳入统一管理后,既增强了农贸市场经营活力,也减少了城市监管压力。”刘伟介绍,根据市场实际制定一场一策,市场监管局协同属地镇街,鼓励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利用空置摊位和区域,规范增设“自产自销区、临时摊贩经营区”,主动吸纳市场周边流动摊贩进场。  基础条件落后的远郊农贸市场怎么办?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鼓励老旧  市场与时俱进改造升级。其中,运行近20年的蒲阳恒成农贸市场分区改造后,旧貌换新颜,全面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该局还倡导各农贸市场对入驻商家实施减免租金。去年以来,都江堰市农贸市场减免租金合计16.05万元,受益业主达283户。  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罗斌表示,守护老百姓的油盐酱醋茶,需要持续用力,温馨服务,该局将努力创建放心农贸市场,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4
(记者 张红霞)9月23日,记者从成都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一产业增加值达210.18亿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59元,同比增长13.2%。  上半年,成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实施强基行动,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101.8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2个、生猪出栏43.88万头,水产品产量4.87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3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11万亩,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30个,确保粮食、蔬菜、猪肉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稳定。  上半年,成都建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商指引及专家咨询工作机制,每月开展招商引资及省市重点项目投资促进工作调度,新策划包装产业引领性项目135个,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9%。启动556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荐3家企业参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农民合作社171家、家庭农场1744家。提升“农贷通”平台综合服务能级,目前平台入驻金融机构346家,发布金融产品848个,累计发放贷款28182笔、432亿元。  上半年,成都在“西控”片区大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4
四川省政协十二届第十五次常委会议在成都召开(记者 陈婷)9月23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柯尊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惠应邀出席会议。副省长陈炜代表省政府向大会通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情况。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深刻阐释和系列部署,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广泛凝聚共识、务实建言出力。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作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扎实开展“双助”专项活动,助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个重要基础建言聚力,促进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协力打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支撑建言聚力,协力实现乡村产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有”到“优”转变,擦亮我省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要聚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个短板建言聚力,协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根基,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要聚焦强化改革创新这个重要动力建言聚力,进一步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柯尊平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供重要保障,以履职尽责新作为检验党的建设新成效。  12位省政协常委、委员作大会发言。  会议审议通过了人事事项。  省政协副主席崔保华、曲木史哈、钟勉、李昌平、赵振铣、林书成、祝春秀、刘成鸣、杨克宁,秘书长兰开驰出席会议。  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应邀参加开闭幕大会。  2名公民旁听会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一只蜜蜂一生只能酿造一滴水体积的蜜,为此却要飞上约 800公里的路程呢!”听到这个故事,不少学生和家长对蜜蜂这种平常的小昆虫肃然起敬、发出惊叹。这是近日举行的邛崃蜜蜂科技小院蜜蜂亲子活动的一幕情景。  在邛崃蜜蜂科技小院,小朋友们迫不及待想感受小蜜蜂如何生活、采蜜,想要一探这神秘的蜜蜂王国。在四川农业大学相关专业学生、邛崃蜜蜂科技小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观察蜂箱,寻找蜂王,观看蜂箱里各种摆设,又参加了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参与游戏与手工制作,直观感受了大自然中蜜蜂的神奇。  该院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社梅告诉记者,开展蜜蜂科普活动,让前来体验的家庭一道“与蜂共舞”,一方面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蜜蜂、热爱农业、热爱自然,另一方面希望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推进科普教育,促进蜜蜂商业化授粉、农事体验等发展,丰富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  蜜蜂授粉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农业提质增产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蜜蜂产业。邛崃蜜蜂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与邛崃蟲鑫养蜂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将助力推进高校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服务乡村建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9月23日,“丰收龙泉·乐享生活”龙泉驿区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洛带古镇五凤楼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开展了农村趣味文化活动、农产品展销、非遗集市等,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展现多样的丰收。2021年度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授牌仪式。  活动中,同安街道同兴村,西河街道大龙村、两河村,柏合街道二河村,东安街道顶佛寺村、聚合社区,洪安镇大同村,山泉镇龙泉湖村、花果村、大佛社区等10个2021年度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获得了授牌。  在客家市集上,展示了龙泉驿区优质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蛋品、奶类等各类特色农产品,以及甘孜县的农特产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4
(记者 曹凘源)稻谷黄,秋收忙。9月25日,2021年天府新区农民丰收节暨天府粮仓庆丰收活动将在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天府粮仓举办,活动将围绕“庆丰收开幕式、田间趣味体验、农耕歌舞表演、丰收拍照打卡、大地‘籍’市展销”五大特色板块,形成全民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浓厚氛围,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亮点纷呈 干货十足从空中俯瞰天府大地,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农民的脸上。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一直在天府平原上生生不息。据了解,本次天府新区农民丰收节以丰收场景为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庆祝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体验田园农耕丰收乐趣。9月25日上午,本次活动将在籍田街道天府粮仓举行庆丰收开幕式,届时将有天府新区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街道和示范村(社区)、最美林盘、最美乡村人的表彰活动,有精彩纷呈的农耕歌舞表演,以及乡村振兴项目、农科院战略和销售服务签约仪式。在活动现场的农产品集市区域,天府新区各街道将精心准备各自的特色农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充分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营造全民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浓厚氛围。农耕体验 趣味多样本次丰收节活动将展示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绘制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主办方还准备了摸鱼抓鸭、收割稻谷、扎稻草人和农村合作社参观四大互动体验活动,广泛邀请游客在丰收节当天参与,全民共欢。据了解,活动当天在这里可以体验传统打谷子的酣畅淋漓,在这里可以亲手扎个稻草人守护快乐童年,在这里可以体验捉稻香鱼鸭的田园乐趣。名次优先者,鲜活的稻香鱼、肥美的稻香鸭免费带回家。此外,市民还可以参观当地农业合作社,了解大米从种植到端上饭桌的“前世今生”,品尝新米及乡村饕餮丰收宴。主办方还准备了蔬果粮仓、稻草雕塑、童趣时光等主题点位供游客“打卡”,充分体验生态乡村旅游带来的欢乐。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23
