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2021年10月28日,成都升博农业有限公司(果友邦)从四川金祥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四川省金祥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四川省科技厅2014年认定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3个猴猴桃新品种(3个猕猴桃新品种均为全国唯一新品种),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果友邦拟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区等地进行试种,并组建邛崃猕猴桃高端教科研究基地,力争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逐步对现有品种进行更新换种,更好凸显我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1
时代的发展,远比任何宏大的书写更发人深思。每一个区域的前行,背后注定是时代赋予其重托。10月28日—30日,中国共产党崇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擘画清新未来的新蓝图。未来五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引领下,崇州将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实践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努力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绿色增长极、生态会客厅、幸福宜居地,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崇州新篇章。一份“成绩单”看崇州过去五年如何作为、敢为与善为如果重任可以计量,那么它往往承载着身处时代的份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是一份历史的底稿,更是一张对人民的答卷。在即将迈出“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努力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绿色增长极、生态会客厅、幸福宜居地”的时代新征程时,崇州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总结了过去五年如何作为、如何敢为、如何善为——多项荣誉中看成绩:获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中国创新百强县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验县;被命名为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优秀城市,创新构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监管模式入选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成功案例,被列为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和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市……典型数据中看实力:五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产值较2016年分别增长36.3%、91.5%;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产值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长态势;智能家居产业加快转型,成长为全市第二个百亿级产业,实现从板式家具产业基地到国家家具质量提升示范区的跃升;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成功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都市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夯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较2016年分别增长3倍和2.7倍;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扩大,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2.6亿元、较2016年增长12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9.7%,分别达到41473元、25747元……标注“新方位”明晰“一个统揽定位、三个功能支撑”目标体系历史赋予使命,使命赋能动力,动力指引前行。时代将赋予崇州怎样的重任,标注崇州身处的时代和时代中的崇州方位,才能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崇州发展的新方位。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相伴而行。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崇州树立了明晰的目标——“以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为统揽,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绿色增长极、生态会客厅、幸福宜居地”“一个统揽定位、三个功能支撑”目标体系。从辩证发展的角度来看,崇州明确了自身的底蕴——当前的崇州,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绿色转型的突破期、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期、促进共同富裕的加速期,不仅要加快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还要保持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不仅要完成“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硬任务,还要探索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等新路径;不仅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还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坚持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全力以赴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存量问题。制定合适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此次党代会,崇州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这一总体目标,还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具体目标:——打造极核引领、创新驱动的绿色增长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都市现代农业总部功能显著增强,三次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营商环境建设实现突破,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经济增速保持成都郊区市县前列。——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生态会客厅。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率先破题,优质要素高效聚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产业融合裂变动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显著优化,“青山绿水抱林盘、名城古镇嵌田园”的城乡风貌结构全面形成,以全域旅游为品牌的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基本成型,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显著提升。——打造可感可及、共建共享的幸福宜居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开放型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紧扣“新任务”为奋进未来五年绘制“施工图”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对于崇州而言,未来五年,具体行动关系全局。“我们必将用良好开局开启新的一段征程,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而努力奋斗!”这既是未来目标,也是庄重承诺。目标的实现,总是诸多微小单元伴随。崇州在描绘出未来美好蓝图的同时,紧扣七项重点任务,为城市蓬勃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局五年绘制了“施工图”。未来五年,崇州将全力实施“规模倍增”行动,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加快推进增量拓展、存量转型、能级跃升,力争到2026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实现规模倍增、突破1000亿元;将释放创新动力、改革活力、开放潜力,建强城市永续发展的动能体系。未来五年,崇州将实施更大力度创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创新高地;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未来五年,崇州将以“五大振兴”为抓手,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牵引,积极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全域振兴格局,持续擦亮崇州农业“金字招牌”,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城市。未来五年,崇州将以公园城市理念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人才吸附力和要素集聚力,擦亮“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城市名片;将擦亮绿色生态鲜明底色,筑牢成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未来五年,崇州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将始终践行为民初心,创造更多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未来五年,崇州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全力以赴解决好就医就学、拆迁安置等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让城市更有温度、文化更有高度、生活更有质感。未来五年,崇州还将大力建设智慧安全韧性城市,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法治的运行体系和精准的服务体系,实现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后记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崇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崇州这座城市必将不负重任,不负使命,在伟大“中国梦”中续写崇州精彩,绘就崇州篇章!(图片由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1-01
