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赵一 摄影 张青青)“侯书记,过几天,我就要去哈尔滨上班了,住房搬迁的合同,能不能提前签了!”“书记,请放心,我们那片规模化改造的土地,赶得上这个插秧季。”昨日一大早,郫都区安德街道棋田村党委书记侯淘像往常一样,去看村里的房屋搬迁进度、小田改大田情况,一路上都有村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怎样将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侯淘最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在郫都区的众多村庄中,棋田村既普通又有些不寻常——与中国川菜产业城仅一路之隔,在郫都区规划建设的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中,被誉为“八大片区之首”的豆瓣农庄刚好位于棋田村、广福村境内。“发展的机遇千载难逢,对于村两委来说,就是如何做好配合工作,拓展发展空间。”侯淘说。侯淘(右)与负责人李春文谈销路与发展村企合作为村民提供新岗位高洪斌的身后,挖掘机伸出钢筋铁臂,在一拳又一拳的重击之下,将新筑起的长长田坎一点点夯实,从前分散的地块也随着田坎的延伸小田变大田,为规模化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侯书记,你介绍的大川桂花合作社真不错,我从中又挖掘到不少商机!”高洪斌的话,让侯淘由衷地高兴:这个种植了多年传统经济作物的汉子,终于转型成功!在郫都区总体规划布局中,作为“一心两廊三片”中乡村振兴示范片的重要区域,棋田片区将优化种植结构,把落实“强种业、增粮油、优蔬菜”部署视作当务之急,让农田“整装再出发”,加快实现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和集体增收,助力郫都呈现“十里稻香、多彩田园”锦绣风光。虽然传统经济作物的价值已大不如前,还被大家冠以了“低效”的标签。但是当村上宣布,要调整种植结构时,高洪斌和其他村民的第一反应却是“坚决反对”。面对村民的反对声,侯淘陷入了沉思。他召集村民代表、村社干部,为大家讲解乡村振兴棋田片区规划,详细介绍豆瓣农庄项目,畅谈棋田村下一步的发展……“侯书记,你讲的道理,我们懂了。但是不做这个,我们又靠什么来生活?”一天,侯淘在入户调查时,高洪斌向他倒苦水。如何解决高洪斌的后顾之忧?侯淘接连跑了三趟,终于在川菜产业城一家企业为高洪斌的妻子找到了工作,做食品包装,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买社保医疗保险。随后又帮助高洪斌转型为花卉苗木经销商,新的发展路子豁然开朗,高洪斌也由反对变成了支持。“高大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刚刚和李总谈妥了合作事宜。”看到高洪斌认真清理土地的劲头,侯淘第一时间将村里与金品花卉合作的事告诉了高洪斌。根据合作协议,高洪斌可以加入这个销售团队,从事金品花卉的销售工作。“金品花卉可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花卉育苗基地,品种多品质优良,以后的销路肯定看好!”高洪斌喜不自禁。俯瞰郫都区安德街道棋田村,一片生机盎然。规模化种植呈现最美的大田景观夏日的一场雨后,棋田村白水寺地块,多块田地成片种植的辣椒拔节生长。放眼望去,平整的田地里,一条条镶嵌着辣椒苗的银色地膜如同长长的丝带,一头连着百姓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引擎。市党代会归来,侯淘对于乡村振兴的信心更足了。他为村里的党员干部上党课,向党员代表和议事会代表汇报近期工作进展,厚厚的笔记本上,收集来的意见建议,记了密密麻麻10来页。记者前去采访那天,碰巧赶上他为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介绍近期村上的工作:“这是25亩地,是郫县豆瓣非遗工坊生产项目种植的‘金丰168’,这个品种是经过筛选后的二荆条优良品种,最大的特点是易于‘脱帽’,便于后期的清洁和加工,非常符合郫县豆瓣的制作需求。”侯淘向大家介绍项目时,脸上满是喜悦之情。小小的辣椒,关系到郫县豆瓣的品质稳定,蕴含着潜力巨大的商机。侯淘进一步介绍:“今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辣博会’将在郫都区开启线上线下博览。届时,将吸引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植大户与加工企业共同参与。”“想不到不起眼的辣椒,也蕴含着如此大的发展潜力。”十多位长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实地感受到科技化种植的高效益,对于村里调整种植结构表示赞同。侯淘告诉大家,下一步,要让农田规模化、耕种机械化,不仅要让村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要让一片片农田变成最美的大田景观。记者手记刀在石上磨 人在事上练如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作为基层党代表,侯淘脑海中反复萦绕着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棋田村来说,不论是调整种植结构,还是农村住房搬迁,难度都非常大。“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知道事情越难,唯有实干才能破难前行。”秉承这样的理念,侯淘迎着困难上。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一次一次地给党员干部讲党课;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他带领群众算大账长远账,用心用力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如今,首批示范种植的25亩二荆条辣椒长势喜人,150亩彩色水稻也即将栽种完成,农村房屋腾退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村里5、9、10、15社132户村民搬离了老宅,下一步将搬迁到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乡村别墅中。留下来的林盘聚落,则将植入农创、科创、文创、主题消费等功能,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配套发展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共享平台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打开了,棋田村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必将梦想照进现实。”谈起未来的发展,侯淘信心十足。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13
(记者 李霞)高德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战旗人,在家种过田、外出打过工、回乡办过企业,2010年当选为战旗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2021年底,战旗村资产达到1.0019亿元,村集体收入65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55万元,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村民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小村庄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战旗村的发展是一代一代接力拼搏出来的,接过‘战旗’开始,我就要扛起来,我的目标就是要让这面旗高高飘扬。”2010年,高德敏成为战旗村第8任村支书。高德敏干在战旗村,梦想也在战旗村。2002年当村主任,2010年任村支书,这期间,高德敏把战旗村的一花一树、一田一塘“摸了个透”。战旗村建新型社区,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时,高德敏拍着胸脯说:“我们也要建设让别人羡慕的新农村!”高德敏说到做到,从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开始,他的步子就没停过。凭借着一股钻劲,在高德敏的带领下,村民全部搬进了集中居住社区,住上了漂亮的乡村别墅,日子越过越红火。2015年,战旗村抓住郫都区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会,将原属村集体所办的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集体出让,收益超700万元,敲响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要想集体产业兴旺,光是土地改革还不够。”高德敏说。通过多走访、多问、多学,除了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外,战旗村还引入榕珍菌业等产业化企业,引入社会资金,建成薰衣草基地,蓝莓基地和草莓基地,通过举办薰衣草等节会活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2018年下半年,战旗村正式投入运营“乡村十八坊”。2019年,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揭牌,乡村振兴的经验也从这里走向全国。今年,战旗新晋网红打卡点——一里小吃街上,川西各地美食汇聚于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体验场景,还孵化出了大批“网红”。“在战旗村,每一位党员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高德敏说。“未来,我们要做好党建引领计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七项工作。”他还制定了年轻人才培养计划,“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战旗村的美好明天需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新闻链接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四川5位好人上榜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四川5位好人荣登榜单。他们是致力于家乡建设扶贫助困30年,发挥余热“退而不休”的宜宾市民雷云辉;坚持户外救援十余年,多次舍身救人守护群众平安的泸州税务干部李再忠;外卖途中勇闯火海,排除爆炸危险的“外卖小哥”叶树林;创新产业发展,打造集体经济“明星村”的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扎根旺苍山区20余载,重信守诺不言弃的中学乡村教师向欣霖。中央文明办连续14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目前我省共有569名先进典型荣登“中国好人榜”。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13
(记者 李强)为进一步推动疫情后社会经济复苏,助力双流航空经济之都建设,6月9日,“相约公园城市 共创文旅未来——2022双流文旅产业推介活动”在成都邛窑考古遗址公园顺利举行,吸引了60余家文旅产业知名企业参会。活动现场据了解,本次推介活动以“相约公园城市 共创文旅未来”为主题,旨在以文旅之名扩大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知名度,增强现代公园城市感知度,提高双流全域旅游体验感;依托双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引进优质文旅资源,完善区域产业链,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产业集成和提升区域产业层级;集聚国内文旅产业要素,激活文旅产业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助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和双流文旅产业发展。活动以宣传视频播放、主题推介、面对面对话、招商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宣传了双流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推介了空港花田、彭镇老街区、川齿厂等区域作为文旅项目的承载地。活动现场,莱茵体育、华侨城、新华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同程、携程等文旅产业知名企业60余家参会,超过100位嘉宾云集,现场座无虚席。会后,莱茵体育、新华集团等多家企业主动联系,明确表示对双流有投资意愿,希望进一步深入洽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10