成都完成新(改)建幸福美丽乡村路600余公里(记者 田程晨)公路通村入户,连城带乡,既服务产业发展,又助力乡村振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服务乡村群众方便、快捷、安全出行为宗旨,切实推动全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保障。在青白江区福洪镇上元桥社区,大件路东绕线、青南大道、港城大道横穿而过,借助交通优势,上元桥社区吸引了大型农业项目的入驻,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四川茗果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柑橘种植为主的企业。选址上元桥社区,就是看中其交通优势,“如今港城大道穿境而过,货物运输很方便,对以后产品的出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会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采摘等延伸产业。”四川茗果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福洪柑橘通过港城大道运输到全国各地,这条路也让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青白江区上元桥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港城大道不仅解决了当地的交通出行问题,更为当地带去了人气、商气。完善的路网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现在,青白江区有上万吨油桃、杏果、食用菌等农特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并实现了“互联网+农村寄递物流”。同时,配套打造农村电商服务基地,建成区级农村物流分拨中心、126个乡镇物流配送站、83个建制村通邮点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崇州道明竹艺村、温江幸福田园、都江堰问花村……不仅在青白江,全市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每到周末,这些特色乡村景点人气爆满。城里人来到农村游玩,农村瓜果卖进了城里。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以构建广泛覆盖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力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质量为落脚点,近年来,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20公里,完成新(改)建经济适用、功能完备、路景融合的幸福美丽乡村路600余公里,打造产业节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至县道及以上等级公路15分钟交通圈,为群众创造更加顺畅、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在蒲江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茶叶、猕猴桃、柑橘三大优势农产品布局,配套建设甘成路、陈坝路、西坡果岭路等200余公里的产业道路,服务约45万亩三大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种植区,每年运输约15万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进入产业园区,每年运输超过50万吨优质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铺就了农民增收之路。以路惠民以路兴业,“农村公路+现代农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等路旅、路产融合发展模式让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实现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农村百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群众需求,高标准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该局负责人透露,要高质量开展“幸福美丽乡村路”创建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秋来,丰收里盛满金黄。9月19日,站在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观景平台上,茁壮生长的油橄榄铺满了山坡,枝叶间挂满了青红相间的果实,淮口街道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张初春甚是欣慰,“原来这里全是荒山荒坡,现在都变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龚家村的变化有数据为证:2015年引进油橄榄产业以来,累计发展1万余亩,2017年底龚家村全面脱贫,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0元,人均增收15420元。  由点到面的变化更是让人欣喜:截至2020年底,金堂发展油橄榄种植基地7.73万亩,产鲜果9000余吨,产油830吨,一、二、三产业加上林下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  这些变化,源于金堂用工匠精神科学推进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由于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金堂油橄榄一进入盛果期亩产果可达一吨,品质清香出众,“金堂油橄榄”荣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金堂橄榄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定。  梳理金堂油橄榄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成熟的橄榄果。试验新品种 少数优良品种终获认可  早在1976年,国家就安排在淮口街道试种过油橄榄,“由于技术不成熟和没有产业发展意识,果子结出来了,但不知道拿来做什么,有人还拿来冬天擦在手上治冻疮。”张初春回忆。  这段并不美好的回忆却成就了一个机遇。2009年一个华侨企业家在成都考察,想在与地中海同处北纬30度的地方投资发展油橄榄种植。金堂县相关人员闻讯前去对接,根据试种历史推荐当地的生态环境,最终这家企业选择落户淮口街道,主要引进种植西班牙最适合的品种阿贝基娜。  要做就做最好。由于这里地处龙泉山阳坡,土壤瘠薄,过去试种元宝枫、核桃、桃子等都不成功,而油橄榄还可以实现生态经济两个效益的统一,淮口街道对此相当重视,2010年组织各级骨干去最早规模发展油橄榄的甘肃武都和省内西昌、广元等地考察,共引进30多个品种回来试种。橄榄油产品。  金堂县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院企合作,与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和马德里理工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建油橄榄产业研究院,在品种选育、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已引进油橄榄品种90余个,建设油橄榄智慧林业试点示范基地2个。  邀请中国油橄榄专家邓明全作为金堂油橄榄产业首席专家,金堂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等国家、省、市专家为成员组建油橄榄专家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把关,定期问诊油橄榄产业发展。同时聘请甘肃陇南油橄榄技术能手组建县级技术服务队,深入油橄榄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服务。  经过12年的积极探索和发展,金堂油橄榄产业在品种“芯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阿贝基娜、科罗莱卡、莱星等品种经多年试种证明,挂果早、坐果力强、抗逆性强,非常适合在金堂生长。而科罗莱卡,果子虽然小一些,却是榨出顶级橄榄油的优良品种。从西班牙进口移栽的油橄榄古树。打造精品园 提升单位效益带动农户  油橄榄在成为金堂与食用菌、黑山羊、柑橘比肩的支柱产业之前,也走了一些弯路。  2011年为了迅速把油橄榄产业发展起来,原淮口镇斥资100万元一次性采购了30万株油橄榄苗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面进行推广,但结果却让大家失望。龚家村金堂县佳兴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达平对此记忆犹新:“品种太多、太杂,也缺乏技术,连株行距都弄不清楚。最开始还挖深坑栽,长起来才发现容易遭水涝,树要伤根生病。”  何达平原来在成都创业,他回乡后也带回了新的理念,“我们就是要打造精品园,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单位效益。油橄榄管得好,一亩进入盛果期亩产就是一吨,亩收入八千元。随着油橄榄越长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亩收入也会越来越高。农民看到效益好,自然就会跟着这样来干。”  何达平的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合作社认真研究学习四川西中油橄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聚峰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油橄榄种植龙头企业在品种、育苗、园区管理等方面的优点,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如今,合作社利用村集体资金入股建设的百亩油橄榄精品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这种看得见的变化,让当地油橄榄种植户的观念发生巨大改变。龚家村18组村民高云海2014年种植了10亩多油橄榄,他坦言:“我在品种上没有走弯路,种的都是阿贝基娜。但当时没有在管理上下功夫,主要去发展林下经济,种川明参和生姜香葱去了。结果忙了一年下来,花了很多功夫的经济作物卖了3万元,没怎么下功夫的油橄榄也卖了3万元,于是决定在管理上好好努力。”  当地龙头企业与农户签的保底价收购合同是鲜果一斤4元,稳定的价格也让高云海等农户吃了“定心丸”。现在,金堂油橄榄种植户都在查漏补缺,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做好修剪、施肥和病虫防治,从零到整,整体提升着油橄榄产业发展水平。(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3