(吴飞)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彭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闭幕。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彭州市300多名党员代表齐聚并达成共识:把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五年历程总结好,把大有可为、催人奋进的未来五年蓝图绘制好。回望过去五年,彭州历经发展的难与变、稳与进、治与兴,走过不平凡的历程,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展望未来五年,彭州迎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黄金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大会擘画蓝图、锚定航向——会上,《勇担时代使命 再启豪迈征程 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不懈奋斗》的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构想是,统筹实施“三大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四四一一”工程,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彭州市“十四五”规划各项基本目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郊区新城前列,成功创建全国百强县,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三个翻番、百强晋位”的奋斗目标。彭州南部新城风貌。 张勇 摄圆满交出五年“成绩单”连跨三个百亿级台阶 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丰硕  在过去的五年中,彭州市在中央、省委、成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役”,五年来,全市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50余项、省级荣誉30余项、成都市级荣誉80余项,圆满交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21年彭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600亿元,五年跨越3个“百亿”台阶;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0亿元。2020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名11位,荣获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市称号,入围省委省政府全国百强县重点培育名单。  人城境业有机融合。构建“11236”城市空间体系,推动城市格局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3%增加至49%。规划建设“一廊三境十三景”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立体山水特质与公园城市形态融合叠加。推动总投资53.8亿元的42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建成“三大绿道”200公里,城市土地价值提升6倍,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等称号。  区位优势加速重构。交通体系升级为“5高6快7轨”,“三九大”文旅交汇坐标初步显现。成汶高速即将动工建设,彭州三环快速路将于年底通车。主动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和金青新彭一体化发展战略,“彭什”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破局。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19对,获得中法地方合作开发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91天增加到303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塑造“龙门雪山下·七星耀湔江”品牌,创新谋划“民宿点亮乡村”,建成精品民宿50家。累计招引涉文体旅产业化项目24个,总投资950亿元。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等称号。  全面小康圆满收官。以全球眼光布局蔬菜全产业链,高水平举办第七至十一届“菜博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通过“农贷通”平台发放贷款38.76亿元,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获国家部委肯定。建成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创新打造8个精品林盘。荣获中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等称号。  发展活力全面激发。承接上级改革任务528项,自主创新328项,综合执法等6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优化整合设置37个党政机构限额,镇(街道)调减至13个,村(社区)调减至202个。组建湔江投资集团,资产规模即将突破1000亿元。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急需紧缺人才715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三个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城。打造营商环境3.0版本,建成西部首个“民营经济司法护航基地”,荣获中国营商环境创新力奖。  幸福生活可感可及。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75.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6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10.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0%。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三甲”全覆盖。在成都近郊市县率先实现公交、农村客运双国有化运营,被列为四川省“金通工程”示范市。荣获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展望未来五年新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 不懈奋斗建设立体山水公园城市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未来五年,是彭州市再燃薪火、再起宏图,加速赶超跨越的拼搏五年。  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不懈奋斗,是彭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五维合一”的内涵价值——  坚持创新发展,奋力打造成都发展“北极星”。把创新作为引领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建设的第一动力,实施“五擎牵引”战略,培育未来产业新优势、构建现代工业新支撑、实现现代服务业新突破、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释放国资国企新动能,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坚持协调发展,奋力打造品质生活“优选地”。遵循“人城产”逻辑,实施“双核共兴”战略,优化城市规划设计、高位打造濛阳新城、有序推动城区更新、提升公服配套能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开放式、包容性、多维度、弹性化的发展方式,打造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和需求的高品质卫星城。  坚持绿色发展,奋力打造低碳环保“未来城”。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塑造天蓝水清土净的环境品质、筑牢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本底、创新转化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勇担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突出生态本底、美学呈现、价值转化、场景营城,让良好生态成为城市优质的资产和普惠的民生。  坚持开放发展,奋力打造高效聚能“创业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机遇,构建四向融通发展格局、建设畅联快达交通体系、强化开放合作工作实效、打造引留人才良好生态、塑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新格局,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集聚。  坚持共享发展,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筑牢社会保障基石、办好社会民生实事、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两轮驱动”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党代表寄语  彭州市文化馆馆长郑兴明    过去五年,彭州文化领域发展势头欣欣向荣,群众满意度高。未来五年,在彭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文化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岳付飞    彭州民宿通过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显露成效,“龙门山·柒村”精品民宿产业园核心起步区建成,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引进了社会资金,建起了共享民宿,增设了乡村绿道和节点小公园,不仅外来游客倍增,老百姓也提升了幸福感。党代会新词  三大强市战略  ●“双核共兴”:加快建设濛阳新城,优化更新天彭主城,全面融入成德同城,高品质建设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两轮驱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高标准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五擎牵引”:以“3+2”产业功能区为主引擎,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抢先布局“双碳”经济新赛道,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四一一”工程  ●四大提升工程、四大攻坚战役、“补短板强功能”百个项目、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1124N”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  ●一轴一带双核四片N中心。“一轴”指城市集中发展轴;“一带”指湔江文旅发展带;“双核”指天彭主城和濛阳新城;“四片”指4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分别为:以丽春镇为中心的新材料现代制造片区、以敖平镇为中心的天府蔬香现代农业片区(彭什合作核心区)、以丹景山镇为中心的山前文体旅融合发展片区、以通济镇为中心的龙门山森林康养度假片区;“N中心”指N个中心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1
腾跃 (图片由蒲江县委宣传部提供)清晨,窗外,朝阳的光辉映照出远处的大雪塘、幺妹峰,山峰上白雪皑皑,恍如仙境。在蒲江,“推窗见雪山”已成为一年四季的“标配”。田间,地头,新老村民忙碌于明月村、铁牛村,在这里种下希望,种下梦想。在蒲江,他们试着种出“未来乡村的美丽样板”。蒲江,给人欣喜,给人希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过去五年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蒲江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10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蒲江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吹响前进的号角: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  勇担新使命,阔步新征程。蒲江将站高谋远、主动作为,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县,全力实施八大提升行动,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在蒲江看雪山已成为四季“标配”。书写新答卷: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今年国庆大假,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热闹非凡。一场“为自然而燃·铁牛村低碳生活节”上演,沿着铁牛村“一轴一环”,呈现出两场“田野大展”,50位全球低碳达人给游客带来50场工作坊、沙龙、对谈等低碳好玩的体验。  “过去五年里,原本有不同工作的我们汇聚在铁牛村,在大自然中练瑜伽,在田野里办婚礼,在荷塘边开茶会……用一蔬一饭、一针一线、一砖一瓦,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节也由此诞生。”铁牛村“新村民”范文昊说,低碳生活节搭建了一个城乡共创美好乡村生活的交流平台,新老村民通过共办活动,不断促进社区融合与发展。  铁牛村过去的五年,映射出蒲江过去的五年。“对蒲江来说,那是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凸显的五年。”蒲江有关负责人说。  五年来,蒲江发展能级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16年将实现翻番。蒲江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期,蒲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97%,居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获评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蒲江五年来“两项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取得突破,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获全国首批试点,资源活化利用“蒲江经验”全省推广。同期,川藏铁路成都运营保障(货运)基地落户并启动建设,蒲江铁路物流港列入国家“十四五”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项目。此外,蒲江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8个,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五年来,蒲江人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蒲江在成都市率先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率位于成都市第一,区域医联体试点连续四年位列成都市第一,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全省文明城市示范城市,以及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省级先进县。