(记者 孙晓容)“项目的引进为我们的老百姓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今年举办的两场欧洲产业城专场招聘会上,有200多人就近就业。园区里面就有蓉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和居民都能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今年3月,我们还成功入选了全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昨日,记者跟随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党委书记陈智,走进清泉产业高速发展下的城乡融合之路。资料图片平地立城产业新城高速发展清泉镇是传统的东山五场之首、四川场镇文化的活态传承地,也是青白江区“一港双核四片”空间发展格局中欧洲产业城的主要承载地。陈智告诉记者,2017年清泉镇新建以新材料、智能电器、数字经济等进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导产业的欧洲产业城。仅用20天就完成了华鼎国联一期500多亩的全面交地,创造了一系列清泉速度。如今,欧洲产业城已聚集了华鼎国联、康佳电子、中国巨石、浙江天马等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90余个。其中,中国巨石作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商,四川成都生产基地是其在中国西部布局的最大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558亩,2021年产值约20亿元,出口额约3.8亿元,税收约1.5亿元,实现就业1400余人。企业的落地给清泉镇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遇,打破了原本毗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陈智告诉记者,依托欧洲产业城集聚的众多产业化项目,清泉镇在园区外引入万瑞养老、锦绣田园等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促进辖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一山”和青新通风廊道这“一片”与欧洲产业城这一青白江南部区域核心互补融合发展。山清水秀生态产业持续提质“清泉镇地处龙泉山中段,风景秀丽,溪水环绕,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6.3%,拥有‘3湖5河’丰富水资源,生态本底良好。”陈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们这里举办了樱桃采摘节,吸引游客近16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400余万元。”为推动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清泉镇积极对辖区川西林盘的资源禀赋、现有业态等基础条件进行梳理,从院落风貌、居民改造等方面开展保护修复建设,并植入田园农耕、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整体提升人居环境,差异化包装林盘项目,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进的锦绣田园特色林盘项目和“栖溪山谷·农业生态康养”项目都在有序推进。据悉,清泉镇的五桂村还有一座天骁马术运动俱乐部,集马术教学、体验、赛事举办为一体,俱乐部内还有专业教练为游客教授马术技巧。下一步,清泉镇将立足“一山一城一片”镇情,用好用活“省级百强中心镇”匹配资金,强化规划编制、项目实施,依托欧洲产业城发挥中心镇、中心村辐射作用,带动片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省级百强中心镇”能级。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今年粮油价格好,我们村集体经济第一季收成就达到17万元。”6月6日,简阳市镇金镇南山坳村第一书记杨泽坤告诉了记者这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连日来,南山坳村集体经营的200亩油菜陆续进入收割季,金灿灿的油菜低垂着头。收割机如同几只“铁牛”在田间来回穿梭,油菜割荚、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一大片成熟的油菜转眼间被“吃”掉一半。南山坳村插秧机栽种现场。 受访者供图  “机器一小时可以收割5亩,而同等工作量用人工需要10个人同时收割1天才能完成。”南山坳村党总支书记李力心介绍,通过与本镇的农机专合社合作,3台收割机用时2天便完成了村上200余亩油菜的收割,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正如其名,南山坳村以浅丘地貌为主,土地多为坡地,相对分散,因此过去耕作机械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一般,于是一些农户选择外出打工,致使部分土地闲置或利用率不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21年以来,南山坳村立足打造片区高标准粮油基地,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了群众不愿意种的土地及产值低下的土地300亩,用于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蚕豆等特色粮油蔬菜,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闲置土地,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南山坳村集体种植的油菜、蚕豆在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方式下,产量相较于往年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油菜产量达4万余斤、蚕豆达8万斤。在村“两委”成员与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提前对接商家找好订单,销售菜籽、蚕豆等初级农产品及深加工菜籽油等多种方式,村集体经济实现销售收入17万元。  “我种了几十年的地,如今干不动了哦。现在土地流转了,每年有租金,村集体需要人工的时候,我还可以去帮一哈忙,还有劳务费,不用像以前自己种地时那么操心了。”向村集体流转了5亩地的南山坳村村民毛淑芳说道。  刚刚收完油菜,人们又在南山坳村的田地里忙着插下秧苗。插秧机奔驰而过,翠绿的秧苗就被整齐地插入田间,省时省力的耕作方式引得大家纷纷称赞。  “我们的商标已经在申请中,南山坳村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农特产品品牌。”据杨泽坤介绍,接下来南山坳村还将流转更多的土地,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等产业,推广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同时,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实施商标助农品牌战略,创建以“南山坳”品牌为核心的系列农产生鲜品牌,将“产品”变“商品”,提升该村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6月7日,第二届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总结会在成都举行。本次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精选了2个特色小镇、15个川西林盘,面向全球征集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设置补偿金和奖金共计高达1502万元。我市入选的邛崃种业特色小镇、夹关镇驿道茶歌林盘、夹关镇渡槽记忆林盘全部荣获优胜奖,为我市打造产业集聚、功能复合、形态独特、连城带村的特色小镇和形态优美、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川西林盘提供了蓝图样板。 邛崃种业特色小镇邛崃种业特色小镇位于临邛街道前进社区,规划面积3.275平方公里,小镇区域内地势平坦、膏壤沃野,绵亘数十里,气候温润适宜,田、林、水、院生态资源要素聚集,蔚崃、大曾坝等林盘点缀其中,国家级天府现代种业园区核心区坐落于种业特色小镇核心区域,依托种业园区内高标准农田、多样实验品种试验田、DNA绿道、产业大道等景观元素,以大地艺术季等系列活动为窗口,展现美如诗画的现代农业场景,呈现一派如诗如画的川西平原美景。夹关镇驿道茶歌林盘驿道茶歌林盘坐落于夹关镇龚店村1、2组,林盘面积约130亩,内有农户42户149人,林盘背靠邛茶走廊—茶马古道,前临五龙湖、白沫江,距邛名高速夹关互通约2公里,距场镇约0.5公里,林盘内有珍贵树种桢楠树,以及坛子沟等自然景观,拥有茶叶观光园及五龙湖自然垂钓生态区。林盘资源禀赋较好,在总体保持川西林盘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打造彰显水寨茶乡的产业林盘融合业态。夹关镇渡槽记忆林盘渡槽记忆林盘坐落于夹关镇拴马村8、9组,位于寿高路沿线、白沫江边,地处邛茶走廊之上、平乐古镇-天台山旅游沿线之间。林盘总面积约150亩,内有农户48户159人。林盘距场镇约1.5公里,距邛名高速夹关出口约3公里,距天台山景区11公里、平乐古镇11公里,交通便利,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林盘内有成都市建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渡槽,有缸子沟、冷林沟等自然景观,文旅开发价值巨大。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08
