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9月2日,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题新闻通气会在成都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省范围内普查铺开工作扎实充分,各地各部门正按照国家明确的普查进度要求和行业系统技术规范,全力推进普查调查工作,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调查任务。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国家着眼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中:2020年为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主要开展调查类任务,2022年主要开展评估与区划类任务。从四川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看,前期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省普查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  试点方面,截至今年 4月底,金堂、芦山、康定3个试点县(市)已按要求如期完成试点调查任务,共采集5大类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重点隐患、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等各类调查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灾害属性信息50余万条。  普查试点成果得到较好应用。气象部门将各部门普查成果数据及时纳入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平台“一本账”管理,建立数据动态补充完善机制,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风险业务能力提升。住建部门对排查出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房屋建筑进行全面管控、分类处置。金堂县立足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利用各行业普查基础数据和空间图层信息,在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应急管理、防汛减灾上进行探索。芦山县以风险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地震检测台站、雨量站、水位监测站、河道视频监控站等布点,进一步优化“村村通”农村应急广播系统,集约化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提升灾害应对处置效率。康定市利用普查基础数据,探索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展示系统”“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与预警监测大数据平台”,切实发挥普查实效。  2021年8月,我省已全面铺开调查工作,各地各部门正按照国家明确的普查进度要求和行业系统技术规范,全力推进普查调查工作,年底前完成调查任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7
(记者 李柯雨 文/图)下过雨的街道弥漫着绿植的清新气味,宽阔平整的沥青路面,时有车辆平稳驶过,即使溅起细细密密的小水花,过往行人也不疾不徐,谈笑着有序通过。然而几个月前,这一路段还让周边居民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形容,如今,这样的问题已不复存在。日前,记者来到邛崃市临邛街道文脉社区鑫海天城加气站通往金鹅村的简易村道,路边干净平坦,空气清新怡人,即便旁边就是天新邛快速路项目的施工现场,也不见扬尘踪影。整改后的简易村道立行立改现场核实确保整治“方向准”一辆洒水车沿着路面缓缓驶过,细小的灰尘被冲刷到道路两侧,随着道路两侧的排水口流走,几分钟后,洒水车从另一侧驶回,道路的另一侧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从前,不管是开车还是骑电瓶车路过这里都很难受,大太阳的天气,灰尘特别大,车辆要蒙上一层灰不说,要是骑电瓶车,还会呛喉咙。下雨天就更难受了,路面坑洼,一不小心就会溅到一身泥点。”对于这条便道,家住邛崃市金鹅村的王先生谈起从前便频频摇头,“现在好了,没有了扬尘,路面也十分平整。”今年4月24日,四川省环保督察期间,接到督察组交办问题,邛崃市赓即成立案件办理专班,迅速、全面、准确地掌握投诉举报基本情况。位于临邛街道文脉社区鑫海天城加气站旁通往金鹅村的简易村道,长约700米、宽5米。经现场调查核实,因天新邛快速路项目实施,拱辰至临邛大道的社会车辆均通过该简易村道通过,该村道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加上车流量大,车辆经过时产生较大扬尘污染。“接到群众反映后,我们高度重视,立即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立行立改,还群众一条干净平坦的道路。”邛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黄凡说。协同联动长效管理确保整治“成色靓”常态化加密加气站旁道路清扫和洒水频次,确保道路无扬尘污染。“现在,我们每天两次对鑫海天城周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天气晴好时增加为每天4次,同时每周安排1次集中冲洗,确保道路无积泥积尘。” 黄凡告诉记者。据了解,为解决扬尘问题,前期,邛崃市住建部门督促国有平台公司规范天新邛快速路施工工地打围、裸土覆盖、湿法作业等防尘措施。邛崃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则对该简易村道采用水泥稳定料处理后加铺6厘米厚AC-13沥青混凝土面层。截至5月15日,已完成道路铺设并通车。“家门口的路修好了,环境也变好了,每天回家心情也更好了,现在就等天新邛快速路完工,这里的环境肯定能变得更好。”家住鑫海天城小区的王女士对改造后的道路十分满意。突出工作重点,对标补差补短,有力有序配合推进边督边改,邛崃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解决市民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06
岷江村围绕桂花打造产业链,为村民增收找新路(记者 李娟 摄影 田相和 张志强)又到桂花飘香的时节。城市里,人们在桂花的甜香里品尝着初秋的惬意,而在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这里的人们因为桂花的盛开而忙碌起来。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温江区北部的岷江村,这个以种植桂花闻名的“桂花村”果然名不虚传,2000多亩桂花散发出馥郁的花香。在花香中,村民正在打桂花、收桂花、卖桂花,忙得不亦乐乎。“这几天,一斤桂花的收购价格在7元到10元之间浮动,一亩桂花树大概能产五六百斤桂花,一户村民家里有三四亩桂花的话,卖个近两万元钱不是问题。”岷江村从事桂花收购的大户马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两年在岷江村,从采摘到收购,从赏花到加工,围绕桂花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成为村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说。村民正在晾晒收集来的桂花“花开富贵”靠出售桂花,去年村民增收百万走进岷江村的一条条乡间小道,随处可见村民打桂花的场景。在几棵桂花树之间铺上巨大的有彩色条纹的塑料布,拿着竹竿在桂花树枝之间轻轻挥舞,一阵阵“桂雨”便落在塑料布上。看到此情此景,陶勋花感叹道:“过去那些年,桂花开就开了,落就落了,没想到它还能产生价值。”岷江村桂花的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有10多个品种。这里的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桂花树。可是从2010年起,苗木市场逐渐饱和,一棵10多年的桂花树从过去3000多元跌到了100多元。这些曾经为村民带来丰厚收益的桂花树,因为市场的变化,却成为困扰村民的所在。“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开发利用桂花树的价值,其中一条路,就是发动村里的致富能人走出去,打通桂花销售渠道,联系全国各地的厂商来收购桂花。”陶勋花说。马勇就是村里的能人之一。过去,他是种植桂花的大户。现在,他是桂花收购的大户。这些年来,他跟全国各地的以桂花为原料的香料厂、香精厂搭建了供货关系,“岷江村的桂花,有多少收多少”,而且价格年年看涨,这带动了全村村民的积极性,每年初秋,大伙儿都忙着打桂花、卖桂花。“今年才开始收,不好预计,但去年岷江村的桂花收购量在80吨左右。”马勇说,“去年,价格最高卖到11元/斤,最低也是六七元每斤,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花开多枝”桂花为原料,系列产品应运而生除了发动村民把枝头的桂花变成钱,岷江村村集体还引进了成都巧匠农业有限公司,开发各种以桂花为原料的食品,如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桂花蜜。