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中秋节一过,“阳光玫瑰”葡萄逐渐退市,接档中高端葡萄市场的“新贵”——“浪漫红颜”正陆续上市。  记者日前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安西镇的新津荣锦园家庭农场看到,郁郁葱葱的藤蔓下,一串串沉甸甸的鲜红色“浪漫红颜”已然成熟,透亮圆润的果实散发出阵阵清香。工人们穿梭葡萄树下采摘、分拣、包装,并一一贴上附有追溯码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说起葡萄的销路,农场主邓杨勤很有底气:“我们跟一些商超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有多少卖多少,销售不愁!”  据悉,目前“浪漫红颜”售价保持在每斤20元以上。“浪漫红颜”为何能成葡萄市场“新贵”?底气何来?记者一探究竟。浪漫红颜丰收绿色安全生产技术葡萄品质更有保障  “‘阳光玫瑰’8月底就卖完了,‘浪漫红颜’是中晚熟品种,很顺利地做到了错峰上市。”邓杨勤向记者介绍道,“浪漫红颜”成熟后挂果时间长,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份。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相结合,让整个农场的葡萄上市供应期持续近4个月。  “浪漫红颜”如何能抢占中高端葡萄市场?葡萄种植全程的质量安全保证是内因所在。  在荣锦园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墙上张贴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公示牌》,公示内容有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以及最新发布的《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等,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目了然。  记者还了解到,新津区农业农村局公布了《葡萄绿色生产技术方案》,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制定了《葡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上墙展示,让每个技术工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在葡萄园日常管护中,农场采取精细化管理、坚持绿色生产,采用了避雨栽培技术、肥水一体化节水滴灌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银光膜覆盖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我们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提高了葡萄的糖度和口感。”邓杨勤说,此外还通过严格规范农药使用,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确保了葡萄的质量安全。  农场配备有农残速测仪器、确定了质量控制内检员,在葡萄上市前运用快检新技术,确保其农药残留符合标准。邓杨勤介绍,内检员主动配合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员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检查工作,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合格证+追溯码“二合一”过硬品质赢得好口碑  农场葡萄产品优质,销路自然顺畅。还未正式上市前,农场的葡萄便有大型商超、企业等闻名提前预定、签订采购合同。  邓杨勤说,要将农产品打入高端客户群、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附上独有的承诺达标合格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要是不贴,都不习惯咯!合格证就是农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记者看到,葡萄外包装上贴着的承诺达标合格证,不仅标注了农场的基本信息,还附加了可追溯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葡萄种植过程中除草、打药、施肥等数据信息及相应照片等都清晰显示。  目前,农场年产葡萄10万斤,年产值达110万元左右。农场还长期聘请当地村民到葡萄园务工,尤其是季节性农忙时一天多至40余人,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不仅如此,邓杨勤还免费传授种植经验,带动当地村民发展葡萄种植500余亩。  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已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产品质量有保障的示范家庭农场,其中荣锦园家庭农场就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时,新津区将以家庭农场为载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引领,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化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农业环保措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雷倢/文 华小峰/图  金色的稻田里,两辆收割机穿梭其中。稻田旁的绿道上,一些市民正在骑行……9月17日下午,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粮油产业带青龙段迎来了秋收。  这是环城生态公园第二次迎来秋收。环城生态公园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有10.1万亩的生态农业区。  “今年,我们种植了3万多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预计产量在1.8万吨左右。”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需要收割的水稻大概有40亩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9
(记者 雷倢 程文雯)9月15日12时起,成都对连续七天无新增社会面感染者的街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除高新、青羊、金牛、武侯、成华的17个街道外,其他区域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时隔半个月,成都市民重新拥抱曾经熟悉的生活。  当天,记者走访了春熙路、火车南站、天府软件园等地,记录烟火成都的回归。9月15日午后,数名行人从成都地铁春熙路站D口出站。记者 吴枫 摄商业商圈大型商超、商场陆续恢复营业 空间密闭娱乐场所继续暂停开放  中午12点,成华区保和街道的一家理发店,老板吴先生拉开关闭了半个月的卷帘门。吴先生表示,复工后一定要遵守防疫规定,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  在锦江区书院街街道,一份关于辖区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有序恢复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的通知,贴在临街各商户门上。根据通知,相关商户可携带营业执照、身份证复印件、员工花名册和近3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所在社区签订《临街商铺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承诺书》,经现场查验环境消杀合格后,分批次组织有序复工。  大型商场也陆续恢复营业。如成都IFS,早早在微博上发出恢复营业宣传海报,且明确餐饮暂不支持堂食,场内健身房、电影院等暂不营业。  不少商超开始恢复正常营业,暂时没有恢复营业的商场也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如成都王府井百货、仁和新城购物中心、银泰城等,也明确将于9月16日起恢复营业。  目前,全市酒吧、KTV、网吧、健身房、棋牌室等空间密闭娱乐场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室内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将继续暂停开放。益民菜市东苑店 9月15日,市民正在选购蔬菜。 