(记者 赵一 李娟 王丹)全年实现一产增加值582.79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126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5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1,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4位……这是过去一年,成都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新进展。飘红的成绩单背后,持续推进的农业农村改革功不可没。聚焦试验区重点改革任务,围绕“人”“地”“钱”,目前成都正在扎实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获农业农村部刊发推广;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打出“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组合拳;郫都区稳慎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温江区万春镇采取“投改股”方式,变“一次性”投入为“可持续性”增收;简阳市开创了“飞地抱团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全市供销社系统有全资控股社有企业196家、资产总额32亿元;农村金融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农贷通”平台入选人总行《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典型案例汇编》……稻田里,收割机将一粒粒饱满的谷粒送上了卡车。成都日报资料图片村集体建制调整改革战旗片区不断上新春日里, “十里桃花”竞相浪漫;夏日里,一座网红桥吸引众多市民专程前来体验在桥上摇摆的乐趣……在成都郫都区,火花村火了!火花村名字起得好,但多年来没能迸发出“火花”,在唐昌镇22个村的综合排名中始终垫底。火花村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年,特别是在与西北村并村以后,体量壮大后的火花村,学习吸收战旗村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经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曾担任过战旗村党总支委员的易奉阳,带着战旗村的经验来到火花村。“在发展的道路上,火花村不再孤单。”火花村党委书记易奉阳告诉记者,如今的火花村已处于乡村振兴战旗集成示范片区的核心区域,正与战旗村、横山村等实现产业连片布局、项目统筹实施、基础集成配套、区域联动发展。比如,村里去年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建成了240亩农业产业园,引进加州一号水蜜桃、五月脆李等果树新品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村里还打算引进三辆小火车,通过锦江绿道畅游相邻的火花村、战旗村与金星村,让游客赏花品果观景,享受乡村振兴的新成果。围绕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作为成都“5+5”示范片区之一,唐昌镇战旗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完成。“规划提出战旗片区‘一核强引领、五区融红绿、环带串珠链’的空间结构,以及‘红色研习’与‘绿色产业、绿色生态’红绿交融的发展模式。”唐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翻开唐昌镇战旗片区(村级片区),可以看到这里将立足天府水源地、精华农灌区的优质资源本底,以“建设红色研学地、建设振兴先行区、建设场景示范村”为目标定位,围绕“凸显核心品牌、精筑乡村空间、全面振兴示范”三个核心任务,塑造“一核强吸引,红带串古今,一环连五园,精华农灌区”。六村连片发展,攥指成拳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青瓦白墙,闲庭小院,现今火花村已有不少村民将老房子改造为了民宿,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村民闵德述就是其中之一。五兄妹看见村里发展旅游,花费2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新中式民宿。“过来旅游住宿的人肯定很多。”盘算着距离火花村统一营业的日子越来越近,闵德述打心里高兴。积极导入战旗村的流量,与战旗村共同发展,如今的火花村,已处于乡村振兴战旗集成示范片区的核心区域,易奉阳信心十足地说,在未来发展中,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向优秀乡村振兴案例学习,立足本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文旅”,“振兴乡村、点亮火花”。火花村的迅速崛起,正是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成都市农村涌现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邻居村”,火花村学习借鉴战旗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文旅”,阔步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片生机盎然。“投改股”合作模式变“一次性”投入为“可持续性”增收初夏的高山村,嫩绿的秧苗蓬勃地生长着,田野中央的玻璃房子里人声琅琅。这是“川农牛科创农庄”,正在举行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特训。运行几个月来,一批批乡村振兴服务者、从业者在这里通过理论学习、实操和专家沙龙提升能力,共同提炼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方案。“科创农庄是我们村集体同成都现代农业产研院合作建设的。”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党委书记颜泽菊向记者介绍科创农庄的由来。颜泽菊介绍,高山村近年来一直谋划突破发展瓶颈,2019年,村干部上门拜访了产研院,并邀请相关负责人前往高山村实地考察。而对于产研院来说,“高山村距离川农大车程10分钟,交通方便,又有一定的农业技术转化基础,是我们推动校院地企深度融合的理想场所。”通过多次走访,双方逐步建立起合作共建的意向。2020年,高山村统筹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园区建设等专项资金、资产1500余万元,结合企业提出的配套设施需求和本地民生诉求,修建农业发展场所、长廊、园区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后,聘请专业机构评估资产,将其转化为高山村的集体经济资产,进而成为高山村与产研院合作的股份持有,为村集体带来长期持续的收益。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模式被总结为“投改股”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构建起“农高院所+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财政资金从“无偿补助”变为“有偿股权”,变“一次性”投入为“可持续性”增收,不断激活和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壮大集体经济,对温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飞地模式实现抱团发展一排排秧苗整齐排列,迎风舒展,为田野穿上了绿色的“新装”。作为简阳10万亩精品粮油产业园区第一期项目所在地的尤安村,已播下了新一季收获的希望。“园区主要由我们联盟公司负责,目前已完成水稻、玉米播种3万余亩。” 尤安村党委书记段作其表示。“端午节前,新希望已和公司签订了首批1万吨玉米的收购订单。”段作其口中的联盟公司,是今年尤安村与禾丰镇连山村、元吉村、普安社区、火盆村等13个村一起,成立的简阳市六联共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实施“村村联合、资源连体、产业连片、责任连带、股份连心、利益连户”的闭环带动方式,形成以集体经济底子强的尤安村带动周边村发展的联盟体系,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将村与村之间的土地、人力、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发展能力较强的村在优势上向弱村倾斜,生产要素向弱村流动,最终实现强村带动弱村,富村带动穷村的发展。简阳市探索‘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集体经济发展科科长罗建芬表示。“该模式有效解决了独村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化效益化不高等问题。”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效应加速显现。以新乐村为例,根据新乐村的种植情况,尤安村无偿提供种子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组织新乐村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并与该村签订供给合同,以最低保护价对新乐村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一年时间,新乐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余万元。段作其说,接下来要帮助弱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旅融合的景点,以此激发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08
(记者 粟新林 文/图)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超大城市的转型发展新路径,是国家赋予成都的重大使命。成都坚持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统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兼顾空间、结构、规模,加快规划建设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美丽宜居幸福乡村,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市民在严家弯湾体验划船川西平原广袤的农村是公园城市的生态基底、地域文化的根脉所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成都市各地坚持探索多元融合模式,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第一次和朋友来严家弯湾,我们随即就喜欢上了这里。造型多变的川派盆景、茅檐石壁的庭院小屋,林盘水域环绕,在岸边搭个露营帐篷吹吹风,再逛一逛盆景园子,十分惬意。”翻出手机里端午小长假的打卡记录,市民程桂英最喜欢的是崇州观胜镇联义村的严家弯湾。“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我们这里最大的优势,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严世龙经营着农家乐“酒香楠苑”,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到周末就忙得不可开交。“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能卖出大价钱。”观胜镇联义村党总支书记杨强说起这件新鲜事,兴奋不已。杨强口中的新鲜事是依托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为切入点,村集体用生态价值入股,引进社会资本,一起开公司、做文创、搞旅游。“从整体来看,严家弯湾的打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杨强告诉记者,第一个阶段是在2016年至2020年左右,相当于初始阶段,主要工作是林盘整治,包括基础设施升级和污水管网改造,整体花费5000万元左右,改造完成后,村民的居住环境也更好了。加上严家弯湾本身是川派盆景民俗文化发源村,村中种植盆栽的人不在少数,崇州市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出严家弯湾林盘生态系统总值GEP高达4106万元。如何将生态价值(GEP)转换为产业价值(GDP)?观胜镇不断探索——依托GEP核算体系,将林盘核心区的闲置房屋、凉亭、生态绿植等部分具备旅游属性的生态资源作价475.2万元,引入崇州当地一家知名园艺企业出资514.8万元,共同成立严家弯湾景区运营管理公司,村集体占股48%,为A股,社会资本占B股,当公司盈利超过100万元时启动分红,实现生态价值的量化和转化。“此前,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路径。”崇州市产业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邓晓飞表示,“严家弯湾的尝试很有探索意义。”之后,组建的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植入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非遗传承、亲子体验等多元业态,建成弯湾里、观舍等网红餐饮,合竹苑、静心苑等精品民宿,墟里咖啡、又见陶艺、“弯湾”非遗集市等消费业态。