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永生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邛崃市紧扣粮食安全大主线,坚持稳粮保供基础支撑和效益增长发展引领并重,确立“一极、一源、一区、五地”的“1115”发展战略,全力将“天府粮仓”邛崃东部二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种业振兴增长极”“引领西南的科技创新动力源”和“‘天府粮仓’现代粮油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位于邛崃市东部平坝区的“天府粮仓”邛崃市东部二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属都江堰精华灌区,涵盖文君、临邛、固驿、高埂、羊安5个街道,62个村(社区),园区共有耕地20.15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以上,2021年粮油作物播种面积29.28万亩。  邛崃市力争实现粮油“产能更高更稳、效益更好更优、环境更绿更美”的“天府粮仓”更高发展水平,全面呈现“种灵育秀、精耕细作、美田弥望、五谷丰登”的“天府粮仓”邛崃图景。科学谋划 精心编制  邛崃市紧扣成都市《关于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一带、十园、百片”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引领,制定了《“天府粮仓”邛崃市东部二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细化重点任务、建设项目等相关内容,坚持以点串线、以线扩面,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工作格局。对标一流 锚定方向  立足邛崃种业优势,对标国内外一流粮油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突出粮油产业由数量增长导向向提质增效导向的发展转换,按照稳粮保供基础性支撑和效益增长发展性引领并重的思路,持续巩固粮油高质高效增长物质基础,不断提升粮油增长能力。凸显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中邛崃种业的先导性功能定位,努力将邛崃市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种业振兴增长极;紧抓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战略契机,突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将邛崃市打造成为引领西南的科技创新动力源;对标国内外先进粮油产业园建设水平,全面推动东部二十万亩粮油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努力将邛崃市建设成为“天府粮仓”现代粮油高质量发展标杆区。聚焦“五地” 推进实施  实施“天府良田沃地”建设行动。抓好耕地是这一“天府粮仓”的根本物质保障,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改造,推进提升粮油基地标准化、绿色化;开展农机装备数字化升级,推进作业机械化、智能化;实施“增地力,多产粮”行动,推进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三个方面,实施重点项目8个,通过稳面提质巩固粮油生产的基础性支撑。  实施“天府种业高地”建设行动。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大幅提升种业创“芯”驱动力。重点围绕打造“天府粮仓”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构建“市场-研发”商业化育种模式;开展现代粮油”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三个方面实施重点项目8个,加快粮油产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实施“天府粮油宝地”建设行动。聚焦高端种业、粮油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多个环节,建设产业链条健全、联结链条紧密、产业业态丰富的粮油产业全产业链,推动粮油生产格局由集群成链向建圈强链升级。重点围绕增强新兴粮油、荃银生物等粮油加工主体能力;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和粮油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完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粮油服务体系,实施重点项目10个,推动粮油产业纵向沿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  实施“天府田园美地”建设行动。深入实施“粮油+”行动,充分利用邛崃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观资源和农耕文化遗产,深度发掘粮油产业的复合功能价值,跨界融合培育“稻田+会展”“稻田+体验”“稻田+研学”“稻田+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粮油产业与农商文旅体的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围绕重塑天府乡村田园形态;高质量打造天府种业地展IP两个方面实施重点项目5个,推动粮油产业横向融合提升复合功能价值。  实施“天府共富福地”建设行动。推动形成能动性的粮油高质高效增收模式,助力小农户和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有 机 衔接。重点围绕高质量构建粮油产业化联合体;健全粮油、制种生产风险兜底机制两个方面实施重点项目3个,推动粮油、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节本增效,有效降低粮油、制种经营主体生产和市场风险,保护种粮制种积极性,让种粮主体有钱挣,得实惠。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敏  在成都,青白江区福洪镇三元村是不少骑行玩家的骑行首选地。国庆假期,从青白江城区而来的李涛是这里的“熟客”,骑行在龙泉山林间道路上,他不禁感叹这里的变化:“植被越来越密,环境越来越好,来骑行的人也更多了。”他说,这里离主城区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林间山道适宜骑行,都是吸引他反复“打卡”的原因。  三元村的罗家山,曾是生态植被修复的“硬骨头”。6年前,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在土壤浅薄贫瘠、保水性较差的罗家山开启了龙泉山脉青白江段的增绿工作。6年后的10月10日,再次站到山头远眺,曾经杂草丛生的山地已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进入深秋,缤纷的秋日景致逐渐呈现。  以罗家山等为重点区域,青白江龙泉山生态修复的“硬骨头”是如何啃下的?作为地处成都东北缘的城市生态屏障,如何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三元村农文旅体产业兴旺。“加减”结合增绿森林覆盖率49.3%  龙泉山在青白江区境内面积达125.2平方公里。生态屏障建设无捷径,靠的是踏踏实实地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维系保护。  2016年以来,青白江区紧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围绕地区林业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以罗家山等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资源修复,在加强3.82万亩省级公益林管护、巩固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实施龙泉山植被恢复、龙泉山生态提升等项目,2016年至2021年新增造林3384亩,强化2000亩已造未成林抚育管护。  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林技中心负责人钟晓冬介绍,2022年青白江区依托56.6万亩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高标准实施《四川省川中丘陵区(龙泉山成都段)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构建起部门、镇、村的协作机制,按照“示范带动、先易后难、相对集中”原则,高标准推进项目供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项目供地5100余亩。  针对龙泉山青白江段林相单一的植被现状,他们采取了“加减”并进法为龙泉山“充植”“修身”,实施采伐低效林“减法”和补植阔叶乔木“加法”,至 2022年6月底完成增绿增景4376.7亩,以此形成针叶林与阔叶林、彩叶林混交林区,以利于灌木生长和野生动物成长。  “加上年底前将完成的1600余亩栽种,植树造林从2016年至2022年底将近万亩。”钟晓冬说,如今,片区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45.9%提高到49.3%。赋能绿色产业升级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地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核心区域的三元村,紧邻成南高速、二绕人和出口,交通便捷。几年来,三元村党委书记肖洪梅日常巡湖、巡林成了工作常态。“通过聚居点安置,村民下山,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而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好,为我们发展油桃产业、山地运动、休闲旅游提供了后盾支撑。”她说。  在该村,不仅有因山地骑行赛事发展起来的体育新村名片,还有以油桃产业发展起来的“赏花+摘果”旅游品牌,申报成为四川省“赏花基地”。全村农家乐、民宿及聚集区30余个,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达450余人。  “我们与油坊村、陈家湾社区整体进行龙泉山中心村片区规划,进一步推进生态价值的转化。”肖洪梅说,目前村上正在建的清荷园是全区唯一一个统规自建的土地整理项目,将“微景点”串联“大园区”,融入客家文化、农耕文化,培育共治理念,共建“荷美之家”。  实际上,不只在三元村,通过鼓励林业经济发展,青白江区特色林业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钟晓冬介绍,青白江山区结合片区实际,因地制宜打造林业特色产业,“我们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优质杏、优质油桃、青脆李等水果产业,同时盘活林业资源,鼓励发展沙参、黄精等林下种植产业,适度发展核桃、油橄榄等林果产业。”  目前,片区水果总面积约10万亩,核心区面积4.2万亩,其中核桃6000余亩、油橄榄100余亩,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3000余亩,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通过持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走出一条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多元业态兴起,“杏花山上”高端民宿、“我的田园”乡村旅游打卡地、“万瑞养老”生态康养基地等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流。一批标志性的乡村旅游节会品牌在形成,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9
(杨柳 记者 陈昊)10月18日8时30分,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柏条河畔的绿道旁,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蹲下身子,双手拉着河边不同位置的围栏,时不时趴在草地上观察。作为柏条河战旗村段河长,他每周至少巡河两次,“检查围栏、水质,看看有没有隐蔽的入河排污口。”  高德敏走得很慢,看得很仔细。“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感觉责任重大,工作要进一步做细做实。”高德敏说。俯瞰战旗村。  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战旗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先后关闭9家污染企业,搬迁规模养殖场4户,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建成柏条河生态湿地,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  记者来到乡村十八坊酱园坊,只见负责人刘畅熟练地把手工酿造酱油递到游客张学兵手中。4年前,刘畅回乡创业,与另一家人合伙开办了酱园坊。依托战旗村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刘畅的家庭年收入翻了3倍。目前,酱园坊年产量达10余万斤,“下一步还要扩大规模,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刘畅说。  “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除了工资、土地流转费,还有合作社分红。”战旗村6组村民苏运刚在田间挥动着锄头,一旁的村民张会兰种下一棵棵白菜苗,“刚收了水稻,虽然今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但产量不比去年少。”  在成都市富友绿色调味品有限公司,也是同样的繁忙。53岁的生产工人陈正福通过机械化操作,将翻晒好的郫县豆瓣打包、装箱。“搅拌、调配、翻晒、灌装,全程机械化,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的。”该公司总经理杨奎晒了一笔账:10年来,公司员工没有增加,年产值却翻了10倍,达到6000多万元。“目前正准备投入多元化产品线,打造郫县豆瓣升级产品。”  高德敏说,近年来,战旗村探索出“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建成乡村十八坊、壹里老街、天府战旗酒店、生菜基地等项目,解决了本村1300多人的就地就业问题,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5万元。  高德敏介绍,下一步,战旗村将结合实际做好村庄规划,继续坚持经营村庄的理念,“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村庄,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提升村庄治理能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努力走在前列,把战旗村建设得更加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美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9