记者 肖雨杨 摄公共交通地铁班次间隔缩短 566条常规公交线路恢复  成都公交火车南站综合枢纽站是成都公共交通重要的枢纽站点。9月15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这里看到,公交车辆有序排列、等待出站,周边地铁口也陆陆续续有乘客进出。  成都公交集团工作人员赵雯介绍,成都公交恢复了566条常规公交线路,维持公交线网基本形态,同时全面恢复公交运力投放至正常水平。“9月15日计划投放车辆8000辆,计划班次3.1万班。”  来到地铁站内,记者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顺利通过安检,扫码进站。等候1号线列车时,记者注意到,地铁班次间隔已由此前的10分钟缩短到4分钟。  “5+1”区域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所在街道的人员可在“5+1”区域间流动,但不得前往“5+1”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市)县。城市公共交通如何落实?  “公交车在‘5+1’区域与‘5+1’区域外执行不跨区运行方案。”赵雯说。  地铁方面,承担城市运行保障、医疗保障和防疫任务的市民乘坐地铁跨区出行,在过安检时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凭绿码通行。此外,原则上巡游出租汽车不跨区营运,网约车暂不运营。成都高新区9月15日,菁蓉汇迎来复工的企业员工。 记者 郝飞 摄工业企业1.48万家企业闭环管理 工业企业复工率达65%   9月15日,吃过午饭,市民周先生乘坐地铁来到天府软件园的公司上班。“出示核酸证明、健康码,就可以坐地铁、进园区。”周先生表示。  在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部分企业和往日一样忙碌——自9月1日以来,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共有14家企业开启了“防疫泡泡”模式生产。该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1日起,该管委会工作人员就全体在岗,“虽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了,但还是需要保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抢时间、抓发展。”  本轮疫情发生后,截至9月14日,成都已有1.48万家企业闭环管理、连续生产,工业企业复工率达65%。  “一直坚持闭环生产。高新西区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产能已恢复到90%左右,工人到岗数恢复到90%左右。”成都汇通西电电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罗正发说。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西区复工复产工业企业为611家。发 布分级分类动态调整防控措施记者 吴亚飞 陈昊 整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方面●逐步放开社会面人员车辆流动限制,成都高新南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5+1”区域)除继续执行封控措施的街道区域外,人员可在“5+1”区域范围内流动,不得前往“5+1”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市)县,不能驾驶未办理电子通行证的车辆上路行驶  ●“5+1”区域之外的区(市)县人员和车辆可以自由流动,但不能进入“5+1”区域全面恢复公交线网和公交运力  ●9月15日10:00起,除途经中高风险区域线路外,其余公交线路运力全面恢复,并根据客流做动态调整;“5+1”区域常规公交线路全面恢复,通学高峰线、家校公交根据教育部门复学时间恢复。途经中高风险区域线路根据解除封控时间,取消暂停、甩站、绕行等临时调整措施社区疫情防控方面  ●要持续做好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在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区域,市民进入小区(院落)和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应主动配合做好扫码、亮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在高中风险区,继续严格落实分类管控措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九月,正是农忙时节,全省各地秋收秋播工作正在展开。  近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东方社区的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我们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快速、高效抢收水稻。”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结合农机购补系统和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查询信息,依托7家农机合作社,收集水稻机收作业需求和计划收获时间,准确掌握收获计划。依托本地在册的联合收割机14台,全力应对疫情、灾害等突发状况,促进水稻收割平稳有序。蔬菜种苗长势喜人。  据悉,青白江区今年共种植水稻5.39万亩、玉米5万亩,目前水稻收割进度达80%以上,玉米收割进度达到90%以上,预计9月底全面完成秋收工作。  一边是秋收工作热火朝天,另一边是晚秋生产井然有序。在青白江区逸明家庭农场,蔬菜育苗基地大棚内1100万株花菜、莲花白、白菜等种苗翠嫩欲滴、长势喜人,工人忙着选苗移栽、喷水保湿、采收销售,一派忙碌的劳动景象。  为确保秋播秋种顺利开展,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农资保供的工作通知》,了解区内5家肥料生产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组织青白江区供销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开展种植大户和村(社区)农户农资需求和配送服务,引导种植户科学安排茬口衔接转换,发放秋洋芋生产栽培技术等资料5000余份,督促镇(街道)落实晚秋生产。  “截至目前,全区晚秋生产播栽进度100%,预计全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保供,扎实做好秋季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为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6
封控不封物流 麻辣烫调料售往全国各地  (记者 蒋君芳)车子刚驶入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的中国川菜产业城,一股浓郁的麻辣火锅味就飘进车窗内——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与四川美食相关的企业,其中就包括在麻辣烫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全国5000多家杨国福麻辣烫连锁门店每天所需的调料都来自这里。  调料是麻辣烫的灵魂。疫情期间,企业的生产情况如何?9月13日,记者在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线展开探访。9月13日,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的粉体车间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记者 郝飞 摄  采访前一天,除团结街道外,郫都区其他街道(镇)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前段时间,有些员工就在公司会议室里打地铺……”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回忆,他也在自己办公室打了10多天的地铺,和公司员工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  走进该公司的粉体车间生产线,每个生产环节,只有一两名工人在作业。“我们已经进入工业4.0模式!”孙伟解释,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记者发现,生产车间一楼的一间库房内,堆满了来自内江、自贡等地的盐。“这是公司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孙伟介绍,该公司一个月的生产要消耗掉200多吨盐。郫县豆瓣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原材料。