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10月21日,邛崃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吕如蓝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在2021中国(成都)国际茶博会开幕式上专场推介邛崃黑茶,并授予新加坡、泰国、德国、捷克、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驻蓉相关机构负责人为中国·邛崃黑金川茶业、碧涛茶业等6家茶宣传推广大使!茶博会期间,四川文君茶业、花秋茶业、茶叶龙头企业将开展为期4天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将进一步提升邛崃黑茶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2
(董思思 记者 阳敏)为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龙泉驿区老科协汇聚了一大批老同志、老专家,他们心系龙泉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助农服务,助力龙泉驿区乡村振兴,得到了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省、市老科协的多次表彰。为了龙泉驿区的乡村振兴,区老科协做了很多事:组织农业老专家在山泉镇推广桃树长枝修剪新技术培训30多次,培训果农达2000余人次,果农运用这项技术每亩增收20%左右;支持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加工鸡粪为有机肥,建立“有机肥”实验点37个,提供有机肥81.7吨,取得良好的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组织退休医务工作者为农民义诊,受惠农民达21894人次;为龙泉驿区三个村和一个现代农业庄园输送优质有机肥35吨。看到山泉镇长丰村不通公交车,区老科协立刻参与协调工作,帮助长丰村开通公交车,解决该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基层老年人普遍不会用智能手机、生活多有不便,区老科协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组织会员编写《老年人智能手机常用操作手册》并印发600册,下发给老年群众学习使用,得到老年朋友的一致好评。老科协西河分会援助茂县,为当地一个村送去扶贫资金,并为他们设计乡村旅游项目。区老科协积极支持老科协会员开展农业科研且成果丰硕。其中,会员康登伦完成“康裕黑轴糯1号”糯玉米干子粒新品种科研,经种植试验,平均亩产555.7公斤,位居全省七个种植试验品种第一名,目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向农业农村部申报推广。会员蔡锡全大力推广“瑞恩1号”“翠恩1号”果树黄化病防治实用技术,现已在金堂县、简阳市等地5100亩果园推广此项技术,有效解决了果树黄化病的危害。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家乡的发展继续献智出力,区老科协的老同志们觉得这样的退休生活非常有意义。他们表示,将继续发扬“退而不休、奉献余热”精神,为新时代龙泉驿区发展发光发热。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王爱琳  深秋,清晨,天刚刚亮,小石村里一排青瓦屋檐长廊下,已经三三两两坐满了早起的村民。喝茶,聊天,摆摊,家长里短抑或张罗生计,各得其乐。  外来游客在隔壁的共享民宿里醒来,呼吸山里的第一口清新空气,也第一眼感受到这乡野生活的浓郁气息。  这是地处成都之北、从平原刚刚扎进龙门山地的一个小山村,现已改名为金城社区,但人们大都习惯称呼它原先的名字——小石村。  金城社区隶属彭州市桂花镇,曾经是个普通而凋敝的小山村,如今,村民对外都能自信而清晰地自我介绍:“我就是彭州那个大屋檐村的。”  这是怎样的一片屋檐?如何成为村民的情感认同和身份识别?它的意义又在何处?  我们走进桂花镇金城社区发现,这和乡村建设和治理实践相关,这和如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相关,这和乡村振兴大课题相关。村民和游客,在“屋檐”下和谐共处。壹 碰撞:切中要害  故事首先发生在2017年。年初,41岁的岳付飞被“强行”邀请回家乡选为村支书。岳付飞曾在外经营餐饮,非常成功,精明能干,思路开阔,无论是村民还是上级党委政府,都对他寄予厚望。  小石村曾经有过自己的“黄金年代”,所在地有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国有跃进煤矿,一度比较富裕。汶川大地震前后,煤矿彻底关闭,灾后重建虽然让村民住进小楼,但产业消失也让小石村一时找不到出路,陷入低迷。  岳付飞接手之时,小石村已经人心涣散,发展滞后,选不出合适的人,村支书空位一年多。他对家乡知根知底,对症下药,首先在乡村治理、凝心聚力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功夫。  大半年后,和所有人一样,他积极思考:还是得有产业支撑。  他想到了时下正火的民宿,于是上门找到从清华、哈佛毕业的设计师李烨,踌躇满志地说要做一个“顶尖的民宿”。  李烨受邀而来,进小石村一番调研了解,很快反驳了这个提议。  “这里不能先建一个商业建筑,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会做得非常疲惫,而且会把整个计划拖垮。”李烨建议首先建一座公共文化建筑,通过重建公共形象,去找到这个村庄的身份认同,唤醒村民的风貌、文化,把自信心、凝聚力提升起来,从而唤醒村子的内生动力。  岳付飞幡然醒悟,这和他最初的思路一脉相承,只是他在把握产业项目进入的点上急于求成了。小石文化大院,是第一个“屋檐”作品。贰 试验:豁然开朗  但,公共文化建筑怎么建?“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李烨来到村上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小石村是震后重建的村落,这里的村民基本都是由四周搬迁至此,在统建起来的小楼里居住。所有人之间其实是一种陌生状态,村里也缺乏像样的公共空间。  建筑设计师是如何让老百姓感到幸福的?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同时解决社区、人文、自然、物理空间乃至资金的问题?“同一屋檐下”概念在李烨大脑中孕育而生。  于是,在上级经费支持和帮助下,他建造了第一个建筑——小石文化大院。一个“包容一切活动的瓦屋顶”,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卫生站、乡村夜校、健身房、忠孝文化展厅等多重公共功能。  有了这个“大屋檐”,村民生活状态一下子来了大变化。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自然地聚集起来,在文化大院的屋檐下喝茶、吃饭、打牌、买卖等。  “大屋檐”在小石村的成功建造,引起上级党委政府更多关注。在更多经费资助下,“同一屋檐下”主导理念进入整村规划设计,小石村逐步营建了“五统一”(农具存放、谷物储存、洗衣晾晒、红白喜事、谷物晾晒等)、文化长廊、岳飞广场等公共空间。  传统乡村里那种“屋檐下的生活”重新上演,整个村子都焕发着久违的生机。此时,产业引入时机成熟,屋檐同时在共享民宿、麻饼厂、蜀中糖门工坊等建设中延续。“如今,整村屋檐已绵延600多米。”岳付飞感叹。  10月间,我们在村上正好遇到在村上考察的浙江某集团公司负责人,他们在村里的项目已经签约,计划投资5.01亿元,打造占地236亩的集日常休闲、旅游体验、假日训练、乡野赛事为一体的运动康养基地。这在小石村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共享民宿的“屋檐”是小石村的亮点。叁 启示:活力焕发  如今,当你走进改名后的金城社区,你会不自觉地被这些蜿蜒多姿的屋檐吸引,它们向外伸展,充满善意和温暖,村民们就在下面忙着生计,或者生活。  “乡村的公共空间是乡村民众在长期集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共同载体,同时是民众文化意识和精神力量之源,也是重要的‘文化记忆场所’。”李烨感叹,屋檐是老百姓传统的沟通空间,借屋檐,转化为公共空间,将原本的传统生活带回乡村。  同时,屋檐下,村里人与外来者,也能在这里沟通。通过交流产生新的文化,让外来者也能看到乡村生活的样子,让村庄成为一个任何人都能参与的生活。  同一屋檐下,是一种“共享”,这又成金城社区乃至桂花镇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岳付飞介绍,村中三分之二的项目,都是由村集体、运营公司、老百姓三方占股。  金城社区不是孤例。金城社区原先隶属磁峰镇,在我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实践中,磁峰镇与桂花镇合二为一。  合并后的桂花镇全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从“屋檐下”得到启发,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民宿点亮乡村,共享促进振兴”。在镇上的一份材料中,他们总结出“一二三”工作法,即“坚持一条主线,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率先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做好‘后半篇’文章的‘主导线’”;“用好两大资源,把盘活闲置资产和引进人才作为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关键点’”;“开启三轮驱动,把开启国有公司片区开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村级集体发展共享作为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发力点’”。  目前,彭州的民宿产业发展异军突起,业内有“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之说。就资源禀赋而言,金城社区及桂花镇偏于一隅,在彭州并不醒目。然而,谈及彭州民宿业,桂花及金城社区却是主角。  今年国庆节前,2021中国民宿产业生态大会暨第四届龙门山民宿发展大会在彭州举行。同步举行的还有“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诸多建筑设计师们就乡村建设提供更加多元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乡村振兴的不同思路,会场就在金城社区。这是“屋檐”的魅力,也是桂花的作为。(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林鹏 张敏 记者 周金泉  地处偏僻的崇州市观胜镇严家弯湾(联义村),近年来依托盆景资源成功打造成了风景如画、游客向往的打卡地,先后荣获成都AAA级林盘景区、成都十大最美林盘。  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新村民相继安营扎寨,使传统的盆景产业迭代升级、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联义村集体经济也乘势蒸蒸日上。严家弯湾游人如织有钱挣  金秋时节,以“诗意盆景 浪漫粉黛”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旅游节在严家弯湾热烈上演。  临水而种的粉黛乱子草绯红娇柔,行走其中,半身高的粉黛乱子草萦绕身侧,仿佛畅游在粉色云海;而村道沿线、家家房前摆放的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川派盆景,盆景展销、微盆景制作,让人流连忘返。  “这几年,林盘打造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联义村五组农户徐植松制作盆景40多年,他家的小院处处皆有盆景,别有洞天,他感慨地说,“我以前都是把盆景驮到街上去卖,一年才卖2万-4万元;现在,我在家门口就把盆景卖出去了,一年可挣5万-8万元。”    农户甘润英看着村里的游人越来越多,也怦然心动,于两年前投资二三十万元,利用自家房屋,开办了“酒香楠苑”专做餐饮。她高兴地说:“周末、节假日,我们这里的冷锅鱼、柴火鸡卖得非常好。”  据观胜镇镇长陈翔宇介绍,从今年9月20日至今,严家弯湾已吸引有效游客1.8万人次,村集体收入3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出售盆景收入300万元。老产业迭代升级  严家弯湾过去仅是一个偏僻的林盘,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变化始于2015年。“严家弯湾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陈翔宇说,“基于它有很好的文化和产业本底,从2015年开始,政府进行逐步打造,投资修建绿道,并配套给排水、污水处理、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营造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联义村村支书杨强说:“村集体将约200亩闲置土地以及鼓励村民有偿退出的14户房屋整合起来,于2018年10月招商引资,以这些资源折资入股介入民宿、餐饮、培训等产业。同时引入业主打造西蜀盆景园,等建成后再与业主商量利益分配模式。”  崇州市盆景协会会长张永由此成为严家弯湾的新村民,他投资3.8亿元全力打造的西蜀盆景园,而今亦呈现一派古色古香。张永说:“我因为喜欢盆景,才来这里投资,准备搞以盆景为主题的旅游、餐饮、展示和培训。”  联义村村民、崇州市盆景协会秘书长赵明春高兴地说:“以前,我们就只有川派盆景,其他派别的盆景融不进来,通过严家弯湾的打造,匠人们的眼界开阔了,融入了岭南派、苏派、扬派、渝派等盆景派别,他们还积极开拓小微盆景市场,并通过体验和教学方式拓宽了盆景的增收渠道。”一来引来百业兴  几年来,严家弯湾以深厚的盆景文化为依托,相继打造出了网红“路之弯湾里”餐饮产业、“观酌”精品民宿产业以及“酒吧+民宿”的百年四合院“观庐”,通过平台公司打造了2000平方米集盆景展览与石观音板鸭品鉴于一体的“观舍”。  如何吸引更多游人?去年,村集体又打造了占地18亩的胭脂湾,广植浪漫的粉红粉黛乱子草,去年国庆节开门迎客,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促进了全村产业发展。杨强介绍,通过财政补贴,村集体建起了一个占地12亩的停车场,还开设了“弯湾集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出租30多个摊位给商贩,一个摊位的租金可达400元。杨强介绍,村集体出租出去的14间房屋一年即可收入20万至50万元,2019年、2020年参与民宿、餐饮等业态的分红分别达到五六万元、7万元。  即使如此,联义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并未就此止步,就在9月17日,村集体与社会企业共同成立的“四川省严家弯湾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为6名业主颁发荣誉新村民证书。严家弯湾乡村旅游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2
10月20日,在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上,来自崇州市、广汉市、米易县、罗江区、青神县的县(市)委书记分别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生产”“推进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城乡融合”作了交流发言,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独特视角和实践案例。四川农村日报今日特摘登发言要点,以飨读者。峰会现场。优规划 补短板 促改革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共崇州市委书记 欧昭  近年来,崇州市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着力优规划、补短板、促改革,努力做好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答卷人,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一、以国土空间重构引领乡村振兴  实践中,我们从重塑城乡空间布局着手,强化规划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牵引作用,为实现“一核三支撑”的城市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两项改革过程中,我市按照“减量、赋能、增效、便民”原则,将乡镇由25个优化调整为15个镇(街道),村(社区)由253个优化调整为172个,形成“一个功能组团一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格局,牵引带动林盘经济、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按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原则,在“12345”格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服务半径、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全域划定为5个镇级单元和38个村级单元,进一步推动各单元间经济互为支撑、产业差异发展、功能无缝衔接。  二、以功能为导向补齐短板弱项  实践中,我们着眼两项改革后环境承载容量、经济容量、人口分布等变化,聚焦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大力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提品质、补短板、调方式,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提”基础设施品质。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城乡直连效率有效提升,被评为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乡村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  二是“补”公共服务短板。围绕审批服务、教育医疗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建立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动态调适”机制,将行政事业编制向镇街倾斜,构建高效便捷15分钟“公共服务圈”。  三是“调”资源利用方式。建立“精明增长+精明收缩”机制,将非核心区域乡镇开发规模,向产业社区和产业化项目集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三、以深化改革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实践中,我们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贯穿全面乡村振兴的主线,充分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改革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为基础,探索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问题。  二是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缺人才、缺要素、缺评价考核等现实问题,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下的集体经济给名分、给人才、给标准、给政策的“四给”模式。“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  三是盘活乡村资源要素。通过探索土地经营权再入股,以折股联营、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收益增值,盘活农村承包地和设施用地。  四是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下移执法重心,向15个镇街派驻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集中行使综合行政执法领域1525项处罚事项,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度和精准度。论坛会址。让天府粮仓囤足广汉粮中共广汉市委副书记 胡涛  广汉素有“天府粮仓”美誉,是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广汉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藏粮于地,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靠。粮食要安全,耕地是源头。我们在保护耕地红线、提高地力水平上下狠功夫,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决守住耕地面积,在全国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2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占现有耕地面积68.8%。坚决提升耕地质量,按照“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打造”的方式,打造水网、路网、田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30.6万亩,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坚决确保耕地安全,制定《广汉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近年来,广汉粮食播面持续稳定在65.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0万吨以上。  坚持藏粮于技,粮食生产能力更加稳定。我们在强化科技引领、实施高产创建上下真功夫,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着力在种好粮上下功夫,积极推广育好种、选好田、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的“五好融合”种植模式,稻麦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水稻暗化育秧、小麦药剂拌种、绿色防控等生产新技术、高产技术全面覆盖,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1%以上。