(记者 胡大田 摄影报道)9月19日,中秋节假期第一天,数日阴雨的天空终于放晴,蓝天下,阵阵微风拂过。又到了一年收获季,在郫都区德源街道的东林村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里,稻浪滚滚、稻香四溢。不远处,收割机在农机师傅的操作下,饱满、金黄的稻谷尽收其中。打包后的稻谷被一袋一袋陆续搬到田边堆放整齐,经过数据汇总、综合计算等过程,最终完成了天泰优808杂交水稻测产——折合每亩干产772公斤。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工作人员指导下,孩子们在收割稻谷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天泰优808杂交水稻品种产量高、米质好,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好的耐肥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特别适合稻渔综合种养,可帮助农民实现稻田亩产收入上万元。”趁着阳光好,晾晒稻谷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那时,科学园的稻田才刚插完秧,细密的小雨中,静静的田垄上排满了自发前来吊唁的市民,经过整个夏天的生长,稻穗逐渐饱满、慢慢泛出金黄。如今阳光下,园区内孩子们手握自己收割的稻穗,小脸上尽是满足。“我们参与杂交水稻制种有好几年了,现在很怀念袁老。”科学园工作人员刘金涛介绍说,袁隆平一生与成都有着无尽的缘分。袁老曾说,四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争取一年来一次成都,不仅要指导四川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更主要的是“回家”。“我们国家的水稻制种现在能在全世界排在领先水平,袁老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要把袁老对科研的那种执着精神传承好。”袁隆平院士是我们科研人员永远的榜样,其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水稻制种的道路上往更高水平不断努力。收割好的稻谷,随即运走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水稻已成熟,放眼望去金黄一片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22
(记者 钟文 曹凘源)9月21日,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大邑县的稻乡渔歌第三届“天府丰收节”现场,“天府第一蒸”为市民带来了上千份稻乡特色蒸菜。周边是金黄遍地的成熟稻谷以及忙碌的人们——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个收获的季节”。同样是初秋,在蒲江两河村,柑橘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压弯了枝头;而在天府新区的鲲鹏生态产业园,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其合作伙伴便从零开始增至550余家……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成都,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加速发展,生态效益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成都这座城市融入骨子里的理念和行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记者日前分别走进乡村、项目和企业,实地探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实践。大邑县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 资料图片点位一:蒲江县两河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采摘0.25元/斤,上车+运输+下车0.5元/斤,分拣0.2元/斤……掰着手指头,蒲江县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给记者算起账来:每斤柑橘收货时的人工成本是1元左右,前期还有施肥、修枝、疏果等工序……正说着,就有广东来的客商,提前约好的,来下单了,“我们这里临时销售的很少了,绝大部分早就已经被来自上海、广东等地的商家预订了。”姚庆英指着窗外的一片柑橘地,沉甸甸的果实压得树枝早就弯了头。根据2020年的数据,两河村人均纯收入36500元,“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村民,在自贡等地还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加上这些收入,肯定不止。”从最初的县级贫困村,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两河村走的就是一条依托生态本底、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1992年入党,1994年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姚庆英说起那段日子,仍旧激情万分。有人对她产生过怀疑,姚庆英对自己却没有丝毫的怀疑。村民大会在村部院坝召开,她往前一站说,“贫穷不可怕,就怕没信心。”此后,在姚庆英的带领下,村民在自己的承包地和自留山上种草莓、种脐橙。一片片果树苗噌噌往上蹿,连续几年村里的水果大丰收,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村民也高兴,认为这就是他们所要的幸福生活。”2013年,两河村对原有的品种进行改良,成功引进包括不知火、春见、爱媛三个柑橘品种,“当时的价格,达到5-8元/斤,比改良前的柑橘价格高了不止多少倍,家家户户纯收入基本上都在10万元以上!”既要甩掉穷帽子,更要过上好日子。不仅要让村民赚钱,姚庆英还想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2011年,她到处争取资金,最终争取到9000多万元,通过土地置换建成“两河逸园”农民新型社区。这个耗时一年多建成的新型社区都是两三层楼的小洋房,配套设施完善,跟城里的住宅小区没什么两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气象在这里完美呈现。“下一步,我们重点就是要把乡村旅游、乡村养老和精品民宿做起来。”姚庆英指着前方的沿山公路告诉记者,在村民都富裕起来后,要考虑未来进一步发展提升的事情了,“让美好生活变得更美好,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和追求。”点位二:大邑县稻乡渔歌依托重大项目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9月19日,以“庆丰收 感党恩 永远跟党走”“科技赋能产业 智慧驱动新农"为主题的2021第三届天府丰收节开幕式在成都大邑稻乡渔歌举行:在万亩金黄稻田之中,分享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参观借鉴已经成功的案例,成为众多与会嘉宾感到“十分幸福的一件事”。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大邑县沙渠街道祥龙社区,占地约150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现已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325亩,目前已完成投入资金约8.8亿元。拥有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堵点何在?项目启动之初,一大堆的问题在等着项目组。而这些问题不解开,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发展,要么南辕北辙,得不到百姓支持;要么脱离当地实际,成了无本之木。“笨办法”——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2019年7月,项目方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就先后派出20余人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对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主要围绕农民基本信息、外出打工族需求、农业生产、子女教育、农村养老、乡风文明建设、金融服务、村容整治多个维度48个问题展开调研工作,调研涉及3村(祥和、龙兴、龙华)2087户,8536人,最终形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只有了解了村民所需所想及所盼,我们的项目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进行设计。”项目启动建设过程中,按照以农业为“基”、绿色为“魂”、产业为“手”、人才为“柱”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当地优质的农业资源、田园水系林盘资源,探索将旅游业与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共生,形成了渔稻共生立体种养示范区、稻乡渔歌艺术中心、乐农公园、精品民宿、川西林盘等一批优质项目,对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人才返乡、品牌孵化、模式创新、集群发展等都进行了有益探索。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总流转土地面积约8800亩、招商面积7200亩,自营面积1600亩,自营部分主要发展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稻鸭鱼立体综合种养、有机蔬菜种植、农产品初级加工。