蒲江县寿安街道剑桥小镇。锚定新目标: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新形势、新机遇、新使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蒲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对标先进地区和蒲江干部群众对未来的期待,蒲江经济体量小基础薄、财力弱负担重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城市建设还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尚不均衡……  同时,蒲江的发展优势也相当明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川藏铁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为蒲江更深层次融入区域发展、更大范围整合资源要素提供了重大机遇。  立足发展新起点,蒲江提出,按照“一个目标、三条主线、八大行动”总体思路,奋力打造“生态福地、大美小城”,推动蒲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跨越式发展。  “一个目标”——深化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建设蒲江实践,厚植生态屏障安全牢固、生态环境宜居舒适、生态价值转化高效的生态福地,建设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乡形态独具特色、城市品质更有魅力的大美小城,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  “三条主线”——坚持绿色发展主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坚持乡村振兴主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奋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持富民强县主线,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质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民更富、县更强、城乡更繁荣。  此次党代会,蒲江明确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到202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0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实现财力总量翻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9.3%以上。  更远的目标也被锚定:力争到2035年,蒲江基本建成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全国影响力的国际化门户口岸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跻身成都市前列,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全面彰显。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全龄友好的公园城市样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蒲江。蒲江县成佳茶乡。启航新征程:“八大行动”统筹实施  通过统筹实施“八大行动”,促进联动提升、整体成势,助力蒲江实现下一个五年的奋斗目标。“八大行动”,指生态价值提升行动、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工业发展提升行动、全域旅游提升行动、城市建设提升行动、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民生福祉提升行动和党建引领提升行动,此次大会为“八大行动”实施路径作出部署。  绿色生态是蒲江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在实施生态价值提升行动中,蒲江将创建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教育培训基地,加强长滩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努力保护与修复蒲江“绿脉”;高起点打造田园生态商务区,推动生态高颜值转换为经济高价值。  “农业是固县之基、富民之本。蒲江将巩固农业发展成果,擦亮蒲江农业金字招牌。”蒲江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实施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加大优质品种培育力度,深化“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种质资源协同创新,开展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主导产品种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培育一批引领区域发展的突破性品种。同时,培育特色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强“蒲江雀舌”“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等国家地标产品品牌的管理、保护、使用和开发,并推动“蒲江产”农产品走出国门、享誉全球。  说起蒲江,很多游客就会和“樱桃节”“丑美生活节”等乡村旅游节会联系起来。蒲江实施全域旅游提升行动,将以引领性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加快建设“天府妙音”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增强蒲江全域旅游支撑力。同时,持续打造能够吸引人来的旅游产品,完善留得住人的公共配套,加强绿道、驿站、特色引导标识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让游客来得勤、留得住。  工业是强县之基、财税之源。蒲江在实施工业发展提升行动中,将围绕川藏铁路“世纪工程”,推动适铁适港、装备制造产业加速集聚,强化招大引强和企业培育,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筑牢蒲江跨越发展之基。到202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将实现翻番。同时,该县还将实施城市建设提升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亲切宜人、独具魅力的大美小城。在城乡环境提升方面将着眼全域,全面推进清洁清爽、绿化美化,努力让蒲江颜值更美、气质更佳、价值更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蒲江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下一个五年,蒲江干部群众将事不避难、担当实干、勇开新局,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多蒲江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在崇州市的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乡村治理亦齐头并进。近年来,崇州市抓住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契机,蹚出了乡村治理的崇州路径。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1244”模式助推竹艺村发展  如今的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竹艺村),村里村外整整洁洁、田园风光秀美,文旅产业方兴未艾,这一切都得益于竹艺村近年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  “2016年前,我村面临产业缺乏、治理缺位、人才缺少等问题。”10月13日,龙黄村纪委委员高攀介绍说,“之后,随着竹艺村的打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慢慢有了起色,我们开始探索有效的乡村治理,形成了‘1244’乡村治理模式。”  据高攀介绍,“1244”的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竹艺村党支部一个核心;“2”成立竹艺村管委、创新社区发展促进会,一方面负责全村卫生治安、文娱生活、矛盾疏解、产业发展,一方面统筹专业公司、原住民、商业联盟、集体经济组织、设计师联盟形成“五位共建”;第一个“4”实现治理体系制度化、产业发展市场化、人才结构多元化、规模组织标准化的“四化共治”;第二个“4”让村民得到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效益增权、组织增权等四项增权,让群众增强归属感、自豪感、获得感、责任感。  龙黄村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将这个过去的竹编村变成了竹艺村,实现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提升率达100%;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建成竹艺村公厕——“第五空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成3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厌氧处理池、2000平方米生态湿地,让全村生活污水实现循环利用;引进高端人才,建言献策,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同天府新林盘融合建设。  大胆探路乡村治理成效好  因乡村治理有效,崇州的龙黄村、群安村、五星村今年入围首批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而它们仅仅是崇州市开展乡村治理的一个小小缩影。崇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协调科科长任平介绍,近年来,崇州乡村治理取得五大成效——  一是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提升。建立了市委第一责任、镇(街道)党委直接责任、村党组织具体责任的乡村治理组织“三级联动体系”。  二是乡村治理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推进乡村业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智能制造、优质粮油、康养旅游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突出“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出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理念,促进发展和治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实施村庄清洁“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开展“三清三改”,实施“六化工程”,“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覆盖率100%。  三是乡村治理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探索形成“管委会+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扁平高效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治理能效。探索形成“镇(街道)+工作站+社区”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乡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架构。  四是自治法治德治路径探索实现创新。创新“1+3+ X”基层治理服务模式,成立业委会、院委会等自治组织350余个、“村闲自愿服务队”“马大爷说事”等村民自治组织1400余个。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全域建立法律之家、群众工作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两家一站”,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持续做精做靓“乡贤”“孝善”文化品牌。  五是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推动高品质服务向乡村覆盖,创新公共服务组织、供给、配置方式,在11个撤并乡镇建立社区工作站,建设隆兴镇社区发展治理中心,精准供给政务、生活、产业、群团“四大服务”,打造“中心+站点”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构建起“市级大脑、镇街中脑、村(社区)小脑、小区院落微脑”的智慧治理“一网”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级水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1