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公司介入后,变化很快显现出来。如今,市民可以在严家弯湾体验芦苇荡划船、尝试微盆景制作以及传统布艺扎染等丰富的消费场景,还有严家弯湾林盘主题游、非遗传统手工体验游等6条生态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通过这些重点项目,丰富严家弯湾的消费业态,增加消费场景,更好地促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崇州观胜镇副镇长彭智礼介绍,2021年,严家弯湾接待游客超3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涵养绿水青山,不断带来生态溢价,助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彭智礼告诉记者,结合严家弯湾家家户户制作盆景这一实际,公司开发出许多盆景周边产品,最典型的就是“又见”系列产品,不仅有民宿,还有白酒、矿泉水等。观胜镇正持续通过创新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有效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主动参与严家弯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建设,形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相互支撑和转化。如今,西蜀盆景园、又见稻香·亲子田园、多彩田园……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其中,投资3.8亿元的“西蜀盆景园”项目,集特色餐饮、民宿酒店、金弹子博览馆、盆景培训中心和展示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呈现,明年下半年正式开业运营。在“西蜀盆景园”正对面,总投资0.55亿元的“又见稻香·亲子田园”项目也在建设中,通过打造160亩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沉浸式亲子田园,与“西蜀盆景园”形成互补和联动。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08
(记者 王代强)厨房里,铁锅“咕噜咕噜”;院子中,画家挥毫泼墨……这是记者6月2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一处农房见到的诗意情景。“这里优美的环境让我找到许多创作灵感!”曾住在成都市区的毛浩,一年多前搬家到农村搞创作。  近年来,四川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近日,记者走访龙泉驿区、简阳市等地,发现整治已从“增颜值”向“提气质”转变,画家搬家就是注脚之一。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一处农房院子里,画家毛浩正在作画。风貌提升促土房“变现”  “宁静优美的环境是许多画家所向往的。”毛浩所住的这处农房充满年代感,周边道路整洁、鸟语花香。农房的主人邹琼芳是一位70多岁的本地农民,几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她搬到亲戚家住,农房闲置下来。  天平村有多处川西林盘院落,过去房舍杂乱、枯枝败叶满地、卫生不佳,2019年起,当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川西林盘重塑”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厕所革命等,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和农房风貌提升三大工程。  邹琼芳的这处农房,部分位置进行了维修加固以及墙面美化,保留了带有历史印记的屋梁,老房“穿新衣”别具一番风情。“环境越来越好,就开始琢磨咋个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天平村党委书记周永才说,以这处农房为试点,当地探索帮助邹琼芳盘活房屋资产。经撮合,毛浩以每年5000元的租金租下了房子。  “全村共有10多户类似的闲置农房。”周永才说,村干部正与大家商量,“三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把卫生搞好,对建筑风貌进行改造提升,引进民宿餐饮企业。成都市简阳市东溪街道双河社区一面农房外墙上,画着环境卫生宣传画。从“鸡鸭乱跑”到“五美庭院”  经过重新布置,简阳市东溪街道双河社区黄小丽的家焕然一新:院坝一尘不染,茶歇区搭了凉棚,墙边装了竹栅栏,门前栽了两棵棕榈树,大门外还有两排修剪整齐的万年青。  沿着宽阔整洁的通村路前行,几乎家家户户门外都栽上了鲜花绿植。在王家大院休闲广场,三角梅开得艳丽,路边竹篱笆也被鲜花装扮。一位居民说:“以前这些沟沟里都是稀泥巴堵起的,鸡鸭乱跑,树枝上、竹竿上到处挂着衣服。”  双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君说,社区打造“五美庭院”,追求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每月18日为社区“全民清扫日”,统一大扫除。此外,社区定期开展卫生环境评比,发布“红黑榜”,还将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进行考核。  社区居民唐在书家有两层楼,还带个大院子,过去洗完衣服,水随手一泼,院坝长了不少青苔,“现在不再乱倒水,就连衣服都穿得更整洁了。”  截至2021年底,全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96%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63.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行政村保洁员实现全覆盖配备。  “我们正在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外在要继续塑形,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内在要继续铸魂,不断提升“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的气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0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6月6日,邛崃市人民政府与中农批(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邛崃市政府二会议室共同签订了《“邛崃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振兴合作框架协议》,邛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永胜、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李锦霞、中农批(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中农批(成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明瑞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中农批(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农批(北京)冷链物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农批冷链是中国唯一一家冷链物流骨干网络运营央企,公司以冷链为核心,践行国家冷链战略,紧跟“一带一路”,整合了全球农产品资源,构建覆盖全球的世界级冷链物流骨干网络体系,形成自有的运营优势,并将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领头羊。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核定“邛崃黑茶”核心产区和地标产品授权;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年份黑茶的金融监管仓;开展地标产品品牌战略和品牌营销;开展地标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和新媒体运营;实施“一亩茶园”认养文旅项目;开展政银企党建结对共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07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构建“水清、厕洁、村靓、路净、房美、田绿”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孔明街道坚持在“美丽宜居”上下功夫,以“治理六乱四脏”,打通“三关”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庄的宜居度和舒适度,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整治前后对比落实“责任关”,明确目标精准治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孔明街道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提升行动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强化合作,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共同推动,形成班子队伍、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群众队伍等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充分激活各方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制定行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条块结合明确办室(中心)、村(社区)职能职责,分类建立整治范围、清单、台账,明确整治时限,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清、底数明,构建“多元共治”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主干道沿线乱堆乱放整治前后对比把好“思想关”,多措并举强化治理一是广泛发动参与。孔明街道以整治农村“六乱四脏”为重点,提升基层组织治理水平、提升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提升人居环境美化亮化为行动目标,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倡议书、召开群众坝坝会、驻挂村及村(社区)干部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重要性,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会议37场,开展宣传活动48场次,统一制作宣传标语15幅,印发倡议书10000份。二是转变群众观念。支部书记带头宣传发动、参与行动,成立党员先锋志愿队、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引导村民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宗旨达成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培养群众良好环境卫生习惯,构建农村人居环境群众自治机制,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营造人人关心、户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全面系统攻坚。