“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当地务工、村集体合作促进农民增收,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7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8万元,平均收入提升超过120%。稻乡渔歌所在地大邑县董场镇祥和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增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产业得到发展:形成了农商文旅体融合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雏形——以农业为基础,打造的乐农学院共计开展培训150余期,累计培训10000余人次,带动本地用工量达50%,本地固定用工量超过500人;开展稻乡渔歌项目研学活动、稻田立体模式养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点位三:天府新区鲲鹏生态产业园合作伙伴从零激增到550余家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背后的强大支撑则是产业加快发展、企业快速壮大。在刚刚过去的8月,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暨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四川)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相比以往,今年的大赛赛题涉及政府行业创新解决方案、金融行业创新解决方案、运营商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等7大方面,大赛规模也扩大至全国不同省份的23个赛区。无独有偶,在四川天府新区2021年第三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名单中,成都鲲鹏生态基地的名字再一次上榜。据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天府新区已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鲲鹏生态产业园,目前鲲鹏生态产业园A区已经建成投用,B区和C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作为鲲鹏生态发展的承载主体。鲲鹏是华为通用计算处理器的名称,是鲲鹏计算产业中的核心部件。该产业涵盖了从底层硬件、基础软件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鲲鹏计算产业作为算力基础设施产业,正在为城市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电力等多行业提供算力底座。大力发展鲲鹏产业,是成都实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面向未来,鲲鹏计算产业如何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全市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历程中,起到更多引领性和标杆示范性作用?一组数据可以作注脚——自2019年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户成都以来,一年半时间,500多天里,中心团队规模从几个人增长到几十个人,而对接的合作伙伴数量,则从零激增到550余家。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31款软件产品完成与鲲鹏的适配,覆盖政务、公安、医疗、交通、园区、电力、金融、城管、教育,基于鲲鹏的行业解决方案已具备在区域内快速落地和规模商用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全国已布局的22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中,去年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综合运营指标排名全国第一。依托于鲲鹏产业发展,如今,成都的多样性算力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华雁智科、久远银海、科来软件等本土企业积极拥抱鲲鹏计算产业,在智慧医疗、智慧电力和数据安全等领域打造解决方案,助推数字产业加快发展。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22
(记者 史晓露)在没有阳光和土壤的密闭环境中,水稻可以正常生长吗?  最近,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所带领的团队合作,找到了答案。  他们将水稻种植到植物工厂内,在经历63天的封闭生长后,水稻结出金黄饱满的稻穗,这个时间比大田环境下的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这是水稻种植史上颠覆性的重大突破。”钱前说。  水稻生长周期减半如何实现?未来又有何应用价值?近日,记者走进实验地点——位于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的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一探究竟。在LED光源下吃好喝好水稻生长周期有望缩短至60天内  天府新区兴隆湖畔高楼林立,记者以为这项意义重大的实验就藏身在这些玻璃幕墙里,该实验的主要完成人卞中华博士却把记者领进楼下一间不起眼的集装箱,这位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光生物学研究中心科研骨干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实验场所。它的专业名字叫‘移动箱式植物工厂’。”眼前的植物工厂像个放大版的玻璃柜,外立面是不透光的磨砂玻璃,面积仅15平方米。  工厂虽小,“五脏”俱全。打开房门,只见屋内被红色和紫色的光晕笼罩着,左右两侧摆放着4层栽培架,架子上是一丛丛青翠的水稻秧苗,采用无土栽培种植在营养液栽培槽中。房内的新风系统和二氧化碳供应系统可以调控室内温度和气体环境,营养液循环系统则为水稻生长发育供应所需的水分和矿物质。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三轮实验。”卞中华介绍,前两轮实验结束后,他们调整了一些光温参数,希望通过精准的环境优化与养分供给,进一步将其生长周期缩短至60天以内。  植物工厂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水稻所需的环境和营养要素,都能靠人工调控的方式满足,包括光照、水、温度、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卞中华说,“简单来说,就是让植物吃好、喝好,自然长得更快。”  在整个环境控制中,光照管理又是关键因素。卞中华说,植物对光的需求包括光辐射强度、光谱、光周期等,对光环境进行精准调控,相当于为水稻定制专属的“光配方”。  目前的研究已发现,光照强度过低或过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不利;而太阳光谱中,只有5%左右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其中红光、蓝光是维持植物正常光合作用的必需光质。  卞中华指着栽培架顶部的平板式LED光源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太阳光的替代品,它可以定制光谱,调控光照强度,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提供适宜的光环境,促进水稻提早开花、快速结实。”卞中华一边说,一边旋转控制按钮,灯具上一共有6个按钮,可以调控紫外光、蓝光、白光等光谱强度。  光照还能影响作物的品质。最近,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科研助理李宗耕发现,不少网友留言,想知道植物工厂中生长出的稻谷品质、口感好不好。“从蔬菜实验来看,品质不会受到影响。”李宗耕说,不过,为了得到一个更确定的答案,他们决定把稻谷送去检测机构检验,看看其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如何。一年可种6茬水稻大大节省育种时间成本  种子培育,什么成本最高?时间成本。  再牛的技术,也得看着作物慢慢长,这也就是为什么前几年有个新闻,某农科所的芋头被人偷吃了,科研人员急得痛哭流涕,因为那是花了6年时间选育、杂交、淘汰的成果。  植物工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给作物生长按下了快进键,从而帮助科研人员在有限时间里,研发出更多科研成果。  记者发现,植物工厂里的水稻成熟后,比普通水稻更矮小。“这些水稻是由钱前团队提供的矮秆品种,成熟后株高仅30厘米左右,而普通水稻成熟后高度至少在1米左右。”卞中华说,株型较矮适合在植物工厂下进行多层立体栽培,最大化利用空间,节省成本。  在第一次实验中,他们选择了6个矮秆品种,其中2个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定植后45天抽穗,63天收获,单层栽培架的综合产量为每平方米0.98公斤,相当于亩产652公斤。”卞中华介绍。  这一实验结果令人振奋。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长期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在他看来,植物工厂在缩短作物育种周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水稻生长周期长,生育期在120天以上,一般情况下,一年只能种一到两季。使用传统育种方法,通常一年只能产生1至2代,为了加快育种进度,农业科技人员会选择到海南等热带地区“南繁育种”,但一年也只能产生2至3代。在这种情况下,要培育出一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年以上。  “植物工厂环境下,水稻可以在60天左右收获,一年就可以种5-6茬,育种就可以产生5-6代,大大节省育种工作者的时间成本。”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工厂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其长介绍,植物工厂不受空间限制,还可以建在实验楼或育种单位附近,栽培层数可以达到10层以上,最大程度利用空间。  植物工厂也为水稻工厂化栽培提供了可能。最近,杨其长接到了不少咨询电话。“很多企业都很感兴趣,刚刚一家重庆粮食集团的经理打电话来,想在当地推广。”  植物工厂为何会受追捧?“优势很多。”杨其长说,植物工厂不受土地、空间和气候条件的约束。“西南地区夏天高温高湿,容易诱发病虫害,冬季光照偏弱,会影响作物营养物质的代谢合成。”杨其长说,用植物工厂种植水稻,可以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下一步,他们打算选育出适宜植物工厂种植的水稻品种,提高产量,“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杨其长说。生产1公斤水稻需要60多度电推广应用面临成本制约  不过,目前这项研究才刚起步,要大范围推广还面临成本制约。  