记者看到,在岷江村的村民活动中心,就摆放着这些产品。“桂花的衍生产品很适合作为伴手礼,销量很好,桂花花期很短,开发成产品,相当于把桂花的香味留住了。”陶勋花说。今年3月,巧匠农业有限公司与岷江村合作建设的桂花主题园开工建设,村集体以5年的土地租金折价入股,“我们会把桂花主题园做成一个展示桂花文化、体验桂花产品的文旅亮点,盈利后跟村集体分成,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巧匠公司负责人祝鸣川对记者说。祝鸣川介绍,建桂花主题园,一是做桂花的标准化收储和选育,二是景观化栽培,丰富桂花品种资源,延长桂花花期,营造芳香环境,形成一个特色旅游点位。祝鸣川告诉记者,他建有专门的桂花基地,用来产出进行食品加工的桂花,一方面在农业投入品上严格管理,一方面在收桂花时全部用人工采摘。“基地里的桂花,每斤的收购价格可以达到50元,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大溢价,为村民带来更高收入。”祝鸣川说。不仅开发桂花食品,岷江村还在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香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地企合作,开发以桂花为原料的化妆品。“下一步,我们要把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让岷江的桂花产生更大的价值。”陶勋花说。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钟香怡 记者 罗敏  8月27日,天空湛蓝、秋高气爽,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永丰村,只见稻浪滚滚,与乡间绿道、湿地植被相映衬,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秋收画卷。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看着自己栽下的水稻秧苗即将成熟,永丰村党委书记方隆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希望将‘党员示范田’变为‘群众致富田’,在田间竖起党员榜样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永丰村“党员示范田”丰收在望。钟香怡 摄  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今年6月5日永丰村党委开辟了7亩“党员示范田”产业示范点,由永丰村党员先锋突击队进行水稻种植工作,他们以示范田为阵地,发展水田水稻种植,带领群众学习水稻种植,脚踏实地为民做实事。“通过下田劳动,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劳,增进了与党员、群众之间的情谊,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奠定了基础。”永丰村党委副书记薛晓蓉说。  一群期待党员示范田成果的群众,看着面前丰收在望的稻田纷纷笑言:“没想到我们的党员干部还‘挺有一手’,整得还挺好。以前觉得离干部远,没想到现在干部主动来靠近、融入我们,还做得有模有样的,点赞!”  据了解,永丰村党委探索党员示范田“党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带动村民种植水稻。由于近期降雨偏多,给秋收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永丰村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缺劳户、特困户等家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6
(记者 陈泳)金色的稻田掩映着青瓦白墙,沿着绿道进入成都乡村,一片片美田移步换景,一个个林盘曲径通幽。这些成都平原最常见不过的村庄,描绘出成都平原美丽宜居的生态底色。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自2018年以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抓点带面、全域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1%,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焕然一新。资料图片推进“五大行动”财政年均投入超4亿元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成都切实加大地方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投入,市级财政分别设立乡村振兴考评激励、农村户厕改造补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专项资金,近三年市本级财政直接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年均超过4亿元,同时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市县各级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天府绿道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资金,打好“组合拳”,集中补“短板”,稳扎稳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农村户厕53.75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1%,全市建有农村公厕4538个,实现了一村一公厕;建立城乡一体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制度,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常态化保洁制度覆盖率达99%以上,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农村集中居住区达2757个,覆盖居民73.54万户;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4462个,涉及农户61.86万户,设施覆盖率达76.4%,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59%。在具体的整治中,成都市坚持规划先行,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融入乡村规划重要内容,结合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天府绿道建设,全域统筹开展乡村空间形态、产业业态、生态环境的规划和设计,组织开展规划设计方案全球招标活动,以优美环境推动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全市涌现了战旗村、明月村、竹艺村等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典型。制图 赵蕴如抓示范树典型建管并重长效管护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者是农民,受益的也是农民。据介绍,在整治工作中,成都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环境“红黑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成都鼓励广大乡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涌现出一大批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创新机制。村民们自主组建环卫管护队、粪污清淘队、义务清扫队,积极开展“星级卫生院落”“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完善建设管护全链条机制,同时按照村庄容貌“四无三有”、垃圾处理“四员八有”、生活污水“三水共治”等标准和要求,探索后续管护制度,采取“财政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筹集管护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购买服务、组建专业平台等方式统筹管护村内环境。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展开,成都坚持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以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为统揽,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示范镇村创建,全市创建“水美乡村”254个、四川省“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481个、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3个、四川省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县1个。