整合资源全力打造S105、寿高路2条示范线路,“拆、修、围”相结合,出动人工2000余人次,各类机械20余台,清理垃圾和杂物400余处,清理河道2000米,全面拆除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临时搭建的工具房、杂物棚、畜禽养殖棚10余处,拆除或规范房前屋后、果园林园的篱笆栅栏、临时围挡20余处,为提升治理效果,用竹竿栅栏修护、整治农户房屋、院墙10余处。对S105沿线实施增花添彩项目,以点带面,以线促面,成片推进农村道路景观化。清理主要道路沿线、广场、商超、农家庭院、电线杆等区域各类小广告、牛皮癣100余处。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2场,强化比学赶超氛围营造。农户庭院乱搭养殖棚整治前后对比筑牢“组织关”,统筹力量共同治理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以“双强双创”为引领,“双诺双评”为抓手,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群众主体地位,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党建活动结合起来,组织村两委班子、100多名党员,50余位村民开展“深化党建引领,致力环境整治”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各村(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举党旗、亮身份、晒承诺,带上清洁工具,分赴到场镇、景区、公路沿线集中开展大扫除,助力人居环境整治,用群众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展示模范带动作用形象。二是严格督查考核。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充分发挥街道纪工委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督执纪作用,把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情况作为村(社区)班子、村两委干部实绩考核和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群众,集中力量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三是强化活动评选。以“培育文明新风,建设美丽村庄”为主题,开展“优美庭院”评选活动,营造良好整治氛围,提升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整体文明素养。引导广大家庭共建美丽环境、共享美好家园,让“优美庭院”示范户成为孔明街道各家庭争相学习的榜样,以示范引领提升群众“共建家园、共享成果”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运用微信、“为村”等线上宣传平台,做好示范引领和正向激励,倡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幅提升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参与性,推动村容村貌的长效治理,努力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近日,在简阳市涌泉镇文会村,当地三四十名农户接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用豆种质资源科普培训。农业专家提醒他们,千千万万要注重地方食用豆种质资源的保护,这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科普活动现场。  当天一早,在文会村村委会,摆上了几个精美的易拉宝,对我省的豆类种质资源圃、优质高产专用型豌豆新品种、优质高产蚕豆新品种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展示了30余个食用豆种质资源,有蚕豆、豌豆、绿豆、小豆、小扁豆等地方种质资源,以及适合做高端豆瓣的“成胡23”、适合加工怪味胡豆的、适合凉拌折耳根的蚕豆品种。农户在现场看得津津有味,并热切交流。  农户吴功策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老品种,我过去也种过,可就是产量低、鸟儿也啄,才卖2元/斤,吃久了也不想吃。所以,我也没有再种了。”  “这里边的种类,有好些我们都种过,就是种出来不好销。”文会村七组农户罗国强说,“我们现在都不种了,可它们的种子我们都精心保存起来了的哦!”  为响应中国作物学会的倡导,重点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开展科技为民服务系列活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省农科院作物所、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了此次科普活动。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长项超在现场向农户介绍了食用豆知识,告诉他们:“这30多个食用豆种质资源,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多人怀念的小时候味道,但因产量不够高、缺乏销售渠道,现在种的人少了。但它们却是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这相当于基因资源,一旦消失了就不可能再创造,你们千万不要丢了,一定要把种子拣倒起。今后,你们向国家提供这些种质资源的话,还将得到荣誉证书的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7
(记者 杨富)川芎叶、韭菜……对于成都市民来说,这些蔬菜在农贸市场随处可见,不足为奇。但对于境外的消费者而言,却是稀罕物。如今,作为外贸的一部分,这些蔬菜漂洋过海,摆上了境外消费者的餐桌,促进外贸增长的同时,也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成都实现农产品进出口36.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2%。数据增长的背后,少不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下田间、入车间,助企纾困解难的忙碌身影。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乐农产品种植基地,记录了成都蔬菜外销背后的故事。彭州市敖平镇川芎种植基地,农户正在收割川芎。 记者 张青青 摄优化通关流程助出口蔬菜“保鲜”6月1日上午11时,成都市郫都区唐元镇锦宁村。田地里成片种植的韭菜绿油油。烈日之下,几个人或蹲着或站立在田间,一边仔细察看韭菜一边交谈着。“这些韭菜,大约500亩,希望今年的出口能有新突破。”成都市郫都区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志伦指着生长茂盛的一片韭菜园,心里满怀期待。他说,郫都区唐元镇韭菜出口已有10年历史,出口规模却一直不高,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出口量不增反减,给种植基地带来了不小压力。“老李,今天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由于经常在基地对韭菜种植、出口业务予以监管和指导,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监管三科科长汤智鹏和李志伦已成为非常熟悉的朋友。汤智鹏所说的好消息,是指围绕促外贸保稳提质,成都海关结合四川实际出台促外贸发展的13条措施,其中包括保障鲜活农产品及食品优先通关,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听后,李志伦露出了笑容,“这对新鲜蔬菜出口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利好政策。”李志伦说,锦宁是目前全省唯一的韭菜出口基地,新鲜韭菜保质期不长,对运输时效和通关效率要求非常高,“优化通关、缩短备案时间,就意味着今后出口销售的韭菜更加新鲜,成本费用及损耗都会减少,相应地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唐元镇锦宁韭菜品质和口感较好,出口后受到境外市场欢迎。“以前,锦宁韭菜一年要出口五六十吨,现在特别是自从疫情发生后出口量大幅减少,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出口量不到30吨。”李志伦称,为了扩大韭菜出口,2013年专业合作社整合多个种植基地成立成都韭乡唐元韭黄联合社,专注打造韭菜出口基地,基地种植规模已扩大至500亩,按照每亩产值2万多元计算,出口值能超过千万元,而目前实际出口额不到产能的十分之一。在李志伦看来,导致出口量减少的原因除了疫情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出口规模小致使成本费用增多,从而削弱锦宁韭菜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优势。汤智鹏向李志伦建议说,现在距离韭菜出口还有5个多月准备期,正好可以趁机调整思路,积能蓄势,大力拓展韭菜境外市场。离开种植基地,汤智鹏与同事陈泽又来到韭菜出口加工车间调研。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忙着清洗、整理、晾晒韭黄。由于现在为非出口期,锦宁韭菜主要供应四川本地及上海、北京等市场。“这些工人都是村民,他们清洗整理一斤出口韭黄可以挣6毛钱,在销售集中期一人一天能挣大约150块钱,销量扩大后也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李志伦说,海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极大地提振了未来发展信心,对今年韭菜出口大幅增加满怀期待,也信心十足。蔬菜类川芎出口试销大受海外欢迎6月1日下午,汤智鹏与同事陈泽离开郫都区唐元镇锦宁村,又赶紧驱车来到彭州市敖平镇,他说这里有农户心愿未了的出口“绿叶梦”。车辆行驶至敖平镇乡村,可以看见不少农户门前田园里种满了川芎。得知汤智鹏一行要赶来,陈智刚跟镇政府工作人员早早就在镇上等候。陈智刚是彭州市农康宝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自从去年3月份与汤智鹏通话后,两人由陌生变成了朋友。一见面,陈智刚就带着汤智鹏一行赶往种植基地,一大片绿油油的川芎种苗散发出阵阵清香。“去年3月份,陈社长打电话到锦城海关咨询川芎出口事宜,正好是我接的电话,刚开始以为是中药材类川芎出口,后来才知道他是咨询蔬菜类川芎出口的。”汤智鹏回忆说。其实,陈智刚最初并没有想到川芎可以作为蔬菜出口。一家出口贸易商在收购中药材川芎时说了一句“国外消费者也喜欢吃川芎叶”,这引起了陈智刚的注意。川芎叶类似芹菜,本地农贸市场有销售,卖5-6元一斤,可不可以把川芎叶也卖到国外去呢?于是,锦城海关便接到了“推销蔬菜”的电话。汤智鹏称,接到电话后,他们也为此犯难——产品究竟属于中药材还是蔬菜?因为产品属性不一样,出口监管方式和流程会截然不同。随后,海关便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蔬菜类的产品属性。为了确保出口食品的安全性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海关还专门组织企业、政府部门及专家团队一起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彭州市敖平镇副镇长宋吉敏称,川芎有川药“首药”之称,在彭州、什邡、都江堰、彭山等地广泛种植,而彭州敖平镇是全国最大的川芎种植基地,核心区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全省种植规模约六成。敖平川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拥有“中国川芎之都”的美誉。“如果川芎叶实现出口,不仅能给当地农户增加创收渠道,对全省川芎种植基地都具有示范带动意义。”“从最开始出口两三公斤试销,到后来出口了1吨货物,卖了8000元,发现川芎叶很受国外消费者欢迎,坚定了我们把这个出口新产品做大做强的信心。”陈智刚称,中药材川芎主要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所以川芎叶出口也在这些国家进行了试销。