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近年来,都江堰市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突破,逐步构建都江堰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四大体系,围绕该市旅游优质资源,不断探索可持续的流量置换机制和创新农商旅融合发展的电商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都江堰市网商达到19366家,电商带动就业人数约7.48万人,其中直接带动3.52万人,间接带动3.97万人。从2018年全市网络零售额51.19亿元到2020年全市网络零售额81.30亿元,累计增长58.8%。流量置换创新农商旅融合发展电商模式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位于都江堰市灌县古城南街尽头南桥的桥头空地处,一栋两层高的集装箱建筑在过往人潮中格外显眼。10月1日下午两点,网络达人正在二楼玻璃房内直播带货。青城山的茶、都江堰的糕点还有特色农副产品等都是主播的推荐好物。一场两个小时的直播,共吸引20余万人次的观看。据悉,为全面展现都江堰市品质消费场景,让广大消费者感受都江堰文旅消费盛况,国庆前夕,以“玩三遗之城·享品质生活”为主题的2021都江堰市电商直播嘉年华暨金秋消费季活动正式启动。国庆节的这一幕正是都江堰市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电商”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探索流量置换机制的缩影。依托景区景点、特色街区,打造直播+旅游、直播+特色产品、直播+餐饮的直播电商多元化应用场景,都江堰市建设了特色产品展销体验店1家,打造“消费体验网红打卡地”5个,配套特色直播间,通过直播、社交、短视频、图文等电子商务新生态模式,大力推介都江堰旅游资源、优质商品和美食商圈,推动都江堰特色产品直播上行转化,形成了其独特的农商旅融合发展引流能力与传播势能。支撑有力构建电商生态发展四大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生态体系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关键要素。据悉,为都江堰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撑的正是其构建的电商生态发展四大体系。首先是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目前,都江堰已建成1个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1个乡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和70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通过多层次融合互补与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该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服务。第二是物流服务体系。都江堰已建成1个软硬件设施设备完善的市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旨在提供开放共享的仓储、分拣、冷链、配送等功能,服务于全市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实现物流体系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同时,结合市域各社区产业基础、地理位置、辐射半径等因素,还建成了70个社区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可以提供快递收寄、快递查询、退换货等物流服务,为城乡居民就近服务。第三是农产品上行体系。据了解,在都江堰建成的1个市级农产品商品化预处理中心里,已实现农产品供应模式从低端、分散、低效向高端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转变。全市主城区的13个农贸市场开展了数字化改造升级,引导市场商贩、商超小店和本地农产品全面“触网”,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主体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拓宽销售渠道。针对全市主要农产品,还建立了适应网络销售的5个标准和以推广网络品牌效应的追溯平台,打造了都江堰猕猴桃、都江堰茶叶、都江堰方竹笋等5个区域公共品牌,有效强化了农产品品牌培育,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农村产品品牌影响力。最后是电商人才培训体系。近两年,都江堰累计开展电子商务相关培训1万余人次,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强电商人才服务保障,建立都江堰市电子商务学院,搭建四川省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互联网及电商人才“产、学、研、用、金、创”生态系统,培育了电商职业经理人上百名,电商领军人物10名、建立起都江堰直播基地、成立了网红联盟等,以人才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都江堰地方经济增长。优化环境健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保障机制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据都江堰市商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积极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市电子商务发展保障机制一直是当地政府的发力重点,为此,他们一方面出台《都江堰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制度供给、政策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各界组织单位成立电商发展机构,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共同参与模式,构建起“政府+院校+协会”协同发展机制,有力推动了电子商务生态发展。“目前,都江堰市已基本实现电商赋能全覆盖,基本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的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通道,充分利用数字农业、全域旅游有利发展契机,科学运用电子商务产业大数据,以全天候、全过程、全区域的角度赋能全市电商产业。”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都江堰市可持续的流量置换机制,进一步延长电商价值链和供应链,力争打造都江堰市互联网品牌IP,做新时代的流量港口城市。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29
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为目标,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记者 陈泳 摄影 胡大田 制图 江蕊松)对成渝两地的群众来说,“城乡融合”这个词早已不陌生。作为西部人口最多、市场要素最充分、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成渝地区多年来承担了国家许多重大改革的试点示范任务,积极探索实践,在农业农村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和经验。成都西部片区和重庆西部片区还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用了整整一个章节,对“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再强调、再深化。国家战略,时不我待。城乡融合“融”什么?如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对此,记者走访了成渝两地的相关部门、专家,看看“任务书”如何变成“施工图”。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看目标温江郫都等8个区(市)县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 提高到13万元/人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最鲜明的特质正是超大城市的“联城带乡”,最显著的优势是城乡统筹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兼对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盛毅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区域发展迈上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最终目的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地。“目前两地紧紧围绕提高要素流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开展联合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各地各部门需要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合作经验,不断创新探索,为西部乃至全国贡献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地的‘成渝经验’。”在此之前,成都曾是国家确定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多年的纵深推进下,城乡融合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十二五”末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32元、增长近5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9∶1缩小到1.84∶1,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8项改革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100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城乡一体覆盖。在今年6月出台的《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今后一段时期的成都城乡融合有了数字化标准:到2025年,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基本建成,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成都西部地区温江郫都等8个区(市)县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7%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3万元/人,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6∶1左右,通过探索实践,把试验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价值转化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典范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系统集成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看路径要素自由流动 产业协同发展关键词: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今年9月,一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暨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现场,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成都农商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分别与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等2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85亿元。这是成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能力和水平的举措之一。自2015年7月成都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这样的创新活动已经举办了多次。截至2021年7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837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87亿元、累计发放额242亿元;全市政策性农险实现签单保费6亿元,理赔9.58万户3.15亿元,为全市提供风险保障1107亿元。在成都城乡融合探索中,“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仅仅是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的举措之一。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将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加快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将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畅通落户渠道,提高落户便利性,鼓励非城镇户籍的居住证持有人落户城镇。“我们还将探索积分入户政策向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倾斜,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和已落户人口向郊区新城、产业功能区、特色镇有序转移。探索人口跨区域流动引导机制。鼓励试验区富余劳动力向成都东部新区等区域有序流动。”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在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实施方案》还对建立健全城镇人口入乡机制做出了安排,全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攻坚行动”,鼓励和引导城镇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品质,增强乡村的人口吸引力。