这也是公司决定布局在郫都区的重要原因——尽可能向原料端靠近,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疫情下闭环生产,孙伟开始有些担心物流不畅,但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公司9月2日当天就办理好相关证件。“闭环生产期间,虽然没有全员到岗,但留守车间的员工,工作热情高涨,中秋节也申请加班,公司产量是平时的1.5倍。”  据了解,因为今年上半年上海等地疫情,华东地区的杨国福麻辣烫连锁门店经营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了公司上半年麻辣烫调料的产量,产值同比下降约37%。  “去年我们的总产值是4.9亿元。”孙伟说,为追平去年的产值,公司接下来几个月将开启24小时生产模式,“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生产10小时。”  闭环生产期间,公司研发团队也在抓紧研发各类新产品。据了解,研发团队已开发了米粉、酸辣粉及拌饭酱3款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9月12日,天味食品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闭环12天 这里生产18万箱火锅调料  (记者 程文雯)9月12日上午,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排排高精密数控设备、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包包火锅调料装箱打包整齐堆放,等待工人转运……  作为四川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及双流区闭环生产“白名单”企业,9月1日起,天味食品就启动闭环生产模式。  火锅调料既是快消品,也属于民生保障物资。“我们共有12条生产线,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员工未能到岗。闭环生产期间开通了9条生产线,每天能生产1万多箱火锅调料。”天味食品双流生产基地总经理姚成介绍,12天来,基地累计生产了18万箱火锅调料。  在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一辆辆货车不停驶来,满载着牛油、味精、盐、辣椒等原材料。卸完货,工人就用叉车把物资运回基地仓库……“每天的鲜食原材料都是从供应商生产基地直接运来的,保障非常及时。”天味食品安全环保管理部经理马礼军说。  实验室里,检测人员也在忙碌。实验室主管樊海明说,公司所有的原材料、出库产品以及研发样品等都要进行全链条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闭环生产期间,天味食品还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天定点在厂区开展核酸检测。  为更好助力企业生产,双流区也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难题。“非常感谢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新科局、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协调解决了车辆通行证等物流运输问题,确保原材料及成品转运正常。”马礼军说。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保障了680名员工的生活物资。  在天味食品行政楼旁,占地45亩的新智能化生产车间正在建设筹备中。“新生产线将更加自动化、信息化!”姚成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15
(记者 苏俊 毛春燕)在成都市本轮疫情期间,市民朋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市场上物资供应充足,每天都可以采购到新鲜食材。让市民安心,让市场稳定,这背后离不开保供企业的坚守,成都邛崃市新太丰农业和春源食品两家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员实行闭环管理,全线投入到保供食品的生产当中,全力保障成都市民的“肉盘子”。新太丰农业:日供鲜禽3万只宰杀、净毛、分拣打包……9月12日上午,成都新太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戴着口罩、头套的工人们正在各流水生产线上,熟练地对鸡、鸭进行宰杀加工,一只只鲜禽下线后,就会被立即打包送往各大商场和农贸市场。 新太丰闭环生产现场成都新太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禽育种、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冷鲜产品主要供应成都市场的红旗、邻你、永辉、沃尔玛等大型商超、连锁和终端农贸市场,保障了成都市场上40%的鲜禽供应量。新鲜的肉类是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从9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全员闭环管理,280多名员工、2条生产线投入生产,每天稳定产出约鲜禽3万只,确保成都市场鲜禽产品供应充足。 春源食品:日供新鲜猪肉70吨同样从9月1日起,春源食品近300名员工进行了全员闭环生产。猪肉日产量达70吨以上,全部投放到邛崃及大成都市场,可满足50万人的猪肉需求。春源食品闭环生产现场成都春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品种改良、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其生产车间内,“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对屠宰好的生猪进行分割打包。记者了解到,即将进入的第四季度,是肉食品销售旺季,占了企业全年销售额的40%,公司正开足马力,在稳产保产情况下,全力为销售旺季做好冲刺准备。邛崃市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12日下午4时,该市共有537家企业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复工复产,有序复工复产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96.58%。邛崃将积极引导、加强督查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企业做好保障服务,以务实举措助企纾困,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为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14
(记者 侯冲)承包了106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老鲍,亲自下地了。  老鲍本名鲍开春,48岁,身体壮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9月10日,记者在彭州市桂桥村的一块田地里见到老鲍时,他正跟村民一起种萝卜。  “大家记住‘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要放多了!”老鲍弯着腰,左手端碗右手轻巧地捏起一颗蓝色种子,放进田垄上预先挖好的坑里,接着把种子往土里摁一摁,再把周边的土往坑里刮一刮,一颗萝卜就栽种完成。  种粮大户亲自下地栽菜,外人看着稀奇,但老鲍实属无奈。老鲍在田里跟村民一起栽种萝卜。记者 卢春阳 摄  进入8月下旬,老鲍承包的稻田陆续进入收割期。水稻收完,接着要抢种一季蔬菜,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9月1日,成都要求全体居民原则居家,老鲍能雇到的蔬菜栽种人员数量有限,他只好调整策略,先用农机完成秸秆还田、犁地开沟等前期工作,涉及人力部分的工序只有往后放一放。  9月8日起,彭州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老鲍地里的用工荒有所缓解,但还是有10人左右的缺口。没办法,只有撸起袖子,亲自下地。  “农时不等人!”他拍拍手上的土,和记者聊了起来,蔬菜娇贵得很,比如莴笋,现在种,40天收;9月底种,60天收;11月种,90天收。“必须想方设法加快栽种进度,才能赶上国庆节上市,卖个好价钱!”  早上7时,天蒙蒙亮,地里开始热闹起来。翻地、盖膜、播种,弯腰、起身、再弯腰……一天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目前,老鲍的土地已栽了120多亩萝卜。9月10日,彭州市桂桥村,村民正加快蔬菜栽种进度,以保障蔬菜供应。记者 卢春阳 摄  1000多亩土地分散不集中,哪块地该收,哪块地该平,哪块地该种,老鲍心知肚明。他就像一位在后厨久经锻炼的厨师长,灶台上几口锅煎炒烹炸同时进行,也不见一丝慌乱。  