着力在机械化上下功夫,实施以“良机”为牵引的“五良”融合发展模式,近五年,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达4900余万元,应用北斗农机作业终端408台、无人植保机150架,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4.1%,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着力在用新技术上下功夫,加强科研攻关,科研经费按照每年200万元以上递增,与省农科院、川大、隆平高科等院所合作建立研发平台9个、博士工作站2个、引进专家团队11个,取得新型农机发明专利40余项,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水稻无人机直播等技术成为西南地区主推技术。水稻、小麦、油菜多次创全省单产纪录,今年创造小麦生产千亩示范片亩均单产511.2公斤的西南地区最高纪录。  坚持藏粮于民,粮食种植主体更加丰富。我们在培育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田上下硬功夫,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让职业农民有身份,探索出“遴选+认定+管理”的三步法职业农民培育评选制度,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成员、返乡创业农民“四类对象”作为重点,建立培育对象库。让职业农民有本事,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让职业农民有奔头,对职业农民发展产业实行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考虑、融资优先满足“3个优先”,近两年累计提供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金融支持5000余万元,持证职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占15%,职业农民的经营年产值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47.2%。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倾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中共米易县委书记 蔡君  近年来,米易县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获评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天府旅游名县。围绕“乡村建设”主题,我谈四点体会。  一、实施乡村建设,科学的乡村规划是前提。乡村建设只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才能少走弯路。我们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编制,全面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发展规划体系。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尊重乡村空间结构,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村落民居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注重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  二、实施乡村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保障。城乡差距最直观表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也是乡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持续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不断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扩建县乡村社道路1200余公里,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通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乡镇集镇5G网络覆盖率、宽带网络通达率均达100%。坚持建管并重,探索“政府补一点、集体给一点、村民筹一点”管护资金筹集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同时,全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实施乡村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是关键。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实施的范围在农村,要全面激发“人才、资金、土地”等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不断增强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我们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盘活农村人力资源,配套完善乡村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创新创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建立县委常委联系乡村人才机制,以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为重点,分层分类培养乡村人才,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规范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集体山林、水域等存量资产和扶持项目示范引领,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7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总资产达到9.29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25万元。  四、实施乡村建设,生态的宜居环境是目标。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是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我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努力把乡村打造成为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全面取缔二滩库区网箱养鱼,全面完成小水电、重点水域退捕,大力实施村庄美化绿化花化行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大行动”,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置率达97%,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制定“诚信红线”“阳光用水”等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环境卫生“七个好”评比。围绕“四个坚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书记 黄琦  罗江区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按照中央和省市乡村治理有关要求,我们围绕“四个治理”,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乡村治理罗江路径。  坚持支部核心,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放在首位,建强组织、建好队伍、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效能。结合村级党组织换届,调整“超大党支部”,升格村(社区)党委23个、党总支44个,围绕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设立二级党支部89个,搭建起党建引领“一核多元”的组织架构。出台《农村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罗江城乡基层治理学院,分层分类开设专题培训班,提升村干部善治思维和治理能力。实施后备干部递进培养计划,按年度遴选优秀青年人才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库,确保村级组织“后继有人”。  坚持群众主体,完善自治机制。通过拓展治理理念,完善治理方式,丰富治理手段,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搭平台组织群众。完善“支部领导、定向代表、议行合一”的“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实行“三定四议”决策程序,定向产生议事代表、定向联系服务对象、定向反馈议事结果,解决了“谁代表我、我代表谁”的问题,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作决策依靠群众。打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一手包办”惯例,通过镇村召开党员会、定向议事代表会、院落会等,先行议定产业发展方向、土地流转等事项,纳入项目库管理,经区政府研判审定后实施,实现“众评、众议、众定”。用制度发动群众。实行“村民积分制”管理。  坚持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供给。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下延便民服务触角。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以群众所需、乡镇所能为导向,梳理下放便民服务事项镇级108项、村级51项,42项高频事项全部实现镇村“一次办”。丰富便民服务手段。建立代办帮办队伍,明确便民服务代办职责,提供“老弱病残”群众“上门办”;创建“罗江邻里+”指尖政务品牌,畅通外出务工群体“云端办”渠道;成立产业秘书帮办队伍,针对“复杂事项”全程指导“帮助办”,全面畅通服务群众渠道。  坚持融合理念,推动乡风文明。以“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共同构建乡村善治格局,让群众找到认同感、提升满意度。强自治,打造宜居环境。完善“出门五步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罗江模式”,全域开展“进门六个好”卫生家庭创建活动,通过示范院落、设置“红黑榜”等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出台共同缔造补助办法,仅用两年就完成全区93个村(社区)的卫生厕所改造,建成全省唯一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抓德治,培塑文明乡风。依托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立区、镇、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1个,构建集“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体活动、乡风引领、法律服务”六大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严法治,强化平安建设。