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常斐) 今年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成都举办。昨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执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办好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高效推进。市委副书记、市长、执委会主任王凤朝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执委会常务副主任谢瑞武主持会议。王凤朝指出,办好丰收节,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有力抓手,是展示新时代成都“三农”工作的重要窗口。全市上下要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刻认识办好此次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的特殊性、重要性,切实增强办好农民丰收节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筹备工作,努力把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办成一届“有创意、有内涵、有特色、有温度”的农民盛会。王凤朝强调,距离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只有不到2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一要精心精细做好活动筹备。坚持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对接,秉持“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坚持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推动节庆活动与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做足做实“庆丰收 迎盛会”大文章,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既丰收更增收。二要高质高效推进场景营造。高质量推进天府农博园主展馆建设,高品质打造以大田农业、智慧农业和垂直农业为核心的田园景观,高质量推进临展和沿线区域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和风貌改造提升,促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控,确保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非粮化”各项工作见到更大实效。三要做实做细各项服务保障。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及时优化防控方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丰收节筹办,聚焦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逐项强化公共交通、食宿接待、现场安保、医疗救治、食品安全等服务保障工作,提前摸排化解风险隐患;要进一步强化宣传,从天府农耕文化深厚底蕴、成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民生产生活巨大变化等多视角切入,全方位讲好成都丰收故事,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徐芝文,市领导陈彦夫、刘任远、刘旭光、林楠,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等参加会议。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7-2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近年来,邛崃市桑园镇张坝社区创新探索了邛崃市首个“积分制美家美院”并在全市推广。张坝社区主要围绕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重点方面,特别是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打乱建等突出问题,针对性探索“积分制”,以“党建引领+积分运用”模式,充分激活群众主动参与热情,明显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农村环境,邛崃市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局面初具成效。一、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四级管理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推行“党建引领+积分运用”模式,实行镇(街道)党委和村(社区)党支部主抓,建立“镇-村-支部-党员”四级管理机制,推进“积分制美家美院”建运工作。一是镇级统一开展。镇(街道)党委负责指导和组织社区积分制管理实施,提供宣传交流和表彰展示平台。二是村级分类实施。村(社区)党总支部根据各村实际,负责积分管理具体实施、奖励发放、公示公开和活动组织。三是支部协调指导。各党支部负责区域协调,做好党员引导和群众工作,全面协助积分活动开展。四是党员宣传动员。村(社区)党员发挥示范带动力,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引导82%以上的党员成为社区积分制建设的政策宣传员、民意直报员、积分监督员。二、规范积分管理,建立动态监督体系。将张坝社区作为试点率先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探索“积分制美家美院”,制定工作方案、确定积分内容、建立积分体系,设置每户基础积分100分,组建评议委员会,对积分管理评议和监督执行,把人居环境整治事务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一是评比奖优做积分“加法”。每月组织最美庭院、垃圾分类等主题评比,以个人自荐、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等方式开展,号召群众主动讲述自己美化环境、带动邻里的事迹,由评议委员会现场评分,对评比优秀的农户给予花卉绿植、生活用品等物质奖励,按照评比等次匹配积分,通过“为村”平台宣传。二是问题审查做积分“减法”。畅通问题反馈渠道,通过“群众反馈+巡查发现”的方式,及时发现“六乱四脏”现象,报评议委员会审查,核实为问题后对责任农户减分并公示。近两年,张坝社区完成户厕改造309户,拆除违法建设9宗,发现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3宗,推动280个散居院落房前屋后整洁美化。三、突出正向激励,强化成果运用推广。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积分结果与评先选优、惠民政策挂钩,年度内积分累积使用,定期张榜公布,让村民又晒又比,激发了自我管理、自我生产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辖区内主要道路全面绿化提升,打造绿色散居院落30余个,谢家坝林盘纳入成都市精品林盘。一是“两进名单”强认可。以户为单位统计积分,居委会动态公示,每季度更新先进、后进名单,让先进农户“晒一晒”,让后进农户“红红脸”。二是积分“超市”强参与。建立群众需求清单,每半年开放积分兑换“超市”,群众可根据积分选择兑换农资、日用品等,目前积分兑换用品已逾5000元。三是年度表彰树典型。将积分情况作为社区年度评选模范家庭、推选好人好事等重要评选依据,在社区树立起群众身边的榜样和标杆。近两年来,推荐好人好事12例,表彰最美院落20户。四是延伸积分提效能。深化积分制管理,将积分制延伸到社区党员管理、志愿服务、耕地保护等多项工作,动态、量化开展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体现基层组织力、社区凝聚力、群众创建力,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7-25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2022年,邛崃市为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针对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六乱”行为,以及农村垃圾、农村污水、农村厕所、畜禽粪污“四脏”现象,以农村道路为牵引,串联村庄、农集区、川西林盘、旅游景点,出台《邛崃市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提升行动方案》,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提升行动,通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联席会议解决问题、闭环管理督查指导、示范拉练交流经验、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等措施,提升基层组织治理和人居环境美化亮化水平,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攻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实现建一条道路、塑一道景观、兴一带产业、美一片乡村、富一方百姓“五个一”愿景。