(记者 李霞 实习记者 李长乐)“以前家里办个啥事儿,多少都有些发愁。现在好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铺张浪费的少了,省吃俭用的多了,人情负担也轻了。”东部新区武庙镇付夕坪村三美示范文化广场上,30多位老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出谋划策。作为全国文明村,近年来,付夕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通过实施“党建+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勤俭节约,抵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不文明祭祀等不良习俗,培育健康生活方式,让文明清廉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多年前,村里的各种彩礼真让人压力不小,现在好了,村规民约倡新风,大家感觉更轻松了。”坝坝会现场,71岁的村民王民富说道。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付夕坪村聘请社会工作者与村干部共同开展工作,每月慰问空巢老人、组织留守儿童读书、绘画等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参与交流,并及时将活动剪影发送到外出务工人员微信工作群,加强家长与儿童的交流。“国庆假期期间,看到孩子画的一家人升国旗的画,我们很触动。前几天跟他爸妈沟通了,后面会实现他的愿望,很感谢村里为孩子们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小学生张云飞的爷爷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对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关爱,村委会每月组织社工定期照顾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打扫卫生,讲解健康知识。据介绍,付夕坪村村规民约采用“四字歌+漫画”样式,将其彩绘在广场外墙上,既朗朗上口,又生动活泼。“村规民约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边读就边对照反省,按照村规民约要求,我们现在不大操大办红白事,增强了讲文明树新风意识。”村民张双志说道。该村通过以约治村,村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根本改观,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的少了,勤劳创业、节俭持家的多了,村级治理得到有效改善。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0-18
这是大自然用美景回归的方式,对大邑扎实的生态建设给予的回应。大邑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工作安排,用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擦亮大邑生态底色。眺望西岭千秋雪,早已是大邑市民日常的幸福;3000亩美丽湖面在沙渠西湖时尚运动城完美呈现,这些场景是大邑县把生态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促进文旅大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结出的硕果。文旅大邑展现新成就 建圈强链再出发近年来,大邑文旅破局,区域发展影响力显著提升。去年9月,大邑摘获“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今年1月,西岭雪山成功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大邑新添一张含金量十足的“国字号”旅游名片;今年7月,大邑安仁古镇景区拿下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成都市第二个5A级旅游景区。市委“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中,“西岭冰雪·安仁文博国际旅游度假区”被纳入24个重点片区之一。大邑联动西岭雪山和安仁古镇,把目标定在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从全域资源整体布局大邑未来发展,站在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高度,定位发展目标。大邑重点谋划了“一廊三区九镇百林盘”作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四梁八柱”。其中“三区”是整个文旅产业布局的点睛之笔。第一个是安仁文博片区,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极核片区之一。大邑加快建设安仁“三文”融合示范片区,植入方知书房、国家宝藏等特色主题博物馆,形成63家博物馆场馆集聚,建成公馆老街文博综合体、锦绣安仁花卉博览园等新消费场景,落地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建川文创街坊等载体,孵化《今时今日安仁》等文创作品20余部,持续扩大中国博物馆小镇国际影响力。举办中国网络电影周、安仁论坛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极大提升了安仁文博显示度。西岭雪山是全国首批、南方唯一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大邑启动实施雪山旅游廊道风貌提升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项目等20余处重要景观节点,打造中国南方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地,正在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值得一提的是“百林盘”,大邑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200个精品林盘。建好“四梁八柱”,大邑整体实力和对外形象将迈上历史性台阶。在旅游产业带动下,群众的腰包更鼓,2021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万元、2.8万元,均同比增长了10%。来大邑的游客更多,2021年大邑县共接待游客1702.31万人次,同比增长8.56%。9月28日,“拼经济、抓项目、稳增长”——2022年大邑县建圈强链产业化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举行。签约112.8亿元,产业涵盖文旅酒店、数字文创、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等大邑县产业建圈强链重点发展领域和关键赛道,将助力推动大邑县比较优势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加速大邑产业建圈强链筑势提能。大邑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深入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增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持续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文旅新城崛起这个国庆假日,众多游客在选择大邑旅游目的地时多了一个选项:大邑沙渠西湖时尚运动城。3000亩湖面波光粼粼,游艇、水上摩托、冲浪……多种水上运动的开展让这里生机勃勃。根据目前确定的规划,这个未来公园社区将坚持“绿色产业新城”理念,推动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相宜。以智能制造、智慧康养医疗、文化创意、数字农业等为主导产业,通过项目的产业导入、基础建设以及城市开发,打造公园城市展示区、产城融合发展新名片。目前,央企的链主效应显现,学校、酒店、商业等城市配套跟随而至,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滨湖休闲商业水街……打造文、体、医、商、旅全面配套,形成“聚人-营城-引产”的良好发展局面。大邑的乡村同样精彩纷呈,稻乡渔歌获评“十大最美川西林盘”,斜源共享旅居度假公园获评十大乡村周末旅游目的地。目前,有47个川西林盘在建,将形成11个林盘公园。大邑还是全省4个之一、全市唯一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大邑建成数字农场150个,数字农业覆盖面积达20万亩,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已经投入运营。更多重大项目向大邑汇聚。大邑首家五星级标准希尔顿逸林品牌酒店动工建设,该项目区域还将打造太古里式滨江商业街和高端住宅区,将有效提升大邑文旅综合消费能级。毗邻高铁站,大邑的“封面”悄然变化。投资21亿建设王滩湿地公园,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将构建成一个全业态、多功能的复合型城市湿地旅游综合体。王滩湿地公园作为大邑“城市会客厅”,彰显了拥江而建、依山而居的城市形态,成为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胜景的重要“观景台”。山峦叠翠间,一线白练飞流直下,“千年飞瀑”胜景重现西岭雪山的画面,燃爆朋友圈。生态文明呈现新气象 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地西岭雪山景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这里植被丰茂,海拔落差巨大,造就了奇特的地质奇观和动植物宝库,有着“千年飞瀑”之称的大飞水、小飞水,一直是西岭雪山景区的景观名片之一。还原山峦间自然的流水通道,大邑县制定了《大邑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大邑管护总站辖区内的小水电逐步清退。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18座小水电已经全部清退。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引导当地村民参与生态保护,当地以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为试点,率先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管护总站参与、村(社区)两委牵头、村民为主体、公益组织协作、学研企赋能的共建共管委员会。伴随着消失数十年的“千年飞瀑”胜景重现西岭雪山,大邑这座雪山小城也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大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综合指数均居全市第一,出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入选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大邑的变化精彩非凡,这些巨变,是大邑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大邑踔厉奋发的实践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赶考路上,大邑必将绘就更美的雪山大邑画卷,在全力冲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中,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0-18
(记者 赵一)昨日,记者来到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只见村庄入口处,“走在前列、起好示范”8个大字异常醒目,道路两旁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新建成的战旗广场、刚刚投入使用的战旗酒店、运动中心、初心馆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资料图片: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村党委书记高德敏与党委副书记李光菊,以及到战旗村挂职的党委第一书记卢星宇等党员干部一道,一边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一边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战旗村未来的发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战旗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探索出了战旗村“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搭建平台,引入产业、建成乡村十八坊、壹里老街、天府战旗酒店等一个个新地标、新项目,解决了本村1300多人就地就业问题,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5万元,村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战旗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德敏告诉记者,战旗村要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抓产业发展,继续努力奋斗,“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幸福美丽,再请总书记来看一看我们的新变化。”“乡村的发展不能就乡村说乡村,要跳出乡村发展乡村,走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比如让农产品进社区。” 从郫都区交通运输局到战旗村挂职的卢星宇说,过去几年,战旗村营造了许多文旅时尚新场景,下一步还要将传统的农副产品“品牌化”,打造“战旗”品牌,提升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战旗村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要更好地夯实粮食安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李光菊表示,作为农民肯定不能脱离农业,“首先要让我们农民的饭碗装着自己种的粮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今已成为战旗村重点工作之一。高德敏介绍,战旗村的高标准农田以水稻种植为主,如今正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为农田配建烘干仓储中心。据他透露,国庆节前,战旗村还签约了投资上亿元的台丽农牧现代农业园项目,将建设种苗研发繁育基地、农产品供应链基地、研学培训及现代农业园,为战旗村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0-18