新津区、崇州市、蒲江县2019年7月获批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彭州市2019年10月获农业农村部、卫健委等颁布“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全程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案例荣誉;彭州市2020年6月获批四川省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县创建;蒲江县于2020年7月获农业农村部、卫健委等颁布“全国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荣誉。【相关新闻】全面摸排成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据悉,成都市今年以来还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工作,研究制定了《全市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环保稳定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市农业农村局组建6个排查小组,赴区(市)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排查整治,每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各小组工作推进情况,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类问题341个,收集优秀经验做法10个,向区(市)县移交问题清单5批次,针对反馈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和整改进度安排,确保摸排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同时,成都还积极开展全国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摸排整改工作,目前全市共排查出1387户农村问题户厕,截至7月底,已完成1090户问题户厕的整改,剩余297户问题厕所正在整改之中,预计10月底完成问题厕所整改。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03
佩奇(图片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民生”二字最关情,最能体现担当。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成都市都江堰市永丰小学新校区开校,此前一直在其他学校过渡的近千名师生,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校园。走进新校区的那一刻,师生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优美的校园环境搭配人性化设计,我们的新校区太美了!”  永丰小学新校区开校,只是都江堰市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畅通高效的交通体系、智慧化的养老服务……为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都江堰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绘就了一幅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画卷,让“住在都江堰”成为更多人的幸福选择。在一幅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画卷中,“住在都江堰”成为更多人的幸福选择。学有优教 让家长放心  据了解,永丰小学新校区占地面积71亩,建筑面积2.564万平方米,投资1.47亿元,建成适合低中高年级的3栋教学楼、艺术中心、学术研讨厅、学科综合功能楼、办公及辅助用房,以及师生食堂、室内体育馆、3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永丰小学校长钟雪兰说:“相比以前,我们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永丰小学同一天开校的,还有都江堰市实验中学,除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外,该校将由成都七中支持引领发展,目前成都七中派出了由学校行政干部、教研组长组成的管理团队参与学校管理。  永丰小学新校区和都江堰市实验中学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都江堰围绕“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一目标,做出的积极探索与努力。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目前都江堰全市有都江堰中学、塔子坝中学、李冰中学、北街小学、团结小学、都江堰市幼儿园等本土学校,引进了成都七中、树德中学、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等学校领办公办学校,还引进了嘉祥、领川、万汇等民办名校,以及望子成龙教育集团领办玉垒中学,创建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类特色示范学校40所、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5所,形成了本土学校与引进学校共建共进的良好生态。  另一个让都江堰人兴奋的消息是,都江堰市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大学城”,在聚源镇规划了高校产业园区,拟引进4至5所高校,形成集教学、科研、第三产业为一体的良好发展格局。  都江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都江堰教育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更加深入地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在课堂教学改革、学前教育提升、评价体系创新、高中课程改革、校园课程设置等5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双减”举措和“五项管理措施”,建设更多都江堰市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都江堰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养老服务。行有所便 让群众舒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畅通高效的上班路、出行路,是幸福生活的重要评价指标。在都江堰,一项关于城市通勤效率提升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并初见成效。  如今,驾车行驶在都江堰城区主干道上,很容易遇上一路绿灯的“小确幸”。其实,这并不是偶遇,而是都江堰市交管部门在通勤效率提升中亮出的实招:通过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配时,形成主干道“绿波带”,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所谓“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要求信号控制器根据路段距离,把该车流所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上“绿灯”,一路通畅。  “小确幸”的背后,离不开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的监督,针对“坝坝会”上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该市纪委监委进行台账管理、销号处理,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目前,都江堰全市182个红绿灯已接入指挥中心后台,在对各路段的交通流量、道路通行特征、路口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都江堰交管部门在都江堰大道、彩虹大道等城区主干道率先实施“绿波”管控。“在实施‘绿波’控制后,机动车通行停车次数可降至0到1次,行程时间平均减少20%,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  市民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是成灌快铁加速公交化。目前成灌(彭)铁路日开行列车对数已增加至75对,平均发车间隔时间由最初的50分钟1班缩减至15分钟1班。其中主线34对/天,离堆支线16对/天,彭州支线25对/天。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今年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创新出行服务,在前期开通青城山快铁站——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定制公交、都江堰中学——成都茶店子客运站定制客运专线的基础上,新增开行了“都江堰—金堂”“都江堰—温江”2条跨区域网络预约定制客运专线,让市民尽享出行便捷。  以绿道为代表的慢行系统也在同步推进。