关键词: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成都市派驻到彭州担任乡村规划师的韩章尧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本子,上面记载着她为成都乡村描绘的一幅幅蓝图。而她脚下的农村大地,茂林修竹、民居掩映,仿佛一张张草图从本子中跃出,变成了城里人羡慕的新农村。像韩章尧这样活跃在成都乡村的规划师,成都市已先后派出了9批。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别样力量,他们的使命正是努力将成都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向乡村延伸,逐步实现整个成都乡村规划管理“满覆盖”。在推动城乡一体规划上,《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对此,成都市将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具体来说,要优化郫都、温江城市副中心和6个郊区新城功能,预留生态廊道建设空间,强化城市节点间交通、信息、文化等网络化联系,系统构建“中心城区+郊区新城+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四级城镇体系,通过营造山水生态、天府绿道、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人文成都等公园场景,塑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针对《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市将围绕全面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大力实施经济强县(市)培育工程,合理引导主导产业项目分类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产业公共服务水平高的近郊区功能区布局;同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优质化发展,大力培育多元化市场化投资运营主体;同时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均衡、可及。关键词: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依托相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培育高品质特色小镇,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优化提升美丽乡村和各类农业园区,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这是《规划纲要》对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阐述。对此,北京大学乡村振兴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有一个很重要的空间,就是朝向三产化的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城乡资源对接,以及三产结合发展,就意味着它形成了不同产业层次的增加值,实现城乡两个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今年5月21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重庆共同签署《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同实施十大举措,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依据协议,川渝两地将通过共建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优质蔬菜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柠檬)产业带、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国家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及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事项支持“十大举措”,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强化重庆与成都“双核”引领,着力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先行区、国家重要农产品战略保障基地、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而对成都来说,聚焦农商文旅体融合,健全三次产业跨界发展机制,更是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法宝”。坚持以农业为本底,成都不断推动乡村绿道串联特色镇街、贯通川西林盘、链接大地景观,构建“农业+商贸”“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康体”等多种融合新模式,有机植入乡村民宿、特色餐饮、运动休闲、健康养老、会展演出等新经济新业态,推动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融合的农商文旅体产业链。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成渝连线11个方面深入探索 重庆城乡融合这么做双城闪耀,潮涌成渝。就在成都市积极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努力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成渝双圈”中的另一个极核——重庆有什么思路和举措?记者专程走访了重庆发改、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和成都一样,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是重庆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着力点。”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区将聚焦11个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据悉,2022年至2025年,试验区将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基本建立,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试验区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充分释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29
(记者 李艳玲) 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四川省“稳农业”工作思路要求,成都坚持促进畜牧业高质高效稳定发展。今年三季度,主要畜禽生产总体增长。三季度,全市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0.6万吨,同比增长10.9%,其中猪肉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16.8%。禽蛋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2.3%;牛奶产量2.1万吨,同比下降4.6%。三季度,全市生猪期末存栏283.1万头,同比增长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8.2万头,同比增长21.9%;生猪出栏100.6万头,同比增长15.3%。全市前三季度生猪累计出栏296.3万头,同比增长25.9%,全市生猪供应得到稳定保障。牛羊禽生产总体稳定。三季度,全市牛出栏0.9万头,同比增长5.4%;羊出栏15.0万只,同比下降6.6%;家禽出栏1671.6万只,同比下降3.2%。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黄澄澄的稻穗在风中轻轻点头,黄色、红色的百日草层层叠叠铺开……这几天,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街道书房村,有一片金黄的稻田和百日草花海向来往的市民展示别样的田园风光。这是由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经开产投集团负责打造的农业景观节点——“梦想田园”。都市田园景观。  为迎接大运会,展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计划在蜀都大道东一段、东安大道、大运直连通道等重要交通沿线打造10余个农业大地景观,“梦想田园”就是其中之一。  从今年7月开始,经开产投集团就开始了“梦想田园”的打造,示范呈现稻田和向日葵花海景观。该项目占地580余亩,目前正在深化方案内容,计划在大运会召开时整体形成“天府雅韵、都市田园、世界大同、盛世大运”的锦绣田园,将该区域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大运迎宾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都市绿芯示范区。  据介绍,在整体设计上,“梦想田园”将贴合大运会主题,通过中国传统的祥云纹和象征体育精神的火炬纹,结合场地本身的田园肌理,形成飘逸流畅的线条感,激活场地活力。  其中,“都市田园”板块将用于种植油葵、玉米、红薯、水稻等,辅之彩色水稻、金丝菊、鼠尾草等点缀,分季度时段呈现不一样的农田大地景观,打造位于成都半小时生活圈内的农田景观观光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8
实施简州大耳羊、简阳晚白桃地理标志产品提升行动四川农村日报讯 曹礼芹 记者 杨勇 杜铠兵天气转寒,又到了吃羊肉汤的时节。在简阳市射洪坝街道裕民村的一个饲养场内,一只只高大的简州大耳羊,体格健壮。位于“蜀都东大门”的简阳,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小城市+大农村”特征。简阳市委十五届十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优势,以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共兴,打造丘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如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优势?简阳将方向指向实施简州大耳羊、简阳晚白桃地理标志产品提升行动,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于是,“原香简阳”乘势崛起。简州大耳羊破题有优势产品而无品牌  翻开《简阳县志》中的《棉花志》篇章,会发现这样一段记载:“在 1950 年至1985年的36年中,简阳年平均植棉46.36万亩,年平均总产13555吨……常年总产占全省的10%至20%左右,最高年达21.34%。”  “棉乡”曾是简阳“不简单”的辉煌印证。随着时代的发展,简阳晚白桃、简州大耳羊等优势突围,同时“有产品、无品牌”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  顺势推出区域公用品牌“原香简阳”,简阳底气十足:近年来利用突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生态本底、农业基础,加速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安全、规模等都得到整体提升。  在禾丰镇连山村的“中国桃花源”,9000亩桃树已经投产,工人们正在对桃树开展采果后的田间管理。利用滴灌、水肥一体、生物防虫等技术,园区管理高质高效,大家忙碌而开心。这种快乐其实传递自8月初。当时这里漫山遍野的桃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村民们穿梭在桃林中,忙着采摘、分拣、包装,通过“原香简阳”这张新“名片”,一个个香甜的桃子坐着冷链车奔向全国各地。  破题“有优势农产品,无优势品牌”,简阳打响“原香简阳”,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又高质量推进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简阳晚白桃“原香简阳”更要香飘万里  “全镇有4000余户老百姓参与到‘中国桃花源’项目,今年连山村人均收入达19000多元。”禾丰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中国晚白桃之乡”简阳目前水蜜桃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总产量2.6万吨,年产值1.4亿元。  立足生态优势、绿色优势,简阳以“简阳晚白桃”为代表,优质粮油、简州大耳羊、晚熟柑橘、优质生猪、特色水产、优质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成片聚集、规模发展,“原香简阳”区域公用品牌正推动现代农业由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  品质是品牌的关键,如何留住“原香简阳”的独特“原香”,保持品牌的持续竞争性?简阳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科技中心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开展品种提纯保种、选优育种,加快推广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在大地上成就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简阳由此推动“农业+旅游”“旅游+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优势,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简阳完善农产品品牌保护和推广机制,积极宣传推广“原香简阳”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有力推动简阳优势农产品走向全国,香飘万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10月25日至26日,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改革试验处处长王茂林、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郑昭阳一行赴邛崃市调研高素质农民“退休”制度工作。