一、坚持党建引领,做到既“面子靓”又“里子实”紧扣邛崃市基层党建“强基础、强阵地,创特色、创品牌”主线,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房屋、道路等“面子工程”得到改观,群众习惯、行为等“里子工程”有所提升。一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公众号、“为村”平台、大喇叭、宣传册等媒介,畅通“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印发《邛崃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提升行动倡议书》7.45万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00余幅,发布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系列推文79篇,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党组织推进、党员带动、党群互动”模式,实行部门联系镇(街道)、驻村干部包片、党员代表包户制,结合“双诺双评”活动,开展“深化党建引领 致力环境整治”等主题党日活动,从庭院卫生、房前屋后环境提升做起,动员党员、群众开展房前屋后杂物清理2960次,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367.9吨,清理河道、沟渠562.2千米。三是提高群众参与主动性。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召开群众坝坝会585次,组织新乡贤、返乡创业者、社会组织等志愿者活动222场,开展“美丽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先行”等评选活动159次,树立典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创新“党建引领+积分运用”“红黑榜”等模式,运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实用手段,引导居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期管护,形成《邛崃市“小积分”激发美丽乡村生命力》人居环境治理典型做法。二、强化示范带动,做到既“统一化”又“个性化”紧扣“六乱四脏”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以“统一化”标准改善,特色乡村风貌以林盘、未来乡村“个性化”形态呈现。一是统一整治“六乱四脏”。聚焦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六乱”行为,及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畜禽粪污“四脏”现象,梳理三大类34项攻坚任务,细化标准、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开展市、镇、村、组统一的“网格化”管理,拆除杂物棚、畜禽养殖棚等579个,拆除危旧广告牌、标识标牌等346处,清理小广告、牛皮癣等2351处,规范清理晾衣线800余条,开展农村户厕全覆盖“回头看”132745户。二是阶段开启“晒单模式”。突出组织引领、示范引领,围绕新邛路、S105、邛水路、邛芦路等交通道路,及未来乡村、川西林盘等重点环节景观提升,辐射线路周边区域,通过召开现场会,让示范点(线)晒成绩、比方式、秀成果,成功挖掘孔明“迷彩装”工具房、平乐“连心房”户有公示栏、临济“河段制”门前沟、桑园“积分制”美家美院等创新模式,为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可参考、可推广的样板。三是个性提升乡村风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首要条件,按照“产业功能区+川西林盘+乡村旅游”思路,牵引提升乡村颜值,分类梳理价值林盘162个,其中生态景观型13个。注重发掘村庄美学价值,以“五化”“十场景”为导向,争取16个项目3.77亿元资金,因地制宜建设3个未来乡村首开区,以未来乡村示范片树立人居环境新标杆。三、完善管理体系,做到既“抓攻坚”又“重常态”紧扣“生态宜居”主题,坚持源头整治、系统整治、长效整治,建立完善攻坚考核、竞技拉练、常态推进管理体系,推动“抓攻坚”行之有效,“重常态”长效推进。一是建立攻坚考核机制。突出整改一批问题“关键点”,建立“暗访+曝光+通报+整改+反馈+回头看”闭环管理机制,构建“周通报+月考核+季总结+年评估”考评体系,通过全面摸排、建立台账,以问题倒逼整治工作落实,完成问题整改517个;采取“基本保障+激励资金”形式,强化督查考核和结果运用,增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建立竞技拉练机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竞技拉练”机制,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级部门、镇(街道)主管负责同志分区域主持召开现场会,并邀请热心群众代表参与集中考评,针对亮点地区、问题区域,通过走实地、沿路看、找差距、议变化,以拉练提认识、促交流、推工作,召开拉练活动4次、现场指导会8次,形成齐攻坚、齐努力、齐奋进的整治氛围。三是建立常态推进机制。按照邛崃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标准,坚持镇级主抓、村为单位、农民主体,发动群众从自己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小目标”做起,循序渐进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环境卫生习惯,引导农户栽花种草美化庭院,开辟林盘院落、农房及农集区房前屋后微田园,评选“最美阳台”37个、“最美院落”324个、“最美农居”68个、“最美道路”14条,逐步美化提升村庄整体形态。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7-25
(记者 何海洋 摄影报道)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落户在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一座现代化的植物工厂就藏身于林立高楼间。工厂里的植物采用营养液立体栽培,LED节能光源提供光照,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营养液成分全部实现了智能调节……植物工厂里的LED节能光源能以不同的光谱配方模拟出植物生长所需阳光。  7月12日,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栽培架上的水稻已经挂满了稻穗,在LED灯的照射下金黄一片。“这批水稻马上就要成熟,从栽种到收割我们只用了60天。”中心植物工厂创新团队科研人员李宗耕介绍,“这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水稻收获,为植物工厂作物快速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未来植物工厂大规模生产粮食提供了技术储备。”科研人员在植物工厂内设计植物的摆放。年底,20层全自动无人植物工厂将会在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建成。  这座现代化的植物工厂不仅培育有水稻,还培育了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常见的生菜、椿芽、小白菜等多种蔬菜。光环境是这座植物工厂内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其长及其团队攻克的难题。阳光中包含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光谱,其中的红、蓝光对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最大,其他光谱对植物的开花、结实和色素形成也具有独特的功能。“我们的很多次试验都失败了,植物要么被‘晒’死,要么长势不行。”经过不断的摸索,杨其长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植物“光配方”的概念,并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终于让LED能以不同的光谱配方,针对不同作物进行精准供光,创造出光强、光质、光周期可调的人工光环境条件,提升了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科研人员在观察瓶中藻类的生长。在蓝红混合光照射下,藻类的生长速度提高了一倍。  有了光,就有了更多的可能。紫花苜蓿是草原牧区主力饲草,多光谱光源培育的紫花苜蓿已在新疆、内蒙古等地进行了推广。目前,科研团队正在研究适合黄河上游四川牧区的饲草,来更好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植物工厂里的蔬菜在全环控环境下生长,病虫害发生几率相对较低,因此无需喷洒农药。  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正在建设的20层全自动无人植物工厂是杨其长团队独立自主研发的超级食物生产系统,配备有全套自动化作业机器人、智能化移送系统及智慧管理决策系统,可实现从播种、间苗、采收、清洗、包装等全栽培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及高效智慧管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科研人员观察生菜的根须,它们在合适的光照和水培环境下生长速度提高不少。  “我们用一种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和食物产能倍增的生产方式,通过垂直空间利用及其周年连续生产,单位面积产能可达大田生产的数十倍甚至上千倍。”杨其长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智慧农业这个行列,一起来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落户在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植物工厂就在大楼内。新闻链接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概念最早由丹麦科学家提出,美国、荷兰以及奥地利等国迅速跟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25
