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成都:创新机制 系统谋划 构建治水兴水新格局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2-10-17

青纯 文弦)成都,因水而起,因水而兴。
  千里岷江,冲出高山峡谷,奔涌到成都平原西部,古代先贤师法自然,在此建设了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良田沃土,历经千年依然发挥着巨大的水利效益,成都千年前就因此成为“天府之国”。
  从用水到避水到治水,千百年来,成都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2022年3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提出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为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成都市水务局创新性提出“天府蓝网”建设理念,实施“天府蓝网”行动,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
  十年治水,十年兴城。从2012年到2022年,成都用水总量从64.43亿立方米下降到51.43亿立方米,却支撑了GDP从0.86万亿元增长到1.99万亿元。全市优良水体率从2012年的71.7%提升至100%,V类、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2020年,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近20年来首次全年达到并持续保持在III类以上。
  与此同时,成都稳步推进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域推行“河长制”和“智慧水务”建设,全面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和强化排水基础设施,水生态本底不断夯实,构建了新时代治水兴水新格局。

实施“智慧水务”,让武侯区水美景更美。 成都市武侯区水务局供图

以水营城

“天府蓝网”助力构建公园城市体系
  2020年12月,成都市水务局启动“天府蓝网”建设工作——作为全域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水岸城一体化打造,优化公园城市格局,引领城市拥水发展蓝图。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成都如今又踏上了因水为美、以水营城的发展之路。
  建设融合城市型、田园型、风景型、生态型四类场景,成都按照中心城区、城区新城、郊区新城三个类别,分区优化“天府蓝网”发展策略,确定“十四五”市级骨干蓝网“3+3+3+N”的项目构架,涉及河流总长度约440公里。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从杜甫的诗句中,人们可以一窥古时锦江的繁荣景象。如今,锦江水生态治理和场景营造,正是“天府蓝网”建设的精彩之笔。
  锦江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的14%,承载着成都约46%的人口和约77%的GDP。2017年,成都全面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系统推进“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路径。目前,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2022年1—5月的100%。
  成都构建“蓉水”“融岸”“荣城”为核心的“天府蓝网”,依托“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的都市滨水锦江公园,构建新场景拓展新业态,打造“夜游锦江”魅力IP,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激活成都生态经济、夜间经济。今年国庆期间,成都锦江绿道公司运营的“夜游锦江”游船,新增了5艘快艇和8艘各具特色的主题游船,推出多种线路新玩法。通过构建新场景、培育新动力,探索“蓝网+”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提升公园城市品质,落地实践“青山绿道蓝网”营城理念。
  徜徉沱江新都段,整治后的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生意盎然,打造了四季不同的野趣“天府蓝网”图景。九道堰河流域是沱江流域45个小流域之一。2017年起,成都市水务局全面启动沱江流域成都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提出“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治理理念,九道堰河流域治理中探索出的创新思路荣获“2021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府蓝网”建设理念获得国家级专业机构认可。
  目前,成都已建设完成100公里“天府蓝网”。计划到2025年,将建设完成1000公里“天府蓝网”,初步形成全域蓝网骨架体系,打造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品蓝网发展带;到2035年,建设形成“三江润城、百河为脉、千渠入院、万里织网”的“天府蓝网”,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盛景。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探索出“党建+河长制”。 成都市青白江区河长制办公室供图

整合“九龙治水”