截至目前,都江堰全市新改建各级绿道达到226公里,市民可以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的方式出行,感受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老有所养 让老人暖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成为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老人失能了谁来照顾?失能患者的医疗问题如何解决?老年人在养老院如何享受家一样的温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都江堰市不断探索和创新。  今年初,由都江堰市民政局、都江堰市卫健局和桂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力组建的幸福敬和养老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侧重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医养结合模式,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其中,以高龄、失能、半失能及老年痴呆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推行“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受到了老年人及家属的点赞。  在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同时,都江堰市还创新使用区块链技术,如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南桥社区上线了“智慧社区+区块链”场景应用,运用科技更好服务老年人。  南桥社区位于都江堰景区核心地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服务人群多元化等治理难题。其中,每季度需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高龄补贴审核工作,该项工作较为繁琐,还需要跨部门协作认证,占据了社区工作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通过建设“智慧社区+区块链”场景应用,利用区块链中“数字身份”“存证技术”“验证凭证”等技术,成功解决了跨部门认证问题,有效促进了社区工作减负提能。  接下来,都江堰市将大力推广“社区治理+区块链”项目,加强部门协作,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和打造更多社区治理创新应用场景,分类扩展服务人群,持续强化民生服务功能,深化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打造都江堰市智慧社区样本,共建幸福美好生活社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3
(记者 唐泽文)9月2日,浙江·四川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来自浙江省的数千家企业将对四川数千个乡村进行帮扶,从产业升级、乡村治理等方面助推当地高质量发展。  2015年,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共同发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产业、就业、公益、智力扶贫为主要帮扶形式,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元成茂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浙江全省村企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3166个,累计投入资金8.21亿元,其中1909个结对村位于四川,占总数的60.3%。下一步,将通过进一步转变思路理念、拓展帮扶方式、丰富平台载体等方式,把浙川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到实处,把行动打造成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促进结对地区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3
观摩新品种坐标定位: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观摩“比赛”:从286个水稻品种中,选出43个“优等生”现场收音:四川无论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上,还是在品种推广应用上,都走在全国前列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金秋时节,漫步稻田,目光所到之处皆是一株株“蓄势待收”的金色水稻。为了夺得“丰收”的嘉奖,各个“水稻选手”铆足劲头,秀出高产、抗病、优质、抗倒伏等“花式技能”。  9月1日,由全国农技中心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来自全国农技中心、四川省内外的种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粮合作社等单位代表参加了观摩。川康优2115长势喜人。  园区内,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水稻选手”正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迎接着“评委”们的审阅和点评。农田内插着的一块块标牌,代表了每个水稻品种的“身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此次展示活动品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杂交籼稻,也有常规稻,还展示了彩色稻、糯稻、直播稻、节水抗旱稻等专用类型品种。  全国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展示示范的品种类型多、丰产性及抗性好,在核心展示示范和集中展示评价参展品种中,二级以上高档优质稻品种占比近70%,代表了长江上游地区水稻品种选育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经过全国农技中心、四川省种子站组织有关专家,对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承担的长江上游稻区水稻品种核心展示示范、集中展示示范共286个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川康优2115、华浙优210、晶两优5438等43个表现突出的水稻“优等生”品种名单随之发布。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水稻育种专家黄富在稻田中拔起一束水稻介绍,“这就是评选出来的‘优等生’——川康优2115。川康优2115为团队利用‘雅恢2115’广泛测配,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制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川康606A’配组育成,兼具了抗倒性、丰产性更强等特性,米质达部标优质二级,米更好看,饭也好吃。”  近年来,四川省审定水稻优质品种占比超过85%,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优质稻品种展示评价。“四川无论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上,还是在品种推广应用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对四川水稻品种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今年我省邛崃、大竹、泸县和游仙4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部省县三级共建的国家展示评价基地建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魏溪暑假期间,四川旅游学院食品学院“星米乡情”团队,历时半个月,赴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五星村以民宿休闲、农事体验、大田观光、湿地漫步等业态组成乡村旅游的核心,不仅整合了大田景观、湿地风光等景观资源,还引入天府国际慢城等,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活动中,大学生们对五星村村民、便利店老板、乡村民宿老板、种植大户等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五星村特色产业及村民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团结协作、注重实效,运用所学知识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团队成员陈雅恬说,将好好利用“三下乡”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总结他们脱贫致富和全面振兴的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更多参考。