近年来,随着植物光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LED光源成本的大幅下降,植物工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已经超过200家,但主要用于生产生菜、番茄等蔬菜。  “即便是生产蔬菜,盈利也很难。”杨其长介绍,他们曾对北京一家生产生菜的植物工厂进行过测算,每生产1千克生菜要消耗10度电,相当于6元。结合产量分析计算,每千克生菜的生产成本为21.19元。但目前露地生菜的零售价仅4-6元/千克。  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植物工厂出产的蔬菜有专门的标识和认证,市场售价通常比常规蔬菜高出1倍左右。“照这样计算,企业盈利面不大。”杨其长说,推广植物工厂,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一是初期建设成本高。植物工厂在封闭的室内环境下进行,需要的环境控制系统、人工光源系统、多层立体栽培系统、营养液循环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工程设施和配套装备价格高昂。按一个栽层面积计算,初期建设成本平均在1万-1.5万元/平方米。  二是运行能耗较大,其中电力成本占了大头。据测算,人工光照明和空调的电力能耗占到总能耗的8成以上。  相比于蔬菜,生产水稻的成本更高。“用植物工厂生产叶菜,长出来的部分基本都可以食用,但如果种水稻,只有稻谷可以吃,不划算。根据测算,生产1公斤水稻需要60多度电。”杨其长说。  对于未来,他仍持乐观态度。“2005年,我们刚开始研究植物工厂时,买了4块1平方米的LED光源板,就花了10万元,但现在,只要三四百元。”相信随着技术进步,通过开发新材料、利用新能源,未来植物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它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2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2021年9月17日,由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第二届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此次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招标共推出了2个特色小镇和15个川西林盘,分为专业组和公众组。专业组包括2个特色小镇和12个川西林盘,面向具有相应资质或执业资格的规划设计机构;公众组包括3个川西林盘,面向公众进行公开征集,不限定应征人的数量,不要求应征人具备专业的执业资格,鼓励所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各类法人、社会团体、自然人或自然人自愿组成的设计团队报名参赛。邛崃市推荐的种业特色小镇、夹关镇驿道茶歌和渡槽记忆林盘等3处点位成功入选,是成都市各区市县中入选比例最高的区市县。推介会上播放了邛崃市全域林盘、种业小镇和夹关镇的介绍视频,吸引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在第十八届西博会展场,各类特色农产品让人大开眼界。9月17日,记者发现中药、水果、粮食这些普普通通的农产品被赋予加工的元素,既让人眼前一亮,又大大提高了附加值。用来制作自热米饭的生态稻米。制茶制面蒲公英赢得好身价  很难想象,过去在山野田间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蒲公英,经芦山一家公司妙手加工,就成了富有特色的蒲公英茶、蒲公英面,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旅游产品。  “芦山是适合康养的地方,而且中药材产业很成气候。2018年,我们就采用当地野生蒲公英来试制蒲公英茶、蒲公英面。”芦山大康中药材有限公司股东李红梅说,“成功之后,公司在芦山县龙门古镇种植了1000多亩蒲公英,全用来搞加工或者做药膳。”  李红梅介绍,蒲公英自开春后即可开采,一年可采5 茬,每亩鲜叶年产量可达6000-7500 斤。公司将春季采摘的鲜叶用于制茶,其余季节采摘的用于制面。蒲公英茶特级可卖 238 元/斤、一级可卖 128 元/斤,蒲公英面可卖 6.5 元/斤。由于蒲公英面系全部采用鲜叶榨汁和面加工而成,不加一滴水、采用自然晾晒,因而非常俏销,往往要提前 1个月预订。  据了解,蒲公英茶、蒲公英面具有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自上市以来就成了芦山的特色旅游产品,利润可观。公司往往只将65%的鲜叶制作茶和面,其余35%的鲜叶则开发成药膳菜品供应当地,从而形成蒲公英的系列产业链。加工饮料仙人掌果不愁卖  泸定县此次特意带来新开发的仙人掌果饮料参展,引发了参观者的好奇,都争相一尝仙人掌果的味道,1天多时间就卖出了1000余瓶。  “泸定县在兴隆、冷碛、德威等乡镇种植有1万亩仙人掌,亩产鲜果可达几千斤,种植10多年来,果农一直卖的是鲜果。”蒲江援藏干部、泸定县经信局电商中心副主任张锐说,“但鲜果刺多、难剥、不易保存,极大地制约了产品的销路。”  张锐介绍,去年一家公司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受到启发,利用仙人掌果原浆开发出了罐装的仙人掌果功能性饮料,今年7月又开发出塑料瓶装的。1罐(瓶)300毫升的仙人掌果饮料,加入了原浆、纯净水以及其他辅料,卖到了8元/罐(瓶)。仙人掌果饮料具有清热等功效,而且还有与荔枝相似的味道,除销售成都外,还销到了浙江、广东。  据了解,仙人掌的鲜果产地售价仅1.3元斤左右,仙人掌果饮料大大地提高了鲜果的附加值。通过加工仙人掌果饮料,大大缓解了鲜销压力,特别是解决了鲜果在销售尾期熟透不易贮存的棘手问题。生态稻米“自热”一盘增效益  仅仅两年时间,资中县家庭农场主葛小君就完成了从单纯发展种养业到“种养+加工”联袂发展的转变,他的主打加工产品就是生态稻虾自热米,此次参展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原来在资中,发展了2000多亩稻虾产业,利用稻田养殖龙虾,再种不施肥、不打药的生态水稻。”9 月 17日,葛小君告诉记者,“尽管,1斤生态的谷子卖到了3元多,但产量太少,亩产仅600斤。”  葛小君并不满意,何不利用自己的生态水稻搞加工?于是,葛小君在两年前与人合伙成立了公司,利用农场的生态稻并在外收购一部分,加工成富有特色的生态稻虾自热米,很快就有了成型的产品,并在市场一炮打响。  葛小君说:“我们开发了笋尖牛肉等多种风味的生态稻虾自热饭,吃起来更香,加工过程中还脱了一定的淀粉和糖分,通过线上、明星直播平台等渠道销售,卖到了15-20元/盒。而1盒自热饭的原料仅一二两生态稻虾米、菜包、发热包、发热水等,其效益比单纯卖稻谷提高了几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8
(记者 张艳玲 龙成)早在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在总结统筹城乡实践和“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基础上,向全市乡镇派驻专业规划师,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提升乡村规划水平。11年来,成都市累计招募十批乡村规划师共520余人次,乡村规划师参与灾后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等聚居点建设项目783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217个,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镇村规划成果。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对乡村规划师制度一探究竟。规划建设后的荷桥村。 资料图  深入一线,统筹谋划,村庄因你而美好  “村里重新规划建设后,路修得更宽,房子建得更漂亮,住得也更舒服。我就在村里工作,家门口赚钱的同时还能享受生活。”成都市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樊大姐说。  几年前的成都市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还很破败,沿着山腰的单向水泥路、零散分布的红砖黑瓦破旧房屋、产值低下的传统农业,村子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14年时,还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三年前,乡村规划师曾文婷入驻平泉街道,简阳市将荷桥村作为市里重点规划提升对象。曾文婷挨家挨户走访调研,通过对荷桥村地形地貌、村居生活、产业发展等综合分析,并且与农业、国土、住建、发改等多部门沟通协商多次,最终形成了“荷桥精品林盘”规划方案。  “用专业人做专业事。”成都市城乡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佳告诉记者,国内乡村规划工作相对城市还比较空白,主要体现在农村规划人才不足、编制水平不高、规划和建设脱节等,十多年来我们探索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将专业规划人才导流到乡村,形成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乡村规划的难点痛点,乡镇党委政府最有感受。“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乱搭乱建、超标准建房这些都是传统难题,最关键的是各种乡村新业态项目、新村项目的实施落地,需要大量的规划和落地工作,乡村规划师凭借其专业知识,成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得力参谋,能跟第三方进行有效沟通,确保规划不只是‘图上画画’,而是适宜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有效科学安排。”崇州市白头镇党委书记李铭剑说。  为了让村庄更美好,不少乡村规划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坚持。崇州市乡村规划师裴辉为了村口的一颗大树不被砍,多番协调,最终他的意见被采纳;曹云华曾因为新村房屋户型不符合村民生活习惯,和规划设计单位反复沟通。  “只见新村不见村民,这样的乡村建设失去了乡村的本底。”曹云华2009年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设计公司工作,2018年初成为一名乡村规划师。几年下来,他对乡村规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村民也越来越亲近。哪家要建新房,总会找他去出出主意。“以前自己瞎弄,建出来的房子洋不洋、土不土,现在大家伙开建前都要找小曹来看看,审美水平越来越高。”村民告诉记者。  通过统一规划,荷桥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采取整村流转模式,流转土地1874亩、林地1021亩,有序引导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产业项目;用好各级资金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全域流转、全域规划、统一建设运营的“两全一统”招商体系。  