(记者 李洋)7月21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了解到,2022年,成都认真落实粮食扩面增产各项措施,夏收粮食再获丰收。据统计,今年成都市夏粮播种面积102.1万亩,比上年增长1.8%;单产 265.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5% ;总产27.1万吨,比上年增长2.3%。呈现播面、单产、总产“三增”良好态势。分品种看,夏粮主要品种产量一增两减。小麦播种面积达55.1万亩,同比增长6.1%,单产315.1公斤/亩,同比减少0.7%,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5.4%;豆类播种面积25.9万亩,同比减少2.8%,单产148.2公斤/亩,同比持平,产量3.8万吨,同比减少2.8%;马铃薯播种面积21.1万亩,同比减少2.9%,单产287.1公斤/亩,同比增长0.5%,产量6.1万吨,同比减少2.5%。分区域看,粮食扩面增产成效明显。今年环城生态公园加大土地整理,绿道公司小麦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4万亩。区(市)县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的还有彭州市(0.9万亩)、大邑县(0.4万亩)、新都区(0.4万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2
(记者 周滎鸿 王丹 李柯雨 )黑中透紫的夏黑、紫红如宝石的户太、翠绿中透着鲜嫩的阳光玫瑰……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绿色藤蔓。时下正是葡萄、无花果等农产品丰收季,也是做好水稻、莲花白等夏季管理的时节。如何确保农业生产和增收?连日来,记者走访成都部分农业种植基地发现,在农业大户的带领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家积极想办法抓生产保供应稳增收,整个农业生产稳定有序。周子伟指导工人打理葡萄园抓生产无人机助力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炎炎夏日,邛崃乡村一片生机盎然。21日,记者来到位于邛崃市固驿街道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一眼望去,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如绿色海洋,水稻翠绿茁壮生长。记者见到种粮大户黄祥时,他正忙着带领团队使用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工作人员将调制好的农药灌进无人机农药盒,一键启动后,无人机便从稻田上方稳稳飞过,并向下均匀喷洒出白色的药剂。“现在水稻进入了病虫害的高发期和管护期,要做好管护才能保证粮食的高产,还要防治病虫害。”黄祥介绍,他们是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采取无人机飞防,保证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到位。与普通的农田不同,示范区内的农田不仅更加宽广平整,农业配套基础设施也十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也加快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农户的增收。”黄祥说。同为种粮大户的黄光伦从事土地规模化经营近12年,他家承包流转的3000多亩良田位于邛崃市高埂街道的10万亩高标准农田内。黄光伦说,高标准农田整治,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单产,同时便于现代化农机具的使用,每年自己在农机具使用方面每亩田至少能节约100元。据了解,邛崃市现已建成29.62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到明年,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5000亩。未来还将以东部坝区粮食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95平方公里天府现代种业园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保供应一周内预计可收获1.4万吨蔬菜一场雨后,金堂县官仓街道的蔬菜基地,莲花白、花菜等蔬菜幼苗愈发青翠。“高度3到5公分,叶片整齐,元素水溶性肥料足。”在地里转了一圈,金堂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站专家王媛媛对花菜的长势表示满意。“按照目前的生长情况,这批花菜可以移栽到大田里。两三个月后,就可以上市。目前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3000斤左右。”作为成都蔬菜供应的重要区域,金堂县目前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正全力做好蔬菜保供工作,为冬季和明年的春菜供应打好基础。据了解,今年该县保供基地耕地面积20573.81亩,复种面积42391亩。官仓街道、竹篙镇、赵家镇、云合镇、转龙镇、金龙镇的6家农业公司、17家家庭农场、3家合作社投入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据统计,全县目前蔬菜在田面积12万亩左右,品种主要以海椒、茄子、黄瓜、小白菜、蕹菜、豇豆、四季豆、丝瓜、南瓜等为主。近1周内预计可收获面积约1.2万亩、产量1.4万吨。“今年,我们在官仓街道建成蔬菜育苗中心,引进全自动育苗生产线2条,每小时产能400穴盘。目前,在育蔬菜种苗100万株,能满足核心区域蔬菜的用苗量,解决了金堂及周边夏秋蔬菜缺苗的生产困难,保证冬季花菜、莲花白、儿菜等蔬菜生产供应。”王媛媛说,通过集约化育苗,把新品种、育苗新技术进行“物化”形式推广,改变了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病,提高壮苗率、育苗质量,降低育苗成本。目前,育苗中心正在开展茄果类、十字花科类、瓜类蔬菜育苗,确保下一季蔬菜的生产供应。稳增收走好线下采摘线上带货两条路21日,记者走进盛产葡萄的都江堰市天马镇,在田间地头,只见一家挨一家的葡萄园果实累累,进入丰收采摘期,园里游人穿行,果香四溢。“各位朋友,麻烦扫下码,测量体温。”在位于天马镇建华社区的永兴葡萄园入口处,园主周子伟正忙着引导收购商、游客进行疫情防控检查。“针对前来采摘的人员,我们都会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进行扫码测温,同时控制每次进园人数,确保游客安全和良好的采摘体验。”周子伟介绍,当前园区在一手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一手抓销路的扩大,确保市民吃上放心水果。“现在为大家展示的是咱们的天马葡萄,味甜多汁……”在都江堰市供销社云社区电子商务平台,主播正在通过直播间向网友展示新鲜采摘的葡萄,一张张订单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飞向生产基地……“天马镇葡萄种植面积约有500亩,年产量750余吨,往年很大一部分销售靠游客前来采摘,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明显减少,销售也面临瓶颈。”天马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做好农产品丰收季保供增收,他们把销售重心转战到电商直播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走好“线下采摘”和“线上带货”两条路。跑山鸡、新鲜蔬菜……在永兴葡萄园里的农夫集市,各类农产品应有尽有,农户坐在各自摊位前,热情招揽往来游客。“一到采摘期,周边农户就把农产品拿到这里交易,既解决了农户自产过剩的问题,也增加了大家的收入。”天马镇农业畜牧业服务站站长殷菊敏介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7-22