成员何嘉欣表示,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党员,应该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奉献、锻炼自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8月31日,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专家田间鉴评活动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来自国内的多位业界专家组成鉴评组,对参与展示示范的286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现场鉴评,鉴评专家组严格依据评价实施方案对参展品种进行优中选优,并在9月1日举行的2021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上公布获得推介的品种。鉴评活动现场9月1日,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本次观摩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邛崃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种子站承办,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天府现代种业园协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许靖波等全国种业、水稻产业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种植大户参会。会上,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肖瑶致欢迎词,四川省种子站站长沈丽作核心展示示范工作情况介绍,会上发布田间鉴评意见及专家点评,举行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授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作重要讲话。会后,来自全国种业及水稻业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种植大户来到天府现代种业园的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区及集中展示评价现场观摩。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2
(记者 黄晓庆)9月1日,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德阳)暨四川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23日,我省将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采取“1+3+10+N”的形式,在广汉市三星堆镇三星堆村举办庆丰收活动。一个主会场活动。即在广汉市三星堆村举办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群众联欢活动。该活动将充分融入长江流域和三星堆等主题元素,展现极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歌舞表演、长江流域上游各省民族文化展演,连线各地庆丰收场景和开镰启动仪式等。三个相关主题活动。即金秋消费季四川专场、寻找100个川渝乡村女能人、四川农业农村改革优秀案例评比3个活动。十个现场配套活动。即百年农史展、三星堆文化展、农特产品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展、川渝乡村女能人成果展、文创产品展、特色美食展、农机具展、趣味活动、民俗活动10个活动。“N”个全省各行业和各地自行组织的系列活动。据初步统计,各市、县将结合实际,自行组织举办庆丰收系列活动80余场。比如,广安市广安区将在巴上草原—羊文化主题乐园举办以“庆丰收、感党恩,浔广协作促振兴”为主题的庆丰收活动,宜宾市江安县将开展以“欢声笑语庆丰收,载歌载舞颂党恩”为主题的庆丰收文艺竞演活动等。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放养的藏香猪肉质紧实,香味浓郁,尤其是加工成特色腌腊制品,更是别有风味。”8月25日,在成都市一场农特产品现场推介会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延春一改平常的科学家形象,现场当起了甘孜藏香猪“推销员”,为参会人员讲解其品质特点。胡延春(中)为甘孜藏香猪产品“代言”。  就在当天,作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扶贫项目——《康定藏香猪规模化养殖产业扶贫》项目重要内容之一的进村优淘黑猪电商平台在成都正式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现场了解到,随着当前特色藏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相应的加工产品品种逐渐丰富,产量越来越大,寻找新的销售和推广平台,成为产业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个平台的启动,架起了产地与市场的桥梁,也是乡村和城市的桥梁,将为黑猪产业振兴和当地居民收入提高注入强大的电商能量。”平台相关负责人徐进说。  据了解,藏香猪作为黑猪的一种,是我省重要的特色畜禽种质资源,广泛分布在甘孜、阿坝等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被当地称为“雪山上的小猪”,也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其肉品中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高,瘦肉多,口感细腻Q弹等特点,使其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民族美食,也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肉类产品。  然而过去由于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藏香猪体型小、生长周期长,在外来猪种的冲击下,藏香猪养殖面积一度压缩。为此,近年来依托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扶贫项目支撑,胡延春教授团队通过科技下乡,从藏香猪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到规模化生产、品牌塑造、线上线下营销对接等方面,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发展了一批具备规模化养殖能力的专业合作社,使藏香猪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我们还通过饲喂优质牧草,配合使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搭配玉米等粮食饲料的绿色养殖模式,使得藏香猪品质得到了提升和保障。”胡延春告诉记者,在生态良好、远离城市的高原环境产出了健康优质的猪肉后,如何让其到达消费者的餐桌,才是打造藏香猪品牌、提高其经济价值的关键之举。于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打造服务于特色产业的电商平台就成为有效举措。  点进进村优淘黑猪电商平台,种类丰富、包装统一的香肠、猪蹄、火腿等特色藏香猪产品琳琅满目,同时还有优质草料、微生物菌剂、专业书籍等配套养殖服务产品。  “目前该平台主要链入了甘孜州多家大型藏香猪经营主体。随着平台的启动和发展,我们希望服务全省更多的经营主体,为黑猪产业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胡延春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记者从蒲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日,由成都市蒲江地方名特产品保护促进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蒲江耙耙柑》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实施。  据了解,蒲江柑橘拥有两大知名区域公共品牌“蒲江丑柑”和“蒲江耙耙柑”,两个品牌分别于 2015 年和 2020 年被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填补蒲江耙耙柑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完善“蒲江耙耙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使用条件,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应,“蒲江耙耙柑”证明商标持有人——成都市蒲江地方名特产品保护促进会牵头制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蒲江耙耙柑》团体标准。该标准对蒲江耙耙柑的生产地域范围、产品定义、果实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藏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重点对蒲江耙耙柑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进行了明确限定。  