协调交通部门,荷桥村通村公路建设列入简阳市“乡乡连道路提升工程”。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按照荷桥村道路规划方案,将单向水泥路改造为7米宽双向两车道柏油路,串联起新居工程、高标准农田、景观节点,让旅游产业成为荷桥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1993年出生的曾文婷,国内重点大学规划专业毕业后便在西南设计研究院工作,后来看到成都招募乡村规划师的通知,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乡村规划师队伍中去。  “看着荷桥精品林盘的完工,想想这是自己的成果,确实让我很有成就感。”曾文婷说。  据了解,成都市自2010年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以来,乡村规划师共参与规划审查项目将近1800项,提出建议2000多份,代表乡镇政府组织编制规划1565项,协调解决基层矛盾922项、协助编制规划管理文件13项,实现成都市100个镇100%行政村全覆盖。  有归属感,也有困惑,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荷桥村第一书记邓勇告诉记者:“我们之前就想给村里做规划,但缺乏专业支持,一来没有资金请规划公司,二来就算做出规划也没有资金建设,所以专业规划一直停留在想法阶段。但是自从镇里来了乡村规划师后,有了专业支持,我想村子发展的机会来了。”  乡村需要规划师,规划师也需要乡村。  2013年,张睿应聘成为第三批乡村规划师,已在乡村规划师队伍中工作了8个年头。“我之前驻村时天天都要和施工方抠细节,不仅要现场抱着设计图纸和施工方一一核对,还得和水务、电力等部门反复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张睿说,“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有些不愉快,但最终完工后的效果很好,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确实是有满满的获得感。”  “我们会定期换岗,调到不同岗位、不同乡镇,之前大家在学校所接触的都是城市规划,但是到了乡镇,做规划却是另外一幅模样,农村土地、农民生活、农业产业等都是在乡村规划中要考虑到的,经过这一轮接地气的锻炼,乡村规划师都会发展成为懂农业、懂农民、懂农村的专业人士。”张睿表示,乡村振兴赋予了乡村建设的历史重任,而乡村建设的重担急需真正懂三农的职业规划师,所以我十分看好这份职业的前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看好乡村规划师职业,但曾文婷和张睿都也有着同样的一份疑惑。“就是我知道乡村规划师未来必有大发展,但是具体的路到底在哪里却很迷茫,目前成都市会有相应晋升到体制内的指标,但这个通道还是比较难的。”  乡村规划师引进的多、留下的少。虽然十多年招录乡村规划师有520余人次,但目前在职的只剩下100多人。  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裕民提出建议,需要让乡村规划师成为政府的“正规军”,从资金、晋升通道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让城市“反哺”农村,让乡村规划师更加有自豪感与获得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乡村规划建设中。  持续探索,未来可期,乡村规划师大有可为  记者在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公开招募方案中看到,应聘乡村规划师,需要城市规划、建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具有注册规划师或建筑师执业资格,或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5年以上。从目前在任的成都乡村规划师来看,30%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他们主要来自社会招聘、机构志愿者、个人志愿者、选调任职和选派挂职。  据了解,目前成都建立“市级归口、属地管理、市县职动”的管理机制,市局下设乡村处作为全市乡村规划工作的牵头部门,乡村政府负责对乡村规划师工作效率、质量、廉政等日常事务的管理,区(市、县)政府负责乡村规划师的统筹管理。  “我们还在持续探索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为确保‘招得好、用得好、激励好、培育好’,我们今年先是上调年薪到15万元,并且通过社会招聘途径任职的乡村规划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且符合招考岗位条件的,相关区(市)县事业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在乡村规划师队伍中有一定名额的定向招聘。”张佳告诉记者。  “通过选派挂职途径任职的乡村规划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且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在挂职期满1年内,原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实行提名推荐,经本人同意,根据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需要,选拔担任相应职务。并将表现优秀的乡村规划师推荐担任高校教师、乡村振兴学院讲师和青年委员。此外,成都市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笔乡村规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师招募、年薪、培训费用等。”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发放乡村规划专项资金约1.6亿元,同时吸纳了近3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预计今年乡村规划师岗位离职率会大幅下降,未来会形成可持续性职业发展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秘书长向记者介绍,目前以成都乡村规划师制度为蓝本的制度已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在广州,规划部门已聘请163名规划师入驻各城乡社区,集合规划、建筑、景观、照明等专业人才,实现城乡全覆盖推广。  在北京,各区政府每年为每位乡村规划师提供10万-30万元不等的资金保障,每位乡村规划师均与属地形成一对一的固定服务关系,在严格准入的基础上,形成至少4-5年的跟踪陪伴关系。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已有15个城区及亦庄开发区完成了乡村规划师聘任,共签约了301个规划师团队,覆盖了318个街道、乡镇和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除广州和北京外,上海、重庆、杭州、南京、珠海、临沂等地也已先后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年是乡村建设元年,建立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空间规划体系任重道远,乡村规划方兴未艾,乡村规划师大有可为。”石楠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7
(记者 洪继东 文/图)走进大邑县王泗镇庙湾村赵大院子,真可谓茂林修竹,村民的房子被竹林、树林簇拥着,门前溪水清澈,这样的居住环境让人心生羡慕,“这里还有一些古树,都是登记在册的,现在村里每棵树我心里都有数,都是村民的财富。”庙湾村村支部书记余建军每次带领参观者逛村,言语间都是掩饰不住的骄傲。“在林盘招商中,有23个项目要落户在庙湾村,现在有12个,国庆以后就要动工了。”余建军说的项目,是有意愿有条件的村民,拿出自家院落交给投资方整体打造或者自己按照统一风貌进行打造,一部分自住,一部分开展民宿等经营活动。赵大院子总共50多户人,一半都将实施打造,未来的赵大院子又将诞生一个网红林盘。安仁镇清源村的溪地·阿兰若度假村好生态吸引投资者因地制宜发展新业态十年前,余建军当选村支部书记时,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民开会,“大家保护好林盘的树子,将来都是钱。”余建军回忆说,过去有的村民把房前屋后自己栽的树砍了,当柴烧或者卖点钱,这时有发生。“现在观念都变了,都晓得环境好,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现在,庙湾村赵大院子是远近出了名的生态好。从去年开始,庙湾村就一直陆续接待投资方的参观,余建军告诉记者,庙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域位置都是优势,但最打动投资方的还是生态环境,“每次看场地,当场拍板表示要投的就有好几家,都是觉得庙湾的林盘生态环境好。”据介绍,庙湾村还引进全国十大青年建筑设计师王求安等设计师团队,依托乡村自然肌理专业设计,融入乡村生活美学,已经打造吴烧房、村民食堂等空间,建成花田绿道17公里。大邑县川西林盘领导小组办公室汤武东介绍,目前庙湾村按照“片区开发、整体招商、一体化运营”思路,秉承“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出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的理念,以林盘、绿道串联村内资源和业态场景,着力形成“林盘+民宿““林盘+文化”“林盘+文创体验”“林盘+休闲度假”等新业态,因地制宜植入乡村会客厅、田园旅居体验等新场景,创建可参与可体验可进入、集吃住行游购娱研于一体的林盘文化创意园,打造融合发展体验区、创新企业孵化地,实现与周边区域共生共营共荣发展。就地取材建民宿原汁原味保留林盘风貌大邑林盘的生态价值正在通过场景植入,体现林盘经济价值。刘西遥是大邑县安仁镇清源村附近的村民,外出打工多年还是觉得家乡美。大邑南岸美村的建设,吸引了民宿上海乡伴落户,刘西遥从此结缘原生态的林盘民宿。从最初应聘上海乡伴在清源村打造的溪地·阿兰若度假村前台,到如今成为店长,刘西遥觉得自己在成长,眼前的乡村也在成长。“村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南岸美村有3个项目落户,华侨城还修建了乡村生态博物馆,都是为了提升本乡本土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留住村落原生态。”溪地·阿兰若取名来自于梵文“旷野、森林、山川”,极简的设计,让占地不小的民宿,在乡野间并不显得突兀,“从设计、施工到运营,我们都极力追求与乡村环境的融合。”刘西遥举例说。度假村的健身房是户外的,眼前就是稻田;休闲的茶座延伸进田间,用木栈道架空连接,最大限度减少硬化土地的面积;秸秆打碎掺进涂料,涂抹外墙,稻穗打捆,作为室内顶面装饰。