邛崃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吕如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植仕正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调研走访了邛崃市开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都市红珊瑚专业合作社、天府现代种业园等地,就高素质农民“退休”制度的创新实践、经验成效、问题困难和政策诉求召开了高素质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邛崃高素质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代表们积极发言,针对所从事的产业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分享了成都市出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保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政策运用作了详细的交流。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7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10月25日下午,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吕如蓝和市政府副市长杨永胜在市委第二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专题会。市规自局、市交运局、市文旅局分管领导以及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会。会议专题研究了我市示范村打造相关情况,会议听取临邛街道、羊安街道、固驿街道、高埂街道、孔明街道、平乐镇、夹关镇、大同镇、天台山镇9个镇街共13个村工作汇报,相关部门在会上做交流发言。杨永胜要求与会镇街、村(社区)比照乡村振兴20字目标方针要求,积极梳理资源,谋划发展思路,做好策划规划,切实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吕如蓝强调三点工作要求:1.要有求变意愿。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要有工作主动性,要为一个区域发展做出特色亮点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增强示范村打造的带动性和引领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要善于谋划。一是要提高站位。要比其它区市县已有的示范村做得更好。二是要上接“天线”。紧扣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政策导向,紧跟城乡融合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机遇,积极争取各种支持。三是要有特色。形态的特色只有表面性,内在的特色才有竞争力,要找准村庄的唯一性、特殊性,形成特色示范。四是要抓好落地。要梳理资源、算好经济帐,形成方案后通过抓落地落实来体现发展思路。3.要整合资源。一是要资源整合。镇街和村(社区)要通盘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点位和发展方案。二是要工作整合,各相关部门要共同发力,汇集力量支持示范村打造,在集体经济壮大、利益连结机制、党建引领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三是要主体整合。形成国有平台公司引领示范,社会主体、村集体及社会组织参与、村民支持的格局。四是要资金整合。对拟打造的示范村,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镇街、村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谋划开展此项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7
 (记者 苏俊 毛春燕 文/图)你见过五六米高的牧草吗?你见过叶子可以做动物饲料,茎秆可以榨果汁的牧草吗?10月25日,在金堂县转龙镇新开村,中国优质牧草种植孵化园正式落地。当地农民正在种植牧草据介绍,孵化园由四川兵良生态农业集团打造,将全面启动兵良一号万亩牧草种植计划,未来将在川内的成都金堂、德阳等地,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据悉,四川兵良生态农业集团是一家以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开发,牧草种植,饲草加工厂、直销、养殖等为一体的集团公司,该集团将在金堂县总投资将超过亿元,通过开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启动万亩牧草种植、深度开发养殖产业链三个方面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土地流转,当地农民成为了种植基地的农业产业工人,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农民致富。”金堂县转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牧草种植基地安置的农业工人就有100多人,未来随着基地面积的扩大,会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基地。在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牧草行业专家,养殖企业等代表200余人参会。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26
开拓创新的五年,逐梦拼搏的五年,硕果累累的五年。这五年,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温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产业振兴,城乡蝶变,人民幸福……五年来,温江实现了由传统近郊区向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位势跃升;构建成都医学城、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三大园区”,重塑温江经济地理;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理念,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获国务院表扬;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三个百亿台阶,连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四千年前,古蜀先民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也奠定了“金温江”深厚的历史内涵。百年交汇,“十四五”开局,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成都开启冲刺世界城市的征程,温江正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幸福田园——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采风地 向实 摄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进成都医学城,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过去五年,温江区自觉肩负引领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年保持20%以上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获国务院表扬,不少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扎根温江16年的成都百裕制药股份公司,从一家只有几十人规模、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一千余名员工、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规模化企业。百裕的历程,是最早一批落户温江的医药企业的发展缩影,四川百利、成都通德……他们在温江投资建厂、发展壮大,一路见证了温江产业发展跨越的全过程。这五年,温江吸引了许多头部企业的目光,科伦生物医药产业园、罗欣药业医药健康产业园相继落户。2020年8月,药明康德成都研发中心投运,成为药明康德全球29个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五年来,“签约、动工、竣工、投用”成为成都医学城的热词。目前,成都医学城已聚集“三医”健康企业480家,其中“6类500强”和医药工业百强企业10家。过去5年,温江一、三产业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园区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全市首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试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培育形成亿元税收楼宇2栋、专业特色楼宇6栋,2020年楼宇税收达5.24亿元。光华商圈、大学城商圈等成为地标级消费新场景,年销售规模突破30亿元。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农业+创新和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双驱并重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3个,签约引进产业化项目54个,59个社会投资项目落地实施。在温江北部片区,生态价值加快转化,农商文旅体养项目遍地开花,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道路,推动乡村日益繁荣。江安河滨河空间夜景 张志强 摄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 温江跑出创新“加速度”过去五年,温江建成西部规模最大的“三医”创新载体集群,构建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共建创新链”的产业生态。“做生物医药需要好的园区和行业生态系统,‘三医创新中心’正是这样的地方。”成都康城新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治晖说。良好的产业生态,激发了温江企业的创新活力。在2021年6月成都市发布的2021年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入库名单中,温江区56家新经济企业入选梯度培育库,入库企业数排位成都市第二名。优良的创新生态也吸引了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2021年,由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打造的“川农牛”科创农庄在温江万春投入运行,构建“数字农业”高品质科创空间。这五年,温江区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在北部农村区域,以九坊宿墅、岷江桂雨等项目为抓手,创新探索“社会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共同富裕,该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的充分肯定。温江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完成,并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五年,温江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目前,温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在研在产药物器械1422个。2020年,成都医学城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2020年12月,温江区正式获批四川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国家第九批、四川省第1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江还成功创建四川省首个区县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获批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创新之都”,正在实现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三医创新中心 张志强 摄新生活优良生态宜居环境 生活在温江更加幸福刚刚过去的夏天,温江的摄影家们又创作出一幅幅“遥望雪山”的摄影图片,它们见证了温江人的幸福,也印证了这里良好的生态本底。2020年,温江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5年增加78天。过去五年,温江区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引水润城、引绿缀城、引风贯城”三大工程,建成绿道及慢行系统362公里,新增绿地面积42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5%,主要河流出境水质稳定达到III类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绿色中国典范城市。鲁家滩通过整治环境、修建绿道,成了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点。而以鲁家滩为起点建设的65公里北林绿道环线,成为成都人休闲游玩、运动健身的热门场所。对江安河光华段进行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了以五凤段为重点的滨河空间,“早上晨跑、晚上夜游”的公园城市生活新场景已经呈现。生活在温江,不仅有生态宜居的环境,还能享受便捷舒适的服务。五年来,“学到温江、健康到温江、舒适到温江”三大民生品牌的含金量持续提升。医疗方面,温江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高端康养服务成为西部标杆。教育方面,全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5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88%,城乡教育水平更加优质均衡。公共服务方面,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24个。社会治理方面,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获评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五年来,温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8.7%,温江人民明显感觉到生活的舒适度、幸福感大幅提升,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居城区”实至名归。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26