禾雨(图片由成都市新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9月23日,秋分。“天府粮仓”稻谷飘香,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  当天,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天府农博园,举行了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全新亮相的靓丽展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喜气洋洋的联欢表演,诉说着美好的丰收故事。  这是一曲奏响千年的丰收之歌,更是一段步履铿锵的奋斗之旅。  450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宝墩文化奏响了古蜀文明的乐章,岷江之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新津儿女,润泽着这片开阔的土地。  4500年后,回音在这里叩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新津五谷丰登、产兴人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坚持“数字农博+乡村振兴”,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乡村表达”,站在新起点,成都市新津区以高度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天府农业博览园。夯基:数字赋能,让生意“回到”乡村重做一遍  10月10日,天府农博园再传喜讯。新津区人民政府与华西证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设立总规模10亿元产业基金,推动实现新津区资本市场倍增。  在新津,这样的大手笔并不鲜见。在丰收节的带动下,新津宾客盈门,资本、人才、信息、数据等各类要素正加速聚集。  清华企业家协会的企业代表来到新津,共寻合作商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智能制造企业考察团来到新津,实地考察天府智能创享中心、天府创智湾、天府农博岛等点位,共谋未来图景……  新起点上再发力、再起势!签约现场,《成都市新津区关于加快企业上市的若干支持政策》同步发布,覆盖企业上市的全生命周期,给予企业超过千万元级支持。  这份底气,源于时代机遇的青睐,更源于新津一直以来敢于突破、苦练内功的魄力与韧性。  时间回溯,早在2018年天府农博园建设正式启动之时,就以“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为发展愿景。天府农博园拔地而起,成为我省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一个“窗口”。  日新月异的区域形态,承载的是发展理念之变。  在新津看来,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单纯的“一次产业”,而是具有“六次产业”特征,成为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无论是一产、二产、三产“相加”或“相乘”,要实现乡村加快振兴,关键在于把城市端和乡村端组织起来,畅通要素双向链接,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把场景转换到乡村,所有生意“回到”乡村都值得重做一遍!新津大力实施数字乡村支撑体系建设、数字乡村新型业态培育、数字乡村数字化治理“三大行动”,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新乡村的新路径。  看目标。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支撑体系,基本实现农业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场景智能化和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化,引育乡村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生态企业150家以上,乡村数字经济规模达3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  看行动。新津重点打造智慧种养、智能加工、沉浸式消费和云上博览等产业数字化场景,链接乡村人、地、货与城市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推动农业生产智慧化,农产品、服务上线、上链,促进以“一二三产融合+互联网”为特征的农业“4.0”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位于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的新津区张河村。兴业:项目引领,推动“乡村场景化、场景产业化”  站在天府农博园内,千亩稻浪翻涌,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份丰收不仅来自连片的田野,更来自丰收节这场全国盛会带来的辐射带动效应。  活动当天就有收获。9月23日,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双方拟合作建设四川乡发数科·数字乡村示范园,总投资35亿元,围绕“天府炊烟”数字集市、沉浸式元宇宙体验馆、数字直播培训学校、农产品直播基地、农村信用体系生态服务平台等领域深入合作,力争将四川乡发数科·数字乡村示范园项目打造成为全国数字乡村示范园区,并向全国推广。  以天府农博园为底板,大力引进重大投资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助力成都建圈强链。项目引领,广袤大地上,乡村处处展新颜。  位于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的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利用“沉睡”多年的集体建设用地,引进乡村旅游民宿运营平台“途家”、装配式建筑供应商“途远”、乡村产品线上销售平台“途礼”、酒店管理运营商斯维登集团联合打造“共享农庄”,以市场化逻辑对接消费需求,在乡村这块“主板”上植入“互联网+分享经济”的“芯片”。目前,这种模式已在全国18个省市复制推广,在阿坝州小金县,新津对口帮扶打造的木栏村“苹果共享农庄”入选中央党校扶贫攻坚典型案例。  一座名为“瑞雪”的建筑,屋面结构采用3D打印而成,形似冬雪消融时的形态,寓意着瑞雪兆丰年,也是天府农博园寓意“春夏秋冬”建筑地景中“冬”的代表。喜马拉雅“听见乡村”体验区、元加科技和51WORLD,以及露天演绎场和小小科研所等一系列新场景汇集于此。  在新津,已经有蓝城集团、58集团等多个头部或平台型企业跨界乡村,培育“农旅融合+合伙人”“互联网+分享经济”“新流量+新农业”等新业态。面向未来,新津将围绕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积极吸引头部企业扎根乡村,迭代商业模式,力求将每一个新乡村产业化项目打造为一种可复制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营城:全域发力,让公园城市的幸福宜居可感可及  接待游客131.70万人次,同比增长20.22%,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成都市新津区持续火热。自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以及天府农博·踏秋季活动启动以来,天府农博园内开展了近60场活动,逛展、观景、研学、休闲、购物、摄影……游客纷至沓来。  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让农博展览“长在田间地头”,羊马河沿岸14个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农博大道300余处景观小品,一批别具川西风味、田园风光、人文风情的“上班的路”“回家的路”,让美好生活与产业场景相得益彰。  这是美丽的乡村,也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新津耕耘的沃野,不只在田园,更在整座城市。  9月28日,新津开展“津英人才金卡”2.0线上发布会,发布“津英人才金卡”功能及消费场景,为全区人才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服务。  这是新津高水平营城的关键一招。新津于2022年发布《“津英十条”2.0政策》,并升级“津英人才金卡”服务场景,为产业人才、行业系统人才等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次升级扩大服务对象、升级服务内容、优化消费形式,涵盖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创新创业支持等22项内容。  更多务实举措,正让新津加快形成与都市新区品质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教育更多元,泡桐树小学新津校区、成都市机关三幼新津分园等教育资源汇集;就医更方便,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府分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津分院等优质医疗,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城市更宜居,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宜居宜业吸引力增强。  以天府农博园为节点,加速链接城乡资源要素,推动乡村成为承载并创造新功能、新竞争力的战略性空间;以功能复合的比较优势厚植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从园区到全区,从“三农”到“三产”,广阔天地里,新津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拓展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荣誉促担当,激励再前行。新津区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更多经验,在致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中,创新的节奏正铿锵,崭新的丰收乐章正在奏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枝繁果红,深秋的龙泉山正迎来油橄榄的丰收季。  10月13日,从金堂县农业农村局传来佳音:金堂县油橄榄产业协会会长单位四川南国花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国花园)的油橄榄、橄榄油均获得有机认证。  如何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金堂用安全和优质继续引领油橄榄产业向前发展。金堂油橄榄喜获丰收高质量发展 创建金字招牌  抢抓机遇,奋进向前。  油橄榄短短十三年就迅速成长为金堂与食用菌、黑山羊、柑橘等比肩的农业支柱产业,一路坚持的是高质量发展路线。  2009年,一位华侨企业家在成都考察,想在与地中海同处北纬30度的地方投资发展油橄榄种植。金堂县相关人员闻讯前去对接,根据试种历史推荐这里的生态环境,最终这家企业选择落户淮口街道,主要引进种植西班牙新优品种阿贝基娜。  2010年淮口街道组织各级骨干去最早规模发展油橄榄的甘肃武都和省内西昌、广元等地考察,共引进30多个品种回来试种。  金堂积极推进院地合作,与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和马德里理工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建油橄榄产业研究院,在品种选育、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已引进油橄榄品种90余个。  邀请中国油橄榄专家邓明全作为金堂油橄榄产业首席专家,金堂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等国家、省、市专家为成员组建油橄榄专家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把关,定期问诊油橄榄产业发展。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金堂油橄榄产业在品种这个“芯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阿贝基娜、科罗莱卡、莱星等适宜品种,让金堂的油橄榄特色产业强势崛起,其中的科罗莱卡,果子虽然小一些,却是榨出顶级橄榄油的优良品种。  金堂油橄榄一进入盛果期亩产果可达一吨,品质清香出众。在金堂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5月11日,金堂县油橄榄产业协会收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金堂橄榄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跟着又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双有机认证 引领绿色发展南国花园位于淮口街道团结社区的帽顶山上,种植的3500多亩油橄榄让曾经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  “橄榄油被誉为液体黄金,品质很好,分子很小,接近母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和理想的烹调用途。”一说起橄榄油,该公司基地负责人刘玉洪就很开心,据她介绍,十年前公司把土地流转过来种植油橄榄后,就一直在改良土壤,并且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有机认证非常严格。南国花园发出认证申请后,每季度检验认证公司都要来取不同区域的土样去检测,并且连续检测三年,同时还要不定时、不定区域采样抽查。而压榨车间,购置的是纯物理冷榨榨油机。  “12斤果子榨一斤油。”为了达到有机标准,南国花园的果子采回来后要人工选果三次,“鸟啄虫咬的果,受伤的果,病果坏果等,都含有病菌,必须选出来。选好的果子先水洗再纯净水洗,最后边榨边用富氢水洗。”刘玉洪介绍。  为了宣传产业、推广产品,南国花园2015年还主办了金堂县第一届油橄榄节。在山上还建有养羊场和养鸡场,通过种养循环发展并丰富着产业。  金堂油橄榄从获得双地标登记到获得双有机认证,在金堂县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龙头企业通过践行安全、优质这个发展理念,来引领金堂油橄榄产业继续高质量绿色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8