坐着老鲍的车在田里转一圈,抢栽抢种蔬菜的“进度条”跃然眼前——  一块地正育秧,黑色遮阳棚里,栽满了形似三叶草的芹菜秧苗,已钻出土壤三四厘米高,再有五六天就可以移栽;一块地正平整,秸秆还田机“突突”作响,身后留下一条浅褐色条状带,打碎的秸秆仿佛绒毯软软地铺在地上,泥土翻开后的潮湿腥味弥漫开来;一块地刚种完,紧挨着萝卜田的莴笋地,莴笋叶已快长成手掌大小……  老鲍今年主种萝卜,同时兼顾莴笋、豌豆尖、芹菜等,预计进度跟往年一样,10月10日前栽种完。  据彭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近期可采收上市的蔬菜约6万吨,主要品种包括黄瓜、豇豆、空心菜等越夏蔬菜;预计9月陆续种植蔬菜面积约15万余亩,主要品种有大蒜、萝卜、花菜等。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将目光聚焦到老鲍专合社的名字——彭州市田一美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字有点怪,但这背后有个插曲。”他说,当初本想注册“田野美”,又担心与其他合作社名字“撞车”,于是改成了“田一美”。  今年入夏以来的高温、缺水加上疫情,并没有阻碍老鲍在田间地头抓紧时间秋收秋种的脚步。如今看着新苗乍起,迎风摆动,老鲍对“田一美”有了新的解释:守农时、勤劳作,田里自有一种美。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9月9日上午10时,邛崃市固驿街道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内,两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随着轰鸣声起,一簇簇稻穗应声而倒,被打成金灿灿的谷粒。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受访者供图  “这两天天气晴好,我们正好抓紧收割。目前,合作社的第一批2400亩水稻已全部收完。下一步,我们将赶在月底前收完剩下的3000亩。”早在8月底,邛崃市牟礼开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祥就找来了江苏的“稻客”,时逢成都疫情防控收紧,合作社协调镇村,安排机手严格按照防控要求下田作业。“基本上是闭环作业,进度丝毫没落下。”黄祥说。  当日,在固驿街道花园村,种粮大户周家林也忙着收割水稻。  “今年,我们总共种了1800亩水稻,现下收割进度已过1000亩。”前期虽经历了伏旱,但作为田间“老把式”,周家林注重作物保水,旱情对他种的水稻影响并不大。“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今年亩产水稻650公斤,和去年同期持平。”周家林说,只要天气适宜,他每日都要组织4-5台收割机作业,一天可收水稻约200亩,整个采收任务预计在未来几天,即可完成。  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邛崃市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常年近30万亩,今年水稻播种面积28.21万亩。  当下,针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邛崃市统一调度,抢抓秋收。对跨区农机手、采果队、采茶员等进行闭环管理,在保障田间作业人员防疫安全的同时,不误农时,颗粒归仓。  “一方面收集水稻机收作业需求和计划收获时间,指导农户制定收获计划,有序调度、精准作业;一方面组建应急作业队伍,全面应对疫情、灾害等突发情况。”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邛崃市水稻收割进度已超过60%,进度与往年持平。除了水稻,当地的水果、茶叶采摘也在平稳有序进行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4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2年9月10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专家,在邛崃市开展“天府粮仓”水稻高产高效生产百亩连片测产验收,展现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邛崃)共建工作成效,发挥高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本次测产验收田块位于邛崃市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千亩核心区,测产验收田块面积约110余亩。本次验收一改过往选择几个典型田块代表示范片产量水平的验收方式,在省内首次进行水稻百亩规模的连片实产验收。也是邛崃就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一大目标,即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田块的高产转化为大面积的高产。由于疫情管控原因,现场测产组由农技专家、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组成,同时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进行线上验收,并邀请国家统计局邛崃调查队全程监督。经验收专家组验收,示范片实收面积104亩,实收湿谷87585公斤,经折算后亩产干谷708.8公斤。其中高产田块实收面积2.3亩,实收湿谷2291公斤,经折算后亩产干谷830.3公斤。近年来,邛崃市形成粮油(含制种)、茶叶、林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荣获2013年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17年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19年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等称号。在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四川唯一)、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等殊荣。邛崃市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粮食生产工作:一是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截止目前,邛崃市累计建成30万余亩高标准农田;二是重点抓好四川“稻香杯”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优质品种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国标二级以上达到60%以上;三是示范稻田有机培肥、机插秧规模化集中育秧及无人机肥药精量双减等最新稻作技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生产;四是围绕粮食生产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创新农机综合服务机制,大力开展水稻机插育秧、机械化插秧、沼粪异地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稻谷烘干作业等服务,提升粮食机械化作业水平,带动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五是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通过在商品化育秧、无人机作业、耕种收大田农机作业等田间管理方面,实现了农资供应、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机械作业、技术服务的“五统一”,以及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五良”融合。2022年,邛崃市大春粮食播种面积45.6万亩(其中水稻面积28.2万亩),为不误农时、颗粒归仓,邛崃市在疫情期间抓实抓细“一证一环一调度”(一证:一张通行证保供给,一环:一个闭环保安全,一调度:统一调度保丰收)措施,有序开展秋粮收获,全力保障秋粮丰收。截止目前,已完成水稻收获6成,预计9月底前基本完成收获。下一步,邛崃市将围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坚持稳粮保供基础支撑和效益增长发展引领并重,实现粮油产业“产能更高更稳、效益更好更优、环境更绿更美”的发展水平,全面呈现“种灵育秀、精耕细作、美田弥望、五谷丰登”的“天府粮仓”邛崃图景。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13