(叶昌俊 记者 毛春燕)7月19日,记者从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获悉,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该镇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主要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大力扶持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组织对新增流转耕地进行自主经营的按每年50元/亩予以奖励;对以资产资源入股、流转(租赁)资源等模式参与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的,自项目建成运营满1年后或流转(租赁)次年起,连续3年分别奖励当年所得总分红或年租金40%。对接需求做活服务经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村(社区)实际,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实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等生产经营服务,承担购买卫生保洁、绿化管护等公共服务。完善绩效增强内生动力。以资产资源承包租赁、产业运营、提供劳务等为指标,对当年度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给予额外资金奖励,并以不高于增量部分的10%用于奖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有了这家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金融服务,真是便捷多啦!”7月14日,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几位村民有序排队,等待办理业务,这较以往去场镇营业点节省了不少时间。  今年以来,为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在畅通政银民关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普惠乡村百姓、助力乡村振兴上的作用,人民银行郫都支行立足实际、多方联动,成功打造了郫都区首家标准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选址有讲究建设有标准  “安德街道的圆根萝卜非常出名,周边有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当中,这些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也正是对融资贷款有需求的。”人行郫都支行金融管理部主任杨继国介绍,把最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农民足不出户或在田间地头就能获得贷款,才是真正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  为了统一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标准,在打造过程中,人行郫都支行依据《成都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规范》,立足郫都区域实际,协同区国资金融局、农业农村局制定《郫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方案》。与此同时,通过摸排郫都区农贷通服务站和所有金融机构乡村金融普惠服务点建设情况,初步确定郫都区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唐昌镇先锋村、安德街道泉水村等6个村为首批候选点位。  “通过现场调研、反复研判,最终确定在基础条件最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唐昌镇先锋村、安德街道泉水村联合打造标准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杨继国说,惠农服务以服务站为重点并向周边进行辐射。服务不出村量身推产品  赵同举家住在先锋村,6月初收到短信,提示自己的社保该交钱了,可是银行网点人实在太多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赵大哥来到了先锋村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在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站点里的惠农微银行上简单几步操作,就把社保交了。  像赵大哥这样的村民,对金融政策、就业政策、保险政策的了解渠道都相对狭窄,而这个服务站可以完成贷款引荐、助农取款、信息采集、金融宣传、政策办理等服务,后期还将引进保险服务和电商服务。  此外,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客户需求,人行郫都支行还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例如,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创新开发“整村推进信用贷”“欣农贷”等产品;成都农商银行郫都支行创新推出“乡贤贷”“兴村贷”“农保贷”等产品,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人行郫都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贯彻“金融为民”的服务理念,打造真正提供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户的“为农之家”,将农村金融服务站的作用最大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20
 (记者 李强) 盛夏七月,金堂县转龙镇古顶村300亩青脆李子果压弯枝头,山上山下一片丰收景象。青脆李丰收过去的古顶村,红苕、玉米,几乎是百姓的全部收入。2018年,古顶村开始土地流转,并引来投资商张朝洪,他投资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上了从汶川引进的青脆李。几经艰辛,青脆李今年终于喜迎丰收。而今,古顶村的青脆李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亩,数千村民除在家门口打工,更争着学技术、抢市场。这种果大汁甜的李子,高峰时批发每斤20元,并通过电商物流,远销成都、山西、广东等地,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400多万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7-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平时开3台增氧机,最近要开 5台增氧机了。”7月11日,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九莲村润水岷江渔业专业合作社的黄辣丁养殖池里,被搅起层层浪花。该社负责人徐小龙告诉记者,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他们采取了加深水位、增开增氧机、控制投喂等措,施保障水产品安全度夏。  连日来,四川因“高温”频频登上热搜。相关数据显示,我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频繁超过32℃,局部地区甚至达到40℃。这是我省今年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持续高温天气。  水产养殖应如何应对高温带来的影响?“池塘养殖通过增氧机搅动水体,避免水流分层,同时保证水位达到一定深度就能降低风险。”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从池塘精养、设施渔业等方面,并重点针对稻鱼综合种养如何有效“避暑”进行了介绍。  “对于稻鱼综合种养,建议养殖户尽可能深、尽可能宽的开挖鱼沟和鱼凼,但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曾开虎表示,以小龙虾为例,作为四川稻渔综合种养的“主力军”,喜好打洞的天性让小龙虾天生具备抗温属性。“冷了、热了都知道打洞往里钻,一般的高温没什么影响。”曾开虎表示,通过鱼沟和鱼凼为鱼类、虾蟹提供“避暑”和活动的空间,尽可能在沟里养好水草,水草下的清凉比加高水位更有效。  鱼沟和鱼凼作为实现稻鱼综合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开挖有何技术要求?记者获悉,鱼沟一般位于稻田中央和四周,宽 60~ 100厘米,深 50~60厘米。稻田面积较小的,可挖成“一”“十”字等形状,面积较大的田块,可挖成“井”“田”“丰”等形状;鱼凼的数量和布局可视稻田的面积大小来确定,位置一般在田块的中央,深 60~100厘米,大小占田块面积的5%~6%,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圆形。  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的另一模式——稻鱼循环养殖,曾开虎特别提醒广大养殖户要注意调节水温。因夏季河水水温普遍较高,利用河水养鱼的,特别是养鲈鱼,必须用水库中层水或井水降温。“要格外注意鲈鱼、标苗的养殖,如果水温降不下来,会造成严重损失。”与此同时,设施渔业作为循环水养殖模式之一,也要注意养殖用水的温度调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5