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9月28日晚,在夜阑人静的成都市区街道,作业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给城市地下老旧排水管网“诊治”病害,疏通城市地下“毛细血管”,让城市排水排污更顺畅。
  据了解,成都市水务局将分散于多家主体管护的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整体移交给成都环境集团,授予其开展市政排水设施厂网一体化特许经营。以此为契机,成都环境集团旗下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管网普查行动,累计完成探测7705公里、检测5638.34公里、预处理4355.94公里,建立了病害问题台账和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目前,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城区累计完成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修复1345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浓度,有力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
  这是成都在推进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背景下,持续推进、补上排水设施“短板”的一大举措。2020年,成都市水务局提出“变革水务管理体制,建立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深入推进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
  这个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深入改革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以往,城市供水、排水、净水、治水是由多个管理体系在分头负责,而且涉及市、区两级,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例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分属不同部门,日常管理维护也由不同主体承担,从而导致责任分裂、协同性差、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大城市病”的顽疾之一。
  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旨在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参与来解决水务发展规划、布局、标准及投入问题,加快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解决水管理中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企不清的问题。
  两年来,成都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推进顺利:成都将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及输送、自来水生产及供给、污水收集及处理、再生水生产及利用、河湖治理及管护等水务全产业链存量设施以TOT模式划转给行业国企特许经营,壮大国企资本。同时,扩大特许经营范围,将市政管网、下穿隧道、河道及附属设施等以BOT方式授予行业国企特许经营权,增强融资能力,从而实现了“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投建管运”一体化运维,供排净治一体化闭环管理。

成都市温江区幸福村的美丽水景。成都市温江区水务局供图

水资源保障

启动多个水源地建设项目
  金秋时节,文井江畔的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工地建设如火如荼。李家岩水库位于崇州市怀远镇,是全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库总库容1.73亿立方米。目前,李家岩水库导流洞、城乡供水取水闸室基本完成施工,大坝填筑16.3万立方米,总体投资完成88%。
  据成都环境集团原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李家岩水库建成后可为成都市主城区供水,使成都市形成双水源供水格局,满足中心城区650万人30天的综合生活用水、70%的应急水源需求,同时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
  9月27日至29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大邑县召开三坝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议。三坝水库规划为成都“第三水源”,工程坝址位于大邑县新场镇,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天府新区和大邑县供水短缺问题,也将极大提高成都水源保障能力,优化供水格局。今年开工建设的久隆水库是成都东部新区主要水源,也是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
  按照最新人口数据,目前成都城市人口总数已达到2100万。作为超大城市,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城市韧性安全运行,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和实施。近年来,成都积极配合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张家岩水库直接引水至老鹰水库管道工程、久隆水库等骨干工程,加快推进三坝水库、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完成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投资469亿元,全市拥有各类蓄水设施约2.5万处,实际蓄水超5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image.png

成都环境集团自来水公司水六厂。成都环境集团供图

长效护水

创建“党建+河长制”模式
  坝丘交汇,水清岸绿,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生机盎然。在这里,可以体验纯粹的乡村慢生活,这是青白江区河长制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
  2017年,青白江区多措并举,通过搬迁污染企业、治理生态河道等举措,让毗河二级支流长流河面貌“焕然一新”,“红水河”变为“生态河”。从整体到细节,治理了大河,还要治理小沟小渠。十八湾村位于长流河下游,曾饱受长流河污染之痛。十八湾村探索出“党建+河长制”模式,让党员带头,广泛发动村民齐抓共管,“小沟小渠”管护落实到户,将基层治理“微力量”发挥出最大效用;制定“院规民约”,印制河长制挂历;发动党员代表带领82户住户每天早上自觉打扫自家院坝、清理门前沟渠;针对管护有争议的沟渠,对产生矛盾纠纷的村民进行调解。
  现如今,十八湾村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日渐深入,院落水环境明显改善,清澈的河流、良好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大力发展鲜切花、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也开始探索打造民宿、茶咖等绿色无污染旅游观光产业。”十八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良好的水生态助力青白江区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老工业基地用“治水”助力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立根基、自力更生谋经济、保护环境促和谐、全方位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7年,成都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组织体系,设置市、县、镇、村四级河长6868名、河道警长239名,聘请民间河长705名,全面实现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的目标。2018年5月以来,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425.5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3.3万个,河长制责任体系与全民行动体系逐步完善,推动河道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未命名-1.jpg