刘西遥告诉记者,这个民宿的周围被大地景观包围,3月是金黄的油菜花田,8月是绿油油的稻田,“我们希望完全融入乡村,村民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不会感到民宿是个外来物,而是从他们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这句话也应和了大邑县对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的核心理念,汤武东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打造,大邑的林盘将不改变原有形态,从空中俯瞰,川西大地林盘朵朵,原住民在其中生活,能享受到现代的公共服务配套,还能接待五湖四海的游客。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记者9月14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持续深化油菜种业芯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高质量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将在今年举办四川省第一届“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评选活动。这是继“稻香杯”之后,我省又一大优质粮油作物品种省级评选活动。  按照要求,参评“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由从事油菜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选送。若一个品种或组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育、引进单位或个人,可协商联合申报。  参评品种必须是登记的“双低”油菜品种,且适宜在四川种植。2020年省种子站行业统计在四川种植面积不低于5万亩,2021年新登记的品种除外原则上参评品种为2015年后审定(登记)的品种。  每个品种需提供油菜种子2公斤(0.5斤/袋)。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由省农业农村厅公开征集参评品种安排集中种植,并统一加工油脂样品。  “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油菜领域的科技攻关成绩丰厚,育成在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械化各方面性能优良的新品种37个,搭建了全国首个“天府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台”。今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亩大关,已成为全国油菜籽生产第一大省,平均亩产达159.9公斤/亩,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6%。  按照《四川省“天府菜油 ”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四川将新增3-5个突破性油菜新品种,核心基地良种覆盖率 100%。建立从油菜籽、加工到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领优质菜籽油生产和油脂健康消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王琳黎 )走进天府微博村,鲜花绿植簇拥、河湖清澈、绿道串联,一排排民居掩映其间。天府微博村位于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9组。北临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距兴隆湖约6公里;南临天府文创城,距雁栖湖约2.5公里,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这里不仅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座以“三农”为主题的博物馆,还形成了年代体验馆、乡见主题博物馆等微型博物馆聚落。如今,微博村还引入了29个艺术家工作室和多个文创艺术馆。随着各类产业的逐步入驻,一座体现“公园、经济、文化、产业”综合效应的乡村公园正在呈现。天府微博村“三农”主题博物馆讲述中国“三农”历史“三农”博物馆位于天府微博村的核心区,博物馆不大,但布展颇为精致。馆内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发布的20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展现各个时期我国制定的重要农业政策、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事迹等。展厅总面积1460平方米,共分为综述篇、峥嵘岁月篇、激荡三十年篇、迈向新时代篇四大部分。一楼主要展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我国的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兴修水利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事迹;二楼主要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到2010年,小岗村包产到户探索、人民公社摘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税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等典型事迹;三楼主要展示2011年之后我国的“三农”工作。除了传统的图文展示外,馆内还搜集了不少实物,比如粮票,还有老龙村自己保存的农业税凭证以及一些农业生产工具等。从“三农”博物馆走出,天府微博村还打造了4个乡间主题年代体验馆,分别对应上世纪的50、60、70、80年代。通过展示各个年代的老物件,还原一代人的记忆。以生态修复为核打造“乡村振兴会客厅”设计之初,微博村便提出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将生态修复作为核心要义,村里原有的生态地貌、河湖林田得以完好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对曾经的烂泥塘进行提升、治理,形成300亩松林、300余亩乡村生态湿地以及18公里4级田园绿道。村里曾经的主要经济作物梨树也扩大了种植面积,成为村里的“门面”。据四川天府新区煎茶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天府微博村还将围绕“乡村振兴会客厅”建设要求,持续打造极具本土文化的13个文创艺术馆+29个艺术工作室+5KM文化故事传承路,建成集聚“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融合的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创新示范项目——“湖畔松乡·漫遥梨源”。最终实现“农村形态、农业价值、农民身份”华丽蜕变,释放乡村振兴红利。(图据四川天府新区煎茶街道办事处)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14
(记者 杨富 实习记者 王秀容)今年11月底前,成都的金堂县、彭州市、崇州市等10个区(市)县将率先完成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将实现三级快递物流节点体系全域覆盖。昨日,记者从成都市邮政管理局获悉,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近日联合印发《成都市推进“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工程建设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域覆盖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节点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快递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工作人员打包猕猴桃。“快递+”农产品金牌项目创造“千万级”业务量“成都平均每天的快递业务量大约为500万件,加上快递投递量,平均每天的揽收和投递处理量超过千万件,快递业已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对促进新消费、构建新场景以及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等提供了有力的服务支撑。”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在每天上千万件的快递处理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快件,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又以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包裹占主体。据该负责人介绍,围绕推动快递服务乡村振兴,结合成都本地农产品特色与优势,市邮政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打造了“快递+柑橘”“快递+猕猴桃”两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仅这两项每年的快递业务量就超过6000万件,同时还打造了“快递+”中药材及其制品、调味品、茶叶等7个银牌项目,每年形成的快递业务量超过5000万件。此外,还通过“快递进厂”的模式打造快递服务现代制造业金牌项目,促进快递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每年也会产生大量的包裹量。2025年底全覆盖有效保障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水果、茶叶、调味品及香肠腊肉等农副产品,是成都远近闻名的特色资源,改进和提升农村物流服务供给,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城、工业消费品下乡,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大举措。”《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业融合发展和资源整合,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快递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众所周知,农产品季节性强,相比于城市,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不集中,使得快递物流配送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形成了乡村快递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在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中,应该如何破局?