落实村级重大决策事项、协议(合同)合法性审查备案制度,深化“法律进村”行动,配强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全面推行法治示范村创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全域乡村振兴中共青神县委书记 刘今朝  近年来,青神县面对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持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通过多维制度联动,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努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下面,我用四个关键词,介绍青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探索。  第一个关键词是在空间规划上突出“全域融合”。青神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理念,明确乡镇、片区、重点村的功能定位,布局沿江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示范带、东部现代农业林业发展优势区、西部生态种养循环发展区,全域形成“3大区、9小区”经济区。  第二个关键词是在基础设施上突出“全域覆盖”。青神坚持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一体管护,致力于打通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的“卡点”和“堵点”。在建设方面,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8%,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分别达96.2%、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8.9%,电、天然气、宽带互联网、4G网络均实现100%全覆盖,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1058公里,今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管护方面,建立财政投入、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问题。  第三个关键词是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全域布局”。青神坚持因地制宜构建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产业布局,实现全域国土空间充分利用。一方面,建设产城、文城、景城一体的宜居县城,推动工业、服务业、人口、资源要素向县城聚集。另一方面,在沿江、沿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布局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文化旅游等业态。同时,注重乡村独特空间形态保护,将川西林盘保护传承纳入村规划,延续乡村特色空间肌理,塑造“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城乡风貌。  第四个关键词是在公共服务上突出“全民共享”。着眼于县域面积小,基础设施全覆盖相对充分的实际,着力探索青神特色的城乡服务一体化供给。在政务服务上,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全覆盖,下放130项县级事项权限,推动管理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在教育上,坚持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小学共同体办学、初高中衔接全部进城,组建“办学共同体”5个,让农村孩子均等享受一流教育资源。在医疗上,开展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整合县内13家公立医疗机构,组建青神医院集团,建立信息一体化平台,覆盖80个镇村医疗机构,累计开展远程诊疗服务1800余人次,推动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在社会保障上,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险制度,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均高于省定标准。探索按城市居民标准为新型职业农民购买养老保险,提供医疗保障,目前已落实补助600余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周颖昳10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围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10月20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于立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曲木史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省委副秘书长黄传龙主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角色关键、责任重大。本届论坛期间,我省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如期举行。我省5位优秀县委书记,分别围绕“稳定粮食生产”“推进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交流发言。  本届论坛对2021四川名村、杰出村官进行了发布和授牌,对第五届农村手工艺大师(乡村美食大师)进行了颁奖。  同时,今年是村长论坛成功举办五届的重要时间节点,论坛组委会牵头编印了《四川村长论坛五年回顾》,汇集了5年来论坛成果,集中展示了四川乡村发展成效和先进经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林鹏 张敏 记者 周金泉  金秋时节,在素有“西蜀粮仓”美誉的崇州市,万顷平畴一片金黄,一派丰收景象。预计今年崇州大春粮食增产增收已成定局,产量可达18.77万吨,比去年增加2500吨。  这一切均得益于崇州近年来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农业共营制、良田粮用、产业链延伸等真抓实干,着力突破了农田谁来种、粮食如何扩面和提质等瓶颈。10万亩高标准良田收割场景。 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农业共营制粮食产业兴  10月13日,崇州市杨柳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烘干中心,新米飘香,年轻的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正在现场忙前忙后。  “2015 年,我了解到当时的职业经理人年龄普遍偏大。”王伶俐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总得有新的职业经理人来接替他们。”  随后,王伶俐子承父业。她的法宝是,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工厂化育秧、植保、收割、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她还为合作社引进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打造了“天府小亭”大米品牌。王伶俐说:“这样,种植户每亩成本节约100元,社员比未入社的每亩增产80至100斤,每斤稻谷多售0.08-0.2元。”  王伶俐的实践仅是 10年前崇州首创的农业共营制的小小缩影。  作为农业共营制的亲历者,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基地发展部部长周维松一语道出农业共营制的精髓:“首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职业经理人,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随后又通过农技人员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专业化公司提供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我们还配套了金融服务,让所有的经营权证都能够抵押贷款,解决了职业经理人缺钱的问题;最后通过品牌培育,让种出的粮食卖出好的价钱。”  通过农业共营制,崇州市仅农业机械化率就已达92.8%,实现水稻育秧、播种、施肥、植保、收割、烘储的全程机械化。同时,“科技赋能、品牌提升”得到强化,崇州通过川米优化提升工程、“稻香杯”评选,联合中国农科院“五院三校”,建成川农大“两化”总部等4个科研平台、“田间种子超市”1000亩,累计筛选出59个粮油品种在全省推广,占全省主推品种的 80%以上。一时间,崇州现代粮食产业风生水起。低效果木地大种优质稻  秋收时节,崇州市种粮大户、白头镇东关社区党委书记连强忙得不亦乐乎,他正组织人手将180余亩优质稻颗粒归仓。令他高兴的是,这些稻谷都是通过“退树还稻”、利用低效果木地种出来的。  原来,多年前,一个业主流转东观社区二组100多户农户的180余亩土地种植梨树,但因经营不善,业主收入还不够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  恰在去年,成都市启动都江堰精华灌区恢复水稻种植试点项目工作,鼓励农户或规模种植大户将在都江堰精华灌区范围内的耕地上种植的低效果木进行腾退移除,以使这些地块能够正常种植粮食作物。  “我就动员业主把低效果木地腾退出来,由我来接盘。”今年大春时节,连强义无反顾地加入种粮大军,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种粮每亩有500多元补贴,农业成为了有盼头的产业,同时,我也要为‘退树还稻’做个示范。”  为了种好粮,连强选用了优质稻种,并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进行技术指导,采用了生物防控等措施。他说:“今年估计单产可达 1000斤。我已经和一个老板谈好,价格达到1.5元/斤,比普通稻谷高出了0.3元/斤。”  “近一两年,国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加勇说,“全市大力宣传并鼓励利用项目金对经营不走的花木地腾退种稻,今年已‘退树还稻’5000余亩。”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优质的稻米如何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崇州自有答案。  “今年,我们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向崇州一家合作社下订单,试种500亩专用酿稻。”成都艾诺米食品有限公司总助王静介绍说,预计能收购8万斤稻米,按每亩五六百斤稻米、4元/斤收购价计算,每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  这家公司生产的系列米酒热销成都各知名餐饮店以及酒馆、KTV等场所,终端售价可达几十元1瓶,大大地提升了稻米的附加值。  在今年投产的四川岷江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瑶平指着一系列自动包装、扎箱、装箱设施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投资5000多万元建的当前四川科技含量最高的大米加工厂,常年可收购4.5万吨稻谷,只要符合标准均是优质优价,比国家最低收购价高出0.1-0.2元/斤。”  据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基地发展部项目专员黄超介绍,在粮食产业链延伸方面,崇州目前还有成都天健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稻糖米、轻食米线、方便米饭等产品,种植稳糖米比普通大米每亩增收了400 元左右,目前已有近2000亩。  “同时,我们还引进世界500强中化集团、农业大数据‘独角兽’企业北京农信互联,建成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崇州中心。”黄超说,“着眼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带动区域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0