(刘海天)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是一个网红打卡地,这里有鱼有米有民宿有慢生活,吸引着很多城市人前来。鱼米之乡五星村,既有“鱼米之香”,也有“美梦之香”,蕴藏着乡村振兴的多样活力。种粮大户刘勇,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人,学农业出身的他带领同事和乡亲们,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他们发展全产业链经济,不但种粮、收粮,还要储粮、卖粮,从种子到成品粮全过程参与,提高了粮食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和村民的收入。他们还搞农旅融合,与五星村文旅结合起来抱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效益。他们还用先进的专利技术养鱼,促进了企业和乡村的多元化发展。刘勇注册的成都蜀嘉禾农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种植面积达2148.22亩,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加工。崇州金色稻田给人五谷丰熟的信心“投资像滚雪球,资金需求的压力很大,幸亏有了邮储银行崇州市支行的信用贷款支持,企业才发展得更好。”刘勇介绍,公司2020年准备增添收割设备,但由于资金缺乏一直没有购买,这让他一筹莫展。这时,邮储银行崇州市支行一位客户经理得知了他面临的困难,实地走访上门调研,结合客户情况,使用创新产品为该公司发放了8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他们在粮食收购环节遇到的资金周转问题。2022年9月,邮储银行根据该公司的发展需要,为其再次授信200万元贷款额度。而刘勇使用的这个农贷通产品,最高额度1000万元,利率最低3.7%,从贷款受理、调查到最后放款,最多不超过7个工作日,深受客户好评。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如今,成都蜀嘉禾农旅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两处烘储加工中心和大米加工中心,日烘干粮食达500吨,仓储容量约为7000吨。不少像刘勇这样的企业当家人,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重支持下,把事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银政合作有创新,“天府粮仓”有信心。在人民银行崇州市支行、崇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邮储银行积极推出了“粮易贷”“惠农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邮储银行崇州支行“三农”金融服务团队以广对接、细筛分、摸实底、建名录的方式,推动着涉农信贷担保创新产品的落地服务。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崇州市支行已累计为上千户农户、商户提供了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客户融资问题。邮储银行崇州市支行行长辜琴表示,他们将继续在人民银行崇州市支行、崇州市农业农村局等政府机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深耕农村市场积极服务“三农”,将惠农服务延伸到农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为“天府粮仓”的现代化发展注入邮储力量。据介绍,崇州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精华灌区,素有“天府粮仓”的美誉。现在,“天府粮仓”建设已被确定为崇州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之一,推动“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有利于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建设更加美好,从而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进程。推动“天府粮仓”建设,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人民银行崇州市支行就“三农”事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措施,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缓解了全市“三农”领域面临的融资难题。崇州市农业农村局以“五大振兴”为抓手,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牵引,积极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全域振兴格局。成都蜀嘉禾农旅有限公司粮食包装车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在相关工作中,邮储银行崇州市支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理念,积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业务,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崇州市“天府粮仓”发展建设工作。支行工作人员立足自身特色产品优势,打造了一支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三农”金融服务团队,为崇州大地的美丽富饶、为崇州群众的物阜民丰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冒雨莺不去,过春花续开。”陆游描写崇州的诗句,用来形容邮储员工的工作也很合适:冒着风雨去努力,一年四季促花开。金融服务“三农”,如同甘露滋润禾苗,贴近身融入心、同成长共丰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17
(吴飞)在成都市温江区上班6年多,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员工狄廷娣已成为一个地道的“新温江人”。  举家搬迁至温江后,这些年,狄廷娣对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深刻,“既有风景又有前景,公园城市有机成长,宜居宜业指数倍增。”  温江,地处天府之国腹心,素有“金温江”美誉,2019—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天气晴朗的日子,温江人的朋友圈常会被这些颜色刷屏——“成都蓝”“夕阳红”“雪山白”,那些清新、绮丽的自然色彩,带给温江人喜悦和幸福。  非凡十年,温江交出新时代的新答卷。生活的变化、城市的发展,温江人感受明显。过去十年,温江管理服务人口从58.1万增至103.6万,增幅78.2%,人才“用脚投票”是对“幸福温江·美好之城”的鲜明印证。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温江锚定“幸福温江·美好之城”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开放“三产共兴”的希望之区、南城北林“两河一心”的大美之区、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将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体验,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鲁家滩生态湿地。 张志强 摄夯实生态本底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金马河鲁家滩公园的浅滩前,绿水潺潺、绿道蜿蜒、林园相融,绿道上,跑步、健身的人们神采奕奕……国庆假期,“2022天府绿道户外生活季”活动在此举行,不少游客到此体验。  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鲁家滩公园,以前却是另外一番模样。这里过去是人工养鱼场,道路泥泞、垃圾遍布。十年前,温江区开始系统推进“水·路·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鲁家滩被推上“风口”,在当地群众以及水务、环保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大美湿地公园样貌全新呈现。  鲁家滩“变脸”的背后,是温江不断夯实生态本底、厚植生态优势的动人实践。  南城北林的空间格局、得天独厚的林水资源,是温江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温江一方面认真审视资源和空间趋紧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立足良好资源禀赋,不断寻求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深化对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再认知,将温江的“父亲河”金马河、“母亲河”江安河和流淌着鲜活历史文脉的鱼凫文庙定义为“两河一心”,高标准策划营建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费带、金马河运动休闲消费带、文庙国潮文化街区,按照亲水、近水的特质和近地、开敞的范式,构建以带状为特质的生态性消费空间和消费性生态空间,推动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落细落实。  “两河一心”的变化,正悄然发生,给人满满惊喜。  国庆假期,温江北林绿道游人如织,细心的游客留意到,鲁家滩游客服务中心至康家浩湿地公园这段绿道旁边多了一些新装置——供往来行人免费饮水的直饮水设备,每间隔1公里设置1台。这些设备喷水龙头采用按压式,免杯饮水,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人们只需轻轻按压龙头,俯身向前,便能喝上安全、卫生的直饮水。  暖心举措折射城市为民服务的初心:营建“两河一心”不仅厚植了绿色生态本底、塑造了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更是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创造了宜居的环境,形成了公园城市民生福祉的温江表达。  从生态出发,让幸福落脚。绿意尽染,生机勃发,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满意点赞,擦亮了幸福温江的鲜明底色。24小时留灯书屋。 杨莎 摄强化民生保障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从工作在温江到安家在温江,狄廷娣的奋斗故事,成为越来越多“新温江人”的共同选择。  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从温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全国知名医药企业。公司总经理高志文切身感受到温江吸引力的变化曲线,“如今,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会把外面的人才吸引到温江来,只有人心安定,企业才能长足发展。”  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有着相同感受,“项目刚落地温江时,员工通勤线路覆盖成都各地,公司接驳班车线路有十多条。现在温江交通出行便利,‘三高八快七轨十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四通八达,举家搬迁到温江的员工越来越多,接驳班车线路只有高峰时的一半,大家感慨‘走哪儿都方便’!”  城为民建,市为民享。过去十年,温江持续优化民生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品质生活。学到温江、健康到温江、舒适到温江三大民生品牌的打造,提升了区域的教育、医疗、生活水平,惠及广大群众。  就医更方便。温江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高端康养服务成为西部标杆。  教育更优质。温江全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5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91%,城乡教育水平更加优质均衡;落户3所“双一流”高校;率先在全市实现了3岁前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满覆盖。  配套更贴心。伊藤洋华堂、新光三越百货等高端商业综合体云集,建成了以百亿级光华商圈为中轴,城市慢行系统串联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24个,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此学习、生活、就业。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温江的城市理想和市民的理想城市,正一步步照进现实。成都地铁17号线金星站。 张志强 摄浸润人文价值凝聚城市奋进力量  点亮一盏阅读的灯,温暖一座幸福的城。  9月30日,温江区万春镇24小时留灯书屋——文家老书房正式对外开放,与其他新式书屋不同,文家老书房是基于成都市历史建筑文家院子打造而成。在国庆大假期间,市民游客争相到此一睹风采。  “将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作为基本民生予以保障”,这是温江对市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推动24小时留灯书屋打造的初衷。目前,温江已创新建设15个留灯书屋,免费向市民开放。  这些书屋形式多样,以“温暖·相伴·归属”为理念而规划设计。在设计之初,便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对书屋的建设地点、服务范围、功能需求进行了走访调研,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个留灯书屋在南城北林点亮,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可感可及的空间载体。  城市,随市民需求而动;营城,像绣花一样精细;幸福,在温江持续升温。  纵观温江系列实践:创设“对话书记”活动,为各界人士搭建起平等交流的平台,表达各自的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评选“感恩温江”十大人物,以城市之名感恩在温江大地上传递爱心、温暖他人的人们;创设公益慈善常态化制度,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带动全体市民释放传播社会慈善公益价值,用平凡善举守护初心、践行使命,以“万点微光”点亮“万家灯火”。  一纸民生答卷、满满为民情怀,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居城区”实至名归。迈步在新征程上的温江广大干部群众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携手共创幸福温江的美好未来。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0-17