据介绍,该标准的发布将实现对蒲江耙耙柑生产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促进蒲江耙耙柑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提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8月中下旬正是猕猴桃成熟上市的季节,连日来,在都江堰市天马镇胥家猕猴桃产业园,游客在果园里体验采摘乐趣,果农在集市忙碌售卖。  “成熟的猕猴桃及时收购入库,一方面可以保证果品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兑现对社员收购承诺,让他们及时获得收入。”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告诉记者,猕猴桃收获在即,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协会成员急需收购资金,向社员收购成熟的猕猴桃。  得知情况后,人民银行都江堰支行联合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安排有关银行与猕猴桃协会各会员对接。近日,都江堰猕猴桃收购专场融资对接会在天马镇金胜社区农村金融服务站举行,30余家有资金需求的猕猴桃经营主体参加了会议。  会上对支农再贷款政策、“农贷通”“蓉易贷”等相关政策产品进行详细解读;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就支持农业融资的相关政策进行介绍;现场对接重点围绕猕猴桃收购资金需求展开,经营主体就资金需求额度、贷款期限、利率、担保等方面逐个提出问题,有的还就后续扩大种植规模、园区基础建设等提出融资需求。在当天的专场对接会上,有关银行给予21家猕猴桃经营主体授信920万元。  天马镇猕猴桃种植户伍小平说:“今年我与多家外地企业签订了总量约120 吨左右猕猴桃供货合同,因涉及总量大,急需大笔资金用于收购猕猴桃。通过专项融资对接会,银行明确能够以信用贷款的方式为我提供 50 万元的资金支持,确实是‘及时雨’啊!”  根据《2021年都江堰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在“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区”开展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创建。此次专项融资对接会正是“银政企”携手打通农业信贷投放绿色通道,满足涉农主体小额度、周期短的个性化资金需求的方式之一。  人民银行都江堰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与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合作试点对农业冻库、大棚、生产加工设施设备等实物资产确权颁证,组建或引入市场化农村产权评估机构,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产权因缺乏价值评定而出现的变现障碍。同时以市场化手段开展产权收储、委托租赁等业务,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内涵,多方式破解农村金融供给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记者 杜文婷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近日,家住石板滩街道木兰社区的失独老人邹叔叔两口子却笑不出来。连日来的几场秋雨,邹叔叔田地里的农作物滞收严重,怎么办?当然是志愿者来帮忙。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木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搜集到这位老人的“心愿”后立刻派单,志愿者接单,一气呵成。在这个初秋,两位老人脸上重新洋溢出美好幸福的笑容。志愿者家庭正在给玉米脱粒8月27日,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新都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新都区巾帼志愿阳光站,在石板滩街道木兰社区开展“关爱空巢,志愿农耕”文明实践助老志愿服务活动,27名志愿者齐心协力,帮助失独老人抢收300斤玉米,脱粒200斤。早上10点左右,露水刚刚干透的田地里,在邹叔叔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在玉米地里干得热火朝天。有的背背篓、有的拿口袋,还有的提桶……在邹叔叔的简单“培训”后,志愿者们纷纷“上岗”。活动现场,妈妈带着孩子,婆婆带着孙子……据悉,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以家庭为单位,最小的才5岁,年龄最大的65岁。“这是孩子第一次在田里掰玉米,简直不敢相信,他今天太勤快了!”参加本次活动的黄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不仅得到了锻炼,也学会了关爱他人。5岁的陈思宇小朋友,由于年龄太小只参与了玉米脱粒环节。“农民伯伯很辛苦。”他告诉记者,回去以后,一定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太感谢了!感谢志愿者们,感谢党和政府!”这是在活动现场,邹叔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前几天我还为这些玉米焦头烂额。”邹叔叔告诉记者,前几天才把难处告诉社工,没想到这么快志愿者们就登门了。在活动现场,石板滩街道木兰社区社工曾顺召介绍,18日是他定期拜访社区失独家庭的日子,在和邹叔叔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缺乏劳动力,地里还有一亩地的玉米没收完。曾顺召立刻将这个需求提交给所在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工作要求,中心立刻“接单”,并通过“文明兴蓉”平台招募志愿者。短短3天的时间,27名志愿者“集结”完毕并接受“派单”。近年来,新都区着力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常态。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有效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特别是注重开展深入细致地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以品牌项目汇聚力量、凝聚群众。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8月28日,在都江堰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成都市猕猴桃采摘季暨都江堰精华灌区金秋休闲农业季”活动开幕。此次活动以“天府源头喜庆丰收·金秋猕香共享硕果”为主题,向游客推荐了全市各大沉浸式体验特色乡村新消费场景,为助推都江堰市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点燃生态引擎。  在未来三个月时间里,都江堰将精心推出猕猴桃采摘、菊花秋赏、林盘好声音、大地艺术节等主题活动,集中呈现“缤纷多彩、稻优菜绿、瓜果飘香”的魅力乡村图景,让游客感受“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生态优、治理好”的都江堰乡村振兴盛况。  8 月举办的猕猴桃采摘节推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都江堰猕猴桃。9月举办“天府田园庆丰收”大地艺术节,将开展乡村摄影展、晒秋、诗歌民谣等活动,此外当月还有第四届菊花文化节,将举办千亩造型各异、种类多样、色彩缤纷的专题菊花展”。9月—10月举办第二届林盘音乐美食节暨“林盘好声音”,将在川西音乐林盘开展“林盘好声音”海选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记者 苟邦平 文/图)近日,在五谷飘香、丰收弥望的都江堰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成都市猕猴桃采摘季暨都江堰精华灌区金秋休闲农业季”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启动仪式现场此次活动以“天府源头喜庆丰收·金秋猕香共享硕果”为主题,以红心猕猴桃为媒,诚邀八方游客沉浸式体验特色乡村新消费场景,共同品尝丰收的甜蜜味道,率先引爆大成都共庆华诞、喜迎丰收的热烈氛围,为助推都江堰市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点燃生态引擎。启动仪式上,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2021成都市猕猴桃采摘节暨都江堰金秋休闲旅游季系列活动、2021年都江堰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机会清单;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向都江堰市授予“成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称号;与会嘉宾向7名优秀果农颁发“种植达人”称号后,共同为“2021成都市猕猴桃采摘季暨都江堰精华灌区金秋休闲农业季”活动按下“启动键”。