 (记者 粟新林) 为了未来能够专注于做最正宗的米汤火锅,配齐了负责游客接待和引导的“专业团队”,实行“管家式”服务;为了未来能够执着提高米汤温泉的品质,准备好了游客餐饮休闲、商务接待和团队聚会的空间……昨日,记者了解到,在距离崇州城区5分钟车程的隆兴镇粟村智萃林盘,一个以“米”为主题的度假林盘文化村即将呈现。穿过生机盎然的田野,走进被茂林修竹环绕的粟村智萃林盘。新落成的建筑聚落青砖铺底、青瓦为檐,彰显着川西林盘蜀风雅韵、天府乡愁氛围,这里的一切,显示着这个项目已初见成效。在这里,吃的有各类地道而特色的小吃、美食,喝的有纯酿的农家米酒,玩的有农事体验、休闲康养,乐的有米汤泡澡、米面膜美容。据悉,该项目规划总面积1600余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是崇州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双示范”项目。目前,粟村智萃林盘“筑巢引凤”的第一步已经完成,配齐了公共服务业态和支撑引领功能,培育了“专属”品牌,为更多的消费空间植入创造了条件与环境,等待着创业达人、优秀团队“拎包入住”。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19
(记者 粟新林)10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即将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召开。本次论坛将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主题。四川“村长”论坛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村级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全省“三农”领域,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载体。此次论坛,缘何选址崇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崇州有何创新?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崇州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崇州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 图片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实践1把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坐落于川西平原上的崇州,素有“天府粮仓”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稻作农业生产。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小亭,有好稻田。”小亭就在今天的崇州。如今,“小亭”及周边地区已被打造成为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该功能区构建了“管委会+街道+社区”组织架构,功能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93%,是成都市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之一。崇州虽然有较好的稻米生产基础,但以前大家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合力。在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如何打破“天府无好米”的窘境,是摆在崇州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作为成都市唯一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功能区,振兴川米,崇州重任在肩。对此,围绕打造振兴川米先导区,崇州进行了系列探索。近年来,崇州探索出农业共营制新型经营体系,有效破解“谁来经营、谁来种田、谁来服务”的问题。秋季收割后,全市42个标准化的粮食烘储中心严阵以待。转入加工环节,各加工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走进四川岷江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正在对今年刚收获的稻谷进行去壳、抛光、初选、精选等工序;工人们忙着包装加工好的优质大米,然后装车准备外运销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公司每天可以处理稻谷300吨,年加工稻谷可以达到9万吨。”岷江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瑶平表示。“四川不缺好米,缺的是叫得响的好米品牌。”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华斌介绍,崇州创建“崇耕”农产品公共品牌,同时,花大力气打造符合中高端消费的“小亭”“天健君”大米产品,实施“崇耕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品牌战略。同时,联合京东、苏宁、红旗连锁等线上线下平台,推进崇州优质大米上京东、卖苏宁、进红旗。除了肩负着振兴川米的使命外,崇州还以此为机遇,谋一盘“米”产业发展的“棋局”。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隆兴镇粟村项目,是崇州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双示范”项目,计划引进稻田火锅、竹林酒吧、米主题汤泉酒店等业态,旨在打造成都首个米主题度假林盘文化村。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 摄影 袁建实践2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新路径秋意正浓,走进五星村,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步道上,欣赏着田野风光,静静地看着小火车开过……“村民生活太幸福了,我们真的很羡慕!”村头,一群游客正参观村子里的美景,大家纷纷为村里的发展点赞。被游客羡慕的村民之一——回乡创业的李凤,经营着一家民宿、一家餐饮店和一家小超市,生活相当滋润。由于卫生环境好、服务周到,她家的民宿深受游客的好评,生意一直都不错,尤其是周末、节假日经常都是爆满。五星村A区村民杨建辉,也经营着自己的民宿,生意红火,家里收入不错。闲暇时,杨建辉也会有自己的爱好:“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平时我就喜欢喝喝茶、看看书,参加跑步健身、跳广场舞这些活动。”近年来,五星村以民宿休闲、农事体验、大田观光、湿地漫步等业态组成乡村旅游的核心,不仅整合了大田景观、湿地风光等景观资源,还引入天府国际慢城等优质项目,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这里也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无独有偶,道明镇竹艺村虽然和五星村风格不同,却也打着一样的乡村振兴“特色算盘”。竹艺村并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龙黄村9、11、13组自然形成的林盘聚落。依托川西林盘的建筑形态和文化底蕴,通过“道明竹编”促进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的跨界融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实现了传统手工业带动乡村振兴。2020年,竹编制品产值为2008万元;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568.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3万元。一个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一个变身网红打卡村,两个村蝶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崇州的答案是: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要素双向流动为动力,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崇州围绕“乡村宜居宜业”,按照“重构空间形态、促进全域融合”的思路,有效推动“农业+文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更有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崇州全域共建成100公里最美稻乡旅游环线、276公里天府绿道、30万亩大田农旅景观,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7个3A级林盘景区。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14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2亿元,2021年1—9月,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1484万人次,收入41亿元。实践3探索“一个精品林盘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模式得益于千年都江堰的润泽,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崇州市,林盘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大小林盘总数达7083个。依托乡村林盘促进产业发展,是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方向。位于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是一处紧邻“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的川西林盘。