  (记者 张艳玲)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农家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绿油油的稻田从四周向远处铺展开,村道干净整洁……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文安社区刘家大院,美丽宜人的现代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听到声音,65岁的李贵蓉从屋里迎出来。作为刘家大院40多户村民选出来的“管家”,说起大院这几年的变化,李贵蓉有一箩筐的话。  与北方农村多集中居住不同,在沃野平畴的成都平原,村民多随田散居。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形成一个个院落单元,散落在广袤乡村。分散的居住形态决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半径太大,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是个老问题。2020年初,洪安镇结合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开始探索“院落管家”基层自治共建机制,将治理触角从村民小组延伸到乡村院落。两年多来,这一机制不断成熟完善,在当地逐步推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清洁村庄管出来——村民投票选出“院落管家”  2020年初,在刘家大院40多户村民的推举下,李贵蓉走马上任。作为“院落管家”,李贵蓉是负责大院清洁卫生的第一责任人。当上“院落管家”后,她召集大伙儿开了坝坝会,将刘家大院公共区域进行了划分,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首先是带头把自家的环境卫生搞好,然后要引导大家爱护环境卫生,还要组织大家清除公共区域的垃圾。”说起工作职责,李贵蓉思路很清晰。  文安社区第一书记廖文松告诉记者,文安社区是个大社区,幅员面积近10平方公里,1万多人,共有20个村民小组,按照院落分布,选出了29个“院落管家”。“以前全靠村组干部走访,难免疏忽,出现卫生死角。”廖文松说,现在“院落管家”就住在大院里,吃了饭遛个弯串个门,就能把周边环境卫生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管得更细致、更及时。  简越林是洪福村“洪福别苑”的“管家”,说起村里的变化不由得嘴角上扬。“村民群策群力、共建共治打造出的林盘院坝,成了大家休闲娱乐、活动议事的好去处。”从竹子杂草堆成山,到犹如城市公园的林间别致小景,“洪福别苑”36户村民没有不点赞的。公共区域环境好了,各家各户也更加干净整洁了,大家用竹篱笆将家门口的果园子、菜园子围住,田园风情又增添了几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工作高质量推进,洪安镇积极争取到上级经费支持,不仅给予“院落管家”每月200元的补助,而且还根据院落大小分类给予1000元至3000元的院落补助,主要用于院落维修、维护,村庄清洁等工作。  宜居环境比出来——星级评定促“你追我赶”  在去年12月31日洪安镇组织召开的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大会上,三村村的“乡梨院落”成为最大赢家,捧回“星级院落”“星级院落管家”“星级户”三项大奖。  “乡梨院落”位于洪安镇三村村一组,以种植丰水梨、枇杷为主,故称“乡梨院落”。院落共有26户人家,去年人均年收入达2.82万元。干净整洁的村道、精心布置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的轮胎造景与统一粉刷的房屋外墙形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经过几年打造,如今的“乡梨院落”不仅是产业上的老先进,而且还成为了美丽乡村的新榜样。  被评为“星级户”的72岁村民李泽金不仅爱干净还爱管“闲事”,平时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发现有其他村民将垃圾随手扔到地上,他总会耐心地劝说教育。“我年纪大、辈分高不怕得罪人,小辈总还是要听的。”李泽金笑道。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只要你认认真真干,大伙儿是看得见的。”被评为“星级院落管家”的张传先现在说起仍然止不住地高兴。他的颁奖词写道:在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时,他带头试点进行厕改,对于村民各种各样的疑虑和诉求,他都一一入户拜访,耐心地与村民交流,取得共识,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为全村推进“厕所革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据了解,为了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洪安镇不仅围绕爱护环境卫生、倡导文明新风等4方面,制定了“星级院落”“星级院落管家”“星级户”的评比程序和标准,而且拿出“真金白银”,对“星级院落管家”“星级院落”“星级户”给予奖励,其中“星级管家”600元/名,6个“星级院落”根据星级评价最高6000元/个;840个“星级户”最高800元/户。  乡村治理沉下来——织密网格到“更小单元”  洪安镇全域共123个村民小组,按照“区域邻近、自愿组合、群众认可”的原则,划分为270个院落,民主推选“管家”270名,成立“院落管家”党支部1个、院落党支部7个。这样一来,基层治理的最小单位就从村民小组进一步缩小到了院落,“院落管家”在乡村治理中作用逐渐凸显,成为一支得力的“网格员”队伍。  “在常态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这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洪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2020年12月7日、2021年11月2日成都发生本土疫情,依托“院落管家”责任包户,全镇迅速完成了17698户55999人排查走访,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从根本上讲,这支队伍属于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已成为村民(社区)自治的有效延伸。”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全覆盖”的网格化体系,“院落管家”能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服务,带动更多群众参与院落建设和治理,推动形成了“共商院落发展、共治院落事务、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乡村文明风尚。  目前,“院落管家”制度已经走出洪安镇,在龙泉驿区多个乡镇推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院落微基金”“邻里中心”等新事物不断涌现。如今,“院落管家”不止是扮靓乡村颜值的第一责任人,还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成为院落管理的组织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增收致富的引路者。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7-14
(记者 李颖)盛夏时节,从高空俯瞰,绕城高速公路周边,万亩良田逐渐连片,镶嵌在环城生态公园这条“翡翠项链”上。记者昨日从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环城生态公园已完成首批次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加快推进剩余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地综合整治,预计明年完成环城生态公园全域可实施区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前垃圾堆积到现在良田万亩。从“荒”到“良” 建设高标准农田沿着绕城高速行驶,放眼眺望,成片的水稻和玉米正在拔节生长;待到秋季,这里将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根据《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实施方案》规划,项目范围内涉及农田整治区10.88万亩,其中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1万亩。过去,环城生态公园是城市发展的边界,由于城市建设、宅基地拆迁、市政施工等原因,很多地块土壤土质已不能满足正常农业生产要求。“我们面前的16号地块存在同样问题,16号地块位于郫都区安团路至双安路,地势平坦,进场前现状以杂树杂草、建渣生活垃圾堆积、村民捡种等为主。”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唐良见指着眼前的稻田说道。作为3万亩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之一,16号地块在经过农业专家“问诊把脉”后,开展了清表清杂、建渣深埋、农田捡石、碎石还田、田形调整等农田整理措施。此后,还建设了路网、渠网,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菌剂、矿物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从“良”到“粮”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从去年5月至今,16号地块已经经历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唐良见说,农业种植过程兼顾生态涵养功能,在开展农业种植的同时,避免有害生物侵害农作物,推动农药减量化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有效恢复农田生态环境。农田是环城生态公园的基底和本底。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的打造,不但是重拾耕作、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过程,也是对水系、田地、环境的生态保护。记者了解到,环城生态公园新整治田间道路65公里;新建排洪渠道29公里、节水灌溉管道141公里;建立农业“三区四情”监测站15个,虫情监测等绿色防控设施覆盖面积达2万余亩。“从废弃堆场变农田,从农田变良田,这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唐良见说,在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后,计划用3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持续开展土壤改良及科学的农业种植提升耕地质量。据了解,前期,绿道公司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针对全环10.1万亩耕地,研究制定了具有示范性、可复制的土壤改良及高效种植技术解决方案。(绿道公司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7-14