此外,深圳市美兆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西安市大家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署猕猴桃收购协议。至此,将会有200吨“都江堰猕猴桃”飞往新加坡、俄罗斯以及全国各地。记者还了解到,在未来三个月,都江堰将精心推出猕猴桃采摘、菊花秋赏、林盘好声音、大地艺术节等主题活动,集中呈现“缤纷多彩、稻优菜绿、瓜果飘香”的魅力乡村图景,让大家感受“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生态优、治理好”的都江堰乡村振兴盛况。其中,“天府田园庆丰收”大地艺术节将开展乡村摄影展、晒秋、诗歌民谣等活动;第四届菊花文化节将举办千亩造型各异、种类多样、色彩缤纷的专题菊花展,在都江堰天府田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二届林盘音乐美食节暨“林盘好声音”将在川西音乐林盘开展“林盘好声音”海选活动。近年来,都江堰大力发展猕猴桃、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创建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全国首批、四川首个田园综合体三年建设任务圆满完成,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获成都农民增收先进县。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30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糯稻品种‘川久香糯’田间测产验收50亩,平均产量623.5公斤。”8月24日,在邛崃市天府现代农业园区水稻高产示范验收现场,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在专家组的见证下,现场宣布了酿酒专用稻“川久香糯”验收结果。  此次测产结果意味着,我省作为酿酒大省,在糯稻产量低导致酿酒原料本土化长期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走出了具有突破性的一步。酿酒专用稻收获现场优势品种突破产量限制  邛崃,四川久负盛名的酿酒之乡。“目前全市每年产酒10万吨左右,但是原料基本都从省外调入。”邛崃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杨建江坦言。  尽管酿酒之乡名气在外,但杨建江知道,要想谋长远,还需在酒类市场上打造一个响亮的具有邛崃本土特征的品牌。如何做到本土化?杨建江首先想到,邛崃同时是产粮大县,能否首先从原料入手,用邛崃自产的酿酒粮。这一次测产,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平选育的“川久香糯”酿酒专用稻品种,让他看到了希望。  相比于籼稻和粳稻,糯稻支链淀粉含量更高,因此,酿酒原料常用糯稻。“四川种植糯稻很少,因为产量低,平均亩产就在500公斤左右,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低。”李平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四川提出振兴川酒,他和团队在5年前便把川酒原料如何本土化作为了团队的攻关方向之一。  而“川久香糯”就是阶段性成果之一,作为籼粳杂交选育的一个香型糯稻品种,“川久香糯”在酿酒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被定义为酿酒专用糯稻。“最大的特点就是耐肥抗倒产量高,选育成功之后,随着大面积推广,将会逐渐解决省内酿酒专用糯稻的本土化原料的供应问题。”李平介绍。  为了让“川久香糯”发挥好产量优势,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和团队为它打造了一套高产配套技术。  “酿酒专用稻在省内的种植比较少,迄今为止没有集成系统的技术体系。”李旭毅表示,团队以机插秧技术为主体,配套全程机械化育秧、水肥耦合、干湿交替灌溉及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等技术,集成了一套适合于在川西平原进行规模化种植的专用稻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据了解,目前“川久香糯”由四川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向全省推广。“今年我们第一次示范了150亩,通过和种植大户签订订单协议,收购价每公斤提高0.1元,种植大户亩纯收益将增加200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唐彬告诉记者,以邛崃为例,这里每年生产10万吨酒,从出酒率、原料占比率来换算,大约需要10万亩酿酒专用糯稻,市场前景广阔。发掘机耕模式下产量潜力  除了“川久香糯”,当天,天府种业园区同时进行着两个高产品种的测产。  适合长江上游种植,集优质、高产、抗病及抗逆为一体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荃两优1606”在八成熟的情况下取得了平均亩产732.6公斤的好成绩。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并引入四川的首个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甬优4949”平均亩产达763公斤。  大面积的高产乃至超高产一直是水稻科研、生产追求目标。为此,多年以来,全省的水稻栽培技术团队组装配套已有的技术,大规模地开展了高产高效实践,发掘水稻产量潜力,在人工育秧移栽模式下创造了系列的高产典型。这两大品种取得高产,就是得益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团队的技术支撑。  作物所助理研究员欧阳裕元表示,团队借鉴以往人工育秧移栽模式下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经验,以“荃两优1606”“甬优4949”等具备高产潜力的优质稻品种为材料,创新提出了“壮秧足苗构建高群体起点,水肥优控塑造高质量群体”为核心的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综合运用机插旱育壮秧培育、有机培肥、高质量插栽、水肥耦合、增效肥料应用及平衡施肥等稻作新技术,解决了机械化种植模式下秧苗素质差、结实差等高产制约因素,实现了超高产栽培从“人工育秧移栽”到“全程机械化种植”的过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下周开始,都江堰猕猴桃将陆续出口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8月28日,在都江堰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举办的“2021成都市猕猴桃采摘季暨都江堰精华灌区金秋休闲农业季”活动现场,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全市猕猴桃的出口计划——去年全市出口额在850万元,今年计划达到1500万元。活动现场市场定位 瞄准高端  进入8月下旬以来,都江堰“红阳”等品种猕猴桃陆续成熟,活动现场吸引了多家国内知名猕猴桃采购商、旅行社和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前来寻找合作机会。深圳市美兆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西安市大家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署猕猴桃收购协议。根据协议,将有首批200吨“都江堰猕猴桃”飞往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  “与其他猕猴桃地标品牌发展路径不同,都江堰猕猴桃走的是精品园区建设和国际贸易的路线。”晏志强介绍,此次签约的美兆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针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而都江堰猕猴桃通过近几年的种植技术标准制定推广、园区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丰富出口资质,“2017年都江堰创建猕猴桃出口示范区以来,目前全市已经拥有16个海关备案基地,3个备案包装厂,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具备出口全球多个国家的一系列资质。疫情影响下,我们的出口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我们注册了跨境电商平台,通过网络宣传推广,未来我们将把我们的新品种与各个东盟、欧盟采购商进行多方面合作。”  除了扩大出口规模,在国内,都江堰猕猴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端市场。记者了解到,与西安市大家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将主攻国内的社群、商超销售市场,“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各个优质采购商进行全国的布局和设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设立了都江堰猕猴桃十余个专卖店,去年成都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天赐猕源公司成功申报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优质猕猴桃也将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进行常规化布局。”