很难想象,几年前,“幸福里”所在的大雨村还是一个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4万元。眼看着周边的竹艺村、五星村,通过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带火了人气、带旺了产业后,大雨村“坐不住”了。家门前同样风光秀丽,林盘里同样舒适宁静,怎样才能搭上崇州布局全域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快车”呢?大雨村在摸索中找到了答案:大雨村“幸福里”林盘发动村民筹资106万元,组建成立蜀禹龙旅游合作社。村民孙旭斌就是入股成员之一,他介绍说:“村民入股形式多样,上限是3万元,下限是500元,而我自己投了2万元,这种机制就是要大家参与,保障群众利益。”同时,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通过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自去年5月正式营运以来,“幸福里”林盘累计营业额超过233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得分红超过101.5万元。今年2月,已为通过现金和资源入股的88户股东分红近30万元,农户每入股1万元就可分红2600元。“幸福里”林盘的实践,最大的亮点在哪里?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围绕“农民富裕富足”,按照“全域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创收”的思路,锚定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方向,探索出“一个精品林盘(院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模式,带动产业增效、区域增值、农民增收。据悉,“幸福里”经验已在崇州推广深化,通过“片区开发、整体招商、一体运营”,对48个具备开发价值的特色林盘植入新兴消费业态,已孵化出凡朴生活、一满田园等5个林盘规上服务业企业。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19
(胡严 文/图)“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学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如何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向共同富裕?作为“国家队”“顶梁柱”的中央企业形成了哪些富有央企特色、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文旅、康养、智慧科技等相关产业导入的成果如何满足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月16日,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六届安仁论坛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开幕。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参事室指导,中华文化促进会、华侨城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来自政企学研等多方业内人士齐聚安仁,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高规格、强聚焦、全方位,成为本届安仁论坛的醒目标签。古镇安仁街上的论坛精美布置。高规格引领 共探乡村振兴新路径  当前,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乡村振兴战鼓催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六届安仁论坛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可谓恰逢其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举办规格高,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参事室等指导,30余家中央企业齐聚,数十位乡村振兴各领域精英云集,在政策和实践层面站高谋远,精准破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士在论坛上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系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骨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彰显责任担当,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奋斗。  “新发展格局”是本届论坛主题的关键词之一。国务院参事室相关人士指出,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向农村这个巨大空间持续发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释放动力。国务院参事室愿与各方联合联动,建真言、献良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贡献智慧和力量。第六届安仁论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参与。  成都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致辞中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传承发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着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大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成都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质效,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热切盼望各位企业家朋友积极参与成都乡村振兴的壮丽事业,加大在蓉投资兴业力度,共享发展新机遇,共赢合作新未来。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姜新文认为,当下语境中的传统文化是重构乡村秩序、梳理族群关系、参与乡村实践、共建美好生活的一股强大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秉持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安仁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华侨城集团以论坛为“媒”,担当搭建论道国家战略实践发展平台的使命。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凤喜表示,华侨城集团主动融入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文博文创等多业务特长和全国布局优势,坚定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建设和运营近30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项目,正逐步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安仁南岸美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持续创新举措 乡村振兴的央企方案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中央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也是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强大引擎。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筹和指导下,众多中央企业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战略践行,各展其能,担当使命。10月16日下午举办的“奋战乡村振兴 促进共同富裕”央企乡村振兴分论坛上,有关部委机构和31家中央企业齐聚一堂,纵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对央企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有关人士表示,各中央企业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围绕产业、就业、智力、消费帮扶等领域,持续创新帮扶举措,提高帮扶实效,在开局起步阶段已取得良好成效。  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相关人士指出,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中央企业肩负重任、不可或缺,需要发挥理念、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优势,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分论坛上,华侨城集团、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五矿集团、中储粮集团、中国移动、中化集团等中央企业先后分享了各自开展乡村振兴实践的经验与阶段性成果。华侨城集团依托主责主业,创新“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等发展模式,推动一批“美丽乡村”项目在全国落地;中国石化率先发布“中国石化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做到“两不少、三不减”;国家电网聚焦乡村建设行动和“五大振兴”,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优化农村供电服务,促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中国五矿集团结合企业优势,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消费、金融、教育五大领域开展帮扶工作,并立足新征程继续助力“五大振兴”;中储粮集团注重发挥收储体系优势,着力构建“大帮扶”工作格局,通过储备粮购销轮换和政策性粮食收储等,走出特色帮扶之路;中国移动将“网络+”扶贫模式全面升级为“网络+”乡村振兴新模式,研究制订“数智乡村振兴计划”;中化集团形成以产业帮扶为核心,以产销对接、智志双扶、党建引领、内外动员为支撑的“1+4”帮扶工作模式,重点发挥现代农业、环境科学、产业金融等主业优势。全方位多领域思想碰撞美好生活的安仁之论  10月16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袁宏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育龙分别围绕《智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市场化促进大都市周边地区乡村振兴》《探索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顺应新兴城镇化趋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作主题演讲。  