成都合江亭、音乐广场、廊桥——锦江的两岸三景,“夜游锦江”的美丽航线。成都锦江绿道公司供图

水美乡村

治水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将视线转移到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微风吹过,农田泛起绿浪,湖水清澈,一排排川西民居干净整洁,人们在阳光下散步、赏景,享受悠闲时光。眼前这片“林水相依、产村相融、产居一体、富有特色”的田园乡村风貌,得益于近年来幸福村的“水美乡村”建设。
  治水净水是基础。温江区幸福村新建污水管网约2000米,安装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2套,实现全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修复生态沟渠2400米,修复浅草湿地180亩;打造4700亩“水立方生态综合体”,在沿线水系新建乡村蓝网1400米、绿道8000米,实施林盘修复和改造提升,生态化、景观化打造林盘627亩,依托原生树种打造错落雅致的特色川西林盘集群38个,建设川西特色民居院落45个,塑造林水交汇、蓝绿交织的生态风貌。
  基础之上塑品牌。幸福村在大力实施水美乡村建设和重塑田园风光的同时,挖掘《在希望的田野上》灵感发源地文化根脉,打造集农创教育、音乐绘画创意、青少年教育为一体的田园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建成幸福创艺中心、幸福大舞台等4个。
  以乐聚人、以文兴村。结合沿线水岸景观布局特色消费场景,打造汪小仙音乐餐厅、火车主题文化餐厅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聚集地、“网红”打卡地,实现水生态价值转化。
  产业发展形成新模式。幸福村以独具特色的川派盆景园艺文化,建成“蓉欧+”花艺园、紫薇公园等4个园艺基地,打造外销花木种植和展示基地,带动花木产业发展,实现全年营销收入1718万元。
  依托优厚的生态资源,幸福村坚持农创、农旅、农养“三驾马车”同向同力、同频同步,乡村产业链条日趋完备、产业功能逐步完善,营造了“蓝网+”经济带的新模式。
  如今,幸福村全年旅游人数达到69.5万人,实现旅游消费收入4386万元。2021年,幸福村村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2308.2元,村民务工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6.7元/年,合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74.9元。
  近年来,成都市水务局大力推进水美乡村建设,以“水资源有保证、水安全有保障、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水价值有体现、水管理有创新”的“七有”建设标准,成功创建水美乡村260个,培育出蕴含特色水文化的新乡村,促使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水生态形成良性闭环,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机制

治水变“智”水
  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入新技术手段,城市治水也形成了新思路。“要构建高效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手段,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构建一体化物联感知网络、数据中心和标准体系,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水务全周期、全过程智慧监管。”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成都市武侯区的宜居水岸绿道旁,有一块长方形电子显示屏,居民们在这里来来往往,有时会在屏幕前停留,仔细端详上一会儿。“这是我们打造的‘智慧河长牌’,居民们和游客可以通过这块屏幕了解当地河流基本情况、三级河长名单和其他生活类服务项目。”武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这块显示屏,是了解武侯区智慧水务的一个小窗口,通过小窗口往里看,是一个更大的智慧水务世界——武侯区智慧水务智慧调度平台,综合水务各平台数据后,一块大型电子屏幕被分割成多个板块,数据、图标、线条、色块……各种相关要素清晰组合起来,武侯区河流情况一览无余。
  “我们通过感知监控体系实现在线监测和远程监控,一个水通信骨干网络实现信息的输送和集合,一个水数据资源平台处理各类数据,一个水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综合管理组合搭建智慧平台,加之两个水调度运管中心进行综合管理,可对全区水务进行智慧化管理调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武侯区智慧水务智慧调度平台上,智慧河长模块集中展示河长概况、问题处理进度、巡河情况;智慧管网将进行预警处理;智慧防汛模块对区域内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展示;智慧运管对网格化运维管理问题数量、公众互动情况进行集中展示。
  近年来,武侯区积极探索构建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流域治理智慧化管控平台,建成武侯智慧水务系统,推动护河管水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应急管理向预警管理的有效转变,初步实现了全区重要河段监测智慧化、管护智能化。
  与此同时,成都市水务局也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建成1470个物联感知设备,共享生态环境、公安、水文、气象等部门的14余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归集水系、水工设施等1.4亿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成投用防汛指挥、河长制管理、供水监管、水库安全、智慧锦江等多个智慧应用系统。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标,以‘天府蓝网’建设为引领,统筹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发展,促进城市与自然长久地和谐共生。”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