彭州市敖平镇综合办公室主任胡佳认为,古代医学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川芎叶出口实现零的突破,为今后规模化出口探索出了路子,川芎于每年12月、次年3-4月有两个产期,一亩地至少可以生产川芎叶500公斤。近年来,中药材川芎出口保持一至二成增长,相信蔬菜类川芎出口也会有广泛的市场,今年敖平镇已做好规模化出口川芎叶的准备,“不仅如此,我们还请厨师专门就川芎叶研发了膳食方法和菜品,将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在陈智刚看来,成都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通达全球各地,加上成都航空口岸的通关效率较高,为新鲜蔬菜出口时效性提供了保障,对蔬菜类川芎出口上量上规模充满了信心。“目前已与贸易商商定了今年川芎叶出口价格,每公斤收购价16元,比去年国内销售收购价上涨了6元。”“这笔账不可小视。”汤智鹏称,近年来借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彭州、什邡两地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发展,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已被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大骨干支撑项目,入选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项目,交界地带川芎种植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约20万亩,蔬菜类川芎出口量化后,对促进农村就业、农户增收等具有重要作用。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06
GEP是什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指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可以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GEP怎么算?崇州在GEP核算试点工作中根据国家GEP规范制定了核算实施方案,明确了崇州生态系统的类型,梳理出了生态产品目录。并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大类,从功能量、价值量两个方面来测度生态产品和结构等状况。拥有优美川西林盘的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李艳玲)在崇州的乡村,无论你是在观胜镇严家弯湾还是在道明镇竹艺村走走,总能被川西林盘的优美和雅致所吸引。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里清新的空气、林木花草等生态系统有价吗?值多少?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可观。以严家弯湾林盘为例,数值是4106万元。5月31日下午,崇州市召开《崇州市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评审会,数据显示,2020年崇州市GEP价值量为749.73亿元,同期GDP405.85亿元,GEP接近为GDP的两倍。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崇州市被列为四川省GEP核算试点区域,在成都率先启动开展GEP核算工作,试水GEP核算研究。历经半年时间,成都首份GEP核算报告——《崇州市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出炉,将原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来核算“生态账”。根据国家GEP规范制定核算实施方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指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可以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通过GEP核算实践,如今崇州清新的空气、散落的林盘、清洁的溪流以及宜人的气候等好山好水好环境都能“标价”。崇州地处龙门山黄金生态旅游带,1090平方公里沃野上,拥有丰富的川西林盘资源,散落着8198个林盘,它们是崇州生态产品中的一项亮眼代表。通过梳理,仅其中9个主要典型林盘生态系统总价值就达1.3亿元。数值如何得出?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评估体系。记者了解到,崇州在GEP核算试点工作中根据国家GEP规范制定了崇州核算实施方案,明确了崇州生态系统的类型,梳理出了生态产品目录。并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大类,从功能量、价值量两个方面来测度生态产品和结构等状况。GEP核算让绿水青山有了衡量体系事实上,通过GEP核算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是最终目的。参与本次试点工作的四川省统计局核算处处长王智介绍,“崇州通过GEP核算,计算出了生态系统在供给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个方面的价值总量。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生态价值‘明码标价’,能让人直观地认识‘一山一水’对全区域生态系统的作用,激发生态环保意识。”同时,GEP核算试点工作也给了成都更多的思考。如何发挥GEP核算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力?崇州正探索建立GEP与GDP双核算、双考核机制,GEP已经进入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发挥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成都市统计局副局长刘忠表示,“GEP核算让绿水青山有了衡量体系,以此为切入点,成都还可以做更多应用与探索,来延伸绿色发展空间。”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02
(鄢伟 曹礼芹 罗艳玲  记者 汤斌 文/图)俗话说得好,“立夏小满正栽秧”。小满节气前后,气温升高,正是水稻插秧移栽好时节,简阳市的水稻种植户们抢抓农时插秧忙。但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一台台“铁牛”来助力水稻插秧。 在简阳市镇金镇赵家社区,新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三台水稻插秧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伴随着插秧机的缓慢行过,一株株秧苗迎风而立,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业耕种画卷。水稻插秧机在田间作业(简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由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一些地方面临有地无人种的尴尬,特别是栽种水稻。栽种水稻被称为“三弯腰”,即拔秧一弯腰、栽秧又弯腰、收割再弯腰,劳作非常苦,真的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随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用插秧机栽插,使种植水稻成了省事的农事。对此,简阳市镇金镇赵家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广深感叹:“现在机械化就是好,既省事又方便。我们使用插秧机300亩地3天就插完了。”今年,赵家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了300亩土地,栽种优质水稻。从育秧到插秧都是专业合作社在负责,既盘活了闲置的土地,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环节,具有效率高,产量高,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等优势,有助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简阳市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让更多的“铁牛”下地。今年14.5万亩水稻插秧中,水稻机械化插秧程度进一步提升。建设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近年来,简阳市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工作重点,坚持立足农业、服务农业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千方百计引进推广适宜简阳本土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在全市示范推广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蔬菜(胡萝卜、毛豆)等多项农机化技术,并在全市得到广泛应用。从“面朝黄土”到农机满地跑,农机化推动生产效率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人力畜力为主到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01
(记者 李霁玥)“春有花海夏有林涛秋有稻浪冬有雪景,林盘是郊游的好去处;夏享清凉冬泡温泉,露营成为最时尚的玩法;打卡精品民宿、品尝特色小吃,在古镇中体验‘崇州慢生活’的节奏。”5月26日,崇州文旅推介暨媒体座谈交流会在崇州举行。座谈会现场 (李霁玥 摄)“崇州境内没有名山大川等独特资源,崇州发展天府旅游产业,从发展古镇游开始起势,从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蓄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为特色。”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舒文星介绍道,旅游中的“天府味”,正在成为崇州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成为游客参观、体验、游览后的最好感受。崇州风景照近年来,崇州主打“天府乡村”,在林盘中打造主题农庄、电影院,推出观光小火车,让“一日游”变为“过夜游”,实现全时段、全门类的游览空间。遵循“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山地生态游、古镇度假游、乡村休闲游、工业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在崇州蓬勃发展。崇州风景照“300多公里的天府绿道两侧,崇州布局了32个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据舒文星介绍,目前,崇州已建成吕家林盘、严家弯湾等旅游型林盘,植入“鲜道·幸福里”“历空山·道明”“粟村”等30个新消费场景。此外,还有以“熊猫古镇”“陇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为代表的10个总投资580亿元重大文旅项目,正在实施阶段。崇州风景照主推“天府品质”,崇州实施矩阵式融合发展模式,让过去的“一杯茶、一顿饭”迭代升级为“一次浪漫相约、一场诗意体验”,推动“蜀中之蜀”的穿越式路线,感受“画境崇州”的沉浸式氛围。在道明镇竹艺村编竹编、白头镇五星村钓龙虾,去幸福里吃火锅、观胜镇严家弯湾看盆景,街子古镇怡养身心,隆兴镇凡朴生活圈品味乡愁,端一杯米酒、换一身汉服,在罨画池园林中“穿越唐宋”,游客从“来一次”变为“经常来”。崇州天府旅游全产业链正快速形成。“2021年,崇州全市接待游客2003.12万人次,同比增长36.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4.91亿元,同比增长168.91%。”舒文星表示,近年来,崇州把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作为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复合迭代的重要途径,在“四山一水五分田”的空间中,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图片由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30