晏志强告诉记者。都江堰猕猴桃技术铺路 领先国外  活动现场,7名优秀猕猴桃果农获得“种植达人”称号。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都江堰猕猴桃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市农业农村局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林科学院等院校合作,组建都江堰猕猴桃专家大院、四川省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都江堰猕猴桃科技特派团,从品种改良、轻简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方面实施科技攻关和重点突破,猕猴桃设施栽培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列入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我们的技术从最原始,到目前一些技术甚至超过了国外标准。现在合作社辐射带动的果园有2000多亩,亩产平均能达到3000斤,种得最好的能达到5000斤。”“种植达人”之一、都江堰新虹阳猕猴桃种植社负责人潘枭鹏介绍说。龚国淑(中)在果园和种植户交流种植技术 闻亚 摄  多年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龚国淑和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涂美艳博士等猕猴桃种植专家致力于都江堰猕猴桃种植技术推广,见证了当地种植技术的提升。  “几年前,溃疡病让不少种植户损失惨重,都江堰猕猴桃也一度陷入低迷。这些年通过避雨大棚栽培设施等技术的推广,都江堰猕猴桃种植面积、亩产开始重振。”龚国淑告诉记者。  涂美艳对都江堰猕猴桃发展充满信心,“都江堰种植猕猴桃优势明显,首先是种植历史久,产业基础好,第二是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第三是区位优势突出,第四是技术优势突出。经过多年产业发展,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是都江堰猕猴桃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  记者了解到,今年都江堰猕猴桃采摘季将从8月开始,持续到10月,目前红心猕猴桃“红阳”已经成熟,优质果产地市场价每斤10-20元。接下来将有“海沃德”以及新品种“金实4号”“瑞玉”等陆续成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5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入驻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幸福公社乡村农业创客中心,从乡建到乡村艺术化,用所学的设计专业为发展相对迟缓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5年里,这群大学生在远离城市的田野中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今年6月,十余位年轻人经营的设计事务所正式开业,在这日式建筑风格的独立小院里,开启新的征程。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坚守5年?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新,又为乡村带来了什么?设计所成员在他们的新家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创业之初 做名合格的“搬砖人”  “这一路就像是一场足球比赛,有进球的喜悦,也有丢球的失落;有配合默契的闪光时刻,也有沟通失误带来的小情绪。我们的青春在属于我们的赛道上肆意绽放。”在事务所开业那天,作为合伙人之一的康宇森,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回顾和伙伴们一起走过的5年。  2016年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戴子淳组织康宇森等几位志同道合的95后,从城市来到乡村,开了一家工作室,运用专业技能,在迫切需要发展的乡村寻找创业的机遇。  在创业初期,几位年轻人常常奔走于大邑县各个乡镇,推广自己的业务,耐心倾听客户的需求。但创业之路远比想象的难。  繁琐的日常事物、修改无数遍的方案和设计稿,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们来说,面临巨大的压力。”康宇森说,为理清工作机制,团队成员渐渐形成了分工,分别负责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摄影、业务洽谈、现场管理、文案宣传等等,大家各司其职,公司运营走入正轨。  凭借创业的热情和优秀项目,他们获得大邑县政府的创业补助,并承接了大邑县董场镇林盘再造、大邑县花水湾镇村标、崇义镇大闸蟹小镇打造的全套形象IP设计等诸多项目。为了快速融入乡村,寻找设计灵感,他们常常穿梭在林间田里。  比如承接的崇义镇大闸蟹小镇打造,根据小镇特色设计了大闸蟹一系列视觉形象,将其植入到村口路牌、门牌、村落景观以及当地开发的农业品牌等。  而一个个村口、村巷改造项目的落地,事无巨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  尽管多是独生子女,但几位伙伴们常是自个儿上阵,搬砖、扛水泥、抬石柱、打墙……苦中作乐,他们调侃自己是名副其实的“搬砖人”:既要做得了设计,跑得了工地,还要搬得了砖块。  看着一担担挑过的水泥、一块块搬过的砖,在工人师傅的施工下,渐渐将设计图变为预期的模样,康宇森说这是最有成就的时刻,“我们希望的是为传统的乡村注入更多的活力元素,让乡村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使当地的村民,或是来这里的游人感受到乡村的艺术和美感。”观念碰撞 让乡村小院充满家的味道  不仅承接一些乡村改造政府项目,设计团队在幸福公社,这个充满文化和生活氛围的乡村社区,为业主提供非标准化室内装修设计。  相较于城市,乡村别院在空间使用、风格设计上更具灵活性、个性化。“每位业主都有自己的喜好,乡村对于他们的概念也各不一样,我们所要做的是尊重业主的想法,在设计中尽量体现乡村自然、融合、开放的一面,留出更多的空间供他们种花种菜,把玩老物件等等。”康宇森说。  这其中,也免不了双方的思维碰撞。一次,一位业主说明他的诉求,想拥有一个包裹性更好的下沉式客厅。这一“突发奇想”,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经过几番沟通,他们想到了通过抬高客厅部分空间和整个卧室,打造回廊式的入客厅平台,既满足了业主对下沉式客厅美观性、实用性的要求,又遵守了建筑施工要求。  他们所坚持的设计融入环境、自然和谐的设计风格,以及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也吸引着新的客户群体。团队成员之一的戴子淳还被聘为青霞街道分水社区居民委员会名誉主任兼社区乡村规划设计师。  “5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幸福公社的点滴变化,有将近200套经我们设计装修的乡村小院,交付到业主手中。”康宇森说。  而业主“回馈”给他们的则是家的温暖。乡村相对单调的生活,被业主的热情和记挂充盈。业主姐姐寄来的零食,隔壁叔叔家亲手包的饺子做的煎饺,李大姐家送来的自己做的泡菜……异乡年轻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友好善意,也在这里享受到有酒共享的烟火日常。  “业主大多是60后、70后,我们跟他们的孩子年龄相仿,对我们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喜爱。”用康宇森的话说,到了周末“不愁找不到饭吃”,业主们一声吆喝大家聚到一起,桌上有美食,身旁有友邻,欢声笑语,让他们渐渐地爱上这种自来熟的村庄生活方式。进阶升级 探索“设计激活乡村”的2.0版本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只有9%的中小企业能撑过第5年。很幸运,我们撑过了 5 年。”康宇森说,尽管这期间一些一起扬帆出发的伙伴各奔东西了,但最终设计团队还是“活了下来”,形成了目前十多个人的团队。  新的起点上,十多个年轻人成立了设计事务所,重新出发。他们用过去的一些“精彩瞬间”剪辑成了一首《追梦赤子心》。看到成片的时候,小伙伴们眼眶红了。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如歌词里所唱的,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浮现,但他们相信“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如今创业之路进阶到了2.0版本,这群年轻人用价值链升级的思路,迭代设计,开启民宿托管,用创意和热诚升级扩容。从设计、施工到托管运营,提供一条龙服务。他们计划的是,通过“全托运营”的方式,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乡村民宿小院,用自己的民宿设计理念打造标杆性特色产品。  “我想我们终于找到了属于我们的赛道,继续在路上全力以赴吧,平凡的我们也会因此闪耀!”关于未来,康宇森说将继续迎难而上,用切身行动为更多年轻人做出表率,吸引他们来到乡村,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