(记者 李自强 摄影 刘永豪)散落在城市、乡村间的不同类型社区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等最直接的体现,它们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美丽。日前,由成都日报社联合成都各区(市)县委宣传部、区(市)县委社治委、区(市)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的“我拍我摄 晒出身边精彩画卷”大型系列活动举行,通过市民的热心推荐,选出了其中“精彩画卷”的代表,根据市民提供的照片、短视频等,成都日报锦观对这些“精彩画卷”代表进行了生动展示。日前,我们又派出记者走进这些“精彩画卷”里,全方位体验最美的社区示范,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精彩故事,以此看各区(市)县激发创新潜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城市韧性基底,努力探索现代城市治理新路径,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展现成都社治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亮点。从五凤溪到毗河湾,一路风光无限。山水相依,碧波荡漾,民宿小院、特色餐饮等生活消费场景星罗棋布。市民在这里徜徉山水,享受别样的乡村生活。近年来,社区治理发力,金堂县乡村发展治理模式正悄然发生一系列改变,通过邻聚中心引领村民变市民,充分开发乡村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吸引老村民回家、新村民回流、城市游客回归,走出了一条符合金堂独特气质的乡村振兴之路。居民在五凤溪社区邻聚中心功能室练习乐器点位1:五凤镇五凤溪社区邻聚中心聚人气 每年吸引10万余人次前来打卡“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记者日前来到金堂县五凤镇五凤溪社区采访,这里正大力探索新的乡村社区治理模式——通过邻聚中心建设,引领村民变市民,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走进五凤溪社区邻聚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开阔、整洁、温馨的活动空间,天花板上,党徽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空间里有茶座、吧台。沙发温馨而别致,带有五凤元素的屏风也是空间里的一大亮点,为空间点缀上了地方特色。现场探访时记者注意到,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功能室。居民有的在休闲健身区投篮健身;有的在琴房乐器室练习琴技;还有的在宽敞明亮的KTV纵情高歌。走进乐器室,正好遇到10多位居民兴致高昂地在这里上音乐课——有人坐在钢琴前弹奏乐曲;有人拿着歌单,跟随琴声放声歌唱……乐器室旁是影音中心,村民表示,经常有免费的电影在这里排片放映。一排排宽大舒服的沙发,可同时容纳近百人观影。三楼是社区文创中心,陈列着古镇居民的书画、摄影、歌谣等文创作品。靠墙的一组黑白照片中,古镇的历史影像和文化变迁历历在目。“邻聚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从群众需求出发,突出主题,完善功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塑造,加快推动农民变市民,打造社区发展治理亮点;同时,高标准、高品质做好管理和服务,增设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五凤溪社区党总支书记古燕林告诉记者,中心内设邻里菜市、邻家影院、邻家书屋、市民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文创中心、日照中心等10余个功能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市民学习、娱乐、健身等多方面需求,年服务周边群众10万余人次,形成了以邻聚中心为核心的市民消费、文化、娱乐新场景,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变居民、居民变市民,持续提升当地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将美学理念引入乡村社区建设,红旗村变得更美了点位2:官仓街道红旗村美学创意绘乡间 环境更美村民腰包更鼓眼界更开阔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三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这是记者在官仓街道红旗村所看到的。社区治理将美学理念引入乡间,给红旗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还有经济利益的提升和村民眼界、心态的转变。“村组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沿路种上了蜜柚和金桂,整修了房屋和外立面,家家户户住上了‘小别墅’,面貌焕然一新!”走进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13组村民彭明华的家,开放式厨房让人眼前一亮,100英寸的大彩电、落地式玻璃窗、宽敞明亮的客厅……院子的一侧,搭建了周末租给游客开派对的烧烤和柴火灶。彭明华告诉记者,这些年路修好了,景观节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打造,游客接连上门,以往找不到销路的蜜柚如今坐在家里就能卖个好价钱。“很多在场镇买了房子的老村民都回来住了,年轻人也回来发展,不出去打工了,城市游客来了更是竖起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彭明华骄傲地说。沿着鸟语花香的村道漫步,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向农家。“红旗村已经改头换面了。”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林绍军告诉记者,以打造“产村人互融互促和谐社区”为目标,红旗村立足实际,总结探索出“五彩和风·山水红旗”社区发展治理路径。林绍军介绍,随着治理模式和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的心态也有了很大转变——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村里的事务当中,成立了新经济公司,整合资源招商引资;集思广益推出“田间菜小厨房”、周末主题公益集市、“柚见炊烟”乡村休闲生活亲子体验活动等,充分发掘乡村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点位3:赵镇街道河湾社区迷人夜景亮毗河 丰富场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金堂,独具特色的景观打造体现出这座山水城市的独特气质,吸引众多城市游客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新建了很多绿化和公园设施。我尤其喜欢这里的夜景,每天吃了晚饭都和家人出来转一转,这是政府为老百姓绘就的幸福美好生活新画卷。”金堂县赵镇街道河湾社区居民李建文表示。记者注意到,河湾社区夜景尤其迷人。巨大的摩天轮高高耸立,河流两岸,高楼之间,流光溢彩,像是一座座灯塔,盼望着在外奔波的客船归港。影影绰绰的行道树衬托之下,毗河湾的标志景观——毗河大桥横跨河面,将金堂最为精华的夜景浓缩其中。“金堂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田园城市,有很独特的自然资源,而河湾社区正好能体现其精华所在。”赵镇街道河湾社区党委书记张礼富表示,河湾社区地处金堂县旅游风景胜地——1号航线毗河湾。这里有丰富的消费场景,先后引进了300多家商户,在这里有好吃的、好喝的、好耍的。这里有休闲场景,休闲长廊、健身绿道、骑车道……这里还有优美的生态场景,微景观、微乐园、微绿地,让众多市民流连忘返。张礼富告诉记者,河湾社区正好位于毗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这里的1号航线全长6.8公里,是目前成都市唯一开通夜航观光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围绕“水城文化”,以滨水休闲、天府船宴等为特色,是一个集运动康体、夜航观光、水上餐饮于一体的城市滨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延伸阅读社区发展治理的金堂实践金堂县编制了“1483”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建立“一核五治”具有金堂特色的社区治理机制,推进金堂基层治理翻开新篇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八大行动”项目500余个,投入55亿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打造市县示范社区(小区)145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市级百佳示范社区(小区)18个、“三美”示范村35个。完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200个,建成一批功能复合、吸附力强的社区综合体,开发社区游线20条。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完成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围绕“生产+生活”深化产业社区发展治理,承接全市产业功能区基层党建暨产业社区建设现场会。构建“1+3”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诉源五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全国民生示范工程等多项殊荣。服务效能与日俱新。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体系,成立金堂社区发展基金会,实施“社区YOU”“百村书记直播”等项目13个,撬动多元力量赋能城乡社区。打造以“主题社日”“百姓星期天”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力、号召力的社区发展治理品牌,开展社区活动2000余场次。下一步,金堂将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着力构建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建设“成东幸福家园”。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大家还记得牧马山地瓜籽吗?10多年前,它可是名噪一时,红红火火,全国各地的地瓜种植户都钟情于它,用它种出了脆嫩化渣、抿抿甜的商品地瓜!  不知不觉之中,它早已淡出公众视野很久很久。原来,它的体量从“大巨人”变成了“小矮人”。  恰逢牧马山地瓜籽产新时节,一个喜讯传来:牧马山地瓜籽这个老牌产业,近年来通过品种更新实现了产品的提档升级,为种植户带来了比以前更好的效益。剥开荚壳后的地瓜籽。小小地瓜籽 本小产值大  从9月下旬开始至今,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白马社区十一组农户肖国伦就穿梭于地瓜田的藤蔓之间,采收地瓜籽。种地瓜籽带来的好效益,让他坚持种植了30多年。  “我种植了五六亩,每年清明前后播种,9月20日左右采收地瓜籽,采收期持续1个多月。”10月20日一早,肖国伦早早就采收了一大袋带荚的地瓜籽,待驮回家里晾晒干透之后就可脱粒交售了,他说,“我现在种的是新品种,每年都要换种子,再不像过去用自留种了,每斤地瓜籽比自留种的多卖几元,按亩产300斤地瓜籽、市场行情27元/斤计算,地瓜籽的产值就达8400元,而且有地瓜研究所统一收购,保底价都达20元/斤。除卖地瓜籽以外,每亩还能挖两三千新鲜地瓜,每斤可卖0.5-0.8元,而每亩投入才1400-1500元。”种植规模 不断萎缩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现在的成都市双流区永安镇成为牧马山地瓜籽的发源地,此后发展到牧马山片区的双流、彭山、新津等区县的乡镇,采用牧马山地瓜籽种出的地瓜早熟性强,它的播期与广东、广西地瓜籽产区的一致,但商品地瓜的生长周期却可比广东、广西的缩短20天,因而牧马山地瓜籽广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地瓜种植户的欢迎。  2000年至今,牧马山片区一直就是全国最大地瓜籽生产和销售市场,2002年双流永安镇地瓜专业合作协会也顺势成立,2017年协会更名为成都双流山马地瓜研究所,继续引领产业的发展。  “大约在2000年的高峰期,我们一年能收购400万斤地瓜籽,相当于有1.3万多亩的规模。”