(青纯 文弦)成都,因水而起,因水而兴。  千里岷江,冲出高山峡谷,奔涌到成都平原西部,古代先贤师法自然,在此建设了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良田沃土,历经千年依然发挥着巨大的水利效益,成都千年前就因此成为“天府之国”。  从用水到避水到治水,千百年来,成都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2022年3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提出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为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成都市水务局创新性提出“天府蓝网”建设理念,实施“天府蓝网”行动,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  十年治水,十年兴城。从2012年到2022年,成都用水总量从64.43亿立方米下降到51.43亿立方米,却支撑了GDP从0.86万亿元增长到1.99万亿元。全市优良水体率从2012年的71.7%提升至100%,V类、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2020年,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近20年来首次全年达到并持续保持在III类以上。  与此同时,成都稳步推进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域推行“河长制”和“智慧水务”建设,全面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和强化排水基础设施,水生态本底不断夯实,构建了新时代治水兴水新格局。实施“智慧水务”,让武侯区水美景更美。 成都市武侯区水务局供图以水营城“天府蓝网”助力构建公园城市体系  2020年12月,成都市水务局启动“天府蓝网”建设工作——作为全域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水岸城一体化打造,优化公园城市格局,引领城市拥水发展蓝图。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成都如今又踏上了因水为美、以水营城的发展之路。  建设融合城市型、田园型、风景型、生态型四类场景,成都按照中心城区、城区新城、郊区新城三个类别,分区优化“天府蓝网”发展策略,确定“十四五”市级骨干蓝网“3+3+3+N”的项目构架,涉及河流总长度约440公里。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从杜甫的诗句中,人们可以一窥古时锦江的繁荣景象。如今,锦江水生态治理和场景营造,正是“天府蓝网”建设的精彩之笔。  锦江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的14%,承载着成都约46%的人口和约77%的GDP。2017年,成都全面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系统推进“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路径。目前,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2022年1—5月的100%。  成都构建“蓉水”“融岸”“荣城”为核心的“天府蓝网”,依托“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的都市滨水锦江公园,构建新场景拓展新业态,打造“夜游锦江”魅力IP,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激活成都生态经济、夜间经济。今年国庆期间,成都锦江绿道公司运营的“夜游锦江”游船,新增了5艘快艇和8艘各具特色的主题游船,推出多种线路新玩法。通过构建新场景、培育新动力,探索“蓝网+”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提升公园城市品质,落地实践“青山绿道蓝网”营城理念。  徜徉沱江新都段,整治后的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生意盎然,打造了四季不同的野趣“天府蓝网”图景。九道堰河流域是沱江流域45个小流域之一。2017年起,成都市水务局全面启动沱江流域成都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提出“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治理理念,九道堰河流域治理中探索出的创新思路荣获“2021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府蓝网”建设理念获得国家级专业机构认可。  目前,成都已建设完成100公里“天府蓝网”。计划到2025年,将建设完成1000公里“天府蓝网”,初步形成全域蓝网骨架体系,打造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品蓝网发展带;到2035年,建设形成“三江润城、百河为脉、千渠入院、万里织网”的“天府蓝网”,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盛景。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探索出“党建+河长制”。 成都市青白江区河长制办公室供图整合“九龙治水”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9月28日晚,在夜阑人静的成都市区街道,作业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给城市地下老旧排水管网“诊治”病害,疏通城市地下“毛细血管”,让城市排水排污更顺畅。  据了解,成都市水务局将分散于多家主体管护的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整体移交给成都环境集团,授予其开展市政排水设施厂网一体化特许经营。以此为契机,成都环境集团旗下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管网普查行动,累计完成探测7705公里、检测5638.34公里、预处理4355.94公里,建立了病害问题台账和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目前,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城区累计完成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修复1345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浓度,有力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  这是成都在推进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背景下,持续推进、补上排水设施“短板”的一大举措。2020年,成都市水务局提出“变革水务管理体制,建立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深入推进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  这个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深入改革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以往,城市供水、排水、净水、治水是由多个管理体系在分头负责,而且涉及市、区两级,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例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分属不同部门,日常管理维护也由不同主体承担,从而导致责任分裂、协同性差、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大城市病”的顽疾之一。  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旨在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参与来解决水务发展规划、布局、标准及投入问题,加快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解决水管理中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企不清的问题。  两年来,成都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推进顺利:成都将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及输送、自来水生产及供给、污水收集及处理、再生水生产及利用、河湖治理及管护等水务全产业链存量设施以TOT模式划转给行业国企特许经营,壮大国企资本。同时,扩大特许经营范围,将市政管网、下穿隧道、河道及附属设施等以BOT方式授予行业国企特许经营权,增强融资能力,从而实现了“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投建管运”一体化运维,供排净治一体化闭环管理。成都市温江区幸福村的美丽水景。成都市温江区水务局供图水资源保障启动多个水源地建设项目  金秋时节,文井江畔的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工地建设如火如荼。李家岩水库位于崇州市怀远镇,是全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库总库容1.73亿立方米。目前,李家岩水库导流洞、城乡供水取水闸室基本完成施工,大坝填筑16.3万立方米,总体投资完成88%。  据成都环境集团原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李家岩水库建成后可为成都市主城区供水,使成都市形成双水源供水格局,满足中心城区650万人30天的综合生活用水、70%的应急水源需求,同时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  9月27日至29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大邑县召开三坝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议。三坝水库规划为成都“第三水源”,工程坝址位于大邑县新场镇,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天府新区和大邑县供水短缺问题,也将极大提高成都水源保障能力,优化供水格局。今年开工建设的久隆水库是成都东部新区主要水源,也是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  按照最新人口数据,目前成都城市人口总数已达到2100万。作为超大城市,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城市韧性安全运行,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和实施。近年来,成都积极配合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张家岩水库直接引水至老鹰水库管道工程、久隆水库等骨干工程,加快推进三坝水库、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完成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投资469亿元,全市拥有各类蓄水设施约2.5万处,实际蓄水超5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成都环境集团自来水公司水六厂。成都环境集团供图长效护水创建“党建+河长制”模式  坝丘交汇,水清岸绿,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生机盎然。在这里,可以体验纯粹的乡村慢生活,这是青白江区河长制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  2017年,青白江区多措并举,通过搬迁污染企业、治理生态河道等举措,让毗河二级支流长流河面貌“焕然一新”,“红水河”变为“生态河”。从整体到细节,治理了大河,还要治理小沟小渠。十八湾村位于长流河下游,曾饱受长流河污染之痛。十八湾村探索出“党建+河长制”模式,让党员带头,广泛发动村民齐抓共管,“小沟小渠”管护落实到户,将基层治理“微力量”发挥出最大效用;制定“院规民约”,印制河长制挂历;发动党员代表带领82户住户每天早上自觉打扫自家院坝、清理门前沟渠;针对管护有争议的沟渠,对产生矛盾纠纷的村民进行调解。  现如今,十八湾村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日渐深入,院落水环境明显改善,清澈的河流、良好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大力发展鲜切花、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也开始探索打造民宿、茶咖等绿色无污染旅游观光产业。”十八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良好的水生态助力青白江区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老工业基地用“治水”助力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立根基、自力更生谋经济、保护环境促和谐、全方位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7年,成都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组织体系,设置市、县、镇、村四级河长6868名、河道警长239名,聘请民间河长705名,全面实现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的目标。2018年5月以来,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425.5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3.3万个,河长制责任体系与全民行动体系逐步完善,推动河道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都合江亭、音乐广场、廊桥——锦江的两岸三景,“夜游锦江”的美丽航线。成都锦江绿道公司供图水美乡村治水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将视线转移到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微风吹过,农田泛起绿浪,湖水清澈,一排排川西民居干净整洁,人们在阳光下散步、赏景,享受悠闲时光。眼前这片“林水相依、产村相融、产居一体、富有特色”的田园乡村风貌,得益于近年来幸福村的“水美乡村”建设。  治水净水是基础。