●全国有数以万计的调查户,把所有省市的数据汇总起来,就能为国家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目标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成都市调整农调户队伍的变化已开始显现。用种植养殖业规模户替换一般户,计划将一个县确定一个村作为调查点位调整成一个县三个村作为调查点位。今后农调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数据,提高后端数据汇总、分析效率  (记者 蒋君芳)今年,国家农产品成本调查迎来70周年。成都市从1979年开始承担这项调查任务,如今已发展形成由11个区(市)县、82户调查户组成的农产品成本调查网格体系,承担了25项国家农产品成本调查任务,覆盖全省总任务数的71.43%。  7月8日,记者走进成都市双流区、彭州市等地的农本调查户,听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与记录有关的故事。小账本拥有大能量  80岁的徐宗章是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古佛村一位农本调查户,也是双流区最年长的一位调查户,从1979年开始一干就是43年。“如今眼神不大好使,干起来有点吃力,不过女儿已经被我培养出来了,这几年都是她在协助我记录好这些数据。”  双流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农产品调查工作的涂洪波说,那个年代,农村有文化的人不多,徐老爷子是村会计,能识字打算盘,所以担任了古佛村调查点的总调查户,负责并协调其他调查户完成中籼稻、玉米、油菜籽、小麦成本及农户种植意向、农户购买农资情况、农户存售粮等调查任务。  “今天买种子花了多少钱,买化肥花了多少钱,每一笔账都要记上。”徐宗章说,日复一日的记录虽然繁琐,但自己从未想过敷衍对待,“我们记的这些账作用大着呢,国家机关都要看的。”  “这句话不夸张。”涂洪波说,全国有数以万计的调查户,把所有省市的数据汇总起来,就能为国家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目标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比如,全国调查户的数据汇总起来,能反映出当年农户种植水稻的生产投入情况,为制定每一年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提供依据,保护农户利益。  记录的数据,于农户自身亦有帮助。彭州市九尺镇天宝村农本调查户杨长福说,一个茄子品种,每隔几年需要更新换代。究竟第几年更新更合适?答案就藏在调查本里。他说:“每一年种茄子投入多少钱、卖了多少钱都写得清清楚楚,只要开始不挣钱或挣得不多了,我们就会考虑更新品种。”  通过记录,杨长福还对规模化种植有了更深理解,“种的面积大了,成本摊下来就少了。”在担任农调户期间,杨长福带头成立彭州市高林大棚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实现蔬菜规模化种植,“现在我们全年栽培大棚蔬菜1800余亩,年产值在1450万元以上。”老队伍急需“新鲜血液”天宝村包括杨长福在内的9位调查户中,最年轻的也已52岁。这并非特例。  成都市成本调查监审局二级调研员林红拿出一份2020年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成都市农产品成本调查户普遍年龄偏大,55岁以上的调查户共53人,占全部调查户的64%。从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70人,占全部调查户的8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2人。  林红说,调查户年龄、学历直接导致报送资料的方式还停留在农调户乘车送到城里或工作人员下乡收集,大部分农调户不会利用网络途径报送资料。  在天宝村村委会,杨长福捧出几摞记录本对记者说:“都是这些年记的账。我们这里的农调户年纪大了,基本都不会用电脑,手机的很多功能也操作不来。”  老队伍急需“新鲜血液”。“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调整和优化农调户队伍结构。”林红说,调整并不容易。从事农调工作的农户必须具有一定稳定性,长期从事农业种植,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连贯性。  虽然调整有难度,但变化已开始显现。在彭州市,记者见到了51岁的李正奎。他去年被选为九尺镇的农调户,负责生猪品种的成本调查任务。不同于一般散户,他经营一家生猪养殖家庭农场。李正奎说:“现在我们年出栏商品仔猪12000多头,出栏育肥猪8000余头。为了更好地安排生产计划,我们的员工每天都要记录一些生产数据,并用电脑存档,便于统计和分析。”  用种植养殖业规模户替换一般户,正是成都市调整农调户队伍的一个重要方向。“规模户更能保证农产品成本调查的数据稳定,更加真实反映成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林红说,成都也在考虑调整调查户的分布点位,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县确定一个村作为调查点位,下一步计划调整成一个县三个村作为调查点位。  另一项重要工作也在进行中。“目前我们正在搭建一个平台,将所有农调户信息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林红说,借助这个平台,今后农调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数据,提高后端数据汇总、分析效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敏 周颖昳 文/图  “冲!成都免费的向日葵花海”“骑行蜀都大道,独享这片绿色”……进入 7 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多个点位挡不住的农田美景渐次呈现,类似的分享语频频出现在成都市民的社交平台。  日间暑气渐退,晚饭后市民或驱车、或骑行,沿蜀都大道东一段寻着“打卡地图”而来,宽阔的大道两侧,错落成片的农田、色彩缤纷的花田似锦缎绵延开来。夕阳薄暮下,远眺逶迤起伏的龙泉山,人们在宁静舒缓中,城市的繁忙压力得到消减。俯瞰大运直联通道“梦想田园”片区,大运会会徽赫然呈现。  咫尺可达的乡村,不仅是涵养生态的“都市之肺”,也是承载城里人乡愁的港湾。围绕“都市田园,乡村公园”的定位,龙泉驿区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大运直联通道(10.8公里)、东西横向蜀都大道东一段(10公里)、南北纵向东安大道(8公里)农业大地景观带打造为抓手,在不脱离农作物为本底的基础上,让大地景观艺术创作发挥农田种植经济性、景观性价值。眼下,玉米、大豆、向日葵、高粱等粮油作物正拔节生长,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产出美丽风景。在盖碗茶造型的“天府雅韵”景点,花卉倾泻而下。邓治利 摄“城中田”变“城中园” 大地景观铺满园  7月草木葱茏,曾经绿意斑驳的蜀都大道东一段、大运直联通道、东安大道道路两侧,如今被连片成带状的规模化农田覆盖。  从东安大道进入大运直联通道后,道路右侧即进入“梦想田园”片区。傍晚时分,这里大片的向日葵在斜阳余晖下金色熠熠,与道路对面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构成了一幅壮美画面。当镜头升高,成都大运会会徽赫然呈现,紫的、黄的、粉的花朵在大地上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型图案,其下方,黄色的“成都成就梦想”中英文字与之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梦想田园”584亩现代化农田与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遥遥相望。 邓治利 摄  来到西河街道两河村境内,两只由紫苷蓝、鸡冠花、黄色生菜、油麦菜等组成的正在打排球的熊猫,憨态可掬,“绿色、智慧、活力、共享”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同样在西河村,这里的大片向日葵依起伏的地势生长,道路边粉色、紫色的野花,与矗立花海中的香樟、皂角树构成别致景色。  在两河村段的“生命之树 运动成长”景观节点,金色的向日葵和紫色的莆田马鞭草盛放,与运用竹艺打造的生命之树、麻绳编制的运动造型相映成趣,象征着希望与生命蓬勃地生长。  不止于此,日前,多个颇富萌趣、代表青春活力、林盘农耕文化的农田大地景观正在三条道路旁悄然成型。“山水龙泉驿、活力汽车城”“盖碗茶”“火炬绿雕”等充满龙泉驿特色的景观小品一一呈现,与道路形成互补、协调和有机的融合。龙泉驿区1758亩油葵吸引市民“打卡”留影。杜绝撂荒宜种尽种 创造都市农业多元可能  在农业景观打造的同时,龙泉驿区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和弃耕撂荒现象。  “部分农田区域存在失管、撂荒的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清理、补植、重植,秉着宜种尽种、满栽满种原则,形成连片规模大田农业景观。”