成都双流山马地瓜研究所所长魏昌桂说,“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牧马山片区的土地逐渐被征用,到今年我们初步估算,仅能收购180万斤地瓜籽,种植规模已萎缩到6000亩左右。”培育新品种 提质增效益   与种植面积的萎缩相比,更要命的是,由于种植户长期采用自留种生产地瓜籽,造成地瓜籽纯底不够,各地种植户买去后种出来的商品地瓜品质不一致、瓜形不一致,种植出来的地瓜根根长、果实小。魏昌桂下决心培育新的品种。  5年前,培育出了理想的地瓜籽,魏昌桂说:“这种新品种地瓜籽,需要每年换种子,但是种出来的地瓜却得到了改良,不再像过去的‘柿子饼’,而变成了圆圆‘苹果形’,更易剥皮,且更加脆嫩化渣。”  4年前,魏昌桂在双流永安镇选择了七八户示范户,并承诺保证亩产值能达到5000元,才使新品种的推广打开局面。目前,魏昌桂培育的地瓜籽新品种已在牧马山片区推广了至少2000亩。  “我与种植户签订合同,种子以‘借一斤还一斤’的方式提供给种植户,以保底价20元/斤回收,如果市场价高出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购。”魏昌桂说,“采用新品种生产出的地瓜籽,各地客户拿去都种出了瓜形好、口感好的商品地瓜。因而,新品种也比过去的自留种,每斤收购价要高出好几元!”  让魏昌桂感到欣慰的是,尽管牧马山地瓜籽的种植规模大不如从前,但是,新品种提高了种植户单位面积的产值。他说:“目前,牧马山片区还有大约4000亩采用的自留种,在3年内也将推广新品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林鹏 张敏 记者 周金泉  仅仅一年多时间,在乡野田园闪亮登场的“鲜道·幸福里”文旅项目,历经精心打造,迅速跻身规上企业之列,成为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的一张响亮名片。这张名片让大雨村这个成都昔日的相对贫困村脱胎换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资料图片美食美景引客来 村民务工挣钱忙  10月14日,记者走进“鲜道·幸福里”,丛丛翠竹、幽幽林盘、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一个个餐厅、酒店、民宿掩映其中,湖畔是星罗棋布的帐篷餐厅。每至夜晚,在这里还会上演灯光秀,浆声灯影、欢歌热舞的场景令人流连忘返。  大雨村二组余素华等当地一众农户也借机吃上了“旅游饭”。当天,一身制服的余素华正做着上晚班的准备工作。她说:“从这里的餐厅开业以来,我就当了一名传菜员,每天上午9点半上班、中午1点半下班,然后下午4点半上班,就要一直忙到晚上去了。我负责上菜,晚上是最忙的,一个月下来能挣两三千元!”  据了解,“鲜道·幸福里”自去年以来一炮走红,迅速形成一个集音乐、餐饮、民宿、研学于一体的川西乡村消费新场景,投用至今,已带动一批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是纯农业村,之前无企业,无工业,是成都市的相对贫困村,当时村集体经济为零。”大雨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胡华梅介绍,“而且,村里很多农田高于河流,灌溉一直是一个问题。近年,我们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改善了公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还新建了两座提灌站,自来水通了,农田灌溉用水得到了解决,2018年摘掉了相对贫困村的帽子。”  大雨村党总支书记冯进说:“以前,还没有脱贫时,村民只是把土地流转给老板收一点土地流转费,老板赚多少都与村民无关。现在,我们就想利用山、田、地、房等资源去招引业主,他们有理念、有资金,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村民自己的大产业。”催生规上企业 实现多方共赢  蜀禹农乡村旅游合作社成立后,就着力打造“鲜道·幸福里”农商文旅综合体。项目选址在占地72亩的郭家林盘,由88户村民自筹106万元,这笔资金用于搬迁4户人家,腾退了9.8亩建设用地出来,与此同时,这笔资金撬动崇州市财政投入350万元,争取到成都市农业农村局8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  “资产都归村集体。如何经营这个项目?我们聘请了一个经营餐饮30多年的本村人为职业经理人,由他来负责经营。”胡华梅说,“‘鲜道·幸福里’保底营收700万元,合作社约定分红20万元,在此基础上营收每超过100万元,合作社再分红5万元。”  这个职业经理人就是鲜道餐饮负责人高发敏。高发敏介绍说:“从去年5月20日开业到现在,生意一直很好,光是今天(10月14日)中午我们就接待了近1000人!”  一个“职业经理人+村集体+村民”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迅速建成,合作社与经营主体采取“33211”新型分红机制(三成收益用于群众现金入股分红;三成为资源入股激励金;二成作为项目实施的管理费用;一成为村集体收入,普惠全村居民分红、公共事务;一成计提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公益金),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格局。  “‘鲜道·幸福里’到去年底的营业额已达2300万元,迅速成为一个规上企业,而且,今年营业收入到目前已实现1820万元。”冯进高兴地说,“此外,我们通过招引业主打造了文创馆、泥宿、老茶坊、米酒馆、卿我居民宿等多个‘小企业’,所有的‘小企业’加起来又相当于一个规上企业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6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 10月21日至22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调研员冯剑、副处长李景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副院长刘永红,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陈开勇一行赴邛崃市调研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邛崃市委常委吕如蓝及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调研文君茶公园、椒兰山房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文君茶公园、椒兰山房、天府现代种业园等地,并召开座谈。冯剑调研员指出,邛崃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八个一”共建任务找准切入点,把农业科技优势发挥出来,为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条件和环境。陈开勇处长指出,邛崃要以硬核政策、硬核科技、硬核措施彰显科技先行县,在科技人员引进培育、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农业高新企业入驻、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提高自身显示度。牟锦毅院长强调,要高度重视,找准对口技术支撑“标的”,举全院之力做好邛崃支撑。刘永红副院长表示,要充分发挥邛崃自然资源禀赋和省农科院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吕常委表示,邛崃市将进一步密切与四川省农科院的合作,共同建设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贡献邛崃力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10月23日,在都江堰市天马镇,19.2吨都江堰猕猴桃正式发车,以陆运的方式出口俄罗斯。此次出口货值达45万元,是今年截至目前都江堰猕猴桃出口最大单。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际贸易和国际出口标准体系,此次出口采用大宗塑料包装,为防止病虫害传播,使用熏蒸托盘将货物整体打包,并注明标识、贴好标牌等。同时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到达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后,再转运至俄罗斯境内,所有货物、车辆都经过了检验检疫。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市是四川省特色农产品(猕猴桃)优势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长期以来,该市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为优质猕猴桃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通过此次出口,企业延长了营销半径,拓展了国际市场,将助力打造都江堰农产品优势品牌,促进都江堰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杨都10月23日,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公园,20多个电饭煲一字排开,米香四溢。第八届“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正在举办。  通过现场专家评选,泰优1750和泰香优秱珍获得本届活动钻石奖,川优1611等4个品种获得金奖,华浙优261等6个品种获得银奖,玉龙优金占等8个品种获得铜奖。同时,现场还设置最佳人气奖,通过市民现场品鉴投票,最终,泰香优秱珍和又香优又丝苗两个品种的米最受大众青睐。活动现场  据悉,今年初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面向全国征集了124个适合在成都市范围内种植的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性强、有一定种植面积、拥有知识产权的水稻品种在温江区集中种植展示,在稻谷成熟期,组建了田间测评专家团队,根据品种的田间性状,专家们从品种的一致性、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熟期等方面对参展的124个品种逐一测评,择优选择了29个品种进入现场米质品鉴环节。  活动当天,40家企业针对自主研发的水稻、玉米、蔬菜等优良品种进行现场展示和推介,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  自2014年以来,成都市“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已连续开展8届。“鱼凫杯”从2014年初创时仅有成都本土企业选送20余个品种参赛,到今年有全国82家科研院所、种业企业选送水稻品种124个参赛,米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三级以上,选送单位的范围、参赛品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极大提升,一年一届的“鱼凫杯”已成为成都农业发展的一件盛事。  此外,历经8年,“鱼凫杯”催生了大批稻种研发、种植企业,选育推广了众多稻米新优品种,一大批适合成都平原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走进人们的餐桌。截至目前,成都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  “‘鱼凫杯’越来越成为成都稻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纽带,通过链接各环节利益主体,加快了稻米产业‘政产学研用’融合,优质优价正成为成都粮食生产和销售的主旋律。”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光贵表示,目前,全市优质稻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优质稻品种购销两旺,效益提升显著,种植优质品种综合收益亩均提高200元以上。  当天,来自省、市、区(市)县的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科研机构育种专家、种业企业代表与种粮大户、米业加工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与活动。成都第八届“鱼凫杯”获奖名单钻石奖泰优1750     泸州泰丰居里隆夫育种有限公司泰香优秱珍     四川农博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奖川优161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鹏优1269     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又香优又丝苗 成都市永优种业有限公司锦城优2673     四川鑫源种业有限公司银奖华浙优261     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正稻1号    四川省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有限公司蓉优丝苗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深两优1378    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香优秱珍    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蜀优608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铜奖玉龙优金占     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五乡优粤农丝苗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晶两优534     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冠两优118     四川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锦城优7021     四川科瑞种业有限公司泰丰优2115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泰丰优雅禾     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川种优油晶     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