温江区幸福村新建污水管网约2000米,安装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2套,实现全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修复生态沟渠2400米,修复浅草湿地180亩;打造4700亩“水立方生态综合体”,在沿线水系新建乡村蓝网1400米、绿道8000米,实施林盘修复和改造提升,生态化、景观化打造林盘627亩,依托原生树种打造错落雅致的特色川西林盘集群38个,建设川西特色民居院落45个,塑造林水交汇、蓝绿交织的生态风貌。  基础之上塑品牌。幸福村在大力实施水美乡村建设和重塑田园风光的同时,挖掘《在希望的田野上》灵感发源地文化根脉,打造集农创教育、音乐绘画创意、青少年教育为一体的田园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建成幸福创艺中心、幸福大舞台等4个。  以乐聚人、以文兴村。结合沿线水岸景观布局特色消费场景,打造汪小仙音乐餐厅、火车主题文化餐厅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聚集地、“网红”打卡地,实现水生态价值转化。  产业发展形成新模式。幸福村以独具特色的川派盆景园艺文化,建成“蓉欧+”花艺园、紫薇公园等4个园艺基地,打造外销花木种植和展示基地,带动花木产业发展,实现全年营销收入1718万元。  依托优厚的生态资源,幸福村坚持农创、农旅、农养“三驾马车”同向同力、同频同步,乡村产业链条日趋完备、产业功能逐步完善,营造了“蓝网+”经济带的新模式。  如今,幸福村全年旅游人数达到69.5万人,实现旅游消费收入4386万元。2021年,幸福村村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2308.2元,村民务工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6.7元/年,合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74.9元。  近年来,成都市水务局大力推进水美乡村建设,以“水资源有保证、水安全有保障、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水价值有体现、水管理有创新”的“七有”建设标准,成功创建水美乡村260个,培育出蕴含特色水文化的新乡村,促使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水生态形成良性闭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机制治水变“智”水  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入新技术手段,城市治水也形成了新思路。“要构建高效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手段,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构建一体化物联感知网络、数据中心和标准体系,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水务全周期、全过程智慧监管。”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成都市武侯区的宜居水岸绿道旁,有一块长方形电子显示屏,居民们在这里来来往往,有时会在屏幕前停留,仔细端详上一会儿。“这是我们打造的‘智慧河长牌’,居民们和游客可以通过这块屏幕了解当地河流基本情况、三级河长名单和其他生活类服务项目。”武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这块显示屏,是了解武侯区智慧水务的一个小窗口,通过小窗口往里看,是一个更大的智慧水务世界——武侯区智慧水务智慧调度平台,综合水务各平台数据后,一块大型电子屏幕被分割成多个板块,数据、图标、线条、色块……各种相关要素清晰组合起来,武侯区河流情况一览无余。  “我们通过感知监控体系实现在线监测和远程监控,一个水通信骨干网络实现信息的输送和集合,一个水数据资源平台处理各类数据,一个水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综合管理组合搭建智慧平台,加之两个水调度运管中心进行综合管理,可对全区水务进行智慧化管理调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武侯区智慧水务智慧调度平台上,智慧河长模块集中展示河长概况、问题处理进度、巡河情况;智慧管网将进行预警处理;智慧防汛模块对区域内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展示;智慧运管对网格化运维管理问题数量、公众互动情况进行集中展示。  近年来,武侯区积极探索构建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流域治理智慧化管控平台,建成武侯智慧水务系统,推动护河管水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应急管理向预警管理的有效转变,初步实现了全区重要河段监测智慧化、管护智能化。  与此同时,成都市水务局也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建成1470个物联感知设备,共享生态环境、公安、水文、气象等部门的14余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归集水系、水工设施等1.4亿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成投用防汛指挥、河长制管理、供水监管、水库安全、智慧锦江等多个智慧应用系统。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标,以‘天府蓝网’建设为引领,统筹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发展,促进城市与自然长久地和谐共生。”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7
(王柳 记者 吴亚飞)配套设施薄弱、村民主体意识缺失、管理难度大……针对乡村治理中乡村集中居住区这个重、难点,10月12日,成都市党建引领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彭州市召开,成都市委社治委及各区(市)县相关负责人就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工作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相关人员先后到金沙社区金沙小区、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熙林村舍小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金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品质金沙·乡村新居”作为切入口,构建以群众自治为主的治理模式,推动传统农集区转变。目前,金沙小区有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2支小区自发组织的队伍,居民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熙林村舍小区,通过策划实施“金彭创优”项目盘活小区内的闲置房屋,打造成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招商洽谈、商务办公、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空间载体。在此设置物业中心,导入信托制物业,将收取的物业费用来优化区域道路标识、文体设施、停车场、垃圾桶等基础配套设施,集中处理居民的生活垃圾,促使“脏乱差”变“亮净美”。  各式探索也在进行中——  如何发挥乡村集中居住区的党员力量?新都区军屯镇郭家村湖棠馨苑小区第三党支部书记刘建分享了三个破题思路:重塑党员联系网、生态资源转化致富、收入反哺惠及家乡人。  新津区安西镇方兴社区的同心家园小区挖掘荷塘文化,通过建立“天府荷乡”品牌以文化人,解决小区曾经存在的居民融合度较差、归属感不强、居住环境杂乱等问题。  彭州市委社治委编制的《“党建为核,信义为本”彭州市乡村集中居住区新型特色治理标准工作指引》,聚焦重构组织体系、导入信托物业、优化项目投放、促进村民自治、实施专项行动、加大示范创建六方面,着力破解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难题。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深化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各区(市)县要按照近细远粗、分步治理的原则,按年度确定专项治理点位和治理任务,细化到镇(街道),要注意突出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提升治理效能、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完善要素配置、以群众需求为重点增强服务能力这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10月11日,成都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项目启动仪式在大邑县安仁镇举行。此次项目启动,标志着今年8月成都发布的《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全力开启“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  根据建设目标,成都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简称“一带十园百片”),打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到2024年末,园区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粮油(粮经)产业园区15个以上,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260万亩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4
(闫新宇)十年,是日积跬步,志在千里的十年。十年,是日新月异,允公允能的十年。十年,是机遇与挑战博弈,惟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的十年。十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旅景致:成都市成华区沙河城市公园里,人们在悠闲地散步,滑滑梯的孩童发出欢快的嬉闹声。不远处,东郊记忆的大烟囱、旧厂房和新建筑交织,在满目葱茏下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成都东郊记忆、339天府熊猫塔、望平滨河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湖生态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一个个网红地标的出现,见证了成华这个老工业基地转型现代化城区的崭新姿态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数据显示,2021年,成华区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2348.05万,增长27.20%;实现旅游总收入329.35亿元,增长21.08%。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十年旅游产业发展,可谓是“春来江水绿如蓝”。2021年9月评为天府旅游命名县以来,成华区依托“大熊猫”“大枢纽”“大文创”“大都市”等核心资源,全力推进命名县提升建设工作,持续“做优、擦亮、叫响”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成华的文化魅力、旅游实力、文商旅合力实现显著提升。如今的成华,坚持以文商旅融合提升消费品质,重点抓好“产业培育、载体建设、配套完善、品牌营销”等重点任务,加快塑造夜间经济、精致生活、后街经济等消费品牌,全面构建“层级清晰、主题鲜明、亮点突出、辐射力强”的成华“三轴八圈”现代商贸发展新格局,集成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年不打烊”的文旅消费大餐,积极打造引领成渝地区时尚消费新窗口和体验消费打卡地,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魅力新高地。文商旅融合唤醒消费活力,老成华里“烟火气”渐浓。东郊记忆塑造大熊猫IP擦亮文商旅融合品牌秋高气爽的9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游客眼中成都最美的季节。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数据平台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密切追踪着游客数量等数据。“都市看熊猫,安逸耍成华”,国宝熊猫的魅力一如既往地吸引着海量游客排队游玩。8公里外,东郊记忆的大烟囱、旧厂房守着这座城的历史和记忆,在繁华都市中勾勒出一幅别样图景,令人流连忘返……作为近年大部分城市项目迭代升级、建立城市新地标的方式之一,成华深谙文商旅融合要领:想要在“内容为王”的复合业态发展新时代脱颖而出,就要根植于本土属地性强、难以复制的文旅资源及地域特色。近年来,成华以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大熊猫超级IP策源地、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地一区”为一个主目标,以做优做强熊猫国际交流交往、熊猫时尚消费引领、幸福美好生活宜居三大功能为主路径,以文旅度假休闲、文创策源孵化、文商融合消费,大熊猫IP塑造、公服配套提质五大项目集群为主抓手,加快构建“一环三核塑中心、三轴三片融山水”空间新格局,深度开发旅游核心产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构建熊猫IP全产业链。通过文商旅融合品牌创新,2017至2021年期间,成华区完成年均举办各类节庆会展活动超1300场次,熊猫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年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2021年1月,成华获评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9月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北湖生态公园获得省级旅游生态示范区称号,“乐活熊猫”系列产品入选首届天府旅游名品,成华区荣获2022年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成功引进希尔顿逸林等3家国际品牌酒店,成功创建 A 级景区等旅游品牌7个;深挖和活化特色文旅资源,高品质打造“1轴线+三品牌”,形成北湖“大熊猫+国际范”。如今,在这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熊猫、老工业基地、烟火气等文化多元交织,正为文商旅融合积蓄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持久发展之力。