承接该项目的经开产投兴东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业种植中坚持因地施策、实施小田并大田、机械化生产,种植大豆、玉米、高粱等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面貌,展现了大美田园风光。经改造提升后的农田,既满足了生产经济性需要,又呈现出优美的农田景观风貌,带来了乡村产业创新与重构。玉米大豆套种成行,为大地铺就绵延绿色。  如今道路两旁除了节点景观,更多的是规模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梦想田园”584亩现代化农田展现着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场景,大豆与玉米间作成行,每一畦土地旁整齐立起来的360度水分一体化喷杆仿佛站岗卫兵,看护着植被安心成长。  道路边随处可见的向日葵,据介绍共种植有1758亩,为油葵品种,待成熟后将采收油葵籽用作榨油,而榨油残渣还可作为蛋白质饲料。  更广阔的田地上,曾经撂荒的土地种上了大豆、朝天椒、南瓜、芋头、生姜等时令蔬菜。而种植的牧草紫花苜蓿,中草药蜀葵、百日草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经济价值。  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在龙泉驿正蓬勃发展。菜园成绿地,果园成林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美田弥望,水韵天府”的锦绣画卷中加速融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4
●将全覆盖开展耕地撂荒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将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区(市)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将建立健全耕地撂荒风险预警机制,将耕地撂荒管控纳入“田长制”工作内容●将组建市、区(市)县两级防止耕地撂荒专班,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  (记者 蒋君芳)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防止耕地撂荒十条措施》(下称《措施》),将防止耕地撂荒工作纳入对区(市)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粮食安全考核、耕地保护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撂荒耕地,2022年6月底前存量撂荒耕地整改不到位和本年度发生新增撂荒的,不得参评乡村振兴先进区(市)县、先进镇、示范村(社区)和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措施》显示,成都将全覆盖开展耕地撂荒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各区(市)县按照党委领导、干部包抓责任体系,组织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村逐户对照土地地籍、承包关系和权证信息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摸清摸准耕地撂荒面积、位置、权属等情况,以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逐级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形成农户承包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台账,明确存量撂荒耕地整改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成都将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区(市)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对在规定时限内利用存量撂荒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或粮经复合生产的,市级财政给予600元/亩一次性耕地地力提升补贴,对恢复水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再给予200元/亩一次性粮食生产补贴。  成都还将建立健全耕地撂荒风险预警机制,将耕地撂荒管控纳入“田长制”工作内容,常态化开展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巡田,及时发现和处置耕地撂荒风险。建立卫星天上拍、“田长”地上查、群众监督举报机制,运用卫片、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耕地撂荒动态监测。每年3月和9月,以区(市)县为单位定期开展辖区内耕地撂荒风险摸排,分级建立耕地撂荒风险清单,构建“红黄绿”识别机制,对超过3个月无正常种植计划可能存在撂荒风险的农业种植主体予以黄牌预警,对超过6个月的予以红牌警告。  为防止撂荒,成都将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体作用。对存在撂荒风险且多次劝导无效的,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代管该幅耕地经营权恢复耕种。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前提下,对因长期无力耕种或举家外迁存在耕地撂荒风险的,鼓励其自愿有偿退出承包经营权;鼓励探索承包经营权互换或通过经营权流转、入股等方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自主经营或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为逗硬约束惩处制度防止撂荒,成都将组建市、区(市)县两级防止耕地撂荒专班,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耕地撂荒管控责任不落实、耕地长时间闲置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对耕地撂荒整改进度慢、整改不到位或存在瞒报、谎报、漏报和“数字整改”“文字复耕”等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约谈区(市)县有关责任人,并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挂钩;对管控履职不力的镇(街道)、村(社区),责成区(市)县进行约谈。对弃耕1年以上的,按规定取消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不纳入耕地保护激励基金发放范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7月10日,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新安家园小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座新建成不久的独特的“样板楼”,对“样板楼”充分利用阳台等空间种植设施瓜果蔬菜的做法给予点赞。唐华俊(左)在听取介绍。  “样板楼”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翠绿幕墙”。楼下的鱼池、楼上的果蔬、楼前的树椅、楼里的新式污水处理系统……无不诠释着与传统楼房的不同。走进每一层,似乎走进了一个个家庭农场,种植的时令蔬菜和水果,让人心动。这是“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颠覆传统建筑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这里面相比外面的气温,至少低2℃—3℃。”据建立这个系统的科道农业创始人宋志远介绍,这个空间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改建,让家家都能拥有“私家菜园”,居民可根据时令种植瓜果蔬菜。大量的绿色作物,也起到了平衡气温的效果。“空中菜园”种植的番茄。  为助力公园城市建设,科道农业创新思路和方式,历时20余年潜心研发的这套“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集成了“生态建筑子系统”“有机农业子系统”“环境治理子系统”“绿化产业化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利用城市房屋阳台、走廊、墙体,规模性地开展立体有机设施农业生产,将果蔬种上楼房,努力让城市高楼变成“棵棵大树”。  “这套系统把未来城乡发展模式能够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在建筑设计上非常超前,将建筑、农业、水电三位一体,实现了绿色、低碳、健康、循环。”唐华俊院士参观后认为,“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面,但还“处于中试阶段”,“落地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3