(记者 邵明亮 侯冲)9月12日20时30分许,成都市温江区巴尔玛工业园内,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下称: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一号库,工人们正在打包装有挂面、盐、午餐肉等的“爱心居家包”。这批一万份的“爱心居家包”由武侯区商务局预订,要在第二天一早送到武侯区几个封控小区里。  配送是连接物资供应和消费需求的重要窗口。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一环节的物资是否充足?怎样提高配送效率?记者对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进行走访。9月12日下午,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温泉大道三段的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转运员正在把商品转运到分店指定堆货区域。记者 李向雨 摄“保”的底气  对接400多家供应商,每天米面进货量近100吨  走进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一号库,一排排7.5米高的货架首先映入眼帘。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部分刚分拣出来的货物被整齐地摆放在仓库地面上。  “大家加把劲儿,争取早点儿回家。”看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副经理邓开兵不断给工人打气。这样“早出晚归”的高强度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10多天。  “不关门、不涨价,全力保民生供应!”老邻居公司副总经理周萍表示,作为保供企业,面对本轮疫情期间的特殊需求,公司加大生活物资储备力度,市域内各大门店坚持正常营业,持续为周边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  有充足的货源,才有保供应的底气。老邻居公司采购总监邓贤茂介绍,疫情期间,公司采购团队积极对接400多家供应商,联系省内36个签订了直采直供合同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强粮油、方便食品、瓶装饮用水、生鲜蔬菜、水果及肉类等商品的采购。  “我们总结之前应对疫情的经验,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都有一条补充条款,即:特殊情况下,优先保障公司的物资供应。”邓贤茂说,配送中心的货物储备量可维持成都市内300多家直营店60天的应急供应。  目前,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每天的进货量为:大米和面粉80至100吨、食用油1.2万桶、牛奶8000件、方便食品1.2万件等。此外,每天上午从配送中心发出超过40吨蔬菜水果。9月12日下午,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温泉大道三段的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转运员正在把商品转运到分店指定堆货区域。记者 李向雨 摄“供”的效率  数字化升级改造,近700件商品1个人不到1小时分拣完成  “69个品种,693件商品,1个人不到1小时就能分拣出来。”分拣工人贺君芬手持PDA(智能终端)分拣器,对着条形码轻轻一扫,位于主城区花照壁上横街直营店的配货清单一目了然。  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仓储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共有6000多种商品。如何在庞大的商品种类中快速找出每个门店所需的商品?  “提高管理数字化水平,才能提升物资分拣与配送的效率。”周萍指着墙上的一块液晶显示屏告诉记者,公司配送中心对管理运行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这套货物系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实时查询配送中心的入库商品、门店订单、出车情况以及工人分拣工作量。“两年前,我们很多配货环节效率低、容易出错。如今这套数字化系统大大提升了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  除了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分拣、配送力量的增强也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方式。  尽管处于中秋假期,但配送中心内仍是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分拣工人、叉车师傅几乎全员在岗。”邓开兵表示,近段时间来,配送中心为确保物资供应,全体工作人员不休假,把保供放在第一位。  与此同时,面对第三方物流车短缺、租赁难等问题,老邻居公司自有的50多辆物流车也全部出动,每天总行程超过1万公里,配送范围覆盖成都市全域。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13
(记者 雷倢)9月12日上午,在成都益民菜市双流分拣仓配送点,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家庭蔬菜包”。几乎同一时间,一批社区团购的蔬菜包从京东仓库发出,送到居民手中。  因疫情防控需要“静”下来的城市,如何确保生鲜、粮油等方面的供应,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9月10日起,成都市商务局组织全市22家保供企业,通过“社区安心购”方式进行团购团送。  除政府部门组织的“社区安心购”外,不少小区居民也自发行动起来,自己联系商家开展小区团购。近日,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仁义路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在整理居民团购的“家庭蔬菜包”。 成华区委宣传部供图小区统筹新鲜蔬菜无接触配送“目前仅在成华区,我们已经接到了1万余份‘家庭蔬菜包’的订单。”这几天,益民菜市社区团购联系人叶子萌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她和同事一直都在加班加点,以最快速度调配、打包“家庭蔬菜包”,并按时送到居民手中。“为让居民吃到新鲜蔬菜,我们会提前一天接单,搭配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叶子萌说。  目前,“社区安心购”采取个人自愿、小区(院落)统筹的方式进行,由物业(或小区志愿者)提前收集小区居民需求,提前24小时与供应企业对接联系,确认送达地点和数量,并做好相关费用结算。益民菜市相关负责人认为,社区团购模式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经过征集居民意愿,成华区青龙街道仁义路社区向益民菜市团购了200多份“蔬菜包”。待“家庭蔬菜包”送达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迅速行动,将”蔬菜包“逐个卸货,并送往各个小区。  “昨天团购的‘蔬菜包’到了。下来的时候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家庭蔬菜包”送达小区后,社区工作人员会挨个给居民打电话,通知大家错峰下楼提取。  “社区帮忙团购的‘蔬菜包’都是一些家常菜,价格也很实惠。”不出小区就可以买到蔬菜,居民李秀群觉得很安心。仁义路社区党委书记赖善云表示,社区团购通过自提和逐户上门“非接触”的方式,将“蔬菜包”发放到居民手中,避免了人员集聚。自主“开团”火锅团购受欢迎  在“社区安心购”推出之前,不少商家主动和居民对接,在业主群里开启团购。  “9月13日8时开始配送,基围虾110元/公斤、多宝鱼45元/条……”9月12日,成华区观城小区的业主群里,“团长”周丹发出信息后,有意愿的居民开始接龙下单。这是该小区开启团购的第二天。几天前,菜市里的一些商家跟该小区物业取得联系,表示可以为居民团购物资。得知这个消息后,周丹主动当起了“团长”。  物业也在行动。9月12日,成都保利天悦小区物业与山姆会员店取得联系,开始为居民团购生活物资。  在集中采购蔬菜和水果时,社区团购里还有“火锅”这一选项。大龙燚社区团购临时负责人唐尊龙说,目前已有数十人主动报名“团长”,年龄最大的超过50岁。  火锅团购有多火爆?唐尊龙以成华区某小区为例介绍:“14时发起的团购,到17时30分截团,已经收到近40单。”在他看来,这类小而精致的用餐形式,或许是一个新市场。“疫情后,这种用餐模式可能还会继续。”唐尊龙说。  目前,大龙燚的社区团购已覆盖了27个小区,内容包括火锅外卖、电商类预包装产品、预制菜等。  9月3日,冒椒火辣启动社区团购;9月5日,甘食记肥肠粉系列产品开始进行社区团购……疫情之下,各餐饮品牌的团购业务开始借助社群营销,积极挖掘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黏性。