新华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底蕴深厚的工业文脉长出新创意走进影视级置景仓库,以故事主角身份与数名NPC共同演绎,感受耐人寻味的多重结局……同样是玩剧本杀,25岁的周伟在成华区萌想星球107文创园区的环球魔力沉浸式剧场体验后,感受颇深:“以前基本都是围坐在一个房间里,互动演绎很少,全靠文字去感受。”不仅如此,园区内的创意体育、潮流文创等新兴业态也多次吸引她和小伙伴前去打卡。这个让老仓库焕发新生机的萌想星球107文创园区,正是近年来成华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多元化消费体验新场景的一个缩影。从望平滨河路的几何书店、梅花川剧社到环球魔力沉浸式剧场的“剧本杀”大战,从香香巷、建设巷的美食打卡圣地到二仙桥公园绿皮车厢的机车火锅,从玉双路的灯光秀场到地勘路的咖啡文化街……随处可以遇见的网红地标,展现的是城市有机更新的成华特色。满足市民多元化文化生活需要,统筹推进全域绿化、空间美化、景观亮化、内涵优化、价值转化的同时,还重点打造两个门户枢纽商圈和六大特色商圈,高品质营建夜间消费、高塔消费、文旅消费等一批“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的消费体验新业态、新场景,积极构建“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消费新生态,以创新创意引流聚人兴商。眼下,聚焦做好“城市有机更新”文章,成华区正大力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发展策略,按照“一年有变化、三年见形象、五年强功能”的进度要求,打造以“金色中环”为牵引的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标杆。活化转化工业遗产,将原107老仓库打造成了集潮流视频、创意直播、艺术设计、文化策划及线下体验为一体的文商旅创融合消费新空间;启动实施猛追湾城市更新,整体呈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老片区精彩全貌。文创+新地标文商旅融合构建多重消费场景“无商业不文旅”,一个成功的文商旅项目,势必要将客流资源转变为强大的消费资源。走进新华公园,满眼都是茂密的植被。不远处的一座老茶馆已经变身成为一间茶餐厅。“没想到的是,这里改造成茶餐厅后特别火爆,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体验。”新华坊项目负责人、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新华公园是新华坊特色街区的组成部分。新华坊特色街区由承载众多“老成都”记忆的“一园三街”组成,其中“一园”为新华公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三街”为双林北支路、新鸿南路、双园巷。建设内容主要为公园建筑改造、景观优化改造、特色街区范围内的外立面改造、导视系统提升、雕塑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不只是老茶馆变身茶餐厅,新华坊特色街区在更新中还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让公园的水更绿、植被更茂盛。“现在我们取消了划船项目,公园里的水质更好了。”新华坊项目负责人、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新华坊特色街区在更新中通过拆围增景、园街融合,业态植入,场景营造等手段,形成“一园三街”文商旅融合格局,同时融入5G体验、公众公益、沉浸演艺等内容。近年来,成华区把旅游发展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升都市旅游品质,先后更新了猛追湾市民休闲区、新华特色街区等一批项目,让“老地标”长出了新场景,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如今,成华正加快呈现新华坊等“2+11”特色街区,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后街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构建一批文化有根、商业有品、经营有道的特色消费新场景,满足“全龄、全时、全新”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成华消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未来五年,随着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熊猫地球村、熊猫美术馆等重大文旅项目的建设完成,以及成华区加速推进辖区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造、产业化改造和景区化营造,将有更多的“文创+”新地标、更多的数字消费等新业态在成华呈现。一个更有品质、更具活力、更加繁荣的幸福宜居城区已逐步呈现。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0-13
文君 (图片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10月11日,成都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议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召开。  战旗村的故事,人们早已熟悉——通过持续拼搏和创新,战旗村实现了从一个川西平原小村庄到乡村振兴样本的华丽蝶变。  一个小村庄的蝶变,离不开整体环境的滋养。过去十年,郫都区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振兴的何止农业!2012年,郫都区(原郫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25.59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724.2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攀登高峰,永无止境。一路爱“拼”的郫都人,没有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中,已然开启新征程:乘势而上,奋力谱写“科创高地、锦绣郫都”新篇章,为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更多郫都贡献!郫都区正在加速打造“科创高地”。欣喜回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017年1月22日,成都市郫都区正式挂牌,“郫县”称谓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属于郫都区的重要时刻。从这一刻起,郫都区实现了由“近郊县”到“中心城区”的历史性跨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十年间,“重要时刻”何止一个:跻身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绿色发展百强区,入选2022年赛迪中国百强区,位列第87名,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迈入“双地铁”时代……一个个“重要时刻”,展现了郫都区的精彩十年之变。  这十年,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郫都区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5%,规上食品饮料企业总产值增长12%,从无到有的影视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65亿元,不断壮大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了全区经济发展底座。  这十年,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汇聚高新技术企业达28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至3.6%,位居全市前列;入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百佳案例。  这十年,城市品质比翼齐飞。东南部新城成型成势,北部新城启动建设,组团式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地铁、高铁、有轨电车“多轨运行”,全面融入成都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建成公园绿地3537亩、绿道354公里,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碧水蓝天典范城市。  这十年,乡村发展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创办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这十年,民生福祉更加殷实。郫都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新增2179张,在校中小学生数量增加34328人;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3720元和33802元,同比增长8.0%、9.4%。  栉风沐雨,砥砺奋进,郫都区赢得越来越多的“青睐”。根据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在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的成都,郫都区常住人口排名前三,达到139万,相比2010年增长10个百分点。郫都区创办的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逐梦未来从“双创基地”到“科创高地”  郫都区西源大道旁,全面建成的国盾融合创新中心兼具美感与气势。其建筑设计灵感来自数学符号“莫比乌斯环”,主体结构是10栋楼,通过钢结构连接,形成一个“无穷大”的造型,其寓意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无限动力,创造无限可能。  这一设计理念,高度契合了郫都区当下的发展理念。有着“科创基因”的郫都区,历来重视科创工作,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孕育出国内外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菁蓉镇。  去年召开的郫都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将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双创基地”向“科创高地”跃升,打造西部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有显示度的产业聚集地、有竞争力的人才栖息地。  逐梦未来,郫都区紧紧围绕“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目标定位,锚定“一心两廊三片”总体布局,高质量推动转型发展,高水平创造美好生活。  在这一总体布局中,规划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备受关注,该中心东邻郫都区南北大道、北邻望丛中路、南接温江区、西接都江堰市,将以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核心区——菁蓉镇为原点,辐射成都现代工业港、新经济产业园、菁蓉湖、国盾融合创新中心和望丛片区,统筹推进创新能级提升、产业提档升级、公园社区营造,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创高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揭开面纱以来,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成为郫都区最火热的建设现场,依湖而建的成都恒邦天府喜来登酒店已开门迎客,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区域节点标志性项目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建设中的“三隧一互通”工程现场一片忙碌……纵横交错的路网、错落有序的楼宇、风景优美的生态公园,承载美好未来期待的科创走廊正加速崛起。拼在当下奋战四季度干出“加速度”  9月28日,郫都区举行集中签约仪式,9个重大产业项目协议总投资达107.4亿元。同一天,成都高新区与郫都区合作共建取得新进展,10个产业化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156.7亿元。  鼓点般密集的郫都脚步,与全省发展的节奏不谋而合。今年以来,我省遭遇多重困难挑战,省委要求,各地要拿出“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的决战气势,全力以赴拼经济。  为全面落实省市部署,郫都区召开了“决战四季度 奋战一百天”动员大会,对奋战四季度作出具体部署安排,“集中精力,竭尽全力,放手去拼,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成为各部门的强烈共识。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项目全生命发展周期,郫都区各条战线踩准一个节奏,开启一个模式,努力形成推动项目发展的强大合力。  看招引——集智聚力引进一批高能级链主链属龙头项目,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在“奋战一百天”中力争招引重大项目5个,高质量完成重大项目招引、内资、外资等市级考核指标。  看建设——突出科创新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点片区,按月度统筹制定项目开工时间表,全力推进科创大道、世界科幻公园等60个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  看达产——聚焦产值高的重点企业,持续开展企业纾困解难活动,通过“一对一”企业服务专员,主动服务,充分利用政策帮扶助力企业稳产增产,帮助新华西乳业、佳驰电子、九华圆通等企业满负荷运转生产。  农业领域“拼经济”的势头,同样强劲。世界园艺博览会片区突出“花聚鹃城、创智园艺”理念,高标准打造世界园艺博览会郫都分会场;影视文创片区紧紧围绕成都影视城这一核心IP,打造影视文创高地;战旗片区统筹推进战旗、横山、火花三个村集中连片发展,打造红色研学地和振兴先行区……在专班推动下,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正成为郫都区农业拼经济的主战场。  “四季度,我们将聚焦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全力打好百日攻坚战,力争新开工项目20个,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12月底前发布乡村振兴投资机会清单100条。  将“拼”字进行到底,郫都坚信:“拼”在当下,赢在未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3