(记者 白洋 文/图)又是一年春灌时。最近几天,四川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的苏俊琪都会早早起床,驾驶水稻直播播种机在田间劳作,作为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他以播种机入股,“顺利的话,今天一天就可以播种200亩。”算了下一天的收入,苏俊琪的嘴角不由得上扬。春灌工作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当前,都江堰灌区(包括成都平原和邻近的广大丘陵地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春耕生产。提高春灌用水效率,以春灌保障春耕,成都在节水上做文章,总结出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农户驾驶水稻直播播种机在田间劳作。直播机插秧亩均节水250立方米“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句诗生动描写了人们在水田插秧的场景,也道出了自古以来水稻与水之间密切的联系。但在四川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上,却看不到这样的场景,田里没有积水,灌入的水刚刚把泥土浸湿;也看不到农人们弯腰插秧的景象,只有一台播种机在土地上跑。“人工插秧的场景过去也曾在这片田地上出现,但客观条件让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四川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胡郊文说,他们所处的地方位于灌溉区的尾渠,水资源相对缺乏,耕地面积却达到3000亩,“如果不使用直播技术而采取常用的两段式育秧,平均每亩的用水量要达到约700立方米。”据悉,水稻两段式育秧是指将水稻育苗过程分为两段,首先在小部分田里进行提早育苗,然后等水稻秧苗长至一定程度,再将秧苗移栽到全部田里。胡郊文介绍,使用直播技术,减少了第一段育苗的工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平均每亩的用水量也节省到约250立方米。”工厂化育秧不光节水还能增收采用两段式育秧,却达到与直播相当的节水量,温江区的秘诀是采用工厂化育秧。记者来到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和林稻海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只见这里已经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长约10厘米的秧苗整整齐齐排列在稻田中,风吹过时,立刻扬起阵阵的波浪。万春镇和林村党委书记黄秀告诉记者,过去,村民们都是各自在田里自主育秧,“每到育秧的时节,就会出现功能性缺水。”黄秀介绍,他们村水渠的水总量是够的,但大家育秧的田比较分散,都要育秧时,如何调配就成了大问题,保障了一个地方的用水,就可能给另外一个地方造成短缺。有鉴于此,温江成立开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全区第一阶段育秧全部交给合作社负责,以工厂化的方式进行育秧。“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和分散育秧相比,有利于减少多通道长距离供水导致的耗水量和输水损失,从而提高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率;另一方面,机械化育秧只需几人简单操作,能有效地提高育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成都市温江区开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鲜开志说。黄秀表示,因为工厂化育秧提高了效率,他们将和林村的和林稻海打造为农旅品牌,经常有市民来村里体验乡村生活,“这也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智能化灌溉田间管理只需手机在崇州十万亩良田示范基地,崇州市水务局水利水保监管科科长唐刚告诉记者,他们打造的智能化节水灌溉,让今年基地的用水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00万立方米以上。据悉,智能化节水灌溉工程包括水利工程(首部枢纽工程、输水管网工程、田间系统工程)和智能化监控平台(前端监控系统、智能化控制中心),可将收集到的农作物生长和气象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并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和控制,提高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水平,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作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规律,更精确、及时地控制灌溉。唐刚解释,他们设置的智能化设备可实时监控田地的需水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灌溉或停止输水,“而且我们的设备可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即使职业经理人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对田间实行控制管理。”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5-30
(记者 文莎)5月29日,川香万家农特产品体验馆(省馆)在成都正式开馆,上千种“川字号”农特产品集中亮相。5月29日,市民在川香万家农特产品体验馆(省馆)选购农特产品。 省扶贫基金会供图  作为“川香万家·消费帮扶”公益项目之一,该馆占地3300平方米,共设有20多个展位,并配套了直播间、培训中心、体验中心、会议中心、餐饮等。在这里,市民可尽享一站式选购体验。  阿坝青稞蛋酥、甘孜牦牛奶、汉源花椒……体验馆里,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  消费帮扶,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对畅通农产品销售、保障农副产品供给意义重大。“川香万家·消费帮扶”公益项目由省扶贫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是四川创新开展消费帮扶的举措之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段浩梅 林建菊  小满时节,稻绿杏黄。最近在简阳市平泉街道协议村发生的一件事,让该村第一书记孟基殿感动不已:“张特才老人八十多岁了,有点意识不清,一次从新居往老房子走时走丢了,走到了平时寡言少语的蒋朝忠门口。蒋朝忠就用鸡公车,把张特才推起送回家。”  其实在简阳,这种让人感动的事时有发生,这得益于简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开展“三美”(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乐美)示范村、文明村镇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数据显示,简阳共创建“三美”示范村480个,文明村镇231个,文明村镇创建率达88%;每年开展“我们的节日”“邻里互助”等各类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场次。通过不断培育农村居民文明意识,如今行走简阳乡村,处处人和景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发展示范村荷桥村。 受访者供图“过去富起来,现在美起来”  山青水秀,花木扶疏。平泉街道整合三个集中居住项目在协议村,让这里成为简阳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少村民搬进去后都感叹,“没想到可以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欢迎参观我的三园基地。三园是指花园、果园、菜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月18日,来到该村1组钟爵文老人的家,他热情欢迎、幽默风趣,“我是围坡造地,给屋旁这片杂乱的边坡先修了围坎,再挑土整平施肥,种花种果种菜,绿化美化生活。”  钟爵文的两层小楼整洁干净、配套完善,电视柜上摆放着兰花,楼梯口挂着的小黑板上,是他用粉笔工工整整写的六个大字:俭养德,勤为本。对小区居民房前屋后种植的变化,他印象深刻,“过去种玉米、豌豆、胡豆的多,现在种花、种菜的多,环境也越来越漂亮。这样是对的,过去我们是要富起来,现在我们是要美起来。”  这种转变很多也是来自年轻人的建议,孟基殿介绍,“有个农户,他的儿子请他不要再种玉米。有不少年轻人周末回来,有的搭起了蔷薇花棚,有的种下玫瑰月季,有的还对花园进行设计,搭配种花种草......”  邻里互助关心也蔚然成风,大家上街,都习惯性地要问一下左邻右舍,街上有没有快递需要取,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代买?  曾在村小任教的退休老师朱健康,回来看到这里变化这么大,环境这么好,村民生活幸福,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歌叫《花香果甜协议村》,准备合适的时候回来唱给大家听。钟爵文一手打造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杨勇 摄家风传承成就社会好风气  在经过小龙溪治理和景观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林盘院落整治、景观节点打造和引进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后,荷桥村成功创建“家风荷乡”3A级精品林盘区,构建出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乡村生态空间,荷桥村也由贫困村一跃成为发展示范村。  荷桥村精品林盘的主题突出了家风,体现出大家对这里传统淳厚民风的珍惜与尊重。据平泉街道党群办主任朱纱介绍,荷桥村没有出现过不赡养老人的案例,没有出现过重大治安问题,社会风气好,社会和谐安定,源于这里坚守的“志德俭忠、孝学信实”的八字家风。  “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在荷桥村这条标语后面,就是樊家祠堂敬公堂,每年樊家人在这里聚会、祭祖的时候,都是一个家风的言传身教培训会。2组的樊高照大爷对此记忆深刻,“爷爷、父亲对我要求很严,从小教育我要尊老爱幼,要有孝心;要懂礼节,有客人来要主动招呼,热情接待;要讲诚信,不能整人害人,要多做好事。”  在推进双挂钩建房项目中,荷桥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钟永翔,带头去街上租房住,把自己的老屋推了,在全村起到很好表率作用,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对已经去世的村医樊朝厚,村民们一提起他也赞不绝口,“樊医生很有责任心,相信科学,经常给农民科普医药常识和新农合政策,给病人看病非常认真,深夜出诊毫无怨言,乐于助人。他的儿子现在在外面当医生,放假回来也经常来村医务室帮忙。”  家风相互影响、世代相传,传递着村民坚守美好的信念。“山美水美,最重要人心要美”  在镇金镇老龙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共三十多人齐聚一堂,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葛春花的主持下,就偿还债务、人才引进、资金拨付等议题进行讨论。  其他大家都没有多少意见,在议到村上计划出租集体闲置房引进一名退休人才来村上居住时,10组组长付志良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城里人习不习惯来这里居住,我们要诚心诚意、大大方方给人家一个适应时间。我建议免费让他试住一个月再来谈签合同、收房屋租金的事。”  付志良是一个能干人,在郫县打工时学到了种植韭黄的技术,发现家乡的土质也适合栽种,就回来发展并带动周围农户一起种植,收益可观。他的建议来自他过去打工时的亲身经历,“我当时交了半年的房租,结果旁边有个加工厂晚上特别吵,我只住了十多天,损失不少房租。”  付志良这个意见体现了他的善良、淳朴,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我们这里山美水美,最重要的是人心要美,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客商进来一起合作、发展。”  说到人心要美,大家也对三组的冯文超竖起了大拇指,他本来在外做生意,听说提灌站电机坏了,向上申请项目没有通过,就捐钱出力,开车去资阳买配件等跑了好几趟,在大春开始前顺利修好了电机。  对于村集体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修建的种猪场项目,6组组长冯安明志愿去当监工,穿着水靴守在工地,认真比对钢筋型号对不对?混凝土厚度够不够?“4米×10米的地平虽然返工了两格,但施工方对我们表示感谢,说问题幸好发现早,如果后面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老龙村临近高速路出口,村集体场地出租给企业兴办的种猪场已在运行,村集体利用项目资金修建的果蔬分检场已经完工。老龙村人以诚信为本,正以良好的风貌,拥抱未来的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30