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我们从9月5日开始线上教学,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耽误。”杜群霞是蒲江复兴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38名五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原则居家期间,她把“讲台”搬到了自己家里,每天依旧忙着备课、教学、辅导学生……杜群霞辅导学生。 受访者供图  2007年,年轻的杜群霞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乡村教师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5年,先后获得了“成都市秀域魅力教师奖”“行知式女教师”“蒲江县教坛新秀”“最美班妈妈”等一系列荣誉。  而在这些对她的赞美和评价中,“最美班妈妈”是杜群霞最为自豪的。作为班主任,她一直像妈妈一样关爱着乡村孩子的成长。用手推车推着残疾儿童在校园活动,抱她上厕所,杜群霞从不嫌弃;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紧张,杜群霞产假还没休完就主动带着不满百天的孩子回到教学岗位;主动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上网课的设备问题,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杜群霞不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这群乡村学生最亲近的“班妈妈”。  其实这么多年,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乡村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在杜群霞看来,乡村的孩子们需要她,所以一定要留下来。“教育是良心工程,我必须对娃娃们负责。”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杜群霞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9月9日,成都市郫都区多地水稻秋收和其他作物秋种进入关键期。位于郫都区东林艺术村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的试验田里,一年一度的水稻秋收正式开镰收割,确保本季的水稻科研材料入库、秋粮归仓。  据了解,整个园区水稻种植面积约400亩,栽种了水稻科研材料4000余份,测配新组合3000余个,示范展示了天泰优808、泰两优5808、泰两优1808等优质绿色高效杂交水稻新品种及稻渔专用稻、酿酒专用稻等特种稻品种40余个。科研负责人张向阳介绍:“受疫情影响,秋收遇到一些困难,但幸好提前按照防控政策进行了部署,在区农业主管部门和德源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一直到本月底,我们都会抓紧抢收。科研育种材料会及时送到海南南繁基地进行加代和繁殖,确保科研育种的连续性不受影响。”  据介绍,今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实施了水稻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稻-蒜及稻-菜粮经轮作等多项“种稻致富”新技术新模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9月8日0时开始,成都市青白江区在科学评估本辖区疫情防控形势基础上,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9月8日清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曾华兰和同事们已经赶到青白江区福洪镇卜家弯村的玉米地里,开始指导测产。“这是自9月1日以来,专家们能走到户外的第一天,我们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庄稼。”在青白江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测产现场,曾华兰通过电话告诉记者。青白江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试验产量测定现场。受访者供图视频联系种植户远程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夏季的高温干旱使得许多作物秋收时间提前。9月上旬,花生、大豆、绿豆等大春作物迎来收获,紧跟着的就是川芎、泽泻等中药材的播种,以及白菜等秋冬蔬菜育苗。”省农科院经作所党委书记张小军表示,不少专家都曾担心不能下田会影响试验进展和大田生产。  农时耽误不得。在严格遵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该所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对接并说明情况,为必须参与农业生产和开展田间试验的团队开具车辆通行证、人员通行卡,确保重点工作顺利进行。但仍有不少工作不得不转移线上。  目前,曾华兰团队专家在为“中国川芎产业第一镇”彭州市敖平镇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川芎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专家害怕耽误川芎播种,9月1日连夜写出《川芎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实施方案,2日就给到敖平镇当地。”曾华兰说,团队专家还多次以微信视频形式与种植户取得联系,远程提供实际操作技术指导。争分夺秒抢抓农时将损失降到最小当前,专家们除了开展作物收获测产、播种育苗、田间管理、数据调查等工作外,还要进行室内考种、品质检测等系列工作。  生产生活秩序一恢复,家住青白江区的专家第一时间赶赴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和生产现场。他们的田间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延续到天黑。  “为了缩短花生、大豆等作物育种进程,每年我们在海南、云南等地,进行育种加代试验。”张小军告诉记者,之前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等形式对当地工人进行远程生产指导,当前,相关科研人员已经将阶段工作提上日程,不日将启程就位。  张小军通过电话告诉记者,由于农事生产的特殊性,接下来一段时间,省农科院经作所专家将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地把农时抢回来,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3
(记者 蒋君芳)近日,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规模化豆瓣酱生产企业——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开足马力忙生产。  9月4日8时许,1200件货物从郫县豆瓣公司厂房出发,由几辆物流车配送至成都主城区的各大商超。同一时间,生产线上的几十位工人也已全部就位,准备开始一天的生产。  生产工序最前端,约1.8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天然发酵晒场上,700余口发酵条池中的豆瓣酱原料,在智能系统的操控下,进行着自动翻搅。发酵晒场的温度、湿度、含氧量被实时传送到系统中,便于工人实时监控。  生产工序最末端,自动化包装车间生产线上,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高速运转,理瓶、洗瓶、灌装、旋盖、贴标、开箱一气呵成。在工人和机器的高效配合下,一天约有4000件产品在这里下线。  “豆瓣酱是成都人厨房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我们是此次唯一一家纳入保供名单的豆瓣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冉易介绍,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后,公司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闭环生产工作方案,运行防疫状态下的闭环生产机制。  冉易介绍,目前商超豆瓣酱的需求是平时的3倍左右,为了保证成都区域的供应和配送,闭环生产期间,郫县豆瓣公司重点生产适合家庭用的小包装规格产品,“同时我们公司线上天猫、京东、抖音平台均正常运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保障市民购买需求。”  厂区原有200多名工人,关闭两个车间的生产线后,只有40多名工人在岗,加上行政、后勤、物流等部门,共有70多人驻厂生产。“人数减少了,厂区的职工宿舍够住,食堂也第一时间备足物资。”