(记者 张艳玲)长期以来,秸秆的处置是一件让农民头疼的事。近日,在四川省简阳市平泉街道龙王村的星平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秸秆综合利用回收加工中心,村民开着三轮车把采收了鲜食玉米后的秸秆送到这里,抱夹车快速抱起秸秆送到粉碎机前,顷刻间秸秆变成清香的粉末飞出,铲车及时铲起投喂到分料机里,经青贮打捆机打包为一袋袋青贮饲料。每年,龙王村和周边村种植玉米约一万亩,其中以鲜食玉米为主,采收玉米后会产生大量秸秆,如何处置成为当地农民的烦心事。既要解决农民的“包袱”,又要盘活这一巨大体量的秸秆资源,平泉街道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因地施策,优选低风险、可持续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创造性地由荷桥村、协议村、太阳村、梓桐村、农建村、群乐村、龙王村、高坪村等八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组建了简阳市星平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平泉街道针对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招聘职业经理人主持经营工作,加强集体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确保其不断保值增值。自5月末投产以来,合作社已接收秸秆300余吨,生产的青贮饲料不仅供应本地的饲养场,还远销到甘孜、阿坝、南充等地,供不应求。除了将秸秆作为饲料以外,合作社还计划将其作为菌类生产的一种基料,不能作为饲料和基料的秸秆在粉碎后还田作肥料。龙王村村民华春宇对秸秆如何处置曾十分发愁。今年,他家20多亩玉米秸秆找到了“好婆家”。“我们把秸秆运到这里综合利用回收加工,一吨秸秆还有150元的收入,环境质量也改善不少。”华春宇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7-12
(记者 杨升涛)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网站获悉,《成都市防止耕地撂荒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炉。《措施》指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撂荒耕地,2022年6月底前存量撂荒耕地整改不到位和本年度发生新增撂荒的,不得参评乡村振兴先进区(市)县、先进镇、示范村(社区)和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措施》明确,成都将全覆盖开展耕地撂荒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各区(市)县按照党委领导、干部包抓责任体系,组织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村逐户对照土地地籍、承包关系和权证信息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摸清摸准耕地撂荒面积、位置、权属等情况,以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逐级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形成农户承包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台账,明确存量撂荒耕地整改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同时,在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方面,《措施》强调,区(市)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对在规定时限内利用存量撂荒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或粮经复合生产的,市级财政给予600元/亩一次性耕地地力提升补贴,对恢复水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再给予200元/亩一次性粮食生产补贴。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建立健全耕地撂荒风险预警机制,将耕地撂荒管控纳入“田长制”工作内容,常态化开展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巡田,及时发现和处置耕地撂荒风险。建立卫星天上拍、“田长”地上查、群众监督举报监督机制,运用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耕地撂荒动态监测。每年3月和9月,以区(市)县为单位定期开展辖区内耕地撂荒风险摸排,分级建立耕地撂荒风险清单,构建“红黄绿”识别机制,对超过3个月无正常种植计划可能存在撂荒风险的农业种植主体予以黄牌预警,对超过6个月的予以红牌警告。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7-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7月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会同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社治委印发通知,7月至8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蓉城艺夏-全民艺术普及月”系列活动,活动分为5大板块,将开展10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普及惠民活动,在炎炎夏日为蓉城市民带来一次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内容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盛宴。活动现场。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本次活动将围绕“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主题,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全域、全民、全龄、全时”友好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活动包含“走近艺术 精彩生活”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文化惠民 艺术共赏”全民艺术普及鉴赏、“艺术孵化 攀原登峰”全民艺术普及创作、“艺术交流 激扬梦想”全民艺术普及赛事和“律动蓉城 艺术一夏”街头艺术盛夏演出季活动5大主题板块。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力量,借此活动,以市民文化艺术学校总分校建设为依托,将在机关、院校、企业、部队等合作建立100个全民艺术普及分校,在镇街、村社建立1000个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点,培育10000名全民艺术普及业务骨干,形成自上而下的“培训辅导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和融合共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谷航 汪清廉 文/图  眼下正值春玉米抽穗、夏玉米拔节阶段。走进简阳市青龙镇联合村,笔者见到村民们正在田间使用机械施肥,力争完成该村900余亩玉米的追肥工作。青龙镇联合村集体经济理事吴必均说:“今年的玉米长势非常好,全程机播,目前我们正在做第二次追肥,采用专用的玉米肥料。”村民在田间使用机械施肥。  以前由于地势的限制,大面积的粮食种植面临不小困难。但随着现代化机械和种植技术的进步,联合村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集体经济的账上也有了第一笔不小的收入。  2021年,联合村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500余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小麦,当年村集体总收入就接近60万元。今年,联合村加大规模,将土地增加至900余亩,全部用于种植玉米,换季与小麦轮作,促进增产增收。  青龙镇农服中心高级农技师詹青辉介绍,今年青龙镇通过土地撂荒整治,新增规模化种植5000余亩,全镇的规模化达到了9000多亩,全镇还将推行玉米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的产量有望达到6000多吨。  行走在联合村平坦的水泥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近年来,青龙镇有效推动现代化机械耕种和科学种植,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技术模式,带动各村绿色种植玉米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真正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简阳市在7个镇(街道)实施了3.5万亩的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选择田块较为集中、种植水平较高、农机配备较为齐全的土地1.7万亩,开展机耕机播。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和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实行全程的社会化服务补助以及配套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形成约1200亩的核心集成技术的示范基地,预计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较大面积增产20%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