根据建设目标,今年11月底前,确保完成金堂县、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郫都区、简阳市、都江堰市10个区(市)县三级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明年起,在全面总结样板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交邮融合发展模式,并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2025年底,全市实现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全覆盖。届时,通过全域覆盖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节点体系,将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村快递物流品牌运输企业,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消费升级需求,完善县级农村快递物流节点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电商快递、邮政寄递等功能,健全乡镇和村级快递物流节点快递收寄、电商交易、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人优其行,货畅其流”,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得到有效保障。差别化多样化打造当地特色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指导意见》提出,围绕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通过探索差别化和多样化的交邮合作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可持续运营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快递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其中,县级物流体系建设按县域特色、仓储现状及物流需求,打造惠农项目精品县、区域物流特色县、交邮融合模范县和快递进村达标县四类特色县模式,并确定了交邮融合发展15个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县。对特色农业为主要产业,拥有农产品基地,邮政占有较高寄递市场份额的都江堰市、蒲江县、邛崃市,打造惠农项目精品县;双流区着力发展区域物流特色县;崇州市、彭州市、金堂县、大邑县建设交邮融合模范县;对无县级仓储需求,仅实现快递进村常态化的简阳市、郫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新津县、温江区,建设快递进村达标县。在乡镇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上,根据县域交通、邮路组织、乡镇分布、交邮融合、邮快合作等情况合理规划乡镇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直配直送模式,由县级处理中心将邮件快件直接运送至镇级、村级站点;二是集约配送模式,结合工作机制创新,将场镇邮件快件投递、建制村通邮和快递进村进行整合运营,解决资源分散的问题;三是协同共配模式,由“金通工程”客运企业承担村村通快递和村村通客车任务。而在村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上,主要依托相关公共设施资源、邮乐购、村邮站等载体,赋予客运“招呼站”的功能,打造三类星级“金通·邮快驿站”:一是五星级“金通·邮快驿站”,实现建制村通邮+寄递+分销+金融+电商5种业务融合发展;二是四星级“金通-邮快驿站”,实现建制村通邮+寄递+分销+金融4种业务融合发展;三是三星级“金通·邮快驿站”,实现建制村通邮+寄递+分销3种业务融合发展。(图据成都市邮政分公司)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14
(记者 李婷)被戏称为田地“CEO”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让爱好成为工作的电子竞技员……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消费需求的催生下,当下社会正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新职业”。这些从事新职业的年轻人具有高学历、高自我要求、高专业技能的特征。这些新职业推动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带来不同细分行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带来服务端的消费升级、用户体验升级。  在新职业的潮流中,《人境》从中选取了10个有代表性的新、奇、特的职业,通过这些“新达人”不设限的人生故事,洞察他们在行业发展变革中的新创造。他们像点点繁星,串联成四川发展的新兴力量。  “90后”王伶俐第一次接触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替忙不过来的父亲去一个会议上搜集资料。一走进会场,她有些惊讶:“在场的全是叔叔阿姨伯伯,有的还可以叫爷爷。”她当时心里就犯起嘀咕,“我们的农村也太需要年轻人了吧。”2015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崇州成为全国最早“持证”的青年农业职业经理人之一。2020年她带动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达115人,使“50、60、70”人员实现二次就业,在2020年底合作社成员每亩分红750元。  这份新职业究竟有何魅力吸引这位年轻人?8月底,记者采访了王伶俐。王伶俐在田间。 受访者供图转变理念 走进田里的“CEO”    王伶俐有着一头柔顺的长发,剪着显得恬静的刘海,她个子和脸都小小的,加上水灵的眼睛,十分秀气。入行之初到现在,总有人觉得她不像“干农业”的,以至于每次有农民或客户叫她“王经理”“王总”时,她都下意识还有点难为情。但就这样一位看上去小家碧玉的妹子,流淌着的却是川妹子泼辣的血液,她管理着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3000多亩土地,被当地农民戏称为千亩土地的“CEO”。  “CEO”这个称谓听上去“洋气”,但王伶俐笑着说其实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位,还是需要干大量琐碎又实际的工作。记者采访她时,四川正值盛夏8月,从王伶俐的办公室放眼望去,窗外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走进田地里庄稼比半个人身子还高一些,间距整整齐齐。“今年收成应该还不错,因为产量够了,价格也上去了,我们的一级水稻可以卖到1.8元1斤。”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进口粮也跟着受到影响,国内粮食的需求更加旺盛。“8月初刚过了水稻抽穗结实期,忙完这阵下一阵就是秋收了。”  千亩地如何管理?王伶俐的团队其实很“小”,农忙时临时请将近20人,平时5人左右就可以打理——机械化生产,是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孕育的条件之一。从业以后她就发现,农业职业经理人和传统农民的理念差异是二者最大的不同。王伶俐的爸爸也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初期他到处打探闲置荒废零散的田地,然后将它们集中起来,为如今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王伶俐算了一笔账,在传统农业里,人工插秧每亩地需要花费人工费160元左右。但如今农业走入大规模机械化以后,1个人就可以开着插秧机,每天完成60亩左右的田地种植,人工费每人每天300元左右,节约下来的钱又可以用来提高技术增加产量。有了好收成,王伶俐的工作远没有结束,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还要给每颗稻米、每亩地的粮食“找好出路”。比如,走某些超市渠道对合作社来说不太划算,她就联系一些大企业和公司直销,或者电销,把优质粮食包装起来,作为购买方的员工福利等,“这样价格提上去了,量也能够保证。”科学计算 找到种植的“最优解”  以前的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对种植种类和规模比较随意,遇上天灾风险更大。王伶俐作为最年轻一代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她所管理的农业项目除了机械化生产以外,每年还要对千亩地的种植计划都提前规划好。什么土质适合种什么农作物?农作物之间相互搭配如何提高产量?在有一定浮动空间的产量下,怎样种植才能保证利润最高?她在预判当年的天气等综合因素以后,确定当年的种植计划。“用科学的计算方式找到种植中的最优解。”搜集和分析农产品供求、客户需求数据等信息;编制生产、服务经营方案和作业计划;调度生产、服务人员,安排生产或服务项目;指导生产、服务人员执行作业标准;疏通营销渠道,维护客户关系;组织产品加工、运输、营销;评估生产、服务绩效,争取资金支持……这些都是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分内工作。  “1.4元、1.37元、1.26元、1.27元、1.35元、1.8元……”王伶俐对数字非常敏感,水稻每斤的浮动价格了然于心。考取农业职业经理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级别,对理论和实践时间都有要求。在她看来,成为一位农业职业经理人,既要有“大局观”也要做得了接地气的“细活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新兴职业“农业职业经理人”描述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我认为它是需要很多综合性的能力的,一专多能。”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确立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法律地位。2010年起,四川崇州以试行“农业共营制”破解土地退租困局,将农地连片并动员、引进种田能手经营水稻生产,实现了土地承包与经营权的分离,巩固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社会基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四川有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1.2万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5.3%。王伶俐就是这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当中的一员。职业介绍●农业职业经理人  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