冉易介绍,作为四川省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于2020年就申报加入了保供企业名单。“因为提前有准备,所以这次的闭环生产安排得很顺利,目前各项生产物料保障充分,日常生活物资保障良好,生产有序进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当前正值成都抗疫的关键时刻,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彭州市农业农村局闻令而动、迅速出击。城市正慢下来、静下来,而彭州农业人动起来、冲在前,在一“静”一“动”之间,诠释着农业人的责任与担当。  9月6日,彭州市农业农村局抽调48名党员干部,下沉到濛阳街道协助濛阳街道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其中20名同志协助街道开展社会面“一扫三查”管控工作,26名同志分散到各小区(院落)参与门岗管理,确保社会面“慢下来”“静下来”,2名同志协助濛阳街道杨湾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彭州农业干部参与社会面“一扫三查”管控工作。 受访者供图  另外,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安排10名干部值守5个局管小区,负责通知小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小区进出通行证的查验,安排22名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雨润市场,协助参加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濛阳街道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针对人员不戴口罩聚集、外来返乡人员登记不规范等重点问题开展督查行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到位。  按照《关于全员核酸期间加强人员车辆通行管理的通知》,除保障市民基本需要的生活超市(含农贸市场)、药店、医疗机构、生鲜快递、电商配送、餐饮类企业(取消堂食只提供快递外卖服务)外,其他营业场所、门店暂停营业。彭州市农业农村局为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协调市供销联社制作农业农资配送通讯录,将疫情对农业生产供应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截至9月6日,累计为21家保供主体办理车辆应急通行证210个。  记者从彭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日均销售蔬菜15000吨左右;彭州市白庙蔬菜批发市场日均销售蔬菜800吨左右;生猪日均出栏1200头左右。屠宰生猪514头,检疫猪肉3.0吨,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菜篮子”“肉盘子”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莫婧 记者 周颖昳  石斛是兰科石斛属植物的总称,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被称为“药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我省成都、夹江、合江等地广泛种植。近日,中国科协公布全国首批共194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认定结果,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国际石斛研发中心(简称“石斛研发中心”)脱颖而出,入选“科创中国”石斛种质资源创新基地。杨洪斌查看石斛生长情况。 受访者供图收集全球种源1000多种  每天清晨,听着鸟鸣虫唱,嗅着石斛芬芳,石斛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们早早地忙碌开来。观察石斛花开、给石斛花授粉、在实验室里配制培养基、记录生长数据……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进石斛优良品种扩繁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能力。  据了解,中国虽是石斛的利用大国却不是种源大国,很多石斛品种需要进口。目前野生石斛由于种种原因正濒临灭绝,市场上流通的石斛成品大多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而来,在培育过程中,频繁继代会导致种质退化以及品种间的杂交变种。  “谁掌握了充足的种质资源,谁研究得越深入、利用越多,谁就能把握未来。”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四川省特聘专家、国际石斛研发中心主任杨洪斌说。目前,全球共有石斛种源1500多种,石斛研发中心已收集1097种,约占全球石斛种源的73%,可以为石斛产业提供科学标准和种源保证。  为了收集到这1097种石斛种源,杨洪斌及其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的时间,先后寻访印度、泰国、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好石斛种源引进、保护、驯化、新品种开发和中医药应用石斛文化传承非常必要!”杨洪斌说。让种子先“上天”再“入地”  在杨洪斌的办公室里,有一副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韧为石斛研发中心所题的书法作品:“航天育种好!”  就在去年6月,石斛研发中心的铁皮石斛、玫瑰石斛等四个品种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太空育种。  目前,石斛研发中心已对“太空石斛”进行了人工授粉、组织培养、基因测序等工作,现在正在进行有效成分分析,将筛选出一部分营养成分含量高、抗寒抗旱性能强的石斛进行育种推广。  “太空育种的本质是利用特殊的环境加速作物的自然突变频率,没有外来基因片段插入,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杨洪斌介绍道。未来,太空育种在产业应用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我们将通过太空育种进行石斛新品种研发小试,因地制宜研发抗旱抗寒石斛新品种,建设石斛种质资源圃,推进品种创新、技术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做强产品研发和中试  今年5月,石斛研发中心和成都市植物园达成了国际种质资源库战略协议,在以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为目标的前提下,双方将合作开展石斛野外调查、引种、驯化、野外回归等方面研究,共同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石斛研发中心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学会、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11家科研院校达成长期合作,共同进行石斛种源研究和石斛产品创新。“我们将围绕石斛种源文化,打造全球石斛文化科普宣传、学术交流、技术研发、产品销售、文博旅游新高地。”  另外,石斛研发中心还将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和储备林项目,开展石斛规模种植中试,筛选适宜青白江土质、海拔、气候,兼具观赏性和高附加值的品种,实现石斛在地化、规模化种植,促进石斛种源应用与龙泉山储备林建设充分结合,着力提升石斛产量,实现原生态栽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9月6日一早,在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田里,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几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被收割机“吞”进去后,粒粒金黄的稻谷尽入“囊中”。不一会儿,大片稻田便只剩下了稻茬。  “水稻已经相继成熟,收割机不仅成本低,还可直接脱粒、运输,并大大降低粮食损耗。趁着今天天气好,我们要抓紧收获。”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介绍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抢收水稻900余亩,干产500吨左右,预计9月中下旬,她管理的三家合作社3900多亩水稻就能完成收获。收割机在田间作业。 