10月17日,举办了“乡村振兴与美好生活”分论坛,邀请来自文化、康养、社交媒体、智慧生活、乡村规划、扶贫、社区治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分享交流,并开展第三届小镇美学榜样发布系列活动、“美,向着共同富裕”访谈直播等活动。  此外,第四届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城镇博览会、第三届安仁双年展、“丰碑——凝结在共和国历史中的记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作展、小镇美学榜样暨成都社区美空间主题展、“乡村·共生”美村艺术季等各类全国顶级文博活动也在论坛期间同步举办,带来了视觉层面的饕餮大餐。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战略部署,安仁论坛自2016年起,每年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举办。经过前五届的探索与实践,该论坛已经成为集研究、交流、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传播、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领域高端学术、综合服务和全域合作平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10月18日,以“生物技术与种业创新”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500 多名农业生物技术专家学者齐聚,交流共享农业生物技术最新科研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发展较快,但基因资源挖掘深度有待加强,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力不足,前沿技术创新短板依旧突出,重大新品种研制能力亟待提升,生物育种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生物育种发展方向,培育自主品种,把控种业发展主动权,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等。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带来了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报告,水稻第三代杂交技术运用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技术工具,也就是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将水稻的DNA序列进行随意组合,从而让植物呈现出母体的优势。邓兴旺表示,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有效解决现有三系法、二系法在杂交育种、制种中的技术瓶颈,具有不受恢复系保持系关系制约,配组自由;花粉育性不受光温影响,制种安全;不育系及杂交种均不含有转基因等优势。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带来了“基因编辑育种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报告,他提出,在作物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抗病性、肥料利用率等,可以增加作物遗传多样性,可大规模创制育种资源。“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是对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精准修饰,不含外源基因,而转基因技术插入的是外源基因,监管严格审批复杂,成本高周期长。”  此外,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全国科研院校的学者分享了针对水稻、大豆、玉米和生猪等40多项生物技术方向最新科研成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10月18日,由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在郫都区川菜小镇正式开幕。10月18日,在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比赛中,参赛厨师烹饪的传统川菜回锅肉一起摆上餐台供厨师学习交流。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大会以“让世界爱上川菜”为主题,五大板块活动中,“川菜发展论坛”板块包括开幕式、全球川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川菜工业化及中央厨房建设高峰论坛等活动;“川菜产业博览”板块举行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2021成都国际美食节郫都会场、中国(成都)川菜产业城乡融合体验、中国(成都)川菜产业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川菜烹饪大赛”板块的活动包含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川菜民间高手赛、世界中华火锅宴大赛等活动;“川菜美食体验”板块活动期间,举行特色餐饮品鉴、2021“天府杯”系列颁奖典礼等活动;“产业考察推介”板块活动中,参会嘉宾走进中国川菜产业城、中国川菜博览馆等地,对川菜产业开展高质量发展考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2021年10月15日,农业农村部一级巡视员李安宁莅临邛崃市调研秋粮机收减损、农业机械化“四分”等工作开展情况。李安宁一行先后到四川金忠食品有限公司和万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了以下几点工作开展情况:一、秋粮机收减损的主要做法措施、取得的成效、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有关建议。二、秋冬种特别是油菜种植与机械化情况,存在问题与建议。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情况与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建议。四、“四分”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任务情况。李安宁对我市秋粮机收减损、农业机械化“四分”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我市秋粮已基本完成收获,开始开展秋粮烘干作业,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一个一个品种、一个一个区域、一个一个季节、一个一个环节抓好粮食生产的要求,加强“三秋”期间机械化技术培训指导,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贡献机械化力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8
(记者 廖振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省内涉藏地区农产品、企业与成都市场、企业的进一步合作,10月14-15日,由成都市商务局联合甘孜州商务合作局、泸定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第五届成都市·甘孜州农商对接活动在泸定举行。共有14家成都、甘孜企业结对签订了农特产品采购战略合作协议书。来自成都的18家大型批发市场、商超、电商、食品企业及行业协会通过基地考察、农特产品展示以及对接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与甘孜的代表企业、种植基地进行了深入沟通。成都的成都农产品中心交易批发市场、益民生鲜供应链、沃尔玛、舞东风、红旗连锁、老邻居等企业代表到泸定县德威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幸福坝仙桃种植基地等地进行了考察。大家对高原马铃薯的品质、种植技术赞不绝口。同时,企业代表们对万亩仙桃充满好奇,与种植基地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形成初步的合作意向。仙桃即仙人掌的果实,成都市民将有机会品尝到仙桃的滋味。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18
(记者 邵明亮)10月14日下午,“直播天府”乡村振兴计划启动仪式暨川农好物创作分享会在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举行。  “直播天府”乡村振兴计划由省委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10个部门联合启动,旨在运用网络直播技术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宣传乡村精神风貌、培育乡村青年主播,带动川货品牌出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现场  当天,来自省直机关、市(州)相关部门,省互联网企业、网络社会组织、网络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知名网络直播达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代表等出席仪式。  启动仪式上,李子柒、“雨衣妹妹”刘仙等嘉宾作主题演讲,相关网络直播领域的机构、企业、达人和社会组织代表联合发起《网络直播规范发展倡议》,宣介四川省2021年互联网营销师大赛,介绍互联网营销师职业建设项目。  据了解,“直播天府”乡村振兴计划是四川联合打造的网络直播品牌,希望各网络平台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为四川网信事业群策群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用数字化、信息化全方位赋能生产和生活方式,让达人“多起来”、让川货“火起来”、让乡村“靓起来”,为四川数字乡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四川是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肩负重要使命。”省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打造流量高地,大胆尝试更多互联网新技术手段,探索运用网络直播等新兴方式赋能乡村振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真没想到,在享受国家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同时,还获得建行的信用贷款支持,太让人高兴了!”日前,王女士兴奋地与上门服务的银行工作人员分享。  据了解,王女士经营一家名叫“成都市顶峰家庭农场”的李子树种植基地,种植面积700余亩,年产量约10万斤。因为疫情原因,销量没有达到预期,近期又要缴纳土地承包费、施冬肥、除草和修枝等大额支出,导致资金非常紧张。