(记者 吴亚飞)日前,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农村集中居住区商铺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招租。该区农村产权交易所采用网络“云竞价”招租交易,吸引311人报名参与,5000余人次在线观看,37个标的物成交32个。这是今年该区启动“应进必进·阳光交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案例之一。  记者从成都市龙泉驿区纪委监委获悉,今年来,该区按照成都市积极预防农村基层“微腐败”相关部署,通过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推动,区农村产权交易所搭平台、相关涉农部门和街镇组织发动,整合推进“应进必进·阳光交易”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三资”项目进入农村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平台公开交易。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试点工作旨在解决分散交易缺平台、交易难的现实问题,防范自行交易中易发高发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隐瞒侵占等违纪违法问题。  为强化政策配套,该区把阳光交易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采购管理的通知》《农村资源、资产交易规则》《“应进必进·阳光交易”监督管理细则》等系列配套制度,全面梳理形成资产类、资源类、资金类、特定项4类38项“应进必进”目录清单。该区还在123个村(社区)分别设置123名信息联络员和阳光交易监督员,参与农村集体“三资”项目进所交易的监督,收集民情民意。  据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引入农村集中居住区商铺、农用地代耕代管项目等268个,成交总价2242.36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近年来,邛崃市围绕以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天府粮仓“耕”基。目前,邛崃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火力全开抢抓工期,确保不误农时,为来年粮食作物增产增收打下基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11453亩,地力培肥5万亩,高效节水5000亩;整治渠道65.93km,新建提灌站6座,新建蓄水池15座;整治道路50.97km。建设地点包括羊安街道汤营社区、高埂街道火星村等全市8个镇(街道)、26个村(社区)。为抓好2022年项目田型调整、土地平整、地力培肥等工程措施实施,今年8月,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就组织项目镇村对项目区内逐个田块开展摸排统计,切实摸清地块流转情况、种植类型、种植面积、种植时间等重要信息,确保做到地力培肥不漏一处、不错一户,田型调整、土地平整措施按各田块种植时间间隙有序推进;创新建立五级监督机制,提前确定项目到镇、村、组的质量监督人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截至目前,邛崃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完成2000余亩土地平整工程,砌筑田埂13公里等建设内容,计划本月底全面完成本项目11453亩土地平整工程,今年底完成工程进度的70%,2023年5月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下一步,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将狠抓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强对项目施工现场的督导和施工安全的监管。健全“督查—通报—整改—复核”的工作闭环,通过问题清单、督查通报等形式反馈各方监督主体及参建单位,推动各级质量监督人员“举一反三”开展监督工作。项目建成以后,项目区灌溉排水条件、道路通达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将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0-12
(记者  苏俊  毛春燕)10月11日,成都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项目启动仪式在大邑县安仁镇举行,来自全市农业领域分管负责人、从业人员、专家学者150余人出席仪式。会上,作为国家大田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承载区的大邑县安仁镇永兴村智慧农业产业园,利用“吉时雨”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该产业园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新模式备受各界关注与好评。 大会现场在监控屏幕上,运用北斗卫星技术,细致到每个地块都被精准定位,每块田里都埋设了数字化感应设备,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大田农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精准管理决策系统和农业高效生产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大田生产过程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吉时雨”数字农业平台开发推出的“吉时雨”手机App,实实在在让农民“一机在手,种田不愁”,从作物栽种到肥料播撒,成熟收割到销售,所有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服务,都能手机下单,实现一条龙服务。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发生了病虫害都会给你发送预警信息,跟着导航,可以精准定位到病虫害发生位置。”大邑县王泗镇涌泉村的“农场主”钟艳萍告诉记者,通过手机App就能清晰、全面地掌握自家田里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土壤墒情、空气湿度、温度、风向……据悉,大邑“吉时雨”智慧农业数字服务平台,于今年7月升级为“成都市智慧粮油服务系统”。该系统从创建初期服务县域1万亩的耕地服务面积扩展至今,已实现服务黑龙江、吉林、江西等6省19个市(县)213.7万亩耕地。数字化农场同时,该平台集农场、农资、作业、金融、销售五大服务功能,实现智能检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精准化调度管理2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和12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作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大邑县编制完成了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建成了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167个数字农场和全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数字化农场据介绍,智慧农业的实践正在大邑快速发展,通过插上智慧农业的翅膀,数字平台覆盖粮油作物面积20.5万亩。据了解,未来,大邑县将用好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建成200个智慧农场,实现40万亩耕地良田智能化监管、“耕种防收”智慧化服务,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据大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邑县智慧农业产业园于2017年投资建设,是国家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的承载区,也是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建设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20.5万亩。园区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为理念,以“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为抓手,走出一条大邑特色的智慧农业发展之路。目前,服务规模种植户407户、农民13.6万人、农业服务商62家,覆盖粮油作物面积20.5万亩,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8.6%,应用推广优质粮食品种50余个,带动农业产业节本增效15%以上,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9.8%,实现全域粮食生产每年节本增效1000万元以上,农业用水、用药、用肥均减少10%以上,基本形成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2021年,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大邑县相继获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12
(记者 陈泳)10月11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项目启动仪式在大邑县安仁镇召开,全市共3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将达10.46亿元。启动仪式现场,成都东部新区、崇州市、大邑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天府粮仓”科技战略合作协议;青白江区、简阳市、邛崃市与省农科院签署共建“天府粮仓”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新都区、天府绿道集团与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签署共建“天府粮仓”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新津区、彭州市、金堂县与市农林科学院签署了共建“天府粮仓”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据悉,成都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坚决守住都江堰精华灌区优质粮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要求,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打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到2024年末,园区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粮油(粮经)产业园区15个以上,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260万亩以上。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以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成都市围绕“一带十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优先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打造粮油和蔬菜生产基地。突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促进田网、水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网、设施用地网“七网”配套,推动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连续两年获得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第一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8.77万亩,占耕地面积79.9%。高标准农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市西部、东部和北部区域,建成面积分别为161.33万亩、 122.13万亩和69.92万亩,分别占全市建设面积的41.5%、31.4%和17.9%。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0-12
 (记者 陈泳) 昨日,成都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议召开,成都市委副书记谢瑞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上午,2022年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大邑县安仁镇韩延社区召开,全市3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启动。现场我市部分区(市)县还与科研院校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参会人员先后到大邑县吉时雨数字农业中心、郫都区广福村、战旗村、先锋村进行了参观考察。在下午的会议上,谢瑞武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工作,充分认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项目的重大意义,围绕目标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加强统筹,正确处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系列关系;同时持续推进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加强领导,专班推进、整合资源,集成推进、加强调度,强化督察,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谢瑞武还就我市做好全省乡村振兴实际考核迎检、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等工作进行了强调。成都市领导刘任远、刘旭光,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参加活动。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0-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