罗俊康 杜许各(图片由成都市武侯区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提供)5月的川西高原,油绿的青草冒出嫩芽,大地还透着寒气,但在甘孜州白玉县的田间地头,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展开。由成都市武侯区帮扶的白玉县河坡手工艺文旅融合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物资储备及粮油仓储等项目全面动工。  “这只是成都市武侯区对口帮扶甘孜州白玉县21年来,投入资金3.04亿元,实施60多个帮扶项目的一个缩影。”望着眼前忙碌的项目施工现场,武侯区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领队蔡敏介绍说。  跨越千里手牵手,帮扶路上肩并肩。从2001年派出第一批支教老师开始,武侯区结对帮扶白玉县已经走过21个年头。白玉,这座固守金沙江畔的小城,正演绎着破茧成蝶的跨越嬗变。  2021年,白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亿元,较2001年增长23.2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亿元,较2001年增长13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61元,较2001年增长8.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较2001年增长22.2倍……一组组数据,述说着白玉县的变迁。  岁月如歌,波澜壮阔。在白玉脱贫奔康、跨越发展的背后,凝聚着武侯人对口帮扶的坚守和付出。产业扶持助力经济发展  走进白玉县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9栋羊舍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每头黑山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耳标,只要扫描耳标,羊的性别、年龄、免疫信息就能一览无余。去年新升级的“黑山羊智慧养殖系统”,实现了与白玉县智慧农业物联网溯源大数据指挥平台对接,让白玉黑山羊走上了“科技养殖”的新路子,2021年实现产值400余万元。  在白玉县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核心种植区,种植了藏菊花、藜麦、高原有机蔬菜、中藏药材等,共计4500亩,目前已实现规模化、连片化、机械化种植。两年多来,赠科乡的依里村、上比沙村、下比沙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280余万元的收益,村民通过务工获得180余万元的劳务费。  产业帮扶,贵在精准,重在实效。针对白玉县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配套弱等现状,武侯区坚持把产业驱动作为提振白玉经济的重要引擎,积极挖掘、扶持、盘活特色资源,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在盖玉乡、赠科乡建立优质马铃薯、高原藏菊种植区,在建设镇、热加乡建立林下菌类加工区;实施热加乡盛地清泉农产品合作园区、白玉县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中藏药和藏菊种植基地建设;打造河坡手工艺文旅融合示范园区、普马风情村、阿察生态旅游帐篷城3处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加强藏药产品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研发中藏医药,开发高原藏菊饮品品牌3个……一幅产业兴、农业旺、群众富的美丽白玉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强化基础厚植民生福祉  在白玉县城以西,坐落着一幢幢藏式新居。搬迁之前的作英村距县城有40多公里,常年大雪封山,村民出入只能靠步行,去县城需要翻越海拔5000米的垭口。2019年,武侯区投入461万元,新建金沙乡作英村集中搬迁点,村民们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村里孩子上学、老人就医都方便了,村民们有的去县城工作,有的跑运输做起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前不久,一名病人因急诊入院,经CT诊断:左侧丘脑、间脑出血。经及时治疗,患者转危为安,白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晓倩说:“对这类患者,CT诊断很重要。”2019年,武侯区投入资金500万元,为医院购置了CT,并由对口帮扶医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基础设施条件差,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白玉县发展的短板。武侯区先后投入资金3200万元,完成878户贫困户住房新建和改造,实施6处桥梁、40余公里乡村公路改建,以及实施改厕、通水、通电、通网、通广播电视、大棚建设等便民工程44处,群众出行难、通信难、用电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投入资金5100万元,完成白玉县急救中心、藏医特色健康养生诊疗中心、2个中心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购置车载呼吸机、肺功能仪、新生儿暖箱等医疗设备,助力县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有力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志智双扶强化人才支撑  在白玉县中学三楼会议室,初中语文教师齐聚一堂,来自武侯区的支教老师汪华组织大家观看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会视频,以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教育帮扶关键在教师,举行教研会的目的就是通过老师的交流碰撞,促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提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回到白玉后,我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我局干部进行座谈交流,‘弘扬文秀精神,铭记初心使命’将激励我今后努力工作。”在参加由武侯区发改局、新经济局等部门组织的赴广西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后,白玉县干部其麦四郎动情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1年以来,武侯区先后选派139名中小学教师,到白玉充实教学、管理队伍。从2018年开始,又实施了22个学校“校校结对”帮扶,先后有200余名白玉县中小学教师赴武侯培训、研修,开展师资交流互动850余次;全县教师本科率、专科率以及中考升学率分别提升11、24、32个百分点,助力白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高分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坚持师带徒、强学科、抓培训、抓巡诊“四管齐下”,培养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药剂等科室骨干累计126人次;帮助组建ICU、输血科、血液诊断室等科室6个;先后开展中医艾灸、新生儿足跟血检测等新业务30余项,累计选派2700余人次干部人才到武侯区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和顶岗锻炼,全面夯实白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全域结对汇聚帮扶合力  “感谢政府和爱心企业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我一定好好珍惜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关爱!”受资助学生嘎玛绒布说。2021年9月16日,在助学捐赠活动现场,四川海迪亚科技有限公司、白玉县教育和体育局、白玉县红十字会联合签署了定向捐赠协议书,成立5万元定向助学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到10000元的标准,定向资助3名成绩优异、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至此,武侯区已累计实施助学资金76万元。  2021年10月15日,在白玉县绒盖乡便民服务中心,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姜建波一行就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与绒盖乡干部展开交流座谈,同时代表浆洗街街道与绒盖乡签订了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并向绒盖乡捐赠了15万元帮扶资金。在随后的法律宣讲会上,浆洗街街道办综合办副主任赵江东围绕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问题,与绒盖乡干部分享了工作体会和思路建议。  从2015年开始,武侯区坚持“受扶地所需、帮扶地所能”的原则,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跨区域结对共建,形成31个区级部门、11个街道、10所学校、7家医疗卫生机构、10家企业,共计164对帮扶对子,结对方深入白玉开展帮扶活动380余场次,吸引统筹社会力量帮扶物资共计3900余万元;开展电商知识、摩托车维修、中餐等技能培训460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60人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未来,豪情阔步行。武侯—白玉跨越千里的援助,穿越时光的友谊,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2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