由于其前期在政策补贴的支持下购买了人保农业保险,此次顺利通过建行裕农快贷成功获得了22万元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仅为4.05%,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裕农快贷农险增信模式是建行通过与保险公司直连农业保险数据,在经客户授权同意的情况下,自动获取客户购买的种植、养殖类保险的种类、年限、保费、保额等进行综合测算为农户增信。  “今后,我们将继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丰富乡村金融产品,助力农户拓展增收渠道,进一步激发其生产经营积极性,提升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能力。”人民银行邛崃市支行有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5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10月11日—12日,邛崃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吕如蓝率市农业农村局、天府现代种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一行出席三亚国际种业科创中心成立大会。天府现代种业园作为国际种业科学家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三亚贸促会、崖州湾管理局、国际种业科学家联盟、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签署《区域合作协议》。随着协议签署,合作单位将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合作,通过互补、互联、互通、互近,实现种业创新技术上的功能互补和战略上的相互共赢。期间,吕如蓝一行到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三亚海棠区水稻国家公园考察学习科技产业发展、农旅融合。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4
新华社记者 李力可 王曦  “桂花一开,来村里的旅游大巴就没断过。”两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缓缓停在丹桂飘香的村道旁,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主动为游客们当起了导游。  岷江村位于成都市温江区西北部,这个远离主城区的村庄过去一直将桂花苗木作为主要增收产业,但由于市场的饱和,村里经济在五六年前一度陷入困境。3000多亩30多个品种的桂花树,成了村里发展“甩不掉的包袱”。  “那时一年过了大半,村民们拉住我袖子不放:‘书记,今年我家还没开张怎么办?’”深感压力的陶勋花找到村干部们,包车拉着桂花树到浙江等地参展,但因为桂花树不适合用作主要行道树,她一张订单都没能带回村里。  “我一心就想:只要能给村里挣钱,啥办法我都愿意试一试!”机缘巧合下,陶勋花得知广西桂林农村靠卖桂花致了富,“一问才知道,八月桂花做成精油产品出口,卖得比黄金还贵。”  “1斤八月桂花的收购价8元到10元,有多少就收多少,不愁卖!”马勇是村里收购桂花的大户,他告诉记者,每到桂花开放便是村民最忙碌的时候,“别的村丰收粮食,我们丰收桂花。一亩桂花树能产五六百斤桂花。”  据统计,岷江村每年产出约500吨八月桂花,仅桂花销售一项就可以为村民增收上千万元。  围绕桂花,村集体还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引进旅游、食品、文创企业,开发了桂花酥、桂花糕、桂花酒、桂花香囊等产品。“我们还和多个知名的食品饮料品牌合作,向游客推出‘联名款’‘限量款’,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陶勋花介绍。  在自家小院修建的民宿里,村民余晓凤熟练地缝好一个香囊递给民宿的住客,她不仅是教村里妇女们手工的大师傅,也是民宿服务员和股东。据统计,今年到岷江村旅游的游客已近10万人次。  就在不久前,陶勋花又收到了新喜讯:送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的丹桂,被证明抗炎抗氧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品种桂花。“这意味着村里种植面积最大但从没有卖过的丹桂,可能比八月桂还有价值。”陶勋花说,对乡村的未来,她满怀期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祁军 郑晓敏 记者 杜铠兵10月13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为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近来成都市蒲江县着力实施释放肿腿蜂生物防治项目,2021年蒲江县已释放肿腿蜂400万头。  据蒲江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蒲江县毗邻松材线虫病疫区,发生风险巨大,是四川省林草局确定的省级松材线虫病防控重点预防区。为降低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种群密度,该县实施开展“蒲江县2021年度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生物防治项目”,采购川硬皮肿腿蜂400万头,对县域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的成佳镇、朝阳湖镇等地进行生物防治,防治松墨天牛面积 25000亩,无公害防治率100%,防治效果达90%以上。  据了解,肿腿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称为“天牛克星”,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而松墨天牛则是松材线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川硬皮肿腿蜂属膜翅目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广泛应用应用于松褐天牛、松墨天牛等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9月30日,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芦苇荡漾,掩映在湿地良田里的安农书院书香四溢。书院主人李星一如往常接待来客,不一样的是,如今她有了新身份——从名义“新村民”正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安龙村十社村民。  今年4月,得益于郫都区宅基地“三权分置”率先探索,李星取得安农书院所在的原宅基地和农房的不动产证,顺理成章将户口从郫都城里迁入安龙村,新的户籍和身份证明让李星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现在我真正成为安龙村的一员。”说话间伴着爽朗的笑声,李星逢人便与之分享喜悦。回乡置业做名副其实新村民  郫都区作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地区,大胆创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李星则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受益者之一。  1974 年出生的李星多年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2018年她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将郫都城里的房产卖掉,在安龙村利用闲置林盘、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建设乡村书院,打造耕读空间,开展乡村文化营造。  安农书院所在的安龙村,是川派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享有“中国盆景之乡”的美誉。李星说,安农书院原址是村民闲置多年的破旧房屋和猪舍,3.1亩的占地面积为开办书院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我省“十四五”规划也提到,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郫都区先行先试,充分运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政策,推动“沉睡”的宅基地资产变资金变产业。  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在确保宅基地资格权人“户有所居”的前提下,资格权人将闲置农房及闲置宅基地以有偿方式转让给项目投资人李星开办安农书院。按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方式,李星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不动产登记,转让期限40年,用途为教育培训。随即,书院凭《不动产权证书》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许可,其投资人李星作为“新村民”落户该村。  “李星作为受让方,通过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以有偿有期限的方式取得不动产证,为后续产业发展疏通了关键堵点,为乡村振兴产业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了红本本就等于有了保障,如同吃下‘定心丸’,以后追加投入、升级改造才能放开手脚。”李星说。  在书院外围,李星还流转了40多亩农用地建生态农场,一块块规整出的农田,为城里人提供“共享田园”耕种、采摘等农事体验。互融共享书院搭起连心桥  让李星感到安心的还有,乡村书院本就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除了投资办学的属性,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其作为真正意义的“家”,让她能更好地享受田园耕读生活。  安农书院除了为本村及周边地区的学生提供经典诵读、琴棋书画、手工木作、生活礼仪、亲子共读等课程,还开办公益国学延伸课堂、农家图书馆,免费为村里的孩子教授国学经典,传播传统文化。“我们开办的夏令营、冬令营,会腾出一些免费名额给村上的小朋友,让热爱学习、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孩子,同样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李星说,成为本村人后,心里的融入感、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油然而生,更乐于为乡村文化营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星和她的安农书院。供图  书院建成后,吸引到蜀派古琴传承人俞琴秦、木工老师龚海等纷纷入驻。龚海的徒弟马闯,一名来自陕西的“90”后,去年 10 月份来到安农书院,就被这里清幽的环境吸引留了下来,如今除了制作木雕工艺品外,也成为一名木工老师。“这里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我能够潜下心来做木头手作。”马闯说,与村民、学生之间淳朴的关系,让他有了家的感觉。  安居才能乐业,李星说,既然家安在了安龙村,希望依托书院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集聚更多文化能人回乡,让家乡变得更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