受访者供图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我们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目前疫情对我们的秋收并未产生任何影响。”王伶俐告诉记者,合作社工人都是严格凭健康码、行程卡、24小时内核酸报告进出生产区。  同时,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成都市天府粮仓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要求做到秋粮收割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对跨区机收来崇作业的山东、安徽、江苏等地137名机手及家属核查通行大数据、健康码绿码入崇,强化24小时内核酸核查、日日清查,建立起核酸检测、作业轨迹、收割数量三本台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崇州三江街道、江源街道和隆兴、白头等镇已陆续开镰收割水稻,截至9月5日,完成水稻机收3.8万亩,以岷江米业为代表的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开足马力,已完成大米加工 5000 余吨、入库储备1500吨。”天府粮仓产业园管委会优质粮油部部长周维松介绍,今年,崇州市水稻种植面积31.82万亩,目前,水稻已陆续开始收割,预计水稻平均亩产在545公斤以上,总产量可达17.5万吨,收割将持续到9月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成都“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空了吗?是否能及时补给上?记者从成都市龙泉驿区多个保供点、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区在加强跨区调度、畅通保供货运下,目前全区蔬果、肉类、禽蛋等供应充足。  6日上午,位于龙泉驿区成洛大道的三联家禽市场,载有鸡鸭的活禽运输车在经过消毒、查验24小时核酸报告等后陆续进入市场。该市场是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省市重点保供单位,承担着成都市区禽产品总供应量的90%以上。执法人员在三联家禽市场检查。  “今天的总交易量是1140.10吨,比昨天上涨了31.58%。各商家都在积极补货,保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目前活禽货物充足。”三联家禽市场副总经理邹丹介绍,“经过几天前的抢购,到回落,今天又迎来一波采购回温。其中家禽交易量是573.60吨,比昨天上涨28.47%,鱼交易量是556.50吨,比昨天上涨 32.50%。从价格上看,肉鸡、肉鸭批发均价是10元/斤,鲫鱼、花鲢批发均价11.5元/斤,基本持平,变化不大。”  为保证各商铺、档口货物充足、有序经营,三联市场精心组织、严格审核,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全力配合,为767辆车注册了“蓉疫畅”车辆应急通行证,为市场内3647户商家畅通了物流通道,打通了保供环节上的关卡。  位于洪安镇的中达生猪屠宰场,是龙泉驿区两个一级生猪定点屠宰场之一,该场从广元、巴中、宜宾等地而来的生猪运输车源源不断充盈着储备量。“我们在做好运输车辆、屠宰流水线的清洁消毒的同时,切实做好市民的猪肉供应。今天生猪进场量是600多头,屠宰量400多头,达40多吨。其中,大概60%供应本地市场,其余供应到成都其他区县。”该屠宰场负责人刘国勤介绍。  而在蔬菜供应方面,记者从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区蔬菜在田种植面积4.95万亩,可以满足本地区正常供应。  本轮疫情以来,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防疫”“保供”两手抓,发挥指导、协调、监管作用,全力推进全区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全区建立农业保供企业“白名单”17家,该局落实专班专员主动对接企业,负责传达最新防疫政策要求、协调解决农业企业困难问题,完成一产业保供企业审核并申报保供人员临时应急通行证 461 份、车辆临时应急通行证354个。  不只保供,更要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安全。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加强收储运各环节监管,杜绝病猪进场及不合格肉食品入市。同时不误农时,组建了3支农业专家服务队、74支村组农业生产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全方位、持续性保障好市民的“餐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2022年第6号)关于“新津区、邛崃市在科学评估本辖区疫情防控形势基础上,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求,邛崃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统筹力量联防联控,强化政策宣传、牢固底线思维,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聚集活动、重点场所、行业主体、来(返)乡人员排查管控,持续强化网格化管理措施和暗访督导,抓细抓实“一证一环一调度”措施,力保防疫不误农时、稳产保供,有序恢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一张通行证保供给。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运输绿色通道制度,按照“谁核准、谁发证,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分类对生产保供人员和车辆发放通行证,实现全员核酸检测期间生产不耽搁。针对生产企业,科学预判疫情态势,梳理保供企业名单28家,由企业核实员工身份,按照“非必需不办证”要求,行政人员原则全部居家,减少社会面非必要出行,仅一线生产人员凭通行证“两点一线”上岗作业,通行证经企业自主申报、审核把关后报市农业农村局,采取“企业+部门”双印章制发放人员通行证,目前肉类企业已办理814个人员临时通行证,实现日屠宰生猪1600余头、禽类20000余只;针对运输企业,根据邛崃、成都和四川省运输范围分类发放纸质和电子通行证,优化运输线路和司机、配送人员结构,实行一人一车一证和“一站式”配送,通行证由企业申报,属地镇(街道)复核,经农业农村局审定后发放车辆通行证,目前办理粮食、蔬菜和肉类车辆通行证共81个,其中成都区域内65个。一个闭环保安全。坚持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当前正值水稻、水果和夏秋茶收获关键时期,我市水稻播种面积28.21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7.2万亩、茶叶面积20万亩,现有稻谷联合收割机60台,存在机具不够、劳动力紧缺等问题,为不误农时颗粒归仓,需跨区(市)县调度机具和人员,对跨区农机手、采果队、采茶员实行闭环式管理,实现全员核酸检测期田间有序作业和安全保障。针对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期之前进入邛崃的,符合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体温测量正常等要求的,允许下田开展生产作业;针对全员核酸检测期间计划入邛作业的,一律不予进入;针对全员核酸检测期间离开邛崃的农机手、采果队、采茶员,一律不允许再返邛,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制度,保障田间生产人员防疫安全。同时,督促各镇(街道)建立已跨区入邛人员的管理台账并成立应急服务队伍,按照“点对点”“一对一”方式,开展动态追踪和核酸检测,确保人员有序流动、定点服务、顺利作业。统一调度保丰收。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抢抓秋收时节,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各镇(街道)和经营主体,摸清家底、分析形势、科学部署,联动调度开展农事采收。针对稻谷收获机具,结合农机购机补贴系统信息,依托33家农机合作社,逐一对接机主核实并建立台账;依托种粮大户信息管理群,收集水稻机收作业需求和计划收获时间,准确掌握收获计划,有序调度、精准作业;依托由10台本地联合收割机组成的大春水稻收获应急作业队伍,全力应对疫情、灾害等突发状况;加强能源部门联系,依托机具生产经销企业,及时提供油料和机具零部件需求信息,确保有油可加、有件可换,促进水稻收割平稳有序,目前已完成60%收割量,与往年进度持平。针对水果采摘,以邛崃市果品协会为纽带,摸清采摘员需求量,分类组建采果队采摘,目前已采收猕猴桃4.7万吨。针对夏秋茶采茶员,以文君、碧涛等龙头企业为纽带,摸清需求、有序调度、应采尽采,目前共调度茶叶企业15家,收获夏秋茶鲜叶5000余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